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教案应该怎么制定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一
今天执教北师大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可能性》中的最后一课《摸球游戏》,旨在让学生在摸球游戏过程中感受事情结果的可能性,并且如何判断可能性大小,教学内容相对简单。
整节课让我记忆犹新的应该是毕俊伟这个比较个性的孩子的表现了。毕俊伟,班里的小龄生,行为较古怪,总是“不按指示行动”,爱咬衣物,但是思维很灵活。当做到逆向思维训练的第三题时,“盒子里有6个球,不可能摸到红球”根据这个定性的描述,写出盒子里的球,在安静的空间里,一个稚嫩的坚定的.声音出现了,第三题的答案很多种!很多种?我一下子愣住了,因为在预设中没有预设到,只是根据前面练习题的规则中,大家好像潜移默化地认为无非就是红球和白球两种颜色。当毕俊伟同学说出“可以是6个黑球”或者“5个蓝球1个黄球”时,全班愣住了!因为在他们的意识里,根本就没有想到过其他情况。那毕俊伟同学的想法究竟对不对?就这个另类的答案,同学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辩论,最后达成共识:六个黑球既满足了盒子里有六个球,也满足了不可能摸到红球,所以这种想法是可行的!我想,这要比老师生搬硬套教给学生可能性的大小与什么有关,或者如何判断可能性这个记忆会来的更深刻吧!感谢毕俊伟,给这个平淡的课堂激起一层浪花。
整节课,学生的参与状态是积极的,可能学习内容简单,他们也非常感兴趣,练习题的设计也比较接地气,抽奖、摸牌,……学生们七嘴八舌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就连平时当和尚都懒得撞钟的郑誉杰都积极发言了呢!
在课堂中,对于如何设计有层次的练习,仍然困惑着我。难点学优生掌握快,学困生难接受,有些知识点要两三倍的时间甚至更多;简单的内容,照顾到了学困生,但是学优生就无所事事了,有点荒废了时间。比如《摸球游戏》这节课虽然内容易掌握,但是老师仍不敢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除了和学生差异有关,估计和这个班级的纪律也有关吧,今后,教师要根据需要,适时地放手,大胆地放手,相信学生会给我一个奇迹,一份惊喜!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二
可能性的大小问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用“一定”、“可能”、“不可能”来判断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教学的。《可能性》属于“统计与概率”这一知识领域的“概率”范畴。由于“概率”的知识是比较抽象的,小学生在学习这一内容时存在一定的困难,在教学时,主要以直观内容为主。
重视学生生活经验,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中建构新的知识,一开课就以学生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抽奖游戏引入,引发学生对抽奖箱中的秘密进行猜测,帮助他们建立适合自己的数学认知结构。
再与学生常见的转盘游戏来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制作圆盘。因为我们学习“可能性”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一知识。
在通过猜测抽奖箱中的秘密,引出问题,再设计实践和验证,这一学习线路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使学生在主动获取知识过程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体会到了数学学习的思想与方法。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三
本课时的设计经过说课、做课的实际教学检验,整体评价为:《游戏公平吗》是概率的一个内容,它主要通过学生经历“猜测——试验并收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的活动过程,使学生体会不确定事件的特点,感受不确定性及游戏公平的含义。就本节课的特点来说,这是一堂名副其实的“生活中的数学”的数学课,学生学习课堂气氛活跃,活动参与面广,生生互动、师生互动比较活跃,体现了新课程的理念,教学效果较好,具体表现如下:
一、创设让学生容易接受的学习情境
首先从第一次给同学们上课,给学生带来的好奇,引出对我的猜测,肯定了猜测对认识世界的作用,同时引出对猜测如何检验是本节课需要解决的一个数学模式,再通过学生熟知的事件,复习必然事件,不可能事件,不确定事件的概念,为顺利开展本节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特别是设计了七个转盘,让学生感受到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在0~1(或0~100%)之间,感受不确定事件的可能性是有大小的,如何选择游戏规则,使游戏公平。打下了很好的伏笔。
二、课前准备充分为有效课堂提供支持
由于在课前让前后桌的四名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确定各自的角色并准备不同的教具,为学生活动的正常进行提供了保障,特别是任务分工,让每一个人参与到活动中去,极大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激发了他们主体参与意识。
三、设置有趣活动,让课堂充满和谐
在学生掌握了用0和1表示不可能事件,必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能用0~1之间的数大致表示出不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并将可能性大小在0~1之间的线段直观的.表示出来后,设计了以两个耳朵为线段端点0和1,脸、鼻子做为0—1之间的部分来进行可能性对应位置的训练,收到很好的效果。
四、设计新颖,结构严谨,质效突出
多媒体的直观演示,让学生有水到渠成的享受,特别是转盘的动画设计和操作,让学生在理解题意上有很大的帮助,也给教学节约了时间,一环扣一环,步步为营,获得好的课堂质效。
五、合作交流,共同协作,养成良好的探究模式
整个课堂是以学生合作学习贯穿始终,学生合作转转盘游戏,掷骰子,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合作者。
不足之处
1、有的学生自己制作的转盘在转动时指针指向每一个区域的可能性,不相等或形状有不是圆的,对试验过程有一定影响。
改进措施: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学生制作教具进行辅导,让学生在理解题意和动手能力方面有所提高。
2、由于学生人数较多,问题讨论不是很充分,个别学生未能得到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
改进措施设计更好的教案,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心意的时间。
3、在时间的布置上存在不足,使课后小结由我仓促完成,没能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来,比较遗憾。解决的方法,合理设计课堂时间的分配,克服虎头蛇尾的现象。
总之,通过“三课”展评让自己对教学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要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必须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只有功夫到了,才会有精彩的课堂教学和有质效的教学质量。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四
1、让学生学会探索并准确计算与10有关的加减法。
2、会根据实例建立a-()=b的数学模型,并求减数。
1、体现了练习课的特点。整堂课的教学设计紧紧围绕练习课的原则进行的,即练习课要体现练习为主线的原则;练习课要体现练习的形式与层次。练习有易到难,层层递进。从加法题到减法题,从基本题到拓展题。
2、使原本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我根据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将整堂课的练习用一个故事贯穿始终,一题紧扣一题,衔接自然,并制作了生动形象的多媒体动画使教学内容变得有趣味性,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3、教学手段多样。在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教学手段尽可能地让课堂活跃起来,比如,用手势表示数,同桌交流,开小火车,自由说,指名说等等都起到了渲染课堂气氛的作用。
4、注重学生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每一层次的练习反馈后并不是急于收场而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题包有什么规律,当学生知道了答案后我总是反问一句为什么这样想?你是怎么知道的?从而归纳概括出计算的几种方法:可以想分与合,可以借用一定的学具,还可以顺着数、倒着数,最后引导学生想分与合最简便,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还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在于学生还显得比较拘谨,发言声音较轻,互动不够,缺少激情,以后在这方面还有待改进。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五
《变色的游戏》一课曾经在古镇小学美术教师教学比赛时上过,这次再重复上一节课,两节课的上课经验与过程都深深刻印在脑海,其中的每一个环节、小细节以及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反应,不能说不有所感触。
《变色的游戏》是广东岭南版美术课程第十一册第四单元——美术与科技“造型?表现”学习领域的其中一节,本单元有些内容也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不管属于哪个学习领域,本单元都密切联系“美术与科技”、“美术与生活情趣”的课程取向,因为电脑本身就是科技的产物,电脑美术作品题材均取自社会生活,生活气息浓郁,情感色彩强烈。而《变色的游戏》本课重点学习颜色工具的使用与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使用中感觉色彩的变幻与丰富以及色彩的一些相关知识,比如色彩与光、冷色与暖色等。
首先,作品引入。让学生欣赏两幅内容一样,但色彩完全不同的画(一幅是白天时鲜明的、亮度高的色彩,一幅是晚上深色调,亮度低的色彩),引导学生从中发现问题,找出不同点,指名提问学生,让学生自己小结,以引出下面的本课主要内容——变色。
其次,对比学习。在学生还沉醉在刚才的变色游戏给他们带来的新鲜感的时候,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求知的欲望更强,我出示一张有“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四张图片,画面上四种色彩感受完全不一的对比,适时提出:四个季节的主要色调是什么颜色?随后引导学生回忆,在脑海里留下一年四季的主色调。即为本课的变色打下伏笔,也为学生今后的色彩知识添上一笔。这段学习内容重在启发引导,让学生自己来感受,自己说出对一年四季的不同色彩的感受,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再次,分析比较。这个环节主要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在电脑上利用绘画工具对同一幅内容的画面进行填充色彩。此节主要针对冷色与暖色的对比进行学习,学生对画面进行填色的时候冷暖对比,学生基础的色彩搭配知识。
最后,是展示评价。这个环节把本课推向高潮与结束,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自己的色彩搭配作品,并进行自评、他评。最后由教师和学生一起归纳本课“我学会了什么?”。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六
《套圈游戏》 在教学过程中我努力作到以下几点:
两位数进位加法的竖式计算
在课堂中,我列举表格引导学生运用“比较”这一方法,估出淘气的分数可能高。教师顺势指导,也可以用整十数来估计。学生的思维处于非常活跃的状态,学习效果较好,突破了教学难点。
新课改的数学计算课堂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教学理念,在课堂中,学生积极思考,运用“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进行计算,特别是竖式计算,学生列出了三种:分式列、整体列、接着列。我引导学生进行对比,让学生自己客观的选择,寻找到最准确、最合理的竖式计算方法,力图培养学生主动发现、认真思考的好习惯。
以上三点是在教完这节课后的小结,同时,我认真反思,总结经验,发现还存在着一些不足:
1、情境的创设有些费时,整体性不强,应该让各个环节处于一个完整的大情景中,可以利用六一儿童节这一情景,“准备节目——为小明准备礼物”,这样,与学生的生活更近,兴趣更高。
2、对于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还应当加强培养,而且学生读题的能力也应当加强训练,尤其是图表。
3、培养学生发展初步的估算意识这一难点未在课堂上完全突破,在接下的两节训练中才完全突破。4、学生在口算、竖式计算的计算过程中,我在教学中没有做到进行对比引导让学生明白竖式计算的方便之处。
夹珠子教案反思篇七
《标准》强调数学学习要贴近儿童的现实生活。这是一节游戏课,怎样使游戏课上得有序、有效,让学生在玩中掌握知识、发展能力,需要教师有较强的课堂组织能力。本节课通过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投入学习,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体验可能性的大小的合理性,这些游戏都是经过“猜测—实践—验证”的探索过程完成的。
1、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
兴趣和情感的兴趣之间的一种缓冲地区。本课教学设计,从生活中提取源泉,做到了数学与游戏相结合,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真真切切地体验和感受到了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如摸球游戏、转盘游戏等,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生活话题。
2、教师教生活中的数学。
沿着学生对“事情的发生可能是这样也可能是那样”的认识,教师改变条件,再让学生猜测,然后通过游戏实验去验证猜测,通过这样的“猜测—实验—验证”的亲历过程,学生就在游戏活动中对事情发生的可能性大小有了感性的认识。“试一试”的游戏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到什么情况可能性大,什么情况可能性小。怎样拉近数学与人和自然的距离,使学生体会数学的文化价值和应用价值,这就需要教师帮助他们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分析日常生活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如学生利用所学的概率知识设计活动,根据数学知识的特点,让学生带着数学去理解生活,去体会数学的价值。这样,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很大的兴趣,迫切期待着下一堂数学课的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