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用口头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旨在传达思想、观点和情感的文学形式。它具有鼓舞人心、引发共鸣、展示个人魅力等功能,因此我们需要准备一篇精彩的演讲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演讲稿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一
民族团结是社会稳定的重要政治基础。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福祉。祖国分裂和民族冲突是各族人民的灾难。加强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新疆位于祖国西北边陲,面积166万平方公里,占中国国土总面积的六分之一,是中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新疆地处亚欧大陆腹地,陆地边境线5600多公里,周边与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巴基斯坦、蒙古、印度、阿富汗等八个国家接壤,在历史上是古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现在又成为第二座“亚欧大陆桥”的必经之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新疆,古称西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公元前60年,西汉中央政权设立西域都护府,新疆正式成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设省。1949年新疆和平解放,1955年10月1日成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现有15个地、州、市,88个县(市),其中33个为边境县(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是新疆的重要组成部分,有174个团场。截止__年底,新疆人口为1963.11万人,其中少数民族人口约占60.5%。新疆共有47个民族成份,其中世居民族有13个。
新中国成立后,党和国家从新疆多民族的实际出发,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的`民族、宗教政策,在少数民族聚居地区实行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族人民真正当家作主的权力。目前,全区有5个民族自治州,6个民族自治县,42个民族乡。国家非常重视新疆少数民族干部的培养、选拔和使用,少数民族干部由解放初期的30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34.8万人,占全区干部总数的51.8%,一大批优秀的少数民族干部、管理人才和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活跃在政府机构以及经济、教育、科技等各个领域。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和风俗习惯得到充分尊重,少数民族的教育、文化事业有了很大发展。目前,在新疆各类教育中均有多种少数民族语言的教学。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一直在新疆认真贯彻执行。宗教人士、宗教场所和群众正常的宗教活动受到尊重和保护。目前,全区有清真寺23000多个,充分满足了信教群众的需要。
自1983年以来,我们新疆已连续26年在全区开展民族团结教育月活动,“三个离不开”的思想早已深入人心。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越来越巩固。盼发展、求团结、思稳定已成为新疆各族人民共同愿望和共同追求。近年来,自治区党委和人民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关于维护新疆稳定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严厉打击民族分裂主义骨干分子、暴力恐怖犯罪分子和宗教极端势力,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保持了我区的社会政治大局稳定。
展望未来,新疆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难得的机遇和美好的前景。我们将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新疆的各项事业的发展,国务院在__年专门发了加快新疆经济建设发展的32号文件,为今后新疆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今后,我们将坚持以思想为指导,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大力推进优势资源转化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技兴新和人才强区战略,加大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力度,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集中精力解决好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加快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保持社会政治大局稳定,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新疆的长治久安和各民族的共同繁荣进步。
新疆是祖国西部的一块正在开发的宝地,发展前景广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进程中,新疆各族人民将在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兄弟省区市的支持下,同心同德,艰苦奋斗,励精图治,锐意进取,努力把新疆建设得更加美丽富饶。
努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区域民族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以良性民族关系互动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区域民族自治制度,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统一,就没有区域民族自治。因此,在确保国家政府法令和法律法规实施的基础上,确保地方政府行使自治权,给予地方政府特殊支持,解决地方政府特殊问题,建立信任、政治优秀、区分是非、有所作为的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和群众思考和努力,聚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坚持和完善区域民族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要保护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又要保护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护居民族的自治权利,又要保护分散的居民族的自治权利。简而言之,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治因素和地方因素。
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的基本体现。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开展了全国扶贫斗争。作为扶贫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协调各方力量,从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给予优惠援助。各民族人民一天比一天好,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增强。虽然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解决了物质力量的问题,但它们基本上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
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核心在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加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构筑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牢固防线,有利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利用互联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進交流。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
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法治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步骤与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关事务,用法律规范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依法处理民族问题,依法协调民族关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彰显社会规则,鼓励宣扬一切团结友善、文明和谐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言行,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哪些是人心向背,哪些是失道寡助,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把握几个重要关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正是有了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新疆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闫晓丹和姑丽皮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闫晓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丽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姑丽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姑丽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闫晓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姑丽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姑丽皮亚常常在闫晓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姑丽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闫晓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闫晓丹烦恼时,姑丽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姑丽皮亚犹豫不决时,闫晓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闫晓丹和姑丽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丽的鲜花,打扮不出美丽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各位老师们:
我们用了3个整天的时间,共同一道接受“***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
下面我的发言分两个层面讲。
首先,就本次培训内容,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第一、通过培训,我们充分认识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那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第二、我们知道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
第三、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应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育人思政大格局。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还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一定好好学习。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播入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个层面,***派,来到咱们马蹄营子中心校,负责本次培训的督导工作。老师们牺牲假期来参加这次培训,其原因是因为这项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非常严肃。要求我们每个人第一时间,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去落实此项工作。
从本次培训的过程来看,3天的时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遵守培训时间、学习态度端正、恪守学习纪律;在整个培训学习流程上看,程序完整、步骤规范;在研讨交流、表态发言上看,内容恳切、认识深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必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维护祖国统一,践行民族团结大业,做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公民。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11月26日下午,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党支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主题党日活动,邀请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内蒙古民族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董杰教授为内蒙古非遗保护中心全体职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宣讲报告。
董杰教授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概念的内涵出发,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民族工作重大创新性论述,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和详实丰富的案例,深入浅出地为大家阐明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要义。董杰教授指出,中华民族是历史上各民族交融发展的结果,是今天56个民族的总称,是各民族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的民族共同体。我们今天讲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既是今天56个民族在内的共同体,也包括着历史上的各民族留下的历史遗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民族工作的主线,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
2015年8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必须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五个认同”内涵丰富,意义深远,是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思想基础,是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内容,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精神纽带,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力支撑。在新时代的发展背景下,深刻认识“五个认同”对开展好民族工作至关重要。
内蒙古非遗中心党支部书记在总结时强调,全体职工要不断增强“五个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切实把学习成果转化为非遗保护工作发展的动力,自觉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三
从整体的角度来看,没有什么比找到路的方向和归属,更能给大家带来希望和幸福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良好发展即是如此,总是建立在一定的意识自觉、精神指引和美好追求上,这离不开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支撑。因此,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关乎国家和民族的精神气质与命运走向,有助于明确政治方向、汇聚智慧力量、提供精神归宿、巩固国家善治、捍卫民族尊严。
有助于明确政治定位,指明行动方向。“没有方向的船,什么风都是逆风”。作为党和国家在十九大提出的重要论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对新时代包括民族工作在内的各项工作的具体开展提供政治定位、点亮行动的明灯。在深化改革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更有助于确立民族共识、巩固集体认同、铸牢整体意识,激发广大党员和人民群众的建设性与能动性。
有助于汇聚集体智慧,凝聚发展力量。谚语有云,“众人拾柴火焰高”。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行动指南并努力维护共同体的行动举措,实际上是一个智慧聚集与力量凝聚的过程。如亚里士多德所言,“每一个别的人常常是无善足述;但当他们合而为一个集体时,却往往可能超过少数贤能”。历史经验也告诉我们,正是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发挥中,我们党和国家才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飞跃。因此,新时代仍需努力铸牢这种意识,以充分凝聚人心、汇集有效资源、整合进步力量。
有助于共筑精神家园,提供精神归宿。现代社会在带来丰饶物质的同时,也裹挟了浮躁、焦虑与不安,而后者的凸显即是共同体意识缺失所带来的精神空虚的表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实际上是扎根中华文明的沃土,汲取民族文化的营养,创新性地构筑安宁真诚的精神家园,形成一个共同认同、栖息的精神意义世界。唯有如此,才能滋养并慰藉共通性的内在心灵,形成精神上的共有归宿。
有助于维系良好秩序,巩固国家善治。有情有义,方能行稳致远,一个国家和民族也是如此。大家有情有义,同铸共同体意识,才能开展有效的互动与合作,形成充满活力的制度体系与治理格局。共同体意识的存在与铸牢,是善治形成并巩固的重要条件,特别是其蕴含的权威理念、规范意义,是成员形成正当性、有序性观念和行为的重要依托和体现。与此同时,共同体意识还蕴含着一种对未来的积极期待,从而对秩序的未来延续与创新提供良好的保障。这些都将有助于促进成员主体的多元合作与共治,增进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福祉。
有助于促进民族振兴,捍卫集体尊严。集体尊严是一种不可冒犯的独立自主状态,但更是一个赢得尊重的担当贡献过程,这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大家共建共有的价值感。这种尊严状态既建立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坚实基础之上,又依赖于每一个国人的付出、担当与贡献。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个在近代蒙受外来侵略、内部衰败苦难的民族而言,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因此,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与否,直接关联于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兴衰和尊严。
各位老师们:
我们用了3个整天的时间,共同一道接受“***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专题培训。
下面我的发言分两个层面讲。
首先,就本次培训内容,谈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第一、通过培训,我们充分认识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那就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
第二、我们知道了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起来。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我们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履行政治责任,担当历史使命的具体体现。
第三、就是在座的每一位,应当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本职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围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着力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夯实教育体系建设,全面构建育人思政大格局。
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四有”好老师。(四有好老师是指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出自2014年第30个教师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北京师范大学时勉励广大师生的讲话)建设一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要进一步提升各学科课程的育人效应,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各专业课程教学之中。
还要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大力营造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校园文化氛围,进一步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价值观、人生观、祖国观、民族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作为一名学校的教师,一定好好学习。首先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我做起,从自身做起,同时把爱国主义爱我中华的种子,播入学子的心灵深处。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青少年学生的心田中生根发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第二个层面,***派,来到咱们马蹄营子中心校,负责本次培训的督导工作。老师们牺牲假期来参加这次培训,其原因是因为这项工作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非常严肃。要求我们每个人第一时间,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折不扣去落实此项工作。
从本次培训的过程来看,3天的时间,我们在座的每一位教师遵守培训时间、学习态度端正、恪守学习纪律;在整个培训学习流程上看,程序完整、步骤规范;在研讨交流、表态发言上看,内容恳切、认识深刻、立场坚定,态度坚决。
相信在接下来的工作学习生活中,我们必会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严格履行工作职责,树立坚定理想信念,维护祖国统一,践行民族团结大业,做一名合格的中华民族公民。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自秦朝统一六国以来,设立三公九卿制度管理国家,九卿之中的“典客”就是专门掌管民族事务的职位。历朝历代一直都非常重视民族问题,因为对于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纵观历史,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制定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制度,各民族无论人口多寡,一律平等,这些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20-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的确,各民族只有亲如一家,情同手足,只有齐心协力,团结发展,才能汇聚强大力量,才能共创民族辉煌,共圆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如今在全面小康路上,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国路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
心相通,则情相融;志相同,则力相聚。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在历史波澜的沉浮跌宕中之所以生生不息、不断发展,就在于各民族有着共同的价值追求和精神依托;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焕发出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就在于各民族不断地交往、交流、交融,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如今,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尤其是对于党中央关于推进双语教学改革的重大决策,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必须站在政治的、全局的、战略的高度去认识。
身为教师,身为领导干部,必须要做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宣传教育,给广大师生上好思政课,积极引导广大师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积极贡献力量。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处理好民族问题、做好民族工作,关系民族团结和社会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民族团结之本。”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的主线。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深刻认识把握几个重要关系,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贯穿于民族工作各领域、全过程。
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民族工作创新发展,就是要坚持正确的,调整过时的,更好保障各民族群众合法权益。要正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增进共同性、尊重和包容差异性是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在长期历史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多元一体格局,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形象地说,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只有顺应时代变化,按照增进共同性的方向改进民族工作,做到共同性和差异性的辩证统一、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的有机结合,才能把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做细做实做好。
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各民族意识的关系,引导各民族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本民族意识要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同时要在实现好中华民族共同体整体利益进程中实现好各民族具体利益,大汉族主义和地方民族主义都不利于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教育引导全国各族人民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珍惜民族团结,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政治局面,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旗帜鲜明反对分裂国家图谋、破坏民族团结的言行,筑牢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的铜墙铁壁。
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正确把握中华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的关系,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都是中华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文化是主干,各民族文化是枝叶,根深干壮才能枝繁叶茂。”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是在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中形成的。中华文化之所以精彩纷呈、博大精深,就在于它具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中华文化的共性,又有自己的特性。正是有了各民族文化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才有了中华文化的绚丽多彩。做好新时代党的民族工作,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正确把握物质和精神的关系,要赋予所有改革发展以彰显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义,以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意义,以改善民生、凝聚人心的意义,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牢不可破。”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共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努力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区域民族自治以国家统一为前提,加快民族发展为目标,以良性民族关系互动为核心。坚持和完善区域民族自治制度,坚持统一与自治相结合。没有国家统一,就没有区域民族自治。因此,在确保国家政府法令和法律法规实施的基础上,确保地方政府行使自治权,给予地方政府特殊支持,解决地方政府特殊问题,建立信任、政治优秀、区分是非、有所作为的民族干部,使各民族干部和群众思考和努力,聚集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伟大力量。坚持和完善区域民族自治制度,坚持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相结合。既要保护自治民族的自治权利,又要保护非自治民族的合法权益;既要保护居民族的自治权利,又要保护分散的居民族的自治权利。简而言之,我们应该创造一个良好的自治因素和地方因素。
努力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意识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是坚持中国共产党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原则的基本体现。中共十八届全国代表大会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全面开展了全国扶贫斗争。作为扶贫发展的重点和难点,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协调各方力量,从资金、政策、人力等方面给予优惠援助。各民族人民一天比一天好,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日益增强。虽然促进各民族的共同繁荣和发展解决了物质力量的问题,但它们基本上做了凝聚人心的工作。
政策,加强民族团结,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可以说,“五个认同”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之本,没有“五个认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核心在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关键是要加强文化认同。而“文化认同则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认同解决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才能巩固。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有利于构筑抵制敌对势力渗透、破坏的牢固防线,有利于构筑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着力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基础。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实现各民族大团结的“金钥匙”。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要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创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利用互联网搭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平台,建设各民族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让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增進交流。要大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媒体,多渠道、全方位开展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搞好民族团结宣传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通过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构建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中华民族和谐大家庭,实现“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共同目标。
着力提高民族事务法治化水平,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法治意识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内容。民族事务法治化是按照法律化的方法、手段、步骤与程序依法管理民族相关事务,用法律规范调整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民族关系,用法律来保障民族团结,依法处理民族问题,依法协调民族关系,依法保障各族群众的合法权益。在这个过程中要充分彰显社会规则,鼓励宣扬一切团结友善、文明和谐的言行,坚决反对一切不利于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言行,明确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哪些是人心向背,哪些是失道寡助,用法治理念、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保障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着力提高民族工作法治化水平,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法治基础,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在党中央的坚强有力领导下,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四
在我们祖国的土地上,养育着五十六个不同的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其他都是少数民族的。
你知道其他的民族为什么是少数民族呢?
是因为。原因一:人数少,最多的才有几万人。原因二:民族的风情不一样的,他们信佛、神之类的。你到少数民族拜访他们的时候一定要尊重少数民族的风情,不叫说什么就不说什么。
绚丽多彩的服饰在少数民族里,我们肯定常见吧。每个民族都有不同的服饰,回族旗袍(女)袖袍(男)。
我国南方比较湿热,居住在这的少数民族,都喜欢居住在吊脚楼里。吊脚楼属于干栏楼房,是山水之间的一种独特建筑。这种房子虽然不是很高。但它“吊”在水面和山腰,好像空中的楼阁一样。
元朝回族人扎马鲁丁,制定了《万年历》,在全国颁布实行;驰名中外的“云南白药”,是清代彝族人曲焕章根据民间秘方研制而成的。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你还记得这个曲子叫什么名字么?对,叫《我爱中华》。这个曲子是让我们中华民族和谐更爱自己的祖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民族更加团结一致,共同奋斗,创造了一次次的飞跃和辉煌。
在我国,各个民族的地位都是平等的,各民族人民共同参与国家大事的管理。每年开春,五十六个民族的代表相聚在北京,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共同商议国家大事。
我坚信无论在什么时候,五十六个民族会紧紧相依在一起的。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五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中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
_更是一个多民族的聚集区,在这里民族团结显得非常重要。7·5事件之后,三个离不开成了这里的发展之大计。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
是啊,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只有民族团结了,经济才能更迅速的发展;只有民族团结了,才不会发生昨天的悲剧;只有民族团结了,人民才会安居乐业。我们中华民族才能真正地,走向社会主义的伟大复兴。
纵观千百年来的民族发展史,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共有56个兄弟民族,生活在这片辽阔而富饶的土地上。各民族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各有自己的文化传统、语言文字、宗教信仰和风俗习惯。尽管各民族之间,在历史上曾经存在着矛盾与不和,发生过冲突和战争,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一直是历史的主流。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融合成为团结的整体,并经历几千年的.变故与动荡而永不分离,正是因为我们的祖辈们如此团结,如此有凝聚力。
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和亲入藏,土尔跋扈族在渥多锡带领还乡……这些事例虽然来自离我们非常遥远的古代,但至今仍然广为流传。
不光在古代,在今天也有很多这样的事例:
人们不会忘记,为了挽救尿毒症晚期的维吾尔族学生毛兰·吾买尔,23岁的王燕娜姐姐,把自己的一颗肾,无偿捐赠给了素不相识的维吾尔族“弟弟”。
人们不会忘记,在天山深处偏僻的库车县栏杆村,维吾尔族老人卡德尔,用40年时间写下了1000多篇日记,记载了解放军与当地村民之间拥军爱民的故事。这位老人说,我的眼睛不行了,但要把写日记的任务交给儿子,这日记不会停,一定会一代代,写下去。
手握手、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维护民族团结是刻不容缓的,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的,让我们每个人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滴水可以汇成江河,不传谣,不信谣,不参与违法犯罪活动,不利于民族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民族团结的事不做,共同筑起一道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铜墙铁壁。
一堆沙子是松散的,可是它和水泥,水,沙子混合以后,比花岗岩还坚硬。我们要团结,不要分裂,让我们民汉一家亲,永远这样相亲相爱吧,如果我们分裂了,别的国家就有机可乘,必将会让我们走向灭亡,如果我们心连心,手握手,筑起铜墙铁壁,那么,就算有再强大的敌人,我们也不会害怕!我们中华民族必将象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六
十九大报告强调:“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历史证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在新形势下,切实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使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一项重要工作就是积极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维护国家统一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本原则。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中华文化、捍卫祖国统一、推动历史进步,在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渐形成了世界上人口最多、文字基本统一、观念基本相同的中华民族共同体。中华民族在形成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整合,由多元到一体、由交往交流到交融、由松散到紧密,最终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格局。一个多民族国家如果缺乏統一的身份意识,没有强烈的国家认同感,就会四分五裂,就会一盘散沙。千百年来,维护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始终是中华民族高于一切的政治理想、精神寄托和道德情感,始终是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主流。当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深刻认识国家统一是各民族最高利益,铸牢共同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根基。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文化上的交流交融,融洽的民族情感的形成,是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思想基础,也是中华民族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和整合力的根本原因。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深化文化认同、汇聚民族力量,大力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各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尊重差异、包容多样中实现各民族文化交融共生、和谐发展,形成各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强大精神纽带。只有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找准民族团结工作与各族群众的心理契合点、情感共鸣点、利益结合点,才能在全社会形成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浓厚氛围,才能使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才能使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中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景。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本质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各个民族的每一位成员都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也必将进一步激发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进一步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党提出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任务,强调“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也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让少数民族群众与全国人民一道迈入全面小康,对于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进一步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需要进一步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打牢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政治基础、思想基础和社会基础。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七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丰富党员政治生活关键之举,通过此次专题研讨活动,让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基层党员干部,我更加深刻体会到“筑牢中华民族共同意识”的重要性,我会把学习到的有关内容结合到平日的工作当中,武装头脑,认真工作,并全力的带动身边同事家人朋友们共建美好家园。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内蒙古大兴安岭林业的发展情况,各族人民努力建设团结和谐、繁荣富强、文明进步、安居乐业、生态良好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林业。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区的文化教育事业迈上了快车道,职工的生活越加丰富,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人心,到职工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从文化产业迅速发展,到文艺创作成果丰硕。林区文化事业发展成就巨大,多层面满足了职工的精神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增强文化认同,就要把牢正确的方向,创新方式方法;要增强各族人民的文化自豪感,将对本民族文化的热爱融入对整个中华文化热爱之中,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心灵深处,就是长远之策、固本之举。
“各民族要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像石榴籽一样紧抱在一起”做好一名党员的工作,增进文化认同,各族人民就能抱得更紧,更能凝心聚力,进而激发出更深沉而持久的爱国之情,共创繁荣而灿烂的中华文化,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此过程中的强化也必将提升中华文化的魅力,增进中华民族的大团结,让我们在复兴路上走的更自信而坚实。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八
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训练之际,学校举办这次集中学习培训,恰逢其时。这次培训,对于我们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提高思想熟悉,全面精确落实推广和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和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作为高校的党员干部,我们要连续深化学习领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关于内蒙古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特殊是贯穿其中的重大原则,坚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保证民族工作的正确方向,切实提高民族政策理论水平,提高民族工作的意识和力量,自觉做到用“四个意识”导航、用“四个自信”强基,用“两个维护”铸魂。要通过加强政治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好民族团结进步训练,精确把握高等训练进展规律、教书育人规律和同学成长规律,将课堂的主阵地作用和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有效结合起来,站在培育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做好民族人才培育工作。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九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新发展,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民族工作重大命题,为新时代民族工作指明了方向。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9年9月召开的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明确提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为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行动指南。
1.辉煌成就诠释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角度,从发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建立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动中华民族面貌发生历史性巨变等方面,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民族工作的辉煌成就,为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提供了思想引领、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撑。
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坚强领导下,我国在世界上高举马克思主义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和各民族共同繁荣伟大旗帜,建立并不断巩固和发展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少数民族面貌、民族地区面貌、民族关系面貌、中华民族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民族问题成为长期困扰许多国家的社会问题、西方敌对势力长期利用民族问题对我实施干扰破坏的背景下,我国长期保持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在世界上稳固树立起了民族团结进步的“中国样板”。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的自豪感、自信心、凝聚力前所未有地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前所未有地增强。这些辉煌成就,是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海内外全体中华儿女共同团结奋斗的结果,是维系和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雄厚社会基础。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就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没有中华民族的大发展,就没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牢固纽带。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辉煌成就的重大意义,深刻分析取得辉煌成就的根本原因,深刻认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性、坚定性。
2.宝贵经验提供历史智慧。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总结了新中国70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民族工作取得的宝贵经验。我们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
这些宝贵经验,是我们党长期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我国民族工作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闪耀着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思想光芒,为继续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方向不动摇提供了参照和动力。这些宝贵经验,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保障,为我们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上不断加强各民族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有力的思想保障。这些宝贵经验,揭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发展规律,昭示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前进方向,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重要遵循。这些宝贵经验,承载着我们党始终高度重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精心做好民族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历史智慧。我们要深刻认识这些宝贵经验的丰富内涵和重大意义,创造性地用好这些宝贵经验,不断提高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项工作的水平。
3.基本规律启迪历史自觉。
习近平总书记从我国各民族共同开拓祖国辽阔疆域、共同书写祖国悠久历史、共同创造中华灿烂文化、共同培育伟大民族精神四个方面,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和发展的规律,为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提供了思想支撑和方法指导。中华民族作为一个具有多元一体基本特征的民族实体,是一个历史形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四个“共同”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形成的基本条件,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不断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既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形成的基础,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纽带。
我们要深刻领会和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共同”的丰富内涵及其重大理论和实践意义,不断增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历史自觉。推动全社会牢牢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这个中国历史发展的最大特点和基本规律,把这一共识转化为进一步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认同的动力,继续大力弘扬中华民族海纳百川的传统,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4.重点任务指明努力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从坚持党的领导,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确保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同全国一道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高举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旗帜,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确保各族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五个方面,明确了新时代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工作重点,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指明了具体途径和努力方向。
这些任务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必须坚持总体把握、整体推进。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华民族团结进步的根本保证,坚持党的民族工作基本理论、基本政策和基本经验,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不断完善民族工作体制机制,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确保中国共产党始终成为推进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中流砥柱、增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核心。我们要坚持“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理念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举全国之力确保民族地区如期实现全面小康,不断提高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我们要大力发展各民族优秀文化,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不断提高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让中华文化始终成为各民族共有的精神血脉,成为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我们要在各族人民中大力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其成为各族人民生活的根本价值导向。我们要坚持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全面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依法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的案件事件,严密防范和坚决打击各类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我们要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促进各民族在更广领域更深层次交往交流交融。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象征。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一项重大系统工程来抓,将其全面融入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各项工作之中,加强顶层设计,健全体制机制,细化政策举措,确保党中央关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
一个国家、一个著名的民族。只有真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大家前来参考查阅!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民族融合一直都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国家的鲜明特征。在中国历史上,民族融合有四个主要的时期,分别是春秋战国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宋辽金元时期和清代。在中国近代史上,一八四零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中国各民族都面临着为实现民族解放而奋斗的共同任务和使命。在长期抵御外来侵略的斗争中,各个民族之间建立的患难与共的关系和深厚的友情,也意识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重要性。
新中国成立之后,党中央根据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状况,制定了民族区域自制制度。这项制度是从中国国情出发,体现了国家尊重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力,也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共同发展的原则。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稳步发展成就瞩目,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面貌焕然一新,人们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为了进一步改变民族地区的落后状况,全国打响了脱贫攻坚战,二零二零年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一个民族也不能少!”这句话表明,缩小各民族之间的发展差距,实现共同繁荣,共享发展成果,才是真正的“全面小康”。
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而在美国,持续发酵的“乔治·弗洛伊德”事件暴露出西方国家存在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其实,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由来已久。西方国家在资本主义发展初期,一直推行暴力、血腥的殖民主义政策。西方的殖民主义史是人类的一部黑历史。殖民主义是西方种族歧视问题的根源所在。在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一些西方国家,因为社会制度、贫富分化等原因,导致有色人种和少数族裔受到不公正待遇。现在不少西方国家的民众为了表达对弗洛伊德死亡事件的不满,正在举行大规模的示威游行。
相比之下,中国各族人民和谐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才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昌盛。我们每个人都应该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局面,继续为维护民族发展和实现民族复兴贡献力量。
愿世界少一些战争和不公平,多一些和谐与平等!
我国少数民族生活的地区,不仅有美丽如画的自然风光,而且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物产丰富,还拥有珍贵的动植物资源、水力资源以及矿产资源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和,少数民族的服饰多种多样。男子一般穿对襟上衣和裤子。妇女穿的飘逸轻盈,各有特色。如傣族的绸料筒裙,景颇族的毛织花裙,苗族、布依族和部分壮族妇女的百褶大筒裙,彝族的多层百褶裙,黎族姐妹的绣花衣裙等。
由于我国各少数民族居住地区的地理、气候条件不同,经济、生活方式也不同,他们的住房结构各具特点。在湿润多雨的南方少数民族地区,人们一般居住在干栏式楼房里。这种楼房分上下两层,所用材料以竹木为主。楼房上层用于圈养家禽、牲畜,放置农具或杂物。有些少数民族人民甚至完全用竹子做材料,建成别致的小竹楼。一栋栋造型独特的小竹楼,掩映在青青翠竹和香蕉,柚子树织成绿色帷幕中,与大自然融为一体,美丽极了!
在春暖花开或秋收季节,壮族群众喜欢开展抛绣球的活动。抛绣球是壮族男女相互表达感情的一种方式。青年们在草坪或空地上竖起一根高十米的木杆,顶端钉一块木板,木板中心有些圆孔。男女各为一队,以抛出的绣球穿过木板上的圆孔为胜。也有在场中间搭歌棚,绣球抛不过棚或抛出界,或接不住对方抛过来的绣球,就要被罚唱歌,非常有趣。
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人啊。
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有着56个优秀儿女,在辽阔富饶的祖国大地上快乐的生活着。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大约占全国总人口的91。59%。其他55个民族人口流量虽较少,但他们居住的地域范围却非常广阔,从我国东北乌苏里江流域到西北的帕米尔高原,从海南岛的椰树林到内蒙古的大草原,都是居住着我们的少数民族兄弟姐妹。
我国少数民族集中居住的地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广西、西藏、宁夏、新疆、甘肃、青海、云南、贵州、四川、等省、自治区。这些地方大都位于祖国的边疆,战略地位非常重要,少数民族人民世代为保卫祖国边疆、建设边疆而奋斗不息。
伟大祖国的56个兄弟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和睦相处,团结互助,用自己辛勤的劳动,共开拓了祖国的大好河山,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国家要富强,离不开各民族的团结。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之间也相互离不开。各民族手足同根、骨肉相连,为走向共同繁荣、建设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而并肩奋斗着。
为了促进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让各民族同胞共同走向富裕,国家把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丰富资源与东和部地区的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结合起来,实施了西部大开发的计划。
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重大的建设项目已经全面展开,在西部地区全面实施了免费义务教育,有利促进了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和文化教育的和谐发展。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一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公平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惜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惜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21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宏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白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白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需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民族问题中,我们要有政治站位,要保持糊涂的熟悉,树牢“四个意识”,坚决“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方向上要跟进,加强“五个认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民族观、宗教观、历史观、文化观。政策上跟进,以公民个体身份参加中华民族共同体。措施上跟进,促进各民族的交往、沟通、交融,构建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做好民族工作,关键在党,关键在人。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同时要明确基层党组织是做好民族工作的组织基础,要深化基层、扎根基层、服务基层。
我们要抓住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主线,坚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确中华民族大团结是生命线的任务,把握城市民族工作的将来,关键在于加强和改进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
在当前新时代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科技实力显著增加,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百年大计,训练为本。新时代训练要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进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新时代的人民老师,要做有“抱负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素养和职业道德水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同学、为人师表、终身学习。要坚决马克思主义信仰,把握意识形态。不忘责任担当,仔细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培育法治观念,坚持依法执教;培育良好心态,做好同学的领路人;培育科学的思维方式: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辩证思维。
本次培训学习虽已结束,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核心思想以及坚持良好师德师风的责任担当已经入脑入心,在我今后的实际教学工作中生根发芽。作为新时代的老师,深感自己责任重大,要坚持正确思想的引领,要守住自己职业的底线,引导同学“扣好人生的第一粒纽扣”。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二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指以中国为主体的民族情结,它具有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联系、稳定的经济活动特征和心理素质。它主要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方式等。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通过学习,我充分认识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我国基本国情和历史传统而作出的重要论述。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至关重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集中概括,也是新时代下做好民族工作必须坚持的指导思想和总方针。结合学习到的知识与实际工作情况,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感悟分享如下。
一是必须始终坚持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坚定不移跟党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我们民族工作取得的各种成绩,都是在党的英明领导下取得的。我们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把地方发展放到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去谋划、推动、落实,确保党和国家的各项大政方针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二是必须始终坚持国家利益和中华民族利益至上,把自身命运同国家和民族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只有民族复兴、国家富强才能给人民带来幸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调了要尊重民族多元化的客观事实,更强调了要维护各民族团结的“共同体”意识。要始终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总体发展战略,服从服务国家战略大局,更加积极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始终与全国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把各项事业深深融入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进程之中。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全方位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扎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深入贯彻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市、县区、单位建设,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和提升各族干部群众“两个共同”“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的思想意识,争当民族团结进步的典范。坚持把加强民族团结作为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工作,更加扎实有效地做好民族工作,让民族团结之花常开长盛、永放异彩。
搞好民族团结工作,就必须加强对民族关系的协调,同时让各部门真正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不断增强贯彻执行民族政策法规的自觉性,切实履行好自身职责,综合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教育等手段齐抓共管,既要积极地回应群众的关切,着力解决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又要引导群众着眼大局、着眼长远,理性表达诉求,共同维护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立足实际,努力走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之路。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党的十八大以来,要抓住机遇,主动适应、把握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某某,全力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各项工作,综合实力持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加强和改善民生,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造福各族人民。
民族工作关乎大局。新时期对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像石榴籽那样紧紧抱在一起”,团结一心,开拓进取,为推进民族团结事业,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继续奋斗!
根据公司党委《关于召开20_年度党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按照民主生活会规定的程序,我认真学习了党的十_大报告、新《党章》以及上级领导讲话和文件,并对照自身思想和工作实际,分析了问题,查找了不足,梳理了思路。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党的十_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_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公司各级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我们一定要按照中央要求,深入学习、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_大精神实质、丰富和根本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_大决策部署上来,主要从以下五个方面来领会和把握:
(一)深刻学习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论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是贯穿报告的一条“红线”,也是十_大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这个新时代,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是全体中华儿女戮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这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
(二)深刻学习领会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的新特点。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是关系全局的历史性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提出了许多新要求。要在继续推动发展的基础上,着力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大力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好满足人民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要,更好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没有改变我们对我国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的判断,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
(三)深刻学习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使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这“四个伟大”是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就是要认识到,我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就是要认识到,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我们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推进伟大事业,就是要认识到,更加自觉地增强“四个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四)深刻学习领会分两步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目标。党的十_大综合分析国际国内形势和我国发展条件,对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作了两个阶段的战略安排:第一个阶段,从20_年到20_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二个阶段,从20_年到本世纪中叶,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再奋斗15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集中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集中体现了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集中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集中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我们要切实增强大局观念和宗旨意识,更加自觉地服从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努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贡献力量。
(五)深刻学习领会党的建设的新要求。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定党性原则,勇于直面问题,敢于刮骨疗毒,消除一切损害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因素,清除一切侵蚀党的健康肌体的病毒,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我们要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全面从严治党不仅是党长期执政的根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在全面从严治党这个问题上,不能有差不多了,该松口气、歇歇脚的想法,不能有打好一仗就一劳永逸的想法,不能有初见成效就见好就收的想法,必须持之以恒、善作善成,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把“四个意识”落实在岗位上、落实在行动上,不折不扣执行党中央决策部署。
(一)遵守党的政治纪律情况。始终坚持把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作为开展一切工作的政治准则,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自觉用党章规范自己的言行,坚决维护党中央的绝对权威,坚定不移地在思想上行动上政治上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认真参加党委中心组学习,深入学习党的十_届_中全会、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从严治党要求,进一步坚定了理想信念,纯洁了党性修养,增强了群众意识。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自觉维护班子团结,做到“四个服从”,严格执行“三重一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个人从不做损害班子团结之事,对班子成员给予充分的信任和鼓励,对重大决策问题充分发扬民主、集体决策,对不同意见和建议,均会与班子成员充分沟通、达成共识,不断增强班子的合力。
(二)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情况。坚持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为工作准则,从自身做起,抓好整改工作,促进了企业文风、会风、作风的转变。一是带头改进文风会风。除全局性会议外,从严控制各类会议,要求尽量采用视频会议形式召开,坚持开短会、讲短话,力戒空话套话。严格审核各类文件,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杜绝以文传文、以文套文的现象。二是带头厉行勤俭节约。除重要的公务接待外,其他内部招待一律放在职工食堂,并严格控制用餐标准。明确要求所有会议不搞聚餐,不摆鲜花,不发放任何纪念品,大大压缩了会议开支。三是带头密切联系群众。带头深入基层和施工一线调研,认真听取广大职工的意见和建议,并坚持轻车简从,不搞多人陪同、接送、不超标准住宿。
(三)廉洁从业情况。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不断提高党性觉悟,提高防腐拒变的警惕性和自觉性,本色做人,廉洁自律。在工作、生活中,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严格执行企业财经纪律,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三公”消费方面切实做到不搞特殊、不超标准,并自觉接受职工群众与组织的监督。带头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认真履行党委书记“第一责任人”的职责,牢固树立抓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政治责任意识,自觉接受监督并管好下属,不以权谋私,不向利益伸手。本人没有违规乱发奖金,没有介绍亲属朋友在本企业承包工程,没有违规干预本单位物资、设备招标采购,没有私设“小金库”、“帐外帐”,与协作队伍没有“利益瓜葛”。从来不到高档娱乐场所、高尔夫球场内部公款消费,也从未去过私人会所。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选人用人,没有拉帮结派、甚至买官卖官的问题。
此次民主生活会,共征求对我本人的意见和建议_条,有的是关于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建议,有的是加强企业管理的意见,有的是改善职工生活的要求,等等。这些意见和建议都非常中肯,特别是对照党的十_大精神,结合上级党委对公司领导班子的反馈意见,通过认真学习、对照检查,我认为自己有些问题还比较突出,需要进行深入地剖析、反思和整改。具体如下:
(一)政治理论学习抓得不够扎实。政治理论学习往往满足于工作需要,加上平时忙于事务性、日常性工作,坐下来潜心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存在以干挤学、以干代学的现象,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不够强,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工作实践上还有一定的差距。在运用科学理论解决企业战略问题上思考研究得不深。
(二)与职工群众联系不够密切。作为主要领导,在日常工作中将更多的精力放大了抓大事、谋发展、作决策上,思想上对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理解不深刻,虽然经常深入施工一线,但主要是解决改革发展难题,没能抽出更多时间深入职工群众,了解职工疾苦,解决职工实际困难。
(三)党风廉政建设抓得不够细致。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第一责任人,在工作中能够按照“一岗双责”的要求,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但对党风廉政建设强调的多、具体安排的少,提出要求的多、督促检查少,深入细致的抓落实还不够,在个别单位和领导干部中依然存在有超标接待、铺张浪费现象。
(四)奋发有为的进取精神有所松动。工作中有“干累了、歇口气”的想法,特别是面对企业重组带来的影响,有时顾虑比较多,思想不太稳定,比如在_问题上考虑负面因素多,决策上不够果断,致使前期工作推进不快。
五是主动担当的责任意识有待增强。当前企业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影响企业发展的各种矛盾和问题还比较突出,作为主要领导,有畏难情绪,敢为人先的劲头不足,尤其是在一些企业发展定位和方向等重大问题上缺乏深入全面的思考。
六是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有所消减。抓工作务求实效的韧劲不足,有时存在“重部署、轻落实,重形式、轻实效,重宏观、轻微观”的现象,有些部署停留在会议、文件层面上,督促落实不够,推动工作的力度有待加大。
针对以上梳理检查出的问题,我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_大精神,牢固树立标杆意识,以“我当标杆、向我看齐”的态度,坚持学在深处、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在推动企业发展中努力当先锋、作表率。
(一)加强党性修养,在坚定理想信念上当先锋、作表率。认真践行“严以修身”,加强党性修养,学深悟透党的十_大精神,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进一步在坚定信仰、坚定信念、坚定信心上下功夫,不断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素养,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持学以致用,进一步提高运用先进理论领导企业科学发展的能力。
(二)恪守用权为民,在践行党的宗旨上当先锋、作表率。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办好企业为职工的方针,深入基层、深入现场开展调查研究,全力支持工会开展困难帮扶、“三让三不让承诺”活动,切实解决职工困难,努力改善职工工作生活条件,让职工群众充分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严以用权、用权为民,严格企业决策制度,审议表决企业重大事项,避免决策失误,维护企业和职工利益。
(三)时刻心存敬畏,在倡树良好风气上当先锋、作表率。带头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认真学习贯彻好党员干部廉洁自律各项规定,正风肃纪、驰而不息纠正“四风”问题。坚持严字当头,时刻绷紧纪律这根高压线,自觉用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群众工作纪律规范自身行为。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严格执行职务消费标准,杜绝超规格接待。
(四)科学谋划工作,在推动改革发展上当先锋、作表率。坚持把做强主业放到宏观市场形势中去思考去谋划,聚焦企业“十三五”发展目标,对照党的十_大精神和上级工作部署,加快推动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全面深化企业改革,带头解放思想,大力推动企业体制机制、技术、管理创新。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发展中,抓经营、促生产、保安全、保质量、增效益。
(五)坚持求真务实,在勇于担当责任上当先锋、作表率。带头强化“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意识、敢于担当、务实谋事,注意改进工作方式方法,克服急躁、畏难情绪,不断提高决策水平和谋事能力,抓住事关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的重大问题,抓住职工普遍关心和反应强烈的突出问题,着力寻求解决之道,采取各种有效措施,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和力度狠抓落实,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学习贯彻党的十_大精神,关键在于结合实际、学以致用、指导实践。我们要以党的十_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努力把学习贯彻党的十_大精神成果转化为加快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具体实践。
(一)深入学习贯彻十_大精神,要在坚定不移加强党的建设上下功夫见成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_大报告中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不能有任何喘口气、歇歇脚的念头。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谆谆教导,以持之以恒、善作善成的韧劲,把管党治党的螺丝拧得更紧,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要坚持不懈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确保企业的各项工作始终沿着党的十_大指引的正确方向阔步前进。要牢固树立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坚持抓住“关键少数”和抓实基层支部相促进,严格履行管党治党主体责任,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基层延伸,努力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职工、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堡垒。要固扩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持重遏制、强高压、长震慑,严惩腐败问题,夺取反腐败工作压倒性胜利。
(二)深入学习贯彻十_大精神,要在建设一流现代化企业上下功夫见成效。党的十_大围绕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新征程、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系统部署,是新时代举旗定向、引领复兴、兴党强国的顶层设计和战略安排,也是我们建设一流现代化企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全面对标党的十_大提出的奋斗目标和主要任务,科学审视和谋划企业改革发展和党的建设的思路举措,切实把党的十_大精神转化为推动工作的正确思路和加快发展的战略任务。要坚持把党的十_大精神贯彻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党的建设的全过程,进一步细化工作举措,明确具体抓手和措施,形成建设一流现代化企业的实招硬招。要坚持“三严三实”,以钉钉子精神,抓一件是一件,干一项成一项,朝着建设一流现代化企业方向聚焦发力。
(三)深入学习贯彻十_大精神,要在全面建设幸福企业下功夫见成效。党的十_大提出,要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习近平总书记在十_大闭幕会上强调,要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职工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全面推进幸福企业建设,不断提升职工的幸福感获得感。要实现更加充分、更加均衡的发展,使我们的企业更加富裕、更加强大,经济实力更加强壮,为满足职工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提供坚实的物质保障。要坚持依靠职工办企业,尊重职工主人翁地位,加强厂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畅通职工参政议政的渠道,广泛听取职工对各项改革方案的意见和建议,使企业各项决策集中民智、反映民意,使企业各项工作体现广大职工的意愿、体现职工的要求,努力建设更加稳定和谐有序的一流现代化企业。
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各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每当说起这三个离不开,我就会想起小时候大家常说的“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抱成团。”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民族团结、融合发展、共荣共存的历史。在中国,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中华民族是一个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关键就是需要文化认同。推进国家统编教材使用工作,就是党中央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长远之举、固本之策,是对国家整体利益的考虑,是对少数民族长远利益的考虑,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是构筑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全民族中进行文化认同。无论是普及通用语言文字还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党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个方面,构建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坚固思想长城,各民族共同维护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才能有效抵御各种极端思想的渗透*。我们每一名普通民众都应该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够促进文化认同推动民族团结的方针政策和民族工作。
《旧唐书·魏徵传》中有言:“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历史就是为实现民族解放、长期抵御外来侵略、各民族之间建立患难与共关系和深厚友情的历史。我们要结合当前阶段的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从自身做起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以史为镜知兴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风浊清扬。
在抗击非典、抗洪抢险救灾、汶川地震、玉树地震救援中、在打赢脱贫攻坚战、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灾,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处处展示着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力量。尤其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亲历者,举国上下,万众一心,共度时艰,有人坚守岗位,有人迎风逆行,无不彰显了共产党员的信仰,无不彰显了中国人的刚强,无不彰显了中国人民团结的力量,我们无不为之感动,为之振奋。
身为一名党员、一名年轻干部、一名组工干部,更应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自觉维护民族团结,共同促进祖国繁荣发展,学党史、感党恩、跟党走,肩负好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使命担当,守正创新地做好意识形态、思想政治学习、组织建设等工作,进一步增强“文化认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在我的心底里,隐藏着一个梦,那是一个美好的中国梦,那个梦聚集着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希望!承载着十三亿颗中国心!我愿:五十六个民族永远团结在一起,在中国这个大家庭里,如兄弟姐妹永不分离!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56个民族是一个巨大的团体。只要全民族团结一心,众志成城,只要我们56个民族紧紧相依,就没有什么艰难险阻不能克服,就没有什么梦想不能实现。历史一再表明,民族团结和睦,国家就繁荣发达;民族内乱分裂,国家就衰败落后。洪涝灾害冲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地震垮塌压不垮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狂风怒号也吹不倒万众一心的中华儿女。
“今天,我们都是汶川人!”六年前,这句话成为全体中国人共同的心声。在玉树大地震后,不分地域,不分民族,中华儿女再次奏响心手相连、众志成城的心曲:“今天,我们都是玉树人!”邻近的西藏,抽调拉萨、林芝、昌都的公安消防官兵,在第一时间分头向玉树挺进。昌都消防官兵成为最早进入灾区一线的外地救援队伍。18日上午,记者在玉树抗震救灾指挥中心,见到了志愿者赵成才和29位战友,组成“老兵联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了玉树。哪里有任务,他们就出现在哪里,记者这几天已在好几个不同的场合见到过这些忙碌的“老兵”。赵成才告诉记者,“老兵联盟”是个典型的多民族组织:成员有汉族、藏族、回族、蒙古族,“在这儿,我们都属于中华民族,我们都是一家人。”
民族团结一家亲,这个梦想已经不遥远了,它触手可及。我们要共同努力,让五十六个兄弟姐妹的笑声洒满每一个人的心中,洒满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洒满华夏大地!让民族之花,开满新疆,开满祖国妈妈的心田!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多语言、多文种的国家,如果没有一种全民共同使用、全社会通行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不仅会严重影响不同民族区域、不同语言区域的经济文化社会交流,时间长了还会淡化各民族之间的情感,割裂各民族之间的纽带。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强中华民族大团结,长远和根本的是增强文化认同,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积极培养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语言和文化认同具有天然的内在联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文化表达符号和传播的主要载体,是观察和认识世界的共同工具。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有利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普及,有利于实现不同民族之间的相互认同、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从而增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需要。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在内蒙古,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体现得更加深沉、更加厚重。正是因为这种真诚、融洽、和睦的民族关系,吸引知名的艺术家贾作光和辛沪光从北京、上海到内蒙古工作,并创作了著名的《鄂尔多斯舞》和民族交响乐《嘎达梅林》;乌兰托嘎、德德玛、美丽其格等一代又一代的蒙古族艺术家,创作推出了《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敖包相会》《草原晨曲》等一批草原经典歌曲;国粹京剧以及杂技进入内蒙古以后,产生了蒙派京剧和蒙派杂技;在走西口这一历史背景下,产生了二人台和漫翰调这两种在晋陕蒙地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特殊艺术形式;名扬海内外的乌力格尔,通过胡尔齐的再创作,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各族群众中广为流传。这些作品从不同角度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增强了文化自信,提升了文化软实力和文艺影响力,向世界展示一个团结奋进的内蒙古。
全面加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需要。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当今世界的思想文化交往交流交融愈加频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民族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抓好民族文艺创作就成为民族地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近年来,内蒙古民族艺术剧院创作推出的话剧《国家的孩子》、民族情景歌舞《草原上的乌兰牧骑》、民族管弦乐《丝路草原》《北疆赞歌》、民族舞剧《骑兵》等优秀作品,为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挥了积极作用,增强了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对多民族国家来说,民族团结是一个关系国家命运的重大问题。我们党自成立起,就将实现各民族之间的真正平等和团结,作为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基本方针。
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多次强调“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要求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坚定不移地维护民族团结。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强调,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珍视自己的生命一样珍视民族团结。
2019年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总书记深刻指出:“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这一重要论述,站在党的历史使命的高度,深刻阐明了做好民族团结工作的极端重要性,指明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重大战略任务,意义重大而深远。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国力强盛、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的时期,无一不是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时期。西汉文景之治、唐代贞观之治、清代康乾盛世都是在这种情况下出现的。反之,历史上发生过数不清的战乱和纷争,使国家和人民都饱受动荡之苦。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除了民族歧视和压迫的总根源,从根本上奠定了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基础。70多年来,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坚决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稳定,防范和化解国内外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提供了坚强保证。
当前,我国正处于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迎来更加光明的前景。
放眼世界,民族宗教问题历来是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当前,一些国家因为民族矛盾、种族仇恨、宗教纷争、领土争端,导致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甚至国家解体、民族分裂、经济衰退、满目疮痍。民族宗教问题成为影响世界格局演变的重要因素。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列强船坚炮利和挑拨离间,中华民族陷入四分五裂、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当时的西方人普遍认为,中国肯定会像奥匈帝国等多民族国家一样,分裂为无数个单一民族国家。但是,他们的预言失败了。中华民族不仅没有分裂,反而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空前地团结起来,“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打败了侵略者,赢得了中华民族的独立。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浴血奋战、浴火重生,一个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各民族在反对共同敌人的斗争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是一个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19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__”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习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把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在全国上下喜迎新中国成立70周年前夕,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讲话总结成绩经验,分析形势任务,点明方向重点,为我们创新推进新时代民族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新中国的70年,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沧桑巨变、换了人间的70年,也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大发展大繁荣、开创新纪元的70年。2014年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旗帜鲜明地指出,“同世界上其他国家相比,我国民族工作做得都是最成功的”。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指出,“70年前,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共同缔造了新中国”,70年来,“少数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区的面貌、民族关系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巨变”。特别是结合党的十八大以来十几次到民族地区调研、多次同各族群众面对面交流、收到各族群众许多来信,习近平总书记形象生动、充满感情地总结和回顾了新时代民族工作取得的新的历史性成就,突出强调“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是对新中国民族工作70年波澜壮阔历程的精辟勾画,是对我国民族工作时代特征的新概括新阐释,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指导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尺幅万里、打通70年,具有一种史诗般的恢弘气势,让全体中华儿女倍受鼓舞、倍感自豪,极大增强了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决心和勇气。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做好民族工作的自豪感、荣誉感和自信心,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坚定不移把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方针落到实处,不断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在新时代取得新辉煌,巩固好、发展好“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良好局面。
贯彻“九个坚持”,推动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越走越宽广。
只有回望来时路,才能走好未来路。习近平总书记从九个方面对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经验进行了高度概括,强调:坚持准确把握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基本国情,把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坚定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坚持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不断满足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坚持文化认同是最深层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坚持各民族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法律保障民族团结;坚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使党的民族政策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坚持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不断健全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这“九个坚持”,涵盖了我们党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探索和创新,深刻阐释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精髓要义,集中展现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累累硕果,标志着我们党对民族工作规律性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高度。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无比强大的前进动力。我们要倍加珍惜、保持定力,把这“九个坚持”作为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要原则,落实到民族工作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不断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为世界各国治理民族问题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谈起看待发展变化的“中国视角”时指出,“我们对时间的理解,是以百年、千年为计”。民族问题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国际性的特点,做好民族工作,尤其要观大势、谋长远。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明史进行了重点回顾,深刻指出,“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缔造、发展、巩固统一的伟大祖国的历史”,强调“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强调“各民族之所以团结融合,多元之所以聚为一体,源自各民族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源自中华民族追求团结统一的内生动力”。这些重要论述,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系统地重述了中国历史,深刻揭示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从自在走向自觉的必然规律和内生动力,开辟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新境界。这些重要论述,凝聚着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一经提出便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反响和广泛认同。我们要始终牢记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引导各族干部群众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坚持把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作为各民族最高利益,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共建美好家园、共创美好未来。
直面机遇和挑战,把新时代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在滚石上山的关键时期,前进道路上我们面临的风险考验会越来越复杂,甚至会遇到难以想象的惊涛骇浪。特别是在民族工作领域,“五个并存”阶段性新特征更加凸显,解决民族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更加迫切,妥善处置涉民族因素矛盾纠纷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提升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水平的任务更加艰巨,抵御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西化、分化我国的斗争更加尖锐。不怕巨浪高,就怕桨不齐。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同时国内外形势复杂,强调“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确保中国发展的巨轮胜利前进”。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着力于历史的长时段,在清醒地认识到风险的同时,敏锐把握了当前民族团结进步事业面临的历史机遇,深刻揭示了新时代民族工作阶段性特征的新内涵和历史方位,标志着我们党把民族工作摆在了党和国家事业全局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我们要深刻认识到民族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荣誉感,抓住机遇、征服挑战,推动民族工作更好地融入、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推动全党全社会共同做好民族工作,不断开创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局面。
明确目标任务,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中国梦新征程上的共同意志和根本遵循。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进行了深入阐述和明确部署,指出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强调“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并从坚持党的领导、实现全面小康和现代化、构建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依法治理民族事务等5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部署。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对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做了顶层设计和统筹布局,具有很强的思想性、针对性、指导性,是做好新时代民族工作的行动指南。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创新发展。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政治基础。要完善差别化的区域政策,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一个民族也不能少”,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物质基础。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思想基础。要顺应我国民族人口分布格局不断深化的形势,出台有利于构建互嵌式社会结构的政策举措和体制机制,完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服务管理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要全面贯彻落实民族区域自治法,健全民族工作法律法规体系,依法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不断打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法治基础。
保持政治定力,把党的领导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和最大的制度优势。70年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光辉实践深刻昭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证,也是各民族大团结的根本保证。只要我们牢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任何人任何政治势力可以挑拨我们的民族关系,我们的民族团结统一在政治上就有充分保障。为此,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强调“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工作,必须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总书记的这些重要论述,揭示了新中国70年民族工作辉煌成就最根本的原因,点明了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最根本的特征,突出了推进民族事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最根本、最关键、最核心之处。这些重要论述,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坚如磐石的战略定力,表达了各族干部群众一心一意跟党走的共同心声。我们要把坚持和加强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始终牢记于心、贯穿于行,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党中央关于民族工作的重大部署,进一步推动各级党委把民族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强民族领域基础理论问题和重大现实问题研究,夯实民族工作基层基础,大力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不断推动我国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水平再上新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体现了理论与实践、国内和国际、历史和未来的高度统一。我们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族工作的重大政治任务,不断转化为创新推进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新动能、新成效,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西考察时指出:“各民族共同团结进步、共同繁荣发展是中华民族的生命所在、力量所在、希望所在,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上,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各族人民要心手相牵、团结奋进,共创中华民族的美好未来,共享民族复兴的伟大荣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1]。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仅要从形式上认可我国领土的完整性与政权的合法性,更要在实质上形成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性认知、心理认同、情感依赖、态度肯定、积极评价,厘清内外之别。对内亲如手足,各族人民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平等享有公民权利,履行公民义务;对外团结一致,不卑不亢,自觉维护中华民族共同的利益,彰显大国风范。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国家富强。中华民族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预设了主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是政治共同体、文化共同体、利益共同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将个人、民族和国家融为一体,寻求最大公约数,要求个人利益、民族利益、国家利益三者的高度一致。我们每个人都是中华民族的一分子,个人的努力汇聚成强大的合力,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个人前途命运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充分调动全社会积极因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建立包容性秩序,使创造社会财富的力量充分涌现,使消极因素尽可能被化解,盲动因素得到正确引导。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民族振兴。民族振兴包含三层含义:一是核心价值观振兴。“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来说,最持久、最深层的力量是全社会共同认可的核心价值观。”[2]共同价值观与现代化的日常生活、政治生活、经济生活相匹配,通过书写中华民族共同的历史文化记忆,形成稳定的文化共同体,为中华民族信仰振兴明确了奋斗目标;二是经济振兴。深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利益共同体关系,充分发挥市场的整合功能,创造各民族共居、共学、共事、共乐的社会条件,才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全面发展;三是文化振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奉行“文明冲突论”、“历史终结论”、“民主和平论”和“软权力论”,驱动其在输出代表西方价值的政治和大众文化过程中蛊惑大众意识形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树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才能把人民期盼、民族向往、国家追求三者融为一体。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才能实现人民幸福。一方面,实现社会幸福和个体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指引进行动态心理调试。从总体上来看,我国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民生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仍将长期存在。在发展过程中不可能做到绝对平均,绝对平均也不等同于公平,但差异性可能导致心理落差,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凝聚,才能引导人们正确看待发展中的不平衡问题,先进带动后进,共同砥砺前行。另一方面,实现物质幸福和精神幸福的辩证统一,需要以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根本驱动力。物质需求的满足是实现人民幸福的前提和基础,精神幸福则更为高尚持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兼容并蓄,蕴含着五千年厚重的历史积淀,凝聚着强烈的认同感与归属感,形成了共同行动的原生内驱力。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仍在不断鼎故革新、与时俱进,在新时代亦将发挥继发内驱力的作用,集聚更强大的合力,激励更多的人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改革开放4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中华文明几千年历史赋予的国家禀赋。中华民族是一个多元一体的大家庭,这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起点和归宿。在我国辽阔的疆域内,让14亿人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需要秉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消除发展起点不一致及自然、社会的偶然因素造成的影响,保障社会公平,促进平等。因此,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求走中国道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弘扬中国精神,弘扬中国精神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一方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是我国各民族相互认同而形成的共同体,是“大一统”思想的文化载体。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根植于中华民族的传统基因之中,“大一统”思想在人民心中高于一切、根深蒂固。鸦片战争以后,随着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共产党的统一领导下,各族人民共同抗击共同的敌人、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国家,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各民族人民合作共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另一方面,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时代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改革开放精神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总结出来,同时被实践反复证明是正确的。这种“改革开放精神”,是中华民族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实践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凝聚中国力量,凝聚中国力量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国力量是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是党领导下中华民族全体成员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力量。历史实践有力证明,团结一致是实现国家独立、富强、繁荣、发展的法宝。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各族人民共同利益之所在,关系到每个中国人的命运。伟大征程不可能一帆风顺,会遭遇各种艰难险阻,需要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精神支撑,形成强大的向心力,促进共同体内部成员相互帮助、不分彼此、共同发展,保证“两个一百年”目标任务的完成。
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重要作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空前大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发挥党组织与党员作用,使各级党组织成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纽带和桥梁,让每一名党员成为共同历史文化记忆的书写者、实现共同理想使命的领路人和践行者。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把推动发展作为第一要务,改善群众生活,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发展质量效益,创新驱动发展。同时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增强“五个认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文化差异背后隐藏的是人民群众的发展诉求。国家意志、民族意识根植于人民理性选择之中,具有建构性、动态性的特征。而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一方面,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坚持系统观念,鼓励东部地区带动和帮助中西部地区发展,扩大发达地区对欠发达地区和民族地区的对口援助,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另一方面,继续完善民族地区的经济政策。包括:增加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资金投入,完善转移支付力度财政政策;发展现代工业,加快民族地区产业协调发展政策;在西部大开发战略中,统筹协调、促进西部地区的区域政策;支持贫困民族地区发展的差别化扶贫政策;兴边富民行动,扶持人口较少民族发展专项规划的扶助政策;贯穿我国大部分民族地区的“一带一路”战略涉及的经济政策;经济发达地区对口支援民族地区的政策等。
构筑中华民族共有家园,巩固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支撑,是照亮民族复兴征程的精神之光。深入开展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习教育,将个人的前途命运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融为一体;坚定文自信,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构筑当代中国人共有精神家园,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血脉,明确当代中国发展诉求;促进文化交流交融,强化中国文化软实力,提升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
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
中华民族是个大家庭,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不能落下;全民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一个民族也不能落下。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视察贵州工作重要讲话中指出。
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加强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学习以及民族团结教育,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把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2019年9月27日,习近平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
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要认真做好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要在各族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特别是要从青少年教育抓起,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全面理解党的民族政策,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特色苗绣既传统又时尚,既是文化又是产业,不仅能够弘扬传统文化,而且能够推动乡村振兴,要把包括苗绣在内的民族传统文化传承好、发展好。
——2021年2月3日至5日,习近平在视察贵州工作重要讲话中指出。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各民族在文化上要相互尊重、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在各族群众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牢固树立正确的祖国观、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对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至关重要。要以此为引领,推动各民族文化的传承保护和创新交融,树立和突出各民族共享的中华文化符号和中华民族形象,增强各族群众对中华文化的认同。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歌里唱的真好。中国人民经历了多少苦难,还是那么团结。
1931年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中华大地,中国人民团结奋战最终把日本侵略者赶出了中国,老话说的好“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说出了一个道理,那就是团结就是力量。
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发生了8级大地震。在阵阵的轰鸣声中一栋栋房屋高楼在转眼之间都崩塌。许多的人都在顷刻之间失去了家园和亲人。是团结让汶川站了起来,各大厂家纷纷捐出水和食物,许多明星和慈善家都捐出资金。为汶川人民建设医院、学校和家园就这样又让汶川人民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云南发生百年不遇的严重旱灾。地里的庄稼完全绝收,甚至于很多地方就连人民正常饮水都出现了问题。当地的人民不论老少为了解决饮水问题,不惜艰难跋山涉水到有水源的地方背水、挑水、驮水回家。这一情况后来被记者叔叔阿姨报道出来后,全国人民纷纷向灾区群众捐款捐水,以解决灾区人民生存问题。这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就这样靠大家和灾区人民的自救方式,旱灾最终在全国人民的帮助下得到了解决,灾区人民又恢复了正常的生活。
这么多的见证都说明了中华民族是个团结的大家庭,谁有了困难大家都会向他伸出援手。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三
“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用“石榴籽”一词生动地比喻了民族团结。石榴籽颗粒饱满、颜色鲜红、晶莹剔透,组工干部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地抱在一起,凝聚起一股磅礴的力量,才能画出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一颗红心永向党”,像“石榴籽”一样鲜红饱满。石榴籽色泽鲜红,子粒又大又平整,就像一堆红宝石,令人心之向往。红色,是烈火鲜血的原始之色,是党旗国旗的主色,更是组工干部信仰、使命的“忠诚之色”。新时代,组工干部更要擦亮红色的底色,坚持把政治要求放在首位,高举理想信念、走好信念之路,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夯实政治根基。树立“以己为轻、以党为重,以权为轻、以责为重,以得为轻、以德为重”的组工意识,定准方向盘,拧紧总开关,向党性最严标准、最高要求看齐,矢志不渝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高地。
“甘为人梯乐开怀”,像“石榴籽”一样晶莹剔透。石榴籽大小不一,但每一颗都珠圆玉润,粒粒生辉。组工干部承担着识人、选人、用人的重要职责,选什么人、用什么人对当地的政治生态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组工干部必须要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挡得住诱惑、经得住考验,一身正气不染纤尘、一心为公不藏私心,以“功成不必在我”的思想境界,替别人“嫁衣裳”“架梯子”,把考察、培养、提拔干部的工作做好。“白袍点墨,终不可渝”,组工干部身为管干部的干部,必须要保持一个纯白晶莹的干净之心,重操守、惜名节,时时自重、自省、自警,慎独、慎行、慎微,坚持原则地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高地。
“众志成城火焰高”,像石榴籽一样抱团簇拥。石榴籽紧紧地抱在一起,变得那样紧密而又结实。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筷子为双,成双方可用,落单者实则无用矣。团结合作是组工干部开展工作的基本前提,组工干部在日常工作中,一定要争当团结的模范,多理解同事的难处,多体贴下属的不易,做到公道做事,光明磊落,坚决不搞团团伙伙,以清清爽爽的关系团结每一位同志。要坚持和而不同、兼收并蓄的交流理念,有容才之量,容人之能、容人之过、容人之异,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博大胸怀,广纳天下英才,广开进贤之路,凝心聚力地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高地。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火红的石榴沉甸甸地压满了枝头,一个个圆溜溜的,很是可爱,不禁让人联想,组工干部不正是这一颗颗 “红红火火”的石榴籽吗?红艳饱满、晶莹剔透、团结簇拥,扎根基层,只为让老百姓过上红红火火的好日子!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四
“请问您鼻子是否受过外伤?”“请问您鼻子做过手术吗?”“请问您有鼻炎吗?”“我要给您通过鼻腔采样做核酸,您可能会有点不舒服,但很快就会好了,您尽量配合、不要躲,一下就会好!”“如果有不舒服请举手示意我,但千万不要动啊!”有这样一群人,每天要重复几百次的问询,要做几百次的操作,而且要尽量一次性成功采样,这就是包医一附院核酸检测点的工作人员,他们全年365天始终坚持着这份工作!
身穿连体防护服、戴上n95口罩、双层手套、鞋套和护目镜,无论高温酷暑还是严寒冰雪,裹得像太空人的她们都必须“与世隔绝”、必须“高度集中”、必须“稳、准、快”,汗水湿透衣襟、雾气弥漫在护目镜上、汗珠浸透了头发,早已顾不上精心打扮的妆容和发型,长时间闷在层层防护服里导致呼吸不畅、胸闷头晕、手足发白、眼罩勒痕已是常态,尤其冬天温度低,室外从早到晚工作下来,常常冻透全身僵硬,但在她们心中深刻意识到面临的可能就是“隐藏的病毒”,采样时要与患者零距离接触,危险时刻存在。
寒冷的冬日有一位肢体瘫痪无法行动的老人来做新冠核酸鼻咽拭子检测,我们的工作人员就钻进空间狭小的面包车里,跪在担架旁蜷着身子为患者测体温并与其沟通,老人耳背无法配合采样,又找来同事有的为老人展示采样棉签和示意图,有的为老人撤去枕头摆体位,有的趴在老人耳朵前安慰老人不要紧张,小小的面包车里挤满了白色的“太空人”,成功采样后老人和家属都伸出了大拇指。还有一次是为抓捕的通缉犯做核酸检测,当棉签刚插入鼻腔时,犯人就开始躁动、咳嗽、揉鼻子、打喷嚏,怒目而视,甚至要动手打人,陪同的警察及时制止了犯人的举动,护士当机立断立马停止采样,以免患者剧烈抵抗导致棉签断裂鼻腔中,随即仍然近距离的再次耐心给他讲解检测方法和流程并安抚他的情绪,鼓励他配合采样,第二次顺利完成采样,犯人临走还连声谢谢。来我院就诊的蒙古族患者也不在少数,有一次从达茂来包头就诊的说蒙语的患者,用仅能表达的汉语问到核酸检测点,却听不懂工作人员与之沟通的话语,手舞足蹈一番还是不太明白,后来灵机一动从其他岗位找来会蒙语的同事帮忙翻译解释后,患者顺利配合完成了检测,做完还露出了笑容!昨日还为从满洲里来包头的王女士做了核酸检测,整个过程中,王女士紧张的全身发抖,冰冷的双手抓住护士的胳膊久久不能松开,原来王女士来儿子家看孙子,因从满洲里来包头,担心自己会影响孩子,从下了飞机就来医院排队等候检测,当了解了她的顾虑担忧后边安慰边转移注意力,就在她不经意间完成了采样,王女士这才缓缓松开了手,直到拿上阴性检测结果才放心的拖着行李去了儿子家。
在疫情防控当前,我区新增新冠确诊病例时刻牵动着人心,认真贯彻落实全国疫情防控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认清当前疫情形势,采取更加坚决果断的措施,严格做好“外防输入、内防反弹”各项工作,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外地返包及住院、陪护者为做到“应减尽检”,进一步增加了核酸检测工作的力度强度,尤其近期气温骤降,也增加了核酸检测的难度,包医一附院现已开通全年365天正常开诊为广大患者就医提供便捷,智慧医院也提供了“一键服务”,减少了排队等候、挂号收费的烦恼。“一根棉签”是阻隔病毒的屏障,却也是拉近医护与患者距离的途径,为患者高效采样检测核酸,及时排查病毒,和众多岗位的工作者一样,他们用自己的行动坚守着职责与使命,在不断的总结提高的同时,借鉴其他医院、地区核酸检测工作的流程和经验,推动新冠核酸检测工作有序持续开展,在点滴工作中,本着为患者着想,以大局为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践行“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勇往直前”的蒙古马精神,并将敬业奉献的精神继续发扬传承。
我们坚信,在党坚强有力的领导下,在全国人民共同奋斗下,在医院领导的安排部署下,以及工作者忘我拼搏、自我牺牲、奋勇当先的表率下,核酸检测点会继续为患者、为医院乃至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也坚信,在这份努力下定会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五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支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56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的平等一员,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在新时代,各民族也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奋进,共同走上伟大的复兴之路。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凝聚团结奋斗的基石。团结固则百业兴。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对我们做好新时代民族团结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指明了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方向和目标,对新时代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做好新形势下民族团结工作,事关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中国梦的最终实现。各族人民亲如一家,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因此,我们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维护民族团结。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汇聚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众力并,则万钧不足举也;群智用,则庶绩不足康也。”当前,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对于各族群众来讲,实现中国梦就是实现民族团结奋斗梦、民族繁荣发展梦。我们党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同中国民族问题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各族人民在历史上第一次真正获得了平等的政治权利、共同当家做了主人。党的__以来,党中央就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取得了新的历史性成就。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正是新时代我国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生动写照,也是新时代民族工作创新推进的鲜明特征,这更将会让我们复兴路上汇聚起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共铸中华民族共同体。“合则俱荣,分则俱损”,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实现中国梦,是各民族大家的梦,也是我们各民族自己的梦。在中国共产党的团结和带领下,各族人民必然将扎实奋斗、共襄伟业,向着更加美好的生活不断前行,因此我们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和民族政策,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成为我们复兴路上的最坚实的保障。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六
从学前班到现在,有一对亲密无间,形影不离的好伙伴——闫_丹和姑_亚。她们虽然民族不同,但是她们两个比亲姐妹还要亲。她们两个现在居住到了同一个小区,更加促进了她们的友谊。
_丹是一个开朗乐观,积极向上的阳光汉族女孩,她浑身洋溢着热情和活力,很爱微笑,一笑就露出两个小酒窝,很可爱。她还是个富有有爱心的孩子,爱她身边的每一个人和美_的大自然,更深深的爱着伟大的祖国,时刻铭记自己是一位少先队员,她相信停带的思想是死水,单调的生活是萎靡,偏激的青春是放纵,无梦的人生堕落。所以,在平凡的日子里,她总是努力的学习,勤奋的工作,积极的思考,她要以她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来诠释她的大学梦。
_皮亚是一个自信和执着的维吾尔族小姑娘。一个聪明可爱,思维敏捷,工作积极,热爱集体,关心同学,学习钻研,学习成绩优秀诚实上进,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她为了心中的梦想,坚忍不拔,奋力拼搏,从不退缩。哭过、笑过、迷茫过,可她不曾屈服过。她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热爱自然、她热爱身边的一切。她是位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少先队员。
她们无论在学习中,还是在生活上都互帮互助,互相关心。在课间十分钟,她们总是在一起探讨学习的乐趣,在双休日她们一起动手制作一些工艺品,并一起去书店阅览对学习有益的书籍,由于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使她们在学习上总比别人略胜一筹。姑_皮亚有不懂的问题时,闫_丹总会给他耐心的解释,知道她理解、学会为止,使_皮亚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提高。姑__皮亚常常在_丹参加文艺比赛时给予她最大的帮助,在她每次的比赛上姑_皮亚会主动编排舞蹈,陪她一起排练,使_丹在每次比赛上取得优异的成绩。在生活中,她们总以姐妹相称。当她们只身来到店里时,店里的叔叔阿姨总会问:“你的姐姐/妹妹呢?”但她们总会平淡的回答:“她没有陪我一起来。”由于每次都这样回答,至使那些店里的叔叔阿姨都以为她们真的是一对亲姐妹。
在_丹烦恼时,姑_皮亚总会为她排忧解难,逗她开心。当姑_皮亚犹豫不决时,_丹总会为她作出明确的判断。自从学校开展了“手拉手”活动以后,她们就更加团结友爱了,不仅如此她们还带动了全班同学,让全班同学深深地团结的重要,让他们明白了团结是建设祖国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只有团结才能让祖国更加繁荣富强,只有全国人民一心才能把祖国建设的更加美好。而这些道理是_丹和姑_皮亚让同学们懂得的。
现实生活中,一些不足为奇的事,一些不足挂齿的事,生活中需要的一切,不可能自己生产。所以,人类是生活在团结合作的生活中,人类无疑是幸福的,但人类的团结有虚伪的团结。
不仅人类学会团结,就连小小的蚂蚁,在发现食物后,都会共同合作。把食物搬“回家”它们小小的体形,居然能把超过自己的许多倍的东西搬运。体现了团结合作的精神。
单靠一朵美_的鲜花,打扮不出美_的春天,个人只有融入团结的集体才能实现宏伟目标。
因此,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精诚团结,才能自立于世界,才能谋求进步和发展。特别是我们这些作为新世纪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应该学会团结,这样才能立足社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作为炎黄子孙义不容辞的责任。
生活中,我们要学会团结,了解团结的重要性。让团结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团结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七
新中国成立以来,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敌对势力利用民族宗教问题对我渗透、破坏、颠覆的图谋从未停止、愈演愈烈。2020年美国参众两院出台直接涉华法案、决议共37项,大多是这类议题。他们以“人权”之名行“霸权”之实,执意炮制涉港、涉台、涉藏、涉疆等法案,粗暴干涉中国内政、遏制中国发展的图谋昭然若揭。国内外敌对势力越是要破坏民族团结,我们就越是要推动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不断筑牢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国家统一的人心防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我国近14亿人口中,少数民族有1亿多,都是我们党紧紧依靠的对象;960多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中,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占64%,都是我们党领导下的地方。
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风险挑战明显上升,必将迎来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八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正如这首歌所唱,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泱泱大国,民族团结是一条重要的发展大计。只有各民族团结一心,祖国才会有今天的辉煌!
首先,通过本次学习,让我重新到从心学习和全面准确理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中华民族共同体结构来说,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多元一体,一体多元的共同体。一体指中华民族,多元指56个民族,56个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团结在一起。
其次,中华民族是命运、政治、文化、利益、情感共同体。命运共同体指中华民族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共同体。任何民族都不能独善其身。政治共同体是指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各民族平等团结,繁荣发展。文化共同体是指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经过兼收并蓄,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利益共同体是指我们的奋斗目标是一致的,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情感共同体是指各民族结下深厚情谊。各民族经过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共同体。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中华民族。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
第三,谈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党的十九大把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写入党章,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指导思想;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做好各项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团结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保证;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民族团结是国家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统编教材工作是全区头等大事。我区教育系统必须完成的重大政治任务。
纵观近代史,五四运动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因为学生是最有热情,最进步,最早接受新思想的群体,而教师是立德树人、传道授业解惑的,要紧紧抓住“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宗旨,教师思想引领很重要,将直接影响学生思想,希望我们每位教师都能学深悟透,成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坚定拥护者。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要责任。通过认真对照自己平时的学习,实际工作及思想动态,排查在政治思想,组织纪律,业务水平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对此进行了认真剖析,找准原因,明确今后的整改方向,以便更好的开展工作。
(一)、以往的认识偏差有:
1、政治站位方面,主要是对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重要论述和党中央相关央策部署学得不深悟得不透。
2、在工作与生活中,自己有时不太注意汲取,习惯于凭主观意志办事,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影响了自己进步与提高的速度。在今后工作中,要努力结合学校的办学思想,注意积累,勤于思考,将所学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理念、方法与实践更好的结合,努力钻研教材,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二)、针对以上偏差,本人提出整改和努力意见如下:。
1、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高理论素养。坚定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民族工作。进一步端正学习态度,改进学习方法,理论联系实际,以彻底解决思想和工作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切入点,不断提高政治敏锐性和政治鉴别力。
2、加强业务学习,自觉坚持学习,树立先进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理念。切实转变观念,增强紧迫感,提高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专业知识学习,虚心求教,探索教学理论,改进教学方法。
3、加强自己的人格修养,用高尚的人格魅力去陶冶熏陶学生情操。本人将以这次自查为契机,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将努力学习提高业务知识,在工作中力求教学创新,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
(一)要统一思想,推进统编教材工作。
(二)提高认识,深刻理解领会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方向、目标、核心、关键、关系。方向——推动中华民族成为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共同体。目标——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铸中国梦。核心——中华民族大家庭,都要过上好日子。关键——增强各民族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关系——共同性、差异性。共同性是方向,是根本,在共同性基础上,尊重差异性。
(三)要从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上,查找偏差,并积极整改。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国家统一,民族团结是我们的最高利益。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抓手,以教材为标准,同时还要有特色。
总之,通过本次学习再一次增强我们对党的感情认同、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本次学习即是一次把握规律、把握未来的理论学习,也是一次坚定信仰,坚定方向的党性教育。我们不能再躺在过去民族教育的温床上,我们全体教师必将在白校长的带领下,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牢牢抓住发展的机遇,坚守初心,珍惜岗位,形成合力,开创民族教育发展更绚丽的春天!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十九
中华传统文化是经过漫长的时间由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是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传承和发展中华传统文化,既要深刻认识中华传统文化的多样性,更要强调共同性,多宣传中华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于强化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照自身也曾出现过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经在组织文化活动中过度强调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于内蒙古文化等。以上这些问题的出现根源在于,没有以是否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作为政治标尺和根本标准,没有准确把握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关系。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和工作实践,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自己所负责的工作范围内认真整改,不断提高,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工作。
中华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并蓄、共生共荣的文化共同体,增进各民族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时期要在增强对中华文化认同的基础上繁荣发展民族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围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创新载体和方式,精心组织以弘扬民族团结进步,讴歌民族团结先进典型等为主要内容的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大力唱响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伟大祖国好、各族人民好的时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艺激发的精气神转化为推动改革发展的强大动力。
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没有共同的核心价值观,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就会像一盘散沙失去凝聚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的党员干部,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主动作为,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通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充分调动广大农牧民群众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不断提升思想道德觉悟,深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农牧民群众生活的各个方面,让农牧民群众形成中华文化共同体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促进人心归聚、精神相依,不断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二十
自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活动以来,文山州第一中学紧紧围绕“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重大战略思想,迅速行动,主动作为,以“三到位”认真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活动。
思想到位:突出“四个加强”
一是加强民族政策理论学习。学校通过召开领导班子扩大会、全职整改会、分部创建会、班级创建会等多种会议形式认真开展对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及党和国家的民族理论、民族法规政策的学习,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汉族离不开少数民族,少数民族离不开汉族,各少数民族之间相互离不开)思想,不断增强“四个认同”(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和“五个维护”(维护社会主义民主、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自觉性。各处室、各分部统一集中教师和各班级统一集中学生全面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意见》(中办发[2018]65号)、《文山州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实施方案》(文办通[2019]29号),2018年12月27日州委、州人民政府召开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工作推进会,2019年3月23日文山州创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州领导小组(扩大)会议精神。
二是加强创建工作氛围营造。自全面深入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活动以来,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师生代表每周围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主题发言。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知识测试,让全校师生掌握民族团结的政策理论常识。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双语教学课例活动,学校壮族教师农定江、苗族教师项正文、回族教师马霜霜、彝族教师蒋燕、白族教师施学银5位老师每两周分别给属于同一少数民族学生进行2节课的有关本民族历史文化方面的双语课教学活动。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文艺表演活动,全校少数民族学生、少数民族教师分别组成表演队参加各种文艺表演活动。现在,学校展厅、展室装饰基本布置完成,校内各种宣传民族团结进步的宣传栏、展板基本安装完成。理论知识的学习,浓厚氛围的营造,系列活动的开展,极大激发起师生积极性,推动着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三是加强创建工作的学习宣传。学校充分利用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会议、主题党日、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形成了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教育工作入脑入心。同时,学校利用下乡进行脱贫攻坚等机会,深入结对帮扶挂钩扶贫点向广大人民群众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和宣讲民族团结故事,让群众认识到民族团结创建的目的和重要意义。并且,一直以来,学校还利用国家法定节假日、民族节日,开展民族法律法规和政策宣传等。
四是加强“十有”标准的推进。学校制定下发“十有”标准工作任务分解文件,明确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先后召开汇报片制作讨论会、档案目录工作会等。其他工作标准,如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汇报讲解员培训、解说词撰写、汇报材料和自查报告撰写、工作亮点提炼、宣传折页制作、观摩流程制定等工作正在有序推进。
推进到位:抓实“三个创建”
一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展室。学校在图书馆四楼建成1个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展室。展室里布置少数民族服装、各种少数民族器乐、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开展各种活动的照片,以及民族宗教政策及相关法律法规等知识,进一步提高全校师生学法、守法、懂法的意识,进一步夯实民族结进步思想基础,营造良好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二是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展厅。学校在行政办公楼一楼大厅内设置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展厅。展厅内展示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的相关知识、学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相关简介、开展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的相关图片、每年学校少数民族学生考取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以及“985”“211”大学的学生录取名单及简要介绍等。
三是创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舞台。学校在运动场、体育馆、音东室等地方,设有创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舞台。各分部、各科室、各班级,利用课余时间等广泛开展少数民族文艺表演活动,突出民族特色,增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友爱,促进民族文化交往交流交融,为学校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营造更加浓厚的氛围。
措施到位:着力“三个一批”
一是展示一批民族特色工艺作品。主要是展示壮族、瑶族、苗族、回族、彝族等少数民族为代表的服装、首饰。如苗族的芦笙、蜡染、刺绣、弩、吹枪等。
二是打造一批民族特色文艺作品。打造壮、苗、瑶、彝、傣等少数民族的各种舞蹈。全力提升全校师生的民族健身操(苗族舞蹈)的训练。
三是组织一批民族特色节庆活动。组织开展壮族“三月节”、苗族“踩花山”、瑶族“盘王节”、彝族“火把节”“花脸节”、傣族“泼水节”等为代表的民族特色节庆活动。
优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演讲稿(通用21篇)篇二十一
通过系统丰富的培训训练,我深刻熟悉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重要意义和深刻内涵。此次培训进一步提升了我对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使命的熟悉,为更好地担当和完成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重大任务夯实基础。同时,对推行使用国家统编教材和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训练的重大意义和要求等有了更加全面精确的理解。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在课程教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训练,使同学不断增加“四个自信”;对我校参与出国(境)学习沟通的老师、同学加强其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训练,增“五个认同”信念;把中华文化认同训练融入到来华留同学的日常管理和训练中,向他们讲好中国故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是民族工作主线,也是其他各项工作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我们要提高政治站位,精准聚焦巩固和进展中华民族共同体,以“永久在路上”的精气神,分散起同心共筑中国梦的磅礴力气,坚决不移走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富强进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