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

时间:2024-12-22 作者:JQ文豪

只要拿到一个写作要求,我们就需要去找范文范本来参考一下。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脍炙人口的范文范本,相信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和灵感。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一

《认识图形》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在认识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为以后学习更深层的几何知识打下基础。教材体现了从立体到平面的设计思路,注重让学生通过操作活动体会面与体之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感知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能辨别出这四种平面图形,体会“面在体上”。

2、能力目标:通过实践活动,初步培养学生的操作、观察、表达及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

3、情感目标: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与生活息息相关,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感知这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并会辨认。

教学难点: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立体图形实物若干、平面图形若干、白纸、彩笔等。

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已初步认识了立体图形,有了一定的动手操。

作能力及合作意识,所以这节课我将以“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精讲释疑、训练检测”四环节教学模式呈现教学内容。融观察、操作、交流、合作等学习方法为一体,让学生在操作中体验学习。

为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以学生的学为立足点,设计了如下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感知。

通过课件出示一个由一些立体图形拼成的机器人,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新课做好准备。

(二)师生互动,探究新知。

这个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也是难点。为了达到新课标强调的“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探索学习,在体验中学习,在学习中体验”的目的,我设计了以下三个活动。

1、帮新朋友取名。

2、给新朋友找家。

在这个环节中,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让学生通过动脑、动手、动口来亲自体验从体上找面,体会面在体上。通过摸的活动让学生知道面都是平的。然后通过观察课件:面从体上滑下,加深学生对面在体上的理解。突破本课的难点,切实反应“学数学”不如“做数学”的理念。

3、新朋友自我介绍。

这个环节我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交流:假如你是这些图形,怎样向大家介绍自己呢?我这样做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合作交流抽象出四种平面图形的特征,突出本课的重点。

(三)、联系生活,深化新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为了将数学课上的图形与生活中的物体融合,加深学生对图形的认识,我设计了这样的活动:生活中,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这些图形呢?通过找图形让学生体验到,这些图形在生活中广泛的应用,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同时渗透了交通安全教育。

(四)、趣味练习,拓展新知。

我通过让学生找、涂、数、拼等多层次的练习,巩固学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知识应用能力。

1、教材37页练一练第一题,以游戏的形式进行,先指名学生蒙上眼睛摸一摸、猜一猜,再连一连。

2、第2题涂一涂,第5题数一数。加深学生对平面图形的认识。

3、拼一拼,在动手操作中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美,几何美。

平面图形。

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二

教材分析:本册教材的目标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让孩子们通过用100以内的数和基本图形来描述、探索实际生活中积累的经验片断,从实际生活中引入概念与方法,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问题变成数学问题并解决之,逐步形成“数学化”的能力。

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已经学习过20的数列,学生对数列已经有了初步的概念,并且初步理解并掌握了找20以内相邻数的方法。这些都为本课题内容的学习作了充分的知识铺垫和思路孕伏。教材编入这一部分内容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巩固找一个数的相邻数的方法,另一方面是使学生在掌握找相邻数的基础上,会找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从而进行推算练习,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等能力。为进一步学习百以内的加减法打好坚实的基础。

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本节课的重点:通过+1,—1得到邻数,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

难点:回到整十数和进到整十数。

结合本课的教学内容及一年级学生的认知特点,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认识百的数列。

2、能找出相邻数,并知道邻数的由来。(+1,—1)。

3、结合数射线进行凑整、推算的练习。

4、培养学生推算、归纳的能力。

为了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力求体现合作交流,培养创新意识”这一教学思想,在教学中主要采用多媒本演示,组织讨论探索,引导合作发现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来并做到“有所争议、有所发现、有所创新”,构建活动化的全过程,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空间中做数学、学数学、喜爱数学。同时亲身体验成功和愉悦。

“教法为学法导航,学法是教法的缩影”。鉴于这样的认识,本节课在学习过程中,主要指导学生掌握以下的学习方法:

1、观察的方法,通过观察数龙上的各个数,找一个数的的相邻数,从而得出一个数的相邻数可以用+1和—1的方法得到。

2、推理的方法:从小袋鼠怎么样跳回到40与怎么样进到50,使学生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普遍,总结出一个数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一个整数规律。,从而进行推算练习。

3、尝试法,教师先让学生自己找出与一个数相邻的整十数,然后再通过小袋鼠与小青蛙演示,来验证自己的结果,最后总结出回到上一个整十数与进到下一个整十数的方法。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三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45页实践活动“摆一摆想一想”

教材设计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的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活动通过让学生把某一数量的圆片分别摆在数位表的十位和个位上,得到不同的数,巩固对100以内数的认识,还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组数的特点,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整个活动不仅能够使学生在操作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能力,还能通过找规律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知识与技能:1、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

2、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3、学生通过探索规律,培养学生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

过程与方法:学生经历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的过程,体验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式的学习方法及探索事物规律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通过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富有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热爱数学的兴趣。

1、巩固数位及位值

2、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

1、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规律。

2、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尤其在摆较多圆片操作无序的过程中,让学生小组合作,目的是通过合作相互补充、完善,探索出摆圆片的方法和规律,使操作走向有序,有利于发展学生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

学生已能够正确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个位和十位的意义,并能熟练说出100以内数的组成;能够正确、熟练读写100因内的数,掌握了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在此基础上,学生借助自制数位表,通过摆圆片的实际操作,进一步巩固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探索100以内数的特点及排列规律,进一步加深对100以内数的认识。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学生按老师的要求拨珠、读数,并自由说一说每个数位上的珠子代表多少。通过拨一拨、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回顾数位及位值的概念,利用数位的有关知识揭示课题,为本节课活动做好铺垫。

(二)探究体验,解决问题

这一环节设计了两个内容:“摆一摆”和“想一想”。

“摆一摆”中放手让学生独立试摆圆片,与小组交流,给学生创设一个独立操作、探索及合作交流的空间,学生能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自由地去摆,反复地思考、交流,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想一想”这一环节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用圆片摆数的方法,想出8个、9个圆片可以表示的数,目的是通过形象的摆数,抽象出说数,这样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及归纳能力。

(三)实践应用

通过“摆”“说”“想”的活动,巩固学生对数位及位值的概念,从而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并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数学知识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情趣,让学生在愉快情境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四

各位专家领导:

早上好!

今天我将为大家讲的课题是《整理书包》,首先我对本节教材做一些分析 。

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数学实验教材第一册的教学内容。这是新教材增加的一个新体系,这部分内容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它是本册教材第四单元“分类”中第二部分的内容。这节课的教学是学生在学习了“整理房间”的基础上学习的又一种分类活动。学生在通过“整理房间” 的活动后,已经感知和体验了分类的含义及方法,学生能按指定的分类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让学生通过实际的分类活动,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由于这部分教材与学生的实际学习和生活联系紧密,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高。课本是以数学活动的形式呈现教材,体现数学学习是学生经历数学活动过程的课程新理念。

根据上述教材结构与内容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在活动中,让学生体会分类的思想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途,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2、在给事物分类的过程中,体验活动的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比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使学生养成有条理地整理事物的习惯。

重点:全体学生经历分类的过程,学会按一定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难点:使学生体验分类标准的多样性,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分类。

关键:结合学生熟悉的事物,让学生经历分类的活动。

下面,为了讲清重点,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数学是一门培养人的思维,发展人的思维的重要学科,因此,在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知其然”而且要使学生“知其所以然”,教师在整个教学活动中都处于一个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的位置,把学生当作是学习的主体,努力创设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交流中经历分类的活动,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 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中认识和体会到分类的必要性。在给定标准对事物进行分类活动中,体验活动结果在同一标准下的一致性。让学生自主选择某种标准对事物进行比较、分类活动,体验活动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最后我来具体谈一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1、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进行学习,拓宽教学的时空。

(1)“分类”是一个学生实践性的活动,因此在课前我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亲自去整理房间,体会分类的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用处,学会做一些事情。

(2)课后让学生去观察和寻找实际生活中运用到分类的一些现象,体会分类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2、在课堂教学的设计当中努力遵循“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活动为主线、思维为核心”的原则,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利用比赛、猜想,分一分等多个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学生是学得轻松,学得愉快,学生的主体作用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1) 创设问题情境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进行了一个小比赛,请同学们按老师的要求拿出指定的物品就站起来,并让每一位学生对结果进行猜想,为什么有些同学拿得快。从而引入了这节课的内容。一下就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行思考与观察,然后利用教材提供的内容,化静为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 自主探究,构建模型

1、动手实践,分类整理书包

首先教师请大家把书包里所有的东西都放在桌面上,然后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知道在整理物品之前,最好先做什么?(学生会回答:给物体分类)接着就请同学们先分类整理,然后同桌两人相互说一说,你是怎样整理的。(学生动手实践操作,教师对与学生的整理过程可以给予过程性。)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五

我说课的内容是京版教材第一册第九单元的学看钟表,由于水平有限,在设计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恳请大家批评指正。

根据以上的具体要求,本次教学设计充分考虑一年级学生已有认知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各种形式的直观教学和动手实践认识钟表,通过对比观察会看钟表的整时和半时,感悟钟表指针指向的道理,体会钟表在生活的重要作用。

《学看钟表》是北京市义务教育改革实验教材第一册第八单元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也是小学课本中第一次出现关于时间的知识,这节课主要是让学生首先认识钟面,通过观察知道钟面上有1—12个数字,是怎样排列的;认识时针和分针。其次让学生学会看“整时”和“几时半”时刻的方法,能正确读出这样的时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时间和生活是密切联系的,把数学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向学生进行遵守时间和珍惜时间的教育。

在一年级学生的生活经验里,有许多关于时间的信息:上学的时间、放学的时间、吃饭、休息的时间、……况且大多数孩子在家庭、幼儿园已经了解了一些看钟表的方法,应该说许多学生已经储备了一些“认识钟表”的知识经验。在上课前我也做了一些调查:

1、首先我找几名学生做了课前访谈,我拿着钟表分别问了整时和半时,有80%的学生都能正确的说出整时,但只有40%的学生能正确的说出半时,当我在问你是怎么知道的时,也仅有一两个学生能准确的说清楚认识钟表的方法。

2、我在班中做了调查问卷。

问卷表明,有91.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分清分针、时针。85%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整时,但一些学生在书写上还有问题,有71.4%的学生能够正确的认识半时,并且只有25.7%的学生能够正确的画出半时,可见,学生对钟表的认识还是粗浅的、感性的,不能真正掌握认识钟表的方法。而且多数学生表达时间的方式为几点、几点半。

为此,教学设计时我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已有认知和认知规律,让学生在各种生动的具体活动中学看钟表。同时指导学生学会在观察比较,总结归纳出认读整时和半时的方法。

1.结合生活经验,认识钟面,区分时针与分针。

2.经历观察、操作、讨论、交流等活动,学会看钟表,会认读整时和半时。

3.感受时间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会区分时针与分针,认读整时和半时。

认读半时,掌握认读方法。

2、师:对了,答案就是钟表。生活中它有什么用啊?钟表,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好朋友,他可以告诉我们几点上学,叫我们起床,你会看钟表吗?如果自己学会了看钟表,那该多方便呀!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看钟表。

设计意图:从谜语导入,激起学生兴趣,从学生的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生活与时间的联系,从而揭示认识钟表的重要性,让学生产生认知需求。

1、钟表王国的兄弟姐妹可多了,你都见过哪些种类的钟表?你们想去钟表大世界看看吗?(出示图片)。

2、师:快拿出你们的钟表,仔细观察,钟表面上,都有些什么?

生:数字、指针、格。

3、我们认识了时针和分针,你知道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是朝哪个方向走的吗?(用手指比划一下)像这样顺着表针走的方向叫顺时针方向。引导学生发现时针比分针走的慢,分针走一圈,时针走一格。它们不停地在钟面上走着,随时告诉我们是什么时间了,该去做什么事了。

设计意图:通过对钟面详细的观察,让学生明白两根针是如何按数字的方向走的,学生有了对顺时针方向的认识,头脑中有了表针走动的表象,在认半时的时候,学生自己就知道分针走过了7,是7时半,还没有到8不能是8时半。这样就分散认半时时的难点。

其实,小钟表不仅能帮小猴解决问题,我们在学校一天的学习和生活也离不开它。

1、老师也用时间记录了的一我们同学的一天,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为什么是8时呢?(几名学生说)(贴图)。

对了,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我们还可以把这个时间记录下来,先写数8,再写一个时间的时,读作8时。(板书:8时)。

谁来完整的说说,8时我们在干什么?

2、时间滴答滴答向前走,转眼间,同学们上第二节课了,谁能完整的说说,现在是几时?你们在干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快来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分针和时针各指向几,就是9时?

3、时间过的真快,两节课结束了,同学们的大脑该放松一下了。10时是我们上课间操的时间,你知道,分针和时针该指向几吗?(出示图片)。

对,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10,就是10时。(出示钟表)。

4、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3个整时的时刻,快来观察一下,这三个钟面,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出示三个钟面)。

几名生回答:分针都指向12,时针指向8就是8时,指向9就是9时,指向10就是10时。(圈出分针,出示时间)。

你们找到认识整时的方法了吗?

对,当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出示重点字)。

设计意图: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3个钟面的分针都指向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向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培养学生进行思维的梳理,使学生能够进行初步的观察、概括、抽象、归纳等思维活动,突出培养学生对数学规律的发现和概括。

5、拿出你的小钟表,播出一个你喜欢的整时,和同桌说一说,

6、刚才我们一起找出了认识整时的方法,此时,我们在干什么呢?(出示午餐图片)你认识这个时间吗?快和你的同桌交流一下吧。

1、吃完午餐后,同学们该午休了,从12时到1时,经过一个小时的午休,同学们该进行下午的学习了,下午第一节课的时间是几时呢,快来看看吧,你认识这个时刻吗?(出示图片钟表贴图)。

生说,1时半或2时半,

2、到底是几时半呢?我们一起看一看!

3、请你仔细观察,从1时到1时半,时针和分针是怎样变化的?(出示动态指针)。

生说变化:时针走到1和2之间,我们也可以说刚刚经过1,没到2.

分针从12走到了6,我们也可以说,走过了6大格。

4、所以,当时针刚刚经过1没到2,分针指向6,这个时刻就是1时半。(圈出1、2,分针闪动)。

设计意图: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5、我们结束了一天的学校生活,回到了家里,大家是怎么安排自己的课余时间的,一起到西西家看看吧。

6、这是几时半,小伟在做什么?(出示图片和钟表)。

真聪明,这是5时半,西西在做......

请你仔细观察,另外两幅图中,西西什么时间在做什么?(6时半看动画片,8时半睡觉)。

7、刚才我们一起认识了三个半时的钟面,有了学习整时的经验,你们一定能够很快找到认识半时的方法。快和身边的同学交流一下吧。(出示三个钟面)。

几个生说:这三时钟的分针都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5,没到6,就是5时半。。。(圈出5、6、8)。

8、怎样认识半时呢?

生说。

对了,分针指向6,时针刚刚经过几,就是几时半。(出示重点字)你也来说一说吧。

设计意图:通过这一次的对比观察,使学生更加深刻的认识到整时和半时的表针指向特点。有利于学生更加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9、播钟。拿出你的小钟表,拨一个你喜欢的半时,考考你的同桌。

1、经过了一夜的休息,西西自己起床了,没用妈妈叫,原来他有了自己的新手表,你见过这种时间表示方法吗?(出示起床图片,电子表)。

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是电子计时法,你知道这是几时吗?

2、你在哪还见过这种表示时间的方法?

老师也带来了几个电子计时法表示的时间,认识他们吗?一起来看看这都是什么时间?(出示电子表)。

生:第一个钟面上,是12时。

怎样用电子计时法来表示这个时刻呢,先写12,再写两个竖着的圆点,最后再写两个0。读作12时。

3、第二个钟表是几时啊?生:6时半。

你知道如何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它吗?

生:先写6,再写两个圆点,再写3和0。

4、相信你也能用电子计时法表示出黑板上的时间,和你的同桌说一说,应该如何表示,找两个同学到黑板上写。

现在有各种这样的钟表帮助我们表示时间,那你知道古时候人们如何表示时间吗?想不想看看。(出示图片并介绍)古时候的人们用自己的聪明智慧发明了很多表示时间的方法,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课后继续了解。

设计意图:让学生了解古代计时方法,丰富知识,激发兴趣。

这节课马上要结束了,我们一起渡过了40分钟的时间,真快呀!同学们,时间就是这样,很快过去而且不会再回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时间非常宝贵,我们要好好利用时间,做时间的小主人。

1、第一关,连线(练习卷子4个表面)。

钟表图:6时9时半3时3时半。

选项:3时半6:009时半3:00。

分别说一遍确定方法。

第三个和第四个钟面上你是怎么知道哪个是3时和哪个是3时半的?

2、第二关,照样子写一些(卷子3个表面)。

请你将钟面上的时间用两个不同的方法,表示出来。

例子:9点9时11点的4点半的。

9:00。

学生伸出手指跟着钟表的指针顺时针转动,边走边数,体会顺时针方向。

教师利用钟表动态演示从1时到1时半的过程。有利于学生对半时的表象认识。

有效的避免了学生错把1时半认成2时半的发生。

第一次对比:凸显整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

第二次对比:区别整时、半时。有利于学生更加准确熟练的辨认整时和半时。

第三次对比:凸显半时表针指向特征,有利于学生准确熟练的辨认半时。

教师的提问,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学生出现意见的分歧,让他们自己说说为什么,在师生交流、生生交流中,学生一步步对钟表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整节课学生经历着在观察中思考,在对比中发现,在发现中争论,在争论中提升的过程。我们把课堂真正还给了学生,师生在共同的研讨、交流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六

今天,说课的内容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数学》一年级第二学期第四单元的《统计》。这节课是在学生对用数杠进行统计,100以内数的数数和写数的一定基础上进行学习的。

为此,我设定了:

1、认知目标:

(1)能将信息整理分类。

(2)能对每类的对象进行统计并将结果登入表内。

(3)会在格子纸上画简单的统计图。

2、情感目标:

(1)通过信息的整理、分类,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2)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将数学知识融入日常生活。

3、思维拓展目标:

使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统计的优点,会对生活中的简单事例进行统计。

一年级的学生对统计的认识非常的浅薄。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从学生的兴趣入手。本来是用学生的生日作范例,进行统计认识的教学。但是很多学生对自己的生日并不了解,也不感兴趣!所以,我利用书本第55页的小调查作为新授的切入口。从学生喜爱的水果入手,引起他们的兴趣与注意力。从学生自己的需求出发,作为一项游戏来完成信息的整理、分类与统计。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激情,发挥他们的自主学习的能力。

这节课,我安排了两个环节。

1、详细对学生喜爱的水果进行统计。

第一个环节是这堂课的重点。我来重点说一说我设计的教学环节。

在开始时,第一个步骤是通过实物的出示。用摆放在桌子上的水果,对学生进行感官上的刺激,使他们很快投入到注意的状态中。通过对个别学生最喜爱的水果的调查,体会到用数学的乐趣。并请回答的学生尝一尝水果,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随着学生都要吃水果,自然地引入第二步骤。

第二步骤是通过要分这些水果给学生,首先要知道每人喜爱的水果,再进行分配。从此开始新授内容的探究。又通过学生自己的讨论,运用举手表决或排队分组等形式进行,完成了对所需信息的整理和分类以及统计表的填写。这样在学生的主动参与中,把新知识在不知不觉中学会了。

第三步骤是请学生根据统计表来绘制统计图。通过教师绘制一条到学生小组完成一条到最后每人在书上绘制一条。通过统计图很清楚看出信息的多与少。突出了统计图的优点。

2、学生自己对生日进行统计。

这一环节在前面环节的基础上,估计学生没有什么难度。只要按照第一环节的步骤,一一分析、逐步深入,就可以完成了。把它作为巩固练习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统计的认识。

以上就是我对《统计》节课的说课。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七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教材位于24—26页上,包括例1、例2、例3和课堂活动1、3题。

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发展规律、学情等共设立了3个教学目标:情感目标:让儿童感受数与生活的联系,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能力目标:能规范地书写6—10各数,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知识目标:能认、读、写6—10各数会用6—10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物体的各数。

能正确|、规范地书写6—10各数。

对数6—10的掌握及运用。

本课最大的特点是贴近学生生活,在生活中学,学以致用。各种辅助手段完成教学目的,因此,我在教学中采用电教手法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1)讲解法。(2)演示法。(3)引导法。(4)谈话法。学法:动手摆、动嘴说、动手写、划、比、分。

6—10的认识是儿童已经认识了0—5之后进行的,是一次数的扩展。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采用了以情景导入的引入法和以挖掘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启发式教学。如:教师先利用多媒体呈现出“小猫想吃大鱼的情景图。银幕上出现了一只可爱的而又非常饥饿的小猫,这只饥饿难忍的小猫,非常想吃掉高处的大鱼,可是呢!太高了,它够不着。该怎么办呢?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讨论一下解决问题的办法,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启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再由老师总结一下,让学生看看老师是怎样来帮助这只可爱的小猫的。单击鼠标,这时就在猫与鱼之间出现了一段楼梯,并以此询问学生:小猫要走多少步才能吃到大鱼呢?现在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用鼠标点击一步梯子就出现了一个数字,这样自然而然的就引出了本课的新内容。由0—5呈现到了6—10。

这样做既能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启发儿童的积极思维,又能集中儿童的注意力和观察力,还能再次复习0—5的数字,让儿童联系了生活,感悟到了已经学过的数是不够用的,在实际的计数中,还有许多比5大的数。由此产生了一种强烈的学习动机和需求。

在教学例1、例2时,教师先提出相应的问题。如:图中有多少个人?有多少棵树?你还能从图中发现些什么呢?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学习。这样做能让学生自已亲身数一数,说一说,整体地感受了6—10各数。教师随学生的回答板书6、7、8、9、10,随后展示教具6本书。并以此问学生:6除了可以表示6个水桶外还可以表示什么呢?自然而然的,学生看到老师手里的6本书会想到6本书,6块橡皮,6个书包,7本书,7块橡皮……等等。再让学生联系自身,自已表达。同桌交流并利用小棒,让学生动手亲自摆一摆、数一数、认一认。让学生一边摆小棒一边说。教师则作相应的指导工作。当学生初步认识了这几个数字时,教师应进一步加强认读练习。如:教师说出一个数。要求学生们拿出相应的小棒或摆出相应的小棒。2同桌的两个同学一个说数一个拿小棒或摆小棒。操作完后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

这们做,从情景入手让学生自主学习,让学生说说做做做生活中的数,让学生感受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索、汇报交流,加深了学生对数概念的理解,而且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学具等方式更加深了学生对6—10的认识。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

在教学例3时,教师先规范地写出这组数,并问学生:老师写的这些数字漂亮吗?你们也想写得这么漂亮吗?这样做激发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让学生从要我写变为我要写。

然后教师在“田”字格里规范地写出这些数字,让学生注意观察。写完后问问学生:老师是怎样写的,你觉得在写这些数字时要注意些什么?再让学生结合教材例3的要求,先用手指比一比,再划一划方格,然后边读边写6—10的数,再让那些写的好的同学谈谈自已写数时有些什么经验,给全班同学介绍一下,再完成练习。

在这个教学环节里,这样做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把6—10的数字写好。因为这里面有些数字(如“8”)是很不好写的,教学中一是发挥了教师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仔细观察,二是让学生亲身实践,三是发挥了写得好的学生的带头作用,通过学生的相互交流,使学生能自主的把这些数字写好。

在教学结束时,教师用学生喜爱的游戏“猜一猜”,再次巩固6—10各数字,老师告诉学生:森林里要举行一次飞行比赛,这时银幕上出现了10位参赛选手(10只小鸟)每只小鸟各带有一个数字。老师每单击一次鼠标“选手”就减少一个,从10位变成只剩一位,老师先让学生把自已认为要获得冠军的那只小鸟的数字写在纸上,并且教育学生:我们这些参赛选手是如此的可爱美丽。所以,我们也要把代表它们的数字写得跟它们一样的美丽。在比赛结束后让学生展示自已心目中的冠军所代表的数字是否和真正得到冠军的数字一样。猜对了的学生,老师还给予了一个带有此数字的小奖品。

这样做,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又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乐趣,沟通了数字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掌握、运用知试识,让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黑板的正中是课题“6—10的认识”。左边写有数字6、7、8、9、10。右边是用田字格写的数字6—10。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八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8单元第85页“组织比赛”。

“就像读书和写的能力一样,将来有一天统计的思维方法会成为效率公民的必备能力。培养小学生统计思想和方法的重要性从这句话可见一斑。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第八单元《统计与概率》中的《组织比赛》是今天我要和一年级同学共同学习的内容。关于统计,学生在第一册中初步接触了形象的统计图表,统计的对象是每个学生最喜欢的水果,他们在数量上是确定的,而今天我们要统计的“比赛”,也是利用统计对象的确定性教学统计表,不仅充分考虑了一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简单统计表,为后来即将学习的统计对象更多地具有随机性,如“一个月内共丢弃多少个塑料袋”这样的抽样统计打基础。

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经历数据收集与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重要性。认识简单的条形统计图,能描述统计结果,根据结果合理思考猜测。看教材内容,不外乎在条形统计图中涂上颜色表示出指定数据,几分钟就可以完成。但在研究了教材、课标观看了教学辅导光盘后,我将教学目标细化,分别为:

1、经历数据搜集与整理过程,体会统计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数据进行合理的估测。2、通过数据整理后呈现方式的比较,体会条形统计图的优越性。

3、了解本课认识的条形统计图一格表示一个单位,描述统计结果。

4、通过对即将进行的比赛调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和实践能力。由于学生的小组合作刚刚起步,借助条形统计图的学习以简单的活动促使人人参与、人人关注,来体验简单统计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是本课的重点。

知识基础:学生在一年级上学期学习了给物品分类,认识了象形统计图和简单的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提出并回答一些问题。

认知特点:学生对于经历过的事情会印象深刻,他们善于在亲身体验过的情境中获得知识、方法和情感体验。

1、学生统计整理数据时,面临纷繁的信息,有统计不准确的现象。

2、学生绘制条形统计图时可能会出现涂色方法不科学的现象。

3、描述统计结果有局限。

4、统计思维训练还在起始阶段,学生需要一定的时间来思考和消化,课堂节奏会平缓。

1、创设合理现实的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给老师提建议引发学生争议,在争议和交流实践中感受统计的必要性。

2、大胆放手让学生调查,经历统计过程,了解统计基本方法,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化静的知识为动的体验和思考过程。

3、利用学生已有经验与新问题的对立,引起认知冲突,激发学生为解决自己的问题而积极思维。

4、必要的讲解穿插其中。

5、保护学生求实、求新、求异心理。不失时机地组织学生合作、交流、检查,让学生在学数学、实践数学中都有所收获。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出统计。

1、师:小朋友,还记得上学期我们举行了一次运动会吗?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课件展示)。

【设计意图】:从学生所熟悉的、喜爱的运动会开始,营造愉快的学习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乐于思考,积极交流。

2、那我们班也来组织一次比赛好不好?(板书:组织比赛)这几个项目,你喜欢哪一项?(生自由发表意见,意见不一致)。

师:那老师可为难了,谁能帮老师想个比较合理的方法呢?

师:你真了不起,这个建议好。但是,我怎样才能知道喜欢哪项比赛的人是最多的呢?

师:哦,怎样调查呢?谁帮老师出出主意?

【设计意图】创设“喜欢哪项体育项目的人数最多呢?”的问题情境,意见不一致,引导学生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统计。让学生体会统计的实用性,必要性。

(二)小组探究,合作交流,体验统计过程。

师:同学们的方法真多。那现在请你们来当小小调查员,以小组为单位,一起来调查好吗?为了方便大家调查,老师请来了一个好帮手,她想跟大家说几句悄悄话:(大家好,我是大家的老朋友――统计表。我今天要帮助大家调查你们最喜欢的体育比赛。)。

1、请大家在组长的带领下依次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体育比赛;

2、每个人只能说一项;

4、把每项比赛的总人数写在“()”里。

师:听清楚了吗?调查完,请各小组长把你们的调查结果填到老师的这张表上,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合作,完成得又快又准确。那我们开始吧。

统计表。

项目拔河跳绳篮球跑步呼啦圈。

人数()人()人()人()人()人。

【设计意图】通过比赛的形式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加强合作意识。同时,还使学生意识到在进行统计的过程中必须会更加认真,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认识统计图并和老师一起填涂统计图。

师:其实我们不光可以用统计表来记录喜欢每个项目的人数,还可以用统计图来表示。(屏幕展示)大家观察一下,统计图上有什么?(比赛项目、格子、橫线、名称)看到名称我们就知道这个统计图统计的是什么内容。那怎样在统计图上表示喜欢每个项目的人数呢?是的,可以涂格子。我们一起来涂涂看。跑步有20人,涂多少格合适呢?是的,一个格子代表一人那么我们就从下往上涂20个格。注意哦,涂的时候要把格子涂满,不涂出格。

师:看着这张统计图,你发现了什么?这样,我们就来组织跑步比赛。

师:像这样的统计图我们把它叫条形统计图。条形统计可以帮助我们一眼就看出喜欢什么项目的人最多。这是它最明显的特征。(板书:条形统计图)。

师:从这个统计图中,你还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设计意图】通过动手操作体会条形统计图的制作方法,利用和老师比赛以及选出最漂亮的统计图贴在黑板上的形式,既在突破重点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以及时间观念,竞争意识。

(三)应用实践,提升统计观念。

师:我每样买的一样多,行吗?那怎么办呢?你真聪明,能用今天学的统计知识来解决。

师:那我们一起来用站队的办法,调查喜欢每个奖品的人数。

师:通过调查,老师知道该怎样买奖品了,谢谢你们。

师:你能根据统计表上的数据制作一个统计图吗?比一比哪个同学完成的美观又准确。谁愿意把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看。

师:谁来说说,条形统计图有什么好处?(我们可以一眼看出喜欢什么项目的人最多?喜欢哪个项目比哪个项目的同学多一些或少一些)。

【设计意图】这个练习的设计再次从具体情境中提出问题,让学生直接应用所学的解决问题,进一步巩固新知识,认识到统计在生活中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统计的乐趣。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关于统计的知识,在生活中,你还可以利用统计的知识调查身边的事情,比如:一个月的天气情况?全班同学最喜欢看什么动画片?等等。只要我们用明亮的眼睛仔细观察,用智慧的大脑认真思考,就会发现统计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

【设计意图】课末,把学生学习的目光从课内引向课外,指给学生课外统计的内容和方向;把思考的余地留在课外,暗示数学学习的广阔天地在生活中。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九

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我确定本节课的知识目标是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及其换算关系;能力目标是会用小额人民币解决简单的购物问题;情感目标是爱护人民币,体会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掌握元、角、分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在购物情境中进行简单的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一年级学生一般对人民币都有一些认识,能大致分辨出人民币面值的大小。学生比较困难的是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及如何使用人民币进行购物,如何付钱、找钱等。我根据学生的原有的认知基础和年龄特点,在教学时突出了以下几点:

1、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寻找知识与经验的联系。

2、在教师的主导下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本课的设计我将自己定位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习材料的提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试图让学生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

3、在落实双基的基础上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理解和掌握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任何时候都是数学教学的首要任务。我在此基础上设计学生自主购物活动,适当渗透应用性和开放性,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节课是一年级的教材,学生的年龄小,但对人民币的有关知识并不是一片空白。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买卖活动已丰富了学生对人民币的感性认识,故在教学时,我对学生放的较开,尽量让学生多说,力图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引导者这一教学理念。

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学时,我设计让学生小组活动,共同参与到购物游戏中,使学生在情感、价值观等方面得到一定的发展。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北师大版数学《买文具》说课稿二为了落实教学目标,解决重难点问题,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创设笑笑过六一买文具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认识人民币,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

在第二大环节中我设计了两个小环节:

1、认识人民币

这里,由于是学生上过的课,因此人民币的分类我没有花时间让学生动手操作,只是口答了一下分类方法,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接下来通过看一看、说一说的活动让学生认识小面额的人民币以及它们的特点。这里在交流中丰富学生的识别方法,构建学生对人民币多种特征的了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中教育学生爱护人民币,重视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培养。

2、认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

通过笑笑买文具这一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并在购物过程中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人民币的功能。在活动中自然而然地认识了元角分之间的关系。同时,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第三个环节是实践运用,拓展延伸。首先完成课本p71填一填(1)(2)小题,接下来通过模拟买水果这一购物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人民币的换算,完成教学目标。

之后,通过课件你知道吗我又同孩子一起了解了货币的产生过程,使学生对货币有了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了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激发了学生继续探究的欲望。

最后,以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总结全课,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交流倾听的能力,同时对学生进行不乱花钱的思想教育。

认识人民币

单位:元 角 分

1元=10角

1角=10分

这样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十

1、知识与技能:在已有的生活经验上体会数的意义,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

2、过程与方法:通过动手操作,使学生会数数、读数、写数,初步体会数序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

正确数出物体的个数、

正确书写数字、

数字卡片、课件、

(一)创设情境,引入。

教师谈话: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几个新朋友?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

1、同学之间互相介召、互相说、

2、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

12345。

(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二)出示主题图。

课本第六页。

教师提问。

1、看到这幅图,你想说些什么?

2、他们在玩些什么玩具?请你数一数,说一说、引导学生说出图上的物体数量、

(学生:他们在玩玩具,有5个积木、4辆汽车、3个皮球等等)。

尝试探索。

教师提问。

1、你是怎样知道这些物体的数量的?(数出来的)。

2、你是怎样数的?(一个一个的数、两个两个的数)。

指名数一数、说一说、

1、小组讨论:你认为怎样数数比较好?为什么?

思考:如果有更多的物体,又可以怎样数数呢?

(三个三个的数、五个五个的数、十个十个的数……)。

2、小组合作:数出铅笔盒里文具的个数、(指名展示,全班交流、)。

3、如果你想请你的新朋友到家里做客,你准备怎样做?

学生1:我准备拿2个洋娃娃请好朋友玩、

学生2:我准备拿4辆小汽车请好朋友玩、

学生3:我准备拿5把玩具枪请好朋友玩、

揭示课题教师谈话:刚才同学们准备了那么多的玩具,你们真是一个好客的小主人、同时我也听出来了,你们说出了许多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教师板书:玩具(1、2、3、4、5)。

指导书写。

教师谈话:我们会数出数量是1、2、3、4、5的物体,这些数该怎么写呢?谁会写1?2怎么写?(指名板书)。

教师提问:你们觉得他们写的怎么样?那么怎样写才能写的又漂亮又规范呢?

出示田字格及示范字。

教师提问:看到这些字你有什么感觉?

教师:让我们一起来练习怎么写的、(生描示范字,师巡视指导、)。

比较:你认为哪儿写的比较好?还有什么不足之处?

比较数序。

1、看图数数、

教师提问:都有那些水果?各有多少个?你是怎么知道的?

教师明确:1、3、5叫单数,2、4叫双数、

2、比一比、什么水果最多?什么最少?你是怎么知道的?

3、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用?

4、数序。

教师谈话:2个好朋友刚吃过水果,动画片开始了、出示火车图。

(三)总结说说这节课你最高兴的事是什么?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学习数学,是课程标准的一个基本要求、通过“介绍新朋友”的情节引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创设情境,让学生不由自主的数数,从而感受到数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应用广泛,同时也激发学生数数、用数的积极性。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体会数数的方法,感悟出数物体的数量时要一一对应,数更多物体数量进行渗透、同时发散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从而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

先引导学生观察数的写法,有了认识之后再描,最后自己写,这样的过程实际上在不知不觉的演示过程中学会了书写。通过观察实物,使学生感悟到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同时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进一步增加学习的兴趣,从而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

1、本节课,让学生在经历数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感悟一些数数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力求创设各种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情境,提供学生参与学习的各种机会,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增强了应用意识,感受到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还可以应用于生活。

2、数学的学习不仅在课上、课下,也不应该局限于教师的“引”与学生的主动探索,还应该利用恰当时机进行拓展、如数数的方法,以及单数与双数的概念,教师巧妙的设计,把他们引入课堂,通过做游戏的形式,使学生感悟、理解,同时也为今后的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十一

(一)教学内容:。

本课时的教学核心内容是学会10的加减法,在分苹果的活动中,使学生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1.学会10的加减法.

2.通过游戏学会凑10法.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

(四).教学重点:。

10的加减法。

体会10的加减法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一.复习(展示课件1)。

二.新授。

1.导入.(出示情景图,展示课件2)。

今天老师请你们帮个忙,把这堆苹果分成两堆,每堆有几个你有几种分法(让学生在小组中合作学习,每个人用10根小棒试着分一分)。

2.建立模型,体会10的加减法.

(1)全班交流,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9个一堆,1个一堆,可以列式:9+1=10,1+9=10。

8个一堆,2个一堆,可以列式:8+2=10,2+8=10。

7个一堆,3个一堆,可以列式:7+3=10,3+7=10。

最后总结出几加几得10的所有算式,让学生自己吧算式整理排列好,并问:哪种排列方法好并说出理由.

1+9=102+8=103+7=10。

4+6=105+5=106+4=10。

7+3=108+2=109+1=10。

让学生看算式,找一找从中发现了什么规律(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

(2)出示表格,问这个表格怎么填(只要表格中上下两个数相加等于10就行)。

通过填空体会10减几得几的减法.

10减1得9,10减2得几10减3得几......

让学生独立填一填,从而总结出10减几得几的规律.

10-9=110-2=810-3=7。

10-4=610-5=510-6=4。

10-7=310-8=210-9=1。

(3)数学游戏——数字划拳游戏(同位同学相互做,比如说:一个同学出2根手指,让对方同学出8组成10)。

完成练一练第1,2,3,4题.(展示课件4)。

练一练。

哪两盘合起来是10个。

连一连.

练一练。

5+4=。

2+8=。

3+7=。

4+6=。

0+10=。

1.多媒体辅助教学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集图象.声音.文字于一体,使教学内容更生动更形象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接受新的知识.我在教学中就利用了多媒体辅助教学,情景图的展示,作业的设计就充分利用了这点.

2.情景展示与实物演示法。

创设生动形象的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在生动活泼的情景中学习新的知识,另外通过数小棒这些真实的实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既加深了他们的记忆,也在游戏中学习了新的知识.

1.自主学习。

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同时,要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学习习惯,让他们独立思考,独自发现规律,不能由老师全权代替.

2.合作互动学习。

合作互动学习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习,特别是在低年级的教学中,合作互动可以使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主动,易于合作.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十二

《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是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中的内容。

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是在学生学习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知道口算时“要个位上的数与个位上的数相加”,同时也较熟练掌握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之后教学的这些都为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奠定了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

一年级下期的学生已经能够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并且会用多种方法计算100以内的不进位加法。本班孩子在学习中对自己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好奇心,能收集数学信息并提出数学问题,能积极参与操作、观察等数学活动,有良好的学习习惯。

1、让学生经历探索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的过程,进行正确计算。

2、在观察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在操作、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得出多样化的算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意识,激发数学兴趣,发展数学思维。

重点: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进位)的计算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难点:理解进位原理,提高计算能力。

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作用是组织发现活动,关注活动中的学生,使学生在探索中学习新知,亲历探索过程。

情景教学法、操作实验法、发现法成为了我本节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一年级的孩子在数学学习中,他们更喜欢生动有趣的学习情境,形象具体的直观操作,丰富多彩的游戏来吸引他们的注意,激起他们参加学习活动的热情,孩子们在本节课中通过操作实践、观察分析、合作探究等学习方法,主动参与获取知识的过程。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这一论述告诉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挖掘教材本身所具有的激励因素,让孩子明确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并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以此激发孩子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动机。

1、出示情景图

课本中例1的情景图呈现的是带孩子们游玩的情景,接着带孩子摘苹果,我认为这样处理的好处是让孩子在情景中,自然地复习旧知。接着让学生说出243,你是怎样算出来的?然后让学生观察游乐场两位小朋友为大家准备矿泉水这个图,让学生提出问题,并且尝试计算,询问孩子:249到底是不是等于33,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算出249等于多少。然后板书课题,引出了新知。这样的设计既为今天的学习作了铺垫,又激发了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一年级的孩子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个位满十向十位进一”作为本课的教学难点,而这一数学知识的抽象概括性与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之间的矛盾,而教学手段的一项重要功能就是把抽象的知识具体化,让孩子们在生动具体的情景中,在操作实践,观察分析的活动中更好的理解数学知识。

小朋友们,你们想去游乐场吗?(想)那就跟我来吧。你们看,这是游乐场。这里有魔天轮,这里有跷跷板乐园,还有划船乐园呢。咦,一群小朋友在树下干什么?我们去看看吧。原来树上挂了又大又红的苹果。你们想摘吗?(想)那好吧。先来摘这个苹果。(挑学生口算,摘苹果)师:对不对呢?(对)全班来,好真棒!(对了)

谁能告诉老师243,你是怎么算的呢?(先算43=7,7再加20等于27)对不对?(对)真好!在游乐场里,有两位小朋友正在为大家准备矿泉水。

说等于几?(33)到底249是不是等于33,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相信大家学过之后就能很快地算出249等于多少?你们有信心吗?(有)

在这个环节中,我安排了3个教学活动来突破本课的重难点

1、摆小棒

左边摆上24根小棒,右边摆上9根小棒,你能用小棒算出得数吗?

孩子遇到了249个位相加满十这个新问题,该怎么处理?接着同桌交流摆小棒的方法。

然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摆法,

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可能会出现这样一些摆小棒的方法

展示算法

249=33

204

13

(2)从9根里抽出6根放在4根那里,捆成一捆,20加10,再加3就是33根

展示算法

249=33

63

30

(3)把24分成23和1,1和9凑成十

展示算法

249=33

231

10

(孩子们通过摆小棒自主探究解决了遇到的新问题,建构了数学知识的意义,接着又让他们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共享学习成功的喜悦,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使枯燥的计算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形象直观了.)

这一环节为孩子们提供了展示、交流的好机会,并且充分的发挥了多媒体辅助教学及时快捷的优势。让课堂成为展示思维过程的平台,成为学生积累财富、资源共享的“加油站”

我尽可能地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让孩子在知识的建构中,理解并形成数学的思考,这种数学化的思想才是教学的根本目的。

2、总结

好,下面同学们把小棒收进袋子里,动作快一些。同学们,24加9,刚才大家想了几种算法?(3种)

教师归纳第一种算法。我们看第二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真棒,把24凑成十)第三种算法是把几凑成十?(9)在这3种算法里,你觉得哪一种算得很快?(第3种,因为……)(我喜欢第1种)有没有人喜欢第2种?(我喜欢第二种)

在这3种算法里,有先算出整十,也有先凑成整十的,为什么都有整十?(因为用整十加起来好计算)

3、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下面,我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

告诉我你是怎么算的?(我是把35分成30和5)很好,还有其它的算法吗?(――)还有吗?(——)哦,非常好。掌声表扬。

(2)出示课件:下面我们去跷跷板乐园。有18人在跷跷板乐园里玩,又来了8人,一共有多少人?谁会列式?(188=26)对吗?表扬一下。

(4)好,小朋友们,今天我们学的知识在书上的62页,大家打开书看一看例2。好,请拿出笔,认真地完成做一做的三道题。做好的同学请坐正!做好了吗?(做好了)我们对一下答案。(对)全班同学鼓掌,祝贺自己。真好!

(5)好,小朋友们赶快合上书,游乐场里还有更好玩的地方等着大家,你们想去吗?(想)

看,这是水陆岛,你们想到岛上玩吗?(想)水陆岛上可好玩啦!你们必须选好路线,算对口算,才能安全地到达岛上。否则,就会掉进河里,撞到大鲨鱼,准备好吗?我们从1号开始,全班一齐读(428=50)正确!接下去你会选择几号?(2号)我们一齐读(446=50)二号卡片为什么没有变成绿色?(因为后面没路了)可见我们上当了。好,赶快回来走3号呀。接下去走几号呀?(4号、5号)接下去走几号呢?(走6号、7号、8号)真好!10号草地填或-,你们猜应该填什么?(加号)564=60,60大于57,祝贺大家!我们勇敢地闯到了水陆岛。我们上岛玩去了。

通过以上的练习,让孩子明白两位数与一位数相加的算理,并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再通过计算练习来进一步巩固计算方法。

小朋友们,我们今天学习了哪些知识?(两位数加一位数的进位加法)什么叫进位?找一个学生说。

请大家仔细观察243、249一个等于二十九,一个为什么等于三十几呢?(因为4加9等于13,超过10,以要进位。)对,4加9等于13,超过十,应该向哪里进位?(向十位进位)243=27,43=7,4加3不满十,所以不向十位进一。4加9已经满十了,所以要向十位进一。

四、自主尝试,发散思维

荷兰著名的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说:“学习数学的唯一正确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孩子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老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孩子进行这种再创造工作。

今天我们学习了进位加法,在生活中有没有用处呢?

现在是春天,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同学们看,老师准备带大家去春游,其中大车要坐28人,中巴车要坐19人,小车要坐3人。那大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283=31,是31人)那中巴车和小车一共要做多少人呢?(193=22,是22人)

(这样的教学巩固了今天所学知识,提高孩子计算兴趣,形成课堂高潮)

在整节课的教学中,我没有把计算方法简单教给孩子,而是在生动的情景中让每个孩子根据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主动加以建构,亲身探索了算法的过程,理解了进位原理,体会计算方法的多样性,激发了孩子的学习热情。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十三

义务教育课程实验教科书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位置与顺序第二课时:上下。

教:在新课程标准中,有明确指出各个学段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具体目标。本单元是通过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前后、上下、左右的位置与顺序,从而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属于培养学生空间观念的第一学段。本节内容上下是学生学完前后的位置与顺序学习的,继续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描述事物的好习惯,学会用上下正确描述物体的位置关系,进而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为以后的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

《标准》中对数学课程的总体目标具体化为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根据以上四点,结合本节课的实际,我制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体验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知识技能目标)。

(2)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简单的空间推理能力。(能力培养目标)。

(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素质培养目标)。

(4)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进行比较、推理等思考活动,让学生感觉到数学就在身边,学习数学是有趣的,以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情感态度目标)。

:学会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

:体会上下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本节课要让学生在具体活动的过程中获得相关体验,不能把它作为单纯的知识点来讲授,而要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获得体验和理解。结合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和本节课学习素材的特点,实现转变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我设计了以下的教法和学法,既重视选择灵活的教法,又注重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创设情境,直观形象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数学说课稿示范(通用14篇)篇十四

《认识钟表》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内容。本节课要求学生认识整时,是学生建立时间概念的初次尝试,也为以后“时、分”的教学奠定了基础。教材在编写上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生动具体的学习数学。按照“认识钟面结构——整时的读写法——建立时间观念”的顺序编写。

一般来说,一名6岁的儿童每天起床、吃饭、上课都要按照一定的时间进行,这样在生活中潜移默化就感知到了时间这一抽象概念的存在。因此,我把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 认知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结合生活经验总结出认识整时的方法;知道表示时间的两种形式。

2、情感目标:

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学习意识。

3、思维拓展目标:

(1)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自觉养成遵守和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2)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重点:充分认识钟面的外部构成,掌握认读整时的方法;

难点:正确说出钟面上所指的整时。

这一节课的教学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根据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的特点,为了抓住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好奇心,我采用了愉快式教学方法,创设情境,设计了色彩鲜艳的课件,让学生在课件所创设的情境中学习。同时我还采用了动像发现教学法,让孩子们通过合作交流发现钟面的结构,这样既活跃了学生的思想,激发了他们的认知兴趣,而且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想一想、数一数、说一说、比一比、写一写、拨一拨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耳、动脑、动口,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境,诱发兴趣。(2) 动手操作、合作交流、探究新知。(3)课间休息。(4)应用新知,解决问题。(5)引导学生总结全课。

利用学生熟悉的动画人物小丸子给他们带来谜语,让学生猜出闹钟,激发学生的兴趣。接着出示各种造型的钟面,并提问“小朋友你们也想设计出这么漂亮的钟表吗?”多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情感,营造了学生积极向上,勇于挑战、敢于创新的氛围。接着,教师继续激励学生,要想设计更漂亮的、美观的钟表,先要学会认识钟表。(板书课题)。

1、 认识钟面

先让学生观察自己的小闹钟,看看钟面上有些什么,然后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教师板书:时针 分针 12个数,并且强调长的是分针,短的是时针。接下来我通过演示拨闹钟让学生观察时针和分针在钟面上的走动方向,通过观察学生发现时针和分针是按照从数字1到12这样顺时针方向走的。再让学生沿着这个方向拨一拨闹钟,进一步巩固知识。

2、 教学整时的认,读,写

我创设了一个小朋友起床的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试认整时。学生在生活中虽然有的能认识整时,但概念是模糊的,为了更好的抓住重点,突破难点,我用课件出示3个表示不同时刻的钟面,学生通过观察对比、讨论交流,最后达成共识:这三个钟面的分针都指12,引导总结出当分针指12时,时针指几就是几时。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让学生自己动手拨钟面,先老师说时间学生拨,然后让学生作主说时间老师来拨,为了突破只有当分针指向12才是整时这一难点,在这里我故意将分针偏离12,让学生判断老师拨的是不是他们所说的整时。最后我让同桌之间互相拨,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让学生掌握了认时整时的方法。

3、 学习时刻的另一种表示法——电子表示法

学生试着用电子表示法写时间。教师小结出用电子表表示时间的方法,为了巩固知识,我紧接着出示8时、10时让学生用两种方法写出来。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工作者分享作文写作技巧(汇总20篇)

    范文范本通常具有清晰的结构和优秀的语言表达,它可以成为我们写作的借鉴和模仿对象。以下是一些知名作家和学者的总结范本,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借鉴。1、有一个灵活的头脑

    中秋国庆美甲活动策划(汇总17篇)

    活动策划是一个团队工作,需要组织者与相关人员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调。小编整理了一些活动策划中常用的工具和方法,供大家参考和使用。x月的故乡欢迎您!20xx年10月

    实验室技术员的安全承诺书(精选18篇)

    我们可以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掌握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思路,并加以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接下来,我们将展示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借鉴和学习。一、实验室是科研的重要基地

    学生值班制度上墙(热门20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类型和风格的优秀作品,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思维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建议和思路。

    活动策划师组织的校园艺术节(通用23篇)

    活动策划是指在组织和规划一项活动时,明确目标、确定活动内容、制定计划和安排资源的过程。在活动策划中,要考虑到时间和资源的限制,以下是一些成功的活动策划实例,供大

    沙盘实训总结报告(汇总21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作品中的精华和亮点进行提炼和总结的一种文本形式,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写作技巧和方法。这些范文范本是经过认真筛选和整理的,具有一

    新学期安排表(优秀19篇)

    范文范本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写作能力,还可以培养我们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小编为大家找到了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向大家展示不同领域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

    教师带领的中班幼儿园植树节活动(优质21篇)

    幼儿园中班的教学内容涵盖语言、数学、科学、艺术等各个方面。小编为大家准备了一些幼儿园中班总结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金色的九月,我们迎来了第37个教师节

    高二化学教师的教学工作总结(优秀21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自己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一种重要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提高教学质量;教学工作总结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必不可少的

    幼儿园国庆主题手工制作范文(17篇)

    如果你想了解不同领域的范文范本,那么你来对地方了,我们这里有丰富的资源等着你。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学习参考。1、能大胆为自己的照片装饰出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