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

时间:2023-11-04 作者:雁落霞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

阅读范文范本可以拓宽我们的思维,开拓我们的视野,激发我们的写作灵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范文,希望能帮助大家提高写作水平。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一

创新是提高企业竞争力,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的力量源泉。大力开展管理创新,是天然气企业深化企业改革,实现发展目标的必由之路。因此,企业领导者要高度重视管理创新活动的效果,并善于领导企业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本文针对天然气企业管理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简要探讨了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有效策略。

管理是有效配置和整合生产力各要素,促进企业良性循环的关键。企业要想获得持续发展,管理创新是重要环节。目前,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还很不到位。重技术创新、轻管理创新现象还比较严重,导致企业运行效率一直不高。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科学把握管理创新内涵,不断优化天然气企业管理模式,健全和完善管理创新体系,促进企业效率和效益的有效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天然气企业也在不断转变工作机制,在管理上进行有效的结构调整,推动企业体制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实际工作中,管理创新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如笔者所在的企业,针对经营机制缺乏活力,职工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对企业进行了一系列改革,转变工作方法,创新管理制度,首先,是压缩职能管理部门数量,人员减幅达30%,并将一些机关办公室人员充实到一线队伍中,增强一线员工的战斗力。其次,对企业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以压缩天然气(cng)、液化天然气(lng)销售为支柱,以城市管网输配、销售等为主导;再者,制定风险抵押、工效挂钩、减亏增盈奖励等政策,激发职工的工作积极性,通过以上管理创新,我公司的企业改革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不仅产业结构获得了有效调整,也提升了企业经营管理的活力,促进了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管理创新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并在企业在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方面,迈出了重要一步,提高了企业的决策管理水平。因此,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对于企业的科学决策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天然气企业管理创新,不仅要做好制度创新,还要做好内部环境创新,要深化企业内部改革,培育和营造和谐的工作环境,加快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步伐。

在天然气企业传统营销管理过程中,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下游批发用户和大型工业用户的气款回收难度较大,拖欠天然气货款现象时有发生。针对这一问题,笔者所在的公司近些年大力推行“照付不议”规则,确保天然气销售业务中,有效的减少拖欠天然气货款现象,同时,还建立了天然气终端营销管理新销售模式,开展有效的“链式服务”管理,促进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自20xx年以来,天然气销售量逐年增加,而拖欠天然气货款现象明显减少,减少了坏账损失,取得了显著效果。在公司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管理制度创新,不仅有利于规范管理行为,还有利于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工作,提高管理水平。然而,在管理创新中,领导重视是企业管理创新的关键。领导的重视和支持,是天然气企业搞好管理创新的根本保证。在进行管理创新过程中,企业应实行三级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组织网络体系。将管理创新内容落实到每一个岗位。要让企业的每一位员工都树立全心的工作理念,提高认识,坚定信心,树立管理也是生产力的观念,将企业管理创新提高到一定的高度,企业求生存、谋发展,更新观念,推进管理创新不可忽视。在管理创新工作中,企业要制定实施细则,加强制度建设,进一步完善相关管理办法。管理办法既要包括组织与管理,也要包括效益评价、检查考核、表彰奖励等内容,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可以将管理创新纳入工作流程,对管理创新过程中取得一定成绩的单位和个人,要给及适当的奖励。

有效激励与约束机制,对于企业健康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企业管理制度创新过程中,我们可以针对天然气企业现状,在企业中开展有效的绩效考核,进一步明确各级工作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工作业绩,不断完善绩效管理体系,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天然气企业管理制度创新,绩效管理制度创新是重要的环节之一。在绩效管理过程中,我们不仅要抓好企业的安全生产,严把质量关,完善质量管理,还要保证工程管理规范化进行实施,确保燃气工程优质良好。安全是企业的第一要务,在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要时刻讲安全,时刻注重安全,坚持安全法规的宣传和贯彻。增强安全意识,提出新办法,制定新措施,严格管理安全工作,做到事故隐患及时整改,确保安全平稳供气。在企业的绩效考核中,安全管理应该放在首位。为了强化责任意识,在天然气企业管理过程中,我们还要加强员工培养教育,进一步加强各种技能培训,以提高员工职业素质。所以,企业的绩效考核管理,也要将技能考核放在管理的重要位置。在企业管理创新过程中,班组建设也是重要的一环,班组建设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健康运行。在这方面,天然气企业要不断加强班组建设,进一步提高班组全体成员思想素质,促进职工爱岗敬业,努力工作,通过有效的绩效考核,敦促职工出色完成各项生产经营指标。

受各方面条件和因素的影响,天然气企业在管理创新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在管理方面,天然气企业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增强忧患意识,明晰工作重点,进一步理顺工作思路,通过有效的管理创新,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1]唐芬,杨莉.省级天然气产业发展法规体系建设研究——以四川省为例[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03)。

[2]王小魏.何乾伟.黄致尧.关于我国天然气产业发展的思考[j].化工中间体.20xx(03)。

[3]刘苏.我国天然气产业政府规制改革路径探讨[j].天然气技术与经济.20xx(02)。

[4]张泽文.天然气站场的作业安全管理[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xx(01)。

[5]高贡林.新形势下石油石化企业安全管理新举措[j].石油天然气学报.20xx(04)。

[6]王秋梅,李博宏,马翠.浅议适应胜利油田天然气需求的优化管理及方法探索[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xx(04).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二

《企业管理》作为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一门选修课程,应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目标及特点,从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实际出发,在总结过去企业管理课程教学的工作实践的初步经验基础上,对企业管理教学进行创新,并探讨了企业管理课程整合创新等内容,提出了一些该门课程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高等职业教育企业管理机械制造类专业创新。

人才是现代企业发展与竞争的关键,而工业机械制造类企业更需要具有管理能力的专业人才,因此,掌握企业管理知识及本专业技术能力是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被社会认可的必要条件。目前,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已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的需求,不利于培养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因此,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的《企业管理》选修课程改革成为管理教学的研究重点。必须对传统的企业管理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按高职高专的培养目标实施课程建设,使高职的教学更加适应企业的需求,为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奠定基础。

课程建设的创新应从培养对象未来可能从事的工作分析开始。从经验观察和信息反馈资料看,高职高专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毕业后的主要就业趋向是到生产一线做基层管理人员,也有些企业把学生安排到市场第一线做销售员。企业要求高职毕业生在具备一定的专业特长基础上,还要掌握一定的管理知识,以便迅速适应企业管理环境,在工作中能够正确理解管理意图,有效贯彻实施。因此要以机械制造企业相关职业的岗位能力需要为依据,结合企业管理课程内容进行职业或专业活动分析、学科体系分析、教学对象分析。在课时总量有限的情况下,有针对性地对教学内容进行必要的取舍、组合,注重知识的实用性,不过分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扩大相关管理学科知识,舍弃那些并非职业能力培养必需的内容,让学生能全面了解企业管理的内容和一些简单适用的方法,便于学生就业后,对自己所在的工作岗位和整个企业的管理状况有一个比较和思考。

1.1简要介绍管理学理论知识。《企业管理》应以管理学原理课程为先导,机械制造类专业不可能专门学习先导课程,因此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及时将有关管理概念和理论言简意赅地介绍给学生,保证教学过程的逻辑合理性。

1.2适当增加经济法相关内容。机械制造类专业的学生在开设企业管理课程以前大都没有经济法方面的知识。所以,在课程内容的设置上应增加与企业管理相关的法律知识,如:企业法、公司法等内容,使学生了解企业的设立程序、组织机构的设置等。但由于学时数的限制,这些内容不可能深入地讨论下去。所以,该内容的设置应该系统而浅显,说理简明扼要。

1.3加大市场营销学的比重。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研究市场营销活动及其规律性,尤其是在买方市场条件下,企业要研究如何从顾客的需求出发,制定企业发展战略,组织企业市场营销活动,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环境中获得生存和发展。因此,必须加大市场营销在机械制造类专业企业管理选修课程中的比重,使学生牢固树立以顾客需求为中心的市场营销观念,在此基础上系统掌握市场营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从而在实践中有效地运用市场营销理论组织企业的经营活动,使企业以市场为导向,进行产品开发、生产、定价、分销、促销等市场营销活动,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从而树立企业自身的品牌形象,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4引入机械制造企业车间管理的内容。高职教育必须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课程开发应该围绕毕业生的就业来展开,机械制造类专业毕业生去向一般以企业车间为主,需要掌握车间管理相关的综合知识,这就需要按照生产过程空间组织和时间组织的方式,将有关原理介绍给学生,其中,车间布置、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流水线生产组织、库存管理和设备管理侧重于对物的管理;工作设计侧重于对人的管理;生产和生产作业计划的编制和控制、企业资源计划(erp)、生产现场管理、作业排序和质量管理侧重于人和物的结合。通过车间管理的学习,以满足高职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需要,提高学生的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企业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联系十分紧密的课程,空洞的理论往往显得枯燥而不易让人接受,缺少实践的教学方式往往容易使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很难把学生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难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教师应更新教学观念,在教学模式上进行改革,以职业活动和就业岗位要求为导向,采取形式多样的实践教学方法组织教学,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1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教师按照教学目标的要求,把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教给学生之后,更多地是鼓励学生自学,培养独立学习的能力。指导学生阅读相关管理书籍与管理杂志,收集企业管理案例,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意识。例如,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收集管理故事及管理哲理,在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以达到开阔学生眼界的目的。

2.2课堂播放企业管理录像。在课堂上播放介绍著名机械制造企业运作管理情况的录像,一是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功能;二是带给学生“真实感”,让学生了解先进企业的管理经验,懂得所学管理知识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性,由此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与信心。

2.3案例分析与讨论。教师选取与课程内容相近的实际企业案例,通过课堂案例分析与讨论,剖析企业的实际做法,总结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使学生在讨论中灵活应用管理原理和理论,提高认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4去企业实地参观。组织学生到一些大的机械制造企业去参观访问,通过实地参观,让学生感受到真正要管理好一个企业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充分认识企业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性。尤其是生产车间的参观,使学生增加感性认识,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场所。

2.5请企业人员座谈或讲座。把企业的基层管理人员或企业的部门负责人请到学校里给学生作讲座,介绍企业的实际做法。当然最好是与学生座谈,气氛更融洽。通过座谈或讲座,学生既会理解到企业管理的重要性,也会觉得企业管理并不那么高不可攀,而是企业生存和发展中必然要接触到的事物。

2.6模拟情景训练。为了提高学生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能力,也使学生在就业之前能够了解企业的经营活动,在《企业管理》课程的教学环节中实施模拟训练。模拟训练教学就是结合专业背景与行业特色,按实际的工作内容设计场景,让学生模拟职业岗位角色,根据实际工作的操作程序和方法具体做事,使学生在模拟操作过程中领略到管理中各部门职能的内涵,了解、熟悉各职能岗位所需要的各种理论知识,掌握管理技巧,提高管理素质。

总之,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和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适应企业需要的、适应生产、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人才,而企业管理的课程整合与教学模式对于机械制造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高职院校的管理教师必须在课程整合与教学模式方面进行改革,这将有利于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于促进学生就业、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

[3]刘永安.企业管理学教学改革初探[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20xx(4).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三

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和市场环境日益复杂,为满足现代市场的发展需求,电力企业应积极创新企业管理模式,使企业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但目前中国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现状并不是非常理想,主要分析了当前电力企业管理创新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促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几点建议。

管理是任何一个企业发展的基础和保障,科学、有效的管理可促进企业健康、持续、稳定发展。新形势下,电力企业面临的内部环境、外部环境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为维持生存和发展,电力企业必须进行创新[1]。创新主要是重新组合企业自身的生产条件及新的市场要素,使其出现新的变化,管理创新是企业创新的重点内容,主要是根据市场经济客观发展规律及企业自身生产特点,精心组织、计划、指挥、协调、控制电力企业的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最大限度应用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电力企业经济效益达到最大化,进而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

1.1电力企业管理模式比较滞后陈旧。

因为电力企业一直以来都是一种垄断性经营模式,面对的竞争压力相对比较小,因此很多电力企业在管理过程中仅仅强调安全生产,对于外部的信息搜集、了解较少,呈现的是条块分割管理模式[2]。随着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市场竞争机制慢慢建立,各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传统管理模式显然无法满足现代电力企业的发展。现代电力企业必须树立成本意识、主动服务意识及竞争意识,注重管理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1.2信息化建设管理水平较低。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创新和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企业关注和重视。信息是电力企业非常宝贵的战略性资源,很多电力企业已开始意识到信息的重要性,开始加强信息一体化建设,高效整合企业内外部各项信息资源。然而由于企业没有制定完善的信息化管理制度,对信息化建设的资金投入不足,也没有针对信息化建设制定系统规划,导致企业各系统之间联系不强,无法协同开展各项生产经营业务,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常常会有系统不相容、信息孤岛、信息重建等相关问题。其次,企业信息编码缺乏规范性、信息系统的技术标准缺乏规范性,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3]。电力企业具有自身独特的生产经营特点,因此不能直接照搬其它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经验,电力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生产特点、发展特点建立适应企业发展的信息管理系统。

只有转变、创新思想观念,才可以促成一系列创新行为,创新、转变电力企业管理思想观念对于建立企业创新体系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4]。为此,电力企业管理者应树立服务型管理观念,明确企业大体的发展方向后,应向企业组织机构及企业员工不断提供相应资源,并加强企业员工培训,提高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帮助员工制定个人职业生涯规划,使员工能充分发挥自己才能。电力企业具有基础性、公益性等特点,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对于企业品牌形象建设具有直接影响,因此现代电力企业应树立“服务第一,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在服务上体现商品价值,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服务,从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使企业服务更好地适应于市场发展,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同时,电力企业应树立知识型管理理念,这种管理理念充分体现了“人本管理”的理念,更加先进、科学。电力企业应根据本企业特点进行管理创新,具体而言应将企业管理方面的新知识及新经验等价转变成企业的生产力,建立学习型企业管理模式。首先,应培养团队型管理思想,根据每一个工种及企业岗位的要求和自身特点编制成各种团队组织,灵活应用多种管理方法。这样可明确划分企业的组织结构,使各团队可很好地协调、配合,更好地应对市场变化,适应市场发展。其次,企业应树立无形资产管理理念,包括管理技术、商标、企业形象、技术专利及版权等,充分利用企业的无形资产,实现无形资产增值,增强电力企业智力优势,促进电力企业创新和发展。

2.2.1进一步完善法人治理结构。

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根本是法人治理结构,根据电力体制改革要求,中国应建立一个有序、开放、统一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电力市场。基于实体管理模式,电力企业一定要明确自己在市场上的主体资格,进一步夯实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使企业成为一种股份制企业,实现投资主体的多元化,建立明确的产权关系,建立监事会———董事会———股东会三级一体的领导体系,形成相互制约、各尽其责的管理局面。

2.2.2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管理制度。

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非常重要的资源,因此建立科学、合理的人力资源开发和管理制度显得尤其重要。人才管理的主要内容是引进人才、使用人才、培养人才,现代电力企业应转变以往“以数量为主”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应建立“提高员工素质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不断增强企业员工综合素质,提高员工劳动生产率,建立良好企业形象。在人才招聘过程中,一定要根据本企业实际发展需求及岗位要求选拔真正适合企业发展的优秀人才。企业在用人方面应实施“竞争上岗制”“聘用制”或“末位淘汰制”,合理应用人才,将人才内在潜力充分挖掘出来。其次,企业应制定科学的分配制度,将企业利益和企业的产业经营业绩直接挂钩,并有机结合“按生产要素分配”和“按劳分配”制度,确保优秀人才的薪酬待遇高于普通员工。

2.2.3建立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可有效控制企业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现代电力企业应建立一个专门的财务管理中心部门,并建立一个系统的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实时动态地掌握电力企业的一切财务活动,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核算职能、监督职能,合理调整企业资金结构,有效提高企业资金使用率,尽可能减少企业财务风险。值得一提的是,电力企业还需建立配套财务审计制度,加强内部控制管理,确保电力企业内部财务管理的透明化、真实化。

现代电力企业面临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电力企业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相对优势,紧紧围绕业主实际需求进行多元化经营管理,使组织结构偏向决策分散化,也就是指结合电力企业实际发展情况适当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可以是局部调整,也可以是整体调整。电力企业在参与市场的过程中,应有机结合当地经济发展战略,这样可充分利用当地管理政策,也可获得更多的项目支持,吸收更多投资资金,进一步扩大经营规模,为当地用户提供电力产品的一条龙服务[5]。同时,现代电力企业应建立有机结合内外部市场的组织管理结构,电力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及岗位之间并非简单的行政被执行业务关系,更应是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的关系[6]。而且电力企业应建立资本市场,把电力资源视为一种资本进行投资运营,这样通过资本市场可进一步升级电力产业,扩大电力产业经营规模,促进电力企业可持续发展。其次,传统电力企业是一种直线职能型的垂直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管理流程较多,整体比较复杂,现代电力企业应尽可能简化企业组织结构,使其变成平行流程网络结构,这种组织结构层次较少,可加快信息流通、传递速度,确保电力企业高效、有序、稳定运行。

现代电力企业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及促进电力产业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企业的管理创新工作,积极转变企业管理理念,建立起完善的企业管理制度,更进一步优化企业自身的管理模式及管理环境,并在实践过程中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方法,从而有效提升电力企业市场竞争力,使得企业能更为有效应对市场变化。

[5]高逸峰.推进电力企业管理创新的思考[j].黑龙江科技信息,20xx(8):61.

文档为doc格式。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四

本文针对当前铸造企业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与之相适应的自主创新、可持续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给予我国铸造业一定的启示。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与工业发达的国家相比,在科技总体水平方面,我国的铸造业与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一些关键技术不能自给,自主创新能力比较弱差,缺乏相应的核心竞争力。在科学研究方面,我国铸造业的实力还不太强,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并且缺乏从事铸造技术工作的优秀人才。同时,在铸造科研投入力度方面严重不足,以及凸显的铸造业的体制、机制方面的各种弊端,这些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为我国铸造业走自主创新道路设置了障碍。

(二)环保问题。

铸造行业生产具有工序繁多、过程复杂的特点,其产生的尘、渣、废气、废水、噪声等能够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而我国的铸造企业一般规模较小、较分散且分布于大多数城市区域,生产产生的废物对自然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大多数铸造企业环境保护意识淡薄,相关法制不健全,执法不严;第二,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高;第三,我国铸造行业的能耗占机械工业总耗能的25%-30%,能源平均利用率为17%,能耗约为铸造发达国家的2倍;第四,环境污染严重、作业环境恶劣;第五,行业结构不均衡,配套设备落后。

(三)集群优势不明显。

我国多数地区尚未形成铸造产业集群,只停留在铸造企业聚集、“扎堆”的低水平状态,尚不具备产业集群的集聚效应。我国铸造厂点多,大多数企业规模都较小,甚至部分企业还停留在小作坊式的生产方式;集聚区内企业间信用机制不健全,缺少正面交流与合作,缺少产品品牌和知识产权意识;市场监管不到位及市场制度不健全;同行业之间产与销连接不紧,产业链不完整,缺少对周围资源的有效整合;企业之间互补性不强,没有形成产业集聚优势;集聚区内各企业从业人员素质差,这都造成了铸造业难以形成产业集群、集群优势不明显的现象。

上海宏钢公司有着天文、技术以及历史业绩方面的优势,但是新世纪以来也面临政策的调整问题,特别是我们的主要铸锻件业务国度先进电站配备制造业向百万等级的超超临界、核电及燃气轮机与结合循环汽轮机新技术新产品开展,之前的低合金钢耐高温铸锻件的热加工技术与高合金不锈钢新资料耐高温600℃以上的百万等级的超超临界、核电及燃气轮机与结合循环汽轮机铸锻件不相契合,20xx年宏钢公司企业改制成立之初认识到了这一点,并停止了改善。首先处理了工艺手腕的技术改造,为公司的技术自主创新发明了良好条件。其次是消费工艺流程再造与作业环境的现场改造,使铸造消费辞别了传统的形式,为其成为现代化的绿色奠定了根底。同时坚持走自主创新与打破管理的道路,宏钢20xx年至今在高合金不锈钢新资料耐高温600℃以上的百万等级的超临界、核电及燃气轮机与结合循环汽轮机铸锻件国产化制造与应用研讨方面获得了很大停顿,使其加工自主创新技术突破了国际先进少数兴旺国度的垄断,为宏钢公司发明以后的生存开展发明了条件。

1、抓住机遇。宏钢公司20xx年成立时,正碰到国家电站装备业的市场复苏“井喷”现象,这为宏钢的发展和脱胎换骨营造了很好的条件。

2、领导班子和干部团队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现代铸造企业中,领导干部的水平和决策能力很重要,中外企业也一样。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不但要具备高瞻远瞩的胆识和气魄,还要在激烈的商战中出奇制胜,壮大企业在,而“确定路线方针之后,干部起决的因素”宏钢公司就是这样实施的。

3、一句国内外市场和国家的能源政策的变化,确定合适的战略定位,立足于电站制造业,坚持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推行蓝海战略,对非核心业务实施“品牌运行”生产,到20xx年,构建了一个以宏钢为主的若干江浙地区中小铸锻企业为辅的产品联合体,实现了宏钢以生产为主的橄榄型向以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为主的铃型企业的转换。

4、注重人力资源的开发,人是企业的生存和竞争发展的决定因素,人力资源是公司发展和永续经营的第一资源,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的项目开发把项目与青年技术人员及员工骨干的培养结合起来,使技术骨干分批深造,培训青年干部,使公司形成一支满足市场竞争需求的专业干队伍。

(一)坚持自主创新之路不动摇。

1、反思差距产生的原因。在现今经济全球化、信息透明化、竞争市场化的形势下,必须意识到改革对铸造业发展的重要程度,在学习国外先进技术中求进步与发展。

2、要建立多种形式的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研发是加强自主创新能力的主要方面,建立产、学、研相结合的研发体系有利于我国铸造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提高和竞争力的增强。

3、自主创新的根本是人才问题。科技创新、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所需要的各种人才,才能实现真正的发展,拥有核心的竞争力。在现有的文化与体制下,铸造业应该搭建一个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鼓励创新,多措并举,培养一批我国铸造业自己的自主创新人才。

(二)建设绿色铸造业,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1、加大能源与环保法的执法力度,实行严格的监控,加大惩治力度。由于我国铸造行业多为中小企业,劳动条件恶劣,环保意识薄弱,多以牺牲现有的资源和环境条件来获取短期的利益,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在能耗、水耗、环境、安全、资源综合利用以及质量、技术、规模等方面,政府或行业协会应加大政策法规的限制力度,制定严格的标准,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行业的准入门槛,将那些技术落后、污染严重的、规模较小的企业进行重组或淘汰。

2、走集约化道路,大力推行绿色铸造。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在铸造业中大力推广绿色铸造,从设计、生产、使用到回收和废弃处理的各个环节都要使得铸造产品符合相应的环境保护要求,同时与环境发展相互一致,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率。

3、加大对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研究力度。通常情况下,加大对铸造业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是推动铸造业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新材料的发现能够节省成本,新工艺的优化能够实现绿色生产,新设备的引进能够保证产品的质量稳定,三管齐下能够实现铸造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4、调整行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针对不同地区、不同企业的状况做不同的指导规划,坚持扶优汰劣,完善配套设备及设施,鼓励集约联合重组,实现规模效应和绿色生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坚定不移的走产业集群之路。

1、对铸造业加强科学规划,贯彻落实国家相关的产业。

政策,优化区域及产业布局,同时,遵循铸造产业集群形成、发展和升级的内在规律,准确把握铸造产业集群不同发展阶段的特征,结合区域优势、特色,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形成铸造产业集群整体优势。

2、淘汰高耗能、高污染、高浪费、小规模的铸造企业。通过推行《铸造行业准入条件》,逐步淘汰不具备经济生产规模、高能耗、高污染的铸造企业,尽快对我国铸造产业结构进行调整,实现经济规模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提高铸造企业的专业化、铸件产品的市场化、商品化水平。

3、建立和完善产业集群治理体系,实现铸造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在培育、建设、发展、升级铸造产业集群方面,需要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产业集群治理体系,地方政府、骨干龙头企业和行业协会三者各司其职,相互支持,健全联动治理体系进一步强化产业集群管理,共同促进我国铸造业的产业集群建设,进而推动我国铸造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当前我国铸造业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但还没成为铸造强国,因此,我国铸造业必须要深入分析当前存在问题,在未来发展中坚持走自出创新、可持续发展和产业集群道路,从而向铸造强国进军。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五

虽然我国近几年在企业管理上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管理策略上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解决管理策略不足的问题,成为了每个企业在发展中的工作重点。本文从企业管理策略创新为出发点,首先论述目前企业管理策略存在的问题,然后阐述企业管理策略创新的重点。

1978年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改革改开的带动下,我国企业的技术生产力不断提高,同时我国企业也吸收了国外企业先进的管理策略,这些改变在当时给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十足的动力。为了我国的企业能够真正的走出,为经济全球化中有中国的经济力量,我国于20xx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简称;wto。wto的加入,是我国的经济发展真正意义上与世界经济发展的关键纽带与桥梁。机会和竞争都是相互的,加入wto增加了我国企业的机遇,同时也给我国企业很大的挑战。国外企业管理策略非常完善,而我国企业管理策略有明显不足,面对强敌,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我国不少企业都败下阵来。面对这一情况,企业管理策略势在必行,企业管理策略不断完善,企业的实力才会提升,这样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才会立于不败之地。

(一)机构冗长,人浮于事。

机构冗长,人浮于事是我国企业管理中存在的普遍问题。我国企业机构的功能经常会出现叠加的情况,这也是企业生产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

(二)公司人员缺乏专业素养。

在我国企业中,公司人员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工作人员是企业的主体。在企业管理中,工作人员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缺乏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在工作中的能力有一定的制约,一个没有专业素养的工作人员怎们能要求他为企业的发展提供自己的力量呢?这样减小企业的生产效率,不利于企业的整体发展。

(三)缺乏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对企业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创新意识的提高,决定了整个企业的上线发展,我国企业管理策略中的创新意识相对缺乏。很多企业管理策略停滞不前,一味的守旧,缺乏创新,这种企业管理的策略是非常不可取的。但是企业管理策略的创新,也不是照搬人家先进的管理理念。在企业管理策略需要发生改变的时候、在学习其它企业成功经验时候,首先要弄清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身企业的管理的策略,这样才能真正的有利于企业的发展。

(一)要有创新思维,找准市场方向。

在企业管理中,找准市场方向就占据着市场的主动权。举个例子:就拿苹果公司与诺基亚公司来说吧,苹果公司在企业管理上有很多的独到之处,首先是自身产品的定位,苹果产品非常多。有mp3、电脑(平板电脑)、手机,在众多产品中,从小孩到老人都可以使用苹果产品,小孩用平板玩游戏,老人方面,电脑、手机都可以用。苹果产品是全民的,而且苹果在引领产品的变革,刚开始退出的触屏手机让人们眼前一亮,而且内在的功能也非常新颖。在营销方面同意做的很出色,故意造成饥饿销售的情况,让消费者购买,这点诺基亚做的就非常不好,诺基亚产品单一,过于追求手机耐摔的质量,忽视的手机功能的创新,最后导致产品的失败。

(二)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

在企业管理中必须坚持坚持以人为本。企业人员是企业发展的主导力量,不少企业缺少人文关怀,过度的使用员工,加班加点成为常态,并且在国家法定假日时,忽视劳动法,剥夺工作人员的合法权益,这些做法都是非常不对的,长时间下去造成工作人员疲劳,工作人员缺乏工作热情。在企业管理中要加强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减少员工的加班时间,增加工作人员的节日福利。组织群体性的活动让员工参与进来。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工之间的友谊,让员工意识到自己的大家庭中的一部分,意识到公司的温暖。

(三)完善管理机制。

一个优秀的企业团队,必要要有一套相对完善的管理机制。管理机制明确每个工作人员的工作范围与时间,对工作人员的职责分工要明细。同时管理机制要规定企业的日常规则。在对企业人员管理方面,要有一套奖惩措施,对于工作认真的企业人员应该予以奖励,处罚那些工作中违反规定的企业人员,对于那些“不作为”的工作人员要及时的提出队伍。俗话说:“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在企业管理中也是如此。只有建立完成的管理机制,让企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这样企业工作的效率才会提高。

不同的企业存在不同的问题,企业在完善自身的管理策略中,首先要明确企业本身的实际情况,参照与自己同一类型企业管理的经验,这样才能让企业得到切实有效的发展。

[2]记者张龙.我国企业管理创新成果体现五大趋势[n].中国企业报;20xx年。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六

关键词:

摘要:

针对目前高校对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一些问题,提出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该模式以教学改革为主体,教学与科研相结合,以实验室开放式教学模式为依托,以大学生科技竞赛为主要途径,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同时,对相应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形式、实验设备等方面进行完善,取得一定的成效。

我国现行的教育体制经过多次改革和完善,仍存在重知识传授、轻能力和素质培养,重理论研究、轻实践环节训练,重共性教育、轻个性发展,重对传统的继承、轻对现状的突破和创新等现象。郑州轻工业学院是一所培养高等技术应用人才的技术应用型大学,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办学理念,强调知识和技术的应用、工程意识的培养,经过多年探索,创建并实践了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

长期以来,国内高校由于受传统教育思想的约束和应试教育人才选拔机制的影响,许多高等学校在教育中片面注重理论知识的传授,把课堂教学作为教学的主要途径,以教师传授知识为主。大多数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被动接受灌输的理论知识,脱离生产、脱离社会。这种状况迫使学生重知轻能,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而出现研究创造能力差、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差、综合运用能力差、各种表达能力差。这就使得学生毕业后适应社会的周期长,导致实际工作能力差。创新能力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个性,强调培养有创新激情、想象能力及科技素质的人才,强调在着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水平的基础上,突出创新意识和收集信息、处理信息、获取新知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是开放式创新教学改革的目标与方向。

2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

加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完善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以开放式教学模式为基础,推动全院基础和专业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以专业竞赛和综合性竞赛为载体,促进专业建设和专业课程教学改革。

2.1开放式教学模式。

开放式教学模式以大学生科研为主要培养目标,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提高解决实际问题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创造条件,引导学生参与教师或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介入具有实际应用背景的科研活动,让学生在直接的科研实践中感受和理解知识。学生通过参与项目研究,掌握科研基本的方法,完成项目的选题与立项、申报与调研,制订项目实施计划,独立查找资料,撰写论文,提交成果,等等。在这一过程中培养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育创造性思维能力,树立创新意识和能力。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将教学内容科研化,将科研项目教学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知识、原理与理论以科研项目的形式布置给学生,指导学生参加科研活动,使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各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也得到提高;高校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团队,教师在指导学生科研的同时,将科研项目中的知识与技能融入到教学中,将工程设计的理念与技巧以教学的形式教授于学生。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将理论知识、科研项目、工程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激发学生的科研与创新能力,不再使教学仅仅限于形式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

2.2创新与竞赛相结合。

大学生科技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因此,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与鼓励学生参加科技竞赛是分不开的。科技竞赛通过设计解决方案、制作作品,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要求较高,学生必须利用自己现有知识去分析问题、构建思路、选定方法以及验证方案,进而完成从掌握理论知识到切实解决问题的跨越,形成创新能力。

3加强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培养。

根据社会的需求,郑州轻工业学院电气信息工程学院为了实现培养应用型、复合型人才的目标,提出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办学指导思想,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要以及如何与当前电子企业的内部运作方式、管理方式和技术发展接轨,培养学生的焊接技术及仪器仪表的使用,培养学生熟悉和掌握完成生产电子产品的工艺过程,鼓励学生参加电子产品设计制作,参加大学生科技竞赛。

3.1完善配套设施与管理制度。

学院成立大学生创新实验室已有多年,旨在加强学生科研创新活动的指导与管理,使学生可以广泛参与科学研究,营造学生从事科研活动的良好氛围。同时,学校每年设立大学生创新科研基金项目,制定详细的活动规则与管理机制,大力支持学生参与科研活动;还设立相应的奖项,鼓励教师与学生组成科技创新小组,支持创新小组参加国内各种大学生科技竞赛。活动开展多年来,学院教师与学生在大学生科技竞赛中取得各项优异的成绩,如“挑战者杯”、飞思卡尔智能小车竞赛、fpga设计竞赛等。

3.2实施开放式实验室教学指导。

学生参与科研,要依托实验教学,因此,学院实施开放式实验室教学。全院各专业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面向大学生开放,学生利用课后实验室的开放时间,根据自身的兴趣与爱好,与各实验室教师组成开放式创新研究小组。

在这里,学生按照拟定题目进行电子设计与制作,拟定不同研究方面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个人爱好,自己选择,甚至自由分组来完成。教学方式不再限于固定的课堂模式,而是教师根据学生知识基础,分为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实验教学和项目实验教学,教师在指导过程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学生拿到题目后,按照要求自行完成资料收集、电路设计、元件购买、电路组装与调试、论文撰写和成果提交。新颖的授课方式和实践教学相结合的形式,使得学生不仅可以按照已有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学习,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设计进行开放式的实践验证,从而更加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3完善指导教材。

在现有指导教材的基础上,编写有关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内容,并系统地介绍有关实验的内容、目的,了解和掌握常用的电子元器件和常用仪表的使用方法。系统地介绍实验设备的操作步骤与过程,制作相关的多媒体课件。保证规范地按实习教材进行教学的同时,增加除基本教学以外的其他相关知识和应用电路,以便学生扩展自己的知识,启发他们思考和设计其他实验电路。

3.4解决学生开展自主创新实践的相关技术问题,充分体现学生是实践的主体,在“内容提出――设计环节――实践操作――总结评估――再实践”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自主能动性。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爱好区别对待,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完成基础实验和综合实验教学的基础上,可参与教师指定的实际项目科研。指导教师起到“启蒙者”和“领路人”的作用。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与书籍来完成自己的设计,不再是指导教师“牵着”学生走,从被动的学习转变为主动的学习,不仅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实习中脱离出来,而且提高学生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结语。

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模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变固定课堂教学模式为学生自主设计、组装、调试,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助于学生全面运用所学知识,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极好锻炼。经过实践与探索,笔者深深体会到,实施开放式创新教学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七

摘要:西方素描观念的引入,对中国人物画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夸大素描的地位和作用会对中国画产生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如何正确对待素描是中国画专业学生迫切需要了解的。

关键词:素描;意境;文化内涵。

在当今绘画界一直流传着徐悲鸿的重要美术理论观点——素描是一切绘画之基础。暂且不说此观点的对错,其影响之大就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楚的。徐悲鸿乃一代大家,艺术造诣非常高,他把西方的绘画技法引入中国,这是对中国画的一大改革,给中国画尤其是中国人物画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让一度衰落的人物画有了新的发展。他把透视解剖、体积空间、明暗光影等理性、科学的元素引入中国画,使中国画有了新的面貌和发展的空间,这对中国画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但是,西方绘画的科学性在带给中国画积极影响的同时,也让一些中国画画家忽视了一些中国画中可贵的东西。中国画是一种文化,而不是单纯理性、科学的“技术”,是属于形而上的,更多的是在精神层面与社会生活、历史发展、民族文化传统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谓文化传统,其实就是一种内在的精神继承。这种继承有一定的传承性和稳定性,有自身的'发展规律和审美倾向。当今绘画界百家争鸣。不同的画家有不同的思想、不同的艺术探索之路、不同的绘画表现方式,最终形成了不同的绘画格局。中国画讲究气韵生动和笔墨趣味,注重意境。几千年来,中国画画家就是在这样的理论背景下成长、发展的。这些理论具有典型的民族性和中国文化特征。

当然,西方绘画也有相似的追求,但毕竟中国画与西方绘画是两大不同的文化领域,不同的思想观念造就了更多的绘画审美追求上的不同。“素描是一切绘画之基础”这一观点成为绘画界的主流观点后,一些对中国画理解不够全面的绘画者出现了一个问题,即过于重视技术层面的描摹而忽视了内在的精神文化,忽视了中国画更重要的审美追求——意境。笔者在地方高校任教多年,见到部分学生尤其是工笔人物班的部分学生对素描的理解存在偏差,把明暗光影素描用到工笔人物画创作中,力求表现真实的体积空间,显得有些不伦不类。素描有多种形式的表现方法,不仅仅是光影素描一种,素描表达体积空间,也表达情感、意境,优秀的素描作品往往是画家表达自己的某种感觉的载体,单纯为客观再现物象的素描和照片没有区别。现在一些中国画画家对素描的理解就是客观真实地表现物象,偏执地认为创作者必须具备素描基础。齐白石没有学过素描,但他的艺术成就绝不亚于任何一位西方绘画大师;中国古代画家没有接受过素描教育,不懂得解剖、透视,但他们的作品历经千年,始终是中华民族的瑰宝。

笔者认为,体积、空间、透视、解剖并不是优秀作品的唯一衡量标准。中国画有自己的发展规律和审美追求——意境、笔墨趣味、精神内涵的表达。如,宋代绘画历来被国内外画家推崇,并不仅仅是因为宋画画得如何真实、细腻等技术层面的原因。宋代崔白的《双喜图》中描绘了狂风骤起、双鹊惊飞引起树下褐兔回眸,多么生动的场景,全图上下呼应自然,生动活泼,表现了画家捕捉生活瞬间的能力。这些是画面的表象,人们细细品读此作品,会发现画家是借这样的场景表达自己对生活、生命的理解。画中的狂风、凋零的树叶、苍老干枯的枝干,以及整幅画面的设色都给人传达出冬天即将来临的信息。就是在这种深秋寒风的袭击下,喜鹊和褐兔外出觅食相遇而回眸的一瞬间,显示了满满的生命气息,在其他树枝都干枯苍老、大色调的孤清冷寂下,画面的右上角的树干后面出现了一抹惊人的绿色。这是一株翠竹,在寒风中摇曳,努力绽放自己的色彩。那是生命的色彩,是在恶劣环境下对生活的态度。细细品读这幅作品,观者会被画面传达出来的信息所感动。因为它让我们有了一种精神的共鸣——对抗恶劣环境的生活态度。画中的小草用笔苍劲有力,展示出其在寒风肆虐下的顽强生命力。这才是画中真正让人们感动的所在,这才是宋画真正的魅力——站在人性的高度,用画笔描绘自己对人性的思考,运用中国画特有的笔墨技巧营造出一个大千世界。这也是宋画的灵魂所在,是中国画一直追求的意境。

再说古代人物画《簪花仕女图》《捣练图》《韩熙载夜宴图》等作品,从构图到人物造型再到整体设色,都可以说是完美的。而且每幅作品都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把画家的艺术情怀和文学修养体现得淋漓尽致。如《簪花仕女图》,画中的宫廷贵妇体态丰腴、典雅优美,慵懒悠闲的环境中透出一股寂寞清冷。这种意境容易让人联想到唐代诗人元稹的《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画家是在画画,也是在写诗,借画抒情,达到一种让人思考人生、感叹人间冷暖的境界。这些作品说明,没有素描基础的画家依旧可以画出让世界赞叹的作品。还有明代人肖像画,人物形象鲜活生动、栩栩如生,没有概念化、程式化的表达。画家所描绘的人物形象不仅生动形象,还能巧妙地将人物性格刻画得细致入微。所以,全面地理解素描的地位和作用,对我们正确认识高校美术教学特别是中国画教学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八

本文在评介各家主张的基础上,阐发了结构派在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问题上的基本观点.认为:中国思想史是研究中国人思想观念及其存在结构演变过程的学科.之所以要强调在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中认识传统思想的发展,是由于以天人合一为主体的思想观念与以《易》经为体而以其他经史为用、以儒家为本而以其他子学为末的学术结构共生、共荣,共衰、共被新的思想、新的学科所融解,而融解在新思想、新学科中的“传统思想”在离开了原来的结构后将成为当代中国人思想观念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结构派的这一主张,对于中国思想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蒋广学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国思想家研究中心,210093刊名:江苏社会科学pkucssci英文刊名:jiangsusocialsciences年,卷(期):2000“”(3)分类号:b2关键词:中国思想史研究对象结构派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九

摘要:目前,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不断涌现,环境行为逐渐进入环境社会学的研究视野中,社会学学科建设也日益成熟。本文立足环境科学视角,从社会学维度,结合社会学理论与方法探究人类环境行为,通过对环境行为的概述,主要对环境行为中的社会学进行了阐述和研究,以期能够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关键词:环境行为;社会学;环境问题伴。

随着现代文明曙光的出现,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新能源、新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与工业生产,劳动力逐渐向城市转移,新的产业部门不断出现,催生了环境危机,引起了城市面貌和环境的巨变。环境行为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长期以来,由于各个学者对环境社会学研究对象具有不同的定义与选择,因此学术界对环境社会学并没有一个统一的定位。

一、环境行为概述。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hines将环境行为定义为“为了能够避免、解决环境问题,其是一种基于个人责任感和价值观的有意识的行为”,提出了“负责任的环境行为”九十年代末,stern从行为的“影响”和“意向”两个维度,提出了“具有环境意义的行为”将其定义为“强调人的行为对环境产生的何种影响,或者行为者是否具有环保的动机”。我国学界对环境行为内涵的`理解并没有到深入讨论的阶段,还存在着不少争议,一种观点是以周志家等为代表,一种是以洪大用为代表,前者认为环境意识与环境行为不存在维度交叉,是两个独立的概念。后者认为环境行为是环境意识的一个重要维度,环境行为的四个环节环环相扣,级级增值。即:环境知识、价值、保护态度和行为环节。社会学学者王芳以空间作为人与环境互动的载体,从环境问题着手,以“理性选择论”为基本预设,将其定义为“作用于环境并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人类社会行为等互动行为,包括行为主体自己的行为、主体之间直接或间接作用后产生行为的环境影响等。而崔凤则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环境行为,将环境行为理解为个体层面的行为或环境保护行为。环境行为主要有适应性、社会性、双重性和策略性等特征,其中社会性特征是指环境行为发生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中,受社会情境的影响,行为主义的信念、期望发生着改变,人格特质、价值体系、情感卷入等内部因素都影响人的环境行为。

二、环境行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1978年,邓普拉和卡顿将环境与社会互动关系视为对象的学说,将环境社会学归纳为“环境与社会的互动关系研究”,是对传统社会学预设的批判,二人将传统社会学前提预设中的“人本主义”视为传统社会学研究范式;但是,这种范式忽略了环境影响,只强调了社会事实。环境社会学学者对与邓普拉和卡顿的观点持以继承性的批判态度,传统社会学维护者强调虽然在社会学发展中没有给予充分的重视,但是并没有完全忽略了环境因素与环境问题。因此,我们不应该全盘坚持或否定人类中心主义或生态中心主义,探讨问题应该在人类中心主义的基础上开展。社会学大多数研究者对环境问题进行了相应的概括,邓普拉和卡顿等认为,之所以社会学能研究环境行为,是因为他的变化会对人类产生作用。而洪大用在传统研究的基础上,将环境问题能够影响人类正常生产与生活的,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环境问题看作是环境系统失调。因此,对环境问题的阐述可以归结为:一是环境与社会和互动关系“为基础的环境问题研究;二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环境问题研究。本文认为环境社会学应以环境行为为研究对象,首先环境与社会关系是人类环境行为建立起来的,其次社会问题涉及到了社会制度、结构等层面。因此,将环境行为作为社会环境学的研究对象,更具针对性、普遍性和综合性特点。

在国外,环境行为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上来说,环境行为是人的一切行为,这种理解不利于社会学经验研究的实际操作,过于宽泛。狭义上来说环境行为是个体行为或者环境保护行为,但是由于环境保护行为只是环境行为其中的一种,现实中不仅有个体的环境行为,还有政府、企业等环境行为,因此,这种理解过于平面。国内对环境行为的理解更具学科性和操作性。但是,这种定义会忽略间接环境行为,虽然具备很多社会学特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行为却是某些环境的根源,并不直接施于环境。因此,本文立足社会学视角下,在国内外已有对环境行为理解认知上,认为环境行为与社会因素有关,在某种程度上,社会制度、道德法律、风俗习惯等,都会影响人的环境行为。1.基于行为结果差异的环境影响、破坏、保护行为首先,人们实施的对环境有所影响的行为,是人们做出的有关于环境的行为。其次,环境破坏行为主要包括人类对资源的肆意挥霍与不合理开发、人类大规模的掠夺资源、开发自然,人类象环境中排放有害物质等,导致环境退化、地址地貌的变化,环境受到污染等,是指人类对环境实施的破坏性行为,这些行为会引起环境的退化。2.个体型环境行为、群体性环境行为、组织型环境行为群体型环境行为主要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是指群体成员环境行为相互适应、作用的整体表现,并且还包括学校的环保实践活动、家庭的环保行为等。而个体型环境行为主要包括乱丢垃圾、随地吐痰等,是指根据自身意愿,个人实施的环境行为。组织型环境行为包括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公司、企业对环境实施的环境行为和不同的行为等,是指为了完成特定目标而实施的相关行为。

参考文献:

[1]崔凤,唐国建.环境社会学:关于环境行为的社会学阐释[j].社会科学辑刊,2010(3).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

创新思维是思维主体本身打破对客观事物的原有理解,在此基础上融入自身的观点,形成自己对事物的理解的一个过程。作为21世纪最重要的经济发展要素,创新思维的载体是人才。在国家大力倡导创新创业教育的宏观背景下,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高度重视对创新人才的培养。

近些年来,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培养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但从整体上看依然存在一定问题。首先,教学模式单一。以多媒体ppt教学为主体。在这样的学习方式下,学生只顾记笔记而没有时间进行思考,长久下来必然影响学生的思考能力,影响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如果长时间不复习更是容易遗忘。其次,授课主体是教师,学生被动接受知识,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与本科生相比,研究生教育更注重在吸收知识的同时,将所学应用到对实际问题的分析和解决,否则就无法真正地理解所学专业。以现在我国研究生教育存在的问题,学生的思维模式很容易固化,同时也严重影响我国研究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倒逼教师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变得异常迫切。

2、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是一种思维工具,它是集数字、图形、颜色、符号等于一体的图形集合,是将知识点用各种数字,图形,颜色,符号来表示的大型图解,根据信息量大小由一个中心点不断地向外延伸发散,能够帮助学习者很好地呈现他们的学习内容和思维过程的工具和学习环境。学习者可以利用思维导图理清学习内容的脉络,将抽象知识形象具体化,提高学习者的学习能力;也可以将原来不可见的思维过程呈现出来,提高学习者的发散思维能力。总之,思维导图更符合人类的形象思维与创新思维。

脑科学理论思维导图是放射性思维的表达,它是一种非常有用的图形技术,是打开大脑潜力的万用钥匙。东尼·博赞曾指出:“如果将人的脑细胞在显微镜下放大,会发现每个脑细胞就是一个‘思维导图’。”人的大脑神经元细胞和思维导图都是由一个中心点出发,向外延伸出无数分支。也就是说,大脑结构与工作原理和思维导图有一定的相似性。

脑科学研究表明,左脑负责计算、语言、分析、顺序、文字、数字等逻辑思维,右脑负责视觉、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等形象思维。目前高校的教育方式是注重对学生左脑的训练,右脑的功能被极大地浪费了。作为一种新的思维模式,思维导图可以充分激发左右脑的潜能,对培养人的学习能力,改善人的思维方式都有很大的帮助。

知识可视化是指所有可以用来建构和传达复杂知识的图解手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来呈现枯燥乏味的知识,促进其吸收、传播与创新。思维导图将知识点等信息用各种数字、图形、符号、颜色等进行区分,根据信息量大小由一个中心点不断地向外延伸发散。与大段纯文字相比,思维导图给学习者更好的视觉体验,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视觉和脑部相结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

3、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对比。

从内容上看,传统式教学以书本为主,教师围绕书本上的内容为学生们讲解。教学内容以文字、公式为主要载体,学习过程比较枯燥乏味,人的思维容易被禁锢在大段文字中,不能灵活地思考。而且在学习时需要找重要知识点,否则容易遗漏。在出现ppt教学后,书本上的内容被搬到了屏幕上,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而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是将知识点用各种数字、图形、符号来表示的大型图解,是对重要知识点的科学梳理和高度凝练。其特殊的图形模式使知识点一目了然,记忆深刻。不断向外延伸的图解有助于学习者从多个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发散思维。

从主体上看,传统式教学以教师授课为主,学生通过记笔记的方式将教师讲授的内容记录下来,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很少形成自己对问题的思考。思维导图模式不一样,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理解来绘制思维导图,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会更加透彻且记忆深刻。

从教学模式上看,传统教学方式中,教师在传道授业之时对学生使用的是一样的教学模式,但因为每个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接受能力并不在一个层次上,一样的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使用思维导图模式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学生绘制的思维导图来判断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制定更符合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以达到因材施教。

思维导图教学重在“图”,简单地利用粉笔和黑板就可以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进行教学。目前大部分高校实现了多媒体教学,这也为思维导图教学提供了更好的条件。学校可以利用传统ppt教学中使用的计算机、幕布、投影仪、思维导图软件等设备进行思维导图式教学。随着思维导图被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和使用,市面上也出现了各种思维导图软件。使用思维导图软件使绘制时间缩短,且操作过程简单易学,适合广大师生使用。思维导图软件的出现为绘制思维导图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高校研究生群体大部分年龄在25岁左右,这个年龄段的青年接受了本科四年的系统性训练,对所学知识有了一定的专业认知,正处于将所学理论应用到实际问题解决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是研究生群体思维最活跃的时候,具有较强的接纳新事物的能力,因此这一时期是创新思维能力的最佳塑造期。

5、结语。

通过以上分析,从思维导图的理论基础出发,思维导图的特点就是将左脑和右脑有机地结合起来,它更符合现代人类大脑的工作原理,从而最大限度地利用大脑,激发人脑潜能。同时,思维导图给学习者更好的视觉体验,使知识的呈现更加形象自然,帮助视觉和脑部相结合,促进对知识的理解。通过对思维导图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对比,思维导图教学模式具有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优势。同时,思维导图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为不同学生制订不一样的教学模式与教学计划,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使教育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在国家倡导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背景下,鉴于我国目前基本具备使用思维导图教学的条件,且研究生群体正处于思维能力塑造时期,高校使用思维导图教学具有一定的可行性与迫切性。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一

本土心理学就处在把人与社会文化产物联系起来的那座桥上,从这个观点来看,本土心理学也指现存的、不具实证科学特征的心理学。

二、可证实研究方式。

实证主义是19世纪中叶法国哲学家孔德首创的一种科学哲学。孔德始终倡导“以被观察到的事实为基础”的实证精神。实在、确定和实证是实证精神的要素。实证主义能够向人们提供精确和有用的知识,是一种超出了任何神学和形而上学的新理论。自从近代孔德提出证实原则以来,在马赫主义批判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动,直到卡尔纳普之集才终于基本完善,如今都是以它作为判别科学的重要准则和尺度,也成为当今心理科学丈量的标尺。人的心理行为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非实证性。然而很长时间以来心理学研究却长期以来被实证标准所垄断,非实证性的心理学研究地位问题经常受到人们的怀疑与批评。近些年来受科学哲学中后实证主义思潮的影响,西方一些心理学家开始反思与质疑实证研究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认为实证研究标准作为科学的一种标志已经证明并不成功,心理学研究需要从这种根深蒂固的实证主义传统中解放出来。科学心理学研究对于心理学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帮助,但是它把心理现象限制在了经验范畴之内,然而就是该原则将无法考察、检验的心理的特殊之外,将情感、智慧、善良、爱等理性元素阻挡在探索视野以外了。

三、实验方法技术支持。

要想使心理学理论具有科学的性质,那么采用科学的试验方法是完善心理学理论必不可少的条件。只有运用科学的分析方法,才能使得探索过程与结论更具真实性与说服力。西方心理学理论的建立是以科学的理论基础为先决条件,秉承以客观事实来说服他人,运用自然科学的分析方法,来建立完善心理学理论这一体系。在西方,一个严谨的科学家在发表进行心理学研究的`过程中,最为注重的就是使用的探索方式是否先进可靠,探索之前力气能有一个完善的试验进行流程,以及对探索结果始终保持客观怀疑的态度。他们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首先确立的是试验的方式,然后再寻找能够满足试验方法的探索人物。如果探索的人物与试验的方法不具针对性,那么这样的探索人物是不会进行的。心理学的各个流派,在进行探索的过程都是采用的这样一种模式,都已结果客观事实为探索过程的唯一准则。受到试验手段的限制,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在很大的程度上依赖于在进行探索的过程中能否找到合适的探索对象,客观事实的探索准则给心理学理论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来的学者在进行先辈结果研究时带来了可验证性。科学心理学主要采取以下实验方法:(1)观察法:在自然情景(观察者不知道)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的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和记录,然后对所做记录进行分析,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规律的方法.优点:保持资料的客观性和真实性。(2)测验法:使用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方法。(3)实验法:在控制条件下对某种行为或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称为实验法。变量控制,自变量:实验者控制的刺激条件或实验条件。因变量(反应变量):实验者所要测定和研究的行为和心理活动。是实验者要研究的真正对象。控制变量:实验中除自变量外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结果的变量。两种场景下的实验:自然实验:现场实验,在实际生活中,由实验者创设或改变某些条件,以引起被试某些心理活动进行研究的方法。实验室实验法:在实验条件严格控制下,借助专门的实验设备,引起和记录被试的心理现象。有局限性。(4)调查法: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或做法,以此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理特征的研究方法。分问卷法和谈话法。

四、绝对分离主客体关系。

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在这一过程中探索的主体是人,而探索的目标则是物。物的特性是自然存在的,然而人对物的研究往往都是停留在物的表象,很难对其内在的性质进行周密的探索,这样不能形成探索过程人与物的统一,使得探索过程不能真正地具有客观性和说服力。这种探索方式就是笛卡尔在探索过程中提出的“镜像隐喻”。笛卡尔认为可以将人类的内心看作是一面镜子。人们感知这个世界主要的方式便是依赖于这面镜子。笛卡尔的“镜像隐喻”理论基础认为人通过镜像感知这个世界,并且认为人才是世界的主体。人们在感知世界的同时一直都是作为世界的主体存在的,人控制感自身感知的世界。就以这一理论来看,人类本身与世界是两个独立的点,这中间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在心里学探索过程中,采用自然科学的研究方式,探索人员要尝试着与被研究的主体分离开来,探索人员要时刻提醒自己处在一个客观事实的探索者位置。传统意义上的心理学探索方式主要依靠探索人员内的自我反省,变成了现在的通过科学的研究方式进行验证;探索的主体有探索者针对自身的探索变成了对客观事物进行探索;探索者与他们探索的事物构成一个分隔的主体,保证了心理学理论完善过程的客观性与说服力。由上述提到的内容可以看出,心理学探索过程中将探索方法的确立摆在探索过程的第一步,将探索者与探索的对象进行分离,对于保证心理学理论完善过成的真实性与客观性具有重要意义,这一创举也为完善心理学理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五、结语。

心理学研究对象的扩展性探索,关涉到心理科学的发展方向、科学观、理论和方法论的建构。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方法论将心理视为语言的社会建构,语言的建构使心理学从实证主义范式向建构主义范式转换、个体主义向集体主义转换、价值无涉向价值涉入转换、主客二分思维向主客超越转换。对心理学研究对象的解构与重构,也使社会建构论立场的心理学有可能消解科学主义心理学和人文主义心理学的矛盾和对立。

作者:肖冬梅单位:辽宁政法职业学院。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二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各类工程建设速度不断加快,机械工程设备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然而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次数是有限的,如果在日常使用中,没有对其进行合理的维护和管理,非常容易使机械设备损伤或者是废弃。因此,为了提高工程建设的施工效率以及确保施工过程中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需要深入研究其管理和维护方案。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三

我国最高立法机关在年底时向世界宣称中国的法律体系市场已经完全建设完毕。然而对民法立法而言,虽然其基本的制度已经具备,但当前我国民法规范群体与制度门类依然存在非体系化等特点,并且在部分制度设计方面也缺乏一定的科学性。为此,如何认识并解决民法立法体系化中存在的问题对于今后该法律的完善意义重大。

一、我国民法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一些基本规则不合乎法理、内在体系较为混乱。

在当前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由民法构建出来的法律规则主要的是服务于交易,然而在交易的整个过程中,窝沟的民法中如《物权法》、《合同法》等核心法律们对于一些裁判与司法分析的规则制定并不完全符合法理,并且各法律之间的体系较为混乱。

在日常生活这能够最为典型的交易类型就是买卖,在进行买卖之前人们会首先签订合同并且执行,而民法立法中的科学法理也是由此而来。在民法上有关交易的裁判与法律分析基本都是按照一定的规则进行的。[1]值得注意的是,民法上的交付主要分为拟制交付与现实交付,典型的拟制交付是不动产登记,其均为物权变动或所有权转移的方式。在民法中应当对这些权利进行基本的区分,其中十分重要的法律意见,就是对当事人所拥有的法律行为的区分。而在我国民法中,关于这部分的教育规则与权利的区分并没有明确的规则,有的时候甚至还会出现违背常识的'情况。

(二)删减不当,导致轻重失衡现象。

在我国民法立法现有的体系中,依然暴露出由于删减不当造成的轻重失衡问题。《民法通则》作为我国民法的一部基本法律,其虽然包括民事权利、法人、民事责任、涉外民事关系、诉讼时效以及公民等几个重要组成部分,但由于涉及到的法律内容十分简略,难以使民法真正发挥出法律该有的作用。随着《物权法》、《合同法》的颁布,我国民法在体系化方面的弊端在《侵权责任法》中已经暴露无疑。[2]有关侵权责任的立法,不论是作为请求权发生原因的一部立法,还是作为法律责任的立法,其在规范体系方面都不应当像之前颁布的《侵权责任法》中内容那么庞大。而《侵权责任法》的出台,其由于体系过于庞大,不符合我国民法体系中的“上位法-下位法”逻辑以及“总则-分则”结构,他的出台及推行,不但损害了我国民法立法的科学逻辑,更阻碍了我国民法典制定的进程。

(三)制度重复与缺失问题。

在我国当前的民法体系中,制度缺失的问题较为突出。首先,我国当前的民法依然没有一个完整科学的民法总则,尽管早期出台的《民法通则》是参照民法总则的模式进行编制的,然而由于其受到历史因素等多方面的影响,最后出台的《民法通则》被编制成了很小的民法典,也就是民法基本法。我国当前的民法体系中存在的制度缺失现象已经十分严重,也就是没有关于债法的相关规则。[3]这方面的内容在法律上常常被叫做“债法总则”。笔者认为,未来民法典应当进行“债权总则”的设立,然而由于当前民法制度缺失的问题存在,导致这一目标难以实现。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民法体系中制度重复问题也较为严重,如上文提及的《侵权责任法》,该部法律中涉及到特殊侵权部分的规则都重合了现行的很多单行法规。

(四)法律规范的可操作性缺乏。

在现行的民法立法中,大多数的法律规范都只是具备政治宣言方面的内容,然而却缺少权利义务等昂面的组成要素,并且在规定法律效果方面的规则也欠缺,因而导致其在实践方面难以获得真正的适用。这个问题在《物权法》与《民法通则》中关于财产权利方面的条文中有着极为显著的表现。[4]除此之外,我国当前的民法立法中还存在很多操作性缺乏的条文,该类条文在民法中十分常见,即使在实践性很强的《侵权责任法》中,依然会出现很多关于这方面的条文。并且在《物权法》、《合同法》及《民法通则》等一些基本法律中,常常能见到“相关法律”、“有关部门”等难以辨别概念及界定含义的词语,这种问题的存在大大降低了我国法律本身的科学性。

二、我国民法立法体系化与科学化的必要性分析。

在我国民法立法门类基本完备之后,如何将这些法律进一步体系化、科学化,逐渐成为当前我国民法立法的一项重要任务。简单说来,我国实现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的必要性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是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虽*w_紱慱然我国当前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十分成功,然而民法在立法的指导思想中依然残留计划经济体制的因素,并且其内在的体系十分零散,难以满足现实生活的需求;[5]第二,是民众权利保护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民众对于权利意识的理念不断加强,民众对自身权力状态逐渐产生出一种不满意感,且集中体现在我国立法对于其权利立法的指导思想及保护制度方面;第三,全面完善法律制度的需求。民法不但是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赖以生存的法律,还是刑法、行政法等法律制度构建的基础前提。因此,民法立法体系化与科学化能在很大程度上促使我国法律制度的完善。

三、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构想。

民法体系化的基本目标就是进行民法典的制定。通过对民法典体系整合的作用确定,可以有效消除先行的民事法律中存在的制度冲突与混乱问题,从而将不同的法律制度逐渐整个成一个有机的整体,最终实现我国民事法律的内在和谐与统一。民法典的制定不单单是我国民法学者的热切愿望,同时而是我国法律文化向一定阶段迈进的必然趋势。[6]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设落实与民法门类立法的相继完善,将诸多法律进行科学化与体系化是我国民法典制定的重要基础保障。

民法典的编纂不仅要充分借鉴发达国家的丰富经验,并且还要充分遵循法理,更为重要的是在建设制定的同时,考虑到我国国情的各方面因素。因此可以说,编纂民法典是一门十分专业的科学,在此其中必定要涉及到大量的属于与概念,而由此编纂形成的民法典,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法律体系。作为一门系统的科学,民法典有着独特的立法技术与工作语言,而这种立法技术的最初成熟者,应当以潘德克顿法学为典型代表,因此我国要想实现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应当在一定程度上注重对概念法学的研究与借鉴。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现行的民法立法在体系化与科学化方面还存在这多问题,这些问题可以通过对现有的法律制度进行完善来解决。要想实现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课程化,是一项长远而系统的工程,法律研究人员与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借鉴国外法律,在考虑本国国情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我国民法立法的体系化与科学化。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四

企业管理涉及范围较广,包括生产、人力、内部调控、资源采购等等,其中经济管理是企业管理的核心管理,是现代企业管理中需要引起重视的部分,随着现阶段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带动科技快速发展,同时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使得整个社会的发展速度与日俱增,为了保证整个企业的生存能力、经济利益,需要充分开展对企业新形式下经济管理新方法的探讨,本文分析如下。

1、重要性分析。

管理作为每个企业必不可少的整合手段,是对市场环境、资源分配、企业利益等进行协协调处理的必要方法,是保证企业适应社会发展的基础,现阶段,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二者相互促进,使得整个国家已经实现各行各业的飞速进步,同时全球化经济接轨、网络普及影响、知识科技带动发展等等多元化相互作用,使得企业的经济管理必须进行充分改革,来适应新型市场环境,现阶段,不同行业、不同区域的企业经营都必须面临经济管理的改革,保证企业在发展的社会中不被淘汰,同时,随着市场竞争影响,必须加大企业的创新管理、存在价值,使得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

2、必要性分析。

现阶段,企业传统经济管理思想已经无法满足发展需求,随着市场大环境的更新,必须进行相应的改革创新,传统理念问题,具体分析如下:其一、在市场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潮流下,企业受到竞争机制影响,意识到需要进行改革创新,但是由于本质未发生明显改变,使得创新理念与实际落实情况存在较大偏差,导致经济管理无法满足新型市场的要求,经济管理系统与企业实际发展情况不匹配,使得企业存在发展畸形、管理失调的现象;其二、企业的内部掌控缺失,该现象是导致创新管理停滞不前的另一原因,现阶段即使多数企业意识到企业需要进行创新改革管理,但是由于目标定位失准、形式主义严重等导致企业的经济管理实施范围过于狭窄,仅仅是在企业的会计管理相关工作进行改革创新,一定程度上控制了企业财务状况,有效的避免了浪费现象,但是由于会计、审计工作不足以概括企业的全部经济管理范畴,使得企业其他物质资产仍存在不必要的浪费现象,对企业整体来说,未达到经济管理体制改革的最终目的。

二、创新策略分析。

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管理改革的终极目标,需要从根本上认识经济管理的实质,认清经济管理的影响、价值、效益等,需要企业全体员工对经济管理的内涵进行重新学习,从根本理念上、思维方式上领会经济管理创新的意义,在企业内部进行整体灌输改革创新经济管理的理念。由于传统企业的保守思想束缚,我国现阶段企业经济管理并未进行深层次的改革,仅仅停留在表面阶段,多数企业负责人对经济管理改革创新的意义、理论知识、相关手段存在模糊感,无法将创新提升到应有的高度,为了企业的发展,我们必须根据企业自身特点,进行多方位、多元化、深度挖掘改革创新的方法,从根基上改变企业的管理模式。

2、人才培养战略。

思想观念转变之后,需要对企业人才进行充分培养、招收引进工作,企业的竞争实质是企业人才的比拼,为了实现企业经济管理的改革,必须加大企业人才的培养机制,企业需要及时招收引进新人才,同时对公司现有员工进行培训培养,保证企业员工是适合企业发展的技术形、专业形、团结一致的队伍,只有保证企业员工的能力素养到位,才能进一步确定企业管理的工作落实到位。此外,现阶段以人为本是普遍达成的协议,企业是人才构成的,人才是企业的发展力量,企业必须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价值,切实做到以人为本,加大专业技术、道德教育的`培训同时,还要重视企业的人文建设工作,保证企业整体发展各方面协调前进。

企业经济管理工作正常运行后,需要相应的监督管理部门进行控制,为此,企业需要建立相应的监督管理体制、管理细则、惩罚奖励措施等等,使得企业经济管理正常稳定运行,各种经济状况处理有标准规范可供参考,为了适应市场变化的大环境,企业内部管理、宏观调控、控制方法等必须跟随社会进步的脚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状况,制定、实行相应的监督管理体系。

4、加大改革创新的科技含量。

现代社会是信息网络化社会,新科技、新形式使得传统企业模式已经无法适应发展需要,必须充分意识到局势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策略,随着科技进步带动信息技术的更新,经济管理改革创新工作也需要适应新型科技信息手段,加大经济管理创新的科技含量建设,比如可以根据企业自身发展需要,自主开发适应企业生产设计、采购调控、销售处理等实际流程的管理系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实现企业发展改革的网络信息化,同时对企业资源信息要注意保护策略,加强对市场相关信息的关注、反应策略等,从科学的角度出发,有效的改善企业管理系统,提高整体协调控制能力、促进设计生产工作流程科学合理发展、加大财务审计管理改革,最大程度的节省开支、避免浪费,加大企业的市场价值,企业必须清晰认识到自身发展弊端,及时进行更正管理,找到适合新形式的创新道路。

三、结语。

本位对企业经济管理的重要意义、基本手段、相关措施进行了简单分析探讨,指出经济管理作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管理,对整个企业的发展未来具有关键作用,必须充分进行新形式下企业管理的改革创新工作,根据自身特点、社会变化、市场变化等,及时进行自身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得企业能够适应市场发展,足够应对各种金融危机、市场行情变化引起的突发状况,维护企业整体体系建设工作,未企业的长远发展做出巨大贡献。

参考文献:

[1]周湘云.新形势下我国企业经济管理的创新与实践[j].中国对外贸易,2012(06).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五

摘要:研究生教学的任务在于拓展研究生的专业知识与学术视野,提高研究生学习和思考的积极性,培养研究生的科研素质和创新能力,以便更好地满足科学研究对人才的需求。科教融合作为研究生教学模式改革的核心,是实现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文章阐述单位所开设《菌物学》研究生课程的建设过程,通过开展和完善野外采集、实验室参观和讲座培训等方式,将科研实例引入课堂之中,有力地实现了科研与教学的集成和融合。同时提出需要继续探索分类学课程教学模式,将科教融合理念更好地应用于研究生培养,达到加强生物分类学科和研究队伍建设的目的。

关键词:科教融合;研究生教学;分类学;菌物学。

2011年,中國科学院(以下简称“中科院”)在《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战略与路线图(2010—2050年)》中提出中国科学院教育发展应坚持的方针是“科教融合,协同发展,突出特色,引领示范”。近年来,中科院构建以研究所为基础、以研究生为主体的教育体系,创造出一系列以科教结合和院所融合为特色的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模式[1]。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课程教学是第一环节也是重要部分。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早在2013年《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中已明确提出要重视发挥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培养中的作用[2]。2017年5月23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2017年9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施行[3]。《意见》强调要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着重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全球生物经济时代背景下,生物科技创新研究、生物资源开发利用与生物产业发展需求日益增加,并直接影响国民经济发展。为抢占全球生物资源竞争先机,不断地认识自然界生物物种多样性,尤其是菌物物种多样性,即菌物分类学或菌物演化系统生物学,是实现菌物资源研究与开发中不可或缺的上游环节[4]。

加强与人类可持续发展相关的菌物多样性及其演化系统与生物经济时代需要的基础与应用基础课程建设和改革,不断地培养锻炼年轻菌物分类学家等科技人才,将有助于高层次人才培养和研究队伍稳定,并进一步推进菌物分类学的发展。笔者在从事研究生科教融合教育管理的工作基础上,以我单位为中国科学院大学(以下简称“国科大”)开设的研究生专业课《菌物学》的科教融合教学模式为例,从讲授内容、方式以及知识结构等多个方面探讨如何发挥本课程教学在研究生创新教育中的作用,为培养创新型菌物分类学和应用型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一、与分类学相关的课程现况。

中国科学院大学研究生课程与生物分类学相关课程多集中在动植物资源研究领域,如《保护生物学》、《系统与进化生物学》、《动物地理学与入侵生物学》、《植物系统分类学》、《资源植物学》、《植物系统发育与生物地理学》等近10门,菌物分类学相关课程仅开设《菌物学》和《真菌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两门,且后者为近两年新增课程,主要从生态与进化角度阐述真菌系统学及进化生物学方面的基本问题。《菌物学》课程自2004年开设,内容涵盖菌物学基础概念到相关理论再到实践应用等各个层面,主要讲授菌物学基本知识以及菌物各主要类群的特点,是一门立足于培养研究生在菌物学乃至微生物学方面的基本常识、研究方法和实验技能的专业基础课程。

面对生物分类学,尤其是菌物分类学领域科研队伍匮乏的形势,为了最大限度地培养和锻炼研究生对菌物学的认识命名、研究开发和实践应用,对菌物分类学现有相关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不断进行改革和完善,形成基础知识与理论、最新发展和成果、实验技术及其实际应用融为一体的全新课程体系,激发学生对菌物学研究的兴趣,是目前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二、《菌物学》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课程主题突出,内容与时俱进。

《菌物学》课程现已授课13年,设置在研究生一年级,为国科大生命学院专业课,理论授课学时为40学时,每次选修人数在40人左右。课程以菌物分类学研究领域为主导,涵盖菌物学知识体系、基本内容、技术手段及其应用等五部分内容:(1)第一章“菌物学概论”,介绍菌物学的基础概念、发展历程,菌物重要性、主要特征、在生物进化系统中的位置及其主要类群;(2)第二章“菌物生长与繁殖”,介绍菌物细胞特征、营养生长、繁殖结构及其特点;(3)第三章“菌物多样性”,按照菌物的分类类群逐个介绍低等菌物(粘菌、卵菌、丝壶菌、壶菌、接合菌)、子囊菌、担子菌等的特点;(4)第四章“菌物生态”,介绍菌物在地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菌物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5)第五章“菌物利用與生物技术”,介绍菌物在工农业生产和人们生活中的应用,以及菌物开发利用的.生物技术。其中,第三章“菌物多样性”以不同菌物类群为专题,涉及各类群基本知识和最新研究进展。课程结束后研究生陆续返回研究所开展课题研究,研究类群和方向各不相同,以上专题介绍为研究生在研究所期间的课题选择和实施过程提供知识储备,使理论教学为后续科学研究打下基础,对激发研究生学习兴趣、引导其科研思维形成等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菌物分类学早期以形态学为主,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分子系统学对菌物分类体系的变化产生了很大影响;而在技术手段及应用方面,新的生物技术不断涌现,也使菌物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向高质量高层次发展。《菌物学》课程非常注重与时俱进,不断更新教学内容,以使课程设置日趋合理,及时反映最新的科研进展。

(二)教学方式丰富,理论实践并重。

《菌物学》课程在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设置为“野外采集”和“室内参观”两部分,突出了内外结合、动静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的指导思想。“野外采集”带领研究生前往北京郊区亲身感受菌物资源的多样性,并对菌物采集、保存、观察、接种和鉴定等一系列菌物认知步骤进行演示和讲解,课程结束后要求研究生撰写野外采集报告并查找阅读文献对采集到的个别菌物进行分类学基本描述和形态学初步鉴定,以上训练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并活跃氛围,在认识野外菌物种类的过程中会等引导学生自然而然运用课堂上所学习的知识,加深其对知识的理解和实际应用。“室内参观”包括菌物标本馆参观和实验室参观两部分,菌物标本馆参观充分发挥了菌物标本馆的科普功能和科研价值,使研究生现场体会展厅呈现出来的绚丽多姿的菌物世界,同时了解作为原型标本存取系统的生物标本馆在生物分类学研究中的重要支撑作用。实验室参观侧重介绍和展示菌物分类学研究中涉及基本科研仪器设备的技术原理和使用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科研仪器的科研价值,帮助研究生熟悉了解必须的实验技术和实验思路,无形中提升了科研技术水平,体现了课程的基础性、实用性和针对性等特征。

通过理论课和实践课的有效结合,加深研究生认知菌物物种特征、分类、鉴定以及收集利用其包括标本和菌种在内资源的基本意识,鼓励研究生用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熟练的实验技术去攻克菌物分类学困境,有助于提高未来的菌物分类学队伍在研究与开发菌物资源的主动性、广泛性和高效性。

(三)改革教学手段,加强学术交流。

为保证课程质量,经十多年建设,《菌物学》课程的授课团队主要由专业课程教师和标本馆工作人员组成,前者主要负责“教学”环节,掌握深厚的菌物学基础知识并有多年的一线科学研究经验;后者主要承担“实践”环节的采集和参观部分,具有丰富的野外考察经历和较强的实践指导水平。

研究生课程一般信息量大、专业性强,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远不能实现知识的输送和创新思维的形成。加之《菌物学》课程是实践应用性较强的专业课,重视菌物资源的采集和鉴定,在授课之初,课件中展示了大量真实有趣的蘑菇及其他大型真菌的图片和实地采集照片,以达到图文并茂的效果。后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断发展,多媒体教学逐渐成为传统教学不可或缺的辅助工具,课程运用了各种多媒体技术手段,包括采用旋转桌面展示菌物多样性、用触摸屏显示菌物的生长过程视频、通过互动抢答器学习菌物相关知识、使用激光识别介绍典型的菌物生态景观等。教学手段的不断改革使更多的师资资源和科研平台得到合理配置,有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营造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加强了不同专业研究生对菌物学知识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年科研教学积累下,课程首席教师姚一建研究员编译c。j。alexopoulos等著的《菌物学概论》一部,作为《菌物学》的教科书,已连续使用10余年,并提供大量课程和实践环节中搜集整理的讲义、动画、视频、图片等信息作为共享教学资源普及菌物学知识和科学方法。

为提高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水平,授课团队经长期筹划专门开设了“菌物命名法与多样性编目研讨会暨讲习班”,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和专家进行学术讲座并对与会研究生在菌物分类和命名研究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进行实例分析和现场讨论,既开阔了研究生的学术视野,又拓展了其科研思路。

三、分类学科教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指出,“在培养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强化学生关键能力培养。”《菌物学》课程构建了较完善的菌物分类学研究生课程体系,以传授菌物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为出发点,引导学生养成积极主动学习知识的意识和能力;同时组织野外考察分队采集等具体形式进行实践训练,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和与他人合作;鼓励学生自行查阅文献信息或进入实验室进行标本观察等完成菌物标本分类鉴定,激发学生好奇心、想象力和创新思维;引入菌物利用与生物技术等企业或工厂实例介绍,激发生物经济时代研究生对资源发掘和分类学研究的关注,起到了引导学生适应社会需求的作用。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过程中,基本实现了研究生认知、合作、创新、职业等能力的训练,但仍需进一步探索完善,如优化课程内容、加强教材建设、增加案例讲解、扩大学术交流等,将科研实践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以期最大限度地培养和提高研究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科研动手能力。

不断探索分类学的课程教学模式,使研究生加深对生物资源的收集整理、深度研究和保护开发等分类学基本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既促进科学知识在跨学科专业研究生群体中的广泛传播,也有助于相关专业研究生在科研活动中灵活应用理论知识积极动手实践和解决实际问题,为培养创新型生物分类学人才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彦红。科教融合理念的创新与实践—以中国科学院大学为例[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5,4:27—32。

[2]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六

民法典的编辑、纂写过程也是知识产权法的法典化过程,它不但体现了知识产权法和现代民法典的融合,还体现除了前者在追随后者的步伐。现阶段,我国知识产权界将法典化运动分为两步,一是在民法典中发展知识产权的“入典”问题,二是完善知识产权法体系化建设的“成典”问题。无论是哪一问题,都要对其进行再造。

一、知识产权法的“入典”

知识产权法是时代发展的产物。从1623年英国的《垄断法规》到1709年的著作权法律《安娜法令》,再到1857年法国的商标法等,这些都是世界近代知识产权法律的开端。从欧洲的历史发展来看,知识产权法大致是依赖两种法系的支撑,一是英国体系,二是大陆法系。从世界的发展史上看,近代知识产权法的发源地在英国。因为英国、美国、法国等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法律,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民法,所以民法典诞生。同时,英国在对知识财产进行确认时,也将具体的财产转为了抽象的财产观,进而衍生出了一种非物质财产权,这种非物质的财产权就是知识产权。在近代,一些欧洲的大陆国家在编写民法典时,大多是将财产的物质化转为债权化。在19世纪,第一次民法典的编篡运动正式开展,在此活动中,不论是法国的《法国民法典》,还是德国的《德国民法典》,都是以罗马法为基准进行编纂的,并且都是将事物当作客观主体,以所有权作为其制度编篡的核心,将物权与债权作为其主要内容来建立财产权体系[1]。另外,知识产权是一个区别于传统无形财产权的新型财产权,对其私权进行归类处理。不仅是重造了传统财产权,而且也为其进入民法典打好了理论基础。在处理知识产权法“入典”问题时,按照民法典的编篡体系来说,大致分为纳入式、糅合式及链接式三种。纳入式是指把知识产权法完全融入到民法典中,并将其在民法典中自成一篇,《俄罗斯民法典》是纳入式中最典型的代表。糅合式是指把治产权当作无形的物权,将其与一般的物权相融合,虽然与纳入式一样都是将其完全放入民法典中,但是糅合式并没有将其独写一章,《蒙古民法典》是糅合式最典型的代表。链接式是指利用民法典中的一些有关法律对知识产权进行总结概括,但知识产权自身依旧单独立法,《意大利民法典》是链接式最典型的代表。由此可以看出,民法典正在慢慢的尝试将知识产权法编入其中,这也表现了民法典的进步及其创新性。与此同时,也凸显了知识产权法的思维,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民事权利体系。

二、知识产权法的“成典”

知识产权法的发展过程是动态化的,自从其增添了抽象化的非物质财产权,在各大领域被广泛的应用,像是文学领域的著作权,科技领域的专利权,又或是生产领域的商标权等,无不体现着知识产权法的`身影。在19世纪下半期,知识产权法渐渐地开始体系化建设,将专利权、商标权合并为工业产权,此举动也被当时的国际立法文件认可,最有代表的法律就是《巴黎公约》。将知识产权进行体系化建设,不仅为其理论分析提供了工具,并且它也是编纂民法典的理论基础。这主要体现在财产权框架中的知识产权及知识理论自身形成的体系两个方面。因为罗马法建成以来,人们对于财产只限于对物体的认知,使财产制度物质化,但是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财产的种类也越发抽象,进而使人们对财产有了更深的认识,形成了知识产权体系化。另外,知识产权体系化的基础是非物质化的利益,像是著作权、商标权等,当对其进行编篡时会利用这些原始权利作为模板,将知识产权进行地域性、时间性、专有性处理[2]。知识产权从其理论化建设过渡到制度化建设时,也可以称是法学到法典的转变。另外,当知识产权的立法从单行法转为法典法时,这一改变成为民法法典化运动的主要方向。将知识产权进行法典化,不仅能体现出人们想要追求理想的理性制度,还能够表现出不同国家的实际国情及国际趋势的变动。对于国情来说,立法者想要将知识产权法相统一,因为在知识产权法没有诞生时,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较为混乱,还会出现法律相冲突的表现;其次将其进行法典化,有助于对知识产权进行集中化管理,将分散的知识产权进行统一管理,能够有效的完善知识产权法,进而解决了知识产权法的“成典”问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了维护民族团结及国家长治久安,我国就要在现行的法律上对法律进行完善,从而加强法律的公正性及威严性。随着我国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将知识产权法法典化是必经阶段,但是法律的整改不能一蹴而就。因此,现阶段要为知识产权法的法典化提供有力条件。

[参考文献]。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七

摘要: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全程性、可行性、发展性为原则,建立健全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高校教学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高校的根本任务是培养人才,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高校办学水平的基本标准,而教学质量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教育部20连续下发两个文件,要求高等院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实践中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是保证和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教学质量监控是通过一定的组织机构,按照一定的程序,对影响教学质量的各种要素和教学的各个环节或过程,进行积极认真的规划、检查、评价、反馈和调节,以确保学校的教学工作按计划进行,使其达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的过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通过对教学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各环节进行系统监控与评估的体系,它是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课题,科学的、全方位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

当前,高等学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若不注重加强对教学质量的管理与监控,就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质量。中国农业大学根据新形势下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深化教学管理制度改革,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原则。

为了确保教学质量监督工作有效运行,发挥其应有功效,中国农业大学在构建本科教学质量监控体系非常注意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一)全程性原则。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形成的,涉及到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内容体系,包括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的相应质量。因此,质量监控系统应能对教学各环节的全过程进行全面监控,做到事先监控准备过程,事中监控实施过程,事后监控整改过程。这样才能做到准确地发现问题、反馈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可行性原则。

在构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过程中,需要根据学校的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以及不同学科教学之间的差异,制定符合学校特色的标准、监控目标和方法,便于组织实施,并依据学校的发展及时调整监控指标体系、监控方法等,使教学质量监控标准和运行机制能够得到有效的执行和运转。

(三)发展性原则。

教学质量监控是完善学校的规章制度,提高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构建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要通过各种信息渠道对教学各个环节的信息反馈,及时进行教学诊断,重点放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全面改进教学工作上。通过质量监控力求使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化,不断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完善,提高学校的办学水平。

中国农业大学将教学质量监控作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本科教学质量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逐步建立由组织体系、制度体系、监督体系、反馈系统“四大体系”构成的“三阶段、三环节、三层次”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即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对课堂教学、实习实验教学和毕业实践三个重要环节进行全面监控;通过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进行监控,形成了自我完善、自我约束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确保了教学的正常运行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严格执行,提高了教与学双方的积极性促进了良好教风和学风的形成。

(一)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分为校院领导、视导组专家和学生信息员三个层次,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

由学校校院领导组成的决策指挥中心,确定学校的教学质量管理目标与标准,制定有关教育教学活动的政策,指挥与协调学校关于教学质量管理的各项活动,总结学校关于教学质量保障活动的经验与教训;教务处等职能机构和院系的教学管理部门在工作职责范围内进行教学质量监控工作的组织和实施。

教学视导组和同行专家处在教学的第一线,负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可以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经验和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学生信息员作为教学的直接参与者,每时每刻都在获取教学信息,他们能够及时反映教师在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学生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教学质量监控的制度体系。

根据学校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制定了《中国农业大学本科教学工作规范》和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有效实现了对教学活动的全程质量管理,促进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监控制度体系涵盖了教师备课、上课、听课、考核管理、监考职责、毕业论文(设计)、实习、实验、课程设计、新办专业、优质课程、教材选用、教学检查等各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涉及学生选课、转专业、辅修、双学位、科技创新、学科竞赛、违纪处分、本科教学基本规范(包括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日历、课表等基本文件的制定要求)、教学事故处理、精品课程的建设、教学成果奖的评选与奖励、教育教学评优工作等,在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对稳定教学秩序、教学运行的有序、规范起到了保证和促进作用。

各学院还根据学校对主要教学环节的规范要求,结合本院特点,补充制定了若干具体的质量标准、考核和管理办法。目前,学校执行的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完善、规范、合理,易于操作,能适应学校各专业、各教学环节的不同特点。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监督体系。

中国农业大学按照质量标准对各教学环节进行严格要求,以质量标准为准绳,在充分依靠广大教师,严格执行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基础上,通过教学检查、学生评教、领导干部听课等措施,加强质量管理,落实质量标准。经过全校师生的共同努力,教学的规范性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明显提高。具体措施包括:

1.教学检查制度。学校成立校级教学检查领导小组,在学期初、学期中、考试周三个关键阶段组织教学检查和考试巡视,同时辅助不定期检查。通过检查随时把握教学情况,稳定教学秩序,及时发现课堂教学环节、实践教学与毕业论文等教学环节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适时调控。

2.本科教学视导组制度。本科教学视导组是监控教学质量的专家组织,在主管校长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学视导组的职责是对教学工作的运行过程及质量状况进行监督指导;发现教学活动中存在的带有一定普遍性的问题,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出教师改进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督教、督学、督管理和专项评估监督对学校教学工作的整体状况、各教学单位的教学工作进行检查和指导。

3.学生信息员制度。教学信息员通过“中国农业大学学生信息员管理系统”及时向教务处反馈有关教师在教学秩序、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辅导答疑等教学环节的执行情况及教书育人和为人师表等方面的信息以和学生在学习态度、学习效果、学习纪律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其他有关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学信息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使学校及时了解教师和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管理、教学改革的主动性、积极性。

4.领导干部听课制度。校院领导在其中教学检查期间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学一线的情况。领导干部听课制度营造出全校各级领导都关心教学、重视教学、支持教学、尊重教师、严格教学管理的良好氛围。

5.学生评教制度。组织全体学生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评价。学生通过教学评价网进行网上评教。对连续两年评价结果为优秀的课程及任课教师给予通报表扬;学生评教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和学校年度教育教学评优活动的依据之一。

6.教学事故追究制度。对于在课堂环节、考试环节、教学管理等环节因教师、教学辅助人员、教学管理人员等由于责任心不强等原因对正常教学秩序和教学质量造成不良影响的行为,学校依据相关规定严肃处理。教学事故追究制度进一步规范了教学管理,严肃了教学纪律,确保全校正常的教学秩序,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教学信息的反馈系统。

为及时准确地掌握教学过程中出现的不良现象,迅速解决问题,中国农业大学采取一系列措施,建立了快速有效的教学信息反馈系统。教务处定期印发《教务通讯》、《教学信息》,不定期举行师生教学座谈会、教学指导委员座谈会和毕业生教学工作综合评价问卷调查,广泛收集教学信息,加强信息汇总与分析。学生信息员通过登陆教学信息员管理系统向教务处提供有价值的信息。学生进行网上评教,评价结果由学院领导直接向教师本人反馈,学校和学院均不公开公布教师的评价分数。此外,bbs教学论坛、教务处长信箱、教学管理人员电子信箱、教学投诉电话等也提供了教学信息反馈途径,为全校师生提供了反映意见的渠道。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平台,形成高效的信息管理与反馈机制,保证教学质量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全面性。

三、教学质量监控的效果。

科学、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充分调动了教师、学生及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激活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人,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一)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

通过对本科教学质量评估和检查,进一步强化了本科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工作,确保本科教育优先发展的地位。在战略布局上,注重规模、结构、质量和效益的协调发展。校领导高度重视本科教学,分工联系各个学院,定期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督促学院加强教学工作。同时还有效落实各级领导听课制度、考试巡视制度、教学检查制度,始终坚持把本科教学工作放在学校工作的首位,保障了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

(二)促进了师资队伍水平的提高。

对教师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过程也是对教师的培养过程。_4通过教学检查、教学督导、学生评教等工作,在反映教师的教学思想、能力、绩效差异的同时,使教师及时的发现自己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和差距,了解自己的长处。一些教学上成绩卓著的教学工作者受到肯定和表彰,学生评价分数过低、视导组检查认定教学效果较差的个别教师,由各学院安排专人对其进行指导帮助。从近三年的学生评教统计结果看,平均分数明显提高,低分教师不断减少,2007年秋季学期年全校教师平均分92.41分,比上一年同期增加了3个多百分点,课程整体质量不断提高。实践证明,教学质量监控对促进教师改进与提高教学水平起到了非常明显作用。

(三)促进了良好学风的形成。

教学质量监控工作,不仅鞭策了教师,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通过各种渠道反馈对教学的意见和需求,增强和教师的教学交流。基于网络的评教信息反馈及时,学生参与积极性高,2007年秋季学期学生评教参评率达到了83.90%,学生信息员登陆系统4600余次,提供了1600余条有价值的教学信息。严格的教学环节质量标准的实行,也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动力,激励学生形成刻苦学习、积极向上的良好学风。

(四)增强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多层次的教学质量监督体系,加强了学院在教学管理和监督方面的作用和地位,促进了学院教学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了管理的工作效率。各学院为提高本院的教学质量,结合本院的特点细化教学管理制度、加强教学检查和考试督察、强化对主讲教师的培训和培养,及时发现和整改自身教学环节出现的问题,大大提高了教学管理的效率。

教学质量监控是一个涉及各个教学环节的复杂系统,中国农业大学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大力推进教学质量管理的观念与机制的创新。目前,实践教学环节监控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执行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研究等方面的监控也有待加强。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教学技术,建立快速畅通的信息反馈渠道。这些方面都需要随着时代发展不断发展和改进,以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控体制,适应新时期人才培养的要求。

热门论文研究对象的创新范文(18篇)篇十八

翻转课堂是近几年国内教育领域的热点,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态。其中网络学习的平台是翻转课堂的有力支撑,如果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能更好地实现翻转课堂的理念,提升教学效率。

一、课前:推送微课。

了解学情微课是实现翻转课堂的重要载体。小学生利用微课学习,可以放到课前。因为学生年龄较小,教师要为学生提供配套的、条理清晰的自主学习单和微课,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自动推送到学生端。学生在自主学习单的指导下,根据自己需要,自定进度进行自主学习。学习微课的过程中,如果有疑问,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把问题上传到教师端。教师提前了解学情,为第二天的教学做好准备。例如,“鸡兔同笼”问题来自于我国数学名著《孙子算经》。在以往的教学中,因为课的容量较大,一方面要渗透数学文化,另一方面要了解运用多种解题策略解决问题,同时还要理解用假设法的算理,建立鸡兔同笼的数学模型,并运用到生活中灵活解决实际问题。所以,这节课特别适合运用微课,借助网络学习的平台来学习。在课前,我根据内容设计微课。微课的设计包括如下内容:先介绍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孙子算经》,激发学生兴趣;再设计演示动画,帮助学生理解假设法;最后出示古人解决鸡兔同笼的方法,体会古代数学文化的魅力。笔者根据设计录制好微课,通过网络学习的平台推送给学生。因为这部分内容比较难以理解,学生根据自己情况,在家反复观看。虽然学生此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但是因为假设的学习方法对于学生仍是难点,即使个别学生通过奥数学习已经了解过假设法,也只是机械记忆了一些解题模式,理解起来有难度,所以学生观看微课后,反馈最多的问题还是假设法的算理,因此我把第二天课中的探究重点放在了假设法的理解上。

二、课中:探究互动评价反馈。

在翻转课堂上,教师要创设情境引出学习主题,根据学生课前预习了解的学情进行反馈,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的平台上对重点内容进行探究互动等学习活动。学习活动多以网络学习的平台做支持,以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和小组合作学习为主,过程中教师给予及时指导,与学生在平台上进行即时的互动。学生对重点内容探究完毕,可以利用平台的测试功能,教师发送互动试题检测评价,学生在平板电脑上进行测试,然后提交。网络学习的平台会立刻生成数据,对测试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教师端能查看到学生的做题正确与错误,全班在每个题型中的数据分析。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一对一的学习指导。例如,在学习《植树问题》时,课前学生已经自学微课,了解了植树问题的基本解决方法,也就是用画线段图的方法解决问题,用一一对应的思想理解棵树与间隔数的关系。但是通过反馈,发现学生接触到生活问题就不能应用。于是课上,铺垫导入时设计“比多少”的环节,让学生了解并一一对应。然后在探究环节,通过“在一条20米的公路一侧栽树,每隔4米栽一棵,一共要栽多少棵?”这个生活问题让学生用画线段图的方法尝试解决问题。因为有3种不同的情况,学生便在平板电脑上自己动手操作,内化课前发现的规律。然后进行小组交流,在组内对3种植树情况所画的线段图进行交流。在小组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平板电脑,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并把具有代表性的学生线段图切入到班内的白板上。最后班内进行汇报,使3种情况的数量关系在一一对应的思想方法引领下,完整的建立起植树问题的数学模型。只有一端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两端都不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1;两端都栽树的情况下,棵树=间隔数+1。在课堂练习阶段,笔者设计三道有针对性的题,分别针对3种栽树情况,利用网络学习的平台的测试功能发送给学生,学生自己独立解决,从而进行知识的内化和提升。学生做完练习题,提交到教师端,网络平台会根据学生的练习情况生成数据,笔者查看到了全班学生的正确率、每道题的正确率,以及每个学生的错误原因的数据。然后立刻进行有针对性地指导。

三、课后:及时巩固拓展延伸。

课前自主学习微课,课中师生探究互动,课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课前和课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反思总结。有些上课没有听懂的学生可以带着疑问,课下继续观看微课,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逐渐完成知识的内化、提高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笔者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翻转课堂的时候,课后让学生继续回家看微课,回忆复习课上的重点内容,对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并且利用网络平台的作业管理功能在线发布作业,学生网上接收作业,做完后发送给教师。教师运用平台的自动批改功能和统计功能,通过数据分析能迅速了解哪些学生有错、出错率是多少、哪些地方出错最多等学生的学习情况,确定下一步要重点强调与指导的关键点,这样的教学更有针对性。如果学生的学习内容关联到数学文化,笔者会在课下布置学生在平板电脑上查阅资料,拓展延伸知识。例如教学《圆的面积》时,向学生介绍我国古代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学生非常感兴趣,课后,学生除了按时作业并巩固知识点外,还上网查询了《九章算术》中关于圆的面积的论述,知道了在《九章算术》方田章第三十一、三十二题中,它的面积计算公式为:“半周半径相乘得积步”。这样的数学学习,不仅学习到了课标规定的任务,而且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在孩子的眼中,数学也变得有趣起来。

四、应用网络学习的平台打造小学数学翻转课堂的反思。

(1)通过笔者的小学数学教学实践,发现并不是所有课题都适用于翻转课堂,抽象思维强度大的知识比较适合,我们在教学中要选择合适的课题开展翻转课堂实践研究。

(2)要切实提高微课的实效性和趣味性。微课是翻转课堂的实施的关键,如果不能深入备课,不能准确地把握课时的重点和难点,课前的学习质量就得不到有效的保障。如果微课的内容平淡,更引不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微课的内容质量与技术质量有待研究。

(3)由于学生个性的差异,难以保证所有学生都能课前自觉去利用微课学习。对于自觉性不强的学生,课前没有自主学习,课上可能会跟不上教学的进度,时间长了,会造成落后生的出现。对于这种现象,教师要注意家校结合,做出必要的保障措施。

相关范文推荐

    实用政教管理心得体会范文(20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具备思考的能力,从而更好地适应和应对不同的情况和问题。这些范文的写作方式和技巧可以借鉴和应用到我们自己的写作中,提升写作水平。

    2023年开学典礼校长演讲稿题目(汇总16篇)

    开学典礼是每个学年开始时举行的一种庄重仪式,标志着新学期的开始。最后,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下自己的开学典礼回忆和感悟,和我们一起交流分享。尊敬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

    专业农村租房协议书合同(通用20篇)

    合同协议是法律规定的一种合同形式,保护了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合同协议范文,供大家学习和参考。承租人:___________。双方本着互惠互

    最新打造品牌的心得体会和方法(通用21篇)

    写心得体会不仅可以记录我们的思考和收获,也可以为他人提供借鉴和启发。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可以先了解一些范文,从中获取一些写作的技巧和经验。品牌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精选新转士官心得体会大全(16篇)

    写心得体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学习和成长的机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加深对于某个问题或经历的认识。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一些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激发大家的思考和

    最新劳动力培训心得体会(通用19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效果,进而改进和提高。在这里,我们为大家分享了一些精选的培训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培训是提升职业技能和

    优秀暑期实践自我总结(通用14篇)

    自我总结是一个反思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断提高自我。这次的自我总结让自己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我会坚定信心,

    专业院长上党课心得体会(通用21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过程中,可以发现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并进行改进和提升。【示例文本四】通过这次项目的经历,我从一个事务性的执行者逐渐成长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

    最优士兵射击心得体会(模板19篇)

    心得体会是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经验的总结和感悟,通过总结心得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而改进自己的表现和取得更好的成果。总结心得是对自己经验的梳理和

    优质参观鱼场心得体会(模板18篇)

    通过实践,我明白了理论知识的重要性和实际运用的差异。下面是一份总结心得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南京xx市场由南京xx实业有限公司于1992年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