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报告的目的是为了维护个人和公司的形象,同时给双方留下一个合作愉快的离职印象。通过阅读这些竞聘报告范文,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岗位对于能力和经验的要求。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一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按照常务xx副省长批示要求,报经xx副秘书长、办公厅主任和xx副秘书长批准,我办组织省应急救援总队(省公安消防总队),济南、青岛、烟台、日照4个市政府办公室(办公厅)分管负责同志、应急办主任一行8人,于9月18日至22日,先后赴广东、陕西两省,重点对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2007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28人。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组建方案。2010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10年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10〕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11月份,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24名工作人员。二是创造性开展工作,多项举措具有示范意义。1、应急救援队伍建设。组建了省应急救援总队、11个应急救援支队和医疗救护、森林灭火、矿山抢险、地震救援及战勤保障5支专业救援队伍;依托团省委、省红十字会,积极开展应急志愿者募集活动,全省组建了2万多人的应急志愿者队伍,广泛参与抢险救灾、事故救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2010年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1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42亿元。目前有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二、下一步工作打算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二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20大类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2020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三
20__年度我街道认真贯彻执行市、区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应急管理工作的各项工作部署和任务,积极推动街道、社区应急管理工作开展,现将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我们组织街道和社区干部认真学习应急管理工作的相关法律和规定,提高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要求街道、社区人人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把提高居民应急意识,普及应急知识作为应急工作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加大科普知识宣传力度。
我街以开展“安全生产月”活动为载体,加强安全生产宣传,组织专人通过各种形式对有关的应急预案、应急基本知识进行了广泛的宣传,为应急管理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氛围。
采取措施扎实推进应预案体系建设,牢固树立以人为本、预防为主”的理念,依法管理,正面引导,充分利用各种有效形式,广泛宣传和普及应急管理基本知识及应对突发事件的基本技能,提高全社会参与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识和责任,提高公众应急避险和自救互救的能力,努力确保鼓楼街域内平安、稳定、祥和。
研究制定基层应急预案,要求应急预案体系覆盖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的全部流程,力求科学完备,充分认识制定好应急预案是妥善处置突发事件、维护公众生命财产安全的有力保障。制定《鼓楼街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全街成立8个专项应急指挥小组,发挥相应的应急指挥、信息传输、辅助决策等功能。按照区政府的要求进一步深化应急预案体系建设,根据变化及时修订本街应急预案。
做好区级、街道、社区三级应急信息报告工作。确保突发事件发生后,20分钟以内电话形式,1小时内以书面形式向区政府值班室报告。要求做到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准确、完整、清晰。按规定设立值班室,电脑、电话、传真机办公设备,制定并悬挂带班领导职责、值班员职责、值班纪律等制度规定,相关应急预案、通讯联络齐全。以此加强应急值守和突发事件信息报告工作。社区居委会也制定应急管理预案成立了应急小组,制定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健全信息报告、处置程序,进行突发事件应急演练。社区配有应急工具。街道、社区不断提高应急预防、保障的能力。
加强应急知识的培训,提高应对突发事件的应对能力,推动开展应急救护志愿者服务进社区项目,我街成立鼓楼街社区红十字应急救护志愿服务队9支,共计100人。组织176人参加了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并落实应急办要求开展应急宣教活动。社区居委会也积极组织社工人员针对小区管理中遇到的突发问题,开展基层应急预案演练,从中强化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认真做好信访人的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对发现的矛盾和苗头及时汇报,做到边排查、边解决,杜绝问题扩大化。及时掌控重点人员的动态苗头,全面落实稳控措施,使各类重点人员和治安危险分子不漏管、不失控,严防重点人员聚集上访、滋事闹事等事件发生。
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加强重点单位安全大检查,强化消防、安全检查整治,严防重大灾害事故发生。2016年5月份对全街安全员进行专业培训。6月份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月活动,组织社区开展了围绕“强化红线意识,促进安全发展”为主题的大型宣传活动。与辖区内派出所加强工作联系和沟通,积极做好治安防范工作,圆满完成各项维稳工作。
通过网格化管理,搞好社区管理工作,积极做好各种不安全隐患的排查化解工作,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按照《南开区社区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具体要求,逐一落实工作任务。九个个社区划分63个网格,由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任网格长,作为网格内全部事务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网格内由一名专职社工担任网格员,每一名网格员都有具体责任区,各负其责,管好网格内的“人”“事”“物”,网格长督促、协调及时解危及突发事件的处理。
加强应急管理,关系着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大事,是加强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全面履行政府职能的重要体现。我街坚持以预防为主,积极应对的工作准则,积极参加应急治理,要进一步增强指导,不断完善应急预案,不断提高应急服务队员的技能,为维护社会稳定,做好应急管理工作提供良好保障。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四
某县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在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处理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新时期政府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应急管理机构健全,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坚持把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纳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县长挂帅的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立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了应急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二是落实应急管理“一岗双责”。《x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的通知》,明确乡镇政府和县级部门应急管理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严肃纪律,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问责追究。三是规范应急管理制度。《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作了规范性要求,推进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四是实行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县应急办与目标办联合制定《xx县应急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力度。五是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xx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范围和内容、时限和程序、方式和渠道以及责任追究。在36个部门、53个乡镇、674个村明确了863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员。六是县应急办出台《关于明确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的通知》,明确了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村、应急抢险救援队和突发事件信息员的职责。七是加强部门配合与军地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县应急办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商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料共用、资源共享;《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武装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军地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通知》,实现了驻营部队协同参加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健全,救援力量逐步增大。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预备役民兵的作用,在全县53个乡镇、35个部门、重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建综合性应急抢险救援队、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义务消防队、医疗救护队共127支。二是成立县级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在加强水、电、气、通信、路桥等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依托县消防大队成立了“xx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投入13万余元购置了无齿锯、起重气垫、液压扩张器、移动空气充填泵、多功能担架等特勤装备,提高了应急抢险救援队救人抢险能力。三是部分乡镇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按照“合理布局,覆盖全县”的工作思路,率先在离县城较远的6个乡镇组建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救援装备,弥补了县级救援队因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赶赴现场救援的不足。预案体系健全,应急演练得到加强。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县应急办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对全县乡镇、村、学校、企业和部门预案建设情况,在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录入预案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未编制预案的单位,督促其限期编制;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及时修订。目前,全县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36个,部门预案63个,重大活动单项应急预案12个,其它预案987个,正快速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推进。二是应急演练得到加强。把应急演练作为检验预案、磨合队伍的必要手段,坚持“有预案必演练”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力求“每演练一次,就形成处置同类突发事件的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样本”。仅xx年,就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防洪抢险救援、交通事故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等演练共8次,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应急保障能力增强。按照“事前积极防范、事中有效处置、事后妥善安置”的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应对工作。一是配置救援装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县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力度。今年投入20余万元,配备和更新了一批救援装备。二是管好用好“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置救助金”。该救助金,实行专户储存、规范管理、专款专用。xx年对普岭乡7村4组李从琼、骆市镇延寿村3组白孝全、老林镇漆园村5组“9.29房屋垮塌”等突发事件受害家庭16户进行了救助,解决了群众困难,化解了社会矛盾。三是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将地势空旷的城市公园和广场规划为县城居民临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6处灾民临时安置点,增强了“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四是投资150万元,在骆市镇三溪村修建3处救生平台,并配套修建了泥结碎石社道公路,以方便群众在洪水来临前可以快速转移到救生平台避险。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扎实,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应急知识宣传得到有效加强。县应急办适时编印《应急管理》简报,通过“领导论谈”、“行业聚焦”、“他山之石”等栏目,交流先进经验,宣传应急知识;订购2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赠送给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阅读。县委党校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培训干部的必学内容。县应急办、国土资源局、电力公司等22个单位100多名干部,开展了防灾减灾避灾宣传活动。县人事局组织全县公务员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试。二是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成效明显。县应急办编印乡镇、村、学校、企业应急预案范本,供基层学习借鉴;设计制作《xx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示意图》和《xx县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3000份,分发到各基层单位;计划xx年在全县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安装防震减灾知识挂图1100套,提高应急知识普及率。三是应急管理“一网六库”顺利建成。“一网六库”即:“应急工作联络网,应急预案库、法律法规库、救援队伍库、装备物资库、应急专家库、典型案例库”,它基本涵盖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部,能客观公正地评估我县的应急管理能力,反映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应急管理资源储存和分布、救援队伍人员等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有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的调集,装备物质支援和救援流程安排,达到快速处置和紧急救援的目的。二、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念不够新,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的难度较大。一是部分单位负责人存在“轻事前预防,重事后摆平”的思想。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县上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但部分乡镇和部门依然还存在“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的状况,对应急管理前期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或者舍不得投入,发生突发事件后才认识到严重性,为尽快摆平事件、消除影响而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甚至超出政策界限给出优惠条件,人为加大突发事件的处置难度。在考核、评优时,往往忽视了基础性工作扎实,事故防范到位的单位,而倾向于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的处置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带给某些人或某些单位“因祸得福”的“机遇”。把工作重心全部用在事后处置上,疏忽事前的积极防范,可能导致不该发生或者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相当一部分干部还存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消极心理。部分干部主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被动应付。在幻想天天无险、日日平安的理想状态下工作,对应急知识和救援技巧了解和掌握得不够,临灾时,反应迟钝,救援措施不力,救援效果较差,容易造成事态得不到控制和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后果。三是部分群众存在“碰到了再说”的侥幸心理。群众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不高,甚至简单的避险自救能力都没有。一些人觉得突发事件的处置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只要会打“110”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碰到那么倒霉的事,因而对应急知识不闻不问。预案编制不够精细,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全县“应急预案库”录入的应急预案近200个,对处置突发事件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认真分析、深入剖析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预案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了事。全然不知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更是快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生命线。二是部分乡镇和部门编制预案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或者是把别的乡镇和单位的预案拿过来,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应急预案来应付检查。三是编制的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预案编制就是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后怎么做、谁去做、何时去做、拿什么去做的问题。但部分单位对本单位、本辖区内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没有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评估,因此编制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都不强。四是领导过问的少,预案成为摆设的文件。部分单位的预案全是由办公室独立完成,领导不闻不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说的是启动预案,却不知道预案里有什么内容,更不知道方案、措施管不管用,导致处置无头无绪,无章可循,效果不佳。五是预案演练太少,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单位预案编制虽好,但由于认识不足、舍不得花钱等原因而没有对预案进行必要的演练。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就出现了装备物资到不了位、人员职责不清、队伍配合不力、处置流程混乱等问题。联合演练更是少之又少,一旦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很难快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贻误处置的最佳时机。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伍救援技能不高,实战能力不强。全县现有各类专职救援队伍127支,救援实力较往年明显提高,但离科学、快捷、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能力不足上。一是救援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乡镇救援队成员大都依托乡镇干部。最初吸收的本地居民,由于没有津贴、没有福利,本人积极性不高,乡镇也不便于管理,随意性很大。二是救援装备科技含量不高。乡镇在救援装备配备上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近几年,农村火灾、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一旦发生这样的灾害,县消防队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乡镇应急救援队使用的大多是原始救援工具,如用盆子、水桶打水灭火;用锄头、铁锹刨土救人等。很多时候是望火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救援效果不佳。三是救援技能培训较少。目前,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成员很少甚至没有组织过预案演练,没有参加过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救援时只凭着激情和冲劲,不善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难以达到快速有效的处置效果。三、加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广泛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广大干部群众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救援效率和救援效果。搞好应急知识宣传,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应急知识,让公众从听觉、视觉、触觉去获取应急知识,增强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县应急办继续办好《应急管理》简报,拓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视野,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治于未危,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应急管理新理念,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充分掌握应急知识、救援技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判断决策能力、快捷制定筛选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案能力和临灾妥善处置能力。二是重视基层宣传特别是村的宣传。各乡镇及村要创办应急管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应急知识。县级应急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编印实用性应急手册或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各中小学校要开设应急知识讲座和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大媒体公益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在xx综合频道开办应急知识栏目,播放有教育启迪意义的节目,如防雷电、安全用电用水用气、避灾避险等。四是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应急管理专栏,不断更新内容,从强制性的灌输型向自觉性的获取型转变。五是开展有群众共同参加的应急演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应急管理基础。要树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理念,加大投入,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事发处置有序,事后保障有力”,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落实应急管理各项经费,保障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应急管理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县、乡镇政府要预算一定的应急管理专项经费,确保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应急装备投入。要购置先进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给各乡镇救援队配备易携带、好用、管用的救援工具;分批购置功能强、用途广的先进应急装备,增强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三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满足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各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对普查出的危险源登记造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整改销号,坚决杜绝“宁愿花大钱买棺材,不愿花小钱买药”的状况存在。五是加强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各单位、各乡镇要时刻警醒,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将信息告知群众,及早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县气象局做好重要天气预报,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点的预测预警等。六是尽快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和公安消防站。落实建设场地,购置多功能监测显示屏和终端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为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领导和专家全面分析现场情况,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及时调整处置方案,使后台指挥与现场处置同步进行,达到快速、高效、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逐步推进应急指挥平台与安全监管系统、“110”指挥平台有机结合,实行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加快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抢险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离不开救援队伍,特别是那些救援难度大、专业性强的事故更需要高素质的救援队伍。如何管理好、建设好救援队伍,如何发挥好救援队伍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预备役民兵要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充分履行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职责;加强水、电、气、石油、通信、路桥、非煤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担负起特定事故灾难的救援任务;加强乡镇和村基层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有利于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参加救援,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建志愿者救援队,吸收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志愿者,扩大救援力量,实现政府功能与社会功能互补及良性互动。二是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演练、培训、组织救援等方式来提高队员的个体能力和队伍的整体实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乡镇义务消防队是离现场最近、到达最早的队伍,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救援本领,增强独立完成本辖区救援任务的能力。三是完善救援队伍管理制度。严把队伍入口关,把身体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人吸收进来。积极探索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当给予或提高救援队员的生活、出勤补助;建立救援队员人身意外保险制度、抚恤制度、奖励制度、家庭救助制度等,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让应急预案活起来。综合性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防止事件发生、缩小事件影响、降低事件损失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应急预案建设力度,针对事件特点,征求各方意见,认真编制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预案来。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聘请本单位领导、相关专家作为编制小组的成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二是进行灾害分析评估。灾害分析是减灾和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预案制定工作的基础。灾害分析有助于预案编制小组决定哪些灾害值得特别关注,哪些行动必须预先计划,可能会需要哪些资源等。三是预案内容简要明白。要能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就是要在预案中确定突发事件的处置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关职责;有操作性强的处置措施和办法;处置所需要的应急资源等。四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层面,要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让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自己在各种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密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正确的应对之法,充分发挥预案的作用。各单位对编制的预案要进行演练,至少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桌面演练,对预案进行“如果-那么”分析,找出预案不足之处,及时修订和完善。县应急办每年要牵头开展2-3个综合性较强的联合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共同处置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把握重点,细化措施,控制环节,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处置应对工作,可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控制事态扩大或减少损失、缩小影响。一是事前准备要充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成本最低、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手段就是不让事件发生,事前工作如制度建立、预案建设、应急演练、风险排查、装备物资储备等虽然看不出成绩、突出不了政绩,但必须认真做好、做细。二是事发反应要迅速,控制事态,严防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这就要求全面掌握应急知识,认真剖析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事中处置要有效,尽量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突发事件定性要准,抢险救援方案要管用,处置流程要得当,部门配合要协调,才能达到好的救援效果。四是事后重建要保障,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资、资金、心理救助,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及早恢复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完善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促进应急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五
如下: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总之,今年以来,我县的卫生应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在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贯彻执行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六
20__年,在县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卫健委的具体指导下,全县卫生应急工作围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突发事件紧急医学救援两大任务,进一步加强对应急工作的组织领导,不断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各项工作制度,切实加强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工作,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员培训,建立健全了“责任明确、机制健全、制度完善、管理规范、准备充分、应对有效”的卫生应急体系,坚持以“预防为主、分类管理、科学规范、客观实用”的原则,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和应急能力,加强卫生应急队伍素质建设,限度的"预防和减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造成的危害。现将卫生应急工作总结如下:
健全的组织体系是做好应急工作的组织保障。为进一步加强卫生应急工作,我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应急工作任务,不断加强领导,规范设置,体系建立,切实保证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成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领导小组,以局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医疗卫生机构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组建了突发传染病疫情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卫生应急医疗救援队、中毒处置救援队、核和辐射卫生应急处置救援队,为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锻造了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应急队伍。
为有效预防、及时控制和消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危害,指导和规范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理,程度地减少或减轻突发事件对公众健康带来危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的要求,我局已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体系,对规范指导卫生应急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加强预案动态管理,建立了预案动态修订机制,增强了预案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充实调整了卫生应急专家组及卫生应急救援队伍进行了调整充实,提高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处置能力,实现了卫生应急队伍的常态化和规范化管理。
为提高各医疗卫生机构处置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的能力,我局积极组织各救援队人员和医疗卫生单位公卫科人员180余人开展了应急知识培训,通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和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以及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前或出现后,采取相应的监测、预测、预警、储备等应急准备以及现场处置等内容,进一步提高了我县医疗卫生人员卫生应急专业水平。
参照国家及省市卫生应急队伍装备和物资储备目录,我局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特点,积极做好应急物资储备工作。每年要求各医疗卫生单位储备一定数量的各类防护用品、消杀药械、诊断试剂及耗材、季节性疫苗、检测设备等,加强使用管理,及时补充、更新消耗或失效的救灾防病物资,完善应急物资的调用机制,为快速有效地应对各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物资保障,切实做好传染病的应对准备工作,作为自然灾害发生后及传染病流行应急处置专用,确保一旦发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够立即启用。今年,我县共投入23万元的应急物资储备。
强化防控措施,认真落实传染病监测与报告制度,实行传染病网络直报及零报告制度,并明确了各网络直报单位责任人、工作职责、规章制度,每年均组织了相关业务培训。同时,完善卫生应急工作机制,明确县疾控中心、卫计监督大队和各乡(镇)卫生院的应急工作职责,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卫生应急工作。各医院内部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确保发生疫情后能及时进行网络监控,并及时上报;实现了传染病报告的动态性、实时性和网络化管理,建立和完善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评估、预警、反应机制,提高了传染病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的快速反应能力。
为提高我县应急救援队伍应急处置能力和水平,强化应对突发事件抢救快速反应能力,9月,在县人民医院开展了食物中毒应急演练。通过演练,进一步提高了医护人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
当前,在我县卫生应急管理工作扎实、有效开展,但各类公共卫生事件的突发性、复杂性和特殊性依然存在,其主要表现在:
一是应急资金不足明显。物资应急等基础条件薄弱,救援装备落后,应急保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宣传力度不够。由于社会舆论影响和宣传教育等,社会公众缺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常识、自我防护意识,应急处置社会动员机制难以有效开展。
三是卫生应急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基层求援能力薄弱,乡(镇)医护人员的不足为应急队伍的建设带来了阻碍,也影响了应急救援力量的充足。
总之,今年以来,我县的卫生应急工作在各级领导的正确领导与支持下,在卫健系统干部职工的共同努力下,整体实力得到明显加强。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努力贯彻执行力度,认真总结经验,不断提高卫生应急综合处置能力,为保障辖区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做出更大的贡献。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七
为全面了解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工作现状,聚焦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建言献策,力促健全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8月18日、8月24日,县政协副主席祝国安、柯明贤分别带领部分政协委员先后深入到长角坝镇集中隔离观察点、长角坝镇卫生院、县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县疾控中心、县医院、县红十字会、袁家庄街道办袁家庄社区、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三教殿村卫生室、西岔河镇卫生院、大河坝镇等点位,通过实地察看、听取介绍、座谈协商等形式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建设现状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情况汇报如下: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全县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服务体系基本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工作机制逐渐完善,保障措施不断加强,初步形成了政府领导、多部门合作、全社会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格局,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工作得到了长足发展。特别自2003年sars疫情发生以来,我县全面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疾病防控能力,县、镇两级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设备配置、人员结构都得到一次普遍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64个,其中:县疾控中心、县医院、监督执法大队和妇计中心各1个、卫生院8个、村卫生室42个,个体诊所10个。全县医疗机构设置床位185张(县医院110张、乡镇卫生院75张);县医院现有编制84人,实际在岗167人,卫生院编制110人,实际在岗91人,其他卫生机构编制65人,实际在岗74人;各类在职专业技术人员285人,其中执业医师47人,执业助理医师62人,注册护士95人,药师(士)20人,技师(士)19人。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建筑面积均达到标准要求,乡村卫生机柜和人员“空白点”全部消除,形成了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为枢纽、村卫生室为补充、民营医疗机构参与的医疗救治体系,能够满足城乡居民基本医疗服务需求。尤其在今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奋勇当先,医务人员逆行冲锋,社会各界守望相助,形成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为推动社会发展、维护群众生命健康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应急机制不够健全。一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编制于2010年,在新一轮机构改革后,部门职能职责调整,出现了原预案中组织机构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处置措施不具体,资源配置不合理等问题;二是我县卫健部门和疾控中心均没有设置独立的卫生应急科室,相关工作职能由其他科室承担,很难高质量完成卫生应急和应急医学救援日常工作,特别在发生重大传染病爆发流行时,科室和人员配置均无法满足工作需要;三是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初期,面临消杀、防护等防疫物资储备匮乏,无法满足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防控需要;四是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信息化建设跟不上当前需要,公安、民政、医保、政务等职能部门信息不能互联互通,协同不够,综合应对措施联动性不强。镇、村卫生机构的电脑等设备陈旧,村级监测报告网络不健全。
(二)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存在短板。一是人员编制普遍配备不足。县、镇、村三级医疗机构专业技术人员占比较小,特别是拔尖的专业技术人员匮乏,多个岗位存在一岗多职现象,科室和人员配置无法满足工作需要;比如佛坪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大夫只有2人,且要24小时值班值守;疾控中心的四个化验室仅有2名工作人员,目前1人休病假,1人待产;二是镇、村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学历偏低,诊疗水平不高,流行病学调查能力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较弱,特别对传染病患者的随访检测、现场处置能力难以胜任;同时,疾控队伍人员总量不足,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工作如:症状甄别、隔离、健康教育要靠镇村干部兼职,防控效果无疑会受到影响;三是卫生系统内部考核奖励机制不科学,缺乏调动一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四是公共卫生应急队伍演练频次少,针对性不强,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与实际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三)传染病检验检测基础设施条件落后。一是公共卫生事业经费投入不足,工作经费缺口较大;二是在传染病收集与报告、疫情应急处置、实验室检测与评价工作中,县疾控中心检验、检测仪器设备大多是2005年以前建成和配置的,陈旧老化、性能不稳定、检验检测效果不佳,无法满足当前工作需要;三是县人民医院的发热门诊和感染性疾病科均为2003年非典时改建和修建而成,床位8张,对照《县级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传染病区)建设指南》,室内布局基本符合要求,但不满足传染病区与医院其他医疗用房的间距不少于20米的基本要求,30万人口以下的县区床位数不低于20张的具体要求。特别是我县截至目前,没有专门的传染病防治机构。
(四)社会公众预防意识较差。卫生健康知识宣传普及不够经常,重医轻防观念从根本上未得到转变,危机意识不强。特别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不能自觉的配合防控工作,一些群众的防范意识亟待提高。
针对我县公共卫生应急体系建设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弱项,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整体谋划、系统重塑、全面提升”十二字方针和以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结合县域实际,特提出以下建议:
(一)汇聚合力,进一步强化公共卫生政府主导地位。一是把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列入政府议事日程,科学谋划,高位制定“十四五”规划,把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升纳入区域和行业“十四五”建设中,将公共卫生应急防控体系的资源配置、人才培养、财政投入、建设目标纳入政府工作目标管理,做到总体布局、科学发展;二是总结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经验,严格按照《国家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办法》,加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修编工作,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协同作战;三是充分发挥卫健部门牵头抓总作用,完善重大疾病联系会议制度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统筹协调管理重大疾病防控工作,完善医防协同、医防协作机制,转变重救治、轻预防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理念,坚持关口前移、源头治理、把问题解决在萌芽之时、蔓延之前;四是整合资源、利用大数据平台全面启动智慧疾控现代化建设,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形成智慧疾控、资源共享、医防结合、多元参与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实现疾控中心--县人民医院---社区中心数据信息实时共享,无缝对接;配备配齐基层医疗机构电脑等基础设施,逐步建立全县卫生系统传染病信息直报网络,全面提升信息化综合利用和服务能力。
(二)锻造队伍,进一步加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一是抢抓新冠肺炎常态化防控机遇,积极争取国家和省上支持,建立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经费投入长效机制,保证公共卫生机构建设于发展所需的人员、设备、运行等疾病防控工作经费;二是大力实施人才培育工程。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是专业很强的工作,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经验者难以满足工作需要,因此,建议将专业人才的引进纳入政府的人才工程项目,按照相关规定,补足补齐公共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编制缺口,落实专业人才引进机制;同时调整优化公共卫生与人员结构,一方面严控人员进入关,坚决杜绝非专业人员的进入,一方面加快对在职人员的培训和骨干人才的培养,全面提高疾控机构和医疗机构相应人员的医学专业能力和医防结合能力;三是探索建立科学的薪酬机制,按照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分配原则,改善一线工作人待遇,激发全员工作积极性;四是常态化开展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演练,掌握卫生突发事件的处理流程和防护措施,提升我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处置能力。
(三)补齐短板,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是严格按照“三区两通道”要求,科学选址、合理布局、高标准规划建设,县级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和相对独立的传染病区建设,配置负压救护车、负压担架的必要设施,加快我县公共卫生疾控体系建设步伐;二是全面实施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达标建设和能力提升项目,对标《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建设标准》加强实验室设备配置,改善仪器装备条件,力争疾病预防机构实验室设备装备达标率达到100%,持续提升检验检测能力;三是按照集中管理、统一调拨、平时服务、灾时救急,采储结合、节约高效的原则,健全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和运行机制,推动应急物资供应保障网更加高效安全可控。
(四)宣传教育,进一步提升全民健康素养水平。加大健康教育理念和疾病防控等知识的宣传力度,建立以健康促进为核心、社区为基础、家庭为单位,学校与企业和公共场所为重点的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广泛开展健康教育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农村、进机关、进企业的“六进”活动,构建全民健康教育体系,让健康知识、健康理念、健康技能成为全民普遍具备的素质和能力。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八
近年来,我局按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分类指导、依靠科学、依靠群众”的传染病防治方针,全面贯彻实施《传染病防治法》,强化执法监督,加强疫情报告信息化建设,完善应急反应机制,进一步健全了区、乡、村三级传染病防控网络,建立起了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长效工作机制,使各项传染病防控措施得到落实,规范了我区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工作,有效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维护了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现将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辖区下设xx个街道办事处和x个镇,有xx个社区和xx个行政村,万。辖区共有二级以上综合医院x家,二级中医院x家,民营医院x家,疾控、卫生监督、妇幼保健、中心血站机构各x家,我区管理的为xx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x家乡镇卫生院,xx家村卫生室,xxx家个体医疗机构。其中,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政府举办x所,自治区医院伸腿举办xx所,市级医院伸腿举办x所,民营医院举办x所。共有人员xxx人,其中全额事业编制xx人,其余为医院差额事业编制人员、企业职工和聘用人员。
染病监测、报告、防控工作规范开展,计划免疫工作和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措施得到落实,有效地遏制了传染病的发生与蔓延。据统计,我区近年来无甲类传染病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均为散发状态,脊髓灰质炎已分别xx年、xx年未发病,麻疹、结核病、流脑等一些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有效控制,传染病管理的各项相关指标达到了国家和自治区的标准要求。
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为切实加强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领导,我局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同其他工作同安排、同检查。成立了由分管副区长任组长,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艾滋病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领导小组,建立了突发公共卫生应急队伍体系,在区卫生局设立了卫生应急办,统一协调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有效提高了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
强化宣传,提高认识。
写宣传标语xxx余条,接受咨询x万余人。近期我区针对人感染hxnx禽流感情况,又印制x万份宣传册发至区直各相关部门、街道办、村以及辖区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
加强培训,强化管理。
坚持将《传染病防治法》和传染病管理、预防治疗等相关知识作为卫生技术人员从业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集中培训、业务指导等形式,提高卫生技术人员的防控技能。同时,在工作中加强日常监督,重点加强门诊传染病登记和传染病报告的监督检查,增强卫生技术人员对传染病的监测防控意识。
认真做好疾病预防控制工作。
认真完成了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以及查漏补种工作,并积极开展流动儿童的主动搜索,降低流动儿童的常规疫苗漏种率;认真做好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成立了“预防艾滋病、梅毒、乙肝母婴传播”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指导组,制定并下发了相关工作方案,有效的控制了艾滋病、梅毒、乙肝的传播。
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
治为突破口,以农村改厕为切入点,清除“三堆”,清除垃圾污物。二是利用农村改厕项目鼓励农民修建卫生厕所,对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减少肠道传染病的发生,切实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质量和水平。截止xxxx年底,万户x.x万农村人口,万户,卫生厕所普及率达xx%,其中无害化厕所普及率xx%。有力的促进了农村环境卫生的改善。三是加强病媒生物防制。对农贸市场、小餐饮店等五小行业、垃圾站、公厕及居民区等地防蚊蝇设施设置情况进行检查指导,有效的控制了蚊蝇密度,规范了鼠药毒饵设施设置和鼠药的投放。同时,做好四害监测工作,及时对监测数据进行汇总。为掌握监测对象的种类、数量、分布及季节消长规律,制定科学合理的病媒生物防制方案奠定了基础。
人感染hxnx禽流感防治工作。
知识集中培训,共培训人员xxx余人。
一是基层医疗机构人员紧张,承担的工作量大,大多数人员身兼数职,专职的传染病防控人员少;二是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由综合医院或企业举办,人员流动性大,传染病防控人员不固定,影响了传染病防治工作的延续性。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九
主任、副主任、秘书长、各位委员:
为了解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提升安全风险应对和治理水平,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20年工作安排,5月中旬至6月上旬,市人大常委会组成调研组,由厉秀珍副主任带队,对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开展了调研。实地调研了瓯海区、乐清市、永嘉县和苍南县,实地视察了部分街道、村、企业和社会救援组织的应急管理建设情况,暗访了瑞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部分企业和建筑工地的安全生产情况,分别召开相关县(市、区)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座谈会听取了关于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情况的汇报,并要求未实地调研到的县(市、区)人大常委会上报自查报告。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
市政府高度重视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去年以来,按照构建“大安全、大应急、大减灾”体系要求,坚持边组建、边应急,主动作为、积极创新,有力有序有效处置各类灾害事故,全市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向好,2019年全市火灾起数和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7.2%和7人,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2%和27.6%,交通安全生产事故和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0%。
(一)应急管理体制机制逐步完善。市应急管理局于2019年1月3日正式挂牌成立,先后整合了7个部门的20大类职责,2月底前完成人员转隶。紧接着,各县(市、区)应急管理局也先后挂牌和完成“三定”。为做好乡镇(街道)机构改革中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市应急管理局、市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调整优化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机构设置的通知》,要求完善应急管理机构设置。健全预警制度,完善“分类管理、分级预警、平台共享、规范发布”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体系,加强风险识别评估。强化部门之间、区域之间、军地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信息共享、资源共用的应急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建立了协调机制,加强部门间联合会商,及时商议具体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市防指工作导则印发实施,制定下达信息报送标准模板、救灾物资联动保供机制、高速应急通行机制等一系列制度。
(二)安全生产管控体系逐步建立。组织开展安全生产“5+5”专项整治行动,印发任务清单,出台专项行动方案和考核办法。消防工作纳入平安督查暗访和安全生产巡查。强化道路交通、火灾防控、危化品、加工制造、建筑施工、渔业船舶、城镇燃气、特种设备、水上交通、城乡民房等重点行业领域隐患治理。出台“厂中房”整治标准和《居住出租房管理办法》。印发市级重大事故隐患挂牌督办整改单位(区域)名单的通知及2020年省级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治理计划表的函,省市已挂牌督办重大事故隐患70处。全市成立7个安全生产巡查组,计划开展4轮安全生产巡查,第一轮安全生产巡查发现的214条问题隐患已全部整改完毕。
(三)防灾减灾抢险救灾能力稳步提升。认真落实《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截至5月31日,全年度需要完成的53项,已完成38项,其中7月15日主汛期前需要完成的47项工作任务,已完成38项,完成率80.8%。全市已完成六大类风险隐患排查整治,完成地质灾害、病险水库、屋顶山塘、低标准海塘和小流域山洪易发区等危险区风险图制定,初步确定人员转移阈值。完成1052台卫星电话配备,储备和协议代储冲锋舟、挖掘机等大型抢险设备1675台(套)。市县两级现有应急救灾物资合计60万件,物资储备库19个,总建筑面积22730平方米。完成预案修编和3662个村(社区)防汛防台形势图绘制。在全市11个易成为防台孤岛的区域全部建立一线防台指挥部。建成规范化避灾安置场所612家,培育社会化救援队伍30支,温州市代表队蝉联全省安全生产应急救援技能竞赛团体第一名。构建起多层次多行业多领域的水陆空一体化应急救援体系。
(四)科技措施推广应用逐步到位。防汛智慧大脑和“应急一张图”一期信息化项目建成并投入使用,“应急一张图”被省应急管理厅确定为全省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试点项目。消防以“智慧城市”建设为抓手,结合民生实事项目、“智慧用电”建设和电气火灾治理,先后在出租房和老旧小区安装“漏保”56.3万套,为独居老人免费安装独立式烟感7.6万个,重点单位、火灾高危单位全部接入远程监控。消防“秒响应”平台建设列为市级数字化转型示范项目。渔业充分运用ais和北斗功能,重点加强对恶劣天气生产、单船作业生产、渔船海上离线、超航区生产、敏感水域生产等事故易发多发渔船的动态干预和动态监管。住建开发完成全市智慧安监防汛防台信息动态更新系统,建立了危房地址、人员信息、转移责任人和避灾安置场所“四大要素”的危房人员清册,并一周一更新一汇总。“安监云”平台得到推广运用。
虽然我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各项工作推进有序,但还存在跨部门协调体系不健全、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升等问题。
(一)统一指挥、上下联动、跨部门的协调体系不健全。一是安全共享体系有待进一步建立,应急响应启动机制不够顺畅,总指挥部和分指挥部之间存在职责重叠。二是要进一步处理好救与防的关系。虽然各部门职责明确,但各阶段要分工不分家。三是在消防工作上,公安派出所消防监督职能剥离后,基层消防监管和出租房管理力量力度要继续加强,进一步明确职责。四是市县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需进一步规范和明确。
(二)应急管理基层基础薄弱。一是我市各类安全隐患多。台风暴雨等自然灾害,泥石流、塌方等地质灾害隐患压力大。全市35.6万家居住出租房、16.7万家合用场所、50余万栋“通天房”、5129幢高层建筑、179万辆电动自行车等火灾隐患量大面广。小微企业众多,规模小,经济实力弱,直接影响安全投入。我市现有各类海洋渔船6136艘,渔船作业受海洋灾害性天气影响,事故险情常有。二是企业主体责任有待进一步落实。部分企业重生产、轻安全,安全投入不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写在纸上,贴在墙上,落实执行不到位。今年因为疫情,部分企业急于复工复产而忽视安全,导致日常管理缺失。三是个别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专业性不强,人员调动频繁,工作缺乏积极性和针对性。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意识淡薄,违规操作的情况时有发生。四是我市外来人口多,人员流动性大,且文化水平总体较低,对安全生产、消防知识接受能力不强,安全意识和逃生自救能力难以提升。
(三)基层安全监管能力不足。一是各镇街在机构改革之后虽然设立了公共安全和应急管理办公室或应急管理中心,但人员力量大部分还是保持原有的状态或增加不多,在承担更多职责的情况下力量相对弱化。二是乡镇(街道)存在应急管理工作人员存在大量转岗混岗现象,不利于奖罚措施落地。三是乡镇(街道)应急管理工作人员空编较多,专业性和稳定性不足。惧怕安全生产追责压力,不少干部不愿考取执法证,存在着畏难情绪,人员流动十分频繁。全市200个乡镇(街道)应急管理服务中心(安监所)人员编制总数1379人,实际到位879人,到位率63.7%,持有执法证的仅占30.8%,具有相关专业背景的占比30.9%。
(四)实际救援能力有待提高。一是《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中机制体制类项目尚未开展演练,物资储备、抢险救援类成果未逐一核查,未集成到智慧应急一张图。危险区风险图和人员转移指标还未经过演练和论证。二是针对道路塌方、山体滑坡、山洪灾害等突发情况,应急演练以单一部门自行组织多,涉及多部门综合演习组织不多、联动不够,军地应急救援协调机构不完善。三是救援力量有待加强。全市共有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志愿消防队员2610人,其中工作满2年以上的仅816人,人员流动性大。个别专职队仍缺少独立的营房、车库,器材配备不达标,人员待遇保障落实不到位。
(五)社会救援队伍需要规范提升。现在社会救援组织发展水平参差不齐,部分社会救援组织缺乏必要的救援资质,不少资金场地缺乏,救援人员权益未得到有效保障。
要加快推进应急管理工作向专业化、制度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实现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安全环境。
(一)进一步健全应急跨部门协调体系。一是适应大部制改革要求,发挥应急管理局牵头作用,细化责任分工,完善相关责任制度,使应急工作流程常态化。二是进一步理顺转隶后部门职责分工,及时调整优化防汛防台抗旱等相关应急预案,从细从紧,理顺职能。三是进一步规范和明确应急管理部门与消防救援支队之间的关系。按照新修订的《消防法》规定“公安派出所可以负责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教育”,派出所要继续做好消防监督检查、开展消防宣传等工作。
(二)进一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责任。一是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落实。层层压实每一个行业领域、每一个园区、每一个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加大对企业的指导、检查,进一步规范安全生产工作制度,落实专职管理人员,强化持证上岗,切实将企业的主体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生产的每个环节。二是推进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鼓励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督导企业建立健全企业基础台账,加强标准化建设的评估、考核工作,健全企业基础信息库实现动态管理,增强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水平。三是加强企业的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注重培训方法,提高培训实效,常抓不懈、持之以恒。
(三)进一步加强销号管理和执法。落实好《防汛防台抢险救灾能力提升50条措施》,督促指导各责任单位紧盯任务清单,落实任务销号管理。对进度滞后的项目,及时发出预警,明确措施,确保按期完成,对已经完成的任务,认真核实情况,做好及时上报,早销号。集中开展消防大排查大整治,大巡防大巡查,切实摸清隐患底数,逐一制定整改清单,实施隐患挂图销号。加强分级分类管理,积极开展道路运输行业的违法行为查处专项行动,不间断开展行业督查。市场监管部门和交警部门要严格执法、持续开展整治,坚决取缔非法改装电动车销售经销商,严厉打击违规载客。
(四)进一步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一是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的考核。加大对应急管理工作考核的权重,引导进一步落实属地管理责任。二要推进应急管理队伍专业化,增强稳定性。加强应急管理业务培训,提升专业精神、专业素养、专业能力。在空编补员时,要选择与应急岗位要求匹配的专业人才,专编专用,规定从事应急管理岗位未满一定年限的干部不得转岗。三要加强基层社区、村(居)干部应急业务培训。四要加强队伍锤炼,不断充实救援力量。强化消防救援队伍综合性救援和社会救援队伍专业性救援训练。组织多部门协同作战应急演练,促进军民融合,通过共同救援模拟训练,提升实战处置突发事件协调联动能力。五要加强培育扶持社会救援力量参与抢险救灾。推行政府购买应急救援社会服务,加大对社会救援队伍的资金投入,规范提升社会救援队伍。
(五)进一步提升智能监管能力。一是强化安全应急信息及时共享,实现各单位部门应急平台的互联互通。二是大力推进智慧安监,积极推广运用高危作业场所视频监控、有害物质监测预警等技术手段,实现风险隐患防控的标准化、可视化、制度化。三是重点督促“两客一危”企业加强车辆动态监控,着力提升已安装卫星定位装置车辆的入网率、上线率和数据合格率,及时纠正超速行驶、疲劳驾驶、超载等违法行为以及打电话、吸烟等不安全驾驶行为。四是依托“安居码”搭建出租房综合管理平台,实现出租房线上动态监管。将“两类场所”智能终端设备全部接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微型消防站纳入消防管控“秒响应”平台调度。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
某县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在我国改革开放快速发展和社会深刻转型的大背景下,突发事件处理已成为政府取信于民,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公共危机已由非常态化的偶发转变为常态化的频发,成为新时期政府管理不可回避的重大挑战。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一、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现状应急管理机构健全,责任体系已经形成。坚持把加强应急管理,提高预防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的能力纳入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增强公共服务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一是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健全。成立了县长挂帅的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立县政府应急管理办公室,具体负责全县应急管理各项工作。各乡镇、县级相关部门成立了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落实了分管领导和具体工作人员,确保了应急管理工作有机构、有场所、有人员。二是落实应急管理“一岗双责”。《xx县人民政府关于实行应急管理“一岗双责”责任制的通知》,明确乡镇政府和县级部门应急管理的职责和应承担的责任;严肃纪律,强化对应急管理工作中失职、渎职、玩忽职守等行为的问责追究。三是规范应急管理制度。《中共xx县委xx县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决定》,对全县应急管理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对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各个环节都作了规范性要求,推进了应急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进程。四是实行应急管理目标考核制度。县应急办与目标办联合制定《xx县应急管理工作年度目标考核办法》,加强对应急管理工作的督导、检查、考核力度。五是规范突发事件信息报告。《xx县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制度》,明确了突发公共事件信息报告的范围和内容、时限和程序、方式和渠道以及责任追究。在36个部门、53个乡镇、674个村明确了863名突发公共事件信息员。六是县应急办出台《关于明确基层应急管理组织机构主要职责的通知》,明确了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应急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村、应急抢险救援队和突发事件信息员的职责。七是加强部门配合与军地协作,共同应对突发事件。县应急办多次召集相关部门商讨,建立健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资料共用、资源共享;《xx县人民政府xx县人民武装部关于进一步健全军地协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机制的通知》,实现了驻营部队协同参加突发事件处置救援工作。应急救援队伍健全,救援力量逐步增大。一是全面加强基层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充分发挥乡、村干部和预备役民兵的作用,在全县53个乡镇、35个部门、重点学校和企事业单位组建综合性应急抢险救援队、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民兵应急分队、义务消防队、医疗救护队共127支。二是成立县级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在加强水、电、气、通信、路桥等专业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建设的同时,依托县消防大队成立了“xx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投入13万余元购置了无齿锯、起重气垫、液压扩张器、移动空气充填泵、多功能担架等特勤装备,提高了应急抢险救援队救人抢险能力。三是部分乡镇成立了义务消防队。按照“合理布局,覆盖全县”的工作思路,率先在离县城较远的6个乡镇组建义务消防队,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和救援装备,弥补了县级救援队因路途较远、交通不便,无法及时赶赴现场救援的不足。预案体系健全,应急演练得到加强。一是应急预案体系建设快速推进。县应急办根据《xx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加快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修订工作的通知》,对全县乡镇、村、学校、企业和部门预案建设情况,在调查摸底、登记造册、录入预案库的基础上,提出了新的要求。对未编制预案的单位,督促其限期编制;对针对性、操作性不强的预案,落实责任单位及时修订。目前,全县已编制总体应急预案1个,专项应急预案36个,部门预案63个,重大活动单项应急预案12个,其它预案987个,正快速向“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目标推进。二是应急演练得到加强。把应急演练作为检验预案、磨合队伍的必要手段,坚持“有预案必演练”的原则,有计划地对常见的突发事件应急预案进行演练,并力求“每演练一次,就形成处置同类突发事件的具有示范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的一个样本”。仅xx年,就组织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防洪抢险救援、交通事故处置、群体性事件处置等演练共8次,提高了处置突发事件的实战能力。财政投入力度加大,应急保障能力增强。按照“事前积极防范、事中有效处置、事后妥善安置”的要求,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应对工作。一是配置救援装备。增加财政投入,加大县综合应急抢险救援队伍和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力度。今年投入20余万元,配备和更新了一批救援装备。二是管好用好“突发公共事件善后处置救助金”。该救助金,实行专户储存、规范管理、专款专用。xx年对普岭乡7村4组李从琼、骆市镇延寿村3组白孝全、老林镇漆园村5组“9.29房屋垮塌”等突发事件受害家庭16户进行了救助,解决了群众困难,化解了社会矛盾。三是落实应急避难场所。将地势空旷的城市公园和广场规划为县城居民临时应急避难场所,规划6处灾民临时安置点,增强了“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四是投资150万元,在骆市镇三溪村修建3处救生平台,并配套修建了泥结碎石社道公路,以方便群众在洪水来临前可以快速转移到救生平台避险。应急管理基础工作扎实,逐步迈向规范化、法制化轨道。一是应急知识宣传得到有效加强。县应急办适时编印《应急管理》简报,通过“领导论谈”、“行业聚焦”、“他山之石”等栏目,交流先进经验,宣传应急知识;订购200本《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赠送给县级领导干部和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负责人阅读。县委党校将应急管理知识纳入培训干部的必学内容。县应急办、国土资源局、电力公司等22个单位100多名干部,开展了防灾减灾避灾宣传活动。县人事局组织全县公务员开展《突发事件应对法》培训考试。二是应急管理“进农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活动成效明显。县应急办编印乡镇、村、学校、企业应急预案范本,供基层学习借鉴;设计制作《xx县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组织机构示意图》和《xx县较大、重大、特别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应急处置流程图》3000份,分发到各基层单位;计划xx年在全县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居民小区等公共场所安装防震减灾知识挂图1100套,提高应急知识普及率。三是应急管理“一网六库”顺利建成。“一网六库”即:“应急工作联络网,应急预案库、法律法规库、救援队伍库、装备物资库、应急专家库、典型案例库”,它基本涵盖了应急管理工作的全部,能客观公正地评估我县的应急管理能力,反映应急管理组织机构建设、应急管理资源储存和分布、救援队伍人员等情况,以及应急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特别有助于突发事件发生后人员的调集,装备物质支援和救援流程安排,达到快速处置和紧急救援的目的。二、我县应急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观念不够新,应急管理工作上台阶的难度较大。一是部分单位负责人存在“轻事前预防,重事后摆平”的思想。我县应急管理工作起步较晚,虽然县上领导对此十分重视,但部分乡镇和部门依然还存在“有钱买棺材,没有钱买药”的状况,对应急管理前期工作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严重不足或者舍不得投入,发生突发事件后才认识到严重性,为尽快摆平事件、消除影响而不惜花费大量资金和精力,甚至超出政策界限给出优惠条件,人为加大突发事件的处置难度。在考核、评优时,往往忽视了基础性工作扎实,事故防范到位的单位,而倾向于用血与泪总结出来的处置事故的经验和教训,带给某些人或某些单位“因祸得福”的“机遇”。把工作重心全部用在事后处置上,疏忽事前的积极防范,可能导致不该发生或者可以避免的事故发生,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二是相当一部分干部还存在“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的消极心理。部分干部主动防范意识不强,工作被动应付。在幻想天天无险、日日平安的理想状态下工作,对应急知识和救援技巧了解和掌握得不够,临灾时,反应迟钝,救援措施不力,救援效果较差,容易造成事态得不到控制和损失进一步扩大的后果。三是部分群众存在“碰到了再说”的侥幸心理。群众应急知识缺乏,自救互救能力不高,甚至简单的避险自救能力都没有。一些人觉得突发事件的处置是政府的事,与自己无关,只要会打“110”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还有一些人认为,自己运气好,不会碰到那么倒霉的事,因而对应急知识不闻不问。预案编制不够精细,操作性、实用性不强。全县“应急预案库”录入的应急预案近200个,对处置突发事件起到了较好的指导作用。但认真分析、深入剖析后,也存在一些问题。一是部分单位领导对预案编制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敷衍了事。全然不知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更是快速、有序、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生命线。二是部分乡镇和部门编制预案就是为了完成任务。随便在网上下载一篇,或者是把别的乡镇和单位的预案拿过来,改头换面当作自己的应急预案来应付检查。三是编制的预案缺乏针对性和操作性。预案编制就是要解决突发事件发生后怎么做、谁去做、何时去做、拿什么去做的问题。但部分单位对本单位、本辖区内存在的风险估计不足,对可能发生什么样的突发事件以及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损失、影响,没有组织人员进行专门的分析评估,因此编制的预案针对性、操作性都不强。四是领导过问的少,预案成为摆设的文件。部分单位的预案全是由办公室独立完成,领导不闻不问,一旦发生突发事件,说的是启动预案,却不知道预案里有什么内容,更不知道方案、措施管不管用,导致处置无头无绪,无章可循,效果不佳。五是预案演练太少,发挥的作用不大。有的单位预案编制虽好,但由于认识不足、舍不得花钱等原因而没有对预案进行必要的演练。在处置突发事件时就出现了装备物资到不了位、人员职责不清、队伍配合不力、处置流程混乱等问题。联合演练更是少之又少,一旦发生需要多个部门参与处置的突发事件,相关部门很难快速找准自己的位置,从而贻误处置的最佳时机。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伍救援技能不高,实战能力不强。全县现有各类专职救援队伍127支,救援实力较往年明显提高,但离科学、快捷、有效处置突发事件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能力不足上。一是救援队伍不稳定,人员流动性大。目前,乡镇救援队成员大都依托乡镇干部。最初吸收的本地居民,由于没有津贴、没有福利,本人积极性不高,乡镇也不便于管理,随意性很大。二是救援装备科技含量不高。乡镇在救援装备配备上可以说还是一片空白。近几年,农村火灾、地质灾害较为严重,乡镇特别是边远乡镇一旦发生这样的灾害,县消防队由于路途较远,交通不便,不能及时赶赴现场。而乡镇应急救援队使用的大多是原始救援工具,如用盆子、水桶打水灭火;用锄头、铁锹刨土救人等。很多时候是望火兴叹,心有余而力不足,救援效果不佳。三是救援技能培训较少。目前,乡镇和部分单位救援队成员很少甚至没有组织过预案演练,没有参加过救援知识和技能培训,救援时只凭着激情和冲劲,不善于保护自己和他人安全,难以达到快速有效的处置效果。三、加强我县应急管理工作的对策建议加大宣传力度,让干部群众广泛掌握突发事件的应对知识。广大干部群众应急反应能力和自救互救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救援效率和救援效果。搞好应急知识宣传,就是要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向公众传播应急知识,让公众从听觉、视觉、触觉去获取应急知识,增强危机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一是县应急办继续办好《应急管理》简报,拓宽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工作视野,牢固树立“居安思危,治于未危,转危为安,化危为机”的应急管理新理念,切实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有备无患。充分掌握应急知识、救援技能,提高处置突发事件的判断决策能力、快捷制定筛选科学有效的处置方案能力和临灾妥善处置能力。二是重视基层宣传特别是村的宣传。各乡镇及村要创办应急管理专栏,定期或不定期地更新应急知识。县级应急管理相关部门要结合自身行业特点,编印实用性应急手册或传单,发放到群众手中。各中小学校要开设应急知识讲座和开展应急演练,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和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加大媒体公益性宣传力度。县电视台要在xx综合频道开办应急知识栏目,播放有教育启迪意义的节目,如防雷电、安全用电用水用气、避灾避险等。四是办好政府门户网站应急管理专栏,不断更新内容,从强制性的灌输型向自觉性的获取型转变。五是开展有群众共同参加的应急演练,提高群众自救互救能力。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夯实应急管理基础。要树立“做好应急管理工作就是为民服务、为民解困”的理念,加大投入,做好防范准备工作,做到“事前准备充分,事发处置有序,事后保障有力”,切实解决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问题。一是落实应急管理各项经费,保障应急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加大应急管理前期工作经费投入,县、乡镇政府要预算一定的应急管理专项经费,确保开展应急管理工作的需要。二是加大应急装备投入。要购置先进实用的应急救援装备,特别是给各乡镇救援队配备易携带、好用、管用的救援工具;分批购置功能强、用途广的先进应急装备,增强县应急抢险救援队抗大灾、救大险的能力。三是加大应急物资储备,满足处置突发事件、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的需要。四是加大安全隐患排查、整改力度。各乡镇、县级部门、企事业单位要对本区域、本行业、本单位存在或可能存在的危险源进行全面普查,对普查出的危险源登记造册,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及时整改销号,坚决杜绝“宁愿花大钱买棺材,不愿花小钱买药”的状况存在。五是加强预测预警预报工作。各单位、各乡镇要时刻警醒,在突发事件发生前将信息告知群众,及早做好防范应对工作。县气象局做好重要天气预报,县国土资源局做好地质灾害监测点的预测预警等。六是尽快建设应急指挥平台和公安消防站。落实建设场地,购置多功能监测显示屏和终端设备,培训专业技术人员,为应急管理委员会和应急指挥中心充分履行职能职责创造良好的条件。应急指挥平台的建设,有利于领导和专家全面分析现场情况,作出科学的处置决策,及时调整处置方案,使后台指挥与现场处置同步进行,达到快速、高效、科学处置突发事件的目的。逐步推进应急指挥平台与安全监管系统、“110”指挥平台有机结合,实行信息互动、资源共享。加快救援队伍建设,提高救援抢险能力。处置突发事件离不开救援队伍,特别是那些救援难度大、专业性强的事故更需要高素质的救援队伍。如何管理好、建设好救援队伍,如何发挥好救援队伍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的问题。一是加强队伍建设。公安、消防、预备役民兵要作为处置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充分履行保家卫国、保护人民生命财产的神圣职责;加强水、电、气、石油、通信、路桥、非煤矿山等专业救援队伍建设,担负起特定事故灾难的救援任务;加强乡镇和村基层队伍建设,特别是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建设,有利于以最快速度,在最短的时间赶赴现场参加救援,最大限度地控制事态、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组建志愿者救援队,吸收素质较高、能力较强的志愿者,扩大救援力量,实现政府功能与社会功能互补及良性互动。二是提高队伍素质。通过演练、培训、组织救援等方式来提高队员的个体能力和队伍的整体实力。突发事件发生后,乡镇义务消防队是离现场最近、到达最早的队伍,因此要特别加大对乡镇义务消防队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救援本领,增强独立完成本辖区救援任务的能力。三是完善救援队伍管理制度。严把队伍入口关,把身体素质好、政治觉悟高的人吸收进来。积极探索救援队伍管理办法,确保队伍的稳定性。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适当给予或提高救援队员的生活、出勤补助;建立救援队员人身意外保险制度、抚恤制度、奖励制度、家庭救助制度等,充分调动队伍的积极性。加大预案演练力度,让应急预案活起来。综合性应急管理的核心是应急预案。应急预案是应对突发事件的行动指南,是应急指挥过程中的决策依据。完善的应急预案是防止事件发生、缩小事件影响、降低事件损失的有力措施和重要保证。要进一步加大应急预案建设力度,针对事件特点,征求各方意见,认真编制出看得懂、记得住、用得上的预案来。一是成立预案编制小组。聘请本单位领导、相关专家作为编制小组的成员,广泛听取各方意见。二是进行灾害分析评估。灾害分析是减灾和基础设施保护工作的基础,也是预案制定工作的基础。灾害分析有助于预案编制小组决定哪些灾害值得特别关注,哪些行动必须预先计划,可能会需要哪些资源等。三是预案内容简要明白。要能明确回答突发事件事前、事发、事中、事后,谁来做?怎样做?何时做?用什么资源做?就是要在预案中确定突发事件的处置机构和人员,明确相关职责;有操作性强的处置措施和办法;处置所需要的应急资源等。四是开展应急预案演练。应急预案不能只停留在文件层面,要开展预案培训和演练,让相关部门和人员了解自己在各种事件中的职责和任务,密切各部门之间的配合,熟悉各种突发事件正确的应对之法,充分发挥预案的作用。各单位对编制的预案要进行演练,至少要组织相关单位和人员进行桌面演练,对预案进行“如果-那么”分析,找出预案不足之处,及时修订和完善。县应急办每年要牵头开展2-3个综合性较强的联合演练,提高相关部门共同处置较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实战能力。把握重点,细化措施,控制环节,积极应对突发事件。加强突发事件各个环节的处置应对工作,可以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或控制事态扩大或减少损失、缩小影响。一是事前准备要充分,预防和减少突发事件发生的机率。成本最低、代价最小、效果最好的处置突发事件的手段就是不让事件发生,事前工作如制度建立、预案建设、应急演练、风险排查、装备物资储备等虽然看不出成绩、突出不了政绩,但必须认真做好、做细。二是事发反应要迅速,控制事态,严防发生次生、衍生事件。这就要求全面掌握应急知识,认真剖析案例,积累丰富的经验。三是事中处置要有效,尽量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对突发事件定性要准,抢险救援方案要管用,处置流程要得当,部门配合要协调,才能达到好的救援效果。四是事后重建要保障,解决困难,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对受灾群众进行物资、资金、心理救助,关心他们的生产生活,鼓励他们自力更生,重建家园。及早恢复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社会秩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五是完善应急管理各项制度,促进应急管理规范有序开展。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一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20xx年监督工作计划,9月26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组成人员,在涂振锟副主任的带领下,对xx市区城市管理工作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组听取了市城管办、公安局、住建局、卫生局、工商局等有关部门的情况汇报,深入部分社区、街巷、工地、市场、城中村和公共场所,实地察看城市基础设施、市容环境卫生、交通秩序、集贸市场、建筑工地等方面的管理情况。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在调研中我们感到,近年来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城市管理工作,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巩固国家卫生城市的总体目标,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民生工程战役等活动为载体,强化领导,创新理念,进一步完善城市管理长效机制,落实城市管理的各项措施,着力“打造亮丽的市容环境,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活”,城市管理水平和城市整体形象明显提高。
(一)改革管理体制,落实管理责任。20xx年市委办、市政府办转发了市城管委制定的《梅列、xx区人民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城市管理工作职责》(明委办〔20xx〕16号),对两区政府及市直14个有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职责予以明确,20xx年又对两区政府及市直有关部门的部分职责分工进行调整(明委办〔20xx〕32号),进一步理顺市区城市管理机制,明确有关单位的工作职责,推进城市长效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努力形成协调配合、齐抓共管的城市管理格局。同时,将下放到两区政府的职责和经费及时调整到位,充分发挥两区政府在创城工作中的主体作用,有力地推进了城市管理和创城工作的开展。如把市区的城监、环卫等工作重心下移,下放给两区实行属地管理,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城市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多头管理、职责不明、权限不清等问题。
(二)强化综合整治,改善城市环境。今年来,围绕解决市民关注的城市管理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开展了市容和环境卫生、建设工地、交通秩序、违法建设、五小行业、市政公用设施等六项专项整治。如市政府成立了清理整治违法建设专项工作指挥部,组织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拆除了东新六路11处违法建设;梅列、三元两区对辖区市容秩序、环境卫生、居民社区和城乡结合部进行整治,清理整治乱占道行为、流动摊点、背街小巷脏乱差死角,改善了市区环境卫生面貌;市交警支队、交通局加强对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的管理,整治机动车非法占道、违法停车、占道修车洗车卖车等现象;市、区卫生主管部门加大对五小行业的检查力度,今年来限期整改659家,取缔无证经营44家;市住建局上半年组织了4次在建工地文明施工检查,切实整治部分施工现场杂乱、尘土飞扬、垃圾乱弃问题,同时抓好市政公用设施、园林绿化的维护管理,保持整洁有序。
(三)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实施社区基础设施改造工程,将社区基础设施和街巷道路铺装列入20xx年为民办实事项目,加大投入力度,解决开放式小区路灯不明、黄土露天、道路破损、水沟不通等问题,做到街巷道路100%铺设。改造城区排水系统,投资1647万元,实施富兴路文笔花园至环岛段、新市南路富兴路环岛至东霞、华昌中学片区、东安片区等污水干管和管网改造工程,完成3.6公里污水管网铺设,防止城市内涝,保障雨季交通顺畅。完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3座封闭式垃圾中转站,实行垃圾封闭运输,减少垃圾运输二次污染;添置两台中型机扫车,分别配备给梅列、三元两区,缓解环卫设施落后的问题,提高保洁的效率和水平。
(四)加强长效管理,推进宜居建设。继续加强市容督查考评,完善城管联动管理机制,推进数字城管系统建设,实施市区夜景美化工程,组织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对市政设施维护和社会单位夜景维修实行市场化运作管理,促进了城市管理工作常态化、规范化、长效化,提高了城市综合管理水平。加快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建设,市政府制定了《xx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在高岩小区、东安社区和省安小区开展试点工作。继续推进餐厨垃圾无害化处理工作,目前市区纳入回收的餐饮单位700多家,每天收运处置餐厨垃圾约30吨,约占餐厨垃圾总量的60%。今年7月,国家三部委把三明确定为全国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也是我省唯一的.试点城市。加强日常监管,市城管办实行领导带班检查市容制度和周一交班制度,每周组织三次市容、夜景检查,其中一次安排在节假日,做到及时发现问题,现场分解责任,及时督促整改,提高了日常管理的工作效率。
我市的城管工作尽管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张,城市管理工作与文明城、卫生城的要求和广大市民的期望相比还存在着不少的问题和差距。
(一)城市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创新。近年来市、区两级虽然在城市管理体制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初步建立了以市为主导、两区为主体、市城管委统一协调的工作格局,但城市管理线长面广,涉及部门众多,由于职能交叉,城市管理宏观调控困难,仍然存在着推诿、扯皮现象,分工协作、主动作为的工作机制尚不健全。究其原因:一是执法机构过多,行政处罚权分散,不便于集中统一管理,齐抓共管的局面尚未形成,部门与部门之间缺少相互协调配合,造成被动管理;二是市与区的城管责权不清,关系不顺;三是有关城管方面的法规不健全、操作性不强,执法手段和力度受限制。此次政府机构改革,设立了xx市城市管理综合执法局,由于未将相关部门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权相对集中,没有赋予其相应的行政执法职能,其执法主体资格不合法,综合执法名不符实,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力度依旧欠缺。
(二)城市管理重点难点问题突破不够。占道经营、流动摊点、市场外摆摊问题未能有效解决,夜市大排档和临时市场脏乱差、农贸市场管理不到位等仍然存在,背街小巷、城乡结合部和城中村等部位卫生死角多,乱停放车辆、城市“牛皮癣”和装修垃圾乱倒未得到有效根治。调研中一些群众反映,部分城市开发项目如原体育馆和青少年宫改造工程,由于文明施工意识欠缺和赶工期,存在建设工地管理不规范,午间、夜间施工,弃土运输车辆沿街洒漏的现象,造成噪声扰民、建设工地和部分路段尘土飞扬,影响周边居民的休息和生活。这些城市管理“顽症”的存在,既影响市容秩序和环境卫生,也给城市品质提升带来很大影响。违法建筑尚未得到有效遏制,xx区、预拆迁地段、城郊结合部违法建设仍较突出,市区多个“城中村”乱搭盖现象严重,环境卫生脏乱差和安全隐患问题突出,成为严重影响城市品位和环境的痼疾。调研中了解到,高岩社区个别楼幢顶层存在违章搭盖,群众向xx区相关部门投诉,但未见处理。
(三)城市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有待加强。虽然我市多年来对基础设施的投入不断增加,但由于历史欠账多,环卫、市政、园林等管护经费安排不足且不能及时到位等原因,我市城市基础设施仍存在不配套、硬件设施不健全、破损陈旧较严重等问题,增加了城市管理的难度,也影响了城市管理的质量。城市公厕、垃圾中转站等环卫基础设施以及市政公共设施数量不足、布局不够合理,新的住宅小区开发未配套建设环卫设施。部分已建公厕管理不到位,存在水电设施不全、晚上9点多不对外开放的现象。农贸市场建设滞后、集贸市场少,现有市场容量不足,功能不配套,卫生条件差。城区公共停车场严重不足,一些路段大部分用于停车,马路停车现象十分普遍,影响了道路通行能力和交通顺畅,如三元复康路两侧都停满了车辆,道路十分拥堵。部分已建的停车场由于擅自改作它用,加剧了停车场地紧缺状况。目前市区机动车保有量已达77563辆,而仅有各类停车场135个、停车泊位约6450个,大中型车辆社会停车场仅有富兴堡兄弟物流1处,停车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此次调研还了解到,江滨路拓宽改造通车后,由于未按设计方案设置隔离设施,交通事故一度频发,通车以来至8月底发生交通事故490起,死亡9人,受伤147人,交通设施亟需完善。
(四)长效管理的责任和措施未全面落实到位。由于城市管理长效化、常态化举措不足,长效管理责任和措施落实得不够到位,一些城市管理难点问题“整治时好一段,整治后老样子”,总在“整治—反弹—再整治—再反弹”这样的怪圈中反复,市民意见较大。在创城、创卫迎检工作中,一些五小行业被要求临时停业,文明督导员劝导群众“克服一段时间”,这些做法凸显出有关部门存在搞突击的思想,也给群众造成“政府应付检查”的误解。比如目前街巷保洁具体由社区负责,由于保洁经费缺乏、保洁力量不足等原因,不少背街小巷日常得不到有效保洁,在创城检查时搞突击式、集中式整治。此外,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还没有真正在全社会形成共识,重建设轻管理的现象仍程度不同地存在,部分群众对城市管理认识程度和支持度、参与度不高,市民文明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城市管理是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民生和社会和谐,且工作量大涉及面广,任务十分艰巨。市、区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市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继续把加强城市管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工作来抓,以打好城市建设战役和民生工程战役、落实长效管理为重点,不断提高城市管理水平,夯实文明城、卫生城创建基础,扎实推进“开放三明、幸福三明”建设。针对此次调研发现的突出问题,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完善和创新城市管理体制。一是完善管理体制。在明确两区和相关市直部门管理职责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城市管理重心下移,真正建立起“两级政府、三级管理、四级落实”的城市管理体制,明确划分市、区、街、社区城市管理的职责和权限,把管理工作向下延伸到“末梢”,增强条块管理的互补性,同时在条块之间、部门之间建立有效的联系沟通、事前告知和定期通报制度。按照“管理、服务、执法”三位一体的“大城管”格局,进一步完善新组建的市级城市管理机构,全面整合现有执法资源,赋予市城管局足够的管理和执法职能,使其真正承担起城市综合管理与执法作用。二是推行联合执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的规定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工作的决定》的精神,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推行相对集中城市管理行政处罚权工作。建议从市、区两级城管、公安、住建、工商、环保、交通、卫生、质监、交警、城监等有关部门抽调人员,组建真正意义上的城市管理联合执法队伍(机构),依据现有法律法规,强化执法责任,规范执法程序,提高执法成效,对城市进行综合执法管理。三是创新管理办法。根据城市管理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顺应形势,建立有利于深入推进城市长效管理的新机制、新办法,如精细化管理工作制度和作业标准、环卫和市政公用设施维护市场化运作细则、城市管理的考核激励和统筹协调机制等等,切实推动长效管理机制的有效落实。
(二)切实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府要进一步建立长效发展机制,重视和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增加投入,尽快完善一批城市发展迫切需要的公用设施和市政设施,加快市区地下排水管网、市政道路贯通工程、农贸市场、停车场、环卫设施建设,有计划推进旧城区主次干道改造,不断完善园林设施,提高公园、道路绿化管护水平。通过逐步完善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增强城市服务功能。建议市政府出台专门文件,确立城市管理配套基础设施优先建设制度,改变目前基础设施事后补课的被动局面。在新建城市道路、住宅小区、大型场馆、商业街区时,同步规划并优先建设公厕、垃圾中转站和农贸市场等相关配套设施。要建立新建垃圾中转站和新建公厕的选址定点、建设规模、工艺设备论证制度,并实行“以奖代拨”的经费鼓励政策。要加强农贸市场建设和营运方式的研究,规范农贸市场功能,理顺管理机制,完善管理制度,杜绝场外占道经营行为。
1、着力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流动摊点管理涉及弱势群体利益,关系社会民生,长期以来都是城管部门工作的难点,也倍受广大市民关注。建议城管部门学习借鉴其他城市做法,从既考虑城市环境美观,又考虑群众生活方便出发,在严禁主干道两侧摆摊设点、占道经营,加快市场建设的同时,选择适当地段,通过采取定点、定位、定时的办法,建设“小贩中心”或设立临时疏导点,实施规范管理,有效解决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
2、加快推进老小区整治和城中村改造。近年来,市政府组织实施老小区居住环境、公建配套的综合整治,较好解决了老小区存在的突出问题,有效改善了居民的居住环境。建议市政府要进一步加大老小区整治改造力度,让更多老小区的居住环境得以改善。同时加强已整治小区的管理,通过引进物业,落实措施,巩固已有整治成果。要进一步重视城中村改造工作,针对城中村乱搭乱建多、环境卫生差、社会治安存在隐患,妨碍城市管理、影响城市形象这一状况,把城中村改造列为城市建设重点,制定近期和年度实施计划,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步伐,为广大市民营造良好的生活环境,实现城市环境的根本性转变。
3、大力整治车辆乱停乱放。一方面,要明确相关部门管理职责,加强城市交通秩序管理,严肃查处各类违章行驶、违规占道、乱停乱放行为,为市民提供安全、文明、畅通、有序的交通环境。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停车场地建设和管理,今后凡新建商场、公共场所、住宅小区等,规划部门一定要严把审批关,配套建设停车场地。对已挪作它用的停车场地,市政府要责成相关部门加以清理,限期整改,逐步恢复停车使用功能,更好地为广大市民和业主提供服务。
(四)努力营造全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氛围。加强城市管理,政府和相关部门责无旁贷,全体市民也义不容辞。要紧紧围绕文明城、卫生成城创建这一主题,进一步加大城市管理宣传力度,充分利用报纸、电视、广播等宣传媒体,采取开辟城市管理专栏、专题、热线等形式,加强正面引导,大力宣传加强城市管理的重要举措,反映城市管理的重要成果,使广大市民理解支持城市管理工作。加强市民教育,提高文明意识,使广大市民自觉养成关心市容市貌、维护城市形象的良好习惯,努力增强自我维护、自我监督、自我管理意识,自觉抵制各种不文明行为,为城市管理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建立公众参与、社会监督机制,广泛调动市民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性,鼓励广大市民对城市综合整治进行监督。进一步实施好“门前三包”,落实好沿街单位门前市容环卫责任制,形成广大市民共同参与城市管理的社会风尚。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二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
(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
援等工作;省应急委先后聘请了闪淳昌等5位全国著名应急管理专家担任省应急管理高级顾问,指导应急管理工作;聘请49位省内著名教授、专家、学者为省应急管理六大类专家库专家,并制订了《陕西省应急管理专家库管理暂行办法》。与省军区共同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民兵预备役部队应急救援力量建设的意见》,明确了预备役部队在突发事件处置中的责任,健全了军地联动机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
希望本文对您有所帮助!
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三
公安交通管理工作是一项繁重复杂的工作,每年要开展一些大型的活动。诸如,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三基建设、三项教育等等。我们知道,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和特殊性,需要我们认真对待,总体来看,各项活动的开展都是比较顺利的。这些活动的开展,无疑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但是,我们要看到,在各项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漏洞,需要我们进一步解决,否则,会影响我们一些工作的正常开展。
众所周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在交通事业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也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针对交通事业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国家以及公安交通主管部门都要根据形势的需要,开展一些大型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着重引导大家推动把各项活动引向深入。活动开展得如何,直接影响着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开展。因此,对交通事业的正常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和谐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看到,无论是大练兵活动、五进宣传活动、三项教育、三基建设等等重大活动的开展,对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中的队伍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每项活动取得的成绩是实实在在的,是全体民警共同努力的结果。但是,我们看到,在开展各项活动过程中还存在着这样或者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根据笔者对各项活动开展的调研,发现具体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一)对开展活动民警思想认识不足。每项活动的开展都有其背景,是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需要,是社会大形势的反映,需要我们每一位交通民警能够深刻理解和认识开展活动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发现,对于活动的开展有一部分民警思想认识不足。一是从日常谈话中就可以看出来对开展一些活动的思想认识不到位,主要表现在发牢骚。认为做好管理工作就可以了,开展活动是劳民伤财,是搞形式,走过场。这些错误的思想认识,直接导致活动开展受到影响。二是消极应付。在活动中都有很多要求,是对活动开的根本保证。但是,对于要求,一些民警不是积极按照要去做,而是消极应付。无论是开会,还是学习,不是很积极。有的民警在学习时连笔记本都不拿,这样,在学习中能够收到实际效果吗?在做笔记和写心得体会时很是随便,抄别人的,或者随意杜撰等等。这些行为的存在,对于各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不利的。
(二)重管理,轻活动。一些单位非常注重对管理工作的开展,对于一些活动的确重视不足。这些情有可原,因为重视管理并没有错,管理是完成一项工作的最主要的也是最直接的方式。但是,如果仅仅重视管理这一项,而忽视了其它方面的工作,那么,就可能给我们的管理带来很大的,不可预见的困难和影响。这就和我们只顾埋头拉车,不抬头看路一样,最终会出问题的。而在组织活动的开展上也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出现队伍建设没有生气,没有发展活力,工作僵化呆板。
(三)宣传组织不够。在一些单位,虽然对活动的开展按照上级的要求进行了组织,但是,缺乏主动性,生搬硬套,没有按照当地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情况进行部署和组织。造成了风声大,雨点小,没有起到真正的作用。同时,对于各项活动的宣传还不到位,民警认识不够,使活动的开展受到一定的制约。
(四)检查督导不到位。一些单位虽然积极对活动的开展进行了认真地组织,但是,交警工作是一项繁杂的工作,单位部门多,学习活动时间不能够统一。这样,造成了对于活动的开展难以进行统一要求和监管。而各单位也注重本身的实际利益,没有严格按照本单位统一要求开展活动。流于形式,走过场。长此以往,也造成了活动的开展不畅。
(五)各种活动似乎有些频繁。一个单位每年要接到各种各样的通知上百个,其中关于开展各种大小活动的就有几十个。当然,开展各种活动是根据公安交通管理工作的形势和当时的大局制定颁发的。我们不能有丝毫的抵触心理。但是,一旦活动过于频繁,甚至有的活动大同小异,那么,就会造成人们对开展各项活动的不理解,不积极,甚至不支持。
针对以上现状,笔者认为,应该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把各项重要活动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
(一)加强领导,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一项活动的开展如何,主要是看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不到位。如果民警的思想认识到位了,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开展的.顺利。相反,如果思想认识不到位,那么,这项活动就会受到制约,甚至事倍功半。所以,要想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各单位要不断加强领导,努力提高广大民警的思想认识。这就要求各单位领导首先要自身重视起来,对各项活动的内涵和本质进行研究,吃透搞懂,然后在去开展对民警的动员。这样在动员会上才能说出活动的真谛和内涵,使广大民警充分认识到开展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其次,在各项活动中,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身先士卒。成为带领广大民警积极工作和开展各项活动的表率,领导干部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民警的作为。领导的行动有着无声的号召力。
(二)开展活动要注重联系实际工作。作为每一项活动,都是和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实际相联系的,只要明白这个道理,那么,我们就要认真对待开展的每一项活动。各地基层交管部门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学习教育把活动的指导思想贯穿到实际工作中去。要做到边开展活动边到实际工作中去检验,防止和实际工作脱节,做到学用结合,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令行禁止,积极执行上级有关活动要求。一项活动的开展需要各级部门的响应和支持,对于上级指示和要求,要不打折扣的执行,形成步调一致,全局一盘棋,造成大的声势,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大的氛围,促进总体活动的开展。
(四)认真开展督导检查。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各单位要把督导检查工作开展好,及时对本单位的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督导检查,对存在的问题进行纠正,并做出指导性意见,同时对于活动开展好的单位要大力表扬,树立先进典型,推动活动顺利开展。
(四)活动要综合开展。由于活动开展得似乎有些频繁,基层部门忙于应付各种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总体工作的开展。对此,笔者认为,应该把意义相近的活动综合开展,减少活动频率,提高活动实际效果。
总之,各种公安交通管理活动的开展,是上级公安交通主管部门纵观全局,对下一步公安交通管理工作做出的重大决策,各地要深刻领会,严格落实,真正把各项活动认真开展好,推动公安交通管理工作不断前进。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四
xx县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完全小学。学校现有教学班27个,学生1266人。现有教师72人,其中女职工58人。学校现有校长一名,副校长一名,教导主任、政教主任、总务主任各一名,各类组织机构齐全,职责明确,五名班子成员分工协作,有序推进学校整体工作。学校成立了由教导处主管的教育教学工作小组,下设语文、数学、英语、综合四个教研组,主抓学校教学工作;成立了由政教处主管的德育工作小组,下设党小组、团小组和少先大队,主抓学校精神文明及校园文化建设,师生政治思想工作,学生家校联系工作;成立了由总务处主管的总务后勤工作小组,下设法制安全、财务卫生、后勤服务、营养餐管理组,主抓学校安全、财务、后勤、卫生、维修、采购、营养餐供应等工作的管理及实施。
1.修订完善各类制度,推进制度化管理。学校制定了校长、班子成员、教研组长、年级组长、班主任、科任教师及其他专兼职人员工作职责,做到职责明确,分工清楚,衔接紧密,不留空挡,体现科学性、规范性、公平性、人文性和激励性;建立健全教职工学习、工作、生活制度,师生请销假、教学常规管理、校本培训、校本教研、集体备课、学生管理、财务管理、门卫管理等42项制度,完善学生思想品德评价、“和谐五星”创评、教职工综合考核评价办法等教育教学考核评价办法,建立健全教代会、女工组等群团组织机构,充分发挥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坚持校务、政务、财务公开制度,实行民主管理,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妥善解决学校工作中的热点、焦点问题,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2.实施精细化管理,促进“三风”转变。学校以建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不断规范办学行为,积极实施精细管理,全力推动教育改革,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紧紧围绕教育教学质量这一中心;突出素质教育和校园文化两个重点;实施集体备课、课堂教学、师生评价三项改革;加强制度建设、队伍建设、质量建设、校园文化和学生教育管理体系五项建设;深入开展课改实验、校本研训、师德师风教育、“五星”创评、“六园”创建、阳光体育六项活动。通过各项活动的开展,实现了教职工思想观念、教育理念、工作作风、教学方式和学生行为习惯、校园三风的根本转变。
3.细化队伍管理,提升师德师能。
(1)加强师德建设。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和教师职业道德教育,积极开展师德演讲、“五星园丁”和师德标兵评选活动,严格落实师德百分制量化考核,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
(2)建立科学的教师评价机制。学校通过在教职工中广泛征求意见,认真修订了教师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科学、合理、公正的教师评价机制,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热情。
(3)加强教师培养和培训工作。采用“走出去学,请进来教,坐下来研”等多种方式积极开展教师培训,结合继续教育、“国培计划”和网络研修等培训,积极开展“六个一”活动,即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读一本教育专著,参与或主持一个课题研究,上一节优质课,在校报校刊发表一篇作品,写一篇教学案例,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思。
4.细化办学行为管理,提升学校规范化水平。学校严格规范办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一师严格开齐开足上好课程。二是坚决执行规定作息时间。三是严格控制作业留量,科学设计作业内容,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四是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及各类文艺体育比赛活动,培养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切实增强办学的活力和吸引力。五是加强图书借阅活动,把学生个体借阅和班级集体借阅结合起来,在教室内建立图书角,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养成自觉读书的好习惯,积极创建书香型、学习型校园。
5.细化教学管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按照新课改理念和要求修订完善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2)建立由校长主管,主管教学的副校长具体负责,教导处具体实施的教学管理工作体制,形成“业务校长—教导主任—备课组长—教师”相互贯通的教学管理网络。
(3)加强教学常规检查,采用随机抽查和集中检查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天抽查一个班级、一门学科的作业、教案,每周找一名教师和一名学生谈话,每月进行一次教案、作业检查,每学期进行一次教案、作业展评,推行超前一周备课、教案签字审批、“问题”回查及跟踪督查制度。
(4)落实校长带头上课、听课、评课、说课、赛教制度。校长每期听课不少于30节,班子成员不少于20节,一般教师不少于15节。实行推门听课、随机听课,坚持有听必评,有评必改和回听、回查、回访制度。实行“2+2+2”评课模式,即每节课至少提出两个优点、两个不足和两条建议。
(5)严把“五个”关口,落实“五字”要求。一是严把集体备课关,突出一个“细”字;二是严把课堂教学关,突出一个“新”字;三是严把作业关,突出一个“精”字;四是严把辅导关,突出一个“实”字;五要严把测试关,突出一个“效”字。(6)加强校本教研工作,提高教师教科研能力。各学科教研组坚持每周召开一次教研组会,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课标学习、专题研讨及学术沙龙活动,全面推行“集体+个人”双色笔备课法,确立了“研课、备课、上课、说课、改课”五环节备课模式。坚持开展教学基本功大比武、优质课、优秀案例、教研论文评选等系列活动。
热门应急管理工作调研报告(模板15篇)篇十五
以下是一篇调研报告,欢迎大家浏览借鉴!
和管理制度,救援装备、应急物资储备与管理工作进行调研。调研采取座谈交流和实地考察两种方式,分别与两省政府应急办及其相关部门进行了座谈交流,实地考察了广东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应急指挥车、东莞市松山湖应急产业园和陕西省应急指挥中心、省级应急平台中心基站、移动应急指挥车等。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开阔了眼界,取得了收获,找到了差距,明确了我省应急管理工作下步努力方向,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广东、陕西两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
(一)广东省应急管理工作走在了全国前列。
广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应急管理工作,省政府应急办人员配备强,工作思路新,资金投入大,多项工作全国领先。
一是机构设置全,人员配备强。省政府应急办于2007年5月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2名,下设专家秘书处、综合管理处、值守处、应急指挥协调处和平台技术处五个处,编制28人。二是工作思路清晰,措施配套完善。1、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分三步走。第一步,制订组建方案。2010年1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队伍组建方案》,创新应急志愿服务的组织动员方式,着手打造一支着装统一、训练有素、服务专业、经验丰富、反应迅速、覆盖全省的应急志愿者队伍。明确了应急志愿者队伍的组织形式、招募注册程序、工作职责、管理制度和工作分工。第二步,出台条例。2010年6月,广东省第十一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规定“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应急志愿者服务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统筹、协调和指导应急志愿者队伍的招募、培训、演练、参与应急救援等活动。具体办法由省人民政府自本条例实施之日起一年内制定。”第三步,出台管理办法。2010年12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广东省应急志愿者管理办法(施行)》(粤府办〔2010〕18号)。明确规定各级应急管理办事机构负责联席会议日常工作,组织对应急志愿申请人进行审核。同时,对应急志愿者招募的基本条件、来源、分类、申请与审批程序,应急志愿者的权利与义务,应急志愿服务内容,管理与调用机制,奖惩办法以及经费保障等进行了进一步规范。2、应急物资储备职责分工明确,保障有力。2008年9月,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储备工作的意见》,确定省政府建立应急物资储备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由常务副省长任第一召集人,分管应急管理、经贸工作的副省长为召集人,明确了联席会议职责,指定省经信委作为全省应急物资储备的日常工作机构。3、高度重视应急产业发展,将其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广东省及各设区的市均成立应急产业协会,统筹规划应急产业发展。现正在筹建泛珠三角应急物流中心,在东莞设立应急产业园,并拟于今年11月份,承办全国应急产业产品博览会。
三是资金投入大,救援指挥装备先进。自2008年开始,利用一年半的时间,省财政投入2.3亿元,建成省政府应急指挥中心、值班室、专家会商室;投入2100万元,购置装配应急指挥车3辆,具备了远程指挥、数据传输、现场会商等功能,有力地保障了突发事件的处置工作。
目前,广东省正在筹建配备拥有若干架直升机的实战型空中救援队、实用性水下救援队和核应急救援队。
(二)陕西省应急管理工作亮点突出、富有特色。
一是机构设置早,人员配备精。省应急办于2006年5月18日正式挂牌成立,为省政府办公厅内设副厅级机构和省应急委的常设办事机构,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值守处、指导处和处置处,现有24名工作人员。
制,完善了军地联合保障体系。现正与驻军筹建核生化应急救援队伍。2、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2011年7月,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十二五”期间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建设目标,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秘书长、省发改委分管副主任和省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的省应急物资保障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发改委,明确了领导小组职责。
3、重视突发事件应对工作评估和公共安全形势分析。省应急办每年召开“全省突发事件趋势研判会”,组织省民政、安监、卫生、公安、信访等有关部门,对全省当年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和非正常上访等突发事件发生的特点和规律进行总结,对下年全省各类突发事件发生发展趋势作综合分析和科学研判。4、预案演练有序开展。几年来,组织了两轮省级专项预案演练,申请省级财政专项资金予以补贴。与省地震局、教育厅提出了全省《中小学生地震应急疏散演练指导意见》。5、科普宣教广泛开展,应急培训组织有序。编纂发行《陕西公众应急指南》。建成并开通了陕西省应急管理网站。面向全国公开征集“陕西应急”标识,2010年11月23日,标识正式向社会公布。拍摄了应急管理专题片。连续两年与省委组织部联合举办两期全省市厅级领导干部应急管理培训班,邀请国家级权威专家授课。与高校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应急管理研究和培训工作。先后派员参加了国务院应急办、国家行政学院、清华大学的培训;赴重庆、湖北、北京等省市及日本、德国学习交流。邀请德国、美国以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的知名专家到陕西讲学交流。6、基础工作扎实推进,“评先创优”成效显著。从2007年开始,率先在全国提出并在全省范围内开展以“四进”“五有”(应急管理进社区、进乡村、进学校、进企业,有组织机构、有应急预案、有应急队伍、有应急保障、有科普宣教)为主要内容的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建设活动。先后确定4批162个省级基层应急管理示范点,并对示范点给予专项资金补助,帮助基层完善应急基础设施。连续三年由省政府下发文件,表彰各地各部门涌现出的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
三是资金投入大,规划实施有力。“十一五”应急体系建设规划明确了15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3.83亿元,其中省级财政已安排资金1.42亿元。目前有7个项目建设资金已全部落实,正在实施项目建设,有6个项目已落实部分资金,已启动项目建设。其中,由省应急办实施的重点项目均已完成,在日常应急管理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这些项目包括:1、建设完成了全省应急移动平台体系。由1座省级中心基站、3台省级移动应急指挥车和10台设区市级移动应急指挥车组成。能够保障电话、传真、无线wifi、视频会议、卫星电视等多重工作任务,满足了复杂条件下现场与省、市级固定应急平台之间的语音、图像、数据的实时交互与传输。2、组织开发完成了省、市、县三级应急值守管理系统,使应急值守工作的效率和管理水平得到明显提升。3、为省政府领导提供常态与非常态下专业服务。实现全省正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电话的查询,值班要情的实时浏览批示,领导周工作安排的查询,固定、移动监控图像的实时浏览等功能,极大地提高了应急管理工作的效率和突发事件的响应速度,为领导处置突发事件辅助决策提供及时有效服务。4、完成了全省应急体系地理信息平台研发和应急辅助决策的软件系统测试。辅助决策系统包括突发事件案例库、地理信息系统、气象决策系统等。5、完成了省级应急平台二期建设工作。实现了省应急指挥大厅的升级完善。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是创新思路,研究措施,积极稳妥推进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目前,我省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相对滞后,管理缺乏制度规范。我们打算,借鉴广东、陕西等省经验,结合山东实际,与有关部门加强研究,尽快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我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建设与管理的办法(或意见),加强应急志愿者队伍的建设和管理,在建设规模和管理规范方面取得突破。
二是摸清底数,健全机制,加强救援装备配备和应急物资储备。年底前后,通过开展应急物资、救援装备普查,建立应急物资和救援装备数据库。在摸清底数的基础上,按照国家有关要求,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积极与有关部门协商配合,制定省、市、县三级救援队伍装备配备标准,制订应急物资储备目录,推动装备配备和物资储备,尽早研究出台我省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管理办法,健全救援装备、应急物资的储备调用机制,满足保障突发事件处置工作的需要。
三是找准差距,借鉴吸收,创新开展应急管理工作。深入分析我省应急管理工作现状,找准工作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学习借鉴两省工作经验做法,创新工作思路,及早制定明年的工作要点。在省法制办的精心指导下,按程序加快推动《山东省突发事件应对条例》早日出台。在今年完成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一期工程的基础上,明年下大气力抓好省政府应急平台二期工程建设,配套完善应急管理辅助决策系统,推动我省应急管理工作迈台阶,上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