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知足常乐议论文800字(通用三篇)

时间:2024-11-19 作者:储xy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知足常乐篇一

知足常乐,知道满足,就总是快乐,形容安于已得到的利益地位。这一成语出自先秦《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这个成语在很多方面的确有其积极的一面,尤其是在养生方面,保持平和的心态,以愉悦的心情面对一切,有助身心健康,但是,这也不是绝对的。

现今的社会,有三大群体,一就是强势群体,二就是弱势群体,三则是被淘汰群体(请允许这么称呼)。

强势群体,就是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和利益的群体,构成了社会的中上阶层;弱势群体,指的是社会中的弱者群体,在财富、社会地位上处于不利地位或者无权、无势、无人脉关系,但凭借着勤劳,在社会上尚有立足之地,他们构成了社会的中下阶层,中国官方长期以来并没有承认弱势群体的概念,采用的类似词汇是“困难群众”;而被淘汰群体,指的就是在社会上几乎没有立足之本的最悲惨的群体,他们是残酷的社会竟争中被淘汰下来的群体,他们居无定所,缺衣少食,常常栖身于天桥下,废弃的建筑里,受人白眼,被社会歧视,而且,还影响市容,不为人们所认同。

可以这么说,这群人中的.每个人的经历,完全可以写成一本书,这群人,他们也曾努力过,拼搏过,不过,最终,他们失败了,没能融入到社会之中,只能够苟延残喘过活,也许,他们吃过的苦,受过的累,并不比其他人少,也许更甚,只是,这群人太过善良,不懂得弱肉强食这一自然生存的规律,你也可以认为他们是低智商,他们不忍心因为自己的生存,而去剥夺他人的生存权力。

知足常乐篇二

由此可见,不同的人都会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性格不同的人衡量幸福的标准也不同,东晋著名田园诗人陶渊明终日过着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生活,倒是好生自在,宁静祥和,与世无争,所以平静的生活是一种幸福;俞伯牙与种子期的`故事我们都有所耳闻,而在《吕氏春秋》中记载的‘伯牙摔亲谢知音’的情感诚然令人感动,由此可见,天长地久的友谊也是一种幸福。不同的人追求的幸福不同,但相同的一点,就是它们都无贵贱之分。

“幸福就是开心”这种思维模式逐渐在我们脑海中根深蒂固,其实也不尽然,追求幸福好比攀登高峰:若只为观赏风景,尽可乘索道上山,一睹风光;也可一步步登上山顶,看到美景的同时,还会有一种征服大自然的成就感,而在攀登的过程中,愈是举步维艰,到达山顶后的成就感变愈是强烈。同样的道理,若想收获幸福就应有所付出收获幸福的同时一定是开心的,但开心的是未必能表露出幸福。

其中的思想不谋而合,从中可以看出,幸福的含义就是人内心深处最真实朴素的渴望。

幸福其实很简单,任何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幸福,首先要坚信这一点;关键是肯为幸福付出,才能收获幸福;而且要对自己的收获予以肯定,世界上不缺少幸福,只是缺少感悟幸福的内心;要满足于自己所拥有的,知足者方能常乐。

知足常乐篇三

“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即便是你一生中最渴望得到的东西,你与它无缘,或是它在山的另一边,你却在山的这一头都是强求不来的。如果你懂得知足,你则将常乐。

有一民间故事:胡九韶家境贫困,一面努力努力教书,一面耕作,但仅可温饱。每天黄昏时,他都要到门口焚香,向天拜九拜,感谢上天赐给他一天的清福。妻子常笑他:“一天三餐都是菜粥,怎谈清福呢?”他说:“我首先很庆幸生在太平盛世无战乱。又庆幸我们家能有饭吃有衣穿不至于挨饿受冻。第三庆幸家里无病人,狱中无囚犯,这何不是清福呢?”正是因为他这种知足的心态,所以他一生都是满意的,虽然没有当多大的官,但正如他所说,不至挨饿受冻不至老残病死便足矣,这样他将会一生都快乐!

传说八仙中的吕洞宾下凡见一少年坐在地上哭,他问:“你为何要哭?遇何困难了吗?”少年说:“我母亲卧病在床,无钱医治,本想做工赚钱,可母亲无人照顾。”吕洞宾很高兴,难得世间有如此孝顺之子。于是他将路边的一个石头变成了金子给孝子,他却摇头。吕洞宾更欣喜这孝子竟是不贪恋黄金的君子,吕洞宾向他问为何不要,他答:“你给我的黄金总有用完之时,我只要你的金手指,想用便一指,遍地都是黄金。”吕洞宾失望,飘然而去。

倘若少年不要这枚黄金,也许吕洞宾会执意要给他帮助,让他们一生快乐吧!但也是因为小孩的贪恋让吕洞宾放弃原始的“慈善”之心!

罗马哲学家塞尼逊有句名言:“人最大的财富,是在于无欲。”这里所讲的“无欲”并不是真正的完全没有想要的,而是指“没有过多的想要的,没有无止尽的想要的东西,”这就是人最大的财富,只有知足了,才会永远而带笑容,永远——快乐!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