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

时间:2023-11-07 作者:紫薇儿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

读后感是读者对所读书籍的批判性思考和个人情感的抒发,也是对文学作品的主观感受和理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后感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这些范文有不同题材和类型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散文、诗歌等不同形式的文学作品。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了解不同读者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同时也可以从中获取写作思路和技巧。希望大家能够通过阅读和写作读后感,更好地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精彩的读后感吧!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一

于丹论语心得有自信者,生命无限可能首先一个人在世界上,所谓鹪鹩巢于深林,一枝而已。小鸟在大树林子里面也只需要一根树枝。鼹鼠饮河,果腹而已。也就喝饱它那个小肚子,一只小老鼠,也就完了。人在这个世界上,一生能用多大的资源?其实你不管住一个多大面积的豪宅,你那张床也就那么大,人一生占的面积也就那样大而已。

所以,你的资源不可以给别人吗?你为什么会怕别人分享呢?有时候我就跟我的学生讲,我说那是因为你内心不够自信。你可以想一想,在吴越春秋的时候,越王勾践打败了,他在卧薪尝胆的时候,身边有一个重要的大臣一直在佐助他,就是范蠡。范蠡帮助勾践,能够含辛茹苦,最后一举再反败为胜,建立越国。

我们大家都会觉得说,这样一个人,他以后一定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封功受赏、荣华富贵。他的同事文种当时也这么认为,说我们两个等着分封。范蠡说,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现在这个国家不需要我们了,你要留留下,我泛舟五湖去了。所以这个人就从此结束了他的政治生涯,在传说中带着美女西施去小舟,从此是江海寄余生了。

但是两三年之后,整个这个社会又出现了另外一个辉煌的名字,就是富甲天下逃诸宫,也就是说他的政治生涯结束了,但是他开始成为一个天下最成功的商人。这个人还有人生其它的可能,这在于他自信,他知道他还有一种可能性。但是他并不是一个为富不仁的人。等到他看到越国重新有难的时候,他派自己的儿子散尽千金,拿着自己的钱财重新去复国。国家再佐助起来以后,他散尽了千金,一挣钱又回来了呀。

当一个人可以这样的时候,生命境界始大,胸怀始宽,他还有什么仁爱是不能做的?所以其实,我们的态度会决定了当下的行为。你可不可以就在一个最为朴素的,没有什么身份的情况下也对人抱着这样一种内心的友善呢?这是取决于你内心的一种道德、一种伦理的支点。中国大陆现在每一年由中央电视台,最大的媒体要做一个评选叫做“感动中国”,就是它会把全年度中国一些普通人物的作为提升出来,最后全国有一个28人的推委会,大家来遴选,选完了以后由这些评定委员选出来10个年度感动了中国的人物。然后他们最后的颁奖盛典,每一个人会有一座封杯,上面盖着一个幕布,掀开上面都会有四个字,是这个推委会给他们的一个评定词。

那么今年,有一个人我印象非常深,是一个六十多岁,中国农村普普通通的一位阿姨。她从嫁到这个村子开始,就主动地去赡养这个村子所有的孤寡老人。她家也很贫困,她跟人家讲说反正我们家吃窝头你也吃窝头,我们家喝粥你也喝粥,我吃什么你吃什么,但是我一定会给你们养到老。所以有些人她养8年,有些人她养13年,也有些人养了更久,一定是送了终。她自己的四个孩子从小就认为这些爷爷奶奶就是他们家人。所以在妈妈忙的时候,他们从5、6岁就去给老人洗脚、剪指甲,就一直这样做。

那就是这样一个妇女,她做了一生,她一直做到老。其实这个人的最后的推荐词是我来写的,我写推荐词的时候,我说,如果是富人做这样的事就叫做慈善,但是一个穷人可以做这样的事,她就是圣贤。她不可以用很多的物质去完成拯救,但是她可以用自己的心,让这些老人得养千年。其实这是什么?这就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这还不够吗?所以最后她的那座杯掀起来四个字,叫做温暖市道。她用自己的人心,温暖了很多苍凉的市道。其实,什么是仁人?就这样一个目不识丁的农村妇女,在我看来,她是圣贤。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二

人生不如意事常,如果我们放大这些不如意的事,那么我们将永远活在阴影之中,《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孔子倡导: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就是说:当所有的不顺心都压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要让自己变得更加宽厚仁达、智慧聪颖、勇敢无惧。做一个勇敢的人,用自己生命的力量去化解那些遗憾,而这种勇敢是心灵的勇敢,而不是表面的张扬,要做到“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现代社会中,我们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往往感到无力应对。于丹教授通过几个小故事告诉我们,也许我们无力改变生活中的缺憾,也许我们无法避免人生中的苦难。但是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而且你用不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和苦难,你就会拥有完成不同的人生!

生活中,之所以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们,是因为我们没有改变原有原想法和思维方式,致使问题一直悬而难决,须知,只要思路稍做更改,不要患得患失,并决心继续下去,就没有不能解决的问题,而且那种悲观郁闷的心地也会变得乐观豁达!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三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什么是真正的勇敢?它和匹夫之勇有怎样的区别?《论语》中对于“勇敢”有怎样的诠释?

大家知道,孔子有一个学生叫子路,他很率性,对于勇敢的事情老是特别在乎。

孔夫子曾经调侃说,假如有一天我的大道在这个世界上推行不了,我就要自己泛舟江海去了。到那时还能跟随我的,大概就是子路吧。

子路听到这个话非常得意。结果老师后面还有一句话说,我之所以这么说,就是因为子路这个人除了勇敢,别的什么都没有。(《论语·公冶长》)“好勇”是子路的特点,但他的勇敢又缺少点内涵。

偏偏有一天,子路真的去问老师说:“君子尚勇乎”?君子应不应该崇尚勇敢呢?

孔子对他说:“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论语·阳货》)。

意思是说,君子崇尚勇敢并没有错,但这种勇敢是有约制的,有前提的,这个前提就是“义”。有了义字当先的勇敢,才是真正的勇敢。否则,一个君子会以勇犯乱,一个小人会因为勇敢沦为盗贼。

我们想想,小偷劫匪穿门打户,甚至越货杀人,你能说他不勇敢吗?但是这种没有道义约束的勇敢是世界上最大的灾害。

那么这个“义”、“道义”又是什么呢?

那是一种内心的约制。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论语·里仁》)一个人内心有所约制,就会在行为上减少过失。

假如一个人真能做到一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真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就做到了约制。而能够反省到自己的错误并且勇于改正,这就是儒者所倡导的真正的勇敢。

后来苏轼在《留侯论》中也曾经论述过勇敢,他把那种真正的勇敢叫做“大勇”。他说: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

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

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在苏轼看来,真正的勇者有一种“过人之节”,他们能够忍受像韩信那样的胯下之辱,而成就辅佐刘邦决胜千里、扫平天下那样的大业。他不会像平常人逞一时之勇,图一时之快。这是因为他的内心有一种在理性制约下的自信与镇定,这是因为他有着宽广的胸怀和高远的志向。

我们经常看到的是这种情况:

其实这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你每复述一遍就像又被打了一顿,意味着事情过去之后,你每天还在继续挨打。

当一个不幸降临了,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它尽快过去,这样你才会腾出更多的时间去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你才会活得更有效率,更有好心情。

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却可以改变自己的心情和态度。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人心中有什么,他看到的就是什么。

宋人的笔记中记载过苏轼与佛印交往的故事。苏轼是个大才子,佛印是个高僧,两人经常一起参禅、打坐。佛印老实,老被苏轼欺负。苏轼有时候占了便宜很高兴,回家就喜欢跟他那个才女妹妹苏小妹说。

一天,两人又在一起打坐。

苏轼问:你看看我像什么啊?

佛印说:我看你像尊佛。

苏轼听后大笑,对佛印说:你知道我看你坐在那儿像什么?就活像一摊牛粪。

这一次,佛印又吃了哑巴亏。

苏轼回家就在苏小妹面前炫耀这件事。

苏小妹冷笑一下对哥哥说,就你这个悟性还参禅呢,你知道参禅的人最讲究的是什么?是见心见性,你心中有眼中就有。佛印说看你像尊佛,那说明他心中有尊佛;你说佛印像牛粪,想想你心里有什么吧!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四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有一个寓言,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美元,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

正当她站在那里发呆的时候,售货员对她说,小姑娘,你的亚麻色的头发真漂亮!如果配上一朵淡绿色的头花,肯定美极了。她看到价签上写着十六美元,就说我买不起,还是不试了。但这个时候售货员已经把头花戴在了她的头上。

售货员拿起镜子让她看看自己。当这个姑娘看到镜子里的自己时,突然惊呆了,她从来没看到过自己这个样子,她觉得这一朵头花使她变得像天使一样容光焕发!

她不再迟疑,掏出钱来买下了这朵头花。她的内心无比陶醉、无比激动,接过售货员找的四美元后,转身就往外跑,结果在一个刚刚进门的老绅士身上撞了一下。她仿佛听到那个老人叫她,但已经顾不上这些,就一路飘飘忽忽地往前跑。

这个女孩子简直心花怒放!她想我索性就奢侈一回,用剩下的这四块钱回去再给自己买点东西吧。于是她又一路飘飘然地回到了小店。

刚一进门,那个老绅士就微笑着对她说,孩子,我就知道你会回来的,你刚才撞到我的时候,这个头花也掉下来了,我一直在等着你来取。

这个故事结束了。真的是一朵头花弥补了这个女孩生命中的缺憾吗?其实,弥补缺憾的是她自信心的回归。

而一个人的自信心来自哪里?它来自内心的淡定与坦然。

孔子说,“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论语·宪问》),内心的强大可以化解生命中很多很多遗憾。

要做到内心强大,一个前提是要看轻身外之物的得与失。太在乎得失的人,被孔子斥为“鄙夫”。

鄙夫,意义几乎等同于小人,就是不上台面的鄙陋的人。

孔子曾经说过,像这样的小人你能让他去谋国家大事吗?不能。这样的人在没有得到利益时抱怨不能得到,得到了以后又害怕会失去。既然害怕失去,那就会不择手段维护既得利益。

这种患得患失的人,不会有开阔的心胸,不会有坦然的心境,也不会有真正的勇敢。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五

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

《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

二千五百多年前的《论语》,真的能开解现代人的心结吗?

人生百年,孰能无憾?人这一生中总会遇到这样那样不如意的事情。

孔子的学生司马牛有一天忧伤地说:别人都有兄弟,偏偏我没有!

他的同学子夏就劝导他说:“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子夏自称自己的名字叫“商”。他的话分几个层次:

既然死生、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

但保持一颗诚敬的心,使自己的言行减少过失,对待他人充分尊重、谦恭有礼,却是可以通过提高自身修养做到的。

一个人能做好自己,那么普天下的人都会爱敬你如同手足兄弟。

所以,做一个有良好修养的真君子,又何愁没有兄弟呢?

尽管这段话不是出自孔子之口,但也代表了《论语》所倡导的一种价值观念:

人首先要能够正确面对人生的遗憾,要在最短的时间内接受下来。不要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苦痛。

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所可以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

承认现实生活中的不足之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如果一个人不能接受这些遗憾,将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呢?

一种遗憾,其实可以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遗憾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将如印度诗哲泰戈尔所说,“如果你因为错过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我曾经看到过一个报刊的转载,写的是英国著名网球明星吉姆·吉尔伯特的故事。

这个女孩子小的时候曾经经历过一次意外:

一天,她跟着妈妈去看牙医,这本来是个很小的事情,她以为一会儿就可以跟妈妈回家了。但是我们知道,牙病是会引发心脏病的。可能她的妈妈之前没有检查出来存在这种隐忧,结果让小女孩看到的是惊人的一幕:她的妈妈竟然死在了牙科的手术椅上!

这个阴影在她的心中一直存在着。也许她没有想到要看心理医生,也许她从没有想过应该根治这个伤痛,她能做的就是回避、回避、永远回避,在牙痛的时候从来不敢去看牙医。

后来她成了著名的球星,过上了富足的生活。有一天她被牙病折磨得实在忍受不了,家人都劝她,就请牙医到家里来吧,咱们不去诊所,这里有你的私人律师,私人医生,还有所有亲人陪着你,你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于是请来了牙医。

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正当牙医在一旁整理手术器械、准备手术的时候,一回头,吉姆·吉尔伯特已经死去。

当时伦敦的报纸,记述这件事情时用了这样一句评价:吉姆·吉尔伯特是被四十年来的一个念头杀死的。

这就是心理暗示的力量。一个遗憾能被放大到多大呢?它可以成为你生命中一个阴影,影响到你的生命质量。

当然很多人不见得会面临上述这种极端的例子,但大家一定听到过这样的说法,一个人在愤怒或忧虑的时候,如果用一个测量仪来检测你呼出来的空气,它是灰色的,其中的二氧化碳会特别多。所以,长期困扰于人生的遗憾不能自拔,对一个人的生命质量是会有所损害的。

既然生活中的缺憾不能避免,那么用什么样的心态来对待这种缺憾就非常重要了。心态不同,也许会带来完全不同的生活质量。

有一个寓言,它说在某小镇上有一个非常穷困的女孩子,她失去了父亲,跟妈妈相依为命,靠做手工维持生活。她非常自卑,因为从来没穿戴过漂亮的衣服和首饰。在这样极为贫寒的生活中,她长到了十八岁。

在她十八岁那年的圣诞节,妈妈破天荒给了她二十美元,让她用这个钱给自己买一份圣诞礼物。

她大喜过望,但是还没有勇气从大路上大大方方地走过。她捏着这点钱,绕开人群,贴着墙角朝商店走。

她就这样一路嘀嘀咕咕躲着人群来到了商店。一进门,她感觉自己的眼睛都被刺痛了,她看到柜台上摆着一批特别漂亮的缎子做的头花、发饰。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六

读了《于丹〈论语〉心得》,让我领略到的是一种智慧,是对自己的得失缺憾的正确对待,一种处理领导关系、同事关系的心态,是一种融入在现在社会中的理性道德。读到于此,想到曾经读过的《菜根谭》,两者皆有:

风斜雨急处,立得脚定。

花浓柳艳处,着得眼高。

路危径险处,回得头早。

正所谓“性定菜根香”。

书中有一段对于理想与现实关系的分析,很是经典。“神于天,圣于地。”既有一片理想主义的天空,可以自由翱翔,而不妥协于现实世界很多的规则和障碍;又有脚踏实地的能力,能够在这个大地上区进行他行为的拓展。只有理想而没有土地的人,是梦想主义者不是理想主义者;只有土地而没有天空的人,是务实主义者而不是现实主义者。”我们常常会听到有人抱怨社会不公,抱怨处世艰难。其实,与其怨天尤人,不如反躬自省。如果我们真的能做到把握分寸,谨言慎行,礼行天下,修身养性,我们会少很多烦恼,就自然会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怀着乐观和积极的心态,把握好与人交往的分寸,让自己成为一个使他人快乐的人,让自己快乐的心成为阳光般的能源,去辐射他人,温暖他人,让家人朋友乃至于更广阔的社会,从自己身上获得一点欣慰的理由。

在教学工作中,我们不应该总是抱怨没有时间,抱怨事情太多,我应当在自己所教学的这门学科中,使学校教科书里包含的那点科学基础知识,成为入门的常识。在科学知识的大海里,我所教给学生的教科书里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一粟。明白了这些道理,一切抱怨都抛到了一边。书中所举的那个历史教师的例子就是最好的证明。他的成功之处就是用他的终身的时间在扩大自己的知识海洋,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教育技巧。教师的时间问题是与教育过程的一系列因素密切相关的。教师进行劳动和创造的时间好比一条大河,要靠许多小的溪流来滋养它。怎样使这些小溪永远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断的流水,这是我们安排时间时应该首先考虑清楚的!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是很缓慢地感知、理解和识记所学教材的学生,他们一样东西还没懂另一样东西就要学了,这边刚学会,那边又忘了。如今,我也试着用赏识的眼光来看待我的学生,不用分数的高低来作为衡量一个学生的唯一的标准。我试着从课堂的点滴中来发现学生点滴的进步,并为他的进步欣喜。当然,我会将我的欣喜化为语言、化为动作来让他知道,使他明白:“别人能行,我也能行。”我试着让我的学生始终能看到自己的进步,“不要有任何一天使学生花费了力气而看不到成果”。我要时时刻刻让当年我眼中所谓的“差生”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并让快乐延续着。

古人云:“开卷有益”。常读书和常思考,会使我们勇于和善于对自己的教育教学作出严格的反省和内省,既不惮于正视自己之短,又要努力探究补救途径,更要擅于总结自己的或同行的成功经验,从中提炼出可供借鉴的精华。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七

大多数人都会觉得论语难懂,给人一种枯燥的感觉。而于丹教授却用通俗易懂、朴实无华的语言和一个个震撼人心的小故事对《论语》中孔子的一些为人处事作了经典的诠释。使我们对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有了一个再认识,也使孔子的形象在我们的眼中变得清晰、亲切而温暖。对我们的生活观、为人处事观等各方面都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

说实话,看《于丹论语心得》之前,我是怀着走形式应付的情绪。没想到开卷有益,越看越想看,这本书仿佛有一种魔力引人入胜,因此我也就下决心要读好这本书。于是手捧该书,我都觉得自己好像高大了许多,仿佛自己变得有学问了。读后虽不能大彻大悟,但感触颇深,给人一种心灵的触动,心中顿生一份感悟。

感悟之一,比如:“每个人的一生中都难免有缺憾和不如意,也许我们无力改变这个事实,而我们能够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态度。”这是于丹给我们讲述《论语》的精华之一,就是告诉我们,如何用平和的心态来对待生活中的缺憾与苦难。人首先要能够正确应对人生的遗憾,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第二个态度是,要尽可能地用自己能够做的事情去弥补这个遗憾。一种遗憾,如果被放得很大很大,放大后的遗憾,将使你错过弥补遗憾的最好时机。承认现实的不足,透过自己的发奋去弥补这种不足,这就是《论语》告诉我们对待生活缺憾的态度。

准自己的方向,多一份艺术和智慧,多一份清醒与闲暇,多一份享受生活馈赠的情绪。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八

于丹在《论语》心灵之道中推介了好多个小故事,用来说明心灵的强大力量。浓缩于丹心灵之道的主题就是,心灵中至为美好的一面是积极的心态、自信和勇敢。当然,似乎有人以为这是在励志,因为在世界知名的励志学家,如卡耐基和拿破仑希尔还有安东尼·罗宾斯的书中,充满对这三种力量的唤醒和训练。

——“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之内皆兄弟也,君子何患乎无兄弟也。”

——“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

——“君子义以为上,君子有勇而无义为乱,小人有勇而无义为盗。”

——“以约失之者鲜矣。”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

——“可与言而不与言,失人;不可与言而与之方,失言。智者不失人亦不失言。”

首先肯定的是,作为一篇励志的小散文,这个演说是成功的。上面那些是于丹老师摘自论语中的原话,构成了演说的论点,这些论点我们大家应该都不陌生吧。但是,与论点比起来,我倒是觉得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人印象深刻,并且和励志的主题更加接近一些。批评于丹老师假借论语之名行其它主题的演说和出书甚至出名之实,这样的话,一向对于美好的事物都持支持态度的我说说不出的,也就是想想而已。呵呵。

话说回来,于丹老师还是一个富含哲理意味、平和而通达的智者。上篇文章也说过,各人读历史各取所需,下面摘一些于丹老师此篇中较为美丽的文字。

一个有风骨的骄傲,在外在一定不是张扬的,这就是所谓“泰而不骄”。——于丹老师。

“我曾经看到过铃木大拙在他的书中记载了一个日本江户时期的故事。当时有一个著名的茶师,他跟随着主人去京城里办事。碰上了一个浪人挑衅身着武士服防身的茶师比剑。这茶师只好老老实实地说我就是个茶师,我不懂武功。这个浪人就得寸进尺,说你既不是一个武士,你穿着武士的衣服,你就有辱尊严,那我就更应该跟你比,你就更应该死在我的剑下了。茶师一想,就说你容我几小时时间,今天下午我跟你还约在这个池塘边见。那个浪人想想就答应了,说那你一定来。

他说我是个茶匠,我就只会泡茶,但是我今天遇到了这么个情形,我不能不跟人家决斗了,我想死得有尊严一点。

武馆的主人说,你是这么著名的一个茶师,那好吧,你再为我泡一遍茶。

茶师想了想,很伤感,说这可能是我在世界上泡的最后一遍茶了。所以他就做得很用心,他很从容地看着山泉水在小炉上烧开,很从容地把茶叶放在里面,洗茶、滤茶、然后一点一点地把茶倒出来,捧给这个武馆的主人。

这主人就这么一直看着他这个过程,看完了以后他喝了一口茶,他说:这是我一生中能喝到的最好的茶,但是在这个时刻,我可以告诉你,你已经不必死了。

茶师说:哦?你要教给我什么吗?

他说:我不教你,你只记住,你用泡茶的心去面对那个浪人,我就告诉你这一句。

这茶师就回去了。回去他看见那个浪人已经在那等他了。浪人很嚣张,当时就拔出剑来,说:你回来了,那我们来开始比武吧。

茶师就老在想着那句话,说我心泡茶的心面对他。所以他就不着急,他笑笑地看定了对方,然后从容地把自己头上的帽子取下来,端端正正放在旁边,然后解开身上宽松的外衣,一点一点叠好,压在帽子下。他还笑笑地看着对方,拿出绑带把自己里面的衣服袖口扎紧,再拿出绑带把裤腿也扎紧,他从头到脚,一点一点地在装束自己,一直气定神闲。对面这个浪人就越看越惶恐,越看越惶恐,因为不知道他武功有多深,就被他的眼神和笑容给吓得内心心虚起来。

等到这个茶师全都装束停当,最后一个举动就是拔出他的剑来,欻,就挥向了半空,然后棒喝一声,停在了那里。因为他也不知道再往下该怎么用了。

他停在那以后,这个浪人噗通就给他跪下了,说我求你饶命,你是我这一辈子见过最有武功的人。”

画外音:

这个小故事再次告诉我们,心灵的力量是无穷的,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面对各种各样不同的人,我们往往感到无力应付,其实只要我们自己有一颗从容镇静的内心,有一种心灵的勇敢,我们就可以变得坚强,就可以表现出勇敢,所以毫无武功的茶师凭借内心的定力能够战胜嚣张的日本浪人。

潮生结束语:这是一个崇尚张扬饯行浅薄的年代,深刻和深刻有关的东西被打上“不合时宜”的烙印。但与千百年前相比,我们何其有幸的是,这也是崇尚个性复苏,崇尚自信乃天赋人权的年代,这个年代的心灵的力量主要来自于自信,来自于对自我的认知、遵循和发扬。所以,注定带有浓烈的张扬的意味。不从容,不镇静,但笃定,而坚信。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九

最初知道“孔子”其人,是在“批林批孔”、“读书无用”那个年代,当时的大街小巷、机关、学校无处不见“打倒孔丘”的标语,但对其“腐朽”的儒家思想只是模模糊糊、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后来有机会读到《论语》,却也只是零零碎碎地读,对其中精深远遂的思想未能体味,更对那些个“之乎者也”提不起兴趣而束之高阁。直到看了央视《百家讲坛》,于丹老师以其清新流畅的风格,散文般和缓优美的语言,通俗易懂的故事,以及女性特有的细腻情感,为我们带来的令人耳目一新的《论语》解读后,我买来了《于丹论语心得》。近日休假在家,有时间静心阅读了这本书,读后让人感觉如沐春风,有一种心灵的触动。

孔子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政治家、教育家,《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门人的言行录。孔子的儒家思想,备受历朝历代君主的推崇,也一直影响着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就是在物欲横流、信息爆炸的当今社会,仍然闪烁着真理和智慧的光芒。于丹老师笔下的孔子朴素平和、谦虚贤达,博学睿智,平易近人,时时为我们传递着一种博大、仁爱和快乐。于丹老师用其独到的眼光和快乐的感悟解读《论语》中深刻而又广博的人生哲理,从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世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人生之道七个方面分别阐述自己的心得,如“《论语》告诉大家的东西,永远是最简单的”、“《论语》终极传递的是一种态度,是一种朴素的,温暖的生活态度”、“《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快乐的生活”。我最欣赏的,也就是于丹老师对《论语》的这种简单,快乐的感悟。

怎么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所需要的那种温暖的、快乐的生活?秘诀就是去找到内心的安宁。于丹老师讲了个小故事:同为花岗岩,台阶不服气地向佛像抗议,“你看我们本是兄弟,来自同一个山体,凭什么人们都踩着我们去膜拜你啊?”佛像淡淡地说:“因为你们只经过四刀就走上了今天的这个岗位,而我是经过千刀万剐才得以成佛。”通过这个故事,我把内心的安宁理解为:平和。以乐观向上、闲适超逸的性情融入环境;主动积极、坦荡旷达的胸襟投入工作;快乐愉悦、真实自然的心情拥抱生活,我们的心灵深处就会充满阳光、自信,生命就会快乐豁达许多,就能如孔夫子教导我们那样,去寻求内心的安宁。当然,要达到孔圣人的境界和于丹老师所说的那种和缓、从容谈何容易,必须经历千锤百炼方能修成正果,但不断地“修身养性”,逐步提升自己,努力追求内心的淡定和坦然是必要的,至少他可以让我们少一点烦恼,多一些快乐,在日益繁盛而迷惑的物欲世界中让心灵找到归宿地与栖息地。

于丹老师告诉我们:“幸福快乐只是一种感觉,与贫富无关,与内心相连。”面对“这样浮躁、竞争又这么激烈”的当今时代,“我们的眼睛总是看外界太多,看心灵太少”,我们应该向内寻求心灵的力量,以平和的心态去对待人生的缺憾与苦难,“生活中会有许多不如意,甚至不合理,也许凭我们个人的力量无法改变,但我们可以改变的是看待这些事情的心情和态度”、“既然生死、富贵这些事情都是天命所归,个人无法决定也无法左右,那就要学会承认并且顺应”。人的一生不可能事事顺意,一帆风顺,总会遇上种种沟沟坎坎,有如行驶在海上的船,一定会遇到风雨,甚至巨浪,所以首先要正确面对,学会接受它、善待它,但不是被动的、消极的接受,应该是以一种积极的、乐观的心态去弥补、去看待。没完没了地纠缠其中,一遍遍地呼天号地,一股脑地去怨天尤人,只能痛上加痛,不能自拔,既有害身心,又于事无补。该放下时且放下,就像老和尚与小和尚的故事,换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就会有不同的心境,予人宽容,就给自己留下了一片海阔天空。

《于丹论语心得》,不故作高深,不矫情卖弄,没有寻章摘句,没有引经据典,没有从教条到教条、从书本到书本的搬家,娓娓道来,循循善诱,将孔子从圣人的高位复原到脚踏实地的凡人,把闪烁着真理光芒的朴素语言和一些富有哲理的故事结合在一起,传递给人们一种温暖的思想力量,既通俗易懂又意味深长。虽然对于丹老师的观点不能百分之百的认同,但读后让人豁然开朗,淡然微笑,还让人掩卷而思,浮想联翩,真可谓服了一剂“心灵鸡汤”。

最后借用于丹老师的一句话为结束语:“人的一生不过是从光阴中借来的一段时光,岁月流淌过去,我们自己也就把这段生命镌刻成了一个样子,它成为我们的不朽,成为我们的墓志铭。”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

视频片头语一:

我们都知道这么一句话,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那么我们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朋友对我们的生活和事业又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请收看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

视频片头语二:

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社会环境中朋友是最重要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从朋友的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于丹教授告诉我们,《论语》中对交友有非常明确的标准,谓之,益者三友,损者三友。也就是说,好朋友有三种,坏朋友也有三种。这三种好朋友的标准是什么?会给我们的生活事业带来什么样的帮助?而那三种坏朋友又是什么样的呢?会给我们的人生带来怎么样的影响呢?我们又如何来分辨好朋友和坏朋友呢?请听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为我们讲《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

于丹:

今天我们说一个话题,关于《论语》中的交友之道。

其实人这一生有什么样的朋友直接反映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为人。好朋友就是一本书,他可以打开整个你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什么样的人你只要观察他的社交圈子,从这样一个外在环境是可以看到他自己内心价值取向的。

那么《论语》中鼓励交什么样的朋友呢?很简单,孔子说在这个世界上,交朋友有“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损矣。”(论语.述而)。

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也就是第一,这个朋友为人要正值,要坦荡,要刚正不阿,一个人不能有谄媚之色,要有一种朗朗人格,在这个世界上顶天立地,这是一种好朋友。因为他的人格可以映校你的人格,他可以在你怯懦的时候给你勇气;他可以在你犹豫不前的时候给你一种果决,这是一种好朋友。

第二种是友谅,也就是宽容的朋友。其实宽容有的时候是一种美德,他是这个世界上最深沉的美德之一。我们会发现,当我们不小心犯了过错或者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时候,有时候过分的苛责还有一种批评,都不如宽容的力量来得恒久。

其实有时候最让我们内心受不了的是一个人在忏悔的时候没有得到他人的怨气反而得到淡淡的一种包容。所以有一个好朋友,他会给我们内心增加一种自省的力量。宽容的朋友不会使我们堕落或者更多的放纵自己,反而会让我们从他人的内心包容上找到自己的弊病,找到自己的缺失。所以有一个宽容的好朋友,他是一种做人的情怀,他是一种悲悯,他是在这个世界上对于一花一叶、一草一木关怀中所折射出来的光芒。这是第二种好朋友。

第三种叫做友多闻。

在先秦那个时代,不像我们有电脑,有这么发达的资讯,有铺天盖地的媒体,那个时候人要想广视听怎么办呢,最简单的一个办法,交个好朋友,让你朋友所读的书,那些间接经验转化成你自己的直接经验系统。当你在这个社会上感到犹豫彷徨,有所踌躇的时候,到朋友那里以他的广见博识为你做一个参考,来帮助自己做出选择。所以结交一个多闻的朋友就像翻开一本辞典一样,我们总能从他人的经验里面得到自己的一个借鉴系统。

这就是孔夫子所说的三种好朋友,叫友直、友谅、友多闻。

画外音:

于丹:

同时,他说还有三种坏朋友,叫做“友便辟、友善柔、友便妄,这三者损矣”。这是损者三友。

这是三种什么人呢,首先,什么是友便辟?就是性情暴躁的朋友。那当然,每一个人的生活不一样,遇到的情况也不一样,很有可能遇到一件事情,你还迷茫的时候你的朋友先怒了,先告诉你这件事情不能这么做。

咱们现在经常能看到,社会上说青少年犯罪有好多都是打群架,打群架一不小心打出人命了,这个孩子就判劳教了。其实打出人命这件事情很少是一个单个孩子所为,往往是一群孩子裹挟在一起。我在评全国法制节目奖的时候,有很多次都看到,一个孩子当他打伤对方,甚至是误杀了对方的时候,他还不知道对方是个什么人。他为什么要去呢,就是哥们儿意气啊,就觉得我朋友说了大家要去打一架,所以一定要去。

其实这就说明你遇到这种暴躁的朋友,他一个人就像是一个炮仗捻,他可以把一群朋友心中的一种义愤点燃,而这个义愤往往是没有理由的,往往是一种盲目的意气。做为成年世界不见得说我们都要付出这种打群架的代价,但是一个人燃烧了一场愤怒,这对我们来讲只有坏处,没有什么益处。

坏朋友为什么把便辟这种情绪暴躁作为第一位呢?因为盲目的激情有可能会出现永远无法追回的后果。好朋友之间应该以理性为先,告诉他怎么样去过上一种没有危险的生活。

我曾经看到也是国外的一个故事。一位富孀,这个老太太家财万贯,她自己想要招聘一个司机,她就在全国范围内发出招聘广告,说我要看看哪个司机的驾驶技术最好。千挑万选从众多的应聘者里面最后选出了三个人站在她面前。

她给他们出了同一道题。她说如果我车子前方是个悬崖,我考考你们的技术,你能把车停在离悬崖多远的地方。

第一个司机说我技术好,我能把车子停在离悬崖一米的地方,稳稳的刹住;第二个司机很不服气,说我技术比他好,我能把车子停在离悬崖十公分的地方,我还能停住;第三个司机说,我不像他们俩,我远远看见悬崖我就停住了。后来老太太就录取了第三个人。

因为在这个世界上,技术永远不是最终的保障。人规避风险的理智才是他根本性的前提。也就是说,这第三个人之所以被录取,不是靠他自己逞能,而是靠他的明智。

第二种叫做友善柔。这个正好反着,这个不是脾气特别暴躁的朋友,是脾气特别优柔寡断的朋友。

我们发现,过分优柔寡断,其实他在浪费你的生命能源。也可能你要去辞职了,你说有一个机会我要下海或者我要跳槽,你去问朋友。朋友说想想吧,你现在的地方也不错呀,你要是万一走了你什么什么就丢掉了。我们有很多朋友都会在这关键的时候给你一种制约的力量,让你觉得说我还是退一步吧,我还是慎重一点吧。

韩国人有一个非常形象的描述,说在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一种东西,它很怪,它前脸长头发,但是后边是一个秃脑勺,这个东西迎着你走过来的时候由于它满脸头发,所以它面目不清,你不知道它是什么,你琢磨琢磨,等到它从身边走过去,你突然看清它了,你伸手去一抓,发现它后脑勺上没有头发,它已经彻底走过去了。这个东西它叫什么呢,它的名字就是机遇。

这个世界上机遇就是这么一个怪物,它迎面走来的时候你永远心存疑虑,但是等它要走的时候你是永远也抓它不着。

善柔的朋友往往耽误了你身边的机遇。我们发现在这个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在于你做与不做,而在于你什么时间做是有用的。其实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有保值期的,你说一个罐头,一块糖,这个东西是不是好东西?没有说搁上十年八年还是好东西的,过了保值期它就变成了毒药。我们这一生要做的很多事情,不要被过分优柔寡断的朋友干扰了你的思维,这种朋友太多也是一种危害。

至于第三种,所谓友便妄,是最坏的一种朋友。

大家都知道佞臣之说,佞,就是那种心怀鬼胎的,有心计的,要以一种不择手段的方式去谋取个人利益的这种小人。他们是真正的小人,是那种心理阴暗的人,但是这种人往往会打扮出来一副善良的面孔。由于他内心有所企图所以他对人的热情比那些没有企图的人可能要高好几十倍。所以你一不小心要是被这种人利用的话,那么你的一生你就给自己套上了枷锁。如果你不付出惨痛的代价,这个朋友是不会放过你的。这其实在考验我们自己的眼光和知人论事的能力。

损者三友,益者三友,它告诉你,你在这一辈子里面所做的所有事情,内心应该是以朋友作为一个坐标的,这种标准有可能是防微杜渐的,不见得这个朋友作出多么伤大雅的事情来,哪怕就是一个苗头,他可能就觉得说这个人做我的朋友,以后有可能是我的危险。

画外音:

《论语》中的损者三友就是脾气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还有那些心怀鬼胎的朋友。这样的朋友可千万不能交,否则我们将付出惨重的代价。但是好人坏人都不会写在脸上,我们怎么样才能交到好朋友而远离坏朋友呢。

于丹:

孔子所有伦理的核心就是一个字,是“仁“。那么究竟什么是“仁”呢,他的学生樊迟曾经问过老师,说“老师,什么是仁?”老师只回答了两个字,叫“爱人”。真正爱他人就是仁。他学生又问,“什么叫智慧呢?”问“智”的时候,老师又回答了两个字,叫做“知人”。了解他人就是智慧。

所以其实我们怎么样能够交到好朋友,需要有仁有智。我们心中对他人要有爱,你能去有交朋友的意愿,我们有辨别他人的能力,能够交到有品质的好朋友,这是一种交友的能力。所以真正交朋友需要两个前提:一是意愿,二是能力。意愿就是我们有仁,那么能力就是我们有智,这是我们一种保障交朋友质量的最好底线。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交到一个好朋友其实就开创了一份好生活。其实我们的好朋友有的时候会是我们的一面镜子,你从他的生活里面能看见自己的影子。但是也有些人是无心之人,你老跟朋友在一起,自己反而不自省,你不知道什么是好坏。

大家知道,在《史记》里面写到《晏子列传》,说晏子有一个车夫,这个车夫很有意思,他觉得自己给齐国的宰相驾车,这多么风光啊。

这个车夫人长得特别帅,个子高高的,相貌堂堂,而齐国的宰相晏婴,大家知道是一个五短身材,其貌不扬,看起来还优点猥琐,就是这样一个人。所以这个车夫每天就觉得,说我这个位置好,我坐在前面,晏子坐在我后面,我驾着高头大马,我在外面风风光光,晏子在车棚里面坐着,觉得我这个职业太好了,每天都无比风光。

后来终于有一天,回到家的时候发现他夫人在家哭哭啼啼的,自己收拾了东西要回娘家。他特别惊讶,他说“你要干什么?”他夫人说,“我实在忍受不了,我打算离开你,我觉得我跟你在一起我挺耻辱的。”

这个车夫大惊,说,“你看,你不觉得我风光吗?”他夫人说,“你以为什么叫做风光?”说“象晏婴那样一个人,以他那样一个治世之才,他自己如此谦恭,坐在后面毫不张扬,而你不过就是一个车夫而已,你那样觉得风光无限,你的趾高气扬全在脸上,这就是我人生最大的耻辱了。因为你跟晏子这样的人每天在一起,还不能以这样一个人作为你生命的坐标,这就是我对你的绝望。”

其实这个故事传出来以后,后来晏婴跟这个车夫说,你有这样一个夫人,就冲你有这个夫人我就应该给你一个更好的职位,反而提拔了这个车夫。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这就是说,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的生活方式和他们每天的处事态度都成为我们的镜子。所以《论语》中提倡交那种平和的、谦逊的、团结他人的朋友,这是一个原则。

画外音:

于丹:

《论语》中从来不主张你去结交那些富豪、有权势的人。

大家知道中国有一个诗派叫做田园山水诗派,陶渊明开创了我们的田园诗派,陶渊明的生活是个什么样的呢,他是那种极其简陋,但极其欢乐的。

《南史隐逸传》里面记载,说陶渊明他自己不解音律,根本他不懂音乐,但是他要蓄素琴一张。自己有一张琴叫素琴,也就是没有琴弦的一段木头。这么一段木头连琴弦都没有他怎么弹呢。他就是只要有朋友来的时候,自己每每有会意,就开始抚弄这个木头,把这个琴弹的绘声绘色,经常弹得自己痛哭失声,觉得自己所有内心的悲怆全都寄予其中,而真正听得懂的朋友是会为之动容的。

陶渊明自己守着这么一段无弦琴,弹奏他心灵的音乐,弹得高兴了就开始跟朋友们说自己喝多了,说“我醉欲眠卿可去”,我已经喝高了你们走吧,朋友们也都不计较他的得失就走了而已。这是一种快乐的日子。但是这只可为智者会不可为小人道。

我曾经看到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林清玄写的一篇散文,他说他的一个朋友跟他讲,说你给我写一幅字我挂在书房里,你要写非常简单的,让我每天看了以后就有用的一句话。他想了半天就信手写了一个叫“常想一二”。那个朋友不懂,说为什么是这么四个字,林清玄就给他解释。

他说大家都说这个世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可与言者无二三”,那么我们就算认可这个世界上不如意事常八九吧,但是起码还有一二如意事。我帮不了你太多,但是我只可以告诉你,就常想一二吧。

想一想那些快乐的事情,去放大快乐的光芒,去抑制心底的不快,这就是一个朋友能够为你做的最好的事情。

我们知道有这样一个寓言,一个来自西方的寓言,说有一个国王,他每天都不快乐,他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他仍然不快乐,天下所有至极的宝物美色声色犬马都满足他了,他还不快乐,他说怎么办呢。后来御医给他看了半天,给他开了一个方子,说让你的大臣去全国找,必须找到一个最最快乐的人,然后把他的衬衫拿回来,你穿上就快乐了。

然后呢大臣们就出去找了,到最后终于找到了一个不可救药的快乐的人。但是最后跟国王说了,“没办法,我们拿不回来。”国王说“你怎么能不给拿回来,我就想快乐,你必须把他的衬衫给我拿回来。”最后那大臣跟他说,“那特别快乐的人他是个穷光蛋,他一件衬衫都没有,他从来就是光着膀子的。”

其实这个寓言也是一个诠释,也就是说,生活中真正心灵的快乐跟外在的物质生活不见得有紧密相关的联系。《论语》是个什么时代?那是一个物质生活极其贫匮的时代,在那个时代,真正快乐的力量来自于什么地方?其实也就来自于一种心灵,来自于一种教养,来自于一种憧憬。

画外音:

于丹:

那么除了交这种快乐的朋友以外,孔夫子还交给大家一个道理,就是在交友之中的尊敬和尺度。

好朋友是不是就意味着打成一片?我们现在经常说谁跟谁好得穿一条裤子,这是好朋友吗?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所有没有分寸、没有尺度的事情都会做到过犹不及。这过犹不及是论语中一个重要的哲学思想,他不仅仅表现在交友之道上,他表现在一切原则上。所以真正的好朋友一定是应该有分寸的。这就是孔子所说的:

“侍于君子有三愆,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论语.季氏)。

你真正跟一个君子交朋友的时候,你心里是要有三个原则,什么时候说话,什么时候不说话,自己要有尺度。

第一,言未及之而言谓之躁。话还没说到那儿你就出来说话了,这叫毛毛躁躁,这是反映一个人的急躁,这不好。

大家有大家的公共话题,一定要听到众望所归,大家期待一个话题的时候,你徐徐道来,这个时候才是合适的。

那么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内心的东西想要给这个世界看,要不怎么现在会有博客呢,其实博客就是一种个人愿望急切地要展现给别人看,在过去没有博客大家就靠说话。所以大家在一起总有一些抢话的人。现在大家也会发现,朋友聚起来的时候,总有一些人跳出来,比如说我最近去打猎了,我最近升职了;或者有一些女朋友聚会,上来就会说我男朋友怎么样,或者说我的孩子怎么样了,这都是她特别想说的话题。但是这些话题是不是大家一定关心的呢?也就意味着一个人说话的时候就剥夺了其它人话题的权利,因为这种谈话在一个时段里面总会有一个人占主导,所以言未及之跳出来说这是不好的。

但是还有另外一个极端,第二种情况,“言及之而不言谓之隐。”就是话题已经说到这了,你要自然而然的往下说,反而你吞吞吐吐、遮遮掩掩、意犹未尽,不跟大家说心里话,这种朋友让大家心里也会存有隔膜。

话题已经自然而然到这了,你干吗不说?一个人会觉得我这个时候说出来会不会被他们当作谈资?我要保护我自己,或者我故作矜持,或者我要吊大家的胃口。总而言之,我们在聚会上也经常会发现这种人,该她说话,这个话题不说了,这种情况也不好。

然后第三种情况,就是今天我们老百姓所说的没眼色。

孔子说: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这个“瞽”说得很严厉。这个字什么意思?就是瞎子,就是一个人不看别人的脸色上来就说话,这就叫瞎子。你看看别人希望说什么,你能不能够说出来最合适的话,你还需要自己有心理准备,你要对对方了解。

其实每一个成年人都有他生命中的光荣与隐痛,真正的好朋友是不断的放大他的光荣,而永远不去触及他的隐痛。这就需要你有眼色,你就要知道他喜欢听什么,不喜欢什么,当然这跟投其所好不同,这在于你是不是给朋友一个宽和与友好的气场,让他跟你沟通下去。

在世界采访历史上,有这样一个著名的段子:说美国好莱坞拍了《乱世佳人》之后费雯丽一举成名,这部电影获得了十一项奥斯卡提名。当这个电影风光无限首次去欧洲巡演的时候,费雯丽的班机降落在伦敦停机坪上,成千上万的记者在下面围着。有这么一个没有眼色的记者冲在了最前面,他冲上去,非常热烈的第一个问题就是问刚刚走出旋梯的费雯丽,说“请问你在这个电影里扮演什么角色?”这一句话费雯丽转身就走进机舱再也不肯下来。

这属于什么,这就属于你对于对方毫无了解。在毫无了解的情况下说的这些话,这就像瞎子一样。

flash。

“老师,您说什么叫朋友啊?”

“你要好好地跟他说出你忠实的劝告,如果他不喜欢听,那你就不要再说了,不要自取屈辱。”

于丹:

老师就告诉他说,“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勿自辱也。”

说一个好朋友,就是对你要说出来那些个忠告,但是忠告良药一定苦口吗?一定要当头棒喝吗?你可以娓娓道来,这叫善道之,不见得要声色俱厉。你好好跟他说,但是不可则止,一定要知道,说得不投机就停下来,不要自取屈辱。

所以这就是朋友之间的分寸把握。朋友之间也不能说你揪着对方,你必须要怎么怎么样。其实在今天这个社会里,包括父母对孩子都不能提出要求,我让你报哪个志愿你非报不可。每一个个体都是值得尊敬的,朋友之间的这种尊敬,好好的说出你的忠告,尽你的一份责任,这就是好朋友了。

所以好朋友从不做过分的事,不要对朋友的态度过分,也永远不要鼓动朋友去做过分的事情,这其实就是孔子所说的什么是好朋友?好朋友就是在我们的身边,永远让我们以清明理性远离危险的人,同时又是用一种快乐之心鼓励我们坦荡而欢乐去面对生活的人。

画外音:

于丹:

孔夫子说,人这一辈子,其实说起来七、八十年,好像很长,但是划分一下阶段,每一段上会有一个坎。人这一生也就是三个很大的坎。如果你越过去的话,你一生就无大碍。

这三道坎是什么呢?在少年的时候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至中年血气方刚,戒之在斗;那么到晚年呢,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

人在少年的时候,是他血气未定之时,一个人容易冲动,什么样的想法都不成熟的时候,这个时候戒之在色。

那么在这个时候,朋友之间大概往往都是在情感问题上会出现一些相同的或者相左的意见,也就是我们经常看到的大学里面学生出问题,很多都是在恋爱问题上。所以说血气未定的时候,要在心里把情感问题作为大事处理好。

过了这个坎到了中年。及至中年,就是我们说的血气方刚。一个人家庭稳定了,职业稳定了,社会圈层、朋友,包括你的薪酬、待遇基本上到了稳定的时候,想的是什么呢?想的是与人争斗而谋求更好的空间。所以孔子的提醒就一个字,叫做“戒之在斗”。

人在中年的时候,最大的警戒就是不要跟人争斗。这个时候与其与人争不如反观要求自己。印度的大诗人泰戈尔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他说“我不能选择最好的,我只能选择最好的来选择我。”他选的是一种等待的态度。

其实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念,也就是说你与其与他人斗,不如跟自己的能力斗。

如果你觉得说一个更好的薪水、更好的职位、更好的学校,为什么你没有进去呢?那你想一想是不是自己还不够好。如果通过你的修炼让自己更好一点,那个机遇也许会选择你。所以戒之在斗的时候交朋友最当慎重。

我们会经常发现有一些朋友他老鼓动你,他会说你觉得谁谁谁就比你强啊?为什么他就有那个位子?你觉得谁谁谁是不是就是你最大的障碍啊?你现在就应该搬掉他。所以在中年的时候交朋友要交那种平常心的朋友。

为什么中国人有一句话叫做君子之交淡如水?如果中年能够交到那种淡淡的而超乎功利的朋友,他永远都会是你身边的一个抚慰、一个栖息地,但是他不是鼓动你去争斗的人,这就已经是人之大幸了。

那么到晚年呢?晚年的时候按孔子的说法叫“血气既衰”。人年老了,从你整个的生命体征,到你的心理状态,都已经开始走向了平缓,象罗素所说的那种湍急的河流冲过山峦终于到了入海的时候,表现出来一种平缓和辽阔。在这个时候人还有所戒吗?孔子说还有一个子,叫做“戒之在得”,就是你的得到。

这里面其实是大有深意的。人这一生都是在用加法生活,但是到一定层次的时候要开始用减法生活。因为人在年青的时候你要收获友谊、收获金钱、收获情感、收获你的功勋,你收获了很多很多之后,如果我们不学会抛弃,那么,就像是一个新家,被东西堆得满满当当一样,你自己的心灵会被所得而堆满,最后会累于得。也就是说你的所得是你生命中最大的拖累。

所以我们也经常看到,老年朋友在一起互相的交流都是什么呢?往往都是抱怨,抱怨的其实都是他们的所得。比如说怨儿女,说小的时候一把屎一把尿把你拉扯大了,到现在你们都去忙了,不孝顺,不回来看了,很伤心。再有就是抱怨说,你看现在社会发展的多不合理啊,我们当年干革命的时候,我们一个月才拿几十块钱,你看看我孙女一去外企,她进去就是三、四千块钱,你觉得这对我们老干部公平吗。如果老在说着这些东西的话,那么你的所得就变成你生命的一种隐痛,因为人有得就会患所失。人有得以后就会在得上有所抱怨。

其实纵观下来,《论语》里面真正说到交友之道的言论并不多,但是他教给我们一种智慧,选择一个朋友是选择一种生活方式,而能够选择什么样的朋友,先要看自己配交什么样的朋友,自己站在一个什么样的人生坐标上,自己有什么样的心智,自己有什么样的风采,自己在朋友圈子里面究竟是一个良性元素还是一个惰性元素,究竟自己是有害的还是有益的。所以一个好人,他可以是一粒种子,他可以激化整个朋友圈层,也就是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而交到好朋友等于给自己打开一个最友善的世界,能够让自己具有光芒的一生。

结束语: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一

论语是中国古代哲学家孔子的弟子记录下来的言行录,它是孔子的教诲和智慧的集中体现。其中关于交友的论述,是受到人们广泛关注的。笔者通过阅读《论语》,体会到了一些关于人际交往的智慧,帮助我正确选择朋友,建立了更健康、积极的人际关系。

首先,从《论语》中我们可以得到一个重要的启示,即“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子路》),意味着我们应该向着外界敞开心扉,积极地结交朋友。人际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的基本组成部分,几乎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方面面。这也是交友的目的之一:在人际关系中寻找到共鸣、友谊、互助、共赢。正如圣人所言,一个社群的繁荣与否,直接取决于其成员之间的团结与合作。因此,我们不能孤立地生活,需要通过积极主动地结交朋友,扩展自己的社会圈子。

其次,孔子在《论语》中也强调了与朋友之间的道义关系。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论语·学而》),意味着在困难时期,我们才能真正认识到朋友的珍贵。这是因为,在朋友的帮助下,我们可以克服困难,战胜逆境。因此,我们要学会在困难时期倾诉自己的痛苦,寻求理解和安慰。同时,我们也要在朋友遇到困难时伸出援助之手,给予他们关爱和支持。这样的互助关系才能真正得以建立,使我们之间的友情更加牢固和深入。

第三,通过《论语》可以看出,我们应该与道德品行高尚的朋友为伍。孔子在《论语·子罕》中说:“默而识之,学而不厌”,意味着我们应该与有学问、有品德的人为友。与这样的人为伍,我们可以向他们学习他们的思考方式、行为方式和处世之道。他们能够指引我们向正确的方向发展,避免落入道德和精神的低谷。因此,我们要学会欣赏和选择朋友的品格,培养和他们的交流和互动。

然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在交友时应该遵循自己的内心和价值观。孔子在《论语》中曾说过:“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去私没见功”。这是他对交友的要求之一:我们应该选择那些无私无畏、真诚和值得信任的朋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交往的过程中建立起真正的信任,与他们建立起良好的感情关系。但同时也要注意,必须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我们不能因为他人的期望而做出牺牲自己的决定,也不能违背自己的价值观。只有符合我们自己的内心选择,我们的交往才能真正地享受到快乐和满足。

综上所述,通过阅读《论语》,我们可以得到一些关于交友的智慧和体悟。我们应该向外界敞开心扉,积极地结交朋友,与他们建立起互助关系,通过与有学问和品味的人交往,提高自己的兴趣、格调和品质,同时也要从自己的内心出发,保持自己的独立性和原则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建立健康、积极投资的人际关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二

忽然发现最近读的书都是冲着作者而去的。看这本书,是因为于丹。

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古代文学硕士、影视学博士。作为古代文化研究者和传播者,试图用一种“下里巴人”的表达方式,让观众走进“阳春白雪”的世界。

这本书很薄,读完它只花了2个多小时。但给予人的启发与感触却犹如海宁潮,恢宏而汹涌。光是于丹在飞机上写下的自序,就让我感叹许久。

好久没有看到这么精致的序了。说是精致,并不是因为它短,而是因为这里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词似乎都经过精雕玉镯。于丹的文学修养和思想境界在这些字里行间不经意流露。大三独揽泰山,她想到的是“海到尽头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顿悟的是儒家的践行之道,千里之行,积于跬步,直至天下担当。想到的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开悟的是鲜有碑铭的后山用自然造化完成了对生命的另一种成全,阳光中折射出庄子的微笑。

接受《百家讲坛》的邀请,于丹说是愿意把心中那双翅膀放飞到所有人心的晴空之上。讲将她所谓的一己之得,以庄子之名给她自己一些华丽豪迈的梦想,畅意一回天地遨游。

对于庄子看破功名,不屑利禄,淡对死亡,是了的。但是,如何将这些哲理与生活之道融为一体,确实悟性不够。于丹,为我们大众点亮了一盏灯。

“认识你自己”。这是千古以来一个最难解决的命题。据说,在西方的神话寓言体系里,这被表述为著名的斯芬克斯之谜。于丹说:我们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有向外发现和向内观看的两种能力。向外可以发现一个无比辽阔的世界,向内可以发展一个无比深邃的内心。而每个人都应该不断地审视自己,有自知之明。

于丹在谈到庄子关于“心态和状态”的观点时,有一个例子令我印象深刻。说的是一个科学家带着10个实验者在不同的环境下过桥。一个人的心态,决定了他的生活的状态。而就自己而言,我总无法抵消外界的各种恐惧。这两天看斯诺克世锦赛,最爱的奥沙利文就是凭借纯熟的技术和良好的心态第三次问鼎冠军。我想,如果是我在打147最后一杆的时候,一定会全身发抖。但他每次都那么坦然,所以在这次世锦赛他迎来了第8个147。自省一下,高考理综的时候紧张地脑子一片空白,那真是惨不忍睹。可是到底有多少人能够做到荣辱不惊呢?有多少人能够像庄子那样豁达,与世无争啊。这个现实的社会,已经是赤裸裸的了。

毕竟我不是庄子,除了感叹和佩服他高超的觉悟之外,实在不能真的根据他的理念去效仿什么。估计庄子也没想到现在的社会是如此的世俗与混杂。当然啦,记得自己最后的那头羊,最短的那块板还是很重要的。扁鹊的故事富含哲理,可是在这个利益当头的社会,你有见过争着当治感冒的医生的?人人都渴望作大手术扬名立外。那能不能尽可能的让自己出淤泥而不染呢?“为自己雪中送炭,而不要总是锦上添花。”记得,这是所谓的人生大智慧。

正如马列主义之后,有了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任何真理还是要在时代的检验下与时俱进的。把庄子的遨游之心与我们的世俗生活相融合,才是大智之道吧。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三

“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次。而与之相对应的就是“小人”。孔子说:“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就是说君子胸怀平坦开阔,但是小人却经常忧愁恐惧。

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告诉我们:用孔夫子的说法叫做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比如我们大家在一起争论问题,不可能意见都一致,君子会很平和的跟每一个人都能交流,但是他会坚持自己的主张,他不会苟同别人。小人没主见,别人一说什么好像都对,但是还经常跟人打起来,叫做同而不和。君子好处事,但你很难取悦于他,但他对人了解是非常准确的,能够量才用人。而小人难处事,你却很容易取悦于他,但他对人却常常是求全责备。

于丹教授认为,孔夫子描述的这个现象它远吗?这肯定不是远古的事,这一切现象其实今天就经常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要把这个标准想明白的话你会发现,孔夫子给了我们一个考察人品的标准。孔夫子还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少年时为何要“戒色”?中年时又为什么要“戒斗”?老年时“戒得”指得又是什么?于丹教授在这一讲--《君子之道》中将为我们详细讲解这三戒的内容和它对人生的重要影响.

大家读《论语》会发现这里面做人最经常出现的一个标准就是两个字“君子”,其实这是我们在今天也经常说到的一个标准,说某某人非常君子。但是究竟什么是君子?我们今天就说说《论语》中的君子之道。

画外音:“君子”是孔夫子心目中理想的人格标准,一部短短的两万多字的论语,其中“君子”两个字就出现了一百多字,即便是今天人们还是希望自己能做君子,我们怎样才能做一名君子呢?北京师范大学于丹教授将为我们讲授《于丹论语心得》之《君子之道》。

于丹:其实我们把孔子对于君子所有的言语、界定、描述总结在一起,会发现大概做一个君子要有几个层次上的要求。

首先一个标准,君子都是那些内心完满富足,先自我修缮了修养,而后才表现出来一种从容不迫的人。也就是说,君子的力量始自于人格和内心。

大家知道人格和风格永远都是相关的,当我们说一个人在风格上表现为文质彬彬然后君子,有那么一副与世无争与人恭敬的气度,这种风格的力量一定来自于人格。

学生很不以为然,一下子没听明白,觉得这么简单,就又追问了一句说:“不忧不惧,斯谓之君子已乎?”这就能叫君子啦?老师还是淡淡地跟他说:“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论语颜渊)也就是说,我们老百姓的语言系统说,半夜敲门心不惊。一个人夜里面睡得踏实,这就叫内省不疚。一个人内心反省自己的行为,反省自己在社会上所作的一切的时候没有愧疚,这就可以做到不担忧不恐惧。

在孔子看来,一个人“内省不疚,夫何忧何惧”,这就是一个君子的标准。那么这个标准呢,说低也低,我们每个人可以做到,说高,这也是一个至高无上的标准。

孔子在给学生讲课的时候曾经很认真地跟他们谈过这个问题。孔子一上来先很谦虚,他说“我们今天来说说君子”。说“君子道者三”,做一个君子有三点是要做到的,然后他很客气的先谦虚了一下说“我无能焉”,我反正是做不到,是哪三点呢?叫做“仁者不忧,智者不惑,勇者不惧。”

也就是说在这个世界上,一个人每天行于世间百态之中,真正要做到内心的坦然,要做到一种仁义的大胸怀,让自己没有那么多的忧伤、忧思、忧恐、担忧,全都没有,这一切来自于什么呢,来自于你内心的仁厚。由于你宽和,所以你可以忽略了很多细节不计较,由于你心怀大志所以你可以不纠缠于这个世界给你小的得失。

第二点就是要做到“智者不惑”。

其实我们看汉字的构成很有意思。这个“惑”字,迷惑的惑啊是上面一个或者的或,下面一个心字底,对吧?其实“或者”,数学上叫或然率。什么意思啊?就是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此为“或者”。那么当世界面临众多的抉择,你可以这样走,也可以那样走的时候,就要看你这个心字底托得是不是足够大。如果你心中有判断,有定力,你明确,你就不至于被世界上诸多的选择压垮。

对于我们当下的人来讲,我们的痛苦不是没有选择,而是选择太多,这也是孔子所谓的过犹不及。在过去有人说区区半个世纪之前,每一个人从职业上一生可能就在一个单位,从婚姻上一生不会有任何变动,从居住上一生就是一个大杂院的邻居,但是在今天选择太多,视野广阔,这是一个繁荣时代给我们带来的迷惑。怎么办呢?我们不能去左右外在的世界,我们能够让自己内心的选择能力更强大,这就是让自己成为一个智者。

那么第三点就是“勇者不惧”。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四

俗话说:“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由此可以看出朋友是多么重要,看这一个人的朋友就可以知道这个人怎么样。朋友就像镜子一样,从朋友身上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所以,交什么样的朋友对一个人的一生有着很大的影响。

《论语》中对交友有明确的标准。孔子云:“益者三友,损者三友。”意思是好的朋友有三种,坏的朋友也有三种。我们应该善交益友,才能提高我们自身的修养。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区分朋友的好坏呢?什么才叫“益友”呢?在《论语》中,孔子判断朋友的好坏有明确的标准:“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意思是,好的朋友要为人正直,要坦荡,要刚正不阿,要会宽容,还要广见博识。而性情暴躁的朋友,优柔寡断的朋友,心怀鬼胎的朋友,则是坏朋友了。是的,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为人正直,坦荡荡的,刚正不阿的人,那么,经常和他呆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正直,坦荡,刚直不阿了。所谓“近朱者赤”。一个好朋友,应该是宽容的,宽容一直是孔夫子所提倡的。如果一个人很宽容,说明他心胸宽广,目光长远,心灵勇敢,有君子之气质。和这种人在一起,自己的心灵也会变得清澈明亮。变得勇敢起来了。

所以,北师大的于丹教授说:“过分的苛责不如宽容的力量更恒久。”一个广见博识的朋友就像词典一样,会告诉你许多你所不知道的事情。为你在认识世界上节省了不少的时间和精力,有了这样的朋友,自己的见识也会变得更加宽广。

而相反地,如果你的朋友是一个性情暴躁的人,会给你带来的烦恼,甚至也会影响你的心情,使自己变得烦躁。如果你有一个优柔寡断的朋友。当你向他倾诉一件事情时,他的优柔寡断可能也会影响到你的判断。甚至可能会使你丢失很多的机会。而一个心怀鬼胎的朋友就更交不得了。这样的人有可能会利用你,甚至让你走上犯罪的道路。

那么,怎样才能交到好朋友呢?孔子认为这必须要有两个前提,即是“仁”和“智”了。“仁”乃孔子论理的核心。即是爱人。这是交到好朋友的前提之一的“意愿”了。如果连交好朋友的意愿都没有,那“好朋友”就没有意义了。所以“意愿”是交到好朋友的基本前提。而另一前提就是“智”即是知人了。就是说你要知道别人的能力,要知道他是否是“益友”。所以孔子认为,具备了这两个前提,就能交到“益友”了。

正如于丹教授所说:“自己修身养性是交朋友的前提。交到好朋友就像给自己打开一个有善的世界,能让自己拥有光芒的一生。”这也就是《论语》教导我们的交友之道了。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五

第一段:引言和背景介绍(约200字)。

作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论语》是孔子之学的代表作之一。《论语》一书以记述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为主,其中也涉及到了关于交友之道的精髓。交友是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十分关键。因此,深入探究《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心得体会,有助于我们树立正确的交友观念,培养良好的社交能力。

第二段:交友之道的原则和要求(约250字)。

《论语》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交友之道的原则和要求。首先,孔子强调重视品德,他认为道德高尚的人才值得结交。其次,他强调志趣相投,即交友双方应有共同的兴趣和目标,才能建立起真诚的友谊。此外,孔子还强调交友要谨慎选择,要慎重地对待与他人的交往,避免进入到错误的人际关系中。

第三段:交友之道的实践方法和经验(约300字)。

除了提出了交友之道的原则和要求,孔子还在《论语》中分享了一些交友的实践方法和经验。首先,他认为交友要忍让和宽容。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不可计较小节,要有一颗包容的心,善待他人。其次,他提倡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通过与贤者为友,以提高自身的品德和能力。此外,他也建议与不同类型的朋友交往,如智者、勇者等,从他们身上学习不同的优点和智慧。

第四段:交友之道的意义和价值(约250字)。

正确的交友观念和良好的社交能力对于个人的发展和成功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首先,与高尚的朋友结交可以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激励自己不断进取。其次,与志趣相投的朋友建立真诚的友谊,可以获得情感上的支持和帮助,使自己的生活更加充实和幸福。此外,选择正确的交友对象也有助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事业成功,因为与有才干和智慧的人为友,可以获得更多机会和资源。

第五段:结尾和总结(约200字)。

《论语》中关于交友之道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日常生活和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正确的交友观念和良好的社交能力,是我们与他人和谐相处、成功发展的基石。我们应当重视品德和道德修养,选择志趣相投、高尚的朋友,并善于学习借鉴他人的优点。通过不断地实践和体验,我们可以培养出良好的交友习惯,并从中获得更多的成长和快乐。让我们以《论语》中的智慧为指导,走出人际交往的迷雾,与真正的朋友建立起真诚的关系。

论语心得交友之道读后感大全(16篇)篇十六

《论语》的真谛,就是告诉大家,怎样样才能过上我们心灵说需要的那种快乐生活。主要讲述了天地人之道、心灵之道、处事之道、君子之道、交友之道、理想之道和人生之道。书中每一个故事都告诉了我们许多人生的哲理和处事做人的道理。

于丹老师讲授《论语》心得别具一格。在我的心目中,孔子是一位离我们很遥远的古代圣贤,《论语》犹如高山上一颗劲松高不可攀,只可仰望而不可触及。而于丹老师仿佛是一位美味快餐的加工高手,它能把一般人很难懂的《论语》透过心得的方式来解读,似乎把难以消化吸收的食品加工成了老少皆宜备受欢迎的高档营养品。他带我们超越时空,把一位两千年前的圣人引领到了众人眼前与今人对话。孔子没有圣贤的架势,朴素平和、平易近人,时时传递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她把深奥的道理讲的浅显易懂,真正走进了我们的心里。他说:“孔子没有温度,只有色彩”。

应对人生的遗憾,我们要在最短的时刻内接收下来,不好纠缠在里面,一遍一遍地问天问地,这样只能加重你的痛苦。如果你正因错过了太阳而哭泣,那么你也将错过星星了。

于丹老师在论语心得中讲了一个故事:一座寺庙里供着一个花岗岩雕刻得十分精致的佛像,每一天都有很多人来佛像前膜拜。而通往这座佛像的台阶也是跟它采自同一座山体的花岗岩砌成,台阶不服气地对佛像提抗-议:我们本是兄弟,凭什么人们采着我们去膜拜你?你有什么了不起?佛像淡淡地说,正因你只经过了四刀就走上了这天的岗位,而我经过了千刀万剐才成佛。

我读后眼前一亮,我们过去总是喜爱与他人相比,为什么你我一齐参加工作,你这天如此辉煌?往往比的都是自己的缺失和他人的所得,而忽视了他人付出的发奋、做出的贡献、肩负的职责、承受的压力。想得到他人所得背后的付出,千刀万剐与四刀相比相差何其大,这样比起来我的内心就平和多了,怨气自然就少了。你有你的快乐,我有我的开心,知足常乐!

相关范文推荐

    校运会短跑加油稿(热门14篇)

    加油稿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它可以让我们将内心的疲惫和不安释放出来。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励志的加油稿范文,相信它们会激发我们前进的动力。1.不为掌声的诠释,不为刻意

    足球趣味运动会方案范文(20篇)

    运动会是学生展示个人风采和实力的平台,也是学校宣扬体育精神的重要场合。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运动会策划和组织的案例分析,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参考。

    行政组长竞聘演讲稿(模板21篇)

    行政管理要注重规范化和制度化,通过建立科学的管理流程和操作规范提高工作效率。行政工作是组织、协调和管理一个组织或机构内部事务的工作内容,它要求高效率和良好的组织

    七年级班主任开学寄语大全(17篇)

    要努力发展自己的特长和兴趣爱好,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我们精选了一些优秀的班主任寄语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同学们,初中不是小学的简单继续,而是

    村级环境卫生工作总结(热门18篇)

    通过卫生工作总结,可以使我们更加清楚地了解卫生管理的效果和影响。下面是一些关于卫生工作总结的实用范文,可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这一写作形式。镇以“爱国卫生月”活动为

    没去学生会检讨书(精选19篇)

    检讨书的写作过程可以提升我们的自我反思和自我认知能力,进而促进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检讨书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尊敬的领导:你好!我非常的抱

    除夕的心得体会(模板20篇)

    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总结经验,提高自己的能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这些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不同主

    申请撤销处分的申请书格式(通用24篇)

    通过撰写申请书,我们能够清晰地阐述自己的优势、目标和价值,提高申请的成功率。想写一份出色的申请书,就要注重表达准确、语言流畅、结构清晰和思路连贯。尊敬的校园领导

    司机年终工作总结完整版大全(19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还可以对自己取得的成绩进行回顾和总结,以此激励自己继续前行。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月工作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参考

    幼儿园卫生总结(专业14篇)

    范文范本是学习和提高写作能力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我们借鉴和吸收他人的经验和优点。小编整理了一些与各个领域相关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切实地把卫生保健工作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