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

时间:2024-10-26 作者:紫薇儿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根据学科和学段的要求、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经过周密思考和科学安排,制定的一份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指导方案。它能够帮助教师提前规划好整个教学过程,明确目标、确定任务、选择方法、安排时间,从而有效提高教学效果。看看下面的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启示和灵感。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一

1、能在图片的帮助下熟练地朗读绕口令。

2、练习发准易混淆的字音:顾、布、醋。

3、喜欢说绕口令,体验说绕口令的乐趣。

4、感知故事中象声词运用的趣味性。

5、乐意观看表演,感受游戏的`乐趣。

鹰、兔、爷爷的头饰;有关图片、磁带等。

一、提问引入课题:

“小朋友知道什么叫绕口令吗?”

教师小结:绕口令就是由很多发音相近的字来组成,然后用很快的速度把它念出来像儿歌一样朗朗上口的小诗歌就叫绕口令。

二、观看情景表演。

“现在老师请小朋友观看一段表演,看完后告诉老师讲了些什么事情?”

老师和小朋友回忆一下在表演中看到了什么:

1、一位爷爷他姓顾(请个别幼儿说一遍,全体再说一遍)。

2、他上街打醋又买布(强调为什么叫打醋,买布来做什么?)。

三、教师完整地朗读绕口令,幼儿欣赏一遍。

1、请幼儿逐句将图片放在相应的句子格上。

2、图片摆好后,幼儿结合图片朗读绕口令两遍,第二遍时老师打节拍伴奏朗读。

3、幼儿再完整地欣赏录音一遍。

提问:儿歌的名称是什么?《打醋买布》。

四、游戏。

1、老师用卡纸将部分图片遮住,看幼儿能否读出来,在逐句遮挡更多,幼儿再试着朗读。

2、幼儿集体再朗读一遍,同时教师将遮挡的卡纸去掉。

五、将幼儿分成两组进行接龙游戏比赛,幼儿听清节奏后进行接龙比赛,看那一组读的全对。

六、纠正幼儿常读错的句子。结束。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二

作为一位优秀的人民教师,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五教案一等奖,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背诵五首诗词曲,准确把握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体会诗歌所描绘的意境。

1.领会诗歌所抒发的作者思想感情及诗词中所描绘的意境。

3课时

刘禹锡(772—846),字梦得。他曾参加王叔文领导的政治改革,失败后,一再遭贬。曾写《游玄都观》诗讽刺朝中新贵。唐敬宗宝历二年(826),刘禹锡被罢去和州刺史,北归京师,途经扬州,遇到白居易。在酒宴上自居易写了《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长期遭受贬谪表示同情。刘禹锡写了这首诗答谢他。

白居易醉赠刘二十八使君》“为我行杯添酒饮,与君把箸击盘歌。诗称国手徒为尔,命压人头不奈何。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磋跎。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杭州通判。后以作诗“谤讪朝廷”罪贬黄州。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苏轼才情奔放,为宋代最杰出的作家,诗、词、文、书、画、文艺理论均有独到成就。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其词于风格、体制上皆有创变,清雄旷放之作尤新人耳目,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有《东坡乐府》。

张养浩(1270—1329),字希孟,号云庄,元代著名散曲家。自幼好学,上自儒家经典,下至诸子百家,唐诗、宋词、笔记小说,无所不读,又诗赋、文章无所不能,尤长于散曲。他隐居济南云庄8年期间,“寄傲山林,纵情诗酒”,创作了大量诗文散曲。

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宋朝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且又有词的兴起。到了元代,另一种新兴的体裁是曲。曲大致分为两种:一种是戏曲,另一种是散曲。散曲没有动作、说白,便于清唱,包括套曲和小令。套曲由若干曲子组成,小令以一支曲子为独立单位。小令以一支为限,如果两三支合为一个单位,叫做带过曲。

第一课时

一、引入

由千古唐诗引入

二、品读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自由朗读,直至背诵

3、请同学自由发言,谈谈读后感受。

4、提供背景及相关材料,重新研读诗歌。

5、师生品读诗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舟”“病树”为诗人自喻。虽然我一人被贬远迁,但后继者仍大有人在。何必为我一人可惜?显示了诗人开朗的胸怀。此句蕴含生活哲理,喻新生事物不可抗拒。

6、自由有感情品读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赤壁》。

1、指名朗读《赤壁》

2、同学根据所查资料介绍杜牧

3、思考探究:

(1)、《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参考: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戟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

参考:这二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一展。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所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齐读背诵这首诗。

5、研读《题乌江亭》,辅佐加深对《赤壁》的理解。

四、背诵前两首诗,当堂默写。

五、布置作业

1、预习下面的诗词曲,并搜寻资料,准备鉴赏。

2、继续熟背诗歌。

第二课时

一、检查背诵

二、品读诗歌《过零丁洋》。

1、集体朗读《过零丁洋》。

2、介绍赏析诗歌的注意点

第一通语言,明意象。

1、注意动词、形容词、叠音词、象声词等;2、注意语序;3、语言特点。主要有:清新,即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平淡,即不加修饰,平白易懂;绚丽,即词藻富丽、有文采;明快,即斩钉截铁,一语破的;含蓄,即不直接叙述,而曲折倾诉,言此而意彼;简洁,即干净利落,言简意赅。4、意象。就是内在的思想感情内涵和外在的客观物象的统一体。我们从景物的特征入手,根据景物的组合整体感悟诗人的情感。明确特殊意象的含义,如梅、竹、菊、柳、蓬、鸟、子规、月、雨、流水等。

第二悟情感,析主旨

1、结合诗人生活的时代及诗人的身世来理解主旨2、主旨有爱国忧民类:建功立业、报效国家;忧国忧民、关心民生疾苦;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痛苦。身世类:诗人总有“治国平天下”的抱负,但是诗人们的清高、自负又常常使诗人四处碰壁、遭人排挤,远大理想总是不能实现,所以抒发壮志难酬、怀才不遇的诗作在古诗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其特点大多是忧郁、悲愤。羁旅思乡、贬谪愁思等也属此类。爱情类:歌颂爱情的美好;反对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压迫;征人思归、思妇念夫。闲适类:隐逸生活的闲适;寄情山水的情趣,以山川田园的美好来反衬官场的黑暗、社会的腐败。友情类:对友人的关心和祝愿,友人之间的友谊。其他类:叹光阴易逝、感物是人非、蕴含哲理等。

第三看风格,辨手法

1、风格流派由于作家的生活经历、感情气质、艺术素养等各不相同,因而在创作中表现出各自独特的'格调、气派和趣味,这就形成了作品的不同风格。

2、古代诗歌的常见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方式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等。托物言志:有些情感,诗人总是不愿或不能直接倾诉,于是诗人就将这些情感寄托在外物上。包括象征手法。借古讽今:借对历史上人、事的评价来讽喻时事,表达情感。虚实相映:实象侧重客观事物的再现,而虚象则是由实象而诱发和开拓的审美想象空间,具体表现在诗文中多是一种暗示、象征或修辞的运用。衬托、起兴、比喻、夸张、拟人等手法的作用。

3、指名学生上台赏析诗歌。(汪思琪)

修辞手法;颈联中的“惶恐”“零丁”有双层含义;名句的赏析

4、学生相互质疑补充

5、请同学们谈谈中国历史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事例。

如苏武、岳飞、邓世昌、朱自清、闻一多等等。(学生能谈多少谈多少,不宜作统一要求。)

6、有感情吟诵这首诗。

三、品读诗歌《水调歌头》。

1、播放或学生唱王菲的《但愿人长久》

2、请同学说说聆听后的感受(初步感知情感基调)

3、介绍词的相关知识,解题并提供背景

《水调歌头》是词牌名,它的作用是规定了一首词的每句的字数平仄等。

序言中“中秋”“兼怀子由”告诉了做词的时间和目的。当时子由被贬谪到离苏轼约数百公里的山东济南,兄弟七年没有见面了。

4、播放音频,让学生听读一遍,跟读一遍。

5、师生品读

明月什么时候就有了?天上的宫殿今晚是何年何月?(体现苏轼屡受打击后在“出世”与“入世”之间徘徊的困惑心态。)于是想乘风飞往月官去,可是又担心在高寒的月宫自己难以承受,(借神话传说中的仙女相比,表达作者出世入世的双重矛盾心理。)既然月宫回不去,还不如在人间。(说明苏轼愿意在人间为国家出力,这显现苏轼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叙述作者身世感慨和矛盾心理。

月影移动,转过红色的楼阁穿过雕花的门窗。承上启下,自然转入到思弟之情的另一个主题上了。为什么偏偏在人们分离时团圆呢?由己推人,人间有悲欢离合如同月亮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没有完美无缺的。用月光的普照表达对天下所有离人的祝愿:只希望人人岁岁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抒发缠绵悱恻与乐观旷达情感。

6、联系《记承天寺夜游》及搜寻的资料,结合本词,谈谈你对苏轼的认识?

四、布置作业

1、推荐学生阅读《江城子》

2、背诵诗词

第三课时

一、背诵前四首诗词

二、讲解曲的知识

三、品读《山坡羊潼关怀古》。

1、教师先范读,后学生自由散读。

2、思考探究。

(1)、这首曲划分为几个层次?

(2)、这首曲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结合后两句来理解,对国计民生的忧虑。

(3)、你认为文中哪些地方用字用得好?试说明理由。

3、背诵本曲

四、小结

五、熟读诗词曲五首

六、课堂检测

1、默写名句

2、品析名句。

(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5)、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作了土。

古诗词教学人物,个人认为宜通过指导学生诵读和赏析文章两种途径来完成,教师不宜讲授得过细,应该传授一些方法,并注意示范、指导。基于这样的想法,在课堂组织教学时,便依照读-品-析-背的流程与学生共同赏析诗词。学生在课堂上也能积极发挥主体性,参与讨论,其中时有精彩赏析。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三

1、自读课文:搭石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交流学习什么是搭石、

3、交流搭石给人留下的印象、

三,引导质疑,自主寻美、

1、根据学生对搭石的初步印象,引导学生质疑、

2、默读2—4自然段,寻找美丽风景、

3、交流所寻风景,相机板书:整走让背……过……。

四,深入体会,品味搭石、

(依据学情,重点感悟)。

1、一行人走石图、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读通句子,正音、

(3)学生运用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的方法,尝试学习,体会走石图的美、

(4)反复创设真实情境,深入体会画面的美,相机指导朗读、

(5)变换文字的排列,读出诗的韵味、

(6)补充作者的生活体验,配乐情境引读、

(7)解疑,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2、背老人过石图。

假如遇上老人来走搭石,年轻人总要伏下身子背老人过去,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主要的学习方法与步骤:

(1)指名读、正音:伏、

(2)自主练读,抓住重点词语想像画面、

(4)再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引读、

五,激发想象,训练表达、

1、展开想象,试着用假如,总是,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写一句话、

2、写话交流、

3、升华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六,总结并预告下节课学习内容、

整21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走协调有序理所当然。

背……过。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四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幻灯片出示蝴蝶图片。师:同学们看,图片上是什么呀?看到这些蝴蝶,你最想说的是什么呢?生说。

2、师:同学们知道蝴蝶的家在哪里吗?

1、教师配乐示范读课文。

2、生谈听完后的初步感受。

1、明确自学要求。

(1)读准注拼音的'生字,把你认为难读的此语和同桌多读几遍。

(2)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新词语,指名认读,全班齐读。

(2)理解词语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理解,也可以结合文章中的语言理解。

4、开火车一人一句朗读课文,检查是否读得正确、流利。

1、认读本课生字,找找生字的形近字,也可以说句子。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如“嚷盈”等字。

1、写下你用心感受的体验。

2、积累文中自己喜欢的词语或句子。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五

1、因声求气,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2、吟咏诗韵,注意诗歌的韵律,通过声音的轻重缓急高低变化等来表达情感。

3、把握诗歌的感情基调,理清诗人思想感情的变化,背诵全诗。

1、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逐步掌握诵读要领。

2、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1、体会诗人借着酒兴,淋漓尽致地抒发的不平之气。

2、探究诗意,认识李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3、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

教学重难点。

因声求气,诵读全诗。在聆听经典、自我感悟、探究合作中把握对诗歌得体的诵读,在诵读中感悟诗句间蕴含的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

引导学生融入诗境,吟咏诗韵,认识到李白在劝酒放歌中,吐胸中块垒,抒发多种人生感慨。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六

纲要》中指出:喜欢艺术活动,乐于与同伴一起娱乐、表演是小班音乐活动的目标和教育要求。“小班的幼儿由于年龄还比较小,爱玩好动,注意力保持的时间比较短暂,所以特别喜欢一些有趣的游戏活动。在日常活动中他们更喜欢用耳朵去听,用眼睛去看,用手去摸,在做中学,在做中体会到快乐,因此我设计了《草地舞》这节音乐游戏活动。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七

《河中石兽》是语文版七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的第一篇文章,它是清代才子纪晓岚《阅微草堂笔记》中的一篇志怪小说。本文语言简练,层次清晰,故事性、趣味性比较强,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生通过前面几篇文言文的学习,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文言词汇,初步掌握了阅读浅显文言文的方法。这对我们理解课文有很大的帮助。当然,本文对初一的学生来说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要在方法技巧上点拨指导,帮助学生积累文言字词,理解课文内容。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培养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

(3)品味文章的写作特色。

2、过程与方法。

在反复诵读与合作交流的基础上掌握文言词汇,理解文章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2)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积累文言词汇,掌握古汉语的意义和用法。

2、难点:理解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景导入。

从前,有一条河边有座寺庙。一天,庙前两座石兽因河岸崩塌掉入河中。十几年后,寺庙里的和尚到哪里能找到这两座石兽呢?(同学们如果预习了文章,就知道是上游)石兽为什么会向上游“跑”呢?今天我们来学习《河中石兽》一文,从中找出答案。

二、新知探究。

1、作者简介:

纪昀,字晓岚。乾隆十九年(1754)进士。学问渊博,曾任翰林院编修、侍读学士。因获罪遣戍乌鲁木齐。释放回京后,任《四库全书》总纂官,编定《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目录学上贡献很大。著有《阅微草堂笔记》等。

2、朗读课文。

(1)学生大声自由朗读两遍,做到朗读无障碍。

(2)再次朗读,读出句中停顿。

(3)借助工具书和注释理解疑难词语,尝试在理解疑难词语的基础上翻译文章。

(4)将不能解决的词或句标注出来,小组合作探究。

三、交流展示。

请学生翻译课文。

四、综合运用。

1、通假字。

曳铁钯“钯”同“耙”,平整土地的农具。

2、古今异义。

(1)二石兽并沉焉。

古义:一起今义:并列。

(2)阅十余岁。

古义:经历今义:阅读。

(3)是非木柿。

古义:这今义:判断动词。

(4)盖石性坚重。

古义:发语词,因为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

(5)但知其一。

古义:只今义:表转折但是,却。

(6)尔辈不能究物理。

古义:客观事物的道理,规律今义:一种学科。

(7)河干。

古义:岸,水边今义:水分不足,干燥。

3、一词多义。

去:岂有为暴涨携之去离开。

相去甚远已距离。

为: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介词。

必于石下迎水外啮沙为坎穴成为,动词。

众服为确论认为,动词。

如:如是再啮像。

如其言按照。

之:

闻之笑曰代词,代顺流而下寻找石兽这件事。

沿河求之代词,代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求之地中”这种观点。

当求之于上流代词,代石头。

其反激之力结构助词,的。

至石之半结构助词,的。

求之下流代词,代石兽。

求之地中代词,代石兽。

然则天下之事结构助词,的。

4、词类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船桨,划(船)。

暴涨:动词用作名词,洪水。

五、整合提升。

复述故事。

六、检测巩固。

完成课后思考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

一、情景导入。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复习导入)。

二、新知探究。

1、文中讲到了寻找石兽的哪四种方法?他们各自的根据是什么?(完成思考与练习一)。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三、交流展示。

2、在寻找石兽的问题上,庙僧和讲学家犯了什么错?为什么只有老河兵提出了正确办法?

庙僧:

第一种:没考虑流水、石兽、泥沙的关系。

第二种:只考虑到了流水,没有考虑到石兽和泥沙;。

讲学家:只考虑了石兽和泥沙的关系,忽略了流水。

所以他们都犯了脱离实际、主观臆断的错误。

老河兵:则根据石性、沙性和流水反激力等物理属性,以及三者之问的关系,作出正确的判断。既有理论又有实践,准确把握三者的性质及其相互关系,所以他提出了正确的办法,找到了石兽。

四、综合运用。

分析寺僧、讲学家、老河兵的代表的三种态度。

寺僧:忽而原地打捞忽而顺流而下——代表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态度。

讲学家:空谈事理,脱离实际——代表据理臆断的态度。

老河兵:从实际出发,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代表实事求是的态度。

五、整合提升。

归纳本文的主旨:

本文通过寻找倒塌在河里的石兽的故事,说明许多自然现象的发生往往有着复杂的原因,我们不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仅根据自己的.一知半解就作出主观判断,而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实事求是,强调实践出真知,不能主观臆断。

六、检测巩固。

课文阐述的事理对我们平时的生活、学习有什么启示?

1、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

2、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3、同时也诠释了生活学习中要注意理论联系实际,不可做空头理论家的哲理。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八

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2、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在生活小事和细节中表现的亲情美;

培养尊老爱幼、珍惜亲情、关爱家庭的意识和情感,促使学生为家庭亲情建设尽一份力量。

多媒体课件(自制),预习,扫清字词障碍。

1、多媒体,歌曲《让爱住我家》,展现亲情图片和歌词。

听了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学生自由发言。

1、听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如果学生发现课文朗读与课文不完全相同,可以作思考题,留给学生.)勾画文中最能表现浓浓亲情的细节、词语、句子。

2、自由阅读全文:可以大声朗读,也可以轻声品读,也可以默读。把文中表现出浓浓亲情的地方多读几遍。

3、小组互助,交流感悟。文中让你最感动的有哪些细节、词语、句子。这些地方应该怎样读才能表现这份深情。

4、全班交流、亲情共赏。

分析:这句话说明了“我”关心母亲,对母亲的身体健康提出积极的建议,而不是顺水推舟。母亲因为相信儿子,尊重儿子的意见,所以顺从。我如果只带着妻子、儿子出来散步,把老人孤零零的丢在家里,会让老人很孤独、寂寞。最后一句说明“我”和母亲关系和谐,表现了母子之间亲昵的感情。而且这种和谐的母子之情是在几十年以前就开始了。

(2)他儿子说的话很可爱。他说:“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他觉得这是他一个很大的发现,这句话写出了孩子的天真可爱。分析:儿子这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极富童趣。孩子这一天真的新发现洋溢着一家人充满温馨的天伦之乐。听了孩子的话,我们都笑了,为散步增添了很多快乐。

(3)、“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他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面,她总是听我的。”

引导:为什么一家人都会听“我”的?这里面包含着哪几种亲情?

分析:“我”是一家人的主心骨,平日“我”就是一个讲原则的人,家人都信任他。这里面包含着母子情、父子情、夫妻情。

(4)、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说:“走大路。”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的小脑瓜,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引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母亲和儿子发生分歧,“我”经过思考决定:“走大路”——走大路方便老人,说明我很照顾母亲,很孝顺。母亲改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走小路孩子感兴趣,说明母亲对孙子很理解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蔼。在走大路还是走小路的问题上表现了一家人在散步中互敬互爱的动人情感,有一种浓浓的人情美。

(5)、“到了一处,我蹲下来,背起母亲;妻子也蹲下来,背起儿子……”

引导:一个“背”字体现了一家四口,祖孙三代之间关系十分融洽,多么幸福、温馨的亲情。

(6)、我和妻子都慢慢地,稳稳地,走得很小心,好像我背上的同他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引导:为什么母亲和儿子并不重,但我和妻子要走得很慢、很小心?为什么说“好像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同学畅所欲言:

a、背上的一老一小可别摔着。特别是母亲年老体弱经不起摔,非得稳稳当当的不可。

b、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多呼吸一些新鲜空气,所以走得慢慢的。

c、为了让母亲和儿子尽情的欣赏春天的美景。

d、表现“我”对母亲的孝心和旗子对儿子的爱心。如果走得很快,显得不耐烦。不能体现浓浓亲情。

e、如果全社会的人都想文中的“我”那样具有孝心和爱心,世界将会变得更美好。

老师小结:一边是风烛残年的母亲,一边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都需要我们的照顾和关心。所以从表面上看,这表现了中年人肩负着既要扶老又要携幼的人生责任;从深层的意思看,这里的“我和妻子”代表着中年人,“母亲”代表着过去,“儿子”代表着未来,所以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而言则象征着中年人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文章的结尾,用象征的手法,使文章的思想进入了一个更高的境界,意蕴更深刻。把亲情推及得更广泛的境界。

(注:每一处学生分析以后都进行朗读的简要指导,通过学生试读、老师范读、集体齐读等方式让学生感受文中的亲情美。)。

总结:一家人在田野上散步,真的很平常,老人和小孩在选择道路时有了分歧,也没有什么可奇怪的。可作者却有一双慧眼,从这平凡的小事中看到了一家三代人和谐美好的感情,并由此推及尊老爱幼的中华美德,文中处处流露着浓浓的亲情:它是一幅温馨的亲情图,是一首欢快的亲情曲,是一篇美妙的亲情诗。

让我再一次深情并貌的朗读全文,细细的来体会这份热闹感人感动的亲情。

幸福的家庭往往都有相同的幸福。亲情无处不在,他不仅仅在思念部之中,也不仅仅在莫怀戚的家中;它在我们每一个人的家中、在每一个人的心中。只是时光的流水把许都宝贵的记忆带走了,我们匆匆的步履把我们曾经拥有的瞬间感动冲淡了,淡如水,淡如烟,淡得我们都怀疑自己是否还拥有那份爱,怀疑我们自己是否还有能力去感知那份浓浓的亲情。可是,这份是永恒的。我们要用敏锐的眼光去发现,用善良的心去体会。

学生准备1分钟。

全班交流。

(尽可能启发学生把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讲出来,要像这几位作者一样,敢于披露真情实感。尽可能引导学生领会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尽可能让学生明白要珍惜亲情,懂得关爱家庭。)。

老师也有故事要讲。

我们对亲情有说不完的故事,讲不完的细节。生活本就是这样美好、温馨。情到浓时转成文,请同学们把自己对亲情的感受写下来。

你可以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组排比句来赞美亲情或者一组比喻句来歌颂亲情。

你也可以写一首反映亲情的小诗。你也可以写一段话来呼唤亲情。

学生动笔3分钟。交流展示5分钟。

教师准备一首小诗〈父亲的叮咛〉。

2、你的真实感受和父母的真实反映写下来,以后的语文课大家交流。

让我们所有的家都永远充满着爱,永远洋溢着浓浓的亲情!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九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把我朗读技巧,学会通过语气、节奏的变化把握语言所表达的感情。

3.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1.熟读课文,多角度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领会文章的深层意蕴。

2.探究本文的语言特点,了解什么是“对称句”“回环句”并品味。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熬过()分歧()霎时()水波粼粼()

2.根据课文内容,在下列的缺空处填上恰当的词语。

(1)大块小块的新绿地铺着。

(2)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的父亲。

(3)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终不愿意。

3.改正下列句子中的错别字。

(1)树枝上的嫩芽儿也蜜了。()

(2)不过,一切都取绝于我。()

(3)我决定委曲儿子了。()

(4)儿子虽然很胖,毕竞幼小,自然也很轻。()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中国足球的发展壮大不是一蹴而就的,这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

b.《奔跑吧兄弟》这个栏目办得惟妙惟肖,赢得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c.优秀的文学作品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d.邓稼先作为一个国内外展露头角的优秀物理学家,在公开场合便销声匿迹了。

5.文中“有的浓,有的淡”中的“浓”意思是()

a.气味或味道很重。

b.液体或气体中所含的某种成分多。

c.这里指颜色深。

d.程度深。

6.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内容。

探究点一:本文通过一件平凡的小事,揭示了什么主题?

探究点二:文中的景物描写有何作用?

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这句话的深刻含义?

7.朗读下列语句,标注朗读重音,体会句子的丰富内涵。

(1)她现在很听我的话,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

去了。但是春天总算来了。我的母亲又熬过了一个严冬。

(3)一霎时,我感到了责任的重大,就像领袖人物在严重关头时那样。

8.找出文中对称的句子,读一读,说说你的发现。

9.下面两句话,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道德品质?

我说:“走大路。”

(母亲)变了主意:“还是走小路吧!”

本文拟一个标题,并说说你的理由。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十

通过背景介绍,让学生预先感知诗歌内容,从诗歌跳跃的画面中理清情节。

背景资料(投影显示)。

娄山关:在贵州遵义北大娄山上,万峰插天,中通一线,是由四川进入贵州的要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

1935年1月,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央的领导地位,使毛泽东重获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以后,毛泽东率领第一方面军离开遵义,挥师北征,四渡赤水,成就了他人生中军事指挥上最得意的一笔。这首《娄山关》词写在二渡赤水后。红军二渡过赤水河,回师黔北,集中主力进攻桐梓和娄山关以南的黔军,乘胜夺取遵义。娄山关是战斗最激烈的地方。这次战役,先后击溃和歼灭国民党军队两个师又八个团,俘敌约三千人,取得长征以来第一个大胜仗。毛泽东的《忆秦娥·娄山关》就写在娄山关战斗胜利之后。

2.作品欣赏。

(1)范读课文,学生自由朗读。让学生初步把握诗歌感情。

(2)赏读上阕。

自读上阕,学生思考:从词中获得哪些信息?能联想出怎样的情景?(指导学生通过意象感知内容和情感)。

西风雁叫、白霜晨月——点明季节、时间,渲染苍凉沉郁的画面。

马蹄、喇叭——军队特有事物。

碎——杂沓、细碎——行军之急、之速。(山路难行,侧面反映“雄关漫道”)。

咽——西风中时断时续。(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染上词人的主观色彩(乐观者即使走在雨里也有晴天的心情)。红军自从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开始长征以来,打的多是败仗,湘江一役,损失更是惨重。这一次回军遵义,重攻娄关山,任务是极其艰巨的,红军能否取胜,红军的命运如何?作为党的领袖,作为重新回到军事指挥岗位的毛泽东,心情是极其沉重的。他深感任重而道远。通过这个“咽”字,既表现出红军斗争生活的艰苦卓绝,又渲染了行军途中庄严肃穆的气氛。

(3)赏读下阕。

朗读下阕,学生思考:下阕表现娄山关战斗的哪一阶段?表达词人怎样的感情?

从头越——攻破险要,战斗胜利。

真如铁——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也让人联想,这里的“雄关”,虽首指娄山关,但又不只指娄山关,还应该包括漫长的革命道路上有形无形的各个关口。如铁的雄关漫道反衬红军英勇豪迈的气概和胜利的自豪,反映遵义会议以来的变化。

如海——多。

“残阳如血”这个比喻是否形象?请你造一个比喻句,你把残阳比作什么?(引领学生比较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感情、胸襟,体会毛泽东词的风格和境界,领略伟人的气魄和胆识。)。

投影显示。

(一个对未来充满憧憬的知识分子眼中的残阳,“浓处如酒,淡处如梦”,这是秀美。)。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梦唐·温庭筠。

(脉脉斜晖写出思妇的失望与愁怨,是缠绵悱恻的凄美。)。

如血——色彩浓烈,气魄雄浑,与“苍山如海”共同构成凝重与雄浑的壮美。血色残阳又让人联想到牺牲,象征革命的胜利需要红军战士浴血奋战、前仆后继,象征胜利是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

两个比喻句寓有深刻的象征意义:如海的苍山象征革命征途上还会遇到更多的关隘,面临更多的困难。“苍山如海”“残阳如血”预示着未来斗争的艰辛和曲折。也只有经历血雨腥风的战斗洗礼的军事指挥家,担负着国家前途和命运的伟人,才有这样的人格与气魄,才有这样的胸襟、这样的境界,能正视未来,能预见未来,在眼中呈现“苍山如海”“残阳如血”的壮美。

3.小结。

通过这首词的学习,总结诗歌的特点,总结阅读诗歌的方法:

(1)感情充沛(雄壮、顿挫、刚毅、肃穆、自豪)。

(2)意境优美(肃穆雄浑)。

(3)语言凝练(一字传神、寓意深刻)。

(4)内容跳跃(只选择一个片段或一个画面,给人联想、想象的空间)。

4.朗读、背诵。

在学生充分理解诗歌内容情感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朗读,直至成诵。

让学生间互相点评,讨论朗读方法。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十一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2、整体感知课文,体会文章主旨。

3、学习文章饱含深情的、朴素的语言。

(二)过程与方法:

1、反复诵读,深入体会文中表现的父子情深。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珍爱亲情,理解父母,感恩父母,孝敬父母,关心他人。

三、教学重点:

体会文中四次对背影的描写及其作用,人物描写手法的运用,领悟父子间的浓浓深情。

四、教学难点:

品味本文有情有味有厚度有质感的语言,领悟父亲的爱子之心和作者的念父之情。

五、课前准备:制作课件。

六、教学课时的安排:二课时。

七、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主要内容: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一)入题:(课件投影:播放歌曲《父亲》)。

师:世界上,有许多爱包围着我们,有些爱是细致的,有些爱是厚重的.;有些爱和风细雨,有些爱轰轰烈烈父爱、母爱、夫妻之间的爱、子女的爱、亲人的爱……爱,已经成了中华文学史上永恒的主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朱自清的《背影》,让我们来真切的体会一下浓浓的父爱(板书《背影》)。

(二)走近作者:

《背影》是记实散文,写于1925年作者曾说:“我写《背影》,就因为文中所引的父亲的来信那句话当时读了父亲的信,真是泪如泉涌我父亲待我的许多好处,特别是《背影》里所叙述的那一回,想起来跟眼前一般无二我这篇文只是写实,……”

(三)写作背景。

下面,就让我们走近作者,走进《背影》。

二、检查预习:

1、指学生导读准字音:

2、指导学生理解词语:

三、整体感知课文。

(一)朗读课文。

1、听课文录音《背影》。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思考问题讨论问题:

1、本文写的主要事件是什么?(父子浦口送别)。

2、理清课文结构(全文分为四个部分,脉络清晰,结构严谨)。

3、我与父亲是在怎样的背景下见面的?

祖母去世父亲失业家境惨淡父子离别。

4、全文共写到父亲几次背影的?

以“背影”为线索组织材料,

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

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

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

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4、为什么要多次描父亲的背影呢?(为了突出父疼子)哪一次写背影最具体呢?(第二次)。

让学生齐读课文第六段。

5、自由发言:读了这段,你感受到了什么?或联系自己的实际你想说些什么?

四、小结:

五、作业设计。

1.完成课后习题“一1”

2.熟读课文,找出文中你觉得写得精彩的文段,并说说理由。

六、板书设计:

四第一次(在第1段):怀念父亲惦记背影父疼子。

次第二次(在第6段):望父买橘刻画背影背。

描第三次(在第6段):父子分手惜别背影影子爱父。

写第四次(在第7段):别后思念再现背影。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十二

从介绍作者导入新课。使学生通过了解伟人经历感悟伟人情怀,体会诗歌的感情。

作者简介。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卓越领导人,同时,他又是一位伟大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很多震撼人心的诗篇,对鼓舞革命战士和亿万人民的战斗豪情,产生过巨大的影响。他的诗词,显示了博大的胸襟,豪迈的气魄,广阔的意境,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精神奋发。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十三

课本108页至110页的内容。

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想象“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是什么样子;一池的荷花有什么姿态。能够理解“冒”“饱胀”“挨挨挤挤”等词的意思。

2、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想象和体会一池荷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神奇美妙,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体会“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1、理解白荷花开放的种种姿态,想象这一大池荷花为什么像“一大幅活的画”。

2、想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

[教具安排]。

教学挂图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过程]。

一、接导入新课,揭示教学目的。

(一)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继续学习第21课《荷花》。(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写荷花的?(闻花香,赏花姿,赞花美,想花舞)。

(三)接下来我们就按这样的顺序来读课文,体验和想象这一池荷花的美。

二、学文。

(一)第一段。

1、指名读,其余学生想:我为什么赶紧往荷花池边跑?

2、小结:作者知道荷花开了,他想看荷花的心情是多么急切呀,哪个词可以看出作者急切的心情?(板书:赶紧)。

3、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

(二)第二段。

1、作者跑到荷花池边看到了什么?请同学们自读第二自然段,读时注意用横线画出描写荷叶姿态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描写荷花姿态的句子。

2、荷叶。

(3)用现实做类比,引导学生想象一池荷叶的景象,有感情朗读第一句话。

(1)荷叶很美,荷花更美,荷花是什么样的?(一生读)一共写了荷花的几种姿态?

(2)请一生读描写荷花三种姿态的句子,其余在图上找对应荷花。

(3)请生上台指这三种荷花,板书:全开半开花骨朵。

(5)学生读——说理由——师点评——有感情朗读。半开的:多像个羞羞答答的小姑娘呀,她也想和别的话一样美呢!全开的:花瓣全展开了,里面这嫩黄色的是什么呢?(小莲蓬)可爱吗,那些词写出了它的可爱呢?花骨朵:花骨朵像什么?(后面根据学生所说进行点拨)。

(6)这三种姿态的荷花都很美,让我们一起读一读吧。

4、冒。

(1)么美的荷花,这么美的荷叶,作者是怎样从写荷叶过渡到写荷花的?(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

(2)“冒”可以换成“长”吗?为什么?它与前一句话中哪个词呼应?(这个问题可以在学生说的基础上酌情问)。

(3)是呀,这么密的荷叶挡也挡不住这一朵朵的荷花,它们的生命力真旺盛。(请生有感情朗读这句话)。

5、想象:

(1)瞧,这三朵姿态的荷花从荷叶间冒出来笑着看大家呢,谁来当当它们,用手摆出它们的.姿态。

(2)请生上台做动作。

(3)还有什么姿态呢?请生上台做动作。

(4)这一朵朵的白荷花欣喜的看着周围的世界,仿佛会说些什么?

(5)生想象。

(6)师:谁愿意赞美她们?生赞美。

(三)第三段。

1、师范读第三自然段,请生读这一段。

3、那让我们再一次赞美这美丽的荷花和神奇的大自然吧!有感情朗读这一自然段。

(四)第四段。

2、学生想象。

3、荷花太美了,怪不得这么多的小动物都愿意和他做朋友,怪不得我们都以为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呢。

三、总结。

今天,我们跟着作者闻了花香,赏了花姿,赞了花美,想了花舞,我们从中充分可以感受到这一池荷花的美。

四、作业布置(任选其一)。

(一)小报。

(二)收集小诗。

(三)画一幅荷花的画。

(四)背课文。

2023年雨的四季教案一等奖(通用14篇)篇十四

文本分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诗。日本女作家清少纳言选择了与春夏秋冬四季相对应的、她认为最美的四个时刻——黎明、夜晚、黄昏、早晨来咏唱。四季之美,作者信笔写来,春天的柔和、夏天的有趣、秋天的温暖、冬天的和谐都细腻真挚,溢于言表。这首散文诗结构简单,语言简洁,诗意含蓄,娴静委婉,字里行间充溢着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之情,值得品味。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以朗读感悟为主,引导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在朗读中体会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培养欣赏美的情趣。

设计意图: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我让学生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借助关键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景物的动态描写:东方天空慢慢变化,夏夜安静的夜晚中萤火虫的动态变化,归鸦和大雁“急急匆匆”“比翼而飞”时的动态画面。指导学生想象文字背后的画面,把作者笔下的景物和日常人们眼中这类景物相比较,引导学生感受作者独特的审美情趣,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春天黎明的安静,夏夜静谧的氛围,秋天景致的辽阔高远,风声虫鸣背后的安静,直至背诵课文。在此基础上,照着第三段的描写,选取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进行仿写,为单元后面的习作做好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旷、怡、凛”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漆”等9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结合具体的词句展开想象,从朗读和想象中体会四季不同的美,体会其中的动态描写。

3、联系自己的生活,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进行仿写练习。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课前朗读四季诗句以及成语。

1、课件展示四季的风景图,并配以和缓的音乐:

2、这篇文章是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一起读读她的简历:

清少纳言是一位造诣极高的作家,这样一位作家,她笔下的文字会有怎样的独到之处呢?自己打开书94页,读一读文章,看看有哪些发现。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先看看课文中出现的词语,指名朗读,学习凛冽读音及意思,学习多音字晕。学习生字,指名朗读关注蓝色字体。强调“黎、漆,逸,免”。齐读。指导书写:黎、漆。在学习单上练写。

2、同学们,四季之美,人人都有发现,但如果让你写四季之美,你会写什么?学生回答。

3、但是,我们来看作者,她写的是什么?(黎明、夜晚、黄昏、早晨)。

理解黎明、黄昏。

三、品读第一自然段。

1、就让我们随着作者这种独特的视角,走进春天的黎明,自己读一读,尽可能地把你感受到的那种美读出来,开始。

2、请你读一读。这一段重点写了什么景物?

黎明的天空,颜色有哪些变化?(鱼肚色、红晕、红紫红紫)。

3、我们一起来欣赏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读:

4、黎明的天空,先是鱼肚色,而后是染上微微的红晕,最后是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这是突然发生的变化吗?(不是)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一点儿一点儿泛着、染、飘)这是对天空颜色变化的动态描写。

5、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天慢慢变亮)。

所以我们在读得时候,要读得慢一些,舒缓一些。你读:

6、你读得很美。这段的语言很有特点,你感觉呢?(叠词)。

一点儿一点儿、微微、红紫红紫,(板书:表达独特)来齐读:

6、让我们一边欣赏美丽的天空,一边背一背这段优美的文字吧!

总结学法:刚才我们按照:读一读——圈景物——体会景物动态美,——感情朗读体会表达的独特,学习了第一段。请按照这样的方法同桌合作学习2、3段。指名读自学要求。

四、交流学习第二自然段。

走过春天的黎明,我们来到夏天的夜晚。

1、指名朗读,说说作者重点写了夏天的夜晚什么景致?(萤火虫)。

2、说说哪些动态描写?(手画)你能体会出语言的独特吗?

3、作者其实写了三种夜:第一种夜,明亮的月夜,第二种夜你们说(漆黑的暗夜),第三种夜(蒙蒙的雨夜),这三种夜它蕴含的画面非常丰富。

4、带着想象读第一句。文人墨客都爱写明亮的月夜。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5、这明亮的月夜,多美啊!它已经存在于人们的眼中、心中。所以,青少纳言只用了简洁的三个字“固然美”。来,一起美美地读一读这句话。

6、第二种读完。漆黑漆黑的暗夜,你看到了什么?

7、读第三种,思考:这情景着实迷人,是什么把清少纳言给迷住了呢,你们觉得?(萤火虫把她给迷住了。)。

7、她只喜欢萤火虫吗?(红色强调:固然,也有,即使也有),

咱们接着来听,叫一个一个学生接读三种夜。

8、如果大家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就知道迷住清少纳言的不仅仅是一种事物。(同学们,这蒙蒙细雨的夜晚就是一个大的背景,那种宁静,那种深邃的映衬,让其中的点点萤火的动态之美更加得迷人,这种宁静的背景之下的动态之美,是一种非常独特的表达)。

9、同学们,现代快节奏的生活,已经几乎让我们忘记了感受夏夜的美好,但是,清少纳言不同,她爱着这每一个夏夜,夏天最美是夜晚。请读:

五、学习第三段。

1、嗯,真是迷人,走过夏天的夜晚,我们来到秋天的黄昏,谁来说说这一段话中写了哪些景物?(夕阳、归鸦、大雁、风声、虫鸣)。

2、你感觉她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夕阳斜照、夕阳西沉)。

3、这些景物在文人的笔下,都表达什么样的心情?请读读下面句子。说说你的感受。(悲伤,惆怅)。

4、自古逢秋悲寂寥。秋天往往让人伤感,清少纳言在她的文中也有这些情感吗?指名读:

(她却不伤感,感动、心旷神怡)(手画)。

5、理解心旷神怡:心情舒畅,精神愉快。

6、那你怎么理解呢?乌鸦给人怎样的感觉?她却认为:

是什么让她感动?理解比翼而飞。

是什么让人心旷神怡?

7、我们来读一读这三句话,这组同学一人读一句。

第一句,师范读前半句想一下,夕阳斜照,那大的背景,慢一点。

第二句,高空,那种遥远,那种辽阔,那种空旷。

第三句,你来,读得真好,但是,师慢读“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种静谧,那声音才更好听呀。

8、这夕阳斜照的温暖而宁静的大背景中,点点飞鸟的动态之美更加生动,整个画面才有意境。所以作者感叹:秋天最美是黄昏,读:

六、仿写。

1、清少纳言的笔下的四季之美很是独特,我们心里也会有一份难忘的景致,它也可能真的只属于我们自己,别人可能看不到,也写不来,那么就让我们仿照第三段写一写心中最美,如果你能在大的背景之中,写出一点动态的美,就更好了。请在学习单里练习。

2、交流、分享。

七、作业。

1、练写课后生字、生词。

2、按照我们课堂学习的方法,自学第四自然段,下节语文课交流。

八、板书设计。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励志成长的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对自己成长的记录和见证,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人生的真谛和价值。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学习借鉴,一起来看看吧。随着社会的发展,教

    最优党员带班心得体会报告(汇总23篇)

    党员心得体会是党员在履行党员义务、参与党的活动、推动党的工作中所获得的宝贵财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党员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2023年名人名言读书心得范文(18篇)

    读书心得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问题和困惑,并寻找解决的方法。在这里,小编为大家分享了一些有关读书心得的文章,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所帮助。书籍是培植的工

    实用师傅带徒弟总结徒弟心得总结(汇总19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思考和反思的过程,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学习和工作方式。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参考。

    最新正式员工工作证明(案例15篇)

    范本是一种示范性的文本,它能够展示出一种优秀的写作风格和结构,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范文范本的典型示范,供大家参考和积累写作经验。

    优质关帝庙参观心得体会(通用19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深入思考自己的行动和思维方式,从而找到改进和提升的方向。下面是一些关于写心得体会的建议和指导,希望能帮助大家写出更好的总结。

    优质国有土地转让合同无效(汇总15篇)

    在转让合同中,转让方必须具备合法的拥有权,而受让方必须支付相应的转让费用或提供一定的对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转让合同范文,供大家参考。甲方拥有位于___

    最优眼科门诊工作计划(汇总20篇)

    工作计划书是在工作过程中为了明确目标、规划行动步骤而编写的一种书面材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5.治疗中注意患者的病情有无特

    精选职业导师讲座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种自我反省的过程,通过总结经验,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明确了自己的职业发展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计划。现代社会十分注重职业规划

    优秀债权查封申请书(通用24篇)

    在现代社会中,申请书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求职申请、奖学金申请、项目申请等。以下是一些成功申请者分享的申请书范文,希望能帮助您写好自己的申请书。申请目的:请求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