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范文作为参考,我们可以更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要点和思路。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些范文范本,从中学习和借鉴写作技巧和经验。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一
摘要:随着近年来气候恶化,环境日益受到破坏,人们对于生态环境的问题愈发重视。人们对于居住环境的认知也不再简单的局限于仅供居住的层面上,而是更多的开始注重怎样拥有绿色健康的居住环境。这样绿色设计理念也逐渐成为了现代建筑设计理念的风向标。本文就将针对绿色设计理念之下的室内设计情况进行分析与阐述,以期为相关设计人员提供参考与帮助。
当今社会追求快节奏的经济发展而影响了协调环境的有序发展,造成发展不平衡导致的生态环境恶化,而这也正是绿色设计理念所强调注意的。面对当前日益严峻的环境生态问题,怎样将绿色设计理念与室内设计相结合成了摆在设计师面前的一个问题。本文将针对绿色设计理念下室内设计存在的问题现状以及如何将绿色设计理念应用到室内设计当中去展开探讨。
绿色设计理念早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并影响了当时的大部分设计师。绿色设计的核心思想即是在设计的时候要同时兼顾应有的使用效果和节能环保,注重切合节能减排和循环再利用的观念。可以说绿色设计是最符合现代社会当前所需的设计理念,同时也是可持续发展观的集中体现。绿色设计理念下的室内设计也应该体现出相应的思想,相对应的室内设计应该在具备其基本使用条件的基础上,具备保护环境、节能减排、健康生活、循环利用和舒适安逸的功能特点。绿色设计应用在室内设计上是一项伟大的创举,可以说,在经历了艺术的洗礼后建筑设计的思潮又重归于理性的结合现实和面向未来。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二
我国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主要基于环保理念及地域问题题,将二者之间的联系充分结合才是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的核心理念心理念。在针对低碳建筑的设计中,传统中式建筑在进行设计的进程中计的进程中,要对地理因素中的地形、地貌和地势进行充分的考虑考虑,在针对建筑的设计中,传统中式建筑对其朝向和通风进行调整的目的在于令建筑的居住变得更加的舒适行调整的目的在于令建筑的居住变得更加的舒适,同时令建筑在夏季居住时具有更好的气温维护措施筑在夏季居住时具有更好的气温维护措施,令室内的温度根据季节气候进行适当的升温以及降温据季节气候进行适当的升温以及降温。其建筑目的在于利用自然因素对室内进行人体舒适度的调和自然因素对室内进行人体舒适度的调和。
这种建筑设计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这种建筑设计方式在不同的条件下,其核心理念也在不断变更断变更。弹性设计作为一种考究的设计手法,其设计格局并没有被局限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中没有被局限于传统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而是围绕其多变的思维方式展开的一种全新设计手法维方式展开的一种全新设计手法。其中心设计思想具有周期性概念的设计理念性概念的设计理念,并且其针对建筑的弹性基本设计理念也充分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融入生活的基本要求充分满足了现阶段人们对建筑融入生活的基本要求,弹性设计理念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深计理念随着建筑业的不断发展而逐渐加深,这项理念中包含了建筑物居住者对建筑外部和内部结构的要求了建筑物居住者对建筑外部和内部结构的要求,以及对建筑再行和功能设计的基本需求再行和功能设计的基本需求,这些要素作为弹性设计的基本理念理念,其核心内容的主体依旧基于传统建筑的核心思想。
2.3情景交融理念。
这种建筑设计理念在许多建筑细节上都能够很好的体现出来出来,这种设计理念在大多设计师心中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值。这种设计方式可充分将建筑与人的情感进行融合,在日常生活中散发着传统建筑气息的公园中的园林小径常生活中散发着传统建筑气息的公园中的园林小径,其中大部分园林小径的设计都是源于传统建筑实际理念中的曲径通幽幽,其设计思想充满了浪漫的人文主义关怀,这同时也是传统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建筑设计的核心思想“以人为中心”。传统建筑的中心设计思想中还包含有开拓视野及驾驭情景的建筑理念想中还包含有开拓视野及驾驭情景的建筑理念,传统建筑给人一种和睦安稳的感觉人一种和睦安稳的感觉,尤其适应人们的日常居住。在我国整体传统建筑中天坛建筑与其它建筑相比越发伟岸整体传统建筑中天坛建筑与其它建筑相比越发伟岸,该建筑的设计理念便是基于情景交融建筑设计理念的设计理念便是基于情景交融建筑设计理念。
2.4虚实相生理念。
这种设计方式具有较为深奥的建筑设计理念这种设计方式具有较为深奥的建筑设计理念,其理念的中心设计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虚实结合中心设计思想源于我国传统文化的虚实结合。虚与实的结合十分注重平衡感十分注重平衡感,而这种感觉便是运用这种理念进行建筑设计的基本概念计的基本概念,这种建筑设计理念通过将虚实互相转化、互相结合来保证建筑的设计最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结合来保证建筑的设计最终处于同一水平位置。其重点在于对设计空间的营造对设计空间的营造,为建筑的设计营造出一个虚拟的虚实相生的空间生的空间,在这个空间中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身对建筑设计的想象的想象,不过这些想象都被局限在虚实相结合的这一空间之中中。该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其设计进程中不仅可提升建筑设计的概念性提升建筑设计的概念性,同时还加强了设计的采光构造以及通风构造通风构造,为建筑的舒适度建立良好的保障,由于其具备着广泛的应用价值泛的应用价值,因此也受到了我国广大设计师的深度热爱。
现阶段虽然西式风格的建筑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现阶段虽然西式风格的建筑在我国所占比例较大,但是中式传统建筑依旧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强烈热爱中式传统建筑依旧受到了我国人民的强烈热爱。我国的传统建筑外形十分别致建筑外形十分别致,且具有极高的观赏性,中式建筑风格的园艺建筑其中的深厚意境充分发挥出了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艺建筑其中的深厚意境充分发挥出了我国建筑的文化内涵。国外的设计师认为中国建筑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意境感国外的设计师认为中国建筑拥有着一种独特的意境感,这种感觉来源于中式建筑的传统建筑理念感觉来源于中式建筑的传统建筑理念。我国传统建筑具有天人合一的中心理念思想人合一的中心理念思想,运用中国元素打造出的建筑往往具备舒适与设计美于一身备舒适与设计美于一身。中式建筑在设计时也充分考虑到了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需求人们生活中所需要的基本需求,中式建筑的空间设计具有良好的设计特性好的设计特性,这些特性主要源于中国元素的设计理念。力与美有效结合是中式建筑的一个必要要素与美有效结合是中式建筑的一个必要要素。同时考虑适合中国人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国人卫生间和厨房的设计,现代建筑中更倾向于以中式元素打造庭院打造庭院、内廊。
传统建筑的设计理念核心是我国历史发展长河中的重要瑰宝瑰宝,这一理念应得到持续关注及发展。针对这种理念的集成并不是指毫无弃取将其运用成并不是指毫无弃取将其运用,应将其中的优秀设计因素与当下的建筑业设计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当下的建筑业设计现状进行有效的结合。伴随着现代西方建筑设计方式在世界各地的盛行筑设计方式在世界各地的盛行,针对传统建筑设计理念的运用便显得尤为迫切用便显得尤为迫切。很多现代建筑的设计方式都将其拥有的多方面设计优点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多方面设计优点展现在了人们的面前,比如说低碳建筑的建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设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建筑规格也随着现代化建筑不断加深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加深的发展而不断扩大,但是其建筑风格的理念却一直秉持其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其低碳环保的建筑理念。而低碳理念相较于中式传统建筑中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极为相似的天人合一思想理念极为相似,二者的设计处理方针都是源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于人与自然环境的基础之上,天人合一的建筑设计理念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应用价值较高的经济价值以及应用价值,在这种突出的价值观念下其设计应用更好的减少了建筑的能耗设计应用更好的减少了建筑的能耗,并且协助其最终实现了其低碳环保建设的最终目标其低碳环保建设的最终目标。
4结论。
建筑历史发展中存在设计理念较多建筑历史发展中存在设计理念较多,总的来看这些设计都具备明显特点都具备明显特点,那就是和谐当前我国社会发展中比较重要的一个目标的一个目标,因此加强传统建筑设计研究,把设计理念融入建筑设计中是必要的筑设计中是必要的,以往建筑设计理念都带有较为浓厚的中国传统色彩国传统色彩,并且能够在现阶段建筑设计中发现应用身影,因此也值得进行研究和发展此也值得进行研究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其亨,liyingchun.清代样式雷建筑图档中的平格研究——中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与方法的经典范例[j].建筑遗产,2016(16).
[2]吕瑞英.关于传统建筑装饰元素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运用价值探析[j].科技科技、经济、市场,,2016(18).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三
内容摘要:低碳理念引入室内设计,向室内设计者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思考点,开辟了一个新的创造领域。本文就低碳设计理念应用在室内设计中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在简单介绍低碳设计基础上,重点从室内装修、室内环境和陈设艺术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
低碳室内设计也就是所谓的绿色室内设计,是根据室内空间所处的特定环境、使用性质,运用科学技术和艺术手段。创造安全、卫生、舒适、优美,符合现代人的生理、心理要求,满足其物质功能与精神功能需要的内部空间环境的设计艺术。其设计理念、设计方法等是以保护环境、关爱生命、注重精神需求为目标的低碳行动,是关于自然、社会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思考在室内设计艺术领域的表现。
目前,我国室内装修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高,’室内设计所带来的资源和能源的高消耗对环境的严重破坏也越发严重。这些部是我们将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我们面临的现实情况异常严峻。
因此,低碳材料会逐步取代传统的建材而成为建筑材料市场的主流,标准化的、装配式的、充满秩序的施工场面将必然替代现在混杂、无序的场面。这样才能改善环境质量,又能提高生活品质,给人们提供一个清洁、优雅的环境艺术空间,保证人们健康、安全地生活,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达到高度的统一。
(一)低碳空间布局。对于室内设计师而言,空间自有其生命,设计师应对空间生命保持一种尊重并赋予其灵魂,使之成为个性化、舒适的居住环境。室内空间的合理组织与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满足通风与自然采光的要求,创造出适合人居住的物理环境。
(二)低碳装饰材料应用。所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应该耐久性好,易于维护管理,不散发或很少散发有害物质。仔细的选择和恰当的运用可以将建筑装饰材料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不利影响限制在最小范围内。在建筑装饰材料的选用方面,可参考如下一些要点。
1.结合实际情况选择建筑和装修材料。2.选用无须再加工和内含能量低的建筑装饰材料。3.尽可能购买本地出产的建筑装饰材料。4.尽可能使用由再生原料制成的可循环使用的建筑装饰材料。
由再生原料制成的建材产品可以减少固态垃圾以及制造业里的能量消耗,并且节省自然资源。5.质量避免使用那些产生放射性污染的材料。
(一)通风设计。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的首要条件,新鲜的空气是人体健康的必要保证。在居室设计中,通常希望居民不要因为不必要的原因而随意占有空间,降低层高。在一些环境适宜的地区,有些公共建筑和住宅同样采用封闭的室内空间形式,忽视了通风系统的净化功效,使室内污染空气很难排出,导致中央空调系统和中央主机及风管霉菌滋生,室内空气污染日益严重,从而引起的身体不适症逐年上升。人的健康因素与室内空气质量有着密切的联系,通风乃是室内空气净化、消除室内余热的有效的手段。对高气密性、高隔热性住宅来说,必须采用具有风管的中央换气系统进行定时换气。室内空间是否要设计成封闭的,应同当地环境、使用条件和最终达到的目的以及节约能源、工作者身体健康状况等结合,拿出较理想的设计方案。一些室内使用要求有一定灵活性的,应采取自然通风与封闭相结合的方法。较少污染的地区,适于自然通风设计。
(二)人工照明与自然采光。在建筑空间中尽可能多的使用自然光是设计的基本原则,从室内空间设计的角度来看,对新建筑的室内空间,其自然光是由建筑本身所赋予的,应充分地加以利用,对改造、改建的室内空间,可以通过改变窗户的位置和数量,或通过透明屋顶、中庭来提供更良好、更广泛的自然光照。
(一)低碳家具。低碳家具是指基本上不散发有害物质的家具。家具是室内环境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大多数人最关心的是价格、款式、做工,而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材质却未能考虑。选用“低碳家具”可减少室内甲醛等有害溶剂的释放量。
首先要选择用自然材质制作的家具,如原木家具、藤家具、竹家具等。目前作为符合环保要求、体现人们珍惜自然资源意识的纸家具均已面世,它既有木质家具所具备的承载力,又具有防火、防霉、防水功效,且价格便宜,也可回收再利用,并可常换常新,不给室内环境带来污染。
(二)装饰织物的引用。装饰织物也是室内设计中极其重要的设计元素。装饰织物作为一个细部表现出它独特的地方风格。由于地方和风俗不一样它们所表现出来的风格也不一样。在竞争激烈的现实社会中,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效率,让人有一种紧迫、压抑之感,越来越多的高大冷漠的建筑物拔地而起,也让人类倍感精神紧张,久而久之人们开始厌倦这种生活,从而使都市人崇尚人情味,渴望回归大自然,梦想逃离喧器繁杂的“尘世”。这种思潮波及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室内纺织品作为一种独特艺术语言的元素在室内装饰中被不少优秀室内设计师所喜爱。
(三)自然要素的引用。通过引入或再现自然景观来创造宜人的生态环境赋予室内空间以勃勃生机,更好地满足入的生理与心理需求。通常,设计师可以采用:引入自然景观,内外空间流通、利用仿生原理、使用地方材料等方法来进行低碳设计理念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自然景观的引入,即把自然要素如瀑布、山石、花草、树木等自然物,经设计师的精心设计直接陈设于室内,这在当代许多公共空间应用较为普遍。
在今天室内低碳设计的观念已成为一种新话题。在我国,室内低碳设计并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正在付诸实施。比如,在北京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过程中,“低碳奥运”口号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奥运场馆、奥运村及其配套设施的“低碳环保化”。通过建筑师和室内设计师们科学、合理的设计、运用低碳环保材料及新的工艺和方法,使奥运村建筑成为室内低碳设计的典范。这些新的人文景观将与周围的自然景观融合为完整的生态环境,为低碳奥运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祝磊.室内环境的低碳设计[j].山西建筑,2009,30。
[2]吕炜.浅析低碳室内环境设计[jl.山西建筑,2009,31。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四
如今,生态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绿色设计思想最早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强调设计应该认真考虑有限的地球资源的使用,为保护地球的环境而服务。绿色设计作为生态化设计的一种表现手段,成为主流的设计理念。
绿色设计作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方向,是产品设计的必然选择。绿色设计理论目前在婴童用品中得到了一定的应用。但绿色设计对婴儿手推车设计的影响还仅仅停留在理论的探讨上,少有将绿色设计与手推车设计的发展相结合,真正使绿色婴儿手推车设计成为市场的主导。目前绿色设计对婴儿手推车设计的影响有一下两个方面。
1.设计方法的转变。
设计方法由传统的注重安全、实用、美观转变为系统化的设计方法。系统化的设计方法要求设计师立足产品设计的大局,在产品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上研究设计物品现在及将来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并系统的做到设计目标最优化以及资源利用率最大这一目的。系统化的设计方法,有利于调节儿童手推车各个设计指标间的平衡。另一方面设计方法转向循环式,循环式设计方法注重产品的回收再利用。在设计婴童手推车时考虑产品的报废及再回收利用的可能性。促使设计师在婴童手推车设计的材料及结构上考虑循环再利用的原则,从婴童手推车的零部件到结构的可拆卸再到功能的多样化等方面考虑循环性。
2.消费观念的转变。
绿色设计对消费的影响已经不容忽视,绿色设计对消费行为的引导在整个婴童用品市场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婴童手推车用品周期的特殊性使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由注重材料的环保性转变为乐于使用天然材料;由减少婴童手推车的闲置率转变为功能的成长性。绿色设计从影响人们生活观念的转变,到影响消费观念的转变,消费者更加注重婴童产品的材料、功能的成长性、造型的简洁性。
在绿色设计理念的背景下,婴童手推车设计更加关注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考虑到产品的使用周期等。综合目前婴童手推车的设计现状,结合绿色设计理念,未来婴童手推车的设计趋势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分析:
1.多功能型。
绿色设计理念下,为达到节约资源的目的,通过产品合理功能的组合来增加其使用寿命,避免某一功能的淘汰而遭废弃。婴儿手推车的设计必然会趋向于多功能型。多功能型手推车能将多重功能集合为一体,达到一物多用,最终实现节约材料的目的,与此同时还能无形中增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例如,集睡蓝、躺椅、座椅为一体的成长型设计;集购物车手推车为一体的实用型设计;集手推车、三轮车为一体的功能型设计;集滑板车、手推车为一体的娱乐型设计等等。这些多功能型是设计在满足消费者特殊需求的同时,悄无声息的将绿色设计理念融入其中,附加的功能增加了材料的使用价值,这种两全其美的设计形式,无疑会成为设计师追捧的表现手法。
2.拆卸组合型。
拆卸型的设计多以折叠的形式表现,早起折叠型的设计目的多为节省空间,方便携带。如今拆卸组合型的设计,增加了设计组件的融合性,最大限度的实现了各个零部件的价值,同时为产品的附加功能提供了一种可能性。在拆卸的基础上实现了手推车功能上的转换。例如,利用连接件实现睡蓝、座椅及躺椅功能的多用手推车。
3.结构可调型。
结构可调节型的手推车,通过连接部件实现旋转,上下移动,360度旋转等功能。这些功能的可调性能实现用户的某些特殊的要求。结构可调节型的手推车通常采用“z”及“y”的结构。例如,stokke婴儿车是源自北欧挪威的高级婴儿车,共有5个状态可供选择、调节、可躺可坐。在设计使用体验时从父母角度及婴儿角度出发,独特的高度、双面朝向,增加父母与宝宝的亲密交流,使宝宝觉得更有安全感。上下调节的功能增加婴儿外出用餐的便捷性,上下楼梯可变为两个车轮,大大减轻上下梯的重负。座椅的高度可根据实际需求调节,手推车在使用过程中朝向问题也可通过调节实现。可调节型的'设计通常注重操作的便捷性及安全性,因此结构的设计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4.情感沟通型。
婴童特殊的情感需求,是作为父母最为关注的一方面。婴儿手推车作为婴童接触最多和实用频率最高的产品必然受到消费者及设计师的特别关注。另一方面,婴童手推车不管是从结构、功能还是形态设计,最终服务对象都是为了更好的满足使用者的需求。而情感需求及沟通又是设计的难点,因此未来婴儿手推车的设计趋势必然朝着情感沟通和需求的趋势发展。婴儿的情感体验形式丰富多彩、层出不穷。融合到婴童用品中主要体现在产品使用的娱乐性、形态的趣味性、色彩的体验性及交互体验。作为婴童手推车的主要消费者——父母,婴童产品的情感性体现在造型的安全性、色彩的童趣性及交互体验几个方面。
四、结语。
绿色设计在工业设计领域只是作为一种理念进行讨论,在工业设计界仍处于憧憬和呼吁这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设计思潮阶段。一方面,是设计师、生产厂家、商家以及消费者对环境问题关注不够;另一方面,绿色设计要求设计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丰富的信息资源,以及明晰的设计理论和系统化的设计体系。
作者:余春林穆波单位:武昌理工学院武汉工程大学。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五
首先,国家对于在全国范围内推广绿色设计理念的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大。近年来,绿色设计理念已经开始被设计师们逐渐接受但也仅仅是停留在认知的阶段,设计师们对于绿色设计理念还远未达到深入的标准。所以国家应该大力推广将绿色设计理念散播并扎根于各大企业,设计院,甚至是各大本科院校。让建筑师从根本上了解熟知绿色设计理念。另一方面,国家要加强立法同时加强监管。我们要在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观的同时,细化每一个环节,要求企业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杜绝使用高耗能材料。
2.合理布局室内空间以及协调周边环境。
在现代室内设计中对于设计师来说最重要的往往就是空间的布局。良好的空间布局有时候要比添加过多人工设施和装饰更能体现设计特色并满足用户需求。合理的采光,日照和通风会让人刚到舒适和安逸,而且也节省了一些不必要的资源浪费。例如结合空气动力学的原理,将南北向的房屋窗户开设也正好开设在南北向,窗户的.位置设置一个高差,就会使室内空气更具有流动性。同时合理的协调和利用周边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手段。例如在室内添加盆栽等饰物营造清新绿色的视觉体验得同时还能做到净化空气。做好室内环境与室外自然环境的和谐统一往往会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
3.推广使用新技术和绿色能源。
当前科学技术正处在一个大发展的环境当中,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能被采用到室内设计当中的科学技术也越来越多。因此我们要大力的鼓励研发高新科技,将更多的电子科技技术以及高新科技环保材料运用到室内设计当中去。例如新研发出的热反射玻璃,保温墙体等先进建筑材料就能有效的节能减排并营造健康舒适的环境以达到绿色设计的目的。同时合理使用绿色能源和新能源也与绿色设计理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例如合理的利用太阳能,风能等清洁可持续型能源。贝聿铭被称为“光的魔术师”,他设计的玻璃金字塔也正是合理利用了太阳光照才使得馆内形成静谧祥和的良好气氛。
结束语。
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设计师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对建筑发展的重要性。人的居住环境与自然环境是密不可分的,只有协调好两者的关系才能既满足人的物质需求又满足人的精神需求。因此绿色设计理念对于今后室内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成为主流设计理念也必然是大势所趋。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六
室内环境营建的现代技术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大多是物理属性上的舒适和便捷,而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造成了我们对技术力量的盲目崇拜和滥用,已使这个伴随设计而生之物正在超出人类的控制。这种自觉意识严重抽离了人类需求和情感关怀,产生的是非人文的异性表达,同时也造成今天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生长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技术浸染着西方价值观,它是今天世界建筑趋同、地域文明消逝的隐性工具。此外,一些具有生态意义的高技术往往意味着高成本,这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难以负担,高技术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区域局限性。在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审视上述问题,室内设计开始提出适宜技术观,它不一味将工具理性投射于问题解决,只关注技术如何切实实现人的真实需求。适宜技术把高技术和低技术以不同比例集合于不同的室内环境中,这样,低技术就自然地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低技术生长于原生态意识和相对隔绝的区域文明,与高技术恰恰相反的是,它少用甚至不用现代技术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在建成后能自动实现环境功能,无需设备、电力和硬能源的支持。作为高技术的补充或替代,低技术具有重要的可持续意义,已经越来越受到室内设计的重视,在许多方案中设计师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简单方法,但目前低技术的实际运用方法研究并不深入,也不全面,不利于低技术策略在设计中很好地配合适宜技术观的实现。所以,就低技术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良好地发挥可持续功能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面对生态低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设计师们各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点。如哈桑法赛(hassanfathy)很看重低成本技术的普及性,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correa)把气候适应当作解决问题的起点,刘家琨则认为低技术必须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1]。但他们都是利用低技术自身所具有的传统性、地域性、低成本、低影响等特征,以应对当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文化、人伦等多重难题,从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看,可持续性室内设计的低技术理念应体现出生态性和人文性。
一、健康舒适的人本关怀。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是“人乃万物之本”,我们室内设计活动必须首先能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宜人的空间环境,简单加工的低技术材料也要保证对人体安全无毒害。低技术设计要做到充足的自然采光、良好的自然通风及稳定的温湿度控制,适宜的绿化配置。同时,利用低技术的传统语境和地方属性,创造物理品质以外的关怀和尊重,使空间环境成为一个生活记忆的重新组合——把人们集体和个人的梦境重新放回到一起……室内环境在讲述一个当地人和场所的故事,是一种理解我们身处自然界的途径,让在场者体悟一种心理需求的环境认同感,增强人们情感体验上的舒适度。深层生态学强调生态和人的同等地位,以谋求人类的持续生存,所以,我们的可持续室内设计对人的舒适度满足并非是无限制的,富有智慧的低技术设计哲学应该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自觉地克制于基本需求范围,不要有过多的非理性欲望,更多地追求一种热爱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二、在和谐生态的前提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人们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束手无策地已证明了人类沙文主义的愚昧,室内环境不能依靠无节制的资源消耗。建筑系统应能很好地融于自然环境系统,在环境承受范围内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
利用低技术客观的地域自然属性,寻求室内环境、地区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结合。设计应依循自然规律,顺应气候特征,项目初期要基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进行场地的技术分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或予以补救。资源利用讲求高效率、可再生、清洁环保。材料尽量选择低成本的当地材料,拒绝高环境影响的材料,材料使用应做到高效低废,即物尽其用、回收使用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借用可再生自然能源,以减少对人工能源和设备的依赖。低技术应尽可能采用被动式策略以达到人和环境的动态平衡。
三、易上手、易普及。
詹姆斯沃尔本克(jameswallbank)在其低技术宣言(lowtechmanifesto)中宣称:“低技术是群众的技术”,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并为大众服务的技术[2]。技术简单和成本低廉使低技术具有易学易普及的潜质,低技术的理念较之高技术而言更接地气。可持续室内设计中的低技术应是资金投入少、建造技术要求不高、适宜管理、方便维护。设计中要利用易掌握易操作的低技术为当地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通过“设计师——业主”合作模式,使家园拥有户主的热情、智慧、想象力;让贫困地区的民众自己动手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低成本地实现了真正人性关怀。公众参与性低技术创造富有文化亲和力和引人入胜的工作,通过构建合作团体和人的自主意识来促进社区关系重建,实现社会和睦。低技术作为弥补因高技术而产生的情感冷漠、地域文化泯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通过权力移交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呼唤和伦理诉求。设计师也应当是扮演着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角色,努力在技术水准、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四、体现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质。
技术是地域文化这一民族社会发展依托之重要载体,正是技术在历史和地理上的制约才使各种社会形态得以呈现。当代建筑学栖身于地域文化已是大势所趋,低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协调,把生态与文化的并存作为出发点,帮助地域传统和民俗文化找到立足点。可持续室内设计应尊重当地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重新挖掘当地传统建造技术的潜力;并结合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简单改进和创新传统技术;采用地方意味的生态材料并探索其表现形式,把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作为传承历史和展现当地文化的重要内容。室内环境应在形式上强调吻合传统文脉的设计风格,具有时代的气质和历史的神韵,把低技术的地域人文属性转移为当地的文化认同,让低技术成为室内环境发扬传统文化和彰显地域特质的有效途径。
五、技艺统一。
技术和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被统称为技艺,是工业革命使技术独立出来,而技术又成为影响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支暗流。历史上那些充满美感的室内空间在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西方有基于拱券技术的光辉穹顶,东方有基于木架结构的斗拱艺术。如今的室内营造技术的生态化也必然会升华为艺术化审美意象,这种符合时代价值的新技术美学包含着生态美、传统美、伦理美、和谐美、自由美,等等。低技术的运用应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这要求设计师能对低技术有把玩能力的透彻理解,具有可持续意识和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驾轻就熟地将物理品质创造于艺术形式中,把人的喜好、生活追求、民族情感、价值信仰等客观地生态化和艺术化表达。设计中采用天然环保的材料、自然原理的技术、融合环境的流通空间、仿生的造型赋予空间自然属性,借用传统文脉的符号和时代语境的场景使空间具有人文气息,让富有感官和精神愉悦的技术化人工志趣带给人们诗意的“天人合一”美境。
六、结语。
可持续室内设计的低技术运用不只是出于使用功能和生态问题的考虑,还应利用低技术的文化属性将技术功能拓展至心理范围,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发扬地域文化、表达建筑艺术形象的作用。低技术不只是工具,它是一种对生态时代理念及文化的有力表现。设计中强调前期就场地、气候、自然资源等进行精确地技术分析,从自然能源、生态材料、水资源、室内陈设四个方面发挥低技术的生态功能和优势特征使室内环境具有可持续价值。高技术与低技术的谦逊结合是未来设计的趋势,室内环境会因此显现出更好地节能环保效果和绿色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殷荭.刘家琨建筑20年[j].时代建筑,2015,(01):81.
[2]何人可,唐啸,黄晶慧.基于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j].装饰,2009,(08):2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七
居住区的规划布局,应综合考虑路网结构、公建与住宅布局、群体组合、绿地系统及空间环境等的内在联系,构成一个完善的、相对独立的有机整体,并应遵循下列原则:
1.方便居民生活,有利组织管理;
2.组织与居住人口规模相对应的公共活动中心,方便经营、使用和社会化服务;
3.合理组织人流、车流,有利安全防卫;
4.布置合理,空间丰富,环境美,体现地方特色。居住区的空间与环境设计应遵守下列原则:
1.合理布置公共服务设施,避免烟、气、味、尘及噪声对居民的污染和干扰;
2.建筑应体现地方风格、突出个性,群体建筑与空间层次应在协调中求变化;
3.精心设置建筑小品,丰富与美化环境;
5.公共活动空间的环境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居住区住宅建筑和规划设计,应综合考虑用地条件、选型、朝向、间距、绿地、层数与密度、布置方式、群体组合和空间环境等因素确定。居住区公共服务设施包括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商业服务、金融邮电、市政公用、行政管理等设施。公共服务设施项目指标应按有关规范规定确定。居住区内绿地应包括公共绿地、宅旁绿地、配套公建所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等。绿地率新区建设不应低于30%;旧区改造不宜低于25%。居住区道路可分为居住区道路、小区路、组团路和宅间小路四级,其道路规划设计应符合有关规范规定。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八
室内环境营建的现代技术发展为我们带来的大多是物理属性上的舒适和便捷,而这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造成了我们对技术力量的盲目崇拜和滥用,已使这个伴随设计而生之物正在超出人类的控制。这种自觉意识严重抽离了人类需求和情感关怀,产生的是非人文的异性表达,同时也造成今天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生长于发达国家的现代技术浸染着西方价值观,它是今天世界建筑趋同、地域文明消逝的隐性工具。此外,一些具有生态意义的高技术往往意味着高成本,这使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难以负担,高技术主要流行于发达国家和地区,具有区域局限性。在今天的可持续发展思想下审视上述问题,室内设计开始提出适宜技术观,它不一味将工具理性投射于问题解决,只关注技术如何切实实现人的真实需求。适宜技术把高技术和低技术以不同比例集合于不同的室内环境中,这样,低技术就自然地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低技术生长于原生态意识和相对隔绝的区域文明,与高技术恰恰相反的是,它少用甚至不用现代技术以达到生态化的目的,在建成后能自动实现环境功能,无需设备、电力和硬能源的支持。作为高技术的补充或替代,低技术具有重要的可持续意义,已经越来越受到室内设计的重视,在许多方案中设计师会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简单方法,但目前低技术的实际运用方法研究并不深入,也不全面,不利于低技术策略在设计中很好地配合适宜技术观的实现。所以,就低技术如何在室内设计中良好地发挥可持续功能的研究显得日益重要。面对生态低技术在室内设计中的实践,设计师们各有自己的理解和侧重点。如哈桑法赛(hassanfathy)很看重低成本技术的普及性,查尔斯柯里亚(charlescorrea)把气候适应当作解决问题的起点,刘家琨则认为低技术必须在经济条件、技术水准和建筑艺术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1]。但他们都是利用低技术自身所具有的传统性、地域性、低成本、低影响等特征,以应对当代可持续发展面临的生态、文化、人伦等多重难题,从这个根本出发点来看,可持续性室内设计的低技术理念应体现出生态性和人文性。
一、健康舒适的人本关怀。
人文主义的核心思想即是“人乃万物之本”,我们室内设计活动必须首先能提供一个安全、健康、宜人的空间环境,简单加工的低技术材料也要保证对人体安全无毒害。低技术设计要做到充足的自然采光、良好的自然通风及稳定的温湿度控制,适宜的绿化配置。同时,利用低技术的传统语境和地方属性,创造物理品质以外的关怀和尊重,使空间环境成为一个生活记忆的重新组合——把人们集体和个人的梦境重新放回到一起……室内环境在讲述一个当地人和场所的故事,是一种理解我们身处自然界的途径,让在场者体悟一种心理需求的环境认同感,增强人们情感体验上的舒适度。深层生态学强调生态和人的同等地位,以谋求人类的持续生存,所以,我们的可持续室内设计对人的舒适度满足并非是无限制的,富有智慧的低技术设计哲学应该倡导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让人们自觉地克制于基本需求范围,不要有过多的非理性欲望,更多地追求一种热爱大自然的诗意栖居。
二、在和谐生态的前提下高效利用自然资源。
人们面对全球生态危机的`束手无策地已证明了人类沙文主义的愚昧,室内环境不能依靠无节制的资源消耗。建筑系统应能很好地融于自然环境系统,在环境承受范围内用好有限的自然资源。
利用低技术客观的地域自然属性,寻求室内环境、地区气候、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良性结合。设计应依循自然规律,顺应气候特征,项目初期要基于地理环境和资源状况进行场地的技术分析,充分利用有利条件,规避不利因素或予以补救。资源利用讲求高效率、可再生、清洁环保。材料尽量选择低成本的当地材料,拒绝高环境影响的材料,材料使用应做到高效低废,即物尽其用、回收使用和循环利用。尽可能借用可再生自然能源,以减少对人工能源和设备的依赖。低技术应尽可能采用被动式策略以达到人和环境的动态平衡。
三、易上手、易普及。
詹姆斯沃尔本克(jameswallbank)在其低技术宣言(lowtechmanifesto)中宣称:“低技术是群众的技术”,是为广大的人民群众所掌握并为大众服务的技术[2]。技术简单和成本低廉使低技术具有易学易普及的潜质,低技术的理念较之高技术而言更接地气。可持续室内设计中的低技术应是资金投入少、建造技术要求不高、适宜管理、方便维护。设计中要利用易掌握易操作的低技术为当地劳工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复苏和社会稳定;通过“设计师——业主”合作模式,使家园拥有户主的热情、智慧、想象力;让贫困地区的民众自己动手来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丰富他们的生活并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些都低成本地实现了真正人性关怀。公众参与性低技术创造富有文化亲和力和引人入胜的工作,通过构建合作团体和人的自主意识来促进社区关系重建,实现社会和睦。低技术作为弥补因高技术而产生的情感冷漠、地域文化泯灭、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是通过权力移交的方式表达对社会公平的一种呼唤和伦理诉求。设计师也应当是扮演着一个社会公益活动家的角色,努力在技术水准、生态环境、经济条件和社会公平之间寻找一个平衡点。
四、体现传统文化和地域特质。
技术是地域文化这一民族社会发展依托之重要载体,正是技术在历史和地理上的制约才使各种社会形态得以呈现。当代建筑学栖身于地域文化已是大势所趋,低技术的运用必须与地方自然生态环境和社会人文环境相协调,把生态与文化的并存作为出发点,帮助地域传统和民俗文化找到立足点。可持续室内设计应尊重当地人的生活和行为习惯,重新挖掘当地传统建造技术的潜力;并结合今天的生活方式和功能需求,简单改进和创新传统技术;采用地方意味的生态材料并探索其表现形式,把老建筑的保护性改造再利用作为传承历史和展现当地文化的重要内容。室内环境应在形式上强调吻合传统文脉的设计风格,具有时代的气质和历史的神韵,把低技术的地域人文属性转移为当地的文化认同,让低技术成为室内环境发扬传统文化和彰显地域特质的有效途径。
五、技艺统一。
技术和艺术在古希腊时期被统称为技艺,是工业革命使技术独立出来,而技术又成为影响建筑艺术发展的一支暗流。历史上那些充满美感的室内空间在技术上都达到了相当的水平,西方有基于拱券技术的光辉穹顶,东方有基于木架结构的斗拱艺术。如今的室内营造技术的生态化也必然会升华为艺术化审美意象,这种符合时代价值的新技术美学包含着生态美、传统美、伦理美、和谐美、自由美,等等。低技术的运用应做到技术和艺术的完美统一,这要求设计师能对低技术有把玩能力的透彻理解,具有可持续意识和丰富的创造力与想象力;能驾轻就熟地将物理品质创造于艺术形式中,把人的喜好、生活追求、民族情感、价值信仰等客观地生态化和艺术化表达。设计中采用天然环保的材料、自然原理的技术、融合环境的流通空间、仿生的造型赋予空间自然属性,借用传统文脉的符号和时代语境的场景使空间具有人文气息,让富有感官和精神愉悦的技术化人工志趣带给人们诗意的“天人合一”美境。
六、结语。
可持续室内设计的低技术运用不只是出于使用功能和生态问题的考虑,还应利用低技术的文化属性将技术功能拓展至心理范围,达到促进社会公平、发扬地域文化、表达建筑艺术形象的作用。低技术不只是工具,它是一种对生态时代理念及文化的有力表现。设计中强调前期就场地、气候、自然资源等进行精确地技术分析,从自然能源、生态材料、水资源、室内陈设四个方面发挥低技术的生态功能和优势特征使室内环境具有可持续价值。高技术与低技术的谦逊结合是未来设计的趋势,室内环境会因此显现出更好地节能环保效果和绿色生活品质。
参考文献:
[1]殷荭.刘家琨建筑[j].时代建筑,,(01):81.
[2]何人可,唐啸,黄晶慧.基于低技术的可持续设计[j].装饰,,(08):26.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九
摘要:现代包装设计是以保护产品安全、方便运输、促进销售为目的,选用合适的包装材料,运用工艺手段,为包装的商品进行装载的结构造型和美化装饰设计的效果。包装后的物品统称为产品,而包装达到宣传产品的作用。色彩、图形、材料均是包装设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孩子成长的各个不同阶段,对这些元素都有不同的喜好和需要。一个绿色化的儿童学习用品的包装成为家长迫切向往的需求,更是设计师设计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绿色设计;人体工程学;色彩;图形;材料。
不同的门户对儿童的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分类。儿童心理学认为:从人的出生到十七岁成年前都属于儿童,根据心理发展的特点,把儿童心理发展划分为:乳儿期(出生至1周岁)、婴儿期(1-3周岁)、学前期或幼儿期(3至6周岁)、学龄初期(6-12周岁)、学龄中期或少年期(12-15周岁)、学龄晚期或青少年期(15至18周岁)。儿童文学里认为:儿童应从五个年龄阶段来划分:婴儿期(1-3周岁),幼儿期(3-6周岁),童年期(6-12周岁),少年期(12-15周岁),少年后期(15-18周岁)。无论哪种门户的观点,都将0至18周岁之前的孩子称为儿童,但细细分来,每一阶段都有各个阶段的特征,且均不相同。这来自于各个阶段儿童的生理、心理等方面,自然与非自然的成长过程。而非自然的外部因素对儿童成长的起着决定性影响,例如社会的影响。儿童文具是每一位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类物品,孩子们需要它的辅助来获取知识,从而成长成才。包装即产品,产品即包装。一个好的包装可以为物品增色,而健康的“绿色设计”便是儿童学习用品未来包装的发展方向。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
包装作为产品的重要属性之一,在推进商品交换及强化产品价值功能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现代包装产业的发展,包装学与材料学、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融合,催生了包装技术与艺术的发展。我国是茶叶的故乡,茶叶品种繁多、各地茶叶包装设计形式多样。茶叶包装不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与茶文化的推广,也体现了独特的地域历史和生态体验,同时也是包装视觉语言的重要内容。可持续设计理念在茶叶包装设计中的应用,在提升产品品牌价值的同时,也推动了茶叶包装设计理论的丰富,更是从缓解当前环境污染实践中,倡导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设计道德观。
作为构建茶叶设计策略的主导思想,可持续理念将茶叶设计与环境、经济、道德、社会等问题融入其中,并从引导和满足消费者需求中,强调环境与资源的可持续性,人与环境的和谐相生。也就是说,对于茶叶包装的可持续设计内涵,主要体现在自然、经济、社会、科技四个属性上。
从1981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提出《保护地球》以来,将“可持续”定义为“改进人类生活质量,不超过生态系统自身发展的承受力”。[1]随着新人文主义理念的兴起,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建立在以物质为载体,以产品或服务来构建“可持续解决方案”,满足消费者需求;同时,作为改善人居社会环境的有效方式,减少对环境的污染,降低对资源的虚耗成为现代设计实践活动的最终目标。[2]可见,对于可持续设计,其内涵体现在三点:一是保护环境,减少对资源的消耗;二是强调再利用、再循环,实现能效的最大利用;三是降低成本,减少潜在风险,提升商业竞争力。
包装业中的可持续设计,主要体现在对生态环境不带来污染、对人体健康不带来危害、对材料能够实现再生利用,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包装。日常生活中各类可降解、可回收的包装材料,以及具有可再生、再利用的包装结构方式,都是可持续设计的重要要素。如纸质包装材料,纸张属于环境友好型材料,特别是易生产、易储藏、易运输、综合成本低廉、且具有较强的可塑性和丰富的设计空间性等特点应用广泛。还有竹质材料,利用自然筒状结构可以直接作为盛器,也可以将之剥削后编织成器,加之我国竹林资源丰富,易回收且具有良好的装饰性。
联合国环境与发展组织将可持续设计理念作为保护环境和节约能源的核心,并从倡导自然、回归健康的生活方式中,对商品的质量、品质、包装等融入可持续理念,促进环境与经济、环境与资源、环境与人类之间的和谐发展。其价值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可持续设计理念强调对环境的保护。现代包装工业的发展,在为人类提供方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包装材料加剧了人类生活环境的污染。日常生活中,对于泡茶人随意丢弃的塑料包装袋,由于多数不具有可降解功能,将对环境带来持久性污染。据统计,以7g茶叶真空包装来计算,我国每年用于茶叶包装的塑料包装将达到上百万吨,其对环境的污染是无法估量的。二是可持续设计理念强调对消费者的理性尊重。从产品包装发展历史来看,茶叶包装从最初满足消费者物质使用之外,随着消费需求的趋向理性,越来越强调茶叶包装设计的人性化,必然促进茶叶包装业向可持续方向转变,特别是在抵制过度包装、倡导可持续消费观念下,消费者在茶叶消费中也积极配合国家提出的分类包装、包装回收机制。三是可持续设计突显产品竞争优势。国外包装业相关法律就包装的集约化设计要求较多,我国茶叶包装如果忽视国外包装法规,不利于茶叶的出口贸易。同时,在国内茶叶市场竞争中,各类包装材料及包装结构层出不穷,作为茶叶商品的重要属性之一,构建绿色、环保、可持续包装设计体系,对于提升茶叶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一
摘要:我们处在一个标新立异、发展越来越快的时代,“慢设计”理念是对当今社会高速发展的一种反思,主张在快与慢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注重考虑人、社会、生态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产品的设计分析,总结产品运用“慢设计”理念的具体方法,以引导人们减缓生活节奏,与产品进行情感交流,最终养成一种环保生态的生活习惯,对未来慢设计理念的应用实践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慢设计;产品设计;慢生活。
一、“慢生活”理念的产生。
1986年由意大利人卡尔洛佩特里尼(carlopetrini)引起“慢生活”的开端,是针对现代社会兴起的一种运动。其本质是慢节奏生活,体味日常生活的细节,关注生命的本质、尊重自然、生活环境及传统文化,享受真实生活的乐趣。引申到设计上就是崇尚绿色和自然环保,追求天然简朴的生活方式,强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慢设计”理念。“慢设计”通过温暖、简约的造型、丰富的文化内涵达到返璞归真的状态。
二、“慢设计”对当今生活的影响。
(一)“慢生活”对当代设计的影响。
当代社会处于一个信息爆炸、新鲜产品换代速度等不及用户理解的时代,大众逐渐失去了放下手中工作,放慢速度仅仅沉浸在自己思想中的艺术体验。当代的人们仿佛放弃一切刺激,就会烦躁,就会恐慌,进而放弃了深入思考问题的机会。中国传统设计思维与“慢设计”理念的出发点相通,对中国传统设计思维方式而言,基本思维框架“三才观”就已经辩证地认为“天、地、人、万物之本也”,万事万物都是“天生之,地养之,人成之”的结果。古人认为,与人类实践活动发生联系的一切事物,都必定受到天时、地利、人和的影响。而这三大要素的统一,不仅表现为时间对空间的统摄,也有人对自然的利用和平衡,同时也是研讨一切具体事物所共同使用的理论原点。“慢设计”并不简单地反对“快设计”,设计师的时间不是被愚蠢地剥夺,而是节省下来做更有意义的事情,更冷静地来看待快与慢的相对关系。在当代生活节奏过快的现实生活中,人们厌恶嘈杂,慢慢开始渴望一种更接近自然状态的生活方式。在此时提出“慢设计”理念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通过“慢设计”理念的独特方式来舒缓人们所受的压力。
“慢设计”不是一种风格,而是一种理念。它不是指设计时间的长短,而是强调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一种耐心、谨慎、深思熟虑的态度,同时也增强了人们与作品之间的情感交流。“慢设计”主张设计师在设计创作中应处于一种平和、放松、随性的感知状态,即遵从内心最率真的状态。在这样的.状态下,“慢设计”的作品以一种令人惊讶又可亲的形象展现出来,且其内在意蕴意味深长。“慢设计”揭示了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错过或忽略的经历,包括对材质的接触和操作过程,以至于很容易忽视我们周边事物的存在,更难以认识到它们的变化。因而设计师对我们现有的生态价值提出了质疑,开始关注产品的感性情感经历。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件产品都留下了使用者的明显痕迹,人与物的交互关系就在缓慢的时间演变中产生。对产品的生活新体验,其层次之丰富含义远远超出了单纯的功能和便利而用户也更为珍惜这一经历。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件物品都会低声地说出一段生活故事,它们含情脉脉,诉说着它们与用户共同度过的岁月,它们仿佛不是一个没有生命的物体。在“破碎的白色”这一项目中,荷兰设计师西蒙海登斯设计的陶瓷餐具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揭示使用者的个人痕迹。随着人们的使用,光滑的白色的盘子、杯子和碗开始微微裂缝,慢慢地揭示复杂的花型图案。每个不同的物品上的不同的痕迹反映了该物品与使用者的关系,其涵盖的意义远超出单纯的功能性。西班牙工业设计师马丁鲁伊斯阿苏阿设计的初衷就是合作,他设计的椅子,一组人坐在对方的膝盖上,可以象征友谊,或者是一种依赖。在任何时刻,“椅子”可能崩溃,但它能很容易地被重新复制或允许更多的朋友加入。当使用它的人与之共同创造出友好和趣味,这个设计对象即被赋予意义。
以日用陶瓷产品为例,日用陶瓷产品造型的设计过程是以决定产品的形态特征为目的的创造活动。它的造型应该是功能与美感的统一,科技与艺术的结合。根据现实生活的实际需求,利用不同的原材料、采用相配的工艺流程设计具有一定审美价值的日用陶瓷用品的造型样式。德国本土设计创作的“风趣”咖啡具(图1),在形与体的一致性追求上别具一格,它清晰、精确、和谐的形式感受,表达了设计师对新时代深刻的体会,并将其转化为特有的陶瓷艺术语言。国际品牌爱马仕于推出的限量版咖啡具(图2)以晶莹光洁的白瓷为材料制成,造型秀丽,咖啡壶口线条呈波浪状,有一种流动的形式感,把手部分的曲线方向有所转换,引起韵律的变化,产生一种跳跃的动感,富有生动的情趣,从固态静止的造型中,表现出一种强烈的生命形式。人们经常会依照自身所受的文化熏陶、生活体验,将一定的形态与相应的情感相关联,也可以说是不同的形态有它各自的象征语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有触景生情一说,在日用陶瓷用品中所沉淀的情感也是通过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细节来完成的。在图3所示的这套日用陶瓷产品中就有充分的体现,它是由丹麦皇家哥本哈根陶瓷厂制作的唐草蓝花茶、餐具。陶瓷餐具上采用钴蓝色的唐草手绘图案,器形方面采用了西方传统餐具的常见元素,主要体现在顶盖的造型上,以及在形体主干部分的压纹上。唐草元素的陶瓷产品已经融入丹麦人的日常生活中,它寄托了丹麦人的丰富情感。当地的丹麦人从小就生活在有唐草的环境中,很多家庭以使用唐草餐具为荣。这一传统图样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在不同的时代会有不同的装饰风格,但唐草图样和谐柔美、清闲雅致的特色一直传承了下来。在延续传统的同时,设计师抓住时代的特征,依据慢设计原则设计出了符合现代人们审美需求和情感寄托的新一代产品。慢设计理念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风格并不约束在某一特定的范围内。慢设计理念的日用陶瓷产品应该引导人们发现日常生活的美好,观察曾被大众忽视的生活细节,养成健康、平衡的生活方式及正确的价值观,回归自然,回归真我。
三、结论。
设计来源于生活,设计为生活服务。作为设计者放慢脚步,给自己时间去思考、去观察,了解自己的处境,那么将会更清楚设计工作存在的意义。有了明确的想法之后做出更明智的选择,而不是匆忙之中的草率决定。慢的力量在于把握节奏、维持平衡。“慢设计”理念引起了一个广泛的公众对话,这也预示着缓慢的积极影响正在传播。“慢设计”的原则鼓舞和激励了无数的创新思维。其应用过程是高度的个人化反思过程,在设计工作中的运用来诠释设计师的身份、反思设计过程,以此评估设计工作所取得的具体成果并展望新的场景。这种认真而持续的自我质疑挑战了设计师的潜能,并使我们认识到作为一个设计师的核心作用。
参考文献:。
[1]曹雯雯.浅析慢生活理念对当代设计的影响[j].大众文艺,,(01).
[2]郭永艳.“慢生活”哲学与产品设计[j].设计,,(02).
[3]查瑜琦.慢设计理念下的日用陶瓷产品设计研究[d].景德镇陶瓷学院,2012.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二
我国矿藏种类丰富,相应的矿区形态各异。在进行矿区恢复和景观设计时,需要从矿区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景观设计的原理与可持续设计理念,可以实现废弃矿区的再利用目的。在矿区功能恢复的过程中,需要将工程学、经济学、美学、社会学等等集合起来形成特殊的恢复系统方案,指导和监督矿区的各项功能的恢复。虽然矿区的废弃地面积大,种类多,在进行恢复工程大,难度高。但可以有效地缓解矿区人口与土地之间的矛盾,再创区域和谐发展的环境条件,因此,这种恢复型的景观设计必会受到废弃矿区的欢迎。本文主要分析可持续设计理念在矿区生态恢复和可持续发展中的运用。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城市环境、生态平衡遭到严重破坏,混凝土建筑林立,城市产生热岛效应,市民很少能够看到蓝天白云,与自然环境的接触减少。人们迫切希望改善居住环境,接近和融入大自然。因此,居住区景观设计已成为广大居民和众多房地产开发者们关注和重视的问题,居民希望能居住在舒适、安全、生态的环境中,但在实际设计和建设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何改进目前居住区环境建设中的问题,满足人们对居住环境高品质的需求,既是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的出发点,也是其追求的终极目标。
一、目前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强调形式,忽视景观功能性。
在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中,一些设计过于强调景观的外在形式,忽视其使用功能和生态功能,忽视人的需要和感受。例如,目前水景已成为小区环境景观的重点,有的开发商要求建设大面积的水景。水景虽会带来活力,但其运用应恰到好处,不能求大、求多,否则会产生不良的负作用。水面过大,占用居民活动面积。而且由于蒸发、渗漏、卫生清洁,需要经常补水、换水,造成水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物业管理的难度和费用。在材料的运用上,一些设计者为追求形式上的构图、近期效果,大量使用自然树木,导致对自然环境造成破坏,而且由于树木在短期内不易恢复,生态效果和观赏效果都达不到要求。此外,过多运用镜面花岗石、火烧板等,镜面花岗石不防滑,雨天会给居民造成伤害,而且不透水,对地面排水、周围植物的生长会产生不利的影响,还会增加建设费用。
(二)强调硬质景观,忽视软质景观。
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不仅要注重特色和效果,更要注重环境的生态性。现在很多居住区的环境景观设计为了达到新颖、突出、快速见效的目的,过多强调硬质景观的建设,如设置大面积铺装,过多的喷泉水池、雕塑小品、亭台建筑等,大大缩小了绿地面积,忽视了绿色植物的生态功能特点和景观特色,无法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缺少富有季相变化、色彩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同时,也会造成建设经费上的不合理现象。
(三)简单模仿,忽视景观的本土特色。
目前,许多居住区景观设计忽视了住区所在地的地域特征,包括住区内外的自然环境特征,体现地方特色的乡土植物,长期形成和积淀的传统民风、民俗特征,历史文化遗迹等人文景观特征。比如在居住区建设中,常出现大动土方的现象,不论现状条件如何,先挖山填水,再在平地上创造人工地形,没有因地制宜地利用原有地形地貌。一些设计师对基地的传统文化内涵没有很好地挖掘和利用,只是简单照搬国外的设计。在植物选择上,未考虑其生长习性,只顾引进一些新奇的植物,对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运用较少,造成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使居住区环境景观缺乏地域特征和本土特色。
二、居住区景观设计改进的措施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的利用现状条件进行设计布局。
首先,应考虑基地内原有形态,充分利用原有自然地形进行布局设计,因地制宜。其中,包括山水地形的处理、水体的设计、绿地及活动场地的布置、景观建筑、小品的点缀等。如南京五台花园即利用小区原有的陡坎设计成叠水喷泉。其次,考虑利用居住区外部的自然景观资源。考虑人与环境的融合,建筑与景观的融合,留出通透的观景视线,将周围优美的景物收入到居住区中,小区内外遥相呼应,创造宜人的自然山水景观,如南京宝船听涛小区即借外部宝船遗址公园景观。
(二)以人为本,创造多样的景观空间,满足各类居民的需求。
居住区环境景观设计,要考虑到居民的心理感受和行为习惯,做到以人为本。具体表现在活动场地和交往空间的设置、休憩设施的尺度等方面,使居民在活动休憩时更加舒适、方便,创造一个亲切、优美、便捷的居住环境。绿色活动空间的创造,应满足不同年龄层次居民活动的需要。活动空间的总体布局,在空间类型及功能方面应做到动静结合、相互搭配,将公共活动的开放空间和个别交往的私密空间相结合,形成开敞空间、半开敞空间和闭合空间互相穿插并存的布置形式。
(三)利用居住区的人文条件,突出其地方特色。
居住区景观设计,要根据其所在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和历史文化传统,充分突出居住区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充分利用适应当地生长环境的乡土树种,体现本土特色。对住区的历史文化、人文古迹应该深入地挖掘,以凸现基地的人文历史和文化积淀,突出小区的地方特色,使居民在住家附近就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与传统。
(四)建设节约型园林,考虑建设与管理成本。
目前,全社会正在建设“两型社会”。“两型社会”指的是资源节约型社会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核心在于节约资源,尽可能减少资源消耗和以环境代价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核心在于生态低碳,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自然生态系统协调可持续发展。反映到居住区的景观设计中,就要在满足居民生理心理需求的前提下,尽量节约资源、降低造价。同时,还要考虑到后期的管理和运行。节约成本应从几个方面考虑:在平面布局上,水面的设计要大小适中,既要满足景观需要,又要注意节约建设和管理成本;在竖向设计上,要充分利用原有地形,尽量少动土方,节约造价;在土建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性价比高的材料,同时,还要注意材料的生态环保性等;在植物材料的选择上,要尽量选择乡土树种,推广当地草种,树木规格不宜过大,要给植物一个自然生长空间和过程,提高植被成活率,减少对大环境生态的破坏。
(五)建设生态型园林,创造多样性植物景观。
要提高居住区的景观效果和环境质量,应该以植物造景为主。植物不但可以美化环境,还能起到降温、遮阳、隔噪、净化空气、改善小气候等作用。通过对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等植物的配置,形成层次丰富的植物景观,体现出植物的生态性环境效应。所谓植物多样性,就是要建筑稳定的植物生态群落,其中有植物品种的多样性和景观层次的多样性。在居住区景观设计中,根据各种植物不同的生长习性,营建以乔木为主、木本植物为主体的乔木、灌木、地被、草坪的.复式结构植物群落,形成植物群落自然的生态布局。既能增加居住区环境的绿量、提高植物的生态效果,又能满足植物造景的需要。在植物选择上,应遵循和顺应植物演替规律,采用生长习性、形态等有较大差异的植物品种进行配植,避免种间的直接竞争。例如,疏林植物群落的配置可以利用林下耐荫植物资源,乔木与草地之间的生态空间满足了林下植被对光照、水分、养分的要求,并增添了林下层次。要注重适地适树,选择乡土树种,突出居住区景观的地方特色。对于同种植物,其规格的选择应大小结合,为植物群落的生长发展和自然演替留有一定的空间。在植物种植上,密度不应过大,应留出一定的林间隙地,改善幼树的生长环境,增加光照和养分的供给,创造健康的能进行自我更替和演化的稳定的自然生态植物群落。此外,可以增加立体绿化形式,这是一种不占用绿地的种植方式,包括外墙绿化、屋顶绿化、棚架绿化、阳台及窗台绿化等。不仅能增加居住区的绿化面积,还能改善居住区的小气候。
结语。
景观环境直接影响着居民的生活质量。而景观设计师的目标,就是要为居民创造经济上合理,生活上舒适、安全、方便、卫生的居住环境,以满足居民物质的和精神的双重需求。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四
近几年来,建筑行业也开始关注长远发展战略,众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因此众多企业开辟出建设绿色建筑的发展道路,首当其冲的便是要求建筑设计人员要将建筑工程设计合理,尽可能做到节约资源的效果,除此之外,还要求设计人员一定要将长久发展的理念融入到设计方案当中,一直坚持采用绿色环保的施工材料、施工技能,并且对于施工现场的管理也要求不能破坏到周边环境,一切的出发点都是人群,这样才能建设出绿色环保的项目。
若想完成对建筑工程周边环境的节约任务,那么就需要做好两点:第一点是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第二点是科学合理的设计建设方案。一般情况下,提供给居民进行日常生活的建筑物,其对于一个好的建筑地点的要求为:具有充足的阳光、能够保持室内外不时换气。建筑企业在对项目方案的设计后,企业人员根据具体要求选择建筑场地和设计建筑场地的环境,接着不断地分析所选地址的恶劣程度,选择一个最适合的场地和安排结果,以此实现建筑节能的顺利完成。除此之外,管理人员还要做好对建筑物形状和体积的设计研究环节,为建筑节约理念的实施奠定基础。尤其是要十分关注建筑形状系数的大小,它的求法为建筑物和外部环节的关联面积比上建筑物自身的体积大小。但是不得不提到的一点,在对建筑物进行方案设计时,场地的布局工作是最难的,因为这会严重影响到建筑工程能否实现减少能源损耗量的任务。所以说,建筑领域在开发项目之前,一定要对建筑场地周边的环境、空气状况、土质和地形等等自然现象做好调差工作,以此完成建筑节能理念的真正实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五
众所周知,现今社会之所以变得如此富足,必然少不了大自然带给我们的馈赠,任何生产的发展和延续,都需要自然资源的支持,只有足够的资源数量、足够的资源种类,才能确保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建设社会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拥有充足的资源,就好比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水资源一样。由于近年来,社会各行各业的发展占用了大量的现有资源,人们开始越来越关注节能的任务,尤其是建筑领域在节能方面采取的措施。自从进入到21世纪以来,长远发展的建设理念开始走进建筑领域,越来越多的企业将节能作为企业建设最基本的标准。接下来,作者根据建筑行业最近一段时间的发展状态展开分析,凭借自身对建筑行业了解,在建筑节能方面提出一系列建议,希望可以在思想上帮助到建筑管理人员。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六
高层建筑的建造和发展已有百余年的历史,是人们生活中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高层建筑体量巨大,视觉冲击力强,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技术、美学、文化等魅力,对城市形态也有重要的影响。因此,人们倍加关注高层建筑的发展。高层建筑风格的转变一直是人们研究、探讨的焦点,其中西萨。佩里和阿达。路易斯。赫克斯泰布针对高层建筑风格演进的特点,提出四个“摩天楼时期”,清晰地概括了百余年高层建筑美学发展历程,是有关高层建筑风格演进的极有价值的论著。笔者认为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是引起高层建筑风格变化的主要因素,同样的设计理念也可以促进不同风格的高层建筑的出现,这一倾向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发展中体现得最为显著。因此,探讨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与高层建筑设计风格变化的相互关系,将有利于现代高层建筑的发展。
高层建筑设计理念主要有两种: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和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主要表现为以适应大工生产为基本出发点,讲究建筑功能,在建筑设计中注重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是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补充与完善,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不单单关注建筑本身的纯粹形式或理想的秩序,更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和城市文脉的整合。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是高层建筑设计的曲折探索阶段,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虽处于支流地位,但对后来高层建筑设计的影响最大。20世纪30年代到20世纪60年代,现代主义风格的高层建筑风靡全球,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得到了完美诠释。从19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工业主义建筑设计人文化设计理念处于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后逐渐深入人心,它丰富了高层建筑创作手段和方法,极大地促进了高层建筑呈现多元化、个性化的趋势。
从1853年到20世纪30年代,由于高层建筑刚刚出现,人们对高层建筑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进一步深入和完善,设计上也缺乏经验,因此,借鉴历史传统和美学理论成为当时时尚,以学院派为代表的复古主义占上风。但是,欧洲和美国的少数建筑师,坚决反对抄袭历史形式,坚信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认为一幢新建筑应符合新功能、新材料、新社会制度和新技术的要求,并对高层建筑设计进行了积极探索,奠定了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现代主义高层建筑的设计原则和形式基础。如由伯姆和鲁特设计的瑞莱斯大厦,其水平带几乎全是玻璃,强调围护结构的轻质透明,表达框架结构的美学特点,建筑的美学特色有别于官邸式三段式建筑的沉重感,影响了密斯。凡。德。罗的设计。格罗皮乌斯和伊里尔。沙利宁参加1922年举行的芝加哥《论坛报》大厦设计竞赛的设计方案对后来的高层建筑设计影响最大。格罗皮乌斯的设计方案形式简洁,没有多余的装饰,充分展现框架结构的美学品位,无论是在结构上还是功能上都是杰出的,极其适合办公楼要求,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流行的高层办公楼形式的早期萌芽。伊里尔。沙利宁的方案强调建筑建垂直上升的表现,顶部收缩、跌落,但形式同样地简洁和反对繁琐装饰,是体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的成功作品。
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高层建筑最完美地体现了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这一时期的建筑所关心的问题聚焦在如何开发材料、结构的表现力,如何单纯的抽象表达使用功能、表达空间组合。密斯。凡。德。罗设计的湖滨路公寓、西格拉姆大厦都充分展现了钢框架结构和围护墙体玻璃材料的表现力;汉考克大厦着力挖掘了结构构件x型支撑的美学特色;利华大厦开创了灵活空间的模式;贝聿铭设计的约翰。汉考克大厦的艺术重点则转向追求由镜面玻璃反射所引起的感官愉悦。
从1909年开始到20世纪30年代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的萌芽阶段。这一时期的高层建筑设计,由于建筑师们认识到高层建筑将成为城市天际线的主宰因素,而十分重视高层建筑冠部设计的标志性,如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这是建筑与城市文脉整合的早期表现。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20世纪60年代以后的高层建筑设计中。20世纪60年代后期,人们开始对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进行反思,并意识到工业主义建筑设计理念以适应大工业生产为目标,强化“以物为中心”,缺乏对人性的关怀,因此,许多设计也暴露出严重的缺陷。如密斯式的方盒子建筑在世界范围流行,地方特色受到严重冲击;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形体,导致曼哈顿繁华区的空间尺度失去平衡等等。正是基于对这些问题的反思,人们开始认识到建筑设计的核心问题是为“人”服务。20世纪60年代以后,高层建筑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转变,建筑形体在强调对材料和结构的率真表达的同时,也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同时注重强调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和谐和与城市文脉的整合,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开始深入人心。高技派、后现代主义、晚期现代主义、生态建筑、可持续性建筑等各种建筑流派和思潮,都是工业主义建筑人文化设计理念某些观念的具体体现。
如菲利浦约翰逊设计的美国电话电报公司总部、矶崎新设计的日本筑波中心与贝聿铭设计的香港中国银行大厦都十分重视建筑的语义表达,但建筑风格迥异,实现的手段也不同。电话电报公司总部、日本筑波中心都是借用历史符号,而香港中国银行“芝麻开花节节高”的隐寓则是通过有意识地强化结构支撑构件而实现的。o.m.翁格尔斯设计的德国托豪斯大厦隐寓的“大门”形象,同样没有借鉴历史符号,而是通过建筑的`虚实对比实现的。
诺曼。福斯特设计的香港汇丰银行表现了“材料—结构—设备”的高技风格,同时,采用悬挂结构体系实现大楼底层完全敞开,与楼前的皇后广场连成一片,充分体现了建筑与城市文脉的整合意识。
理查德迈耶设计的美国步里奇波特中心,极力追寻建筑的尺度与形态同城市的整体结构相适应。为表示对相邻的巴纳姆博物馆的尊重,其体量打散处理,形成一个轮廓线丰富、由低矮和中等高度体量组成的连续体。这与世界贸易中心大而失度的体量形成鲜明的对比,探究其深层次原因是设计理念的差异所致。
诺曼福斯特事务所设计的法兰克福商业银行总部大厦在强调象征意义和功能的同时,又引入生态的概念,是世界上第一座“生态型”超高层建筑。其建筑平面呈三角形,宛如三叶花瓣夹着一支花茎:花瓣部分是办公空间,花茎部分为中空大厅。中空大厅起自然通风作用,同时还为建筑内部创造了丰富的景观。
高层建筑已走过百年的发展历程,其风格是不断变化的,任何风格的建立和兴起,都有它存在的道理和意义,也有它的局限性和负面效果。探究高层建筑风格的发展变化的深层原因,可以看到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更新是推动建筑风格变化的重要因素。因此,重视对高层建筑设计理念的探讨,进一步完善高层建筑设计理念是推动高层建筑设计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七
摘要:随着当今医疗技术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发展,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建筑设计也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本文结合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实例,对医院建筑的总体规划和单体设计中的一些理念进行探讨,以资参考。
关键词:医院建筑;总体规划;单体设计。
当今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不断完善,深深影响着医院建筑的设计,现代医院建筑要适应各种制约因素的变化,从而满足社会需求。本文将以西安141医院建设项目为例,探析现代综合医院建筑设计实践中的一些理念。
1.1以人为本。
从建筑布局、环境设施到诊治服务的全过程均要以方便患者为核心,给人以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同时将长期在医院工作的医护人员,为他们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1.2科学合理。
根据医院的特性,建筑设计需考虑医患分流和洁污分流。从总体到单体,贯彻控制交叉感染的核心原则,建筑之间设置合理的景观防护绿地,强调自然通风和采光,详细分析人流物流,从整体到局部都应明确洁污分区与分流。
1.3绿色生态。
医院属于高能耗行业,在建筑设计中首先要尽量营造绿色生态的景观环境,其次,采用高效的能源利用设施,结合可再生能源,减少环境污染并节约能源。
1.4可持续发展。
现代医疗技术和设施发展得越来越快,新技术和新设施应用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了医疗模式的发展,医院建筑的设计也要适应医疗模式的发展,预留灵活改造的空间。
2、建筑的总体规划与单体布局。
医院是一种功能复杂的公共建筑,医院建筑的规划设计应统筹全局,从城市、院区和建筑各个层面上进行把握,严格遵循洁污分区分流的原则,将传染区与非传染区相互隔离,防止院内的交叉感染发生。就一般的综合医院而言,主要是由医疗(含门急诊、医技、住院),医疗后勤、行政办公和生活服务四部分组成。对于有教学和科研功能的综合医院,其功能组成中还应包括教学设施用房以及科研用房。各功能部分之间各有不同程度的联系,规划设计时需根据场地周边的地形、道路和建筑现状,综合处理好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合理安排位置。在西安141医院规划设计时,我们综合考虑了以下方面:对医院所在环境的.场所确认:完善医院的发展系统和空间秩序感;形成门急诊、医技、住院、体检中心等各部门的便捷联系与合理构架;病人、访客以及工作人员的交通组织与停车规划;医院的建筑总体、日照朝向、绿化景观与城市的整体组合。
2.1功能分区。
本方案采用集中式布局,根据医疗功能特点以及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将院区分为医疗综合区、后勤辅助区及预留发展区。门急诊部、医技部、住院部通过医疗街有机组成了医院的医疗综合区,并通过连廊与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紧密联系。在保证医疗功能组织合理的基础上,满足了预留发展用地的需求,同时确保了住院楼远离噪声并拥有良好的景观朝向。
2.2流线组织。
总体规划需考虑以合理有效的交通流线组织和功能配置实现医院的高效有序运转。保证交通流线便捷、提高诊疗效率的空间布局是医院建筑设计的重点。西安141医院院区设置两个出入口与周边城市道路相接,根据“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原则,对门诊、急诊、医技、住院、体检、办公等功能单元的出入口均进行了较好的组织,并通过院区内环道加以联系。在门诊部、急诊部与住院部附近设地下车库出入口,设置地面临时停车位,方便就近停车,解决停车难的问题,保证了院区内良好的人车秩序。
2.3景观绿化。
现代医院,除了需要现代化医疗技术和医疗模式,良好的环境也是必不可少的,现代医院应强调天然、无害的绿色医疗环境。本方案中合理的总体布局形成了绿地景观、入口广场景观、医疗街景观中庭、景观院落、屋顶花园等多层次的绿化景观系统。
3、建筑单体功能组合与平面布局。
医院建筑单体设计中,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是重点所在。随着人们生活品质和精神需求的提高,医院建筑设计不仅需要解决功能分区和流线组织的问题,更要体现高效便捷和以人为本的时代需求。在西安141医院建筑设计中,建筑单体平面布局充分体现以“病人为本”的现代化综合医院设计理念,并严格遵循“医患分流、洁污分流”的设计原则。医疗综合楼通过以医疗街为核心的水平交通和以自动扶梯、电梯为核心的竖向交通形成了高效有序的立体交通网络,将各个医疗功能单元合理的组织在一起。
医疗综合楼地下一层层高4.5m,布置了地下停车场、设备用房、洗衣房以及直线加速器与核医学等医技用房,并设置了污物集中通道。一层设门诊大厅、急诊部、住院部大厅、中心供应室和影像科等诊疗用房,独立设置儿科和发热、肠道门诊入口,为方便患者和医护人员就餐,住院部一层设置营养厨房。二层为诊科单元,包括电生理科、内窥镜、检验科、血液透析中心和儿科护理等单元,设置特诊科和职业病防治诊室,并为其设置专用入口通道。各诊科单元采用医患分区分流的流线布局,保证了良好的就医秩序。三层设有中医理疗科、制剂科、病案室和信息中心、产科分娩部和产科病房。四层为门急诊部屋顶花园,以及联系紧密的洁净手术部、病理科及icu与外科病房。洁净手术部严格区分无菌、洁净、污染等区域,防治手术污染及院内感染发生,手术部换床处、住院部及急诊部均能取得快捷的联系。医生通过病理科入口处的卫生通道到手术部内,一层中心供应的无菌品库与洁净器械库通过无菌梯垂直相连,保证了物品运输高效性。污物走道端部设置污物电梯,直接连通一层中心供应室,方便器械及时消毒。洁净手术部顶层设置净化设备用房,提供手术部的净化空调。5~11层为住院部标准层,每层包括两个护理单元,按照医患分区的原则分别设置医护区、治疗区、病房区及活动区。
病房区基本布置在南向,保证了良好的日照采光和景观朝向。医护人员通过医务梯可以直接经医护通道到达医护区。餐梯与一层营养厨房联系紧密,便于食品配送。12层为vip病房层,包括普通单间、带有客厅的豪华病房以及康复训练室。屋顶设置直升机停机坪,为现代化高效的医护救援提供了保障设施。体检中心及行政办公楼的1~3层为体检中心,四层至五层为行政办公区,并设有报告厅和图书馆。二层设有休息早餐厅,为体检人员提供舒适轻松的体检环境和人性化的服务,五层设有退台屋顶花园,为办公人员提供良好的景观和交流场所。
4、建筑造型与立面设计。
外在形式和内在功能是相互依存的建筑基本要素,医院的建筑形象必然要充分体现其功能特征。由于医院建筑功能要求复杂、严格,创作自由度偏低,因此形象设计宜平和自然,忌浮华张扬,既要充分反应医疗建筑的个性,也要考虑到患者的心理特征使建筑整体给人以亲切温馨的感觉。西安141医院的建筑造型设计结合总体规划充分考虑建筑的空间轮廓和城市形象,形成统一有序、层次丰富的空间界面,体现医院建筑的独特性和标识性。
5、结束语。
较其他公共建筑而言,医院建筑有许多特殊的要求。建筑师在进行医院建筑设计时不仅要满足复杂的医疗功能要求,体现人文关怀,还要强调建筑与环境和谐共处,关注节能降耗,实现建筑设计的灵活适应性,满足建筑的可持续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第2版)[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谷建.医改背景下医疗建筑设计变化的探讨[j].建筑技艺,(12).
最优论文设计理念(案例18篇)篇十八
摘要: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具备相当的观赏性以及经济价值传统的建筑设计理念一直具备相当的观赏性以及经济价值,其设计方针对我国现代建筑设计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其影响以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为主其影响以建筑设计的具体内容为主,与西方国家的建筑物的设计内容相比,中式建筑更加重视建筑的平衡,再平衡期间将建筑的结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便是中式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结构美发挥的淋漓尽致便是中式建筑的整体艺术风格,本文就重点针对我国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展开介绍,并简要介绍传统建筑设计理念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计理念对现阶段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
关键词:设计理念设计理念;建筑设计;中国传统建筑。
1前言。
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在中国漫长悠久的建筑业发展长河中,存在着较为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的传统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从各个方面展示在人们的眼前前,其中传统建筑便是其中之一,也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文化资源资源。中式建筑及建筑设计意指极为突出,其设计中具备着丰富的经济价值丰富的经济价值,非常值得人们对其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