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优秀9篇)

时间:2024-09-21 作者:薇儿

致辞是在特定场合或活动中发表的一种演讲方式,用于表达对主办方、参与者或其他相关方的感谢和祝愿,下面是一些致辞的常用句式,供大家参考。在致辞中加入个人故事或真实的案例,可以吸引听众的关注和共鸣。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写一篇感人的致辞致谢,可以阅读以下范文,或许能给你一些灵感。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一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此,我就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

一、协作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已经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如果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性学习就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性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师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把准备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21、9和11、63和21、8和5,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们归纳出:7和21、63和21、这两组数他们之间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8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0。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结论,鼓励它们合作,他们就找到了求最小公倍数的两个好方法。从头一个学生谈起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实践验证,人人互相谈论,各自在实践中的结论,不仅使学生合作氛围增强,还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知了同学们的合力,从而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中不愿讲话的同学也变得灵活起来,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起来。

二、知识在探究中发现。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智能在探究中发展。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设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填表描图。之后出示小华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放投影和录音,学生想利用什么方法能整理各种机动车辆在10分钟经过的辆数呢?学生们先是想出不同的数数的方法,有的说:“一辆一辆的记、有的说过一种车辆写一种名称”,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最后整理,学生们当时都想自己想出妙法,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让老师采纳,记得学生在争论中还把自己的好处说给大家听,最后在教师的辅导下,确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学生们公认后,方法很快地得到了应用。

数车辆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而且其它方面的数据也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们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那么凡是能让学生探讨的教师应大胆让他们自主探究,在调查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知识在探究中掌握。

课堂中推进探究性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准备问题的分析解答,追问解题思路,他们探究中发现,从已知推出所求问题,而后教师将探究重点内容交给学生,引出例题,如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用学过的知识同学能解答这道题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看谁学的快又好,读题后,分析数量关系,从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你能按照题意找出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找到了等量关系,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列出方程,解设原有x千克,x-5×7=40,学生解后,写出了答案,利用这种方法教师放手给出例题,让学生探究自解例2,全班35人,除一人解答不完整以外,全部符合课标要求。在完成例2之后,教师让学生从中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由于学习是在探究中求知,并逐步掌握。所以本节课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大家你争我叙,说除了学习中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二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王传保

(湖北省十堰市房县姚坪小学)

摘要:小学课改在不断地更新,小学语文课本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课本里的很多内容都变成了以口语交流为主题的内容,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和口语表达能力。在人教版小学二年级的教科书中,有很多内容对学生口语能力的培养有较大的帮助,引导学生锻炼交际的能力。浅谈小学语文课堂上如何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生;语文课;口语表达;培养方法

培养小学生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应从小的时候进行培养。制订口语表达的目标,然后,分析课堂上存在的影响培养语文口语表达能力的因素,找出合理的培养方法。

一、制订语言表达的目标

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从语言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的表述方式等方面进行培养。表达的完整性包括语言是否吐字清晰、简洁明了、生动明确等。首先,语言的表达要符合思维的逻辑性,语言要通过逻辑性的思维言语表达出来,语言作为一种人类的.交际工具应该被完美地应用。然后,语言表达要得体,要在适当的场合说适合的话,让对方明白言语中的含义。再者,语言表达要形象生动,能够将想表达的情感生动地表现出来。这三点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最终目的。

二、语文课堂中影响表达能力培养的原因

语文课堂上表达能力的因素有很多,学习环境的影响、学生自身方面的影响、语言表达所需的情景匮乏、对培养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针对性较弱。良好的学习环境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条件,在课堂上经常会出现教师和学生无言以对,学生不够活跃、教师无可奈何的场景。学生自身也存在着心理上的障碍,对语文的表达充满恐惧,尤其是在课堂上回答问题的时候,长期积累导致学生胆小自卑。语言的表达需要一个合理的场景,要想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语文的教材设计当中多设置一些生动的情境来锻炼学生。缺乏针对性是指加强学生的逻辑思维的训练,让学生充分地掌握文章的思路,表达起来就会清晰明了。

三、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

培养口语表达能力的方法要从学习的氛围谈起,营造一个活跃的、可以互动的环境,能让学生畅所欲言,语言的表达是一个发自内心的诉说,要积极主动地通过自己的思维将想要表达的内容流利地阐述。

参考文献:

[1]黄海刚。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促进口语表达能力的有效途径初探[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01)。

[2]肖水兰。略谈小学语文课堂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j].小学教学研究,(02)。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三

摘要:《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提出要加强估算教学,然而,对于估算教学,教学行为不够优化,学生的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还较欠缺,估算习惯远未形成。以各种教材中乘除法估算教与学为例,通过分析,得出估算现状原因,并从“运用多层体验,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运用多种教学方法,逐步培养估算意识和能力;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习惯;注重估算过程,改变估算评价”等方面提出解决的方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能力。

关键词:估算意识;估算能力;估算习惯;实践研究

估算不仅是一种数学思想,更是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意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版)》明确指出:“具有估算能力能使人对数量及时间和空间等有整体性、全面性和概括性的认识”.新课标对不同学段的估算教学也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然而在我们实际教学中,估算教学很少在数学课中崭露头角,似乎成了被遗忘的角落。我们的学生茫然不知所措,感受不到它的魅力,体会不到它的价值。估算教学的现状并不理想,存在许多困惑。

一、估算现状

(一)学生方面

对于估算,学生估算意识、估算能力还较欠缺,估算习惯远未形成,存在以下现状:

现象一:先算再估

在有估算要求的计算时,很多学生为估算而估算,往往在估算前先算出正确答案,然后靠这一答案创编一个估算的结果,缺乏估算意识。在一次期末练习时有这么一道题:在得数接近300的算式后面画“姨”,在6236衣20、53伊6、7伊58、16伊19四个算式中进行选择,大部分学生先算出它们的得数分别是:311.8、318、406、304,然后在311.8、318、304得数后面打“姨”.可见,学生的第一反应还是进行计算的。

现象二:见“约”就估

不少学生的算式是:1500伊6抑1000伊6越6000米或者1500伊6抑2000伊6越12000米。老师问:1500伊6越9000米不是挺好的吗?为什么要把1500米约等于1000米或2000米呢?他们异口同声说:“这里有”大约“两个字,说明学生还不真正理解题意!

现象三:估、算分离

比如,学生在做精确的计算时,要知道自己的计算结果对不对,特别是积的位数和尾数,商的位数,可以先通过估算来看看结果的大致范围,而学生缺少的就是这种意识,往往只有在题目要求进行估算时才进行估算。如8500衣41,有的学生算出的结果是20多,这显然错了,如果我们估算一下就会发现,其结果怎么也不是两位数,一个8000多的数除以一个40多的数,结果应该是3位数。,再如,603伊23,有的学生得到的结果是13866,他自己也没发现错了,如果及时的估算一下,就会知道第一个因数的末尾是3,第二个因数末尾也是3,积的末尾肯定是9.

(二)教师方面

对于估算教学,教师普遍感到教学过程难以把握,学生学习行为难以评价。

某次听课时,笔者观察到任课教师设计了如下的对比练习。

教师出示469衣6这道题,请孩子们估一估。

学生估成:469衣6抑420衣6=70469衣6抑480衣6=80

教师接着问道:”请你比一比哪一种估的方法对?“

接着教师把469衣6抑420衣6=70这种方法隐去。透过以上现象,可以看出估算教师很为难,学生很迷茫的现象,估算教学任重道远。

二、现状分析

面对现状,笔者从”教材、教师和学生“等方面加以分析,得出问题所在。

(一)对教材编写特点的把握不到位,加大教学的难度

1援估算教学要求不明确

由于”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创意活动,是一种数学思想,是一种范围,带有很多不确定性“.因此,它需要一个长期渗透和训练的过程。以人教版小学数学中的”乘数是两位数乘法“单元简析。

就上表而言,乘数是两位数乘法这一单元虽然安排了估算教学,但是却存在以下问题:

教学目标中没有提出对”估算“的要求,忽略了它的重要性;教学内容安排中估算只有3课时,占了课时总数的15%,分量轻;估算放在口算、笔算之后并且作为选学内容,这是让学生在牢固地建立了”审题—计算—检查“的习惯后,再让学生体验估算的价值,培养他们先算后估的习惯,显然这是不切实际的。

2.习题与例题描述不统一

教材对于”大约“的这两个意义诠释的不完整,比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70页、72页中例题2与练习中描述就不统一。例题基本上没有出现”大约“这个词语,都是用再现生活情境的方式让学生体会”在一定的情景中,离散量需要用近似数来描述“的含义(即估算的含义)。在实际生活情景中,学生十分容易理解为什么要估算。但是在安排练习的时候,不可能所有的题目都再现生活情境,于是不得不用上”大约“这个词语来表达”在一定的情景中离散量需要用近似数来描述“这个意思。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教师本体性知识不够丰富,很容易被误导为看到”大约“就要估算。学生如果没有系统构建”大约“的意义,很容易误以为”大约“就一定是估算。

(二)教师自身的估算观念不强,教师把握不好教学

还不如笔算好。就产生了估算价值与学生需要之间的矛盾。

由此可见,落实估算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应实实在在地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从行动上研究起来,从方法上指导起来,从意识上培养起来。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应进行高效的估算教学,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基于此,结合自己的教学探索,我认为估算教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三、具体操作

(一)运用多层体验,初步形成估算的'意识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又充满数学。教师注重在现实世界中寻找数学题材,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用到乘法估算的例子,也就是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将亲身经历的实际情境,抽象成数学模型,让数学走进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看到数学,接触数学,强化了学生的估算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应用意识。

师:你能举出生活中用到的估算的例子吗?

生:一碗牛肉面2元8角,今天早上我们全家吃了3碗,大约需要多少钱?

生:我们班42位同学向贫困山区儿童捐款,平均每人捐款5元,全班大约捐款多少元?

生:我们一家三口到三峡旅游,旅行社里的价钱是每位590元,妈妈大约要准备多少钱?

综上所述,日常生活中大量存在着估算,它源于生活,用于生活,这就需要我们学会用估算的方法、估算的策略来解决这些问题。

(二)掌握多种估算方法,活用估算策略

掌握估算的一些基本方法是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基础。先估后算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估算用于验算,有利于提高学生解题的准确性。学生通过对这些基本方法的运用,逐步形成比较熟练的估算技能。常用的估算方法有:(1)近似估算法。(2)数位估算法。(3)规律法。(4)去尾法或收尾法。由于每个学生的学习状况不同,所以估算的方法往往是灵活多样的。但不管什么方法,都应当以”快捷、灵活“为原则,在合理误差范围内可不拘一格地去思考,作为标准答案应是一个误差范围,而不是一个具体的数,学生在经历估算的过程时也触及估算的灵魂。

(三)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估算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把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

1.在判断训练中培养估算能力

我们知道,估算大多是通过口算进行的,比较灵活简便,它是学生运用已经掌握的知识和经验,以敏锐的观察力和迅捷的判断力,判断。训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信息,做出判断或质疑问难,发表自己的见解。如: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计算中,商中间有零是教学的难点,学生易将商中间的零漏掉,如:8241衣41=21,为了突破教学的难点,教师先让学生用估算进行检验:8241抑8000,且82418000,41抑40,且4140,8000衣40=200,那么8241除以41的商肯定大于200,而原来的商仅有20多肯定是错的。

2.在应用题训练中培养估算能力

在解答一些逆向思维应用题时,学生易受旧知识迁移产生定式思维的干扰,他们在解答这类应用题时常出现错误,学生见到应用题中”多“字就用加法算,见到”少“字就用减法算,例如:某工厂上半年用水1440吨,下半年用水比上半年多用了112,该厂全年用水多少吨?学生常出现”1440伊(1+112)“这个错误列式。为了避免出现定式思维导致错误,教师可在做题前,先让学生从分析条件”下半年比上半年多用“可以想到下半年如果和上半年用水同样多,全年有用水量应当是2880吨,从而估算出全年用水量应超过2880吨。

3.在比较大小训练中培养估算能力

数学教学中,根据题目的一些特点,引入一个中间数进行参考或对比,往往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策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与合理性。

(四)加强估算练习,养成估算的能力

学生有了一定的估算意识和能力后,教师还应该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估算训练,让学生灵活运用,养成估算的习惯,并能把这个习惯应用到数学学习和实际生活中。让学生在判断训练中、应用题训练中、比较大小训练中培养估算能力。

(五)注重估算过程,改变估算评价

估算评价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形成,因此,只要学生的估算是合理的,都应该给予鼓励,小心翼翼地去呵护这种探究精神,不要轻易地用一两句话否定一种方法,而应给他们一种宽松的氛围,让他们不断地学会调整,学会反思,提升判断能力。

参考文献:

司继伟。小学儿童估算能力研究.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孔企平。小学儿童如何学习数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07)。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四

一、加强对观察的目的性和重要性的认识。

观察作为一种物理学习能力,对于物理学习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观察也是一种重要的研究手段。物理学发展史上,不乏由于细心观察与思考而导致重大发现的例子。伽利略由于观察研究吊灯摆动而发现了单摆振动的规律,奥斯特因细心观察而发现了电流的磁效应……作为物理教师,要重视对物理学发展史上成功观察事例的介绍,同时要经常结合教学内容,说明认真细致的观察在知识学习及科学发明和发现中的作用,教育学生要做观察的有心人,激励他们观察的主动性。

二、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要教给学生系统的观察方法,主要有这几方面:1.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外部形态关系的观察;2.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内部结构关系的观察;3.对物理现象与物体动态关系的观察,观察事物的特征和运动发展变化的规律。

在物理教学中,有两种常用的观察法应使学生掌握。一是系统观察法。它包括顺序观察法、分步观察法和角度观察法。如对部分电路欧姆定律实验的观察就是这样。第一步,先定性观察电阻变化或电压变化都能引起的电流变化;第二步,固定电阻,定量观察电压变化对电流的影响;第三步,固定电压,定量观察电阻变化对电流的影响。二是对比观察法。包括异部对比、异物对比、前后对比及分类对比等。这是判断哪一种因素对现象或过程起支配作用的有效方法。如为判明引起电磁感应现象的因素是否为原磁场的变化,就要用磁场虽强但无变化的情形与原磁场虽弱但有变化的情形对比,从而判明哪一种因素在电磁感应现象中起决定作用。

另外,归纳观察法、验证观察法和综合观察法也是常用的观察方法。

三、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教师的指导是一个重要因素。恰当而适时的指导,将会对学生的观察起到积极的引导点拨作用。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时,还要注意引导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物理学发展史上因观察不细致或观察未与思维结合而导致与重大科学发现失之交臂的事例不胜枚举。教师可用这些事例,结合观察练习,对学生进行观察品质的教育。

四、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观察机会。

[1] [2]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五

为了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更好地完成语文教学的`任务,使学生具有娴熟地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语文教学要重视对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培养学生“说”的能力,须大力开展语文的课内外活动.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说话的兴趣和热情,采用多种方法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作者:顾晓丽作者单位: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2009“”(7)分类号:g63关键词:中学生语文口头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六

一、注重初中物理理论知识的教学方法

1.教师可合理融合物理学史

2.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

二、重视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方式

1.增强学生动手实验力度

2.提升物理实验教学的趣味性

3.重视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三、在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1.学习兴趣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动力

2.发散性思维能开拓学生的视野

3.创新型实验有利于思维结构的构建

4.课外活动有益培养创新意识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七

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协作探究能力就成为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一个课题。在此,我就根据自己多年以来的教学经验浅谈如下几点:

一、协作作学习在讨论中培养

我国古代大思想家。孔子说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就已经阐述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合作性学习,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现代社会越来越需要加强合作、人与人的合作、人与自然的合作、群体与群体的合作,对于今天的学生而言,从小就应该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如果长期处于个体的、竞争的学习状态之中久而久之,很可能变得冷漠、自私、狭隘和孤僻,合作性学习就能将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化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集体观念,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竞争能力,合作性学习还有助于因材施教,可以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向有差异的众多学生教师的不足,从而真正实现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的目标。例如:我在教学最小公倍数时,先让学生把准备题“求下面每组数的最小公倍数7和21、9和11、63和21、8和5,仔细观察每组数有什么特点?通过求这四组数的最小公倍数,你发现了什么?让学生讨论上面的两个问题,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并形成共识,学生们归纳出:7和21、63和21、这两组数他们之间是倍数关系,那么较大的数就是较小的数的最小公倍数。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最小公倍数就是这两个数的乘积。如:8和5的最小公倍数就是40.这时教师肯定学生的结论,鼓励它们合作,他们就找到了求最小公倍数的两个好方法。从头一个学生谈起到最后一个学生的实践验证,人人互相谈论,各自在实践中的结论,不仅使学生合作氛围增强,还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得知了同学们的合力,从而产生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在课堂中不愿讲话的同学也变得灵活起来,讨论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同时课堂教学进一步活跃起来。

二、知识在探究中发现。

数学家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而探究,就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究。例如,教学”秒的认识“时,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钟面,在钟面上找到走得最快的针――秒针。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看秒针走动、听秒针走动的声音、随着秒针走动的频率体验秒的实际意义。同时让学生观察分针和秒针,体验”分“和”秒“实际关系(1分=60秒)。最后,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让学生脱离钟面的辅助作用进行再体验,进而形成初步的1分、1秒的观念,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价值。

又如,随眼保健操的音乐节拍做眼保健操,体验1拍用的`时间就是1秒,闭眼睛数出60秒;推荐一名同学跑50米再返回,估计跑100米大约用多少秒等等。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切实体验到了”秒“的实际意义,形象地建立了关”秒“的感性知识。当提到”秒“时,在学生的头脑中就不再是一个无意义的时间概念,而是和数的个数、拍手的次数、音乐的节奏等现实的情境联系起来了,学生对”秒“的认识就有了一个鲜明具体的情境支持。用体验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密切了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智能在探究中发展。

教学中创设一种类似于学术(或科学)研究的情境,让学生通过自主、独立地发现问题进行实验、操作、调查、信息搜索与处理,表达与交流等探索活动,从而获得自主发展,如教学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我把小华统计一个停车场里各种机动车的数量。摩托车3辆、小汽车15辆、大客车8辆、载重车6辆,设计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让学生填表描图。之后出示小华10分钟内各种机动车通过的数量,并制成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放投影和录音,学生想利用什么方法能整理各种机动车辆在10分钟经过的辆数呢?学生们先是想出不同的数数的方法,有的说:”一辆一辆的记、有的说过一种车辆写一种名称“,再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统计,最后整理,学生们当时都想自己想出妙法,争先恐后地各抒己见,让老师采纳,记得学生在争论中还把自己的好处说给大家听,最后在教师的辅导下,确定了用画”正“字的方法进行数据的整理,学生们公认后,方法很快地得到了应用。

数车辆能用画”正“字的方法,而且其它方面的数据也能用画”正“字的方法整理,学生们进一步肯定了它的应用价值,那么凡是能让学生探讨的教师应大胆让他们自主探究,在调查操作中强化学生的求知欲,发展他们的能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地位。

四、知识在探究中掌握。

课堂中推进探究性学习是目前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一个重点,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独立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性学习中,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如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通过准备问题的分析解答,追问解题思路,他们探究中发现,从已知推出所求问题,而后教师将探究重点内容交给学生,引出例题,如题商店原来有一些饺子粉,每袋5千克,卖出7袋后,还剩40千克,这个商店原来有饺子粉多少千克?用学过的知识同学能解答这道题吗?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解题方法――列方程解应用题,看谁学的快又好,读题后,分析数量关系,从说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你能按照题意找出各数量之间的等量关系吗?学生讨论热烈各抒己见,找到了等量关系,原有的重量―每袋的重量×卖出的袋数=剩下的重量。列出方程,解设原有x千克,x-5×7=40,学生解后,写出了答案,利用这种方法教师放手给出例题,让学生探究自解例2,全班35人,除一人解答不完整以外,全部符合课标要求。在完成例2之后,教师让学生从中找到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

由于学习是在探究中求知,并逐步掌握。所以本节课大大降低了教师教学的难度,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和探究新知的欲望,大家你争我叙,说除了学习中的体验,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八

摘要: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针对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能力培养

课堂教学的进程就其本质来说是师生思维共同活动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激增,知识的更新加快,随之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就是要提高年轻一代的素质。不仅要教给学生现代科学技术知识,而且要把学生培养成勇于思考、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人,从而强调教学要注重发展学生的智力。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智力的核心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增强了,智力水平也就提高了。因此各国的小学数学都把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作为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更加重视学生学习的思维过程。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谈粗浅体会。

一、注重培养兴趣,激发学生思维

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对学生学习内因的最好激发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因此,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内在动力,使学生想学、乐学,激励学生积极动脑、积极思考。教学工作主要是在课堂上进行。怎样使课堂教学具有较高的吸引力,使学生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是我们教师必须研究的课题。我认为在一节课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保持学生思维流动状态是非常必要的。保持思维的流动状态主要是指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教师的组织和启发诱导,使学生的精力集中在思维过程中,体现了思维的连续性、流动性。数学是思维的科学,若没有良好的思维的流动性,就不能时刻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1.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好奇心是对新异事物进行探索的一种心里倾向,是创造思维的内部动力,当这种好奇心转化为求知欲时就可产生积极的思维。有助于点燃思维的火花。

例如:进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一节教学时,首先让每个学生都用纸片剪好一个三角形,量出每个内角的度数并标好,然后让学生报出一个三角形任意两个内角的度数,教师就能回答出另外一个内角的度数。学生开始有些怀疑,但当教师的回答准确无误时,学生十分好奇,老师怎么这么快就能知道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课堂很活跃,学生都被吸引住了,开始产生要探索问题的迫切愿望。

2.精心设计问题,点燃思维火花。

古人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往往是由疑问引起的。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是引起学生思考的重要方法,通过提问使学生思维有明确的方向,在思维活动中分析解决问题,培养思维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精心设计问题,以提问的形式把问题引发出来,使学生迅速进入紧张的思维状态。

例如:在教学求最小公倍数后向学生提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为什么要至少包含它们公有的质因数,还要包含各自独有的质因数。这是这部分教材的难点,也是学生理解算法的关键。面对这一问题,许多同学不禁会想:“是啊,到底为什么呢?”急于寻求原因,思维积极地活跃起来,这个问题就成了大家思考的目标。

二、变换思考角度,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小学生缺乏变通能力,思维较单一。因此在教学中,要精选习题,要鼓励学生多思考,在解法上不具一格,并注意从多种解法中对比分析,尽可能采用灵活的简单的方法去分析解决问题。

教学时,指导学生画出线段图,启发学生去找对应的量与分率,激发学生大胆尝试,想出了几种解法。

解法一:20

解法二:

解法三:

解法四:

这样,围绕同一问题,让学生不断变换角度去思维,拓宽思路,并让学生对比分析,选择最优方法达到培养学生思维灵活性的目的。

另外,还可以在教学中适时地计发散式问题,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不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如教学了比以后,让学生对于含有比的句子尽可能从多方面联想,如从“女生人数和男生人数的比是4:5,你能联想到什么?”(1)女生人数是男生的(或80%);(2)男生人数是女生的(或125%);(3)男生人数比女生人数多(或25%);(4)女生人数比男生人数少(或20%);(5)女生人数和总人数的比是4:9;(6)男生人数是总人数的;(7)总人数是男生人数的……这样,让学生提出不同问题,从不同角度去理解,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三、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工具。加强数学课堂的说理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方法。在学习“小数和复名数”这一节时,由于小数和复名数的相互改写,需要综合运用的知识较多,这些又恰恰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为了突破难点,我在课堂教学中注重加强说理训练。在学生学完例题后,启发总结出小数与复名数相互改写的方法,再让学生根据方法讲出做题的过程。通过反复的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加强“双基”教学,提高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要使学生获得一定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能力,使他们越来越聪明,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思维特点,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双基教学。在教学中让学生牢固地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灵活运用知识促进思维能力的发展。

1.要引导学生掌握概念、法则等基础知识,注意融会贯通。

如分数这个概念,在分数这部分知识中起统帅作用,不论是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大小的比较,约分、通分及四则计算,分数应用题都是建立在分数这个概念之上的。因此,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透彻理解和掌握分数的概念,分数中的其它知识就会迎刃而解,而分数乘除法应用题的教学是分数这部分知识的难点和重点。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就是运用概念,由一般到特殊的复杂分析、综合、推理、判断的过程。

2.注意沟通联系,形成知识网络。

在教学实践中,注意沟通知识联系、形成知识网络是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重要条件,因此每学完一部分知识,都要安排和上好复习课和综合练习课,以沟通知识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深刻化,从不同角度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并使新旧知识逐步形成紧密的锁链,形成知识网络。

如分数的意义与除法和比有着密切的联系。分数的基本性质与比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教师在讲完比的基本性质后,就可以把这些知识沟通起来,加以练习,使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3.在实际操作中激发学生的思维。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见一遍不如亲手做一遍,这就说明了动手实际操作的重要性。学生动手自己操作是根据学生认识规律提出来的,学生掌握书本知识需要以感性认识为基础,通过实际操作可以使知识系统化、形象化,为学生感性理解和记忆知识创造条件。学生动手操作也是符合其思维发展的特点,由具体到抽象,促使学生具体感知和抽象思维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之目之,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之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之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之需要。

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能力篇九

作者/任耀金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标准的深入落实,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由传统任务型教学转变为思维模式教学,所谓思维模式教学,即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若干方法做浅要探讨。

相关范文推荐

    最新小班想妈妈教案及反思(精选17篇)

    教学方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通过创建教学情境,设计学习任务,组织学习活动,进行学习指导和评价学习效果的方式和方法。小编整理了一些高三教

    美好青春演讲稿(精选12篇)

    演讲稿范文可以给我们提供参考和借鉴,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演讲技巧。掌握好演讲稿的写作技巧对于大学生的演讲能力的提升很有帮助。美好青春演讲稿篇一亲爱的xx:大

    最新叉车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精选8篇)

    通过写学习心得,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不足,从而更好地规划学习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心得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叉车事故案例心得体会篇一透过事故的

    2023年小班教案我的好朋友设计意图 小班我的好朋友教案(精选8篇)

    教案是教师教学的核心工具,它详细描述了教学的目标、内容、组织形式、教学策略、评价方法等。以下是一些常用的二年级数学教案范例,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小班教案我的好朋友

    高三成人礼家长感言(大全8篇)

    爱国标语可以在激励人们爱国爱民、建设国家的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如何创作一句与众不同的爱国标语呢?爱国情怀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品质,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聪明的阿凡提教案大班 聪明的阿凡提大班语言活动教案(模板6篇)

    高三教案需要具有可操作性和实用性,能够指导教师有效地组织教学活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中班教案范文,供教师们参考,共同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聪明的阿凡提教案大班篇

    最新广告学专业应届生的求职信(优质17篇)

    删除冗余的内容,保持文章简洁明了。编辑可以通过调整句子结构和用词方式,来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和吸引力。最后,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份编辑的常用工具清单,希望能够方便大家

    最新毕业生对老师感谢信 毕业生给老师感谢信(优质20篇)

    群英争霸,风云际会,精彩即将上演!运动会宣传要加强与家长的沟通,让他们对活动有更多的了解和支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运动会宣传素材,希望能够为大家的宣传工作提

    对自然的感悟(汇总18篇)

    在编辑的过程中,我们还需要注重细节,尽可能地消除文字上的错误和不准确之处。在编辑过程中如何平衡作者的原意和读者的需求,使作品既符合创作者意图又能引起读者共鸣?以

    最新燃气事故的应急预案有哪些 燃气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大全8篇)

    通过奋斗,我们可以实现自我价值的最大化,获得更多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如何在奋斗中不断激发内心的动力和激情?奋斗是一个人成长的必经之路,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和有力。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