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

时间:2023-11-12 作者:梦幻泡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需要有详细的教案来支持,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教师可以根据教案进行评估和反思,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一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一、基础性目标:

1.通过生活中的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2.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学会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抽象、概括能力。

二、发展性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2、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养成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初步学会表达和交流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教学重点:

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学难点:

1、了解邮政编码的结构,初步体会数字编码的方法。

2、了解身份证号码中蕴含的简单信息,加深对编码方法的理解。

3、掌握利用符号和数字组合编码的方法。

教材分析:

1、“数学广角”主要是向学生渗透一些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本单元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字编码思想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并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让学生学会运用数进行编码,初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抽象、概括能力。

2、在日常生活中,数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让学生明确,数不仅可以用来表示数量和顺序,还可以用来编码,并通过实践活动进行简单的数字编码,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数学思维能力。

3、数字编码和我们的生活紧密相关,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具体事例,比如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等,体会到运用数字或者符号来描述事物,可以比较简洁、准确地表示出事物蕴含的客观规律,也便于我们分类查询和统计。

4、通过一些生活中的事例向学生渗透数字编码思想,通过观察、比较、猜测来探索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通过实践活动加以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应用的广泛性,从而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积极性。

教学建议:

1、恰当把握目标。

数字编码是一种抽象的数学思想方法,在这里学生只要能从邮政编码、身份证号码等具体实例中初步了解蕴含其中的一些简单信息和编码的含义,探索出数字编码的简单方法,并能在实践活动中加以应用就可以了,不要求学生掌握编码中每个数字的信息和含义。

2、注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适度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

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身边的具体事例来引入教学。同时,启发学生了解生活中的数学,比如通过调查了解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的含义,了解生活中的一些数字编码的意义等。

3、让学生动手实践,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

学生在实践中可以有不同的编码方法,教师要允许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并且要放手让学生亲身去体会、经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只是在必要时给以一定的点拨、引导。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二

教学目标:

1、学生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学生能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倍数的方法;。

2、了解一个数的因数是有限的,倍数是无限的;。

3、能熟练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主题图,找出12的其他因数。

任何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一定是(),而最大的一定是()。完成做一做1、2小题:找3和5的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重点研究了一个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呢?

五、独立作业:完成练习二1~4题。

板书设计:因数和倍数。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

第二课时。

课题: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4、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重点和难点:

1、是2、5倍数的数的特征。

2、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教学设计:

一、出示课题,学习目标。

1、掌握2、5倍数的特征。

2、理解并掌握奇数和偶数的概念。

3、能运用这些特征进行判断。

二、出示自学指导。

认真看课本观察。

(一)2的倍数的特征。

(二)5的倍数的特征。

三、学生看书,自学。

四、效果检测。

(一)谁能说一说是2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是2的倍数。

介绍:奇数和偶数的定义。

说明:在本题所列的有限个数里,奇数、偶数都是有限的,但是自然数是无限的,奇数、偶数也是无限的,所以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

(二)说一说5的倍数的特征?

板书:个位上是0或者5的数,都是5的倍数。

五、巩固反馈:

1、在1~100的自然数中,2的倍数有()个,5的倍数数有()个。2、比75小,比50大的奇数有()。

3、个位是()的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

4、用0,7,4,5,9五个数字组成2的倍数;5的倍数;同时是2和5的倍数的数。

六、全课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

课题:3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目标:

1、经历在100以内的自然数表中找3的倍数的活动,在活动的基础上感悟3的倍数的特征,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总结特征。

2、在探索活动中,感受数学的奥妙;在运用规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教学重、难点:

是3的倍数的数的特征。

教学设计:

一、提出课题,寻找3的倍数特征。

师:看来只观察个位不能确定是不是3的倍数,那么3的倍数到底有什么特征呢?今天我们共同来研究。(揭示课题)。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人手一张。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二、自主探索,总结3的倍数特征。

师:先请在下表中找出3的倍数,并做上记号。

(教师出示百以内数表,学生利用p18的表。在学生的活动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并呈现学生已圈出3的倍数的百以内的数表。)。

师:请观察这个表格,你发现3的倍数什么特征呢?把你的发现与同桌交流一下。学生同桌交流后,再组织全班交流。

学生先自己写数并验证,然后小组交流,得出了同样的结论。

全班齐读书上的结论。

三、巩固练习:

完成p19做一做。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2.经历探究过程,激发主动探索欲望;。

3.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能够准确的计算出多个长方体和正方体堆放时露在外面的表面积。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揭题。

1.谈话引入,出示放在墙角的包装纸箱图,让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有几个?

2.顺势导入新课:露在外面的面;。

二、扶放结合探究新知。

1.将一个正方体放在墙角,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2.将四个正方体堆放在墙角,引导学生观察:有几个面露在外面?

3.变换方法堆放正方体,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变化;。

4.将正方体1个、2个、3个…排成一层,引导学生观察露在外面的面的规律:3n+2。

5.引导学生探究竖放一排的规律:4n+1。

6.引导学生探究多排多层规律:5n+4。

三、反馈矫正落实双基。

1.出示教材练习二第4题。

2.用正方体模型摆出不同的情况,引导学生找出露在外面的面有什么规律?

四、小结评价布置预习。

1.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小结。

2.布置课外预习:教材24页“到数”

板书设计:

露在外面的面。

2.平放一排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3+2即露在外面的面=3n+2;。

3.竖放一排的规律:露在外面的面=正方体的个数×4+1即露在外面的面=4n+1;。

教学反思:

2.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观察,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注重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情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2.在想象、操作等活动中,发展空间观念,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难点:

通过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加深对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

教学准备:

1.准备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纸盒各一个。

2.把附页1中的图形剪下来。

3.前置性作业。

(1)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2)把一个正方体盒子沿着棱剪开,得到一个展开图是(可以画一画也可以贴一贴)。

4.做一做。

(1)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正方体?

(2)下面哪些图形沿虚线折叠后刚好能围成长方体?

教学过程:

课前3分钟内容。

一、动手操作,知道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1.通过剪盒子,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拿出你们带来的正方体纸盒,沿着棱剪开,看看你能得到什么样的展开图。

学生在剪、拆盒子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剪的方法进行适当的指导。

由于剪法不同,展开图的形状也是不同的。学生剪好后,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展开图。

师:请同学们再将一个长方体盒子沿棱剪开,看看又能得到怎样的展开图。

2.体会展开图与长方体、正方体的联系。

教科书第16页“做一做”第1、2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目要求,利用附页1中的图形进行操作,独立地想一想哪些图形符合题目的要求,再组织学生交流。

二、练一练。

1.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看展开图进行思考,并把结果写下来,然后再利用附页中的图试一试。

2.教科书第17页“练一练”第2题。

先让学生按展开图说说哪两个面是相对的面,再联系长方体说说展开图中的各个长方形对应的是长方体中的哪个面。

设板书计:

展开与折叠。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四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复习用字母表示数。解学过的简易方程列方程解简单的文字题和应用题。

能力目标:通过总复习,把所学的方程知识进一步系统化,以此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的能力。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列出形式不同的方程,以养成灵活解题的能力,进一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经历复习的过程,在互动交流、共同梳理中,体验合作交流的情感以及享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

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教学难点:

列方程解应用题。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继续复习方程与代数的知识,先回忆一下上节课的内容。今天我们将利用这些知识,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

二、复习与整理。

(一)列方程解文字题。

(1)4.2比一个数的4倍多1,求这个数。

(2)某数比4.2的4倍多1,求这个数。

1.学生自己尝试解方程。

2.观察比较区别。

3.小结:要看清是一倍数还是几倍数。

师:列方程解文字题我们要怎么做?首先通过读题,找到未知量和已知量,并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未知量;接着找出未知量和已知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并列出方程;随后解方程并检验。

4.巩固练习(写出设句和方程,不解方程)。

(1)2.6与4.5的积加上一个数的3倍,和是13.8。求这个数。

(2)一个数与3的和的4倍,正好等于这个数的6倍。求这个数。

(3)一个数的5倍比14与5的积少14,这个数是多少?

(4)甲、乙两数之和是2.8,甲数比乙数的2倍少1.4,求乙数。

小结:解方程一定要养成检验的习惯,正确运用关系式求解.

(二)列方程解应用题。

(1)地球绕太阳一周要用365天,比水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的4倍还多13天。水星绕太阳一周要用多少天?(体会文字题和应用题之间的练习,通过辨析、比较,进一步分析和掌握解方程的一般步骤。)。

(2)文具店里,一支钢笔的售价比一支铅笔贵10.5元,是铅笔售价的8倍,钢笔和铅笔的售价各是多少元?(要注意不同的等量关系可以列出不同的方程。)。

(3)儿童节时,老师向学生发放礼品,如果每个班发20份礼品,就会多出130份;如果每个班发25份礼品,则刚好分完,学校一共有几个班级?共准备了几份礼品?(要注意选择合理的未知量设x)。

小结:具体过程与列方程解文字题的步骤相似,但是由于题目的灵活性更高,根据题意,可能找到很多的等量关系,也就可以列出各种不同的方程。因此,列方程解应用题更灵活。

三、本课小结。

在列方程解文字题和应用题时,要根据题意,找准等量关系,解决问题,更要注重检验。

四、课后作业。

教材75页第五题和第六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五

教材第134页的例1及136页的1-3题。

二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重点难点。

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实际问题。

四教具准备。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学生介绍自己对天平的了解,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和特点。

天平大家都见过吗?有两个托盘,如果两个托盘里的物品质量相等,天平就保持平衡,如果不相等,重的一端就会……轻的一端就会……,老师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天平的工作原理。

2.创设情景,自主探索。

(2)独立思考。老师鼓励学生大胆设想,积极发言。

全班汇报。老师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并且积极评价各种方案: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秤称(你选择用什么秤来称)、用天平称(老师不急于让学生说出最佳方案,给全班留出思考空间。)。

3.自主探索用天平找次品的基本方法。

老师小结:利用天平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在天平上用祛码称出每瓶的质量再进行比较。还可以在天平两端各放一瓶,根据天平是否平衡来判断哪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平衡,说明剩下的一瓶是少的;如果天平不平衡,说明上扬的一端是少的。

4.揭示课题。

综合比较几种方法(打开瓶子数一数、用手掂掂、用盘秤称、用天平称……),哪一种更加快速、准确?(天平)在生活中常常有这样一些情况,在一些看似完全相同的物品中混着一个质量不同的,轻一点或是重一点,利用天平能够快速准确地把它找出来,我们把这类问题叫做找次品。(板书课题:找次品)接下来我们再请天平来帮帮忙。

(二)教学实施。

1.出示例1:这里有5瓶钙片,其中1瓶少了3片,设法把它找出来。

2.让学生思考后,说出自己的想法。

(2)独立思考,有一定思维结果的时候组织小组交流。老师指导学生在交流中比较方法。

(5)老师小结:在天平的帮助下找到这瓶钙片有多种方法,可以……还可以……。除了利用学具,还可以画出示意图来帮助我们思考。

5.完成教材第136、137页练习二十六的第1-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

(l)第1题,因总数为9筐,故可平均分成3份,只称2次就能保证把吃过的那筐松果找出来。如果天平两端各放4筐,如果这时天平恰好平衡,则剩下的那筐就是小松鼠吃过的,这样只称一次就找出了小松鼠吃过的那筐松果;但这种方法是不能保证一次就能称出来的,也不能保证2次就能称出来,只能保证称3次就一定能称出来,故该方法不是最优的。

(2)第2题,把15盒平均分成3份,至多3次就可能保证找出较轻的那盒饼干。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六

1.使学生在笔算两位数乘一位数和口算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基础上,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

2.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

3.在实践操作活动中学会思考,学会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难点。

初步理解和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工具。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计算。

提问:用一位数乘多位数,我们该怎样计算?

小结:在计算一位数乘多位数时,用这个一位数依次去乘第一个因数的哪一位几十就向前一位进几。

2、口算。

27×2082×4052×6012×90。

18×3024×5019×7053×20。

提问:两位数乘整十数你是怎样口算的。

二、快乐尝试,探索新知。

1、出示教科书第62页的例题1.

(2)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要求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该怎样列式?

4×12(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教师:24乘2,我们已经回算,23乘12我们还没学过,这是用两位数乘的乘法,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内容。

提问:谁能把24乘12转化成我们已学过的知识呢?以4人为一小组讨论。

(3)汇报:一种可以把12本书分成10本和2本两部分,我们可求出10本书多少钱,再求出2本书多少钱,然后把这两部分的钱加起来的就是妈妈要付的钱。

(4)讲解24乘12竖式。

刚才的一不我们是先算什么?怎样算?教师讲评时用纸把第二个因数十位上的“1”盖住。那计算2乘24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先算2乘4表示8个一,再算2乘2表示4个十,合起来是48,在48的旁边注明24×2的积。此时,教师揭去盖在第二个因数十位“1”的纸,并问:

第二步要再算什么?怎样算?(第二步算的是10本书一共多少钱,用10乘24,得240,在240的旁边注明24×10的积)。

教师对着竖式说明:十位上的1表示10,所以用十位的1乘24就是用10乘24,先用10乘4得40,4要写在十位上,个位写0,再用10去乘2,得20,但这个2表示2个十,10乘2得到的20应该表示20个十,20个十就是200,所以这个2必须写在百位上,因此,要在240的旁边主抿4×10的积。

第三步算的是什么?(把10本书的钱和2本书的钱加起来,也就是把48和240加起来,得288.)。

说明:在把两个乘积加起来的时候,个位上是计算8加0,0只起占位作用,为了简便,这个零可以省略不写,边说边把0擦掉。

请一个同学复述一遍竖式计算的过程。

(5)提问:这个竖式同前面的三个竖式有没有联系?哪种方法更简便?

2、议一议:怎样笔算两位数乘两位数?

3、引导小结,归纳笔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

完成教科书第63页的做一做。

(1)先看23×12,提问,两个因数分别是多少?

23乘13得多少?

(2)其余的题目独立完成,要求列竖式,最后教师讲评。

四、课堂总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七

教学内容:

抽取游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抽取问题中的一些基本原理,并能解决有关简单的问题。

2.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增强应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抽取问题。

教学难点:

理解抽取问题的基本原理。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

1.猜一猜。

让学生想一想,猜一猜至少要摸出几个球。

2.实验活动。

(1)一次摸出2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有可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2)一次摸3个球,有几种情况?

结果:一定能摸出2个同色的球。

3.发现规律。

启发:摸出球的个数与颜色种数有什么关系?

学生不难发现:只要摸出的球比它们的颜色种数多1,就能保证有两个球同色。

二、做一做。

第1题。

(1)独立思考,判断正误。

(2)同学交流,说明理由。

第2题。

(1)说一说至少取几个,你怎么知道呢?

(2)如果取4个,能保证取到两个颜色相同的球吗?为什么?

三、巩固练习。

完成课文练习十二第1、3题。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八

1.通过收集图案,小组交流,感受图案的美,并为自己以后创作图案提供借鉴。

2.通过欣赏图案,发展学生的审美意识和空间观念。

3.自己经历创作实践的整个过程,感受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重点难点:

1.进一步利用对称、平移、旋转等方法绘制精美的图案。

2.加深感受图形的内在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

课件、方格纸、正方形白板纸、手工纸三张及剪刀等。

教学过程:

一、展览导入。

课前让学生收集图案,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

思考:这些图案是怎样设计的,它有什么特点?

指名介绍本组中最美的图案,并结合思考说一说它的特点。

二、学习新课。

(一)尝试创造:

让学生做第8页第1、2题。

1、鼓励学生用学过的图形设计图案,对不同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

2、交流时,教师对有创意、绘图美观的同学给予表扬和激励。

(二)设计图案:

做第10页“实践活动”7题。

1、提出三个步骤:

(1)先选择一个喜欢的图形;。

(2)再确定你选用的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

(3)动手绘制图案。

2、分别利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创作一个图案后,全班交流。

三、巩固练习。

(一)反馈练习:

1、制作“雪花”:

取一张正方形纸,按书上所示的方法对折和剪裁。可以经过多次练习,直到会剪一朵美丽的“雪花”。

2.作品展示。

3、独立观察并尝试做第9页第5题。

四、全课总结。

全班交流各自的作品,选出好的作品互相评价,全班展览。

板书设计:

欣赏和设计练习课。

图片1图片2。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九

教学内容:

课本第12~17页上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归纳、猜想的研究方法,小组合作研究出偶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奇数=奇数。

2.经历探索加法中数的奇偶变化过程,在活动重视学生体验探究方法,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结合小游戏使学生体会生活中有很多事情中存在数学规律,从而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通过实践报告,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探究加法中奇偶性的变化规律,培养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

从生活中的摆渡问题,发现数的奇偶性规律。

教学难点:

运用数的奇偶性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具准备:

投影、杯子。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自然数包含有奇数和偶数,一个自然数不是奇数就是偶数。这一节课我们要进一步认识数的奇偶性。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活动一:示图(右图)。

小船最在南岸,从南岸驶向北岸,

再从北岸驶回南岸,不断往返。

1、(1)小船摆渡11次后,船在南岸还是北岸?为什么?

(2)有人说摆渡100次后,小船在北岸。

他的说法对吗?为什么?

2、请任说一个摆渡的次数,学生回答在南岸还是北岸?

3、请学生画示意图和列表并观察。

4、想:摆渡的次数与船所在的位置有什么关系?

摆渡奇数次后,船在岸。

摆渡偶数次后,船在岸。

试一试。

一个杯子杯口朝上放在桌上,翻动1次,杯口朝下,反动2次杯口朝上。翻动10次后,杯口朝,反动19次后杯口朝。

1、想一想:翻动的次数与杯口的朝向有什么关系?

翻动奇数次后,杯口朝。

翻动偶数次后,杯口朝。

2、把“杯子”换成“硬币”你能提出类似的问题吗?

活动二。

圆中的数有什么特点?正方形中的数有什么特点?

圆中的数都是偶数,正方形中的数都是奇数。

试一试:(投影)。

三、巩固练习(投影出示习题)。

四、总结。

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和体会?

五、作业。

1、课本第17页“试一试”的题目。

2、优化作业。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

1.让学生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学会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乘法。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综合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使学生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进位的笔算方法。

难点:正确处理进位的方法。

教学工具。

ppt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教师谈话: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学校举行了一个大型的活动,还记得是什么活动吗?

课件播放学校春季运动会的现场情境图,请学生观察并说发现。

二、探究新知。

2、先估计一下大约有多少盒吧。(预设:把48估成50,把37,估成40,大约是盒)。

板书课题:笔算乘法。

4、学生独立计算。

写好后,同桌互相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

教师巡视,指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板演。

5、全班交流。

指名到前面结合黑板上的竖式说一说怎么算的。

学生评价。

6、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和以前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有什么不同呢?

今天学习的两位数乘两位数出现了进位,计算时要加上进位的数。

补充板书:进位。

7、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应该怎样计算呢?

4人为一小组讨论交流。

汇报交流。

课件汇总计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计算。

2、啄木鸟治病。

3、解决问题。

4、猜猜猜。

四、我的收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一

教学目的:

1、培养学生从不同角观察分析事物的能力。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重难点:

使学生从形象构建抽象的想象能力。

教具学具:

一个球体、一个圆柱体、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对一个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了观察,也发现了从中的奥秘和乐趣,今天我们将两上物体从不同角度进行观察,体验从不同角度看世界。

二:新授课。

1、师将一个球体和一个圆柱体按例2摆放在讲台上,抽生的小组为单位上台观察,燕记住从正面上面左面右面,观察到的样子记下来,再回到位置上把从四个面观察到的画出来,并同方交流。

师抽生把画出的图形展示出来,集体评议。

2、完成39页例2及做一做(展示评议)。

三:构建空间想象力。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将一个正方体和圆柱体并排放,要求生想象画出从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

完成练习八第3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二

1.小组合作,完成课本第21页第8题。

(1)3个3的倍数的偶数________________。

(2)3个5的倍数的奇数________________。

讨论:你能说出3个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的偶数或奇数吗?

2.自主完成第22页第10题,然后与同伴交流。

3.小组合作,完成第11题,然后组内代表汇报。

4.小组交流“生活中的数学”。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三

在小学阶段,只是让学生在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初步掌握质数、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1、学生对于抽象概念的`学习积极性不高,理解概念和适时判断的能力还不强;

2、学生观察1至20各数因数个数的规律还存在困难,对于概念的理解和判断会很模糊。

1、帮助学生理解质数、合数的概念,熟记20以内的质数,能准确判断100以内的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2、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动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理解概念、感受数学。

3、活化抽象的概念,增进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1、质数、合数的意义。

2、质数、合数与奇数、偶数的区别。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四

1、知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经历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小学阶段对于分数的研究大致分为5个阶段:低年级的平均分和除法、倍的认识、三年级的分数初步认识、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分数的计算、六年级的比。从这些安排来看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是小学阶段一次系统的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的重要前提。

重点:

知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

难点: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经历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活动1【导入】。

一、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度量中感受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师:同学们学习过整数吗?如果用这张红色的纸条表示1,那么你能想办法表示出2吗?3怎样表示呢?我们发现有几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纸条(更长的纸条),你知道它表示几吗?(用1作为标准去量发现有不足1的)。

师:这段不足1的长度怎样表示呢?(用分数表示)。

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师:猜一猜,这段不足1的长度是这个标准的几分之几呢?

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都提供了一些学具,请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预设1:两张绿色纸条拼成一个红色纸条,绿色纸条是红色纸条的。

预设2:红色纸条对折,不足1的部分是红色纸条的。

预设3:两张桔色的纸条。一张桔色的纸条是红色纸条的,两个就是。

我们发现我们只要找到不足1的部分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分数表示了。

活动2【讲授】。

二、分物中体会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地方有没有呢。

大米。

1000克。

拿出小片子,请你分别表示出它们的。

我们表示的都是,可是为什么对应的数量却都不相同呢?

回顾一下找的过程,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师小结: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找到分数,也可以把多个图形或多个物体看作整体通过平均分找到分数。大家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活动3【讲授】。

三、分物中认识分数单位,深入体会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准确的找到了这些糖的,下面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糖来表示你喜欢的分数。

合作建议:

独立思考:想一想、画一画,用这些糖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找到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预设:

观察这两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相同点:都是把6块糖平均分成6份。

不同点:取的份数不同。

联系:2个是。

师:你会表示吗?

师:我们发现有几个就是六分之几。

师:你会表示吗?

师:那么有几个就是三分之几。

像、这样的表示一份的分数就叫做分数单位。而像、、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由分数单位不断累积而成的。

师:有些同学还找到了一样的分数,对吗?

师:表示了这么多分数,谁能来说说分数的意义。

活动4【导入】。

四、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猜一猜。

师:请你对自己今天课堂学习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这里有10颗星星,你认为你可以得到几颗呢?请在纸上进行涂色。

师:谁再来说说你自己评了几颗星,同学们想一想他获得了全部星星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给大家今天的学习情况评几颗星呢?

出示。

师:你知道这是几分之几吗?

有的同学在为没有得到全部的星星而感到遗憾,其实没有点亮的那半颗星才是我今天送给大家最宝贵的礼物,不满足是进步的首要条件,在陈老师心里你们每个人拥有着无限的潜能,我永远期待着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五

教学内容:教材p58例4及练习十三第1、2、4、9第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认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和作用,能用字母表示数。

2.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感受用字母表示数的必要性,向学生渗透符号化思想。

过程与方法:经历用字母表示数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感受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体验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增强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能熟练地用字母表示简单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理解应用题的意图和解题思路。

教学方法:设置数学问题,引导学生练习。在练习中体验、交流、感悟。

教学准备:多媒体。

学生发言,猜一猜老师的年龄。

师:你们已经猜了老师的年龄,现在,让我来猜猜大家的年龄吧。(11岁)老师告诉你一条重要的信息。(出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你们说我几岁了?你是怎样想的?(板书:学生的岁数:11岁老师的岁数:11+22)。

(一)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加减关系。

1.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时空隧道,回忆过去,展望未来。

想一想,当同学们1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知道的?

当同学们2岁时,老师几岁?你是怎么想的?

2.师:还可以说下去吗?想想当你几岁时,老师几岁,用一个算式表示。在纸上写写看。(一生板演)。

3.师:感觉怎样?还能写出更多的算式吗?能把你写的算式跟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学生发言,说说自己的算式与感想。

4.学生先独立尝试,然后四人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评价。

师:这么多算式,你最欣赏哪一个?说说理由是什么。

6.优化。aa+22表示什么?还表示什么?

7.预设:bb+22xx+22这三个式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a、b、x都是表示不确定的数,a+22b+22x+22不仅表示老师的年龄,还表示老师比同学大22岁这个关系)。

8.师:这些算式真的可以表示老师任何一年的年龄吗?让我们来试试。

9.想一想,当a=1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当a=33时,表示同学几岁,老师几岁?

11.师:用a表示自己的岁数,那么你最喜欢的人的岁数怎么表示?试试看。(解读一下自己写的.式子)。

1.出示教材第58页例4。

一小杯的容量是xg,那3小杯的容量是3xg,还剩下多少克呢?

列出式子:1200-3x。(学生齐答,教师板书)。

3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1200-3×200=600(克)。

4.x最大可以是多少?

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讨论,得出结论后派出代表做课堂汇报。

已知总量是1200g,倒完3小杯后,还有剩余,那意味着1200-3x会大于o,得出结论x小于400。(板书)。

5.想一想:式子中的字母可以表示哪些数?

学生思考,小组交流,指名学生回答。

6.提问:解决上面的例题需要注意什么?

要注意总量和已使用的量的关系,理解题目的意思,才能正确列出算式。

7.你还能根据题目的信息提出哪些问题?小组交流一下,收集问题并解答。

学生独立思考,并进行小组合作。

1.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并汇报结果,最后集体订正。

(1)120+loa。

(2)把a=25代入120+loa中,得120+10×25=370(kg)。所以当a=25时,商店一共有370kg苹果。

2.完成教材第58页“做一做”的第2题。

先由学生独立解决,再指名回答,最后集体订正。

(3)这里的b可以表示1,2,3,4,5,6,7,8。

3.完成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1题。

学生理解题意,再独立完成,并在小组中交流检查。

4.完成教材第61页练习十三第9题。

(1)指名学生读题,理解题意,引导学生区分“离开重庆有多远”和“到宜昌还有多元”。

(2)组织学生独立完成,全班集体订正。

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作业:教材第60页练习十三第2、4题。

板书设计。

用字母表示数的应用。

学生的岁数:11岁老师的岁数:11+22。

1200-3x。

1200-3x会大于o,得出结论x小于400。

当x等于200时,还剩下:1200-3×200=600(克)。

批注。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六

1、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

2、能正确列式解答“求平均数”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理解“平均数”的含义。探讨“求平均数”问题的分析方法。

一、引入。

二、新授。

1、师:小淘气1分钟投了3个,他也要求再给两次机会。第二次投中5个,第三次投中4个。

刚刚小胖三次都投中5个,那显然就用5来代表小胖的水平。现在用几来代表小淘气1分钟的水平呢,说说理由。

生:用4来表示……;用5来表示……。

遇到这样数据多多少少的,就可以通过先求和再均分,找到能代表他水平的数。

2、师:小丁丁直接要求有3次机会,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第一次投了3个,第二次投了7个,第三次2个,看来水平很不稳定,一起用手势高低来表示他的三次投篮结果。

师:你觉得用几来代表他1分钟的水平呢?

生:计算是4。

师:4是从哪里来的?前面的小淘气是3个、4个、5个,好歹还有个4出现,这里一个4都没有,怎么会用4来代表呢?和同桌说说道理。

生:3+7+2=12个12÷3=4个(板书算式)。

生:还可以用移多补少的方法,把7拿出1给3,再拿出2给2。(媒体)。

师:现在用4来代表小丁丁的水平合适吗?不管是求和均分还是移多补少,这两个方法的目的都是使得数据变得同样多,像这样通过求和均分或者移多补少,使得数据变得同样多,就是在求原来这些数据的平均数。(板书)。

我们说,4是3、7、2这3个三个数的平均数。

那么小淘气的投篮水平也是4,这个4又是哪些数的平均数呢?

生:他投了3次,所以4是3、4、5的平均数。

师:平均数不代表某一次的水平,而是代表这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整体水平。(板书)。

3、师:终于轮到老师投篮了,老师想要4次投篮机会,小朋友会同意吗?为什么?

师:小丁丁笑了,老师,我们比的是平均水平,又不是比总数,你投好了,还要除以4,投得差了,仍然要除以4,更差了。我们就同意你投4次。

老师第一次1分钟投进了4个,第二次6个,第三次5个。到这里老师心里十分后悔,如果只投三次就好了。老师想就此收手,你们猜3个小朋友会同意吗?为什么?老师如果投第四次,可能赢吗?也可能输。

老师第四次投中了1个。我赢了还是输了?算一算。

如果我第四次投中了5个,我的水平是多少?如果第四次投中了9个呢?

三、练习。

1、姚明比平均身高高,既然有人比平均身高高一点,就有人的身高……。

不然移多补少补给谁去呢?

2、平均身高160,但不是人人都160,排在中间的人一定是160吗?

3、平均水深才110,所以以他140的身高肯定淹不死,是吗?

生:这是平均水深,是移多补少的结果,是求和均分的结果,也许有的地方比140深得多。

出示水下图片。

师:掌握了平均数以后,回到生活中再来看在这些数据还会上当吗?

5、想不想猜一猜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还是短?出示。《20__年世界卫生报告》显示:目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1岁,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4岁。

四、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七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6页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第1-5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实践初步理解单位1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联系实际说出具体情境中的分数的意义。

2、理解分数单位的含义,知道每个分数都由若干个分数单位组成。

3、培养学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及学习兴趣,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的思想。

教学重点:正确理解分数的意义和单位1的含义。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概括出分数的意义。

教学对策:通过创设互相协作、积极探索的学习情境,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自主探索,教师适时点拨,引导和启迪学生思考。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教学光盘、12枝粉笔、6本练习本;学生四人一组,每小组准备材料:一块饼干,一张正方形纸,一分米长的纸条,10根小棒。

教学预设:

1、动手操作,感知意义。

(1)谈话:老师为每个学习小组都准备了一些学具,请你选择一种学具,表示一个你喜欢的分数,并说说你表示的分数的含义。

(2)学生动手操作,互相交流,教师巡视。

2、师生互动,理解意义。

(1)提问:你利用学具表示了哪一个分数?这个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集体交流,小组汇报。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选择板书如下:

把一块饼干平均分成2份表示1份1/2。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表示3份3/4。

把一分米平均分成5份表示2份2/5。

把10根小棒平均分成2份表示1份1/2。

把8根小棒平均分成4份表示3份3/4。

把6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表示2份2/3。

------。

(2)点拨、引导:刚才我们把一块饼干、一张纸、一个计量单位平均分,同样我们也把一些小棒放在一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我们把它们统称为单位1。(教师边讲边板书,使学生对单位1加深印象。)。

(4)归纳小结:这些分数都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

3、深化理解,概括意义。

(1)讨论:通过刚才的学习,谁能来概括一下分数的意义呢?

(2)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分数的意义并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3)想一想:这里的单位1是指什么呢?(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一些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追问:我们还可以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学生举例说明,教师适时点拨,加深理解1的含义)。

小结:这里的单位1表示的整体可大可小,可多可少。

(4)提问:用分数表示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问题?(强调:平均分)。

1、过渡:请同学们想一想,自然数的计数单位有哪些?

2、追问:那么分数的计数单位又是多少呢?

3、自学:请自学课本第36页有关内容,在书上找答案。

4、试一试:在小组里说说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5、反馈:指名说出例1中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教师板书。

6、思考:分数单位在书写形式上有什么特点?

7、总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因此分数单位在书写时,分子都是1。

1、完成练一练。

学生先在书上独立完成,然后请几位学生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2、完成练习六第1题。

学生先自己读分数,把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及所含单位的个数说给同桌听。

3、完成练习六第2题。

组织交流:相同之处是都把单位1平均分成3份,表示其中的2份。不同之处是单位1不同,因此每一份所表示的桃的个数也不一样,其中的2份表示的数量也不一样。

小结:这里的分数都是表示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的,它所表示的具体数量的多少与整体的数量的多少密切有关。

4、完成练习六第3题。

学生先独立填写,然后同桌之间说说后两题中分数的意义。

追问:你是怎样确定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的?

5、完成练习六第4题。

(2)学生在书上独立完成这一题,然后投影个别学生的书,共同评议。

6、完成练习六第5题。

(1)学生各自在书上的括号里填上答案,然后交流,说说在填写这两个分数时是怎样想的。

(2)提问:这里有12枝粉笔,让学生取出其中的1/4,再取出剩下的1/3。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八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ppt。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十九

1、能直接在方格图上,数出相关图形的面积。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将较复杂的图形转化为简单的图形,并用较简单的方法计算面积。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方法的多样性。

整点:指导学生如何将图形进行分割,从而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和简便性。

难点:学生能灵活运用。

(一)直接揭示课题

1、今天我们来学习《地毯上的图形面积》。请同学们把书p18页,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地毯图,看看它有什么特征。

2、小组讨论。

3、汇报:对称图形、边长为14米的正方形、图案由蓝色组成。

4、看这副地毯图,请你提出一些数学问题。

(二)自主探索、学习新知

1、如果每个小方格的面积表示1平方米,,那么地毯上的图形面积是多少呢?

2、学生独立解决问题。要求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怎样简便就怎样想,并把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下来。

3、小组内交流、讨论。

4、全班汇报。

a)直接一个一个地数,为了不重复,在图上编号。(数方格法)

b)因为这个图形是对称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数出一份中蓝色的面积,再乘4。(化整为零法)

c)用总正方形面积减去白色部分的面积。(大减小法)

d)将中间8个蓝色小正方形转移到四周兰色重叠的地方,就变成4个3×6的长方形加上4个3×3的正方形。(转移填补法)

5、师总结求蓝色部分面积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第一题。

(1)学生独立思考,求图1的面积。

(2)说一说计算图形面积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不满一格的当作半格数”。

2、第二题。独立解决后班内反馈。

3、第三题。

(1)学生独立填空。求出每组图形的面积。学生完成后班内交流反馈答案。

(2)学生观察结果,说发现。

第(1)题的4个图形面积分别为1、2、3、4的平方数。

第(2)题与第(1)题进行比较,第(2)题的3个图形的面积分别是前面一组题的前3个图形面积的一半。

(四)总结

对于计算方格图中规则图形的面积,我们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数,可以“大减小”,还可以转移填补。

地毯上的图形面积

一个一个地数(数方格法)

平均分成4份,再乘4。(化整为零法)

总面积减去白色面积。(大减小法)

本节课从设计上讲,我充分考虑到学生是主体的新理念,采用小组合作、探索交流的教学形式,在大胆猜测、积极尝试中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对于不同情况优化选择。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

学习内容: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一

1、通过解决问题,进一步理解方程的意义。

2、学会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重点:学会解方程。

难点:正确列方程。

一、出示课题。

1、你对方程是怎样认识的`?既然同学们已经理解了方程的意义,下面我们就来应用方程解答简单的应用问题。

二、重点练习:

1、基础题:第2题。

理解和掌握解方程的方法。

2、应用题:第1、3、4、5、6、、9、10、7题。

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寻找等量关系,根据关系列方程解决问题。

3、相遇问题:第8题。

练习时,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估计两人在何处相遇,鼓励学生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方程解决第(2)题。

4、拓展题:第11题。

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尝试让学生列方程解决问题。第(2)题,只要学生提出的问题合理,都给予肯定。

三、课堂小结。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教案范文(22篇)篇二十二

2、引导学生利用学生自主折纸得到的算式,经历提出问题、自主探究、得出算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从中渗透转化、建模等教学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并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成功的情感体验。

1、重点:通过折纸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难点:利用折一折,画一画、说一说,算一算等活动理解先通分,再加减的算理。

(一)动手操作,明确目标。

1、谈话导入,开门见山板书课题: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出示学习目标,生齐读。

(1)探索并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异分母分数的。

加减法。

(2)通过直观的操作活动,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师:听说咱们班的同学个个都是折纸高手,这节课老师就要和大家一起来通过折。

纸研究解决解决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相关知识,有信心吗?

2、请看要求。

3、动手操作。

师:老师已经给每位同学都准备了两张大小一样的正方形纸张,请你拿出其中的一张按照要求动手操作。开始。(学生明确要求后,进行折纸、涂色、交流等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展示。

师:谁能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折的,涂色部分是这张正方形纸片的几分之几?(学生汇报,老师将学生的折纸和涂色情况贴在黑板上并在纸旁板书相应的分数)。

5、提出问题,明确目标。

师:同学们,如果现在要把黑板上两张纸中的涂色部分加起来你可以列出哪些加法算式?(学生口述算式,教师分别将学生提出的算式书写在黑板上。)。

想一想你能把这些算式分成几类?你是根据什么分的?(同分母、异分母)(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将黑板上的算式进行整理。)。

还记得如何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吗?谁来说说?(齐读同分母分数加减数的计算方法。同时将同分母分数加法让学生进行练习,口算出每道题的结果。)。

师:从学生汇报的'异分母加法算式中任意选择一道问:异分母分数如何加减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索分母不同的分数相加减的计算方法。

(二)自主探索,理解算理。

1、自主探索进行算理探究。

师:出示生自编算式(1/2)+(1/4),请大家猜猜看,这道题的结果会是几呢?独立尝试,汇报各自的计算过程与结果。预设:可能出现的情况如下:

结论1:(1/2+1/4=1/6)。

结论2:(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四分之三)。

结论3:(二分之一加上四分之一等于六分之二)。

2、讨论验证。

师:为什么同样的算式,会出现不同的结果呢?到底谁对谁错呢?

生:在全班范围内展开讨论,充分发表各自的意见。

3、理解算理。

师:刚才有人说结果是(---),有人说是(---),还有人说是0.75,到底谁对谁错呢?送给大家一句话“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请同学们用手中的纸折一折,一起来验证一下到底谁对谁错。开始。

注意通过展示学生的折纸过程,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的通分过程,明确()+()=()=()是错误的,感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减。

师:在做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为什么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直接相加或相减呢?

出示小数加法算式“4.21+5.3”,提问:“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感受为什么异分母分数加减法不能直接将分子、分母相加。

师:可不可以将百分位上的1加上十分位上的3?

生1:不可以。因为相同的数位没有对齐。

生2:小数点没对齐。

师:小数点没对齐也就是什么没对齐?——数位没对齐。

师:数位不同也就是什么不同?(计数单位)。

师:也就是说当单位不同时不能直接相加减。我们在来看这道分数题,他们的什么不同?(分母),分母不同,也就是??(分数单位不同),可以直接相加减吗?(生:不可以。)。

4、小结算理。

谁来说究竟该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的加法呢?

生汇报:先要通分,(也就是统一分数单位),把异分母的分数变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再计算,计算结果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三)迁移应用,巩固提高。

1、迁移应用,解决减法问题:

1/2-1/4=。

2、完成“试一试”

出示试一试的+与-,再次为学生提供尝试机会。

(学生练习后全班回馈交流,并规范书写格式。)。

师:通过刚才的学习,你发现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应怎样计算?

xx。

相关范文推荐

    端午节包粽子初一(实用23篇)

    优秀作文是一种能够展现作者内心世界和感受的艺术形式,它能够以文字传达出作者的情感和态度。优秀作文不仅要有独特的观点,还需要具备清晰的逻辑和流畅的语言。在写一篇较

    消防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总结报告(实用22篇)

    活动总结是对一个活动进行回顾的一种方式,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发现问题。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活动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学校安全工作,

    挂职锻炼工作计划和目标(模板18篇)

    工作计划书是对工作任务和时间的安排和分配的一种记录,它可以帮助我们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经典的工作计划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非常有幸成为本

    幼儿园园长个人工作总结汇报(实用19篇)

    幼儿园工作总结不仅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的方式,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重要手段。在下方留言区,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幼儿园工作总结范文的下载链接,希望能给大家提供帮助

    少年宫的活动总结与反思(优质16篇)

    活动总结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活动的效果和影响,为以后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活动总结的范文,希望可以给大家在写活动总结时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三年级语文教学总结工作(汇总18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成功的教学经验和方法,供以后的教学参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可以为大家的教学工作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新学期后勤工作计划书(汇总18篇)

    学期工作计划是一个制定目标、管理时间、提高效率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学习和工作。下面是一些学期工作计划的成功案例,希望能给你一些思路和灵感。

    伤口专科护士工作计划(专业14篇)

    护士的职责包括给予病人药物、进行基本的医疗操作和维护病人的个人卫生。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护士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总结的启示和灵感。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

    音乐教师工作总结个人评职称范文(15篇)

    教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发现不足,改进教学策略,提升教学质量。感谢这些优秀教师为教育教学事业做出的杰出贡献,他们的经验对我们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教学工作总结会主持词(精选19篇)

    教学工作总结有助于教师发现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寻找改进方法和策略。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教学工作总结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全体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