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一
课上,老师给我们欣赏契诃夫写的《胖子和瘦子》。一听到题目,我有点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后来才知道,这是一篇体现“小人物善变性”的短篇小说。
文章主要内容是:瘦子带着他的瘦妻子和眯着一只眼睛的儿子出行,在火车站遇到多年不见的老朋友胖子。热情拥抱,彼此亲吻。瘦子不厌其烦地介绍自己的家庭、个人现在情况。然而,当胖子说自己已经做到三等文官,并且有两枚勋章时。这使刚当上科长不久的瘦子大吃一惊,尴尬至极,惭愧不已,而后是一个劲奉承,以至胖子恶心泛泛,几次提出抗议都不能,只好扭头伸手告别,在瘦子一家毕恭毕敬的目送下离去。
文章中,细节描写很多,如“他的嘴唇油亮亮的,像熟透了的樱桃”“他本人则蜷缩起来,弯腰曲背,矮了半截”等,这些生动形象的细节描写,突出文章中心。此外,文章还运用对比手法,通过描写瘦子一前一后动作和神态的区别,揭露出小人物的奴性心理。契诃夫通过描写瘦子趋炎附势的小科员形象和神态的区别,影射沙俄官僚制度对人性的扭曲。但文中最令我感触的一句还是:“瘦子握握他的三根手指头,一鞠到底,像中国人那样嘿嘿地笑着。”契诃夫不写其他国家的人,而写像中国人一样,这有力证明中国人在欧洲人心目中的地位。
或许,我们不是那么阿谀谄媚、低三下四,但中国不少职场官员就像契诃夫所写的那样,没知道对方身份,好得要命,什么礼节都没有;一旦知道对方身份,如果官位比自己低,会立马变得不和谐,对对方不尊敬,甚至耀武扬威,而如果官位比自己高,就会立马转变态度,变得卑躬屈膝,即使是以前亲密的好友也一样。外国人和他们接触多了,自然也会有契诃夫那种感觉。
么很多国家,很多公共场所,很多警示语都是用中文书写的?这些行为,难道不是针对中国人吗?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中国公民素质在外国人心中有多差!
我认为,这不仅是个人作风问题,还损坏国家形象,是中华民族的耻辱。我希望从今以后,人们可以用最好的态度对待别人,用最文明的方式展现自己,争取让其他国家的人们对我们刮目相看,不要再让他们认为,中国是一个素质低下的国家。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二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了解到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外国人所著。
那个时代的中国贫穷落后、思想上固步自封,经历了1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民族劣根性,也许用一位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会愈发的真实、客观。
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读这本著作,一方面因为这是一本真实的剖析自己民族品性的书;另一方面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看的同时,也似乎在明镜自照,照见了我们自己内心所有的缺陷与疤痕。
尽管这是写一百多年前的国人,但不得不承认,作者指出的这些族性特有的顽疾,不仅在说过去,当下也同样没有“治愈”。
书中作者从生活的小细节来洞察国人特有的品性,我很多次都怀疑作者是不是以偏概全了,怎么能从个别现象推出整个国人的素质呢。
难道真的应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那句老话,还是从我国古代沿袭至今的传统文化根生地固地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
让人禁不住想问问,难道几千年来,那些文化氛围、生活习惯、传统习俗、政治制度的“精髓”都能一脉相承的沿袭至今。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在揭我们的短处。
他虽然也提到中国人如省吃俭用、辛勤劳作、恪守礼节、生命力强、仁慈行善、共担责任、尊重律法等优点,但书的主要篇幅是在罗列和论述中国人的缺点:死要面子、漠视时间、天性误解、拐弯抹角、柔顺固执、心智混乱、麻木不仁、盲目排外、因循守旧、缺乏公德、缺乏同情、相互猜疑、言而无信……即便说到优点,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不解和质疑的眼光的。
比如,说我们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其背后的意思是因为穷而不得不如此;又如,说中国人恪守礼节实际上是在搞繁文缛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伪的表现……看完这些,我已经不想去考究是否这些优缺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民族,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存在的这些“顽疾”确实需要找到原因和治愈的方法。
一个国家无论经济、科技、教育怎样发展,文化始终会作为民族传统沿袭下来。
因此我认为国人的道德素养之所以没有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而发展,主要源于中国几千年来强大的文化影响。
中国和许多国家一样是个多神的国家,但中国的教徒们似乎没有那么虔诚,大家在信神、拜神的时候大多只是为了求的内心的安慰、保佑自己、愿自己梦想成真……并没有像外国人那样作为自身的一种信仰自死不渝的守护着。
据此,国人的所作所为就能得到一种解释——“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熙熙攘攘之中,又有许多生命本能的欲望。
国人的内心都充斥着人性的这一弱点,祖祖辈辈一脉相承的沿袭至今,自然也就不足为怪了。
“礼仪之邦”这个自诩的称谓急需“形而上”。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三
当品读完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国人的素质》读后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了解到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外国人所著。那个时代的中国贫穷落后、思想上固步自封,经历了1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民族劣根性,也许用一位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会愈发的真实、客观。
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读这本著作,一方面因为这是一本真实的剖析自己民族品性的书;另一方面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看的同时,也似乎在明镜自照,照见了我们自己内心所有的缺陷与疤痕。尽管这是写一百多年前的国人,但不得不承认,作者指出的这些族性特有的顽疾,不仅在说过去,当下也同样没有“治愈”。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在揭我们的短处。他虽然也提到中国人如省吃俭用、辛勤劳作、恪守礼节、生命力强、仁慈行善、共担责任、尊重律法等优点,但书的主要篇幅是在罗列和论述中国人的缺点:死要面子、漠视时间、天性误解、拐弯抹角、柔顺固执、心智混乱、麻木不仁、盲目排外、因循守旧、缺乏公德、缺乏同情、相互猜疑、言而无信……即便说到优点,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不解和质疑的眼光的。比如,说我们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其背后的意思是因为穷而不得不如此;又如,说中国人恪守礼节实际上是在搞繁文缛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伪的'表现……看完这些,我已经不想去考究是否这些优缺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民族,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存在的这些“顽疾”确实需要找到原因和治愈的方法。
“礼仪之邦”这个自诩的称谓急需“形而上”。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四
我有一双黑色的眼睛,凝望着湛蓝的天空,看这已经变了颜色的世界。
因为我有一双黑色的眼睛,所以我面对发生在我眼前的事情,我只能用文字来表示我心底深处的那种感受,我希望我能用文字来使那些所谓“高素质”的人能够有一点点良心,不要去在破坏中国的形象,不要在去使所有的人感觉帮助别人都是一种“罪过”。
我们应该学会反省。中国人的素质真的应该提高,设想一下,倘若这样的局面在继续持续下去,以后的中国会是什么样?恃强凌弱,人们都自私自利……想必不会只有这些吧。
这还不算什么。我去非主流吧去看东西,没想到竟然什么都有。难道17岁的女孩怀孕是好事?竟然还会写到上面。现在国人的素质为何这么低,是什么造成的?这我又不得不谈到中国的教育上来了,只注重书面上的东西,只是注重念了多少年之后,高考的那几张试卷上,那有什么用?最重要的是素质,是应该怎么做人,是应该如何的让中国人的整体素质提高。
中国人的素质,是个严峻的问题。我们只有不断的从各方面改进,不断的德智体全面发展,那么长大以后来能为国家做贡献,不要在乎那没有用的东西。李刚事件的发生只是个例,现在有许多家里有钱的仗着自己的势力,到处去欺负别人的还有好多。所以我们要从根本上解决,还是要提高中国人的整体素质。
想让天空像以前一样湛蓝,让人们的心还像以前那么的充满爱,让这个世界不变颜色,那么我们所有的人都应该从小做起,从我做起,做一个高素质的人,不让外国的人看不起我们,不让李刚事件,小月月事件重演,不让生命没有意义。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五
在全国人民的期盼下,全国冬运会在我市(齐齐哈尔)召开了。这不仅给我市带来了经济,旅游方面上的兴起;更被人们看作为08奥运会之前的一次大练兵,同时也是国民素质的大练兵,这也就不知不觉的给这次冬运会添了几分重量。同时你我也应该深思一下何为素质,何为中国人的素质。
其实咱们的素质近些年有了大大的提高,应给予肯定。例如,不想过去那样言语间时不时的出来一个脏字,同时对人也热情了许多……这无时无刻都体现了我国国民素质正在逐渐走想完整话。但世间没有完美的事物,在国民素质提升的同时无形中暴露出了咱们以前做的不是特别好的地方。对于这咱们不要躲避,反而要更加正视于此。
说到这,也许有人会当场对我进行反驳,咱们“鹤城”好不容易举办一次冬运会,你不谈经济上的发展,反之谈起国民素质,真是杞人忧天。……的确,一个学生看问题看不出什么高深,也不能摸出什么哲理,但这不等于找不出道理。孔子曰:“吾日三省吾身”。如果没件事都从好的方面去评述,那么人们就会忽视其带来的弊端。
在这次冬运会期间,表现出了咱们“鹤城人”所独有的热情,也让一些游客们了解了咱们的文化,尤其是扎龙自然保护区的丹顶鹤,被喻为“吉祥鸟”,同时这次冬运会的吉祥物又是以丹顶鹤为原形,以吉祥如意相之呼应。我想此时的“丹顶鹤”不仅是一个吉祥物,还充当了文化的传播者,把“鹤城”的“鹤”文化讲述给全国各地区的朋友。
然而在不经意间,咱们却遗忘了咱们所传承的根源――华夏文明。
先秦诸子所传授的谦卑之德,包容之美,礼让之行似乎烟消云散。
在公交车上一些乘客因为“挤”而相互埋怨;公交车上的司机因为一些上车慢的老人而埋怨着;而一些人是因为别人在街道上乱扔纸屑正责备他人,但他自己却不知道自己之前随地吐痰的情景。这种种的错位如此有规律,真是让我忍俊不禁。
但忍俊不禁的背后是多少叹息连我自己也不清楚了。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六
《中国人》创作距今已有80多年,中国社会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的生活方式在变化,思维方式在变化,但根深蒂固在我们整个民族骨子里的基因是一脉相承、不曾改变的,古人和今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和平的向往,对国家民族的热爱也是共通的。
一、热爱祖国,坚决拥护中国^v^的领导。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v^,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中国^v^带领中国人民,以巨大的政治勇气,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于这来之不易的局面,我们都应当倍加珍惜。^v^^v^指出:^v^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v^而伟大的中国梦,只有在中国^v^的领导下才能实现,唯有始终不渝的坚持党的领导,毫不动摇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迎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振兴。
二、爱国无小事,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更要少说多做。作为一名普通公民,爱国并不都表现为辉煌而壮烈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行动,有些爱国的小事才是力所能及的,事情虽小同样也是爱国的表现。爱国意味着你要勤俭节约,珍惜粮食、爱惜公共设施,不浪费水电;爱国意味着你要保护环境,讲究卫生,不在公共场所乱扔垃圾,要爱护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爱国意味着你要遵纪守法,不违反交通规则,买票购物吃饭要主动排队;爱国意味着你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要讲文明懂礼貌,提高修养,少发牢骚,要家庭和睦,孝老爱亲。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做到以上这些小事,我想那也是很了不起的,祖国一定会更美好更和谐。
三、实干兴邦,空谈误国。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喊喊口号,它需要你付出实际的行动。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国与国之间的利益之争,最终是综合国力的较量。反映到每一个公民个体,就是要爱岗敬业,每个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不断的创造社会价值,以自己的具体行动来履行爱国主义,这样才能为我国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我来说,就是要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履职尽责,为金融事业的繁荣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我相信,每个国人每天努力一小步,我们国家一定会前进一大步。
中华民族是一个伟大的民族,拥有五千年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这片土地上的人民热爱和平、勤劳善良、自强不息。让我们勿忘昨天的苦难和辉煌,无愧今天的责任与使命,不负明天的梦想与追求,我相信,在以^v^同志为^v^的^v^的坚强领导下,在亿万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明天会更美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苏州分行:顾俊奕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七
随着科技的持续发展,现在的生活中,不知不觉有了一个新名词经常出现在我们的眼前,那就是“共享资源”。比如现在最普遍的共享单车,现在还有共享书店,共享篮球等等。拿出手机扫一扫,支付借它们所用的金额,你就能够使用它们了。
这些共享资源的确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是也同时展示了这个城市的文明素养:有些地方的共享单车停得七歪八扭,有的甚至连脚踏板都没了。还有的市民,把共享单车据为己有,搬回了自己家。
这可以想象出,这些市民是多么“用心良苦”地把自己的方便度提升到最大化。“反正又不是自己的,何必那么爱护?”肯定有很多人这么想,所以随意地处置这些一元钱就能骑上的共享单车。
不要觉得奇怪,的确有人做出像后者这样的事。“又不是自己花几千,几百块买的,一块钱而已,坏了也不会心疼。”“只要一块钱,坏了又怎样?又不会追查到我头上,反正它本来就是坏的,我再踢几脚也没关系。”这就是那些破坏单车的人的想法。有很多人说,他们并不是这样想的,但是他们的确这么做了。
再细微的烛火也会照亮黑暗,一点小小的爱惜也会让人感激不尽。对它友善一些,就是对你自己友善一些。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八
《礼记》中的描述,人的美德并不是参照“礼”而得出的,而然中国人的“礼”的功夫却是相当了得,毕竟社会存在是决定社会意识的,在中国这样的国度,“礼“便可以理解为道德,宗教与政治的化身。
古时《孝经》曾说:“五刑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
“又有”百善孝为先“的古训,可见孝作为一种衡量人品甚至是选官的标准,都是占着相当大的影响。
中国人是很讲究孝的,《二十四孝》一书中就举了相当多的例子来说明孝的重要性。
从“我娘很爱吃橘子“的故事到”埋妻儿而养爹娘“再到”剜肉治病“无不说明了孝的程度之深。
守孝三年的原因是因为孩子生下来头三年,不能离开父母的怀抱,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亦不可自我糟蹋,否则便是对父母的不敬。
以“礼”相待,若只是敷衍,便降低了标准,认为是不孝。
中国人的孝是一种美德是没错的,但是相对于西方国家的信仰标准,孩子的相对独立性,并不存在什么刻意在意孝的存在,想去那就去哪的恣意散漫的态度确实有很大的差别。
是否影响了中国孩子的独立性,这种孝有时候可能会造成违背了主角的真实意愿,古时的婚姻包办也是一种孝的体现,却有种种的悲剧发生,例如《孔雀东南飞》。
就算在当代也有人为父母的命令为马首是瞻,一听父母有言,便毫不含糊地去做,也许可能本身就是个错误的举动,缺乏了自我的主观判断力,这样的“礼“想必不太靠谱。
总的来说,孝的正面作用还是要大于负面作用。
——公共精神
要说到公共精神,便有话可谈了。
从去年的天灾人祸来看,中国人民群众的公共精神可谓是表现的淋漓尽致。
我从不以偏概全,也从不以全概偏。
人终归有其自私性,所以有相当一部分人是抱着“事不关己,关门睡觉“的心态来生活在这个世上的。
古有农夫的祷语“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亦有”不得不顾及自己“出于自我保护的意识,有些人常常想着只要自己的个人财产不受损失,就没有必要去关心或者没有责任去关心别人。
说到底了,还是用一句话来概括“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明思博在他的书中用这样的话来表述中国人
这句话写得相当生动,也比较有概括力。
更通俗一些便是你不给我钱,我就没那个义务被你叫过来再唤过去,于是公共精神常常被与金钱联系在一起,显得太过于现实,其实这个社会终究还是要现实一些,不论是在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或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的大环境下。
对于某些社会中的见义勇为等充分体现公共精神的行为和事迹,我的确是相当敬佩。
因为生活中我们的思想境界有时候总会先想着自己的,当然自己确保不受伤害,但至于究竟要不要管别人,就是另一回事了。
当然这个社会是不乏有真正公共精神的人的,他们可能不计报酬,不计后果,但真正人们都达到那样的思想境界高度,还是将要有很长时间的路要走吧。
——知足常乐
“钉在一块土地上,
好像一棵树,
吸水,开花,结果,最后枯萎了,
归于脚下的黄土。
那是他们的知足常乐的心态在潜移默化中作用着。
一段时间之内,中国人是很相信”天“的,或许可以称作是一种”宿命论“,皇帝是天子,释迦摩尼是救世主,这些环境的作用打造了中国人很吃苦耐劳的品质,有着永恒般的好心情,不论外面怎么样,中国人总是很相信会很好,现在已经很好了,然而这样的相对于进步的停止却差点要了中国人的命。
现在却有很多现象表明中国人并不是很好的保持这种美德了,贪官亦或是种种谋求某个目的而不择手段的人,数一数就是很可怕的事情。
所以他们会常常丢失快乐,只是满足自尊或是虚荣心。
所以知足常乐,亦或是相关无事,还是抱着常乐的心态。
知足常乐在当今的社会中可以衍生一下它的意思,便是保持一种良好的心态,不要过分的要求什么,再用一句老人们常说的话:”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永远不是你的“,切不要把它理解成天命不可违,我只是想说在什么都没有争取到之前你只好做好你自己,常常可以使自己很开心,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人的。
——拐弯抹角
“很会做人。”
偶得记起来,一天聚会聊天的时候,有个朋友把头伸过来有些神秘地对我说:“我发现你语文是不是学太好了,骂人都不带脏字的。”这才是我明白过来是自己不久之前对于一些冷嘲热讽的反击,不小心有点毁了自己的形象。
但反过来想想,中国人恰恰在很多的时候都会练就了一副好嘴皮子,可以用尽借代,比喻等修辞手法,来表现对某人的看法,然而对方又会常常毫无防备的欣然接受,好像只有自己知道怎么回事,恐怕等到别人反应过来怎么回事,你早就人去楼空了。
这样的结果,又要怕是要感谢中国的文字的复杂性和生来就有的谦逊了。
有人说中国人很喜欢摆场子,很喜欢作假,我倒不是这么认为的,中国人的“面子心理“貌似已经有很长的存在时间了,中国人很喜欢面子并不是因为他们很喜欢争强好胜,而后是因为他们想让别人看到自己好的一面,追求完美的心理谁又不曾拥有呢,更何况是无伤大雅?进而就有了拐弯抹角的语言,行为,一切的暗语,一切的小动作都只是不想破坏当前可能会比较好的的情形,只是想让近况变得更好些仅此而已。
中国人的拐弯抹角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往往可以很巧妙的将自己从尴尬,窘迫的困境中解救出来,无伤大雅,又给自己做足了楼梯好适时退出。
——漠视
中国人常常很羡慕说西方人才很懂得生活,可以有很长的假期在沙滩,在海岛上晒出黝黑健康的皮肤。
其实中国人同样也是很懂得生活的,只是条件不允许,没有足够的时间或是金钱,没有办法去远方携着家人旅行,但是中国人却能在仅有的休息时间内充分利用身边的事或者是物来充分享受生活的愉悦。
于是喝茶成了最佳的选择,既没有浪费什么时间,却又在某种程度上闲暇了身心。
午后的小憩,一壶茶,是很好的享受,中国人要的并不是什么好茶好味道,只是追求那一刻的心境,想必那才是最重要的。
吃过了西餐,还是印证了西方人一句话:“中国人是最懂得吃的。
“中国人的“漠视时间”的短板也由此产生,在西方人看来中国人花大把的时间在厨房仅仅只是为了一顿饭,是相当可怕地,是浪费时间的,快餐才是他们的选择才是,但是往往却是适得其反,中国人宁愿在餐馆点完餐后等上好一段时间,或许只是遵循好的东西制作起来总会很慢的道理,一分一秒的耐心地,充满希望的等待。
他们或许并不在意吃的东西的好坏,只是在意了等待时间的种种美好的幻想,我想再不符合胃口的饭菜,也会因为之前的想变得成为美味佳肴吧。
中国人漠视的并不只是时间,还有精确度。
称作马虎估计不太合适,因为模糊是一种生活态度。
有人问过我买的包多少钱,我回答了200块,但其实只有180,我想我更大多数时候是回答别人一百多。
中国的漠视精确往往只是随意,引证阿基米德的基本定理“等量之间彼此相等“我想更多的只是一种从众的思想。
中国人不想把自己本来就不简单的生活搞的越加复杂,漠视不必要的精确度还是相当有必要的`。
——猜疑
中国人的猜疑心理有时候是相当严重的,仅仅是因为生活的不够精细,面对一点稍微反常一点的举动,他们都会把它记在心里,有时候更加无限扩大,毫无边际的事情非要说自己亲眼所见,其实大部分都是心理暗示的结果。
记得当初读到寓言故事里的“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故事之后只是笑其中的主角的痴愚,但现在想想就是中国人的猜忌的天性才闹出了这段笑话。
再从中国人居住的房子格式也看出了不少端倪,中国人的以前居所常常都是以高墙为界,一副井水不犯河水的姿态,但那越筑越高的墙便说明了互相的戒备之心,以前的社会比现在不知道纯净多少倍,绝不是社会治安亦或是人品的原因,这种猜忌心理是本来就有的,所谓与生俱来。
邻里之间的猜忌远不如上与下之间的猜忌来的可怕,前者无非就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后者一旦发生,设想一位君王觉得自己的大臣都有谋反之心,各个弃用那该怎么收场。
中国人的猜忌确实应该克制一下,毕竟只是推断,做好这一点,那么就要把生活过得更加精细一点。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九
刚开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网上搜了一下简介,了解到这本书是一百多年前,由一位在中国待了20多年的外国人所著。那个时代的中国贫穷落后、思想上固步自封,经历了1000多年封建王朝的统治,中国人究竟存在着怎样的民族劣根性,也许用一位外国人的眼光来看,会愈发的真实、客观。
怀着期待又忐忑的心情来读这本著作,一方面因为这是一本真实的剖析自己民族品性的书;另一方面这本书就像一面镜子,看的同时,也似乎在明镜自照,照见了我们自己内心所有的缺陷与疤痕。尽管这是写一百多年前的国人,但不得不承认,作者指出的这些族性特有的顽疾,不仅在说过去,当下也同样没有“治愈”。
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在揭我们的短处。他虽然也提到中国人如省吃俭用、辛勤劳作、恪守礼节、生命力强、仁慈行善、共担责任、尊重律法等优点,但书的主要篇幅是在罗列和论述中国人的缺点:死要面子、漠视时间、天性误解、拐弯抹角、柔顺固执、心智混乱、麻木不仁、盲目排外、因循守旧、缺乏公德、缺乏同情、相互猜疑、言而无信……即便说到优点,也可以看出作者是怀着不解和质疑的眼光的。比如,说我们辛勤劳作和省吃俭用,其背后的意思是因为穷而不得不如此;又如,说中国人恪守礼节实际上是在搞繁文缛节,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虚伪的表现……看完这些,我已经不想去考究是否这些优缺点也同样适用于其他的民族,但作为中国人,我们存在的这些“顽疾”确实需要找到原因和治愈的方法。
“礼仪之邦”这个自诩的称谓急需“形而上”。
中国人素质谈国人素质篇十
人类之所以高贵,乃在于有道德。
中国是一个人治传统悠久的国家,是一个崇尚贤人政治的国家,因而也是一个特别注重道德修养的国家。
我们为什么要注重修养?因为,修养是一种传统美德,修养是一种思想境界,修养是一种精神追求。
因为修养,是我们摆脱低级庸俗,克服自私自利,追求建功立业,追求高尚人格,实现完美人生的唯一途径。
因为任何为历史和社会为国家和民族做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都是后世修养励志的典范。
人的道德既不是天赋的,也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持之以恒的修养努力获得的。
修养是每个人不可回避的人生重要问题。
人从一出生开始,就生活在家庭、族群、团体、国家等各种社会关系之中,就面临着各种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的协调处理。
所谓修养,就是要在家庭、国家和社会生活中,讲规则、守法度,讲诚信、守承诺,讲道德、守秩序,讲文明、守纪律,就是要协调处理好自己与内心、他人、社会、国家的关系。
努力使自己的思想、道德、情操、行为达到一个更高的境界更高的水平。
修养,要求对国家要忠,对父母要孝,对子女要慈,对亲人要恭,对朋友要诚,对他人要敬,对老人要尊,对小孩要爱。
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解剖不断进步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自我净化不断提高的过程,修养的过程是一个学习实践不断完善的过程。
人,一刻也不能停止修养。
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实际上,也要修养到老。
即修养应当贯穿于人的整个一生。
修养不是盲目的闭门思过,不是胡乱的冥思苦想,修养需要理论指导,修养需要实践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近日有幸读到蔡元培先生的名著《中国人的修养》一书,该书被誉为“一部值得全体国人阅读的道德范本”。
蔡先生认为,作为一个现代学生,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一是“狮子样的体力”。
“今日的学生,便是明日的社会中坚,国家柱石”,强调“先有健全的身体,然后有健全的思想和事业”,“学生体力的增进,实在是今日办教育的生死关键”。
二是“猴子样的敏捷”。
欧美文化后来居上,西方学生行动态度总是敏捷异常,活泼得很,让吾人瞠乎其后。
现在我们的青年,如要想对于求学、做事两方面,力振颓风,则非学“猴子样的敏捷”,急起直追不可。
三是“骆驼样”的精神。
青年学生承担着对于学术、对于国家、对于社会的重大责任,任重道远,必须具有“骆驼样的精神”。
此外还要有“崇好美术的素养”和“自爱”、“爱人”的美德,才能无愧于现代学生的称号。
《中国人的修养》这本书由三部分构成:一为《中学修身教科书》,分为上下两篇。
上篇主要从实践方面论述了修己、家族、国家、职业等修养问题,下篇则讨论了良心论、理想论、本务论、德论等修养理论。
二为《华工学校讲义》,包括德育三十篇和智育十篇。
德育篇要求舍己为群,尽力于公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己重而责人轻,勿畏强而侮弱;智育篇包括文字、图画、音乐、戏剧、诗歌、历史、地理、建筑、雕刻、装饰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