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广西高中新教材培训总结篇一
在这个春暖花开的日子,我被学校安排到翠屏区中山街小学进行了为期两天的省级课标教材培训,期间重庆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祥彬老师(西师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教材副主编)对我们作了全套西师版数学教材的特点介绍,并着重对一下的教材作了培训;四川省眉山市教科所主任胡开勇老师(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材副主编)为我们作了二下的教材培训;四川省教科所尤一老师为我们作了《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四个问题的一些思考》的专题讲座;同时还听了中山街小学和人路小学两位老师的两节数学课。通过这两天的学习,我觉得受益非浅,对教材的把握有了更深的理解,对课堂的教学有了更深的体会。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
一是,作为教材编者为我们作的教材培训,比我们区县作的教材培训更加深入透澈。陈祥彬和胡开勇老师说出了他们编者的意图,为什么要这样编教材,有些什么优点,有些什么不足,对知识的把握应做到什么程度,在教学时应该怎样去处理教材。通过他们的讲解,让我能更好地去把握教材。比如:单元主题图如何处理,例题的情景如何利用,计算与问题解决之间的关系如何解决,解决问题中蕴藏的暗线如何教会学生,估算与求近似数有什么区别等等。可以说通过培训我能更准、更好地把握教材,对今后的课堂教学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老师也提了一些关键的问题让学生讨论回答,通过这样一个过程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除法竖式的列法以及各部分表示的含义。这真是我以前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如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如何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学习,今后还要好好的思考一下。
三是,听了尤一老师的专题讲座,让我进一步体会到如何用教材去教,如何更好的使用教材。在讲座中尤一老师对本次的两堂课作了点评,同时也给我们举了很多课堂教学的例子。通过讲解和举例让我进一步意识到课该怎样上。尤老师说:“大师上课其实就是比一般老师多了一个范儿,明星的范儿,这个范儿就是敢于让学生多说出自己的想法。”回想自己的教学,往往学生还没说完,我就急于帮他们把正确答案说出来,甚至很多时候不是学生说出来的,而是老师全部说出来了。老师说多了,说早了,抢了学生的先机,抢了学生的话语权,限止了学生的思维。就像尤老师说的一样,我们上课就是要借势,借学生的势推动课堂向前发展,借学生的势引导学生思维向前走。想想,如果什么时候我的课堂也能上成这样,可能我的课就能更受学生的欢迎了。
广西高中新教材培训总结篇二
20xx年7月16―17日,20xx年xx市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培训会如期举行,我校高一年级英语组全体老师参加培训,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核心素养下的高中英语课堂模式有了进一步的了解,更加坚定了我们用好新教材的信心和决心。
图片
01
学习新课标,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新课标是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更是课堂教学的落脚点。高中英语新课标建立了新的评价体系,使评价有利于激励学生学习,帮助他们建立自信心,有效地促进学生自主地参与学习活动,也使评价更加公正、全面和综合。同时新课标更加注重培养学生学英语和用英语的能力,学用结合,促进积极思维和有效表达。特别是在今天的信息社会,学会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是每个公民必须具备的能力,高中阶段应该特别重视对这一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终身受益,为他们今后更好地学习和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每堂课的设计、组织、反馈,一方面要基于促进学生心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发展和综合人文素养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长远发展,帮助学生通过掌握一门国际通用语言,为学习国外先进的文化和进行国际交往创造条件。
02
使用新教材,衣带渐宽,消得人憔悴
通过培训,我们从新教材出现的背景,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高中英语教材的整体框架,各册内容的编排,新旧教材学生用书板块对比这五方面,全面详细地了解了新教材。可以感知到新教材的设计,无论从单元的容量,新增的板块,板块的编排,语篇文本还是活动的设计都比老教材更能体现新时代的人文观与价值观。基于新课标和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编写的人教版高中《英语》新教材,很好地体现了语言学科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双重特征。让我们对新教材有着一种期待。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必须对新教材进行精读,细思。通过认真研读文本梳理主题意义,挖掘文化价值;确保教学设计语境化,问题化,活动化,体现综合性;基于单元整体教学,提高新教材使用效率,从表层学习走向深度学习,进而改变传统老教材的教学模式。
03
培育新素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
高中教育的最根本宗旨是立德树人,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学习能力、思维品质、文化意识,恰恰诠释了这一宗旨。英语课程内容的六大要素:主题语境,语篇类型,语言知识,文化知识,语言技能与教学策略都与核心素养休戚相关。遗憾的是,目前的高中教学依旧存在学科素养意识差,课堂模式化,表层化,知识碎片化,语言文本分析思维缺失,情感态度培养标签化等问题。
这就要求我们一线教师,应该改变脱离语境的知识学习,将知识学习与技能发展融入主题、语境、语篇之中,促进文化理解和思维品质的形成,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指向核心素养。我们还应该走向融合、关联、发展的课程,实现对语言的深度学习。通过课堂活动的精心设计、通过德智体美劳的多维互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语言能力;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小组学习的学习能力;学习未知事物,探索新奇世界的认知能力。
总之,学生的发展是英语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以人为本”是“课标”的核心理念。高中英语新课程改革,倡导全面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强调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关注体验性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教师不只是知识的载体、知识的来源,也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讲解者,教学不能以教师为中心。教师要相信学生自己能构建知识,成为学生构建知识的引路者、指导者和帮助者。我们要向学生提供宽敞的学习空间,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参与活动的机会,“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
广西高中新教材培训总结篇三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广西高中新教材培训总结篇四
20xx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
广西高中新教材培训总结篇五
20**年高考结束后,我们便参加了高中新教材培训。为期三天,我们听了主讲教师的授课,观看了视频,每天在网上发布作业。虽然时间短暂,但收获颇大。
教育改革势在必行,这是世界潮流,也是发展中的中国教育所必然。为了适应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中国必须从应试教育的困境中走出来,从一切围绕高考指挥棒转的严酷现实中走出来,从一切对教育、对学校、对教师的评价以分数、成绩、升学率为唯一硬性指标的误区中走出来。还教育一片蓝天白云,风和日丽,山清水秀。
教育的本质是使人向善向真向美,是使受教育者个性中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错误或不良行为得到纠正,不健全的灵魂得到重塑,使其成为一个心智健全,品德高尚,有文化,有素质,热爱科学敬畏自然,对社会发展有用的人。而这些年来,我们的教育却悖离了教育的这个宗旨,悖离了它应走的道路,已经异化为对人个性的遏制甚至扼杀的“被教育”。这种“被教育”完全是通过大量的重复,死记硬背那些在社会实践中没有用处的过时陈旧的知识来获取高分并由此进入高等学校,这就是所谓的高分低能。正如笔者在一篇文章中写到“现在中国的应试教育幼儿园小学化,小学中学化,中学大学化,大学幼儿园化”。这是指我们的教育现在只讲考试,只讲成绩。幼儿园学小学的东西,小学学中学的,中学学大学的,而大学却在行为习惯与为人处事的基本常识等方面“补课”。在一些学校,公然张贴有“用分数说话,拿成绩发言”的大幅标语。这是告诉我们的学生,你除了把成绩提高以外,你可以不管其他,或者说你可以为了成绩而不择手段。我们的教育应该对人的全面发展负责而不只是对他的智育负责。话又说回来,即使是抓得如此之紧,现行的应试教育也只能把入口成绩好的学生作一些提高,而大部分入口成绩一般或稍差的学生出口还是一般或稍差。
新课程改革全国各地都在轰轰烈烈地进行,没有现成模式,也无可以上升为理性总结的经验。以四川省高中语文新课程为例。从两本教材变成了三本,执行新教材的还是原来的那些教师,教法还是原来的那些方法,或者说有一些变化。这样的改革效果如何可想而知,同时也说明新课程改革的难度是很大的。
通过学习,我认为新课程改革,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更新。这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完成的。教育观念应该是融于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我们应该把教育看作是心灵塑造工程而不只是课堂教学,如果教育工作者的教育观念不转变,那就什么都谈不上,要把教育看成是一项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宏伟工程,而不是每年的升学率。
其次,我认为那些讲课的教师都讲得很好。比如诗歌教学的美感熏陶,又比如作文教学写心灵,审题立意等,但恕我直言,在应试教育背景下这些东西却根本推不开,也无法实行。我们高中语文面临的形势是严峻的。很多重点大学在他们的自主招生考试中都取消了语文考试,更有甚者,在一些重点高中的自主中考中,也取消了语文考试。许多中学的校长都认为语文课无关紧要,可以临时突击。而在高考分数下来后,却又惊叹语文还是可以将学生的总分抬高的。尽管困难重重,我们还是要艰难前行。要进行改革。首先要把课堂的主体换成学生,把满堂灌变成金手指,对学生在关键时刻关键问题作一点拨。
语文教育中特别要注意学生基础知识的巩固训练。学生从小学到初中,他们在普遍重理轻文的影响下,语文基础知识都很不牢固,文学素养也差,许多中外文学名著不要说读就是听都没听说过。某些学生在复习文学常识时,只是死背一些文学名著的名字和作者的名字,他们连书的封面都没见过。新教材增加了高中生的阅读量,也选了大量的名著选段,这很好,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拓展他们的视野。
再次,要注重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长期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是要长期坚持的。自主学习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兴趣和习惯。合作学习是要发挥学生各自在知识的不同点上的长处,取长补短,吸纳优势。这在高中语文教学实践中有许多成功的经验亟待总结。
总之,新课程改革势在必行,前途光明,我们作为参与者,更应该身体力行,把新课程改革进行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