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

时间:2024-11-23 作者:BW笔侠

创意是一种源自生活的灵感,它能够从我们日常的琐事中挖掘出真正有意义和独特的思考。此次收集的创意范例涵盖了不同领域和多种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创意的无限可能。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一

20xx年12月,教育部会同相关部委印发了《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力量,关系着高校发展的未来,关系着人才培养的未来,关系着教育事业的未来,从而明确了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在高校发展和教育事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依赖于教师队伍的结构优化与知识更新,这需要从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做起。从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来看,据教育部20xx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发布的数字,我国高校专任教师数量从1991年到20xx年的20年间增幅高达244%,其中30岁以下的教师比例已占到27.29%,31-35岁及36-40岁的教师比例分别占教师总数的21.17%和16.59%,以上三类合计为65.15%,可见,青年教师已经是教师的主体。

教育部印发《关于加强高等学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以来,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训在不同层面得到了强调,但在实际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化问题。多数院校均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能力提升的相关规划,既有学校层面,也有学院层面,但这些规划千篇一律,规划内容大而全,包括职业道德教育、语言表达能力、课堂组织教学、现代教育技能等诸方面,实际上这些均是教师入职教育的基本要求,由于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并不突出。

二是考评问题。为了快速促进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高,运用督导听课、严格考评、讲课大赛等方式进行考评,由于形式僵硬,往往引起青年教师不满,难以达到真正提升的目的。我们结合单位实际,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了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方案。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目的是为了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计划方案设计必须据此来进行。一流的大学必然有一流的教学。为什么一些大学的一些专业会受到社会的盛赞和人们的追捧,因为它有好的师资、好的学风,能够把学生培养成社会的`栋梁。高水平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获得科学知识,从而奠定其一生事业的坚实基础。

通过召开学生座谈会、家长座谈会和青年教师座谈会的方式来收集和梳理相关问题,并最终确定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的三大主题,即要专业、要自律、要学习。所谓要专业,即认真细致的专业知识传授,不但要讲基础,还要追踪前沿;所谓要自律,即要求教师恪守教师职业道德,遵守课堂规范,对学生严格要求,不能在考试前通过划重点的方式让学生全部过关,看似皆大欢喜实则没有担负起传授知识的责任。要学习,则是强调教师注重知识更新,运用专业理论对经济社会中的重大问题进行解释,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

教学能力提升方案虽然是为服务于人才培养制定的,但提升对象是青年教师,必须体现青年教师为主体的提升设计理念。通过开展与青年教师的座谈会、与个别青年教师单独谈话、与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座谈的方式了解相关信息,在此基础上确定提升计划的内容及进度安排。

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从三个层面进行设计,第一层面的设计是教师自我评价体系,即教师根据个人情况设计课堂教学应实现的具体标准,在学期初发放给学生,请学生对照标准监督并提出意见和建议,这也是提升计划最重要的环节;第二层面是青年教师与指导教师和系主任通过沟通交流确定年度提升任务,每位青年教师的提升任务不尽相同,根据实际情况来定;第三层面是学院针对提升计划的一系列政策及督导办法,其目的是对提升计划进行管理和支持。

由于传统的职称评定、学科建设等的指挥棒作用,重科研轻教学之风在高校普遍存在,对教学的投入不足,从而极大地约束了教学的发展。针对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加大对教学的投入,并把项目化管理引入教学管理中。人们对于当前人文社科领域的“项目化生存”讨论很热烈,“争项目、拿经费”饱受批评。但“项目化生存”有其优势,即有目标、有资源、有动力、有监督、有责任、有成果。为什么我们的教学在教学质量工程和教学日常管理诸方面均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就在于无目标、无资源、无动力、无监督、无责任,自然就无成果。

以教学系为单位设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项目,遴选具有丰富教学经验、丰厚教学成果并且长期在教学一线的教师作为提升计划的指导教师,成立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项目组,学院与项目组负责人签订提升计划任务书,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任务,提供必要的经费和政策支持。各项目组内的青年教师则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制定“个人教学能力提升计划书”,确定双方任务、计划执行具体内容、时间进度和目标,经个人、导师和系主任三方签字备档。

由于坚持任务导向、充分调研,并且引入项目化管理,从而形成有效的激励,学生对教学的诉求充分反映在提升计划内容中,青年教师在提升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中具有主动性,使青年教师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获得了广泛而又坚实的群众基础。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二

摘要:高职院校注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教师应重点发展专业实践能力,这是部分高职教师职业能力的短板。培养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是确保现有高职人才培养模式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因此,只有培养实践能力较强的教师群体,才能推动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发展,从而培养专业过硬、综合素质较高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人才。

关键词:高职;环境艺术设计;职业能力;实践能力。

一、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现状。

随着我国高职教学体制改革进程的深入,我国高职教师队伍规模正不断扩大,社会的变化发展对高职教师职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也不例外。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相应的专业素养和多学科、跨专业的综合理解能力、创新能力,更重要的是应具有商业设计实践能力。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往往就职于设计第一线,没有经过专业的实践训练是难以达到企业用人标准的,这就对教师的设计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笔者经调查了解,一些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的实践能力有待提升,存在如下两个方面问题。第一,师资结构有待完善,教师缺乏实践经验。环境艺术设计是一个以实践为主的专业,该专业涉及多种施工材料、施工工艺和施工管理等,这些经验都需要多年的积累才能获得。一些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是本科或研究生毕业后直接入职的,缺乏实际工作经验,实践能力较弱,这就导致其在授课过程中只停留在艺术审美或传授理论知识的层面,而对设计定位、设计实施等诸多方面缺乏考虑,这样的教学脱离实际,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第二,校企合作实施困难,产、学、研深度融合欠缺。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育的目标和特征决定了其专业发展、师资力量的培养离不开与企业的合作,因此,要提高高职艺术设计教育质量、提升教师的实践能力,校企合作是最佳途径。另外,产、学、研一体化是促进教师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方式。目前,很多高职院校的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不断加强与行业、企业的联系,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是由于管理层面诸多条件的制约,很难有实际性的合作。另外,在固有观念中,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接收企业的设计订单、创建工作室或开办自己的公司,往往被认为会影响教学,这让教师的积极性受挫。种种原因导致部分专业教师离企业一线实践越来越远,久而久之,其专业实践能力与相关知识也会不断退化。

二、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培养的要求。

当前的教育正面临这样的困境:一方面,部分大学毕业生面临试用期长、低薪甚至找不到工作的局面,另一方面,企业面临熟练技术工的“用工荒”。为了能够从这种困境中突围,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重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如,建设实训室,建立实习基地,在课堂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等,以期使学生在毕业时就能具备熟练的专业技能。高职院校的这种人才培养模式决定了从事高职教育的教师既要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专业实操能力。对于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而言,提高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有两个:第一,教师有自己的公司或工作室。然而,部分高职院校不支持教师设立自己的工作室,认为教师从事第二职业会不安心于学校的工作,影响教学和科研。第二,深入工作一线,到企业挂职。一方面,目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意识到要派教师到企业挂职,但是相关政策不完善,所以教师参与性不足;另一方面,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部分企业由于看不到教师实践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往往不愿意接收教师到企业实践。从以上两个方面来看,最好的方式是与知名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机制,让教师能够长时间深入企业,从而拥有过硬的实践能力。通过深入企业挂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获得提升。

1.开阔知识视野,接触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环境艺术设计行业日新月异,客户需求和设计理念更新迅速。教师深入一线设计现场,可以直接接触设计公司众多职业素养较高、专注于设计行业的人员,通过与他们合作,虚心向他们学习,开阔知识视野,汲取更多的现代设计理念,特别是深入了解大型空间设计的新理念。

2.提高设计能力和创新能力,获得宝贵的从业经验教师通过企业挂职,除了丰富感性认识,加深和巩固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外,还提升了设计超前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了对项目的执行、判断能力,项目设计的应变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实施能力等,熟悉从设计到施工、再到设计成形的一线工作流程,掌握各类新兴装饰材料的特点和施工工艺方法及技巧。另外,教师通过挂职,对实践技能的掌握经历了从生疏到熟练、从初级到高级的循序渐进的提升过程。通过实践修正、创新理论,使理论与实践融合,正如费尔巴哈所言:“理论所不能解决的疑难问题,实践将为你解决。”

3.磨炼工作意志,融入企业文化企业往往更讲究效率,一般工作节奏较快、强度大,很多教师刚开始难以适应在企业工作。因此,教师要迅速完成由教师角色向挂职岗位角色的转换,以企业员工的身份,接受管理、履行职责,以顽强的工作意志克服各种工作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挂职任务。如,要了解自己所从事专业的工艺、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以利于教学更贴近实际工作;向有丰富设计实践经验的设计师学习,提高应用新工艺、新技术的能力,以不断提升自己的实践能力。此外,教师还要积极参与公司的各种活动,通过与企业同仁的广泛交流,掌握行业当前的发展情况和岗位职业能力素养,最大限度地感受企业文化,如企业的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组织结构等,从而适应、融入企业文化。

通过多层面的锻炼,教师可以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一定的设计实践能力,同时把相关的经验融入设计教学,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专业教育:

1.优化教学内容教师通过挂职锻炼,不但可以提高实践能力,还可以培养商业思维和市场意识,提高综合素质,并将所得应用到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当中。如,将在企业实践期间获得的先进设计理念、一线实践案例和行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引入课堂教学,准确把握社会实践中的热点、难点;重建教学内容,使之更加注重面向行业发展,注重与企业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使教学内容与社会需求同步。

2.提升教学能力教师拥有了宝贵的实战经验后,就可以游刃有余地指导实训教学,以案例带动理论教学和实践项目教学。如,在居住空间、店铺空间、办公空间等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准确把握客户需求,布置恰当的设计题目,让学生完成。让学生完成作业之后依次走上讲台,以设计者的身份推介自己的设计方案,教师以客户的身份提出问题,由设计者回答。这样既启发了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课堂氛围,又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再如,运用企业实践所获取的真实的设计项目信息,让学生进行“真题假做”,甚至可以让有能力的学生参与企业的真实项目。学生通过“理论—实训—项目设计”教学,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获得一次真实环境下的全面、综合的实践锻炼。这种实践教学缩短了学生的课程学习与职业岗位实际环境的距离,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获得职业工作经验和实际设计成果,提升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和成就感。

3.加强校企合作高职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可以通过校企合作的方式解决师生的实习、实训问题,学校必须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建立联系,并以灵活的模式激发自身与企业合作的动机,对双方利益、合作动机进行深入分析,这有助于为产、学、研结合建立纽带,更好地开展合作、实现双赢。教师实践锻炼结束后,学校可以从新技术学习、课程改革任务、参与企业设计项目、调研报告、设计作品、专业论文、校内外实训基地拓展等方面对教师的社会实践过程进行考核,以达到有效锻炼的目的。

4.开展学生工作室的建设教师运用企业挂职经验,结合设计行业特性,参照设计公司真实的工作情景,以公司模式管理学生,建设与公司岗位“零距离”对接的学生工作室,使学生通过参与实际项目,增强实践能力,了解具体、实用的创意方法和设计流程,加强团队协作意识和交流沟通能力,以此挖掘学生潜在的创造力,激发其设计才能,帮助他们形成创造性思维模式。成立学生工作室,是现代高职院校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重要模式之一。工作室为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养和专业技能的复合型高职设计人才提供了可能,是解决学生就业问题、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有效平台。只有加强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才能更好地进行专业建设并且培养出实践能力出众的学生,从而适应社会需求。教师提升实践能力,才能了解设计公司对设计人才职业能力素养、专业课程设置的真实诉求,了解专业岗位群的业务范围、具体需求和发展趋势,从而更有针对性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使专业培养目标、专业结构、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等符合市场需求。沃韦纳戈说过:“不要担心犯错误,最大的错误是自己没有实践的经验。”学生的专业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才能受到企业的欢迎。因此,教师应主动加强与企业的沟通与合作,帮助学生加强实践技能的锻炼,确保实训教学取得实效,这是作为一名合格高职教师的基本要求。

参考文献:

[1]李丹.高校教师职业能力培养研究.教育与职业,(30).

[2]孙裕杰.论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装饰,(8).

[3]张景.关于提升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教师实践能力的探讨.美术教育研究,2012(21).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三

2.1培训制度不健全[4]。

很多高校没有建立健全的培训制度,新教师在踏入工作岗位之前,一般都没有实践经验,这就需要学校提供相应的培训,由于很多地方高校培训制度不完善,导致青年教师难以进入工作角色,教学基本功底子弱,地方高校培训制度的不健全主要体现在:第一,培训相关政策不健全,很多高校,尤其是地方院校没有相关的详细培训政策,很多院校的教师培训工作敷衍了事,没有具体的培训制度及实施细则,缺乏相应的培训机构,大多是高校人事处主办,学校内部的教师作为培训导师。第二,培训内容单一,多数地方高校教师培训内容主要为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规、教师职业道德等,主要以理论知识为主,有关实践技能方面的,如教学研究方法之类的课程涉及很少,青年教师在培训中学到的教学技能欠缺,相关教学论类的课程也没有开设。另外,教育技术对教师来讲也是一门重要学科,教师进入课堂多以多媒体教学,而很多高校未开设此类课程,所有的这些导致青年教师在培训中获得的帮助很少。

2.2实践平台未搭建[4]。

教师踏入工作岗位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这就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技能及教师基本功。一般对于刚进入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来讲,学校应该在开课之前先对教师的教学能力简单进行考核,形成一种考核制度,确定能够胜任教学任务的教师,才能走进课堂,这样既是对青年教师负责,也是对学生负责。一些高校实施了“老带新”的制度,由一名教学经验丰富的老教师带领一名年轻的新教师,实现“传、帮、带”。本来这是一项促进青年教师能力迅速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但是很多高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传承,双方权利义务不明确,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学校支持奖励力度不够,指导教师和青年教师对“传、帮、带”的认识不深入,任务下放下去之后,放任自流,很多二级院系本着应付的态度,并没有真正带领青年教师学习,多数人都是年终考核填一张考核表结束,像观摩课堂实践、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等平台未搭建,这些平台的建立有助于青年教师亲自参与到教学实践中,在实践中找到自己的不足,反之,导致青年教师缺乏实践学习的机会,难以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2.3学校环境[5]。

很多地方高校的青年教师都是名牌大学毕业的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在校期间,他们都有自己的科研小团队,在自己的专业上都具有一定的能力,到了工作的地方院校之后,学校条件很多都不如自己读书的学校,尤其是一些普通本科院校,学校设施匮乏,校园环境不佳,使得这些青年教师心理上产生很大的落差,他们会常常拿工作的院校与之前的学校比较,比较之后,落差会加大,最后导致这些教师没有精力和热情对待新工作。资源的匮乏、条件的简陋,很多青年教师的才能得不到充分发挥,这也是目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辞职频繁的重要因素。很多教师想开展一项科研活动,发现没有人可以协作,图书馆资源有限,找不到自己想要的资料,实验室条件简陋,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所有的这些,都导致青年教师从心理上失去了对学校的热爱,更谈不上教学乐趣了。优美的学校环境、丰富的资源条件是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

2.4自身因素。

影响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还有教师自身因素,主要体现在:第一,教学态度。教师的工作态度是决定教师乐岗敬业的重要因素。张大良等人对69名高校青年教师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教师认为要成长为一名优秀教师,关键的品质是敬业精神[5]。第二,自我发展,青年教师到地方高校从事工作,很多时候更加注重自己的专业发展要求,如果所从事的.教学能够促进专业发展或青年教师专业发展愿望强烈,都会促进他们制定目标、计划,规划好自己的人生道路,将专业知识教授给学生,在实践中不断反思,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能力。第三,性格特征。有些青年教师刚进入工作岗位,之前的稚气不成熟还残存着,遇到事情还是以学生方式解决,容易暴躁发怒,这些都不利于教师能力的提升。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四

摘要: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培养是新建本科院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针对当前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研究能力不强、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及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亟待完善等问题,文章认为,主要应从激励机制、培训机制、交流机制及评价机制等方面采取相应措施加以改进,从而有效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保障新升本科院校的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一、引言。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中提出:把本科教学作为高校最基础、最根本的工作,领导精力、师资力量、资源配置、经费安排和工作评价都要体现以教学为中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以中青年教师和创新团队为重点,建设高素质的高校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水平。近年来,一些专科院校通过大量引进青年教师从而升格为本科院校,这些青年教师大多学历较高,教学时间不长,是学校教学工作的主力军。因此,关注、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既是国家教育大政方针的要求,又是这些新升本科院校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的年龄划分标准及我国延迟退休的现实,本文所指青年教师是指44周岁以下的教师。本文以湖南某新升本科学校(以下简称h学校)为例,对当前本科院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相关问题作一探讨。

h学校2010年升为本科学校,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24个,涵盖经济学、管理学、文学、工学等学科门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万余人;专任教职工300余人,其中正高职称74人,含二级教授5人;副高职称19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50余人。截至2015年7月,学校共有青年专任教师158人,其中女性105人,男性53人;助教4人,讲师99人,副教授53人,教授2人;博士9人,硕士143人,本科6人;教龄最长的为22年,最短的2年;中共党员39人,民主党派63人。通过对该158人教学能力的研究,我们发现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效果不够理想、教学研究能力有待提高、教学评价体系不够科学、教学能力培养机制亟待完善。

(一)教学效果不够理想。

尽管对何为“教学能力”争议较大,但教学能力最终要体现在教学效果上来,两者存在必然的正相关关系。h学校每年通过学生、同行及教学督导组三方评价从任课教师中评选出教学效果排名前100名的教师所任课程为“一类课程”,并按课时费的20%作为额外的奖励。从2014—2015学年的教学效果来看,这158名青年教师中获得“一类课程”称号的只有17名,仅占青年教师的10%,占全校“一类课程”的20%不到。出现这种情形一定程度上与该校的师生比不合理有关,从而极易造成上课班级越多,所得学生评价分值的均值越低。以该校会计系为例,该系学生占全校半壁江山,由于师生比相对其他院系来讲最高,导致“一类课程”获得率在全校十个系部中排名第8。但如果把青年教师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量的话,在其他教师同样承担较多教学任务的前提下,2014—2015学年青年教师所得“一类课程”数如此之低,却不得不引起我们的反思。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差强人意,有待提高。

(二)教学研究能力不强。

科研是为教学服务的。首先来看h校的教改课题申报情况。从2014年、2015年的教改课题立项情况来看,两年来青年教师申报的教改课题只有35项。也就是说,只有不到1/5的青年教师申报了省级以上的教改课题。再放宽到校级课题,两年来也只有44人次申报,只有不到1/4的青年教师申报。由此可见,青年教师申报教改课题的积极性并不高,从事教改研究的热情明显不足。另外,从青年教师论文发表情况来看,该校对教师已发表的论文与成功申报的科研课题(包括教改课题)进行量化奖励。论文方面,最低为本科学报50分,最高为国际权威期刊2000分;课题方面,省级一般课题120分,最高为国家级重点课题2000分。从2014—2015学年来看,158名青年教师全年科研分总值为14579分,人均得分92分,相当于每人发表一篇北大核心论文。仔细分析发现,全年无科研分的竟然达到102人之多,相当于三分之二的人无科研成果。会计系青年教师相对较多,理应有较好的科研表现,但事实并非如此,近半青年教师科研分值为零;同时,分值较高的主要集中于该系少数几位年轻教师。这一现象反映了该校重教学轻科研的严峻现实。一方面是由于该校刚从专科学校转型而来,大部分教师仍然沿袭专科学校教学为主的观念,另一方面也与该校青年教师缺乏科学研究动力及学校缺乏惩罚措施有关。

(三)教学能力评价体系不科学。

教学能力评价体系是否科学牵涉到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发挥与潜能挖掘。h校对教师能力评价主要从学生评价、同行评价、教学督导评价三方面进行。其中学生评分占总分的权重为80%,同行评价与教学督导评价各占10%,体现了学生为主的评价思想,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与可行性。但从具体评价指标来看,却存在诸多不合理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学生评价指标上,尽管从教学态度、内容、方法及效果四个方面设置了相应的评价指标,但这些指标大多为基础指标,一般任课教师都能达到。其结果往往会造成评价者无所适从,各被评价者差距不大。以2014—2015学年为例,该年度158名青年教师的学生评分基本处于“良好”区间(80分—89分),80分以下及90分以上的值为零。这与指标设置的初衷即评分结果在优秀、良好、合格、不合格之间呈正态分布大相径庭。同时,属于基础性的新生的课程学生评分普遍较高。会计系获得“一类课程”称号的'有一半属于会计学原理的授课教师。由此可见,学生的评价并不公正客观;评价体系的不科学也难辞其咎。二是同行评价上,主要设置了教学文件、教学行为、作业布置、课程考核、工作量及教学研究等六个方面的指标。但这些指标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却难以准确把握。原因在于,评价者往往难以把握被评价者的具体情况。以“教学研究”为例,其中设置了“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在公开刊物上发表教改论文”指标。作为评价者其实无法得到被评价者有关主持课题与发表论文的相关数据,也就无法对被评价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2014—2015学年同行评价得分中,158名青年教师中得分处于70—79之间的只有四位教师,高于90分的只有一位,绝大多数为80—89分。同样的情形存在于教学督导评价中,教学评价体系不科学可见一斑。

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学校通过一定的培养机制得以提升。新升本科院校升本前为达到升本的相关指标要求,往往会在一段时间内集中、大量地招聘专业教师。而这些教师大部分来自于刚毕业的硕士生与博士生。这些教师一方面具备较好的专业素养的优势,但同时也存在教学方法、手段、经验相对欠缺的劣势。h学校对于新进教师采取边培训边上岗的方式,在入校之初进行集中岗前培训以获取相应的教育理论知识与教育方法,并最终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之后,学校再采取听课、督导评学、教学竞赛以及访学、进修等形式进一步提升其教学能力。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提升青年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目的。但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一是缺乏成文的系统的师资培训制度。h学校目前的相关制度散见于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之中,不系统也不全面。其次,缺乏国际化的培养观念。教育的国际化是我国的大政方针,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客观要求。要想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理念、掌握国际化游戏规则、符合国际化人才需求的本科生,必然要求授课者自身具备相应的理念与能力。以会计专业为例,当前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经得到全世界140多个国家的认可与采纳,会计国际趋同趋势不可逆转。但该专业授课教师对国际会计准则大多知之甚少,亟待学校采取相关培训措施转变其观念、提升其素质,从而更好地培养出符合国际需求的人才来。三是师资培训的经费与数量有限。由于师资培训一定程度上会对正常的教学秩序产生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这种负面影响,学校对于被培训者往往在数量上进行限额申报,同时要求申报者协调并最终完成正常的教学任务。这些无疑难以满足大批量新进教师的培训需求。最后,缺乏对新进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对于大多数青年教师而言,理论知识丰富而产业实践经历缺乏,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往往只能从书本到书本,难以做到理论联系实践。目前来看,h学校对于青年教师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缺乏制度性保障。

新建本科院校应该成立专门的教师发展中心,并出台相应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制度,使教学能力的培养有章可循、有则有依。笔者认为,学校应该在以下几方面加强制度建设。

(一)激励机制。

高校的发展极大地依赖于高校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自身的发展。只有充分发挥高校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才能有效促进高校的健康发展。潘懋元教授指出:“如何避免用简单的外部压力甚至行政命令,转而通过激发教师个体的内在追求来调动教师发展的积极性,是中国高校教师发展中必须认真考虑的一个问题。”解决该问题的办法,笔者认为应该从满足高校教师这类特殊的知识型员工的显性需求与隐性需求两方面着手,构建校本发展与教师个体发展需求的相容激励机制。显性需求激励方面,需要明确激励目标为促进学校学科建设,加大对青年教师教学教改课题申报及论文发表的保障力度;加大对教学团队活动经费的支持力度,避免平均主义;加大对教学科研团队的建设激励,鼓励团队成员积极参与课题研究与论文写作。激励措施主要包括经济激励、情感激励与权利激励。隐性需求激励方面,主要满足教师尊重的需求与自我实现的需求。高校要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高校教师真实获得被重视、被尊重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满足感,切忌将高校教师工具化。高校的发展要以教师个体的发展为内核,通过教师的自我实现达到学校的长远持续发展的目标。学校应对教师职称、学历、实践经验的提升给予时间、空间等条件上的保障与优惠措施,为教师的自我实现创造有利的成长环境。

(二)培训机制。

岗前培训与在岗培训是青年教师获取教学能力及其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本科院校特别是新升的本科院校应该通过“教师发展中心”建立起相应的培训体系并给予充足的经费保障。该培训体系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基础教学技能与专业教学技能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样本培训与校外培训相结合的原则;批量培训与个别培训相结合的原则;定期培训与不定期培训相结合的原则。通过各种类型的培训,不仅可以让青年教师获得有关高等教育基本理论、基本教学方法、教育相关法律法规、教育职业道德等知识,同时可以让不同专业的教师掌握相关专业的教学规律与教学技能;不仅可以通过高校自身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同时还可借助外部优质的培训资源来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不仅可以解决青年教师教学当中存在的共性问题,还可解决个别教师存在的特殊问题;不仅可以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入校时期的教师进行周期性的定期培训,还可针对少部分教学水平不佳的教师进行不定期的动态培训。总之,健全的培训机制与多样化的培训体系将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快速提升提供制度保证。

(三)交流机制。

首先,应该建立本土师资国际化与国际师资本土化的交流机制。教育的国际化必然要求教育者的教学理念、知识、能力的国际化。高等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首先需要突破传统的狭隘的自我为中心的思维禁锢,不断加强与外界的交流与学习。为此,学校应该制定相应的对外交流机制,让青年教师“走出去”,不断吸收新的教学理念、方法与技能,实现本土师资的国际化,让中青年教师在对外交流互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科研能力。具体措施包括: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国际教学研讨会议、派遣青年教师出国访学与进修、举办青年教师出国教学观摩与考察活动等。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交流机制将国际优质师资“请进来”,实现有效的本土化。比如举办国际性教学研讨会,邀请国际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介绍先进教学经验与方法;聘请国际知名专家来校讲学;招聘具有国外教学经历或留学背景的青年才俊来校任教。其次,应该建立校内师资教学经验的交流机制。学校要以制度的形式要求以教研室或系为单位组织教学观摩活动并使之常态化。通过观摩指出授课者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学校还要定期组织院际、校际之间的教学观摩活动与教学竞赛,达到相互学习、不断提高的目的。最后,要完善校企之间的交流机制。派遣青年教师进企业学习锻炼,提高实践教学能力。

(四)评价机制。

学校的评价机制必须遵循客观、公正、可操作的原则。针对当前新升本科院校教学评价体系中存在的评价指标不够科学客观的现实,学校应该下大力气加以修正完善。首先,在学生评价方面,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评分权重。学生作为教学受体,最有话语权。同时,对于学生评价指标体系,需要着重从教师课程教学氛围的调节、教学手段与方法的创新、教学内容的把控及教学效果的提高等方面进行设置。其次,要适当降低同行评价评分权重,毕竟同行评价是一种间接评价,不可能深入课堂进行现场观摩。因此,同行评价的内容要重在对其教学研究成果的评价、教学活动的参与程度及教学竞赛结果的评价。再次,要适当提高教学督导评分权重。这是因为督导组往往需要进入课堂进行督学指导,是教师教学过程的见证者,其教学评价具有一定的客观性。同时,督导组需要充分发挥其“导”的功能。对于授课者教学当中存在的问题应该提出中肯、客观的改进建议,从而为授课者提高教学能力提供智力支持。总之,评价不是目的,而是通过评价让被评价者清楚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加以改进,从而提高教学能力。

四、结论。

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关系到学生的成长、教育的发展与民族的复兴。新升本科院校由于建校时间短,本科办学经验不足,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亟待提高。本文认为,新升本科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需要建立长效机制,主要包括激励机制,为青年教师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提供充足的动力;培训机制,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提供基本保障;交流机制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提供动态的增量保障;评价机制,通过以评促改,评改结合,切实有效地巩固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可持续提高。

参考文献:

[1]潘懋元.高校教师发展简论[j].中国大学教学,2007,(1).

文档为doc格式。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五

青年教师是我国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1],加强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促进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对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高校教师的激励机制是高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的重点和核心,而青年教师激励机制是目前国内各大高校矛盾聚集较多且急待解决的难题。[2]国内外学者对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的研究较多,在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以到为限定时间,以“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精确查找,可以找到1009篇相关文献;以“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为主题词进行检索,可以检索相关文献153篇。这从一定程度上表明,理论界对高校教师的激励问题高度关注。高校青年教师正处于其成长成才的关键时期,通过构建高校青年教师培养模式中的有效激励机制,使其承担起传道授业、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的重任,是各大高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根据四川省统计结果,[3]3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接近全省普通高校教师总数的一半,其中,60%以上的青年教师具有硕士、博士学历。以“80后”为主体的高校青年教师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普遍具有高学历,部分青年教师具有海外学习或工作经历,知识面广,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扎实,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精神。同时,青年教师与学生年龄接近,对学生的影响更为直接,他们的科研素养和道德情操对学生具有重要的示范引导作用。

以四川某普通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为研究对象,开展问卷调查。根据调查统计结果(如图1~12所示)发现,青年教师群体中31~35岁所占比例最大;普遍学历层次较高,博士学历达43%;以中级和副高职称为主;离异或未婚教师所占比例达25%左右;对薪酬和职称评价体系的满意程度较低;近一半的人感觉工作压力非常大;有35%的人感觉人际关系不融洽或一般;平均每天教学工作时间低于4小时的达60%,而科研工作时间达8~10小时的占30%,且科研时间大于10小时的也占较大比重;对目前工作不太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40%;对于目前面临的问题主要是工资待遇低,其次是职称晋升难度大和学术困难。

与中老年教师相比,青年教师群体具有自身鲜明的个性特点和强烈的需求特征。1.精力充沛,学历层次高,思维活跃,广泛涉猎新学科、新技术,有强烈的开放意识和变革愿望,最具探索未知、追求真理的精神,最容易接受新的理论与知识,发展潜力巨大;2.自主意识较强,不愿意受制度约束,更强调工作中的自我引导,对现行体制满意度低,属于“最难管理的群体”;3.成就动机较强,有强烈的表现欲望,热衷于具有挑战性的工作;4.思想容易波动,由于缺乏工作和生活的磨练,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常使他们感到压力大、困难多,若不能给予其适当的引导,对在生活和工作中面临的难题不能正确对待,满腔热情可能很快转为心灰意冷,甚至走向极端;5.有强烈的物质需求、发展需求、社交和情感的需求,同时承载着繁重的工作负担和生活负担。建立积极、有效的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吸引、用好和成就青年教师,是提高学校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青年教师数量和比重较多,但是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他们的流动性也最大,高效、长期的激励机制是稳定我校青年教师队伍的关键。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有利于激发青年教师的创造力,促进青年教师充分发挥其才能和智慧,实现其自我发展,提高青年教师对学校的贡献率,最终促进高校良性发展。

二、目前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目标偏高。

为了提高学校的办学层次、社会影响力和竞争力,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的要求不断提高,在年度考核、职称评定标准上层层加码。教师为了更好地适应本职工作需要,适应职称评定,岗位考核的需要,不得不大量撰写sci论文,申报基金项目,申报成果奖,创新工作难度不断加大,使青年教师产生了沉重的负担,所定目标超过客观现实基础,多数教师尽了最大努力,仍难以达到和实现目标。繁重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使高校教师的工作时间延长。很多青年教师每天的工作时间比法定工作时间要多3~4个小时,双休日加班处于常态化,长期超负荷工作,严重影响青年教师的工作和生活质量。

(二)激励对象错位。

一些高校不太重视激励对象的结构差异,新、老教师一个标准。青年教师参加工作时间短,经验少,资源量少,要完成老教师一样的工作量,特别是科研工作量,其难度是可想而知的;部分青年教师无研究生指导资格,教学当量学时权重低,即便是其参与的教学工作远高于中老年教师,但实际考核工作量却相反;青年教师为科研和教学一线的主力军,他们生活在沉重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压力之中,然而由于激励对象错位或激励手段失衡导致严重影响其工作积极性。

(三)评价指标过度量化。

年终考核及职称评价的.主要内容是论文、专著、专利、获奖、项目数量、教学课时量等,全部进行量化考核,甚至可以拿科研业绩折换教学工作量,而教学和科研的水平与质量难以在量化指标中体现。这样的结果就造成青年教师将主要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项目申报、论文发表、成果申报上,形成重科研、轻教学,重数量、轻质量的现状。

(四)经济激励偏重。

过多引入企业管理激励模式,忽视高校教师的特点,以单一经济激励为主,忽视了教师道德、情感、态度、universityeducation人格等方面的因素,使激励手段失衡;[4]基础工资已经成为教师象征性的收入,绩效工资逐年上升,收入差距不断拉大,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能逐步淡化;青年教师为了获得更多的经济激励,一味追求可显示度成果,急功近利,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出现学术不端。由于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上述问题会给青年教师队伍带来一系列负面影响,高校有必要针对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及青年教师培养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构建青年教师更为科学合理的成才激励机制。

高校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目标,这其中包括国家对高校的发展要求,人类文明和社会发展对高校的要求。“目标的设定应遵循挑战性原则、可及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民主性原则和个人目标与学校目标相一致的原则;设定恰当且具有挑战性的目标能够产生强烈的激励作用。目标太低,激发不了积极性。目标太高,奋斗无望同样产生不了激励作用”。[5]教师个人的目标,要适应学校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学校的目标要靠全体教师去努力实现。

(二)充分认识青年教师真实需求,多种激励措施综合使用。

制定激励机制时要充分了解激励对象的真实需求。对于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而言,稳定的工作和基本的生活保障是他们的首要需求,要根据高校教师职业特点和青年教师群体特征,制定并综合使用包含各种激励手段的成才激励机制,单一经济激励实际上还处于低层次需求激励,不能同时满足青年教师高层次的需求,有时甚至会造成对激励对象的伤害。

(三)科学制订岗位聘任、绩效考核和职称晋升评价。

标准,实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考评标准要注意定量和定性结合,既注意量化考评,又不能事事量化;既注意短期效益,又注意长期效果;定期考评与不定期考评结合,内部考评与外部考评结合,制度考评与活动考评结合。建立科学评价标准是激励机制效果成功的关键,对完善高校青年教师激励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建立民主评价机制,确保公开公平公正。

管理者是激励的主体,教师是激励的客体,激励机制的建立和实施,需要主体和客体之间的有效互动。在激励机制的制定和实施过程中,应确保信息的公开透明,保障全体教师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定权,真正发挥教师激励机制中的监督作用,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教代会的作用,确保激励评价机制的制定、执行和监督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四、结束语。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教师日益成为高校教师中教学、科研与社会服务的骨干力量。促进高校青年教师尽快成长为高校发展与社会建设所需要的卓越人才,是当前高校人才工作的根本要求。高校应高度重视对青年教师的培养,切实解决青年教师的思想进步、业务提高、生活条件等实际问题。高校要把青年教师培养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根据学校和学科专业发展规划,帮助青年教师制订职业发展计划,构建有利于青年教师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激励机制,引导广大高校青年教师为实现中华民族高等教育事业伟大复兴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3]中共四川省委教育工委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川教工委〔2013〕21号)[z].2013.

[5]王会民.我国普通高校教师激励机制及对策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16.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六

摘要: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影响至关重要,越来越多的学者关注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地方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对全校甚至整个教育事业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梳理前人学者的研究成果,结合所在高校实际情况,从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影响因素方面出发,构建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体系,进一步提升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和整体教学水平,打造优势青年教师团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近年来,伴随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结构的调整,地方高校不断增加。从我国高校构成比例看,地方高校数量正在扩展,教师数量迅猛增长。,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358所(含独立学院323所),比增加450所,专任教师134.31万人,比20增加17.48万人。据教育部公布的安徽省具有普通高等学历教育招生资格119所高校(普通本科院校33所、高职院校74所、独立学院11所、分校办学点1所)中,其主体为地方高校。由于地方高校大多属新建院校,随着办学转型和规模扩张,教师的补给量正在迅猛增加,青年教师已成为地方高校发展的重要力量。目前,地方高校对教师队伍建设仍停留在泛化管理层面,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提升教育素养处于自发状态及力不从心境地,在提高教育素养方面处于意识不强、思路不清、措施不力的状态。从高校教师生命周期的变化这一角度看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成长特点,35岁以下青年教师处于培育的投入期,其成长特征为知名度低、成果产出少、教学任务重、经济生活压力大、流动性强和可塑性大。作为我国庞大的高等教育群落中“弱势群体”——地方高校,由于其办学条件和资源配置等比较薄弱,对青年教师的发展支持往往力不从心,从而影响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青年教师是地方高校教学活动的主导力量和学校发展的未来希望,其工作状态和教学能力如何,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水平,且影响人才培养质量和自身专业发展。因此,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有重要的实践价值和理论意义。

1相关概念界定。

教师教学能力是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表现为教师在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基于一定的教学知识和教学技能,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达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1]。教师教学能力是教师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基本能力,前人对教师教学能力的概念进行了不同的界。张相乐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转化能力、组织管理、语言表达和教学研究能力[2]。张宇庆认为,教师教学能力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及教学研究能力[1]。教师的教学能力好坏直接影响教育质量,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地方,高校教师更应该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评价高校教学能力的优劣更多的看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青年教师队伍主要指那些硕士、博士毕业后直接进入高校工作的教师,年龄一般在35岁以下,他们主要从事高校教学与科研工作[3],随着社会的发展,高校教师对学历的要求越来越高,很多地方高校在招聘教师时,要求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条件好的学校,一般都以博士学历作为招聘条件。在这里,我们主要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例,从滁州学院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现状,对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界定为:35周岁以下,具有硕士及以上学历,在高校进行教学及科研工作的人员。因此,地方高校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主要指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从事地方高校教学,在教学中表现出来的能力。这部分教师刚踏入工作岗位,没有教学经验,没有实际接触过课堂,在工作中难以处理突发事件,教学考核体系不明确,教学能力表现不足。因此,要在实践中探索出一条培养地方高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途径。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七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高等院校青年教师的数量和比例也不断增加,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底,我国高校40岁以下青年教师人数已超过84万人,占全国高校专任教师总数的62.78%,青年教师的发展直接关系着高等院校的生存和发展[1]。地方高校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推进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发展十分迅速,青年教师更是地方院校教学和科研的主力军。大多数青年教师来源于非师范类专业毕业的硕士及博士研究生,精力充沛,专业基础知识扎实,接受能力和科研能力较强[2],但他们缺乏系统的教学规范和方法的训练,对教学技能技巧的掌握还处于摸索阶段,教学经验不足,不能迅速完成从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地方院校因其地理位置、青年教师岗前培养机制、教学经费投入和教师评价考核机制等因素的影响,导致青年教师的教学质量严重下降,因此,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模式,对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岗前培训周期短,内容宽泛。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入职以后,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岗前培训,而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学校发展史、职称晋升机制、人事聘用制度等相关制度介绍,涉及到教学的部分只有青年教师上课时应携带哪些必备的材料、课前认真备课、课后认真总结以及集体听了两次名师课堂授课等少许内容。青年教师大多是直接从学校毕业而进入大学教书的新手,岗前培训没有正规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更没有传授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以及常见课堂事故的处理方法,导致青年教师在没有完成学生到教师角色转变的前提下,直接走上了讲台,教学质量也达不到理想效果。

(二)导师制形式单一,考核标准不明确。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岗前培训结束之后,正式进入导师培养阶段。院校给青年教师安排一名跟其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具有高级职称的导师,青年教师不仅要听导师的相关课程,学习其教学方法和课堂把握能力,而且要完成导师布置的教学任务。这种培养模式比较单一,部分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指导较少,并不能全面的发现青年教师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同时,配备的导师基本都是本校教师,没有聘请企业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实践教学进行指导,导致青年教师拥有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但是并没有掌握所授课程在实际中的应用,不符合地方院校以应用型为主的学生培养模式。导师对青年教师的期末考核,仅限于其所给的评语和分数来决定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也没有对考核的标准进行细化,未能全面的反映青年教师的真实教学能力,对青年教师教学能力造成不利的发展。

(三)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成果被看轻,出外培养机会少。

虽然大多数地方院校以建立应用型大学为宗旨,但是仍处于“重科研、轻教学”的阶段,科研经费和教学经费的投入严重失衡,科研岗和教学岗分配不清,制度不完善,基本没有设置教学岗职称晋升机制,教学成果也没有被考虑。青年教师正处于职称低、工资低、经济压力大等多重不利因素下,为了晋升职称、提升工资、解决经济压力等问题,不得不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当中,而教学完全变成了“良心活”。除了教学经费投入少,教学成果没有被重视之外,教学经费的投入对青年教师的出外培养也造成困扰。地方院校青年教师不仅出外培养机会少[3],而且部分优秀教师即使有出外培养机会,由于教学任务紧,无法分身,同时,出外培养的教学补助少,不足以维持基本的生活,导致青年教师放弃出外培养的机会,依然采用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令人堪忧。

二、教学能力提升阶段青年教师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理论知识扎实,教法陈旧。

青年教师大多来源于各高校的硕士或者博士,具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精力充沛等优势。但是大多数青年教师没有接受过系统的教学培训,只是模仿以前导师的传统授课方式,没有结合教材、学生和自身的实际情况研究出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陈旧[4],同时,缺乏提升教学能力的积极性,导致教学内容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难消化。

(二)心态较高,缺乏虚心学习态度。

青年教师拥有较高学历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认为自己能够很好的胜任本科生的教学工作,因此,在教学过程当中,一直采用自己认为较好的教学方法和较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讲解,没有向同行进行请教和按照教学大纲内容进行授课,同时,缺乏虚心学习的态度:不去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的课堂学习和研究他们的教学方法;不参加学校举办的讲课、说课、课件制作等比赛,觉得教学比赛不能反映教师的真实教学水平和提升教学能力;不听取督导的意见,更有甚者排斥督导的工作。

(三)教改课题申报经验和动力不足。

青年教师对课程教学改革的积累较少、基础较薄弱,基本没有加入研究生导师或院校的课程教学改革团队,缺乏教学改革项目申报的经验,更没有独立申报教学改革项目的能力,同时,由于地方院校教学经费的不足,教学改革项目不仅量少,而且经费较低,发表核心教改论文也很困难,因此,青年教师缺乏申报教改项目的信心和动力。

(一)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岗位学习、考核、评价机制。

地方院校应根据引进教师的层次、学校的实际情况等因素,建立健全青年教师岗位学习、考核和评价的机制。青年教师不仅在机制下能够快速提升教学、科研能力,对自身的未来充满自信,而且能为学校综合实力的提升起到促进作用。

(二)“督导+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方式。

青年教师进行分散培训开始,安排校级督导和院级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模式。校级督导通过进入青年教师课堂听课,对青年教师的教学资料、教学方法、课堂互动等方面进行指导;院级同行导师也通过听课的方式,对青年教师备课范围、授课知识的深浅、技能操作等方面进行指导。最后,由督导和同行导师共同评价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严格执行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机制。“督导+同行导师”相结合的指导方式,不仅加快了青年教师角色的转变,而且快速的提升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教学习惯。

(三)线上与线下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慕课网、精品课平台等网络化学习方式的推广,使得青年教师在传统教学方式的基础上不得不根据教学的发展形势,转变自己的教学方式。青年教师在备课阶段对主流专业慕课网或精品课平台上的同一课程进行网络学习,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授课方式。除此之外,青年教师还需认真学习教材和辅助资料,做好课堂准备,同时,课后根据自己的教学方法、课堂出现的情况和学生的反馈进行反思,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四)教学比赛与普通教学一致的.教学方式。

地方院校周期性举办讲课、说课、课件制作等形式的教学比赛,作为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的有效方式之一,也是地方院校考核教师教学能力的重要标准之一。但是大多数高校已将教学比赛办成了教师的教学表演赛,赛前教师会认真的准备比赛资料,并对参赛内容进行反复的演练,达到对参赛时间、授课语速、授课内容和层次结构的绝对把握,以期取得优异的比赛成绩。然而,赛后教师并没有把这种好的教学风格应用到普通教学当中,普通教学中依然采用以前的教学方法应对课程教学,没有起到比赛带来的教学反思和教学方法的促进作用,因此,加强教学比赛与普通教学的一致性。

(五)本校交流与外派学习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地方院校青年教师的交流学习一般以教师教学发展中心举办的教学沙龙和名师讲坛活动为主要的形式开展。前者主要以青年教师与教学名师交流教学经验、教学方法以及探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等方式进行;后者主要以名师对设计教案、研究教法和教学反思等进行讲解,为青年教师如何把握课程提供学习方法。本校交流活动既提升了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同时,能够传承本校好的教学方法,但是本校交流也会阻碍青年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只有不断的外派青年教师访学,学习名校好的教学方法,并与本校教学方法相融合,研究出适合本校实际情况的教法,缩小地方院校与名校教学质量的差距。

(六)教学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

地方院校科研与教学经费投入的失衡是阻碍其教学质量提升的因素之一,同时,教学成果在职称晋升机制当中基本没有得到认可,以致青年教师对教学的研究大打折扣,教学质量也令人堪忧。随着国家对教育经费投入的扩大和教师职称晋升权力的进一步下放,地方院校在增加教育经费的同时,应该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加大教学质量在职称晋升机制当中的比例,不断完善教育与科研并重的评价机制,促进地方院校科研与教学相结合办学模式的进一步发展。

四、结束语。

只有在地方院校青年教师教学能力传统培养模式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教学的发展趋势,提出切实可行的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养新模式,严控培养机制,加快青年教师向优秀教师的转变,才能提升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地方院校向应用性综合型大学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八

四、培养措施1、加强组织管理,成立培养领导小组:王淑莲何创立赵银萍王丹凤刘保胜张黎明谭肖2、重视青年教师的目标引领,每一位青年教师都要制定自己的发展规划,使自己有攀登目标、有发展行动、有详实要求。3、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4、组织开展系列性专题培训,使他们掌握教育教学常规,了解教育教学规律。每两周至少学习一篇教育教学文章,观看一堂优质课视频,并分别写好感触最深的体会;加强自身业务素质的提高,每学年不少于5000字的读书笔记。5、每位青年教师每学期上一堂围绕主题的研究课,积极开展研讨活动,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6、重视抓教学反思,要求青年教师经常性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每周选择一堂成功课或不足之课最少写两篇反思随笔。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较高质量的教学论文或教学案例。7、抓教学基本功比赛,组织演讲、粉笔字、软笔字、制作课件、板书比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8、继续实施“师徒结对”活动,通过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提高目标,通过师傅针对性带教,使青年教师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言传身教,健康成长。担任师傅的教师则要切实搞好“传、帮、带”,督促青年教师在业务上尽快入门并缩短走向成熟的路程。9、加强考核。每学期对青年教师的思想状况,教育业务能力进行相关考核,莲山课件考核结果与评优、评模挂钩。10、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搭建平台。为青年教师外出学习、观摩等提供强有力的物资保障。11、依据各级教学主管部门的安排,及时组织青年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外出人员要谈学习体会并上移植课。12、及时总结教学经验,踊跃投稿。凡在校、区、市、省、国家级刊物发表或获奖的论文,一律计入本人考评成果;投稿所花费用学校均报销一半(全校老师均可享受此规定)。13、凡在学校、年级、学科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教师,在区、市以上教学能手、教学骨干推荐中均有优先权。14、凡本年度在校、区、市、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三篇论文、案例等文章者均按区统考统评奖励方案对待。五、本学期具体安排:二、三月:1、组织发动、提出要求。2、培训一:学习二期课改理念、青年教师成长的路径与策略四月:1、培训二:主题:有效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教益2、青年教师制定2011-个人发展计划。3、青年教师师徒结对:青年教师自己认师傅,自己确定成长需求。莲山课件五月:1、培训三:主题:如何驾驭课堂,提高调控应变能力,组织观看优质课视频,结合视频研究讨论。2、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3、青年教师教学设计、诵读展示。六月:1、部分青年教师上研究课。2、粉笔字、软笔字比赛。3、青年教师恳谈会。

一、指导思想:青年教师是学校教师队伍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事业发展的希望,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后备力量。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水平直接关系到学校的生存和发展,青年教师的培养是我校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是学校建设的一项重大工程。为了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尽快建立一支高质量的,能适应我校新课程改革需要的教师队伍,提高全体青年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的能力和水平,我们将把培养青年教师的工作作为一项关系到学校发展的首要任务来抓,努力使青年教师能早日进入角色,尽快胜任教育教学工作,成长为我校教育教学可持续发的展骨干后备力量。二、培养目标:1、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修养,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2、引导刚进入教师行列的青年教师做好角色的转换,由学生转为教师,对他们加强工作责任性教育以及组织能力的培训。3、狠抓教学常规,在备课与上课、作业与辅导、听课与评课等方面着重指导,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4、能够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5、实行师徒结对,我们对每位新教师配备1─2位富有经验的骨干教师为师傅,在德育工作、教学工作、班主任工作、少先队工作中进行传、帮、带。6、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一定的教科研能力,能够独挡一面,胜任毕业班工作。7、建立学校考核制度,考核项目有:写一份合格的教案、上一堂教学汇报课、写一份教学心得体会、设计一份活动方案,写一份全面的工作总结。通过努力,力争使每位青年教师在政治思想、师德修养、业务素质和教书育人的实际工作能力方面达到合格水平。具体要求一年常规入门,二年上课过关,三年业务达标,五年成为具有良好师德、较高学识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校级以上教学能手。三、培养措施1、重视青年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思想上积极引导,使他们热爱教育事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利用各种形式,组织他们学习相关文件、提高认识,以先进教师的事迹,教育激励他们,使他们真正具有乐于奉献的精神。2、加强青年教师的岗前培训,为青年教师的校内外培训铺路搭桥,加强青年教师培训工作力度。3、明确具体工作和努力目标,对青年教师提出具体要求,加强青年教师队伍的思想作风建设,使我们的青年教师能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提高业务水平,关心学生的成长,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要求青年教师以高度的责任心,保质保量完成所承担的教学任务,虚心向老教师学习,努力做好教书育人工作,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素养。4、根据每位青年教师的具体情况,落实培养规划,为他们聘任思想作风好,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治学严谨并具有副教授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在较短的时间内,通过基本的教学关。导师对青年教师的备课、上课、严格把关继续开展导师带教工作。使广大青年教师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和提高。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每周集体备课。老教师与青年教师多交流,在工作、生活上多关心指导,督促青年教师爱岗敬业,自我加压,开拓进取,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教师、骨干教师。7、抓教学基本功和教育常规,通过组织竞赛,以赛促练,掀起青年教师苦练基本功的热潮,同时,通过说课、听课、评课等活动,全方位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能力。8、强化对青年教师的培训,提高青年教师师资队伍整体的业务素质。鼓励青年教师进行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派青年教师外出学习。支持与鼓励青年教师报考博士、硕士研究生、针对某一学科进行进修学习等,提高自身学历水平和业务水平。四、定期抓好几项工作:(1)开展四查:查对《新课程标准》的熟知程度,查备课,查作业批改,查辅导学生。(2)抓业务培训:抓教学“六认真”工作,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落实情况。(3)利用教研组活动,为青年教师创设教学平台,抓好一些活动。如:钢笔字、粉笔字比赛,创优课评比,说课、研讨课等等。五、主要活动安排:1、制订工作计划。2、教师上岗前培训(结合每年区教育局教研室:新教材培训、新教师培训)。3、拜师活动(师徒结对)。4、随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做好教学工作。5、走出去,请进来活动(请专家、校级交流)。6、青年教师课堂教学比武活动。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九

阅读教学对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老师和学生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他们在阅读和写作上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仍然得不到提高,或者说收效甚微。为什么阅读与写作这么难教?为什么阅读与写作这么难学?基于这样的疑问,怀着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的愿望,本文根据自身多年积累的教学经验,提出了一些能够有效实现将阅读教学与学生写作能力提升相结合的具体策略,希望能够以此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帮助。

一、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

通常在阅读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带着这样的目标去阅读:了解文本结构;掌握写作技巧;感悟作者的情感……正是这样一个个合理的目标,使阅读教学促进了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那么,在写作的过程中,我们又会制定怎样的目标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做到“以写促读”呢?在小学生阅读写作教学的过程中,当制定这样的教学目标:思考如何能更好地刻画人物形象,更好的表达人物的情感。通过这样的目标的制定,回馈到阅读教学中,使得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更有目的性,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二、多读课文,精读课文。

在写作中,学会应用一些技巧,懂得含蓄的抒发自己的情感,同时也会将这种心理带入到阅读的过程中。懂得这种创作技巧之后,往往在阅读的过程中,懂得去进一步思考阅读文本中蕴含的深刻情感与主题。那么如何才能体会到这种深刻情感呢?我想可以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来概括。阅读的形式多种多样,我们要在默读,速读,精读的过程中去品味作者的深层情感。小学生的作文虽然写的都比较简单直白,但是如果要真正读懂作文,读透他们的内心也需要教师去多读。因此,在作文评价过程中可以设置让学生互批作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了解到作文是表达作者内心的东西,要想深入了解,就需要去多读,多思。有了这样的一个阅读的好习惯,学生的阅读与写作能力都会得到较大的提升。

三、延伸课外阅读。

除了对于课内阅读的用处之外,读写结合的策略应用在课外阅读部分,同样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小学生课外用于阅读的.时间往往是比较悠闲的,即使有时间看课外的读物也是一目十行,那么怎样在快速浏览的过程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呢?就要和读写结合这一教学手段联系起来了。记叙文是小学生习作中最常见的形式,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抓住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原因、经过、结果。那么在阅读课外记叙文如报纸上刊登的事的时候,即使一目十行,也能够快速准确的提取到有用的信息。对于其他文体也是同样的道理,在作文中得到了巩固,延伸到课外阅读中,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及时、有针对性的练习。

(一)读后感。

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乏有许多联系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实际的课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因此教师在教授课文时要抓住这一契机,以学生为主体,共同探索其中蕴含情感,进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并指导学生把心中所想通过读后感的方式表达出来,这样既能够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又能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如学习《城市之肺》这篇课文时,环境污染、雾霾这些问题与学生的生活同样息息相关,因而教师就不用愁没有素材,结合当下人们重点关注的环保话题要求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通过读后感把自己想法表述出来,既锻炼了写作,又加深了学生对于环保重要性的理解。

(二)与课本上的作文单元相配合。

何为及时?就是本章节学的是记叙文那么这周的作文练习尽可能的是写记叙文。学的是说明文,就让他们学写说明文。以人教版六年级上册语文书为例,第七组都是记叙文形式的短篇小说,那么这周我们的作文就让学生来写记叙文,这能最大程度上让学生学以致用。何为有针对性?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第一,学生练习的针对性,第二,教师批改作文要有针对性。还是以记叙文中的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为例,如果学生在这次的作文练习中很好的完成了这一任务,就应当给他一个适当的高分,让他自己知道自己原来和现在得分有差距的原因,既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又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

五、活用微写作。

微写作是一种形式灵活、题材多样,短小精悍、不求篇幅完整,但求主题明确的写作训练方式。那如何将微写作应用于语文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呢?例如,在一节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授《xx》一文时,“假如你是主人公,当你了解到老太太的真实身份时,你想对她说些什么,请综合运用语言、神态等描写。”要求学生根据这些材料写出不超过140字的想法,并且将学生写出的这些内容做一个评比。通过对文本的分析解读,并结合学生自己的了解,学生会快速的写出140字的内容。

结语。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二者虽各有自己的教学任务,但同时二者又是相辅相成的,将读与写相结合有其存在的意义和积极作用。要想更好地运用这一模式,就需要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继续探索,更需要社会上少些急功近利的风气,要切实为提高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服务。

参考文献:

[1]宋小云,龚海,汪凤,陈德鹏.努力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实效性初探[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s1).

[2]王增艳.基于新课程背景的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改革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03).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十

人文素养可以这样理解:学习者通过长期学习文学、艺术、哲学等人文学科的知识而获得的精神上、思想上的修养积淀。它包括人文知识的修养和人文精神的修养。人文知识的修养是通过学习各种人文学科而获得的文学修养、艺术审美修养、哲学理论修养等,人文精神的修养是在获得人文知识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人生观、世界观、道德观、价值观、审美观等。语文学科丰富的人文内涵决定了语文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也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形成较强的语文能力、崇高的道德情操、坚定的理想信念、良好的行为习惯、合作的团队意识、健全的人格魅力等。

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精神,新版初中语文教材的课文内容将视角广泛地投向家庭、社会,关注亲情、友情等真情,引导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感悟种种人生哲理。面对初中语文教材的这一改编,我们教师应主动去挖掘课文的人文内涵,由原来的“课堂指导者”变为“课堂促进者”,让语文课成为“大语文”的舞台,洋溢着文学的气息。以初中语文七年级为例,七年级的第一单元所选择的课文均属于叙事文章,文章中蕴涵着很多深刻的人生哲理。第一课《在山的那边》是告诉学生:要有目标、坚持不懈地去追求,最后一定可以看见“大海”。这一课对于我们山里的孩子更是有着重大的意义,从小生活在山里的他们,也特别向往着走出山沟沟去看看外面的世界,这对于鼓舞他们认真学习起着重大的作用。《走一步,再走一步》则告诉了孩子们:不要看着远处的目标感到畏惧,我们要着眼于眼前,克服现在的困难,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最后成功永远属于我们,使学生的意志品质得到了熏陶。相信只要肯去挖掘教材,认真分析,就能很好地利用教材中的人文素养去感染学生。

二、深入学习,简单考试。

深入的学习,简单的考试,它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既指教师的教,又指学生的学。中学语文,老师有本事深教,学生有能力深学,考试却大可不必故弄玄虚,煞有介事地模仿数理化学科搞标准化语文深考。恰恰相反,这时正要看你语文老师有没有胆略敢不敢浅考。语文近期学什么就考什么,很深广的内容,教师分阶段明确限定范围,学生即可就感到浅显了。对一些较难的综合性语文考卷,未尝不可以开卷考试,再深的试题,一开卷相对也就浅显了。就机智就鲜活就有趣就收获了,依然就可持续发展了。显然这不仅是有无胆略敢不敢浅考的观念问题,而是关涉到有无能耐会不会浅考的技能问题。或以比较浅显的方式考了较深的内容,学生掌握了较深的内容或以比较浅显的内容考了较高的技能,学生具有了较强的运用能力。在这个过程中,有些老师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得,依赖于学生的自我领会,还有一些老师错误地理解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让学生放任自流,漫无边际地发挥;老师放弃了应有的言传,而安于散漫性、随意性的教学现状,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语文方法的方法指导,对语文教改中出现的新思维新理论、新方法、新形式不屑一顾。这是老师思维僵化的表现。

三、优化课堂教学手段,深化人文素养的.深度。

古人云:“文以载道”,作为人类文化载体的语文,其语言文字、文学作品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道德因素,蕴藏着浓厚的文化积淀,闪耀着理性思索的光芒,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最佳材料。“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眼中的庐山瀑布是那样壮美;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彰显的正是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不屈意志;赤壁之战、草船借箭,闪耀的正是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的惊人智慧……如何将这些材料中的人文素养加以深化,除了阅读理解之外,借助其他艺术手段也可为我们的语文课堂增添色彩。毕竟,文学作品的艺术享受如果只凭口舌传达,未免太过抽象,但如果借助音乐(录音)、网络图片、多媒体教学等直观艺术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感观功能就会有更好的效果。如《孔雀东南飞》所表现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表现对封建社会的憎恨与小提琴名曲《化蝶》又是多么相近。文学作品与其他艺术形式本来就是相通的。语文教师应该善于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丰富、充实我们的课堂教学,更多的吸引学生关注的目光,加深学生对教材中人文素养的理解和吸收。

四、精心塑造人文素养品行。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语文教师一方面要坚持身教重于言教,要善于将教材中提倡的人文知识和人文精神见诸行动,体现在自己的一言一行中,使课外做的与课堂讲的相一致,为学生树立好榜样,当好示范。另一方面,要努力引导学生躬行实践,自觉做中华民族和世界先进人文精神的传人。既要尊老爱幼,扶贫助弱,伸张正义,又要要求学生关心同学,乐于助人,明辨是非;既要自强不息,发奋有为,也要要求学生刻苦学习,知难而进,拼搏进取。同时要教育学生爱护环境,谋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要讲道德,重信誉,发扬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热爱党、热爱祖国,做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人民的人。若能长此以往坚持不懈地精心疏导,言传身教,那么,在传统文化精神的潜移默化中,在优秀人物榜样力量的激励下,在教师本人师德及人格魅力的感召下,学生的人文品行是可以逐步培养塑造出来的。

总之,语文教学离不开培养人这个目标,教师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注意语文教学的价值取向,把语言知识训练和人文素养教育和谐统一起来,这样的教学才能鲜活,才能获得成功。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十一

[内容提要]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不仅要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更要认识和提高学生的智力技能,培养学生作为全面发展的人所需要的素质。

主题词:职业教育运动技能智力技能。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进程中,职业教育为适应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普遍性地强化了对学生技能的培养,有效地实现了职业教育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战略性转移,为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批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劳动者。

然而,不容忽视的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我们对学生技能的认识是有一定缺陷,不全面的。人们往往把学生技能的训练等同于单纯的实践动手能力。在这种技能观念的支配下,学生技能的培养难免出现偏颇。

现代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形成技能。这里的技能并非是我们许多人理解的实践动手能力,而是包括了运动技能和智力技能。运动技能不是体育运动技能,而是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由一系列实际动作组成的合理、完善的活动方式,又叫做操作技能或动作技能。如机械加工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机械加工车、刨、钳、磨、焊等技术工种的基本操作技能,计算机应用类学生必须掌握的文字录入与排版技术、常用软件的运用、图形图像的处理等技能。这些职业技能的训练、培养,对于让学生尽快掌握一门谋生的基本技能,使他们能够适应市场对有知识、有文化、懂技术的劳动者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正因如此,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成为了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

然而,强调纯粹的运动技能的掌握,以使学生尽快适应就业的需要,却掩盖了作为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人是社会的人,他的成长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社会的发展对人的才能要求也是在不断变化的,因此,今天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技能未必能够给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在这个意义上讲,使学生学会观察、分析、学习,获得知识的自我学习、自我完善的能力,形成知识的迁移能力,不仅对学生的成长具有积极的、深远的意义,而且对于国家的现代化建设也具有重大意义。当前我们职业教育中过分的急功近利,导致社会、学校、家庭都有意或无意地忽略了技能的另一个重要含义:智力技能。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m加涅认为:“这种(智力)技能在很大程度上是人类最重要的一些习得才能的类型,而且也是所谓‘受教育’这个含义的实质。”

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借助于符号,以简缩的方式对事物的映像和理性的映像进行认知的活动方式。它是在后天通过学习而发展起来的。与运动技能相比,其特征是:1、观念性,这是就活动的对象来说的。智力技能不同于运动技能直指物质形式的客体,而是这种客体在头脑中的映像。如果说,运动技能是对物质的加工,智力技能则是对观念的加工。2、内潜性,这是就活动的进行而言的。智力技能是在头脑中的活动,主要借助于内部语言默默地进行,而运动技能主要是借助于肢体动作来实现。3、简缩性,这是就活动的结构而言的。智力技能不像运动技能那样,必须把各个动作要素按照一定的程序表现出来。智力技能是高度省略和压缩性的。我们自己也往往不能察觉其活动的全过程。智力技能是一种非扩展化的接近于自动化的过程。具体地说,学生全面的技能培养不仅要培养他们对具体物质形态的事物进行操作的能力,还要培养他们运用抽象的符号对观念、映像进行操作的能力。

我们的生活中可以看到,一些人跟随师傅学习某项技能,经过一定时间的练习,他可能对于技能的操作程序掌握得非常熟练,但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以后,也只能达到师傅的水平。因为他所习得的只是运动技能,而智力技能没有得到相应的发展。另一些人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运动技能得到了发展,而且智力技能也得到了相应的发展,因而他不仅很快达到了师傅的水平,而且较容易就能超越师傅的水平,还能有所发展,有所创新。这种差异的出现就是因为技能发展的不平衡引起的。前者习得的主要是运动技能,而后者获得的既有运动技能,又有智力技能。具有较强智力技能的劳动者不仅具有较强的具体物质形态的操作能力,即人们一般所说的实践操作能力,而且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众所周知,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内容和人才的培养目标,它在很大程度上将影响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在现实世界中的竞争力。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不仅是掌握一定的,人们一般意义上所谓的职业技能(实际是运动技能)的劳动者,更需要大批的既掌握运动技能,更掌握智力技能的劳动者。因而在职业教育中注重对学生全面的技能训练与培养,对于贯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挖掘学生的发展潜能,培养全面发展的劳动者是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的。

学生全面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就其难度而言远比仅着眼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要大,所面临的`困难要多。首先当前有限的教学时间与学生需要掌握的一般意义的职业技能(即运动技能)日趋复杂构成了尖锐的矛盾;其次,当前职业教育的生源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下降也对培养学生全面的技能构成巨大的挑战。第三,就掌握技能的难度而言,智力技能的习得远大于运动技能的习得。由于多方面的原因,近年来在许多地方进行的职业教育课程的改革和教学方式的改革,较多地强调了学生运动技能的学习和提高,对知识的传授较多的强调实用、够用。在教学中更多地强调只告诉学生是什么,而把为什么的内容给省略掉。这固然能使学生走上社会就能尽快地熟悉工作,尽快地进入职业角色,但却不利于学生个人的发展,知识的更新,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当前一些学校在学生技能的培养方面较多的把注意力放到运动技能上,除了对学生技能的训练、培养认识不全面的因素外,智力技能的培养难度比较大,致力于学生智力技能的提高难以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

要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技能,而不仅仅是出于眼前的功利目的,只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运动技能,职业教育工作者就必须对劳动者的技能这一概念有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并在教育过程中高瞻远瞩,不只为眼前急于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而浮躁、而急功近利。

智力技能不同于运动技能。智力技能是在头脑内部对观念的操作,而运动技能是对实际客体的操作。前者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言,而后者则借助于肌肉的动作来实现。前者属于智力活动范畴,后者属于外部活动范畴。但二者的联系是非常紧密的。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培林认为,智力动作虽不同于实际操作,但它来源于操作。智力动作是提高操作的内化而实现的。内化是外部动作向内部的转化,形成动作映象的过程。

学校教育的实质应该是智力技能的培养,也即是说,教育的结果不仅是要学生能回忆、复述传授的知识,而更重要的是要能够把知识运用于新的情景。要为迁移而教、而学。根据智力技能形成的特点,在学校教育中发展学生全面的技能,运动技能(操作技能)的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它是发展学生智力技能的基础。而全面认识和培养学生的智力技能应在教育工作者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运用教育学、心理学的理论,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步骤进行。

语文教育主要是进行语言和文学的教育,它需要学生在阅读中运用语言进行充分的思考,进行形象的再创造,因而不仅在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对学生智力技能的培养和提高也具有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优势。首先,任何学科教学都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教育教学的基本方式。无论采用什么样的现代教育技术,都不可能离开语言文字,或书面的,或口头的。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其目的都是使教学过程更加直观化、形象化,以利于受教育者更容易接受教学内容。其次,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必然伴随的是对物质对象观察能力的提高,对观念理解能力的加强,对存在于物质表象后面的本质认识的深化。对于学生运动技能的提高及智力技能的形成都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语言学研究已经表明,语言学习障碍和表述障碍,必然带来技能学习障碍。学生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习得都离不开对语言的运用,而较高的文学素养又对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的形成、情商的提高都具有公认的积极作用。

基于以上的认识,我们语文教育工作者必须树立全面的技能教育观,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把语文教育当作可有可无的“小儿科”,让语文教育也象其他科目一样,全部教育活动都紧紧围绕培养学生应付就业需要的实践技能进行,而应在当前面临比较多和比较大的困难的情况下,积极努力想办法,强化语文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为培养和提高学生全面的技能作出应有的贡献。为实现这样的目的,在语文教学改革中就必须有长远的眼光,改变教学中急功近利的做法,以培养学生人性发展,终身教育发展需要的能力和素质为着眼点。也就是说,语文教育仍然必须回到基本语文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主线上来,既要努力培养学生适应当前社会需要的应用能力,更要培养他们未来发展所需要的语言运用能力,观察、思考能力,知识、技能迁移能力,还要为他们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必要的语文工具。智力技能需借助于符号,特别是语言,是属于智力活动的范畴。发展学生的智力技能是不可能脱离语言的。因此,基本的语文阅读能力和口头表述能力、书面表达能力都是学生智力技能发展所必须。事实上,许多学校在近年来的教学改革中过分强调语文实用化的改革方向并未能对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成长起到多大的作用。由于教学内容过分实用化、功利化,因而语文教育已经失去了它应有的生动性,课堂教学也就变得同其他技术性学科一样,虽然操作性大大加强,表面看来,语文教学变得简单了,学生是否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效也变得一目了然了,但却变得非常的枯燥,很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语文的兴趣。实用化、功利化的教育对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智力技能的形成究竟有多大作用,也就成为了我们职业学校当前语文教育值得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传统的语文教育经过数十年乃至数百年的发展和完善,绝不可能因为进了新世纪就变得一无是处。任何科学的发展都必须是在继承基础上的发展,任何发展都不能人为地割断历史。语文教育无论是教育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不可能与中国几千年的语文教育传统没有任何关系。新世纪社会发展的需要固然对我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教育手段的更新都提出了更高的挑战。但不论形势怎样变化,社会发展对人的智力技能的要求只能是越来越高,而不是与之相反。语文教育有思想性、人文性、工具性等诸多特性。我们决不能因为强调其某一特性就忘记了它的其他特性--而且是对人的全面发展,对人才成长有着极为重要的特性。

综上所述,我们今天的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绝不能只重视学生运动技能的培养,还应该有全面的技能观。既要重视学生为直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运动技能,也必须对他们智力技能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只有这样,才能使他们成长为不仅适应当前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而且还具有高度的学习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能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在这方面语文教育将大有可为。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十二

1.1现状。

当今,高校教育逐渐得到普及,不同等级、不同类型的院校对高等数学教学培养的重视度各不相同,尤其是普通院校或是应用型较强的院校,由于学生人数较多,且部分同学的数学基础较差,学习重点方向不同等原因,使得教师在高等数学教学过程中忽视了数学素养与能力的培养,减少了对学生发散性、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能让学生认识到高数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削弱了学生对高数这门课程学习的热情,同时也降低了学生对高数知识的理解;学生只能通过最笨的办法获得知识,这样的教学培养不仅不利于高校学生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的培养,更不利于高校的长远发展。

1.2原因分析。

1.2.1教材原因。

教材是学生获取知识的最直接途径,是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向标。现阶段高校高等数学所使用的教材虽已经经过了无数次的修订,可是仍旧过分注重理论本身,对理论如何使用、具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等内容的讲解较少,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与数学运用的实际能力。这样的结果:一是影响了教师的授课重点,二是让学生从心底觉得数学没用,渐渐失去学习的信心。

1.2.2教师原因。

教师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多半来源于教师,因此,教师是培养学生高等数学应用能力的关键。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绝大多数教师的授课特点为照本宣科,教材如何编写教师子就如何讲解,教材忽视应用型这一特点直接影响到教师的讲解也忽视应用性。

1.2.3学生原因。

学生缺乏数学应用意识,直接反映在动手与实操上,建立熟悉模型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建立数学模型是解答数学难题的最好方法,它不仅便于教师讲解,而且也便于学生的理解。但是,实际情况是只有教师讲解了学生才会明白,让学生自己建模、自己解决却有些难度。因此,教会学生某个习题并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通过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1.2.4应试教育的影响。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最直接、最便捷的方法,通过考试可以让学生、让教师了解到学习与教学过程中的欠缺,而且也有一部分学生和老师过分强调考试的重要性,使得学生从潜意识内告知自己:只有分数才能证明自己。这种错误的意识很难衡量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同时学生的关注点只会放在应试上而不是能力培养上。因此,学校应该制定合理的、科学的检测办法。

2.1教学内容改革。

2.1.1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与专业知识相结合。

对于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与各个专业的学科要求紧密结合。对高等数学教学内容进行改革,要从专业学科的实际情况出发,要结合该专业对数学的实际要求,在课堂上尽可能选择与现实生活联系较紧密的案例,向学生展示数学的魅力所在;也可以向学生抛出开放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促进学生创新能力以及应用能力的培养。这种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改变对学习数学的片面看法,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而且还能在专业学习中体会到数学的重要性,从而在专业学习和应用中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1.2增强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数学建模的宗旨在于能够用数学的思想,通过分析,将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简化,用数学方法和手段,形象刻画实际问题。而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的增强,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训练,可以通过举行比赛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在参与的过程中,不仅巩固了数学知识,还增强了数学的应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将理论知识充分地应用在实际生活中,有效提升数学应用能力。

2.1.3尊重差异存在。

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要进行针对性的练习。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巩固知识的前提下,为学生选择一些较为综合的、需要多个知识点整合的题目,联系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进行分析,进一步提升学生能力。对于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老师应积极鼓励,增加学生信心,对于学生疑惑之处,耐心的为学生进行讲解,促使学生形成自己的学习方法和认知结构,加强对基础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2.2教学方法改革。

2.2.1营造良好的教学情境。

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教学情境,帮助改善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向学生传递积极情绪,改正学生对高等数学的错误认知。一方面,教师要深入对学生专业的了解,将数学理论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进行讲解,促进学生对专业课中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更好地应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另一方面,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改善老师和学生的关系,在老师的详细讲解和悉心教导下,同学们能够感受到老师的良苦用心,在老师的鼓励下,学生慢慢克服学习高数上的困难,从而体验到数学的重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

2.2.2精心设计教学方案。

在对教授内容时,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对抽象的内容用比较形象的方式,由浅入深讲解,使得深奥的理论简单化。通过对基本理论之间的内在关联和逻辑关系的讲解,使得学生对内容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体系。只有对基本理论充分掌握了,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足够的自信运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其次,在对内容进行讲解时,不仅要讲解基本理论知识,还要对知识的背景和具体应用进行讲解,结合专业知识,建立起新的关系,引导学生面对问题时,可以举一反三,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2.2.3用发展的观点培养数学应用能力。

用发展的观点看待数学,摒弃原有的教学方式,要按照现代方式,培养数学应用能力。具体来讲,在学习新的数学知识或理论时,可以联系已学过的知识,通过寻找旧知识与新知识之间的相似之处与独特之处,我们要用较为系统的理念审视传统的课程内容,从新的角度出发,对于联系较为紧密的概念或知识点,要整合在一起,通过系统的分析,寻找最佳突破口。在对问题进行讲解的过程中,还可以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和设备,如多媒体等设备,用生动的方式将复杂的数学问题形象地刻画出来,展示给学生观看,让学生在轻松的环境中,学得更多的'知识。用发展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不仅要改革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还要应用现代技术,为学生讲述实际生活中对数学的要求,增加学生才干。

2.3教学模式改革。

2.3.1采用多样的教学模式。

对高等数学的教学,主要针对理论性的知识,如果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不利于教学的顺利实施。所以在教学的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老师可以选择多样的模式进行教学。上课之前老师要对本节课所讲内容进行全面的备课,掌握教学重点、难点,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多种教学模式,如可以通过问题探讨、合作探究、类比分析、多媒体演示等的方式,由浅入深,由易到难,运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讲解课程。通过多样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不断拓宽知识面,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数学实验课,要学生通过实践,提升数学建模能力,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加强数学应用能力。

2.3.2积极鼓励学生。

要想学生充分掌握高数知识,增强数学应用能力,不仅需要学生自己努力学习,还需要老师的悉心指导。在学习高等数学的过程中,无论是对基本理论知识的学习,还是在专业实践中数学的应用中,学生都会面临很多难题和困惑。在学生迷茫的时候,老师要鼓励学生,打消学生的逃避心理,对于难以下手的部分,进行提点,增强学生的克服难题的信心。在为学生进行习题讲解的过程中,要采用启发式教育,从学生不明白的地方下手,结合学生学习情况,剖析条件与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耐心指导学生解题。通过每一次的练习,每一次的克服难题,帮助学生增加解决问题的经验,促使学生能够真正地体验到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快乐,巩固知识,增强数学应用能力。

3、结语。

现阶段,我国高校高等数学的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受到了教材、教师团队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考试制度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方面的建设较弱。该研究在分析了高校高等数学教学现状及原因的基础上,从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三方面提出了个人的见解,希望可以引起高校的重视,改变高校的教学理念,逐渐转移到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上,促进学生向着综合、全面、应用型方向发展。

创意作文培养教师教学能力大全(13篇)篇十三

写文章需要材料,这正如我们建房子一样需要砖、瓦、水泥、钢筋一样,没有这些又怎能造房呢?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句话不正印正了材料对写作的重要性吗?没有材料即使是高明的作家也写不出文章来。所以材料是作文的基础,而材料的好坏又直接影响到作文的质量。对初中生来说,由于自身生活圈子狭小,社会阅历浅,对事物缺少观察能力,所以只能靠从外界摄取,笔者在这里把自己近几年培养学生收集作文素材的途径和方法写出来以供参考。

第三,养成作读书笔记的习惯。在平时习作中,初中生作文语言比较贫乏,几乎写不出优美生动的语句,语言毫无感染力,所以在平时加强学生读一些优美的散文和优秀作文选大有帮助,但一定要让学生作好读书笔记,积累一些优美生动的'词汇,以备写作所需,所以初中生要想把作文写好,除必要的阅读外,还应力求广泛,勤于作笔记,养成良好的习惯。

第四,积极参加各项社会实践活动。众所周知,作文源于社会,源于生活,故只有让学生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得到更多的生活阅历、生活感受,而这些都是很好的写作素材,如果没有参与实践活动,就很难有真情实感,也写不出好的文章来,如我班一个同学,在写“劳动的快乐”时,由于平时没有参加过劳动,尽管千方百计完成了字数上的要求,但是作文中洋相百出(在这里不列举),所以要想写好一篇文章,必须去感悟生活,明朝李时珍为了写《本草纲目》历数几十年,尝遍了上千种药材才会有所成就。《乞丐历险记》的作者为了写好这一人物,亲自化装混入乞丐群生活,去体验他们的生活感受,所以我们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才能丰富自己的阅历,积累更多的写作素材,社会实践活动多种多样,如周末劳动、参加访问、登山游玩等各种形式。

我认为通过以上几种方法,途径可以解决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困境,学生的写作素材丰富起来了,要写好一篇作文再加上一点写作技巧就不难了。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学生的工作计划(模板17篇)

    教师工作计划是规划教师在一段时间内的教学和工作安排的重要文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师工作计划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实习能增强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

    学生会秘书处的大学学生会秘书演讲稿大全(15篇)

    在撰写学生演讲稿时,学生应注意语言的准确性、逻辑的严密性和感情的真实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生演讲稿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灵感和参考。

    领导者的工作总结演讲稿(模板14篇)

    在月工作总结中,我们可以对自己的工作进展、目标达成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估。借助以下范文,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月工作总结的重要性和意义。同志们:在局党委统一指导下,在全

    南通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应急预案(优质17篇)

    应急预案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可能发生的情况,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调整和改进。以下是一些来自专家和学者的关于应急预案的观点和建议,希望对大家的预案编制工作

    教学评价心得体会分享大全(20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积极的思考方式,它能够帮助我们发现问题、总结经验,并提出进一步的改进方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阅读一些有关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

    办公人员的新学期计划指南大全(14篇)

    学期计划是每一学期开始前,为了更好地规划学习和生活而制定的一份计划。接下来是一些学期计划的实施效果和反馈,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参考。学生会办公室在20××年

    中学美术教学设计教案(优秀13篇)

    通过研究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总结写作的一些规律和要点,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准确和有力。这是一些经典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示。设计意图:活动准备:课

    教学秘书工作总结(精选20篇)

    教学工作总结帮助我梳理教学过程中的优点与不足,促使我更好地改进教学策略。如果你正在写教学工作总结,以下是一些参考范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教育教学工作是一项常做常

    学生会教学秘书的自我介绍范文(19篇)

    自我介绍是我们在面试、社交场合中常常需要用到的一种沟通方式,它可以展示我们的个性和能力。接下来是一些写作上的建议和技巧,希望对你的自我介绍有所帮助。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与教学计划(精选20篇)

    通过教学工作总结可以及时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效果。这些教学工作总结的范文,涵盖了各个学科和教学层次,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一定的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