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模板8篇)

时间:2024-11-17 作者:储xy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一

以人为镜,可以正其行;

以史为镜,可以治其国。

这三句话充分说明了历史对现今的重要性。

中国近现代史是指1840年以来的历史,其中从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称为近代史,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是为中国近代史。

这是一段漂泊的岁月,动荡的岁月,甚至是流血的岁月中国一代又一代仁人志士和人民群众为救亡图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英勇奋斗,有的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在黑暗中摸索道路,在午夜里寻求光明。他们把一生的幸福和国家紧紧连接在了一起。尤其是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伟大的艰苦的斗争,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赢得了民族独立和全国的解放。经过社会主义革命改革,把旧中国那个烂摊子逐步变成一个初步繁荣昌盛,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新中国。

这其中不乏优秀的精神品质和胜利的革命经验,当然也有人民在这些时期犯下的错误,有些甚至是不可挽救的。重视历史的研究,注意总结经验和教训是中国的一个优良传统。新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如此,毛泽东同志讲过,历史的经验教训值得注意,他经常在全国发起“学习一点历史”的号召。新中国总设计师邓小平也十分重视用历史来教育人民干部,教育青年:“我是一个中国人,懂得外国侵略中国的历史。”“要懂得这些历史,这是中国发展的精神动力。”

“从娃娃抓起”这是我国一贯执行的方法,学习历史也不例外。从小刚进学校 老师就教给“中国有5000多年历史”“1949年新中国成立”,教给我们一定要爱国。知道现在上大学了,历史课程还在继续。大学生是祖国未来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各条战线的生力军。为了胜利的担负起建设祖国的责任,我们必须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仅要了解中国的今天,还要了解中国的昨天和前天。今后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学习好中国近现代史是非常必要的。

时至今日,这本《中国近现代史》已经跟我一起学习两的月了。两个月中我感受很深,有时跟着他们的成就一起欢呼,有时伴着心头伤疤飒飒落泪。那一页一页历史教材从老师口中婉娩道来,编成了一个个鲜活的历史场景。我仿佛看见了中国人民被鸦片榨的枯瘦如柴,身无分文甚至要变卖家产妻儿;我仿佛看见了帝国主义在中国惨无人道的杀戮,放火,肆虐;我仿佛看见了大批觉醒的农民放下镰刀锄头拿起钢刀洋枪痛杀外国贼子;我仿佛看见了中国共产党带着亿万中国人民杀出一条血路,奔向光明。

的确,鸦片导致的伤害惨不忍睹,但没有那惨不忍睹怎能有林则徐等官员虎门硝烟的壮阔;圆明园的毁灭的确震惊中外,但没有那镇震惊中外的大火,怎能换来中国人民的觉醒!!是啊,大火烧醒的是亿万中国人民沉睡的心啊!

1919——1949,中国经经历了翻天覆地的三十年,此时的中国仍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要矛盾仍然是同外国侵略,中国封建制度的矛盾;农民仍是反帝反封建的主力军;工人阶级,学生群众和新兴的民族资产阶级这些新的社会力量发展起来,而最主要的是工人阶级取代资产阶级成为新式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领导力量。在中国工人阶级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苦曲折的斗争,推翻了持续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创建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上完成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任务,从而为实现国家统一民族富强创造了前提开辟了道路。

那时的中国处于一个特殊的时期,国际环境错综复杂。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后果之一就是欧洲走向衰败(德国战败,英法虽然战胜但受到削弱),和美日的作为世界大国的崛起。美日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对华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迅速增加。其后,日本侵略势力日益威胁到中国。

1920xx年11月7日,十月革命爆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给世界人民的解放事业开辟了广大的可能性和现实的道路。共产主义,社会主义这些逐渐被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提上日程。

侵略者的野心是不会轻易被浇灭的。 果然,一战结束不久,二战爆发了。这一次,占世界人口4/5的60多个国家卷入了这场战争。这场战争带来的灾难是无穷的,同时世界格局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被彻底打败,英法被严重削弱,美国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的霸主,苏联经过战争的考验,终于成为唯一能和美国抗衡的国家。同时社会主义在多个国家赢得胜利。中国经过顽强斗争最后也赢得了美国的扶蒋斗争。

这时中国的经济处于相当不利的局面。外国垄断资本在华扩张,封建经济占优势地位,官僚资本急剧扩张,民族资产阶级经济状况差,处境艰难。不过在共产党的带领下,中国人民最终取得了经济的独立富强。

一个个铁的事实告诉我们,在中国,封建社会已经过去,资本主义难成气候,被扼杀在了襁褓里。只有社会主义可以救中国,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起来了。

发展靠经济。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为进一步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中共八大路线确定了几个五年经济计划,后来主持国家事务的邓小平也提出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口号。中国正从一个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一口口油井喷出石油,一幢幢工厂产出汽车,一波波港口驶出轮船,新中国正以前所未有的快速步伐向世界强国迈进。

新中国的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二

历史课的听课感想(作业七)

0

听课对于刚刚步入教师行列的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多听才能更好的学习老教师的教学方法,学习如何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才能在以后的教学中取长补短。

前几天听了两位老师的历史课,他们的课学生参与性很高,重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也强调要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因为只有这样,学生才不会觉得历史课枯燥无味。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快乐中不自觉地记住很多知识,而且这样记住的东西往往印象比较深刻。我觉得这是我最应该向他们学习的地方,作为一名新教师,由于我的课堂控制能力还不够,所以大部分上课时间都是我在讲,学生在听,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而忽略了让学生通过自学去发现,去寻找,去领悟。

作为一名教师,如何提升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是摆在我面前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我觉得自己无论是在课堂设计上还是重难点的把握上,都需要不断的提高。两位老师所讲知识线索清晰,在讲解历史问题时,注重联系学生实际,既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又便于学生理解。两位教师在讲课中有一个共同的、突出的特点,也是我认为对我们很有必要学习、注意的地方,那就是在授课中十分重视知识的连续性,在讲授新课时不断的引导学生联系以前所学知识或归纳类似的知识点。这种在新授课中对前边内容的回顾、总结非常必要。它一方面复习了前边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它在无形中把一个整体的历史框架、线索呈现给学生,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归纳的能力。

在傅家中学听课的感想

走进傅家中学的课堂,眼前一亮,教室有块电子白板,比较先进。我觉得本次三位老师的历史课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课上有学案和练习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高,配合好,课堂结构紧凑,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点突出的特点,利用竞赛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兴趣。

三节课的共同特点是都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了学生.教师利用学案导学,师生互动,丝丝如扣!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探究知识的快乐!使我受益匪浅!谢谢三位女教师的辛勤劳动!

授课过程中,老师运用了多媒体手段,我觉得其中刘伟伟录像的播放,最能吸引大家的眼球,通过感观刺激,学生能更直观、形象地理解所学知识。在讲到长征中的事件时,老师有意让学生去拿一些有关的资料,进行课堂表演。

老师们普遍感到八、九年级(特别是九年级)的历史课不好上,学生没兴趣、听课不认真、发言不积极,有两位老师恰巧都上地是八、九年级的课,而且三位老师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方面特别出色,各有招数,表现出骨干教师的教学历练和教学智慧。刘伟伟老师让课堂变成学生展示才能的平台,初三女老师微笑着俯下身子倾听学生的发言,初四女老师富有感染力的简洁语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期刊门户-中国期刊网2009-9-9来源:《科学之友》2009年7月第21期供稿文/叶 芬(亳州市第二中学,安徽 亳州 236800)

[导读]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的有效性日益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笔者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关键词:同课多构;实际问题;“六抓”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09)21-0105-02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of the history in the “multi-class configuration”

—— a special activity for lesson preparation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ies ye fen abstract: with the new curriculum reform, the deepening of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ing attracted lots of attention.i probed into the effectiveness of classroom teaching under the “subversive”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continuous” history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system though “the multi-class structure”.key words: multi-class configuration;practical problems;“six factors”

一部思想史就是人类一部政治史和经济史的缩影。新课标下的人教版必修教材,即以“颠覆式”的方式将中外历史浓缩成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史三个模块,而必修三思想文化史中的思想史占50%以上。如何将思想史以新的方式、新的理念传递给学生,作为长期从事一线教学并对较有经验的我们来说,却也是个全新的课题。为此,笔者与本备课组的老师们开展了一次特殊的听、评课教研活动——通过“同课多构”来探讨“颠覆式”的新课标和“连续性”的高考制度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

此次教研活动安排了三位老师同上人教版必修三《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并及时进行了评课。三位老师的授课呈现出鲜明的个性特征,同时也暴露出课改背景下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下面笔者试举三位老师的课堂教学部分案例来加以分析说明。

案例一(甲老师):

导入部分:该教师提出一个问题“有人说孔子是20世纪最幸运的人,也是20世纪最倒霉的人,为什么?”(学生哄笑后开始讨论)随后教师点出“孔子学院”和“打倒孔家店”,并引出本课中心“新文化运动”。对于本课重点部分——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和主要内容,该教师以最简单的方式罗列或由学生自主学习来完成,教师则以学术研究的方式把大量时间放在两点上:一是介绍了1915~1918年间陈独秀、胡适、鲁迅、梁启超等人的经历及他们对时局恶化所萌生的要求改变“国民性”的念头;二是介绍了大量的白话诗来说明“文学革命”(该教师的语言非常幽默,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而发笑。)。在讲解“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时,该教师并未涉及教材内容,而是介绍了李大钊其人,甚至还介绍了李大钊后人鲜为人知的为官经历(学生听课兴趣浓厚)。

该案例从课堂效果来看,参与评课的老师普遍认为,从导入到新课结束,引人入胜,大量课外知识的补充,加之该教师学识的渊博、幽默风趣的谈吐举止,不仅拓宽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更令学生对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而且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效果,符合课改精神;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来看,则稍显不足。案例二(乙老师借助多媒体教学):

导入部分:大屏幕播放《家、春、秋》片段——觉新结婚啦!该教师提出问题:“同学们喜欢性格软弱、受家庭摆布的觉新吗?”(学生的心立即被巴金名著中这个深受封建思想迫害的人物揪了起来)。教师由此引出本课内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核心内容“民主与科学”时,该教师不失时机地播放“瑞玉难产而死”的画面,并指出导致瑞玉悲剧的原因恰恰是迷信,由此加强“科学”提倡的必要性。讲述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时,该教师又播放出《家、春、秋》的一段画面——觉新在觉民的鼓励下踏上追求自由、民主的反抗道路。

该案例中,乙老师以独特的视角和精心的设计,以巴金作品中的故事为主线,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了一翻旧文化、旧道德所带来的身心创伤,同时也使学生理解了思想解放的必要性。从教学内容看,该教师为配合剧情的发展,对教学内容作了适当调整;从效果看,整节课学生更关注的恐怕是剧中的悲剧情节和人物的反抗精神了。毫无疑问,历史课的情感价值实现的同时,却将历史课上成了文学作品赏析课了!案例三(丙老师):

导入(复习法):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分别发生在何时?主要内容是什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该教师直接引出了近代史上第三次思想解放运动——新文化运动。讲解背景时,该教师将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三方面的状况解释地非常充分,并点出思想解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接着该教师介绍了一道2006年上海高考题:胡适在1923年的一封信中说:“25年来,只有三个杂志可代表三个时代,可以说是创造了三个时代:一是《时务报》;一是《新民丛报》;一是《新青年》。”胡适所说的“三个时代”是()。

a、辛亥革命、护法运动、新文化运动

b、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护国运动

c、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

d、戊戌变法、护国运动、护法运动

在新文化运动前期内容的讲解时,该教师把教材内容归纳为“三提倡三反对”,大大方便了学生记忆,同时在对难点“如何认识„打倒孔家店‟”的分析中,紧密联系了儒家思想的发展史,最后通过讲述法总结了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与局限所在。

应该说,案例三丙老师的教学过程很紧凑,知识容量较大,思路非常清晰,重难点突破也较为成功。从教学效果来看,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程度较好、对知识的迁移、运用能力也较强,但从整体上看,课改精神体现较少,依然为旧式“邮递”模式的课堂教学。

从以上3个案例的简单分析来看,正如此次参与评课的老师们认为的那样,3位授课老师分别代表了3种不同的教学风格与模式,各有千秋,笔者将之归纳为“研究型”、“文学型”、“邮递型”。一堂有效而完美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将“颠覆式”的新课程理念,与具有“连续性”的高考制度二者有机结合。而通过以上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案例,笔者认为目前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两个实际问题而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不能对教学目标准确定位并付诸实践。

新课程目标分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以本课(《新文化运动》)为例,教学目标应为: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原因、内容(知识目标),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能力目标),并让学生认识知识分子为肩负的使命而敢于斗争、不懈斗争的精神,以此达到增强学生历史洞察力和历史使命感的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本次教研活动中的三个案例均未能有效地落实三维目标。甲老师过多地关注了提高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而忽视了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与情感的充分体验;乙老师流畅的教学过程中,始终将学生的心与人物的命运紧密相连,学生在充分享受情感体验的同时,却远离了历史课堂,远离了知识目标与能力目标;丙老师的教学很好地与现行高考制度联系了起来,但在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理解、运用知识的同时,却违背了新课程理念,不能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价值。

第二,不能恰当地选择并以恰当的方式补充课外资料。

新课标一标多本,不同版本的教材差别较大。教学中,教师为了增强教学效果,往往补充一些课外资料。适当的补充是必要的,而过多、过滥,甚至不加选择地补充只能增加学生负担、冲淡主题。案例一中,甲老师先后两次大量地介绍课外知识,甚至野史,学生哈哈一笑之后,真正的教学目标并未有效达到;案例三中丙老师则中规中矩,课堂知识迁移能力虽强,却少了课外知识的点缀,而影响了课堂气氛。例如,在讲到提倡白话文时,教师若能引用一首小诗“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朗朗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站着/却没有靠着”,教学效果会更好。

以上两个实际问题的背后,笔者认为存在着老师们对课改与高考这对矛盾的错误理解。不可否认,课改已推行了多年,老师们也已普遍认可了新的理念,然而新的评价机制还未成熟,高考制度依旧继续,倘若学生凭兴趣学,却又如何参加考试?笔者认为问题解决的关键在于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提高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在于“六抓”。

(1)抓“导入”。一节历史课堂教学成功与否,首先要看能否通过情境创设,迅速有效地将学生引进历史的氛围当中。在前面所举的三个案例中,不难发现甲、乙两位老师的导入是积极而有效的。相对而言,丙老师的导入部分则较为普通而难以引起学生共鸣。

(2)抓“目标”。教学目标的完成与否,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因此课前备课中应高度重视三维目标,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所有语言都应当围绕着主题,不能信马由缰。关于这一点,在前面案例一的分析中已作解释。

3个部分:最上端是一张众多青年

在读书的图画,画中标有法文la jeunesse(青年),画下还用了五线谱作装饰;中间是美国作家、演讲大师卡耐基的肖像,饰以马蹄铁状的花边,肖像右边是红色的刊名,左边是卷数期数,更加上一个雄鸡报晓的图标;最下方标出出版社的名号。密集的西化符号的运用,表达了新文化运动先驱们推行新学、狙击传统的迫切心情。课堂教学中如能抓住这一信息予以介绍,那么,“为什么《新青年》的创立是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这一问题便迎刃而解了。

(4)抓“课程资源的整合”。《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共三目内容,教学中为了线索的更加清晰,不妨借鉴案例三中丙老师的处理方法:将教材内容重新整合成新文化运动发生的背景及原因、概况(时间、人物、中心、活动基地)、分期(前期、后期)、主要内容(前期为三提倡三反对;后期主要为马克思主义)、影响及评价。

(5)抓“教学环节的完整性”。在目前的高考指挥棒下,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最有效办法是讲练结合、师生互动,既体现课改精神,更适应了高考选拔人才的客观需要。因此,必要的巩固练习或探究式问题的设计应穿插于课堂教学过程之中。

(6)抓“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本次教研活动中三个案例各有优势,倘若能将多媒体的直观效果与教师对理论和重难点的讲述式突破相结合,既节省了时间、增加了容量、提高了兴趣,又增强了学生掌握、理解并运用知识的能力,更加深了情感的体验,历史课堂教学的目标和效果便展露无疑!

我想,做到了以上“六抓”,一节精彩而有效的历史课是值得期待的!

今天上午,我连续听了三节课,它们分别是历史课、地理课、政治课,三位教师各有特色,使我受益非浅。

历史教师善于抓住知识点的内含以及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相似知识点之间的分析比较,在问题训练中对知识能力加以提升。如孔子提出的“仁”同墨子提出的“兼爱”的内在不同含义;孔子提出的“仁”同孟子提出的“仁政”的内在不同含义,在比较中掌握历史知识。

地理教师精讲,侧重知识条理清晰,鼓励培养学生学习习惯和回答问题的方式方法。如上课讲的话较少,都讲到点子上,鼓励学生声音宏亮回答问题,说“声音响亮问题回答错不罚,声音轻要罚。”对于回答问题出色的同学全班同学予以鼓掌。

政治教师善于调动学生状态积极役入到上课中,提出的问题也是紧紧扣住学生身边的事,容易打开学生的思路。如找一找班级学生存在的美不美言行?展示我的自画像等等。

学无常规,教无定法,能够结合自已的特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状态,掌握学习方式、方法,让学生比较轻松、灵活、理解地掌握知识就是好的教学方法。

从上面三人身上,也使我感觉到,教无止境,要在学习、探索中不断完善自我,才能取得不断的进步。

在六中听课的感想 通远堡初中

历史组长

戴玉梅

秋高气爽,桂花飘香,我们迎着朝阳,来到了凤城市第六中学。

漫步校园,宽阔的操场,高高的主席台,新建的教学楼拔地而起,一排排树木花草,让人赏心悦目。走进教学楼,静静的走廊传来了朗朗的读书声,走廊两旁的墙壁上挂着各班的多科优秀作业及书画作品,真是一条文化氛围浓郁的走廊,充分展示出六中学生丰富的知识和才艺水平,也充分体现了六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学生的综合素质显著提高;学校领导班子团结进取,精神振奋,开拓创新;教师乐于奉献,工作勤恳;学生勤奋学习,成绩优秀,深得全市人民的好评。

走进六中的课堂,也是眼前一亮,教室的四周有多块黑板,上面写有名言警句,有知识天地,也有供学生上课练习的地方。我听的是历史课,我觉得六中老师的历史一个最大的特点是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少讲多练,课上有练习题签和考试题,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强,小组活动时,学生的积极性高,配合好,课堂结构紧凑,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点突出的特点,利用竞赛可以让学生产生成功体验的作用,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动机,题目可以分为必答题和抢答题等几种。通过竞赛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和兴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借鉴六中的课堂教学方法,少讲多练,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可以通过竞赛形式),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定要做到:有目的性,有责任感,培养学生高度的注意力,优良的意志品质。教师要多积累教学经验,要有多方面的教学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水平不断提高,使学生的学习成绩再上一个台阶。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三

历史可以很好玩

用热门电视剧、小说讲历史“黄歇就是战国四公子,估计比芈月小20岁,他们俩几乎没可能谈恋爱。史书上也从未有春深君掉下悬崖记载。”这不是追剧粉丝的讨论会,而是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讲师鹏宇的一堂历史课,之前,他还在课堂上给同学们讲解《盗墓笔记》和古代墓葬知识。

今年32岁的鹏宇刚从清华大学历史专业博士后毕业不久,在西南大学任教仅3个多月。他认为,历史虽然包罗万象,但传统的讲授和记录方式却难免枯燥乏味。为此,他做了个调查,了解了系里80多位同学的兴趣,在讲授的过程中,把知识和兴趣结合起来。

“虽然《芈月传》之类的剧集并非正剧,但其中很多谈资都可以作为引导大家了解历史的催化剂。”鹏宇说,从历史角度分析,《芈月传》在史实框架还原度上大体是正确的。而从剧中人物、情节引入教学内容,极易引起学生共鸣,效果很好。鹏宇打趣说,曾有学生看过《盗墓笔记》后告诉他,自己学好历史之后要去盗墓发财,他便给学生们讲述了20-30年代陕西等地墓葬青铜器发掘的故事,并剖析了整个文物发掘收藏的产业链。最后得出这样的结论:盗墓不仅是一种犯罪行为,而且赚得还少。所以,学好历史,做文物专家比当盗墓贼划算太多。“话糙理不糙。”鹏宇笑称。

历史可以很炫酷

让学生在“竹简”上写作业

昨天下午2时30分,是鹏宇上课的时间,原本40人一堂的课,挤进了60多名学生。多出来的同学,大多是慕名前来的外班甚至是外系的同学。对他来说,这样的爆班情况已司空见惯。

鹏宇说,除了讲影视剧,自己的课堂规矩也很独特,比如讲先秦历史的时候,他会让学生将a4纸裁剪成小块,制作成竹简的样子,然后按照竹简的方式来抄写。虽然抄写量很少,但因为新奇,学生会对所学内容印象深刻。鹏宇说,有的同学在做完他布置的竹简作业之后,特意发了朋友圈。“这就是我要的效果。”

为了让大家保持兴趣,鹏宇还定下规矩:只要学生能指出自己讲课的错漏,他就给这位同学送礼。历史系学生邹沂杉就因在课堂上指出老师的读音错误,收获了一套价值数百元的《史记》。学生们还告诉重庆晚报记者,鹏宇还有一个习惯——绝不拖堂,有一次不小心拖堂了,他又定了一个规矩:拖堂就给大家发红包,一分钟一块钱,当即兑现。“算是效仿商鞅吧,一定要做到一言为重。”鹏宇说。

历史可以很时尚

他长得帅穿得潮粉丝多

风衣、围巾、西装外套,接近180cm的身高,棱角分明的脸,学生戏称,鹏宇简直是银幕里走出的明星。厚眼镜、旧毛衣、乱糟糟的头发,张口就掉书袋,这是很多人眼中历史老师的形象。“如果学好了历史会变成这样,还有人愿意学吗?”鹏宇说。

在课堂上,我们找到了一位姓毕的同学。她今年大四,不是鹏宇的学生,但却经常来蹭课,除了课有意思之外,另一个原因就是鹏宇很帅,上课时,她还不忘拿出手机偷偷给老师拍照。鹏宇说,自己很注意形象,并且认为作为老师,这是必须的。手上的定制版唐三彩甲骨文机械表、风衣外套、围巾以及衬衫内的小丝巾,都是他自己仔细挑选搭配的,他说,他要以最潮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老师就好比学生的一面镜子,能折射出他们的未来。”鹏宇说。

《芈月传》

这些地方欠考究

黄歇该叫芈月阿姨

芈月是秦昭襄王的母亲,而黄歇的原型春申君,是战国末期的战国四公子之一。黄歇和芈月的年龄相差20多岁,芈月的孩子比黄歇还大点。公元前320xx年,芈八子成为太后,她当时大概30岁,春申君是公元前320xx年出生,比芈月要小20岁左右。

楚怀王果真有狐臭?

历史上,南后郑袖确实曾使计割去一位美人的鼻子。而楚王是否有隐疾异味,似乎是由割鼻一事的记载反推而来,究竟这位美人为何被割鼻,史书并未记载。

向夫人的镜子是穿越的

鹏宇说,向夫人的镜子从纹饰风格上看,更像是汉代的瑞兽纹,而历史上楚国用的镜子,最大可能是山字纹。而且山的个数越多,表明越尊贵,楚王用的镜子,应有6个山字。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四

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五

在进行了为期半年的实习,现在做一下回顾和反思,我觉得感悟很多,想法很多,现在把这些思考和收获做一个提炼,得到三个关键词:“感恩”“成长”和“责任”。

我认为“感恩”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思考和一种谦卑的态度,这是一种自发性的行为。当一个人懂得感恩时,便会将感恩化作一种充满爱意的行动,实践于生活中。

首先感谢我们的父母,成为老师接触了这么多学生后,现在才真正体会到,养育一个孩子成人长才是一件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我非常庆幸在我活过的20几个年头里面,我体验到的回忆到的都是一些非常美好,积极乐观的事情,父母的教育和价值观,一直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让我有现在的品行和做人的准则。我也非常感谢他们为我成长的付出,一直陪伴着我度过人生中重要的时刻。

每个人的一生之中,都会通过一份工作去体验和感受人生,用自己的每一分每一秒去争取机会,用行动实现自己的理想,体现自己的价值。所以感谢扬大附中给了我这样一个平台和机会,让我能够在这里起步和感受我的人生。半年的时间,从一开始的陌生、磨合、迷茫、困惑,到现在已经游刃有余,在工作和生活中也找到和谐与平衡。不论是安排有经验的老师成为我们的师傅,在工作上对我们进行“传帮带”,或者是安排老师外出交流、学习经验,以及学校开展的严谨求真的教学研讨沙龙活动等等,通过这些机会和活动都让我们这一批青年实习教师飞速成长。

最后,还要感谢韩老师及在扬大附中共同实习的同学,很多问题在处理上会欠考虑,或者有时会不知如何下手,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向老师,向同学请教学习。非常感谢他们毫无保留的帮助和诚恳的建议,在他们那里,我也学习到了一种求真务实、带着感情工作、服从大局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以及处理问题的方式方法。

由学校的发展带动教师的发展,用教师的发展提升学校品质,在这样互相带动的环境下,我认为自己不论是在心智和工作技能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进步。

首先,我学会了如何为人。要成为一个优秀的老师,必须先学会做人,这是一门很大的学问,对于各人来说,并不是一时一事之功,而是一生中时时刻刻,事事处处都要面对的课题和考验。在学校领导和有经验的老师身上,我发现和学习了很多为人处事的态度和哲学,比如:信念坚定、勤于学习、踏实肯干、正直诚信、积极进取、善于合作等等,我也认清教师这一行业,如果没有高尚的人品和师德做保证,就很难成为一个领导同事信赖的人。在工作中,还要时刻保有激情,立足本职,不计回报,勇于创新,充分发挥自身优势,配合领导开展好各项工作。面对重重困难,更要迎难而上、敢于创新,相信如果能够做到做足以上这些,就能在工作中获得成绩。

其次,我学会了如何学习,学习可以从书本上,可以从生活中,可以从老师身上,也可以从学生身上,这也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现今社会是知识社会,学习的社会。因此,教师更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学习如何利用学校的现代化的教育工具去教导学生,学习如何去积极参与教育科研提高教学水平,学习在教学实践中,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探索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学习如何处理师生间亦师亦友的状态,学习如何协调好同事间工作上的关系等等,所以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我们学会学习,才能更好的把这个观念传授给学生,才能使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赶上时代的步伐。

在实习的过程中学到了一种对待事情认真严谨、有原则、有想法的态度,在语言表达,组织管理能力上得到了培养和训练,学到了处理突发问题时临危不乱,有条不紊的思维模式,在待人接物、与人沟通、生活礼仪上的一些技巧,更学到了一种从长远、从大局出发的意识,这一些都是我认为非常宝贵的经验和财富。

责任是一种承诺,只有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实现自我在社会中的价值,才能展现人的意义。也正是因为学会了感恩,收获了成长,所以更加认清了自己肩头上背负的责任。首先对父母,要尽到做子女的责任,争取为他们减轻负担,并可以用自己的能力给他们足够舒适的享受。还有对工作对学校的责任,学校是一个大舞台,是我们施展才华的广阔天地,只有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才能以工作取得的实效来赢得组织和领导的信任,更要用不计回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面对重重困难,迎难而上的精神,去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去配合他人开展好各项工作,才能不愧对别人的信任,不愧对这些难得的机会。同样,对学生,我们更加具有责任,在教学上,我们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循循善诱,因材施教,不歧视、放弃任何一个学生,让他们在知识技能上得到进步。但这份责任还不仅仅只是“传道授业解惑”这么简单,每一位学生都是一条生命,一个个体,除了知识上面的教导,我觉得更要把主流正确的价值观灌输给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感恩,明白事理更能培养学生良好品行,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不一定要让所有学生成为专家、教授,但每一个学生都必须是一个思想心理健康成长的孩子。教育无小事,事事见真理,因此有了这些责任,我更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争取能够以高尚的人格去感染人,以整洁的仪表去影响人,以和蔼的态度去对待人,以丰富的学识去引导人,以博大的胸怀去爱护人。

过去的这一年是充实,丰富,多彩的一年,我觉得我们这一批青年实习教师也是充满希望、拥有活力的团体,但在职业生涯中,我们才刚刚起步,以后一定会拥有许许多多的机会,也会面临不计其数的困难,但在这一个成长过程中,我始终认为学会感恩,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认清责任,会是我们的立足之本、发展之机,力量之源。希望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在领导和老师的带领下,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能够顺利的走向成熟,变成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六

历史教育是基础教育的一门必修课。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领域最为深刻的思想变革,也是历史教育领域的重大任务。

由于在实施新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进行了集中培训,课程改革的目的、意义和基本理念等都有了深一层的了解。虽然只有几天的课改培训,但我的教学思想已受到了极大的触动。初中历史教育,是国民素质教育的一门基础课,但并不是培养史学专家的。而我们以往的教学,过分强调对知识点的学习,过分强调深入研究,过分强调历史的系统化,却并不重视学习过程,而当学生结束初中学习后,历史知识忘光了,就等于白学了三年。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使学生终身受益的东西得到得很少。因此,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他们终身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倡导学生勇于质疑、敢于争先,积极竞争,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一、历史新课改使教学具有开放性

将历史教学变成开放的体系,重要的是以课程标准为核心,更自由地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为学习知识提高能力而展开教学。更好地开展研究性学习,将发展的空间留给学生.教师不要越俎代庖,教师的角色仅仅是引导和组织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课堂教学注重三维的历史教学目标,即“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课堂成为关注学生实际体验的课堂,课堂教学的大部分时间,应该让学生参与学习历史的活动。例如“大变革”这一课,教材知识要点如果让教师讲述,是用不了多少时间的。课堂教学完全可以调动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体验。学生通过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既获取了知识,又有了对历史的亲身体验和感受。

二、历史新课改下教学方法的多样性

新的教学方式应该不要求有模式的东西,而只根据知识需要自主自由地安排教学,寻求多种教学方式和途径,打破教学活动中教师"以讲为主,单向授受"的传统作法。像对话,讨论,角色扮演等等都是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的教学方式,这些方法的运用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角色扮演活动:就是选择教材中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事件,让学生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结合当时的历史情境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如以宁为战死鬼,不为亡国奴为例,让学生扮演29军将士,激起学生的爱国热忱。角色扮演活动可以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

三、历史新课改使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

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之一是学生应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合作性”,也是学生历史学习方式变革的重要途径。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建立主动探究式学习,在探究学习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团队的合作精神。把教学的过程变成一个合作,互动,民主,开放的过程.如讲授“红军不怕远征难”时,我提前将学生分成小红军、地理专家等小组,确立不同的学习探究目标,指导他们分头去搜集资料。然后,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学习探究目标,完成相关发言。让学生在自主探讨中获得知识,培养能力。

四、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特长和能力,鼓励以多种形式表述历史问题

以往的历史课堂,总是以语言文字贯穿始终,顶多再有一副历史地图。而不善言辞的学生在这里只会更加沉默。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也仅限于一张大卷。学生的个性受到了禁锢,他们特有的专长无用武之地,反而令其反感历史课堂,因其枯燥无趣而在历史课上做其他科作业。

而这次的课改,恰恰要求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手段,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能力和特长,为其主动适应未来社会打好基础。于是,在历史课堂上出现了许多旁人认为是“不务正业”的现象。

如,有些学生在画房屋,这是学生根据书中文字介绍进行再创造所描绘的半坡聚落的村庄,河姆渡人的房子。在课上,学生们发挥想象,设计历史大事年表,有以表格形式的,有以纪年数轴方式的,还有的完全以图画的形式,不用一字而概括那一段历史。学生们在用他们擅长的方式叙述着历史口演话剧、讲故事、撰写小论文、绘画,等等,都是他们施展特长的渠道。在历史课堂中,更加注重的,是学习过程和结果的全程评价,是探索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新课程改革浪潮犹如一缕春风吹遍了祖国神州大地,给教育改革注入了一股崭新的活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我知道,新课程在课程功能、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等方面都较原来的课程,有着重大的创新和突破。

1、学生更愿意上历史课了。

新的历史教材,从外观看,图文并茂,色彩鲜艳,深受学生喜爱。从内容上讲,降低了难度,淡化了知识体系,增加了贴近学生生活、贴近社会的内容,给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探究实践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我深深体会到这一点,在《美国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教师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去讲述硅谷,比尔盖兹等故事,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在欢声笑语中上完一堂课。还有历史探究活动课,这可是学生们活动的天地,他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纷纷将自己最好的作品展现给大家。当得到老师的鼓励时,别提有多高兴了,常常是下了课,学生们还围着老师问这问那,意犹未尽。他们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由原来被动接受式的学习变为主动探究式的学习。

2、对历史教师的要求更高了。

新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转变教学方式,树立以学生为主,不断探究的学习理论。那么,光凭一本书、一张嘴走进课堂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认真挖掘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精心设计每一个探究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让历史课堂充满激情,充满生机。有时需要语言的激发;有时需要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有时需要教师知识的储量大,总之,对教师的要求更高了。在课改实践中,我有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危机感和紧迫感,觉得自己要学习的东西太多了。往往是上了这一课又要忙着准备下一课的内容,有时为了一个探索性的问题的设计而绞尽脑汗,还总觉得不尽如人意,总觉得自己知识太贫乏,迫切地需要去学习、去充实自己。渴望了解更多课改的知识,渴望指导,渴望交流,不断地丰富和提高自己。

3、教研活动水平更高了。

在历史课程改革过程中,面对新课标、新教材,在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也很多,怎样设计好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怎样处理好教材?设计什么样的探究问题,才能激发学生们积极的情感,有利于他们的终身发展?为什么自己的课堂效果不理想,达不到预期的目的?还有对教材的验证及反思是否正确等等,这些都迫切需要大家在一起沟通和交流,因此教研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教研活动水平要求更高了。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七

本学期我担负八年级5班的历史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一学期来,我始终以认真、严谨的治学态度,勤奋、坚持不懈的精神从事教学工作。以下是我在本学期的教学况总结。

1、认真备课、虚心请教

今年的教案,是认认真真、一页一页写的,已四个厘米厚了。备课时,我有这样一个感受:备课不单单是写教案,更重要的是怎样写“好教案”。在这一进程中认真浏览每课内容,搜索各种资料来增加课堂知识容量(中考书、高中知识),再加上典型习题来补充课堂教学。最后把教材内容和相干材料有机结合、排序好,再落实到教案上,来往返回好几遍。每次上课前再温习一次教案,做到万无一失。进程中张伟平、张慧霞老师帮助甚多,非常感谢!

2、关注学生、爱心包容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教师对学生布满尊重,关心和期待,以一颗爱心去包容学生,学生反过来也会给老师以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历史老师班多,课少,每周只有2课时,又不担负班主任,客观上师生空间间隔远,较难使师生在心理上相互接近,容纳。所以,尽力去记住学生的姓名,在课堂上不经意间的提问时喊出学生的名字,让学生知道老师在关注他,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师生感情。脾气好很多,生气几近没有,就是再调皮捣蛋,心中总闪出他可爱的一面。

3、积极引导,培养爱好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以在课堂上应用多种感官刺激,调动学生的学习爱好,就显得特别重要了。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中的易中天、于丹、纪连海等这些历史学者,他们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向观众展现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面,使观众感爱好的同时也弥补了历史知识。个人在教学中,除课本、课件外,喜欢和同学们一起回到历史,进行角色扮演,尽可能在“填鸭式”的教学进程中,做到“寓教于乐”。

4、及时归纳、严格落实

历史内容丰富多彩,纷纷复杂,我讲的多、玩笑多,轻易使学生失去头绪,不知重点。所以课堂写板书,就重要了,大多将历史知识网格化,以大框架的情势展现出来一目了然。在历史的温习课中,就把这些相干的历史知识串连起来,以时间、空间、人物等为线索,就似乎线串珠子一样。每节课学习结束后,下节课都要听写检查,落实课上,前30分钟参考黑板上的板书(也就是本课的重点,需要记忆的)背诵,10分钟听写,五分钟交换批,改错,背一遍,听写一遍,自己批改一遍,加起来就三遍,至于落实表,表面上是全班,大多数来的是前三十的学生,老师问一个,学生就得全部背的特别熟了吧,对待尖子生还能问一些难点题目,多点交换的机会。

固然,我个人题目很多。所以,今后改进的方向:一是继续研究高效课堂模式,胆子再大点,角色一定要变,变演员为导演,将课堂真正还给学生。二是多听同行的课。及时将教学困惑与同行交换,进步本身业务素质,特别是规范使用历史语言、教学生学习历史方法、做题技能等方面。三是继续加强学生知识的落实效力和力度。

历史课心得体会和感想篇八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向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教师“两眼漆黑”,只好课上各小组组长指定代表进行课堂展示。组长盲目指定的结果,就有可能会出现该生展示的内容100%的正确,做错的学生不能从中吸取教训;也有可能全班只有一个或几个学生做错该题,让参与展示的多数学生浪费时间。

3.展示的重点内容不突出。展示时应该采用“要题入手展示法”,将最重要的题最先展示处理,以确保展示的充分性。有的教师展示不分主次,按照顺序展示,平均分配展示时间,有可能导致次要题化时太多,而重要题没有足够的展示时间。

4.展示的方式单一性。展示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多媒体屏幕展示、学习小组内容交换习题展示、学习小组以讨论方式口头展示,师生之间以问答方式展示等。

5.展示缺少深度。由于展示由学生完成的,学生的水平决定了展示层次的肤浅,即使有了其它学生的帮助,恐怕也达不到揭示错误原因并总结解题思路、方法的深度,必须依靠老师启发、引导、解析。假如教师将自己定位为“学习者”,又没有认真备课,学生的解题实践中获得的“感性认识”就一定不能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高度,其得益和提高岂能得到保证.

(五)归纳中的问题

一是缺乏“归纳”的意识

二是使用“演绎法”。

第三是教师越俎代庖。

第四是急于求成。

总之,教无定法,任何理论都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践行。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人员触电应急预案(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人员触电

    2023年教师培训心得体会300字 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标题(8篇)

    学习中的快乐,产生于对学习内容的兴趣和深入。世上所有的人都是喜欢学习的,只是学习的方法和内容不同而已。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恰当呢?下面我帮大家找寻并整理了一些优

    2023年幼儿园师德师风教育心得体会小班(五篇)

    当在某些事情上我们有很深的体会时,就很有必要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积累经验。我们如何才能写得一篇优质的心得体会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

    2023年现场实践心得体会 现场会心得体会感触(六篇)

    在平日里,心中难免会有一些新的想法,往往会写一篇心得体会,从而不断地丰富我们的思想。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

    2023年亲子共读心得体会30字(4篇)

    我们在一些事情上受到启发后,可以通过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自己的这段时间的学习、工作生活状态。好的心得体会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

    2023年故宫导游词500字(五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专业学生陪读申请(汇总16篇)

    党员转正申请书是党员申请转正的书面证明材料,它是党建制度中的一项重要措施,有利于保证党员队伍的质量和凝聚力。这些离婚申请书范文是专业律师团队精心搜集整理的,可以

    2023年红楼梦读后感300字(3篇)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读”是“感”的基础。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

    2023年访谈心得和启示范文(17篇)

    通过写培训心得,我可以更好地整理自己的思绪,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下面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军训心得,将他们的经验和感悟展现出来,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热动1202班飞学士

    实用项目经理工作总结不足之处(模板18篇)

    人力资源是指组织中管理和利用人力资源的活动,包括招聘、培训、绩效管理等方面的工作。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合理有效地管理人力资源是非常重要的。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是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