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

时间:2024-09-08 作者:翰墨

通过阅读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应用范围广泛的写作技巧,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指引。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一

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缓慢复苏中保持了稳定增长的态势,增速相对较快,本文是有关于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例文的内容!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例文【1】。

浅析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是我国在全球化背景下,为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提升国际政治、经济水平所采取的重要决策,实现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健康发展,将促进我国金融市场不断完善,促使我国经济与世界接轨,并更好的参与世界经济调整。

而与此同时,人民币汇率也是一柄双刃剑,如果不加以合理控制,不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将使政府、企业、人民面对遭受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一系列风险的影响。

然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进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真正发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优势,规避其中蕴含的风险,需要政府、企业、银行业做出积极的努力和大胆的尝试。

而在此之前,充分认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内涵与具体影响,无疑是十分重要的。

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内涵。

所谓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指的是人民币与外汇的兑换比率,由外汇市场上外汇(或人民币)的供给和需求关系决定。

倘若外汇的供给小于对外汇的需求,那么外汇汇率上浮,人民币汇率下浮;相反,则外汇汇率下浮,人民币汇率上浮。

汇率的市场化通常与货币的自由兑换、经济一体化、货币的国际化密切相关。

这四者的关系可以概括为:在“经济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汇率的市场化”成为中国这般大国长远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实现“汇率市场化”的基础上便可为“货币的自由兑换”与“国际化”的实现创造重要的条件。

人民币汇市开局动荡,从1月6日开始,人民银行突然下调cny兑美元的中间价,推动空头在离岸市场上做空人民币。

做空势力来势凶猛,cnh与cny兑美元的价差在6号创下了1600点以上的历史纪录,形成巨大的套利空间。

人民银行采取相应措施,令cny与cnh兑美元即期汇率升值、回稳。

1月11号、12号,cnh兑美元即期汇率较1月7日低点累计大涨bp。

而从以往的从大国货币崛起的历程看,无一不是走过了一条由“逐渐升值-双向波动-基本稳定”的发展路径。

在经历了这场“双向波动”后,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且日趋平稳。

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即有利也有弊,充分认识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对于发挥人民币市场化的积极作用和规避人民币市场化带来的风险有着重要的意义。

1.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积极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于促进我国经济健康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具体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升金融风险防范能力。

按照蒙代尔的“不可能三角”理论,资本自由流动、汇率稳定和独立的货币政策,三个之中只能同时实现两个。

而当前我国作为发展中大国,在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发展中均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且就目前我国发展势头来看,要放弃这两方面的主动权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可行的,因此放弃货币政策的独立性是不现实的。

而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到来和我国加入wto,国际资本流入我国和我国资本投入其他国家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要凭借政府的力量干预和限制资本的流动情况的可行性是极低的,因此资本自由流动是必然成立的,由此可见,在“不可能三角”中汇率的稳定是不可实现的。

而换个角度来看,在享由独立的货币政策的基础上,资本的自由流动必将带来一定的金融风险,而相对灵活的汇率政策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抵消金融风险,提升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性。

(2)适应国际经济一体化趋势。

国家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关税税率不断降低、贸易自由化政策全面实施,这对我国一直以来受保护的劳动力市场和国有工业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而与此同时,我国资本账户逐步开放。

在此背景下,实施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能够使人民币汇率得到灵活调整,减轻来自贸易与资本账户自由带来的双重压力。

(3)促进我国参与对世界经济调整过程。

我国被列为发展中大国和全球最活跃的经济主体之一,是世界经济调整过程的重要参与者,假如我国在汇率领域态度淡然,对世界各国汇率的变化和汇率市场的发展不管不顾,就势必会导致国际贸易伙伴的不满,进而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受阻。

而采取能够适应世界经济调整趋势的灵活、科学的汇率制度,则有利于我国参与世界经济调整,并优化国际贸易伙伴对我国的态度,进而带来理想的经济利益乃至政治利益,而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恰好符合这一需求,对促进我国在世界经济、政治领域地位的提升有着积极的作用。

2.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负面影响。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利有弊,其中的弊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影响金融市场稳定性。

但从金融领域来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变化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我国宏观经济都可能带来巨大的冲击。

首先,短时间内实行浮动汇率制的效应可以导致人民币的升值,而这一方面会直接或间接地降低我国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另一方面还会使我国的商业银行面临许多不可控制的复杂的风险。

总的来说,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增加了国家稳定金融市场的难度,进而导致金融市场稳定性下降,金融市场发育受阻。

(2)增大外向型企业经营风险。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对外向型企业带来复杂的经营风险。

我国的出口总额高达24.59万亿美元仍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

而当人民币升值而其他货币不变时,我国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在外贸出口中所花费的成本将不断增加,相应的,从外贸出口中获得的利润也将不断降低。

进而使得外向型企业由其是出口企业的盈利能力降低,抗风险能力变弱,难以满足经营与发展需要。

(3)增加外汇资产管控难度。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背景下,当外汇资本流入速度减缓时,我国的外汇储备量就会缩水,这就使我国外汇资产管理与控制的难度增加,并伴随许多的风险。

我国外汇指定银行拥有庞大的外汇资产,大部分来自于国外的直接投资及来源于我国巨大的贸易出口额。

人民币汇率市场化背景下,人民币弹性增强,波动幅度可能性变大,外汇流入资本受到约束,外汇资本储备量就会缩水,由此所产生的汇率风险有可能给外汇指定银行带去隔日亏空的风险。

此外,人民币弹性增强也会使国际短期资本风险增强,容易引发国际短期资本肆意外流,变相推高国内资产的升值。

人民币弹性增强还可能导致人民币进一步升值的趋势,对作为世界第一出口大国的中国造成较为沉重的打击,尤其是使出口企业的经营成本进一步加大,抗风险能力与市场竞争力进一步被削弱。

三、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应对措施。

为了充分发挥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积极作用,规避人民币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政府、外向型企业与银行业分别应采取以下措施:

1.政府部门积极发挥辅助作用。

政府部门要建立完善的人民币汇率市场监测机制,对人民币汇率改革的发展情况进行监测,在实现人民汇率浮动由市场供求决定之余,全面、及时地掌握人民币汇率波动趋势与幅度。

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最终目的并不是人民币升值,而是建立新的汇率定价制度,让市场供求决定汇率浮动。

新制度的建立是一个困难重重的过程,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协调与辅助,对此,专业人员应对目前人民币汇率浮动趋势以及市场环境进行分析、评估,综合相关的数据预测未来动向,从而建立一个健全的人民币汇率风险观测机制。

事实说明,这种风险观测机制在汇率风险控制方面的效果十分明显,它一方面能避免人为因素的影响,另一方能有效的预防和控制风险。

2.提升外向型企业抗风险能力。

具体来说外向型企业提高抵抗风险能力有三方面:(1)建立健全的风险防范预警机制,全面的评估、分析潜在的风险,做好防范措施,将可能出现的风险扼杀在摇篮之中,将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或者市场因素对企业的造成的不利影响降到最低,对于已存在的风险,要通过健全的防范预警机制来控制,从而尽可能降低损失。

(2)优化企业产业机构,实现产品升级和企业转型,不断创新新技术、新产品,建立先进的管理制度,引进高素质综合性人才,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促进企业长足发展。

除此之外,企业还可以通过采用期货市场的套期保值功能锁定汇率,从而在汇率出现波动时,降低损失。

(3)企业领导要时时关注汇率动态,掌握汇率波动趋势,做好应对措施。

3.完善外汇储备机制。

外汇局要提高对人民币汇率趋势的重视,积极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和数据,加强研究,关注国际金融货币走势,提高自身的判断能力。

完善外汇储备机制,将外汇储备风险降到最低,保证国内资本的有效运作,防止国际资本家在国内市场的恶性操控,避免金融风险,实现国内利益最大化。

除此之外,国家外汇储备通常是指国家财政出资购买和管理的外汇资产,然而在我国,是指央行以人民币购买的,并由央行统一存储、支配和管理的外汇。

严格来说,由央行购买、存储并管理外汇,本质上应该是一种货币发行储备物,是流通中货币的抵押物或信托网担保物。

它的买卖主要目的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平抑货币币值,防止发生超过预期的巨大波动,这种情形下外汇储备并不符合其本质,不但使现有的外汇储备机制下掩盖的风险难以被察觉,也不利于人民币汇率真正实现市场化发展,因此,今后应力争使国家外汇储备回归其本质。

四、结论。

综上所述,当前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趋势已不可逆转,虽然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是一柄双刃剑,有利有弊,但总的来说,人民币市场化汇率改革的好处远远大于弊端,积极采取合理的改革与保障措施,推进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健康发展是大势所趋。

对此,政府应充分发挥自身宏观调控作用,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市场管理机制;外向型企业应积极提升自身抗风险能力;银行业应密切关注汇率市场走势并积极完善外汇储备机制。

进而实现对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带来的一系列风险进行合理防空,促进国家金融市场秩序,促进国民经济健康发展。

中国经济方面的论文例文【2】。

石油被誉为现代工业血液,不仅对国家意义重大,而且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

因此,石油被广泛运用于交通运输、石化等各行各业,被称为经济乃至整个社会的“黑色黄金”。

它的流动改变着世界政治经济的格局,只要没有一种新的燃料能取代石油,国际间石油的争夺就不会停止。

一、中国石油分布状况及油量储存现状。

石油又称原油,它的分布从总体上看来极端不平衡:从东西半球来看,约3/4的石油资源集中于东半球,西半球占1/4;从南北半球看,石油资源主要集中于北半球;从纬度分布看,主要集中在北纬20°~40°和50°~70°两个纬度带内。

中国石油资源集中分布在渤海湾、松辽、塔里木、鄂尔多斯、准噶尔、珠江口、柴达木和东海陆架八大盆地,其可采资源量17.2亿吨,占全国的81.13%;主要的产油区有大庆油田、胜利油田、长庆油田、辽河油田、克拉玛依油田、四川油田、华北油田等等。

根据新一轮的全国油气资源评价,中国石油可采资源总量为150亿~200亿吨。

其中以前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为150亿吨,—2050年随着技术进步和领域拓展,可供勘探利用的资源总量有望再增加50亿吨,达200亿吨,石油资源总量列世界第六位,亚洲第一位。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二

摘要:随着客观经济环境的变化,尤其是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市场经济体制对统计信息的需求急剧增加,广大社会公众也更加密切关注并自觉地使用政府发布的统计信息,这使得地方统计质量面临着诸多挑战。本文以地方政府统计质量为研究目标,对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进行研究和探究。

关键字:统计;质量;核算制度。

一、前言。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人们每天面对着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到天气预报,从人口预测到股票投资,统计存在于国民经济和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处理也因此变得更加重要,统计质量问题与我们每个现代公民息息相关。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转轨和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时期,其中出现的许多新情况、新变化,不仅增加了搞好统计工作的难度,而且也对统计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行的统计体制中存在着诸如:核算制度不完善问题、信息混乱、数据失真问题等,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不是中国统计工作的主流,也不影响我们的统计数据总体上能够反映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这样一个基本判断。如果不认真地加以解决,必然严重阻碍中国统计事业的发展。

二、影响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原因。

2.1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

统计核算制度不够完备,使得统计质量受到威胁的原因。一是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基础资料不够扎实。gdp调整和修正机制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灵敏反映社会经济运动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的内在机制;全面统计报表指标较为臃肿,但有些国民经济核算所必需的资料往往难以及时获得,部分数字要估算。二是现行gdp核算制度不能体现科学发展观。现行的gdp核算中,它仅能反映经济活动中“货币化”的部分,体现经济发展、繁荣的一面,而不能反映对资源、环境的消极影响的一面。

2.2统计核算制度的执行难度加大。

中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巨大的变革之中。经济主体日趋多元化,投资方式、就业方式、收人分配方式、消费方式日益多样化,经济结构和经济联系日益复杂化,地区间、城乡间、各个社会阶层间的差异更加明显,统计调查对象数量成倍增加,变动相当频繁。被调查者更加注重保护个人隐私和商业秘密,对统计的支持和合作程度有所下降。统计核算内容面临调整压力。环境和自然资源的核算对统计核算提出更高的要求,不仅要关心经济指标,而且要关注人文指标和社会发展指标。对那些过时的、用处不大的统计调查项目和指标进行清理和精简,增加反映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

2.3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信息混乱。

统计综合部门和部门统计之间、统计部门专业报表的重复设置及各类普查与专业统计的重复性工作,常常形成同一指标在不同的部门统计存在多个数据,同一指标在同一部门当中存在多个数据的局面,既浪费人力、物力、财力,造成信息混乱,又影响决策的准确性。数出多门和一门多数而造成人们对统计质量产生信任危机。地方统计在业务上受上级统计部门领导,国家统计局专业司、普查中心、调查队在工作上各自为政,各司其职,对于普查和各类调查缺少沟通协调,普查、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及全面统计报表中的指标设计不尽合理,重复交叉的现象时有发生,出现了同一指标在同一时期不同调查方法中数据相差很大的情况,使各种数据之间不衔接不配套,缺乏协调性,浪费了许多信息资源。

2.4数据失真现象严重存在。

随着利益主体的多元化,统计数据与局部及个人利益更加密切相关,以权定数、以利谋数的现象屡有发生。一些地方领导干部为了完成年度下达的计划,随意修改统计数据,直接违反统计法。同时,个别地方政府限制甚至干涉统计部门的执法活动。一方面统计执法力量薄弱,而统计调查对象量大面广,无法对所有的违法现象进行查处,另一方面各种社会关系相互交织,使对统计违法行为的处罚难度加大,统计执法乏力,缺乏应有的打击力度,使统计法律、法规失去了应有的震慑作用,助长了统计违法行为的滋生蔓延,使本已非常淡薄的统计法制观念更加淡薄,直接破坏的统计质量。

三、确保地方政府统计质量的对策。

3.1改善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建立多种方法相结合的统计调查体系,为改善核算基础提供保证我国现行核算体系基本上依赖于层层汇总的'全面性统计报表,这种方式比较稳定可靠,但同时又非常笨重,难以为宏观经济核算提供及时、系统的信息资料,进一步加大了我国核算基础资料的缺口,因而,要改革我国现行统计调查体系,大力推广抽样调查,积极地逐步地运用抽样调查方法调查社会经济现象,同时注重多种调查方法结合运用,多渠道保证核算的依据资料更准确,如采用重点调查和科学推算等方法搜集核算资料。另外还要改进、统一核算方法,特别是制定和完善一套适合基层统计部门核算的方法,使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工作更标准、更规范。

3.2建立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健全的国民经济核算不仅能使人类更清楚地看清生产和生活的现状,使人类珍视对环境保护和资源的开采和利用,也能使环境和资源更好地为人类服务,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一整套的报表体系、指标体系,很多已不适应现今市场经济的需要,无用过时的统计指标要舍得抛弃,反映社会经济发展新情况新问题的统计指标要及时增加。比如反映社会、环境与资源、科技进步、人民生活、文化产业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统计内容。对于专业交叉、重复设置的调查要坚决摒弃,对于滞后于国民经济发展的报表要坚决取缔。

3.3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

“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的统计管理体制决定了地方统计对地方政府的高度依赖性,地方政府统计部门的经费干部任免主要由当地党委和政府决定,地方统计工作就必然会受到当地党政领导的干预和制约。因此,需要重新理顺地方综合统计部门与地方政府的关系,才能使统计质量坚持下去。一是改革统计隶属关系,实行垂直管理体制,将统计综合部门的人、财、物归上级系统管理,不受地方条件制约。二是各级地方综合统计部门应加速业务职能为主向管理执法职能为主的转变过程。把职能、职责定位在该做的事上,用主要精力做好国民经济核算,准确及时进行经济预警、发展趋势预测、经济景气度测算,开展前瞻性统计工作。提高统计质量和权威性,提高统计数据的使用效率。

3.4建立和完善统计数据质量保障体系。

要从制度上入手,健全和落实统计数据质量责任制,包括上报统计数据质量负责制;上级审查统计数字质量负责制;统计数据质量举报制度。完善数据质量评估制度;建立经常性的数据质量调研和检查制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机制,在统计部门,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协调的管理机制,完善统计部门的自律、监督制度,以严格约束、监督统计工作。此外还要完善统计数据质量考核办法,严格奖惩;扎扎实实做好统计基础工作,以使统计数据所受到的人为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就目前来说,要象大力发展注册会计师事业一样,大力发展注册统计师事业,建设一支业务素质高、社会信誉好、客观公正,数量充足的注册统计师队伍,使注册统计师审查行为具有独立性、公允性,充分发挥“统计警察”的作用。要按照新时期市场经济的特点,建立和完善统计师事务所体制,从制度上保证注册统计师的独立性,同时对注册统计师的公正性进行明确规定。另外,要将统计监督的中心和重点由事后监督转向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和控制。

参考文献:

[2]夏凡,李夏阳.浅议数据的衔接[j].统计与决策.,178:70.

[3]方军武.对现行统计体制的改革设想[j].统计与决策.2007,243:66.

[4]杜文平.关于统计法制建设及统计执法的思考[j].当代经济.2007,8:37.

[5]黄本春,李国柱.统计执法检查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商场现代化.,468:215.

[6]巫建新.统计体制改革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j].中国统计.,3:60.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三

【提要】2019年以来,中国经济增速延续2018年以来的走势逐季回落,但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全年经济增长6.1%。2020年,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依然严峻复杂,世界经济低迷不振,中美经贸摩擦影响还会继续显现,兼之年初疫情的影响,中国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建议把2020年的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左右,物价控制在3.5%左右。中国应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深化对外开放,加快国企、土地、财税、金融、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切实改善营商环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19年,在全球经济下行、中美经贸摩擦升级的背景下,中国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大力度减税降费,大幅度增加地方专项债规模,加大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推进改革开放和放管服。着力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尽管经济增速逐季回落,但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经济发展质量稳步提升。

(一)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经济增长、就业、物价总水平、国际收支、金融稳定等主要经济指标基本运行在调控目标之内,显示总体经济基本稳定。2019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1%,符合6%-6.5%的预期目标。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长6.4%,二季度增长6.2%,三季度增长6%,四季度增长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352万人,明显高于1100万人以上的预期目标。2019年各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保持在5%-5.3%之间。全年农民工总量29077万人,比上年同期增加241万人,增长0.8%。其中外出农民工17425万人,增长0.9%。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9%,在3%左右的调控目标范围内。工业生产者价格小幅下降,房地产价格涨幅回落。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外汇储备保持稳定,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2019年8月份破7后基本稳定,到2019年底又回升在7以内。金融风险得到有效防控,及时处置一些金融机构的问题,银行不良率有所下降。

2019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为53.9%,比上年同期提高0.6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保持快速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0733元,同比名义增长8.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8%,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值为2.64,比上年缩小0.05。重大区域战略稳步推进,区域协调联动发展的新格局正在形成。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成效,天然气、水电、核电、风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1个百分点,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6%。

(三)内需相对疲软。

2019年经济增长的6.1%中,消费拉动3.5个百分点,投资拉动1.9个百分点,净出口拉动0.7个百分点。也就是说包括投资和消费的内需拉动经济增长5.4个百分点,内需对经济的作用相对于前几年明显减小。投资从2018年7月份跌入低谷增长乏力,2019年5月份开始再次减缓,突出表现为制造业投资低迷不振,基建投资增长明显低于预期,满足老百姓美好生活需求的公共设施投资近乎零增长。汽车、家电、家具、珠宝等耐用消费品增长明显减慢。出口下降叠加内需不足,进口增速下降较快,出现了衰退性贸易顺差,支撑了经济增长。

(四)物价走势出现分化。

由于需求相对不足,工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7%左右,离82%左右的合意水平相差较大,工业品供过于求的问题再度凸显。2019年,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下降0.3%,而上年同期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上升3.5%。自2018年11月以来本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与2012年3月-2016年9月那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不同,那一轮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由产能过剩造成,社会需求包括居民消费需求基本正常。经过了2016-2018年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11月以来的工业品价格下跌主要表现为需求不足。与此同时,受猪瘟和环保影响,猪肉价格从2019年年初以来持续上涨,带动禽肉类价格上涨并推升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提高,扣除食品和能源价格后的核心居民消费价格上涨为1.6%,消费品价格上涨是供给冲击造成的,具有显著的结构性特征。

2020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困难和风险增多。这些困难和风险既有外部原因也有内部原因;既有周期性原因,也有结构性和体制性原因。此外,湖北武汉发生的新冠肺炎在2020年春节期间爆發,导致湖北武汉等多地封城,其他各省也关闭了部分公共场所,也会影响零售、旅游、交通、娱乐等行业增长。数据显示,2003年3月份发生的“非典”疫情,影响2003年二季度我国经济下降约1-2个百分点,2003年全年下降0.3-0.5个百分点。

(一)企业经营困难。

2016年以来,居民持续借贷购房,家庭杠杆率上升速度加快且处于较高水平,2019年全国各地严格实行房地产调控政策,但全年住宅销售额仍增长10.3%,明显高于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8%的速度。从收入结构看,往往低收入家庭杠杆率较高,一些调查发现,中国处于中低水平的60%的收入群体的负债包括民间借贷与可支配收入比明显高于40%的中高收入群体。汽车已经进入了中国33%的高收入家庭,正在开始进入其他60%的低收入家庭,但由于还贷压力和预期收入减慢,挤出了这部分家庭对耐用消费品特别是汽车的需求。

(三)基础设施建设投资缓慢。

2018年7月以来,财政收入和基金收入下降,导致地方财政收支平衡压力加大,支撑基建投资和公共服务投资的财力不足。大量地方政府隐性存量债务到期,还本付息压力加大,部分地方政府专项债用于偿还到期债务,影响了基建投资。一些地方政府官员不作为、难作为也是基础设施投资缓慢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基本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涉及教育、医疗、养老、休闲、健康、环保、老旧社区改造、停车场等公共设施需求巨大,也有较好的投资收益,但往往涉及拆迁、补偿和部分居民不能受益甚至受损等利益分配等诸多问题,需要不同层级政府周密规划、分工协作、密切配合、精心工作。由于财税制度、社会管理、官员考核、投融资等制度约束,地方官员对此类公共设施建设积极性不高,而往往热衷于修路、绿化、亮化等形象工程建设,公共设施投资缓慢。

(四)中美经贸摩擦的负面影响继续显现。

尽管中美达成阶段协议,有利于倒逼中国改革开放,改善企业预期,稳定中国经济,但由于关税的滞后影响,2020年中国对美出口将继续出现下跌局面。一些企业开始将订单转移至其他国家,产能向境外转移的现象也不时出现。中美经贸摩擦已经出现长期化和常态化趋势,并从经贸领域向金融、科技、军事、政治等领域扩散。

(五)财政金融风险不容小视,宏观政策边际效应减弱。

2020年,受增值税和企业养老金政策的滞后影响,减税降费仍将超过4000多亿元,非税收入增速会明显减缓,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财政困难加大,财政基建支出增长乏力,一些融资平台和城投债会出现违约,企业债务违约也会频发,部分中小金融机构不良贷款率上升,并通过金融同业融资影响大型金融机构的资产质量,金融风险仍在不断积累。企业经营困难、金融风险积累、政府官员积极性不高,导致宏观调控政策难以顺畅传导,财政支出对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传导时滞明显拉长,货币政策效应不断减小。

2020年将是考验中国驾驭经济能力、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关键时期,必须未雨绸缪,积极主动采取应对措施。要继续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宏观调控逆周期调节。把更多精力聚焦到国企、土地、财税、市场准入等重点领域改革上,提高企业家、创新人才、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積极性,改善营商环境,提振市场信心,激发微观主体活力。在不断优化微观主体行为的基础上,加大财政和货币政策宽松力度,保持经济平稳增长。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2020年中国宏观调控政策和主要经济工作包括以下几点。

(一)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大力提质增效,更加注重结构调整,坚决压缩一般性支出,做好重点领域保障。中央政府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支持基层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中央财政赤字可增到3%,继续落实好减税降费,切实降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的税收负担,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加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额度,支持基础设施建设。

(二)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通过降准、降息,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信贷、社会融资规模增长同经济发展相适应,降低社会融资成本。要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增加制造业中长期融资,更好缓解民营和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推动银行通过发行永续债等方式多渠道补充资本金,保证银行体系的放贷能力。压实各方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责任,防范和化解部分市县政府的隐性债务风险,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保持人民币汇率弹性,维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三)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加快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健全鼓励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完善科技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落实减税降费政策,降低企业用电、用气、物流等成本。支持战略性产业发展,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推进传统制造业优化升级。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更多依靠市场机制和现代科技创新推动服务业发展,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推动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加快建设养老服务体系,支持社会力量发展普惠托育服务,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体育健身产业市场化发展。加强战略性、网络型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川藏铁路等重大项目建设,稳步推进通信网络建设,加快自然灾害防治重大工程实施,加强市政管网、城市停车场、冷链物流等建设,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等设施建设。要加快落实区域发展战略,完善区域政策和空间布局,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构建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

(四)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

2020年,在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人口达到1500万人以上,其中高校毕业生达到870多万人,另外,每年还有约200万左右农民工进城,就业压力仍然很大。要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突出抓好重点群体就业工作。要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加强城市更新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做好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大力发展租赁住房。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全面落实因城施策,稳地价、稳房价、稳预期的长效管理调控机制,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2020年,猪肉价格仍处于上升周期,要明确提出猪肉等禽肉价格上涨是供给冲擊造成的,在当前世界经济和国内经济下行的背景下,不会引发物价工资联动,产生物价螺旋式上升。同时,应积极扩大禽肉进口,平抑物价;通过价格引导作用,扩大猪肉和鸡肉等替代品生产;在元旦、春节等关键节点加大储备肉投放,对退休职工、在校学生、贫困人群等关键人群实行价格补贴。

中国拥有超大规模经济体的优势,经济发展具有韧性和潜力,综合考虑国内外经济发展环境和中国的宏观调控政策,预计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全年呈现前低后稳走势。

(一)2020年中国内需企稳。

从政策效应看,2019年以来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会对2020年的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产生一定的拉动作用。按照经济学中的李嘉图等价原理,在一个跨时新古典增长模型中,在严格假设(例如完备的资本市场、一次总付税、代际利他和债券增长不能超越经济增长)下,如果公众是理性预期的,那么不管是债券融资还是税收融资,政府所采用的融资方式并不会影响经济中的消费、投资、产出和利率水平。原因是当政府为弥补赤字而发行债券时,具有理性预期的公众明白债券变现最终还是要靠增税来完成,即现期债券相当于未来税收,政府债券融资只不过是移动了增税的时间。投资者和消费者不会将政府发行公债融资引起的财政扩张及收入增加看作是幸运的意外收获,投资者和消费者就不会因为现期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和投资,财政政策是中性。按照凯恩斯理论,减税等引起的纳税相对减少会减轻人们的即期预算约束,相应增加投资和消费。特别是当经济处于非充分就业状态时,民间投资小于民间储蓄,产生民间储蓄剩余,通过政府发债吸收民间储蓄剩余,并通过政府投资保持总投资率的稳定甚至上升,对经济的稳定增长是有利的。实际经济运行中,存在对企业和个人减税降费效果大于政府支出效果;经济收缩期间,政府投资不完全挤出企业投资和私人消费。数量经济模型测算表明,减税降费100元人民币,同时减少政府一般性支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3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3左右。发行国债(包括地方债)100元,拉动经济增加20元,也就是说乘数效应为0.2左右。2020年,中国的积极财政政策和减税降费预计可拉动经济增长0.4个百分点左右。

从投资看,2019年以来,制造业增值税减税会继续减轻企业的负担,2020年制造业增值税减税还有约4000亿元,会直接拉动制造业投资提高1个百分点。工业品价格趋于稳定,企业利润水平会相应稳定,增加了企业的投资能力和意愿。加大对制造业投资的中长期贷款力度,土地制度改革释放出土地要素也有利于制造业投资落地。2020年,制造业投资仍会低位回升,预计2020年制造业投资在5%左右。2020年,地方政府专项建设债发行额度会继续增加,专项建设债在部分基建项目中可以做资本金,并重点用于交通、能源、生态保护、民生服务、物流、产业园区等领域,5g网络建设也会启动,基建投资会有所增加,预计2020年基建投资增长6%左右。2017-2018年开发商土地购置面积增长较大,房地产投资仍保持一定增速,但房地产价格仍处于高位,居民杠杆率较高,房地产投资总体上出现减缓趋势,2020年房地产投资增长7%左右。库存成为稳定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新商业模式不断涌现,近年来库存波动明显减小,库存调整对经济增长和价格变动的影响也随之减少,但中国仍然存在“两年左右去库存、两年左右加库存”的库存周期。2012年以来,中国库存增加占经济总量的比重在2%以内,年度库存变动对经济变动的作用在0.2%左右。从2018年7月份开始,中国进入减库存周期,到2019年年底,库存进入低点,预计从2020年起开始进入缓慢增加库存阶段,预计拉动2020年经济增长0.2%左右。居民收入稳定增长有利于消费稳定,但部分居民的高负债率会继续挤压汽车等耐用消费品的消费,预计2020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左右。综合考虑各种因素,预计2020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7.5%,库存对经济呈现正拉动,内需总体稳定。

(二)中美经贸摩擦效应持续显现。

中国工业仍处于供略大于求的状态,工业品价格缺乏上升的基础。世界经济增速偏弱,石油、铁矿石、粮食等大宗商品价格基本稳定。2019年工业品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几乎为零,预计2020年工业品价格低位徘徊,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在零左右。目前,生猪和能繁母猪存栏量仍低位徘徊,未来8-12月内,猪肉价格会继续上涨,并带动居民消费价格居高不下,加上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对2020年的翘尾影响在2.2%左右,预计2020年全年cpi在3.5%左右。但剔除禽肉后的价格总水平不会超过2%,物价会对部分低收入居民的生活带来较大影响,但不构成实施稳健偏松货币政策的掣肘。

(四)经济增长调控目标应设定在6%左右。

综合考虑投资、消费、进出口,2020年中国经济将增长6%左右,城镇新增就业达到1300万人。目前,中国经济潜在速度在6%偏上一点,经济增长情况表明,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可能略低于潜在经济增长水平。考虑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经济增长速度在6%左右。基本满足1500万人新增劳动力就业需求,也需要经济增长6%左右。建议2020年把经济增长目标定为6%,居民消费价格控制在3.5%左右。

参考文献。

[1]汤铎铎、刘磊、张莹:《长期停滞还是金融周期》,《经济学动态》,2019年第10期。

[2]祝宝良:《当前中国经济形势及展望》,《中国金融》,2019年第2期。

[3]祝宝良:《2018年中国经济形势和2019年展望》,《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1期。

[4]祝宝良:《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和政策建议》,《开发性金融》,2019年第6期。

[5]蔡昉:《稳就业就是稳定经济大局》,《中国经济报告》,2019年第4期。

[6]谢伏瞻主编:《2020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四

低碳经济是未来全球长期的发展目标。根据我们的测算,全球碳交易在2008—2012年间,市场规模每年可达500亿欧元,2012年全球碳交易市场容量为1400亿欧元(约合1900亿美元),有望超过石油市场成为世界第一大市场。

由于低碳经济是一种长期的成长性的主题,短期来看,其投资机会会主要受两方面的影响:一是国内外政策的驱动;二是大盘和低碳板块的相对估值。

从目前的情况看,低碳经济板块有启动的理由:首先,国内外的政策和舆论利好低碳板块。由于低碳经济的启动,主要是靠政府的补贴和政策倾斜来推动的,因而政策方面的变动,对于该板块有决定性的影响。其次,低碳板块估值合理。目前低碳板块经过长达半年的整理后,相对于大盘来说,目前低碳板块的估值相对于大盘溢价1.5倍,处于一年以来的低位(1.4~1.8倍),具有一定安全边际。

我们理解的低碳板块主要包括以下三个大的类别:

(一)新能源板块:包括风电、核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等。

(二)清洁煤发电和清洁煤利用板块。

(三)节能减排板块:包括智能电网、新能源电动汽车、建筑节能、变频器、余热锅炉、余压利用、地源热泵、垃圾发电。

我们认为不论应对主题投资还是趋势投资,布局低碳白马股都将是最佳策略。我们从政策制度、研发实力与核心技术、综合业绩水平等3个标准来考察低碳不同细分行业、上市公司的投资价值。重点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和竞争优势,从国家产业政策中受益较大、具有明确业绩增长预期的优势低碳行业。

重点推荐的行业有;核电、风能、太阳能光伏发电、新能源汽车、智能电网、建筑节能、工业节能等低碳子行业。

新能源板块:

核能由于具有不排放碳和废气、无环境污染、发电稳定、成本低等优点,并且受资源制约比煤电、水电、风电等小,是部分取代煤电的最佳方式,成为我国发展的重点,未来的发展空间巨大。国家能源局局长张国宝就多次表示,“真正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作用最大的还是核电”,并表示未来将加强可再生能源与核电的比重,大幅提高原定核电所占比例的目标。我国核电装备制造业已得到较大发展,目前我国30万kw、60万kw及百万千瓦级核电站的国产化率水平分别在90%、70%和50%左右。预计2012、2013年前后,我国百万千瓦级核电的装备的自主化率将达到75%以上。我国三大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已经改扩建。到2020年中国核电装机至少将达到7000万千瓦。而核电的建设周期约5年左右,在2015年前将有4000-5000万千瓦机组开始建设。以目前接近不考虑碳成本煤电价格的平均价格(0.43元),核电站的内部回报率将达到9.8%,净利润率达到13.3%。积极进行能源结构调整,投资核电是具有吸引力的选择。

看好核电设备,是因为它具有以下几点竞争优势:

一、政府扶持大优势,国家产业政策从“适度发展核电”转变为“加快推进核电发展”,核能装机容量有巨大提升空间。

二、技术优势,国内技术比较成熟,与国际先进水平基本同步。

三、成本优势。核电发电成本与传统火电发电成本相差不大,远远低于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的成本。

四、估值优势,核电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比较优良,成长确定性较高,目前估值水平较低。

五、局部垄断优势。根据核电行业受益程度的不同,我们应重点关注具有核心技术、强势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较高的核电设备制造业个股,重点推荐东方电气、上海电气、哈空调、中核科技、自仪股份、奥特讯、兰太实业、海陆重工、方大碳素、嘉宝集团。

风电的发展不可不谓迅猛,风电装机容量连续五年翻番,2008年一举跻身全球第四,中国风电市场的规模和发展速度不仅成为全球风电市场中的一匹黑马,而且也无可厚非地成为中国新能源经济的领头羊。若按2020年装机容量达1.5亿千瓦来算,风电装机未来10年还有10多倍的增长空间。2050年风电可能超过水电,成为中国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

风电设备制造业的急剧扩张和全国风电场建设的风起云涌,却被相对滞后的电网扼住了“喉咙”。如果没有电网的协调发展,车多路少的局面仍将制约风电的健康发展。

全球光伏行业在经历金融危机的冲击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增速回落,相反对于原油价格回升到高点的预期,促使世界各国加大对光伏产业的政策支持和经济补偿。国外光伏产业景气度不断提升对国内的光伏产业将起到明显带动作用,尤其是多晶硅的需求预计将逐步回暖。年初至今,我国对于新能源领域中的光伏产业出台了一系列相关的政策,支持力度之大是从来没有过的,目前正着手合理调控。《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补贴额度20元/kw,可以显著降低光伏上网电价,使其更具有市场竞争力。

从规划中,可以看到太阳能前景无疑是一片光明,未来增长空间居新能源之首。目前光伏发电尚处适度发展阶段,暂不搞远距离输送。两三年之内发电规模可达100多万千瓦,占2008年国内光伏产能的三分之一左右。发展的契机来自于电网瓶颈的打通以及发电成本的大幅下降。

依据太阳能行业需求回暖时,各环节的受益程度的不同,我们优先推荐高端薄膜电池厂商及零配件供应商,其次是晶体硅电池下游或一体化厂商,再次是晶体硅电池上游多晶硅。建议投资者重点关注天威保变、南玻a、中航三鑫、航天机电、拓日新能、孚日股份、金晶科技、川投能源。

新能源动力汽车是2009年密集出台较为实质政策的领域,全球碳排放量中,交通业占比13%,无论是碳减排,还是拉动消费,新能源动力汽车都符合政策扶持的条件,同时,从技术角度相对成熟,新能源汽车具有可大规模产业化的基础。

目前我国汽车年产销率双双突破1000万辆,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大汽车消费国,而且未来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和汽车保有量的提升也将是惊人的速度,而目前交通工具主要是燃烧石油等石化燃料为主,消耗了我国绝大部分的石油,并造成了越来越大的环境污染和气候问题,因而发展低碳汽车成为我国汽车行业的必由之路,由于我国电动汽车方面的技术基本和世界同步,甚至是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因而发展新能源汽车,尤其是混合电动汽车、电动汽车成为了我国汽车业发展的首选。

智能电网是指以物理电网为基础,充分利用先进的传感测量技术、通讯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新能源技术,把发、输、配、用各个环节互联成为一个高度智能化的新型网络,它是当今世界电力系统发展变革的最新动向,通过智能电网的建设,电力系统各领域都将产生质的飞跃,被认为是21世纪电力系统的重大科技创新和发展趋势。?智能电网则由于是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能否成功上网、插电式新能源汽车能否成功充电的关键,成为了低碳经济中的核心,我国在这方面紧跟世界技术潮流,已经成功提出并初步规划了我国的坚强智能电网系统。

我国的智能电网建设将分三个阶段推进,2009-2010年进行规划试点阶段,主要是制定发展规划、技术和管理标准,进行技术和设备研发,及各环节试点工作,特高压相关企业将显著受益;2011-2015年开始全面建设阶段,特高压输电建设仍是重点,以数字化变电站为代表的二次设备将面临巨大的市场空间;2016年至2020年为引领提升阶段,高级调度系统、全数字化变电站成为标准配置,智能电表将全面覆盖,分布式能源、实用型储能装置、电动汽车充电站将在主要城市广泛应用。

我国工业能源消费量占全国能源消费量的70%。部分装备技术性能低下、生产工艺落后,能耗指标高、总体利用效率低,是我国节能工作的重点领域。在工业设备节能更新改造中,节能空间相对较大的是锅炉和电机设备。锅炉是电力、供热和供汽的关键设备,按用途锅炉可分为电站锅炉、工业锅炉、生活锅炉等。锅炉的耗煤量占全国煤炭消费的70%。因此,“十一五”节能技术改造第一大重点工程就是节能锅炉更新改造。随着我国能源问题日趋严重,国家大力推动节能减排政策在工业领域的推广运用,未来我国余热锅炉潜在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巨大。

重点推荐:海陆重工、华光股份。

电机系统用电量约占全国用电量的60%,其中风机、泵类、压缩机和空调制冷机的用电量分别占全国用电量的10.4%、20.9%、9.4%和6%。我国现有各类电机系统运行效率比国外先进水平低将近20%,由此看来电机节能投资空间广阔。

目前我国建筑能耗占全社会重点能耗的比重达到27.5%,建筑节能是“十一五”国家明令重点控制能耗的领域,要求新建建筑全面严格执行50%节能标准,四个直辖市和北方寒冷地区实施新建建筑节能65%的标准。建筑节能的潜力主要体现在建筑围护结构、空调系统和照明设备上。

建筑维护结构的节能主要是发展利用节能利废建材、聚氨酯、聚苯乙烯、矿物棉、玻璃棉等符合建筑节能标准和相关国家标准的新型墙材。空调系统节能在建筑节能50%目标中分担16%~20%的节能任务。节能中央空调可利用烟气、蒸汽、热水等能源进行制冷,是较电力空调更为环保节能的产品。照明用电占全国用电量的12%左右,采用高效节能灯替代普通白炽灯可节电60~80%,用电子镇流器替代传统电感镇流器可节电20-30%,交通信号灯由发光二极管(led)替代白炽灯,可节电90%。

运营:皖能电力、上海电力、申能股份、闽东电力、韶能电力设备:浙富股份、东方电气。

丰原生化、北海国发、天茂集团、泸天化地热能、海洋能、氢能。

京能热电、浙富股份、同济科技、东方电气、复星医药、北京城建碳捕获与封存(ccs)。

龙净环保、浙江海纳、同方股份、菲达环保、信雅达、山大华特煤清洁技术。

中国神华、华光股份、科达机电、天科股份、东方电气、海陆重工、国电南自、航空电力、力源液压、上海电气、哈动力、中核科技煤层气开发:

国阳新能、西山煤电、石油济柴、天科股份智能电网。

海陆重工、华光股份钢铁废气利用。

包钢股份、邯郸钢铁、安阳钢铁、华菱管线、济南钢铁、南钢股份、重庆钢铁化工热气利用。

海螺水泥、祁连山、福建水泥、赛马实业、塔牌集团智能建筑。

岳阳纸业、升达林业、大亚科技、威华股份、永安林业、吉林森工、景谷林业。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五

b1.(2分)保护环境和发展经济是一个矛盾体,经济的快速增长都是以能源的快速消耗为代价的。(错误)。

c1.(2分)产品的节能和提高能效指同样的产品,通过节能和提高能效可以达到碳排放减少的目的。(正确)。

2..(2分)从中长期来看,气候变化问题有可能成为促成能源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一个契机。(正确)。

d

1.(2分)低碳经济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新进程。(正确)2.(2分)低碳经济就是零碳经济。(错误)。

3.(2分)低碳生活作为一种生活方式,是一种态度和习惯。(正确)4.(2分)低碳经济与低碳社会的区别与各个国家碳排放结构差异有关。(正确)5.(2分)低碳经济就是交易经济。(错误)。

6.(2分)低碳发展对于不同国家具有相同的含义。(错误)7.(2分)当前中国的碳排放主要来自于建筑领域。(错误)8.(2分)低碳经济发展必须遵循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正确)9.(2分)低碳经济就是节能减排。(错误)10.(2分)低碳经济不意味着高投入。(正确)。

11.(2分)德国长期以来一直是在风能利用上的领导国家。(错误)12.(2分)低碳经济是发达国家才需要考虑的事情。(错误)。

13.低碳经济将与全球化、信息化技术一道成为重塑世界格局的三大力量,将成为战胜金融危机走出经济长期衰退的新引挚。(正确)。

最佳路径和重要的操作平台。(正确)。

g1.(2分)规划引导是中国促进低碳转型过程中最常用政策手段,但是国外以法律手段促进低碳转型(错误)2.(2分)《广西壮族自治区应对气候变化方案》已颁布出台实施。(正确)3.广西珠江流域治理再造林项目是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球第一个注册再造林碳汇项目。(正确)。

j1.《京都议定书》确立了量化的减排目标和减排时间表,但由于美国没有参加而不具有广泛性。(正确)2.(2分)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唯一方向。(错误)。

3.(2分)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也是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重大机遇。(正确)4.(2分)《京都议定书》中确定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气候变化领域“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正确)。

k1.(2分)科学技术水平可以决定能源的使用效率。(正确)。

l1.(2分)绿色经济就是低碳经济。(错误)。

m1.(2分)每年6月全国节能宣传周的第三天是“全国低碳日”。(正确)。

q1.(2分)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事实,没有不确定性。(错误)2.(2分)气候变化的影响有正有负,但负面影响为主。(正确)3.(2分)气候变化问题的国际博弈是由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所决定的。(正确)4.(2分)气候变化是由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造成的。(错误)5.气候变化问题是科学问题而非政治问题(错误)s1.(2分)随着经济发展,碳排放水平一定随之上升。(错误)。

t1.(2分)碳关税的主张引起发展中国家对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的担忧,因而遭到许多国家反对。(正确)。

2.(2分)碳足迹是指产品使用过程所产生的碳排放。(错误)。

3.(2分)碳关税是指对高耗能产品的出口征收特别的二氧化碳排放关税,是一种特殊的边境调节税。(错误)4.碳生产力是单位gdp产出的碳排放,可以用来衡量一个经济体的效率水平。(错误)5.碳足迹是指一个人或区域的碳耗用量。(正确)6.碳排放问题成为中美关系的最大问题。(正确)。

w

1.(2分)我国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积极发展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正确)2.(2分)我国能源消费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变化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发展。(正确)。

3.(2分)为对付气候变化而采取的措施,包括单方面措施,不应当成为国际贸易上的任意或无理的歧视手段或者隐蔽的限制。(正确)。

4.(2分)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相对紧缺,所以政府要倡导节约的消费模式,并率先垂范。(正确)5.(2分)温室气体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人类能源消耗的结果。(正确)6.无论从长远利益和当前利益考虑,减污与减碳都是直接关系到人体健康的,所以减污与减碳必须同时进行(错误)。

x1.(2分)循环经济就是低碳经济。(错误)2.(2分)西藏的碳排放很少,因此西藏已经实现低碳经济。(错误)。

监管部门都要追究责任,给予处分。(正确)。

z1.(2分)在城市快速化的发展进程中,工业产品大部分都要进入最终消费领域,从增量看,最终消费的增长将占主导地位。(错误)2.(2分)中国低碳试点城市就已经是低碳城市。(错误)3.(2分)最早提议征收碳关税的是法国总统萨科齐。(错误)4.(2分)在我国节能和提高能效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十二五”规划,制定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正确)。

5.(2分)芝加哥气候交易所简称为ccx,是全球第一个自愿性参与温室气体减排量交易平台。(正确)。

2013广西低碳经济公需科目考试题库。

(也许是最全的了,题目无重复,答案全对)。

一、单项选择题。

1.《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最核心的原则是:a.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2.森林碳汇是指:a.森林生态系统减少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的过程、活动或机制3.2010年4月1日我国实施的关于低碳转型方面的法律是:c.《可再生能源法》4.低碳的关键影响因素是(b.单位经济产出的化石燃料消耗量),即“碳生产力概念”。

9.低碳经济理念产生的背景是:c.气候变化。

12.气候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a.能源活动。

13.欧盟能源战略的核心是:d.节能和提高能源利用率。

19.世界能源系统以化石能源为主,(c.促进节能、提高能效)是实现经济发展与减缓气候变化目标的重要途径。

20.在(日内瓦)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气象会议上,科学家们将全球变暖问题提上了科学研究的日程。

21.(c.技术进步)是应对气候变化和低碳转型的核心内容。

25.“碳锁定”是指:c.整个社会对化石能源高度依赖的状态。

28.从(a.消费角度)角度讨论一国国民实际消费导致的碳排放,更有助于采取公平视角从源头上推动低碳发展。

32.(b.巴西)的低碳发展模式主要致力于发展生物质能以及相关的新能源汽车产业。3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表现为:c.大范围海水温度比常年高3-6℃34.(a.温室气体排放权)是碳金融的原生产品。

43.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是:b.英国的《气候变化法》。

45.从终端用能角度看,能源消费最大的三个部门是:a.工业、交通和建筑。

46.不同温室气体对地球的温室效应不同,为统一度量温室效应,规定(b.二氧化碳当量)为度量温室效应的基本单位:

53.各国的碳排放具有阶段性特征,这种特征可以用(b.碳排放弹性指标)来表示。

56.自产业革命以来,高度依赖(b.化石能源)的技术成为各产业的主导技术。

57.实现低碳经济的物质基础是:c.资源禀赋。

60.欧盟国家对太阳能发电行业的扶持制度是:“固定价格收购”制度。

二、多项选择题。

c.对经济危机本质的认识的日益深刻d.对气候博弈本质的认识的日益深刻。

c.温室气体排放配额的交易d.对气候变化受害方的资金补偿。

d.加快发展服务业、推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

5.目前,国际上对“低碳排放”的理解有不同角度,这些角度基于的原则有(bcd)。

a.代际公平原则b.国际公平原则。

c.资源投入与产出的成本效益原则d.人际公平原则。

7.近年来,中国政府一直将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努力形成的发展方式是(abcd)。

d.应对气候变化与发展经济并不矛盾。

10.各国在低碳转型中所采用的市场手段主要有(abc)。

11.中国优化能源结构的制约因素有(ac)。

a.受资源禀赋的制约b.受文化教育水平制约c.受资金技术的制约。

12.近年来,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法律法规有(abd)。

d.《马拉喀什协定》谈判阶段。

16.尽管中国节能成绩有目共睹,但能源效率仍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的差距,其原因有(abcd)。

d.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20.世界上主要国家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常用的经济手段有(bcd)。

21.国际财政政策支持节能具有明确的领域,这些领域主要有(abcd)。

22.影响一国人均能耗基本水平的因素有(abc)。

a.消费模式b.工业结构c.国家情况d.人口素质23.目前我国非化石能源的开发种类包括(abcd)。

a.生物质能源b.核。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六

尊敬的党支部:

通过四节党课的学习,我对党又有了新的熟悉,在党的性质、纪律和原则等方面也进行了全面的学习。课后闲暇思考时,每每都是不能不感慨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与艰辛。确切,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时候候,不由让我联想到了最近很热门的一个词——中国梦。简单来讲,中国梦便是中国复兴之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最伟大的梦想,是每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是我的梦、青年梦、中国梦。

说:“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听来让青年学子们心潮激荡。“有梦想”,实质上是告知我们:每个人都要有理想,有信念。“有机会”,昭示着中国具有实现“梦想”的各种有益条件。“有奋斗”,则是“梦想”的落脚点。实现“梦想”而不是“空想”,这需要13亿中国人的责任、共鸣、改革创新和实干。“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需要会聚起全体中国人的磅礴气力。“中国”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她是我们每个人脚下的大地和头顶的天空、生活的街巷和挚爱的亲朋、呼吸的空气和跳动的脉搏,是每个老人的记忆和所有孩子的未来。因此,托起“中国梦”,是包括你我在内的13亿中国人的共同责任,需要13亿人的关注和气力。实现“梦想”,需要最大限度地凝聚共鸣、“中国梦”的本质内涵就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要团结一心,奋发有为,构成推动社会进步发展的强大正能量,这一样也是世界文明的共同寻求,顺应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梦想的构成,逐梦的路径,需要我们共同奋斗,在众人眼前展现我们这个国家自信、前行的进程,也是我们这个民族给[20xx年5月思想汇报范文:对中国梦的熟悉世界文明添彩的进程。

“实干兴邦,空谈误国。”梦想之旅,历来就不是一路坦途、风平浪静。需要我们满怀信心,振奋精神、真抓实干。我们要以更务实的行动推动改革,要冲破旧的体制、旧的模式、旧的思想的束缚,大干一场。

“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如今,我国面临的政治、经济、社会、民生题目必须通过实实在在的努力工作来加以解决,坚定不移的走改革和创新之路。在人口红利、制度红利逐渐消失的情况下,改革和创新无疑成为我们最大的红利,在发展的十字路口上,只有改革和创新才能推动中国经济社会的可延续发展。

党的和政府的两会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行动的准则。加强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建设,果断惩办****,提倡宏扬公平正义,减少三公消费,勤俭爱民,转变政府职能,国家机构改革的推动等等,举国上下“正能量”得以构成、凝聚,我们有了希望,有了目标,有了梦想!今天,我们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史无前例的接近,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我们要以苦干续写中国辉煌,用实干托起中国梦想。

胸怀理想,满怀豪情,勇于担当,勇于创造。奋勇投身中国特点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为实现“中国梦”发挥主力军作用,用“青年梦”托起“中国梦。”青年学子们当挑起重任,脚踏实地,坚守理想,保持豪情,潜心学习,“热衷学场、学术,而非官场、权术。”遵守“立足现实、提炼现实;开发传统、超出传统;鉴戒国外、跳出国外;创新话语、创造特点。”的学术道路,要有“顶天立地”的治学境地,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大繁华大发展做出贡献。圆我梦,成绩青年梦,托起中国梦!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xx年x月x日。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七

一般情况下,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都是由“资源—产—废品”的结构组成的,是一种单向循环的发展模式,在这样的发展模式下,很容易造成资源的浪费,对煤炭产业经济效益的提高也是十分不利的,严重制约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从长远角度来看,这样的发展模式最终会导致我国资源匮乏,并且同时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不仅不利于我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对人类的身体健康也会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在这样的前提下,很多专业人士开始了对煤炭循环经济模式的研究,希望以此来实现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下面本文就围绕这一主题进行一系列相关的分析。

(一)保护国家能源安全。

当代在世界范围内,对能源安全的重视程度普遍提高,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也必须对其加以足够的重视。而煤炭作为最主要也是最宝贵的能源之一,其是否能够得到合理、高效的利用对于我国经济是否能够实现持续性的健康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由此可知,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国家资源的安全,能够有效地缓解我国面临的能源压力。

(二)构建节约型新社会。

近几年国家的政策明确表明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传统的煤炭发展模式中,煤炭资源的利用率不是很高,这就代表着该产业中存在一定的资源浪费的现象,这严重违反了我国社会建设的原则,因此,必须用新型的发展模式来取代原本的不利于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模式。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排放,从而降低煤炭产业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由此可知,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煤炭行业的应用,是响应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号召的重要体现。

(三)促进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经过对我国现有煤炭资源的调查与研究不难发现,煤炭资源出现了枯竭的趋势,也就是说如果继续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煤炭资源的开采数量将会增大,这样一来,现有资源的运用时间将会缩短,在不远的将来就有可能会面临着无资源可用的现象。因此,促进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就是我国煤炭产业目前最主要的任务。而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提出与实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这样的问题,同时对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资源开采环节。

在煤炭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实施过程中,资源的开采环节可以说是最基础的一步,其为之后资源的利用等环节提供了重要的基础。根据调查可以得知,目前我国的大型煤炭企业的资源回采率大约在50%左右,小型企业的回采率相对较低,一般不到20%,这样的数据就说明在煤炭资源的开采环节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的现象。针对这一现象,煤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的具体情况以及附近地区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对开采数量进行一定的控制,做好合理有序地开发,对煤炭的开采工作进行合理的规划,这样保证在资源的开采环节不会产生过于严重的浪费的问题,也能给之后的运用的环节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对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动力。

(二)废弃物排放环节。

在煤炭产业的生产过程中,废弃物的排放是避免不了的,这个环节也是煤炭产业会给环境带来严重污染的最主要的原因。在这个环节中,矿井瓦斯爆炸等灾害对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如果对废弃物的排放完全不控制,其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周边居民的健康的威胁都是非常严重的,因此,按照相关规定对废弃物排放环节进行严格的控制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很重要的一个环节。这就需要企业在废弃物排放的环节采取相关的一些措施,例如利用抽排瓦斯技术发电等等。煤矸石是煤炭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废弃物,其长时间的大量堆积会排放出大量的有害气体,破坏生态的平衡。因此,对煤矸石进行废物再利用是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中的一个重要的举措。这项举措不仅能在很大程度上节省土地占用量,还能减少对周围造成的空气污染,同时为煤炭产业节约了一部分资源,从而实现经济利益的提升,可谓是一举多得。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近几年来,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是煤炭资源产业中常见的一种手段,具体就是根据工业生态学的原理,在不同的产业之中进行物质资源的集成与共同利用,进行信息的共享,通过这样的方式使不同的企业之间形成一种共享资源、相互依存的关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中的重要举措。这种工业生态园区在煤炭产业中的应用范围是十分广泛的,因为在煤炭的生产过程中存在很多下游工业,其与煤炭产业的发展是息息相关的。因此,在煤炭工厂周围,可以建设以煤炭生产为核心的区域产业。就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看,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因此,生态工业园区是符合经济发展总体趋势的一种产业形式。煤炭企业如果脱离了区域经济的发展范围,那么企业就会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遇到更多的困难,严重的甚至会造成企业发展步伐的停滞。这样看来,以煤炭产业为核心,在其周边建设一个资源共享、零排放、高效益的生态工业园区是十分重要的。总而言之,我国煤炭产业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在这样的背景下,煤炭资源的储存量很难做到持续供应,如果煤炭企业仍旧采用传统的发展模式,那么在不久的将来就会面临着非常严峻的现象。因此,实施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是必要之举,不仅能够有效地提高煤炭资源的利用率,同时还能降低环境污染程度,为煤炭企业赢得更多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崔倩,魏晓平.矿区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矿业,2009。

[4]左铁镛.对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循环经济的思考[j].煤炭企业管理,2006。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八

部门成立不久,在时间紧、人员少、任务重的情况下,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及相关网站的信息,通过对国内外经济数据的分析,结合工业区的重点工作以及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对比研究,提出了当前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对工业区经济的影响,完成了【201_年国内外经济形势简要分析】、【经济形势简要分析与201_中国经济展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建议】、【中国开发区当前的问题】等研究报告,为对工业区领导的决策提供参考意见。

2、认真学习掌握有关政策,做好商务合同审核把关。

商务合同的审核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工作,不仅需要掌握相关的政策法规,还要熟悉合同协议签订的要素,要求具备相当的知识和经验,为此,我们一方面大量查找文献及网站资料,学习招商引资和其他方面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虚心向有关部门请教学习,做到心中有数,为这项工作的顺利对接做足准备。

从今年三月份开始商务合同审核,截止目前共审核合同、协议近200份,涉及30多个直属部门和子公司,合同、协议的内容从招商引资房屋租赁到总务物业绿化管理,从市容环境卫生管理到设备系统维护保养,涵盖了工业区几乎所有部门和机构的工作内容,为贯彻工业区规范管理的工作制度和要求,我们建立了一整套严格的合同审核登记及档案管理制度,对每一份合同进行审核、登记、备案,以备查阅。我们还参与个别合同的起草(如:商检项目),为合同的签订提供意见和建议,确保项目顺利进行。

商务合同的审核不仅政策性强,而且工作量大,在人员紧缺的情况下,克服困难,急事急办,加班加点,必要的时候,请工业区法律顾问确认把关,确保文件审批快速优质完成。

3、开展有关调研工作。

为帮助工业区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确保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今年下半年,总经济师室在工业区范围内进行了技术工人培训专题调研,先后调研了大金空调、保力马科技、赛博电器等10余家落户企业,通过调研,摸清了工业区企业在技术工人培训方面的现状、做法和需求,提出了下一步工业区应如何利用社区学校、群益职校等现有资源,为企业搭建技术工人培训的平台,并争取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政策支持,为企业开展技术工人培训提供帮助。

4、培训及专题报告演讲。

今年8月,按照工业区组织部门的工作安排,为了更好地满足青年干部的学习需求,举办了工业区年轻干部专题培训班,并作了《园区发展与个人成长》的专题培训演讲。

按照工业区部门及直属公司的要求,举办了“园区开发建设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以及“国内外工业区改造的典型案例”等专题报告及演讲会。

通过专题报告演讲,让公司员工了解工业区的发展历程,加深员工对工业区经济结构、经营模式、管理体制三大转型工作以及工业区发展建设总目标的认识,更好地为工业区建设服务。

5、配合领导和有关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参与接待市经委来工业区开展“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调研工作;做好__区领军人才评选及申报工作;做好社区股份合作社章程修改建议;协助区政研室开展《__区高端制造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和《第三次工业革命对__区产业创新转型的影响及对策》课题的企业参观、座谈等相关工作。

6、做好机关工会兼职工作、为职工服务。

为关心职工身心健康,解除员工后顾之忧,使员工全身心投入到工业区建设的工作中去,协助机关工会做好职工福利、职工文体活动、职工体检、困难及患病职工慰问、退休职工等职工后勤保障工作。

7、不足之处。

通过一年的努力,总师室各项工作已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但是,对照工业区三大转型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缺乏政策、法律等专业知识和专业水平,合同中一些条款的用词不当,存在法律风险,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改进和提高。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九

[提要]本文从有效需求角度分析经济减缓现象产生的原因,共涉及到家庭部门、企业部门和外国部门。得出的结论是:目前中国已经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具备较强的比较优势,但是之后随着人口红利消失,人力成本的上升,必将逐渐丧失此领域的比较优势。如若不能在高新技术产业及时提高创新能力就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真空,供给与需求的不匹配问题就会一直存在并阻碍经济发展。最后,本文从产品创新、消费信贷、社会保障以及资本结构优化等方面给出建议,以解决需求端带来的经济问题。

关键词:中等收入陷阱;收入分配;产业升级;需求不足;创新改革。

中图分类号:f12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9年10月29日

引言。

gni的中国人均数值在2010年达到4,260美元,这意味着中国正式跻身中高收入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在2015年第一次跌破7%,2017年下降为6.9%。近几年的gdp增速都在6.7%~6.9%上下波动,经济增速由高速变为中高速。经济增速放缓是否意味着中国步入高等收入国家的时间是否面临着延后?因此研究经济放缓的原因,对于我国来说具备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考虑到现在许多学者关于中国经济放缓的文章都是从供给端等方面来考虑,很少从需求端来分析,所以本文研究由此角度展开。

(一)消费需求。

1、消费需求得不到满足。中国的人口现在接近14亿。据不完全统计,超过4亿人迅速成长为中等收入群体,在全球排名第一。高收入群体对奢侈品的需求有所增加,中国已成为世界奢侈品的主要消费国。

由于高端消费品的生产通常需要更高的技术和更多的资本,而发展中国家并没有完全满足这些要求。因此富人的偏好可能导致国内收入外流。一方面国内资金短缺,一些必须大力发展的产业由于缺乏资金而无法发展;另一方面需求量小的产业发展迅速,导致产业结构偏离国情。巨大的消费差距阻碍了国内需求的有序扩大和升级,阻碍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2、收入预期不足。长期收入假说认为决定消费者需求的是持久收入。持久收入即一个人期望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获得的平均收入,期间随着就业、收入和社会保障的变化而变化。目前,房屋贷款、婚姻、教育,医疗等因素带来的沉重压力降低了消费者的欲望。只有不断改革创新,增加社会保障才能进一步增加中等收入群體的购买力。

3、消费信贷不完善。信用消费,是一种新型消费方式,是指消费者消费所用金额是通过向金融机构贷款得来的。这种消费方式的出现使消费者能够根据永久收入安排消费。当前,中国缺乏信贷消费主要表现在:(1)信贷法律法规不完善。中国的信贷消费近年来有所增长,而中国的消费信贷立法仍然不完善;(2)个人信用体系尚未整体建立。中国的信用体系仍在建设中,无法跟踪每个人的信用信息,准确反映借款人的整体信用状况,这将约束信用体系的健康发展。

(二)投资需求。就近两年的数据来看,中国民间投资的增长率普遍呈下降趋势。2019年民间投资增速较2018年下降了3%,由8%下降到5%。

从产业分布来看,中国三大产业民间投资增速均存在不同程度下滑,且产业间存在较大差异。第二产业由6%下降到2.5%,第一产业由2018年第一季度的26%下降到-2.23%。第三产业也由2018年年初的10.1%下降到现在的7.17%。可得知,这种全国性的私人投资增长率下降主要集中在第二产业和第一产业,特别是第一产业。

(三)外贸需求。

1、外贸保护。关税等问题使得优质产品价格依然较高,中等收入人群转向海外购。中国的高价格是消费者转向低端消费的重要原因之一。麦肯锡表示,中国消费了全球32%的奢侈品。事实上,更重要的问题是,在美国和欧洲的发达经济体中,在中国销售的所谓奢侈品并不昂贵。进一步降低包括高端消费品在内的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关税是推动消费增长和促进消费升级的重点之一。

2、产品升级缓慢。优质产品稀缺。近年来,由于产品质量不佳,虽然国内商品价格非常低,很多人纷纷涌向海外购买产品。而且由于内部市场存在垄断问题,极高的进入门槛使得它们没有必要加强创新,只要坚持日常经营就可以获得高利润。电子科技等高端型技术产业也会因为有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而消极营业,创新需求和能力低下。例如百度,每天烦恼的问题是如何增加更多的广告而非产品升级。

(一)主要结论。中国初期的发展模式是粗放型,所以中国要保持经济高速增长第一个要面临的问题就是产业转型升级。若转型成功,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注入极强的活力。

中国众多的人口使得在讨论中国的“中等收入陷阱”时不得不考虑收入差距问题。真正意义上的发展是实现绝大多数人均能够达到gni的中高收入标准,并非少数群体。

由此可见,尽管我国经济增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制约,但整体经济依然具备充足动能。具体表现在我国处于城镇化发展中期,未来国内快速、持续的城镇化发展,能够积极地促进国家经济发展更加均衡,将为国家经济增长提供广阔的空间。同时,随着城镇化规模与质量的不断提升,可以使内需进一步扩大,为经济的高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所以,我国具备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潜在动能。

(二)政策建议。

1、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我们可以将中国的产业大致分为四类,对发展周期不同的产业要实施不同的政策:第一类是核心技术落后于国际水平的产业,这类行业虽没有很大的竞争力,但拥有较强的潜在比较优势,政府应出台政策积极支持对其核心技术的研究,确保有效供给。第二类产业是具有绝对优势的主导产业。这个行业在世界上一直处于领先,政府应帮助公司进行基础研究,可以通过充当卖方来支持这些产业,帮助其进入世界市场,提高品牌影响力。第三类产业是失去优势的衰退产业。政府可以一方面帮助一些公司通过员工培训和教育实现内部升级,提高劳动生产率和降低劳动力成本;另一方面对于根本没有利润的“僵尸”公司,应通过政府干预这些公司的破产清算,及时止损降低其负外部性。第四类是拥有新技术的快速增长型产业,如中国互联网产业,已基本可与发达国家直接竞争。这些行业需要国家的激励,可以通过创立孵化器来保护其生长,引入风险投资解决资金问题。更重要的是出台政策增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大规模创新,使其健康无忧的发展。2、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1)合理的收入分配是实现全面小康的第一步。对于金融、it等新兴行业自然垄断效应极强的行业,其极高的收入水平可能会引发社会的不稳定。应最大限度让市场决定市场,严格对信息披露程度的要求。激励多种所有制的均衡发展。(2)税收工具是规范收入再分配的核心工具。在公平的基础上尽可能降低低收入人群税率,提高高收入人群税率,形成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和提高劳动积极性的收入分配结构。推进房地产税,遗产税和资源税的征收政策改革,利用财产税的完善缩小收入差距。另外,应发挥暴力机构的作用,严厉打击偷税漏税等违法行为。

3、完善消费信贷体系。(1)豐富消费信贷产品的品种和适用范围。根据我国国情和市场的现实需要,研究新产品,以充分满足社会各界对消费信贷的需求。目前,消费信贷业务发展潜力最大的市场是乡镇。乡镇的消费能力下降与落后的消费体系有很大相关性,因此要加快脚步开拓乡镇市场。(2)建立风险防范机制。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形成信用信息申请服务体系。基于应用服务系统,将信用信息应用到每个现实场景中。商业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面临的主要风险是利率风险。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必须做好风险评估、风险识别,建立一个度量模型,对利率风险发生时的风险进行量化。

4、激发企业及个人投资积极性。面对民间投资边际投资意愿下降等问题,首先要稳定民间投资预期,通过大幅度降低融资成本、税收和供应成本的其他因素,提高私人投资的回报率;其次通过放宽过渡门槛和实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模式,扩大私人投资的渠道。同时,要建立和完善市场规则,建立合理的分配制度,加强对私人资本权益的保护,确保有法可依。

5、提高对资本的投入,优化要素结构。(1)建立要素稟赋结构与动态比较优势良性互动机制,进一步优化要素稟赋结构。在要素稟赋结构中,增加资本的相对丰裕度。保持公开竞争的市场格局,使各种因素的相对稀缺性反映在市场价格中。(2)加速新兴产业在各行业的渗透和融合。按照工业革命影响经济社会发展的规律,当新技术成熟后,关键问题变成渗透和融合。首先,深化新兴产业对制造业的渗透,加快推进传统产业各个生产环节的转型,提高要素资源的配置效率,开发智能生产线。其次,加快互联网对服务业的融合。智慧旅游、智慧金融等概念己不陌生,互联网等新兴产业促进了服务业更具有普惠性。因此,改革需紧紧握住互联网和大数据所带来的发展机遇。

主要参考文献:

[1]范思立.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内因大于外因[n].中国经济时报,2019.1.31.

[2]燕小青,罗晓慧.中国民间投资增速下滑影响因素综合评估分析[j].宁波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8.31(6).

[3]叶静怡,程强.经济转型视角下我国收入差距动态变化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56(1).

[4]杨新铭.供需视角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分析[j].人文杂志,2018(9).

[5]邓凌敏.浅析我国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及政策建议[j].山西青年,2018.9.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

1.形势与政策的概念。

1.国际形势对我国经济的影响。

1.把握消费模式,创造低碳产品。

民生问题,事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内容。所以只有保障和改善民生,科学才会发展,社会才会和谐,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一

通货膨胀会影响甚至降低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对固定水平低的民众影响十分明显。今天本站小编要与大家分享的是:通货膨胀中国经济相关论文。

范文。

具体内容如下,欢迎阅读:

(一)需求拉动。

需求拉动是引起通货膨胀的重要因素之一。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超额需求通货膨胀,通常是被认为总需求过度的结果。也可说成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生产商的总供给所引起的一般价格水平的持续、显著的上升。概括说来,社会总需求的增加会引起产品价格的上涨和总产量的增加,但是在实现充分就业以后,也就是达到实际产量的最大限度,总需求轻微的波动都会带动价格水平的进一步提高,通货膨胀也就更加突出。在这种情况下,通货膨胀又被生动地描述为“过量的货币追逐稀有的商品”。同样根据经济学家凯恩斯的理论:一旦出现社会上的总需求超过总供应的现象,物价上升趋势的出现也就很正常了。所以不管什么原因,只要总需求上升必定会出现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这种现象。

(二)成本推进。

成本是在生产和销售某种产品的过程中需要花费的所有费用,是商品价值的表现形式和内容,也是构成产品价值的重要因素,即人们在通过一些途径达到自己所需目的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要素也称为成本。成本推进型通货膨胀又被称为供给型通货膨胀,是指在人们总需求没有变动的情况下,从供给的角度来看,商品成本的提高所导致的物价水平全面持续地增长。指的是由于生产者成本的上升是价格水平上升的情况也会由于市场上的价格冲击力造成的某一类原料价格上涨。

(三)结构性变。

化20世纪60年代的经济学家提出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市场活动内容应拆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工作效率很高的工业组织;二是生产率保持一定水平线上的社会公共服务部门。当工业部门由于工作效率高而使部门工资上涨时,社会服务部门也会不甘示弱,同样提高薪资上涨幅度。由此现象不难发现在这种做法下,经济总体难免会形成由工资薪酬成本所推动产生的通货膨胀。即社会中某一部门的工资提高,其他部门必会因为攀比心里而同时提高自己的工资比例。

通货膨胀会影响甚至降低消费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其中对固定水平低的民众影响十分明显。一般会分成两个部分:对于有固定工资收入者和债权人来说会遭受财产的损失,由于这群民众只有固定的工资收入及养老金,而工资的增长的幅度却抵不过物价上涨的幅度,总是居于通货膨胀之后。而对于那些非固定收入者(利润收入者)和债务人都会在循环涨价的通货膨胀过程中通过提高价格水平来减少通货膨胀损失,并可能从中获益。

(二)通货膨胀造成消费与投资的不确定性。

中国的畸形经济结构由于消费投资带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向更加不协调的方向演变,市场生产者发出商品价格的信号,而生产者会依据这个信号来明确市场是否需要自己的产品,明确需求,从而有针对性地调整自己的生产规模,来降低社会能源资源的浪费,让这些资源能得到充分有效的利用。但通货膨胀来临时,商品价格的上涨只是由于生产的投机和人们的心理作用,并不是因为实际的需求而上涨。由于生产者不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全面可靠的市场信息,因此人们的这种行为会促使消费与投资的进一步盲目前进。

在通货膨胀过程中,商家们要想谋求自己的产品利润最大化,最直接并且最有成效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产品的价格,因为即使获益的空间被通货膨胀的循环冲销压缩,可是相对于不涨价而言,获利空间还是很大的。我国属于外向型发展经济,而且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加工制造国外的产品再输出,成本低廉,在国际上有相当的竞争力,但是没有较高的技术含量。而通货膨胀更加剧了这种低端的社会地位,不但国内货币贬值,而且抬高了出口的成本。中国逐渐失去竞争优势。

(一)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

总需求属于宏观的理论。它是指在特定的物价体系阶段中对产品和服务的需求的总和。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必须要对货币流通情况作出合理的判断,不能就单方面来看,还必须综合各种因素来采取对策。在财政政策方面,努力增加财政收入,大力缩减财政支出,保持财政收支平衡,避免赤字财政的产生。而在货币政策方面,主要通过紧缩型信贷,严格控制货币的放出量,降低货币供应量。但是无论财政政策还是货币政策,或是两者结合的综合治理,很重要的途径即抑制消费过快增长并将投资的规模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而实现调节和控制社会总需求的目的。

(二)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

在世界金融自由化的大背景下,不难看到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阶段,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所以工作的重点应该加大金融部门监管力度。一方面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

规章制度。

不断完善法律体系完善加强监管制度;另一方面整改一些不合理的经济管理因素协调好监管体制下的各个金融部门坚决制止和查处随意提高利率、乱批设金融机构和各种违反金融。

政策法规。

的行为,防止各种违规现象发生,避免由于经济中的不稳定性因素推动通货膨胀问题的出现。

(三)增加产品合理供给,优化经济结构。

在世界经济相互融合与发展的大背景下,中国经济不断飞速前进,但同时也显露出各种矛盾与结构化问题,通过分析通货膨胀产生的原因,当前通货膨胀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以及如何应对的办法这些角度来阐释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问题。我们必须对通货膨胀采取合理的应对。

措施。

处理好通货膨胀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防止经济向不好的方向发展。

通货膨胀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现象,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更应该从多个角度出发应对通货膨胀,应在加强宏观调控的同时,综合运用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维护人民群众最根本的利益,完善社保、养老制度,加强对公共服务领域的投人,调整收人分配制度,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这样能在面临通货膨胀时降低一定的风险,减少财力的损失。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二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发展的战略构想据我国有关机构的'测算和规划:21世纪头,中国经济年增长速度保持在7~8%,到实现国民总产值比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将实现全面小康,形成比较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个10年经济将更加发展,增长速度保持在6~7%.尽管经济长期增长速度逐步放慢,但在世界上仍处于高速增长之列,能够保证中国的经济总量进入世界前列.如果用购买力平价来估算,中国gdp总量到2010年居于世界第二,到可居于世界第一;但在人均收入水平、经济发展质量等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

作者:刘国光作者单位:刊名:开放时代cssci英文刊名:opentimes年,卷(期):2001“”(2)分类号:f2关键词: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三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浅析提高中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提高国家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是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也是我国当前的首要任务,我国的中央经济会议在2013年就提出了国家经济的发展要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为重心,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为这项重心工作创造良好的条件。由于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状况越来越严重,这阻碍了我国相关经济法规的落实与实施,为了解决这一工作难点,我国研究人员的首要任务应该是,找出经济结构失衡与经济增长效益的内在逻辑以及联系,还要通过转化经济结构找到提高国家的经济增长质量以及效益的方法,这样才能为我国经济结构转化提供有效的依据。

1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态势。

从改革开发以来,我国的经济效益一直在不断的提升,在经济稳定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结构得到了很大的优化,人民的收入分配也得到了很大的改善,贫富差距在一点点的缩小,过度开采能源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使人们认识到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所以我国生态环境的代价也在逐渐下降。刚刚改革开放时,我国政府制定了赶超型经济发展战略,这极大的带动了我国经济的增长,国内生产总值逐年提升,在2011年已经超过日本,在世界排名中达到了第二,但是一味的追求经济增长,也使得我国经济结构存在一定漏洞,经济结构失衡极大的制约了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而且也使得我国的经济增长与生态平衡出现了较大的矛盾,城乡的发展模式也存在较大的冲突,很多产业结构也存在失衡的问题,这些因素都影响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率。

2我国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

经济增长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目标,有时经济结构局部的失衡反而会促进某一经济产业的快速发展,会在一定程度上促进经济增长,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市场在不断变化,如果不对经济结构失衡问题进行调整,会极大的制约我国经济的长远发展,还会阻碍经济数量、经济质量以及效益的增长。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益的结构性约束可以从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以及产业结构三个方面进行论述:

2.1需求结构约束。

需求结构是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利用乘数效应可以改善需求结构,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如果需求结构与产品供给无法适应的话,可能会造成需求过盛、通货膨胀等问题,这也会给经济增长带来一定的波动性。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经济市场也在不断的变化,其中市场总需求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消费需求正在逐年下降,而投资需求却在大幅上升,并且我国的外贸需求在不断的发展,其占总产出的比重也在逐年上升。从目前的数据来看,我国的消费动力与投资与外贸动力相比明显不足,这也是我国需求结构失衡的主要原因,需求结构的失衡问题没有得到有效的改善,加剧了我国需求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的比例。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中的比例越来越大,加大了我国内需结构调整的难度,对外贸易的扩大,也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差,降低了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

2.2供给结构约束。

供给结构作为影响经济生产可能性边界的关键因素,是影响要素产出效率、经济增长规模报酬以及经济长期持续增长的重要因素。按照新古典增长理论,资本的供给仅有水平效应,而无增长效应。但是在新增长理论看来,扩大人力资本供给和技术研发供给不仅能够实现生产可能性边界的扩张,还能推动资本的规模报酬递增,实现经济的长期持续增长。

2.3产业结构约束。

产业结构对于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改善收入分配结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产业结构的调整,为劳动力流动、物质要素的配置创造了空间,随着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生产要素从生产率低的部门逐渐向生产率高的部门流动,提高了全社会的要素配置效率,不仅为初次收入分配的改善提供的条件,也为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创造空间,但我国产业结构失衡状况并没有因此而得到根本改善。

3提高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结构转化路径。

3.1以调整需求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作为长期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与出口,在总需求结构比例严重失衡的情况下构成了约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重要因素,所以需要采取积极措施推动需求结构的调整,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第一,逐步转换投资方式和渠道。通过集约和规模效应发挥投资需求对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促进作用,有效降低投资需求在总需求结构中的比例;第二,调整出口结构,在保障出口平稳增长的过程中,逐步协调出口商品结构与国内消费结构,降低出口扩张对国内生态环境的压力。

3.2以改善供给结构的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在以追求数量增长为目标的增长模式下,地方政府普遍增加对短期增长效应较高的行业或产业进行投资与建设,而忽视了对长期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投入,形成了产能过剩、技术和人力资本错配的情况,降低了生产要素的利用效率,因此欲通过改善供给结构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就需要调整最终产品供给结构;强调政府在公共品供给方面的责任与职能,使政府在有限财政支出的约束下,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比例,加大教育、培训等公共产品的投资建设力度,为劳动力素质水平的提高提供条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经济结构的转化可以有效的提高我国经济增长的质量以及效益,但是在转化的过程中,也要充分利用政府的职能制定出合理的政策与措施,还要发挥政府职能督促与监督这些政策的落实情况。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需要结合经济市场的相关机制,要优化经济市场的资源配置,使各项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与开发,这样也有利于调整经济市场的结构,使需求结构、供给结构以及产业结构可以得到更好的优化。政府在调整经济结构时,鼓励市场主体的参与,也可以为经济结构的转化提供良好的经济基础。所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与效率的最佳结构转化路径是就将政府与市场以及市场主体有效的结合起来。

浅谈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存在的误区及解读。

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提出,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中国经济发展的理论在创新方面基本完成顶层建设。新常态理论的提出,可以全面指导中国现阶段和今后一个时期之内的经济工作发展,对促进中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有着深刻意义。除此之外,新常态理论的提出,还可以全面深化中国社会目前的改革发展,全面推进中国法治社会的全面进程。新常态理论对实现提出的中国梦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及现实意义。

一、对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认识和解读。

正确认识新常态。同志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指出,当前必须科学地认识社会发展形势,准确判断未来经济发展走势,辩证地看待我国经济发展的阶段特征,准确把握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认识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就要把握其中蕴含的几个内涵。

第一,中国整体消费需求正在发生新的变化。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逐渐从排浪型消费转向个性化消费,在传统发展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将会有更大的作用。排浪型消费,指的就是消费缺乏一定的创新性,在某段时间之内,以某一种消费为主导,具有模仿性特征。排浪型消费的转变,标志着以房地产为主的大宗消费方式逐渐进入尾声。快速发展的网络技术,为消费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提供了一定的基础条件。

第二,外需正在发生变化。中国目前正在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双重战略,在这两条战略中,走出去战略显得更为重要,是与一带一路相对应的。中国经济发展可以对外输出过剩产能,支援第三世界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这对实现中国经济新的转型有重要意义。第三,整体投资需求量发生变化。新型的投资机遇会源源不断出现,但仍需要传统的投资方式进行托底,加强投资方式的创新和支持新型投资有很重要的意义。

案例:湖北省在经济发展新常态形势下,很注重把握发展机遇。国家提出大力发展长江沿岸经济,湖北省有长江岸线1000多公里,在长江沿岸经济发展中有先天优势,依托国家经济发展的政策,湖北省积极发展长江经济,带动了全省经济的发展。

中国经济的发展正在向更高级形态、更合理的结构及更复杂的分工阶段进化演变。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经济发展的方式从粗放型转向集约型,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变为中速增长,经济发展动力正向新的增长点进行转化。这些变化完成后,中国现代化经济发展就能很好完成。

如何引领新常态。正确认识新常态是为了更好地引领新常态。

第一,要加快推进改革开放进程,深化改革。政府部门要转变自身职能,让市场起决定性作用。政府要继续深入进行行政审批改革,解决办事不力。监管滞后等问题。政府还要注重对经济结构进行改革,推进经济结构自身优化,保持中国经济的平稳有序增长。

第二,要把经济平稳增长作为当前第一任务,政府要保证宏观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稳定性,货币政策和经济政策都要做到有张有弛。

第三,推进经济发展的全面创新。政府要把发展创新落到实处,除了进行科技创新之外,还要着重注意产业产品方面的创新。经济发展需要创新机制给予稳定条件,政府要对市场体制不断进行完善。

第四,要保持平常心态,正确看待经济增长回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有数据显示,从1980年至2014年,世界平均经济增长率只有四年达到5%,其中,美国有九年能达到4%,日本只有八年能达到4%;俄罗斯有五年能达到7%,巴西有三年能达到7%,南非则没有一年能达到这一标准。相比之下,中国的经济增长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因此,在新常态形势下,经济增长在未来如果有小幅回落,也属正常现象,要用平常心去看待。做到上述几点,才能真正实现引领新常态。

第一,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快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是就整体发展而言,并不是说让中国所有地区的经济发展全部同时进入中高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某些欠发达地区或落后地区虽然经济基数较低,经济基础薄弱,但在各种发展条件同时具备的情况下,也会出现经济发展的高速增长;发达地区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同样会出现缓慢增长的情况。

第二,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空喊口号。新常态理论的提出,是党中央根据中国当前经济发展的现状和特征所做出的科学判断。新常态理论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阶段性特征的一个总结,是对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同时期的整体把握,新常态理论有助于化解经济发展中出现的主要矛盾。

第三,不要把经济发展新常态单纯看作是经济增长速度方面的变化。经济发展新常态不单单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更强调中国经济发展的结构变化。其中主要包括区域结构更加优化合理,经济落后地区加速发展;动力结构趋向协调发展,投资、消费和出口更加平衡合理;产业结构转向以服务业为主。经济发展的新常态,很大程度上是经济结构在发生新的变化,结构上的转变带来经济发展总体变化。

第四,经济发展新常态,不是抛弃经济增长速度。很多人在看待新常态的时候,想当然认为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就是放弃经济增长的速度,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国经济发展目前正在处于一个变化节点,此时经济发展要转向中高速发展,不是低速发展,更不是不发展。国家对经济的把握是有一定底线的,不是放任经济不断下滑,而是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三、结语。

党中央提出经济发展新常态,是从整体上把握中国经济发展的格局和脉络,为未来的经济发展奠定路线和目标。我们要正确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的内涵,跳出对新常态的认识误区,这样才能做到对新常态真正理解。

猜你喜欢: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四

尊敬的党支部:

据宇博智业市场研究中心了解:中国上半年经济增长速度在期待与猜测中终于定格为7.4%,虽然反映了一定的下行压力,但多个宏观数据表明,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稳中有进,转型升级势头良好。下文为20xx年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一,从年度数据看我国经济转型新起点。

(一)经济增长的内需动力在增强,投资消费出口三大需求关系趋于协调。

由于过去我们投资、出口这两驾马车占的比重大,消费占的比重小,因此这些年我们一直在调整。比如说,20xx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8.1%高于经济增长的7.7%。20xx年投资和消费的贡献基本接近,在整个经济增长中消费、投资对gdp增长的贡献都在4%左右,净出口为负0.3%。出现负数说明我们的进口大于出口,而不是说出口对于中国经济增长是负的贡献,这只是统计核算的结果。现在比较协调的三大需求结构是转型取得的进展,是将来我们往前走的一个依托。

(二)第三产业发展活跃。

服务业活跃的结果是就业容量扩大。曾经有人担心中国经济增长速度放慢将影响就业。20xx年、20xx年中国经济增长速度连续两年为7.7%,但这两年我国城镇新增就业分别超出了预期目标366万、410万。这些数字证明,服务业已经成为我国就业拉动的主要力量,这是转型的结果。

但现在,第二产业吸纳的就业比重很高,第一产业吸纳就业比重也仍然偏高,而服务业仍然偏低,中国经济最终要完成现代化的转型应该是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占大头,现在远远没有达到。

(三)国际收支和出口结构继续改善。

我国国际收支中的贸易顺差占gdp比重连续三年低于3%,在国际认可的合理水平以内。20xx年我国贸易顺差占gdp的比重高达10%以上,受到了国际社会攻击。其实,我们不是依赖出口,问题出在哪呢?因为我国属于国际分工的低端,加工贸易比重太大。过去所谓的外商投资出口企业其实不是真正意义的企业,而是车间,只是在完成订单,原料、销路都由跨国公司决定,我们]仅靠简单的组装来赚取一点加工费。例如,加工一个芭比娃娃我们赚几美分;一个出厂价150美元的苹果手机我们赚3到5美元加工费。结果国际社会却把账都算到了中国头上。所以问题不在于我们依赖出口,而在于出口结构不合理。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当年,站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港口,仰头看着巨型港口吊机上面赫然写了上海机床厂制造,真是自豪。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贸易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在一般贸易出口方面,我们要站到世界的制造高端;在加工贸易方面,要从低端组装向高端组装进军,向独立品牌、独立研发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方向升级。

(四)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虽然放慢,但增长的质量提高了,优胜劣汰加快,企业亏损减,利税和微观的效益都有所改善,这是经济增长质量提高的表现。

20xx年《政府工作报告》里有这么一句话:鼓励通信、铁路、电站等大型成套设备出口,让中国装备享誉全球。当年,站在欧洲一些国家的港口,仰头看着巨型港口吊机上面赫然写了上海机床厂制造,真是自豪。我们努力的方向是贸易结构由低端向高端转型,在一般贸易出口方面,我们要站到世界的制造高端;在加工贸易方面,要从低端组装向高端组装进军,向独立品牌、独立研发能力、关键核心技术方向升级。

此致

敬礼

汇报人:xuexila。

xx年x月x日。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五

随着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探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在学习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西方列强的侵略与帝国主义侵略对中国造成的巨大影响,并且也感受到了中国经济在改革开放后的惊人发展。本文将主要分为五个部分,引言、西方列强侵略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中国经济发展的难点与未来展望以及结论。

引言。

介绍国内外学界对于中国近现代经济史的研究,以及为什么选择该主题并总体上介绍文章要点。

西方列强在中国的侵略使得中国的经济迅速萎缩。19世纪中叶,西方列强对中国进行不平等条约;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成立后西方列强对中国的金融、商业以及银行等领域展开全新的掠夺方式,这些都造成了中国经济的衰退。被迫参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中国更全面沦为半殖民地国家。在这样的局势下,中国的经济无法发展。

改革开放带来的巨大变化。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在经济上迅速崛起。这也是近年来中国在经济上的惊人表现。中国的经济成为了全球最大的五个经济体之一,世界经济舞台上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实施了一系列开放政策,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这些政策包括针对外国投资的鼓励政策,完善了中国的市场化机制,推出了龙头企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在这些政策的大力推动下,中国的经济在工业化、贸易、外汇储备以及农业等领域都取得了惊人的成就。

虽然中国的经济发展之于世界来说已经是举世瞩目,但也存在着一些难点。首先,中国经济增长的投资越来越依赖于土地和资本的投入,基础设施、房地产等领域的势头过猛,也存在着人口老龄化的风险。在未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重点关注创新,推动科技进步,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降低对资源和环境的依赖,提高经济的可持续性。同时,中国在全球经济的整合和贸易方面也必须积极适应和应对新的挑战。

结论。

中国经济的历程可以被视为一段充满曲折和艰辛的历程。在这个过程中,西方列强的侵略让中国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和挫折。但是改革开放的政策让中国的经济重新焕发了光芒,并在全球经济舞台上获得了重要的份量。未来,随着全球经济和中国国内发生深刻变革,中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挑战也在不断增加。相信在中国政府、企业、智库和学术界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将越走越远,也将为世界经济和人民的福利做出更多的贡献。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六

作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分,经济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中国,经济史同样占有重要的位置,尤其是近现代中国经济史。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变革,其经济历程也经历了波折和曲折。本文将围绕着这一主题,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探究和实践,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我的心得体会。

一、经济起步时期。

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起步时期始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兴起。这一时期尤以毛继盛和张謇为代表的民族实业家的成功活动为代表。他们积极投资于新兴企业,推动了许多新产业的发展,并在形成现代企业的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这种机会主义的资本主义思想在中国影响很大,奠定了中国经济在20世纪初期的基础。同时,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如农村混乱和废墟垒积等问题。这也促使中国经济开始向外开放,寻求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改革开放的兴起。

中国改革开放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又一个里程碑。1978年以来,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经济政策,包括放缓对国有企业的直接干涉、引进外资、发展私人企业等,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改革开放之后,中国逐步适应了市场经济模式,大量引进了外资,不断推动着高科技产业、服务业、轻工业和重工业的发展。同时,改革开放也引发了贫富两极分化、城乡差距和地区发展不平衡等难题,中国经济也面临着着新的挑战。

三、经济腾飞的崛起。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势头的不断扩张是无可非议的。近年来,中国已经崛起成为世界经济的领导者之一,其高速增长的态势令人瞩目。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从初出茅庐的起步阶段到不断突破的阶段,再到今天的稳步提升阶段。特别是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中国不断扭转困境,逐步走向了现代化的道路。但同时,中国的经济也受到了年龄金融周期、失业和恶劣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四、中美贸易战的影响。

近年来,中美贸易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大。美国一方面不断增加贸易限制和打压中国的进口商品,另一方面也加大了对中国出口的贸易优惠。中国经济也在短时间内经历了许多挑战,面临着商品价格下降、市场降温和失业增加等问题。然而,中国并没有放弃继续促进自身的经济发展。相反,中国还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包括减税降费、推动高科技产业发展等,以稳步完成重大目标,实现国家经济增长。

五、艰辛的奋斗和希望。

通过对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断进行,在不断解决各种问题的同时,迎来了新的机遇。在未来的发展中,中国必须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改善生态环境和保障民生,进一步适应市场需求,开拓国际市场,使别人更好地提高产业竞争力和全球市场竞争力,实现更高水平的经济发展。

总之,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发展充分说明了经济与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综合实力的密切相关性。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必须掌握形势发展,积极引导市场和促进中华大地的和平与繁荣。

优质中国经济史的论文(汇总17篇)篇十七

随着时间的推移,近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的变迁。从晚清末期到民国时期,再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每个时期的经济形势都有所不同。我在学习近现代中国经济史的课程过程中,深深感受到了这些变革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深远影响。以下是我对这一主题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晚清末期的经济发展。

晚清末期,中国经济的发展虽然起步较晚,但是有了一些明显的进步。当时在铁路、矿产、烟草、海关、税务等领域引进了洋务运动,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同时,《辛亥革命》的爆发也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然而,在外交、政治、文化等方面,引进的西方文化带来了不必要的冲突。这种冲突不仅降低了中国人对西方技术的信心,还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危机之中。

第二段:民国时期经济的发展。

民国时期,中国的经济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这一时期,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逐渐得到完善,各地区的经济关系也得到了发展。此外,还有一些像购买注射器这样的普通技术文章出现,加速了工业的进步。此外,当时成立了中国金融协会、中国工业公司等机构,给中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提供了保障。但在民国时期,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矛盾严重,不断的战乱导致了经济停滞的局面。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发展进入了新的时期。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往往是在政治、社会、经济多个方面相互影响的基础上完成的,新中国的崛起建立在共产党领导下的革命和改革两个重要的历史事件上。建国初期,国家实行了一系列经济政策的重大变革。政府开始实施集体化政策,逐步建立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同时,政府加强了经济发展的投资和技术创新工作,大力推进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一时期是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开始,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例如缺乏经验和资源的不足等等。

第四段:改革开放以后经济发展的变化。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经济被放开了束缚,有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开放政策,吸引了外来投资,促进了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此同时,政府应者时艰,采取了许多新的经济发展政策。例如,对基础设施进行了大力改造和建设,同时大力推进科技创新,促进人民生活的改善。这一时期的中国经济稳步发展,成为了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五段:对未来的展望。

从中国经济发展的历史经验可以看出,每个阶段都有其特殊性。当前随着世界经济的变化,中国经济也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只有我们坚持走自己的道路,并不断探索新的模式,才能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中走得更长远。同时,我们要努力加强政策协调,发挥政策的力量,同时加快经济的转型升级,提高中国经济体系的国际竞争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更长远的繁荣。(1200字)。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开学典礼讲话稿校长春季(模板21篇)

    开学典礼是对新生进行引导和激励的重要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新的学习环境。以下是一些机构为学生举办的特别开学典礼,展现了对学生的特殊关怀。各位老师,亲爱的同学:

    优质幼儿园音乐活动评课(汇总17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扩大写作的思路,提高文章的质量和深度。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学习。1、反复游戏中学会唱歌曲,能注意弱拍起唱,唱出

    专业高中学生会文体部工作总结大全(19篇)

    学生会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回顾过去一段时间的工作,发现不足之处,为今后的发展提供改进的方向。学生会工作总结范文中展示了学生会开展多元化活动的情况。时间飞逝,眨眼

    实用施工安全教育培训心得体会(汇总16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反思自己在培训过程中的收获和不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优秀培训心得体会,供大家阅读和学习。这次有幸参加20_年中小学安全教育培训

    最新如何公正协议书大全(21篇)

    通过合同协议,当事人可以明确各自的权责,并约定争议解决的方式和条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常见合同协议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启发。甲方:黄(4409481114

    优质党课心得体会党的作风(汇总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某一特定经验或事件的总结,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其中的深层含义和教训。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不错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党的党课是我们党内

    优质小学生的经历与体会范文(1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社会生活中积累的宝贵财富,它记录了我们成长的点滴和收获。为了帮助大家写出优秀的心得体会,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写作提供一些帮

    2023年学七一讲话心得感悟范文(18篇)

    演讲稿的长度应该根据演讲时间的限制和主题的复杂程度来确定,以避免过长或过短的情况。最后,希望以下演讲稿范文能够对大家的演讲写作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怀着非常激动的

    优秀装饰装修工程合作协议(汇总18篇)

    完成一次装修需要经过规划、设计、施工等多个阶段,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去完成。每个人对于装修的喜好和风格都不尽相同,以下范文可以给你提供一些供参考的装修思路。

    优秀办理消防协议书(通用21篇)

    合同协议是公司与供应商、买卖双方之间建立信任和合作的桥梁。不同类型的合同协议有着不同的格式和要求,以下是一些常见类型的范文供您参考。甲方:乙方:为了加强建筑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