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报告范文可以将复杂的数据、信息和结论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呈现给读者。通过阅读以下报告范文,我们可以学习到不同的写作风格和表达方式,丰富自己的写作技巧和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一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逆势上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5.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长3.4%,高于全国(2.3%)、全省(2.3%)的增速,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根据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年阳山县生产总值124.7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2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9.6:13.7:46.7。在各行业中,较快增长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48.1%、32.1%、15%、8.3%。
我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行动,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6%;林业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8%;牧业产值31.5亿元,同比下降0.2%;渔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8.8%。
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粮食种植形势较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生产基地,早稻产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年粮食产量达9.66万吨,同比增长4.9%;二是蔬菜、水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实现产量65.41万吨、9.44万吨,分别增长6.8%、2.4%。
林业发展快速前行,优势充分显现。林木采伐进度快速推进,全年木材采运10.11万立方米,增长39.6%,林业产值达6.26亿元,同比增长12.8%。
20-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76亿元,同比下降2.1%;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采矿业完成增加值0.82亿元,同比增长103.5%;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同比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我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全域绿色产业,形成了“四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二矿”(大理石、碳酸钙)的生态工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工业支柱产业。
在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3.5%,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
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投资增长78.6%。工业投资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完成投资超亿的工业项目有3个,都是发电类项目,也为我县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主要由广连高速项目支撑,占比75.9%。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了两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广东宏源建设工程公司和广东广阳建设工程公司,为我县建筑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呈两位数下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1.98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下降8.7%,与前三季度相比降幅分别收窄2.5、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部分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逐渐向好。回暖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汽车类企业和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2和19.7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7亿元,下降7.1%,税收收入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县税源结构单一以及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2亿元,同比增长15.2%。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58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76亿元,同比增长16.3%。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二
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延续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预计全区一季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4.6亿元(原口径),同比增长14.4%,完成市下任务26.6%。1—3月份,全区实现财政总收入13.82亿元,完成市下任务25.1%。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6.09亿元,完成市下任务25.13%,一季度“开门红”的目标有望实现。
从主要经济指标看,1—2月份,投资、消费保持高位增长,工业生产增势强劲,出口形势回暖,1—2月份,工业生产、投资、消费、出口等主要指标增幅均高出去年同期水平(由于去年同期没有基数,财政没有进行比较)。但我们不能过分乐观,因为去年1—2月正是我区经济受危机影响较为严重的时候,所以各项指标都在低位运行,使得今年的各项指标同比增长较快。如果我们把今年1—2月的数据与未遭受危机影响的同期相比,就可发现,全区的高速增长仍没有回到的水平。从中也可以看出,预计全区一季度经济增长低于同期2.6个百分点。尤其今年是市直企业属地管理的第一年,基数增大,增速可能放缓。所以我们既看到全区经济稳步向好,但也不可过分乐观,今年的经济形势仍然复杂多变。
1、工业生产形势稳步向好,企业运行质态逐步提高,但个别重点企业运行下滑。1—2月份全区规模工业(包括市直工业)实现现价产值81.8亿元、销售收入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3.7%、28.14%;实现利税6.5亿元、利润2.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4.77%、44.82%,企业运行质态稳步提高。由于市直企业属地管理,我区产业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从行业分析,装备制造业和化工产业对全区工业经济贡献较大,分别约占到40%、25%,江苏罡阳股份、微特利电机、春兰集团、陵光石化同比分别增长76.32%、60.73%、65.04%、88.94%,重点骨干企业拉动明显。但以中盛光电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运行不理想。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欧洲光伏市场需求锐减,从目前企业订单情况看,预计到今年下半年需求才会逐步恢复。1—2月份,中盛光电产值、销售同比分别下降0.12%、21.56%。
2、消费市场持续活跃,功能区集聚能力增强,房地产呈现价涨量跌态势。在经济回暖和假日经济刺激下,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预计一季度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34亿元,同比增长17%。中百一店、金鹰国际、文峰千家惠、会宾楼宾馆、苏宁电器、嘉銮国际大酒店等6家重点商贸企业预计实现营业收入5.5亿元,同比增长30%,实现利税总额5000万元,同比增长35%。1—2月份城北物流园区累计投入2.8亿元,招引6家物流企业入驻,祥和沥青、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建设顺利。预计一季度实现销售17亿元,物流营业收入6300万元,货物周转量6000万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15%、24%、46%。实施金鹰天地商业街、世纪新城、泰茂商业中心等城市商贸综合体项目的建设,横店影视城、动漫中心等投入运营,西坝口商圈功能进一步增强,预计一季度商圈实现销售总额10亿元,同比增长16%。大型一站式市场中嘉国际商贸城的投入营业,预计一季度,城东市场群实现市场成交额11亿元,同比增长15%。总体来看,服务业结构矛盾仍较突出,由于我区工业与服务业占比“翘翘板”的矛盾,服务业占比每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压力较大,信息、中介、社区、文化、外包等技术含量高、知识密集型现代服务业规模偏小,新型业态发育迟缓、发展缓慢。房地产业是全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今年以来,从一些重点楼盘开盘情况看,销售价格突破8000元,但1—2月份全区商品房实现销售额9376万元,销售面积1。58万平方米,同比分别下降43%、68%。房地产业市场呈现价涨量跌,需要引起关注。
3、固定资产投资结构逐步优化,重点项目建设加快,但项目推进仍存在不平衡性。1—2月份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4.6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47.4%。一是新开工项目明显增多。1—2月份实施项目46个,新开工项目15个,比去年同期增加13个,其中亿元以上新开工项目3个,而去年同期没有亿元新开工项目。二是工业投资增幅加快。1—2月份,完成工业投资2.6亿元,同比增长100.41%,江苏海恒建材机械生产线、金阳光电子材料建设、海阳化纤年产8000吨锦纶6工业长丝项目等一批重大工业项目实施加快,有效投入明显加大。三是服务业重点项目稳步推进。今年,列入市区考核15个重点服务业项目。一季度累计完成投资4.6亿元,占年度计划投资量的25%,开工率达到60%。其中,投入6000万元的大型动漫体验中心已于近期投入试营业;祥和沥青、凯莱(国际)大酒店、世纪新城、华钜金海广场、多式联运中心等项目实施顺利。今年初,我区集中开工了18个重点项目,推动重大项目建设。但项目的进展存在不平衡性,部分重点项目推进速度不快,东方铁塔、鑫隆大厦等重大项目进展缓慢,部分企业、投资方还存在观望心理,投资后劲仍显不足。
4、外贸出口回暖增长,利用外资增幅较快,但招商难度进一步加大。1—2月份,实现进出口总值12888万美元,同比增长120.1%。其中,外贸出口额9562万美元,同比增长94.3%,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8.5%。实现实际利用外资额20**万美元,同比增长81.5%,东沪科技等结转的外资项目实施加快。但是我们要看到,一方面,我区今年外贸的快速增长是在去年同期大幅下降的基础上的;另一方面,虽然近期外贸形势转好,但外贸反弹的基础还不牢固。1—2月份没有新批外资项目,目前全区在手洽谈项目比较少,大部分项目还属于洽谈信息阶段,这将给下一阶段利用外资带来一定的压力。
综合分析今年以来全区经济运行情况,开局良好,发展势头总体好于去年。一方面,全球经济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并逐步反弹复苏,我国的国际发展环境将有所改善,这有利于20**年我区贸易出口的恢复;另一方面,得力于中央政府一揽子经济刺激方案的实施,国内经济呈现“一稳双升”(消费稳定增长、投资大幅回升、工业强劲反弹)的良好势头,由于信心已大部分恢复,政策稳定,20**年这一态势将会延续,将对我区经济发展带来积极影响。预计我区经济发展基本呈现平稳上行态势。做好下一阶段工作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一是宏观环境复杂多变。进入后危机时期,世界经济复苏的基础仍然脆弱,而我国也将在保持宏观调控政策连续性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政策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这使我区经济发展面临着更为复杂的外部环境。二是物价上涨压力加大。2月份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3,食品类价格继续领涨,带动同比指数上涨2个百分点,城乡居民生活负担压力加大。通胀的预期加大,不排除国家进一步提高准备金率,给我区企业资金带来压力。三是企业用工矛盾开始显现。调研中发现,我区企业也出现一定程度的用工短缺问题,尤其是技工和熟练工人较为稀缺。从今年以来举办的一系列招聘会结果看,现场达成就业意向的,不足需求比例40%。招工困难的问题可能是今年乃至今后一段时间影响我区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想方设法化解矛盾,突破瓶颈,使经济能保持持续、稳定、健康地向前发展。
20**年是实现“十一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三大工程”的决胜之年,更是“三年再造一个新海陵”的关键之年。当前和今后一段时间,在继续抓好重点工作的同时,及时适应宏观形势变化,研究制订和落实有针对性的举措,确保上半年实现年度目标“双过半”,建议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1、以更细的工作落实市下考核目标。紧紧围绕今年市下考核指标,做好细化分解工作。特别对于今年新增的经费支出占gdp比重、建筑业工程结算收入、所属企业工程结算收入、工业投资等新增指标要摸清基数,做好日常统计工作。对于服务业占比、工业开票销售、实际利用外资等难点指标,加强动态监测,抓好序时进度,积极**难题,优化发展环境,鼓励增势强劲的企业有水快流,多做贡献。
2、以更快的速度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深入开展“项目建设年”活动,抓紧制订完善重点项目考核奖励办法、重大项目联席会议制度和产业导向目录,着力构建项目领导、项目开发、项目服务、项目管理和项目考核五大机制。对各类在建项目要加紧推进,督促检查,争取早日竣工;对已审批项目要抓紧落实,尽快开工建设;对已上报待批的项目,要加大衔接力度,争取尽快审批立项;对正在做前期工作的项目,要认真做好协调引导,完善相关手续,加快报批进度。重点抓好东方铁塔等重大项目的土地“点供”工作,进一步加大跑省进京力度,全力争取项目政策和资金。
3、以更大的力度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当前,发展不充分是我区最大的矛盾和问题。要进一步完善激励机制,抓紧国内外后危机时代生产要素加速转移整合的机遇,围绕我区优势产业、集聚区建设,主攻世界500强和央企,有针对性地引进一批关联度紧、成熟度高和上下游项目,引进一批大项目、建成一批大企业、构建数条产业链。谋划安排世博会期间上海投资说明会,力争每个月都有重大项目签约、都有重大项目开工。
4、以更优的结构发展三次产业。坚定信心打好转变发展方式这场硬仗,在“转型”上下功夫、见成效,大力推动经济进入创新驱动、内生增长的发展轨道。按照“调高、调轻、调优、调新”的总体要求,不断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围绕新能源、新材料、装备制造、电子机电等主导产业,延长产业链,提高生产技术水平,狠抓结构调整,以有效投入和重大项目带动优势主导产业提档升级。积极鼓励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在掌握产品核心技术和自主开发能力上取得新突破。充分放大核心商贸圈、城北物流园、东部市场群的市场效应,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聚集区。围绕加快推进城市化和工业化,以配套服务制造业为重点,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信息服务、研发设计、服务外包、旅游会展、中介咨询等产业,在发展现代业态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上取得新进展。突出抓好海陵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建设,加快吉星农业示范园项目实施进度,实现两个园区联动发展、优势互补。
5、以更高的起点谋划全区“十二五”发展。深入分析国内外环境特别是经济运行情况,研究提出“十二五”期间我区发展方向、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围绕我区的优势产业,制订新能源、新电子、新材料、新装备等“四新”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结合“十二五”规划编制和市区新一轮城市规划,对北部街区控制性详规、海陵工业园区规划、九龙台商工业园规划进行修编。加快海陵工业园济川-梅兰、春兰路商住区、京泰路街区、市场集聚区四大板块建设,打造省级生态型园区。完善九龙园区管理体制,加快“中盛光伏科技园”等特色园中园建设。充分研究宁启铁路复线改造、苏中机场建设契机,做好东大门和西大门规划建设。完成东部市场群产业发展规划编制,预留仓储、生产用地,争取纳入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着眼整个“十二五”发展全局,加大项目策划,进一步充实完善重点项目储备库,争取一批重大项目列入省、市“十二五”规划项目库。
6、以更强的举措打造发展环境。认真落实培大扶强各项措施,进一步修改完善《海陵区服务业发展若干意见》。继续举办一批银企合作洽谈会,多渠道筹措和协调项目建设资金。鼓励企业发行企业债券、上市等形式,扩大再生产能力。加大职业技能培训力度,搭建就业平台,帮助企业解决用工荒难题。大力实施旧城改造,加快老东站街区、西大门、扬桥东北侧街区拆迁改造,进一步完善中心城市功能,为全区经济发展、招商引资、社会进步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三
****年对于河化公司来说是充满商机、极具?战的一年。由于受国际磷铵价格和海运费上涨带动以及国内市场需求的增长,预期磷铵市场将出现旺销势头;而原材料供应运输紧张、价格上涨和电力不足又严重制约企业生产。
如何?住机遇,把握商机,去年底鹿化公司对外部市场环境和企业内部状况进行了充分研究,提出以“管理重严、生产重稳、经营重效、挖潜重实、员工重责、发展重谋”作为****年度经营工作方针,制定了年度经营计划。经董事会批准,****年度的经营目标是生产磷铵2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4.13亿元,年度亏损额控制在8,500万元以内。
一季度在股东单位和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公司董事会正确领导,经营班子积极组织实施,克服了原材料供应紧张及电力不足等困难,狠抓工艺、设备管理,做好平衡调度,想方设法解决原材料供应和电力不足等问题,使生产实现稳产高产。
同时抓住国际市场价格上涨机遇,加大产品出口力度,取得了较好的销售收益。一季度共计生产磷铵64,197.55吨,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30%;销售磷铵70,806.01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3,280.63万元,完成年度销售收入的32%;经营亏损957.32万元。与上年一季度相比,磷铵产量增长72%,销量增长43%;亏损额下降74.07%。一季度可说是产销两旺,产销率达110%,资金回笼率100%,实现开门红,为全面完成年度经营目标带来了良好开端。以下将有关情况分别分析汇报。
一、一季度经营状况。
(一)生产稳定、产量增加、消耗下降。
一季度强调生产重稳,进一步加强生产设备管理和工艺指标分析、控制,并针对上年四季度高负荷生产运行出现的一些列问题,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解决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加强对员工的岗位培训和安全教育,强调员工重责,提高员工责任心,杜绝重大安全事故发生,使设备完好率、开车率、工艺指标合格率不断提高,各装置基本实现了长周期、安全、稳定运行,产量大幅上升,消耗明显下降。除氟化铝外,液氨、硫酸、磷酸、磷铵全部达产并超额完成产量计划。其中:
1、产量。
1、磷铵生产64,197.55吨,完成年计划的29.18%。磷铵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60%,产量增加26,966.90吨,增长72%。
2、磷酸生产30,440.86吨,完成年计划的28.99%。磷酸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27%,产量增加11,884.76吨,增长64%。矿耗(磷矿)由上年同期的4.3467吨降至3.9557吨,下降9%。
3、硫酸生产101,280.00吨,完成年计划的27.52%。硫酸开车率比上年同期提高4%,产量增加25,014.94吨,增长33%。
4、液氨生产14,417.59吨,完成年计划的26.21%。合成氨开车率比上年同期降低3%,产量增加5,447.79吨,增长61%。
5、氟化铝生产393.55吨,完成年计划的13.12%。氟化铝开车率比上年同期降低——%,产量增(减)——吨,增长(下降)——%。
产品产量对比表。
项目产品上年一季度实际本年度计划本年一季度与上年同比。
实际完成年计划%增减量(吨)增减%。
2、消耗。
1、合成氨煤耗由上年同期的1.5909吨降至1.4201吨,下降10.74%,;耗蒸气由上年的3.2023吨降至2.9814吨,下降6.7%;电耗由上年的1,975.09度降至1,737.66吨,下降12%。
2、硫酸电耗由上年的142.36度至131.38度,下降7.7%。
3、磷酸矿耗(磷矿)由上年同期的4.3467吨降至3.9557吨,下降9%,;酸耗(硫酸)由上年的2.9711吨降至2.6854吨,下降9.62%;电耗由上年的279.52度降至204.17度,下降27%。
4、磷铵氨耗由上年同期的0.2283吨降至0.2253吨,下降1.3%,;酸耗(磷酸)由上年的0.4908吨降至0.4721吨,下降3.81%;电耗由上年的41.4度降至30.63度,下降26%。
5、氟化铝——。
(二)原材料供应紧张、价格上涨。
一季度两煤两矿供应因铁路运输紧张,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其中。
(1)烟煤由上年同期240元/吨升至285元/吨,增加45元/吨,上涨19%;
(2)无烟煤由上年同期400元/吨升至480元/吨,增加80元/吨,上涨20%;
(3)硫铁矿由上年同期128元/吨升至160元/吨,增加32元/吨,上涨25%;
(4)磷矿由上年同期218元/吨升至235元/吨,增加17元/吨,上涨8%;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四
1-2月份,呢绒生产与上年同比增长较快,增幅明显高于上年水平。毛纱线生产累计同比增长3.37%,增幅略有下降(-2.78个百分点)。毛纺制品中的针织人造毛皮、毛毯、地毯生产1-2月份累计同比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1-2月份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和毛纺制品业累计产销率分别为96.35%(+3.63个百分点)、99.49%(-1.67个百分点)和96.18%(-3.74个百分点),产销基本平衡。
初步统计,1-2月份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毛制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均有较快增长,显然随着两个市场的复苏,行业投资升温。
1、内销稳步回升。
内销是毛纺行业走出困境,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初步统计,1-2月份全行业内销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均有明显回升,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85和29.86个百分点,显现出较好回升势头。其中,毛纺织业销售产值增幅略高于纺织业增幅。毛针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70%,比上年同期增长6.59个百分点。分行业产品的内销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观察1-2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国内零售市场销售情况,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男西装销售同比提高30.12%,比上年提高了41.49个百分点;羊绒衫及羊毛衫销售同比下降0.56%,回落0.54个百分点,与上年基本持平。
2、外销明显复苏上年一季度毛纺产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严重下滑,因此,与较低基数相比较,今年1-2月份多数毛纺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呈现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企业1-2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8%和13.05%,但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17.60%的水平。据海关统计,1-2月份毛纺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30%,提高41.57个百分点。各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总的来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1-2月份出口相比去年同期的困难局面有显著的好转,以羊绒为主要原料加工的服装类上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只有羊毛地毯等个别品种出口数量出现下跌。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7.84%,回落了19.43个百分点,单价同比增长32.46%。梭织服装及毛织物出口单价继续下跌。1-2月份毛纺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除日本外,出口金额同比提高显著,欧盟、美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涨24.17%和26.61%。
但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萎缩,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总份额为54.57%,比上年下跌了近10个百分点。从出口地区观察,出口额排在前五位、总额占比达67.26%的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出口额均出现增长,其中浙江省回升速度最快,同比增长45.64%。
1-2月份规模以上3841户企业共实现利润9.60亿元,同比增长101.25%,高于纺织业83.14%的增幅,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12亿元,同比减少了22.8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99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7.20%,仍高于同期纺织业亏损面20.02%的水平。
1、毛纺织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1499户毛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7.97%;利润总额5.71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102.12%),效益明显提高。
2、毛针织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2104户毛针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8.54%;生产与销售增长较快,相应的企业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产成品同比下降了1.29%,应收账款同比减少了2.09%,资金周转加快。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1亿元,同比增加1.54亿元(+92.13%),行业运行质量同期显著提高,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
3、毛纺制品行业。
1-2月份规模以上238户毛纺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32.51%;利润总额0.68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90%。该行业复苏并恢复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今年1-2月份国际市场羊毛价格增长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主要羊毛出口国汇率走高,也助长了羊毛价格上涨。据海关提供数据,1-2月进口羊毛4.94万吨,同比增加29.48%(+49.2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旺盛。
1、利好因素。
1)内外销市场回升向好。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市场明显复苏,一季度全行业运行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2)围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关于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得到推进落实。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3)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增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营销渠道建设、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注重提升内涵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2、不确定因素。
1)随着出口形势的好转,国内通胀预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不断加大。2)人民币货币政策较上年有所收紧,有可能影响企业融资。3)羊毛生产供应不足,羊毛价格可能继续上涨。随着国内生产的进一步恢复,煤、电供应紧张,企业燃料动力方面的成本压力较上年明显上升。4)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进入新的一年,行业产销稳步回升,运行质量稳定。一季度运行情况表明行业已开始走出上年的困难局面。但就当前情况看,由于国际市场变化难以预测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上半年整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观望。毛纺企业应密切关注两个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努力扩大内需,转变营销方式,加快市场化经营模式形成,进一步巩固取得成果,确保行业平稳发展。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五
20-年是“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很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县委、县政府始终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县人民锐意进取、攻坚克难,积极统筹抓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在严峻的外部环境下逆势上扬,经济复苏步伐加快,地区生产总值由一季度下降5.2%逐季回升至全年增长3.4%,高于全国(2.3%)、全省(2.3%)的增速,低于全市0.4个百分点。
根据清远市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20-年阳山县生产总值124.77亿元,同比增长3.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9.42亿元,增长4%;第二产业增加值17.11亿元,增长7.6%;第三产业增加值58.24亿元,增长1.6%,三次产业结构为39.6:13.7:46.7。在各行业中,较快增长的行业是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建筑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同比分别增长48.1%、32.1%、15%、8.3%。
我县积极推进乡村振兴系列行动,持续优化农业结构,农业生产总体呈稳中向好态势。20-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8.51亿元,同比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9.1亿元,同比增长6%;林业产值6.26亿元,同比增长12.8%;牧业产值31.5亿元,同比下降0.2%;渔业产值0.7亿元,同比增长2.5%;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18.8%。
种植业发展成效显著,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一是粮食种植形势较好,大力建设粤港澳大湾区“米袋子”生产基地,早稻产量3.41万吨,同比增长10.9%,全年粮食产量达9.66万吨,同比增长4.9%;二是蔬菜、水果产量保持稳定增长,分别实现产量65.41万吨、9.44万吨,分别增长6.8%、2.4%。
林业发展快速前行,优势充分显现。林木采伐进度快速推进,全年木材采运10.11万立方米,增长39.6%,林业产值达6.26亿元,同比增长12.8%。
20-年我县规模以上工业累计完成总产值14.76亿元,同比下降2.1%;增加值7.37亿元,同比增长9.2%。分行业看,采矿业完成增加值0.82亿元,同比增长103.5%;制造业完成增加值3.76亿元,同比下降3.4%;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完成增加值2.79亿元,同比增长11.8%。
近年来,我县立足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北部生态发展区的功能定位,大力发展全域绿色产业,形成了“四电”(水电、风电、光伏发电、生物质发电)、“二矿”(大理石、碳酸钙)的生态工业体系,绿色能源产业逐渐成为我县工业支柱产业。
在工业投资和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的带动下,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上年增长23.5%,增速位列全市各县(区)第一,其中房地产投资增长1%。
工业投资迅猛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投资增长78.6%。工业投资增长快速的主要原因是本年完成投资超亿的工业项目有3个,都是发电类项目,也为我县工业发展增添了新动力。
基础设施投资快速增长。完成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5%,主要由广连高速项目支撑,占比75.9%。
建筑业发展形势喜人,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3.41亿元,同比增长32.1%。建筑业较快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新增了两家资质建筑业企业广东宏源建设工程公司和广东广阳建设工程公司,为我县建筑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我县消费市场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一度呈两位数下降,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降幅逐季收窄。全年实现销售总额41.98亿元,同比下降6.2%;实现零售总额31.39亿元,同比下降8.7%,与前三季度相比降幅分别收窄2.5、2.6个百分点。
疫情发生以来,县委、县政府及时出台了多项扶持政策,研究出台了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部分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逐渐向好。回暖较快的行业主要有汽车类企业和石油及制品类企业,降幅分别比前三季度收窄3.2和19.7个百分点。
全年完成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92亿元,同比增长2.6%,其中税收收入完成2.47亿元,下降7.1%,税收收入降幅较大的主要原因是我县税源结构单一以及减税降费政策对税收收入的影响进一步放大。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2亿元,同比增长15.2%。
12月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54.02亿元,同比增长5.4%,其中住户存款余额120.58亿元,增长9.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8.76亿元,同比增长16.3%。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六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推动经济平稳健康发展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大投资力度稳定经济增长的若干意见》要求,旅游经济运行总体平稳,保持了较好的发展势头。1-6月份,共接待海内外游客近5903.5万人次,同比增长13.2%,旅游业总收入498.3亿元,同比增长13.6%,为完成全年目标任务打下了坚实基础。
一是国内旅游增长明显。习近平总书记半年内两次视察西安,进一步提高了西安城市及旅游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加强网络营销,开通官方微信、手机app和天猫旗舰店,在央视一套、新闻频道黄金时段投放西安旅游宣传广告,在国内重点客源城市开展“美丽西安dd丝绸之路起点、华夏文明之源、中华文明标识之旅”实地宣传促销,举办踏青、赏花、采摘、登山、舟赛和暑游等活动,进一步拓宽了营销渠道,丰富了旅游线路产品,激活了周边和本地旅游市场。传统景区接待持续增长,上半年,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接待207.76万人次,同比增长14.85%;华清池接待102.43万人次,同比增长13.24%;城墙景区接待146.58万人次,同比增长68.55%。同时,通过多措并举、持续发力,我市旅游客源结构进一步优化。上半年,在周边的河南、山西等客源市场保持平稳增长的同时,北京、江苏游客进入了国内客源地前五位,标志着西安旅游对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旅游客源吸引力大幅提升。
二是入境旅游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受世界经济复苏缓慢,韩国等地“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蔓延等影响,上半年,亚洲入境旅游市场普遍萎缩。加上周边旅游目的地国家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比较优势持续减弱,我市入境旅游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尤其是欧美主要客源同比呈现下降趋势。
三是出境旅游高速增长。近年来,各国陆续出台简化签证手续等激励政策,加上人民币持续升值等因素,刺激了市民出国旅游消费的欲望。从一季度监测情况看,旅行社组织出境16.80万人次,同比增长73.52%。其中,出境到新加坡6.90万人次,同比增长73.39%;马来西亚5.42万人次,同比增长111.17%;泰国4.80万人次,同比增长122.79%。预计上半年出境旅游依然会保持高速增长态势。
四是假日旅游拉动明显。春节“黄金周”,我市接待游客559.29万人次,同比增长17.3%,旅游业总收入26.30亿元,同比增长19.4%。“五一”小长假,我市接待游客396.21万人次,同比增长3.51%,旅游业总收入11.84亿元,同比增长1.42%。端午小长假,我市接待游客290.89万人次,同比增长14.37%,旅游业总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13.7%。假日旅游经济运行平稳上升,对国内旅游市场拉动作用较为明显。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上半年,和全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我市入境旅游的下行压力进一步加大。除了世界经济虽在复苏但仍不乐观之外,有两个不利因素,一是我国周边旅游目的地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比较优势持续减弱。二是旅游市场比较敏感,一些突发事件和自然灾害对入境旅游影响力较大。
下半年,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推进,西安旅游的.吸引力将不断提高。暑期、国庆旅游接待旺季的如期而至,进一步拉动旅游消费。外国人72小时过境免签政策的实施,国际航线的不断增加,新景区的建成开放,以及宣传营销力度的加大,都将有力推动旅游经济平稳增长。
三、下半年的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稳步推进旅游深化改革。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持续推进旅游体制机制创新改革,在全市推动建立旅游综合协调机制、联合执法监管机制和旅游投诉统一受理机制。进一步简政放权,规范简化旅行社门市部设立初审、a级景区、星级饭店评定,以及旅游投诉受理等办事流程,方便企业和群众。加快旅游企业改革创新,认真落实加快发展旅游业的各项政策,扶持旅游企业做大做强、创新发展。
(二)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力度。进一步强化媒体和网络营销,在中国日报、纽约时报等媒体进行西安旅游宣传推广。完善升级西安旅游官方网站、微博、微信、手机app等,打造网络营销综合平台。在新加坡、韩国、美国、英国设立“西安之窗”旅游推广中心,进一步拓宽营销渠道。提前筹备暑期和“十一”小长假西安旅游产品宣传营销工作,赴南京、杭州、武汉、长沙、成都、重庆等重点客源城市进行“美丽西安--中华文明标识之旅”专题实地宣传促销。组团参加中国西安国际丝绸之路博览会。举办首届西安大学生龙舟赛、第二届西安城墙徒步大会以及西安滑雪温泉旅游季等活动,进一步吸引本地客源。
(三)促进休闲度假旅游发展。按照《西安市国民旅游休闲计划》及行动方案,创新文化旅游产品,大力发展红色旅游,加强竞赛表演、健身休闲等与旅游活动的融合发展。针对高端旅游市场,推动会展和商务旅游的发展。加大《支持乡村旅游发展实施意见》落实力度,推进乡村旅游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继续开展西安“最美乡村”评选活动。发布旅游商品推荐名单,引导游客自主购物,进一步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四)整治优化旅游市场环境。强化旅游市场整治工作的目标任务考核,进一步发挥区县、开发区在旅游市场监管工作中的主体作用,以整治“黑车、黑导、黑托、黑社”为抓手,重点规范火车站广场、大雁塔南北广场、兵马俑、华清池等重点区域的旅游市场秩序。持续开展旅游行业专项整治,对旅游行业重点热点问题进行明查暗访,加大处罚力度,遏制非法旅游行为及活动蔓延势头。加强联合执法监管,联合公安、工商、通讯等部门,查处无资质经营旅游业务的“黑网站”。继续向全社会发布旅游企业“红黑榜”,加强对出境文明旅游工作的检查问效。
(五)强化旅游安全生产工作。加强旅游安全宣传教育和标准化工作,进一步强化安全工作属地管理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增强游客的自我防范意识。开展行业应急管理培训,加大安全维稳防范力度,强化重点区域和环节的监管,推进旅游保险保障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旅行社租用车辆、星级宾馆消防、农家乐食品安全,以及景区突发事件、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和防汛安全管控等,严格防范涉旅安全事故的发生。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七
今年一季度,宏观经济延续了去年四季度以来的走势,pmi自去年12月持续下降,受春节因素影响2月份cpi涨幅创13个月新低、ppi同比继续下降、进出口总额增速回落。交通运输运行总体基本平稳,其中客货运输生产稳中趋缓,港口生产开局平稳,投资增长较快。
一、客运增速继续放缓。
1-2月份,全社会(铁路、公路、水路,下同)完成客运量、旅客周转量分别为70.3亿人和5586亿人公里,同比增长4.9%和4.0%,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1.0个和2.4个百分点。各种运输方式客运量增速均有不同程度放缓,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增长6.8%,回落3.2个百分点,接近去年最低水平;公路客运量增长4.8%,回落0.9个百分点,延续去年四季度以来的增速水平;水路客运量增长0.9%,回落0.4个百分点。
二、货运增速有所回落,铁路重现负增长。
1-2月份,全社会完成货运量68.2亿吨、货物周转量28012亿吨公里,同比分别增长7.4%和4.2%,增速较去年同期回落2.2个和2.7个百分点,其中货运量增速自去年10月以来持续回落。
分运输方式看,铁路、公路、水路货物运输增速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铁路货物发送量同比下降3.4%,在去年7月份实现转正之后又重新出现负增长,从主要货类看,煤炭发送量实现0.5%的小幅增长,粮食、金属矿石、钢铁、非金属矿石发送量分别下降13.0%、14.1%、5.2%和20.2%;公路货运量增长9.0%,较去年同期回落2.0个百分点;水路货运量增长6.4%,回落3.4个百分点。
三、港口生产开局平稳,大宗商品进口强劲。
受国际经济回暖带动,1-2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17.0亿吨,同比增长5.7%,较去年四季度小幅加快0.8个百分点。其中,内贸吞吐量增长3.7%,较去年同期放慢7.4个百分点,但较去年四季度加快0.4个百分点;外贸吞吐量增长9.8%,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较去年四季度加快1.1个百分点。
――煤炭。受气温偏高、用电负荷较往年减少及库存较高等因素影响,1月份规模以上港口煤炭及制品吞吐量同比下降0.3%,较去年同期大幅回落18.0个百分点,比去年12月份减缓5.5个百分点。由于国内外煤价倒挂,1月份港口完成煤炭外贸进港量3015万吨,创历年来新高。
――油品。受汽车销量快速增长、新炼油厂开工等需求因素带动,1月份规模以上港口石油天然气及制品吞吐量同比增长8.9%,较去年同期和12月份分别加快3.1个和4.2个百分点,其中原油外贸进港量增长13.1%,分别加快4.7个和7.2个百分点。
――金属矿石。在国际矿价大幅回落及春节前集中采购备货的影响下,1月份规模以上港口金属矿石吞吐量同比增长15.8%,其中进口铁矿石9318万吨,再创近年来高点,但钢材消费市场低迷导致港口铁矿石库存再次突破亿吨。
――集装箱。外需形势有所改善,推动我国外贸回升,1-2月份,规模以上港口完成集装箱吞吐量2939万teu,增长5.9%,分别比去年同期和四季度减缓2.9个和加快0.2个百分点。1月份,国际航线集装箱吞吐量增长7.8%(去年同期为5.3%),其中欧洲、美国、日本航线分别增长5.2%、4.8%、8.7%。
四、运输价格指数总体下跌。
一季度迎来传统船运淡季,波罗的海干散货综合运价指数(bdi)2月份均值较上月下跌了22.6%;波罗的海原油运价指数(bdti)受成交量大幅萎缩的影响,2月份均值较上月下跌了29.6%;中国沿海(散货)运价指数2月均值较上月下跌了6.0%;受外需改善拉动,中国出口集装箱运价指数(ccfi)2月份均值较上月小幅上涨了1.4%。2月份义乌道路货运价格指数较上月下跌0.32%。
五、交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
1-2月份,完成铁路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1508亿元,同比增长17.4%(去年同期为-1.2%),交通投资规模和增速维持高位。
分行业看,铁路建设完成投资427亿元,同比增长13.6%。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004亿元,增长28.8%,其中普通公路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国省道、农村公路分别完成投资279亿元和166亿元,增长39.1%和34.2%;高速公路完成投资519亿元,增长17.9%。水运建设完成投资70亿元,下降42.0%,部分水运大项目进入收尾阶段以及年初新开项目较少是水运投资规模回落的主要原因。
从公路水路投资分区域看,东、中、西部地区分别完成投资328亿元、233亿元和521亿元,增长4.0%、24.5%和28.0%,中西部地区投资继续保持快速增长。
六、春运旅客继续增长,小客车免费通行平稳有序。
春运4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分别运送旅客2.67亿人、32.8亿人、4345万人、4400万人,同比分别增长11%、5.9%、2.1%、15.5%。春节假期,7座以下小型客车享受免费通行政策,全国收费公路交通流量累计达到16318万辆次,同比增长16.7%,其中小型客车交通流量15094万辆次,占总流量的92.5%,比去年同期增长20.6%。
七、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1-2月份,全国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28.5起、死亡失踪26人,同比减少6.5起、2人。共组织、协调海(水)上搜救行动311次,人员搜救成功率97.4%。交通运输工程建设领域共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起,同比减少2起,死亡4人,与上年同期持平。港口发生安全生产事故2起、死亡2人,较上年同期减少2起、2人。道路运输领域发生较大以上等级营运车辆事故26起,死亡109人,同比分别下降42.2%和52.2%。春运期间,全国涉及人员伤亡的道路交通事故起数、死亡人数较去年春运分别下降31.6%和38.5%。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八
20**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比均呈正增长,但多数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年,全区增加值可比增速逐季趋缓,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可比增长6.1%,比20**年同期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可比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6亿元,可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0.1:58.8:41.1。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区属企业韧性较足。
20**年,全区工业生产增速趋于放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自7月起,累计增幅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表现相对较好,产值累计增幅始终高于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20**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增长1.3%,比20**年同期下降6.5%,两年平均下降3.3%。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9.5%,比20**年同期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6%。12月份,全口径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0.8亿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7.1%;区属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3.8%。
从重点产业看,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593.5亿元,同比下降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全区非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860.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稳中有缓,增长速度转为个位数。
20**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步回落,从11月起,累计增幅均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20**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736.4亿元,同比增长8.1%,比20**年同期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0.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9亿元,同比增长6.4%,比20**年同期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44.2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6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4.5亿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11.0%;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下降15.5%,环比下降28.8%。
从电子商务看,20**年,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20**年同期增长44.2%,两年平均增长20.1%;带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额1061.9亿元,同比增长7.2%,比20**年同期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10.0%;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从综合商业看,20**年,已开业经营的17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59.5%,比20**年同期增长56.2%,两年平均增长25.0%,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
(三)服务业收入增幅缩小,银行存贷平稳增长。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全区50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同比增长32.2%(增幅较1-6月回落43.6个百分点),比20**年同期增长44.1%,两年平均增长20.0%。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除教育以外,其余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7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增长2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29.7%。
12月末,全区纳统的164个银行营业网点共拥有存款余额404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4.9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71.5亿元,较年初增长9.4%;居民储蓄存款2068.7亿元,较年初增长12.0%。全区银行贷款余额1878.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贷款1067.7亿元,较年初增长7.8%;个人贷款8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4.2%。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余额为5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三升一降,期房销售保持热度。
20**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势向好,自7月起,实现两位数累计增长。20**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4.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年同期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8.2%。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四大主要投资领域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工业投资转降为升,完成投资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26.0%;社会事业投资完成投资额14.1亿元,同比增长33.3%;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额19.4亿元,同比下降45.8%。
20**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情况良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比20**年同期下降21.1%,两年平均下降11.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期房销售面积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46.8%,比20**年同期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9.2%;其中,现房销售额76.4亿元,同比下降35.0%,期房销售额409.6亿元,同比增长91.9%。
(一)新兴产业领航发展。
20**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2.4亿元,可比增长10.3%,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占比最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产值348.3亿元,可比下降14.3%,其余领域均实现正增长。
全区“三个千亿级”产业总产出1678.7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汽车新四化产出1251.4亿元,同比增长57.7%;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出384.0亿元,同比下降17.2%;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出164.4亿元,同比增长13.7%。
(二)在线新经济快速成长。
20**年,全区“在线新经济”总产出3393.9亿元,同比增长23.5%。分行业来看,全区在线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主,20**年实现电子商务总产出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87.7%;在线服务实现总产出183.6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5.4%;在线文娱实现总产出154.2亿元,同比下降5.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4.5%;工业互联网实现总产出80.1亿元,同比增长44.0%,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2.4%。
(三)新能源汽车独树一帜。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加快发展步伐。20**年,全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20**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9.8亿元,可比增长86.4%,增幅高于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6.1个百分点;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8.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额188.8亿元,同比增长78.8%,增幅高于全区商品销售总额70.7个百分点,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2.4%。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九
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加快老工业区振兴的关键之年,更是为“十二五”规划实施奠定良好基础的关键之年。为实现经济新起点和新跨越,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一二三四五”的总体发展思路和要求,以工作项目为总抓手,紧抓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一季度全区经济进一步延续回升向好的势头,实现了良好的开局。
一、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预计情况。
(一)农业生产情况平稳,农村经济预期良好。
今年我区加大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的力度,农民生产的积极性进一步高涨。今年以来,我区气候、地墒条件良好,小麦生长总体向好,夏粮有望获得好收成。畜牧业生产略有增长,一季度,全区猪、羊、家禽存栏量分别为3.8万头、3万只、72.4万只。肉类产量3835吨,同比增长9.6%;禽蛋产量2643吨,同比增长9.7%;奶类产量974.4吨,同比增长8.8%。
(二)工业生产稳步提高,经济效益加快回升。
(三)项目建设加快推进,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四)假日经济效应明显,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
(五)对外贸易恢复性增长,实现了开门红。
(六)财税状况有所好转,金融市场运行平稳。
(七)居民收入稳步增长,物价水平持续走高。
虽然全区经济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但是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和不确定因素依然存在,当前我区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仍不稳固,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不容乐观。
(一)工业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困难。
作为区经济支柱的工业,增长的基础仍然不稳,企业增效的形势仍较严峻,提升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的压力依然较重。
二是工业企业能源供应严重不足。我区的企业(陶瓷、耐火材料等)均以清洁燃料——天然气为主,但目前,企业普遍存在天然气供应压力不足的情况,达不到窑炉供热要求,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也达不到要求,严重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此外,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受到限电措施的'影响,电价的上涨使企业的用电成本增长了2.3%。
(二)对外贸易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经济形势尚不明朗,外需市场总体仍较为低迷,我区外贸出口仍未摆脱下行局面。去年以来,全区外贸出口一直呈负增长,而且这种趋势年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西方国家经济是真正企稳复苏还是短暂回升,存在很大不确定性。危机对我国外贸的负面影响还在延续,随着竞争的加剧,与西方国家的贸易摩擦也日趋增加,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会受到一定影响。
(三)财政收支压力较大。
受部分重点企业税收下滑、结构性减税免费、新增税源相对较少等因素影响,财政增收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同时,随着保增长、扩内需、重民生等政策的出台,刚性支出大幅增加,财力缺口进一步加大。
(四)城乡居民增收压力大。
金融危机使我区经济受到较大冲击,目前,全区经济正处于企稳回升的初期,在逐步恢复的过程中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城乡居民以及单位职工的收入缺少有力的增长因素,增收的压力依然很大。
(一)全力抓好项目建设,确保投资持续快速增长。
二是做好项目的融资工作,深化银企合作,最大限度地增加信贷规模,放宽市场准入,充分调动民间资本的投资积极性,保障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三是优化项目建设环境,积极落实土地、资金、能评、环评及基础配套,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
(二)实施工业调整提升工程,巩固工业生产回升基础。
三是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引导企业以多种形式与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联合,建立技术联盟,联合攻关,人才共用,成果共享。深入实施技术标准和品牌化战略,积极争创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
(三)积极促进服务业发展,加快产业结构调整。
以围绕我区文化特色产业为中心,以打造“鲁中休闲文化名城”为指导,大力调活发展服务业。培植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的商贸物流企业、文化创意企业、信息咨询企业,抓好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文化资源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化,进一步提高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率。
(四)着力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大力改善中小企业生产经营环境,促进居民就业。加强对困难群体特别是零就业家庭的就业援助,解决好大学生就业问题。调整收入分配结构,建立和完善与经济增长相适应的长效工资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
20xx年,全区上下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科学统筹常态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奋力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区经济运行总体延续稳定恢复态势,主要经济指标保持在合理区间,同比均呈正增长,但多数指标在去年同期基数的影响下,增幅呈现“前高后低”的走势。
20xx年,全区增加值可比增速逐季趋缓,根据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反馈,嘉定区实现增加值2705.6亿元,可比增长6.1%,比20xx年同期增长2.0%,两年平均增长1.0%。其中,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591.5亿元,可比增长6.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10.6亿元,可比增长6.3%。三次产业结构0.1:58.8:41.1。
(一)工业生产增速回落,区属企业韧性较足。
20xx年,全区工业生产增速趋于放缓,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自7月起,累计增幅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区属规模以上工业表现相对较好,产值累计增幅始终高于全口径规模以上工业。20xx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5454.3亿元,同比增长1.3%,比20xx年同期下降6.5%,两年平均下降3.3%。其中,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025.8亿元,同比增长9.5%,比20xx年同期增长5.3%,两年平均增长2.6%。12月份,全口径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90.8亿元,同比增长9.1%,环比增长7.1%;区属规模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4.8亿元,同比增长1.3%,环比增长13.8%。
从重点产业看,全区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3593.5亿元,同比下降2.8%,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5.9%,下拉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1.9个百分点。全区非汽车产业实现工业产值1860.8亿元,同比增长10.3%,占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34.1%,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3.2个百分点。
(二)消费市场稳中有缓,增长速度转为个位数。
20xx年,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和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逐步回落,从11月起,累计增幅均由两位数转为个位数。20xx年,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7736.4亿元,同比增长8.1%,比20xx年同期增长0.8%,两年平均增长0.4%。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609.9亿元,同比增长6.4%,比20xx年同期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4.3%。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1544.2亿元,同比增长6.2%;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5.6亿元,同比增长11.5%。12月份,全区实现商品销售总额684.5亿元,同比下降7.8%,环比下降11.0%;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3.5亿元,同比下降15.5%,环比下降28.8%。
从电子商务看,20xx年,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销售额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比20xx年同期增长44.2%,两年平均增长20.1%;带动全区商品销售总额增长8.0个百分点。全区实现限额以上电子商务零售额1061.9亿元,同比增长7.2%,比20xx年同期增长21.0%,两年平均增长10.0%;带动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4.7个百分点。
从综合商业看,20xx年,已开业经营的17个商业综合体和2条商业街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1.8亿元,同比增长59.5%,比20xx年同期增长56.2%,两年平均增长25.0%,占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6%。
(三)服务业收入增幅缩小,银行存贷平稳增长。
1-11月,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全区503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1274.7亿元,同比增长32.2%(增幅较1-6月回落43.6个百分点),比20xx年同期增长44.1%,两年平均增长20.0%。分行业看,全区规模以上服务业10个行业门类中,除教育以外,其余营业收入均实现正增长。其中,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386.5亿元,同比增长78.1%;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营业收入355.7亿元,同比增长25.4%;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35.8亿元,同比增长29.7%。
12月末,全区纳统的164个银行营业网点共拥有存款余额4040.1亿元,较年初增长10.7%,增速较去年同期减缓4.9个百分点。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971.5亿元,较年初增长9.4%;居民储蓄存款2068.7亿元,较年初增长12.0%。全区银行贷款余额1878.3亿元,较年初增长10.4%,增速较去年同期加快2.3个百分点。其中,单位贷款1067.7亿元,较年初增长7.8%;个人贷款810.6亿元,较年初增长14.2%。个人住房贷款作为个人贷款的主要组成部分,余额为571.4亿元,较年初增长10.8%。
(四)固定资产投资三升一降,期房销售保持热度。
20xx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增势向好,自7月起,实现两位数累计增长。20xx年,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514.3亿元,同比增长18.1%,比20xx年同期增长39.7%,两年平均增长18.2%。其中,完成民间投资242.7亿元,同比增长29.7%。四大主要投资领域呈现“三升一降”态势:工业投资转降为升,完成投资额113.8亿元,同比增长1.7%;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投资额284.1亿元,同比增长26.0%;社会事业投资完成投资额14.1亿元,同比增长33.3%;基础设施投资完成投资额19.4亿元,同比下降45.8%。
20xx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额情况良好。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46.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5%,比20xx年同期下降21.1%,两年平均下降11.2%;其中,现房销售面积50.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0.3%,期房销售面积96.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7.8%。全区实现商品房销售额486.0亿元,同比增长46.8%,比20xx年同期增长19.3%,两年平均增长9.2%;其中,现房销售额76.4亿元,同比下降35.0%,期房销售额409.6亿元,同比增长91.9%。
(一)新兴产业领航发展。
20xx年,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312.4亿元,可比增长10.3%,拉动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2.0个百分点;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24.1%,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1.1个百分点。分领域看,占比最高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工业产值348.3亿元,可比下降14.3%,其余领域均实现正增长。
全区“三个千亿级”产业总产出1678.7亿元,同比增长28.9%。其中,汽车新四化产出1251.4亿元,同比增长57.7%;智能传感器及物联网产出384.0亿元,同比下降17.2%;高性能医疗设备及精准医疗产出164.4亿元,同比增长13.7%。
(二)在线新经济快速成长。
20xx年,全区“在线新经济”总产出3393.9亿元,同比增长23.5%。分行业来看,全区在线新经济以电子商务为主,20xx年实现电子商务总产出2976.0亿元,同比增长23.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87.7%;在线服务实现总产出183.6亿元,同比增长47.2%,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5.4%;在线文娱实现总产出154.2亿元,同比下降5.8%,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4.5%;工业互联网实现总产出80.1亿元,同比增长44.0%,占在线新经济总产出的2.4%。
(三)新能源汽车独树一帜。
新能源汽车在政策和市场的双轮驱动下,加快发展步伐。20xx年,全区新能源汽车生产与销售始终保持两位数及以上增长。20xx年,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产值239.8亿元,可比增长86.4%,增幅高于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76.1个百分点;占全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18.3%,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7.3个百分点。全区新能源汽车实现销售额188.8亿元,同比增长78.8%,增幅高于全区商品销售总额70.7个百分点,占全区商品销售总额的2.4%。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一
1-2月份,呢绒生产与上年同比增长较快,增幅明显高于上年水平,毛纱线生产累计同比增长3.37%,增幅略有下降(-2.78个百分点)。毛纺制品中的针织人造毛皮、毛毯、地毯生产1-2月份累计同比呈现明显增长的态势。1-2月份规模以上毛纺织、毛针织和毛纺制品业累计产销率分别为96.35%(+3.63个百分点)、99.49%(-1.67个百分点)和96.18%,产销基本平衡。
初步统计,1-2月份毛纺织和染整精加工、毛制品制造、毛针织品及编织品制造行业固定资产实际完成投资同比均有较快增长,显然随着两个市场的复苏,行业投资升温。
1、内销稳步回升。
内销是毛纺行业走出困境,提高自身应对能力最重要的支撑力量。初步统计,1-2月份全行业内销市场与上年同期相比明显好转,规模以上毛纺织企业、毛纺制品企业完成销售产值同比均有明显回升,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34.85和29.86个百分点,显现出较好回升势头。其中,毛纺织业销售产值增幅略高于纺织业增幅。毛针织企业销售产值同比增长11.7%,比上年同期增长6.59个百分点。分行业产品的内销比重进一步提高,内销市场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观察1-2月份主要毛纺产品国内零售市场销售情况,全国重点大型百货商场的男西装销售同比提高3.12%,比上年提高了41.49个百分点;羊绒衫及羊毛衫销售同比下降.56%,回落.54个百分点,与上年基本持平。
2、外销明显复苏上年一季度毛纺产品出口形势极为严峻,出现了严重下滑,因此,与较低基数相比较,今年1-2月份多数毛纺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呈现明显回升。规模以上毛纺织、毛纺制品企业1-2月份完成出口交货值同比分别增长15.58%和13.5%,但仍低于同期纺织业出口交货值平均增长17.6%的水平。据海关统计,1-2月份毛纺主要产品出口总额同比增长27.3%,提高41.57个百分点。各大类产品出口数量均出现明显的回升势头。总的来说,由于上年基数较低,1-2月份出口相比去年同期的困难局面有显著的好转,以羊绒为主要原料加工的服装类上下游产品出口数量增长幅度尤为明显,只有羊毛地毯等个别品种出口数量出现下跌。毛针织服装出口数量增长7.84%,回落了19.43个百分点,单价同比增长32.46%。梭织服装及毛织物出口单价继续下跌。1-2月份毛纺产品主要出口市场除日本外,出口金额同比提高显著,欧盟、美国主要毛纺产品出口金额同比分别上涨24.17%和26.61%。
但主要出口市场出口份额萎缩,欧盟、美国、日本、香港等主要出口市场所占总份额为54.57%,比上年下跌了近1个百分点。从出口地区观察,出口额排在前五位、总额占比达67.26%的.江苏、浙江、上海、山东、广东等省市出口额均出现增长,其中浙江省回升速度最快,同比增长45.64%。
1-2月份规模以上3841户企业共实现利润9.6亿元,同比增长11.25%,高于纺织业83.14%的增幅,行业效益明显好转。亏损企业亏损额为4.12亿元,同比减少了22.82%,比上年同期下降了47.99个百分点,亏损面为27.2%,仍高于同期纺织业亏损面2.2%的水平。
1-2月份规模以上1499户毛纺织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2亿元,同比增长27.97%;利润总额5.71亿元,同比增加2.89亿元(+12.12%),效益明显提高。
1-2月份规模以上214户毛针织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26亿元,同比增长18.54%;生产与销售增长较快,相应的企业营业费用及管理费用同比增长。产成品同比下降了1.29%,应收账款同比减少了2.9%,资金周转加快。规模以上企业实现利润总额3.21亿元,同比增加1.54亿元(+92.13%),行业运行质量同期显著提高,回升势头进一步增强。
1-2月份规模以上238户毛纺制品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9.62亿元,同比增长32.51%;利润总额.68亿元,同比涨幅高达147.9%。该行业复苏并恢复快速增长,效益提高。
今年1-2月份国际市场羊毛价格增长较快,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好转,主要羊毛出口国汇率走高,也助长了羊毛价格上涨。据海关提供数据,1-2月进口羊毛4.94万吨,同比增加29.48%(+49.24个百分点),市场需求旺盛。
1)内外销市场回升向好。内销市场潜力巨大,国际市场明显复苏,一季度全行业运行各项指标均明显好于上年同期。2)围绕《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的关于企业管理、品牌建设等指导意见得到推进落实。有利于行业进一步加快调整步伐。3)企业积极应对危机,增强了自身的应对能力。企业更加重视节能减排、技术改造、营销渠道建设、科学管理和信息化建设,注重提升内涵将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
素
1)随着出口形势的好转,国内通胀预期增加,人民币升值压力将不断加大。2)人民币货币政策较上年有所收紧,有可能影响企业融资。3)羊毛生产供应不足,羊毛价格可能继续上涨。随着国内生产的进一步恢复,煤、电供应紧张,企业燃料动力方面的成本压力较上年明显上升。4)劳动力成本进一步上升。进入新的一年,行业产销稳步回升,运行质量稳定。一季度运行情况表明行业已开始走出上年的困难局面。但就当前情况看,由于国际市场变化难以预测等不确定因素的存在,上半年整体情况仍需进一步观望。毛纺企业应密切关注两个市场的变化,调整产品结构,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不断开拓新的销售市场,努力扩大内需,转变营销方式,加快市场化经营模式形成,进一步巩固取得成果,确保行业平稳发展。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二
今年以来,我县深入贯彻县委八届九次全会精神,突出工业经济发展主旋律,牢牢把握工作重点,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和工业项目建设,全县工业经济实现快速攀升的良好态势,增长形势明显好于预期,全年工业经济各项主要指标有望全面实现。
1、规模工业增幅持续攀升,但部分骨干企业增势趋缓。一季度末,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10.65亿元,同比增长24.2%,在全市排第四位,低于全市平均水平3.06个百分点;到6月末,规模工业累计完成产值25.97亿元,增长26.86%,增幅比一季度提高2.66个百分点,仍列全市第4位,低于全市平均增幅0.22个百分点。而1-9月份,全县规模工业实现产值42.65亿元,同比增长30.43%,在全市排位由第四位跃升至第二位,高出全市平均增幅2.95个百分点。与此同时,部分骨干企业增势放缓,塔恩纸业、腾龙竹业(竹胶板)、天听亚伦出现负增长,绿得农化、环达集团、外贸笋厂、001电子集团等企业增幅均低于20%,明显低于规模工业平均增幅。
2、工业投入拉动作用明显,但产能释放仍然不足。今年我县规模工业增幅持续攀升,得益于以来大规模的工业投入。青龙山水泥、杜山水泥、腾龙竹地板、恒达纸业、华邦纸业、凯丰纸业、唯佳生物饲料等一批企业透过技术改造,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用心开发产品品种,市场拓展潜力明显提高;产品质量稳定,产能释放逐步到位。企业产销快速增长,成为推动规模工业产销增长的主要力量。其中,杜山水泥、腾龙竹地板、华邦纸业、唯佳生物饲料实现产值翻番。但工业大规模投入的产能释放仍然较慢,一批招商引资企业前期项目投产后,后续投入不足,产能长时间达不到设计要求。
3、外贸出口增势强劲,但水煮笋出口受阻。今年以来,作为拉动工业增长的“三架马车”之一的外贸出口,一向持续强劲的增长势头,在全市持续三个第一:一是出口总量第一。1-9月份,全县完成出口实迹6752.72万美元,比总量居第二位的衢江区高出2138万美元;二是增长幅度第一。1-9月份,外贸出口增长幅度达93.55%,比增幅居第二位的衢江区高出27.9个百分点,高出全市平均增幅46.11个百分点,遥遥领先于其他县(市、区);三是完成目标任务进度第一。1-9月份已完成全年出口目标任务的3%,居全市第一位。水煮笋出口受阻,1-8月份,5家规模企业销售收入4家同比下降,累计销售收入5929万元,同比下降8.5%。
4、经济效益块速上升,但原材料价格上升压力较大。1-8月份,规模工业实现销售收入34.41亿元,同比增长27.99%;实现利税总额2.73亿元,增长67.57%,其中利润1.73亿元,增长109.18%;亏损企业7家,同比减少39家,累计亏损额693万元,下降80.4%。虽然效益上升较快,但仍然面临原材料价格上升的压力。进口纸浆价格处于高位运行,且仍不断上扬,针叶林浆与阔叶林浆基本同价,较年初每吨上升近千元,以全县进口纸浆用量6万吨推算,造纸企业增加成本在4000万元以上。造纸用化学品价格猛涨,胶类产品由年初的4800元/吨涨至8300元/吨,每吨成品增加成本30元以上。受资源短缺制约,竹材价格上升较快,每50公斤由年初的29元涨至目前的35元,涨幅超过20%。
5、产业排序发生新变化,传统企业面临新考验。造纸产业以6.42亿元产值居第一位,产业增长平稳;食品产业受唯佳生物饲料和吴刚茶厂增长带动,以5.91亿元产值代替化工产业居第二位,两家企业产值分别为2.15亿元和4824万元,增幅达165.5%和7.95倍,产业增幅达56.05%,居各产业之首;化工产业以5.44亿元产值退居第三位,绿得农化、环达漆业等骨干企业增速下降,产业增势疲软,仅为5.85%。一批传统企业生产降幅较大,天和纸业、恒源纸业化工、莱德桑机械、顺通锅炉、万山钢构、元恒信皮饰等企业降幅均超过20%。
6、工业投入持续较快增长,但用地趋紧将影响投入。全县工业投资项目实施状况良好,到9月末,全县有在建工业项目190个,累计完成投入16.48亿元,同比增长39.13%,完成年度计划的82.4%。35个县重点已全部开工,已建成投产10个,9个项目将于四季度投产,累计投资6.77亿元,完成计划进度的72.45%。前一、二年,土地资源以前是我县的优势资源,但受土地政策的变化和拓展空间的限制,及后续开发潜力的不足,我县土地供应日趋紧张,可供土地已十分有限。预计今年四季度,最迟明年上半年,将出现很多项目无地可供的局面,影响工业投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资源将日益稀缺,成为工业发展的主要瓶颈。
7、招商引资形势良好,但外资利用十分薄弱。1-9月份,累计引进工业项目113个,协议投资额35.15万元,到位资金10.21亿元,已完成年度计划的88.78%。新引进项目中,千万元以上项目88个,亿元以上项目6个。但外资利用还十分薄弱,到位315万美元,还不到年度目标的一半。
县规模工业产值的47.83%。
二、当前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1、自主创新潜力薄弱。自主创新潜力是竞争制胜的核心。原始创新潜力不强、技术创新潜力不足、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已成为影响我县整体竞争力的极大障碍。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约占20%,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不足0.5%,只有极少数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新产品开发力度小,产品附加值少,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换代缓慢。
2、资金短缺融资渠道单一。据对30家规模企业的调查,多数企业流动资金、固定资产投资资金短缺。一是资金缺额大。30家企业中,21家表示有资金缺口,缺口总额3.19亿元,平均每家缺口1000万元以上。二是融资渠道单一。30家企业中,28家有融资余额,总额达7.6亿元。其中银行贷款6.08亿元,占80%;民间融资仅有1662万元,仅占2.2%;其它渠道融资1.35亿元,占17.8%。
三、当前面临的形势。
一是土地政策从紧。8月31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资料包括规范土地出让收支管理、调整有关税费政策、建立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统一公布制度等,进一步严把土地“闸门”。浙江省将将全面推行工业用地招标拍卖挂牌出让。新的政策使征地方式发生变化,用地成本提高,报批难度加大,对空间拓展的自主可控程度降低,变数增加。严格的土地政策,从短期看,有利于已供地项目加快落地,在建项目加快建设进度,预计今年四季度及明年上半年,工业投入仍将持续较高增速。但从长远看,不利于招商引资和未供地项目落地,[本篇文章来源于大*秘*书*网-网址为-damis-未经过站同意此文均为抄袭后果自负]从明年下半年开始,工业投入的后劲将受到影响。要挖掘土地指标资源,透过宅基地整理、大田整理折抵,缓坡丘陵开发,争取用地指标。在园区开发方式上作相应调整,实行统一规划控制,统一基础设施配套,一次性预征,以项目推进为主。
二是园区建设处于投入期。园区是工业发展的主战场,招商引资的住平台,项目推进的住阵地。我县“一区三块一带”的平台框架主体已经确定,具备必须的集聚功能。但我县园区建设尚处于投入期,产出潜力还未显现,尤其是对园区实现滚动开发的支撑潜力远未构成,至少还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才有可能构成。当前园区投入以贷款和土地出让金为主,但前期投入贷款数额大,还贷潜力不足,后续投入的压力很大。
四是企业发展处于上升期。企业的发展壮大,取决与企业家的素质、企业的管理水平、正确的决策和投资潜力。经过几年来的`发展,我县一批行业龙头骨干企业已进入快速上升期。但随着企业到达必须规模,支撑企业快速成长的要素不足,表现为增长的动力主要靠投资拉动,企业管理水平水平低,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资金积累缓慢,后续投资潜力受制约等。在这一时期,企业需要精心呵护,加强引导和给予政策扶持。
四、全年目标预测。
(一)主要指标预测。
1、规模工业产值。年度目标58亿元,增长25%。1-8月份完成42.65亿元,增长30.43%,全年目标能完成。
2、工业增加值。年度目标23.77亿元,至三季度末预计完成17.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73.2%,同比增长18%。全年目标预计能完成。
3、工业投资。年度目标20.00亿元,增长20%。至9月底完成16.8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82.4%,同比增长39.13%。全年目标能够完成。
4、培育规模企业家数。确保180家,争取190家,目前预计166家。可确保完成180家。培育千万元以上规模企业105家,目前预计90家,可基本完成全年目标。
(二)明年目标初步安排意见。
1、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18%,力争20%。
2、工业总产值。确保110亿元,增长20%,力争115亿元;其中,规模工业产值确保70亿元,增长25%,力争75亿元。
3、工业投入。在今年基础上增长20%。
4、规模企业培育。规模企业家数确保200家,力争210家;其中亿元企业确保16家。
五、下步工作推荐。
1、扎实推进百日攻坚大会战。要紧紧围绕全年各项经济目标任务,进一步明确措施,落实职责,集中时间、集中人力、集中精力,克难攻坚,扎实推进,确保百日攻坚大会战各项措施落到实处。要狠抓工业项目开工,逐个分析项目开工条件,制定有效的措施,加强跟踪落实,为开工投产创造条件。要狠抓清理,对土地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用而不足的项目进行全面清理,达不到投资强度的要削减面积,超过时间未开工的要“腾笼换鸟”。鼓励多办用地少、甚至不需新征用地的项目,全面推进现有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实现前延后伸,走内涵式扩张之路。
2、完善招商机制。针对当前招商新形势,要进一步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机制,调整招商思路。一要建立谈判机制。建立产业谈判小组,由相关部门和企业专业人士组成,负责项目前期审查。二要立足招大商。建立重大项目快速谈判决策机制,快速反应,快速服务,抓住机遇,促成项目引进。三要坚持招商与对外合作相结合。要引导企业与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实现优势互补;主动与发达地区合作与交流,推动人才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融合;要建立对外合作信息平台、科企协作平台,指导企业对外开展合作;筛选一批关键性、共性的技术难题,组织开展科技攻关;对外合作项目视同招商引资,享受同等政策待遇。
3、加强政策研究。随着宏观调控的深入,国家对经济发展的调控力度越来越大,政策越来越紧,每一项政策的出台,都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和约束力。要加强对政策的研究,善于把握政策导向,提高理解和应对潜力。要做好务虚工作,多做调查研究,认清形势,把握规律,掌握经济发展主动权。要根据形势变化,及时修订、完善、出台工业发展政策。
4、千方百计增加即期熟地供应。一要做好土地报批衔接。对“一区三块”现有未报批利用土地,要加强对上联系,对下落实好项目,及时报批。二要做好空间拓展。龙游工业园区要及早完成二期总体规划和控制性规划;城南工业区要加大投入,加快建设步伐,尽快构成熟地;沙田湖区块要加快土地报批,督促工业项目加快落地。三要大力推进项目清理。对已供地未开工,要按照科学、稳妥、公平、规范的要求,对入园项目分类斟选,经决策咨询后,逐类清理。要透过项目清理,盘活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率。四要建立专项督查体系。构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抓落实机制,整合力量,合力推进,切实提高项目履约率、开工率、资金到位率、投产率。四要加快规划建设乡镇工业功能区。尽早确定乡镇工业功能区块选址,做好规划,及早投入建设,构成熟地供应潜力。
5、加强企业服务。现有企业是加快工业经济快速增长的直接动力,也是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的重大资源。务必进一步注重对现有企业的指导、分析和服务,深入企业和企业主交朋友、谈发展,激发企业的内在动力。对快速增长潜力型企业,尤其要加强政企沟通,强化指导服务力度。要引导金融单位把信贷投放的重点放在拉动全县增长的重点企业、有较大发展潜力的中小企业上。继续举办好银企合作、金融与项目的对接活动,推进担保公司建设,切实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用心组织对外招工,缓解工业企业用工难的矛盾。进一步加大对乡镇(街道)工业经济考核力度,深化、细化考核指标,及时搞好分析点评,不断营造争先进位的氛围。
6、加强园区功能配套建设。随着入园集聚企业的不断增多,加快推进园区功能配套建设已是越来越迫切。要加快设立工业发展专项资金,加强对工业发展平台建设的资金支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集中供热、污水处理、水电供应、通讯设施等公用配套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园区综合区块开发,用心探索引进社会资金参与建设。要制定综合区块开发实施方案,抓紧做好公建项目前期工作,年内完成可研报批,尽早启动建设,提升工业园区吸聚潜力。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三
今年以来,在自治区国资委的指导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国资委紧紧围绕“四定”工作任务和企业经营管理目标,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继续深化国企改革发展,全力促进监管企业稳定发展。由于受新冠疫情的影响,较去年同期相比,企业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劳动生产总值等主要经济指标都有所下降,经济运行整体呈稳步回升、平稳下滑的态势。现将市国资委监管企业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报告如下:
截至6月30日,市国资委监管的15家企业资产总额2,935,073万元,同比增长14.30%;负债总额924,452万元,同比增长13.13%;所有者权益(净资产)2,010,621万元,同比增长14.85%。实现营业总收入40,938万元,同比减少37.41%;利润总额-6241万元,同比减少1368.5%;劳动生产总值9,568万元,同比减少72.21%;应交税费总额2,457万元,同比下降54.27%;固定资产投资额165,823万元,同比增长25.71%。
从资产总额来看,监管企业资产总额的规模虽小但在逐年增长,主要是政府加大投融资平台企业资产注入和企业资产重组整合力度,使企业资产规模得到不断扩大。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额165,823万元,同比增长25.71%。
从负债总额来看,监管企业上半年负债总额924,452万元,同比增长13.13%,但整体资产负债率只有31.50%。从另一层面来讲,这也说明了监管企业的资产利用率不高,企业拥有的优质资产不多。
从经营收入来看,监管企业可经营性的业务不多,主营业务比较单一,缺乏多渠道的收来来源,容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上半年因受疫情影响,企业营业总收入只有40,938万元,同比减少37.41%。
从利润总额来看,监管企业多为微利、亏损企业,企业盈利能力差,获利渠道狭窄,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上半年因受疫情影响,监管企业整体利润总额亏损了6,241万元,同比减少1368.5%。
企业资产规模小,竞争能力差。各监管企业资产规模小,且分布比较分散,企业本身缺乏优质资产,资产存量中大部分为道路、管网等公益性市政基础设施资产,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截至6月底,15家一级监管企业的资产总额只有2,935,073万元。
企业主业不鲜明,业务较为单一。监管企业大部分属于第三产业的租赁和服务业企业,经营业务单一,盈利渠道狭窄,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各投融资企业目前还主要依靠项目管理费维持公司运转,企业造血功能严重不足。上半年,各监管企业营业总收入只有40,938万元。
企业运行成本高、获利能力差。各监管企业基本上是公益性和准公益性企业,商业类企业也因沉重的历史债务难以运行,许多企业同时还承担着公益性项目,加上可经营性资产较少,企业盈利能力较差。截至6月底,利润总额共亏损了6,241万元。
企业承担过多公益性项目和公共管理职能。各企业承担公益性项目比较多,4家投融资平台公司年度计划建设公益性项目近60个,投资总额比前三年多了一倍,公共基础建设投入也无法核算收益,许多完工未移交管理的公共基础设施管护成本得不到及时补偿。
监管企业多数主营业务萎缩,缺乏新的经济增长点,经济运行效益增长基础不牢,整体运行质量不高等问题依然突出。
(一)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企业内控制度不健全。监管企业尚未全部完成公司制改制,企业内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关系没有理顺,企业内部管理还继续沿袭了原来的运行机制和管理制度,内部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没有理顺,各自职责范围没有明确,没有形成规范、科学的现代企业管理制衡机制。
(二)企业规模小,市场竞争力差,造血功能不足。企业规模小、资产分布零散的,经营业务单一,盈利渠道狭窄,市场抗风险能力薄弱,缺乏新的增长点,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比较差,虽然一些项目也具有一定的盈利,但不足以支撑整个公司正常经营所需现金流,企业造血功能明显不足。
(三)平台公司转型改革需要加快推进。平台公司资产规模小、资产结构不合理、可经营的有效资产不多、现金流缺乏、主体信用评级不高、单体融资困难,加上运营经费不足、人力资源配置及薪酬体系不具备竞争力。平台公司缺乏独立性和自主性,存在重项目、轻经营,重形象、轻管理,重社会效益、轻经济效益等。平台公司转型改革工作还需加大力度。
(四)国企改制遗留问题多,处理难度大。国有“僵尸企业”处置存在资金筹措困难、维稳工作压力大、个别企业财务资料不完整、职工补缴社会保险所需缴纳的滞纳金较高、职工身份认定意见不统一等诸多困难与问题,改革推进中新的矛盾和问题不断产生,维稳任务艰巨。
(一)继续抓好疫情防控,抓好企业复工复产。督促各企业按照疫情防控要求,抓好复工复产,加强农贸市场管理,狠抓各项防疫措施落实,拓宽防疫物资筹措渠道,加大人力物力的投入,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推进重大项目建设,确保企业经济运行平稳增长。
(二)推动企业多元化投资,促进产业多元化布局。督促各企业编制自主投资计划和报审,积极推动企业通过出资新设、参股、控股等方式加强对外投资,特别是鼓励和支持监管企业对我市优势矿产进行投资布局,进一步壮大国有资本。
(三)以管资本为主继续推进国有企业重组整合。加强对国有资本运营工作的研究和指导,建立健全国有资本运作制度和布局规划,引导国有企业有效实施资本运作,优化国有资本布局,推进监管企业分类重组,以4家投融资平台公司为依托,加快平台优化升级,推进我市国有资本布局结构调整,进一步提高国有资本运营和配置效率,推动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四)继续推进国有“僵尸企业”处置。理顺资产管理公司内部治理结构,积极与法院、税务、行政审批等单位联系,探索简易出清程序,加强资产盘活力度,加快处置国有“僵尸企业”,用好财政预算2,920万元资金,妥善安置好职工,化解各种矛盾,确保社会稳定。
(五)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全面推动平台公司二级企业和直接监管的一级企业实施混合所有制改革工作,通过混改放大国有资本,增强企业活力。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四
今年以来,我县主动适应外部经济发展的新常态,用心应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利用内部各种用心因素,不断克服经济运行中存在的新问题和新困难,紧扣调结构、稳增长、促改革、惠民生的主题不放松,一季度全县经济运行开局稳定,发展态势行稳致远。
一、一季度我县八大主要经济指标数据在全市状况比较。
(一)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5018万元,同比增长7.9%,高比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12个县市区第4位、东部6个县第2位。
(二)完成规模工业增加值63088万元,同比增长5.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
(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高出全市0.1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3位。
(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低于全市0.1百分点,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3位。
(五)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高出全市5.1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2位、东部6县第2位。
(六)实际利用内资275070万元,同比增长21.5%,低于全市0.1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6位、东部6县第5位。
(七)实现进出口总额853万美元,完成进度的16%,排全市第4位、东部6县第2位。
(八)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14元,同比增长11%,高出全市0.6个百分点,排全市第12位。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576元,增长9.8%,低于全市0.2个百分点,排全市第8位、东部6县第4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72元,增长12.2%,低于全市0.3个百分点,排全市第9位、东部6县第5位。
二、一季度经济运行呈现的主要特点。
(一)总体经济平稳。一季度实现gdp250187万元,同比增长7.9%。其中一产业62834万元,同比增长2.4%;二产业65488万元,同比增长4.2%;三产业121865万元,同比增长12.9%。三次产业比分别为25.1:26.2:48.7。第三产业贡献率达77.7%,成为拉动县域经济增长的主力军。
(二)农业备耕有序。一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739万元,增长2.4%,其中农业产值14925.7万元,增长2.2%,林业产值5407.33万元,增长6.8%,牧业产值85721.34万元,增长1.8%,渔业产值3394.8万元,增长5.1%,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289.89万元,增长7.6%。呈现如下特点:一是农业种粮用心性有所下降,尽管国家继续实行农业“三项补贴”等惠农政策,但仍然对种粮刺激性不大;二是规模种植发展形势良好,经多年培育和措施激励,流转土地的种植大户在不断增多;三是粮食作物结构不断优化,优质稻种植计划在七成以上;四是生猪价格持续高位震荡,养殖效益提高,前景乐观;五是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稳中有降。
(三)工业经济稳中趋缓。因“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的政策影响,工业产业结构进入调整期。一季度完成工业增加值55881万元,同比增长4.8%。全县74家规模工业企业1-3月实现增加值63088万元,增长5.8%。后期走势仍不乐观,工业用电量处于较快的下降通道。
(四)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回落。1-3月,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1973万元,同比增长14.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7.1个百分点。完成产业投资42056万元,占总投资的24.5%;工业投资74730万元,同比下降6.7%。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3958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74730万元,下降6.7%;第三产业完成50785万元,增长2.6%。亿元以上项目6个,总投资58673万元;5000万元以上项目19个,投资101343万元,增长40.58%;5000万元以下项目97个,投资171973万元,增长14.9%。
(五)商业经济繁荣稳定。1-3月,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5783万元,同比增长11.5%,较去年同期回落了1.6个百分点。限额以上单位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3.55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城镇176630.1万元,增长11.55%,乡村8263万元,增长10.77%;批发业21741.3万元,增长11.36%;零售业142144.5万元,增长11.53%;住宿业1349.7万元,增长11.19%;餐饮业20547.6万元,增长11.58%。
(六)金融信贷运行稳健。3月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820520万元,比年初增加12929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为664435万元,比年初增加59528万元。存贷比100:36.5。不良贷款率为2.7%。
(七)财政收支持续增长。1-3月,全县完成财政总收入28389万元,同比增长22.6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3336万元,增长31.06%。全县一般预算支出118342万元,同比增长45.58%。其中教育支出增长94.3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65.25%,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72.88%。
(八)居民收入稳步提高。一季度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3341元,同比增长11%,其中城镇居民收入5576元,增长9.8%,农村居民收入2272元,增长12.2%。
三、存在的问题和原因。
(一)工业增速严重受阻。一是经济欠发达地区触底回升势头相对滞后。二是规模工业企业同比增幅缩减。南方水泥、双雄矿业等企业增长势头锐减,增速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回落15个百分点、12个百分点。四是部分企业处于停产状态。规模工业中停产7家,占总个数的9.5%。
(三)、投资增速出现较大跳空缺口。与同期比增速回落7.1个百分点。原因有三:一是大项目少小项目多的局面不断加剧。今年5000万元以上项目和房地产投资透过国家平台实行联网直报,一季度全县投资项目1754个,我县19个,仅占1.1%。到目前为止,全县总投资项目106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仅占全部投资项目比重为17.9%;其中亿元项目6个,占全部项目的5.7%。二是社会投资不断降温。主要体此刻房地产等行业投资方面,20以来,多数开发企业的库存一向呈上升趋势,投资热情降温。一季度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550万元,同比下降60%。三是三次产业投资结构不尽合理。一季度三次产业完成投资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35%、-6.7%和2.6%,第二产业投资增速明显低于一、三产业。
(一)采取有力措施,全力打开工业回升空间。一是加大结构调整力度,发挥主导行业支撑作用。一方面着力提升传统产业发展优势,盘活生产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次;另一方面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业个性是深度加工和精深加工业,以茶油、大米为主导,重点发展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发展我县特色系列深加工食品。二是增强重点企业生产活力,提升主导产业支撑水平。加强生产调度和数据监测预警分析,定期掌握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形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对工业增长的强大引擎作用。三是加强资金要素保障力度。用心搭建银政银企对接平台,拓宽工业企业融资渠道。四是充分发挥园区集聚效益,让大项目大企业尽快投产构成新的增长力。要采取一系列有利于加快园区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园区投入力度,着力优化生产布局,使各类园区成为项目落地的集聚区、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产业转移的承载区,高新技术的先导区,为全县经济发展带给新的支撑和发展动力。
(二)狠抓项目管理,提升投资增长后劲。一是抓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目前由于我县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个数较少,对全部投资增长的主导作用下降,投资这驾马车的拉动力不足。下阶段务必下大力气优化投资环境,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抢抓政策机遇,用心筹措资金,力促投资项目个性是重大项目的引进和开工建设。二是加强部门协作,积积申报大项目,好项目。各部门应尽快全面进行重大项目的申报入库,确保投资总量平稳增长。
(三)加强税收征管和入库工作,激发财政收入增长动力。要主动适应税收改革新常态,着力抓好“营改税”和建安税,消费税等税收的征管和入库工作,做大总量,提升增量,确保质量,扎实推进我县财政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五
现代经济活动中,物流不仅为生产的连续性提供保障,对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起着决定性影响,而且物流环节也越来越成为众多企业实现内部挖掘潜力、降低成本的重要利润源。随着经济的发展,地域间的货物的运输越来越频繁,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由于运输活动相对来讲时间长、距离远、能源和动力消耗多,其成本在物流总成本中的比例高达50%,因而,运输费用的节约余地大,发掘的潜力也大,无论在物流领域还是国民经济领域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认真分析铁路运输的特点和影响因素,可以有效的提高铁路运输的效率,更好的促进经济的发展。下文中笔者将从几个方面,对铁路货物运输的经济性进行分析。
铁道部20xx年铁道统计公报显示,中国铁路运输实现新的发展,全国铁路旅客发送量完成146193万人,同比增长11.0%,运输发送量完成330354万吨,同比增长4.6%。由此可见,在众多的交通方式和运输形式当中,铁路运输占有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具体来看铁路运输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具有以下4点明显优势。
1.铁路运输能源利用率高。
国外的一项统计数据表明,在能耗方面,用于城市间旅客运输,平均1人公里铁路比公路节约60%~90%,而用于货物运输,平均1吨公里铁路比公路卡车运输节约50%~95%;在土地占用方面,1条复线铁路平均每小时可载运的旅客人数相当于16车道高速公路载客量,而前者占用土地面积相当于后者的15%~20%。土地资源的大量节约某种程度上更加凸显了铁路运输的节能优势。由此可见,铁路运输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够利用最少的资源,实现最大量的运输成果,也就是说在实际的操作中,相较于汽车公路运输等形式,铁路运输等量换算周转量占用资源最少,可以起到较好的能源利用的效果。
2.铁路运输经济辐射作用大。
铁路作为历史悠久的交通形式之一,遍布于祖国各地,因此也就可以实现较为广泛的运输。铁路运输较之公路运输有更长距离的经济辐射性,因为汽车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不能进行过长距离的运输,而铁路运输则可比较适合长距离的行驶;铁路运输较之航空运输有更大空间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在运输过程中,铁路运输可以完成多个运输任务,实现运输效果的最大化,而航空运输虽然具有速度快的特点,但是在货物的承载上具有明显的局限性;铁路运输较之管道运输有更多样化的经济辐射性,因为管道运输的运输形式较为单一,而铁路运输则可以实现人、货等多种形式的同时运输,能够满足不同的运输需要;铁路运输较之水路运输有更密集化的经济辐射性,指的是铁路运输在运输的过程中途径的地区比较广泛,能够带动周围的经济,而水路运输则绕开了经济体,直达目的地。
3.铁路运输具有一定的不可替代性。
三是高速铁路运输的不可替代性,随着铁路的提速,铁路运输的效率也大大的提高,因此,相较于水路和其他形式来说,铁路运输走的是专门的铁路运输线路,可以达到更加快速的运输的目的和效果,尤其是对于一些季节性和时效性的货物,快速的运输是经济利益和经济价值得以实现的前提和保证。
4.铁路运输安全概率高,运输能力大、速度快。
首先,从安全概率上看,据有关数据统计,普通铁路每运行1亿人公里的死亡人数,仅为航空的18%,公路的13%。特别是高速铁路,自开通以来没有发生过任何人身伤亡或其他重大事故,是任何一种其他交通工具所无法比拟的。由此可见,在运输过程中,安全因素的考虑也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人们在选择交通工具时,会将安全放在首位,这种情况下铁路运输就占有了非常大的优势。
其次,从运输能力上看,铁路的车体具有汽车和航空运输无法比拟的大容量的特点,另外从运输每一吨货物所消耗的资源上看,铁路运输是性价比最高的运输形式,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其运输能力较高。
再次,从运输速度上看,高铁以及动车的通车,都实现了铁路运行速度的飞跃,也一定程度上提高了铁路货物运输的速度,实现了铁路运输的优势的增强。因为在以往,人们要想实现货物的快速运输,第一个想到的就是航空运输,而铁路运输在提速后,可以有效的缩短二者之间的差距,实现了性价比和速度的双重优势,能够有效的抢占一定的市场份额。
1.铁路运输成本构成特点。
铁路运输成本是一个重要的综合性指标,能比较全面地反映运输企业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水平。由于铁路运输企业在生产和组织管理上与工业企业不同,反映在运输成本上也有别于一般工业企业的产品成本,具有自身的特点。由于铁路运输中涉及到的方面比较复杂,因此在成本计算的过程中,也就需要进行综合考虑,一般来说,铁路运输的成本可以总结有以下特点:
(1)铁路运输成本计算的对象和单位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对象是旅客和货物的位移两大类产品,或把客货运输综合在一起的换算成本。铁路运输成本的计算单位不能只按运送的旅客人数和吨公里计算,而是采用运输数量与始发到达作业量、中转作业量和运行作业量相结合的复合计量单位。而在工业成本计算的过程中,只是将原材料和人力消耗成本综合统计起来进行计算,这种方式对于铁路成本计算来说有着片面性,不能够完全的反映铁路运输的情况。
(2)铁路运输成本的构成内容与工业成本不同。铁路运输的成本所发生的材料费用主要用于运输设备的运用、保养和修理方面,相对来说所占比重不大,而占比重最大的是固定资产折旧费,约占一半。其次是动力费用和工资,约占1/3。而在工业成本的计算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到大部分的成本来源是材料费和人力费用,而设备的维护和其他管理费用对于生产来说所占的比重是比较小的。
(3)铁路运输成本和产品数量的关系与工业不同。铁路运输生产过程中成本的支出与运量有直接的联系,但不像工业生产那样紧密。例如一列客车的开出,无论是缺员、满员或超员,都是同样的作业内容和生产耗费。而工业生产则不同,由于订单量的大小和产品的数量的不同,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成本。
2.铁路运输成本影响因素。
要做好铁路运输的经济性分析,就必须要将各类影响铁路运输的因素都概括起来,以便更好地进行不利因素的干扰和排除。目前来看,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点。
(1)运输距离。运输距离是影响铁路运输的成本的最直接的因素,铁路运输成本基本与运输距离成正相关的关系。按照支出与运输距离的关系,铁路运输支出可分为始发到达作业费、中转作业费和运行作业费三部分。而其他运输形式在这方面所造成的成本损耗是比较小的,因为铁路运输的特殊性决定了其有固定的停车运行费用,由此来看,越长距离的铁路运输将会需要越大的经济投入,如果能够尽量的减少运输的距离,那么则可以有效的节约成本,所以在运输的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计划好运输路线,尽量选择总长较短的运输线路,这样可以实现更高的性价比。
(2)设备运用效率。所谓设备的运用效率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每个设备能够发挥的功能是不同的,如果能够最大限度的发挥运输设备的潜能,将会最大化运输荷载。在铁路确定的运输设备条件下,通过加强运输组织工作和采用先进工作方法改进运输工具运用,或对运输设备进行技术改造,都可以使运载设备运用效率提高。
(3)劳动生产率和材料、燃料消耗。所谓生产率和材料、燃能消耗,就是指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以及能源的使用效率对于铁路运输的效果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也是影响运输成本的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工资支出在运输成本中占相当比重,而工资支出的多少取决于职工人数和平均工资。
由于铁路运输具有广泛性,所以如果能够有效的控制和减少铁路运输的运营费用,那么将会节约大量资金,实现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营。所有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因素,都应当成为提高运输经济效益予以关注并采取切实措施改进和强。在铁路运输组织管理过程中,要降低运输成本、强化运输经济性,就要根据铁路运输成本构成和成本支出的特殊性,做好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1.努力实现均衡运输。
铁路运输由于具有空间性较强和距离较长的特点,使得其在运输的过程中可以同时实现对多个地区的不同货物的运输,这种情况下为了实现更好的运输效率,就必须要对不同的运输货物和路线进行调整和规划,也就是实现铁路运输的均衡化。在安排运输中,要使货物运输的数量和时间尽可能地均衡,货物的流量和流向尽可能稳定,以保证良好的铁路运输工作秩序,充分利用铁路运输能力。从全路而言,均衡运输的本质含义应该是以能力富余地区的不平衡运输保证能力困难地区的均衡运输。
2.不断优化合理运输。
运输合理化是社会物流合理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所谓合理化的运输就是在运输的过程中,要充分的考虑各种因素的有效调度,也就是要对每一程的运输过程进行合理组织,避免运输资源的浪费。物资的生产和流通,都离不开运输。运输合理化,就是在实现社会产品生产、流通、供应和销售的运输过程中,以社会劳动耗费和物流总成本的最小化为依据,力求使货物的运量、运程、流向和中转环节合理,保证充分有效地和节约地使用运输能力,以最少的运输资源耗费,及时、准确、迅速、均衡、质量良好地满足运输需求。
3.多组织直达运输。
所谓直达运输,就是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输出地和目的地之间没有多余的运输中转站,这种运输方式可以有效的提高运输效率,实现高速运输。虽然铁路运输具有地域上的广泛性,但是从整体上看,铁路运输的直达可以实现更加直接的经济效益。铁路直达运输,严格地说是指货物在发站装车后编成列车直接运输到站,在运输途中既没有货物的中转作业,也没有车辆的改编作业。根据现行的铁路车流组织办法,车辆在运输途中延误时间最长、作业费用最多的是在技术站的改编作业。一般将组织无改编通过技术站的货物列车统称为货物直达运输组织,简称直达运输。
4.适当地推行集中化运输。
所谓集中化运输,就是指要适当的整合运输资源。一般来说,在集中化运输的过程中,要关闭某些货运量很小的车站,把货运作业集中到少量技术装备先进、货物装卸和运输能力大、劳动生产率高的货运中心站上进行,实现规模经营和集约化经营的运输方式。集中化运输作为一种补充性的运输方式,越来越多的在铁路运输的过程中使用,就目前来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未来的铁路运输的过程中,可以结合其他的运输组织形式进行综合利用。
5.加快发展重载和高速运输。
重载和高速可以提高运输效率,实现以较少的投入增加极大的运输产出。某市铁路局这几年连续以年1000万吨幅度增加运量,运输收入每年增加10亿元,而运营里程和装车站几乎没有改变,人员在逐年减少,主要是靠增加5000吨重载货物直达列车,靠的是提高运行速度,加快货车周转。这种重载是铁路运输的主要优势,也是重载运输的基本运输方式。由此我们可以得出,适当的提高重载运输可以凸显铁路运输的优势,尤其是对于一些内陆省份来说,在汽车和航空都无法满足重载运输的情况下,铁路运输是最好的选择。
由此可见,要想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性,要从多个方面入手,不仅是运输形式的组织,还包括自身设备的更新和改进,只有这样才能综合提高铁路运输的经济效率,实现更加经济的铁路运输。
综上所述,铁路运输作为物流中的一种重要运输方式,所具有的经济优越性决定了其必然得到长足的发展。认真分析和把握影响铁路运输成本的各种因素,采取切实措施加强和优化运输组织,努力提高运输效率,对降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上文中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经验对铁路运输的干扰因素和成本计算方式等当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改进铁路运输的经济化运行的有效方案,希望能够为推动我国铁路运输事业的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六
今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各级各部门用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努力化解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在刺激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累积效应下,全市经济下滑势头有所趋缓,一季度全市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工业生产仍处于调整中,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进一步发展,财政收入形势不容乐观。
(一)农业生产开局较好,畜牧、水产生产稳步增长。
一季度农业生产开局较好,农、林、牧、渔各业呈现全面增长的态势。一季度全市实现农林牧副渔业产值34.92亿元,同比(按可比价格下同)增长5.49%,其中,农业增长7.53%,林业增长4.96%,牧业增长4.92%,渔业增长3.87%。种植业中蔬菜产值增长7.53%,畜牧业中家禽产值增长12.44%。一季度,全市出售及自宰的肉禽达1333.06万只,禽肉产量达1.94万吨,同比增长14.45%。全市肉类总产为10.30万吨,水产品产量达8.2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90%和6.86%。
(二)工业经济低位运行,生产形势依然严峻。
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实体经济的影响日益加深,我市工业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影响,自去年四季度以来,我市工业均处在低位运行状态。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8.8亿元,同比增长15.15%,比上月回落了16.86个百分点。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45.17亿元,增长16.7%,增幅比上月回落2.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下降7.0个百分点。但与去年11月、12月大幅下滑的情况相比,出现了一些好转迹象。
一是部分行业生产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个行业有28个行业完成产值较上年同期增长,20个行业完成产值增幅达两位数(不考虑价格因素),一些主要行业增速仍然较低。
二是xx石化效益有所好转。1—2月份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82.55,比去年同期上升37个百分点,工业效益整体好转,主要是xx石化效益有所好转所致。1-2月,中石化xx分公司实现利润1.13亿元,去年同期亏损3亿元,实现利税近5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成多,去年同期利税为负。
从工业目前存在问题看,我市工业生产形势仍然较严峻,主要表现为:
一是支柱产业生产降幅过大,经济恢复任务仍然艰巨。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炼焦业下降32.7%、电力生产供应业下降9.12%。另外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纺织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行业仍处于低速增长。由于我市重点行业和骨干企业生产下滑或低速增长,直接导致我市工业经济总量大幅缩水,给完成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增加了较大难度。
二是企业开工明显不足,企业用电量持续下降。一季度部分企业处于设备运转较低的状态。反映企业生产的重要指标用电量明显下降,3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电量为41641万千瓦时,比上同期下降20.95%。1—3月份用电量为11457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21.51%,这直接反映了企业生产状况仍很困难。
三是工业品出口受阻严重,产销衔接水平降低。一季度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产值为159.44亿元,同比仅增长2.03%,其中出口交货值为9.87亿元,同比减少7.17%,这是近年首次出现的。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76%,同比下降3.65个百分点,销售不畅问题依然存在。
四是工业品出厂价格连续回落,市场需求仍显不足。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延续降势,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扩大0.77个百分点。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为上涨6.19%),比全省低1.9个百分点。价格的持续下降,反映出相关产品需求仍然相对不足,前期产能过剩矛盾一时还难以彻底解决,工业生产增长明显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
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即城镇50万元以上、农村非农户50万元以上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下同)72.8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33.4%,投资总体呈现增长态势。但增幅较上月下降6.9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去年同期基数较高,去年1—3月投资增幅为62.2%,是xx年月度增幅最快的月份)下降28.8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65.87亿元,同比增长27.4%;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9.50亿元,同比下降16%;农村非农户完成投资6.95亿元,同比增长45.5%。其运行主要特点:
一是在建投资项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乡50万元以上在建投资项目1004个,比上年同期增加147个。
二是三次产业投资全面增长。从投资产业构成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65亿元,同比增长54.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37.01亿元,同比增长39.9%,第三产业完成投资33.15亿元,同比增长17.1%,占我市固定资产投资比重分别为:3.6:50.8:45.6。
三是县域投资增长较快。八县(市)投资完成50.15亿元,同比增长32.6%,城区完成投资22.67亿元,同比增长21.5%。
四是房地产投资下降。从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情况看,今年1—3月完成投资比去年同期下降15.2%。主要原因是去年同期xx碧桂园完成投资4亿元,导致去年同期基数高。从商品房销售情况看,商品房销售面积为47.9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9.6%,销售额为11.14亿元,同比增长83.2%。
投资存在主要问题是新开工大项目少。今年1—3月新开工项目355个,均为亿元以下项目。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完成投资分别为47.56亿元、18.48亿元,与去年同期比分别增长6.7%、31.7%。
(四)物价继续走低,消费市场增势逐步减缓。
自去年5月份以来,我市居民消费价格(cpi)涨幅逐月回落,至今年2月份同比上涨仅为0.2%,3月份则进一步演变为下降1.6%。从八大类商品看,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等价格分别上涨0.1%、4.3%、0.6%和0.1%;烟酒及用品、衣着、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价格分别下降0.7%、2.5%、0.1%和9.7%。
3月份,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86亿元,增长15.4%,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4.3个和3.35个百分点,为xx年8月份以来最低水平。一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95亿元,增长19.3%,增幅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6个和1.6个百分点。
分地区看,农村消费市场回落快于城市。3月份,县及县以下市场实现零售额为3.85亿元和6.25亿元,分别增长8.8%和14.0%,分别比上月回落8.1和4.7个百分点。分行业看,与上月相比,零售业增幅回落4.1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增幅回落9.1个百分点。从一季度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看,增势初显减缓迹象。
(五)地方财政收入持续减少,居民收入、在岗职工工资增势趋缓。
一季度,全市财政收入19.48亿元,增长3.9%,增幅比上月提高4.3个百分点,比去年同期回落19.4个百分点。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0.23亿元,同比减少4.2%,比上月、去年同期分别回落2.7个和38.3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4.37亿元,同比减少16.5%。
受企业效益下滑影响,职工工资增幅放缓,加之部分企业裁员,影响了城镇居民收入增长。一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长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性收入减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岗职工人均工资为5460元,同比增长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个百分点。
(六)外贸出口严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资下降。
1—2月份,全市进出口总额6699万美元,下降3.71%,其中,出口4813万美元,同比下降15.29%,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我市出口首次出现负增长。其原因是金融危机对我市外贸出口企业的影响逐步显现,目前我市一部分外贸企业订单大幅减少,出口数量下降,资金回笼放缓,经营利润下滑。一季度,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合同利用外资3179万美元,一季度实际利用外资4026万美元,同比仅增长1.74%。其中外商直接投资比上年减少6.3%。
相关数据表明,今年以来,世界经济形势仍在继续恶化,全国经济尚未出现明显转暖迹象。从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标数据看,尽管中央和地方扩大内需的宏观调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场需求不足状况仍在发展。
二、几点建议。
当前,xx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机遇与困难并存,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在危机中抢抓机遇,在发展中寻求突破,努力实现经济跨越发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奋斗和不懈努力。我们建议在以下几个方面要进一步加大力度:
(一)扩大投资保增长。把握国家宏观政策,继续把投资拉动作为实现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举措。一是积极争取中央预算投资项目。紧紧抓住国家扩大内需、加大投资的机遇,积极争取符合国家政策的项目进“笼子”,争取更多的国家项目资金对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牢固树立“项目立市”的理念,依托基础产业引进大项目,积极引进省内外知名企业集团,突出抓好一批产业链长、关联度大、对地方经济发展有重大拉动作用的产业项目,招大商、引巨资,不断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间投资力度,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引导,拓宽民间投资融资渠道,促进民间投资加快发展。四是优化投资结构。在扩大投资规模的'同时,更加注重优化调整投资结构,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项目资源,促进延伸产业链条,不断提高项目投资水平,以大项目建设带动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跨越式发展,推进经济快速增长。五是确保房地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加大对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建设的投入,以起到维持房地产投资增长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条件、扩大消费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设和投入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引导房地产价格向合理水平过渡,缓解房地产开发企业资金困难,推动房地产市场持续活跃,促进房地产业走上平稳、健康、良性发展轨道。
(二)抢抓工业稳大局。要继续把发展工业作为振兴xx的核心任务,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是做大做强支柱产业。立足现有基础,突出发展石油加工、精细化工、汽车配件、建材、医药、纺织服装、造船、食品等支柱产业,快速壮大其规模和竞争力,着力构筑支撑新型工业化的支柱产业体系。二是不断壮大规模经济,加快扩张优势企业,按照优势优先、扶优扶强的原则,从化工、食品加工、医药化工、建材、纺织服装、造船等行业进行评估和筛选,积极培育拥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采取企业上市、合资合作、兼并重组、协作配套、产品延伸等多种手段,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形成在国内外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大企业、大公司,增强核心企业对全市工业的支撑带动作用。三是加快发展民营经济。为民营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进一步增强经济增长的内生活力,提高民营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四是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鼓励和支持企业加大创新投入,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整合各类创新资源,联动政府、企业、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构建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增强创新能力。着力从企业内部挖潜增效,加强成本控制,提高内部效益,提高企业自主生产能力。五是加大资金支持力度。要切实落实好国家支持企业发展的财政金融政策,进一步改进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抓住央行“两率”下调,银根松动的机遇,充分发挥商业银行获准新增信贷额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积极引导和扩大消费需求,为保持经济持续增长奠定基础。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强消费能力。要尽快完善社保,加大财政补贴,增加就业机会,努力增加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费政策,更好地满足城乡居民多层次、多样化的消费需求。二是完善消费设施,提升消费市场。要在合理规划城市商业网点,改造提升大型综合商场,积极发展连锁、超市、大卖场等新型流通业态的基础上,活跃城乡流通,培育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切实抓好“家电下乡”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点抓住国家大幅度增加对“三农”投入的机遇,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增强农村经济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费层次,培育消费热点。要鼓励中高收入阶层扩大消费,用政策合理引导住房、汽车、通信等消费,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游、健身休闲等消费领域。
(四)稳定出口促发展。虽然xx市外贸依存度不高,但对经济的直接拉动作用和间接带动作用不可低估。我们应抓住全球金融危机引发世界经济大调整和产业大转移以及国家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机遇,稳定和扩大外贸出口。一是培育壮大进出口企业主体。继续抓好企业数量的扩张,逐步提升企业的经营素质,加大培训和扶持力度,尽快提高经营水平和效益,帮助中小出口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二是在保住现有市场的同时,大力开拓新兴市场,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精心组织好各种展会活动的贸易促销,增加在手合同,扩大贸易量;鼓励企业积极“走出去”主动开拓国际市场,加强出口促销;大力推广电子商务,扩大网上贸易。
(五)统筹城乡促和谐。近年来,我市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可喜变化,一些经济发展基础相对较弱县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速度和效益均所提升。同时,城区经济有了明显的提升,城区的发展不断加快,今后一段时期,有可能是我市城区高速发展期,目前县域和城区经济的发展势头强劲,形成了竟相发展、争先进位的浓厚氛围,对保持全市经济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要积极发挥县域和城区两个增长极作用,不仅有利于克服金融危机带来影响,也有利于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因此,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社会经济发展全局,保持各县(市)区加快发展的激情。注重引导各县(市)区既注重经济的总量规模和增长速度,更注重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从而更好更快地促进县域和城区经济发展。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七
今年以来,国际环境依然复杂多变,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国际贸易低迷,金融市场震荡,不稳定不确定不平衡因素增多,国内长期积累的问题凸显,结构性、阶段性、周期性矛盾相互叠加,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应对困难和挑战,在党中央、国务院领导下,全国上下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进一步加大稳增长、调结构的力度,坚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供需两端发力,抓好政策落实,用心释放政策红利,部分指标出现用心变化,国民经济继续持续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就业稳、内需稳、物价稳,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从就业看,劳动力市场持续稳定。尽管部分地区、行业受市场影响就业压力有所加大,但在用心就业政策作用下,以及创业创新带动就业的影响下,就业总体上持续基本稳定。1—2月份,全国31个大城市城镇调查失业率继续稳定在5.1%左右,比去年同期下降0.05个百分点左右,总体持续基本稳定。
从需求看,虽外需下降但内需平稳。今年以来,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外贸形势不容乐观。1—2月份,全国出口总额同比下降13.1%。尽管外需偏弱,但内需增长持续稳定。在一系列适度扩大国内需求政策措施的作用下,国内市场销售持续稳定,投资增长出现回升。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比上年全年加快0.2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3.0%,加快2.0个百分点。
从物价看,虽涨幅有所扩大但总体稳定。1—2月份,全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0%,比今年全年3.0%的预期目标低1个百分点。2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3%,涨幅比上月扩大0.5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有所扩大,主要受春节和强寒潮天气影响,部分食品价格上涨较多。2月份,食品烟酒价格同比上涨5.8%,影响居民消费价格上涨1.74个百分点。从除去食品和能源的核心cpi来看,消费价格形势并未发生明显变化。2月份核心cpi同比上涨1.3%,涨幅比上月略有回落。
结构调整取得用心进展,转型升级正在路上。
今年以来,各地区、各部门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部署,着力推动改革创新、稳增长、调结构,国民经济继续呈现稳中有进的发展态势。
服务业发展继续快于工业。近期金融和房地产业持续较快增长,有力支撑服务业发展。今年以来,作为第一大产业的服务业继续持续良好发展势头。1—2月份,服务业生产指数初值同比增长8.1%,增速比上年12月份加快0.5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加快0.7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受传统行业比重大、产能过剩问题突出影响,工业生产稳中略缓。1—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4%,增速比上年12月份回落0.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长比规模以上工业快2.7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服务业比重继续提升,产业结构继续优化。
工业继续向中高端迈进。在市场对产品质量、技术要求不断提高以及政府的用心推动下,工业转型升级态势明显。1—2月份,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9.0%和7.1%,增速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快3.6和1.7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为12.1%和31.7%,分别比上年同期提高1.3和1.6个百分点。
消费结构升级态势明显。发展享受型商品消费增长较快。1—2月份,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中,通讯器材类、体育娱乐用品类、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商品同比分别增长20.1%、16.0%、14.9%,增速快于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旅游文化等服务性消费热度不减。春节期间全国实现旅游收入1448亿元,增长14.6%。2月份,全国电影市场票房近70亿元,超越北美市场,跃居全球第一。
投资结构持续改善。随着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加快,投融资体制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服务业、高技术产业等领域投资持续较快增长。1-2月份,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11.1%,增速比全部投资快0.9个百分点,占全部投资比重为61.0%,比上年同期提高0.5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8.8%,比全部投资快8.6个百分点,占比为6.3%,提高0.4个百分点。
动能转换逐步显效,新经济形态呼之欲出。
在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出台一系列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措施作用下,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以及新产品、新服务等新动能不断积聚。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态势向好。党中央、国务院不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培育创业创新公共平台,加快发展众创空间,拓宽创业投融资渠道,市场主体活力得到激发,创业创新氛围浓厚。商事制度改革以来,日均新登记企业1.2万户,个体私营企业从业人员增加了6220万人,创业对带动就业发挥了明显的促进作用。1月份,国内发明专利受理量同比增长35.7%,国内发明专利授权量增长57%。
“互联网+”相关行业发展方兴未艾。1—2月份,全国网上商品和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27.2%。其中,网上商品零售额增长25.4%,增速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快15.2个百分点。网络购物带动快递业务迅猛增长。1—2月份,全国预计完成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5.8%。信息消费成倍增长,1月份移动互联网接入流量同比增长120.9%。
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快速增长。1—2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75.9%,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suv)增长60.4%,智能电视增长28.5%,城市轨道车辆增长28.0%,光电子器件增长22.6%,环境污染防治专用设备增长21.8%,智能手机增长18.6%,工业机器人增长17.7%,太阳能电池增长16.5%。
新服务、新模式不断涌现。在技术创新的驱动下,移动互联网与传统行业加速渗透,不断催生新的服务模式。各地区透过建立企业孵化器、创业园区、服务中心等方式,向企业带给个性化、定制化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众创、众包、众扶、众筹等创新服务平台实现了各种资源高效集成。网络约车、在线医疗、远程教育等新型服务模式极大地释放消费潜力。集休闲、购物、餐饮、娱乐为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发展很快,家庭服务中心方兴未艾,为居民生活带给便捷化服务,成为现代都市商业发展和家政服务新时尚。
政策效果初步显现,供需两侧出现用心变化。
今年以来,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去产能、去库存、补短板、扩内需等措施作用发挥,供需两侧出现用心变化,市场形势有所改善。
扩内需、调结构效应逐步显现。应对国际市场低迷,国内市场需求不振的困难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创新宏观调控方式,不搞强刺激和“大水漫灌”,而是实施区间调控、定向调控,适度扩大国内需求,大力促进消费升级,努力扩大有效投资,有力促进了经济稳定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提高。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66.4%,比上年提高15.4个百分点。今年1—2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2%,继续持续较快增长。投资关键作用得到有效发挥。针对制约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政府连续多次投放专项建设资金,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同时推动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大批新经济、新动能项目开工建设,促使投资增速回升。1—2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10.2%,增速自去年以来首次回升,新开工项目计划总投资大幅增长。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效应显现。针对传统行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库存过高等突出矛盾和问题,把深化改革与结构调整结合起来,坚持以市场化方式推动过剩产能退出、促进企业兼并重组,推进棚改货币化安置、调整个人购房税收和贷款政策支持房地产市场去库存,取得用心进展。一些“产能过剩”行业产品产量下降。今年1—2月份,水泥产量同比下降8.2%,粗钢下降5.7%,十种有色金属下降4.3%。相关产品价格降幅收窄。2月份,钢铁、有色、化工行业出厂价格降幅分别比上月收窄2.8、1.4、0.4个百分点。房地产销售快速回升。1—2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28.2%、43.6%,增速分别比上年全年加快21.7、29.2个百分点。
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在适度扩大内需、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作用下,市场供求关系出现必须的用心变化。2月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4.9%,降幅比上月收窄0.4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降幅收窄。工业品价格降幅收窄,尽管有部分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反弹的影响,但也反映出市场总体供求状况有所改善。
总之,1—2月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持续,尽管部分指标出现用心变化,但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市场需求依然不振,经济运行中不同行业、不同地区、不同企业分化现象明显,实体经济困难、市场预期不稳问题突出,下行压力仍然较大,后期走势仍需要进一步观察。下阶段,要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从供需两端发力,打好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组合拳”,坚定不移地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力落实“三去一降一补”等重点任务,利用好就业物价消费总体稳定的有利条件和部分指标改善的良好势头,巩固提升经济运行中的用心变化,优化供给结构,扩大有效内需,抓好政策落实,释放政策红利,增强发展信心,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八
今年以来,面对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加大,特别是6月份广西又遇到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等困难,全区上下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稳”,狠抓“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落实,全力以赴做好稳增长的各项工作,经济呈现总体平稳,稳中有进的态势。上半年,全区生产总值增长7.2%,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但工业增长仍有较多不确定因素,工业投资、民间投资持续低位增长,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
一、经济运行稳中有进,主要指标保持增长。
上半年,广西生产总值7311.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7.2%,增速比全国高0.5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1位、西部第9位。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769.92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3606.90亿元,增长7.6%,其中工业增加值3090.04亿元,增长7.4%;第三产业增加值2934.82亿元,增长7.8%。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2%、53.4%、42.4%,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4.8%。
(一)农业生产总体稳定。
上半年,全区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03.36亿元,同比增长3.3%,比一季度提高1.1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增加值275.96亿元,增长6.1%;牧业304.26亿元,下降1.2%;林业67.46亿元,增长6.6%;渔业122.23亿元,增长4.0%。种植业、牧业增速分别比一季度提高0.9和1.8个百分点,林业增速回落3.8个百分点,渔业持平。
上半年,全区春播粮食面积1398.71千公顷,同比增长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3.1个百分点。蔬菜、水果生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其中,蔬菜产量1377.86万吨,同比增长4.7%;初步统计,园林水果245.11万吨,增长9.7%;热带水果喜获丰收,产量123.32万吨,增长12.8%,其中香蕉增长7.5%、荔枝增长10.1%、芒果增长17.5%。畜牧业生产总体降幅收窄,其中活禽出栏3.86亿羽,增长2.5%,较一季度提高了0.5个百分点;生猪出栏1661.90万头,下降4.1%,降幅较一季度收窄1.8个百分点;牛、羊出栏分别增长0.2%和0.5%,较一季度分别提高0.4和0.6个百分点;全区肉类总产量203.67万吨,下降1.5%,其中猪牛羊肉138.02万吨,下降3.3%,降幅收窄0.3个百分点。水产品产量149.76万吨,增长4.1%,其中海水产品79.87万吨,增长3.6%。
(二)工业生产稳中有升。
上半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6%,高于全国1.6个百分点,比一季度提高0.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13位,西部第6位。
超八成主要行业实现增长。全区40个大类工业行业中,有35个实现正增长,占行业面的87.5%,比1-5月提高5个百分点。17个行业增速高于全区,占行业面的42.5%。其中,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同比增长19.3%,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7.9%,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13.3%,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1.8%,通用设备制造业增长11.5%,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11.3%,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增长10.3%。
非公有工业贡献率上升。非公有工业增加值增长9.3%,高于全区1.7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71.0%,比一季度提高1.3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到84.5%,比一季度提高2.3个百分点。
小微企业较快增长。上半年,小微工业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4%,高于全区3.8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47.7%。
企业利润平稳增长。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371.40亿元,同比增长14.7%。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98.0%,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增长84.1%,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1%,汽车制造业增长4.0%。亏损面有所收窄,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为20.5%,同比收窄2.3个百分点。
产销持续向好,资金周转加快。上半年,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达94.7%,比一季度提高3.2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0.5个百分点。40个大类行业中有37个产销率超90%,占行业面的92.5%。上半年,全区工业出口交货值同比增长26.5%,比一季度提高5.4个百分点。1-5月,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产成品存货周转天数为16.8天,同比减少1.1天。
(三)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增长。
上半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8351.89亿元,同比增长13.7%,增速比一季度回落0.4个百分点,比1-5月提高0.3个百分点,比全国高4.7个百分点,排全国第8位,西部第6位。
从产业看,第三产业投资增速明显快于二产。上半年,全区第一产业投资435.51亿元,同比增长14.7%;第二产业投资3358.85亿元,增长6.7%,其中工业投资3267.74亿元,增长6.3%;第三产业投资4557.54亿元,增长19.5%。
从主要投资领域看,基础设施建设、房地产开发和企业技术改造投资保持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基础设施建设投资2711.84亿元,同比增长22.3%,其中,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投资增长46.7%,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投资增长25.6%,教育投资增长26.6%,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18.3%。全区房地产投资941.68亿元,增长17.6%,增速比一季度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住宅投资680.21亿元,增长16.0%。企业技术改造投资2721.46亿元,同比增长16.0%,比投资平均增速高2.3个百分点,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占投资比重为32.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
(四)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
上半年,全区进出口总值1381.69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下降4.0%,降幅比一季度收窄6.9个百分点。其中,出口681.59亿元,下降8.7%,降幅比一季度收窄11.7个百分点。
从贸易方式看,加工贸易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回落6.9个百分点;边境小额贸易进出口同比下降12.5%,降幅收窄15.7个百分点;一般贸易下降13.4%,降幅收窄4.4个百分点。
从贸易国别(地区)看,对东盟进出口同比下降3.2%,比一季度收窄9.1个百分点,其中对越南进出口增长0.3%,对柬埔寨进出口增长165.1%,对老挝进出口增长202.8%。
(五)交通运输增速有所回升,邮电业务高速发展。
在高铁和动车拉动下,全区交通运输增速有所回升。上半年,全区客货运输周转量同比增长4.7%,比1-5月提高0.8个百分点。铁路客运量同比增长21.3%,旅客周转量增长12.3%;公路货运量增长4.8%,货物周转量增长5.9%。
北部湾港吞吐量增速加快。上半年,广西北部湾港吞吐量同比增长3.3%,比1-5月提高1.3个百分点。
在飞速发展的4g网络及网购带动下,全区邮电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势头。上半年,全区邮电业务总量同比增长51.7%,比上年同期提高28.5个百分点;其中邮政业务总量同比增长40.0%,同比提高14.8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商品房销售面积1598.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6.0%,增速比一季度回落2.4个百分点,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487.01万平方米,增长19.9%,回落1.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额829.97亿元,同比增长19.9%,其中住宅销售额737.72亿元,增长28.4%。
(七)民生指标平稳增长。
居民消费价格温和上涨。上半年,广西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2.1%,涨幅与全国持平。其中,城市上涨2.4%,农村上涨2.4%。八大类商品及服务价格呈“七涨一降”,其中食品烟酒类价格上涨5.2%,医疗保健类上涨4.0%,衣着类上涨1.7%,教育文化和娱乐类上涨1.6%,其他用品和服务类上涨0.8%,居住类上涨0.3%,生活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2.0%。6月份,cpi同比上涨1.6%,环比下降0.2%。
消费品市场总体平稳。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2.81亿元,同比增长9.8%,比上年同期提高0.8个百分点,低于全国0.5个百分点,增速排全国第20位、西部第8位。
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65.52亿元,同比增长9.7%,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农村387.29亿元,增长10.7%,提高0.6个百分点。
分商品类别看,汽车类同比增长9.0%,比上年同期提高6.2个百分点;石油及制品类由上年同期下降5.3%转为增长2.1%;中西药品类增长17.6%,提高0.8个百分点;日用品类由上年同期下降1.7%转为10.2%。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小幅回升并趋稳。201x年上半年以来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回升并趋稳,增速分别为9.0%、9.2%、10.0%、9.9%和9.8%。
201x年上半年,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52.81亿元,比同期1541.79亿元翻一番。
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农村外出务工收入继续增加。上半年,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170元,同比名义增长9.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1%。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24元,同比名义增长7.9%,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42元,同比名义增长10.3%,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7%。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倍差为2.63,比上年同期缩小0.05。全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位数7806元,同比名义增长8.2%。二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总量923万人,比上年同期减少39万人,下降4.1%。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3013元,同比增长5.5%。
失业率保持较低水平。上半年,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3.43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66.9%;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4.47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55.9%;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45万人,完成全年目标的72.4%;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2.76万人次,完成全年目标的77.7%。城镇登记失业率2.95%,低于年度控制目标1.55个百分点,保持较低水平。
保障性安居工程进展顺利。截至6月25日,全区保障性安居工程完成投资138.64亿元,同比增长9.7%,占全年计划总投资242亿元的57.3%。新开工13.16万套,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79.9%;基本建成5.16万套,完成72.7%;新增分配入住3.98万套,完成52.6%。其中,经济适用住房建设完成137.8%,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47.7%,城市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完成48.2%,国有工矿棚户区改造完成16.9%。
财政收支平稳增长。上半年,全区财政收入1306.32亿元,同比增长8.9%,增速较上年同期回落0.5个百分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837.51亿元,增长8.5%,同比提高3.1个百分点。其中,税收收入546.98亿元,增长8.1%,同比提高0.8个百分点,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为65.3%;非税收入290.52亿元,增长9.4%,同比提高7.6个百分点。
上半年,全区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049.90亿元,同比增长14.1%。其中,民生支出总额1642.78亿元,增长13.4%,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80.1%,比重较一季度提高0.7个百分点。在民生支出中,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增长40.4%,住房保障支出增长34.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3.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1.2%,教育支出增长8.3%。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6月末,全区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5040.95亿元,同比增长14.8%,增速较上年同期提高6.8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9448.28亿元,增长12.5%,同比回落0.2个百分点。6月末,全区新增本外币银行贷款1328.89亿元,同比多增110.42亿元。
工业品价格同比降幅收窄。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3.6%,降幅比一季度收窄0.7个百分点;6月份同比下降2.6%,环比由上月的上涨0.4%转为下降0.4%。上半年,工业生产者购进价格同比下降4.0%,6月份同比下降2.9%,环比上涨0.3%。
二、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
上半年,全区14个市中,有7个市增速高于全区平均水平,分别是防城港市增长10.1%,高于全区2.9个百分点;钦州市增长10.1%,高于全区2.9个百分点;百色市增长9.0%,高于全区1.8个百分点;玉林市增长8.2%,高于全区1.0个百分点;梧州市和北海市增长8.0%,高于全区0.8个百分点;贵港市增长7.6%,高于全区0.4个百分点。
从两区一带看,上半年,广西北部湾经济区gdp增长7.8%,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1.6个百分点;西江经济带经济gdp增长7.1%,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1个百分点;桂西资源富集区gdp增长7.1%,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0.8个百分点。
三、供给侧改革稳步推进。
(一)“三去一降一补”取得新进展。
去产能方面,钢铁行业作为去产能攻坚领域之一,上半年粗钢产量下降1.0%。去库存方面,工业企业和商品房库存出现积极变化。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存货同比下降3.0%,产成品存货下降0.4%。6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积1645.83万平方米,比3月末减少57.09万平方米。去杠杆方面,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有所下降,5月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62.76%,比上年同期下降0.17个百分点。
在降成本方面,企业主营业务成本涨幅回落,1-5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成本同比增长6.0%,涨幅同比回落2.4个百分点。5月份开始,国家全面实行营改增,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税金将会下降40%左右。
补短板方面,薄弱领域投资增长较快。上半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1.7%、18.3%和46.7%,快于全部投资增速8.0、4.6和33.0个百分点。
(二)工业结构继续优化,新增企业拉动力显现。
高技术产业加速增长。上半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分别比1-3月、1-4月和1-5月提高1.3、1.9和1.3个百分点。
新增企业拉动力显现。在各项“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措施推动下,市场活力得到有效激发,新增企业数量大幅增长。上半年,全区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7家,比上年同期增加12家,拉动工业总产值增长4.2个百分点。
工业用电量降幅持续收窄。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2%,分别比1-2月、1-3月、1-4月和1-5月降幅收窄1.7、0.3、0.2和0.1个百分点。
(三)投资结构趋向优化。
一是服务业投资比重提高。上半年全区服务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54.6%,比上年同期提高2.7个百分点。二是高耗能行业投资比重下降。上半年高耗能行业投资增长1.7%,低于全部投资增速12.0个百分点,高耗能行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为12.3%,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三是高技术产业投资较快增长,上半年全区高技术产业投资388.03亿元,同比增长20.2%,快于投资平均增速6.5个百分点。
四、当前需要关注的突出问题。
当前,广西经济运行基本面保持稳定,一些主要指标出现积极变化。但同时也必须清醒看到,当前广西正处在转型升级、动能转换的关键阶段,“三去一降一补”和供给侧改革任务依然艰巨,经济运行筑底企稳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不容忽视。
(一)局部出现洪涝灾害,甘蔗种植面积持续下降。
6月份,受强降雨影响,广西局部地区发生洪涝灾害,截至6月30日,已有马山、藤县、柳江、柳城、鹿寨、融安等多县区出现灾情。仅24日的强降雨就造成柳州市5个县区24个乡镇192个村屯受灾。主要受灾作物是水稻、甘蔗、蔬菜、玉米、花生等;另有果园等经济园地受灾,全区种植业蒙受巨大经济损失。上半年,全区种植业增加值275.96亿元,同比增长6.1%,比上年同期回落1.2个百分点。
201x年全区甘蔗播种面积923.01千公顷,同比下降2.4%,为连续第三年下降。除崇左市和北、防、钦四市外,其余10个市的甘蔗播种面积均不同程度下降,其中百色下降16.2%,来宾下降2.9%,两市种植面积的比重占全区20%。虽然201x-201x榨季糖料蔗收购价格有所提高(约450元/吨),但未能调动蔗农积极性,新一轮甘蔗种植面积仍呈下降的势头。
(二)工业增长仍存在较多不确定因素。
尽管上半年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较一季度加快,但加速中仍存在不少问题。
新动力发展仍处于相对弱势。全区高技术产业增速和比重仍在低位徘徊,且出现减速和乏力的苗头。上半年,全区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6%,同比下降11.2个百分点,低于全区1.0个百分点;占全区比重为7.9%,分别比1-2月、1-3月和1-4月下降0.4、0.2和0.3个百分点。
旧动力仍处于主导地位。在全国“去产能、去库存”的大背景下,全区高耗能行业不降反增。上半年,全区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6%,高于全区3.0个百分点,高于上年同期2.5个百分点,对全区规模以上工业贡献率达52.9%,依然处于工业发展的主导地位。
需求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生产及经营状况调查结果显示,22.9%的规上工业企业认为二季度生产能力没有充分发挥的'原因是产品需求减少、订单不足。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等行业产能过剩问题相对突出,三个行业调查企业中认为所在行业本季度产能过剩情况处于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情况的比重分别为63.6%、52.9%和50.8%。
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走势仍然低迷。因全球经济持续处于疲软状态,主要工业产品出厂价格走势仍然低迷。上半年,全区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3.6%,已连续53个月下降。6月底,成品糖5500元/吨和电解铝12620元/吨,仍处于较低价位,铁合金价格同比下降11.7%,电解金属锰下降8.3%,锡下降2.9%。
停产企业数量仍居高不下。在当前仍未明朗的经济形势下,企业生产意愿仍受到多种因素制约。上半年,全区规上工业停产工业企业达443家,仅比上年同期减少8家,停产企业占全区规上工业企业比重为8.2%。
工业用电量增速仍未转正。受企业生产意愿普遍不高、停产企业数量居高不下等因素影响,全区工业用电量仍未实现正增长。上半年,全区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2.2%,已连续16个月呈下降态势。
各市工业发展差距悬殊。上半年,全区14个市中仅有防城港、钦州和贺州3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实现两位数增长,其余11市均为个位数增长。其中增速最高的贺州市(13.6%)与最低的河池市(0.6%)相差13.0个百分点。
(三)投资增速回落,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增速持续走低。
-,广西投资保持20%以上的增速,201x年以来逐步放缓至20%以下,今年上半年全区投资增长13.7%,比上年同期回落4.8个百分点。
投资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
一是工业投资大幅回落。-201x年上半年,广西工业投资增速从35.9%的高位逐步回落到15.3%,今年以来回落至个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区工业投资增长6.3%,低于去年同期7.4个百分点,低于一季度0.3个百分点。其中,制造业投资增长5.4%,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31个制造业大类行业中,有19个行业投资增速同比回落,回落幅度较大的行业有: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木材加工等。
二是民间投资持续低迷。2011-201x年上半年,广西民间投资增速从45.1%的高位回落到17.4%,今年3月份以来回落到个位数增长,上半年,全区民间投资增长7.4%,同比回落10.0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占投资比重为62.7%,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
三是大项目支撑乏力。今年上半年,全区新开工项目平均投资规模为3814万元,同比下降5.3%。新开工项目中,亿元以上项目仅占2.3%。全区亿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877.38亿元,仅占全部投资的22.5%。
(四)服务业部分指标增速回落。
客运量增速持续回落。上半年,全区客运量同比下降0.2%,比上年同期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铁路客运量增速从上年同期的58.3%高位回落至21.3%,回落幅度达37.0个百分点;公路客运量下降4.0%,降幅同比扩大1.1个百分点;水路客运量下降3.3%,同比回落17.5个百分点。
内河港口吞吐量增速持续下跌。内河港口吞吐量同比增速由1-4月的4.7%、1-5月的3.7%跌至上半年的2.9%,增速持续回落。
五、几点建议。
当前广西经济下行的形势依然严峻,企稳回升趋势尚不明朗,制约发展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全区各级各部门要紧紧围绕“五稳”和“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突出重点,定向发力,确保各项工作有序进行。
(一)围绕“三去一降一补”,推动供给侧改革。
要紧紧围绕“三去一降一补”工作,落实“41条”降成本政策措施,各级部门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降低企业税赋负担和行政事业性项目收费,切实降低企业人工成本和财务融资等经营性成本,降低物流成本。针对广西电价较高的情况,切实落实降低工商业销售电价,改进企业减产停产期间电费计算方式,继续实施丰枯水季节性电价,开展峰谷分时电价政策试点等措施,提高广西传统产业市场竞争力。
大力发展适销对路的产品,推动供给侧改革,从提高广西产品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通过创新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矫正供需错位。
(二)优化工业发展环境,推动传统行业二次创业。
各级各部门切实做好服务工作,改善全区工业发展环境。相关管理部门和产业协会要充分发挥自身信息资源优势,为工业企业提供更优质高效的市场购销、产品发展趋势等信息服务。积极探索政府支持企业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机制。发挥产业基金作用,撬动更多社会资本培育新型产业。将更多扶持给予民营中小企业、新增企业和新兴产业。切实为企业降低用电、物流、融资和人工成本。更好地为企业松绑、解扣,激发企业活力、创新力和竞争力。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加快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发展。要在继续抓好传统优势产业改造提升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促进高新技术及战略新兴产业的壮大,改善旧动力,扶植新动力。推动糖业、铝业的二次创业,实施“互联网+工业”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传统工业的有机结合,推进全区工业转型升级稳步发展。加快补齐沿海基础设施短板,合理布局修造船业,助推“三大定位”目标实现。
(三)扩大有效投资,增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一是加大工业投资力度。要加大工业技术改造投资力度,围绕重点企业和产品,明确目标和路径,推动传统产业实施以生产自动化、管理信息化、流程绿色化、制造智能化为主要方向的新一轮技术改造,提升现有工艺设备水平、产品技术含量、生产服务流程,实现低碳、绿色、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其向精加工延伸、向中高端迈进,提高产业发展质量。二是突出抓好统筹推进重大项目。要加强项目的争取和立项,做好新开工一批重大项目的储备。对符合条件的投资项目尽快开工建设,避免重大项目的衔接出现断档。对已开工的重大项目,要早日完善统计入库材料,争取早日入库、入统,并大力推进工程施工进度,力争施工项目早日完工。三是进一步激活民间投资活力。落实促进民间投资的有关政策,放宽民间投资市场准入,加强和改善政府管理服务,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带动作用,加大对民间投资的金融支持,大力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为民间资本营造良好市场环境,激发民间投资潜力。
(四)促进外贸回稳向好,增强经济增长的拉动力。
在上半年全区进出口降幅收窄的情况下,进一步抓好自治区促进外贸回稳向好33条措施的落地生效,力争进出口形势继续好转。一是推进边境小额贸易增长。加快对边境小额贸易支持政策的兑现,加大通关协调力度,稳定企业信心,调整扩大货源,优化商品结构。二是继续实施“加工贸易倍增计划”。紧紧抓住国家最近出台支持加工贸易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政策机遇,立足实际,主动对接,邀请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企业投资落户广西。三是加快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建设。加快组建广西外贸综合服务企业,为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物流、通关、结汇、退税等一条龙的供应链服务,实现外贸产业链和供应链的融合。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十九
工农业生产保持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扩大,消费需求旺盛,财政金融运行平稳,居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总体运行情况。
上半年整体经济保持快速增长,全旗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5424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599万元,同比增长19.5%;第二产业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第三产业增加值11196万元,同比增长13.5%。整体经济增速较快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以工业企业先期投入和建设工业原料基地为切入点,带动工农业共同发展。
今年旗政府积极鼓励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企业以订单农业先期投入和赊销种子、化肥等方式为农民解决种粮资金5000多万元,这样即调动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又解决了工业企业原料基地建设和原料的供应问题。目前我旗大豆、马铃薯、乳业等原料基地建设已初具规模。农畜产品基地建设不仅促进农业经济发展,也带动以农畜产品加工的工业企业迅速发展壮大起来。从目前看我旗今年自然条件好于上年,没有出现大的灾情,国家又出台了农业减税、种粮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还有工业企业的加入,大大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农业生产走势看好。
2、第二产业快速发展,带动了整体经济的增长。
由于旗委、旗政府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大力推进项目带动战略,扩大工业经济总量。上半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7292万元,同比增长40.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6279万元,同比增长40.1%。工业产品销售率为88.0%,同比下降4.6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18.2%。上半年工业经济看好的主要原因是:规模以上企业继续扩大,带动了工业经济的发展;二是一些工业企业生产形势看好,如:金马油脂、奈伦淀粉、阿大复混肥、兴农专用肥等几家企业,实现增加累计与同期相比增长23.7%.
今年以来我旗不断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力度。工业企业改造、移动通信基站及光缆改造、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顺利。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28632万元,同比增长85.4%;建筑业增加值完成7018万元,同比增长88.5%。
上半年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629万元,同比增长59.2%,对整体经济的'贡献率为47.3%,拉动整体经济增长4.4个百分点。
二、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消费需求趋旺。
随着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增强。上半年全旗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427万元,同比增长12.7%,其中县的零售额18853.5万元,同比增长15.3%;县以下零售额10573.5万元,同比增长8.1%。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完成增加值2178万元,同比增长10.2%。
全旗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737元,同比增长11.2%。其中机关事业单位平均工资6764元,同比增长14.2%;企业平均工资2093元,同比增长8.9%.
三、市场物价继续上扬。
6月末全旗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累计比上涨2.1%。主要是受粮油、肉、蔬菜等价格上涨的影响。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32.2%;肉禽及其制品上涨15.7%;水产品上涨7.5%。
四、财政、金融平稳发展。
今年以来,旗委、旗政府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按照“一要吃饭、二要建设”的原则,调整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控制财政支出,确保政府各部门正常运作。上半年财政总收入3306万元,同比增长21.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731万元,同比增长24.8%;地方财政支出10027万元,同比增长14.4%。上半年我旗机关事业单位没有拖欠工资现象。
金融形势较为平稳,银行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9.03亿元和10.2亿元,同比略有下降,分别为0.5%和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7.7亿元,同比下降1.9%。
五、存在问题和采取的措施。
从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看,总体形势是好的,正朝着预期方向发展,但经济运行中一些突出问题仍不容忽视。
一是我旗经济总量的增长主要依赖于第一产业,上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3.4%,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为26.4%和13.5%。从二、三产业所占比重看,对地区生产总值的拉动作用远远低于第一产业,显示出三次产业不能均衡发展,而我旗农业又是不能稳定发展的产业,首先是生产方式落后,劳动力素质较低,基础设施薄弱;其次是农业基本上还是靠天吃饭,主要是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十分脆弱,这些因素严重影响着我旗农业生产健康稳定发展。因此要加快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第二、三产业的贡献率。
二是工业企业开工不足,原料短缺,产销衔接矛盾仍然很突出,重点工业项目进展缓慢等直接影响着工业生产。由于原料不足,今年全旗油脂行业生产进程比较缓慢,农业生产资料大幅度涨价,造成工业生产成本提高,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亏损面扩大。
今后应采取的措施。
1、要继续加大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发展大豆、马铃薯、白瓜籽、葵花等我旗有比较优势的农作物。扶持农民发展特色产业,扩大无公害蔬菜和中草药种植面积,加快发展绿色大豆,增加甜瓜、小米、元葱等特色农产品,营造品牌优势,提高农产品竞争力,转变原始的种植方式。
2、鼓励农民开展多种经营,积极发展庭院经济和家庭副业,多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3、要进一步加快工业原料基地建设,保障工业原料供应。力争形成具有区位特色,能够满足工业发展需要,促进农牧业产业化的原料基地。继续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应突出“大规模、高起点、外向型、能力强”四个方面,通过加快农牧业基地建设步伐来劳动种植业结构调整。
4、扩大工业经济总量,提高工对整体经济的贡献。应从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为切入点,加强企业内部改革,拓宽工业品流通渠道,提高产品销售率,加快提高全旗工业总量。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二十
随着现代经济的增长,各种行业层出不穷,简单来说能够概括为三个产业。现代社会上的第三产业已经越来越崭露头角,许多行业都离不服务,这个产业就是第三产业,也称为服务业。我们随便进一家商店,他们的服务真的是一流,比产品,比质量,更要比服务。小编收集了广州市第三产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
广州市统计局初步核算并经广东省统计局核定,广州市地区生产总值(gdp)18100.4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高于全国(6.9%)和全省(8.0%);比前三季度(8.3%)、上半年(8.1%)、一季度(7.5%)分别提高0.1个、0.3个和0.9个百分点,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其中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完成增加值228.09亿元、5786.21亿元和12086.11亿元,分别增长2.5%、6.8%和9.5%。产业结构更趋优化,三次产业结构为1.26:31.97:66.77,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较上年同期(65.22%)提高1.5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到达70.6%,首度超过七成。
一、从三大供给看,农业、工业发展稳定,第三产业持续平稳较快增长。
农业生产持续平稳。20,广州市实现农业增加值246.89亿元,增长2.8%。现代农业稳步发展,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市级以上示范社124家和6家。圆满完成6个名镇和86条名村建立任务,第三批47条美丽乡村试点中的市财政出资项目全面完工。
工业生产稳中提质。广州市实施工业转型升级攻坚战三年行动方案,设立工业发展资金支持机器换人等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和工业技术改造。年,全市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8712.36亿元,同比增长6.4%,全年增速呈稳中有升态势。支柱产业带动发展,三大支柱产业总产值9119.25亿元,增长8.7%,增速比全市平均水平高2.3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持续回暖,增长6.0%。汽车产、销分别增长12.0%、14.9%,分别高于全国汽车产、销增速8.7个和10.2个百分点;电子产品制造业持续较好增势,增速达20.6%。工业结构向高端化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持续高于整体工业的增速,发挥了主导作用。2015年,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8%和19.4%,增速分别高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6个和12.2个百分点。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1.7%,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现代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国际交通枢纽功能增强。2015年,白云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达5520.94万人次,位居全国第三位;货邮行吞吐量200.17万吨。广州港口货物吞吐量达5.20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达1759.00万标箱。旅客周转量、客运量、货物周转量、货运量分别同比增长9.0%、8.3%、4.2%和3.9%。网购火爆带动快递业务快速发展,快递业务收入占全市邮政业务收入达九成,全年快递业务量同比增长43.8%。全年城市接待过夜游客5657.95万人次,同比增长6.2%,旅游业总收入2872.18亿元,同比增长13.9%。现代金融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加大。金融业增加值增长14.2%,居各行业之首。12月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规模扩大,各项存款余额和贷款余额分别为42843.67亿元和27296.1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2.4%。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23.6%,增势良好。金融新业态发展势头突显,新增持牌金融机构20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0家,设立和引进互联网金融企业200多家。
二、从三大需求看,投资较快增长,消费持续畅旺,对外贸易取得突破。
投资较快增长。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加大项目建设和引进力度,着力扩大有效投资。2015年,广州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405.95亿元,同比增长10.6%。全市15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额1209亿元。工业技改投资增势强劲,民间投资活跃,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较快。工业技改投资增速达51.7%,带动工业投资增速加快,全年工业投资754.78亿元,增长10.2%。民间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为2397.76亿元和2137.59亿元,分别增长35.8%和17.7%,增速分别高于全市投资25.2个和7.1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工业三大支柱产业中汽车制造业投资增长17.5%;租赁和商务服务业,金融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等生产性服务业投资增长较快,增速分别为3.1倍、19.9%、17.7%。
消费持续畅旺。广州市推进重点商圈升级改造,巩固提升批发市场、百货商场等传统业态,用心培育信息、文化、健康、旅游等消费新热点新业态,消费集聚潜力不断提高。2015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932.96亿元,同比增长11.0%,增幅高于全国(10.7%)和全省(10.1%),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分别增长11.2%和9.8%。网购及与信息消费相关的商品快速增长,限额以上网上商店零售额增长62.1%,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约2.8个百分点;通讯器材类商品零售额增长43.5%。
对外贸易取得突破。利用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城市和自贸试验区的政策优势,用心发展跨境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保税物流等新业态,外贸实现创新发展。2015年,全市完成进出口总值8306.41亿元,增长3.5%,增幅高于全国(-7.0%)和全省(-3.9%);其中出口总值5034.67亿元,增长12.7%,增幅高于全国(-1.8%)和全省(0.8%);进口总值3271.74亿元,下降8.0%,降幅低于全国(-13.2%)和全省(-10.8%)。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进出口67.5亿元,增长3.7倍,位居全国试点城市第一。目前,广州跨境电商企业已达777家,其中电商企业630家、物流企业112家、支付企业35家;建成及在建11个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跨境电商园区。
三、从发展动力看,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民营经济活力增强,创新驱动潜力提升。
深化改革催生新动能。深化改革、简政放权进一步释放市场活力。一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促进大众创业。新登记企业快速增加,2015年,广州市新登记注册市场主体增长14.9%,其中信息服务业新登记内资市场主体增长9%。二是小微企业释放大能量。减税降费政策发挥作用,给予实体经济更多金融支持,小微企业持续活跃。规模以上小微型企业工业总产值4429.84亿元,增长10.5%,快于规模以上工业4.1个百分点,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到达23.67%。三是自贸试验区政策显效。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片区挂牌运行,为金融、贸易等领域制度创新和开发开放带来新的机遇,政策效应初步释放,新增市场主体5790家,注册资本697.3亿元。
民营经济活力增强。2015年,民间投资增长35.8%,快于全社会投资25.2个百分点,比重到达44.4%,占比同比提高8.3个百分点。规模以上民营工业总产值增长8.2%,快于规模以上工业1.8个百分点,比重到达23.84%。
创新驱动潜力提升。实施财政投入和孵化器双倍增计划,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增强。2015年,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增长(8.2%)快于工业平均水平(6.4%),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45.0%)较上年同期提高1.0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3.6个百分点,展示出高新技术产业强有力的带动作用。全市发明专利申请20087件,发明专利授权6626件,分别增长37.7%和44.4%。
四、从质量效益看: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工业企业扭亏为盈。
财政收支增长较快。2015年,广州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49.09亿元,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055.99亿元,增长6.0%。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分别增长6.1%、6.2%、7.7%和19.1%。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728.15亿元,增长20.3%。
服务业企业利润增长迅速。1-11月,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利润增长36.1%。其中商务服务业行业增长31.0%,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长10.5%;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利润扭亏为盈,以上三个行业合计实现营业利润占比超七成。
工业企业扭亏为盈、亏损面收窄。1-11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956.34亿元,同比增长1.0%。企业亏损面为20.10%,比前三季度收窄2.85个百分点。其中汽车制造业、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实现利润超百亿。
消费价格持续平稳。2015年,广州市城市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7%,为以来最低;其中消费品和服务项目价格分别上涨0.5%和4.3%。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和购进价格(ipi)分别下降3.2%和6.3%。
就业形势稳定。广州市实施促进就业措施,2015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27.47万人、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8.04万人,均超额完成年度任务。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控制在3.5%的目标以内。
民生投入持续加大。2015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财政支出有力保障民生支出,教育、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分别支出289.41亿元、203.43亿元和133.87亿元,分别增长26.4%、36.1%和15.1%,合计占全市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36.26%,较上年同期提高1.80个百分点。
居民收入稳定增加。根据城乡一体化住户调查,2015年,广州城市和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46735万元和19323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8%和9.4%,增速与gdp增长同步。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二十一
1—6月,在国际金融危机的阴影尚未散去,我州宏观经济运行面临严峻形势的情况下,各级财税部门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势头逐步得到扭转,并于6月份恢复了增长,财政支出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财政预算执行正趋于正常。
全州财政总收入完成14076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6.2%,比上年同期增收1013万元,增长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699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7.5%,比上年同期增收3447万元,增长4.5%。一般预算支出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2%,比上年同期增支40265万元,增长19.4%。
全州上划中央两税完成34261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0%,比上年同期减收6074万元,下降15%。上划所得税完成2500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55.4%,比上年同期增收2841万元,增长13%。
二、财政预算执行中的主要情况和特点。
(一)财政收入持续下降的局面得到扭转,首次恢复到正增长。
从去年第四季度开始,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州实体经济造成了较大冲击,尤其是对房地产、矿冶等重点支柱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宏观经济面临很大的下行压力,财政收入持续走低,到1季度末收入降幅达到了创纪录的负增长22%。面对复杂多变的财政经济形势,州委、州政府高度关注,于4月中旬接连召开了1季度经济运行分析会和企业生产经营座谈会,深度分析了当经济形势、财政经济运行走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的困难和问题等,研究提出了一系列保增长、扩内需、增投资的政策措施。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极大的提升了全州上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决心,并从政策上资金上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给予了及时有力的帮助和支持。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运行,财税部门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努力组织收入,进入4月份后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形势有所扭转,5月份保持了趋好的势头,累计降幅进一步收缩,比1季度末减少了17.5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持续下滑的趋势已得到有效的扼制,在4月和5月有效工作的基础上,进入6月,各级财税部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采取了更加果断有力的措施,突出抓好收入的组织和入库工作,使本月入库数创历史新高,一举恢复到正增长,这一结果来之不易。从收入结构看,非税收入完成情况要明显好于税收收入,对扭转收入持续下滑局面恢复增长作用显著,其中:税收收入完成65385万元,完成年计划的42.6%,比上年同期下降1.5%,减收972万元;非税收入完成15314万元,完成年计划的93.4%,比上年同期增长40.6%,增收4419万元。从税种结构看,主体税种,特别是与市场和生产投资关联度大的税种减收较多,其中:营业税减收3236万元,增值税减收1961万元,资源税减收954万元。受国内房地产市场回暖迹象显现和州县党委政府采取的推动房地产市场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鼓舞,我州房屋交易量有所增长,带动了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和契税的快速增长,共计增收3579万元,增长58%。
(二)分级次分地区预算收入执行不平衡。
全球金融危机对我州各县的影响因产业布局和对市场依存度不同而程度深浅不一,矿冶、房地产等产业占经济比重大的县年受到的影响相应较大,而这些县在全州收入构成中所占的比重也大。全州有5个县和州本级收入比上年同期增长,比上月增加了1个,比1季度末增加了3个,特别是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的累计增幅分别为18.5%和11.8%,分别增收4794万元和899万元,对止住全州收入下滑势头恢复增长作用巨大,另外丘北县增长了23%、广南县增长了10.1%、西畴县增长了4.8%、州本级增长了7%,对帮助全州收入走出困境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有3个县收入仍然比上年同期下降,但下降幅度都有了一定的减缓,其中麻栗坡县下降38.3%、马关县下降13%、富宁县下降0.3%。
(三)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增幅呈下降趋势。
在国家扩大内需、刺激消费、确保增长的政策背景下,依靠省财政厅在资金调度上的大力支持,我州各级财政部门积极筹措资金,及早明确和下达年度预算收支指标,加大资金的拨付力度,不断增强财政的保障能力,在确保工资发放和机构正常运转的基础上,突出支持扩大内需项目、抗灾救灾、涉农惠农、社会保障和。
扶贫。
等方面资金需求,财政支出保持了稳定快速增长,但受财力增量制约和固定资产投资增幅较低等原因的影响,财政支出呈现下滑趋势。1—6月全州一般预算支出共计完成248037万元,完成年初计划的55.2%,达到了序时平均进度的要求,增支402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4%,增幅虽比上月多了2个百分点,但比1季度末少了4.8个百分点,上半年财政支出总体呈现平稳较快的增长态势,但增幅下降的趋势也很明显。从支出的经济分类看,财政统发工资支出109778万元,占一般预算支出的44.3%,比上年同期下降了5个百分点,这说明,保工资保运转仍然是我州财政支出的大头,但随着财政保障能力的不断增强,用于改善民生、推动各项事业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的资金所占支出比重在不断上升,财政支出结构正不断得以改善,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增长29.9%、增支11637万元,主要是城市低保和农村低保扩面提标带动了这类支出的大幅度增长;医疗卫生支出增长113.4%,增支13102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在公共财政的理念下加大了对医疗保障的投入力度;采掘电力信息等事务增长18.7%,增支1245万元,主要是各级政府为缓解企业困难,支持企业发展,加大了对企业的扶持和投入;粮油物资储备等管理事务增长148.2%、增支2422万元,这得益于中央拉动内需实行家电下乡的惠民政策。从分级次的情况看,受财力增量慢的制约,州级支出增长乏力,累计支出只比上年同期增长了6.9%,而县级增幅为20.9%,有4个县的增幅超过全州平均水平,2个县增幅更是在25%以上。其中:收入大县县和砚山县支出形势明显好转,分别增长了28.4%和22.9%,共计增支14557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6%;而相对较为贫困的丘北和广南两个县在上级转移支付补助不断加大的情况下增势也较为强劲,分别增长了32.5%和22.2%,共计增支12896万元,占全州一般预算增支额的32%。
(一)金融危机的影响继续存在和显现。宏观经济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企业生产依然困难,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仍较落后,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经济运行的环境还有待进一步改善,工业经济还很脆弱,工业生产和销售还处于较低层次,规模小、效益差,部分工业发展还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对财政收入的增长贡献有限,增收亮点不多,增长的潜力有限。
(二)财政收入增收的后劲不足,持续增长的难度大。我州财政收入增量的大头来源于营业税,而营业税增量在很大程度上靠的是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拉动,因此,保持较高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对财政收入稳定快速增长意义重大,财政收入增长有相当份额是靠投资派生的一次性收入,如果投资增长的持续性难予保证,不仅直接影响建安营业税的增加,而且影响重点项目和工程的建设,对将来我州经济发展财政增收造成困难。
扶贫。
开发、社会保障和医疗、国企改革、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等急需财政负担的支出项目还非常多,各方面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旺盛,财政供需的矛盾十分突出。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预计下半我州经济将恢复正常增长,上级政府也将继续倾斜照顾和支持我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更加关注财政工作,财政部门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不断增强,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特别是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等改革进一步推进和完善,“小金库”清理检查“回头看”和财政资金管理安全检查等工作的开展,将更有利于加强增收节支工作,强化财政资金的安全和绩效管理,在上半年工作成果的基础上,经过各级财税部门的共同努力,预计可以完成年初人代会确定的全年财政收支预算任务,即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不少于170000万元,地方一般预算支出可超过448973万元(不含上级专款和不明确的转移性支付),力争突破48亿元。
(一)支持企业做强做大,努力培育县域经济,打牢财政基础。
一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进一步落实好扶持企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重点行业和企业技术改造和节能降耗的扶持力度。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扶持壮大三七、烟叶、辣椒、蔬菜等农副产品加工和流通龙头企业;二是加快小城镇建设,通过小城镇建设与县域经济的互动,提升县域经济的综合能力;三是在扎实做好、砚山两个县域经济发展试点县的基础上,以特色为依托,城镇化为载体,非公有制经济为重点,围绕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努力培育县域经济,为从根本上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打牢基础。
(二)强化征管,确保完成收入任务。
一方面是认真落实好西部大开发,非公经济发展、就业和再就业等税收优惠政策,着力创造和谐税收环境。同时,认真清理和规范各项税收优惠政策,严格杜绝税收征管中随意减免现象,重点对社会福利企业等方面的税收减免进行清理和规范,完善税收征管措施,加大稽查力度,开展行业性专项检查,堵塞漏洞,应收尽收。另一方面是强化非税收入管理,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好政府的非税收入管理职能,贯彻落实好非税收入管理的有关政策和规定,确保非税收入按时足额入库。
(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努力构建公共财政。
一是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职能作用,逐步减少直至退出财政对一般性竞争领域的投资,提高公共资源配置能力,确保政权运转和重大项目资金需要;二是财政支出重点向“三农”倾斜,认真落实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注重和解决民生问题,认真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解决广大群众关心的“上学难、上学贵”的问题;三是财政支出重点向教育、文化、就业和再就业等社会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倾斜,促进社会事业健康发展;四是严格执行公务员工资制度改革,规范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努力规范和完善津贴补贴制度,落实好国家津贴补贴政策,提高工资透明度。
(四)积极推进财政改革,加强和规范财政监督管理。
正确把握好国家实施的稳健财政政策,领会好其深刻内涵,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重点抓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认真落实“先有预算,后有支出”的要求,严格执行《预算法》,强化预算约束,细化和硬化预算管理。继续推行“收支两条线”管理,加大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二是理顺政府采购机构和执行机构的职责和业务关系,建立操作规范,方便快捷,便于社会监督的政府采购制度体系;三是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制度,切实提高财政支出效益;四是进一步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在巩固“乡财县管”改革的同时,全面落实深化国有农场税费改革,确保转移支付资金全部安排到农场,把改革的好处落实到农工身上;五是加快“金财工程”建设进度,集中力量加强财政系统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系统的推广,力争今年网络全部联通到县。
(五)继续坚持勤俭节约,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牢固树立“两个务必”,大力弘扬艰苦创业、勤俭办事的优良传统和用风,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失浪费仍是财政部门一项长期和艰巨的工作,我们将力争把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今年的工作重点是:强化部门预算监管,硬化预算约束,健全事前审核、事中监控、事后检查相结合的财政监督机制,杜绝截留、挤占、挪用财政资金的现象发生;加强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全面完成全州国有资产清查工作,摸清我州行政事业单位“家底”,盘活资产存量,整合财政资金,减少财政支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进一步研究国有资产有偿便用的管理办法,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国有资产管理。
尽管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继续存在和显现,财政经济运行中还有各种困难和问题,但在全国全省经济正趋好发展的大环境下,特别是有州委、州政府的正确领导,州财政局将积极组织收入,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应收尽收,同时,硬化预算的约束控制机制,加强资金的筹措和调度管理,加快预算执行的进度,强化对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的支持力度,确保我州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协调稳定健康发展,为全年收支预算的圆满完成而努力奋斗。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二十二
上半年,我县工业经济运行历经了从低谷到重新崛起的艰辛过程。截止6月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发展态势转暖向好。
一季度,县工业经济下滑严重,呈现负增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速更是跌至二十年来的最低谷,据统计资料显示:2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下降21.2%;3月份下降11.2%。进入二季度后逐渐反弹,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回升至增长3.6%;5月份又回落至仅增长0.4%;6月份再度回升,同比增长6.3%,达到上半年最高点。
(二)主要行业及重点企业情况。
目前,我县37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到五个行业,其中机械行业发展看好,建材及水电气行业稳中有升,白酒行业仍处下降趋势。
重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轻工业。上半年,重工业实现产值16.1亿元,增长41.2%,其中6月单月实现产值3.1亿元,比同月增长63.2%。轻工业上半年实现产值53.5亿元,增长5.5%。重工业产值增速比轻工业高35.7个百分点。
白酒行业继续下滑。上半年我县白酒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8.37亿元,同比下降14.24%。自20xx年以来,受宏观经济影响和市场消费结构调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销售市场严重下滑,特别是本地市场下滑严重,企业主营业务继续呈现下降的不利趋势。
机械制造行业发展看好。上半年实现产值7.60亿元,同比增长163.47%。今年以来兆润摩托、渝翔机械全面投产,兆润摩托产品主销东南亚、南非等地区,带动了全县的机械制造业的发展,整个行业发展看好。
农产品加工业发展较快。上半年实现产值16.51亿元,同比增长19.38%。以朱氏食品、杨氏鲜合鱼汇、思千里食品、畅延米业等为代表的食品加工企业充分利用“巴食巴适”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深挖市场潜力,同时,投资构建互联网营销渠道,入驻本土“钻山甲”电子商务平台。营销市场逐渐看好,部分食品已上多又好、摩尔等本地超市。
(三)止滑提速措施成效明显。县一季度3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27亿元,同比下降9.4%,规上工业增加值下降11.2%;二季度37户规上工业企业(二季度新增4户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69.7亿元,同比增长12.2%,比一季度回升21.6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比一季度回升17.5个百分点,6月当月产值环比增长37.8%。
(四)新增企业支撑作用凸显。今年以来,全县新增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工业总产值11.5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16.5%。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53.24%,拉动全县工业总产值增长18.52个百分点。
(五)节能降耗成效显著。上半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总量为23864吨标准煤,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3.9%,上半年节能量达3856吨。半年工业用电3551万千瓦时,同比下降17.22%。
(一)工业产值增长结构单一。近些年来县工业产值的发展主要是依托于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带动。从分企业产值表来看,今年上半年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拉规上工业7.38个百分点,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29.56%。而小角楼酒业有限责任公司的改制退库反而拉低全县规上工业22.45个百分点,去年同期这两家企业总产值占比高达53.27%,而今年其他3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拉动作用对于全部规上工业总产值的增长也仅略高于两家酒类企业,仅有59.3个百分点。由于今年白酒行业整体不景气,预计后几个月江口醇酒业(集团)有限公司的产能也仅是稳定释放,不会出现迅猛增长。
(二)中小企业抗风险能力较差。中小企业,尤其是食品企业由于市场范围小,产品知名度不高,本身实力有限等因素造成抗风险能力较差,自去年以来发展受困,销售下滑的局面没有得到根本扭转,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三)要素瓶颈制约企业发展。一是用工难。随着一批招商项目的相继投产,企业员工需求与供给矛盾日益突出,员工流动性较大,特别是一些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十分紧缺。如:兆润、渝翔、同凯等企业在本地招不到技术工人,加之自身培训能力有限,导致技术工人严重缺乏。二是融资难。中小企业贷款门槛高、融资难的现状未根本改变,“找米下锅、等米下锅”企业较多,导致企业无法满负荷生产,一些工业项目推进缓慢。江口醇和远鸿小角楼由于销售不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流动资金不足的问题,但到银行很难融到资。
(一)抓要素保障。牢树强烈的目标意识和责任意识,强化措施,加强与企业的`沟通联系,加强要素保障,对本地优势企业采取“一企一策”,进行“点对点”服务,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困难,促进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最大限度挖潜企业发展,扩大产能,确保产销两旺。
(二)抓企业培育。有新企业才有新增长,必须紧抓新增入规企业申报工作,才能保证足够推动力,实现新的增长。一是坚持新建企业和规下企业同步培育,抓好经济普查梳理出的东坤建材、何大妈豆瓣、陈氏玻璃、恒淞木业、皇家山茶厂、同凯能源等企业的培育和项目推进,符合新增条件的企业,迅速申报,尽早入规。二是要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狠抓在建工程要素保障,推进工程进度加快,特别是要狠抓特抓重大项目建设,如同凯能源、东坤建材等,全力保障建设项目尽早落成,确保工业增长有支撑。
(三)抓生产销售。市场销售正常的企业要进一步扩大销售,力求满负荷生产,多产多销,多做贡献;半停产企业要积极主动、重点要巩固好传统市场,不断调整产品结构,稳妥开拓新兴市场,争取销售额稳中有升。
(四)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一是加强统计基层基础工作。要落实领导责任,尤其是主要领导要经常关心过问统计工作,要落实部门责任,发挥部门职能作用,要落实企业责任,正确对待统计数据。二是搞好企业统计人员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三是扎实抓好经济普查工作,把经济发展的基础夯实、情况搞准。四是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及时搞好工业经济运行的统计分析和预测预警,搞好相关经济指标的分析研究,确保指标之间的协调性、匹配性。
企业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汇总23篇)篇二十三
年初,货运总公司对我司下达年度经济责任制指标计划,具体指标计划为:。
1、责任成本****万元。
2、船舶交通事故损失金额。
(1)库区、中游:*元/ktkm。
(2)下游:*元/ktkm。
(3)上海港作:*元/艘。
(4)其它港作:*元/艘。
3、船舶效率。
(1)拖轮船产量*吨千米/千瓦。
(2)驳船船产量*吨千米/吨。
4、燃油消耗。
(1)企业单耗*千克/千吨千米。
(2)非生产用油*吨。
(3)燃料油与总耗量比例*%。
5、驳船营运率*%。
我司根据货司下达的年度经济指标计划,对各项经济指标进一步细化,层层分解落实,为确保年度目标的完成,船务公司领导班子带领公司全体干部职工,面对指标的压力,经过近几个月来的努力,公司一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均达到计划进度要求。
(一)责任成本指标。
1-3月份累计责任成本1510万元,为计划进度1550万元的97、42%,实绩比计划节约40、00万元。
(二)安全、货运质量指标。
1-3月份累计交通事故损失金额3万元,为计划进度32、34万元的9、28%;与去年同期比减少1万元。1-3月份无货运质量事故,无货主投诉,货差损赔偿金额为零。
(三)船舶效率指标。
1-3月份累计完成拖轮船产量64185吨千米/千瓦,为计划计度(60480吨千米/千瓦)的106、13%,超进度3705吨千米/千瓦;与去年同期比,增加740吨千米/千瓦,增幅1、17%。
1-3月份累计完成驳船船产量3986吨千米/吨,为计划进度(3950吨千米/吨)的100、91%,超进度36吨千米/吨。与去年同期比,增加35吨千米/千瓦,增幅0、89%。
1-3月份累计完成驳船营运率97、78%,为计划进度(96、1%)的101、75%,超进度1、75百分点;比去年同期高1、17个百分点。
(四)燃油消耗指标。
1-3月份燃油企业单耗实绩2、94千克/千吨千米,与计划进度(2、98千克/千吨千米)比,降低了0、04千克/千吨千米;与去年同期比下降了0、24%,降幅7、66%。
1-3月份累计非生产量用油345吨,为计划进度(488吨)的70、7%;与去年同期比少耗73吨,降幅17、46%。
1-3月份累计燃料油占总耗量的比例59、79%,为计划进度(57%)的104、89%,超进度4、89个百分点。
从一季度指标运行情况看,可慨括为“三增、三降、一稳定”即:拖轮船产量、燃料油占总耗量的比例、驳船营运率增长,责任成本、非生产用油、企业单耗降低,安全稳定。
二、一季度经济指标监控的主要做法。
1、全面贯彻落实货司“两会”精神,积极筹备我司“两会”,并在我司“两会”上分解下达了各单位、船舶年度经济指标,配套制定了武汉长航船务公司经济责任制方案,提交“两会‘讨论通过,为全年的经济指标运行和经济责任制考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紧密结合企业经济形势,针对今年油价高企,货源不足,运价下滑的严峻形势,公司将责任成本控制放在突出地位,在各项成本指标分解过程中,所有箭头向下,并低于去年同口径水平的10%。
3、狠抓主题不松劲。在安全质量连续一年来稳定的情况下,公司把安全工作始终作为工作的主题,常抓不懈,一季度重点抓了“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巩固提高,以及冬季防滑、防搁浅,防碰撞等,确保了一季度安全局面的稳定,促进了其他指标的平稳运行。
4、结合管船公司安全工作实际,创新制定了武汉长航船务公司领导安全责任制实施方案,将安全管理责任、单船建设、推进sms工作分片包干到公司各位领导,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安全管理责任网络。
5、加强各项指标运行的`动态监控与管理,及时发现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三、一季度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成本控制压力没有缓解,主要体现在:。
(1)随着二季度生产投入的增加,各项安全生产费用和人工成本也将随之上升,加上燃油成本居高不下,运价上涨困难,企业效益压力更大,控本增效将是企业的重要举措,因此,各项成本的控制压力将更加突出。
(2)为了进一步向内挖潜,半年工作会后上级调整指标的趋势仍然存在。
(3)海损杂支,船舶修理费都有上年下转,并在今年成本中消化,控制压力比较突出。
2、燃油指标压力将会显现。
(1)劣质油一季度掺燃比完成较好,因为6000匹拖轮未上线所致,随着生产投入增加,该项指标的控制压力就会显现。
(2)非生产用油指标控制较好,是因为一季度港作船的减少所致。
(3)单耗水平取决于货源的组织水平,如果货源不对流,附拖和空队现象以及小运转增加,对单耗产生直接影响,控制难度相当大。
3、安全隐患犹存。我司船舶均为老旧船,设备隐患较多,加上航道秩序混乱,不安全、不可控因素越来越多,对船舶航行安全构成很重的压力。
4、部分船船舶水电费出现异常。
三月份有四艘船舶水电费出现异常,严重超进度,为了查清水电费超进度的原因,责成经监处、计财处认真调查,并作出处理,今后财务对船舶的水电费进帐,要登记明细,方便考核、查询和对帐。
四、下步工作。
参加经济活动分析会的李总经理,对公司一季度经济活动进行了总体归纳,同时布置了下步工作。
(一)一季度指标运行正常。
1、成本管理得到了科学预控。
2、生产指标超进度。
3、安全保持了稳定。
4、服务船舶的力度进一步加大。
(二)下步工作。
1、认清形势,转变观念,保持清醒头脑。目前,我们面临三大压力:一是货司效益指标欠进度;二是成本压力日益突出;三是修费不足,对船舶设备养护造成空前压力。我司要加强科学管理,作好半年工作会指标调整的思想准备。
2、成本控制要注意四个指标的监控。
(1)物料费指标。
(2)海损指标(包括海损杂支指标)。
(3)修费指标。
(4)对船舶水电费指标出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调研。
3、强化责任意识。各指标处室负责人是本部门指标的第一责任人,要求各部门紧盯目标,加强责任,严密监控,实施目标管理。
4、经监处要加大运行质量监控。
(1)加强指标动态监控,月度严格考核。
(2)对指标出现异常情况的部门、单位,要督办分析,并要求指标管理部门写出书面分析材料报分管领导和公司领导,及时处理解决。
(3)各指标处室要加强指标协调、沟通。力求将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5、加大重点指标的监控力度。
(1)工资成本指标。
(2)修费指标。
(3)单耗指标。
(4)营运间接费指标。
6、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加大对安全生产的投入,改善指导船长办公条件和环境。
(2)关心船员生活和身心健康,特别是“五一”期间,做好对船舶的慰问。
(3)适度解决基层单位的困难,涉及安全生产急需的,可适当解决。
(4)做好个税、船舶备用金的解释工作。
(5)继续为船舶,为生产一线服务。
(6)机关部门要认真思考和讨论“职工在我心中,安全在我手中”提高机关工作质量。
经济学没学过,也不懂,感觉也很深奥的。要问为什么用这么专业而高深的名字作为日记的题目,就是咱也有一套经济帐的算法,至于结果是不是预期的或是预见的成果,那就另当别论了。
每次去旅游,只要不是跟团,就喜欢往人家成团的队伍里靠,不为别的,想听听人家导游说的是啥,想知道一下自己感兴趣的故事。
此次游览水洞,其门票价格自认为有点过高。好家伙,小二百元呢。
一个人进洞孤伶伶的,当寒气袭来时,不免心生胆颤,更不知道每个转角幽暗的灯光下会有什么怪物在等着我。还是往人多的地方靠拢,一来壮胆,二来不怕走冤枉路。没想到,这一跟,还就跟对了。
水洞入口的工作人员会对每位游客进行动员,说服其顾请导游,沿途解说。其中有几位花高价顾请了一位漂亮的小姑娘做了导游员。和声静气的讲解,很好听。
旱洞很短,只需一会儿的功夫就参观完了。在进入水洞乘船时,有意识地紧随其后,大大方方地跟近了她们的队伍,目的不言而寓,咱就想听听人家的讲解。上船,落座。导游见状,默许了我这位编外人员在船上听她们的讲解。而那几位游客也没有将我拒之船外,都很宽容地容纳了我这位不速之客。说真的,心里多了份感激,只是我没说。
进洞游览开始后才知道,如果没有导游绘声绘色的讲解,仅凭那几处立着的小牌子,断不可与景物很完美地联系到一起的,也很难理解其中之意的。虽然好多都是凭自己的臆想去观看洞中奇观,但有了讲解,就会更直观更立体更全面更详细地去了解洞中千百年来所形成的故事和历史。导游的讲解不仅仅是针对每一处景观而言,而是以点带面,引伸的常识很多,只要用心去记。
因为“蹭”船,所以,听得特别仔细,也感觉自己真的小“赚”了一笔。而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学识,其价值也不可低估。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