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

时间:2023-10-27 作者:温柔雨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

教案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组织的基础,对于提高教学效果具有重要的作用。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三年级教案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效的教学参考。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一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

难点。

正确连接电路。

实验法、类比法。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下雨天狂风暴雨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对比,黑夜里闪电的光亮和街上彩灯的闪亮对比,水龙头出水多与少对比。

演示:由一节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的一盏灯的发光情形。

师:灯为什么会亮?灯光亮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丝。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灯的亮度大,表示电流流过灯丝的强。

师:电流与水流一样,也有强弱的不同,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呢?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电流的强弱,即电流。

二、新课教学。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流过的电流强弱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

师: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教师简介安培: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师:除了安培之外,还有其他单位吗?

生:还有毫安、微安。

师:它们如何换算呢?

生:1a=1000maima=1000μa。

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一般不同。请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看课本上“常见的电流数据”,让学生读数据并讲明意义,比较不同单位的电流值,体会日常电路中的电流值。

2.怎样连接电流表。

师:小资料中的电流值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用什么测量电流的强弱呢?

生:利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强弱。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使用前要校零;

规则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3: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5: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师: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3.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总结:要能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应该看清三点:一是看清选用了哪个量程,从而知道满偏度所表示的电流值;二是看清每一大格分成几个小格,以及它们各表示的电流值;三是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学生活动:安排两个同学一组做游戏,用印刷的无指针的表头当电流表,竹签当指针,一个同学指一个刻度,并说出选择哪个量程,让另一个同学读数;或一个同学说出一个电流值,另外一个同学指出选择哪个量程,并把指针指到相应的位置。看谁读数准确、迅速,看哪个小组合作好、学习愉快,作为奖励,让这样的小组在展示台示范。

师: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那么我们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试触法解决,即两根导线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则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二

1.认识电流的'大小,知道电流的单位、符号,关心生活中有关用电器工作的电流值。

2.知道电流表的用途、符号,知道正确使用电流表的规则,并会将电流表正确接入电路,画出相应的电路图。

3.能认识电流表的量程,正确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在认识和使用电流表的过程中,学会阅读说明书,对照实物,掌握正确使用测量工具的方法。

注意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

正确使用电流表。

难点。

正确连接电路。

实验法、类比法。

一、新课引入。

多媒体展示:

下雨天狂风暴雨和淅淅沥沥的小雨对比,黑夜里闪电的光亮和街上彩灯的闪亮对比,水龙头出水多与少对比。

演示:由一节和两节电池分别供电的一盏灯的发光情形。

师:灯为什么会亮?灯光亮度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生:灯亮是因为有电流流过灯丝。用两节电池比一节电池灯的亮度大,表示电流流过灯丝的强。

师:电流与水流一样,也有强弱的不同,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呢?我们本节课就来学习电流的强弱,即电流。

二、新课教学。

1.怎样表示电流的强弱。

师:刚才的演示实验中,灯泡发光说明电路中有电流,灯泡的亮度不同说明流过的电流强弱不同。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一部分内容。

师:电流就是表示电流强弱的物理量,通常用字母i表示,它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符号是a。

教师简介安培:安培是法国的科学家,他在物理、化学、数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安培在电学方面的研究成果尤为突出,被后人称为“电学中的牛顿”。为了纪念他,物理学中用安培作为电流的单位。希望同学们能向安培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开拓和创新。

师:除了安培之外,还有其他单位吗?

生:还有毫安、微安。

师:它们如何换算呢?

生:1a=1000maima=1000μa。

师:不同的用电器工作时,电流大小一般不同。请阅读课文中的小资料。

教师组织学生看课本上“常见的电流数据”,让学生读数据并讲明意义,比较不同单位的电流值,体会日常电路中的电流值。

2.怎样连接电流表。

师:小资料中的电流值是怎样得来的呢?我们用什么测量电流的强弱呢?

生:利用电流表来测量电流的强弱。

生:用两节电池供电时灯泡亮一些,说明电流大。

讨论之后,总结出以下几条规则:

规则1:使用前要校零;

规则2:电流表必须和被测的用电器串联;

规则3:电流必须从“+”接线柱流进去,从“-”接线柱流出来;

规则5: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使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

师:掌握电流表的连接后,两人一组开始把电流表接入电路中,要注意规则。

(学生实验,教师给予帮助和指导)。

3.怎样在电流表上读数。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

总结:要能读出电流表的读数,应该看清三点:一是看清选用了哪个量程,从而知道满偏度所表示的电流值;二是看清每一大格分成几个小格,以及它们各表示的电流值;三是看清测量时表针停在哪个大格、哪个小格上。

学生活动:安排两个同学一组做游戏,用印刷的无指针的表头当电流表,竹签当指针,一个同学指一个刻度,并说出选择哪个量程,让另一个同学读数;或一个同学说出一个电流值,另外一个同学指出选择哪个量程,并把指针指到相应的位置。看谁读数准确、迅速,看哪个小组合作好、学习愉快,作为奖励,让这样的小组在展示台示范。

师:用电流表测量电流时,如果灯泡上不标电流值,那么我们该怎样测量?

生:可以用试触法解决,即两根导线和电流表的两个接线柱只要一接触(不要固定),就可看出电流表的表针是否超过你估计的量程。如表针正好在你估计的量程内,你只要把导线固定好读数即可;相反,不在你估计的量程内,则换成另一量程的两个接线柱即可。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三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2页的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中的习题,练习一的第1.2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

2、知道1厘米=10毫米。

教具、学具准备:

1、教师准备一把米尺、直尺和一根带子;。

2、学生每人准备一把小尺子,一根带子和一枚一分硬币。

教学过程:

一、问题引入。

教师:我们以前都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是多少厘米?

让学生具体比画一下1厘米和1米的长度。

二、操作观察。

1、操作活动:拿出小尺量量文具盒的长、宽、高各是多少厘米?

2、分组活动:用米尺量量黑板、桌椅、教室、讲台。

3、汇报:说说测量中你有什么发现?

三、探索新知。

教师:我们以前量比较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短的距离,是用厘米作长度单位。如果我们要量更小的物体的长度或更短的距离,该用什么作长度单位呢?我们今天要学习一种新的比厘米还小的长度单位——毫米(引出新课)。

1、让学生拿出自己的小尺子观察一下。

教师:尺子上的刻度除了我们以前学过的厘米外,还有什么刻度?(还有比厘米更小的格。)。

教师:1厘米中间有多少个小格?(教师指导学生数小格。)。

教师:请同学们用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有多长。(看一看学生表示的是否合适。)。

2.看书p2,让同桌相互说说图意,师重点引导学生看p3小天使说了什么?

3、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可用“毫米”作单位?

四、巩固练习。

1、做p3“做一做”中的习题,师巡视。

2、练习一的第1、2题。

五、生活中的数学。

1、估一估:数学书的厚大约是多少毫米,尺子的厚度约多少毫米等等。

2、你能说说厚度是1毫米的物品吗?

3、验证刚才说的是否正确,并量一量,重点量一分硬币的厚度。

六、课堂小结。

引导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加以概括(量比较短的物体的长度,或比较薄的物体,要求量的比较精确时,就可以用毫米作单位。)。

七、作业设计。

1、用线把相对应的左右两边连起来。

楼房高135厘米。

小红身高60毫米。

小刀长15米。

黑板长18厘米。

铅笔长4米。

2、量一量下面各条线段的长(略)。

3、按要求画线段。

(1)画一条25毫米的线段。

(2)画一条比25毫米短8毫米的线段。

教学后记:

第二课时分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4—第7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实践,使学生意识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的长度可以用分米作单位。

2、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3、培养学生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认识分米,建立1分米的长度概念。

教学难点。

选用合适的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过程:

一、学生动手测量课桌的桌面的长、宽。

师:昨天同学和聪聪已经量出了这本数学书的长、宽、厚,你们还想知道哪些物体的长度?

生:……。

1、两人为一组测量桌面的长、宽。

2、全班交流。

3、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量比较长的物体的长度用厘米、毫米作单位来测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间观念。

1、让学生观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间的长度就是1分米,请学生数一数几厘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厘米。

2、让学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们身边,或在我们身上哪些物体的长度约是1分米。

4、用手比划1分米有多长。

5、闭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长。

三、认识几分米。

1、在尺子上认识几分米。

2、出示课件让学生认识几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绳子的长度(让学生先估测,然后再测量)。

五、巩固发展。

1、练习一的第三题。

2、判断下列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一条裤子长9分米。

(2)一张床长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笔长2分米也就是20厘米。

3、填空:

5分米=厘米=毫米30毫米=分米。

40毫米=厘米=分米2米=厘米。

4、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三第4题教和第五题。

5、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三第六题和第七题。

六、全课小结:

说说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七页至第八页例三和例四。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实践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

要求学生到路边观察路标,教师制作一块路标。

教学过程:

一、认识千米。

1、学生汇报到路边观察到什么。

3、让学生看书第七页的例三,理解到叶镇21千米、灵山23千米的意义。

4、小结:千米是比米大的长度单位。

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生:想。

师:从某路口到某处就是1千米,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200米,5圈就有1千米。

1、让学生到运动场看一看跑道,想一想5圈约有多长。

2、让学生动手测量1千米的跑道有多少米。

汇报板出:1千米=1000米。

3、举出例子说一说在我们生活周围有1千米长的物体吗?

三、巩固知识、动用知识:

1、指导学生完成练习二第一题和第四题。

2、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练习二第二题。

(2)补充题(略)。

四、全课总结:

第四课时千米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8页例四。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米,加深理解1千米的长度概念。

2、培养学生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体验1千米有多远。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让学生说说1千米有多长,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呢?

2、填空:

1千米=米1米=厘米。

1米=分米1分米=毫米。

二、学生实践(把全班学生分为10个小组进行测量)。

1、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00米有多远。

3、汇报:

(1)请学生说一说你走了100米你走了几步,如果你走1000米大约走了多少步。

(2)提问;一个小组量出100米,10个小组一共量出多少个100米?是多少千米?

(3)让学生讨论从学校门口到什么地方是非曲直千米。

4、体验1000米有多远。

带学生校外走1千米的路程,数一数你走了几步,看一看1千米有多远。

第五课时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

教学内容:

教材第八页的例五及练习二的第三题、第五题、第六题。

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长度。

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2、培养学生灵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米与千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出示情景图:

师:师:今天我们一起去数学王国旅游好吗?(出示小精灵和数学王国,图,小精灵说:欢迎聪明同学来数学王国游玩!)。

2、选钥匙开门(先出示第一道门,再出示第二道门,然后出示第三道门)。

第二道门:小精灵:这扇门同样有两把锁(两把锁分别标上:3千米、5000米),下面这里有4把钥匙(3000米、300米、5千米、50千米)。

你会选吗?你知道为什么吗?

小结把千米和米之间换算的方法。

第三道门:锁上标有5千米—20__米、1000米+4千米。

6把钥匙分别是:3千米、5千米、3米、5000米、5米、3000米。

让学生先选后说想法。

二、巩固、运用(出示数学王国里的数学景象)。

师:哗!数学王国多美呀!有树,有花,还有……。

1、看一看大树有多高。(把教材第八页的做一做设计成填写大树的高度)。

2、同学们来到双胞胎村,有好多小朋友来到村口迎接同学们,请同学找一找,谁跟谁是同一胞。

3、摘苹果(出示苹果树,树上挂有很多苹果,每个苹果写上带有长度单位的加法算式和减法算式)。

三、全课总结。

让学生说说你游数学王国你的有什么收获!

第六课时吨的认识。

教学内容。

教材第11页至第13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2、学会换算质量单位。

3、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存在这些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认识重量单位吨,建立1吨的重量概念。

教学难点。

学会估计生活中的物体的质量。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探索新知。

1、猜一猜物体的质量。

(1)老师手里握着一枚胸花,让学生猜一猜,老师手里有什么,并估测它的质量。

(2)、猜一猜老师约有多重。

(3)、再猜一猜一头牛妈妈、一匹马爸爸、一头猪姐姐、一只熊哥哥约重多少千克?

2、讲故事。

师:这些动物们都住在美丽的森林村,森林村是在一条河岸上,这条河,河水很清,在河对岸也有一个村庄,这个村庄住着白兔、小猴等动物,……。

3、认识吨,建立1吨的质量概念。

师:(1)牛妈妈、马爸爸、猪姐姐、熊哥哥能一起过桥吗?请同学们打开书,翻到第十一页,看第十一页的例6。

(2)各学习小组议一议,这四只动物能一起过桥吗?为什么?

(3)汇报;。

4、小结:(1)吨是比千克大的质量单位。

(2)1吨=1000千克。

5、请学生说一说生活中什么东西大约重1吨。

二、单位名称之间的换算。

1、让学生独立完成教材中的例7。

2、汇报。

3、总结单位名称的换算方法。

三、巩固、运用新知。

1、让学生说一说用吨作单位的物品有哪些?

2、独立完成练习三的第一题和第二题。

3、指导学生完成做一做的第二题和练习三中的第三题和第四题。

四、全课总结:

说说这节课你认为自己表现得如何,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内容:

教材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千米和质量单位吨,牢记单位之间的进率。

2、能联系生活,理解生活中处处存在这些数学知识。

4、培养学生学会观察生活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能联系生活,说出生活中的数学。

教学过程。

一、复习长度单位和质量单位。

1、复习长度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长度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1千米的长度。

2、复习质量单位。

(1)让学生说一说你认识了哪几个质量单位。

(2)举例子说一说1克、1千克、1吨有多重?

二、联系生活,了解生活中的数学。

(一)自学课本第一十四页的内容。

1、学生看书第十四页的内容。

2、各学习小组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3、全班交流。

师:请各小组代表汇报你们组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组发现一辆汽车限载重量8吨,……。

(二)学生汇报社会调查情况。

师:请同学们汇报这两天来你通过什么方法,发现生活里存在我们学过的长度和质量知识。

生1:我爸开摩托车的速度一般是每小时40千米,我家到学校的路程大约是2千米。

……。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四

1.再次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同一物体长度的过程,体会统一度量单位的重要性。

2.认识厘米,体会厘米的实际意义,会用厘米为单位测量物体长度。

3.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和线的长度(限整厘米),能估计较小物体的长度。

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难点:能正确地使用直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课件(教材情境图)、直尺。

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教室里学习,在教室里与我们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是谁呀?(课桌)那么,你了解课桌的长度吗?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测量这位好朋友的长度吧!(板书课题:课桌有多长)。

师: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来测量课桌的长度?

预设:

生1:用手来测量。

生2:用铅笔来测量。

生3:用尺子来测量。

师:同学们的方法可真多,现在就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一量吧!

师:谁来说一说你的测量结果?

预设:

生1:课桌有6拃长。

生2:课桌有4支铅笔长。

师:同样的课桌为什么测量的结果会不同呢?

生:因为测量工具不同。

师:所以在测量之前,要有统一的标准。怎么统一标准比较好?

生:用尺子量。

师:是啊,我们可以用尺子来测量物体的长度,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尺子吧!观察尺子,你都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尺子主题图)。

预设:

生1:我看到了尺子上有数字。

生2:我看到了尺子上有很多竖线。

生3:我发现尺子上的竖线不完全相同。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尺子上的竖线叫作刻度线,刻度线下面的数字叫作刻度,它的单位是厘米。

师:厘米是一种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用来作为度量物体长度的一种单位,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厘米。(板书:认识厘米)。

1.认识1厘米。

预设:

生:尺子上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

师:其实厘米也可以用字母“cm”来表示。拿出尺子,找一找尺子上其他的1厘米,说说你的发现。

生: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就是1厘米。

2.感知1厘米。

师:找到这么多1厘米,你能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吗?(学生试着比划)。

师:拿出你的尺子,试着量出你比划的长度,看看是不是1厘米。(学生操作)。

3.生活中的1厘米。

(学生找,汇报)。

预设:

生1:我们的手指甲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2:我们的手指的其中一个关节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生3:妈妈项链上面的吊坠大约是1厘米。

……。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生活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物体,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好习惯。同时也能够考查学生对1厘米的感知是否正确。

4.在尺子上找其他的长度。

生:2厘米。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看到了数字上面写的是2厘米。

师:那么数字是几就能表示物体有几厘米吗?

生:不能。必须得从头测量。(订正学生从0刻度开始测量)。

师: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2厘米吗?说一说你是怎么找的?

生1:能找到。从刻度1到刻度3也是2厘米。

生2:从刻度2到刻度4也是2厘米。

生3:从刻度3到刻度5也是2厘米。

师:你们找得这么快的窍门是什么?

生1:两个数字之间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2:用后面的数减去前面的数,得数是几就是几厘米。

设计意图:学生从用不同的工具测量课桌到用相同的工具进行测量,在操作中进行分析、比较、综合,得出结论,找出用尺子测量的方法。

5.量一量。

师:认识了尺子,学会了怎样测量,聪明好学的小熊宝宝们也迫不及待地想动手量一量自己铅笔的长度了。瞧,它们这样量对吗?(出示课件:教材中小熊量铅笔主题图)。

预设:

生1:第一只小熊宝宝的测量方法不对,应该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一端进行测量。

生2:第二只小熊宝宝的测量方法是正确的,将尺子的0刻度对准铅笔的一端进行测量。

生3:第三只小熊宝宝的测量结果是不正确的,将尺子的刻度1对准铅笔的一端时,应该数一下刻度1到刻度6之间到底有几个大格。有几个大格就是几厘米。

生4:第四只小熊宝宝的测量结果是正确的,将尺子的刻度1对准铅笔的一端时,正好刻度1到刻度6之间有5个大格,所以是5厘米。

师:同学们说得头头是道,那么做得是否会更好呢?现在让我们动手来量一量,画一画吧!(生测量教材第51页最下面一幅图中线的长度,并画出长4厘米的线)。

师:现在你一定可以准确地测量出课桌的长度吧!谁来说说你测量的长度?

生:58厘米。

1.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1题。

2.教材第52页练一练第3题。

在数学世界漫游,你一定收获了许多的财宝,快来跟大家分享一下吧!

课桌有多长。

起点、刻度、刻度线。

长度单位:厘米(cm)。

1厘米也可以表示为1cm。

“课桌有多长”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课。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明白了用统一、专门的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必要性后,知道了尺子的作用,从而有了学习的目的与欲望。这节课我设计了多种课堂活动,如看一看、比一比、猜一猜(估一估)等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渐理解和掌握1厘米、几厘米。还设计小组活动,使学生在自主探索的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合作交流。学生在这些活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思考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探索能力、合作交流的能力,及估量物体长度的能力,达到教学的目的。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五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练习一第3、5、6、7等题【教材分析】这部分教材分三段进行教学,先教学毫米的认识,再教学分米的认识,最后教学单位的换算。分米的认识与毫米的认识在编排上类似,主要通过直观和操作帮助学生建立1分米和1毫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单位的换算主要是长度单位间的变换,这里限于单名数,目的是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进率的认识。

【学情分析】。

以前我们学习过量一个物体的长度或量距离是用米和厘米作单位的,但不少学生基本知识掌握得不牢固,概念模糊容易混淆;对上述这些出现的问题,在平时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要加强对比练习。让同学们明确毫米、厘米、分米、米之间的区别,更分辨谈们之间的进率。在教学中加强数学数量关系的分析,让学生学会分析,学会审题,提高解题能力。

【设计思路】。

根据课标的要求及教材内容和结构,以及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分析和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本课的设计思路:

1.结合教学,向学生渗透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思想。同时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

2.通过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问意识、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长度观念。知道米、分米、厘米、毫米每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关系。会用毫米、分米做单位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活动中巩固长度单位分米和毫米,进一步巩固分米和毫米的长度表象。

2.通过实际测量使学生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度量物体的长度,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并能在实际操作中灵活运用。

3.在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细心观察、勤于动手、善于动手、善于分析的能力,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

教学难点:学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毫米和分米练习课。板书:毫米和分米练习课。

1.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老师复习所学过的知识,为今节练习课提供铺垫。】。

2.课件出示考考你: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厘米=(10)毫米。

(二)巩固练习。

1.用手比划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

2.能不能用你们的小手比划出1米、1分米、1厘米、1毫米各大约有多长吗?

3.指名比划1米,师用尺量。

4.生比划1分米、1厘米、1毫米,右手比划,左手用尺量,看比划的是否准确。

5.(小朋友比划的真准确,现在我们来画一画这些线段。)。

2.画线段。

(1)画5毫米的线段。

过渡:画出5毫米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2)画1分米的线段。

过渡:请小朋友在纸上画一条1分米长的线段。

(学生独立画线段,教师巡视。)投影展示学生所画的线段。

谁来说说1分米的线段是怎样画的?

小结:10厘米就是1分米,这条线段就是1分米的线段。

过渡:同学们真棒,画得非常好,老师有些题目要考考大家!

3.完成书第6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4.先独立完成书第六页第5题,然后集体订正。

5.完成书第六页第6题,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运用。

6.补充练习。

过渡:老师想带大家去操场玩一玩,小朋友想不想?但是大家必须经过五层考验才能到达顶峰,有没有信心?现在我们一起出发。

【第1层】圈出正确的答案。

1、黑板长4厘米4分米4米。

2、毛巾长7厘米7分米7米。

【第2层】填上正确的答案。

1、2分米+3分米=()分米=()厘米。

2、30毫米+50毫米=()毫米=()厘米。

【第3层】连上正确的单位。

单人床长约2厘米。

文具盒长约2米。

练习本厚约2分米。

小明走一步约60毫米。

【第4层】判断下面句子的对错。

圆珠笔长14分米。()。

桌面长2厘米。()。

大树高10米。()。

硬币厚30毫米。()。

【第5层】量出下面图形边长的长度。

(三)小结。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收获。首先,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发挥。其次,学生的动手能力有所提高。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多种能力得以提高。再次,创新能力得以开发。最后,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很形象、直观,有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但这节课我让学生小组讨论的机会较少,只有简单的让学生在动手、动脑中学习!同时,电脑课件的题目要求也有一些不可掩饰的缺点,如闯关练习中,题目要求不够明确,导致部分教学题目的教学效果未能达到。

我相信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我将努力进取,积极改正,争取更加的完善!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六

《科学》新课程初中第一册第一章安排了四个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教学,并顺理成章地对四个基本测量工具作了介绍。测量是《科学》这门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各种测量工具又是《科学》学科多方面知识的结晶,让学生科学地使用这些测量工具,是教材赋予教师的一项基本任务。第四节《温度的测量》,就是其中之一。这节课集温度概念的初步认识、温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液体温度计的剖析以及其他多场合使用的温度计的介绍于一体,并通过学生分组实验,来进一步掌握常用温度计的使用,学会正确地测量物体的温度。对照教材中四项基本测量内容,可发现有所侧重。如果说“使用天平”强调了操作步骤,那么“使用液体温度计”则在制作原理、基本结构方面作了较大的关注。因此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结构(包括刻度)的剖析,是本节的探索目标,处理好这部分内容,将直接有利于学生学会正确地使用常用液体温度计的最终目标。

学生通过上节“长度的测量”的学习,已经知道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刻度及长度测量值和体积测量值的一般读法,这对温度值的读取有利,可以也应该作知识迁移。另一方面,学生已经知道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长度测量的起始值;作为温度计,学生在小学常识课及其生活中虽然已经有所触及,但常用温度计的零刻度线却不是起始值而是个相对值,这对学生的认识来说,是个全新的问题。在这节课前,要求学生:

1﹒上课自带一支体温计;

2﹒观察家里的气温计和体温计的结构,发现并准备提出一些有关结构的问题。

1.通过情景的再创设,在对物体温度的“感觉”中,让学生自行发现凭感觉对“物体的冷热程度”的判断有时是不可靠的,从而有了对温度计的迫切需求,自然地进入新课。

2.从学生现在的需求联想到人们早期的需求,出示并介绍温度计发展史中最早的温度计——伽利略气体温度计。从简叙其测量原理、使用,到指出其误差大、不方便,引出今日常用的液体温度计;同时为温度计的发展埋下逻辑之伏笔——随着社会生活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将产生更多种、更新颖的专用温度计,从而有助于学生形成学习《科学》的价值观。

3.让学生对自己手中的温度计再作最近距离的观察,去自主发现、提出、交流有关温度计结构的问题,从而有助于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4.最后通过使用温度计及有关使用温度计的问题的练习、讨论,让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思维、辨析能力,尤其是创造能力得以升华。

1.知道温度的高低是表示物体实际的冷热程度。

2.通过体验,能知道准确测量温度需要温度计。

3.能知道常用液体温度计的制作原理、构造及其刻度方法,了解常见液体温度计的种类,学会常用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4.了解一些其他温度计。

5.通过对温度计的观察、分析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同时为后面“科学探究”的教学打好前站。

6.通过以上教学活动,来培养学生探索自然科学现象和日常生活中存在的科学原理的兴趣。

(一)引入:让学生体验对物体(水)冷热程度的感觉并说出感触。

第一步:请一个同学蒙上双眼,同时用左、右手的食指分别浸入靠得很近的两杯冷水(10℃左右)和热水(50℃左右)中1分钟左右。

教师:请该同学比较左右两手指所浸两杯水的冷热。

学生:左边是冷水,右边是热水。

教师:凭什么得出这结论?

学生:凭手指的感觉。

第二步:将两杯水混合成温水倒入第三只杯中,再叫蒙眼同学用左、右手的食指浸入这杯水中。(要让这位同学以为仍然是分别浸在两杯水中)。

教师:请该同学再比较左右两手指所浸“两杯水”的冷热。

学生:左边是热水,右边是冷水。

教师:凭什么得出这结论?

学生:凭手指的感觉。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七

让孩子感受即使不用标准化的测量工具,我们用身体也可以进行测量。初步学习用手、脚印测量的方法。

2.了解手尺的概念,基本掌握手尺的度量单位“拃”。

绘本课件、记录纸、笔、测量关联的物品。

有个小朋友叫豆豆,今天我们就来听一个豆豆的故事。看课件,引导孩子认识、使用身体尺。

环节一:认识手尺,学习用“拃”进行测量。

1.妈妈是用什么尺子给豆豆量尺寸,做裙子的?

2.了解手尺概念,学习手尺测量方法。

3.请小朋友也试试用自己的小手做一把手尺,学说手尺的度量单位“拃”,同伴之间相互比较手尺的大小。

4.操作:现在请你用手尺量一量自己的手臂吧!

6.小结:因为手尺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

环节二:学习用脚印进行测量。

1.谁能帮豆豆想想还可以用我们身体的什么部分量量大衣柜?

2.谁来说说怎样用脚印测量?

3.练兵:请你在自己的位置上练一练,用脚印测量的本领。

5.集体。

小结:因为脚印大小不同,所以量出的尺寸也不同。四、实践操作1.今天我们学会了用手尺和脚印进行测量,现在我们用新学到的本领量量自己的小椅子,然后记录在表格上。2.介绍记录表及记录表的填写方法。五、发散引导展示部分小朋友的测量结果,引导幼儿在课后尝试用手尺和脚印测量其它物品。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八

(1)了解ds3水准仪的基本构造,认清其主要部件的名称及作用。

(2)练习水准仪的安置、瞄准与读数。

(3)测定地面两点间高差。

ds3水准仪1台,水准尺1对,记录本1本,遮阳伞1把。

(2)认识仪器:指出仪器各部件的名称,了解其作用并熟悉其使用方法,同时弄清水准尺的分划与注记。

(3)粗略整平:先用双手同时向内(或向外)转动一对脚螺旋,使其水准器泡移动到中间,再转动另一只脚螺旋使圆气泡居中,通常须反复进行。注意气泡移动的方向与左手拇指或右手食指运动的方向一致。

(2)精平:转动微倾螺旋使符合水准器气泡两端的影象吻合(即成一弧状),也称精平;

(3)读数:用中丝在水准尺上读取4位读数,即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位。读数时应先估出毫米数,然后按米、分米、厘米及毫米。一次读出4位数。

(1)在地面选定a、b两个较坚固的点;

(2)在a、b两点安置水准仪,使仪器至a、b两点的距离大致相等;

(3)竖立水准尺点a上的水准尺。精平后读数,此为后视读数,记入表中后视读数拦下;

(5)计算a、b两点的高差:hab=后视读数—前视读数。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九

1、教材来源:此活动来源于幼儿的生活游戏当中。在一次的游戏当中,发现两个幼儿在为自己测量的数值有了争吵,因为他们的测量结果不一样,也为测量的方法进行着争执,都认为自己才是正确的。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对于数的认识已经不对的加深,当然其中的测量也是他们认识数的一种方法。居然发现幼儿对于测量产生了一定的兴趣,就有必要使幼儿对于测量有个正确的认识,加深幼儿对于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的认识,激发幼儿对于学习数学的兴趣。我认为此教材有一定的生活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引导幼儿对周围环境中数、量、形、时间和空间等现象产生兴趣,建构初步的数的概念,并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问题"强调了幼儿园教育活动尤其是数学教育活动必须回归于生活与幼儿生活实际密切沟通,以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生活、活动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发展数学。

2、目标定位:数学教育目标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它规定教育发展的方向,也是教育评价的依据。《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的探究对象。"且根据纲要的有关精神我从幼儿的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这几个方面制定了以下四个目标:

1、尝试借助自然工具测量周围的物体,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感知测量工具的不同,测量的结果不同。

2、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幼儿对测量的兴趣以及积极的探索精神。

3、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

4、体验活动的乐趣,愿意参与活动。

5、初步培养观察、比较和反应能力。

6、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的重点定位于:学习正确的测量方法,通过幼儿自由探索和发现,使活动得到深化。活动的难点是:学会做简单的测量记录以及用不同测量工具,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主要通过幼儿的自主操作,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了解到如何进行正确的记录。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景、游戏之中。为此我做了如下的准备:

1、测量工具:吸管、筷子、毛线、编织绳、粉笔等自然测量物2、记录工具:记录表、铅笔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教师除了以饱满、积极的情绪影响幼儿,以自己良好的教育感染幼儿之外,还通过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来引导,激发幼儿观察认知:

1、操作法:操作活动是联系幼儿周围环境和心理结构的纽带,皮亚杰发生论认为:儿童的逻辑数理知识都是来源与幼儿与物体相互作用中建构起来的。所谓的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我安排了两次的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幼儿的兴趣后的第一次操作,主要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探索物体的长度,通过看一看、量一量、记一记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让幼儿根据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进行不同材料对于同种物体的测量。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

2、交流讨论法:交流讨论法指让幼儿之间或是幼儿和老师之间的交流发表自己的建议和看法,大家共同讨论出一个结果。活动中,我请个别幼儿上来分享自己的测量方法、记录方法和结果,通过交流、演示和讨论,得出正确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

3、比较观察:比较观察即对相似事物中的不同因素,对事物进行对照和辨别——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在本次活动中,才用此方法,一是让观察和比较个别幼儿的测量方法和记录方法和老师的有什么不一样,哪种方法更好,更准确。二是让幼儿用不同的操作材料,测量同一种物体,感知测量结果的不同。

4、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是教具展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教师演示了如何完成简单的记录表,让幼儿初步感知简单的记录方法。

创造条件让幼儿参与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量一量、比一比、说一说、写一写等多种感官参与,不知不觉中体验到测量的乐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通过两次的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自由地去探索测量物体从而感知测量的基本方法,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活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的测量方法、记录的方法。通过介绍性评价,把大家的经验汇合,总结出正确的测量和记录的方法。

《自然测量》活动是幼儿较感兴趣的一项数学活动内容,也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活动;而且,我为幼儿也准备充分的材料,能做到人手一份。所以,幼儿在活动中主动性及积极性都很强,探索活动中个个都表现地很投入,许多平时比较不爱动手的孩子在此次活动中也显得活跃多了。幼儿通过多次的自由探索活动,已能掌握比较准确的测量方法了;幼儿在测量中,各项能力也得到了发展,特别是动手能力及探索能力。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十

本节课的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经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基础上,教学一些计量长度的知识,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帮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统一长度单位,教材是从两种情况来说明的。

第一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让学生思考:为什么都是量的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由此启发学生想到: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第二种情况: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让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去量,可能数值上一样,但由于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在日常生活中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作了统一规定,由此引出厘米尺,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新课开始,我鼓励学生选用自备的学具硬币,回形针,文具盒、铅笔等工具进行测量,引导学生比较测量结果,体会需要采用统一的长度单位,从而揭示新课内容——认识厘米,然后让学生拿出学生尺,自己认真观察,你在上面发现了什么?和学生一起找一找尺上的1厘米,是从刻度0到刻度几?再让学生找一找,还有哪两个数之间的长度也是1厘米,我及时总结:相邻的两个数字之间的长度都是1厘米。并让孩子伸出手指比一比,1厘米有多长?找一找,我们身边那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有1厘米长?引导学生观察食指的宽,图钉的长,然后用尺进行测量,验证这些物体的长度。

学会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是本课的一个重点内容。我通过设计帮小马虎找错的练习,让学生在具体的测量图形中深刻地明确了使用学生尺的正确方法:1把尺的0刻度对准物体的左端,看右端对着几。

总之,本节课学生动手测量、观察讨论等活动中,学习积极性比较高,基本上掌握了相关的概念和测量技能,但不足之处是我在练习设计上忽略了学生的估测的能力的练习,另外,深度挖掘不够,如:测量数学书的长,尺子不够长怎么办?这些都是我在备课时没有预测到的。看来,今后还应加强备课的深度和广度。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十一

《蚕卵里孵出的新生命》一课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在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对常见动物的基本构造以及一些生命特征进行了观察,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这节课我主要从学科特点出发,精心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有效运用科学课件,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培养学生的观察习惯,引导学生亲历了一次“观察——发现——提问——推测——研究”的科学自主探究过程,达到了提高三年级孩子科学素养的目的。上课时,我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

一、启发性导入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在导入环节中,先让学生回顾蜗牛和蝴蝶的生长过程,进而通过有趣的语音了解它们的寿命,同时也隐约地揭示了动物的生命周期有长有短,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在学习本单元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二、本课的教学思路清晰。

(一)观察蚕卵。

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先让学生通过肉眼观察蚕卵的颜色、形状、大小等特点,再分小组让学生使用放大镜进行细致的观察。从学生的汇报看,他们的观察很到位。例如:他们能用借助直尺测量蚕卵的大小,用放大镜观察到蚕卵中心处向下微凹,蚕卵有的是黄色,大多是灰紫色……这些说明学生已经能借助有效的工具进行细致的观察了,抓住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强烈的参与欲望,我感到十分高兴。

(二)从卵里孵出的新生命。

(三)怎样饲养。

在本环节中,我通过两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问题(1)蚕要从卵里钻出来了,我们怎样迎接小蚕的诞生?给了同学充分的时间,让他们小组进行讨论,(要为小蚕建立一个“家”,并在盒盖上钻些小孔、为它准备食物等。)这里我引导同学考虑:为什么要在盒盖上钻孔?从而让同学认识到蚕的孵化需要空气。再通过讲解,让同学明白蚕卵的孵化还需要适宜的温度与湿度。

问题(2)蚁蚕诞生了,怎样才能做一个称职的蚕爸爸蚕妈妈?

这里让同学根据书上的养蚕窍门来交流,同时教师给予正确的指导,同学明确了蚕的健康生长还需要考虑光照、食物、病虫害等因素的影响。

(四)学习观察记录的要点和方法。

提出两个问题:(1)你认为哪些是需要我们记录的?(2)你有什么好方法可以把蚕的各个时期记录下来?从而引导同学科学、细致地观察和记录。

一节课下来,我发现大部分孩子能够认真试验,并对养蚕产生了很浓的兴趣,课后有好多小朋友拿着自己养的蚕来向我请教。看到孩子们充满好奇与爱心的面容,我的心里感触良多!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十二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是西师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的内容,。在实际生活中,虽然学生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但不一定能进行量化比较。学生在认识厘米和米的前提下,学习测量长度方法,从而对物体的长度进行量化把握,在此基础上认识线段。线段的认识对后续知识的学习有很重要的作用。

(2)学情分析

长度单位学生是第一次进行接触,这部分内容是教学上比较难的,也是生活中经常要遇到的实际问题。但学生一般都有一把直尺,从自己的尺上可以看出1厘米。

(3)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根据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规律,和儿童的认知特点,我制订了如下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会用计量工具测量较小物体的长度,积累测量经验,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5)说教法、学法。

根据课程标准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为了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以下教法。

1、创设情景。课标强调所学知识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所以在教学初我创设了一个生活情境,以讲故事的方式引入主题,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让学生亲自体验现实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增强学生的直接经验,同时也激起学生求知的欲望与探索的兴趣。

2、动手操作。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七、八岁的儿童好奇,好动,有较强的求知欲,但注意力不能持久。根据学生的这一年龄特点及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内容,恰当设置操作的过程,加大操作的力度,把学生真正推到主人翁的位置。

学法:

在教学用厘米量的活动中让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要求他们独立思考、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使他们在发现知识,形成技能的同时还获得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6)说教学过程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学生运用观察、操作、讨论等多种方法学习新知,创设一种宽松、和谐、活泼的教学环境,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因此我安排了以下七个教学环节:

下面我详细说一下每一个教学环节。

一、新课导入

教师以讲故事的形式引入课题:同学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今天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裁缝”的故事,请同学们仔细听。小裁缝遇到了什么问题?认真想一想,你能帮助他吗?从故事中,你能明白什么道理?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为统一长度单位初步做了铺垫,同时,也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

二、探究新知

教师让学生在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学生经过思考说出可以用不同的工具去比一比后,老师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比,学生通过动手实践产生了认知冲突,让学生亲身体会到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同时,让学生找测量结果不同的原因,量课桌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活动吸引学生对新知学习产生兴趣,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

在认识直尺和厘米部分时,引出直尺。让学生仔细观察手中的直尺,你能发现什么?学生基本能够找出直尺上面的有关数学信息,教师重点讲授:长长短短的线叫做刻度线;直尺上最前面的数0所对的这条刻度线叫做0刻度,0刻度是直尺上刻度的起点;字母c,表示的是厘米。这样的设计是借助学生的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对直尺的充分观察中自主认识直尺,学生在主动参与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对于认识1厘米有多长,教师采取让小组内交流的形式进行的,知道直尺上每相邻两个数字之间的距离都是1厘米。然后让学生比一比1c有多长,伸出右手,把大拇指和食指放在一起,慢慢的张开,张开到两个手指间的长度大约是1c,让学生闭上眼睛想一想1c的长度,找生活中哪些物体或物体上的哪一部分的长度大约是1c等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厘米的长度表象,未进行估测和实际测量打好基础。接下来,让学生认识2厘米、3厘米......学生通过小组内交流,总结出:从0开始到数字几就是几厘米或者看物体的一端到另一端,中间有几个格就是几厘米,也可以用后面大的刻度数减去前面小的刻度数,得几就是几厘米。学到这,很顺理成章的就是: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长度。教师让学生根据前面学习的知识,做题单中的测量小棒的长度,要求先估测一下小棒的长度,然后再用直尺测量,通过对比,提高学生对估测的能力。

三、 巩固新知部分,我一共设计了三道题:第一道是教科书第52页例2,采取的方法是让学生独立填写在书上,并说一说测量的方法。第二道是测量课桌面的宽度,采取的方式是同桌合作,进行测量,小组内交流,互相纠正。第三道是测量数学课本的长和宽,采取的方式同上。

四、达标反馈这个环节,我设计了四道题,分别是: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算一算;看图填空;估一估、量一量。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测量物体的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和测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当物体的左端不是对准0刻度时应该怎样计算物体的长度。

五、课堂小结部分,我还是抛出一个问题: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对本节课所学知识进行一下梳理。

六、布置作业部分,教师设计了一个作业:要求学生回家找5个不同的物体,先估测出它们的长度,然后用直尺测量出具体的长度,并记录下来,明天上课交流。

七、板书设计:

用厘米作单位量长度

测量工具:直尺

单 位:c 厘米

0刻度

这样的板书设计,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学生一眼就能看清本节的知识重点,便与学生记忆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八、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目的在于通过观察、测量活动,使学生体会建立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并引导学生用直尺测量较短或者小的物体的长度,同时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好习惯。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十三

要学习的一堆知识,同时也是对过程与方法、技能思想上的一种积累。

首先,我在讨论“科学”是什么的环节上分成了三步,由浅入深。从观察一些图片知道科学是一些发明创造之类的大事情,同时逐渐引导学生注意到日常生活中的科学,回忆自己是否有过类似于科学家的研究经历。其次,利用空气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意识到平时“游戏”的时候科学就伴随着自己。在最后加入了“琴纳与牛痘”的故事,深刻的让学生理解“科学”是什么。体会到科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身边。

其次,三年级的学生刚接触科学,很多课堂的要求、习惯都不明确。老师在教学中就应该让学生明白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强调常规的管理。但过多的要求可能又会制约学生的发展,限制他们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关注课堂。在我让学生根据科学探究的过程复述琴纳与牛痘的故事,为防止有些同学在那无事可做,我提出要求,认真倾听,对不足之处进行补充、改进,既提出了课堂要求,又让学生有事可做。

再则,我们要用心呵护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他们敢问、爱问、善问的精神。但与此同时,还要帮助学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其他一些问题,不能不管不问,要尊重每位同学的思想成果。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精选三年级测量教案(汇总14篇)篇十四

这是一节实践活动课,重点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能选择工具,进行正确测量物体的长度。

活动准备要充分。为了预防活动课学生只是单纯活动,而没有反思。我先让学生把需要测量的物体记录在练习本上,不至于测量后完了记录数据。

活动前要明确活动要求。采取4人小组活动的形式,组长对组员进行分工合作,比一比哪个小组长组织得最好。

测量中学生的卷尺不够长该怎么办?有的学生把好几个尺子接在一起,有的学生用铅笔放在地上做记号,但不知道只要把每段长加起来就可以了。说明学生对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还是没有理解。所以对低年级学生,活动前要具体指导容易出现的问题,教师要一步一步师范,或请会的小朋友来师范,才能保证活动中的高效。

相关范文推荐

    专业道路垃圾清理合同(模板13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交易中的一种重要法律文件,它能够确保合作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护和实施。借此机会,小编为大家提供了一些常见合同协议的范文,以供参考。乙方:_____

    最新家长开放日领导讲话稿(模板13篇)

    领导讲话稿是领导在重要场合通过口头形式表达对某一事务的观点、决策和指示的文字材料。以下是一些精选的领导讲话稿摘录,希望能给大家在撰写讲话稿时提供一些灵感。

    专业酒店餐饮管理方案(案例13篇)

    计划书是一种对自己未来规划的有效总结,能够帮助我们衡量自己的进展和成果。以下是小编找到的一些优秀计划书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1.为了贯彻“弘扬传统特色、积极

    2023年事故案例反思心得体会(模板14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思考和反思,是对过去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可以发挥重要的指导作用。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下面是几篇经典的心得体

    热门租赁合同申请延期申请书(案例16篇)

    租赁合同一般会明确规定租赁物的使用范围、使用方式以及维护保养等要求。下面的范文包含了租赁物的描述、价格等详细信息,对你起草合同会有所帮助。申请人:,女,×年×月

    精选鉴心得体会及感悟(通用13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得到的宝贵财富,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记录下来,方便日后回顾和分享。接下来是一些值得收藏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写作提供一些

    优质创意作品心得体会(通用14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能够更好地总结、梳理和归纳自己学习和工作中的经验,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以下是一些小编为大家精选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大家的总结写作有所帮

    专业青春的演讲稿高中大全(18篇)

    青春是我们体验各种人生情感和体验的时刻,我们要真实地面对和处理。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青春的名人名言,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

    热门农村科普工作调查报告(模板15篇)

    调查报告的撰写过程需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思维的清晰和逻辑的严谨。此外,这些范文还展示了一些调查报告的数据分析和图表绘制技巧。为了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解决'

    最新初中雪绒花教案范文(17篇)

    教案的编写过程需要教师对课程的内容和目标有充分的了解,同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完善。小编为大家精选了一些优秀的初中教案,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