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

时间:2024-11-20 作者:紫衣梦

在写作的过程中,范文范本可以作为一个参考,帮助我们更好地组织思路和选取合适的词语。范文是学习和学术交流中的重要参考材料,我们应该认真对待。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一直是我们思考的问题。以下是一些著名作家的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一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提供的生产资料和科学管理方法进行的社会化农业。人才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基础性力量,发展现代农业离不开人才,现代农业人才包括技术服务人才和创新创业人才。我国发展现代农业起步晚,水平低,农业科技人才队伍建设与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还不相适应,特别是高水平创新型人才缺乏,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制约因素。高等农业教育是农科人才培养的主体,为我国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急需的科技创新人才和技术服务人才,是其面临的重大主题。

二、农科专业人才培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观念问题。

教育观念是指人们对于教育现象和规律的认识与看法,主要是指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以及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认识。教育观念具有层次性。高等农业教育观念,是人们对高等农业教育发展的总体认识,高等农业教育的功能定位也就是指高等农业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是社会发展的产物,教育观念同样受到社会观念的影响。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来看,农业总体上处于弱势地位,我国高等农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与农业大国的需要不相适应,受重视程度不够。在高等农业教育的发展上,科学发展、质量发展、内涵发展的新观念还没有落到实处。素质教育理念还没有全面树立和落实到学校的育人制度上,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素质教育发展机制。从教育与人的身心发展关系来看,由于青年学生在高考时报考高等农业院校的志愿不强烈,多数传统农科专业学生都是以服从志愿的方式调剂过来的,因此学生对于农科专业的`认同感不强,专业兴趣不高,学习愿望不强烈。

2.人才培养模式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农业教育改革的主要内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农业院校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而当前的人才培养模式存在多方面问题。一是专业建设水平不高,专业条件建设受限。我国高校专业设置行政化色彩强烈,农科专业大都是以传统农业形态分类设置,对于学生的吸引力不高。因此,一些农业高校采取了“专业改名”的措施来吸引生源。二是人才培养目标与创新型人才要求不适应,未来的农业人才要具备跨学科的知识水平和跨领域的工作能力,成为具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而目前大多数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还是单一专业性的种植、养殖或者农业经济管理类人才,人才培养知识基础不扎实,复合程度不高,对未来社会和职业的适应性不强。

3.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脱节问题。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农业院校的办学条件和教学设施落后于大型农业企业和农业科研院所。在学生的实习实践过程中,现代化的农业生产车间、场所不让学生进,而校内又因资金缺乏建不起来,实践实习只能“走马观花”“浅尝辄止”,造成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脱节,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

1.教育观念的更新。

更新教育观念是高等农业院校创新发展模式的基础,也是推进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导。首先,要进一步强化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将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任务来抓。这样在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中,就能够以此为抓手,全面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优化育人的流程,丰富育人的渠道,充实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内涵。其次,要进一步树立素质教育的理念,积极推进创新型人才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全面发展是创新型人才成长的基础,个性化发展更是新世纪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学生自身发展的内在性要求。最后,要根据院校的不同层次和服务区域面向,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构建人才培养的特色。

2.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

在培养模式改革上,坚持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协调。加强通识教育、强化能力培养,是国内外一流大学本科生教育的共识。我们要大力推进通识教育,打牢学生的知识基础,增强学生的人文底蕴。同时要大力推进学分制、三学期制、第二学科专业等制度的改革,为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和个性学习成长创造条件。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专业教学与学科科研的协调。科研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源”,教学是“流”。在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发挥学科的龙头功能,突出科研对于教学的带动和促进作用,坚持科研成果进课堂,结合现代农学学科发展基本趋势,扩大交叉型和前沿型课程,力求达到课程内容与学科发展的同步协调、前导课程与后续课程的衔接协调、核心课程与辅助课程的比例协调。在教学方法改革上,坚持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协调。教学方法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手段。培养创新人才的思维方法、问题意识和批判精神,尤其需要构建与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相适应的教学方法。要大力推进启发式教学、研究式学习和合作式学习,推动教学方法改革。

3.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

农学学科的实践性非常强,要求学生具有很强的实践动手能力,这种动手能力是农科专业大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发展,增强就业能力的重要手段。学生实践技能历来是社会和用人单位评价教学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农业高校要统筹协调校内、校外两种资源,大力加强实验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建立“实践教学基地-实验教学中心-独立课程实验室”协调互补的本科教学实验和实践教学体系。就校内而言,要整合资源,理顺机制,建立跨学科专业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提高实验课教学的保障水平和运行效率;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高水平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扩展农业实验基地的保障功能。就校外实践基地而言,要选取具有示范效应的现代农业企业、农业科研单位,合作建立大学生创新实践基地,形成校内校外合力育人的协同效应,提高大学生对于现代农业的认知程度。在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上,要着眼于农学学科实践性强、季节性强的特点,科学规划、周密安排,保证实践课程进度。积极推进实验室开放,深入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大力提高学生参与程度和课题完成效果,从而使大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4.创新文化氛围的培育。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灵魂和血脉,是大学的标志和精华所在,是实现大学职能的动力源泉和精神力量。文化创新是大学创新的引擎,大学的创新文化是大学文化创新的目标,也是建设创新型大学的重要基础和内涵。培养创新型人才,不仅需要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体系,而且要创造一种鼓励创新思维、塑造创新人格、陶冶创新情操的文化氛围。创新文化氛围,要提倡自由包容的学术文化氛围。提倡包容的文化氛围,就是要鼓励探索,宽容失败,包容学生的个性、创造力和好奇心。创新型人才培养作为一项人才培养改革,需要制度的支持,需要包容的呵护。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二

中职学校担负着培养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振兴地方经济的重任。当前,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而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在逐年增长,大量的工厂、企业严重缺乏技术人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能较好地解决这一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职业学校的重视,职业学校在硬件或软件方面都上了一个台阶,然而,由于招生、就业、观念等方面的原因,职业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制约。与此同时,社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却在逐年增长,大量的工厂、企业严重缺乏技术人才。要解决上述二者间的矛盾,探究一条适应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之路,可采取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一、实施工学结合应考虑“四方共赢”这一问题。

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涉及企业、学生、学校、教师这四个方面的主体。其中,企业是工学结合具体的承担方,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学生是工学结合的主体,而教师则是工学结合具体的管理者。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一定要把“四方共赢”这一问题考虑到其中。若这四方当中有任何一方的利益受到较大损害,工学结合就很难持续开展下去。

第一,学校是工学结合的组织者,在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它主要关心的是教学质量、学生素质能否提高,最终能否达到提高就业水平、就业质量之目的。为保证能达到这一目的,学校事先应做好调查研究,制订出一整套完整的实施方案,并挑选合适的企业或工厂作为合作伙伴,否则工学结合只能是流于形式、达不到良好的效果。

第二,企业是工学结合具体的承担方,在实施过程中至关重要。可以说,若没有企业的支持是无法组织实施工学结合的。而对企业而言,它主要关心的是经济效益,即在工学结合过程中成本是否下降、收入是否上升、工学结合结束后能否有优秀的毕业生进入企业工作。学校与企业在协商工学结合的实施细节时,企业对学生在工学结合时能否顶岗、能发挥多大的作用尤为关心。学校在组织开展丁学结合时应多从企业的角度来考虑,按企业生产经营的规律办事,尽可能使企业的生产经营能正常进行。同时,企业不能把工学结合作为挑选员工、使用廉价劳动力的一种手段而不考虑学校对教学质量的要求。

第三,学生是工学结合的对象,若没有学生参与,工学结合就无从谈起。一般而言,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大部分学生主要关心的是个人的收人情况,一部分学生则关心自己的能力是否得到提高的问题。因此,帮助学生树立工学结合的目标就十分重要。

第四,教师是工学结合的管理者,他们是工学结合实施过程中教学质量的保障者,他们主要关心的是学生素质和教学质量能否提高、自身的利益是否受到影响等问题。现在的中职生普遍存在着自觉性、自控力较差等问题,而不少企业因为太过关心经济利益的原因,常常忽视学校关于教学方面的要求。所有这些问题都需要工学结合的管理者即教师去协调。

工学结合校内培养模式是开发、利用学校内部的各种资源,充分发挥学校的自身优势,创办与专业对口的经济实体,由学校自主经营,将教学和科研相结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在这一模式下,学校应该组织相关教师以企业实际生产岗位的重要案例、相关项目为主线编制出一套教材,教师按照企业技术的要求、工作岗位流程进行授课。并根据企业的任务,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按照项目设计流程,共同学习相关知识、企业应用标准和工作方法,师生合作共同完成任务。考核时可按企业标准和自编教材的内容,由校企双方共同进行。

工学结合专业企业式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依据校内不同的专业开办不同的公司,专业与公司捆绑在一起,并以校内的实验室、模拟实习场所建立工学结合基地。这样的公司既是教学实体,同时也是经营实体,学生可到公司(教室)上课,也可到公司实习、兼职。在这样的模式下,学生既能学到知识,又能通过自己的劳动给企业创造一定的产值,得到企业给予的一定的生活补贴,达到“多赢”。这种培养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将学生的实践技能培养与企业的工作岗位直接结合,也使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提升。

工学结合校外拓展式培养模式就是学校与社会上的优质企业进行合作的培养模式。在这一模式的实施过程中,学校聘请企业或行业的顾问、专家及部分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员为教师,这些外聘的教师和学校的教师一起参与到工学结合相关专业的培养和实践指导中。

一般情况下,学校习惯于将学生成群结队地安排在某一个企业。这样做学校虽然是省心了,但工学结合的效果并不理想。对于企业来说,因学生太过集中而不堪重负,但又碍于情面只能勉强接受,并无真实的岗位提供给学生实践,最终工学结合只是形式,学生学不到真本领。若学校考虑到上述的这些情况,在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将学生的工作分散安排,即每个企业安排1~2人。这样一来既减轻了企业的负担,又使学生获得实惠,达到共赢。

三、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课程计划调整问题。

在实施工学结合的.几种模式中都涉及要对传统的教学计划作适当的调整。具体来说,公共课和专业基础课的教学时数应该适当地压缩,使得专业课课时更充裕,以腾出足够的教学时数用于学生在工学结合前所必需的专业技能课和实践环节课的实施,而“独立实践环节”课和“专业综合实训”课可以由指导教师结合实际情况来完成。

四、实施工学结合过程中学生的评价体系改革问题。

在中职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传统的评价体系一般是将学生的段考、期考这“两考”的成绩各按一定的比例进行计算,然后将所得相加,最后得到的结果就是期评成绩,而这一成绩也就是该学生本学期某门课程的最后成绩。但是,不少中职学生的文化基础较差,如果沿用这样的评价体系评价学生,无疑会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尤其是在中职学校实施工学结合这一模式后,像这样的评价体系更显得滞后。因此,在实施工学结合的过程中必须改革评价体系,将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体系与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体系相结合。传统的终结性评价与工学结合的过程性评价相结合这一新型的评价体系,是对每一位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表现、出现的各种想法、工作过程、学习过程的状况、工作、学习态度、期中和期末“两考”的情况等方面作出评价。换句话来说,这一评价体系主要是关注学生的工学结合的整个过程,关注学生在工学结合过程中的体验,关注师生交流,关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注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两种评价体系相互比较不难看出,对于同一个体的评价而言,后者较前者的评价要全面、客观、合理。

总之,工学结合是使中职教育又好又快发展的可行之道,它是实现中职学校与企业良好合作并体现自己办学方向和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较好途径,它能使企业、学校、教师和学生四方受益,它是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中职教育工作者要进一步提高认识,解放思想,大胆创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中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作出应有的努力。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三

运用于教育活动的一种创新教育,旨在培养善于想象、富有创造力、树立创造志向、发展创造思维,具有创造性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就英语学科而言,陈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使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得不到发挥,究其原因:

1.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重视对现有结论的记忆,忽视学习的过程;重视对学生灌输知识。忽视学生的主动参与;重视教学活动的严格划,而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创造才能。

2.教师怕学生不会创新;怕让学生创新而控制不了课堂:怕耽误时间完不成进度,失去了创新的机会。

3.多年来,广大教师驾驭以结构理论为指导思想,以语法为主线的英语教学,陈归的教学方法在其脑海中打下了深刻的烙印,使得英语课堂教学变成教师是自始自终的演员,教师是演讲者,学生没有参与的余地,使学生在听、说、读、写上不能全面发展。在英语教学中怎样改变这种状况呢?我认为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引进创造机制,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这几方面着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培养出高素质的,充满创新精神的人才。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四

“电路分析基础”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在于提高学生的电路理论水平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的人才培养目标。但现在许多高校存在校外实习时间短,实践教学体系陈旧和教师缺乏工程经历等问题,导致学生专业面窄和实践能力不足。为了深化教育领域改革,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工程师专业素质能力,研究电路课程教学势在必行。

一、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

培养工程师的专业能力,包括分析问题、探索方法、工程设计等技术类能力,还包括沟通交流、项目管理、团队合作等非技术能力。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教学设计,围绕教学内涵展开教学设计,剖析重点和难点。注重从能力提高、学生素质的培养来讲解知识;从问题的提出、分析、解决讲解知识的定义;从数学概念、物理概念及工程概念去诠释知识,讲解公式及计算技巧。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以灵活的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活动,达到双向互动。

二、深化实验教学内涵发展。

传统实验教学模式大多以教师为主体,学生被动和模仿实验,学生训练不足,难以做到创新结果。本实验提倡让学生先借助实验指导书自主学习,设计实验方案,自主搭建电路、教师作为指导。谐振现象是正弦稳态电流电路的一种特定的工作状况,在无线电中得到广泛应用;另一方面,发生谐振时又有可能破坏系统的.正常工作,所以,对谐振现象进行深入的研究有其重要的意义[1]。通过实验,让学生搞清在什么条件下出现谐振现象,如何测量和判断谐振特性[2]。实验采用dvcc-dl5型电路原理装置单元,串并联谐振单元面板如图1所示,根据图中参数学生可任意组成串、并联谐振电路。根据学生自拟电路参数,测量电路谐振时对应频率0、品质因数q值。在调频过程中,始终保持电源电压不变。测量对应0.7ur0(ur0为谐振时电阻r1或rw两端电压)、0.5ur0、0.3ur0各幅值时的频率及各量,以及测量当ul和uc实验结束后设计一些思考题,如理论上串联电路谐振时,电阻上电压等于电源电压,电容、电感的电压有效值与实测结果有否区别?学生分成几组,每组每个人都要参与问题讨论,同时和老师进行互动交流。考核学生的重点放在课内实践,综合考评为课内实验占30%,理论占40%,同时开设30%的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每4人一组,学生自拟题目,调集资源,内容不完全局限于本课程范围,鼓励学生自主发挥。同时设立开放实验室,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完成设计题目,教师负责选题把关,学生自主实践,自行管理实验室,为各种电子竞赛做充分的准备。

三、打造教学科研一体化的高水平教学团队。

部分青年教师硬件能力不强,缺乏对电路背景的了解,理论与实验教学研究不够,教学与科研不能相互融合。对电路的背景、特点、使用的技术与方法,对分析与排除故障,工程中考虑的相关问题不够准确。为了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能力,通过青年教师讲课比赛、研究项目、专题研修班、经验交流会提高教师的教学研究能力;通过企业学习、合作研发提高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通过教学科研相互融合、校外交流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能力。综上所述,以工程教育理念指导电路课程教学设计,实践证明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热情,引导学生认识到知识本身及其来源的多元性,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知识是发展的意识;鼓励学生将个人的见解或问题转化成具体的可深入探究的课题,在汲取外部知识的基础上成为知识的创造者。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五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16号文件),要求职业教育要改革创新,在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上进行重大改革,明确提出要积极推行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的学习模式,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切入点,带动专业调整与建设,引导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

所谓“工学结合”就是教育要与企业、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将学习内容与工作过程相结合,通过工作完成学习,其载体是综合性的典型工作任务,在实施过程中要让学生亲自经历完整的工作过程。教学实施中,聘请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现场专家、能手共同参与到人才培养的过程之中,以真正实现校企合作,并借助企业的设备、资源和环境,从而达到让学生在企业平台上学会工作的目的。

(一)专业定位。

工程测量与监理专业是以培养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型应用人才为目标,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铁路、公路、测绘、建筑、工程监理、市政规划及国土资源等领域,主要从事野外观测、内业计算和数据处理、测量资料档案管理、工程施工监理等工作。学生毕业后主要能从事的岗位有:测图技术员、地籍测量技术员、控制测量技术员、施工测量技术员、工程监理员、资料员、测量仪器管理员及测量仪器市场营销员等。

1.以职业岗位群为依据,构建课程体系。本专业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技术教育理念,主动适应土木建筑工程诸领域中工程测量与监理技术岗位需求,及时跟踪市场,认真分析和研究其发展趋势。在人才培养方案的系统开发方面,充分体现职业岗位群的要求。依托企业,以工作任务为引领,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加强教育教学平台(条件)建设与改革,突出专业核心能力的训练和提高,重视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重点培养一批社会评价高、用人单位满意、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根据本专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职业岗位群,拟定了本专业的专业课程体系。

2.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实施教学过程。本专业核心能力就是培养具备测绘、施工、监理等领域的各项专业技能。按照以上课程体系实施教学,实行“4+2”或“3+1+1+1”模式,即将理论知识学习和基本技能训练安排在前4个学期,后2个学期重点实施生产实习(或理论教学3个学期,生产实习一个学期、再理论教学一个学期、再生产实习一个学期)。教学实施过程中突出以下几点:

(4)重视校企合作,搭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平台。职业教育只有“走出去,请进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校应广泛和企业联手,以企业为平台,充分利用学生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参与企业的具体项目施工,协助企业完成生产任务。使学生感受企业文化和职业道德规范,体验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工作过程,提升专业核心能力,以达到由初级、中级到高级的过渡和提高。

3.专业培养规划。首先将本专业的教学过程由简单到复杂划分为四个学习领域:公共学习领域、基础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专业拓展领域。其中,基础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重点掌握各类测绘仪器的基本操作、掌握数字化测图方法与技巧、掌握导线控制测量和普通水准测量的方法(初级测量员);专业学习领域主要任务是让学生重点掌握地籍调查与测量、房地产测量、大地测量、建筑、道路、桥梁、隧道、地下工程、水利设施等工程施工测量和建筑物变形观测等核心技能(中、高级测量员)。最后通过技能鉴定或实践技能考核将学生的能力划分为四个等级:初级测量员、中级测量员、高级测量员及能手或专家。这样使得学生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定位,从而更好地完成学习任务。

1.落实合作企业―走访测绘企业,充分了解企业的技术、人力和任务需求,与家企业签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协议。

2.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实习计划包括生产项目内容、要求,作业标准,具体任务及实习安全、实习纪律等,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工作任务、工作流程、作业标准和作业方法等,并做好知识和技能的准备。

3.制定实习管理制度―学校和企业共同研究,制定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的管理制度、考核制度、奖励激励制度及教师指导制度等,保证顶岗实习安全、有效,保质保量。

4.企业前期培训―实习前企业对学生进行3-10天的培训,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专项技术、技术规范、设备使用及安全生产等。

(二)指导与考核。

1.现场指导。学生进行生产实习期间,安排2―3名指导教师定期到企业进行技术指导,并加强学生人身安全情况的巡查与教育。

2.心理疏导。学生在实习期间会出现诸多不适应:如生产现场比较艰苦、劳动强度大、企业管理严、工作任务重、工作环境差等。对于学生诸多的心理问题,我们一方面通过座谈、交流,对学生进行积极疏导;另一方面与企业进行沟通、协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抓住这个机会对学生进行适应能力教育。

3.考核管理。生产实习过程中,考核做到“三突出”:突出学生的周考核(由各项目部负责考核);突出校内专业教师的检查与指导;突出实习结束后的自我总结和项目评价。

(一)人才培养模式日趋完善。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使我们不仅在办学理念上得到提升,而且使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得以完善。这种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工程项目为导向,以工作任务为驱动的教学模式,从而使“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不断反复、螺旋式递进的教学过程,不仅强化了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实践技能、更提升了业务水平,达到了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二)专业核心能力和职业核心能力得以提升。通过实习总结会的考察,收效十分明显:一是专业核心能力提高了。学生不同程度参与了地形测量、数字化测图、gps控制测量、三、四等水准测量、建筑施工放样、道路工程施工放样、变形监测等工作。通过实际工作体会真实的工作过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显著提高;二是职业基本素养形成了。通过实习,多数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有的学生仅凭腹稿,便能流利地讲述自己的实习经历、感想、收获和体会。90%的学生通过实习,与人交流、与人协作的能力明显增强,交流沟通能力得到提升。三是自我学习能力得到提升。遇到问题主动查资料、向老师和技术人员请教,出现测量精度不合格时,先分析原因,共同探讨,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四是团队意识增强了。测量工作是一项集体作业,需要相互配合的协助才能很好地完成。在工作实践中他们学会了忍让、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协商、学会了相互关心和帮助;五是创新意识增强了。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有些同学勤于思考,经常提出一些新的工作思路和方法,得到项目部的采纳和认可,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受到企业的好评;六是思想成熟了。经过近数月的实战历练,他们阅历丰富了、见识增长了,无论成功或失败,都使他们在思想上、心理上日趋成熟。

(三)实现了多方共赢。通过校企合作,一方面企业为学生提供了一个真刀实枪的锻炼机会,缓解了学校资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人力资源,解决了其用工紧张局面;第三,顶岗实习期间,企业支付学生一定的劳动报酬,极大地缓解了学生的经济压力。

五、结论与建议。

实施“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职业教育生命力之所在,值得结合各自专业的实际科学推进。同时,要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长期坚持下去,有三个问题值得高度重视。一是有持续、高效的合作企业支撑,这是推进工学结合教学实践的前提;二是有一定数量、质量的专兼职指导教师队伍,这是确保实践教学效果的基础;三是有系统、安全的学生管理制度,这是决定实践教学成败的关键。实践证明,不断拓展合作企业、构建实习指导教师库、规范校企共管制度这三驾马车,将使我们在“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六

近年来,我国口腔医学教育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社会对口腔医学技术人才的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世纪的口腔医学专业学生肩负着将中国建设成世界口腔医学大国的使命,因此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口腔医学创新型人才至关重要。

一、重视口腔医学课程建设。

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所采取的仍然是班级授课与临床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课程建设水平集中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成果,是学科建设的重要环节。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要积极构建科学的课程体系,打破常规,放弃知识内容和技术水平落后的教材,大胆采用发达国家口腔医学优质教材。

还要增设选修课,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促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的新进展。

二、进行口腔医学教学改革。

我国是口腔医师严重缺乏的国家之一,社会需要大量的口腔医学人才。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应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依据专业特点,教会学生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

特别是努力提高学生对口腔医学专业的兴趣,端正学习态度,增加门诊、病房、实验室参观学习时数。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充分尊重和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与作用,采用双向教学组织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

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要强化形象化教学,通过使用模型、多媒体课件等手段引导学生使用形象思维,准确把握学习内容,提高综合能力。

三、建立课堂教学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高等院校口腔医学专业文化课教学要坚持必需和够用的原则,而专业课要体现宽基础和活模块的原则。

要加强专业建设,掌握学生的知识、能力以及潜能倾向,建立科学的课程结构。

要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使他们深入研究教学,了解专业的发展方向,掌握专业岗位上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情况,积极建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训练体系与评价体系。

教师不能再“拿一本教案用到底”,而要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和手段,了解学生的实际需求,关心他们的进步。

要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确保每一名学生都有所进步。

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口腔医学教学质量的关键是建立一支高水平、高素质、能力强的师资队伍。

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关键取决于教师的水平、能力和素质。

高等院校只有正确分析对策,抓住机遇,不断优化人才结构,形成合理的教学梯队,才能为培养高素质的口腔医学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

高校还要加大力度培养和引进学科带头人,创造条件使中青年学术骨干早日成熟,努力建成结构合理、高水平、具有稳定研究方向且有较强科研实力的师资队伍。

五、重视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

职业素质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纪律、职业作风、职业习惯等。

高尚的医德医风是做一名合格医生的前提,是医生职业的灵魂。

所以,学生要把医德修养放在第一位,这是顺利完成实习阶段学习任务的前提和保证,也是一名合格医师必备的素质。

口腔医学实践性很强,口腔科医生不仅需要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而且需要有良好的操作技能和先进的临床思想。

因此高校需要注重提高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和临床思维能力。

口腔医学教育中的科研活动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在学生实习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自学能力及创造能力,激发学生的科研意识,使学生素质均衡发展。

六、加强卫生法律法规知识教育。

教师在临床带教过程中要定期组织学生学习国家有关依法行医的政策法规,提高他们自觉依法行医的意识,促使他们用卫生法律法规约束自己的行为。

还要使他们熟练掌握常规技能的规范化操作,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开展医疗活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周学东,石冰,于海洋.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1).

[2]高越明.引进国外教学理念和资源加快口腔医学技术专业建设与发展[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4).

[3]涂晓,方厂云.对口腔医学教育改革的几点看法[j].中国医师杂志,2002,(6).

[4]贾淑娟,王君,张铁柱.新时期口腔医学教育的认识与思考[j].卫生职业教育,2006,(8).

[5]王强,付莉,张惠娟.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j].农垦医学,2006,(2).

口腔医学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2】。

摘要:作者从课程体系与教材建设、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教师教学能力培养、学生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培养、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深度校企合作与订单式培养等方面进行改革和实践,不断优化,从“实习、就业”的培养形式过渡到“入学、实习、就业”的校企联合“订单式培养模式”,逐渐形成了适应企业对人才多样化、多层次需求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口腔医学技术教学改革。

1课程体系改革、教材建设与教学内容和方法改革。

1.1构建基于工艺流程的专业课程体系。

针对口腔医学技术职业岗位的需求,我们联合企业专家共同调整课程体系,统一规划,精简内容,整合重复学科,减少基础课程课时,增加核心课学时,砍掉与培养方案不相关的学科。

构建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以职业资格为依据,以发展学生的整体素质为目标的课程体系。

适应企业需要,培养出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职业技能、较强的人际沟通与社会工作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1]。

1.2解决教材与实际生产环节脱节的'问题。

以卫生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为蓝本,我们编写了具有职业特色的教学实践校本教材。

其内容的安排更为合理,更符合人才培养规律。

尤其是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的班级,以企业的工艺流程和质量标准为依据,教材修订后更具有企业特色。

1.3教学内容与方法改革,解决学生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的问题。

针对专业和工作岗位特点,减少了《口腔解剖生理学》中颌面部解剖知识的学时数,加大了牙体雕刻的比例;《全口义齿工艺技术》、《固定义齿工艺技术》和《可摘义齿工艺技术》由36学时分别增加到152、242和318学时。

课程内容调整后,实践教学比例大增,保证学生在校期间有充分操作时间,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教学效果,确保符合企业的需要。

要突破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根据职业教育的教学互动、教学互长及在做中教、在做中学的特点,课堂设在实验室,在完善的多媒体教学设备的支持下,可以微观演示教学,学生边学边做,学习兴趣大大提高。

实验室毗邻校内义齿加工厂,实现教学环境与工作现场有机结合。

文档为doc格式。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七

社会往往对创新创业教育进行功利性的价值判断,学生也会认为“当老板、赚大钱”就是创新创业的成功。

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限制了一些学校的视野,导致部分学校急功近利、盲目跟风,忽视了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不利于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可持续发展。

另外,一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学改革仅仅流于形式,学生无法深入体会创新创业实质,学校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只能成为“纸面工程”。

2.1以建立多学科支撑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为基础。

高职院校的创新创业教育要以课程为本,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综合性学科。

如美国一些学校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就体现了对创业者科学与人文素养的全面要求。

其中的核心课程就设有战略与商业机会、创业者资源需求与商业计划、创业企业融资和快速成长等;其选修课程则涉及外国文化、历史研究、文学艺术、伦理道德、自然科学和社会分析等领域[1]。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八

摘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对高职学生养成教育工作具有积极促进作用,也使教育过程的四个因素发生一定变化。与之相适应,高职学生的养成教育工作要采取新形式,运用新方法,增加新内容。

高职学生的生源层次复杂,质量参差不齐,文化素质普遍偏低,不良行为习惯偏多,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实践中明显表现出“知行不一”的特点。虽然有人认为“养成”教育对已属青年的高职学生是多余的,但是,“青年”不等于“成年”,“成年”不等下“成熟”,“成熟”不等于“成才”。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全国四百名杰出青年调查的结果表明,个人成才所受影响最深的阶段不是初中以前,许多杰出青年的成才“冲刺”是从高中之后起跑,大学时期加速,并在改革当中成就事业的。这就使得加强高职学生养成教育更有其特别重要的意义。另外,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正改变传统的“以学校和课程为中心”,建立和推行“l:学结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广义而言就是利用学校、社会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在学习期间交替安排学校理论课程学习和校外顶岗工作,埘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的一种教育培养模式iii。研究,把握,利用1:学结合培养模式给高职学生养成教育[作带来的机遇,必将极大地提升工作水平。

1.1为学生养成教育提供了一个有效平台。

对提升教育管理的实效性有事半功倍的作用工学结合培养模式彻底改变了过去学院式的教育形式,注重教学过程的开放性和真实性,学生在实际生产环境中所接受的影响、教育和启发是学院武教育无法比拟的。如通过参加企业的实习,学生了解和熟悉了企业的生产管理模式,特别是对生产过程及技术有r亲身体验和明确认识,有利于激发学生对学爿和训练的积极性,促使他们主动加强有关专业知识学=!=和技能训练,养成严谨求实的学风和:[作作风;学生在乍产一线参加劳动,有助于学生树立劳动观念;在实习中有的学生还能得到一定报酬,解决部分学费问题,有利r培养自力更生、自强自立精砷等。

1.2有助于学生职业道德的塑造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企业环境对学生思想德的塑造具有积极作用,特别是对学牛职lk道德的塑造职业品格,职业素质的养成具有更加直接的作用。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风气、企业氛围、企业舆论都是通过学生的耳濡曰染.内心体验和情感的熏陶实现的,对学生思想品德具有积极的熏陶和潜移默化作用。i: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中,老_j币传授的职业道德理论与企业要求相融合,并迅速转化为现实的职业行为当中,i大l化为学生的职、信念,养成了良好的职业j惯。企业聘用员l:的要求和标准,企业优秀员1:的表现,都反馈大量企业文化的信息,如对员工职业道德水准的要求,洼重埘员j:诚信晶质.敬业精砷、责意识等方面的考核情况,都对学生产生涂刻、积极的影响,引领学不断加强职、道德方面的养成。

1.3充分利用企业环境资源对学生综合素质。

能力的形成和发展的约束,规范作用,会成为一种很好的养成教育企业环境对学生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职业素质的养成.能力的提高.行为的范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约束和规范作用。如企业环境中的条例、准则、守则起着直接规范约束实习学生思想与行为的作用。弄虚作假、迟到退、违反操作规程等现象是绝埘不允许的。环境还可以通过暗示、模仿、舆论等心理影响和作用束约束和规范思想行为。如当实学生走进生产车间,自然会主动熄灭香烟,着装必须符合生产要求,否则就成为安全隐患。学牛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顶岗实习.对学生的岗他职业技能是一个极大的提高过程,通过实习,学增强了自信心.提高r号业实践能力并对现代化工厂职工的基本要求.应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较深刻的体会,为就业奠定了基础。学生毕业后能较迅速地适应企业环境,缩短r入厂适应期。通过实习,炭现了学生个体的社会化,增强r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牛存实践中启发、训练创造性思维,并有利于树立基层观念,培养提高敬业合作意识、自律意识。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九

今年度山西省研究生教育认定主要特点包括:进一步提高了中心对高校的覆盖面,除传统理工科、综合类院校外,山西财经大学等财经类院校,山西中医学院等中医药院校也首次申请中心认定,中心共建高校已包括综合类大学1所,理工类大学3所,财经类大学1所,医药类大学2所,基本实现对山西省主要高校的覆盖。

其次是进一步拓展了中心对经济的涵盖领域。除煤炭、电力、化工、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山西省工业经济领域,以及艺术、农林等特色经济领域外,继续向财会、公共卫生、实践基地领域拓展。

三是进一步探索了中心的建设形式。除一直以来省内高校与企业联合建设中心外,今年对高校与地方政府,省内高校与省外企业联合建设中心进行了积极探索。

自启动建设以来,山西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在校企双方人员、技术等方面的互补优势逐步显现,对企业技术创新成果整合、提炼能力不断增强,逐步形成了与山西省重点产业全面对接的'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体系,并通过校企之间的人才互动交流为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和人力支撑。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年7月,全省已有800多名研究生、600多名校企导师先后进入中心,承担300余个校企合作项目研究,项目总经费近亿元,获得专利50余项,发表论文200多篇。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十

21世纪市场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核心就是教育,所以教育的发展,关系到全民族的发展。艺术设计教育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教育,艺术设计教育肩负着培养创新人才的重任,但在实际艺术教育中,我们必须改变妨碍艺术教育创新发展的旧思想和旧的教学模式,分析影响学生创新发展的原因,找出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对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有真深远的意义。

二、艺术设计教育创新情况的现状分析。

1.学生的信息技术不足,对现代信息技术了解的不多,对现代信息技术的获取、搜集以及信息加工和利用明显比较薄弱,很多艺术设计的学生认为自己有扎实的美术功底和自认为较好的文艺素养就足够了,对于信息技术的掌握认为是工科学生的事,不能很好地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武装自己的头脑,阻碍了创新能力全方位的发展。

2.教师的教育缺乏创新理念,很多教师不能随时代的.发展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至于有的教师任教几年一直上同一门课,可几年来基本都是相同的教法,学生也都是相同的学法,归根起来,有老师个人的懒惰;也有部分学生缺乏对问题进行深入思考的能力,老师讲什么,我就学什么,老师不讲,我就不学,也没必要学,跟小学生完成家庭作业一样,殊不知,大学是一个自主学习的过程,脱离了主观能动性,还有什么创新可言。

3.学生知识面较窄,在平时的学习当中,比较注重表现技法和风格的体现,并不注重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际技能的提高,近年来,大部分学校意识到学生实际技能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中不断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量,目的提高学生的实际技能,所以很多高校艺术设计教育陆续开始进行实验室建设。目前市场需要学生毕业即能胜任本职工作,很多学校即使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但是很多院校实践教学和实际需求是脱节的,不能跟社会进行很好地对接。要改善以上的状况,解决创新教育面临实际存在的问题,就应该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经过多方面的考察和研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决目前艺术设计专业创新不足的问题。

三、艺术设计专业教育创新能力的培养。

1.信息化教育是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

信息化教育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平台,以现代化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教育形态,使教师、学生、教学信息、学习环境为主要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时代需要的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很强的信息性,目前信息社会人类知识的增长每12个月就会翻一番。我们都知道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资源库,internet的使用是信息化教育最理想的环境,学生们可以在网上获取最及时的新闻报道,查找各种学习资料以及获取更多的灵感和素材,从而能较快地成长为适应信息化社会所需要的人才。创新教育的培养离不开想象力,而信息化教育正是对想象力培养最好的途径,它能够很好地设立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艺术想象力,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是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关键,信息化教育能利用多媒体把图像、声音等很好地融合到一起,给学生创立引人入胜的教学情境,使教学更加生动,也借此开拓学生思路、激发想象、引发创意火花,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创新教育的培养。

2.教师创新意识的提高是创新教育培养的保证。

教学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本途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起主导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一个从教到学的过程,即以教师的教,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在和学生一起学的过程中会受到学生的启发,也是教师学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提高自己的教学理念,不断完善自己,具有创新教育的意识,方能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

(1)教师应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培养创新教育的意识。教师要充分意识到创新教育的培养对于民族未来的重要性,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个性特征进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对创新人才有较为科学的认定方法,不能片面的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就是培养诺贝尔奖的获得者,就是培养高科技人才,而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创造能力的培养。

(2)教师应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和创造能力。教师应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努力完善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具备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现代科技高速发展,知识更新迅速,教师首先应该紧跟时代潮流,站在专业的前沿,努力完善自己,才能不断更新教育。

(3)培养具有科学的创新教育思想和方法的教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要尊重学生的个性,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对本专业感兴趣,使学生能主动进行创新性学习,成为创新性人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个性坚持创造性思维训练,在授课过程中鼓励学生质疑,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鼓励学生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决问题,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此外,在创新教育中还应培养学生合作、敢于竞争的思想;创新教育同时也离不开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创新的重要性,给学生提供创新活动的场所和项目,对学生的成绩给与认可和肯定,鼓舞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3.注重学生自身能力的提高和知识量的获取。

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学生应根据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为创新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大学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大学生应根据自身特点和专业需求,努力完善自己,为以后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文化知识;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应使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要善于思考,大胆想象,敢于为自己的想法进行实践,在实践中实现创新想法;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应使学生提高观察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不断的观察和思考的过程中,努力完善自己;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应使学生养成要勇于质疑,敢于向传统挑战,向权威挑战,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不断进行创新教育,应使学生养成扩宽思维,多角度思考问题。创新教育的培养离不开整个大的环境的影响,也就是我们整体的教育环境和教师素质的提升,只有教育环境、教师素质、学生能力三者很好地结合才能使创新教育更好的发展。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十一

日前,在山东省人民政府学位委员会、山东省教育厅公布的20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项目中,青岛农业大学7个项目获得年山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立项。

其中,王世清教授主持的`《基于cdio教育理念的食品工程硕士培养模式的探讨》、邹剑教授主持的《全日制工程硕士(农业工程领域)研究生实践环节影响因素研究》、高玲副教授主持的《农科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领域主干课教学模式探讨》、王磊主持的《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师型”导师队伍建设研究――以农学门类为例》获得资助项目,李树超教授主持的《农业推广专业学位研究生产学研联合培养模式研究》、吕海涛教授主持的《依托优势学科农业院校应用化学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杨延杰副教授主持的《基于创新意识和综合素质培养的园艺学专业硕士教学理念研究》获得自筹经费项目。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十二

摘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全程性、可行性、发展性为原则,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20连续下发两个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或过程,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的体系,它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当前,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若不注重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中国农业大学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非常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相应质量。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可行性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标准、监控目标和方法,便于组织实施,并依据学校的发展及时调整监控指标体系、监控方法等,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运行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运转。

(三)发展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是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重点放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教学工作上。通过质量监控力求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反馈系统“四大体系”构成的“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分为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由学校校院领导组成的决策指挥中心,确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标准,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指挥与协调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关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教务处等职能机构和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视导组和同行专家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负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可以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验和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每时每刻都在获取教学信息,他们能够及时反映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效实现了对教学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监控制度体系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考核管理、监考职责、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新办专业、优质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检查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涉及学生选课、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违纪处分、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等基本文件的制定要求)、教学事故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与奖励、教育教学评优工作等,在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的有序、规范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各学院还根据学校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结合本院特点,补充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办法。目前,学校执行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规范、合理,易于操作,能适应学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监督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按照质量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以质量标准为准绳,在充分依靠广大教师,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措施,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标准。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措施包括:

1.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成立校级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巡视,同时辅助不定期检查。通过检查随时把握教学情况,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

2.本科教学视导组制度。本科教学视导组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专家组织,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视导组的职责是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督教、督学、督管理和专项评估监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信息员管理系统”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有关教师在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信息以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使学校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4.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院领导在其中教学检查期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营造出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

5.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网进行网上评教。对连续两年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依据之一。

6.教学事故追究制度。对于在课堂环节、考试环节、教学管理等环节因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学校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教学事故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严肃了教学纪律,确保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迅速解决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定期印发《教务通讯》、《教学信息》,不定期举行师生教学座谈会、教学指导委员座谈会和毕业生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加强信息汇总与分析。学生信息员通过登陆教学信息员管理系统向教务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由学院领导直接向教师本人反馈,学校和学院均不公开公布教师的评价分数。此外,bbs教学论坛、教务处长信箱、教学管理人员电子信箱、教学投诉电话等也提供了教学信息反馈途径,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反映意见的渠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形成高效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通过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本科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战略布局上,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分工联系各个学院,定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督促学院加强教学工作。同时还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考试巡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培养过程。_4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工作,在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力、绩效差异的同时,使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了解自己的长处。一些教学上成绩卓著的教学工作者受到肯定和表彰,学生评价分数过低、视导组检查认定教学效果较差的个别教师,由各学院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从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统计结果看,平均分数明显提高,低分教师不断减少,2007年秋季学期年全校教师平均分92.41分,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课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对促进教师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明显作用。

(三)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仅鞭策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和教师的教学交流。基于网络的评教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2007年秋季学期学生评教参评率达到了83.90%,学生信息员登陆系统4600余次,提供了1600余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四)增强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了学院在教学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各学院为提高本院的教学质量,结合本院的特点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强化对主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及时发现和整改自身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涉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复杂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监控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也有待加强。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建立快速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这些方面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和改进,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十三

10月30日,省经信委介绍说,批准太原理工大学与有关企业联合建立3个省级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中心培养研究生将全部采用双导师制,即既有来自高校的导师,也有来自生产、科研第一线的企业导师。

3个省级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分别为:土木工程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钢铁材料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和信息技术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由太原理工大学与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企业共同建设。据介绍,高校在选择进入中心培养的`研究生及专业时将优先选择与企业发展方向及创新重点结合紧密的专业和研究方向。研究生所选研究课题必须有助于解决企业在应用研究、产业化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研究生全部采用双导师制,高校导师侧重于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教学和基础性研究指导,企业导师侧重于研究生的实际应用研究和实际操作能力培养。企业导师主要从本省国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的技术带头人中选拔产生。

对于校企研究生教育创新中心,省经信委、教育厅将在学科建设资金、科研项目资金等方面予以支持。

文档为doc格式。

研究生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大全(14篇)篇十四

高中升本科:文科为240分(其中艺术专业为168分)。

理科为315分(其中艺术、体育专业为220分);

专科升本科:文史类215分艺术类100分理工类100分。

经济管理为100分法学类100分教育学类(体育专业)为112分教育学类(非体育专业)为160分。

经过省有关部门批准,我院在以上省线的基础上降10分录取。

一、学院简介:

赣南师范学院位于江西南部、京九线上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赣州市。学校创办于1958年6月,是目前赣粤闽湘四省边际区域唯一的一所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省属高等师范院校。

成人教育应届毕业生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居全省高校前列。

二、收费标准:

根据赣教计字[2000]163号文件。

2.本科层次:非艺术类函授1700元/学年;艺术类函授2100元/学年;

三、专科专业:

初等教育(小学教育方向)法律事务工商行政管理。

工业分析与检验(分析检验与计量方向)汉语(汉语言文学方向)汉语(文字与书法方向)。

会计电算化机电一体化技术计算机信息管理教育管理经济管理市场营销。

体育教育学前教育艺术设计音乐教育(含音乐表演方向)英语教育美术学。

商务英语人力资源管理金融管理与实务物流管理物业管理数控技术。

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技术机械设计与制造(含模具设计与制造方向)服装设计。

应用电子技术(含电子电工方向、电气自动化方向)广告设计与制作旅游与酒店管理。

本科专业:

英语应用心理学音乐学物理学体育教育工商管理数学与应用数学。

市场营销应用化学(分析检验与计量方向)生物科学人力资源管理物流管理。

美术学(含广告设计方向)历史学教育学(含教育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方向)。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日语化学专业汉语言文学(含秘书学方向)新闻学旅游管理。

公共管理(含行政管理方向)法学地理科学财务管理。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科学教育教育技术学思想政治教育国际经济与贸易。

四、免试条件。

我省中小学在职教师录取时可照顾30分,

赣州市参加“三支一扶”等志愿者计划、专科退役士兵等符合条件者,可免试就读我院。

六、咨询方式。

咨询地址:南昌市二七北路185号东晖6号1006室。

手机:13767060727金老师13064117632范老师。

qq:15204657981109984831969285607。

网站:

乘车路线:市内换乘18路27路到吉伟宾馆站下,前进至东晖育才苑6号楼10层.

记录激动时刻,赢取超级大奖!点击链接,和我一起参加“2010:我的世界杯blog日志”活动!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教学秘书的工作总结分享(实用16篇)

    教学工作总结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自己在教学方面的工作进行回顾和总结的重要方式。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教学工作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帮助。时光飞逝,20

    创业者创新创业心得体会(优质17篇)

    8.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经验和感悟的深刻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触发改进机制。接下来是一些来自不同领域的心得体会,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回顾过去几年,我曾经

    离职申请书模板(精选18篇)

    范本是指某一类文章或作品中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样本。以下是一些优秀作文范例的精彩片段,这些片段在表达方式和观点阐述上都非常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我于2

    民警的忠诚与铸警心得(优质18篇)

    10.范文范本是一个学习写作的良好素材,我们可以从中汲取养分,提升我们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参考。

    初一学生的竞选三好学生演讲(优质18篇)

    竞选可以促进民主意识的提高,增强公民参与政治的积极性。以下是一些竞选活动的案例和成功经验,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大家好!伴随着新年钟声的离去,新的学期

    离婚专家的财产分割协议书(优质18篇)

    范文的撰写过程需要严谨和认真,包括对文体、结构、语言等方面的把握。借助以下范文范本,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不同类型和风格作品的写作要求。男方:女方:双方于__

    工程造价实习周记(模板17篇)

    实习周记是对实习过程进行整体回顾和思考的途径,有助于我们了解自己的成长与不足。下面是一些经过修改和润色的实习周记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示和帮助。

    护士长职责和副护士长的报告(通用13篇)

    护士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如输液、换药、维护病人体循环等。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经验丰富的护士总结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各位科室负责人及职工代表:大

    教育行业教学工作大全(18篇)

    范文范本是对某一类文体或题材的典型作品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信息素材。在此,小编为大家推荐了一些优秀的范文范本,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上的思路和方法。

    大学生社团心得体会总结(热门15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进行梳理和总结的一种有效方式。小编整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样例,供大家参考学习,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加入社联这个组织到现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