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琴心月

范本可以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下面是一些经典总结范本,为我们写好总结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一

叔叔阿姨们,晚上好!今天我给大家介绍一下我是怎样学好数学的。学好数学要做到以下几点:上课时1、一定要做到认真听讲;2、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3、要大胆举手,大胆发言。

下课离开座位出去玩的时候:要看下黑板上的内容;再想下黑板上的内容;哦!今天学习的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赶紧再来记一次!

回家做作业时:一定要再想想今天上课的内容:今天学习的是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是180°。我可以用这个知识去解决问题了!这样经过多次的反复回忆和想上课的内容,数学知识就会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接下来是做作业了:一定要养成好习惯!一定要读懂题目的意思,然后思考3秒钟,把题目想清楚了再写;一定要一次性把题目做对。做作业时,不能随便,不能粗心大意,不能边聊天边写,否则就会在考试中充分暴露出来。

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你的数学成绩就会提高,你会越来越喜欢数学。你就会很喜欢做一些课外难题,但不能一曝十寒,只要每天做一道,持之以恒,你的数学成绩就能大大提高。

记住两句话: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要你勤劳,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做到以上几点,学数学就可以如鱼得水,如虎添翼。谢谢大家!《如何学好数学》。

文档为doc格式。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二

高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改善当前教学活动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2.1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

加强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够使学生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使学生能够从枯燥的课本中解放出来,灵活学习物理,感受物理的丰富魅力。有效的教学指导能够使老师调动学生的探究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集中,教师可以基于实际生活中的元素进行教学指导,为高中物理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比如,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万有引力定律》时,则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同学们,为什么老师拿着一根粉笔,当放下粉笔的时候,它会自由落体呢?”等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积极发言。教师还可以通过“同学们,生活中哪些现象还具有相同的特点呢?”等问题,引导学生回忆生活,基于生活明确万有引力定律的特点,并且通过“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同探究其中的奥秘”等话语引导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过程中。

2.2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

物理是培养学生思维方式的重要学科,在高中物理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思维的培养,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教师可以通过实验教学的方式,使学生能够通过物理实验,在深入探究物理奥秘的同时,形成一定的物理思维能力。比如,指导学生学习《摩擦力》这一项内容中,教师则可以采用实验教学的方式,将2名学生划分为一个小组。学生之间需要分工明确,在试验中探究摩擦力的特点。例如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自主设计摩擦力实验”的任务,学生需要基于实际的学习情况以及对摩擦力的理解情况,设计有关的物理实验。这种实验教学指导方式能够展现出学生相关知识的学习情况,同时也能够彰显出学生独特的思维模式与创新思维,对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能够产生积极的影响。

2.3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

信息技术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将抽象的物理模型展示出来,甚至可以利用动态的视频以及模拟软件等表现出来,让学生更加直观、生动的获取物理知识。在指导学生学习“平抛运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首先借助幻灯片等现代信息技术软件,指导学生一同观看平抛物体动画过程。这种方式能够使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平抛运动的轨迹,在学生的头脑中形成一定的客观印象。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粉笔模拟平抛的轨迹,提升学生的物理知识理解能力,实现课堂的有效互动。

3结语。

高中物理教育需要基于新课程改革的具体要求加以创新,教师可以通过贴近生活实际,调动学生探究兴趣;注重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以及引入信息技术,实现课堂有效互动等方式,为高中学生创设一个全新的物理学习的平台,使学生能够真正感受到物理学习的乐趣与物理学习的价值,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与探究能力,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杨世玲,章勇,杨通锦.新课标下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对策思考———基于黔东南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j].凯里学院学报,,03(23):35-37.

[3]王珍发,郭继成.给学生一个多维的物理世界———知识立体化与高中物理教学改革[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0(21):148-150.

[4]申颖.新课程改革背景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实效性提升策略探究[j].才智,,32(12):124.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三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的不断变革,幼儿园教育也逐渐被人们重视。幼儿园教育是儿童的启蒙教育,对于儿童未来的学习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做好幼儿园教育的相关探讨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主要从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两个方面进行简要的分析。

数学知识的学习对于培养儿童的思维逻辑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幼儿园一定要重视儿童的数学教育。幼儿园数学教学与学校的教学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教师教学方法以及耐心的考验更为严格,所以对于当前在,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给予重视,找到相应的解决办法,从而推动幼儿园数学教育质量水平的提升。

当前幼儿园数学教育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教学目标较为单一。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让学生明确某一个知识点,缺少对学生思维逻辑的培养,教学目标过于单一;第二,教学内容局限。当前很多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缺乏对教学知识的深度挖掘与广度拓展,将教学内容局限在课本上;第三,缺乏对学校资源的利用。幼儿园中可利用的教学资源非常多,但一些教师却很少能对其进行有效的利用,不仅浪费了教学资源,而且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第四,缺乏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一些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授时,缺乏时代性,不能灵活的使用教学方法,致使学生学习数学的效率不高,教师的教学效果也不明显。

1.完善教学目标。

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要做好教学目标的设定,然后根据教学目标进行相应的教学。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在教授儿童数学知识的同时,还应该根据有针对性的对儿童的思维逻辑进行锻炼。此外,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应该注重对儿童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不要让儿童产生厌学的心理,也不要使儿童产生对数学学习的恐惧感,而是让其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相关知识,为其以后知识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丰富教学内容。

幼儿园在进行教材选定时,一定要选择适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教材,从而为提升教学质量做出保障。在选定优秀的教材以后,幼儿园教师在进行教学时,不要仅仅局限在教材氛围内,而是应当根据班级儿童的学习情况,对儿童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拓展和延伸。例如,幼儿园教师在教授儿童十以内的加减法的过程中,要根据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的拓展,如果班级学生掌握的比较好,教师可以根据十以内加减法的规律,引导儿童学十以内的加减法。

3.利用教学工具。

幼儿园的儿童的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常常在挺教师讲解知识的过程中,就会溜神。教学工具的使用,可以有效将学生的注意力引回,帮助教师高质量完成教学任务。例如,教师在教授学生学习等分实物或图形这节内容时,如果只是干巴巴的口述不仅很难让学生明白,而且也会很无趣,无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教师在黑板上画出相应的图像,还会浪费很多课堂时间,不利于课堂教学的高质量完成。因此,教师就可以在事先准备一些小道具,在课上教授儿童实物的认识和辨别时,只要拿出道具,就可以让学生快速了解,并且学生看到新奇的事物,注意力也会较为集中,这样可以有效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推动教学的高效完成。

4.改善教学方法。

改善教学方法,使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热烈的教学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这要求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时,能够掌控课堂,并且能够根据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选取正确的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使学生能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新知识。例如,教师在教授幼儿园的学生认识元角分时,可以实现准备一些现金,然后为学生创设一定的情境,从而帮助学生认识元角分,并且掌握其中的关系;再例如教师教授学生认识星期时,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进行讲解,教师可以在班级选出七个人,分别代表一个星期内的七天,然后创设一个情景,让学生在这样一个轻松的氛围中完成内容的学习。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思想观念的转变,幼儿教育也越来越受关注。虽然幼儿园教育也在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进行调整,但当前的幼儿园数学教育仍存在一定的问题。为此,需要幼儿园教师要根据学生发展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起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幼儿园数学教学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2]王殿双.对小学数学教育中美育问题的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5,11:84.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四

《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关于数学教育,明确地提出了四个方面的目标,但是我们认为,在幼儿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应该实现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训练幼儿做事认真细致,具有主动性、坚持性、条理性和创造性,教育幼儿勇于克服困难,培养幼儿学习的毅力和自信心等多项目标,为孩子今后发展打好基础。然而,我们接触到的一些教学活动计划,只提出有关学习数学知识单方面的目标。教师如果对数学教育的目标缺乏全面的认识,每次教学活动仅以学习数学知识为唯一目标,那么,《纲要》所规定的其他目标就无法完成。

幼儿期思维发展和趋势是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发展,抽象逻辑思维尚处于萌芽状态。幼儿学习数学,主要通过四个阶段,即实物操作——语言表达——图像把握——符号把握,从而建立数学的知识结构。每一次数学活动都必须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过渡,而且必须经过长期训练才能达到目标,不是通过一两次活动就能完成的。

有的教师不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忽视幼儿的学习规律,甚至过高地估计幼儿的接受能力,其教学效果当然是不会理想的。我们还发现这样一些现象:有的教师片面依靠自己的演示,把答案强加给幼儿;有的教师设计的活动是跳跃式的,跳过实物操作的环节,直接进入图像把握和符号把握这两个环节;有的设计则是单纯的从符号到符号的过程。然而,数理逻辑顺序的建构决不是这么简单就能完成的,幼儿阶段的思维特点决定了这样的教学是不合适的。

数学教学是具有高度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的教学活动,它要求教师准确把握数学概念的属性,并能用幼儿容易理解的数学语言来表达。这对幼儿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是极为重要的。

但是,有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出现概念表述不清和理解错误的情况。例如在教中班幼儿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时,先按一个特征分一次,再按另一个特征分一次,活动就结束了。其实,这一活动还应该有一次对同一批物体按两个特征进行分类的活动环节。再如,教幼儿序数时,由于对序数表示集合中元素次序的含义理解不透,在教学过程中,使序数词和物体之间发生固定不变的关系,从而使幼儿错误地认为“小白兔只能住第五间房”。诸如此类的问题在实际教学中较为普遍地存在着。

我们认为,教师加强对数学理论的学习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充分地了解数学理论以及科学全面地理解数学概念,才能将数学概念正确地运用到教学活动中去。例如,集合是人们所感知的具有某种共同属性的事物的整体。教师如果充分认识到集合概念在幼儿计数和数概念形成中的重要性,那么就会在多种活动中让幼儿根据着眼点的不同,认识种种不同的新集合。通过对实物的交叉分类,不仅可以活跃幼儿的思维,而且可以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因此,教师仅仅做到知其然是不够的,还应做到知其所以然,这就必须去学习数学理论,弄清数学概念。

教师的语言表达是否正确、明白、易懂,直接影响着向幼儿传授知识的效果,影响到幼儿语言和思维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数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幼儿思维的特点决定了幼儿学习和理解数学概念是有困难的。

因此,教师的语言表达对幼儿正确理解数学概念及有关知识是相当重要的.。然而,有的教师对数学语言的规范性还未引起足够的重视。在教学中,语话不作推敲、颠三倒四、前后矛盾等缺乏逻辑性、表达不明确的现象随处可见。如教幼儿感知2的数量时,教师问:“谁能在我身上找出什么是27”这个问题叫幼儿无法理解。又如,在教幼儿按颜色特征进行分类时,当幼儿按要求将相同颜色的塑料片放在一起后,教师又问:“你们为什么这样分?”如果要回答这个问题,那答案就是教师叫这样分的。其实应问:“你们是怎么分的?”诸如此类的问题,问得很不明确,叫幼儿甚至成人也无法解答。有的则表达不明确,语言啰嗦。

我们这里所说的评价,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育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应该是科学的、合理的评价,是能激发幼儿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促进幼儿发展的。

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有的教师没有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幼儿都希望得到教师的承认和赞许等实际情况,而往往采用统一的标准去要求和评价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

例如,有的教师在幼儿回答不出问题时,常常给予批评、挖苦;在幼儿回答错了的时候,向全班小朋友说:“大家说××说得对吗?”导致全班幼儿大声否定。这样做不仅会伤害幼儿的自信心和自尊心,挫伤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严重时还会造成幼儿的心理障碍。

有的教师的评价语言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这样的评价缺乏针对性,不能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操作活动结束时,有的教师往往注意对操作材料的收拾整理,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不仅不利于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幼儿渴望得到评价的心理需要也得不到满足。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五

数学是一门很需要我们灵活运用大脑的学科,因为解答数学题目又很多种方法,不单单只是一种,所以说这就需要我们同学们学会总结规律,找到这些规律之后我们在去做习题,这样我们做习题的时候错误率就会下降,另外学习数学需要我们找到正确的方法,有些同学刚开始解答题目的时候就没有找对方向,而导致一直钻牛角尖,所以说我们做题目之前就要多看几遍题目,认清题目的意思在去做题。这样我们就可以把数学成绩提高上去。

第二,提高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强烈的好奇心,是引发兴趣的重要来源,它将紧紧抓住人的注意力,使其在迫不及待的情绪中去积极探索事情的前因后果及其。设置多样化多层次练习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创设竞争性情境来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运用激励性的语言,给学生以成功感,提高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兴趣一旦激发起来,学生就会感到学习的乐趣,就会感到学习是一种需要,而不是负担,从而去努力学习。

第三,重视错题的重要性。

我们的同学们也要重视错题的重要性,因为正是有了这些错题我们才能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才可以知道自己的薄弱点,所以说我们要经常性的拿出这些错题认真的做一遍,这样既可以加深我们的知识,同样可以增加我们的经验。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六

1.1教育模式相对落后。虽然我国已经实施素质教育很多年了,但实际上主要还是应试教育。当前虽然大多数的小学教师及领导都认识到素质教育是关系到青少年各方面健康成长的重要因素,也知道竞争激烈的社会需要的是高素质的人才,而素质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一种有效办法。所以他们都想从学生的素质教育抓起。但到现在,很多的学校只有口号却没有具体的实施。没有具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以及考核方法,所以导致各学校的教师及领导无法进行实施操作。大部分的学校的素质教育只能摸索进行;而没有考核的标准,便不能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正确的评价。这些现状导致了,想抓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也因茫无头绪而无法进行素质教育;本来就不被重视的素质教育的学校领导和教师,因无约束力,自然不会去进行素质教育。而应试教育在我国的实施时间之长早已深入人心,人们的思想观念仍然未脱离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仍没有得到大多数的人所认可。

1.2经济发展水平的地方差异导致各地区的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改革开放的政策是从沿海往内地发展,先富带动后富,从而导致了我国各地方的发展极不均衡。东部沿海地区的人口相对密集,经济发达,民族相对单一,各种教育基础设备完善,而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滞后,地形多样复杂,而且民族复杂,所以导致了教育发展的落后,在我国的贫困人口2500万人中,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地区。而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发展西部地区的教育也变得势在必得。

1.3家庭教育跟不上学校教育,存在缺陷和隐患。从改革开放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来,我国家庭成员的结构跟七十年代相比,独生子女占据了很大的比例,并且由于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家庭的孩子娇生惯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体会不到生活的艰辛,从而导致生活中不能自理。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父母的教育,而不在于孩子自身。父母对孩子的爱是无法否认的,但爱表达方式的科学性和正确性就不得不考虑。同时还有许多的问题也不可忽略,例如父母双亲高节奏的工作习惯,与孩子缺少交流引起的自闭症;或以金钱、物质利益来刺激孩子的学习欲望和上进心。这些都可能为以后孩子的健康成长埋下不安全的生活陷患。

1.4社会发展变化导致的许多不良习惯和作风,对学生产生许多不良影响。由于社会的不断发展开放导致了许多的观念缺乏,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教育事业也是日益的国际化,过去的生活习惯受到许多的挑战,改革开放的发展,各种思想观念不断地涌入我国,各种各样的意识形态也进入了中国,因为小学生的年龄小,对社会发展中的存在的美学辨别能力和价值观念不明确,如果教师和家长不以正确的引导,那么在学校中的许多的消极影响因素,将影响到学生的一生一世。

2.1积极探讨小学教育未来的出路,加强理论创新。当前我国各个领域都在天翻地覆的改变着,日新月异地发展着,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产业的基础,其发展的形式需要跟上时代变换的步伐,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加强小学教育的理论性建设、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我国国情并适应学校教育发展的道路,开创小学教育新的实践。

2.2根据各地经济发展水平的现状,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我国国土面积辽阔,人口众多,加之又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语言、文化,风俗习惯各地都存在差异,具发展不平衡,如果全国各地的基层教育都在同一个条框内活动,执行同一个标准,那么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岂不是“捆着绳子跳舞”,而对有些地方的教育活动来说则是痴人说梦,天方夜潭。这是现实,现在许多经济较发达的省份,英语、计算机已经从小学开始学习了,而这些东西对西部地区的许许多多的学生来说,是多么可望而不可及的事情。所以,各地区要制订适用本地区发展的教学目标和纲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这样才能达到各种资源的优化组合利用,和谐发展。

2.3正确对得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将小学教育引向一条正确、健康的路。现在我国之所以严厉禁止学校乱收费问题,正说明了现在的我国的教育系统中还存许多的不足需要我们解决,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些问题的重视,而不应该避开问题,在国家、社会舆论的监督下,逐一地解决存在的问题,使问题公开面对。

2.4加强家庭和学校的联系,掌握好学生具体情况和状态。学校在提高教学质量,改进教学模式的同时也需要与学生的家长进行密切联系和配合。由于现代社会生活水平和质量的提高,小学生入学普遍提前,很多地方的小学生出现了早熟的现象,加上现代社会的复杂多样的变化,从而导致城市中的许多小学生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社会快速发展负面影响的受害者。目前的一些城市中,下岗职工子女,进城务工的子女在接受教育时存在很多的客观方面的差异而影响着学校的教学质量,而且现代高节奏的城市生活现状,使很多许多父母没有时间关心和照顾子女,导致了许多学生沉溺于网络游戏,痴迷于街头地摊上的低级粗俗的知识,如各类色情、暴力的小说和一些卡通动画等。很多小学生因为没人关心患有一定程度的自闭症等心理疾病,这些为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埋下了极为严重的隐患。

3.结论。

我国的小学教育当中确实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值得我们去面对和解决,这些问题不是一朝一夕能够改变的,需要我们全民族,会社会来共同的关注,共同的改变,面对问题的现状,针对当前的问题进行改革,处理,并探索新的教育教学方法,从而逐步完善教学体制。用长远的打算来进行完善,从而使之这一关系着国家未来命运和民族高兴使命的伟大工程能够顺利地完成。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七

一、高师数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高师数学教育,存在若干必须解决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1.观念亟待更新更新教育观念是高师数学教育改革面临的首要问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往往体现为对教育的理性思考,这是目前高师数学教育中易被忽视的方面.具体表现为应如何体现高师的`师范性特色,数学专业类课程的教学是否只需体现其学术形态,只需注重自身的严密体系等.

作者:陈景林作者单位:唐山师范学院刊名:教育探索pku英文刊名:educationexploration年,卷(期):“”(1)分类号:g01-4关键词: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八

摘要: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又是选择知识的依据,还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在初中数学开展问题导向学习教学就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获取、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问题导向学习始于1950年代美国的凯斯西储大学及1960年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并渐渐推广到其他国家。问题导向学习是一种课程设计与教学模式,通过良好的课程设计,并以学习者为主体,利用真实的问题引发学习者学习,在与小组学习的互动过程中,进行知识的交融与建构。目的则在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提高学习者自我的学习动机,促使学习者将信息整合成有效率、可行、完整的知识。其过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在小组中进行学习,且在此过程中,教学者必须催化整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指引、诱导并支持学习者的主动学习,而非单方面讲授或直接地提供学习者解决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

“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理念认为“问题既是学习的起源,也是选择知识的依据,又是掌握知识的手段”,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问题导向学习”教学就是以数学问题为载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和合作解决数学问题,达到获取、应用数学知识,形成数学能力的教学方法。从其结构来说,可描述为“问题―探究―解决―生成新的问题―再探究―再解决―再生成新的问题”。即它在教学的过程中,是以解决一个“问题连续体”为其教学的目的。

一、问题导向学习中教师角色的思考。

(一)作为新课程实施的设计者。

教师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该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经验、兴趣爱好以及个体情感、学习需求、价值观念等背景。所提问题应该与教学内容、学生生活经验等相联系。

(二)作为学生解决问题的向导者。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承担着向导或促进者的角色。教师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讨论氛围、搭建交流平台,和学生共同初步探讨问题,再次探讨问题,促进学生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对学生要引导而不是领导,要启示而不是指示,这要一直贯穿于引导学生逐步提出解决问题办法的全过程。

(三)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评价者。

作为评价者,教师要考查所提问题的效用、学生学习的质量、教师本身在提出问题和促进问题解决中的成效。

1.评价问题的效用:评价所提问题能否促进学生的发展,能否夯实学生的基础,能否提高学生的技能。

2.评价学生的表现:激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更好地自主学习,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要更多关注解决问题有困难的学生,激发他们参与交流、参与到课堂中来。

3.评价教师的表现:教师必须监察本身作为的有效程度,以便明确自己是否给学生提供了恰如其分的支持和指导。

杜威曾说过,在很大程度上,教学的艺术在于使新问题的难度大到能激励思考,小到自然注意到的新奇因素能引起疑惑,能使学生从熟悉的事物中获得一些启发点,并从中产生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建议。

二、问题导向学习法应用的思考。

李政道曾说,中国人发明了一个词叫“学问”,这个词非常好,“学问”就是要学会问问题,而不是“学答”,没有问题,就没有发展。由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就是进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教学,在教学中用问题来激活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用问题来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用问题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用问题作为教学评价的工具。把这几个方面有机地联系起来就构成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策略。但在问题导向学习法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学生不太适应这种学习方法,主要是缺乏主动学习技巧、缺乏查阅学习资料的方法,不能很好地参与到交流中来,加之初中学生学习科目逐渐增多,同时面临升学的巨大压力,不愿意对问题进行深入的探究,认为这种方法麻烦、认为这种方法耗费时间的学生大有人在,这些因素都影响了问题导向学习法的实施。为了尽量减少不良因素的影响,扩展问题导向学习法的良好作用,作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指导者、学习者和合作者的教师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一)精心设置问题。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的前提是问题的设计,从而问题设计得好坏是实现高效率课堂教学的关键。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应该紧扣教学目标、适应学生的知识水平、认知结构、贴近实际生活、具有开放性和弹性、答案要明确、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够让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对问题的探究有所体会、有所提高。因此,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在熟练掌控教材和详细了解学生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设置问题。

问题之间前后要有联系,这有助于学生进行各种联想。从而能抓住问题的相似性,数学题的思路往往存在相似的地方。培养学生从典型的数学题中找到最基本的东西,发现相关题目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及时总结,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

笔者在平时的问题设计时,一般遵循如下几个原则:

1.现实性原则,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有助于学生发现那些对他们个人来说是真实的挑战,从而促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

2.思考性原则,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思考空间是问题设计的关键,创设问题情境是激活学生思维的关键。

3.针对性原则,紧扣有关的数学学习内容是提出问题的基本出发点。数学学习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掌握有关的数学知识,并形成数学思考的能力。

4.挑战性原则。让学生的思维经受来自问题的挑战是问题设计的又一原则。向学生提出有挑战性的问题,并不意味着要难倒学生,而是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智能发展水平,尽可能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提出问题。

5.发展性原则,促进学生的发展,是问题设计的'基本思路。教学的目的就是促进学生的发展,既要关注学生的知识积累,又要关注学生的能力发展,从而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开放性,使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数学思想与数学方程分析解决问题。

(二)精心引导学生。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的核心是教师的“引导”。教师的“引导”要关注学生的需求及问题的需要。学生的需求是教师“引导”的基础,要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出发,引导学生从已知到未知,步步推进,层层深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经验,实现学习经验的迁移和发展。同时还要关注数学问题本身的需要。

亚里士多德说:“我们的思维是从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它相接近的事物进行的,以后便追寻与它相关联的事物由此而产生联想。”即在问题导向学习的教学中,还要注意引导问题发展和迁移。既以解决问题为己任,又以提出新的问题为己任。新问题主要从如下几个方面获得:(1)对学生的错解进行剖析。(2)对问题情境中的条件进行考查、变更,探索提出新的结论。在问题获解以后,教师并没有停留在问题表面,而是通过对条件进行考查,得到新的发现或新的问题。(3)对课本例题进行变式思考,或者换位思考。问题的变式或换位思考,是数学思想的根本,有利于教学内容的深化和引申,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的有效途径,应当是当前数学问题导向教学中要引起重视的一个方面。

在问题导向学习法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教师应该从学习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思路、情感的体验等方面加以引导。在引导的过程中尤其要关注主动学习技巧缺乏和知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以避免他们在问题导向学习法中流失。

(三)精心反思教学。

问题导向学习教学的关键是有效的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愿意参与到课堂,这样才能交流得起来,问题导向学习才有意义。我们要尽量去了解每位学生,了解他们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可接受程度,在备课和教学时注意问题的梯度,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问题,有浅有深,由浅入深。同时有一点必须十分强调,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是建立在倾听和尊重他人包括课本上提供的知识基础之上的,学生在表达自己的理解与感受时,要同时学会倾听、尊重和分享别人的理解与感受,善于从别人的认识成果中获取启示。彼此倾听和分享对方的认识成果,从而加深对周围世界的认识与理解,丰富自己的内心世界。教师和学生都会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获得成长和发展,感受自己存在的意义。

问题导向学习法是比较新颖的教学方法,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存在许多问题和困惑。因此,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唤醒学生沉睡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得轻松愉快,在课堂上获得丰硕的学习成果。同时要指导学法,促使学生不仅“学会”,还要“会学”。

参考文献:

[3]苏兵。浅谈数学教学中的问题导向学习[j]。成功:教育版,(12)。

[4]牛锐。中学生数学教学中问题导向教学的运用研究[j]。教育教学研究,(49)。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桃源中学)。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九

现阶段,网络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在社会各行各业,极大的推动了各个行业的快速发展[1]。近年来,随着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医院领域中的广泛运用,不仅给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方式带来了挑战,更是给护理人员的知识结构及专业技能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理人员在校期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及实习期间累积的工作经验已经难以满足当前工作需求,因而护理人员必须加强继续教育,不断补充新知识、更新护理新技能,以便于更好适应社会的发展。怎样才能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更好运用在护理继续教育中,已经成了目前国内外医学教育者重点关注的问题。

1网络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运用优势。

首先,网络教育能够提供针对性的继续教育。网络教育是学生自己利用空余时间借助网络教学资源进行学习,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限制,并且能够充分结合自己实际情况进行学习,具有更强的针对性,使得学生由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个性化教育途径;其次,网络教育能够实现教育方式的创新。网络教育能够将英特网中的海量教学资源及优秀教学方法运用在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中,这种教学方式能够实现信息量获取的最大化,将复杂的内容简单化。并且能够让学生在第一时间了解到最新的科研动态,及时掌握最新护理技能;再次,网络教育能够使得继续教学内容更丰富。借助网络来开展护理继续教育,能够让护理人员在知识学习上不只是局限在纸质书本、静态文字及图片上,而是可以借助丰富多彩的动态图片、flash动画、三维图片等来进行学习。另外,网络教育还包含声音、视频等,能够最大程度上激发护理人员学习兴趣[2];最后,网络教育可以督促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提升。由于网络教育包含丰富的教育信息资源,因而对教育工作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要求更高,进而有效推动教师综合素质能力的全面提升。

2网络教育在护理继续教育中的具体实施措施。

2.1加强护理人员网络系统操作培训。

当前,很多护理人员并没有相关计算机工作经验,为了确保网络教育的有效实施,必须要让护理人员能够熟悉网络教育相关网络系统流程,因而加强对护理人员的网络系统培训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护理人员网络系统培训上,主要包括登录系统培训、学习界面进入培训、网络课件播放方法、视频插件安装方法等进行专业培训。在培训过程中,教师必须要亲身示范,并指导护理人员结合操作指南亲自操作,然后教师针对其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及时进行解答,让护理人员能够熟练掌握并运营网络教育学习系统,从而更好、更快、更高效的开展网络继续教育。

2.2充分借助网络信息资源进行教学。

网络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学习者借助海量网络信息资源对自我知识进行补充,学习效率的高低便在于能够高效、合理的运用网络资源[3]。对护理人员进行网络系统操作培训后,护理人员能够自由选择时间进行继续学习,从而完成继续教育课程学习。除此之外,护理人员还可以在不同时间段选听同一门课程,在学习中遇到困难能够借助网络聊天平台与教师进行教学交流。另外,网络系统还可以对护理人员学习和作业完成情况进行实时统计分析,使得护理人员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继续教育进度情况,教师也能够全面掌握护理人员学习情况,进而针对其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通过这种以网络为平台的自主学习的教学方式,护理人员既可以在与工作时间不冲突的情况下进行继续学习,还可以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3注重网络教育与当面教学相结合。

护理人员专业课程主要是针对护理人员临床护理技能及护理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良后果进行综合评估预测,网络教育虽然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为护理人员继续教育提供便捷,极大了节省了护理人员时间,提高了学习效率,但其毕竟只局限于网络教学,缺乏实际操作训练及当面教学的指导交流,而实践操作对护理人员来说是必不可少的[4]。所以,为了能够确保继续教育的有效性,在针对护理人员进行网络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要重点关注网络教育与当面教学之间的互相结合,针对每一门课程教学,都不能完全依靠网络教育,还必须保证当面教学的时间不能少于总教育时间的1/3。

2.4制定科学评价体系评估教学效果。

借助网络教学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充分结合护理人员的基础情况、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学习方法进行科学评估,充分了解护理人员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及出现问题,并及时解决。这样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调动护理人员学习积极性,并且激发教师教学主动性,督促教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而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因而,教师可以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学习评估体系,对护理人员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核。主要包括考试考核和平时考核两部分,考试考核主要是对护理人员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进行书面考核。而平时考核主要是对护理人员作业完成情况、面授考勤等进行考核。用这种多元化的评估方式取代单一的考试为主的评估方式,其评估结果更加全面,效果也更加显著。

2.5加强网络教学管理确保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中,教学质量的控制和管理至关重要,是确保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推动网络教育发展的重要内容[5]。因而在借助网络教学来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过程中,还必须定期在网络上检查护理人员学习情况,准确掌握护理人员学习进度,并针对护理人员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答,帮助护理人员解决在网络学习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同时,还应广泛收集护理人员在学习中提出的各种意见,例如护理人员对网络教学性能、网络稳定性、学习资源的利用等情况提出的意见。然后教师要针对这些问题进行集中讨论,共同研制出能够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护理人员网络教育的学习效率,进而为网络教育的发展提供保障。

3结束语。

总而言之,网络信息技术给社会各行各业都带来了便捷,当然也给护理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借助网络教育,在对护理人员进行继续教育时便可以不受时间、地点及空间限制,这极大的弥补了传统教育中存在的弊端,不仅可以满足护理人员随时随地进行教育学习的需求,同时还能避免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上时间无法得到统一的问题,有助于护理人员能够更加全面、高效的进行继续教育,进而推动我国护理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4]曾芳.远程教育在继续护理学教育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环球中医药,2013(s2):206.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十

“全纳教育”研究与实践在国际上已成为一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热潮,将“全纳教育”理念引入到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问题设计,对于面向全体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问题的提出。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于是,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整个学习过程,成了教育研究者和教师的普遍共识。但是从实践层面看,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仍然存在着严重的问题,其具体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由思考的主体作用缺失。

《教育研究》第4期相关资料统计,学生在课堂中回答教师提问的行为在学生的课堂言语交往行为总次数中占91.3%,而学生提出疑问或者异议的行为比重仅占0.9%。这说明我国初中课堂教学中学生言语交往行为基本上是一个“听师由命”的非自主过程,学生的学习缺乏自主性活动。教学中,一般是教师提出问题,就马上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正道”,容不得学生有任何的自由思考。

2.教师的问题针对少数学生,缺乏全体性。

全纳教育认为,课程教学改革的重点是更加关注从学生的经验出发,促进学生自己建构知识;课程是为了学生的学习而不是学生为课程而学习。课程与教学必须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但是实际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往往难度过大,不适合大多数学生学习。

二、相关概念界定。

1.全纳教育。

全纳教育是1994年6月10日在西班牙萨拉曼卡召开的《世界特殊需要教育大会》上通过的一项宣言中提出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和教育过程。它的中心思想是:容纳所有学生,反对歧视排斥,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满足不同需求;是一种没有排斥、没有歧视、没有分类的教育。全纳教育主张在学校中要创造一种关注每一个学生,加强合作,反对排斥人的氛围。并按照不同学生的不同个性和需求进行教学,促进所有学生的参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这与当新课程理念相吻合。

也就是说,提倡全纳教育与我们现在开展的素质教育是不矛盾的,并且是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发展的,也是与现在贯彻执行的数学课程标准理念是完全一致的。

2.问题意识。

对“问题意识”的概念界定,从各种角度提出的都有,形式比较多。而本文中的“问题意识”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主要来源于教师根据教学实际营造的一种问题情境。在教学中产生问题意识的主体是学生。从心理学角度讲:课堂教学中学生对问题意识的形成和发展是一个从无意识到有意识的过程。教师在数学教学中的职责就是为学生“问题意识”的产生提供必要的时空。

“问题意识”并不是简单提出和解决问题,它是学生对数学教学中相对情境作出自觉反映的心理过程,是揭示问题本质的发现过程,是探究和发现问题的动态过程。

三、“问题意识”的培养策略。

1.营造氛围,使每个学生都参与问题发现,以展现全纳教育的民主化。

在初中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根据全纳教育的民主化理念,要反对把任何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培养被排斥在教学过程之外,要努力促进所有的学生积极地参与,这就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教师要转变教育观念,尊重每一位学生,在教学中营造宽松、自由的教学氛围,建立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提问,这是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的基础。

2.拓展空间,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提出,以展现全纳教育的价值观。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能有问题可提,使学生有自我满足的价值感。全纳教育认为,在学习过程中,某个人的学习或活动有困难,或对知识的呈现无动于衷,这不仅仅是他个人的问题,也是班级集体的问题。因为我们的班级是一个学习的集体,而对于我们的整体学习中感觉有问题的这写同学,是属于我们这个学习集体的一员,应该是我们学习集体中的合作者。

因此,与我们通常的观念不同,全纳教育的立足点是集体,解决的方法是合作;就是通过与不同兴趣、不同能力、不同技能、不同个性、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共同合作,人人都能有不同程度的问题的提出。做到上述这一点,关键是教师要善于营造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提出的空间。

3.创造情境,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解决,以展现全纳教育的课程教育观。

要使每个学生都能有问题的解决,教师必须创造出对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的问题。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我们的教育原则应该是向所有学生提供相同的教育。并且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教育是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要在学生取得成绩和进步时给予赞赏和鼓励。这就要教师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要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欲望、求知探索精神的情绪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每个学生都有问题可以解决。

(1)创造悬念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好奇中有问题解决。

好奇是学生自觉参与学习的内驱力,教师如果能将要学习的知识创设到新奇的悬念式情景中,诱发学生产生揭开秘密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强烈的好奇中有问题能予解决,那将是事半功倍的教学。

例如,在进行初二(下)《4.4反证法》的教学时,可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这样的问题情境,很容易引起学生好奇心理;并且问题的情境面向全体学生,人人有兴趣,也有能力提出自己的解决方法。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学观,真正是“问题体现了学生的需要,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问题的需要。”

(2)创设冲突式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的解决。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一种知识建构的过程,是认知矛盾运动的过程,教师要善于创设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使学生在矛盾中有问题解决,这是符合全纳教育课程教育观的。

例如:在初三的《2.4二次函数的应用》教学中,有这样一个题目:

某农场拟建两间矩形的种牛饲养室,饲养室的一面靠现有墙,中间一道墙隔开(如图),已知计划中的建筑材料可建围墙的总长度24米,墙面长10米,问矩形饲养室的宽为多少时其面积最大?有部分学生很快进行了计算:设饲养室宽为x米,则长为(24-3x)米,如果面积为y米2,则y=x(24-3x)=-3x2+24x,当x=4时,y最大=48米2时,也就是说,当矩形饲养室的宽为4米时,其最大面积为48平方米。

此时,正当学生还沉浸在“问题已经解决”的喜悦中时,教师点问一句:“大家再看一看,当x=4时,此矩形的长是多少?”“不对”!此时学生的心就会咯噔一下:“矩形的长是12米,而靠墙一面只有10米,说明x=4是不可能的!那等于多少呢?”

学生陷入了认知冲突中。

有冲突才能有更进一步的问题解决。“最大面积等于48平方米,显然是不可能的!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

全纳教育的课程教学观认为:最重要的是教育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有问题时给予及时的帮助和支持。此时,教师可以作适当的启发引导:

“本题中,矩形的宽,此时矩形的长为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在教师创设的冲突式问题情境中,使学生在产生的矛盾中积极寻求问题解决的途径。

(3)创设操作式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动手中有问题解决学生动手操作既能引起学习兴趣,集中注意力,又能帮助学生形成独特的体验,学生会在动手中形成各种各样的问题。

这里教师没有直接给出平行四边形的判定定理,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动手实践,在操作的过程中考虑猜测,先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再通过定理证明上升到理性知识。

四、确保策略有效的实施。

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就有自我实现的创造力,具有自我探索的愿望和表达观念的冲动,也就是具有强烈的问题意识。因此,在教学中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措施,激发学生敢问、敢为的内在动力,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

1.期望激励评价。

根据皮革马利翁效应,以满腔的热情关注每一个学生,表达教师对每一位学生的期望,应是每一位教师必做的“功课”。

在课堂中,教师应时常走下讲台,倾听学生们的讨论,并与学生交谈,以“你能够……”,“我相信你会……”,“我知道你是可以……”的语气表露对学生的期望。学生在受到鼓舞的同时,会信心大增———这也体现了全纳教育的人权观理念。即关注接纳所有学生的思想,逐步在期望激励中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2.表扬激励评价。

在教学中,应多表扬少批评。在口头表扬时应尽量运用诸如“问得好”,“了不起”,“真聪明”等赏识性语言表扬学生。当然,教师的表扬激励评价,应是有针对性的,且千万不能滥用。对于平时回答问题准确率不高的或者创造性回答不多的学生可多采用上述表扬激励评价,如果对于成绩优秀的且头脑敏捷性格外向的学生,应采取的是“又有了新发现,真行!”“现在的回答更胜一筹”!“这个想法是不错,有更进一步的办法吗?”等评价。

也就是说,表扬激励评价应常用,但不可泛用。应讲有目标性和针对性。这应与全纳教育提出的“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部分人”是相吻合的。

3.成功激励评价。

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就要不断激发学生提问的热情,这就要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这就要教师努力创造出一种全纳氛围,在这种氛围中,每一个学生受到教育的权利都有充分的保障,老师和班内的同学欢迎每一个人,每一个人都属于班级的一员。

在具体实施中,我根据不同情况的学生,采取不同方式比赛,有小组竞赛,比一比哪组学生提问最大胆,提问的次数,哪组提的问题最有价值,进步快。有个人比赛,看谁能解决的问题最多等。

总之,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教师,千万不能有歧视,排斥、分类的情形出现,至少要有全纳意识,容纳所有的学生,促进积极参与,注重集体合作,激发学生积极提问,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十一

[摘要]小学数学教育要达成的目标就是要贯彻素质教育思想,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阶段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小学生正处在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此时关注对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能够让他们在知识掌握方面更加的扎实,与此同时,还能够帮助学生突破诸多数学问题的学习难题,实现创新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问题解决;小学数学;培养。

问题解决能力培养教学是小学数学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将问题作为根本载体,通过运用恰当的提问和解疑方法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锻炼,促进学生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增强,也让学生的数学学习动力被充分激发出来。为了保证教学质量与效率,数学教师要注意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进,丰富数学教育内容,合理设置数学问题,加强对学生问题思考的引导,让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得到根本提升。

一、合理提问,激发问题意识。

数学学科本身存在着大量的疑问,而这些问题需要被不断地发掘和利用,以便为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提供载体。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是教师直接提出疑问让学生思考,也可以是鼓励学生大胆地提出自己的疑惑,提高学生的提问主动意识。不过不管是哪一种提问方法,问题的质量是关键,只有保证问题合理和富有针对性,才能够让学生的问题意识被充分激发出来。高质量的`数学问题必须具备这样的条件:趣味性强,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欲望,增强对学生探究解决的吸引力;拥有实际意义,可以推动学生学习与教学进展;理解简单,针对性强,提出的时机恰当。问题意识的培养必须循序渐进,于是可以先从教师提问着手,当学生具备一定的问题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后,再鼓励学生自主提问和自主探索。例如,在教学比的基本性质时,教师可以提出:比的基本性质和我们以前学习到的分数和商不变的性质存在着哪些关系?它们有哪些相似和不同之处?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回忆和复习以往学习到的数学知识,更能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当学生掌握了基本数学概念知识后,教师可以增加提问难度,列出问题让学生解决。如小明看一本故事书,已看页数和总页数的比是2:5,已知故事书总共是120页,那么已经看了多少页?这样的问题可以让学生利用自己已学知识进行解答,也能够将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向深入。

二、主动参与,调动主体热情。

数学问题的解决贯穿数学教学全过程,而且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他们消化教材知识,进行学习创新的过程。要想真正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就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到问题的解决活动中,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的自主学习和解题能力得到充分锻炼。为了更好地提供教学保障,保障数学教育的有效性,教师需要注意改革自身的教育观念,把学习自主权交到学生手中,激励学生大胆探究和主动思考,而不是一味地将学生限制在一定的思维框架当中。为了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可以为学生营造一定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其中全身心地投入,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例如,在教学比例时,为了引导学生掌握用比例求解知识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个实践操作的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已知长度的木杆、测量尺,让学生运用实际长度和影长之间的关系,用比例的方式求解出旗杆的实际长度。教师设置的问题行径具有明显的实践操作性的特征,因而能够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兴趣,让学生灵活应用比例的相关知识解决实际生活当中的应用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应用的乐趣。

三、联系实际,促进问题解决。

生活是一个广阔的学习的平台,也是学生知识应用的天地,在生活这个与学生息息相关的空间当中,学生可以更好地运用数学知识,也可以深入地进行数学发现,因而能够对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进行深层次的锻炼与培育。假如教师一味地对教材当中的内容进行直接讲授的话,会让学生对数学产生畏惧的情绪,也无法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应用意识,让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在解决生活中问题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为学生提供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在学生解决问题的同时,鼓励学生总结思路和解题方法,养成用数学看待生活问题的习惯,培养利用数学思维思考生活的能力。例如,在教学分数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贴近生活的解答题,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促进学生问题思考与解决。如小芳有10个苹果,小明有6个苹果,小芳比小明多几分之几?要想让两人个数相等,小芳需要给小明几分之几?问题解决能力是小学生必须具备的一项数学学习能力,对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来说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力,因而要将问题解决能力培养作为数学教育的重点,增强学生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为了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小学数学教师要将问题贯穿于数学教学全过程,保证问题设置的合理性,同时引起学生的主体参与,让学生亲身经历问题解决过程,总结解题思路与技巧,锻炼解题能力,实现数学素质跨越式发展。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十二

在高校新生入学后,普修学生都要开设队列、队形课的教学,对于队列、队形这个科目,在初、高中阶段都已学习过,但学生基本上都是大致做得上,而具体细节做不好,这样在上课的时候,存在着学生思想不集中,认为动作很好学,大帮混的状态,靠传统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历年来学生的队列队形成绩直不太理想,我根据自己的教学经验,采用了“掌握式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定时教学模式,使学生在掌握的基础上,及时进行换项,适当地增加学生比较喜欢的运动项目,既提高了教学质量,又使学生学到了许多大纲之外的知识,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l、研究对象:九九级生物系和九九级中文系男生。

2、研究方法:采用观察法,体育统计法,比较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

3、统计尺度。

内容:立正,稍息;原地三种转法;齐步、立定行进问三种转法。

要求:自喊自做。

评定:公共体育谋全体教师集中评定成绩。

二、结果与分析。

i、研究结果。

经过教学对比实验,在教学课时结束时,对实验班与划照班学生进行了单元考核成绩评定,结果如下(见表一)。

从表中可以看出实验班与划照班之问成绩出现了非常显著性变化(p0叭),即实验班明显好于剥照班。

2、分析与讨论。

自学教学内容容易使学生积极地在脑海中产生动作技能意识。队列队形是初中、高中的教学内容,在高校是巩固、提高过程,能坞使学生集中注意力,考虑动作规格;教师讲解示范可以使学生更加明确技术难点,可使学生便于巩固、加深动力定型,掌握正确的动作技术,使学生能够有一个明确的比较,改进自己的动作技术,掌握难点,使动作规范化;测验评价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测验评价可以使学生及时发现自己的足避免了概念、技术不清,随帮练习的缺点;教师指导下的学生分小组,可以培养学生互帮互带的集体荣誉感,提高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队列、队形练习中,两人一小组,轮流喊口令,无形中增加丁学生练习口令的机会,使学生得到了全面的锻炼;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能够充分、全面地观察、纠正、指导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能够予以解决问题;“掌握式教学方法”打破了定时模式的课堂教学,避免了会的学生重复练习或学生精神不集中,不会的`学生学不会的现象,并且有效地利用测验评价,提高学生掌握技术的准确性和学习的积极性。

三、结论与建议。

“掌握式教学法”比较适合于普通高校队列、队形的教学,它能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教师教学的积极性,能够促进学生学握队列、队形的知识和技能,本课题只是在本校这个小范围内以“掌握式教学方法”进行了初步的实验研究,建议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对其产生的积极作用进一步进行实验研究,使之论据更加充分,并且能够得到充分利用。

数学教育的关键问题大全(13篇)篇十三

在新课程改革的贯彻落实后,我们才发现,限制高中历史教学的发展创新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认知上的错误和理念上的落后;另一方面是教学的方法和内容等方面存在许多问题。现如今,广大教师虽然明白自身的教学已不适用于当代的教学发展形势,希望推翻过去传统的教学方式,从而用新的模式和思路教学,实现超越以往的教学目标,学会运用历史的观点看待问题,锻炼学生提高历史的素养,但是在历史教学中仍然有受诸多因素影响而存在的问题。

1.历史教学与实际生活脱离。

历史的教学是中华五千年来的鉴证,通晓古今中华的演变,历史也不仅仅是以往的人物和事件的反应,关键是在对历史的学习中学会用历史的观点看问题。高中历史教学并不能脱离实际生活而单独存在,在教学中融合现实更能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在学习了相应的历史知识后,仅仅是在对中华历史都不甚了解的情况下了解了一部分历史的事件和人物,更甚者学生在学习历史知识后觉得没有用处就产生了厌学情绪。

2.教学模式的落后。

素质教育这一说法虽然在中国早期就被大家所提倡,但是在流传已久的考试制度的影响下,教师还是难免以分数作为评判学生优秀与否的标准之一,而教学质量的校验只看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学生的学习能力。基于以上情况,依旧处于“灌输式”的教学上的高中历史课堂的教学依旧是教师讲解的模式,学生在教学上的作用被弱化。不可否认的是,历史学科的学习与其他学科的学习相比确实有许多要记忆的知识点,例如历史上的事件以及所发生的年代、地点和人物,这些都是冗长又繁琐的知识点,并且由于历史学科知识点的某些相似性,极易产生混淆,长此以往,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厌学情绪,枯燥的学习只能导致学生为应付考试机械地记忆历史知识,效率低下。

3.课程设置不合理。

高中历史与初中历史有明显的差异性,在课程设置上不够紧凑,在初中至高中的过渡中没有自然而然地进行衔接,让学生感到突兀不适应,硬将两个不同的历史阶段拼接在一起;并且在教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上看,都围绕着理论展开教学,缺乏实践性,没有形成真正的教学课程体系。

4.教学方法和观念需改进。

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的基础上进行了一定的创新,在理念和模式上逐渐地改进,形成了独特的高中历史教学,并且逐渐摆正了学生的地位。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也融入了教学活动中去,促进了高中历史学科的不断变化发展。但是就现阶段的实际情况来说,在教学的模式、理念和方法上仍然存在着传统性质,限制了高中历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创新。

二、改进高中历史教学的措施。

1.创新教学观念。

教学观念可以说是教学效率的灵魂,它决定着教学效率的高低,因此,落后的教学观念必然导致低下的教学效率。教师要在深刻理解现如今新课改对教学创新的要求后,在教学的精神层次进行实质性的变革,把握住新课改中的精髓所在,真正做到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树立教学理念,应用多种多样的教学手段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出和谐且向上的课堂学习氛围,培养学生在精神和能力上不断创新。

2.创新教学模式。

以往教师都是采用传统的教师讲解为主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教学,教学成效不大,所以现阶段首要的就是对过去的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进,创新教学表现形式,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吸引学习的学习兴趣:(1)在符合教学需要的基础上,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融入其中,整合启发式、多媒体等教学方式,实现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不断整合创新,构建出在传统教学基础上的现代教学的模式。(2)在教学中也要将课堂情景进行合理的创设,以便于师生间的和谐沟通,加强学生参与课堂教学中的热情,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3.创新教学目标。

历史课本作为教师和学生之间在知识学习上的载体,就要与高中历史的教学目标和内容进行有机的融合,虽改变不了几千年来的应试教育传统,但是可以有机地与素质教育进行有机的结合,根据各个方面,如教材的内容、教学的目标,再加上新课改的要求与时代发展的要求与学生在学习上的实际情况结合,将教学目标阶段性地划分,再细化至具体教学目标上,在保证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的情况下,也保证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

4.创新教学内容。

高中历史课程所涉及的知识点众多,不全面的知识点无法实现真正有效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就要注意搜集全面的教学材料,并且学习多方面的知识以应对学生对知识的需求,更新拓展自身的知识库,将高中历史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进行合理的联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度,深度挖掘历史学科的内涵所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做足准备。

总而言之,我国现如今大力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新课改也在既定目标上不断实施并完善,高中历史教学将在这次的重大机遇与挑战中不断创新改进,真正做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唐岸映。新课程改革条件下高中历史教学方法的创新[j]。科教文汇,(09)。

[2]辛志强。新课程标准下高中历史教学的思考[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06)。

[3]李晓梅。如何开展高中历史教学[j]。考试周刊,(41)。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工作者的大班安全教育教案范文(18篇)

    在编写大班教案时,教师还需考虑教学评估和反思,为教学提供参考和改进的方向。附上一些完整的大班教案供教师们参考,希望能够起到指导作用。1、引导幼儿了解阳台的主要功

    交通安全教育在国旗下的实用讲话稿(实用21篇)

    国旗下讲话稿是一种通过讲话方式向国家和人民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和情感的形式,能够凝聚民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国旗下讲话稿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些许

    学生教育心得体会(汇总13篇)

    心得体会不仅是一种自我反思的方式,也可以成为我们与他人分享经验、交流心得的一种途径。这些心得体会范文涵盖了不同主题和领域,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考。

    爱国教育的重要性(模板15篇)

    爱国精神是我们国家强大和繁荣的重要保障,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以身作则,传承这一精神。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选的爱国演讲,让我们共同宣扬爱国精神。了较大的压力。民办教育从

    编辑的心得体会和报告(优秀18篇)

    在实践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所学的知识。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式,下面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编辑是一项非常

    学前教育师的教学计划安排(热门15篇)

    教学计划应该根据不同年级和学段的特点进行区分和设计,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范文中的教学计划包含了教学目标的明确、教学内容的详细和教学活动的具体安排,可供教师参考

    幼儿园教师的学期个人工作计划大全(16篇)

    幼儿园工作计划的执行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要形成团队合作的精神,共同促进幼儿园的发展。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幼儿园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给教师提供一些

    落花生教育策略(专业21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优秀的写作技巧和策略。下面是一些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总结范文,希望能给你写作提供一些灵感和思路。每个孩子的自尊心都特别强,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