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作文充满个性和特色,能够展现作者独特的思维和表达方式。优秀作文是对一段时间内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概括的一种重要写作形式,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那么,如何写一篇出色的优秀作文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一
“无求”与“有求”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这副对联很多人高悬自勉,其意在于知足常乐,淡泊名利,修炼品格,修养身心。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名利对于普通人,如同鸟之爱惜羽毛,既难以淡然回避,更难于全然超脱。只有少数贤者,才能轻名利似浮云,重节操如泰山;即便在失意、挫折的逆境中,也能挺直腰杆而不失骨气与高洁,达致“无求”之境。
然而,古往今来,举凡志存高远者,“无求”于名利,却“有求”于大道。虽“不戚戚于贫贱”,但有“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忧民情怀;虽“不汲汲于富贵”,但有以天下为己任的国家大义;虽不恋栈于庙堂,但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远大抱负。从“无求”到“有求”,这是一种大格局、大境界。
唐代柳宗元一生淡泊,对功名无奢求。但他在柳州刺史任上,为民凿百井、释奴婢、办学院、修孔庙、易风俗、兴文化,在民间留下口碑。宋代苏东坡在仕途屡屡失意中,一直抱着“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豁达,但从不放弃为民造福的追求。在黄州,他移风易俗、拯救溺婴,深得人心;在杭州,他疏浚西湖、修筑苏堤,惠及百姓;在儋州,他办学堂、倡农耕,改善民生。这些古代的清官贤臣,因追求百姓福祉而德音留一方、功业垂青史。
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共产党人具有封建清官难以企及的理想信念和精神境界。从“宁可少活,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王进喜,到“为了小岗村发展,哪怕牺牲自己生命”的沈浩;从“不带私心搞革命,一心一意为人民”的谷文昌,到“为了改革开放事业,要杀出一条血路”的袁庚,无数优秀干部以“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革命功名观,为党和人民建立了不朽功勋。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二
1、叶子的离开是风的多情还是树的不挽留;你我的离校是人生的催促,还是青春的不停留。
2、多年之后再读会觉得留言的人是最了解自己的人,会有一份长久的感动。所以,不要让别人帮你写留言,一定要根据对象的不同来写,这才是珍贵的留言。同学啊,让往日夕暮中那些甜蜜的低语,都埋在心底,化作美丽的记忆吧!
3、感谢美丽的校园,给予了我飞翔的翅膀;感谢亲爱的老师和同学,给予了我展翅翱翔的信心和勇气。
4、光阴似箭,岁月如梭,四年美好而艰辛的大学生活犹如漏斗中的沙石已悄然流进昨日。此时站在漫漫求学道路终点站的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昔日的点点滴滴,林林总总,跃然而起,历历在目。此时面对着我可爱的同学,面对着美丽的校园,我心中虽有千言万语,却只字难出。
5、毕业了,心中有太多太多的不舍!
6、这个初夏,演绎着悲欢离合.
7、几载青春,几载情谊,同学少年总相忆。
8、毕业了,曾经在一起的打打闹闹也已经远去。
9、难忘的青葱岁月摄在照片下,我们还会碰面吗?这四年,感谢有你们的相伴。
10、许多事情回想起来总是那么神奇,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微笑着给大家祝福,微笑着面对离别,微笑着道声再见,微笑着走进明天各自的生活,千言万语只用一句话“好好生活,好好工作”。
11、那些年,我们一起走过的日子,每天都要活得好开心,如今就要毕业分别,献上依依惜别的祝愿,愿福乐时刻与你相伴!
12、拥有一颗年轻快乐的心,给别人一个灿烂的微笑,给自己一个真诚的自我,给学业画个完美的句号,给事业点个漂亮的开场。让我们扬起风帆,共赴风雨。不要忘了我,朋友!
13、光阴似箭,一转眼,4年的同窗生涯已成为过去。但教室里,还回响着我们朗朗的读书声;操场上,还留着我们奔跑矫健的身影。这里的草坪、小溪、竹亭,是我们永远依恋的百草园。
14、和大学说再见,却不跟青春道别。
15、很多年后,我们把这个夏天叫做“那年夏天”,但是那年夏天,我们曾笑得很美,很绚烂。
16、红叶纷飞的枫林里,我们曾拥有多少回忆。那飘舞着的枫叶,将我们带进一个无比美妙的境界。
17、还记得那天晚上我们在星光下畅谈的情景吗?谈学习、理想,还有……将来即使我们天各一方,但那晚的星空我永远都会记得。
18、毕业了,话题不再是八卦,学习,换成了工作,前途与结婚。
19、毕业了,青春在无形之中离去,我们即将翻开人生的另一页。
20、毕业离别时的伤感。互相登上离开的车辆。充满伤感的车站。飞驰而过的站牌。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三
据《华西都市报》报道,5月3日中午,在从达州到成都东的d5185次动车上,四川达州石桥八旬老人李某,准备到华西医院看病,因节后人多只买到达州到营山座位,后借座邻座。到南充后,被刚上车的年轻貌美女大学生“请”起来,老人女儿恳请能否挤一挤,被拒。老人挽扶着往后走,后面两排年轻人也没有起身让座。大约5分钟后,前面一中年男子将老人让到自己位置。老人女儿说:“年轻人啊,应该多学学。”结果遭到美女反击,“坐自己位置错了吗?!”后感觉委屈的大学生流着泪给朋友打电话讲遭遇。
到底该不该给老人孩子孕妇残疾人让座的问题,其实争论很久了,但是,目前对于坐公车似乎形成了一个基本的共识,那就是坐公车让座是美德,而且,一般的人也会让座,但别人不让座,也没有错,毕竟,有时年龄真不是决定让座的唯一标准,有疾病的,有体质甚至比老年人还弱的,有的确实辛苦了,需要坐一坐解乏。但是,绝大多数的人还是愿意让座,毕竟,坐公交车的距离相对比较短,年轻人一般能够承受,而且公交车的座位有限,大部分人不会有座位,但即使如此,老年人也不该倚老卖老,不让座就骂就打那是不应该的,同样需要谴责,因为别人没有义务,何况,老年人应该是年轻人学习的榜样,年轻人正是在老年人的示范下成长起来的。
但是,现在,坐动车或火车、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遇到老年人该不该让座呢?丁丁认为,对于这类现象,我们首先要弄明白几个方面的事情:
一是长途交通工具卖站票那是车站或车主的责任。对于火车、动车、高铁等长途交通工具,乘客一般都要坐几个小时的时间,每个乘客都应该有自己的座位,如果供应站票,那是车站和车主的.责任,这也应该属于超载的行为,有关部门应该打击,因为一辆车应该有多少座位,那是经过有关部门核定的,这才是科学的,所以,车站和车主就不应该卖站票。出现这样的情况,那是车站的问题,应该找列车长或乘务人员,由他们负责解决,而不应该将责任推给乘客,正如坐飞机,上飞机的每一个人都有座位,没有座位的不能上飞机,或者由机务人员进行协调解决。
二是老人远行,家人应该早作准备。老人远行,无论是看病还是旅游或是什么原因,尤其是对于有病的老人,作为家人,应该早作准备,即使是节日期间乘客多,更应该有预见性,不应该奢望别人能够让座。所以,老人坐长途交通工具远行,买站票,家人有责任,无权责怪乘客,不要指望人人都是洗雷锋,何况,你自己是不是雷锋你自己清楚,以已量人,你就应该知道如何做,即使真的十万火急,真没有买到座位票,那家人也应该带一把小板凳让老人坐,不能光指望真正的座位乘客让你坐。
三是长途交通工具,任何乘客站几个小时都会累。坐长途交通工具,一般有几个小时甚至上十个小时的车程,如果你把座位让给别人,那就意味着你站几个小时甚至上十个小时,这不是坐公交,只有几站路,不会超过一个小时,这是几个小时甚至上十小时的车程,谁站着都会累,你累了别人会给你让座吗?我们虽然呼唤美德,但一个人献出爱心那必须不以伤害自己太多利益为前提,正如捐款,不可能要求别人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去捐助你。
所以,在长途交通工具上,面对老人无座位时,作为年轻人一方面要有爱心,要体现美德,但是,如果自己承受不了,毕竟,距离太长,站的时间太久,这个时候,就应该联系工作人员,因为他们是交通工具的代表,是他们出售的无座位票,应该由他们出面解决,对于一列动车,调剂一个座位应该是能够的。另外,作为老人的家人,护送老人远行,无论是什么原因,都应该考虑老人的承受能力,不能老奢望别人体现美德,更不能通过责备别人来要求别人让座,即使真是十万火急,购不到座位票,那也要有辅助措施,如准备小马凳,以备需要时用,这样,也可能通过与有座位的人换一换,毕竟,你也要考虑别人,他们要站几个小时那也不是容易的事情。所以,老人也要换位思考,毕竟,老人才是道德的模范,是年轻人的榜样,年轻人是在老年人的示范下成长起来的,不能要求年轻人成为你们的榜样。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四
“绿色发展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领袖要求全面推动绿色发展的铿锵话语,诠释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深远意义。当生态价值观浸润每个人心间,当全社会建构起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美丽中国就有了最深厚的推动力。
绿色是生机。揆诸人类史,相较数十万年的原始文明、一万年的农业文明,短短两三百年的工业文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物质财富,也产生了短时间难以弥补的生态创伤。从全球变暖到荒漠化侵袭、垃圾围城,人类生存环境已面临严峻威胁。现实强烈警醒世人,尊重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才有未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发展才有根基。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实现永续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是唯一的选择。
绿色是幸福。在过去那个沙尘暴频发的年代,一篇《我把春天弄丢了》的小学生作文,曾引发全国反思。有生态美好才有生活幸福,谁也不愿意守着如山的财富,呼吸的却是雾霾,食用的却是有害物。散步有公园,抬头有蓝天,吃的是无公害,喝的是清洁水,身边有鸟语花香,城外有青山绿水,在许多人眼里,这些是新时代的“幸福标配”。领袖特别叮嘱,要把解决突出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民生优先领域,还老百姓蓝天白云、繁星闪烁,还给老百姓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景象,让老百姓吃得放心、住得安心,为老百姓留住鸟语花香田园风光。实实在在的生态文明建设方略,激起无数人对美丽中国的信心。
文档为doc格式。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五
时评作为一种针对时事进行评论的文章形式,始终是人们对于社会状况和政治方向的关注和反思的重要表现。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进步,时评也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和创新,其内容、形式以及作者都变得更加多元化和多样化。本文旨在通过对于时评阅读的体验和感悟,探讨时评的价值和意义,以及对于个人思维和思考习惯的影响和启示。
第二段:时评的价值和意义。
时评作为一种公共言论,其价值和意义不仅体现在了为读者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信息来源和思考引导,更在于其对于公共话语和民主决策的直接影响。时评是对于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分析和评价,它对于社会变迁和政策调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时评不仅赋予了民众更多的思考权利和话语权,更提高了公共话语和民主决策的透明度和质量。时评通过不同的观点和思考视角,可以促进人们对于问题本质的认识和讨论,进而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
第三段:时评对于思维和思考的影响。
阅读时评不仅让我们了解了当下的社会情况和政治动态,更对于我们的思维和思考习惯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时评作者对于事实的分析和判断需要具有批判性思维和挑战精神,而这样的思维方式也会渐渐地影响到读者。阅读时评,需要我们具备批判的眼光和客观的判断能力,以区分声音异端和舆论真伪。更重要的是,我们需要从时评中获取独立思考的氛围和必要的底料,以形成自己的观点和思考方式。
第四段:关注时评的注意事项。
然而,时评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局限性。时评不同于新闻报道和特稿,其阐述和分析的角度会存在某种立场和倾向,而这种立场和倾向可能会对于事实的过滤和拓展产生影响。因此,读者在关注时评时,需要具备辨别的能力和思考的独立性。同时,我们也需要注意时评的全面性和把握时效性,不能让时评成为了读者思维的主宰和唯一的标准。
第五段:时评的社会责任和民主价值。
时评可以视为一种具有民主价值和社会责任的言论形式。时评作者需要具备批判性思维和广泛的知识体系,以为公众提供公正、客观的分析和判断。阅读时评,可以激发我们对于社会变革和政治理念的思考和探索,进而促进凝聚独立思考和发表个人意见的民主文化。与此同时,时评的发布和评论也需要对于社会舆情和群众需求有所关注,以推动社会发展和推进社会民主化进程。
结语:
时评是一种具有时代性和思考性的文章形式,其存在和发展始终在为公众提供更为广阔的思路和视角。我们需要在关注时评的同时,提高思考能力和对于社会变革的认识和关注,以为社会的进步和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六
想必一些消费者深有体会,网红带货,有时候掏空的不仅仅是你的钱包,还有信任。
人民日报发文《“网络带货”也要讲诚信》,对当下网红带货屡屡翻车的现象进行分析,文章认为,直播推销正在快速成长,责任意识需要和行业成长的速度保持同步。网红博主与平台切莫贪图“快钱”而罔顾消费者利益,让正在高速发展的网购产业蒙上“信任危机”的阴影。
近几年,网购产业在中国飞速发展,同时间接带火了很多“周边”产业,比如二手买卖、网红直播带货。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七
9月1日晚,中国男篮红队战胜伊朗队,获得亚运会男篮冠军,一举走出持续多年的低谷,令人为之一振。要知道,红队之外,中国男篮还拥有“一哥”易建联、主力队员周鹏等仍在当打之年的老将,蓝队中还有的一批优秀的年轻队员,此番夺冠被称为“半支国家队夺金牌”。
男篮夺冠后,篮球圈内外人士不约而同想到了姚明。前国手马健说:“姚主席的篮球改革成效将会在未来两三年凸显。明年的世界杯男篮将会是男篮的辉煌之年。”中国男篮多年来一直是亚洲霸主,但是,因为人员的新老交替等原因,中国男篮四年前在仁川亚运会上只获得第五名,创历史新低,甚至输给了被公认为“弱队”的中华台北队。一时间男篮灰头土脸,无颜见江东父老。姚明担任篮协主席后最引人关注的改革措施,是建立了红、蓝两支国家队,让更多的年轻人获得表现的机会,扩大了国家队的人才池。但是,这些还不是姚明身上最关键、最有价值的东西。姚明身上值得从事管理工作的人们学习、借鉴的地方,归纳起来有两条:第一条:为国争光,不挂在嘴上;第二条: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有一件事情,很能说明姚明与某些喜欢说官话、套话、空话的体育官员的区别。红队中来自辽宁队的后卫赵继伟受伤,篮协宣布,运动员在国家队期间受伤,治疗费用由篮协承担。这一举措广受好评,因为此举解除了运动员以及相关俱乐部的后顾之忧,俱乐部更乐意为国家队输送优秀人才,运动员训练、比赛的积极性也更高了。受伤是竞技体育不可回避的一部分,如果国家队没有保障措施,岂不是为国家队输送队员越多,俱乐部所冒风险就越大?但是,这样一件理所当然的事情,在姚明之前竟然没有一届篮协领导关心并解决之!
一些体育官员最擅长的是作秀博眼球。国足出征世界杯预选赛,足协搞了一个宣誓仪式,全体队员面对国旗宣誓一定要打进世界杯决赛圈,媒体报道后舆论一片哗然,断定这届国足没戏。喜欢高调表态者,往往不善体察下情,不懂队员心理。中国足球水平不高,运动员无论是技术还是心理都比较弱,这种高调宣誓,除了给运动员增加心理压力,不会有一点正面作用。后来的事实也是如此。
什么叫“比赛结果”都没闹明白,错判、漏判与“比赛结果”的关系也没有闹明白,就在那里管理一国篮球事业了。根本原因,还是缺乏专业意识。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换句话说,就是以专业素质,为专业服务。任何用专业以外的招数博眼球博欢心,均为专业精神所不屑。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八
上个周末,新浪微博的服务器又经受了一场突如其来的考验。7月28日下午,曾是“明星夫妇”的演员文章和马伊琍,同时在自己的微博上公布了离婚的消息,迅速引爆了一波网络舆论热潮。由于许多影视明星都喜欢在微博上公布自己的情感动态,“围观”微博服务器在类似事件发生时被热搜挤爆,几乎成了年轻网民喜闻乐见的“保留节目”。一时间,与文章和马伊琍婚变有关的信息,迅速填满了很多年轻人的社交网络。不论此前对这对夫妇的了解是多是少,在大氛围的影响下,大家似乎都自愿或不自愿地卷入到了“吃瓜”的热潮中,仿佛谁不关注,谁就落后了一般。
关注娱乐明星的私生活,已经成了网络上的一道“景观”。范冰冰、李晨、赵丽颖、冯绍峰、薛之谦、李雨桐、文章、马伊琍……不管其“咖位”大与小,其感情历程顺遂或坎坷,当其私生活动态被传到网上时,无一例外都受到关注。某种意义上,“吃瓜群众”可谓是网民中规模性与代表性的群体,也是年轻人网络生活的一个缩影。
所谓“吃瓜”,最主要的精神内核,一是“看热闹”的好奇心,二是“事不关己”的疏离感。人人皆有好奇心,而年轻人的好奇心又尤其旺盛,因此,对各种足以引起人关注的事件充满好奇,可谓人之常情,这也是人们选择“吃瓜”最主要的动力。然而,带着好奇心去探究事物,和“吃瓜”又不能简单地等同起来。人们很少会用“吃瓜”去形容对严肃、深刻的话题与事件的探究,往往用其形容那些对引人注目却又无关紧要之事的围观。
明星的私生活,恰恰具有“引人注目但又无关紧要”这个看似自相矛盾的特质,因此自然而然地成了年轻网民们的“瓜田”。从这个角度上看,与其说是明星通过炒作操纵了网民的关注焦点,倒不如说是年轻网民自身的偏好,赋予了这些明星额外的光芒。
事实上,打开微博,我们会发现,在与社会公平、正义相关的话题上,网民们并不缺乏讨论热情。但细究下去却会发现,关心这些话题的,多是有一定网龄的“老网民”,越是年轻的网民,越显得“出世”“避世”,更关心那些轻松的话题。
之所以如此,一个重要原因是,公共讨论的质量因为互联网上戾气的增强而变低,新生代的网民对此难免厌倦,不愿参与其中。有理有据的“君子之争”,逐渐被网络上的暴躁风气“碾压”,许多网民不再将互联网视作一个可以认真讨论、互相说服的空间,而将不同观点的交锋,也时常成为你死我活、谁先把对方骂倒算谁赢的无聊争斗。这种低劣的讨论,自然会让年轻人感到无聊,转而关注那些热闹非凡却无关紧要的明星私生活。
当然,这并非网络舆论应有的正常状态,更不意味着这样的局面没有改善的空间。对于公共事务漠不关心,对各种绯闻八卦充满热情,对年轻人而言,无论如何算不得一种健康的思维模式。但是,在这个问题上,指责年轻人“无聊”显然有失公允,为他们打造更好的公共讨论的空间和平台,显然比指责他们只知道关心明星私生活更有意义。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九
一部纪录片红成这样,出乎很多人意料,包括总导演陈晓卿,他反复在公开或私下场合表示,《舌尖上的中国》于他而言,只是一部正常而普通的纪录片而已,他不赞成关于该片的溢美之词。这在当下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创作态度,有事儿说事儿,不漫无边际,专注本职工作。依我看,这也是“舌尖”的内在风格——实在。
《舌尖上的中国》,握住了时代命门,它把几千年中国人舌尖的滋味,做了一次泛泛的总结和考证。又因它选取的角度既灵且巧,态度务实低调,就在隐秘的潜意识层面合上了时代节拍,击中了每个观众。评价它的成功,不妨改孔子的“食不厌精”的一句话,叫“心不厌细”。
曾经的中国人做足了“心不厌细”的功夫。看看古人的精致生活,那真可以叹为观止的。单说文房用具,笔格、笔床、笔屏、笔筒、笔船、笔洗、笔觇、水中丞、水注、糊斗、蜡斗、镇纸、压尺、裁刀……;现代人呢?以我此刻书桌为例,电脑、圆珠笔、即时贴,没了。
“舌尖”正是用其“心不厌细”的功夫,引领人在味觉上向更细处一步步地探掘,重拾我们曾有的静心、细心、耐心。眼耳鼻舌身,色香声味触,每一项往细处探掘,都有太平洋一样广阔的境界,心不厌细,只看你能走多远。
只求温饱的吃,那叫囫囵吞咽,连咀嚼都顾不上,只能满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这只是吃的意义之一,远非全部。就如同喝茶,大茶缸牛饮仅为解渴,如果是品茶,选水选茶、凝神温杯这些都不说了,单是入口之后,舌尖、舌面、上腭、两颊……无穷细致的美妙等你体会。
在眼耳鼻舌身的层面求细固然可喜,但如果不在此基础上继续前行,就是无谓之细。正如“舌尖”一片,“舌尖”只是个起点,如果只停留在舌尖,那真是连美食的门还没入。曾经听一个老茶人说苦,口腔感受到的苦不是真的苦,真苦入心。借他这话来说“舌尖”,创作者们想说的,是入心的味道。
在匆忙而浮躁的当下,“舌尖”之细致,给我们展现了别样的内心。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十
近日,关于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的事件引起大众的广泛关注,很多人对于事件女主角的行为“痛斥”,也很同情卖家。但随着事件的发酵,网络暴力似乎甚嚣尘上,盖住了原本的事件。到目前为止,该事件依旧引发激烈的讨论。
关于买18件衣服旅游后退货事件的时评文。
试穿族丢人,网络暴力也可怕。
这是一个一不小心就会上热搜的年代。
原本只是卖家和买家私下协商的一件小事,公开程度也仅限于一个对话框。当卖家看到买家在朋友圈晒自家衣服的旅拍照片时,联想到买家要求退货时说“不喜欢”,任谁估计也气不过,想着通过网络曝光的形式,让公众评评理,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不过,这次热搜事件,更值得探讨和反思的意义在于,事后舆论对买家的不放过和不原谅。信息社会发展到现在,我们已经可以通过无处不在的网络进行分享和交流,但是我们依然不具备上帝之眼。很多时候,我们根本就无法看清一件事的全貌,尤其是涉事的几方,还没有完全走进舆论场的时候。
看过电影《罗生门》的朋友都知道,凡是涉事人说话,都是有立场的,_远不可能从一方的口中说出来。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网络往往让我们看到的是部分事实,它往往只集中展示一个人的一部分,甚至是某个时间段很偶然的一段言行,这样的人物形象一般是平面的、片面的。但在我们周边,人是立体的、_,因此会造成很大的观感反差。
也正因此,我不认为这个买家在日常生活中,是多么自私可恶,她很可能就是我们身边有些缺点和毛病的大多数人,甚至她有可能就是我们自己。
因此,对于卖家“节假日经常碰到‘试穿族’,希望要一个道歉”的要求,确实需要满足。目前买家已经道歉,事情正在向着和解的结局发展。但是对于买家“我道歉,我承认自己的错误,希望让我有一条活路”的诉求,也同样需要正视。
事件发酵至今,买家已经遭遇到网络暴力,其个人信息被曝光,辱骂、威胁的电话和短信不断,甚至已经有人找到其住处敲门,她不得不“掰断电话卡”,请假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这样的“众罚”是没必要的、过分的,甚至是违法的。
买家行为算不上什么大恶,并且还是在一定规则范围内的小心思。如果我们用网络暴力这种已经涉嫌违法的方式去惩罚她,这不是将自己拉低到和当事人同一维度,而是到了比当事人还更低的维度。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旗帜鲜明地反对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进行的网络暴力,不仅因为它是法外开“罚”,还因为它本身就已经走向了正义的对立面。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十一
自从xx年上半学期学习应用文写作半年来,在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已初步对常用的应用文有一定了解。
新学期由于学校组织参加省电脑应用文写作技能竞赛,老师对进一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我结合自身学习情况,特制订下列学习计划:
一、学习要求
深入学习《应用文写作基础》内容,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争取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
二、学习内容
1.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
2.学习行政公文(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函、会议纪要、决定、意见)传播应用文(消息、广播稿、演讲稿)事务应用文(证明信、推荐信、感谢信、慰问、贺信、倡议书、建议书、申请书、计划、总结、会议纪要)礼仪应用文(欢迎词、欢送词、开幕词、祝词)三大方面,学习每种文种的格式、写作要求、内容、语言、排版要求。
3.从网上下载试题,尤其对计划、总结、演讲稿加强练习。
三、学习方式
以自学为主,老师指导为辅。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分配好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经验。
四、学习时间
每周一到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14:00—17:00。 在完美的计划也比不上脚踏实地的去实施。在实施的过程中我会及时结合当前情况,做出调整。一星期一小结、二星期一大结,总结经验,找出自身不足积极改正。
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通过我的努力,我一定可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最后取得比赛的胜利。
因为在此之前,从未学过经济应用文写作。对这门课没有多少了解,但是学好这门课程,对以后无论是学习上还是工作上都必定有很大的帮助。所以想要学好这门课程,进一步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涉足于应用文写作知识的海洋。经小组会议讨论,结合小组成员学习情况,时间安排,现制定计划如下:
一、 任务和目标
1、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学习每。种文种的格式、写作要求、内容、语言、排版要求。
2、了解并深入学习《经济应用文写作》内容,全面提高应用文写作水平
二、方法和措施
1、以自学为主,老师辅导辅。查漏补缺,不懂的地方进行强化学习,懂的地方进行周期复习巩固。
2、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分配好每天的学习内容和时间,多和老师同学沟通,交流经验。
3、加强小组成员之间的.学习合作交流探讨,解决学习方面的问题。
4、一步一个脚印,循序渐进。每天总结,在学习中总结,在总结中学习。
三、 时间和步骤
9月份:了解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包括主题、材料、结构、语言。学习每种文种的格式、写作要求、内容、语言、排版要求。
周一至周五:晚上8:00~9:00看书,9:00~9:30小组之间讨论学习、巩固、总结。
作水平。
周一至周五:晚上8:00~9:00看书复习,查漏补缺。 周末:早上9:00~11:00基础知识复习,下午3:00~5:00不懂的地方进行强化学习、巩固,晚上8:00~10:00看应用文写作模版、练习写作。
再完美的计划也比不上脚踏实地的去实施,没有比人更高 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我相信“有志者,事竟成”,通过我的努力,我一定可以提高我的应用文写作水平。
一、 应用文的特点
1、实用性
应用文文种繁多,应用广泛,无论是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撰写的公务文书,还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中撰写的事物类文书,其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处理或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实用价值。都是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写。
2、真实性
应用文书为实现一定的目的而写,强调的是方针政策的正确和客观事实的真实。
3、简明性
语言得体,文字简约。
4、时效性
时间性强,讲求及时
5、规范性
格式固定,书写规范。各种文体都有特定的适200用范围,不可随意交换使用。
正因为应用写作的以上特点,它的实用性不言而喻。而且,我们两年后就要步向各自的工作岗位了,当我们打入工作岗位后,各种计划、总结、报告、请示和会议记录等都会用到。通过这门课的学习为以后职场专业化写作实践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学习《应用文写作》课程的收获
在这个学期,学习了《应用文写作》课程后,有了许多的收获。正如课程名字一样,因为是应用文写作,课程的针对性就比较强,而且也很实用。没上这课之前,如果提起应用文,我的大脑会几乎一片空白,仔细200 想想,也许会想到,小时候写的请教条,但也仅限于此了,现在想想真是学到了很多,了解了各种应用文的格式,语言,注意的事项,以及用途,我想这对于我们以后未来的工作学习会非常重要,也使得我们以后写作应用文时更规范,标准,更有效率。学习了各种应用文写作的写作方法和规范的写作格式。像申请书、计划、总结等一些常用文体的写法。虽然之前我们通过不同的途径接触过它们,但是当自己下笔来写时,便不知道从何下手,变得不知所措了。而通过学习《新编应用文写作教程》这门课程,以后再遇到这样的文体时就不200会不知所措了,而是会非常自信完满地将其完成。
我们专科生不毕业时虽然不写学术论文,但对于想专升本同学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当专升本后,无论是年终还是毕业时都会用到它,因此学习它的学做过程是迫在眉睫的事情。《应用文写作》这门课程便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它的很好的平台,通过老师详细的解释和自己课后的练习,我已经掌握了它的基本写作模式和要求,如果以后顺利通过专升本考试,我相信自己在将来能够完成一篇优秀的论文写作。同时,应用文写200作在将来公务员考试中占有非常大的比重。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考试公务员无疑成为大学生选择自己将来人生道路的选择。同样,对那些有考公务员意向的同学来说说,学习公文的写作方法十分重要。恰好《应用文写作》就为那些将来学习公务员相应考试的写作做好了铺垫。 在走上工作岗位后的大学毕业生中,流传着这样两句顺口溜:“大学课程三件宝:应用文写作、英语和电脑。”“就业谋生三把刀:应用文写作、英语和电脑。”可见应用文写作的重要性可见一斑。
三、对本书的看法
1、优点
(一)内容详细 200 本书详细的介绍了生活中最常见的几种应用文的写作
格式,并附有相关的习题供我们课后练习。
(二)引例鲜明 每个章节的例子都具有代表性。
(三)
2、瑕疵
(一)、在课文中应在所引用例子后面附有对该例子的点评。这样可以让读者对这一文体更进一步的了解,加深印象。
(二)、本书中对合同进行了介绍,但重点只是介绍公司间的合同,我认为应增加一些劳务性合同,毕竟我们刚大学毕业,大多数同学都是打工者,或许只有极少数有家庭背景的人才能一下学就当老板。但这些人毕竟有限。
(三)、200本书中虽然对广告有所介绍,但没有引用相关的例题。这是本书的一个瑕疵。
时评类作文写作指导
时评类时评类(精选12篇)篇十二
(倒序排列)。
房世博投入应该怎样算?
不加分析去简单类比其基础设施的“间接投入”,并不科学。
不久前,有媒体称,上海世博会斥资4000亿,堪称史上最贵世博会。一石激起千层浪,世博投资成了议论焦点。
与爱知、汉诺威等世博举办地的直接和间接投入相比,按这样的算法,上海世博会“贵”得还真不是一点点。然而,爱知县人口是700万出头,汉诺威更只有50多万人,和上海相比,规模完全不是同一数量级的城市。而且,爱知办博的地点和上海不同,并不在人口稠密的中心城区,不像上海搬迁成本相当高昂,本来就是希望兼顾旧城改造,甚至产业结构调整“退二进三”的功用,因此,不加分析去简单类比其基础设施的“间接投入”,并不科学。
所以,同是一笔账,要看怎么算法,特别是大型项目投资的经济账应该怎么算,确实是一个重要的话题。一方面,投入应该公开透明,归类尽量明晰,且任何投入的廉洁、安全、环保,科学规划与精打细算,都是主办方的责任和义务。如果有昨建今拆、大手大脚的浪费行为,也该受到舆论谴责,追究相关部门和人员的失职之责。另一方面,也要眼光放远,不能只看眼前效应,算一时得失,要看对科学发展和民生的贡献率有多大。
记得盖洛普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民众和上海民众对中国申办世博会的支持率分别高达90%和93%,东道主的热情确实异乎寻常。这是一种极其珍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值得珍惜和尊重。
“史上最贵”,肯定是不够严谨的判断,但它也提醒世博主办方:算好用好管好世博投入的每一分钱,是珍惜和尊重民意最具体、最切实的表现。
房价“虚火”警示了什么。
王慧敏《人民日报》(2010年02月23日09版)。
海南烧起的这把房地产“虚火”,提醒我们应对“炒”的宏观调控能力亟待加强。
海南房价,近一段时间以来成为焦点:
不过,近期媒体从海南发回的消息表明:“高房价”面临着“低入住”的尴尬。许多酒店的房间整个假期都空着。有些从事“包房”的旅行社和个人不得不忍痛“甩房”。最后的结局是:“今年在三亚‘包房’的人大部分都亏本了。”
事情往往是这样,什么东西一旦热起来,在热浪裹挟下,其价格总是远远偏离价值。而价格过度偏离了价值,危害性不言而喻。
作为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房子,被当成“投资品”爆炒,危害性更是显而易见:对于那些有住房改善需求的百姓来说,要么无端地为“高价房”买单,要么就买不起房子。这无疑会滋生新的社会矛盾。
更令人忧虑的是,不少炒房客是利用银行贷款来“炒”。“炒”的目的当然不是为了自住。你“炒”给我,我再“炒”给他……房子长期落不到人头上,房价下跌便是必然。
有人把这种“炒”,比作“击鼓传花”游戏,鼓声停止之时,最后的接盘者必然遭殃。
炒房客手中的高价房没有下家接手,如何还银行的贷款?当银行成为最后的接盘者,势必给金融系统造成打击。
这不禁让人再次想起荷兰“郁金香事件”。16世纪,郁金香从土耳其传入西欧,在荷兰种郁金香成为一种时尚,稀有品种的郁金香球茎的价格一路飙升。到1636年,较高级品种的一个球茎,就可以换到两匹马、一辆马车和一套马具。贵族、平民、农民、手工业者、船员、仆人,还有扫烟囱的、开旧货店的,几乎无人不染指郁金香。很多人都将财产换成现金,进行郁金香投资。“谁都相信郁金香热会永远持续下去,似乎世界上每个角落的富人都在定购球茎”。然而不可避免的泡沫破裂,终于在1637年2月4日这一天到来。这天,希望出手的人挤满了各地的交易所,价格急剧下落,市场迅速崩溃。许多靠贷款进行买卖的人,突然之间变得身无分文甚至破产。
房价虚高,已引起海南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相信政府相关措施会收到效果。
审计“制度优化”更值得期待。
只有制度健全了,审计机关才能专注于审计工作,审计工作才能回归监督本色。
日前,国务院公布了修订后的《审计法实施条例》。新条例在扩大审计机关监督范围、规范审计监督权限和程序等诸方面都有新发展,这对维护国家财政经济秩序和反腐倡廉来说无疑是一个好消息。
一方面“审计风暴”不断,另一方面老百姓关心的审计问题似乎又没有得到完全的解答。原因何在?可能是有些问题审计到了,但是没有公布,所以老百姓不知道。也可能是因为审计的范围有限、审计机关的人手有限,难免有漏网之鱼。
反复出现的问题要从制度上找原因,而制度的问题则要通过制度来解决。《审计法实施条例》的修订正是着眼于具体制度建设,让审计机关敢于审计、敢于公布、敢于处理。
不难看出,新条例的发布可谓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制度优化”。与之前的“风暴”相比,这种制度的“优化”更值得期待。因为只有制度健全了,审计机关才能更专注于审计工作,审计工作才能回归监督本色,人们对审计结果的关注才会回归常态。换句话说,只有审计领域不再刮“风暴”,审计工作才能算真正做好了。
当然,新条例毕竟是对审计法的细化,在制度实践时也还需进一步完善。比如,对国家工作人员的经济审计就有赖公务员财产申报制度的配套,等等。
审计制度的力量在于,它有助于解决以下的问题:对有些事项、有些人,审计机关敢不敢去审计;有些事项、有些人审计出问题了,审计机关敢不敢公布;有些事项、有些人审计出问题也公布了,审计机关是否只能“报告”、“建议”、“移交”;有些事项、有些人被“报告”、“建议”、“移交”了,能否等来令人满意的处理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讲,审计的“制度优化”还可以来得更多一些。
(2月13-21日春节期间人民日报无时评,摘录人民论坛人民时评)。
过个休闲的年节,让一年的劳累和烦恼划个句号。
朽木2010年02月21日00:01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过年放长假。长假,就要好好休闲。
一年365天,天天忙日日忙,忙忙碌碌,怎一个“忙”字了得,尤其是当下这快节奏高频率的社会,物欲横流,浮躁气甚,累身累心,不亦乐乎。而春节长假就是最好的调整之机,修养之时。且暂别劳作之硝烟,且稍息荒芜之心田,且将连绵不绝的喜怒哀乐置诸一旁,来一次彻头彻尾的身心大解脱、大解放!一句话,我们静下来,闲下来,休憩一次,放松一次。
曾几何时,休闲文化被视为资产阶级独有“专利”,被斥为腐朽没落的生活方式,当作洪水猛兽,当作异端邪说,人们避之犹恐不及。改革开放后,实事求是之风升帐,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重新受到尊重,这“休闲”也理所当然受到应有的重视!从双休日的给予法律层面的确认,到“以人为本”成为国家意志写进宪法党章,从新的劳动合同法大张旗鼓地推行,到中央高层关注春运畅通,所有这些,都在充分表明,休闲,已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运行下的、改革开放了的中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让“休闲”的旗帜高高飘扬。
休闲当然要休休身体。睡它几个懒觉过过大瘾是一种享受,躺在电影院里连看它几场“阿凡达”是一种放松,甚至,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做它几天宅男宅女又何尝不是一种舒筋活骨……全看自己的爱好了,且让我们尽情地好好犒劳犒劳自己的身体。
休闲当然是一个休止符,而非句号。休闲的目的,是充电,是“刷新”,是为了消除积习的疲惫,是为了调适出一个崭新的状态面对新的一天。一个休闲的春节和长假过去,一个个新的日子又会扑面而来,好在我们有了很好的年节休闲,因此我们又有了一个崭新的精神面貌,豪情满怀地迎接一个又一个意气风发的新日子。
百桌千人宴请图啥,有些官员很需要“限宴令”
朽木2010年02月20日00:00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官场连着酒场,酒场连着官场。这个“连”,已经不止于用公款大吃大喝、纸醉金迷,而且还延及于私宴之“官场化”。最近南方两起事件,就是又一佐证。一例是广东廉江市,一位公安局副局长为庆祝乔迁之喜,在当地最豪华酒店包下两层大摆宴席,近千宾客赴宴,排队送红包。一例是深圳市公安局副局长,嫁女摆酒110桌,酒店也是五星级的。这两起事件,均被当地媒体曝了光,当地相关部门也介入调查。有鉴于此,有些地方于是出台“限宴令”,严格的,硬性规定官员办宴不得超过10席,并不得收取“红包”。
有人说这么做是不是严了些,苛刻了些,刻板了些,理由是,我们毕竟是人性社会,官员也是人,婚丧嫁娶大事,办它几桌,情有可原。
老实说,相当多的大办酒宴的官员是经不起以上几问的。不信去百度一下就会发现,这些年传媒披露出来的此类案例,无外乎几类情况。一是烧的,想摆谱,官啊,牛啊,显得一呼百诺,应者云从,了不起的样子,根子上,是在显摆权力,根本不把百姓放在眼里,官气十足,这是另一种形式的以权谋私。二是贪的。就有那类官,动不动就请客摆酒,找个茬就设宴,来的人能空手吗?尤其是下属、“关系户”,“红包”、“份子钱”之多,可想而知。有人说这是变相搜刮民脂民膏、巧取豪夺,是不假的。说白了,这是不折不扣的以权谋私,是私欲膨胀,是黑心的表现。这种又狂又黑的官,骨子里,是与党和人民的要求背道而驰的。看似“私生活”,反映的是公德,反映的是一些官场中人公德太差太亏太缺失。一句话,让你做个平头老百姓,看你会不会动不动百桌、千人地去大摆豪宴,看你还有没有能力就这么张狂、豪奢?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类官,不仅做官有问题,做人也差点。
官员要清廉,要自律,要率先垂范,要以身作则,大事如此,在台上作报告如此,生活小事也该如此,台下也该如此,请客待人也该如此。或者更应这样说,小事儿,生活琐事儿,更能看出人品、官品。
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些官员太需要“限宴令”之类的管束了。
“两面人”干部,会上讲给别人听自己该咋干咋干。
刘国昌。
2010年02月19日00:35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在前不久召开的组织部长会议上,习近平同志指出了当前干部队伍中存在着的六种不良作风:即有些干部宗旨意识不强、有些干部事业心和责任心不强、有些干部心浮气躁、有些干部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严重、有些干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有些干部贪图享受铺张浪费。其中在讲到“表里不一”不良作风时,他说,有些干部表里不一、言行不一,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他要求尽快改变这些不良作风,以适应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
这里所说的“表里不一”的不良作风,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两面人”现象。这种现象早已有之,但于今为烈。时下有那么一些干部很惯于这个“表演”:在台上、会议上,他们大讲特讲反腐败的重要意义,而在台下、会后则大行腐败之事。这些人讲起制度的重要,说得头头是道,而在背后则大搞特权。这些人在大众面前“一脸严肃,正襟危坐”,而在人后则是另外一副模样。最近公布的中纪委去年反腐“清单”上揭露的那些贪腐高官,无一不是如此。深圳市原市长许宗衡曾大言不惭地对“圈内人”说,我在会上讲的是说给人听的,咱们该怎么干还怎么干。北京海淀区原区长周良洛在会上讲反腐倡廉振振有词,可一到晚上“就想过那种生活……”如此情形,可真是“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
表里如一、言行一致,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的一贯要求,也是我们为人的基本道德,然而有那么一些领导干部却将之丢置脑后,反其道而行之。他们为何这样做呢?说穿了,无非是利用党员领导干部的位置为自己大捞好处。这些人的脑袋“灵得很”,在他们看来,为官才能有权,有权才能为自己行方便。这些人把权力看得很重,那些在会上、人前讲的话,不过是维持自己官位的一种手法而已,内心深处、骨子里盘算的却是如何通过手中之权为自己谋私利。
这些人“台上台下两个形象,人前人后两种表现”,给我们的事业造成了极大危害。它不仅使领导干部队伍的素质、形象遭到损害,更为危险的是严重破坏了党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老百姓最重实际,他们既要看干部们说的什么,更看干部们做得如何。如果干部们说一套,干的又是另一套,那他们是决不答应的。现在有些地方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除了一些具体原因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些领导干部的表里不一、言行不一所致。对此,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切不可以为是“小节”而掉以轻心。
这种“两面人”现象所以出现,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那样:“症结在于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出了问题。”现在有些干部很少读书、更不看报,相反倒是对一些错误的思想信条颇感兴趣、对一些并非正确但颇流行的“潜规则”笃信不疑。这些人的所做所为,为广大群众所不齿,更为我们党所不容,必须坚决、彻底清除之!
远离“数码鸦片”,“自由”不是网络情色挡箭牌。
蒋萌2010年02月18日00:02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虽然不少低俗网站被关闭,一些色情经营者受到严惩,但我们看到,一些小网站还是不时弹出“三级窗”,一些淫秽网站被转移到境外。更令人担忧的是,制黄分子也在“与时俱进”,手机网络色情成为新型“数码毒品”。
来自“全国扫黄打非办”的消息是,为了营造2010年春节和全国“两会”期间健康、有序的文化市场环境和喜庆、祥和的社会文化氛围,从2月上旬至4月底,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以打击手机网站传播淫秽色情信息和净化文化市场为重点的专项行动。
净化文化市场是好事。问题是,一阵风式整治不免让人疑虑低俗网站会暂时避其锋芒、伺机故态复萌。文明上网是持久性、系统性工程,需要多方面努力配合,只有严格制约与健康疏导,“网络毒品”才能最大限度被遏制。
一方面,网站经营者必须认识到经营“数码毒品”必然会面临严厉的道德与法律惩处。互联网不断成熟,泡沫暴富渐行渐远,寄希望“捞一把就走”已不可能。网站要盈利与成长必须具备合法的、个性化的、专业化的服务与营销模式,妄图走歪门邪道,最终只能走进死胡同。如果大中型网站都认清这一点,网络的主流氛围必然是积极向上的。
当然,监管之墙同样需要不断巩固和完善。面对色情网站“移民”国外,有关部门不仅应屏蔽相关网址,更当不断封杀色情域名的“七十二变”。在手机网站贩黄的问题上,电信运营商难辞其咎!在业务“外包”的过程中,应有第三方监管审核。同时,监管不能成为另一种“收费办”。现实中存在为深圳“舞王”歌舞厅黄赌毒充当保护伞的执法者,人们必须警惕虚拟世界出现权力与色情勾结。
虚拟与现实世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关系。网络色情的出现,并不单单表明网络环境不洁,同样折射出现实的光怪陆离。有关部门需要采取常态化、交叉结合式的治理。理想状态是,让虚拟与现实互为良性促进。切不可顾此失彼,甚至让二者互为掣肘。
处分不再一背终身,大学人性化理念能否推而广之。
武少民2010年02月17日00:46来源:人民网。
在全国高校率先推出“处分期间”制度,为警告、记过等各项学生处分设定了具体期限,让学生处分不再一背终身;一学期课程有14学分以上不及格的学生及其家长,将会收到“学业警示通知单”……2009年以来,南开大学接连推出一系列措施,积极倡导人性化治校理念,为学生成长创造良好环境,受到各方瞩目。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同理,高校的职责在于教书育人、春风化雨,单纯的惩罚、一味的打压,不仅不可能培养出品学兼优的学生,也不可能让大学跻身世界一流。南开大学人性化教育的探索,无疑为高校的发展指出了一条新路。
记过、警告、留校察看,等等,是高校针对违规学生的处罚手段,这种“污点”是要记入档案的,可是多少年来,我们从未想过要为改过的学生“翻案”。南开大学明确规定“处分期间”:警告,三个月;严重警告,六个月;记过,九个月;留校察看,十二个月。只要学生在这个期间没有再次犯错,学校就要为其写一纸证明,解除或终止处分。
看似一个寻常的举措,却为国内大学首开先河。这也表明,多年来,我们对学生的宽容还不够,对学生的关爱也相对缺乏。相比起那些冷冰冰的条文,学生更需要学校的关心和呵护,让他们意识到犯错要承担责任,但改过会得到肯定,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
由此,想起孔子的一句话: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及其更也,人皆仰之。这是大教育家孔子对君子犯错的态度,只要能改过自新,还是值得人们敬仰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犯了过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人们一成不变的观念,以及由此带来的冷暴力。
高校作为教育圣殿,理应在学生管理理念上作出表率。南开大学的系列做法,在很多人看来不过是“小事”,也有人会质疑做得还不够,但是,当我们在抱怨或者不满的时候,有没有想过类似的建设性意见,有没有为之付出更多的努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我国的高校在倡导人性化教育的征程上,还可以做得更多、更为周密些。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教育学生要宽容、要关爱他人,同样,教育机构也要反躬自省,把宽容和关爱贯彻到教书育人之中去。只有实现这种良性互动,学生才能明白学校的初衷,也会更加积极地对学校要求予以回应。
我们期待更多的高校、更多的老师,能够意识到人性化教育的重要性,制订更多切合实际的“宽松”措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造一个宽容的环境。让大学充满关爱,是我们的终极目标,通过南开大学的探索,我们已经看到了曙光。
过个红火的年节!
朽木2010年02月16日00:15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过年了。
过年,过的就是一份热闹,热火,红火。这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血脉相传的基因,这是勤劳勇敢的中国人给予自己一年到头的馈赠,拱拱手,笑呵呵,问一声:过年好。
火红红在氛围上。比如城里的庙会,比如乡下的唱大戏划龙船,还有现代化的看电影,连电视都调在热闹的春晚上,虽然春晚二三十年一贯制的老模式旧面孔,但人们贪图它那欢歌笑语,贪图它那喜兴,贪图它那份乐子,红红火火热热闹闹。也许这时光形式感更显得重要,那一类法国片一般的沉思沉闷,不大适合中国大年的气氛。庙会、社戏更是热火。且不说孩子你招我一回我撩你一次闹哭了最后也会破涕为笑,大人又何尝不如是,见面一律喜笑颜开,一年的愁苦辛劳此刻皆化为一个热火。如今谁家没有电视呢?但村里庄上只要放电影,大人孩子还是关门上锁,找条长板凳去占位子,一家子前呼后拥,其乐融融,图的就是那份大操场上人头攒动、人声鼎沸的红火氛围嘛,在那里,人们可能才会真真切切地琢磨出春节二字的深厚意蕴。
红火红在圈子里。比如搓麻、看牌聊大天。麻将、纸牌都是一个个生活小圈子里的过年的道具。三五好友,呼朋引类,一天也是它,就那么在哗啦哗啦的麻将声中红火了过去。这几年扑克牌玩“拖拉机”盛行,“炒地皮”红遍大江南北,有人已然将之命名为“房地产”了,区区“54号文件”,招致情投意合者,一聚一天,一聚一周,热火得不行。无论搓麻、拖拉机,都不应是豪赌,几个小钱也不应玩,要的是一年到头,难得一聚、难得一乐哦。年味十足啊。
红火红在餐桌上。确切地说,红在酒席上。几代同堂也好,三五知己也罢,同学、同乡、同事、同伴……觥筹交错之际,早已酒酣耳热,叫外号的叫外号,揭“老底”的揭“老底”,或浪漫无限,或豪气干云,闹得恨不得将酒桌都掀翻,闹得一个个都成了红脸关公,成了牛皮大王,那会跳会唱的,倚酒三分醉,都堪比王菲那英刘德华杰克逊了,直闹得专业的迪厅歌房相形失色。
当然,红火更红火在心里。让不愉快成为过去,让快乐随春节到来并祈福新一年365个日子。这,就是中国,就是华夏,就是我们的春节,我们的大年。
“咱中国就是让人有盼头、有奔头”
刘国昌2010年02月14日02:24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一个偶然的机会听到几个年轻人聊天,挺有意思。
一个说:“今儿个打了一天的贺卡,得赶在春节前发出去。”
“好啊,过年了,得给人家送点祝福!”另一个说。
“过了年,还有不少好事呐!”
“咱们中国就是让人有盼头,有奔头。”
“没错!”
……。
几句聊天的话,别人可能不在意,然我听了却颇受感动。特别是那句:“咱中国就是让人有盼头、有奔头”的话,很有新意。
政声在哪里?在人间。我们国家的形势如何?老百姓的日子过得怎样?在民间最能听到真实的反映。上述几位年轻人的议论也许是随便说说,但其内容却很有“意义”——它道出了普通百姓对我们国家形势的赞美,也体现了大家对今后发展的信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实践已经证明,我们国家各方面的发展形势越来越好。在2009年初,我们尽管遇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但党中央、国务院很快做出判断,采取有力措施,使包括经济建设在内的各方面事业都得到了既好又快地发展。这些发展成果反映在老百姓那儿,就是日子过得更好了。仅就收入而言,不仅中等收入以上的人群过得好,困难群众的生活保障又有提高。凡此这些,都让人们切切实实感到“有盼头、有奔头”。
当然,在我们面前还有不少问题需要去解决,还有众多困难有待克服。但让人充满信心的是,胡锦涛同志提出的“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群众利益无小事”等名言,现在已成为广大领导干部的共同理念和行动纲领。从中央到地方,各级党委、政府都把群众中的问题困难看在眼里,急在心头,不断出台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并深入到群众中去努力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这些都是增强信心、看到希望的源泉所在。
春节,各地“送温暖”活动蓬勃展开。看到这些,不少群众心里乐开了花。江西一位困难群众动情地说:“我家的日子有困难,我确实有怨气。但看到政府一心一意为我们办事,心里畅快多了,信心也多了。”
一个国家、一个有13亿人口的大国,能取得如此的局面,着实不易。古往今来,我们民族、我们国家历来多灾多难。但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奋斗,纵有多少艰难险阻都不在话下,都会战而胜之!何以如此?其中重要一条就在于,中央与百姓心连心,上下一致,劲往一处使。
新的一年,新的起点。当此之际,没有什么比“有盼头、有奔头”的信心更重要的了。有了这些,完全可以预言,在新的征途上,我们必将会夺得更加辉煌的业绩!
“恐归族”与?“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王兰2010年02月13日00:06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团团圆圆”、“阖家欢乐”是春节最重要的元素之一,也是中国人的传统。可近年逐渐增多的“恐归族”,使得越来越多的家庭在春节时“缺兵少员”,“恐归族”也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
“恐归族”的出现,是对“回家”还是“不回家”做心理选择的结果,也是传统春节延续过程中出现的一个新现象,它的实质,是传统习俗与现代生活碰撞产生的火花在人们心理层面的折射。我们应该趋利避害,“一枚硬币两面看”。
一方面,“恐归族”的诞生,或者可以催生春节文化的新因子,如果合理引导,会更加丰富春节文化的内涵,使古老的春节焕发出新的活力。既然恐归,那一定是有一种新的过春节方式。能不能让它成为更健康、更符合时代潮流的春节生活方式?比如叫上父母出外旅游,这不仅能够放松身心,开阔视野,还能让家人在旅游中感受亲情的天伦之乐,可谓休闲与亲情兼得。比如“充电”,在别人整天做酒囊饭袋的时候,在书香中沉醉、润泽,显然更益于身心健康。再比如做做平时想做但是没有时间做的事情。从这些方面看,“恐归”有它的积极意义。
毕竟,春节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不仅要传承她,还要创新她。“恐归族”的出现给我们提了个醒:现在的春节生活方式可能有陋习,有弊端,我们必须加以改进。从社会角度讲,应该大力倡导符合收入实际的春节消费,倡导亲情主导的春节文化,淡化春节的物欲色彩。从家庭角度讲,“恐归族”春节不回家,影响的并不仅仅是自己,还有他们的家庭。为自己,也为孩子着想,父母不要对子女寄予太高的期望,只要平安,只要是个有益于社会的人,就要从心里感到幸福,这种幸福子女是会感知到的。从“恐归族”个人来说,尽量消除心理障碍,如果没有特殊原因,春节还是回家的好,陪伴父母就是在尽孝心,也可以减轻自身漂泊的孤独感。
反思网络时代的媒体责任。
范正伟《人民日报》(2010年02月12日09版)。
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在利益诱惑下允中守直,是包括互联网站在内的任何有责任感的媒体应尽的本分,也是它受人尊重的根本保证。
重庆姑娘小罗,近日掀起一阵不小的舆论风波。
这名身高1.46米、大专学历的超市员工,自称智力非凡,曾在上海发放征婚宣传单千余份,誓言非北大、清华高个儿才子不嫁,并做客数家省级电视台,人气很旺。
电视台一遍遍约请小罗当嘉宾,充分展现她的“出格”,有记者甚至专门跑到她的老家采访其祖孙三代,大曝她成长过程中的种种花边新闻,连恋爱、拥抱之类的细节都不放过。而在这些深度挖掘、高调传播的后面,是一些观众和网民对小罗本人的鄙薄甚至恶搞。媒体的聚光灯,将这个有些另类的女青年塑造成了令人厌恶又忍俊不禁的怪物。似乎承受各种花样翻新的嘲弄,是她应付的代价。
网络时代,表达空间日益拓展,言论更加宽松自由,人们登上公共话语平台的机会越来越多。这是历史的进步,也带来新的问题与困惑。少数媒体或者由于猎奇心理,或者出于利益考量,常常将一些风格怪异、品位不高的新闻人物和新闻事件推上前台,大加炒作。在“消费”着这些人物和事件带来的注意力、阅读率和相伴而生的商机时,这些媒体却将自己肩负的社会责任忘得干干净净。
大众传媒必须承担社会责任,是全世界传媒行业的基本准则。客观报道和传播新闻事实,是媒体的重要责任之一,但是,出于公序良俗的考量,选择什么、怎样报道,应该成为级别更为优先的标准。即使是在标榜“新闻高度自由”的西方社会,暴力、色情等内容,也是受到严格限制的。从媒体商业利益出发,炒作甚至制造媒体事件,同样为这个行业所唾弃。
有人说,报道什么、不报道什么,应该一切从受众的需求出发。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毋庸讳言,在一个多元社会里,读者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媒体的社会责任,恰恰体现在坚持正义公平的价值判断,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而不是随波逐流。在众声喧哗中激浊扬清,在利益诱惑下允中守直,是包括互联网站在内的任何有责任感的媒体应尽的本分,也是它受人尊重的根本保证。否则,小心受众也会对你说一声:“炒作,或者神经病,鉴定完毕”。
打假反赌逼出国足3:0。
在全国人民都在准备过年的时候,没想到,风雨飘摇中的中国男足,却给大家送上了一份意外的年货:继0:0逼平日本之后,又以酣畅淋漓的3:0大胜韩国队。
对于这个难得的3:0,广大球迷颇为兴奋,在叫好的背后,许多人似乎已经忘却了中国足球曾经的假、赌、黑,忘却了足坛上下曾经的管理混乱、监督缺失,忘却了由司法机关强力介入并仍然正在进行的足坛打假反赌行动。在一些人眼里,甚至以为中国足球已经恢复元气,很快就要重振雄风、冲向世界了。
真是这样吗?非也。看待中国足球的突然“爆发”,看待中国球员的瞬间“雄起”,一个最主要最关键的背景,恰恰就是近段时间一直在进行的足坛打假反赌行动。
其一,打假反赌行动为足球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环境和氛围。近年来中国足球的沉沦,一个最重要的因素,是监管缺失下的假赌黑损害了中国足球的发展环境。在足球打假反赌行动中,公安机关高悬法律利剑,不仅查处了几起重点个案,依法抓获一批违法犯罪嫌疑人,而且基本查清了操纵比赛和赌球的深层次问题,重拳出击,极大地震慑了犯罪,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肃清了中国足球发展环境,营造了公平、积极、向上的竞赛氛围。在这种环境和氛围下,在全国人民的众目睽睽之下,无论是教练球员,还是足球管理人员,都不敢不“三军用命”、勇往直前。
其二,打假反赌行动让足球从业人员变巨大压力为强大动力。随着足球打假反赌行动的持续开展,一批涉案人员落网,带给中国足球教练和球员的震动和压力可想而知。在以前的大环境下,许多足球从业人员身在“染缸”,谁清谁浊难以自辩,舆论和社会的讨伐,让他们抬不起头,压力巨大。这次的比赛,正好是一次变压力为动力的良机,一次改善形象的良机,甚至是一次自我救赎的良机。从这次与日本、韩国队比赛可以看出,以前被骂作“臭脚”的球员,现在也能踢出“世界波”;以前被批“一盘散沙”的队伍,现在也能场上“一盘棋”;以前被嘲笑“指挥无方”的教练,现在也能“指挥若定”。巨大压力下催生的动力,产生了国足的奇迹。从比赛可以看出,其实,广大足球从业人员内心还是有“做好人、踢好球、争口气”的良好愿望的,中国足球还是有实现腾飞、走向世界的巨大潜力的。
其三,打假反赌行动为体育主管部门和足球管理机构提供了一个彻底整顿足球秩序、强化足球监管的历史机遇。从前几次媒体披露的足坛以往“劣绩”来看,在国家队的队员选拔、上场安排等诸多关键环节,足协某些官员的胡乱指挥、外行干预,甚至内部黑箱操作谋取私利,都极大地搅乱了军心、动摇了士气,影响了结果。在南勇、杨一民、张建强等人被抓后,可以想见,现在足球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从上到下,应该是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不敢违背足球发展规律瞎指挥,不敢利用职权上下其手谋私利了吧。
说一千道一万,国足的这次“翻身”,让我们看到了中央惩治腐败、振兴足球一系列决策的英明,看到了公安司法机关强力开展打假反赌的必要性,同时,也看到了足球从业人员内心绝地重生的美好愿望,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巨大发展潜力。
当然,一两场好球不代表中国足球就已经脱胎换骨,希望足球界能够抓住打假反赌带来的良好历史机遇,痛定思痛,尽快建立健全机制,完善监督管理,真正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足球发展之路。否则,沉浸于目前的意外惊喜而裹足不前,中国足球的雄起仍将可能是“昙花一现”。
教授,请看护好您的名字。
对违规者的宽容,就是对规则的破坏。珍惜自己的学术荣誉,就是对学术规范的坚守。
又一起论文“被署名”事件浮出水面:近日,本报披露湖南两名教授刊登在《经济评论》杂志上的一篇学术论文,涉嫌大篇幅抄袭一本著名的经济学教材。文章刊登后,主角之一的当事人辩称,自己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署名”,甚至表示不排除是被人陷害。
从“被署名”到“被陷害”,在近年来曝光的学术腐败案件中,经常听到喊冤声,似乎他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
论文“被署名”,导师究竟冤不冤?
从迄今披露的诸多“被署名”事件看,情况也许不只是“不知情”那么简单。对当前学术界风气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无论“被署名”者究竟对论文是否有贡献、有多少贡献,不少时候,学生写论文挂导师名,晚辈写论文挂前辈名,籍籍无名者写论文挂如雷贯耳者名,似乎已成为潜规则。
“被署名”的背后,有时候是学生小辈为了发表论文、顺利毕业,拉大旗作虎皮,打着“被署名”者的旗号提高发表成功率。有时候是“被署名”者为了出成果、完成工作量,默许和纵容共同署名。有时候则是心照不宣、追求“双赢”,在发表论文的指挥棒下,导师和学生成了利益共同体。
当“名”这个知识分子最爱惜的东西,成为替论文质量“背书”的符号,成为学术利益的敲门砖,当教授之名被署在那些他们自己也许都没有看过的论文上时,教授们也就坐上了“泰坦尼克号”,撞上“冰山”、出现“抄袭门”,成为迟早可能发生的事。
说得不客气点,对于那些认同潜规则的教授来说,让他们气愤的不是“被署名”,而是“被署名”的论文抄袭了他人,并且“翻了船”。对于这样的情况,他们承担连带责任,一点都不冤。
杜绝“被署名”的闹剧再次上演,应该对潜规则说“不”,对“被署名”零容忍。只有导师、教授、学术带头人们一丝不苟,以身作则,带头奉行学术道德,严格遵守学术规范,才能逐步纠正乱署名的学术歪风。
尊敬的教授们,请看护好您的名字,守卫学术的诚实与尊严。
签了合同就叫“聘用制”吗。
毕诗成《人民日报》(2010年02月09日09版)。
近期,各地事业单位改革的新闻屡见报端,从不同角度反映了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分析这些信息与舆情,不难发现,人们对事业单位的改革有更高期待。
纵观各地落实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的举措,基本都把“建立全员聘用制”作为改革核心与关键,希望通过“能上能下”的聘用,打破“铁饭碗”,告别职务终身制,摆脱事业单位各种官僚习气,实现用人上的公平公正。来自人保部的数据称,截至2009年底,全国事业单位签订聘用合同人员比例为80%。
从统计数字来看,改革推进颇为顺利,改革前景值得乐观。但几天前媒体曝光的“突击特批”事件则给了我们极大警示:广东和平县县长在《广东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办法》正式实施前,突击特批200人进入事业单位。当事人虽否认特批为收钱,却承认特批是因为求情者太多。求情者大多数是当地的干部和老领导,“得罪不起”。这番高论,反映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在公务员公开招考“门槛”抬高之后,事业单位成了一些人安排子女就业的好地方。温州市龙湾区甚至公开发文,以“为稳定干部队伍”的名义安排干部子女进事业单位就业,引发舆论哗然。
在有的地方,事业单位常常成了“唐僧肉”,有权的有钱的有关系的,都想分一杯羹。现实中,一些事业单位的聘用,仍然是自行确定名单后打报告给“有关领导”审批。只要“大笔一挥,想用谁就用谁”,所谓签订合同之类,不过是走个过场。
可见,实现全员聘用固然重要,但解决怎么聘用的问题更重要。表面签合同、搞聘用容易,但实现公开、公平的竞争聘用则很难。因此,从一开始就应对改革难度有充分估计,对改革纵深有充分设计。
“聘用制”既然是一套制度,就当然要包括公开选拔、公平竞争、透明监督等一系列的措施,不能只剩下“签聘用合同”这一件事。为什么有的地方在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之前,把亲朋好友疯狂地往事业单位里塞?就是他们从《办法》中看到了一旦公开招聘,按照考试、面试、公示等一套程序,他们的关系背景可能失效。
事业单位改革的要害,就在于探索一套程序制度,触动权力就业、官僚铁饭碗等根本性弊病。改革难免要触动既得利益,如果只有乐观数字,一切都风平浪静,就一定要警惕——改革是否遭遇了“变通”,政策是否遭遇了“对策”?此外,既然事业单位带有浓厚的行政依附色彩,就应该考虑以管理公务员的方法,确保公开公正,比如用人状况完全公开,采取“谁签字谁负责”等方式实现社会监督。总之,只有全套的、货真价实的公开聘用改革,才能激活“以岗定薪”等其他各项措施的“内涵”,才能满足国人的殷殷期待。
守住爱的信心。
要么缺少经济实力,要么缺少坚忍精神,那些被迫放弃孩子生命的人都是弱者,比患病的孩子更脆弱的弱者,更需要社会各界对症下药的帮扶。
莎士比亚真是伟大。400年后,“to?be?or?not?to?be(活着还是死去)”这个著名的问句,依然敲击着那么多人的心灵。
近日在天津,一个还未满月的先天性无肛女婴被送到临终关怀医院,等待死亡。她家里30多名成员经过认真讨论,决定放弃对她的救治,并拒绝让渡监护权。理由是:不希望她遭受治疗的痛苦,不希望她面对未来漫长的残疾人生。
儿童救助志愿者赶赴天津将孩子“抢”到北京接受治疗。然而这一次,舆论呈现出来的,不再是对孩子父母和家人一边倒的谴责。网友们在网络论坛里展开激烈交锋。一项调查显示,55%的人希望“不要放弃可怜的孩子”,30%的人认为“这是伴随终生的痛苦,志愿者无法对孩子终身负责,理解孩子家人的选择”,另外15%的人则说,“如果不能治好,还是让孩子少受点罪”。
理论的分析,法律的裁决,或许都无法解除现实的困境。“不让死是一种伪善,没有见过抢救的人不知道抢救治疗时多么痛苦;看着自己的孩子死,我想没人会好受,放弃的决定绝对比坚持无意义的治疗需要更大的勇气”,面对这温情脉脉的决绝,倒是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儿童社会救助工作委员会一位工作人员的话,比很多理论分析更有分量。她说,爱,人人都有。眼下最重要的,是帮孩子父母建立爱的信心。
诚哉此言。那些被迫放弃孩子生命的人,绝大多数并非绝情者。让他们做出痛苦抉择的原因,无非来自两个方面:要么缺少经济实力,要么缺少坚忍的精神。无论从哪方面讲,他们都是弱者,比患病的孩子更脆弱的弱者,更需要社会各界对症下药的帮扶。
我国共有残疾人6000多万,其中先天性残疾人1200多万。他们能够活到今天,很多人还活得很平静很快乐,说明这个社会并不缺少无私的爱心和坚韧的神经。日复一日的困难面前,人总有灰心的时候、难免有放弃的念头。他们需要的是制度化的保障和长久的心灵支撑。
天津无肛宝宝有个名字叫“小希望”。接下来我们要做的,不是谴责,不是讥讽,也不是看似理解的“支持”,而是从心理、医疗、法律、社会保障制度等各个层面出发,尽己所能,守住一个残疾婴儿活下去的希望,守住孩子家人直面磨难的勇气,守住这个社会对生命的尊重和关爱。
公务员聘任制,不只是端掉“铁饭碗”
公务员聘任制,不仅让公务员队伍更专业、更高效、更廉洁,制度变革之下,将是观念的冲击与震荡。
近年来各地尝试的公务员聘任制终于有了大规模推广的可能。今年深圳将有近七成公务员实行聘用制,这意味着,在深圳大约有2.4万人被摘掉“官帽”,手中的“铁饭碗”变成了“瓷饭碗”。
公务员聘任制的改革尝试并非深圳一家,但是,深圳却是第一个真正从制度上将此项改革常态化的城市。此举的意义,并不亚于31年前深圳虎崖山下,蛇口工业区破土动工的开山第一炮。
公务员聘任制的实施不是简单的一句“摘掉了‘官帽’,打破了‘铁饭碗’”可以总结,也不仅仅是让公务员队伍更专业、更高效、更廉洁,制度变革之下,将是观念的冲击与震荡。聘任制之下,曾经根深蒂固的等级观念、权力意识都将受到前所未有的冲撞。这样的冲撞不仅在公务员自身,还有广大的公众——当公众不再将管理者当作高高在上的“父母官”时,民主平等的观念将更加深入人心。而这,恰恰是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
深圳的公务员制度改革会不会流于形式,相信这是所有关注这一改革的公众普遍关心的话题。因为,在干部人事制度改革上,任何一项新制度都触及相当多的人的利益,这样需要自我革新、自断其臂的改革从来不乏阻力。
如果我们仔细回顾一下深圳公务员制度改革的历史,梳理一下近年来各地关于公务员聘任制的种种创新冲动,我们应该能够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深圳这场突破不是一个城市的改革冲动,而是整个社会发展的内在需求,是来自社会基层的现实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