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一种通用的参考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和风格。针对不同类型和领域的写作,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一
在当前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普通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为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专业文化知识的同时,亟待补充有关美学和人文方面的知识,才能实现素质的全面发展。在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过程中,知识的多寡并不能代替美术教育在大学生身心发展中起到的作用。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培养大学生的审美心理和审美层次,提高大学生的感知能力和情感能力,并对大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进行一定的提高。实践证明,美术教学陶冶了学生的生命情感,完善了学生的人格,在提高大学生的素质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二、美术教学在大学生素质发展方面的作用。
(一)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培育大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创造力是人类最美好的能力之一,西方教育学家认为,对于事物的探索欲和创造力是人类内部的基本驱力。人类生存过程中必然要运用到一定的创造力才能不断发明更好的东西,发现更适合人类生存的生活方式。人类创造力的提高,离不开情感和心灵的自由以及对美好的事物的感知。创造力的存在是新事物不断出现的前提,这种新事物既包括物质方面的又包括精神层面的。人类之所以成为人类,就是由于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人类的创造力不断发挥的过程。虽然在形式上有着一定的区别,但是创造力的实质是不变的。人类综合利用情感、智慧、生理、直觉、美感等条件,进行一定的创造。在美术作品中,就特别能体现出人类的创造力。创造力是美术作品的灵魂,不管是我国古代的彩陶还是西方古希腊的雕刻,处处彰显着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人类的创造能力。在具体的美术创作中,形象思维是美术创作者的基本思维模式。在一般的大学学习中,尤其是理工科的大学生,往往在逻辑思维方面有着很高的要求。逻辑思维往往要求学生循规蹈矩,亦步亦趋,在创造性方面有一定的不足。而美术教育教学往往能够对大学生的形象思维进行很好的弥补。美术教学要求学生思维敏捷灵活,注重强调个人性格的发挥,对于美术作业的完成也可以选择灵活的方式进行实现。美术学习教学方面的灵活,和美术课程的教学特点有着很大的关系。想象在审美的环节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美术的学习和创作过程离不开审美创造力的发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美术教育教学的过程就是使学生的想象力充分发挥的过程。想象能力和联想能力还有着一定的区别。联想能力是由某一种事物想到了与之相关的另一种事物,只是对于人们的心理范围起到了一定程度的扩大作用。而想象则是在头脑中创造出一种新型的事物。因此,想象能力对于创造力的发挥有着较为深刻的影响。在审美活动中,想象能力也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想象能力强的人,在审美过程中所感受到的美就越丰富,反之则越贫乏。大学里的美术教学,其特点之一就是可以通过美术教学来进行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的培养。这在高校的美术教育教学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共识。单纯的临摹和模仿在美术的学习中是没有多少价值的。即使是技术再好的模仿作品,也难以达到原作的水平。美术教学对大学生个性的引导、鼓励和培养,会使大学生的创造意识和创造动力获得空前的提高。这种创造思维在大学生的心中形成一定的定势,就会变成一种素质融入到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专业的学习到将来走向工作岗位,相信都会从美术教学中培养的创造能力中获益。
(二)美术教学有利于大学生的审美情感和爱心的培养。在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环境下,人们在忙碌中无法静下心来体会生活的美好和内心的安宁。而艺术这个上天赐予人们的礼物,可以让人们在进行艺术欣赏时柔化欣赏者的内心,有利于人们爱心的培养。爱心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一种重要的素质,是善良的基础,一个没有爱心的人,必然是与社会脱节的人,没有爱心就相当于精神上的贫瘠。在社会中,爱是联系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大学的美术教学,可以通过美术鉴赏课等形式,对学生进行艺术方面的培养,从而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和审美水平,通过艺术的作用来柔化他们的`内心,获得更多人文方面的滋养。促进大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当然,美术教学并不是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与任务。对于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来说,美育具有一种特殊的作用。大学生审美的过程,即是爱心的流露。因为在审美的过程中,人们会把自己最美好最善良的情感赋予所审美的对象之中。审美的过程体现出人性中的闪光点,越是懂得审美的人,越具有丰富的爱心。美术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鉴赏能力是随着学生素质的提高应具备的一种能力,一些学生和老师只关心一般意义上的文化知识层面上的教育,而对美术教育教学方面的审美能力和人文情怀不甚重视。这种情况导致了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素质教育的失衡。通过美术教学,学生具备对美的认知欣赏能力,从而在生活中做到爱美、知美。有了一定的审美底蕴,大学生就不会对一些营养不多的流行歌曲或者一些平庸的肥皂剧进行追捧,也不会穿一些奇装异服来哗众取宠,以丑为美。因此,美术教学对大学生的人格修养起着一定的培育作用。大学生审美能力的提高来源于对于艺术语言的精确理解和对艺术情感的丰富体验。这种审美素质是依靠专业的教育和专门的训练来进行提高的。
(三)美术教学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的心理调控能力。美术教育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体现在对于美术作品的表象美的欣赏方面,还包括在道德层面上的认知和把握。在中国的传统美育当中,一直在强调心灵美的作用。美术教育使学生认识到美感是从创作者的内心流露出来的,在道德的层面上达到了一定的认同感。美术同样可以给人带来道德修养方面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教育、教化作用。比如,在世界美术发展史上,有许多反映战争残酷的作品,从一定意义上起到了反战的作用。美术对于人们表现世俗中的情感,激发起人们的共鸣上有着一定的意义。美术的教化作用使大学生领悟到一种难以用语言表达的微妙而独特的精神氛围,足以涤荡心灵的污垢,达到一个美化心灵的效果。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美学教育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学生的自我心理调控能力。因为,审美在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超越性的活动,一个具备一定审美能力的人,在心理层面可以具备一定的自我调控能力。一是对于物质性的超越。美术教育是一种精神上的活动,审美的功用主要是进行精神上的满足和愉悦。要进行美术审美活动,需要与物质世界保持一定的距离。二是通过美术教育的审美训练,学生可以学会从另一种角度看待问题,从而变得更加达观,这是一种意义上的心理调控。通过对美术的学习,大学生在一定程度上还可以达到对于主客体关系的超越。主客体这一二元对立的概念提出对人类哲学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即忽视了人与自然的统一。通过对于美术的学习,使艺术的和谐性在学生的认知观念中发挥一定的作用,从而对学生的心理发挥一定的调控作用。
三、结语。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学生素质方面的教育越来越重视。高校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起美术教学对于大学生素质的重要影响作用,通过合理开展美术教学活动,来进行大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的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艺术水平,促进他们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二
摘要:初一数学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教学成功与否,对学生今后发展方向至关重要。观念更新是一切改革的关键和前提条件。对我们教师来说要适应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应放在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的更新上。
关键词:目标层次运作提高质量。
要把数学课上活,上成学生喜爱的课,必须把愉快教育落实到实处,通过教师创造性的劳动,来激起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以数学教材本身的艺术魅力去感染和激励学生,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全面发展。由于初一学生基础不够扎实,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参差不齐,给教学带来很大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本文试就“分层目标教学”谈谈粗浅看法,以供探究。
一、“分层目标教学”的制定。
由于初一学生学习成绩不稳定,教师在制定分层次时应按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在第一学期初做好小学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2―3次的测试,了解掌握学生对小学知识掌握的程度,再结合初一数学前两个单元的检测,综合考虑按上、中、下分成a、b、c三个学习小组。在分组时要向学生讲清,“分层目标教学”的好处,做好差生的思想工作,讲清分层次不等于人为制造等级差别,而是按客观存在的学习成绩差异,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最终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
二、“分层目标教学”的功效。
“分层目标教学”就是把学生按理解认识问题的能力和基础知识掌握的程度,分成不同的层次,按层次差别制定目标教学计划。在实际教学中,按计划推进,促使教师准确理解教学大纲,深入细致研究教材,全面掌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内在潜力,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差生的自信心。最终使学生达到牢固掌握初一数学基础知识,缩短层次差距,整体提高的目的,“让每块云彩都下雨”。
三、“分层目标教学”的标准。
制定目标时,要从教学大纲出发,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适宜的标准:a组以能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独立完成作业,能够主动帮助b组同学,并能与c组同学组成学习伙伴,充当课下“小老师”;b组学生能掌握教材内容,基本能独立完成作业,较难习题在老师或a组同学帮助下能够掌握教材,完成作业。
目标确定后,可以结伴学习,可以跨组结伴,也可以同层次结伴,用集体的智慧攻克难关,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分层目标教学”的实际操作。
1.教师备课时要根据难易分a、b、c三类,将同一问题由浅入深逐层提高,各个层次的目标档次要适宜,c组的最低目标与大纲的最低要求相吻合,以保证教学质量,即“保底”。
2.课堂设计必须以b组学生的水平为基础,同时兼顾a、c两组,三组交叉进行,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要保证a组学生听课不等待,c组学生基本能听懂并能得到及时辅导。
3.经过一段的学习,层次要及时调整,对成绩稳步提高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可以从c组晋升到b组,从b组晋升到a组。相反,成绩下降的也要从a组降到b组,从b组降到c组。对降级生和c组不升级的学生,要帮助他们寻找差距,迎头赶上。
综上所述,“分层目标教学”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和完善,以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2赵希田,《数学趣味教学法》,测绘出版社,2001.030。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三
人的意识和情感是紧密相连的,他们之间能够相互作用,情感对人的影响既可以表现为支持作用,也可以表现为抑制作用。积极的情感具有激发促进作用,如果我们在情景引入的过程中设计一些使学生感兴趣,渴望去探索的情境,就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之积极地参与到数学教学过程中来。认知参与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学中使用的反映其思维发展水平的学习策略方法,在学生参与中是基础,它对学生的学习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
学生参与对于教学活动的意义是极为关键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切教育教学活动得以真正开展的基础和保证是学生参与,它贯穿了教学的全过程。离开了学生参与,整个教学将无从说起。如果学生不参与,那么整个课堂就会变得死气沉沉,不但老师讲课没有激情,学生也没有积极性启发思维,既不利于学生数学知识、技能的有效获取、学生主体性的充分发挥、学生良好性格品质的养成,也不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教学信息的及时反馈,教师教学知识的丰富以及教师职业使命感的增强等。知识重要,但并不意味着学生头脑中的知识越多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越强,知识只有经过深入理解和运用才能形成能力。要深入理解和运用知识、有更高层次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仅要有行为的参与,还需要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和积极的情感体验与之相结合,才能促进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提高。所以要想获得灵活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关键在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概念的形成过程,性质的发现、发展过程,解题的思维发展过程,错误问题的剖析过程中,不断完善自己的头脑,体会数学认知结构,并能主动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去体验和感受每一次成功的喜悦。
新一轮课改下人们纷纷把目光看向课堂,然而走进课堂,却存在诸多不如意的地方。很多学生在课堂上无心学习,根本就没有听课还随声附和,导致表面看上去好像会了,实际问题什么都不懂。影响学生参与数学教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自身因素。
其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由学生在课堂中的`参与意识所导致,参与度越高,其所取得的学习成绩就越好;另一方面,学生参与程度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关系密切,学习成绩好的学生更会主动参与,学习差的学生则总担心自己不能胜任课堂问题,不敢参与。所以学生只有具备较强的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才能保证数学教学中有高水平的学生参与活动。
2.教学环境因素。
影响课堂环境的因素往往来自于“物质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两个方面。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的教学风格、教师在课堂上的种种表现、师生互动程度等也对学生参与产生不容小觑的影响。另外班级的座位安排也影响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坐在前排和中间的同学往往参与性高于后边和两边的同学。班级规模的大小也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因素,一般班级规模越小的班级的参与积极性越高,反之越低。种种因素表明教学环境的好坏是影响学生参与的一个重要因素。
3.社会文化因素。
信息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对处于重要发展阶段的初中生来说,实在有太大的“诱惑”去分散他们的注意力,使他们渐渐2远离正轨,阻碍了学生在数学教学中的参与。此外,受我国的传统文化思想观念影响,很多学生课堂上不愿主动发言,不愿表达自己的观念,怕被别的同学嘲笑。这些消极因素使他们产生厌学的倾向。研究表明学生参与数学教学是影响学习结果的重要因素,学习过程的态度影响学习结果的品质。
作者:王欢单位:福建省寿宁县寿宁五中。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四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笔者总结出了很多有效的体育课堂教学经验。本文从两个方面展开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从三方面讲述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意义,第二部分列举了让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的具体方法。
1.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实现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学生有很强的可塑性,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根据多元智能理论,体育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其他潜能,增强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
2.能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主动学习是学生能够自发地参与到学习中,自主汲取知识;被动学习是学生需要在外界作用下才去学习知识,主要是抱着完成任务的态度机械性地学习。前者的效果要比后者好很多,所以说,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能够增强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
3.能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提升学生的主动参与性,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兴趣。兴趣可以唤起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能够让学生把体育锻炼当成一种习惯。如果学生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既能影响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又能培养学生的终身运动意识。
1.让体育课堂丰富多彩。
传统的体育课堂内容比较单一,而且呈现两极化趋势,要么是“自由活动”,没有明确教学内容,要么是技术性特别强,并不适于所有体质的学生进行训练。所以,体育课的教学内容要具体,教学内容的选择要适合基本学情,可选择同一节课有两项或者两项以上的不同难度的学习内容,让课堂丰富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让教学模式多元化。
体育课的教学模式比较单一,一般情况下是教师一边讲授一边演示,演示完毕,学生开始训练。学生的体育基础不尽相同,学习能力也有差异,学生很难完全看清老师的演示。所以,体育教师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3.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
体育学习和其他科目一样,也是需要预习的,所以教师在一堂课结束后,要布置下节课的主要内容,让学生进行课下了解。待下节课上课时,学生知道自己要学什么,并且很多学生课下学习了相关知识,课堂教学效果会很好。学生学会了相关技能,自信心增强了,学习体育的兴趣也就有了,自主学习的观念也就建立起来了。
4.让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先导。
兴趣引发好奇心和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总体学情特点,制订适当难度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兴趣,并且让学生能够通过一定的学习取得相应的学习成果。学生会以此为动力,更加热爱体育学习。此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课程难度,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地加深教学内容,提高课程难度,达成最优教学目标。
5.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其他课程一般有课堂小测验、单元测验、阶段性测验、期中期末考试等等,体育课也可以借鉴这些评价方式,让学生看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过程。另外,像学习心得这类作业,体育教师也可以布置下去,并对其作业进行客观评价,这样的好处是能提高学生对体育的重视程度,加深学生对体育的理解。
6.增加体育课比重。
体育课常常被当作“副科”,在课程表中的比重相对来说非常少。体育课基本都在户外进行,遇到不好的天气,体育课会被取消;遇到考试复习,体育课会被其他学科老师借用,体育课似乎成为了可有可无的一门课程。然而,从学生的成长角度出发,应增加体育课的比重且提升体育课的地位。体育课程对学生的身体健康、身心发展、学习能力等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学生不重视体育学习是体育教学的难题,因此加强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主动参与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育的目的是培养人才,人才的定义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体育教学要紧跟教育改革动态,依照教学大纲设置教学内容,同时根据不同时代的不同学情,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的调整,以适应学生的综合学习状态。所以,体育教学看似简单,但是“任重而道远”,需要体育教师创新教育方法且坚持不断地实践探索。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五
我们大家都知道,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特殊的个体,在他们身上既体现着发展的共同性特征,又表现出巨大的个体差异,因此,就有了所谓的“好生”与“差生”之说。然而,因为美术学科的独特性,我们决不能简单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与“差”。记得有位专家说过:在美术课中没有差生!的确,每个人的艺术天赋有所差距,但表现艺术的机会都是均衡的。我们应立足于学生的个体差异,发现、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在遵循共同规律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同时,实施区别指导和分层教学,正确评价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他的作用致关重要。因此,现代教育要求教师必须在新的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正确看到评价这一功能,充分发挥评价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主的主体性评价。
一、探寻学生差异的客观性和多样性。学生的多样性是无所不在的,在教师教学的每时每刻,这些差异都会有所表现。教师只有相信这种差异的存在,并凭借细致的观察和耐心的聆听才会发现这些差异,才会在教学中关注这些差异,寻找解决这些差异的办法。如班上有位学生,由于他的家庭背景和生活条件的影响,他沉默寡言,几乎不带学习用具,作业多半没法完成,多彩的美术课在他的眼里是暗淡无光的,班里的同学也远离他,尽量不跟他接触。我了解情况后,知道这是生活条件的差异,要引导他并不困难。心理学家曾这样比喻:“孩子需要鼓励,就象植物需要水一样。”于是,我送给他一些美术用品,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不会比别人差的,不信咱们就试试看。”从此,他的作业开始有了色彩,我抓住机会,在班上及时表扬了他。经过多次鼓励,他的自信心有了,班上的同学也开始渐渐与他成了朋友。因此说,“好生”需要鼓励,“差生”更需要被人喜欢,被人重视,被人羡慕,被人期待,一句表扬的话语,一片真诚的掌声,就象甘露一样滋润他们干渴的心田。
最后,我想说,我们有责任积极地挖掘学生的潜能,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希望,让每个学生都尽可能获得自由发展、充分发展、主动发展、富有个性地发展的机会。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六
第一,传统文学教学有助于学生就业观发展。传统文学的缔造者是我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家,这些人中有些是达官显贵,有些是白衣居士,还有些人甚至是身有残疾的,而不管什么样的文学艺术家,他们在文学艺术中表达出来的思想往往都是积极的、客观的、努力向上的。这些思想观念有助于学生的就业观念发展,也为学生终身发展意识的形成打下基础。例如,传统文学中的《鸿门宴》一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引导他们理解其中刘邦、张良、樊哙等角色的心理动态,讲述楚汉争雄初期刘邦弱势,但是想尽一些办法保全自己,以图壮大的信念;讲述张良对刘邦的信任、樊哙对刘邦的忠诚等。引导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始终有信心,厚积薄发,寻找机遇,并且在职场上要充分信任领导,对所在岗位忠诚负责,就能够获得个人职业的发展。这样一来,学生的就业观就会更脚踏实地,在就业的过程中,就会更懂得珍惜工作岗位,不好高骛远,并且能够下意识地不断提升个人能力,为自己搭建更好的职业发展平台。第二,传统文学教学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发展。传统文学作品通常都是极具人文精神,并且极具语言审美价值的,高职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深刻体会到这两点,对他们的职业素质发展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高职院校的教育者应当运用语文课程中所蕴含的人文精神来熏陶学生,让他们认识到工作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学生就具备了目前企业最需要的员工精神——对企业忠诚、负责,这是所有待就业青年都需要具备的职业素质,有了这种职业素质,高职学生找到工作的概率会大大提高;其次,语文教育者还要通过传统文学教学,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教给他们怎样运用职场语言,将零散的.语言知识巧妙地串连到一起,避免一些不必要的尴尬出现。这样一来,学生就能够获得职场发展中的另一项必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为自己打造一个良好的人际环境,也是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和个人发展所必需的。第三,传统文学教学促进学生就业思维发展。创新是时代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一个人适应社会、不断晋升的核心能力。目前,高职教育过度重视学生操作能力的训练,忽视了创新思维的培养,致使其为社会提供的人才多为一线生产工人,缺乏创新管理人才。而传统文学中不乏一些极具新意思想,如不破不立、“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教师应以丰富的传统文学知识为载体,引导学生学习逻辑思维、批判思维、求异思想,强化其创新意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在未来的职场发展中适应环境的变化,并且通过个人的创新思维的运用,实现个人职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肖军.五年制高职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j].教书育人,(12)。
[2]刘薇.以职业能力为目标的高职语文教学模式改革[j].教育现代化,(7)。
[3]赵玲.对高职语文教学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探讨[j].课外语文,2017(3)。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七
高职院校以培养职业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的教学目标,因此高职学生毕业后,多从事技术类型岗位的工作。但是,大多数技术型岗位工作条件都比较艰苦,很多学生不愿意从事相关的工作,导致很多专业不对口的就业现象,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并不觉得快乐,也不能体会到职业发展的成就感。种种就业困难、就业不良的现象都表明,高职学生就业问题需要寻找一个突破口进行解决,即使学生能够现实地认识就业环境、客观地认识自己,寻找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工作岗位。这就需要学生的认知能力得到合理的调整和提高,传统文学教育正是从学生认知、学生个人思维方式、学生个人素质方面潜移默化地对高职学生实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一种方式,必然对学生就业有深刻的影响。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八
摘要: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今的教育对学生实施能力培养,培养他们的创造能力,为我国的科技发展和科技创新准备后备人才。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应该照顾到全体学生的需求,创造机会让他们积极参加,在实践中锻炼他们的自主意识,在探索中提高他们的自主能力;在合作中加强他们的钻研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好基础。
关键词:自主;意识;动力;潜能。
新课程标准要求当今的教育对学生实施创新能力培养,可是现在的课堂都是学生跟着教师的提问而活动,大多学生都是被动地被教师牵着学习,长此以往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就会被这种教学模式扼杀。我们要想建立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就要把这种教师提前预设思路的课堂教学模式彻底放弃,尝试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参与课堂,让课堂变成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主阵地,使他们共同交流自己的得失,寻找更加适合自己的自主学习方式方法。现在我把自己的做法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发挥自主参与的愿望,共同制定预习提纲。
教师在课前制定预习提纲时应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水平,因此在设计预习案时要让他们全部参与课堂,培养他们在预习过程中独立自主地完成预习案。教师设计的预习案应该把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与认知活动巧妙地联系起来,尽量让学生的能力在完成问题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和发展,从而使他们逐步养成课前预习的习惯,进一步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样学生就会有强烈的参与意识,能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之中。为了保护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我认为在教学设计中,教师不要提前预设自己的模式,而是先与学生共同制定预习提纲,让学生提前了解新知识在本章甚至在本册中的地位,让他们在探究活动中能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想法,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可是并不是所有的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都是一帆顺风的',他们或多或少都会碰到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此时教师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质疑问难,在合作中成长,在探讨中提高。对于绝大多数同学都无法解决的问题再由教师适时向学生进行点拨。因为没有解决问题的学生会高度集中注意力。那些已经解决了问题的学生更想知道自己的解决办法是不是最好,他们就会把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教师的点拨之处,从而使教师的点拨起到最好的效果。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
(一)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自主参与热情。
教师在教学时要创造一个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参与的意识、交流的愿望,促使学生产生与大家共同学习的心态,调动其自主参与学习的内心渴望;其次教师在组织学生参与学习活动时,要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内心渴望,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有时,有的教师常说,现在的学生自主参与意识不高,对新鲜事物没有兴趣和热情。但是我认为现在的学生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新鲜感很强,随着他们年龄的增加,思维也会更加成熟,自主参与的意识也就加强了。他们不愿意做课堂的奴隶,他们渴望与大家交流探讨,只要教师能够引导好,一定会收到好的效果。我在教授“投影与视图”一课时,便把学生带到学校的广场,提出问题:观察影子的特点。这时,我刚提出问题学生就开始向我叙说自己的方法。在认真听取他们的方法后与学生交流,肯定了他们的想法。进而转入本节课的内容,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激发了他们参与课堂的热情。
(二)创造合作机会,调动学生自主参与潜能。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就是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积极思考和动手操作。因此,在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自主学习,创设自学的氛围,这就需要学生在经常的探索、实践中不断学习自主参与的方法,并能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任教师组织的课堂活动中。在课堂的主动学习中,学生对本节课的知识还是不理解,经过认真细致的探究,学生仍然满头雾水,此时的学生就感觉到了合作的必要和教师引导的必要性。教师就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对学生进行学习指导。尤其在小组学习中,学生会主动提出问题、积极参与本组的讨论、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惑。学生自主参与的方法虽然各自不同,但是每个学生都有交流学习的需求,课堂就给他们提供了互相交流、共同探讨的平台。正如一个思想家所说,两个人交换各自的思想我们就拥有了两种思想,此时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互相渗透,形成一个完整的方法体系,丰富了学生的学习方法。
如何把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的习惯和意识转移到课后,这就需要教师多想一些办法。其实这并不难,只要教师留给学生的问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生活化,就会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和兴趣,这样就会使学生从课内到课外始终处于积极主动、自觉参与的氛围之中。我在教学“利用解直角三角形测高”这一节时,联想到学生平时的学习能力和这节课的知识点特点,考虑学生学习可能有困难,于是在设计教案时就给学生留了这样一个课后作业:请你结合本节课的知识测量我们身边某物体的高下节课由你来向大家展示作业。第二天的课前学生将自己的作业完成情况向教师和同学展示,表现出了极高的参与热情。教师要心中时刻想着学生,想着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好基础,把自主学习的理念渗透到教学中,真正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九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教学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我们要把学习主动权教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强烈的投入欲望。学生的参与意识不可能自发产生,必须依靠教师的诱导。因此,要想提高教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必须以高超的教学能力和精湛的教学艺术,来有法学生的参与意识。
―、激活思维兴奋点,培养情感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要进行认知方面的学习,同时也进行情感的学习,两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我们既要注重对学生的智力训练和情感的`协同动能,在学生的学习氛围中,把认知活动由最初发生的兴趣和快感,引向热情而张扬的思索和探索中去。在教学中,培养学生参与热情的方法很多,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引入新知,既能化难为易,又使学生倍感亲切,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能激励学生积极投入探求新知识的活动。对学生学习效果及时肯定,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不断体验学生的解决问题的快乐,坚持这样做,使他们获得重重有益的情感体验,从而高效率,高质量的掌握所学内容。
例如,一位教师在讲授用乘法分配律进行计算时,设计了一个师生对出题的训练形式。教师说:“我们利用刚才的知识对出题,得出一个乘法算式,我出一个乘法算式,但两个乘法算式加起来要能用乘法分配律简便计算.”一位学生出:12x36教师出加12x66,教师接着出:62x660,学生立即出加上62x120…….于是课堂气氛变得十分活跃。学生纷纷要求参加对出题,这种练习形式既能练习师生情感,有抓出了对教材的重点,难点经过反复练习,提高学习效果。
对学生的情感激励,主要是借助于面部表情和语言评价来实现,其中语言评价是在学生解题中应用最广泛的激励机制。
当确定题目之后,教师结合教材和学生特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迫不及待的解题欲望。例如‘‘这道题看上去倒是不难,可是却容易出错’’,这道题有些难度,那些同学不要别人帮助自己能独立解答出来。,对学生来说,这并非是可有可无的“废话”,而是对解题活力激励作用的“妙语”。
当学生解题时,教师也应不失时机旁敲侧击或正面指导,如“xxx已经想出三条解题思路了”“你是要多想一步你有新的成果”,“噢,你的想法挺好,只是有些毛病”等,以发挥语言的激励作用。
二、重视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思维参与。
思维是智力活动的核心,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教学艺术来诱发学生思维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的思维活动有效地加入教学活动中来。
在课堂上,让学生充分体现主体地位的作用,积极参与到一个新知识的思维过程中,学会独立思考。爱因斯坦说过只是要善于思考,再思考。首先在思考中教师可以适时的给以启发,教如何去动脑,如何去思考,但不是在教师的思维圈子中顺着教师的思路走,如不这样,就会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和能力,就会妨碍思维能力的发展,消弱主体的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培养学生大胆主动,勤于提问,善于动口的习惯。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只是敢问和善问,学生才会勤思,才会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教师可以用质疑问难的形式,鼓励学生向教师:“发难”,尽管学生的提问有时显得肤浅简单,但可以促进并调节学生的探究思维活动,激活学生的思维,有效地提高学习目标。此外,教师还可以创设问题情景,通过设疑,质疑等形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心里趋同参与。
实践证明,师生之间只有心里想通,才能情感相通,这就要求教师掌握儿童心理全面了解学生,把握其共性,这样才能多一些主力,引发学生的心理趋同及参与意识,比如,全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习惯怎样?每个人的心理素质如何?哪些学生课堂上有情绪变化,需要怎样的声调,表情,眼神。手势给以暗示和提醒?哪些学生回答哪些问题能获的成功而产生的愉快体验?哪些学生自己会有困难需要个别辅导等等。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恰当安排,适时调整。这样,学生就会赶到老师最了解自己,从而对老师的授课内容产生趋同心理和参与意识,就会将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总之,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主阵地,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课堂教学要走出传统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实践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赏心乐学之所。奇思妙想之处。真正实践高效课堂,以有效的教,促进学生高效的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
研究教学论的专家认为:情境之于知识,犹如汤之于盐。盐溶入汤中,才容易下咽、吸收;知识要融入情境中,才能显示活力和美感。因为抽象静态的文本知识借助特定的情境被“激活”了。语文教学就是引导学生把握文章内容,积累生动的词语和优美深刻的语句;联系生活体验,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积极发表自己的见解;唤醒学生内心爱的情感。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思维特征、认知能力以及接受水平,需要找到一个从生活经验到概念学习转换的过渡“阶梯”,而“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正好与之相契合。这种为教育教学而创设的情境适合小学生的语文情境学习,被赋予了感情、符合学科特点,它不仅降低了儿童学习的困难,同时也让小学生得到别样的情感体验。
一、带入情境启迪想象,发挥学生能动性。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学习从低年级到高年级,从阅读到写作,都突出了“想象”。儿童的想象需要情感伴随,儿童记忆屏幕中的形象要组合成新的形象,需要“力”的推动。儿章常常会因为好奇而想象;因为想改变眼前的现实而想象;因为可以获得心理的愉悦而想象。想象可以展示孩子的聪慧可以给孩子带来快乐的体验,想象力是儿童拥有的巨大财富。
语文教学中的情境教育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语文教材中选录的多是生动有趣的童话、小说、寓言等文章。在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中,教师运用多种手段给学生创设一个环境、一种氛围,让学生能深刻理解课文内容,让学生尽快进入文本描摹的情境中。课堂上借助音乐渲染情境、巧用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悟情境、通过语言描绘情境。这些情境设置能让学生在想象的情境中自由翱翔,弥补了单纯课程容易陷入知识系统状态的缺陷,将知识的系统性、活动的操作性、审美的.愉悦性和环境的广阔性融为一体,凭借特定的氛围,激起学生热烈的情绪,在优化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李吉林设计的各种“情境”,“无论是进行语言训练,提供作文素材;进行审美教育,促进整体发展;还是考虑到多种题材体裁的教学:识字的情境教学、阅读的情境教学、散文的情境教学、诗歌的情境教学、童话的情境教学、寓言的情境教学、作文的情境教学,对学生来说,都是种新鲜的刺激。这些精心设置的“情境”具有显性的目的指向,及时“提供人的自我意识、场景记忆、他心想象共生演化的学习环境”,因而引领着儿童迈向更优化的方向,促进儿章全面深入的发展。
二、培养兴趣指导观察,注重学生实践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逐渐增强,语文课堂上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就显得尤其重要。如果只靠直观性的教学情境,极容易使教学简单化、表面化,不利于学生抽象思维的培养与训练,也不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满足学生对真、善、美更高层次的追求。固情境教学提出了“强化感受、淡化分析”,即“通过优化情境,引导儿章从感受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小学语文教师非常注重课堂设计,所设计的每一个问题、所展示的每一幅画、所吟唱的每一首歌、所分配的每一个角色能做到精益求精,能最大程度地引起学生的兴趣。
李吉林老师是把学生引入“形真、情切、意远、理蕴”的情境,利用课文创设情境、联系生活展现情境、运用实物演示情境、借助图画再现情境、扮演角色体会情境、锤炼语言描绘情境,极大地激起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培养了学生的兴趣,调动了他们的热情,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创造性。在情境教育的课堂上,每个学生都是那样的欣喜、兴奋,在唯美的活泼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中,他们感受、体验、表达,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得到自由、充分地发展。李吉林情境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课堂的实践训练使学生学习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训练,潜在的智能也得到开发,学生情感的培养、知识的渗透出现一派生机,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极大程度的提高。
三、陶冶情操渗透审美,培养学生感悟性。
少年儿童在小学阶段活泼好动、好奇心强、情绪色彩明显,非常注意那些直接的令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创设情景寓情于教,促进学生素质的主动协调发展,情境教育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好方法。学生读一些作品时,由于时空原因,由于学生年龄认知、修养、阅历等原因,理解起来有些“隔”。他们也许会叹服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却不会被感动。而语文教学如果不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就注定是失败的。因此,语文课堂上,教师不能紧扣文学术语,应挖掘学生已有生活经验、鼓励他们去寻找周围相似的人或事,充分调动学生情感,达到与文章的共鸣。
从思维规律来看,人的思维具有多向性,教材中往往只提供了一种思维模式,我们不妨利用反向思维,为学生提供另一种拓宽思维的方式,让学生去感知、想象、发挥。文学作品讲究含蓄就如同绘画讲究留白,讲究“言外之意”“意外之象”。从这个角度出发,运用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的语文课堂可以更大程度地调动学生想象力,在揣摩作者写作目的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学生感知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寻根究底,有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可以加深学生思维深度。
从小学低年级到高年级,学生的审美感悟会有很大提升。学生从了解课本知识,掌握基本技能,到积极思考、开拓智力、发展能力。语文学习的目标不再简单定位于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小学语文教学中注重陶冶情操渗透审美,能最大效果地培养学生的感悟性。
情境教育的出现让语文教师看到了希望,他们可以借助音乐、美术、语言、表演等手段刺激学生,让他们全身心融入课堂。李吉林老师是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她开创性地提出了“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本文对李吉林情境教育理论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进行了分析,包括:第一,带入情境启迪想象,发挥学生能动性;第二,培养兴趣指导观察,注重学生实践性,第三,陶冶情操渗透审美,培养学生感悟性。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探究出一条情境教育之路,摸索出一条相对适合的理论操作模式,使之更好地辅助初中语文教学。
文档为doc格式。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一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本文针对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弊端,在分析构建新的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上提出“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该模式把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模式。文章从建构教学模式所需要的因素出发,从建构教师的教学观和学生的学习观入手,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对新教学模式的反馈调控作用及其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讨论。探索新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促进英语课堂教学,提高学生语言能力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教学模式;主体参与;创造性思维。
abstract。
theteachingmode,whichisundertheguidanceofcertainteachingideas,isthedesignedstrategysystemofimplementingmethodandthestableteachingprocedurewhichbasedontheteachingfactors,aimingataccomplishingtheteachinggoalandcontent.byanalyzingthedisadvantagesofthetraditionalteachingmodeandthetheoryofconstructinganewteachingmode,thethesisdiscussesanewteachingmodeinmiddleschoolenglishclass--“students-basedparticipationandcreativethinkingcultivation”,whichwillchangethe“teacher--orientated”teachingmodeintothe“students--orientated”teachingmode.thethesisfocusesonanalyzingtheteachersguidanceandthestudent-basedparticipationfromanangleofconstructingthenewteachingandlearningconception.thefeedbackcontrolfunctionanditsapplicationhadbeendiscussedinthispaperaswell.
一、教学模式的涵义及特点。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为完成规定的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构成教学的诸要素所设计的比较稳定的教学程序及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确立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方法、提示教师教学活动的基本框架。”[1](p36)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有其内在结构。教学模式的结构是由教学模式所包含的诸因素有规律地构成的系统。一个完整的教学应包括以下因素:主题、目标、条件、程序、评价这5个因素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一般来说,任何教学模式都包含这5个因素,至于各因素之间的具体内容,则因教学模式的不同而不同。任何教学模式有一套比较完整的结构和机制,这就使其结构具有完整性的特点。教学模式的特点还包括简明性、优效性、操作性、稳定性。
二、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
以传授教学大纲和教材所规定的知识为主;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活动为主;在方法上是以教师灌输为主,学生处于被动的接受。其教学思想不在于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各种能力的培养。
2、教学目标。
以大纲和教材规定了的目标为目标,是一个千篇一律,一成不变,非常机械的框框,束缚了学生个性发展和人的全面和谐发展,迫使学生只能朝着一个目标前进、朝着一个方向发展。
3、教学程序。
按照课前备好的教案中的程序进行操作,按照教案设计好的程序创设教学情境,教师上课是按照教案这个脚本在演戏,使教学程序程式化、机械化,刻板的程序,学生提不起精神,大脑处于抑制状态,无法兴奋,缺乏兴趣,课堂效率低下。
4、教学主体。
以教师为主体,过分强调教师的角色作用。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束缚了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的作用,使学生在课堂得不到应有的训练和实践。
5、教学手段。
传统教学模式教学手段陈旧、单一、简单,与现代化突飞猛进、日新月异的科学技术脱节,往往是黑板加粉笔。用落后的教学手段传授先进的科学技术,难于激发学生的兴趣,难于体现科学技术的先进性和时代性。
6、教学原则。
过分强调知识的严密性、系统性、完整性和逻辑性,往往忽视知识的实用性和时代性,使知识变成了一成不变的、僵化的教条,抹杀了知识的生命力,使知识与社会实践相脱离,甚至于社会生产实践中需要的在教学中学不到,而在教学里学到的却是于实践基本无用或相脱离的东西。
综上所述,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存在着很多的弊端,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应该有所继承、有所摒弃。因此教育者应该重新理解教育与学习对学生发展的意义,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努力寻求并实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模式。
三、“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与建构。
(一)、“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理念。
通过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分析和思考,笔者结合有关方面的资料及笔者的学习经历,尝试性地提出了中学英语课堂教学的新模式---“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模式,此课堂教学模式图如下所示:
从现代教学论的角度看,模式的最显著特征是它通过类推所表达的某种教学指导思想。在教学领域,模式在比较明确地规定教学规律的情况下,提供一种可以得出一定结论的操作程序。学生主体性参与是现代课堂教学的主要特征,它克服了传统课堂教学难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包括学生独立思考和独立工作能力培养的诸多不足。“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经验自主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最终是学生通过自主活动获得经验,对自身知识结构进行更新,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教学模式。
在“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不再是“授--受”过程,而是“教师的激励—学生的主体性发挥—素质的自主发展”过程,因而十分重视教师与学生间的和谐交往,学生生动活泼地学习,师生主体性的共同发挥。课堂教学中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是为了让学生有自我教育、自主学习的心向,然后再培养学生在活动中的自主创新意识。“以维果斯基、列昂节夫和达维多夫为首的教育家和心理学家,他们将马克思主义中的“实践”概念引入到教学理论中,把人的发展基础确定在主体对客体的主动实践活动上。”[2](p160)也就是说,人是在活动过程中通过积极主动地掌握社会历史文化经验促进心理发展的。这就要求在课堂教学时要坚持学生学习活动的历史社会性,主张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培养和激发学生富有社会意义的动机,反对单纯从学生的个人兴趣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也不能只限于学生的个人兴趣,而是要进一步与社会生活保持联系,与教育方针和教育目标保持一致。
(二)、“自主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1、建构新的教师观与学生观。
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改革的主力军。“教师对自己在教学过程的角色定位,对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定位,对师生之间关系的认识非常重要。它直接影响教师的施教行为,影响到学生的学习行为,影响到教师的专业生活和学生的生存状况。”[3](p202)传统上讲,外语课堂教学内的大部分谈话是以教师独白(monologue)形式进行的。“教师在外语课堂中享有特殊的权利,教师话语在英语课堂时间中比例依然较大,课堂仍存在教师的话语霸权现象。师生对话中教师话轮平均长度远远大于学生的,而且教师有权通过指名借助手势等手段选定下一个话轮说话者。学生把持话轮时,其话轮的持续时间、言语长度也都由教师决定,在以教师中心课堂中,教师的问题大多数是展示性问题(displayquestion),而缺少参考性问题(referentialquestion)传统的irf模式(即initiation-response-feedback)仍然是当今课堂最普遍的交互式。”[4](p71)由于在传统教学中师生是主动传授与被动接受的关系,因此,他们很难形成真正的互动关系,很难形成真正的合作关系,很难形成平等的伙伴关系;教学过程也就很难成为师生相互交流、沟通、共同建构意义的过程,共同创造课程。过去,由于考试指挥棒的影响,英语教师过分强调英语知识的教学,结果培养了一批“哑巴英语”“聋子英语”,引起了我国英语界的反思。中学英语教材的改革为教师观念的转变奠定了基础。然而传统考试的“余威”仍在,言语技能的教改力度仍不够大。目前素质教育已经摆在日趋重要的地位上,英语课程标准适时进行了调整,明确规定将降低语法试题的难度,减少知识性的客观题,重点培养学生的言语能力,在言语运用中学习语言。因此,“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引导性。
在教学上,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授受关系,教师处于教育和教学的主导地位。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是英语教学的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他们是需要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尊重他们个体的差异。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育的本质属性是教师的价值引导和学生自主建构的辨证统一。”[5](p154)教师和学生的关系应该是引导的关系,引导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引导学生激活进一步探究所需要的先前经验,引导学生实现课程资源价值的超水平发挥。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教学活动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引导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括做人的价值;也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学生迷路时,教师不是轻易的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辨别方向;还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时,教师不是拖着学生走,而是激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激励他不断地向上攀登。
(2)、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性。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主导作用不是万能的,而是有条件的,首先,教师对学生的引导、启发、讲解、点拨等,无论其作用有多大,都需要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选择与运用才能转化为他们的智慧和才能;其次,教师的指导作用必须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出发,适应他们的身心发展规律。”[6](p88-89)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是以唤醒学生的主体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及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以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新、实践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一种新型的教学观和教学形式。学生作为受教育者是学校教育行为中的重要因素,是学校学习生活的直接承担者和当事人,也是学校学习活动的理所当然的主人。然而在现实教育中学生并没有成为教育主体,而是教师教学活动的被动接受者。以学生为主的课堂教学过程是能够促进学生自主参与学习的过程,并通过实践活动完成发展任务的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而教师在这过程中则指导学生把握认知的方向和过程。
以上的分析也就体现在“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在教的过程中要确定学生的动机、树立学生的信心,帮助学生在学的过程中明确目标,提高学习兴趣。
课堂活动是教师和学生及教学情境相互作用的过程。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仅取决于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而且取决于一定的教学情境。课堂气氛即其中之一。班级授课制是现代学校教学的最主要的组织形式,课堂教学又是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的具体形式之一。课堂教学中涉及的因素很多,而且这些因素错综复杂,教师、学生、目标、课程、教学方法、班级结构以及彼此间的互动关系等,都会影响课堂气氛。“一般来是说,课堂气氛可能是温暖或严肃的,友好或敌意的,热忱或冷淡,紧张或轻松的,团结或散漫的,愉快或痛苦的,和谐或冲突的等。从心理学上讲,有的人从民主、专制或放任的角度,有的人以教师为中心或以学生为中心以及是开放或封闭等方面研究课堂气氛。无论哪种研究都表明,课堂气氛愉快与否对学生的学业成绩有所影响,课堂气氛愉快学生会有较好的学业成绩,反之则较差。创造并维持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并以此促进师生间良好的关系,从而建立学生积极的自我观念,是师生共同的职责。”[7](p121)。
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维持良好课堂气氛重要因素之一,唤起学习兴趣、诱发认知兴趣、活跃智力积极性,对于教学过程中发展知识、技能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养成善于思考的好习惯。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使学生参与交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内在兴趣是学习的最佳动机,也是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强大动因。
第一、重视每节课的导入环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导入新课时,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造成认知的矛盾和冲突,从而激发学生的欲望。
第二、重视整节课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要整节课中不断进行问题情境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从而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8](p137)建立民主的课堂气氛,让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坚持杜绝教师对个别学生的偏爱现象,因为没有民主和谐就不可能有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同样没有自由安全就没有探究可言。“教学氛围实质是师生关系问题,融洽是师生关系永远是第一教学原则。”[9](p84)具体做法是:。
第一、教师要平易近人,放下架子和学生平等对话,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第二、教师要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让学生感到课堂是自由的。让学生各抒己见,这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造性思维。
第三、教师要延迟判断,让学生有自我修正错误的机会,或利用引导性问题鼓励学生回答。即使学生回答得不正确或做得不对,也不批评、不讥讽,而应该耐心开导。
“民主的师生关系能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高昂情绪、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为此,教师应创设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身心愉悦,学生才能无拘无束地去思索,才会迸发创造的火花。在课堂上,遇到学生提出与老师不同见解时,老师应允许学生表达不同看法,并耐心听取,还要鼓励学生发问,师生之间应该教学相长,不应该惟我独尊。”[10](p35)因为民主宽松的课堂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主动参与、主动研究的学习欲。
3、反馈调控,引导创造性思维。
在课堂上,教师通常会提问那些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是所谓的优等生。这样子容易养成一种习惯,每次教师提出问题时,因为想到自己肯定不会被提问到的差等生们,就不会去思考问题的答案,或许自卑或许真的不懂,可是他们已经麻木不仁了,不善于思考是他们养成的习惯,而造成这种后果的罪魁祸首是教师的某种行为,也许他们并没有意识到这点。给每个学生发表自己观点的机会,不管是优等生、差等生、还是困惑生他们的意见都要一样受到尊重和评价。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要照顾好每个学生,不能特别冷落某些学生,或照顾某些学生,因为这样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不易于某些学生的身心的健康发展,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恰当的反馈不仅能让学生得知自己的表现,也可以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评价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对学习起促进作用,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自信心。”[11](p29)。
引导创造性思维,通过分析概括整理有以下几点:
第一、求同求异。求同思维是指采用已知的最佳方法,有方向、有范围的思维形式;求异思维是一种开拓思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多角度思考问题,多种可能性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多角度地思考,各抒己见,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独特性、多样性,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第二、开发想象能力。马克思曾经说过,一切创造性劳动都是从创造性的想象力开始的。英语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景锻炼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开发学生的想象力。
第三、打破思维定势。定势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发挥想象,打破思维定势,就是先对不同的问题用同一思路来解决,之后提出个别条件的变化,要求用可变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思维富有创造性。
第四、运用反向思维。反向思维就是抛开教材提供的条件和思路方向,展开思考和想象。英语课堂上,教师要运用反向思维,培养学生在特殊情况下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三)、“学生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应用。
新时代英语教学有着新的任务,要跟随时代的发展。“英语教学模式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运用言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这已经是国内外英语教学界的共识。”[12](p89)现代英语教学的侧重于语言的交际功能,这不仅是对英语专业学生的要求,也是对英语初学者的要求。以下是对该教学模式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口语练习方面。
教师不再要求学生严格地按照题目中所给的clues去编对话、套框架,而是让他们就此话题(topic)畅所欲言。通常的做法是教师确定话题范围,然后学生做几分钟的准备,之后自愿上台来做。这是一种“省时高效”的做法,远比一个教师点名“逼”着学生“编”要有更大实效性。更重要的是给学生自由思维和表达的空间,锻炼了他们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只扮演一个“listener”的角色,同时对他们的真情流露和精彩的表达给予鼓励和评价。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个人关系更加贴近,对同学的了解更加深入。
2、词汇教学方面。
根据词汇量和词汇在课文内容中的出现情况,教师一般要采用集中教学,即利用不超过半小时的时间进行集中讲解。让学生主动地参与进来,要求他们做“临时老师”。课前自己查字典,课上依据自己的设计,给同学进行讲解,要求他们尽可能从习得的途径多层面地讲解,如意义、用法结构等。这样一方面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另一方面通过课前认真准备,课堂上亲自讲解,加深了对词汇的理解。对一些重点的词汇,要求他们讨论学习。教师在这一过程中的作用只是收集同学们在讲解过程中的重大错误,统一进行纠正,并对未讲解的内容进行补充。另外,还可以就某个词,尽量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引申出它的其它意思,或在不同场合将代表不同的意思。
3、课文讲解方面。
为了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在章节的学习开始之时,就对课文进行预习,并把不懂的或认为是难点的地方划出来。上课时,先小组进行讨论相互解决。然后把不懂的问题集中起来派个代表传递给教师,教师在下课前的一些时间,用于回答学生还没弄懂的问题。在这个“发现问题—讨论—讲解—再讨论”的过程中,学生始终保持了思维主动活动状态,能主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还有教师在最后解答问题时应当再次引导学生思维发散,培养创造性思维。
总之,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尝试运用不同的方法,努力使语言学习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主动、创造思维、大胆实践的学习过程,多角度、多层面地体现“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教学模式理念,这是现代素质教育的要求。
四、总结。
以“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以学生自主活动的方式把学生所要掌握的知识经验自主组织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它以学生自主参与为主要手段,以体验课堂学习,获得经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性运用知识的能力为主要目的。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积极鼓励和支持学生的主动参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要求英语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去拓展学习和运用渠道。“主体参与,培养创造性思维”的中学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促进素质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彭智贤等.以学生为主--当代教育改革新思潮.(m).山东教育出版社..第35—36页。
[2]卢正之.学会参与:主体性教育模式研究.(m)浙江大学出版社..第160页。
[3]钟启泉等.外语课程与教学论.(m)浙江教育出版社.20.第202页。
[4]王宇.影响外语课堂互动的隐性因素.外语学刊.(j).,第6期(总第127期):第71页。
[5]陈泼等.新课程理念与初中英语课堂教学实施.(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年.第154页。
[7]袁振国.课堂管理的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
[8]同[5].第137页。
[9]同[5].第84页。
[10]戴茜红.构建创造性英语教学模式,培养学生创新思维.(j).中国教育导刊.20,第2期:第35页。
[11]洪珍.中学英语课堂教师话语研究.(j).外语学刊.年,第7卷(第5期):第29页。
[12]赵晓红.论以学生为主体的英语教学模式.(j).固原师专学报.2005年,第26卷(第1期):第89页。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二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性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中专学生在校抽烟、喝酒、打架、故意毁坏公物,抢劫、甚至自杀、故意杀人等事件频频发生,这说明学生承受了来自学业、家庭乃至社会各方面的心理压力,已达到不平衡状态甚至是不健康状态。班主任和授课教师,作为学生最亲近的师长,在平时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责任引导学生健康成长,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
造成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来自社会影响、家庭环境、教师的教育方法和中职生自身等因素:
1.社会影响。社会上种种不良因素的干扰以及人们对中职生的偏见,使得中职生出现了许多逆反心理和逆反行为。在看到社会中贫富悬殊等,许多学生很难适应,便在其心灵上产生自卑、冷漠、忧郁等不良情绪。
2.家庭影响。在家庭教育中,许多父母怕耽误孩子学习,没有要求孩子做家务的习惯,随着孩子长大,好吃懒做,不爱劳动、养成了这部分学生的依赖性。有的家长望子成龙,给学生不断加压,使学生心理负担过重;有的家长则不讲究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是金钱刺激,就是棍棒教育,或放任自流,任其发展。
3.学校教育不当。近年来,中职学校因高校扩招,社会需求变化等原因,出现招生难、教学难、管理难等一系列新问题,招收的学生大都是学习成绩差,组织纪律性差的“双差生”,教学和管理的难度增大。对这种新的情况和变化,许多中职学校还没有完全适应,没有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改革,在班级管理及教学过程中,教师的管理方法单一,处理矛盾不恰当,容易使学生产生一些心理负担。一些教师忽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时采用不当的方法,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
4.学生自身心理因素。由于学习基础不扎实,学习方法不当,学习松散,动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不断地诱发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
5.已进入社会的同龄人的间接影响。看到许多同龄人过早的进入社会就业挣钱,也使在校生产生心理负担,导致无心学习。
1.态度上树立正确的教育意识。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学生观”,这种观念支配着他们的教育行为和方式。教师应该正确、全面、客观的认识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因此,教师在教育的整个过程中都应该走进学生,采取正确的教育态度,积极地因材施教。心理健康教育课属于活动课程,通过各种教学活动,使学生获得真实的心理体验,掌握实用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调节技术,来促进心理健康地发展,并不是单纯地让学生掌握有关知识。每位教师都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其心理压力,淡化其自卑感;通过运用激励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校在环境布置上要精心的设计与构建。尤其在学校内部环境的`建设上,以“美”、“特”、“新“来装点布置。校园内教室、宿舍、走廊、话动室都能做到美观洁净。而各式宣传橱窗、画廊黑板报上丰富多彩的内容能使学生流连忘返,教师、学生的一些文艺作品的展示,增添了学校典雅怡人的文化氛围,更给全校师生带来了一个探索世界、捕捉信息、展示才艺的广阔空间。
3.育人先要育己。
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现代化生活日益紧张和繁忙,给人们带来许多心理变化,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及来自社会各方面有形无形的压力,使一些教师产生心理冲突和压抑感。教师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必然导致不恰当的教育行为,对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其次教师要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教师的职业特征要求教师要有极强的自我调节情绪的能力,教师要用科学知识调整自己的心态,使自己始终处于积极乐观、平和稳定、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以旺盛的精力、丰富的情感,健康的情绪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去。最后要对教师广泛开展心理学知识的培训。培养一支自身心理健康,懂得心理学专业知识,掌握心理辅导技能和心理训练方法的教师队伍,这是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至关重要的。
4.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
现在大部分学生家长教育学、心理学的知识欠缺,他们不了解如何更科学地教育孩子,因此,学校要通过家长会,家长座谈会等方式,让家长懂得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懂得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了解青少年年龄特点,懂得教育学生的正确方法。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过高,希望孩子成才,这是人之常情,但压力过大,也会适得其反。由于不少中职生成绩差,经常受到指责、批评、人格污辱,有时即使做了一些好事,成绩上取得了进步,也无法及时得到肯定和表扬,使他们感到不管怎样,老师和家长总是不会相信的。如自己再怎么努力也没有用,对周围的人总报有猜疑,不信任的态度,使他们的心理常受畏惧、敌对情绪的支配而产生各种逆反心理。这种心理犹如一把利剑,深深地刺痛着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应该多给他们鼓励和关怀,把微笑带给他们,让他们扬起学习的风帆。
5.建立网络心理健康教育平台。
由于网络具有隐蔽、虚拟性,学生处在一个宽松无需戒备的交流环境中,便于把自己的压抑、苦闷、困惑倾诉出来,也便于学生就一些敏感的问题向老师求助。如,利用学校已有网络资源,开设资源共享的心理网站,向学生介绍心理健康知识、缓解或调适心理压力的技巧等;开通网络咨询热线实现师生心灵互动。学生不用担心和害怕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会暴露在大家面前,能真实地表述自己的问题和期望,从而弥补了传统心理健康教育的不足,保证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
当代中职生将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挑战。要想发展成为时代需要的人才,不仅要具备广博的知识、良好的能力结构,而且要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是现代健康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个心理健康的人,可以在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取得进步。他可以用坚强的意志战胜困难,用坚定而乐观的心态面对挫折与失败;他会在任何顺境中一路领先,也会在任何逆境中奋勇崛起,取得事业的成功。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三
xxx同学: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好学生。你热爱班级,乐于助人,有一定主见。劳动时,不怕脏累;学习时,你要求上进,工作认真负责。你能牢记老师的教诲,让老师的提醒越来越少,自己的积极主动越来越多。但美中不足是有时上课思想不集中。愿你做一个无畏的勇士,去采撷最美丽的花朵!
xxx同学:你是一个好动天真的男孩,很贪玩,时常耽误了学习,也常挨批评,可在老师的心中,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是靠持之以恒的,如果你能把学习的激情融入每时每刻,静下来认真思考,勤奋学习,那么,你将成为一名佼佼者。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xxx同学:一看就觉得你是一个文静认真正直的女孩。尽管有时会不自觉违反老师规定,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学生,以后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你学习勤奋,课堂上那双求知的大眼睛总能把老师深深地感动!美中不足的是: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今后在课堂上能经常看到你大胆地举手发言吗?陈欢:你的自觉认真刻苦精神很难得,你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宽慰的孩子。课前你总能做好准备,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这个学期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进行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科的平衡。同时平时多和同学交往。老师祝愿你在将来的学习中像雨后春笋一般,一节高过一节。白露:在美国社会中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已,谁还会信任你呢?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女孩,要对自己有信心,大胆展示自己,不断地锻炼自己。
xxx同学:你有许多优点:非常懂事,善解人意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总是默默的尽力把所有事做好,是一个可爱的学生。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xxx同学:学习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聪明的你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象我们希望的那样,是因为你还缺乏主动性,只有鼓足学习的热情,并且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不至于埋没自己的良好天资。
你乐观开朗,尊敬师长,与人相处融洽,你思维活跃,善于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上课时你专注的.神情,作业时你工整的字迹,休息时你恬静的举止,做事时你尽职的态度,都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善于把握今天的孩子。
工作认真负责,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总管不好自己。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长翅膀飞到你的?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一看就觉得你像位文质彬彬的书生。尽管有时会不自觉违反老师规定,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学生,以后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你学习勤奋,课堂上那双求知的大眼睛总能把老师深深地感动!学习成绩优秀这有赖于你良好的学习习惯。美中不足的是: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今后在课堂上能经常看到你大胆地举手发言吗?要记住“山外有山”的道理,胜不骄,败不馁,永远不放弃追求。
你的自觉认真刻苦精神很难得,你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宽慰的孩子。课前你总能做好准备,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这个学期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进行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科的平衡。同时平时多和同学交往。老师祝愿你在将来的学习中像雨后春笋一般,一节高过一节。
xxx同学:在校团结同学,热爱班级是你的优点。但是,你交的一个坏朋友却老是使你的成绩上不去,那就是贪玩。老师发现你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是学习没有耐心和毅力,学习成绩很不稳定,上课也有开小差的现象。我相信,只要你明确学习目标,改变学习方法,再加上毅力,学习成绩肯定会进步的!周康:经过老师和父母的帮助教育,你的学习目的明确多了,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你总是尽力把作业做好,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使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希望你能树立信心,不懈努力,别让大家失望!
xxx同学:性情温和言语不多的你渴望学习进步,但还缺乏刻苦钻研精神缺乏正确有效的学习方法,学习成绩还无起色。愿你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永不厌倦永远进取!
xxx同学: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用微笑面对人生,用热情对待朋友,老师总能感受到你带给大家的温暖,对集体和他人的事非常关心,在学习上是个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这学期你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希望你能在学习上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智慧发光,毕竟时光飞逝,时不待我。
xxx同学:你渴望做一个守纪律的学生,但又常常不能约束自己。你渴望为班级争光,但又缺乏勇气与胆量。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请你不要灰心,慢慢来,只有不懈的追求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四
摘要:“主体间性”被称为“消除现代主体性”困惑与局限的“一把颇能奏效的手术刀”。“主体间性”的提出,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时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价值。其方法论价值具体表现为它为德育实践指明了对话教育的方法、理解教育的方法、互动教育的方法和活动教育的方法。
关键词:主体间性理论德育方法论。
以胡塞尔、海德格尔、伽达默尔、马丁・布伯以及哈贝马斯等为首的西方哲学家从存在主义、对话主义以及交往行为等理论视角超越由近代笛卡尔以来确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范式,提出了“主体间性”理论。“主体间性“理论的提出,为道德教育提供了新的理论图景,不仅对创新德育思维,拓展德育模式,提高德育时效性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一、理论图景: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
主体性(subjectivity)是在西方哲学的人学转向中,由笛卡尔为首的近代哲学基于对人性的肯定而确立的一种哲学范式,是主体在对象性活动中,运用自身本质力量,能动地作用于客体的特性,是人的自觉能动性,具体说来,指人的主观性、自主性和创造性[1]。这种哲学范式是建立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框架中,强调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存在形式。这种认知范式的弊端是“把人从地上扶起”的同时,却走上了另一个极端,即在实践上不可避免地陷入“单一中心论”和“自我中心论”,导致人的“主体性”膨胀。特别是随着工业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工具理性”对“价值理性”强势的不断提升,出现了“以我为中心”的“单向度的人”和“单子式的人”,主体与主体的关系被“物化”、“异化”,原本平等的主体关系异化成了主客关系。于是“主体性的观念开始丧失它的力量”,“衰落的主体开始走向黄昏”[2]便不可避免。基于此,思想家们提出了主体间性(intersubjectivitv)理论。何谓主体间性?莱西的《哲学辞典》把它定义为:“主体间性通常是与主观性而不是客观性相对,它可以包括在客观性范围内。”[3]113现象学大师胡塞尔在《笛卡尔的沉思》一文中最先提出“主体间性”。胡塞尔认为,交互主体性一方面指“主体间”的相互关系,涉及自我作为主体是否以及为何能认识另一主体(他我),“他我”的存在如何对自我成为有效事实;另一方面是各个主体之间存在着共同(共通)性,从而使一个小“客观”世界先验地成为可能。哈贝马斯的交往合理化理论改造了胡塞尔的“交互主体性”命题。在哈贝马斯看来,主体间性就是个体在保持个体化基础上的社会化和在社会化基础上的个体化。受现象学影响,海德格尔认为,主体间性是我与他人之间生存上的联系,是我与他人的共同存在以及我与他人对同一客观对象的认同。
从以上哲学家们关于主体间性的思想可以看出,不管是胡塞尔、哈贝马斯或者海德格尔,主体间性下的主体是超越主体任何一方、又包容了双方的“公共主体”或“交往主体”,是主体突破封闭的自我,走向“他者”、“他我”并与之构成互为主体或互为主客体的一种存在关系,主体间性是对主体性的扬弃与突破。
二、价值启示:主体间性对德育的方法论意义。
在主体间性的对象关系中,主体终于走出了现代方法论意义上的个人主义和唯我论的陷阱,步入以语言符号为中介、多元主体共存、在协商(商谈、对话)中寻求共识的后人道主义时代[1]。作为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目标的道德教育,其主客体都是人,要达到德育目的,必须在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之间建立起一种平等、交流、对话、理解的主体间关系。但当下的德育活动从理念到实践,从目标到方法都还停留在“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中,主体间性缺失。具体表现为:德育理念上,强调主体相对于客体的优先性和至上性,强调作为主体的人的个体存在形式,不可避免地陷入“单一中心论”和“自我中心论”,导致人的“主体性”膨胀;德育实践中,忽视人的主观能动性,把受教育者“物化”为盛装道德的“袋子”或“容器”,造成“人学空场”和人的“物化”;德育内容上,对人性的理解和关怀不足,存在重精神轻物质、重奉献轻索取、重社会利益轻个人利益的片面化倾向;德育方式方法上,以灌输为主,缺少理解和沟通,还停留在“你说我听”、“你打我通”的单向灌输的方法上。
实践证明,这种主体性色彩浓厚的传统德育模式“只能暂时改变人们思想行为的外部表现,至于是否真的从根本上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就不得而知了”[4]。因此,主体间性的提出,为当下德育的理论和实践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不仅为我们展现了一幅全新的主体间性德育理论图景,而且对德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
1.对话教育的方法。
对话教育是指在德育中充分发挥教师主体性的前提下,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的主体性活动,加强师生和生生之间平等的、开放的、相互尊重的交往、对话活动。雅斯贝尔斯认为,作为人的灵魂的教育,只能通过由对话精神所引领的教学方式才能完成,因为只有对话才是探索真理与自我认识的真正途径,“对话以人及环境为内容,在对话中,可以发现所思之物的逻辑及存在意义”[5]12。在如何实现对话的问题上,许茨提出了“生动的同时性理论”、“视角互易性理论”和“指号接近呈现理论”为核心和主要内涵的主体间沟通理论。许茨认为,师生通过面对面的生动的同时性关系,彼此超越对方的世界,彼此进入到各自力所能及的范围之中,形成了各自不同的中心为出发点的关于世界的不同表象,从而通过互易视角,实现共同的理解,形成共同的经验。正如冯建军所言,如果说,教育的主题是人的话,我们只有在主体间性教育中才找到了真正的人,也只有立足于主体间性的交往关系,教育者才能把受教育者当做主体、当做人、当做一个生命体看待,教育的过程才能成为生命的激情对话和心与心的交流,才能使教育过程尊重生命,体现尊严,给个性的发展以充分的空间[6]。
2.理解教育的方法。
理解教育是指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分别对教育内容的理性认识以及相互的宽容与体谅。“理解”是教育与被教育的结合途径,是教育者“晓之以理”和教育对象“受之以道”达到高度融洽的根本表现。狄尔泰曾经说,人是需要理解的。德国哲学家施莱伊马赫也说,理解是理解者在心理上重新体验他人心理、精神的一种复制和重构过程。所以,理解是德育的一种最佳途径和重要方法。它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关系和一种宽容的心理关照,也就是康德所说的:“你的行动,要把你自己的人身中的人性,和其他人身中的人性,在任何时候都同样看做是目的,永远不能只看做是手段。”[7]80理解教育是一种合乎人性、人情、人理的教育,是德育的一种方法技巧。理解既是对“灌输与互动”的阶段性深化,又是贯穿德育全过程的决定性因素。要求教育者深入理解教育内容和把握教育时机,以坚定的信念和清晰的逻辑向教育对象传播教育信息,了解和掌握教育对象的思想问题和所需所求,充分理解与体谅他们的'现实处境与行为表现。理解教育也要求教育对象充分调动自我理智,正确理解吸收教育内容,并且设身处地地体谅教育者的良苦用心,以积极的态度化解客观的不利因素以实现其思想升华[8]。
3.互动教育的方法。
互动教育是指教育者与教育对象双方思想信息与感情的相互交流。交往是人存在的本质,交往行为是主体间的符号化协调和理解关系,正如哈贝马斯所言,交往行为的目标是导向某种认同。认同归于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两相符合的主观际相互依存[9]3,而不是一个人的“独白式”行为,鲁滨逊式的交往是不存在的。在教育过程中,师生就是借助各自的表情符号(身体、行为、姿态、声音、事件)、教育资源等指号进行交往互动,在互动中实现沟通与理解,在沟通与理解中实现教育过程,达到与他我之间的面对面的“他.我"关系。所以,“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必须意识到自己和他人都是平等的交往主体,摒弃各种形式的‘话语霸权’,以一种自由平等方式,在双向交流中,形成一个开放的动态的‘思想场域’,使主体双方之间的不同思想观念、知识智慧和价值立场有一个自由、理性讨论的‘公共空间’,在接纳和学习对方中提升和优化自己,以语言之介缔造出意义上的‘共同世界’”[10]。互动教育摈除一方动一方不动,或者一方主动另一方被动而导致的思想信息与感情的单向流动状态,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互动,才能使德育的主体、客体、介体、载体、方法、环体等各种静态结构要素,形成动态有机系统的多向互动,才有可能使教育对象自愿接受教育而实现教育目的。
4.活动教育的方法。
弗莱雷在《被压迫者的教育学》一书中指出,传统教育是一种储蓄行为,学生就像是银行里开的户头,教师则是储户。教师讲授,进行存款,而学生则被动地听讲、接受、记忆和重述,进行储存,师生之间以这种你储我存取代了相互的交流,其结果是学生户头里的存款越多,他们的批判意识就越少,他们越是增强了他们对教师存款的接受能力,就越是助长了其对教师的依附性[11]。但教育不是“储蓄”,而是特殊的实践活动,它是指向生活世界的实践。许茨认为,生活世界、日常生活世界一开始就具有主体间性特征,也就是一开始就是一个主体间际的、共在的、共同的世界。教育中诸因素的关系,将从对象化关系中解放出来,走向生活世界,走向人与人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理解。为此,德育实践中,要树立活动意识,开发活动资源,精心选择活动内容,循序渐进组织开展各种德育活动,组织各种交往活动和实践活动,努力满足学生成长中个性、兴趣、爱好、品德发展的需要[12]。
参考文献:
[1]李智.论网络传播中的对话精神[j].北京行政学院学报,(1).
[2]弗莱德・r・多尔迈.主体性的黄昏[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3]莱西.哲学辞典[k].伦敦:1986.
[4]鲁洁.人对人的理解[j].教育研究,(7).
[5][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6]冯建军.教育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4).
[7]康德.道德形而上学原理[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
[8]李焕明.思想政治教育学基本范畴[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1).
[9]哈贝马斯.交往与社会进化[m].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
[10]萧红梅.浅析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间性[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7(2).
[11][巴西]保罗・弗莱雷.被压迫者教育学[m].顾建新,等,译.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
[12]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和规律探悉[j].思想理论教育(沪),2005(2).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五
(一)xxx同学:你有许多优点:非常懂事,善解人意诚实纯朴,乐于助人,热爱集体,遵守纪律,总是默默的尽力把所有事做好,是一个可爱的学生,希望你在以后的学习中,注意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成绩。你的进步是老师最大的欣慰。
(二)xxx同学:学习如驾车登山,不进则退,聪明的你之所以在学习上不象我们希望的那样,是因为你还缺乏主动性,只有鼓足学习的热情,并且脚踏实地,不断积累,才能不至于埋没自己的良好天资。
(三)你为人诚实正直,能遵守校纪校规,有上进心和较强的求知欲和集体荣誉感,黑板报工作积极并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但也希望你能明白:做大学问的人,往往是指有毅力的人,勤奋的人,入迷的人,忘我的人,而不仅仅是聪明的人,愿你勤读书,勤思索。
(四)你乐观开朗,尊敬师长,与人相处融洽,你思维活跃,善于开动脑筋。积极参与学校和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上课时你专注的神情,作业时你工整的字迹,休息时你恬静的举止,做事时你尽职的态度,都给同学们留下了美好而深刻的印象,老师知道你是一个善于把握今天的孩子。
(五)工作认真负责,活泼开朗的你,挺乐意帮助别人,却总管不好自己。你喜欢玩耍,这并不是你的缺点。可是,如果只贪玩不学习,知识会自己长翅膀飞到你的?子里吗?老师赠你一句话:要学就学个踏实,要玩就玩个痛快。
(六)xxx同学:在校团结同学,热爱班级是你的优点。但是,你交的一个坏朋友却老是使你的成绩上不去,那就是贪玩。老师发现你也是一个有上进心的孩子。但是学习没有耐心和毅力,学习成绩很不稳定,上课也有开小差的现象。我相信,只要你明确学习目标,改变学习方法,再加上毅力,学习成绩肯定会进步的!周康:经过老师和父母的帮助教育,你的学习目的`明确多了,学习态度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你总是尽力把作业做好,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即使遇到挫折,也毫不气馁,希望你能树立信心,不懈努力,别让大家失望!
愿你振作起来,增强信心,永不厌倦、永远进取!
(八)xxx同学:你是一个活泼开朗的女孩,用微笑面对人生,用热情对待朋友,老师总能感受到你带给大家的温暖,对集体和他人的事非常关心,在学习上是个有学习能力的学生,这学期你的成绩有了明显的进步,工作认真负责。希望你能在学习上更加严格的要求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让智慧发光,毕竟时光飞逝,时不待我。
(九)xxx同学:你渴望做一个守纪律的学生,但又常常不能约束自己。你渴望为班级争光,但又缺乏勇气与胆量。你渴望学习成绩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请你不要灰心,慢慢来,只有不懈的追求、不断努力,让无数次失败奠定成功的基石,你终能得到成功的喜悦!
(十)xxx同学:在老师眼里,你是一个善于开动脑筋,勇于探索,富有进取心的好学生。你热爱班级,乐于助人,有一定主见。劳动时,不怕脏、累;学习时,你要求上进,工作认真负责。你能牢记老师的教诲,让老师的提醒越来越少,自己的积极主动越来越多。但美中不足是有时上课思想不集中。愿你做一个无畏的勇士,去采撷最美丽的花朵!
(十一)xxx同学:你是一个好动、天真的男孩,很贪玩,时常耽误了学习,也常挨批评,可在老师的心中,一直认为你是个聪明的孩子,学习是靠持之以恒的,如果你能把学习的激情融入每时每刻,静下来认真思考,勤奋学习,那么,你将成为一名佼佼者。我相信你一定会成功的!
(十二)xxx同学:一看就觉得你是一个文静、认真、正直的女孩。尽管有时会不自觉违反老师规定,但总的来说还是一个遵规守纪的学生,以后应注意培养自己的控制能力。你学习勤奋,课堂上那双求知的大眼睛总能把老师深深地感动!美中不足的是:上课回答问题不积极,今后在课堂上能经常看到你大胆地举手发言吗?陈欢:你的自觉、认真、刻苦精神很难得,你是一个令老师和家长宽慰的孩子。课前你总能做好准备,课堂上注意力集中。这个学期成绩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学习方法上还需进行调整,以提高学习效率,注意学科的平衡。同时平时多和同学交往。老师祝愿你在将来的学习中像雨后春笋一般,一节高过一节。白露:在美国社会中流传着一句名言:如果连你自己都不相信你自已,谁还会信任你呢?老师想把这句话送给你,希望能对你有所启示,其实你是个很不错的女孩,要对自己有信心,大胆展示自己,不断地锻炼自己。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六
摘要:在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中进行主体参与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改变学生观念,培养主体参与意识;加强学生音乐素质,提高主体参与能力;加强教学导入,营造主体参与情境;通过听、唱、想、说、创作等创设主体参与途径;合理选用、组织教材内容,降低主体参与难度。
关键词:音乐欣赏;主体性;主体参与。
新颁布的《中学音乐课程标准》对音乐学科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教育理念,对教学过程与方法倡导体验、比较、探究、合作及综合式的学习,强调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便于师生交流的教学环境,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在亲身体验中主动学习。音乐是实践性很强的艺术,对音乐美的感知、感动及音乐表现与创造的乐趣,都只能在亲身参与音乐实践的过程中获得。而传统的音乐欣赏教学以学生被动接受为主,很少考虑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对音乐作品的看法与见解,很少提供机会让学生直接参与音乐实践并从中获得知识,得到发展。因此,要把新课标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中学音乐欣赏课堂教学实践中付诸实施,必须高度重视学生主体参与。
一、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主体参与的特点:
生成性:在主体参与教学中,音乐知识、信息不是单向传递的,而是学生在主动参与的过程中,在与他人不断地进行交流的基础上,自主地建构自己所理解的知识。生成是在动态中的生成,是在活动过程中的生成。主体性是生成的前提条件。
开放性:主体参与是一个开放的过程。开放性就是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师生的主动性完成教学过程的创造。它包括教学目标的开放,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和教学评估的开放等。
全体性:主体参与强调全体学生参与,任何一个学生都是教学不能忽视的对象。全体参与不仅是一种形式上的.全体学生参与,而且是实质上的全体学生参与。
全面性:主体参与是全面的参与。一方面,音乐欣赏教学的课前、课中、课后各个环节都要体现学生的参与;另一方面,还是学生身、心两方面的参与,不仅要求学生在场,更要求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教学中去,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宽容性:主体参与非常强调宽容的音乐课堂氛围,它不仅要求教师有宽容精神,还要求学生有宽容意识。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学生自由地表达个人对音乐的见解,允许每个学生发出不同的声音,发表不同的见解。
二、中学音乐欣赏教学主体参与的类型。
按参与主体划分,可分为个体参与和群体参与,群体参与又可分为合作性参与和竞争性参与。按参与过程划分,可从不同的角度进一步细分:按参与的态度,分为积极参与与消极参与;按参与的意识,可分为主动参与与被动参与;按参与的真假,可分为实质参与与形式参与;按参与活动的特点,可分为情感型参与、智慧型参与和情智混合型参与。按参与结果划分,有两种分法:根据参与产生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参与和负面参与;根据参与的程度,可分为高效参与,低效参与和无效参与。
三、中学学生音乐兴趣的特殊性。
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的态度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建构主义理论特别重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兴趣是主动性产生的一个条件,因此,有必要对高中学生的音乐兴趣进行探讨。
1中学生音乐兴趣的倾向性。
中学生正处于情绪多变的年龄阶段,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绪体验感知能力具有较大的差异,对于如何接受音乐的教育、喜爱什么样的音乐,都带有浓重的个人感情倾向。对于“合乎学生口味”的音乐,就积极配合,喜形于色,要求教唱或听赏。对于不感兴趣的音乐,只能用“睡觉”、“看其他书”来消极对抗。
他们欣赏音乐倾向于较为熟悉的“文字”和极富“感染力”的音响刺激,追求外表上的“听得懂”,很少去思考音乐的真正内涵。他们按各自的审美观来学习音乐,理解音乐,音乐兴趣呈现出较大的个性化倾向。因此,面对同样的教材内容,有的喜欢,有的不喜欢,即使面对同样的流行音乐,在个人喜好上也表现出极大的差异性。
2中学生音乐兴趣的狭隘性。
改革开放以来,各种文化交流日益增多,中学生接受音乐教育的途径越来越多。众多的国内外“排行榜”及“歌手秀”成了青年学生们“研究”音乐的方向,社会环境中到处充斥着震耳欲聋的音响,大街小巷的书店和音像商店里到处是中外歌星的cd、录音带及广告宣传画。受此影响,使得中学生对流行音乐情有独钟,音乐兴趣范围比较狭窄。调查结果也进一步证明了这点。尽管流行音乐作为面对广大民众的一种音乐形式,给人们带来了通俗易懂的理解,但如果只喜欢流行音乐而不喜欢其它音乐,音乐兴趣未免过于单调,长期以往,不利于中学生发展。
1培养主体参与意识――改变学生观念。
首先,是对音乐才能的误解。中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生理、心理逐步趋向成熟。凡事都有自己的独立见解。判断自己是否具有音乐才能时往往喜欢这样说:“我没有音乐细胞”、“我没有音乐这方面的才能”。他们的依据就是自己唱歌五音不全,对于乐器一窍不通。问卷调查显示,68g的学生估计自己音乐能力一般,只要23g的学生认为自己的音乐能力较高。其实这是对音乐才能的片面理解,把是否能表演作品的能力作为一个人音乐才能的唯一标准,而不知道对音乐的感受、体验、领悟的能力是音乐才能的重要表现,而且这种能力正是中学音乐欣赏教学的目的所在。中学学生经过幼儿园、小学、初中的音乐学习,每个学生都有这种能力,只是自己没有意识到。中学生的智力发展,已逐渐摆脱具体形象思维,而代之以抽象思维,这对他们从理性的角度感受、体验、理解音乐作品是大有帮助的。
其次,是忽视欣赏过程。中学生欣赏音乐总想用结果是否正确验证自己是否听懂,其实,欣赏音乐更应该重视体验过程。学生只要能参与到教学过程之中,随着音乐的进行,展开丰富的联想,体会音乐的魅力,就是欣赏,就是听懂的表现。不一定用优美的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感受才是听懂音乐。因此,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帮助学生改变评价观念,树立学习的信心,主动参与欣赏教学。
2营造主体参与情境――加强教学导入。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的基础和前提,导入新课是教学的首要环节。好的导入方法能有效创设音乐审美情景、吸引学生的审美注意,产生审美期待,进而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形成良好的审美态度,为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创造条件,促使学生在音乐欣赏教学中充分发挥主体性。
中学音乐欣赏包容了古今中外优秀作品的精髓,感情方面涉及到友情、亲情、爱情、爱国之情等;内容方面涉及到地理、人文、政治、道德等等,因而导入新课的方法上要因课而异,现介绍几种常见类型:
故事导入法:课堂上教师用一些古人或是伟人的故事导入,可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成语导入法:成语包含了很多典故,传说,做人、做事的道理等等。当出示一个成语的课题,学生就会对这个成语涉及到的内容产生联想,从而激发学生们愿意去想、愿意去听的兴趣。例如《十面埋伏》就可以从成语导入教学。
律动导入法:即给学生创造参与音乐律动的环境,通过运用肢体语言,迅速缩短与作品的心理距离,从而产生共鸣,引发兴趣,然后进入新课教学。
音乐欣赏课的导入方法不胜枚举,但是,只有在遵循导入新课原则的基础上,经过教师认真构思、巧妙设计而成的导入方法,才能有效地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有效地参与音乐欣赏教学。
参考文献:
1、王次。《论音乐欣赏》人民音乐第2期。
2、张前。《音乐欣赏心理简析》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1期。
3、李玉前。《再论音乐欣赏方式与心理发展阶段》,音乐研究第1期。
4、齐海宏。《国民音乐审美素质的构成与国家音乐教育体系的结构和层次》中央音乐学院学报第4期。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七
摘要:
字词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当前中高年级字词教学较为薄弱这一现象,文章立足于字词教学的学段特点,结合教学案例,探讨中高年级字词教学的有效策略,旨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阅读教学的实效。
国家教育委员会原副主任柳斌在全国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交流会上指出:“真正意义上的教育,是从识字开始的。”识字教学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但目前我们的教学误区在于,将字词教学视作低年级的教学重点,而中高年级则往往是弱化处理,甚至不作处理;即便有识字环节,往往是走过场式地读读写写,忽视了中高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识记规律,将字词剥离了具体的语言环境,不能为学生提供更大的信息量,令人索然无味。那么,中高年级的字词教学如何体现学段特点,将字词教学与阅读教学有效整合,凸显字词教学的魅力呢?笔者就小学中高年级字词教学有效策略谈谈以下几点做法。
一、在归类比较中识字解词。
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识字任务极为繁重,如果一个一个地识记字词,不便于学生记忆,也不利于与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建构相应的联系。归类识字有助于提高识字效率,有利于学生认识构字构词规律,独立成串地识字学词。教师可将字词根据情感色彩、构词特点、运用范围等相应标准归类,在归类中引导学生把握字词特点,形成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触类旁通,拓宽知识面。
笔者有幸听过特级教师xx执教《水》(苏教版第十册),其中的生词教学令人叹服。他将词语按以下归类学习。
1、风干、晒干、干燥。
2、储水、吃水、饿水。
3、吸吮、润湿。
正音后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第一类都带有“干”字的词义上的异同,明确这类词语含义均与“缺水”相关;第二类则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新词的用法,进而认识“储水、吃水、饿水”这类用法独特的词语源于缺水的人对水的情感与态度;第三类通过颠倒词序比较“吸吮”与“吮吸”“润湿”与“湿润”,由此发现词序颠倒在词义上的细微区别,深刻感受用词的独到之处。在归类比较中,激发了学生的字词学习兴趣,积累了丰富的语言素材。同时,将作者别具匠心的用词特点深入人心,为准确地理解和运用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在字理诠释中识字解词。
因此,识字的同时也是了解与汉字的相关历史的过程,祖先在历史长河源头的甘泉必定会悄然滋养了今天学生的精神世界,油然产生民族自豪感和对汉字的热爱。如某教师执教《清平乐·村居》(人教版第十册)中生字“媚”的教学片段。
师:“媚”字一般用来形容谁?(课件出示“媚”的象形字,引导学生观察字形描述象形含义)。
生:女子。
师:所以,在汉字演化的过程中就多了“女字旁”。(课件出示“古代仕女图”)。
师:瞧,屏幕上这女子的眉毛眼睛好看吗?喜欢吗?
生:好看,喜欢。
师:在古代,“媚”就是喜欢的意思。“相媚”就是———(互相喜欢)。
师:你们说,“白发翁媪相媚好”,他们会做些什么呢?(课件出示插图,观察画面展开想象)。
生:他们会一边喝着小酒,一边欣赏美丽的田园风光。
生:他们还会聊点家常,相互逗趣取乐呢。
生:老翁可能说:“老伴,看看咱们大儿子、二儿子如此勤劳,小儿子有这样憨态可掬,我们也可享福喽!”老婆婆笑着点头:“是啊,我们也可安享天伦之乐了!”
师:像这样相互逗趣取乐就叫———“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生齐读诗句)。
在有滋有味的字理诠释中,引领学生追溯汉字的演变过程及构字特点,穿越时空欣赏古文字的象形含义,感受漫长岁月中汉字沉淀的文化魅力,开拓了学生的视野,轻而易举地突破了字义理解的难点,做到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同时在想象画面中不断碰撞思维,在思维驰骋中不断激活语言,感受“相媚好”在此中的真意,领略村居生活的生趣盎然。至此诗词教学的重难点迎刃而解,诗词描绘的温馨画面跃然纸上,怎不让人“醉”在其中呢!
三、在联系语境中识字解词。
我们知道,一个字(词)如果脱离具体的语境被孤立出来去认识,它充其量不过是简单抽象的文字符号,很难真正理解和把握它的内涵及用法。只有将其置身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它就有了鲜活的画面、斑斓的色彩、盎然的意境,甚至有了真切的情感,字词包含的意蕴令人回味。如《她是我的朋友》(人教版第六册)一文中“迫在眉睫”生词教学,教师可通过查词典及联系近义词初步把握词语意思之后,将“迫在眉睫”置于文本语境中进一步理解,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的相关句子,自然深刻地感受到。
当时的情况之危急,小女孩伤势之严重,输血之紧迫。如此一来,既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在联系语境理解词语中,悄然把学生带进了文本内核,与文中的人物同呼吸、共命运;既为输血的紧迫性而倍增紧张,又为小女孩的生命垂危而深感揪心,更激发了探究学习的热情,为下文阮恒在矛盾挣扎中为朋友输血义无反顾的举动深受感动打下情感铺垫。主人公阮恒的`舍己为人形象就更具有人格魅力,友情的真挚和无私更震撼人心。这样,词语教学在联系语境中就有了真实的生命意义。
四、在联想补白中识字解词。
汉字具有表意性的特点,利于联想。一个词语往往就是一幅美丽的画面。[2]教学时,教师要有意识地激活学生原有的生活储备,唤醒学生独特的言语创造性,引导学生在想象中将认知世界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感受词语的丰富含义。如《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人教版第十册)文中描写景色奇丽的句子有:“抬头向上看,家家户户的窗子前都是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笔者围绕其中生词“姹紫嫣红”作以下教学处理:
师:在这个句子中,写花的颜色的词语是———“姹紫嫣红”(生齐答)。
师:其实,形容颜色的词语还有很多,如———五颜六色、五彩缤纷……(生答)但是,作者为什么不用其他词,却用了“姹紫嫣红”呢?(观察生字“姹”“嫣”的字形特点)。
生:这两个生字都有女字旁,说明花儿色彩艳丽,像美丽的少女。
生:用上“姹紫嫣红”能给人美好的联想。
师:看来,同样是表示颜色的词,意思相近,但还要用得更贴切、准确、传神。“姹紫嫣红”是一幅怎样的景象呢?请动笔写一写。
词语的种子在联想的土壤中破土而出,绽放美丽的花蕊,呈现了“百花齐放”的景象。在对“姹紫嫣红”具体化的文字描述中,静止枯燥的文字符号被赋予了个性的理解,并有了生命的质感。此时,“姹紫嫣红”就不再是简单的“色彩鲜艳”这一浅层的理解,而是把我们带到花的世界中,扑面而来的是不同形态、不同色彩的花儿带来的醉意;扑面而来的是清新的文字与自由的精神之旅的美丽邂逅碰撞出的智慧火花。而后再读这个词语,这个句子,脑海中自然又再现画面,作家用词的凝练传神由此可见!
五、在言语运用中识字解词。
即便是字词教学,也不应停留在理解层面上,更重要的目标应指向言语运用。字词只有在语用情境中,才能由消极词汇变为积极词汇,才能由内化升华到外化,将字词纳入自己的语言库,为我所用,进而更深刻地把握词语的内涵和外延。如《卖木雕的少年》(人教版第六册)文中四字词语较多,在学习词语后,教师可出示木雕或瀑布的图片,要求学生选用其中的一个或几个词语,来夸一夸莫西奥图尼亚大瀑布或那里的木雕工艺品。
学生在表达中不仅准确地把握词语的含义,感受到大瀑布的自然之美和木雕的工艺之美,更促进了言语能力的发展。当然,语用的形式是多样的,可运用生词概括课文内容,可联系生活运用词语进行练说等等,其目的是让学生在表达中激活词汇,运用词语,将其丰富的画面和鲜活的形态再现在学生的脑中,这样的活用词语环节就成为课堂上极为精彩的一幕,课堂饱满而活泼,枯燥的文字符号在运用中内化成灵动的世界,与学生的精神世界同构,焕发持久的生命力。
因此,作为小学中高年级的语文教师,应对字词“不离不弃”,将其纳入课堂教学环节,遵循学生的识记规律,根据字词本身的特点有所侧重教学,将字词学习与文本的理解与运用相结合,从而感受汉字在表情达意中的独特效果,让字词教学在课堂上绽放精彩。
参考文献:
[1]薛法根。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与语文组块教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4。
[2]潘水文。识字教学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快乐阅读,2012(21)。
[3]胡红梅。让识字与阅读同行[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1(9)。
学生参与美术教学的重要性(热门18篇)篇十八
从我国传统对于经济学“经世济民”的定义来看,经济学一直是一门经世之学。而随着市场化的不断深入,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与经济活动密切相关,因此,实用性是高校经济学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从统计数据来看,绝大部分的经济学本科生毕业后从事与实际经济活动相关的经营管理工作。但是,至少有两个方面的因素,限制了经济学教学的指导作用:第一,核心的经济类课程,例如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主要偏重理论的推演,重在从理论角度剖析经济运行的客观规律,但是,这种较强的理论性学习内容,容易造成学生对经济学学习的片面认识。如许多学生都将对经济学的印象归结为数学和专业名词的结合,无法了解所学的经济学知识如何运用于实际生活;第二,由于经济学属于舶来品,经典教材中的许多案例皆来自西方经济实践,与中国的经济现实有一定的距离,导致学生认为经济学过于理论化,实践性不强。因此,案例教学在经济学教学中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传统的经济学案例教学主要以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在其中的参与较为缺乏,仅仅是被动地接受教师讲述的内容。尽管这一方式有利于学生对相关经济学知识的学习,但仍然尚未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一般认为,安排与学习内容相对应的案例内容,需要较为充分的知识储备。因此,教师在案例教学方面具有知识方面的优势。笔者通过教学实践发现,通过认真的准备,本科生完全能够胜任搜集整理资料进行与学科知识相关的案例分析的任务,而且这一过程能够很好地起到提高其自主学习能力和意识的作用。在本科生就业形势持续严峻的背景下,如何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适应能力一直是高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任务。而通过将学生自主参与引入案例教学环节,不仅能够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对经济学知识学习的作用,也有利于发挥其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功能。具体而言,我们可将学生自主参与在经济学案例教学中的重要性概括为以下几点:第一,在案例教学中加入学生自主参与环节,能够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提升;第二,案例教学中的自主学习过程也是强化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方面;第三,通过学生自主参与和教师针对性的点评,能够形成良好的师生互动;第四,在学生自主参与的准备过程中,通过资料搜集和整理,也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
(一)基于案例内容的分类。
1.讲解经济新闻。对于刚刚接触经济学学习的大学一年级学生而言,西方经济学的学习往往使他们困惑,难以理解课本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发生的'经济事件的内在联系。同时,由于我国高中阶段的教育重课本知识和应试能力,对学生知识面的要求有所忽视,学生们普遍对我国的经济现实缺乏基本的关注和了解。仅有的一些经济学常识也主要来自高中阶段的政治经济学教材,这增加了经济学理论教学的难度和学生理解经济学知识的难度。在此情况下,可以在西方经济学的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在每次上课之前简单地介绍和评述当期的几个主要经济新闻,而由教师结合课本的理论知识和中国的经济现状,进一步对学生的展示进行评议和拓展。这不仅能够提高学生主动关注经济现实的能力和意识,也从另一个侧面提高了学生对经济学理论知识的理解程度,强化了他们的学习兴趣。2.分析专业案例。当学生已经完成基本的专业基础课之后,高年级的本科生开始集中学习专业类课程,此时,他们通过学习已经对我国的经济形势有了大致的了解。此时的自主案例学习也应转入专业领域,具有一定的深度和专业性。例如,当学习税收经济学时,可让学生在课下搜集资料,讲解课本以外与税收相关的事件。这种讲解无疑构成了对现有教学的有益补充,深化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基于展示形式的分类。
为了强化自主学习的作用,教师应在规定内容和时间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展开多样化的参与形式尝试,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从笔者的教学实践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模式。1.自主展示。这是自主参与最主要的一种形式。由几位学生自发组成展示小组,合作搜集资料、编排内容和在课堂上做出讲解和展示;然后由教师和学生对其讲解的内容提出疑问,并由小组成员做出回答;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评述,并对学生在准备和展示过程中的主要问题进行指导和纠正。通过这一环节的训练,学生的合作能力会得到提升,而其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应对现场突发问题的能力也能得到提高。2.小组讨论。由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随堂提出一个可供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话题,要求学生举出一些相应的案例进行分析。将学生分为若干组进行一定时间的讨论,然后每组由一个学生集中阐述该小组的观点,最后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拓展述评。这种随堂的案例讨论最适合对与学生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经济现象的思考和分析。3.辩论赛。在时间较为充裕且需要分析的话题具有相当的深度时,可以由教师组织学生就某一案例中的问题,结合经济理论进行相互辩论,从而使问题的实质得到更透彻地展示。
(一)与教学内容的关联性。
由于自主参与具有上述的多种内容和形式,因此,如何决定自主参与的方式非常重要。而其核心则是教学实践的需要,自主参与的案例内容必须与教学内容存在较高的关联度,方能体现案例教学的作用。一方面,这种内容应该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另一方面,案例内容还应当与学生知识结构相关。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案例内容的选择应以普及经济学知识为主要目标。而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则应重视其专业能力和未来工作的实践需要。
(二)时间控制。
由于案例教学的目的在于深化教学内容,因此,在学生自主参与过程中,也应避免喧宾夺主。核心则是教师对时间的控制。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时间的对比关系,合理安排案例分析的时间。
(三)课前充分准备。
为了真正达到案例教学的目的,教师务必提前布置案例的内容,要求学生在上课之前做好各个环节的充分准备。并且,为了达到鼓励学生认真对待自主参与的目的,可以把学生的展示状况作为对其平时评价的重要方面。
(四)师生互动。
仅仅由学生进行展示,只是完成了自主参与环节的一部分。在学生自主参与案例分析的过程中,教师还应当注重师生互动环节。一方面,在学生展示完毕之后,教师应当做出简要的点评,从而促使学生改进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也可鼓励讲解学生以外的其他学生参与到这一过程中来,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做出评议。
总之,在案例教学中加入学生自主参与的环节,不仅是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方面、师生互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的重要途径;而根据学生自主参与的内容和形式,可以鼓励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到案例分析环节中来;在自主参与环节中,应特别重视案例内容与教学内容的相关性、时间的控制、分析内容的充分准备和展示环节中的师生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