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是每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和义务,共同建设美好社会。最重要的是,写公益总结要真诚,表达出内心的情感和对公益事业的热爱。小编搜集了一些有关公益的感人故事,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关注和思考。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一
在xx乡陈书记的带领下,汽车在离开瓜寨村的柏油路之后,右转一会便开始爬山,崎岖的山路,由于是干季,道路并不是很难走。不知道过了多少个弯,便到了山顶。陈书记说,以前不久,这是没有路的,这条路还是因为市里面修黑石罗水库才修的路,xx村进出只有通过人背马驮的方式。但即使是这样,公路依然没有通到村,到公路尽头,还要走上半个小时的山路。
站在山顶,眼前十分开阔,四周群山高耸,中间很远处可见一条细细的河流在群山间出没。山都比较陡,植被还可以,比起常见的森林来说,还是逊色不少。脚下的一座小山头上,一棵电线杆在黄土和松叶间格外扎眼。远远看去,象我儿子小时候积木玩具里面的电线杆。耳边远远的传来机器轰鸣的声音,书记说,水库正在施工,由于这里人烟稀少,山高坡陡,植被相对较好,将建昭通市水源地。
汽车沿山路蜿蜒而下,又不知过了多少个弯,来到了水库办公地,也就是公路的尽头,不远处几台挖机正在紧张工作,陡峭的山涯上,好多头戴安全帽的施工人员,有的腰系绳索,挂在崖壁上,有的在山崖间来回走动,只要你仔细一看,小河两岸陡峭的山上,到处都是移动着的红色安全帽。山风吹过,这些施工的人,象风中翻飞的小鸟,让人禁不住为他们的安全捏住一把汗。
可能是上游人烟少的缘故,河水特别清。河边有几户人家,名叫竹林组,源于村子河边有一片茂密的竹林,已经列为搬迁对象,但由于新的房子还没盖好,暂时还住在这。说话间,我们已经到了村中,书记不停的和老乡们打着招呼,看得出,书记和他们都非常熟悉,东家长西家短的说着一些我们听起来很陌生的人和事。趁着这些空隙,我仔细看了看这些民居,这里的房子建筑特别简单,一般为二层瓦房,一层住人,二层堆放粮食和杂物,墙为夯土制成,比较粗糙,有的年深日久,布满大大小小的裂纹,有的已经倾斜,给人以摇摇欲塌之感。房间里面光线黑暗,陈设简单,不管什么看上去都有黑黑的感觉,因为,这样的建筑通常不用柱子,直接把梁架在夯土墙上,整个房屋由夯土墙承重,使得屋内空间逼仄,采光不畅。我惊异于这是山区,自古以来树木众多,为什么房屋建得如此简单。在我印象中,这样的房屋是抗震性能最差的,墙一倒,整个房屋就倒了,如果使用柱子,可以做到墙倒房不倒。上帝保佑,这一带历史以来估计地震不多,才使得这里的人民在这样简单的房屋里,安然度过了多少个日夜。
书记说,这里已被列为搬迁移民,属于xx村的一个小组,为了搬迁工作,他不知来做了多少工作,甚至开玩笑的说把一家人的茶都喝完了、凳子都坐坏了,才把工作做下来。虽然这里土地贫弱,人烟稀少,交通不畅,但俗话说故土难离,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花子窝,移民搬迁工作面临的问题和困难真是不小。
沿河步行而下。两岸山势极陡峭,河边但凡能栽种的地方,都已开辟成地块,有的地方甚至只有几十公分宽,能种的则种,不能种的地方也种上了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山顶大多是在碗口粗的松树,远远望去,就象戴了一顶绿帽子。书记介绍说,现在是春天,还很冷,过久山上的杜鹃花开时,很是漂亮。我想象着,两岸山花烂漫时,该是一番多么壮观的景象!河水虽不深,但极清,河岸边也看不到各种现代垃圾,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仿佛从来没有人来过,透着浓浓的原始自然风味,就连岸边远远的覆盖着灰瓦的农舍,也与周围的景色相得益彰,俨然一幅优美的中国山水画。
沿着河边蜿蜒的小路,半个小时后,我们就来到了今天的终点,xx村,村子不大,几十户人家,坐落在河岸边的高地上,在村子与河之间是一大片缓坡地,地已经作了细致的翻整,并栽上很多苹果树,对岸是陡峭的山崖,长满的树木,背后也是高高的山峰。村里面的房屋都是清一色的土木民居,灰色的瓦、灰色的土墙,灰色的房檐下的灰色的榔柱上,挂着一串串金黄的玉米。除了偶而一闪而过的几根电线,实在无法找到与现代产品相关的东西。安静,还是安静,除了偶而的几声犬吠和几声鸡叫,听到的只有风声和水声。那个我没去过的、鼎鼎大名的、被游客挤爆了的、号称世界上最美村子的雨崩村,能有这里的安静么?我想。在这里,你看不到什么,想不到什么,也不用想什么,看什么,除了纯净和你的心灵。套用现在一句时髦的话,这里是最适合发呆的地方。
可是,这一切美好的背后,是生态的脆弱,生存的艰难和生活的贫困,xx村人均八分地,且大多为陡坡地,土地贫瘠,村民主要靠种植玉米和土豆收入。近年种植了不少苹果、核桃、板栗等经济林木,但由于管理原因和周期较长,目前还处在投入阶段,没有收入。即便有点收入也因交通条件限制难于变成商品。于是,村里大多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都是老弱病殘,守着几分薄地,几间老屋,尽管村外的世界风起云涌,这里却是永远的波澜不惊。
村里修路的经费已经落实了,但修路涉及占用耕地却在村里吵成了一锅。普遍的心理是,都想修路,但都不想出土地,公共利益都想要,但只要涉及自己的私利,便寸步不让,有的修路必经之地的人,漫天要价,甚至要赖要横,无所不用。书记一下午都在找不同的人协调做工作,但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想法,有的想法甚至令人啼笑皆非。“今天的工作成效不大”,书记说,“过几天还得来”。对我来说,农村工作千头万绪,真是不容易!
回来的路上,一个老乡正在用拖拉机翻地,“老乡,你那机器怎么弄进来的呀?”。“几个人扛进来的”。“哇,好现代哦”!同行的一个小美女说。
文章来源莲
山课件 w ww.5 y k m 6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二
冷冷的气候抵不住我走访的热望与*。通过走访,我倾听了不少百姓心声,收集了不少老大难、新小易问题,获得了不少群众工作经验,这对于我今后开展工作、为民谋利是大有裨益的。
今天,依然继续我的走访之旅,虽然天气不给力、物候也不赏面子。
南塘组陈玉芳,现年58岁,家庭5口人,皆在村务农,她及邻居孙长柱主要向我们反映了两个问题:
其一,南塘组一口大塘,堰沟全倒掉了,挖一次崩塌一次,长年蓄不住水。
其二,去年南塘组实施土地置换项目,村里砍掉了该组几户人家的的杨葱树和板栗树,但树木的补偿金一直未发放;另外,树砍都砍了,可树所在的地块一直荒着,不给种作物,浪费了地力、物力实在可惜。
对于第一个问题,国家近几年组织开展的水利普查工作业已结束,水利家底已被摸清,下一步就是有针对性的挖塘清淤,提高塘的蓄水高程与蓄水容量,这口塘的后续解决措施具体怎么搞,怎么做才能让南塘组群众满意,秦传兵主任表示愿意领办这个问题。
关于第二个问题,姜世尧营长说,之所以出现今天这个不尴不尬的僵局,就是当初土地置换时,地没分好,姜营长表态说,这个问题不大不小,但我们争取不把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难问题,这件事,我们马上解决,争取给南塘村民一个说得过去的交代。如此说来,姜营长已经领办了这个问题。
通过今天的走访,可以发现,我们村“两委”班子的团结与效率是值得肯定的,低效率的的官僚习气与推诿扯皮的不良作风目下在鹿起是没有生存土壤的。我想,只有班子团结了,才能一心一意搞建设,聚精会神谋发展。只有这样,好事会被办实,实事会被办好。
秋风瑟瑟,黄叶飘落,万物寂寥,呵气成霜,一个清冷之秋已然来临,可我的热情就像鼓满了风的帆一样。今天是我开始大走访的第一天,一定去尽力打开个好局面。
我独自步行来到我村养殖大户张根胜家。甫一到达,就见张家的二层洋楼格外气派,外墙崭新洁白,厅堂宽敞明亮,整体厨房清清雅雅,家用电器一应俱全,看样子应该是一户宽裕人家、幸福人家。
张师傅正好在家刷碗,当得知我的来意后,我俩便来了一次深入的即席座谈,亲切地拉起了家常。
张师傅是我村数一数二的大户能人,养猪、养鸡、养鱼,还承包了200亩田地,做起了新时期的“地主老爷”,产业颇为多样,规模着实不小。
张师傅说,他去年刚买了一批材料,预备今年动工,奈何资金方面捉襟见肘。他告诉我,他曾试着申请邮储“好借好还”小额贷款,然未获批准;又与我村另外两个种养大户三户联保,以求贷款,仍是一无所获。因此张师傅扩大养殖规模的计划只能暂时束之高阁,弃之一旁。
我想:县镇两级每年不都是有一次“神农杯”评选吗,被评为一星者可得一千元,被评为五星者可得五千元,数目实不多,但多多少少可以解决一下张师傅的燃眉之急。此外,团县委不是也有“青年信用示范户”工程吗,如果创业者能拿到示范户的话,资金申请、审批手续或许会简便一点。我据实将这两个好政策告诉了张师傅,张师傅听后很是惊喜雀跃。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大凡县里搞什么农业技术培训,镇村总会为张师傅保留一个珍贵的参训名额,对于这一点,张师傅表示十分感激党和政府对他的关心与厚爱。
一枝一叶总关情,于细微处见真心。作为一名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村官,作为一个需要为人民服务的公仆,只有设身处地地站在人民的立场,急群众所急,想群众所想,忧群众所忧,才能干好群众工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同,我们来到基层锻炼和服务的价值才得以体现。群众的忧苦、难处越多,我心里的纠结难受也越多;群众的笑容、快乐越多,我干事创业的*会更盛。
天气朗朗,惠风徐徐,鸟声琐碎,日影扶疏,一个暖暖和和的上午,将带来一份充充实实的收获。
从劳形的案牍中暂时解脱出,偷得浮生半日之闲,我决定去走访我村原计生专干、现低保户陈宗芝老人。目前,其他船形组农户都搬到了我村硬实洁净的主干道边,独留陈家还居船形组老庄,因无财力迁址,陈家人不得已而成为了“钉子户”。
今年春上,陈家儿媳因猪头风病不幸辞世,留下一个嗷嗷待哺的小儿子,老两口以老迈之躯负起了照顾小孙子的重担。陈宗芝老人患心脏病,身体状况很不好,长年吃药,老伴鲁修礼退休有好些年了,退休前鲁老师是鹿起小学、舒茶中学的领导。目前一个月尚有1800多元的退休金,但这些钱要买药品、补品、粮食等,仅够日常开支。陈家儿子智力迟愚,身体欠安,今年其子光在家光修养就有大半年时间,现在杭州某厂打工,收入甚是微薄。目睹现状,实为不忍,我村为陈家申报了低保户,一个月可以领到175元的低保金。
一个使老干部,一个是老教师,一辈子春华秋实,辛勤耕耘,在这样大的年岁尚不能安享晚年,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而我亲身遭遇群众疾苦,却帮不上什么忙,只能徒唤奈何、奈何,心底的无助有谁能体会。
陈家直面如此困境,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回村部后,与村两委班子协商能否为她个人申请城乡医疗救助之普通疾病住院医疗救助,还有为他们的儿子做残疾程度鉴定,争取民政部门的政策关怀,此外,在他家孙子上学时,能否在希望工程和雨露计划上面对他家施以援手,这样做,算不得雪中送炭,但多少可以为这个特困家庭纾一点困,解一点难。
根据工作日志安排,我们今天的主要工作是慰问特困户和老党员。上午8:00镇党委副书记、驻村工作组组长田先桃将车开到学校,带上我们三人和慰问的大米、食用油就向杨家湾村进发。
车子在满目疮痍的雁熊公路上颠簸40多分钟后,我们在杨家湾村党支部书记杨明安同志家门前下车。在杨书记的带领下,我们扛上米,提起油一起去慰问特困户。
首先,我们来到的是二组特困户郭团员家。户主郭团员今年81岁,体弱多病,妻子哑吧,78岁,女儿由于大脑不很好使,加上不务正业,至今35岁仍待字闺中。
郭家由于家庭困难,加上与村里电工因用电纠分,已被电工停电两年。第一次走访时,我们了解这个情况后,立即与村支部书记一起找电工张国平和郭同富共同协商,免去了以前欠下的电费,当场接通电源,确定电表起始刻度,并约定以前的电费既往不究,从今天开始,用多少电,交多少费。今天,郭同富老人一见到我们,就拉着田书记的手,感激不尽,看到我们又为他们送来米和油,更是热泪盈眶:“感谢共产党,感谢工作组。你们不仅为我们申张了正义,还为我们带来了光明,送来了米和油,让我们再次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接下来,我们慰问了二组特困户郭团员、三组特困户杨中发,走访看望了四组老党员老干部许还清,许太来和养鸭专业户许汉平。
到这里工作近二个多月了,前期的走访入户、了解民情*已经结束。今天一大早起来,曲组长说:“入户工作已近完成,接下来就是转入实施帮扶阶段。这几天一直没下雨,天天忙着防火了,今天要不我们去慰问下梁存林吧,顺便把大米和面给他送过去。”我们一致同意,洗刷了下,简单吃口早点,拎上东西向他家走去。说起我们要慰问的梁存林今年66岁,个头有1米八.他饱经风霜的脸上,布满了深深的皱纹,两只小小的眼睛挤得眯成了一条缝,像树皮一样粗糙的大手,厚重而笨拙。乍一看很是魁梧的一农民,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他妻子孙万莲,今年63岁,个头还真估不出来,因为她成天盘腿坐在炕上常年不能动,,一级残疾的她几乎生活不能自理。老俩口虽然有二儿子一女儿,但都在外地,一年回不了两次家。孩子们都生活一般,也照顾不上老俩口。梁存林自己也种了4亩地,加上俩人的低保,每年收入也就不到4000元,基本都吃药了,生活非常困难。走到观音堂村最北边,拐进村里最后一条小巷,住在巷子处的就是他家。进入院门,映入眼帘的是他那破烂不堪的无间正房,西面有一间土坯小房,屋顶杂草丛生。院内没有任何家禽,整个院落显得空旷萧条而缺乏生气。透过窗户一眼望到炕上坐着的就是他媳妇,只见她看到我们嘴角抽动几下,随后梁存林便出门迎接我们的到来。进入堂屋,走过简陋的伙房,正南盘着陈旧的大炕,对面摆放着2个大红柜,也是家中的家具。红柜上方墙上贴着2副年画,画旁边是他们俩口的老照片。空旷简陋的家此时显得格外净。
曲组长对老俩口进行了慰问,并说明了来意,梁存林妻子此刻异常激动,眼中含满了泪水,口中不断地对党表示感谢,对政府表示感谢,对我们工作组表示感谢。曲组长再次对梁存林妻子进行了安慰,并告诉他们我们工作组会随时随刻他们解决困难并留下了帮扶联系卡。在老俩口的再次感激与送别下我们离开了他家。
在回去的路上,我们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回想着梁存林那蹒跚的背影,回想他妻子的一双渴望的眼神,回想着那个毫无生气的院落,我们顿感肩上负担的沉重。在如今改革开放的今天,这样的人家却显得与时代是那么的格格不入,缘于他们的落后,更多的是缘于他们的贫困。而能改变这一切的正是我们当前的任务与责任。试想,我们还有多少需要被帮助的人们,还有多少像他们一样守护在不为人知的角落的人们。想到这,我的心很重很重,我下定决心尽自己所能地去帮助他们,改变他们。
抬起头来,望着回去的路,感觉好长好长。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三
日记。
一:
我记得: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制度后,第一年高考时的。
作文。
题就是《难忘的时刻》。这个高考题目,曾让千千万万个学子,留下终生难忘的时刻,激起一生难忘的记忆!因为,在考《难忘的时刻》的这一时刻,有无数学子,把人生的前途都压在这一时刻!把人生的命运都寄托在这一时刻!又有无数的学子,就在这一时刻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决定了人生的命运!我今天要说的是20xx年6月11日,端午节的前一天,这对炉迳村大碰村小组低保户、困难户、受灾户、孤寡老人的犁彩英来说,也是一个难忘的时刻!犁彩英,80岁,女性,生有一女,养有一子,女儿已远嫁,养子住在全南县城,现孤身一人,居住在前不接村,后不触店的大碰村小组路旁边,最近的邻居也有数百米远。孤村孤院,孤独一人地拿着低生活。由于端午节前夕大雨不断,中雨连绵,导致犁彩英住的房子后墙壁突然倒塌!这突如其来的房屋倒塌,险些儿就压倒了人,万幸中虽然人身没有受到太多的伤害,但在倒塌那一刻,即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而且给她留下了终生难忘的时刻!面对这突如其来的灾难,首先,她想到的是“三送”干部,她正想和“三送”干部联系时,正在那里放牛的刘代华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却说兰同志回家了,这时,犁彩英只好向村长打电话。当我18.30分左右打着雨伞,卷着裤脚走到她面前时,犁彩英带着百感交集心情说:兰同志,你来了,本来我是想给你打电话的,但听刘代华说你回家过节了,我就没有去村委会找你,而是打电话给谢主任了。我说:我没有回家过节,我是到白石下的谢长古家了,因为他的房子在前天也倒塌了,我是刚从他那里过来的。我问道:现在情况怎么样了,她默不作声,含着眼泪,望着我……我走到倒塌房子面前,认真地察看了倒塌的墙壁,观察了倒塌时被压得乱七八糟的油、盐、酱、醋、茶和其各式各样的瓶瓶灌灌及碗柜。然后和村支书钟礼明、村长谢伟荣一起到房屋后面察看,发现:屋后有一棵大机树的树枝随风摆动把全部瓦面掀翻了,雨水正好漏在墙壁上而导致墙壁倒塌的。我们找到了漏水倒墙的原因。随后,我们把犁彩英老人家的主要生活用品--衣、食、住、行和油、盐、酱、醋、茶、米、菜等搬迁到她养子李华的屋檐下……天黑以后,我们在她养子的屋檐下站着、等着、盼着,连绵不断的雨水依然在下着,边缘山区的夜幕是那样的冷冷静静,远远望去,一团漆黑,看不见一颗星星,见不到一?灯光。在村长的提示下,她向几个亲戚打了几个求助电话,想找一个晚上安身的地方,可返回的信息,让她的希望全都破灭了。她只有焦虑地等着、盼着,我们也只有耐心地等着、盼着。可她的养子今天晚上能不能回来,我们大家也胸中无数。此时此景,我知道她老人家百感交集的心情,她看着我,几经张口,想说什么,而又欲言又止。我也知道,她老人家既没有文化,也不善于言辞,既有千言万语,也不知道怎么表达出来,她看了我很久之后,含着泪水,对我们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这时,我能体会到:虽说只是一句简单的“多谢”!但却出自她的肺腑之言,凝结着她的千言万语!因为,在她遭受天灾,而又孤立无援的时候,是党和政府派来的“三送”干部、村支书、村长一直站在他的身边,帮助他解决眼前的各种困难,陪同着她渡过最艰难困苦的时刻;使他感受到了党和政府并没有遗弃她这样的孤寡老人,而是处处在关心着她,关怀着她和帮助着她;是“三送”干部、乡政府干部和村委会干部把党和政府的关怀及温暖送给了她!使她的心理得到了极大的安慰!是呀,要不是党和政府的关怀、帮助和干部们反复打电话给她养子,要他养子今天晚上必须回来,她真的不知在何处安身?为此,她才会十分感动地说:“兰同志,多谢你们了!”晚上九点多钟,她的养子李华总算赶回来了,我和书记、村长悬着的一颗心也总算放下来了。几天过后,她老人家再次来到村委会办公室,说要来村委会看看我,要和我聊聊天,要来感谢那天晚上对她的帮助,要不是你和村长、书记,那天晚上,我真的不知道怎么过!更不知道怎么办?房屋倒塌的时候吓死人哟,我看到都害怕!……要说房屋倒塌的那一时刻,让她惊魂未定,恐惧万状,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时刻!而在她遭遇天灾,孤立无助时候,党和政府给送来的关怀、温暖和帮助,同样也给她老人家留下了难忘的一天!
心得体会。
予以刊发,使双联干部和帮扶对象以及帮扶进度、帮扶成效人人知晓,激发全社会投入精准扶贫和双联行动的主战场。据介绍,自全省开展双联行动以来,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按照省委的统一部署,扎实开展双联行动,针对双联点舟曲县大峪乡得力村和老地村的实际情况,经过多次进村入户走访调研,制定了相应的帮扶措施,目前当地村民的收入得到了增加,群众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今年,又将陇南市水泉村作为省社保局新增加的双联帮扶点重点帮扶。在今年的双联行动中,省人社厅及省社保局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和双联行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帮扶有重点、帮扶有措施、帮扶见成效。在双联行动中,省社保局干部把每次帮扶的所见所闻都记录下来,针对每户的不同需求提出相应的帮扶措施和计划。为了提高帮扶干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发挥每个人的能动性,体察当地村情民情,真正把贫困户的困难和所需掌握清楚。省社保局联合本报对每位双联干部的“精准扶贫、双联行动民情日记”予以刊登,以激发帮扶干部和帮扶村、联系户共同出谋划策,早日脱贫。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四
手持一本“民情。
日记。
”,党员、干部深入居民家中拉家常、嘘寒问暖问计策,并将走访的居民的基本情况、生产生活中需要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解决(答复)处理的情况如实记入“民情日记”本,这是自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以来,新疆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常见的场景。据悉,金山路街道四个社区加街道机关共有100余名党员干部参与了走访,每个人走访100户左右,做到走访全覆盖,走访中要求:必访贫困户,必问衣食冷暖,必访下岗失业人员和大中专毕业生,必问就业现状,必访党员和“能人”,必问发展良策”,旨在倾听走访记录中了解居民群众所思、所想、所怨、所盼,掌握民情民意,积极创造条件有计划地逐步解决。
每名干部持着“民情日记”不畏寒冷,走东家、访西家,一笔笔、一宗宗,真实地记录着居民需求和社区百态,从普通居民的水电暖、菜篮子到特困户的低保发放、子女入学,从社区的公厕、下水道到街道的社会治安、文体娱乐,每名干部用心记,用心议,更用心做“民情日记”,架起了社区居民连心桥。
“倾听民声为民生”,我们把解民忧、惠民生作为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每名干部认真查找梳理居民群众关心的问题,解决居民群众关注的难题,向居民讲解各类惠民政策,对于暂时不符合政策、无条件办理的耐心细致的做好政策解释工作,力争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打造成群众满意工程,阿勒泰市金山路街道党工委书记周红梅说道。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五
今天,是第二十九个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也是**市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开展干部进村入户活动以来,我第一次深入我局帮扶联系村之一——顾家店镇高殿寺村进行入户走访。
上午,在村委会大院与党支部书记刘顺兵同志和村委会会计艾志明同志简单交流后,我们踏着蜿蜒崎岖的乡间小路,同行出发了。我们走访了几个村民后,来到二组组长陈友谊家中。我首先向他们全家问好,并代表**市国税局向他们表达了良好的祝愿。陈友谊年过六旬的老母亲刘秀英高兴得不知道说什么好,一个劲地表示感谢。据陈友谊介绍,目前他们家里只有两亩农田,喂了几口猪,妻子和自己在家务农,上有年老体弱的老母,下有还在上学的幼子,生活虽然比较困难,但已经很知足了。再说自己是党员,是村组干部,理应把奉献放在第一位,没必要和别人比那么多,日子过得去就行。朴实的话语,真诚的笑容,无不使我们感到一名基层普通党员干部的无私情怀。
解。陈友谊说,现在已经是法治社会了,人们的法律意识早就今非昔比了,但是离实际需要还有差距,希望有关部门加大这方面的投入。少数村民购买了农资却不知道主动索要正规的发票,还有的在外面打工也不知道主动要求签订正式的法律合同等等,都是今后应当注意的问题。听了他的话,我感触颇深。农村普法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是不言而喻的,成绩和不足都是政府部门工作的动力。向他们介绍了一些法律的常识和涉农法规后,我们告辞了。
电视,多搜集信息,包括行情、市场和优惠政策等等,还要及时向镇里有关部门寻求帮助,除了学习养殖技术外,多掌握其他信息也是不错的。谢桂深表赞同,表示今后一定加强努力。
从谢桂家里出来,时间已经快到中午了。我回到村委会和我们国税局驻高殿寺村工作组成员们碰了头,简单进行了情况交流之后,一起去一个村民曹礼奎家里吃了午饭,并按照规定付了饭费。
下午,我提出独自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于是大家分手,兵分几路,各自为战。我路过一片柑橘林旁边,看到一位老大爷正吃力地推着一小车砖石,就连忙上去帮忙推着慢慢走,并和他攀谈了起来。提到“三万”活动,老大爷深有感触。他动情地说:“到底还是没有忘了老百姓啊!你帮我推车,又让我想起来年轻时毛主席领导的好干部了。我好多年没有见到过党政领导专门进农民家门了。”来到老大爷家,经过询问得知,他姓张,准备扩建猪圈。问及对新农合和其他惠农政策的看法,他说党的政策很好,唯一的遗憾就是还没有实行农村社会养老。我接过话茬表示,一些村民养老负担重,有后顾之忧,这是我们走访了解到的普遍情况,我们一定如实向上反映。
语,都将鞭策我不但要做好本职工作,更要体民情、知民意,如此,方能不愧共产党员的光荣称号!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六
对于民情走访,我们中很多人开始都有些不以为然的想法,认为自己不过一普通干部,无职无权,捐个区区两三百元,对那些深陷贫困的农家根本起不了什么作用;然而,两个月来,或是与市县部门的领导“二对一”帮扶,或是个人走访,先后进了龙吟、金鱼、泥塘、乔桂四村九户人家。当我走进乡亲们的家门时,内心却不能不被他们的遭遇、他们的坚韧、他们的善良深深震动。
第一次找到乔桂村樟树组王福保家时,还是春寒料峭的三月,这个70岁的老汉正在屋下面的田里掌犁耙。看到有人来,王福保拖着泥腿上了岸。他的老伴佝偻着腰,用手使劲揩揩碗,颤颤巍巍的泡茶端出来。两层楼的红砖屋没有粉刷,屋内地面坑坑洼洼,厅屋的神台上摆着一张年轻的遗象。那是他们的儿子,20xx年患尿毒症去了。儿媳从此再无音沓。两个孙子,就跟着老人过活,15岁的孙女王倩在宝农学校读初二,8岁的孙子王可在神冲完小读三年级。为了供孙女孙子读书,给老伴看病,维持一家人生活,老人作了十多亩双季稻。王福保说:“我们老了,又有病,这倒也没什么,人总是要死的;就是两件事放不下啊,一是欠的帐还冇还清,二是两个细伢子造孽啊!好在政府、村上对我们都还关心!你们做好事,我们记住了!”
我和县旅游局副局长廖国辉走进金鱼村高峰组葛枚芳老人家时,80岁的老人正坐在特制的椅子上逗着4岁的小孙女。自从20xx年在山上干活不慎摔断股骨,老人就不能再独立行走了。廖局长和老人聊起家常,得知老人三个儿子,大儿子已于几年前意外去世;二儿子体弱,挣不了多少钱;三儿子又于去年受伤落下脚疾,一直没治好。说话间,老人在田里插秧的两个儿媳赶了回来,连忙泡茶、端瓜子。老人对子媳们的照顾还是满意的,她的愿望就是能医好自己的腿,为家里帮上点忙。接过廖局长双手递上的红包和民情卡,老人家的眼里明显有泪光闪烁。
泥塘村尧石组杨俊香的丈夫去年死于淋巴癌,独子钟少雄就读于湘潭科技大学。为了供儿子完成学业,杨俊香外出广东打工去了。她家住在盘山公路旁的陡坡上,我和县教育局的干部胡奔前气喘吁吁爬上坡,走进三间低矮的土砖屋,看见屋里只有破旧的桌凳,熏得漆黑的四壁。年过耄耋的公公婆婆白花苍苍、行动迟缓。我们看到这一幕心情沉重,胡奔前留下姓名、电话,真诚地对老人说:“虽然我们都是普通干部,家庭也不宽裕,但有什么困难一定要讲,能办到的我一定办到,难办到的我一定尽力!”
龙吟村瓦屋组83岁的老上访户廖哲华握着市人社局领导的手久久不愿松开;90岁高龄的五保老人唐仙娥执意要留我们吃午饭;起身离开时乡亲们总是目送很远、很远。
是的,作为基层干部,我们的力量微薄。但是,我们都有一颗心,能够用心去体会,用心去交流,用心去改变。民情走访和困难帮扶不是一道一笔挥就的轻松试题,而是检验我们是否和群众还保持着血肉联系的庄严问卷。乡亲们最看重的,也就是我们在这张卷纸上倾注了多少真心啊!
按照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县教育局对开展“四群”教育,干部直接联系拉乌乡碧鸡村委会哨房、碧鸡、桃园三个村组的59户群众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我联系的6户群众中有5户属哨房五组,1户属碧鸡三组。
上午8:30,我们从县城出发,乘车翻越老东山35里坡到达松平哨垭口,这里风和日丽,天朗气清,松林繁茂,感觉格外亲切,我曾在平川镇工作三年有余,对这条路太熟悉了,也见证了从弹石路到柏油路建设的全过程,感受到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对山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巨大促进作用。这次也意外地发现松平哨水库已完全干枯了,这是近几年来所不曾出现过的,松平哨水库是我县小i型水库,库容量123。6万立方米,是平川镇平川、石岩、盘谷、底么四个村委会12300多群众、8500多亩耕地的生产灌溉水源。松平哨水库的干涸让我真切的感受到了今年的严重旱情,也让我为曾经工作过的地方群众生产生活用水感到忧虑。
车辆沿着6米宽的柏油路在群山中蜿蜒前行,缓缓驶出了45里箐,途径平川镇、古底村便进入了拉乌乡境内。
拉乌乡位于宾川县东南部,乡政府机关驻地碧鸡距县城78公里,全乡辖7个村委会,74个自然村,69个村民小组,2833户10329人,聚居着汉、彝、白、苗、傈僳5个民族,其中以彝族为主的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8%,是典型的边远山区少数民族聚居乡。境内高山河谷相间,海拔3241米,最低海拔1310米,年平均气温15。7℃,年降雨量860毫米,森林覆盖率达92%,是“生态乡”,“大理州拉乌核桃品系原生种群种质资源保护基地”,“大理州核桃产业发展明星乡”。全乡核桃种植面积达15万亩,已挂果面积7。2万亩,人均有核桃14亩、146株。20xx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800元。
10:00,我们到达了拉乌乡碧鸡村委会的哨房小组,乡村组干部早已在此等候我们的到来,经过简单的寒暄之后,我们便分散行动。我联系的6户群众散居在这一带,在碧鸡村委会周彪副书记的引导下,我相继走访了陈仕文、陈仕业、李子育、李学清、李培德5户联系户,详细了解了各户的家庭状况、生产生活情况、饮用水源情况和家庭收入情况,鼓励他们关心教育引导好子女上学,积极想办法投入到抗旱保春耕生产中来,并为每一户送上了民情联系卡和200元慰问金,王文明户由于全家上山干活去了,没见着,我只好向周副书记简要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并委托他代我慰问,等到下次走访时再详细了解情况。午饭后,我还到碧鸡完小和拉乌完小两所寄宿制学校调研,详细了解开学以来教育教学情况、学生营养餐实施情况和学校安全工作情况,实地察看了学校食堂卫生、学生宿舍管理和森林防火“五个一”活动开展情况。
这次走访,令我欣慰的是这6户联系户当中,哨房五组的5户群众家里面建设得比较好,主导产业为核桃、烤烟、粮食种植和畜牧业,年人均纯收入均在4000元以上,而且都比较重视子女的教育。这些都得益于县乡党委政府大力扶持核桃产业培植,得益于省委省政府整乡推进扶贫项目的实施,得益于大理州整村推进扶贫项目和扶贫综合开发示范园区建设项目的实施,各级党委政府实施的这些利农、惠农、助农、强农政策,拉乌乡都享受到了,和哨房五组一样,村村寨寨基础设施得到了很大改善,产业培植初具规模,年人均纯收入稳步增长,村容村貌得到了硬化、美化和亮化,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与群众交谈,反复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党和政府对我们真好啊!”碧鸡三组的联系户情况稍微差一些,但他很重视子女的教育,我们到他家时,他刚从碧鸡完小开完家长会回来,告诉我们她女儿读五年级,成绩还不错,我鼓励他一定要好好供娃娃上学。他家刚翻盖了五间新瓦房,屋内还没装修,但核桃、烤烟等支柱产业发展前景很好,家庭收入还不错,相信居住环境会逐步得到改善。
在此次驻点走访中,我一直在思考着,如何增加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如何促进农民增收?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并围绕这些问题和村干部及部分群众进行了座谈。
我所走访的姚山村,位于灵璧县娄庄镇南部,于20xx年5月村级规模调整时由姚山村和龙汪村合并而成,辖17个自然庄,22个村民小组,全村1012户,4630人,耕地面积10799亩,党员115名。在今年村两委换届中,共选出村“两委”干部7名,大都是致富能手。其中村党总支书记陈其林是客运大户,家有6辆客车,年收入100多万元;青年书记赵跃拥有一家渔具厂,年收入30多万元;村文书王赵是个经商大户,在村内经营一家超市,年收入10余万元。在村两委干部的带动下,全村涌现出种植大户21户,养殖大户38户,户均收入都在10万元以上。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七
今天,市环保局组织全局干部职工到我局挂钩点翁角村委会开展进村入户送温暖活动,为了把这次活动办好办成功,进一步将“进千村入万户”活动落到实处,我局于12日召开了专门会议对此项活动进行安排部署,要求全局干部职工一是全员参与,访民情、送温暖。下乡之前,我局专门开了部署会,要求全局干部全员参加,与群众进行交谈,了解群众的生产生活状况,并结合自身实际为群众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是积极走访,做好民情日记。为了调动干部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我局要求干部职工多走访、多了解,并做好民情日记。
上午8点整,天刚蒙蒙亮,干部职工们早早来到单位集合出发,虽然有点早,但大家觉得活动比较有意义,心情都比较激动,同事们有的准备了油、有的准备了被子,我结合联系帮扶家庭的实际情况为他们准备了一百元钱让他们自己购置些家庭日用品。
上午9点多到达了翁角村,大家三人一组、两人一组的分别到自己帮扶的家庭进行走访和座谈,与群众交心,了解群众的实际困难和群众心声,并将自己的一份心意送到了群众家里。
今天的活动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我感到很高兴。同时也让我明白,只有深入到基层真正了解群众的心声,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进千村入万户活动才能真正的开展好。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八
3月25日,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九
春雨绵绵,又是一年谷雨时节。怀着激动而又忐忑的心情,走在井坑村的乡间小道上,一路呈现出农民朋友播种耕作忙碌的美丽画卷。
井坑村的灌溉水渠仅是一条村民在路边自行挖掘的土沟,土沟小、浅,宽度不一,严重影响了雨季的排水,但却是附近大片稻田、菜土、果园的唯一灌溉渠道。通过走访入户了解到村民迫切希望维修水渠后,我们“三送”工作队及时与村委进行了商讨研究,经过数次实地查看,决定筹集资金修建水渠。今年三月,灌溉水渠的修建开始动工了,村民投工投劳,为了保证工程的进度与质量,我们也常常守在施工现场,及时发现施工过程中的问题,监督施工人员进行整改。而我也做了回“泥水匠”,与村民说说笑笑,拉拉家常,气氛非常和谐。
时至四月,水渠的修建已经接近尾声,工人们仔细地进行着最后几道工序,只见昔日的水渠已经大变样,再不是以前杂草丛生、淤泥堵塞的样子,村民和工作队都感到由衷的欣慰,村民欣慰的是有了好的水渠,而工作队欣慰的是又为群众办了件实事,解决了群众的农业生产困难。
今天是3月5日,是学习雷锋的日子。
我从上小学一年级起每年这一天,学校都会组织我们去车站扫地,给老人端茶送水,我是一路举着少先队队旗,一路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的歌成长起来的。亲人、朋友们都知我平时做了很多的好事,说要向我学习,学习我的善良。其实我想说,我是在传承雷锋精神,雷锋精神的实质就是学会如何去爱,爱人民、爱祖国、爱共产党、爱社会主义,有了爱才能踏踏实实地为群众做实事、做好事,不要为了做好事而做好事,而是本着做人的实质和良知去奉献。
我没有惊天动地的豪言壮语,没有轰轰烈烈的伟大壮举,我只是在普通的岗位上,干着普通的事情,用实际行动向雷锋同志学习。
郭年英老人已82高寿,她很喜欢到我三送办公室喝茶,顺便聊聊天。这两天才知她女儿一家从去年十月份就到广东直到过年,老人现已是弹尽粮绝,我决定带她到村部的小超市给她赊了米油,宽慰老人说,女儿回来后一定会去付帐的,叫老人安心用,并送老人回家。老人一定要送我地里种的菜花和萝卜,老人去年年前眼晴还好使,现在却不太清了,所以地里的萝卜也无法收割,正愁眉不展,不吃也会烂在地里啦。我联系工业园区企业优能特指望企业能收购这些大萝卜,没想手续很繁杂,我只好放弃这办法。
今天一早看手机上天气情况,近来三天晴,有太阳,我马上来到村里,决定帮老人收割萝卜,再不收起来,真会烂在地里了。萝卜长的真是喜人,我可没见过这么多这么大的萝卜,看来要把这些萝卜切成萝卜条不是一天能干完的活呀,没想还有两位姐姐过来帮忙,真是心存感激。
一年的‘三送’工作,我深知老人的困难,我主动做老人的“孝子”,当迷路孩子的“慈母”,为群众排解了一个又一个生活难题。我有一本孤寡老人帮扶记录簿,上面详细记录着每位老人的基本情况。。。。。。
其实在‘三送’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爱岗敬业,严于律己,乐于奉献,真正做到串千家门,知千家情,办千家事,暖千家心。多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保一方平安。我们所做的一切,都要用群众是不是满意,是不是理解,是不是答应来检验。我一直相信,雷锋精神是永恒的。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
今天上午9:00我和驻村干部xxx同志一起来到了驻点xx居委会,与党员及群众代表进行座谈。在座谈会上,党员代表、群众代表交流讨论的气氛至始至终轻松、热烈,他们畅所欲言,不仅道出了心声,而且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建议。
基层的意见实实在在。有的反映村组沟渠堵塞了、鱼塘变臭了,有的提出个别小组道路不好、雨天出行困难,有的认为建设道路征地补偿不到位,谈出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57岁的老党员xxx是个敦厚、质朴的老人,由于在积极响应土地挂钩工作,成为第一个搬迁户,但由于当时工作的失误造成了老人的宅基地一直未安置好,村组干部几经协调都未能解决。我在了解到这个情况后,主动与老人沟通,了解他的心声,并与相关对象户和村组干部一起会商这件事,在协调多方利益之后拿出了一个双赢的意见,既解决了老人多年来宅基地的困扰,又最大程度了降低其他对象户的损失。事后,老人紧紧的握住我的双手,久久不肯松开。
看着他真诚的面孔、中肯的表情、积极的态度,听着亲切、热情、纯朴的话语,愈加觉得基层党员、群众的可亲可敬,也看到了一个地方发展的希望所在和动力所在。
压器的问题,并且组织劳力将变压器转移到安全干燥的地方,为村集体挽回了不必要的损失。
下基层是干部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不仅仅是有着基层情况和群众意愿,同时也是基层干部对群众感情的真实记录。不仅要嘴上说着老百姓,更要心里想着老百姓。要做百姓的贴心人,要带着感情下基层,带着感情去倾听百姓呼声、了解百姓的困难,真正做到想群众之想、急群众所急、解群众所难。
民情日记范文四:关爱农村留守老人。
起床闹钟把我叫醒了,窗外透出光亮,这是我们第六组在桑植县瑞塔铺镇鸟儿岭村“进村入户”的第二天。
站在户主刘老师的院子里,享受着乡村早晨的宁静。从这里可以看到整个村落,蜿蜒的水泥路伸展到各家各户,村民大都住上了楼房,院前的一幢新房已经建好了第一层,这是刘老师的女儿女婿用打工赚来的钱修建的,计划修建三层,两个刚成年的儿子一人一半,他们建好房子以后,继续回福建打工。回想起昨晚刘老师说十年前修房子时,建筑材料全靠马队驮运,使我对“要想富,先修路”的口号有了更深切的认识。
命,现在主要生活来源是家里不多的田地,自己的农村社保和来自各方面的救济。了解到情况后,几位同学纷纷慷慨解囊,为老人捐了几百元钱,让老人家添点御寒衣被,买些生活日用品。对于我们送上的慰问金,户主的儿子一直不好意思接,村支书才把慰问金放到了他的手里。
第二户贫困户是82岁的王奶奶,儿子早逝,王奶奶身体倒还健朗,耳聪目明,生活基本能够处理。交谈的过程中,一直向我们道谢,念叨着我们的到来,让她感到了后辈的温情。当我们和王奶奶合影的时候,王奶奶说她的旧帽子不好看,坚持要摘下帽子才和我们一起照相,好可爱的一位老奶奶!陆续又去了两家贫困户,都是因为年老无子、身体残障方面的原因致贫,我们为贫困户都送上了慰问金,钱不多,希望能表达我们的一份心意,体现社会的温情。
整个走访花了近三个小时,一路上,我们谈到现在的农村留守老人的问题。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农村留守老人越来越多,很多老人面临着负担重、收入低、精神生活单调、家庭氛围缺失、医疗保障不足、安全隐患多等等问题。
在慢慢解决,我相信,通过我们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实现农村留守老人安度晚年的愿望。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一
1月15日,星期四。
近期多次接访都有***集乡龚寨行政村群众反映该村村干部的问题,为彻底摸清情况、解决问题,今天我到该村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呼声。
村民反映的问题主要有:一是村党支部书记勾结黑恶势力打人;二是村干部垄断工程;三是公用用地补偿款发放不及时、不透明;四是行政村账目混乱,公开不到位;五是村干部未经选举产生。
针对这些问题,提出方案后经集体研究形成如下意见:一是成立工作组进驻该村协调工作。二是石槽集乡党委立即召开会议研究派驻该村第一书记人选,现任村党支部书记暂停工作,配合调查。三是工作组必须限时办结,并按法定程序移交公安、检察院等相关部门办理。
群众的事无小事,解决群众问题需要各级干部沉下身子、下到基层才能了解事情真相,只有群众满意才是我们做领导干部的工作目的。
4月26日,星期五。
今天我再次到**镇西陈行政村走访,主要是看看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情况和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状况,了解群众生产生活还有哪些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
经过前期工作,西陈村文化广场建设已经结束,新安装篮球架2个、乒乓球台2个,添置图书500册。当看到部分群众或在广场上打球锻炼身体、或在图书馆内看书、或聚在一起谈笑风生,深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民素质和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性。
针对西陈村从事建筑行业的传统,我与村“三委”干部酝酿,提出“成立协会、能人带动、规范发展、共同致富”的思路;针对西陈村群众民间文艺活跃的特点,要求有关部门加大文化资金、器材等投入力度,深入挖掘整理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富群众业余生活。
通过此次调研,我深切感受到干部下基层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这样才能更深刻地了解群众所需,才能增进对群众的深厚感情,用实际行动解决实际问题,让群众得到实惠、感受温暖,才能真正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拥护。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二
3月25日,冒着似鹅毛一般,纷纷扬扬,晶莹如玉、洁白无瑕的雪花。我与村干部来到了村民库纳尔拜家中,了解到他家有四口人,其中有两个孩子是贰级残疾人,先天性语言障碍,库纳尔拜本人因受伤导致右腿残疾,现在只有拐着拐杖行走,媳妇主要以家务活为主,照顾三个孩子的衣食住行。家中有45亩地、2只大牛一只小牛、一辆拖拉机主要靠二儿子拉货来挣钱。
尽管小儿子叶尔布来提贰级残疾,但他完全明白家中的负担,家中的经济情况,脸上什么时候都带着微笑,可以感觉到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夏天与弟弟一起打工,专门给弟弟当小工,不要看他是残疾人员,但是他有一种与生活较量的猛劲,听村民人说他比正常的小工干的都好,眼快手快。尽管言语表达不是很好,却使劲了全身的力量来投入到务工上,每天120元的收入,为家中的经济收入贡献一份力量。
我便留下了联系方式,用简单的哈语对库纳尔拜老人说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帮忙的就和我联系。无论是生活上还是精神上,他们都极需要照顾与关怀。
走访结束回到宿舍,我却有了不一样的心情,我在思索。该如何帮助困难群众解决实际问题?如何让他们过得更好?能给予困难群众更多的帮助。但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真心的鼓励、微薄的资助并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困难群众的困境。国家的惠农政策日渐丰厚,社会保障日益完善,农民的生活已经得到很大改善,但还有相当数量的农民没有脱贫。要解决他们的贫困,主要还是要靠党和政府的帮助,社会的关心。
自从担任驻村干部后,我发现在的农村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农村,许多人都不可能有整块时间参加座谈、接受调查,在刚开始那一段时间,我几乎逢人就问,有空就去走访,甚至连三轮车工和小商小贩也要有目的地聊上几句,时间不长就大体做到“三个基本熟悉”,即:一是对所在村的村容村貌基本熟悉;二是对所在村的党务、村务、财务等现实状况基本熟悉;三是对社情民意,尤其是对当前农村干部群众在干什么、盼什么、缺什么、怕什么、想什么等,也都基本熟悉。每当闲下来时,注重认真写好《民情日记》,有许多都是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经历后的深刻体会,受到大家的好评。然而,更重要的是,我感到通过全方位调研,全方位了解掌握村里的情况,对于当好一名称职的农村工作指导员起到许多帮助作用。驻村期间,我始终注重把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对农村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当成驻村工作的“重头戏”。截止目前,已先后走访各类家庭户、145户,召开各类小型座谈会、调查会50次,结识各类群众朋友多达200余人。
排正村是经济比较强的村,各项工作齐头并进,村“两委”干部和其它行政人员工作积极、自觉,都很珍惜自己的工作岗位,如果仅凭一般听听汇报,听听介绍,满足于面上情况的了解,很难发现这个村有什么大的缺点和不足。然而,通过全过程参与村里大大小小会议和活动,我很快就发觉一些需要纠正和克服的问题。比如,村“两委”成员争先创优意识不够强,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存在自我感觉良好和孤芳自赏的心理倾向;农村党员队伍先锋模范作用难发挥,村干部普遍认为,只要不给村里添麻烦就谢天谢地了,对于如何加强教育和管理缺少过硬招数,组织开展活动甚至存在怕惹事、怕花钱等思想想法。针对类似问题,我注重通过村“两委”联席会议、平时与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等谈心交心,开诚布公地说出自己的意见,提出自己的建议,及时提醒他们要引起足够重视,均能得到他们的理解和采纳。
我在平时走访座谈中了发现,尽管村民群众对村干部总体满意,但也时不时听到一些议论,对村级财务、村级工程发包等说这说那。究其原因,尽管村干部两袖清风,人人清清白白,但群众对村干部有意见,我认为大多与村干部落实相关制度不到位、不规范有关,特别是在处理涉及群众切身利益问题上,该发扬民主的没有充分发扬民主,该向群众作出宣传解释的,因存在这样那样担心,没有很好地向群众进行宣传解释,以至群众对许多事情若明若暗,甚至一头雾水,难免胡乱猜疑,动辄发表不满言论。为了帮助村干部强化规范意识,以民为本意识,去年5月份和6月份,我在几次会议上都反复强调落实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的极端重要性;我又从网上直接下载一系列有关资料供村“两委”成员学习参考。在多数情况下,我则把主要精力放在跟踪督导上,并注重随时随地听取村民群众的意见,当好“传声筒”,在村干部和群众之间架起一座桥梁。原先,村里《村务公开栏》年久失修,破破烂烂,有碍观瞻,群众有反映,在我的建议和督促下,村里及时投入经费进行修缮加固和粉刷装点,栏目内容也比以前更加具体、实在了,群众非常满意。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三
有些孤寡老人生活困难,每个月只有数百元甚至一百多元村委补贴的敬老钱,但他们仍然对生活充满了乐观与感恩。这让曾抱怨工资太低、待遇不高、工作繁琐的自己感到羞愧,受到洗礼。
一次次与村民的交谈,凝视他们欢畅的笑颜,倾听他们质朴的心声,我更是感受到了这次活动的必要性。社会高速发展带来社情民意的复杂,群众的需求也早已不再仅仅停留于吃饱穿暖的阶段,享受生活、追求精神、渴望尊重逐渐成为广大群众新的生活目标。大走访活动确实能起到畅通民意渠道、解决实际问题的作用,有助于赢得民心,构建“强富美高”新常州。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四
上午,我陪同系统工会王主任和机关工会主席陈卫国来到村委,排掌村今年考上了5名大学生,其中有3名大学生的家境困难,局党组特别安排了6000元助学金让我们带来。在梁支书的陪同下,王主任把2000元一个的助学金分别送到3个大学生家庭,同时勉励3名学生在大学要更加勤奋读书,毕业后一定要记得为自己的家乡做贡献。梁支书还给王主任介绍了这两年排掌村学生高考的情况:去年村里考取了7名大学生,今年又考取了5名,这是村里多少年来从未有过而最值得喜庆的一件事情。他高兴地说:是因为你们来搞扶贫工作给排掌村带来了福音,地税局先后送来了1万元大学生助学金,我和村委一定会关注这些大学生家庭,我们也一定不会辜负地税局领导和你们干部的关爱之情。
12月24日星期一。
上午,建扶工作组一行四人在市局副局长鲁毅同志带领下来到排掌村,带着100余位机关干部捐助的1.45万元助学捐款,同时也带着机关干部对联系户的爱心和牵挂,走访慰问10个困难户。这些家庭大多有2到3名在校读书的小孩,他们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家里全靠着老人的照顾。来到村民梁高明家里的时候,只有他母亲在家正在炒菜,当鲁局长把1500元助学金送到老人家的手里,老人家还没有来得及放下菜勺的手紧紧握住了鲁局长的手,久久不肯松开,直说一定要我们尝一口她做的菜。鲁局长说请老人家保重好身体,现在你们的生活条件慢慢好起来了,房屋也翻新了,您帮着儿子把几个孙子带好,等他们考上大学了,有出息了,那就是您最大的幸福,也是我们高兴的事情。这动容的情境,让我们随行的每个人感动了。
回到村委,梁支书向鲁局长介绍了排掌村扶贫2年来发生的变化。一是村支两委顺利完成了换届改选工作。村里安全工作、计生工作扎实,在地市两级检查中,得到了上级好评。二是改建了160平方米二层楼的村级活动办公楼,维修改善了370平方米的村办小学教学楼,硬化了400平方米的学校操场。三是村水利建设得到大的改善。维修水渠840米,河坝一座,硬化山塘一口,修建了一条200米田间灌溉斗渠,解决了以前村民因水田放水灌溉相争斗的矛盾。四是村容村貌得到改观。硬化了龙岭、加树、中心园、太安四个小组的通组公路;建设好了村饮水工程,在石栏、龙岭、虎形弯、朝阳井修建4个高位水池,解决了村民的饮水需求;完成了村路灯亮化建设,现在村里公路的晚间照明时间能维持到晚上12点。五是发展了农业产业,形成了养猪、山羊多种养殖产业,以村民合作的形式开展,增加了村民的收入。
梁支书特别感谢地税局两年来给予排掌村的大力扶持,工作组也对村委建设给予了指导和帮助。鲁局长希望排掌村在村委的领导下,大力发展多种经济作物,尽快形成支柱产业。同时要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从根本上解决村民的实际问题,带领群众早日致富奔小康。我们地税局也会一直关注排掌村的建设,工作组更应该珍惜在建扶工作期间与村委和广大群众建立的这份情谊,就算以后这里不再是我们的扶贫点了,我们一样可以加强联系,出谋划策,为排掌村的建设尽一份心,出一份力。
坐在回程的车上,透过高速行驶的车窗,我似乎看到排掌村未来美丽风景的画面,希望排掌村能象这高速公路一样,快速步入发展致富之路。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五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这不是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而是我们真实接触的马鞍桥村。勤劳、朴实、祥和,这里我们看到了虽因病不能工作却把家中收拾得窗明几净的大妈,年逾80却依然承包鱼塘自力更生的爷爷奶奶,让我们深受感动。同时,也看到了农村建设的另一面。
增加收入、改善生活是百姓反映最强烈的需求。我跟法警大队的.许彬一组,一同走访了五户人家,所有人都反映经济收入不高,无法承受日益上涨的房价和物价。经过走访,我们了解到,对于“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大多数属于2人在私人企业打工(收入在—3000元左右)、1人在家务农;对于“2+2+1”结构的家庭(50岁左右的父母加同住子女加第三代),也多是3人在私人企业打工,1人在家。这样的收入结构,对于物质需要飞速增长的当今社会来说,仅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开销,至于提升生活品质、优化教育资源,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尤其是在住房改善上,有一户人家是兄弟俩两户住在一起,这家的大妈说,“一栋一栋的小楼才叫新农村,全都挤在一起叫什么新农村。”
公共福利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城乡差距还很大。第一个要讲的是医疗保险,许多人家都提到了看病贵、保险报销少(都是农保),普遍反映的是对于一些高血压、甲亢、腰间盘突出等慢性病,吃药花费占了收入不小的比例。在公共基础设施方面,许多村民反映村里的河流污染严重,村民小组长反映老百姓不高兴去垃圾箱倒垃圾,特别是把一些农田里的青草、桔梗等垃圾直接扔在河里,造成污染重、淤泥多。我们也发现,村里设的垃圾箱比较少,环境也不好,离村民家比较远。至于其他的娱乐、健身等公共设施与城市小区远不能相比。可喜的是,很多户人家都有幼龄儿童,却无一提到教育难、上学难的问题,这些年在党和政府的努力下,广大农村在教育资源的普及度上,让百姓享受到了实惠,得到了百姓的认同。
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法治文明建设任重道远。在走访中,我们发现,多数的村民提的意见建议、反映的困难,都集中在希望政府解决经济问题、住房问题、医疗问题,却没有提出关于强化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或者自身在文化领域、法治领域的需求。甚至有人一听说我们是检察院的,第一反应就是,“我又没有犯法,你找我干什么”。说明我们的法治宣传、检察职能宣传在深入农村、深入基层上做到还很不够大走访民情日记范文精选作文。
实用民情走访入户民情日记大全(16篇)篇十六
按照中央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求,我在驻村期间多次走访慰问困难农户,积极了解群众在生产、生活中存在的困难,力所能及的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
我在冲坡哨乡干部的陪同下,到农户家中走访慰问。每到一处,我都认真了解贫困农户的生产生活,了解他们目前存在的困难,及需要党和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认真听取他们对当地党委政府及村“三委”的工作意见和建议。
在走访了多户人家后,我发现他们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民,朴实、勤劳。我在想,对于农村的实际情况,农民真正变穷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家庭发生变故,家中有病人,有残疾人,每年医药费支出比例高、没有时间劳动等,让他们的生活变得贫穷。针对农户提出的问题,我与随行乡干部一起探讨解决的措施和办法。
我们认为:要深刻认识到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要多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多听、多了解群众疾苦,只要我们真正带着感情深入下去,真正转变工作作风,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带领他们脱贫致富,让他们感受到我们的爱,我们的工作就会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