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12篇)

时间:2025-01-18 作者:储xy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一

《道德经》俗称《老子》,也被称为《五千言》,与《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论语》、《弟子规》、《庄子》等都是国学经典,凝聚了我国数千年传统文化的精华,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精髓。

《道德经》是道家学派最具权威的经典著作,文约意丰,涵盖哲学、政治、军事等诸多学科,其中的内容涵括百家、包容万物,被后人尊为治国、齐家、为学、修身的宝典,对中国古老的哲学、科学、政治、宗教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治学修身、处世待人,还是经商置业、从政为民,无论是从商、从政、从军,都能从此书中找到自己所需的智慧。

《道德经》一书共计八十一章,上篇《道经》讲述的是宇宙根本,道出了天地万物变化的玄机,揭示了阴阳变化的微妙;下篇《德经》讲述的是处世方略,道出了人事进退之术,包含了长生久视之道。

接下来的一段日子,我将从为人,从政,经商等领域,让大家能够更便捷地体会和感悟这部两千多年前的哲人圣典。我计划每次一章,通过原文、译文、解析三方面,给大家详解《道德经》八十一章。

历来《道德经》对三种人容易产生影响和有价值的作用,第一类是特别聪明的人,深知学习道家对人生的意义,所以比较自觉早悟,学习《道德经》就是他们的自然首选;第二类是失意的人,有才华,但又怀才不遇,因为失意者是处于逆境中的人,因为逆境中的人更需要寻找突破口,走出困境,所以会在认真研读《道德经》后受益匪浅;第三类人是年纪很大,经历过各种人生考验的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很容易通过学习所得与生命经验相对比,获得受益。正因为认真阅读《道德经》可以改变人生,所以很多人将《道德经》视为安邦治国的方略,看作修身养性的良方,以及当做道教的经典,讲辩证法的哲学等,因此我们更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了解清楚为什么而学习《道德经》,应该从什么角度学习?又应该如何去学习?只有愿意晓其义,明其理,读懂原文,理解其意,才能达到真正的学习效果和获得有益的学习价值。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二

体道第一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侥。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是可遵循的抽象的运动法则,但又不是一种恒定不变的抽象运动规律。根据事物的特性来冠以名称,是事物面貌的反映, 但这种面貌不是一成不变的。没有名称是天地形成的本源 ;有名称是区别万物的基础。因此,人类常常假借抽象的无来达到了解万物的奥妙,通过具象之有来达到认识微妙的道。这两方面是同时产生的,然而名称又不同,都可以称之为玄妙的学说,这种神秘而深邃的理论,是各种学说的基础。

——“常有,欲以观其徼”,说明“道”属于形而上的学问。“有”为原始之“有”,“无”在此基础上得以认识。万物之有是新的物质形式之有,要认识这个“有”,得以整体之道为依据。

养身第二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天下人都明白美好是最值得称道的,这是由于有丑恶的区分和存在;都明了善良是最珍贵的,这是由于有邪恶的区分和存在。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低等,这些对立关系正是自然法则的再现,它们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是永恒的真理。因此,圣人为了实现有为的理想,采取无为的方式来看待当前的事业,推行一些道的教育 。万物生长不会逆向发展,生长过程总是不断变化的。取得成就的人也总是不会停留在已有的功劳上。只有不甘于已有的功劳,才会有新的成就。

——一阴一阳之谓道,道是对立的运动形式。这里的“无为”是觉得眼下无为,属于君子自强不息的心态。只有这样,才有新的成就。

安民第三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对国家的统治而言,要让国家安定,就得让民心纯朴,要使民心纯朴,就得让民众不崇尚才智和地位,才会使民众不至于形成争强好胜之心。也不要让民众向往珍物稀宝,社会上才不会出现偷扒现象。更不要让民众产生贪欲之念,才不犯上作乱。因此,圣人治理国家的方针就是:让国民思想空虚而能填饱肚子,淡化民众的理想而又能使身体强壮。总之,经常让民众保持既无知识又无欲望的状态,而让那些真正的聪明人又不敢不替国家效力 ,这样的话, 国家就一定会治理好。

——从国家的稳定认识,要一切听从我的意志,才好治理,于是后来就有了法律。可老子将这种认识扩大了,没有注意领域的区分。

无源第四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乎似万物之宗。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湛兮似若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道是以对立形式产生作用的, 它混沌的充满天体万物之中,取之不竭;不去利用,也不会过剩。它深奥莫测,最难领会把握 。然而,它好像是万物形成的根本所在。它能缓和锐气,解决纷争,调和明暗,容纳污垢 。它是最公正的,也是清澈明静的。它有时好像又有客观的实在,我不知道她是从何而来,它的形成好像还在“帝”的前面。

——有天体的运动,就有“道”的的存在,现在称之为环境对局部事物的影响,老子将环境这种感性认识上升到了形而上的抽象认识,这也是一切科学研究所运用的方法。不过,他对这种认识还比较朦胧。至于“挫其锐,解其纷”,属于“德”的范畴,属于运动中的自然调节。

虚用第五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天地本无仁慈可言,仅仅是将万物视为一个受它支配的玩物,不予理睬;具有大智能的圣人也无仁慈可言,仅仅将如何管理百姓视为第一要务,对人民的痛痒也不闻不问。 天地之间就如同一个容器,里面越空虚,所盛东西就越不会出来(屈与出相呼应) , 若是经常去搬弄它,即便没有多少东西,也很容易让其中东西掉出来。 百姓一旦见多识广,君主对付的办法就会越来越少,不如让百姓安守现状,君主也安守现状,就能使国家太平。 ——自然界无所谓感情,你这能顺应自然,圣人所操劳的是天下大事,对百姓的个别事务没有精力去关注,圣人追求的是大仁大义。第二层意思与“烹小鲜”的意思是相同的。这一章实际是告诉人们君主的治国方略,不要顾及小事,不要事事操劳,用一个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这个意思。

成象第六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深的神道,它与天地共生存,不存在生死问题,这即是所谓玄妙的阴道运行。这些道学理论是研究天地的根本所在,它绵绵不绝,似有似无。即便得此法之人,用起来还是不能娴熟 。

——神与道事密切相连,都属于抽象的运动形式,所谓变化莫测之谓神,表明同属一种抽象的运动。可见图像对神的描述

韬光第七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

天地之所以能永存于世,就在于它不顾及自我的生存。正是由于大智慧的圣人也能做到这一点,对自身顾及得少,反而有利于自己,考虑身心以外事多,反而能使生命达到长久。正因为他们具备无私的品德,所以能在客观上成就自己。

——天地不能同人类比,就像石头不能与昆虫比一样。其实,人的价值越大,自我圈就越大。正由于他们不注重“小我”,故能成就“大我”。

易性第八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

最高级的慈善就如同流水一般的境界。流水只一味的滋养万物,而不会同万物相抗争。流水总是处于低洼之处,与众人积极向上、谋求发展的精神相背逆,自然遭人们的厌恶。水所处地位就如同无为的“道” 相仿。人要找一个优良的环境居住,要善于去研究一些渊深的学术,与人交往要善于讲求仁道,当政要善于管理,所做事情要能充分发挥你的能力,办大事要善于选择好的时机。但不要与人相争,才不会有错。

——众人追求的是自我小利益,有能力者,不会计较眼前的得失,他们平时善于注重信誉,注重团结他人,不入俗气,生活中,“让”的概率是较大的。但他们善于把握最佳的时机来发展事业,该出手时,就出手。一味地强调“不争”,也是错误的。“争”需要协调,没有协调的争,就会国将不国。

运夷第九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梲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

当一旦得到的东西已经很丰富了,就不要贪得无厌,不如停下来,你所占有的金钱地位多了,别人就会眼红,终究是不能“长保” 的。人一旦发富发贵,往往会骄傲自大,这样反给自己栽下祸根。人一旦有所成功,就得知足。懂得功成身退,就把握了自然的法则。 ——平时所说“树大招风”就是这个道理。这其实是安全与名望的对立性。越有名望,越不自由,因为他的安全系数差。老子强调的是知足,这有一个对自身能力的理智认识问题,超越了能力范围,才是“盈”,这时,只有“功遂身退”,才是理智的选择。

能为第十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涤除玄览,能无疵。爱民治国,能无为。天门开阖,能为雌。明白四达,能无知。生之、畜之。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人类的行为和思想总是承载在一起的(先天的元神和后天的精神相连),二者又可能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三

道是一种哲学,是一种思想境界,它表明了对整个物质世界的看法,即世界是运动变化的,并提出了处理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的准则,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指导作用。可以想象,当这套思想为整个人类所理解和接收后,人类将有着怎样长且久的发展,社会将是怎样的一幅和谐局面。

道最令人深思的一个思想便是清静无为的思想,在这个思想的统筹下,无论是人的自身修养,还是统治者的御民之道,更包括人类与自然的关系都拥有自然无为、遵循天命即自然规律的色彩。现代社会,人类常常做一些逆规律而行的蠢事,只顾眼前不顾长远,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错误一再上演,当我们回头看看祖宗的思想时,该是怎样复杂的心情?钦佩?肯定的。还该有无地自容的羞愧吧。我们走了太远,以至于忘了为什么要前进;我们走得太匆忙,以至于很多的宝贝都落在身后。不妨试试这样: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顺从规律,看我们通向哪个方向。

现代人如果不是不重视自身的修养便是太急功近利。我们只听到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呼声愈来愈响,却不见污染少一点,犯罪少一点,战争少一点,虚伪少一点。究其根源,人们心中欲望太多,多到人驾驭不了它反被它驾驭。“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防。”欲望太多,人就容易混乱而失去冷静与智慧。“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忘却功名利禄,将欲望降到最低,遵从内心意愿行事,保持内心纯净和安宁,于是争端便少了,矛盾便少了,世界和谐,何愁自身修养实现不了。

国家统治者或者领导人也不妨借鉴无为而治。“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不大肆兴建面子工程,不要用太多太繁复的法令干预经济与生活,不要刚颁布命令未及实施便急着启用新的命令,不折腾不闹腾才是顺应规律,才是自然的御民安民之道。

当自然已经被我们破坏的千疮百孔时,我们是该寻找新的与自然相处之道了。土地,与其拿给贪婪的地产商建造惹人纷争的高楼大厦,不妨用来栽种植物,更或者什么都不种,留给人们一片绿地。在上面踢两脚球,打几个滚,放放风筝,散散步,溜溜狗,无论哪种给人带去的都是愉悦。树木,不要动不动就砍伐移栽,长在哪儿都给人一片绿荫,都能防风挡沙,都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砍伐是在自造棺材自掘坟墓,移栽是在浪费人力破坏美感。让它们待在它们原来的地方吧,自然把它们安排在那儿,就让它们站好自己的岗吧。万物各司其职,人类不与过多干预,自然便真的自然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便也自然了。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以道为法则,以自然无为为法则,人类才能求得自身以及整个世界的和谐。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四

【原文】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乎其易也,为大乎其细也。天下之难作于易,天下之大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于无难。

【现代汉语解读】

以无为的态度去有所作为,以不滋事的方法去处理事物,以恬淡无味当作有味。以小为大,以少为多。对于怨恨要以恩德来回报。对难的事有所图谋就要从它简单的地方开始,要做大事就要从细节上一点点去做。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的事做起,天下的大事都是从点点滴滴小事做起。所以圣人不说要做大事,但是从点滴小事做起最后做成了大事。轻易的承诺就一定会失信,把事情看得太容易结果做事中必定会有很多困难出现。所以有道的领导者做事都严谨认真的当作大事来做,做起事来就最终没有困难。

【延伸解读】

“为无为”就是以“无为”的心态去做事。就是没有特别强烈的企图心,不是为了我获得什么什么去做事,我放轻松,轻装前进,放下企图心去做事,反而会做得更好。“事无事”,也是一样的道理,就是以“无事”的心态去做事,这样做事情结果反而做得更好,境界更高。“无味”,可以解释成朴素和本真的心态,你以这种朴素和本真的心态去体会人生的话,那么您的人生一定会体味出更多的精彩来。所以,消除企图心,轻装前行,凡事尽力而已,这样收益反而越来越多,境界也会越来越高。

老子讲的意思是,把小事当作大事去做,把细节当作重要的事去做,把少的东西当作多的东西去做。也就是说,你看着那东西少,你觉得任务很小,但是你把它当作一个重要的、一个特别多的事去认真去做,这是做事的具体方法。这其实是我们生活中最大的真理,也就是说,每一个有所成就的人,他莫不是把这小事做好了,不断提升积累,然后最终成为高手。所谓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这个道理。我在工作中是,遇到这样的一位上级机关的领导,虽然他并不懂林业,但每一件事不管我们的认为重要或者不重要,他都很认真对待,都当作重要的事情来做,或者来要求我们来做,结果他始终把工作做得好好的。

孔子说“以直抱怨,以德报德”,而老子说“以德报怨”。后世就为这个问题开始争论了,争论到底老子高明还是孔子高明。其实这是没有搞清楚两者讲话对象到底是谁。老子《道德经》写的是管理的内容,是给管理者,最高管理者写的,所以,在当年老子这些东西都是治国的内容。我们设身处地地想一下,如果你是是公司的最高领导,下面的员工由于种种原因有怨言,那么作为公司的管理者应该怎么办?难道马上以怨报怨,与员工斗争,甚至开除员工吗?长期这样做肯定不合适,那样的话你的公司可能很快就倒闭了。作为领导,应该反思自己的管理问题,主动感化员工,解决问题,继续给予恩惠,让员工成为一个善人,这就叫“抱怨以德”。孔子讲话对象基本都是老百姓,普遍人。对于普通人不能用领导者的标准要求他,而是要求坚持“以直抱怨”的道德底线。“直”就是公平、正直,譬如起争执了,要裁决,上法院,这是“以直抱怨”。老百姓之间能保持一个“直”,一个公平这就非常好了。

另外一个角度,强者对于弱者“以德报怨”,显示出强者的气度、格局。譬如,廉颇与蔺相如的故事,蔺相如是相国,大权在握,但面对廉颇的挑衅主动避让,这是以德报怨。廉颇知道真相后也被感动,负荆请罪,这是历史上有名的将相和。平等的双方只要“以直报怨”就行,社会显得公平。而弱者对于强者说“以德报怨”,那是自欺欺人的懦弱行为。譬如抗战胜利以后,我们不敢向日本索赔、不敢到日本驻兵、不敢管辖硫球群岛,都是一种懦弱行为,美其名为“以德报怨”,这是典型的自欺欺人。

与“以德报怨”相对应的是“以怨报德”。你一直做好事,可反被别人埋怨,被别人恨,实际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譬如,一个家庭里兄弟姐妹几个人,最小的是儿子,前面都是姐姐,这家里面就让姐姐无休无止的去为弟弟付出。姐姐家里边省吃俭用,把在外面打工赚的钱,全都往家里汇,弟弟基本上不干活,但是家里面父母认为这是应该的。就算这样无休止的付出,一遇到事,还责怪姐姐,这就叫"以怨报德"。读后感你所付出的一切都是应该的,你只要少付出一点,你就是对不起我了,你就伤害我了,我就跟你没完。遇到这样的情况,我们坚持的原则就是,第一,我们该做好事,还要做。千万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报,甚至回报不好我不做了。第二,要反思做好事的方法了。为什么我们发出善的信息,回馈的却是恶的东西?说明帮助的方式有问题,要调整方式,冷静一下、反思一下,换一种方式。“大善是小恶”,“升米恩,斗米仇”,等等都是相同的道理,做好事善事也要得法。做好事不当,也可能害人害己。

“图”是图谋,要去做的事。中医讲治未病,这是《黄帝内经》里的思想,意思就是别等到有病了再治病,有病了再治病相当于要去打仗了您现拿锤子砸兵器;渴了您现挖井,这个时候已经来不及了。所以,一定要打提前量,我们要学会御敌于战壕之外。真的到大病爆发出来了,这时候医学往往力不从心。

细节决定一切,好的坏的都是取决于细节。简单的道理往往被忽视,细节上的高标准严要求是成大事的关键。老子告诉大家要做好工作,从细节上开做,从细节开始、点滴做起,这是修行的方法。有人认为,“无为”是老子希望大家什么都不做,清空自己,放下一切,什么都不做就是“无为”。这是胡解,把《道德经》解偏了。实际老子说“无为”是对自己的,对于自己的欲望,那种需求;对大家要“为”,老子讲“为大乎其细也”,明显是要“为大”的,希望做出大事的。

“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您要做一个很宏大、很了不起的事,先不要想着这么宏大的事情如何做,而是只把它当成你的努力方向。而只要朝这个方向努力,一步一步把细节做好,每一件事都精益求精,过一段时间以后,您回头一看,您原来所期望的目标其实早已完成了。一个人怎么做才会成功?你只要按以下三点去努力,肯定会成功。第一,你的事业是对众生有益的,而不是有害的坏事,这是方向。第二,你对它有兴趣,做这事感觉到快乐了,然后认认真真去做。第三,你能够坚持下去,愿意坚持十年。如果你能够做到以上三点,你肯定能够有所成就。

凡是容易轻诺的人,因为他看轻这种承诺,他觉得承诺可以随便给,很简单。如果您没有注意到这个细节,更容易“寡信”。如果许下了诺言,那么不管再小的一件事,都一定要做到。把每件事都要当作难事来做,不要轻视任何一件事,不要贪多,这样做事才会没有困难。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五

【道德经经典名句】视之而弗见,名之曰微。听之而弗闻,名之曰希。捪之而弗得,名之曰夷。三者不可至计,故混而为一。

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寻寻呵不可名也,复归于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沕望。随而不见其后,迎而不见其首。执今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

【道德经现代汉语解读】

道,看它又看不见它,这叫微。想听它又听不到,称为希。摸它又摸不着,叫夷。三者不可揣摩,所以混在一起。

“一”,其上不清晰不明亮,其下昏暗不清,长长的连绵不绝,不可描述,又好像没有。这就是没有形状的状态,没有实体的样子,这就是非常微妙,又辽远到不可探究的状态。跟着道的后面看不到它的结束,迎着它又看不到它的开始。看今天的道是怎么运行的,应用道的法则于生活中看看结果,就可以推断古代道是怎么运行的,这就是道的规律。

【道德经感悟赏析】

这一章是老子对于天之道的描述,也是老子的宇宙观。微,悄无声息。希,织布,孔大的称希,我们可以理解为稀少的意思。夷,平坦的意思。一,是指世界混沌状态。道生一,道是源头,一是道落实到世界的体现,是世界最初的状态。这里老子讲的是道介于有与无之间,无论视觉、听觉,触觉都触摸不到,但又确实存在。

沕,微妙,望,边际,辽远。这里老子告诉我们,道是无影无形的,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又看不清楚。道是超越时空存在的,我们看不到它的开始,也望不到它的结尾。

道的运行规律我们是可以找到的。道的运行规律亘古不变的,我们可以根据今天道的运行规律推断自古以来道的规律。其方法就是把道的法则运用于现实生活中,看看结果,就能够明白道的运行规律。这是老子告诉我们道的学习方法。

这一章讲的是天之道。老子总是从天之道中推演出圣人之道,所以道德经的行文结构总是讲一段“天之道”,然后阐述“圣人之道”。老子眼中的道是模糊不清、混沌的,无法描述的,但又确确实实存在的。这是老子的宇宙观,我们发现老子是高明的,又很科学。因为在他的那种年代对于宇宙的了解很少,实际上直到现在,我们对于宇宙的了解仍然很有限,科学说宇宙中百分之九十五都是暗物质、暗能量,而我们对此一无所知,英国科学家认为宇宙中存在平行空间。老子的做法是明确道的存在,也承认描述不清,而不是像宗教那样描绘出自己认为的明确世界。所以,道家并不是宗教。后来的道教与道家有一些关系,但并不密切,而且本质上是不同的。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六

《道德经》为老子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也是道家立派之根。众所周知,黄老之学重在“清静无为”,其思想为后来的西汉前期所用,大汉无为而治休养生息实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昌盛。直至今日也很多人追求研究他的思想精髓,希望能为当世所用。近日,读老子之说颇有感触,无奈才疏学浅不足以评头论足,只得将我不值一瞥的所思所想记录下来。

读了两遍《道德经》还是未能完全领悟,不过却有所思所想。我觉得老子的“清静无为”是整个道德经的核心,就像孔子的“仁”一样不能具体的语言去描述它,然而却蕴含于每一句话中。所以我觉得不应该直接论述何为道何为德,或何为清静何为无为,而我对《道德经》的理解将从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释。

只读了《道德经》的第一章就让我对老子肃然起敬,感受到了古人的聪明才智。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此处对于“道”和“名”,“有”和“无”的阐释前后衔接相辅相成,稍稍推敲便已深陷于宇宙奥妙之中。前道非后道,前名非后名,转换间便让我感受了老子思维的缜密,又说无,叫做天地的开始;有,叫做万物的本源。谁说又不是呢,宇宙还不存在时就是“无”,单单一个字便消去了了我心中长久的疑虑——宇宙之前是什么?而万物化生的时候就叫做“有”了,自然顺理成章,这些都是自然事实老子只是描述出来便又体现了无为中的有为。中国的文字计数原不称为多少“字”,叫多少“言”,比如老子五千言,而“言”字正体现了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一个字便是一句富含哲理的话。单单“有无”两言便道破了天机,有和无本同根而生,无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妙处,为形而上;有的时候就去观察它的行迹为形而下,两者都叫做玄,研究玄的问题就是研究宇宙奥妙的法门。直接提出了,研究宇宙就去研究有和无吧,而现世的我们不也正在为之而努力吗,我们从何而来向何处而去,宇宙如何而生如何而存…….

老子给后人留了这个有和无的问题,但老子又是怎样解释的呢?老子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便是老子对“无”的解释,混成之物生于天地之前暂且将其记录为“道”,称其为“大”。大道便是无的代言,现在理解起来不就是自然规律吗,自然制定了一切规律于是才去创造天地。然而何又谓之“有”呢?老子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因此“有”便是道生一的瞬间。这一句话是我最佩服老子的一句话,它缜密而又科学,在古代的科学思想中可谓领先全球。后世有人根据这句话创立了道家的标志—太极图。《易经》中说“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与老子的话相联系,太极便是混沌即“道”,两仪是事物的两面即“阴阳”或“一”,四象是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个星宿方位即“二”,八卦是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即“三”,这其中表示的就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之意。根据周敦颐的太极图解说,黑白即为阴阳,中间的界线就是阴阳相冲万物相生之意,整个太极就是天地混沌无极之意也就是道了。

老子除了他的清静无为之学外,《道德经》中的辩证思想也颇为后人推崇,这是他看待世界思考问题的方法。“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生而弗有,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正如太极图所示,太极生两仪,世间万物分为两仪,每个事物又有两仪。这就是老子对世界的看法,万物有阴阳两面,美和丑,善和恶,有和无,难和易,长和短,高和下,音和声,前和后,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他的辩证思想给中国的哲学带来了重要启示,特别是对中庸思想的影响,它告诉我们看待事物要从两个方面观察,也只有在这种方法论的指导下所观察的世界才是完整的真实的。

中庸之道给中国人的影响是极大的,直接体现在当代人的为人处事中。比如我们的语言习惯,总是不直接和盘托出而是先进行前题渲染在合适的时机再道出主题,不急也不缓,不冷也不热。再比如中国人的谦让品德外柔内刚,成功之道功成身退等等,讲究的就是分寸二字,而中国人是拿捏的最好的。《道德经》中老子说“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东西多了就会溢出来,不如停止拥有。东西太尖锐了是不会长久的。金玉满堂也是守不住的。富贵又骄淫会自种祸根。功成身退才是天道啊。老子告诉我们做人做事不可尽其极,适可而止,否则就会引来祸端。古代多少名臣大将没把握好中庸之道而丧失了自己的生命,比如西汉大将周亚夫为汉景帝刘启训练出细柳营两万精兵强将,又凭借这两万主力平叛了吴楚七国之乱,可谓护国之功,功盖千秋。但因其骄横跋扈目中无人,蔑视皇帝违汉制修建墓陵最终惹来杀身之祸,君不杀他其自杀之。周亚夫虽有功却太锐,不善藏不善退,不谙中庸之道落了个自取其辱的下场。

那么如何保持中庸呢?老子说“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像拉弓一样,高了就低点低了就高点,多了就去点不足就补点,不恃才傲物不独处高处。中庸就是保持虚静,其犹橐龠,虚而不屈,动而愈出,保持一个虚静宽广的胸怀才能容得下天地。中庸的分寸只有圣人才能把握的恰当,而圣人都已经成为书中的经典了,我辈尚需努力,当世中又能不能出现一个圣人呢? 只能等后人去评价了。

老子的辩证法中,事物的两面性并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又是可转换的。老子说“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圣贤人、大智慧、仁义之德、技巧名利都消失了之后,自然之道的新气象就会出现,所以老子说圣人不死大道就难以实现,因为他相信对立转换,物极必反。“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和,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不正与我们所说的乱世出英雄异曲同工吗,国家礼崩乐坏奸臣当道的时候才有人去强调忠信仁义,孔子正是最鲜明的例子。

对立转换,物极必反也给了我们一个新的思维方式。置之死地而后生,破釜沉舟,欲进先退等等都说明了后世对这个辩证思想的成功运用。“将欲歙之,必固张之;将欲弱之,必固强之;将欲废之,必固兴之;将欲取之,必固与之。”这也算是老子告诉我们的军事思想吧,上天制定的道就是柔弱胜刚强,高峰之后就是山谷,烈火燃烧后便是灰烬了。

不可否认的是,老子的话不是完全的正确,具有很大的时代局限性。东周末年,诸侯割据,诸侯相残已是司空见惯,国家间的残杀让老子不再相信统一的大国了。我觉得老子的无为的思想有时就像是在逃避现实,一切皆法自然可是要人又有什么用呢,人的价值又如何实现呢?老子说“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至治之极。甘美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又说“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是老子的理想也是老子的乌托邦,现在找个孤立的小岛都难更不用说小国,处处都是金钱名利哪还有敦实淳朴的百姓。社会发展到现在是有为还是无为的结果呢?若是无为却有人类两千多年的文明印记,若是有为人所做的一切不都是顺道而行吗?

读了两遍《道德经》也没有弄明白它的真谛,不但是因为我的资质不够深,还有一个原因也很重要,那就是历代对老子的研究不尽其数,谁也搞不清老子的真面目了。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林黛玉,一千个笔者也就有一千个老子,发展到现在老子已经分为几派了,例如有为派,无为派。这说明了经典的不断阐释文化的不断发展,可是最终却弄不清经典的真面目,要想研究真正的黄老之学就要摒弃众家之言还其本质,从他的时代背景,文化背景,文字发展等本真的客观现实出发,逐字推敲每一言。像研究历史一样要掌握第一手资料,可是这很难做到,如果做到了与老子的面对面研究而统一了所有《道德经》的解释,恐怕文化发展也就到此为止了。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七

成己为仁,成物为智,合内外一致,时措咸宜

道本平常,无有隐怪

良知发为良能,一路平坦,并无奇怪

遏欲存诚,去浊留清,层层皆有阴气消除

若认外饰为真,必惑奇途,造成异类

果然三宝团聚,外貌自然有光

君子之道,发端于夫妇之间的相处之道;圣人之道,不外于阴阳合和之道。如能顺天时依天理而动、率天性而为,使自己有所成就,便是仁,使万物有所成就,便是智,融合自身与万物的准则,使内外合谐一致,这样便能因时而动,行动也总是合宜的、没有不恰当的,这足以令人敬畏。

世人不知,道本来就是平平常常的,并没有什么隐秘而奇怪的。在末世时代,人们却厌烦中庸之道而追求新奇特别,这样便使人趋向于旁蹊曲径之途而不自知。如同朝廷的法度纪纲,其实都是用为化民的工具,但当今的人不这样看,将其大幅度删改;而且还喜好新人而讨厌老臣,经常更改国家的政策法度,将先代的经典楷模全部除去,这样做简直如同伤损人的元气一样严重。朝廷没有良好政治规则,民间则没了可以效法的榜样楷模,因而农民懒惰自安,田土荒芜,生出草莱也不去治理,财富的源头也会穷尽;颓废奢侈的花费越来越多,仓库里只有虚耗,颗粒无存,财力的储备也将耗空。这些,不正是象人身之中,精气的消耗磨损而不再有什么积累是一样的吗?

不重视内养、只求华丽的外表,因此服装追求极致的光彩华丽,刀剑追求精致漂亮,饮食追求珍惜名贵的食物,财物追求越多越好,却不去思考自己的根本已变得多么的匮乏,却还在期望着枝叶越来越繁荣,这样做还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在施为而无所阻碍,岂不是太难了吗?这都是由于不能随顺自然而然的天道、日常所用所行的道理而导致的。就象盗贼偷东西,藏住了头却露着尾;如同立起来的竹杆,只看到了影子却看不到竹竿,这都是在提醒修道的人被假象蒙蔽,混乱了真相的存在。大道有说什么吗?

这一章里说的“介然有知”,是指“忽然一下知道”了,不用等待被安排什么,也无需做些什么打造的工程,鸿鸿蒙蒙,天地初开一气、先天元始祖气。也即孟子所说:乍见孺子入井,皆有怵惕恻隐之一念。从无所知时,忽然有知,即是真良知。这样的良知发动,要知道它并不难,难在合时宜的应用在做事上,并且能持之以恒这样做,就非常不容易了。当良知发动的时候,眼前即是,转瞬则易受智巧的诱惑、物欲的吸引,欲起情生,不知不觉,流于后天认知的限制里,这是顺其所往而行,所以说是可畏的。修行的人,当良知发动的时候,眼有智珠,胸藏慧剑,能识别妖魔,斩断情丝,从采药到还丹,皆由良知而发动为良能,则能一路平坦,无有奇怪,这就是行大道所以甚为平坦的原因。

可惜啊,大道是平常无奇的,但那些急躁的人总想快速达到功果,往往不走康庄大路,而走旁蹊小径,还自以为得道,甚至终生不悟,真是让人感叹啊。“朝”是对身的比喻,若要修饬此身不至于覆灭,必须闲邪存诚,而后,能人欲才能开始尽为去净、天理才能得以完全。久久如此,灵光焕发,心田何至荒芜?精神团结,仓廪何至空虚?无须文秀而自然有荣华,无须精美的饮食而能饱足,又何必追求华美的服饰、名贵的食材?况且,自心慧剑锐利,身外的利刃无须使用;精气神三宝俱全,生命的能量便用之不尽。象这样,真的能盗取天地灵阳之气以为丹。今世之人不然,不行中庸之道,而越来越趋向走邪径,一身的尘垢,除不胜除;而且由于妄作胡为,招来凶祸,导致元阳尽失,尘垢与纷乱此来彼往,心田鲜有空洞了灵之时,变得荒芜至极,如此,关窍岂不会被完全闭塞上了吗?力倦神疲,毫无充盈之象,财力缺乏而只能哀叹,精气都被耗尽了。追求外在的荣耀,而文采是将;追求利剑的锋利,而腰带是尚,也已经是末节了。与其挑剔饮食、快意于珍贵佳肴、追求富裕的货财,不如象学道的人那样,巧妙地利用机关,盗回元气,固守内在而不发越于外在。《易》曰:作易者,其知盗乎?就是这个意思啊。如果放弃它而追求别的,身命会越来越离散,岂敢再云大道?

有些注本说,“介然”那几句,是倏忽间有一线之明,何尝不是真知?但是要验证它实践它,常受限于方法,因此说这是可畏的,这说明大道的实践是不易的。下一节,言说学者不追溯本原,夸大粉饰而不追求真迹,好其虚名,只是见影不识真,得其相似而不得其本来,所以说是盗竿。这样的理解也是对的。

古来,凡是有道的人,肌肤润泽,毛发晶莹,这类效验,凡人中也都常有,是未尝可以用来做定论的。另外,炼精炼气,阳火一临,阴霾难固,如同霜雪见日而融化一般,有神火一煅,陈年老病都化为疮疡脓血,从大小二便排出体外,这种情况不但初学的人会有,即使到大丹还时,也有变化,三尸六贼,流血流脓,臭不堪闻。只有心安意定,在道理上能信得过,在经典中参得真,足矣。必要知道遏欲存诚,去浊留清的道理,层层皆有阴气的消除、阳气的潜长,学道的人不可不知啊。

除此之外,不要说身体光荣、行步爽快这些,不可以当做什么终极成就,即使是能飞空走雾、出鬼没神,霎时千变,顷刻万里,也不以当成是大道本来。那些奇奇怪怪的效果,于异端邪教、剑客游之类都能炼习,不要误认是真理。如果将外在的表现当做是本真,必定会受到奇途的盅惑,变为异类,可惜一生的精力啊,竟然用于旁门左道,本欲出世却堕入三途六道,这不是令人痛惜吗?

太上此章,是教人从良知上体认,才能无所差误。可惜当今的修士,只追求容颜细腻、身体康强,哪里知道外务劳役身心,会致使心田荒芜、精力空耗,先天精气伤耗得多,后天所具,又有什么用呢?果真能使内三宝团聚,外貌自然有光采。与其驰逐于外在而夸耀饮食,莫不如求之于内,宝精裕气。当内财充足,外财也自然会完备。同样是盗,为什么不盗天地灵阳之气,而去盗圣人修炼的虚名呢?(是不是傻啊?)

——行于大道平常二字做起来真是不易,安全的冗长的盘山路与隧道垭口,怎么选?家常饭菜与风味佳肴,怎么选?食疗与药补怎么选?内补气血与外打美容针,怎么选?传销式的短期高回报投资,稳赚的项目,做不做?生活中,我们每天都在做选择,如果被人笑问“你是不是傻”,目前只能默默地“呵呵”,在我这个年纪,再有十年,就可以看出来到底谁傻了。不但在日常的生活中是如此,在内炼的方法也是这样,踏实行持,遏欲存诚……,依祖师心法去做,内景十分平稳,气息也安和顺畅。安全!

——去浊留清在去除陈年固疾、阴消阳长的过程中,确实有些有趣的现象。我曾连着半年多左右眼轮着起针眼,去年开始排气味很重的气和大便,今年开始修女工,如果顺利的话,面色和皮肤将会很快有改善。此章说,这些表现,都不是大道本身,不要以这些效果为目标,慎养内三宝,令之团聚,盗取天地灵阳之气,才是大路。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八

【摘抄】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化弃虑,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此三言也,以为文未足,故令之有所属。见素抱朴,少私而寡欲。

【现代汉语解读】

领导者不占据道德高地,抛弃聪明巧智,百姓就会得到百倍的利益。不费很多心思去教化、算计群众,利用计谋去管理百姓,百姓就会慢慢变得善良、孝慈。不使用精巧别致的东西、放弃能带来大利益的东西,就不会有盗贼。这三种境界,写成文字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找出原因归属:看到事物的本质,保持质朴的本性,减少自己的私心和欲望。

【读后感赏析】

老子要求领导者一定要放低自己,圣与智都是虚幻的名利,不要总是想着别人称自己圣人,不要总觉得自己很聪明。当人做到领导的位置之后,容易出现什么样的问题,这是老子特别看重的。老子强调,以出世的状态做入世的事。要求领导者放弃追求虚幻的名利,实实在在做好本职工作,造福天下苍生。

然而,历史上,正面的例子不多,也许只有汉文帝、汉景帝算是比较好地执行了道家治国理政的思想,实行无为而治,国力迅速恢复,百姓富裕。反面的比比皆是,即使历史上的名君,多数是主动作为、过度作为。如汉武帝,征伐匈奴,开疆拓土,表面上取得了丰功伟绩。然而,由于他过度地使用武力,造成国库空虚,百姓苦不堪言。好在他晚年幡然醒悟,承认错误,颁发《罪己诏》,调整了国家政策,但汉朝由强盛到衰落的步伐已经启动。

历史上很多聪明的皇帝属于妄为、胡作非为的皇帝。宋徽宗算是一个典型。宋徽宗的人很聪明,他的艺术成就也很高。在中国历史上也算得上顶尖艺术家了。可是他当上了皇帝之后,竟然还热衷于各种虚名。他总觉得自己是圣人,自封“教主道君皇帝”。每当天下有祥瑞出现时,他都很高兴,并给予发现者重奖。上有所好,下必趋之。于是老百姓也配合其造假,每年都出现各种祥瑞,如黄河清、禽产凤凰、牛生麒麟等大量“祥瑞”,更有不少自称身怀道术的道士进言称宋徽宗是天上的神仙。到最后,宋徽宗自己也认为自己是昊天上帝元子,为大霄帝君。皇帝热衷于玩各种虚名,却无心国事,他自己身边自然也聚集起一批投其所好的狐朋狗友,朝廷里奸臣结党,朝政混乱黑暗,结果国力江河日下,最后遭遇靖康之耻。他不仅自己的晚年过得生不如死,还连累大宋的皇族,百姓跟着遭殃。

“绝化弃虑,民复孝慈”,这是依据郭店楚简。通行本为“绝仁弃义,民复孝慈”。楚简的可能可能更接近老子的原意。化,教化民众,就是领导者不要总想用技巧去管理,抱着教化的目的去教化。虑,思虑,就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去不断思考策略。

领导者应该放下自我,要按照大道做事。自己先提高修养,老百姓也就自然而然向你学习,逐渐有了孝慈之心。作为领导者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考虑事情,只需要先做好自己,再去影响他人。不要抱有教化的功利心去教化百姓。不带强烈的动机、企图心,要随缘做事,读后感是老子的本意。老子这里仍然要求无我利他,放下为了自己的名誉地位而试图教化,放低自己姿态,坦然为大家做好事,百姓就会跟着你变得孝慈。老子这里并不是反对教化,而是反对抱着教化的目的去教化。在道的层面做事,你的一言一行就是教化。老子写道德经的目的就是教化领导者。身教重于言传,自己首先能够做到,老百姓自然会跟着做到;自己做不到的,或者不想做的事,不要强迫百姓做到。国家治理如此,家庭教育也是如此,父母的身教比嘴上的说教重要得多。家长自己天天打麻将,不能要求孩子天天学弟子规。

当领导者不去追求那些工巧精美贵重的东西时,老百姓也就自然不会去追求它,愿意过简朴的生活,那么百姓也就没有必要去做盗贼了。公司中,领导以真诚之心做事,员工自然也会以真诚之心工作。让老百姓做到盗贼无有,领导者就要放弃搜罗那些珍贵东西的想法与行动。这是实现盗贼无有的方法。皇帝喜欢珍宝也会跟上,上行下仿。

素,没有染色的丝。见素,指看到事物的本质。抱,保持。朴,未经雕琢浑然一体。少私寡欲,是人类进化的结果。大猩猩从来都是抢着吃,很少相互帮助,人类进化过程中,发现互助更有利于群体的发展,这个品性在大脑皮层中遗传下来。人类既传承下来了私心,也同时传承了互助利他的品性。有了互助利他的品性,所以人类能够区别于大猩猩,组织起更大群落组织,增强了抵御逆境的能力,领导者能够带领大家一起进入安静、祥和、积极进步的状态中。人类天生就有私心的一面,若领导者能够克制住这些人性的弱点,就能够带领员工们建立一个好的公司文化,这个组织就会越走越远。

道德经经典名句:绝学无忧。唯与诃,其相去几何?美与恶,其相去何若?人之所畏,亦不可以不畏人。望呵,其未央哉!众人熙熙,若飨于大牢,而春登台。我独泊焉未兆。若婴儿未咳,累呵,如无所归。众人皆有余,我独遗。我愚人之心也,蠢蠢呵。鬻人昭昭,我独若昏呵。鬻人察察,我独闷闷呵。沕呵,其若海。望呵,其若无所止。众人皆有以,我独顽以鄙。我欲独异于人,而贵食母。

道德经汉语解读:

抛弃一切学问,人生就会快乐无忧。恭维与呵斥,能有多少差距呢?美好与丑陋,又有多大差别呢?人们所害怕的东西,那个东西也会害怕人的。悟道之人心胸宽广,好像没有边际一样!一般人喜欢像神一样享用着百姓供奉着太牢的感觉,就好像春天里登台接受祭祀一样。我淡泊名利,不露痕迹。像婴儿还没有学会笑时那样纯粹。飘忽不定,好像没有归依的样子。一般人都想着自己的财产有余,而只有我则给予别人。我好像只有一颗愚蠢的心。一般人喜欢站在光鲜亮丽的地方,而我愿意独居昏暗处。一般人明察秋毫,而我愿意糊涂。圣人的品性深远得像大海一样,宽广得好像没有边际。一般人做事都有他的目的,而我却单独保持质朴。我与其他人不一样,我更加珍重道。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

绝学就是不要一切学问,什么知识都不执着,人生只凭自然。佛教中相对应的一词叫“无学”。修道成功,到达最高境界,任何名相、任何疑难都解决了、看透了,“绝学无忧”,无忧无虑,没有什么牵挂。知识分子喜欢钻牛角尖,丢开书本,总是很难。“读历史而落泪,替古人担忧”,会生气,会落泪,这是读书人的毛病。

唯,答应,也可以理解为恭维,唯唯诺诺。诃,呵斥。批评你的人,往往是帮助你的人;而当面夸你的人,可能是背后害你的人。

不要过分执着于名相,美好与丑陋往往都是在一定条件下相比较存在的,条件一变,美与丑就发生变化。老子告诉我们要用端正公平的视角看问题,社会潮流的背后往往都带着虚幻的东西。领导把自己的精力放在自己的名声、形象上,管理的境界就降下来了。作为领导者心里一定要十分清醒,不去追求那些浮华的东西。

这里讲的是第三层的管理境界,即“其次,畏之”。管理者让别人害怕他,以恐吓、高压的手段管理员工时,其实他自己也是害怕员工的,这是他心虚的表现,其实他的内心也是恐惧的。如元朝的蒙古统治者就采用高压的统治,让老百姓害怕,其实他们自己心里更害怕。但这种高压政策很快造成了农民起义,元朝统治者只能北逃。一个公司太多的考核、检查,就是管理者不自信的表现,这样的公司往往做不长。

望,意指边际、辽远。太牢,古代同时使用猪牛羊三种祭品的祭祀,是等级很高的。飨,享用供品。春登台,春天的祭祀活动。兆,征兆。一个高明的领导者,他们的心宽广没有边际,根本不在意外在名相。而一个平常人,特别在乎各种名誉、形象、外表等虚幻的东西,把自己搞得像神一样享用供奉。

咳(hai),婴儿笑。累,飘忽不定。婴儿还不会笑的时候,是最纯真的状态。回到婴儿的状态,就是修行,放空头脑,没有喜怒忧思悲恐惊,相当于睡眠。保持孩童状态的老人更容易长寿。

遗,读wei,也作馈,给予的意思。一般人都是为了自己的财产有余而不断地多捞取,贪官就是如此,贪得无厌。而圣人强调的是给予。

鬻,本读yu,这里读shu。昭,明亮。昏,昏暗。察察,特别精明,审查别人的缺点,挑剔别人的毛病。闷闷,不在意。没有悟道的人把光亮集中到自己身上,让自己高大光彩,显示自己。不好的领导者,对自己彰显功劳,把功劳据为已有,对别人叫是挑毛病。读后感互相挑毛病,这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孩子在幼儿园时就是喜欢挑其他小朋友的毛病。作为普通人,有这个毛病倒还可以理解;但作为领导,则非常不合适,你已经是领导了,部下有出息,光鲜亮丽的时候你应该高兴。与部下争名争利,得到的结果是让部下失望、不合作、消极对待。

沕,深远。望,辽远的边际。顽,没有被劈开的木头。鄙,人们居住的单位,乡村的意思,后引申了质朴。华为的任正非经常被人称道,他被拍到在机场打出租车,和同事一道乘机场摆渡车,和员工一起在公司的食堂排除买饭,等等。这位超大型企业的老板不搞特殊待遇,把自己放在普通人的位置,特别受到公司内外的人尊重。

食,吃,这里是用的意思。母,女性,在道德经中反复出现,用以比喻天地的本源,也就是道。大道,就是为众生做事。

这一章里,鬻人、众人,都是指没有悟道的人。而我,则指悟道的人,并非指老子自己。很多人把“我”误解为指老子自己,认为是他标榜自己,这是很大的误会。

道德经经典名句:孔德之容,唯道是从。道之为物,唯望唯沕。沕呵望呵,中有象呵。望呵沕呵,中有物呵。幽呵冥呵,中有精呵。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今及古,其名不去,以顺众父。吾何以知众父之然,以此。

道德经释义解答:

大德的运动,完全是按照道的规律运行。道生成万物的时候,太深远微妙无穷。道虽然深远、深奥,但还是有迹可寻。深远微妙的道啊,其中有物。深邃幽暗的道啊,其中有精。其精是真的,有着不变的东西。从今天到古代,其规律一直没有改变过,使万物都顺着道的理念生长变化。我是怎么知道每一件事物的成长规律呢?就是因为这个原因。

道德经读后感赏析:

这一章阐述的是老子的宇宙观,即这个世界是怎么形成的。本章讲的是天之道。

孔,意为大。容,意为运动。道是世界内在运行规律,德是根据道制订出来的行为规律与法则。老子在道德经中主要讲道。道是领导者必须懂的,德是领导与员工都必须遵守的。道是原理,德则是操作手册。不学道,就不知道德从何而来,德就会被质疑。

通行本中把“沕”改成“忽”,通常被解释为恍恍惚惚,模糊不清。这个词的《道德经》中多次出现。帛书甲乙本中都是“沕”,微妙、深远的意思。象,事物的表面显现,如天象。中医中的藏象学说,就是通过皮肤等外部器官的表象探索内藏器官的疾病。

幽,深远。冥,暗。精,构成我们世界最基本,最精微的物质。中医中的精,可以理解为dna,精气。精能够形成物质,物质形成世界的象。信,理解为诚信,不变的规律。老子认为道中有精,是一种万古不变的规律,精形成物体,然后进而形成我亽看到的世界的象。这是老子的世界观。其实老子的看法与现代的宇宙观极其相似,我们的世界首先从一个点开始的,通过宇宙大爆炸形成我们现在的宇宙。

父,也作甫,事物的开端。老子认为从古至今,所有的万物都是顺着道的理念生长的。老子认为首先有信,然后形成精,再形成物,后形成象,这四个层面都包括道里面。这是老子的全息理论。我们现在知道的生命形成的过程,也与老子讲的事物形成一致。首先有受精卵、然后形成胚胎,再形成生命体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九

第一章

[原文]

道可道也①,非恒道也②。名可名也③,非恒名也。无名④,万物之始也;有名⑤,万物之母也⑥。故恒无欲也⑦,以观其眇⑧;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⑨。两者同出,异名同谓⑩。玄之又玄⑾,众眇之门⑿。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注释]

①第一个"道"是名词,指的是宇宙的本原和实质,引申为原理、原则、真理、规律等。第二个"道"是动词。指解说、表述的意思,犹言"说得出"。

②恒:一般的,普通的。

③第一个"名"是名词,指"道"的形态。第二个"名"是动词,说明的意思。 ④无名:指无形。

⑤有名:指有形。

⑥母:母体,根源。

⑦恒:经常。

⑧眇(miao):通妙,微妙的意思。

⑨徼(jiao):边际、边界。引申端倪的意思。

⑩谓:称谓。此为"指称"。

⑾玄:深黑色,玄妙深远的含义。

⑿门:之门,一切奥妙变化的总门径,此用来比喻宇宙万物的唯一原"道"的门径。

感悟:

道德经开篇,"论道",道不可诉说,不可轻言;"论名",不可诉说,难以表达。所以只能从"有"和"无"中体悟。有和无是相互转化的,就像黑暗与光明,成功与是失败,生与死,水与火,都是阴与阳。太极生两仪,两仪就是命运双生子,相生相克,就是相互矛盾的,也是相互促进的。

而"道",是万物奥妙的汇总。是不是可以用"科学"来解释?物理、化学、生物?理工农商文?这些在道之中,让我想起哲学某个的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个说起来就是形而上的哲学。"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那么读哲学的意义就在于能够指导任何的学科。

思考:既然道不可言状,那如何体悟?

第二章

[原文]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①;皆知善,斯不善矣②。有无之相生也③,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④,高下之相盈也⑤,音声之相和也⑥,先后之相随,恒也。是以圣人居无为之事⑦,行不言之教,万物作而弗始也⑧,为而弗志也⑨,成功而弗居也。夫唯弗居,是以弗去。

[译文]

天下人都知道美之所以为美,那是由于有丑陋的存在。都知道善之所以为善,那是因为有恶的存在。所以有和无互相转化,难和易互相形成,长和短互相显现,高和下互相充实,音与声互相谐和,前和后互相接随——这是永恒的。因此圣人用无为的观点对待世事,用不言的方式施行教化:听任万物自然兴起而不为其创始,有所施为,但不加自己的倾向,功成业就而不自居。正由于不居功,就无所谓失去。

[注释]

①恶已:恶、丑。已,通"矣"。

②斯:这。

③相:互相。

④刑:通"形",此指比较、对照中显现出来的意思。

⑤盈:充实、补充、依存。

⑥音声:汉代郑玄为《礼记·乐记》作注时说,合奏出的乐音叫做"音",单一发出的音响叫做"声"。

⑦圣人居无为之事:圣人,古时人所推崇的最高层次的'典范人物。居,担当、担任。无为,顺应自然,不加干涉、不必管束,任凭人们去干事。⑧作:兴起、发生、创造。

⑨弗志:弗,不。志,指个人的志向、意志、倾向。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虽有环观,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王,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重是轻的根本,静是躁的主宰。所以聪明人整天出门在外到处走,始终不离开辎重,虽然走了很多路,办了很多事,还能够轻松地坐下来,从容坦然。可是为什么万乘之王,看重自己的身体却看轻天下呢?轻视重点任务就会失去根本,躁动就会失去控制。

自然界的规律,如树根比树梢重。老子这里强调做事要区分出轻重来,把握重点。要明白哪些是事物的根本,是重点任务?哪些只是做事情带来的结果,是副产品?,这些副产品不是必须要完成的任务和我们追求的目标。两者必须区分出来,抓住事物的根本,结果是轻的。如中医治病,就要抓住本质重点,不能光看症状,而是要清楚病因。身体是根本,事业只是身体的附属。为了身体要懂得拒绝,不要为了工作拼命熬夜。为了工作以及工作带来的虚名而熬坏了身体不值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这句话也是同样的道理。

躁,狂躁的意思。人的躁动状态是不正常的,只有静能够把狂躁控制住。当我们内心清静的时候,躁动就会慢慢平静。这一点在军事上有特别多的例子。曾国藩打仗被称为打呆仗,称为“又笨又慢平天下”。他每到一地,安营扎寨,稳扎稳打,逐步推进,从来不出奇兵,就是以静制动。司马懿与诸葛亮对阵时也一样,他知道诸葛亮粮草不足,急于速战速决,所以他任凭诸葛亮怎么挑战、羞辱,他都不急不恼。他知道诸葛亮着急、躁动,直到把诸葛亮拖垮、累死。诸葛亮一死,就没有谁是他的对手了。当然流传下来的经典战例多数是出奇兵的例子,但实际上它在所有战争中的比例是很低的。大部分的仗还是稳扎稳打,以静制动的。

君子,也有作“圣人”的,因为圣人是得道的人,就不用拿出来比喻了。君子,指的是聪明的人。辎重,指装粮食、行李的车子。古代人出门都是要带粮食的。辎重虽然是负担,但它是生活的必须,离开后可能会饿死。燕处,轻松地处置。昭若,轻松地完成。老子这里强调的是有些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不能放弃它(用辎重来比喻)。作为领导者要明白什么是重要的,什么是次要的,不要去追求浮光掠影、虚幻的表象。对于企业管理者来说,公司就是你的辎重,最重要的东西。对于普通老百姓来说,我们生活中一定有东西是最重要的,是基础,我们千万不要离开它,放弃它。譬如选择职业时,最好能够满足以下三个条件:一是一定要选择自己感兴趣,擅长的行业;二是你所做的事要对众生有利的;三是要坚持,坚持十年以上必有成果,必定成为专家。

万乘之王,就是君主。君王为了自己的享乐而不重视天下的治理,这种事情在历史上层出不穷,最后天下百姓遭殃或者失去天下。有的公司领导认为功成名就了,常年不在公司里呆着,到处去爬山,出国游玩。当野蛮人来敲门的时候,回来应对时惊惶失措。一个普通老百姓犯这点错误可能问题不大,但作为万乘之王的后果就很严重了。

轻则失本,就是只求结果,忘记为什么追求这个东西。如孩子学钢琴,忘记钢琴本身是为了给人带来美的享受的,学的过程也应该是享受美的过程,但有的家长强迫孩子学,孩子一弹钢琴就头疼,孩子根本无法感受其中的乐处,这就是失本。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也是这个道理。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一

感悟《道德经》,修身养性

从初中到现在已经学习过很多老子的文章,但系统完整地阅读老子的《道德经》,还是在这次暑假。阅读完后,被其中所蕴含的深厚修筑的哲理所折服,不由得感慨:中华民族上下几千年文明留传给后人丰富的遗产,但论及能总括中华民族的基本传统、思想与精神“一言以蔽之”者,勿庸置疑,当数老子的《道德经》。

《道德经》极其精炼,只有八十一章,总字数加起来不过五千。但老子用这极其精炼的五千言阐述了道家对宇宙本原和基本存在方式,事物的产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及社会观、人生观的基本思想。构造出了一个朴素、自然、豁达、飘逸的宇宙观、人生观、方法论的宏大框架。其中所蕴含的哲理可用“博大精深”来形容,尚不能一一参透。在这里只能凭自己理解写下感受最深的几点。

体会《道德经》,主要也就是体味老子的“道”,体味老子。

道,这个颇带东方神秘主义的名词,在《道德经》一书中频频出现。老子对“道”有种种构想,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之中,我们完全可以体味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因为虔诚的推崇,他赋予了它博大精深的涵义,也使得这个概念成为了他的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

总的来说,他的“道”主要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的内容:修身养性、立身处世、安邦治国。 先说安邦治国。《道德经》中有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是说圣人没有固定的想法,以满足老百姓的想法作为自己的心愿。在治国的过程中,要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要求治国者的地位虽高而人民负担不重,遇到灾害站在前面带领人民群众去救灾,所以人民不受其害。《道德经》还说:“故以知治国,国之贼。不以知治国,国之福。”,以自己的知识治理国家,则国家盗贼四起,不以自己的知识,而是按人民的意志治理国家,则国家就幸福昌盛。还有,只有“以正治国”,即以正直不阿的态度治理国家,为政清廉,处事大公无私,执政为民,执政者才能受到人民的拥护,这样,执政者的江山才稳固。君王顺着老子安邦治国的思想而行,则天下太平,国运昌隆。中国历史上的汉初文景之治,唐朝贞观之治,就是明证。

而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更多的是学习其中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道德经》中可以提炼出来的立身处世,修身养性之道十分之多。而且其中所载的修道之法,多为老子自身的体验,文字不多,但方法完整,从确立目标,到调心、调气,排除干扰,正确把握各种功境,最后完成与道,真理相合,无所不及。普通人顺着老子修身养性思想而行,可以正心、正法、正行,成就正果。

《道德经》的第一句,也是被世人提及最多的一句——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告诉我们宇宙和自然的大道是普遍无限和绝对永恒的,是难以描述的。难以描述是因为我们人类思维、语文是具有极大局限的,是片面的。由此,不管我们对“道”的认识如何,都是局限的,还有更高深的“道”是我们未能理解的。所以,不应该停留在原地不思进取,而应该不断地发展和壮大自己,不断地加以认识。这也是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里的“用发展的眼光看

问题”相通的。但是这种发展应该是建立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的,因为“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玄之又玄,众妙之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即宇宙和自然的规律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必须要遵守的。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推崇也是老子一切哲学思想的最本源。

老子还给我们提供了修身的准则,或者说榜样。“上善若水”——他说天地间至高至极的善可以用水来形容。因为“水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水具有滋润万物的本性,却与万物毫无利害冲突;水具有宽广的胸怀,毫无所求,甘居众人厌恶的卑下,污浊之地,所以它可以算是至高的“善”了。“居善地,心善渊,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惟不争,故无尤。”老子通过这个句子详细地指出了人应该效法水怎样的德行,首先要效法水的不居高的精神,要时刻让自己保持谦虚卑下的态度。有了功勋却不占据,不与人争,不自以为是,不恃才傲物目空一切。其次应效仿水的沉静没有物欲。人类应该恢复自己心灵的透彻明净,抛弃众多物价的束缚。并不是说一点物欲都没有,但是要限制自己,不贪图,不强求。身处这样一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的我们,更应该以此为标准,审视自己的心灵。除此,还应效法水的仁爱之情,带着一颗不求回报的心真诚地帮助别人、关心别人。还要效仿水的诚信,水的平正,水的能屈能伸,水的善于把握时机。

在第四十六章里,老子提出“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世上的很多事并不是绝对的。许多看上去很好的事往往会变成坏事的开端,而不好的事在一定的条件下也会变成好事。所以如老子一样的智者说,祸和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生活中不愉快的事情,常常发生在那些得意的事情之中,这是由于人们只看到利益的一面而看不到祸害的一面,只知道生存的快乐,所以人即使生活在安乐的环境中,也应居安思危,因为灾祸随时可能降临。同样,面对不愉快、灾难也不必绝望,因为灾祸背后常倚伏着幸福。但福祸谁都不能说得很准确,所以到最后还不如和谐地去面对一切,透过长远时空、利弊并重地思考问题,这样自然就产生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平常心。这种平常心会带给我们和谐以及待人的宽容心。

除开这几点,《道德经》中还蕴含了许多的生活哲理。尽管道家思想在几千年来不断丰富与发展,但老子的修身养性学说及其境界一直高山仰止,不可动摇。《道德经》的内容不仅是人类修道的最好典范,而且是人类由平庸、卑微走向伟大、神圣的科学方法之一;是智慧之源,是安身立命、立身处世、安邦治国思想的源泉和基础。弘扬它,不仅对修身养性,而且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在科学地审视宇宙、社会历史、自然万物的前提下重建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理想,将有不可估量的意义。

道德经读书笔记摘抄 道德经读书笔记3000字篇十二

当人的思想契合了“道”时,人生就会自然地取得胜利,完成人生的圆满。

《道德经》是讲“道”的,“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就阐明“道”是不时变化的。道大无边无边,浩瀚无比,又处在不时变化之中,一会儿是这个样子,一会儿又是另外一个样子,所以要给它取个名,就是叫“道”这个名字能够,不叫这个名字,叫另外一个名字也能够,说到基本,是“无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无名的“道”,产生了天、地;有了天、地(有名),又由此产生了人和万物。

由于根源的“道”是随时随地都在变化的(连名字都能够变化),所以它产生的天、地、人、万物也是不时变化的,这就请求人要顺应这种变化,即客观要契合客观,因而人就有了客观与客观的问题,人的行为也因而分为两种∶有为与无为。客观上自以为是,不思索客观变化,这就是有为。客观上没有个人想法,而是随客观的变化而变化,即顺应自但是为之,这就是无为。做到无为了,就能无不为。那么,人能否就能做到无为呢?不能。

人是万物之灵,原本也是客观“道”产生的,但是人生来是不契合“道”的,为什么呢?由于人是个矛盾混合体,其中有私心愿望,万物之灵的这个“灵”被私心愿望所限制,并不“灵验”,不能顺应“道”的变化。详细表现就是客观认识里总有个人的一些不自然的东西与客观不相契合。怎样办呢?这就要修道。

修道就是协助人去掉不自然的东西,使人契合客观,使客观支配客观,这样人生坎坷就少,“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即修道修得好的人,做事做人都会变得顺利不祥,所以“道”也就是一种人生,“万事如意修道人”。

那么,修道怎样修呢?就是守静背诵《道德经》。

“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人只要没有私心愿望,才干守静,这样才干体验到“道”的微妙,从而顺应和契合客观的变化。有私心愿望,就不能守静,这样就不能体验到“道”的微妙,即使体验到的,也是有限的,这样人就很难契合客观的变化,人生旅程就会呈现很多不如意的事情。

所以修道就要修德,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客观,这就是“德”,“夫莫之命,而常自然,故道生之,德畜之”。人只要去掉了私心愿望,才干放弃个人想法,而能做到事事顺应客观自然。那么在理想生活中,就可以悲观自由地处事为人,而到达“无不为”。

人生离不开利益,那《道德经》是怎样对待利益的获取呢?

经济学理论认同这样一个准绳:人是理性的,人人都会在约束条件下最大化本身的利益。这自身是契合自然的,即契合“道”的。由于“道”的行为特徵就是以最小的资源获取最大的利益,这只需研讨一下各种生物体的内在设计和它们的代谢运转及生物圈的散布就会发现,这种现象比比皆是。但人对最大化本身利益的了解常常是愿望与争斗,这就是人身上最典型的不契合“道”的特徵,即有为的特徵,这在《道德经》的修道体系里叫“人道”(也叫“人性”)。“反者,道之动”。

“道性”就正好相反,是去欲、处下和不争,曰“不争而善胜”。由于人生来就是带著一大堆潜能来到这个世界,潜能发挥的水平深浅决议著生命的质量上下。这些潜能是自然赋予的,人只要契合自然才干最大水平地发挥潜能,同时也就能取得最大化的本身利益。而契合自然就要消弭愿望,就要修德,进步道德程度,所以说提升“道德”是人最大化本身利益的最基本和最有效的行径。

猜你喜欢 网友关注 本周热点 精品推荐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怎样写计划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计划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当观看完一部作品后,一定有不少感悟吧,这时候十分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读后感范文,仅
读后感,就是看了一部影片,连续剧或参观展览等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我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得一篇好的心得体会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得体会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给家长的建议书500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
为了保障事情或工作顺利、圆满进行,就不得不需要事先制定方案,方案是在案前得出的方法计划。方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方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优秀的方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
“方”即方子、方法。“方案”,即在案前得出的方法,将方法呈于案前,即为“方案”。怎样写方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方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策
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可使零星的、肤浅的、表面的感性认知上升到全面的、系统的、本质的理性认识上来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
心得体会对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理解和领悟所经历的事物,发现自身的不足和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与他人的交流和分享。那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演讲稿模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写报告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报告的范文模板
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幼儿园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又进入新的阶段,为了今后更好的发展,写一份计划,为接下来的学习做准备吧!计划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计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教
当我们备受启迪时,常常可以将它们写成一篇心得体会,如此就可以提升我们写作能力了。优质的心得体会该怎么样去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秀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报告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
认真品味一部作品后,大家一定收获不少吧,不妨坐下来好好写写读后感吧。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从百草
时间流逝得如此之快,我们的工作又迈入新的阶段,请一起努力,写一份计划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计划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
计划是提高工作与学习效率的一个前提。做好一个完整的工作计划,才能使工作与学习更加有效的快速的完成。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计划吗?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
当品味完一部作品后,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吧,让我们好好写份读后感,把你的收获感想写下来吧。如何才能写出一篇让人动容的读后感文章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读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
体会是指将学习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通过实践反思学习内容并记录下来的文字,近似于经验总结。那么我们写心得感悟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心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
当看完一部影视作品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吧,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什么样的读后感才能对得起这个作品所表达的含义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读后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报告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当我们想要好好写一篇读后感的时候却不知道该怎么下笔吗?接下来我就给大家介绍一些
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这时候最关键的读后感不能忘了。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圆柱的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
当认真看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的收获肯定不少吧,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读后感书写有哪些格式要求呢?怎样才能写一篇优秀的读后感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
时间就如同白驹过隙般的流逝,我们又将迎来新的喜悦、新的收获,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计划吧。那关于计划格式是怎样的呢?而个人计划又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
时间过得真快,总在不经意间流逝,我们又将续写新的诗篇,展开新的旅程,该为自己下阶段的学习制定一个计划了。计划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
总结是写给人看的,条理不清,人们就看不下去,即使看了也不知其所以然,这样就达不到总结的目的。优秀的总结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总结是指对某一阶段的工作、学习或思想中的经验或情况加以总结和概括的书面材料,它可以明确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少走弯路,少犯错误,提高工作效益,因此,让我们写一份总结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到底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报告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路桥
报告材料主要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其表达方式以叙述、说明为主,在语言运用上要突出陈述性,把事情交代清楚,充分显示内容的真实和材料的客观。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
随着社会不断地进步,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心得体会是我们对自己、他人、人生和世界的思考和感悟。通过记录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借鉴他人的经验,规划自己的未来,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下面是小编帮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
在经济发展迅速的今天,报告不再是罕见的东西,报告中提到的所有信息应该是准确无误的。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演讲稿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
使用正确的写作思路书写演讲稿会更加事半功倍。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能够利用到演讲稿的场合越来越多。那么我们写演讲稿要注意的内容有什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序有效开展,通常需要提前准备好一份方案,方案属于计划类文书的一种。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方案策划范文,仅供参考,
为确保事情或工作顺利开展,常常要根据具体情况预先制定方案,方案是综合考量事情或问题相关的因素后所制定的书面计划。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
为有力保证事情或工作开展的水平质量,预先制定方案是必不可少的,方案是有很强可操作性的书面计划。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方案呢?以下是我给大家收集整理的方案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接下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这里我整理了一
军训心得是对军事训练中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进行总结和总结,以便在以后的训练和生活中能够应用。下面是一些成功人士的学习心得,希望能给您一些启示和指导。随着人们生活水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
寓言故事是文学体裁的一种。含有讽喻或明显教训意义的故事,下文是小编收集的小故事大道理经典寓言故事,欢迎大家阅读!人们赞美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具
奋斗是一种品质,是对自己和他人负责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奋斗需要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找准自己的定位,并发挥出最大的潜力。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关于奋斗的励志故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