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精选6篇)

时间:2024-10-23 作者:HT书生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一

彤彤是个女孩子,但是没有女孩子的文静,很喜欢和别人打闹,却吃不得一点点的亏,她画画的时候别人不能指出她的缺点、不能接受其他小朋友的意见,睡觉起床以后要有一阵子的不开心,偶尔因为旁边的小朋友说了她几句,她就钻到桌子底下和你捉迷藏,经常有小朋友告她的“罪状”,说她又生气了,吃饭时总是桌上、地上一片狼藉,上课时也会坐不住,坐在椅子上一摇一晃的。正因为如此,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欢和她玩,因为她总会出其不意的生气。面对这样的孩子,我和搭班老师真的不知如何是好,心里面也怪不喜欢她的。

有一天,午睡起床以后,我看见彤彤起床了也没有闹脾气,觉得有点纳闷,于是往午睡间一看,她原来已经起来了不再哭闹,而是在帮助其他小朋友叠被子,我也曾听说过彤彤在家会帮助妈妈一起做一些家务,是一个爱劳动的孩子,可是因为她的“脾气”,我们总是看到了她不好的一面,而忽视了她好的一面,我突然意识到这样是不公平的,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之处,哪怕是很小的闪光点,那也是值得表扬的,突然间,我心中有了一个想法:会不会她老生气,是因为要得到老师的注意呢?那如果我表扬了她,效果一定会比批评好的。于是我等她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以后,我当着全体小朋友的面表扬了她,表扬她是一个爱劳动的好孩子,还是一个助人为乐的好孩子,而且今天她还把起床以后闹脾气的坏毛病改掉了,奖了她一个红苹果。我和小朋友一起为她鼓掌,并和她说要继续保持下去,还要把其他的坏脾气也改掉,她点点头高兴地笑了。

也许是这次的表扬给了她很大的鼓舞,我惊喜地发现她在慢慢地进步。每天前来告她“罪状”的小朋友少了,“她又打人了”这样的话也少了很多;很多小朋友乐意和她做游戏了;吃饭,也比以前干净了。我也发现了她有她自己的特点,在放学的时候经常会看到她忙碌的小身影,她爱收拾玩具,喜欢整理图书角,喜欢把娃娃家、超市、医院等都打理一下。

这件小事使我深深领悟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需要教师充当伯乐去努力发现。“特殊孩子”同样渴望老师的表扬、同伴的接纳,只要教师能摘下有色眼镜,善于发现“特殊孩子”的优点,真正的了解、理解他们,给他们提供相等的机会,就能主动打开他们的心灵之门,让每个孩子都健康、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二

分解组合是大班数学课程学习重点之一,基本框架应是,孩子独立操作(将一定数量的实物分成两部分),并记录自己的操作结果,然后教师和孩子一起总结操作结果,并引导孩子根据整理好的结果动手分一分、试一试,最后完整写出这个数的所有分解组合式。

考虑到我班孩子年龄偏小,我就自以为是的认为,记录操作结果这一项肯定大部分孩子都不能完成,所以我自作主张的从来不给孩子动手记录的机会,这就导致我班孩子学的很吃力,我教的很费力。直到有一天主任来听我的课,我刚好上8的分解组合,课后主任和我交谈说:“为什么不让孩子动手记录一下呢,这样你提问的时候,孩子就可以看着自己的记录结果,很快的回答出来了,就不会站在那支吾半天不知所云了。”我辩解道:“我班孩子年龄太小,我害怕他们不会记录。”“你们班孩子年龄是偏小了点,但是不能因为这个就把标准降低啊,孩子的潜能是无限大的,只要你去引导了,孩子就一定能做到。”

第二天上课,我有意的先给孩子讲解了记录方法,确定孩子都听明白后,给孩子发放了操作物品及纸和笔,在孩子操作的过程中,我怀着忐忑的心情,不停地提醒他们怎样做好记录,结果,在我环视的过程中,我发现很多孩子记录的都很好,写的很清晰,还很有序,真的让我有些意外,接下来我再提问问题时,孩子们看着自己的记录单回答的又快又正确,整个一节课都上的很轻松,孩子们学的也很开心。那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原来我真的小瞧了这帮孩子,他们以前是多么的受压制啊。

有了这次教训,我在以后的生活、学习中都会试着放开手,让孩子大胆地去做,现在我班孩子不论是自理能力还是学习能力,都有了明显的进步,让我感到很欣慰。

孩子是一副洁白的画,我们给予的太多,画儿就越单调,所以,请放开孩子的手,让他们自己去绘制五彩的明天吧!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三

俗话说得好:"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言一声暑天寒。"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钟爱受到表扬和鼓励,尤其是孩子,鼓励孩子会使他们更加康健成长,而批评打击的一句话,会让幼儿变得畏缩犹疑。

作为教师,起首要看到孩子的进步,让孩子也看到自身不断增长的智慧和气力。

只要咱们从孩子的实际起航,把孩子的今日和昨日比拟,你就会发明孩子是在不断成上进步的,从而对他们加以表扬。"你方才学画时,连笔都拿不住的,此刻已会画手绢了。""你这次做得比前次好多了。"孩子受到鼓励后,领悟热忱和思考探索的用心性会很高。有意识的表扬,对与幼儿良勤领悟行为的养成没有疑难有着用心好处。

在活动课上,还有在幼儿园里的一些简单劳动、游戏或其他活动,教师要鼓励孩子有必须目的的多观察、多思考,如外出参观、游玩,目的是让幼儿与外界多接触,从而放松身心,在潜移默化中领悟知识,这样教师就要对当真、能用心思考的幼儿多表扬,这既激发了这样的幼儿的领悟用心性,对其他幼儿也起了一个正向指导的作用。在劳动中,有的幼儿不怕脏、不怕累,而有的幼儿则拈轻怕重,有躲避劳动的倾向。教师就要批注劳动的好处,鼎力大举表扬前者,对后者既不批评又不放纵,而是云云说:"__泛泛十分钟爱劳动,今日的劳动热忱还没全阐扬出来,但愿__成为小兄弟姐妹中最能干一位。"恁地一说,大家肯定都干得热火朝天,结果是既美化了环境,又造就了幼儿自小钟爱劳动的好习气。

对孩子的鼓励,不必须务必用语言表现出来。老师满意信托的目光,亲切欣忭的笑貌,都会给孩子带来气力。他们从老师的表情中知道本身做对了,"啊,我进步了老师多开心呀。"于是孩子在盘算着,怎样让老师更开心,不消你刺刺不休的数落孩子,他们本身会给本身提出进一步的要求,这样孩子会在鼓励声中一步步向更高的水平攀登。

让咱们用真诚的鼓励来帮忙孩子,咱们也但愿他们成功、进步,但是咱们也就应允许他们失败。同时,不好忘记留给他们时刻和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在咱们的掌声中走向成功。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四

宝宝贝贝是从另一所幼儿园新转到我们的一对双胞胎兄弟,年龄相对其他孩子要小几个月。

刚来时,他俩总是懒洋洋的,中午起床时总是赖在床上不起,好不容易把他俩叫醒了,他们又不肯自我穿衣服、穿鞋子。因为毛衣是套头的,比较难穿,我们都会帮他们穿好。班上其他的孩子都已经能够自我穿外套和鞋子了,部分孩子已经能够自我穿套头的毛衣了。

当宝宝贝贝不愿穿鞋时,我会说:“好,此刻老师帮你拿着鞋子,来,把小脚放进去,十分好,看,一只鞋子穿好了,宝宝真能干,老师只帮忙了一点点就穿上了,看看另一只能不能穿上。”

只要他们自我穿上一只鞋子,我就会及时地在其他小朋友面前表扬他们:“看,宝宝贝贝才来幼儿园没几天,就能够自我穿鞋子了。”同时也会会表扬其他小朋友:“看,我们小一班的小朋友真能干,此刻每个人都能自我穿鞋子,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连套头的毛衣都会穿呢……”这样经过一段时光后,宝宝贝贝都很自然地自我穿鞋子,有一天中午,我正在帮忙别的小朋友穿衣服,贝贝跑到我面前,高兴地说:“老师,你看,这是我自我穿的衣服!”“唉呀,我们的贝贝这么能干呀,进步太大啦!我为你骄傲。”我拥抱着他说。小家伙笑眯眯地,很有成就感地走开了。

此刻宝宝贝贝每一天中午都能按时起床,自我穿衣服穿鞋子,再也不是赖床的小哥俩啦!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五

眨眼间,幼儿园大班的孩子即将毕业了。虽说是后爸,但是这两年的相处,和他们的感情还是特别的亲。因为班上的每个孩子都那么的天真无邪,虽然有的时常调皮,给你“惹事”,但是说出来的话就像个小大人一样,感觉都还很有道理。不过和他们分离的日子也一天天的近了。相遇是缘,相离亦是缘。遗憾的是自己能带给这些孩子的实在是太少太少。

回顾这两年以来,自己的教学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一个老师的教学思路是否清晰对孩子的影响也很大,我自己常常是一个思路不清晰的人,这对孩子也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加之孩子的模仿能力很强,有意无意的会把老师说过的话常常带在嘴边。这些天,我在自我反思,自我改变之后,发现孩子们也有了很大的改变,首先,我们坚持轻轻的'说话,耐心的辅导孩子,尽量从正面引导孩子,我发现在这最后一个月,我们轻轻一说,他们很快就能静下来,班规自然就好了,接下来我们要在教学上下功夫,这还需要我们充分了解孩子,有清晰的思路,争取在大班的最后的一段时间里,把我的时间多给孩子,而不是无谓的浪费。真正用心在孩子身上才是一个老师应该做的。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希望能在教师是岗位上一如既往的走下去,也真心希望我的孩子们能茁壮成长,成为有用之才!

幼儿园大班保育教育笔记篇六

在幼儿园的教育过程中,老师的奖励总能让孩子们很开心,也容易激起孩子的上进心。因而,现在的幼儿园老师都比较注重给孩子奖励这一激励方式,给孩子奖励小红花或者小星星等已经成为幼儿教育过程中一种常见的行为。

这种奖励方式无疑是很好的,但主动权都在老师的手中,老师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决定奖励的对象。如果把这种奖励的主动权转交给孩子们,这样是否更好呢?我们来看看一个幼师的幼儿园大班教育笔记。

那是一个周五的下午,例行的一周总结、奖励活动,我答应孩子们,如果都表现好就每人奖一面彩旗,好让他们高兴。可后来一看彩旗没几面了,这可怎么办呢?情急之下,一个想法冒了出来:今天孩子们制作了许多彩色风车,大家也很喜欢的,我何不把彩色风车、彩旗,还有上次活动后剩下的一些糖果一起作为奖品,让孩子们自己评价该如何奖励呢?结果,孩子们对这次别具一格的奖励活动表现得异常活跃、兴奋,我每举起一样奖品,他们就争着说出这个奖品应该奖给谁,为什么要奖给他,等全班都通过后我就将该奖品奖给那个孩子,然后其他孩子再说一些勉励的话,并指出不足,希望被奖的孩子下周再争取进步。

尝到了一次甜头,以后的奖励活动我都把权力交给孩子,渐渐地,我发现孩子们的思维有了明显的发展,对好多问题都有自己的想法,敢于大胆地表述出来,口头语言的表达能力也大大提高了。最主要的是他们学会了欣赏别人的长处,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想想以前奖励孩子时,都是把决定权独揽在自己身上,很容易使孩子产生一种惯性思维,即老师的标准就是对的,老师说谁乖谁就是好孩子,就可以奖小星星、小红花,这其实是把孩子领进了一个误区。所以,现在无论在课堂上还是在游戏活动中,我都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让他们自己评一评,议一议,自主决定获什么奖、奖给谁。

把奖励的权利交给孩子,从而使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自我管理和控制能力都得到了提高,他们也学会了互相督促,都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上悄悄进步了。

可见,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需要不断改进教育的方式,在原有教育方式的基础上不断加以改进,这样我们的幼儿教育才会不断向前发展。

初次学习乐器,孩子该注意哪些?

就孩子的生理特征和认知特点而言,应优先选择键盘乐器,比如钢琴、电钢琴、电子琴等。这是因为键盘乐器音准固定,有助于孩子形成正确的音准辨别力。而弦乐器音准则很难掌握,它要求弦调得准、手指按的位置正确,这两点对幼儿来说非常困难。

另外,学习钢琴或电子琴是双目、双手的操作,这样有利于培养协调能力,可以开发两侧大脑的功能,特别是右脑。不论选择什么乐器,最初都要注重视唱练耳,因为学习音乐不只是为了学会演奏、演唱,而是学会欣赏演奏和演唱。视唱练耳的最好工具就是钢琴等键盘乐器。

另外最好首先学习西洋乐器,因为西洋乐器用的是五线谱,可以与国际接轨,以后转学民族乐器识简谱就容易得多了。

有人说,小的孩子最好先不要学习乐器,当然声乐课什么的上上倒也没什么还可以培养乐感。弹钢琴的时候,孩子眼看、耳听,脚踩踏板,手脑并用,对培养儿童的早期协调能力很有帮助。

也有发现,协调性好的孩子将来背课文、背英语单词都快,记忆能力明显地优于其他孩子。但是为什么不让孩子过早接触呢?一个是因为孩子还不具备掌握乐器的条件,不能操作与乐器,另外就是孩子若是不能通过乐器获得乐趣,而却不得不这样做的话,只会对乐器产生厌恶,进而导致后来的学习事倍功半。所以在孩子刚好能够掌握某一乐器的时候给孩子进行启蒙是最佳时机。

在孩子能够操控乐器之前,当然可以让孩子上上声乐课,让孩子感受节拍和旋律,对以后学习乐器也有帮助。声乐课的形式最好多样化。“通过各种有趣味性的体育游戏活动,比如:小鸡唱歌、造房子等,让五线谱等基本的乐理知识一点一点地渗透到孩子的日常游戏活动中。”

3岁以下的孩子,肺活量小,学习吹奏乐有困难,开始最好不要选择这类乐器;尽量不选择不便于携带的重型乐器,重型乐器孩子无法在各种场合表演;不利于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自豪感。

首先,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兴趣。孩子的学习动机主要于兴趣。父母不能违背这一规律,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不问孩子是否愿意,强迫他进行学习。这样做,只会适得其反,不仅不利于学习,甚至还会让孩子对学习乐器感到厌倦。

孩子不愿上学的原因

有些孩子讨厌学校,不愿去上学怎么办呢?其实,孩子不愿上学是有原因的。

类似这样的案例还有很多很多……

孩子不喜欢上学,其中一个原因是他们一与家人分开就焦虑不安。这中情况最常发生于家庭气氛紧张期间,或孩子就要去另一学校就读的时候。 父母如果反应不当,可能令孩子焦虑加深。孩子如果是刚开始上学,家长须注意头几天上学前和孩子道别的方式。

家长必须多鼓励子女,而且不要太注重学业成绩。只要子女已尽了力,即使考试成绩不好, 也不应苛责,父母要求不过高,子女便无须承受过大压力,于是焦虑减少,念书也就不感到辛苦了。

有些孩子不肯上学是源于生理问题。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可能是因为患有学习障碍。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无论他们怎么努力,进步都很有限,加上家长和老师不予体谅,久而久之,自然抗拒学习。 有学习障碍的孩子常常精神沮丧,老是没法完成学校作业,或者似乎总是不听从老师的话。他们也许无法记住简单的事情。家长要主动和学校沟通,商量解决之道。

如果孩子经常抱怨老师"太凶"、"不公平",该怎么办?家长可以去找老师说明孩子的个性,这通常可改善老师和孩子的关系。 不过,最重要的还是教会孩子自己面对困境,进而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鼓励孩子好学上进,培养孩子积极的生活态度。父母应找机会带孩子到他们工作的地方去,让他们知道父母工作的情况,体会父母辛苦工作的样子。从而让他们了解刻苦是生活中应有的历程,只要肯努力,就会得到应有的回报。

有些孩子不喜欢学校是因为没有朋友。如果小孩总是自己一个人,或者假装生病逃避课外活动,又或以送贵重礼物来讨好别人,很可能就会在学校没有朋友。

教孩子社交技巧可帮助孩子解决感觉寂寞的问题。应多为孩子创造与他人互动的机会,例如让孩子帮助老师派发本子,或者全家去餐厅吃饭时让孩子练习点菜。父母也要传授孩子一些结交朋友的技巧。

有些学生讨厌学校是因为害怕同学。如果孩子过分沉默焦虑,在学校没朋友,或突然自信心低落,那他可能在学校受人欺负了。 解决此问题最常见的方法是向老师报告,但这是不够的。向老师报告并不不能保证不会再受人欺负。最要紧的是帮助孩子采取主动,让孩子觉得自己有能力找到防止欺负的办法。

当孩子不愿上学时,父母应该引导孩子说出真正的原因,然后陪同孩子共同面对。

男孩6岁前入学是灾难

孩子的教育问题,是让许多男孩父母头痛的问题。中国青少研究中心副主任孙云晓近日出版的《拯救男孩》一书对男孩教育提出了“男孩危机”的观点,引起了家长的关注。孙云晓指出:男孩6岁前入学是灾难。

有的父母往往希望孩子提早上学以求抢占先机,同时又渴望自己的孩子出类拔萃超过同龄人,却很少考虑孩子本身发展的可能性。孙云晓提醒说,想让孩子尽可能早入学,想尽一切努力把孩子培养成超常儿童,这对于男孩来说都是灾难性的,其结果很可能成为酿成摧残男孩的悲剧。

孙云晓认为,千万不要让男孩子早于6岁上学,否则那绝对是一场灾难。从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从上学开始的那一天起,男孩在读写能力发育上就比女孩 晚许多。然而人们往往要求男孩和女孩在相同时间内以同样的方法学习同样的知识。而此时,男孩甚至连手指神经都比女孩发育得晚,因此让男孩握住铅笔并写出漂亮的汉字更加困难。这些发育上的差异往往使男孩被视作愚笨或迟钝,这可能使他们从一年级开始就讨厌学校。

当望子成龙的父母们把宝贝早早地送进学校,他们往往会得到一个难以相信的结果,儿子怎么什么都不如别人?居然还成了问题儿童?在小学里,绝对是女孩的天下,她们聪明乖巧,处事伶俐,成绩优异,深受老师喜爱,所以班队干部几乎是清一色的“娘子军”。即使与男生发生冲突,发育领先的女孩也完全能把男孩打得落花流水,且不说还有诸多计谋使男孩甘拜下风的。

正是基于对男孩发育迟于女孩的发现,有些国家如澳大利亚已经在尝试让男孩晚一年上学,甚至认为这是给男孩最好的礼物。

孙云晓提出一个新的理念叫儿童的健康成长需要“因性施教”,孙云晓认为我们一定要有性别意识,一定要充分照顾到男孩和女孩的不同特点。

由于我们忽略了男孩、女孩的差别,我们的教育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比方说男孩,因为他们冲动,他们控制不住自己,他们反应慢,他们纪律差。所以就把男孩看作是问题儿童,对他们的评价非常低,父母也对他们很不满意。

另外是忽视了男孩与女孩不同的学习方式,限制了男孩的成长需要。男孩爱冒险、爱跑动,许多学校出于安全和安静的考虑,常常禁止学生课间奔跑等。比如男孩的学习方式和特点跟女孩不一样,作为男孩子教育来说,要给他更多的运动的,动手做实验的,探索的,冒险的,亲身体验的机会,这非常重要。比方女孩子,现在我们许多讲课都是语言讲述比较多,这种讲述女孩子比较容易接受,因为女孩子大脑的两个半球比较均衡。男孩子呢,由于他正处在荷尔蒙发育当中,他的大脑受到一部分影响,他只有左脑比较发达,他的两个脑半球连接很差,他协调不好。所以男孩子光听语言讲述,听着听着就听不下去了,就开始折腾,小动作多,坐不住。

对于男孩6岁前入学是灾难,那要如何拯救男孩,造就新时代的男子汉?“改变对男孩的态度,建立按照性别施教的教育模式非常关键。”孙云晓提出了4个具体对策:一是改变对男孩的态度,接受男孩更脆弱的事实;二是父亲要成为男孩的榜样和引路人;三是母亲要勇于“放养”男孩;四是学校和家庭要按照性别施教。

孩子内向害羞,需要改变吗

李妈妈最近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她发现他们家小宝特别容易害羞。

李妈妈描述:"在家里的时候,小宝是活泼又喧闹的,而且口齿伶俐,可是一旦到了公众场合,他却几乎不敢和成人对视,甚至小区里跟他差不多大小的小伙伴们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却藏起来不敢吱声也不敢对视。"于是今天李妈妈带着这个困惑又来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孩子容易害羞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家长都会遇到,但是许多家长很可能会说:"我的孩子只是害羞罢了,长大了就好了。"这其实是在否定孩子害羞的性格。也有研究表明,有些孩子确实存在社交焦虑,而父母的不以为意只会使得情况变得更糟。

心理咨询师:孩子害羞通常是与生俱来的一种性格,孩子们对陌生面孔和环境的过度敏感有着遗传学上的根源。因此容易害羞的孩子需要更多的鼓励,如果你施加太大的压力,只会让你的孩子更加抵制,并且带孩子出门之前要先讲好一些基本原则。例如:提前跟孩子说:"我知道你没办法跟其他小朋友立刻玩到一起,所以你可以在妈妈身边待上一会儿,但是我希望你稍后能去找小伙伴们玩。这样妈妈也有自己的时间,你也能交到自己的朋友。"

下面还有一些让孩子感到更舒服的小贴士:

1、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你可以说:"玩知道你也不想那么害羞。"或者"有时候玩也会在刚开始的时候觉得不好意思。"

2、和孩子一起尝试角色扮演游戏,练习如何应对不同场景,例如在公园里结识一位新的小伙伴。

3、不要给你的孩子贴上"害羞"的标签,你可以换一种说话的方式,例如你可以这样说:"你只不过需要一些时间来热身罢了。"

4、永远不要强迫孩子变得活泼或外向,也不要逼着他去和人交流。

幼儿教育:会玩的孩子更聪明。

哥斯达黎加儿童教育学和心理学家加夫列拉马德里斯曾指出,运动、玩耍是儿童学会观察、认识、理解、说话和活动的最佳“工具”,能促进儿童的大脑智力开发。他指出,科学实践证明,2岁—5岁的孩子中,爱玩孩子的大脑比不爱玩的孩子至少大30%。因为,在运动和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要完成掌握平衡、协调心理、处理问题等几十种与大脑和思维活动有关的动作。日本著名教育家七田真教授在大量的试验研究中发现,人脑在3岁以前完成60%的发育,6岁以前完成90%。所以,0岁—6岁是开发宝宝大脑的黄金时期,父母要珍惜这个黄金时间,多陪孩子玩。

玩是一件看起来随性而又欢乐的事,但是也要玩出科学,玩出创造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玩伴,你可以为他打开一扇窗,带领幼小的生命去触摸这个真实多彩的世界。70后、80后父母们小时候玩的游戏,弹玻璃球、跳房子、跳皮筋、拍洋片、丢沙包,渐渐被各种高科技玩具、电子产品所取代。现在的孩子常常看电视、玩游戏,一坐就是几个钟头,创造力和动手能力都受到了限制,家长要引导孩子走出这种误区。

很多研究发现,喜欢运动的孩子比不爱运动的孩子更聪明,记忆力更好。潘慧告诉记者,有目的性的运动,可以锻炼孩子各个感官之间的协调能力、身体平衡能力,挖掘他们身体各部位功能的潜力,对大脑的发育有很大好处。

各种运动中,跳绳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它是一种全身性活动,既能加快胃肠蠕动和血液循环,促进全身的新陈代谢,又能使心情兴奋起来,让孩子心灵手巧,在数数过程中,还能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使语言变得清晰流畅,最终促进孩子智力、体力、应变能力的协调发展。

每个夜晚的床头,那盏温馨的灯下,孩子靠在父母怀里,听他们讲故事。这是孩子成长中最幸福的时光。

科学研究显示,经常读书给婴儿听,可以让他们与父母间建立特殊情感。婴儿喜欢听到熟悉的声音,而书中的文字、图画和故事更能刺激他们的脑部发育。

从小培养孩子的阅读习惯非常重要,喜爱读书的孩子更爱动脑思考问题,将来上学后学习能力会更强,相对来说情绪会更为稳定,个性较为冷静,更为自我约束,知识面宽广。

“有些父母拿到图书以后,把教孩子学识字作为主要目的,这样做是不科学的。”王争艳告诉记者,孩子读书要以兴趣为主。“阅读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它留给孩子一个广阔的想象空间,不像电视,有具象的画面。孩子通过文字的描述,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鲁杰建议,父母要尽量抽出时间和孩子共同阅读,与孩子一起读他们喜欢的书,并且探讨书中的细节,这样孩子就会渐渐爱上读书。

夏日午后,蝉鸣阵阵,一个小男孩静静地蹲在院子里,细心地观察“蚂蚁阵营”,还不时用小树枝轻轻地拦住蚂蚁的路,观察蚂蚁的路线变化。男孩一蹲蹲好长时间,那份耐心,让一旁的妈妈不忍心打搅。妈妈只是提醒他从不同角度观察,引导他在观察中学会思考。这是知名育儿专家杨文的教子场景。

鲁杰告诉记者,丰富、神秘的大自然是孩子想象力最好的源泉,父母要经常带孩子走近大自然,让孩子感受大自然的奇妙。“大自然那种静默的和谐,那种新鲜、清新、生生不息的气息,可以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可以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精神。所以,大自然是最好的游戏场所。”国际儿童游戏权力协会曾经发表研究报告说,现代儿童正在遗弃的那些简单的娱乐活动,如爬树、建沙堆城堡等,正是孩子们成长不可或缺的。

“很多孩子都喜欢玩水、玩沙子。沙子可塑性强,能提高孩子的创造力,因此家长可以在阳台弄片小沙滩,这也是孩子亲近大自然的机会。”王争艳说。

孩子开口说话的那一瞬间,让多少家长心生喜悦。那是他们第一次用语言表达。从此,孩子咿呀学语,打开了语言的大门。据美国一项研究显示,父母与孩子多交谈,会使这些孩子日后变得更聪明。孩子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伴随着感知、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活动。因此,语言能力的发展,必然促进孩子智力的发展。

6岁以前是孩子语言开发的最佳时期。如果在这个时期不失时机地对孩子进行培养,效果事半功倍。就像种子播种在春天,才会有好的成长和收获。家长要在这个时期,多和孩子沟通交流,开发他们的语言能力。

鲁杰提醒父母,和孩子说话时,尽量使用规范的语言。父母是孩子语言的导师,父母使用的语言、语气都会影响孩子。0岁—3岁是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时期,父母的语气要柔和亲切,自信沉稳,不要使用“吃饭饭”等叠音,也不要细声细气地模仿孩子的语气,这样会让孩子缺乏安心的感觉。但是,可以适当重复说过的话,比如“吃饭了,吃饭了”,来加深孩子的印象。对于3岁—6岁的孩子,父母就没有必要再反复重复说过的话了,看着孩子的眼睛,认认真真地说一遍就足够。孩子没有回应时,父母要寻找更好的解决方式,不能粗暴地提高音量、瞪大眼睛,孩子也会变得烦躁,甚至出现抵触情绪。

兴趣和满足总会带来快乐。我们都知道,孩子在快乐的时候,学东西比较容易。所以,父母应该在安全的前提下,顺应孩子的天性,支持他们的兴趣爱好。

1岁—8岁,是利用涂鸦锻炼孩子图形思考力、想象力、开发右脑的最佳时期。家长应该还孩子一颗自由的心、一双自由的手,让他们在尽情的想象中,涂抹心里的缤纷多彩。父母为孩子开辟一面“创作墙”,让孩子信笔涂鸦,这远比一个整洁的家更重要。

“兴趣爱好不等于兴趣班。”鲁杰告诉记者,很多兴趣班只是让孩子枯燥地学习,并不一定是孩子喜欢做的事。比如,在绘画班,往往更多的是学习绘画技巧,要把苹果画得最逼真最圆,但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受限。家长要注意观察,看孩子对什么感兴趣,然后为孩子提供条件,保持他们的好奇心。比如,养一小盆植物,观察植物发芽、吐叶、开花的过程;或者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一个小科学实验,让他们理解生活中的现象。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