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一些范文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写作中的常见问题,并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些优秀总结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和参考。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一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总结推广各地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各地加强基层治理进展成效,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好氛围,现就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案例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减负(特别是“社区万能章”治理)、“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等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形成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类别。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服务。
(三)案例内容。典型案例一般应包括:案例背景,主要是申报单位当地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主要做法,主要是当地推动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应具有创新性;工作成效,主要是当地基层治理创新取得的进展成效等,应有群众满意度结果为支撑。案例篇幅控制在2500字以内。
(一)自主申报。8月30日前,由县级民政部门汇总本地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形成申报材料报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审核,由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择优推荐省级民政部门。
(二)省级推荐。9月30日前,省级民政部门综合考虑区域分布、工作基础、经验成效、选题均衡性等因素,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优秀案例,报送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每个省一般不超过10个。
(三)择优确定。11月30日前,民政部以适当方式组织评审并考察,择优确定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以民政部名义组织宣传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指导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择优推荐典型案例。
(二)加强典型示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本地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鼓励引导基层创新,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相关工作。
(三)加强工作指导。要结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指导,全面总结进展成效,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突出问题。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二
背景。
大华山镇下辖20个行政村,21个党(总)支部,1235名党员。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大华山镇党委主动探索、积极行动,于2017年6月创建开通“大华山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党员管理、支部规范、党建品牌”+“实时推送党建动态信息”的“3+x”党建新模式,把平台建设成为推进支部规范建设、党员学习交流、组织管理监督、宣传身边典型、党建引领发展的“辐射中心”,打造了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品牌活动的新阵地,打通了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落实好“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大华山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措施。
一是在线吹哨,让支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支部规范”功能模块,搭建掌上支部督导平台,推动支部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党员大会等支部重要事项做到“网上登记、全程留痕”,同时实现党委对党支部动态管理、有效监督、实时可查,为督促党支部工作运转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有力抓手。以党员全覆盖为目标,开展“支部吹哨学习党员网上报到”系列活动,通过会议部署、动员落实、平台宣传、张贴海拔、发送宣传彩页、媒体转发等方式号召党员积极参与网上报到。目前为止,全镇成功报到的党员数达606人,报到率达49%。通过支部在线吹哨,吹响了会议召开的“上课哨”、党员学习的“集结哨”、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冲锋哨”。
二是网上报到,把党员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开展“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党务知识学习系列活动,以“党务测试”功能模块为依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目标,“10题1卷”向平台关注者推送试题,全部答对者给予随机红包奖励,参与测试答题突破7000余次,其中全答对者高达5282人次;开展“学习十九大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无纸化党务知识网上大赛,以平台为载体,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目标,打破时间空间障碍,组织镇域内党员“5人1组”、“百题一卷”集中进行答题竞赛,现场比赛、现场排名、现场颁奖,26支代表队130名党员到场参赛,共有10人、6支代表队、4个党组织获得表彰奖励。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为主题的“喜迎新春学习贯彻十九大闯关答题竞赛”,以春节为契机,以切实增强学习效果为目标,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网上趣味答题竞赛活动,开创创新型党建大拜年活动。每人每天6次答题机会,每天对闯关成功的前200名进行红包奖励,及时更新公布参赛者的成绩和排名,按照个人累积成绩排名评选“党务学习之星”并进行表彰,引导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挑战。参与此次竞赛达25114人次,满分15600分,最高累计成绩为15360分,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颇为显著。
三是实时监督,使情况第一时间反馈上来。通过“党员心声”功能模块,鼓励党员说心愿、提建议、晒承诺,畅通联系渠道,增加互动,群策群力,合力加强党建创新性和实践性。十九大召开前期,引导号召党员发声,说出自己的心声、建议、承诺700余条。通过“身边榜样”功能模块,广泛收集、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学习转化为做合格党员的实际行动,提高党性修养和党性认同。通过“党员积分”功能模块,实行党员签到、参与活动、实时互动、评价留言等送积分制度,用积分兑换政治理论书籍、大华山特色农产品以及景区门票等礼品,进一步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营销大华山,通过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帮助百姓增收致富,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成效。
平台的搭建构建了支部规范建设的新格局,使得线上线下并行互促;开辟了落实网上党员报到的新途径,使广大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分享党建资讯、了解党务知识、接受党性教育,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打造了教育管理党员的新阵地,网上党校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加油充电的主渠道;开启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窗口,互联互动,多向传递,让党建工作真正“走”到党员身边,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扩大了党建的影响力,增加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党性认同感。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三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在全国确定27个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其中西湖区《以民生综合体打造社区服务体系建设新样本》案例成功入选,荣登榜单。
西湖区的民生综合体涵盖了民生服务的方方面面,让居民就近享受各种便民服务,人声鼎沸的食堂正是深受居民青睐一部分。
在古荡街道嘉绿苑社区,老人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边吃早饭,边闲话家常,笑声不断。
除了热闹的老年食堂,古荡街道旗舰式民生综合体共有6层,总建筑面积近7500平方米。从0-3岁托幼到老年日托,从社区卫生服务站到西湖书房,走进一栋楼,居民们就能享受到养老、文体、教育等全链条式的民生服务,真正体会到家门口的幸福。
古荡街道的旗舰式民生综合体仅是西湖区民生综合体的一种形式,据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西湖区民生综合体共分为“旗舰式”“星月式”“珠链式”三类。立足西湖实际和群众需求,按照整体开发和整合优化的方式,西湖区因地制宜探索三式民生综合体模式,打造“10分钟民生服务圈”。“旗舰式”综合体独立成栋,“星月式”“珠链式”则根据不同街道实际情况打造。前者一般有一个相对集中的公共服务设施,另有多个附近服务设施站点补充。而“珠链式”民生综合体则以街道为范围,统筹规划各社区民生服务资源和设施,形成互相补充融合的综合服务设施群。
布局创新、温馨开放的幸福西湖民生综合体,切实提升以民生服务促进基层治理能力,增强了民生服务与基层治理的融合,探索了“民生之治”新样本。而民生综合体内一堂堂生动的“数字”课堂,更让老人们走出“电子围栏”,在信息化发展中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这堂手机课实用,我这个老年人也学会发朋友圈晒美图啦,还能跟子女实时视频!”“平时儿女们都忙,我也不好开口让儿女们教我使用智能手机,现在我已经学会用微信聊天和使用‘健康码’了!”在西湖区的民生综合体中,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感叹,民生综合体真正成为了老年人适应数字社会的“培训室”和“体验馆”。
与此同时,西湖区还紧紧抓住数字化改革有力契机,找准民生服务领域各部门之间的关联性、耦合性,围绕建设物联网全域感知,开发建立“幸福荟”数治平台,绘制全服务生活图景,实现民生综合体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互联互通,让民生服务触手可及。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四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外引内培,探索更加专业的社会组织服务。建成“致和公益新天地”等一批社会组织孵化基地,深化与高校、专业社工机构的交流合作,通过外引、内培等方式,大力培育社会组织,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和公益创投机制。目前全区共有各类社会组织x家,每万人拥有社会组织数达到x.x个,超苏南现代化指标水平。
三、强化基础保障,驱动基层工作由“缺要素”向“有资源”转变。建强班子队伍,确保“有人干事”。采取选、聘、留、派等方式,选配思想素质强、科学发展能力强的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定期开展现代服务理念、社区治理方法等内容的能力培训,“双强”型干部占比动态达x%。建立基层党组织书记、社区专职工作者待遇自然增长机制,同时强化政治激励,对优秀村(社区)正职在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时给予政策倾斜。制定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办法,明确职责权利、进出机制、管理培训、考核奖惩,通过社会化招聘和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参加职业资格考试等方式引入专业社工,确保x年底前每个社区至少有x名专业社工。
优化服务阵地,确保“有地议事”。按照“服务面积最大化、办公面积最小化、服务效能最优化”的原则,推动“x+x”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建设,促进服务资源集中投放。已建在建万科、迎江路、电力路等x个单体面积x平方米以上的区域性党员服务中心,辐射周边社区,实现错位发展,形成互为依托的服务阵地集群。
完善经费保障,确保“有钱办事”。鼓励村(社区)大力发展资金投入型、资源开发型、资产经营型和基础服务型集体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今年重点推进村(社区)经营性项目x个,计划收益x万元,同比增长x.x%。全区每年安排x万元保障社区干部工作待遇并建立常态增长机制,按社区实有人口每年拨付给每个社区至少x万元工作经费,区财政每年安排x万元社区建设项目引导资金,主要用于和谐示范社区创建、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培育等项目的奖补。
落实dang建考核,确保“把事办好”。强化书记抓dang建第一责任,严格执行定期议党、目标管理、协调会议、联系点、检查考核等x项管党制度。建立dang建责任清单制度,明确基层dang建工作重点任务、标准要求和完成时限。健全党组织书记抓dang建工作“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将“上考下”和“下评上”有机结合,通过专项述职、领导点评、群众测评和量化评分等方式,考准考实基层dang建,做到“以实绩论英雄”。
x区大力实施“融城dang建”“一式两化”社区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有效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走出了开放、多元、民zhu的基层治理新路子。这些生动实践,对新形势下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有益启示:
x. 坚持党的领导作用,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根本保证。x区通过调优组织设置,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保证了基层治理创新的正确方向,通过资源整合实现了公共服务效果最佳化,积极探索议事会商等基层民zhu形式,赢得了群众的拥护,充分发挥党员在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活动中的模范作用,带动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社会自治。实践证明,推进基层治理创新,必须始终突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强化政治引领功能,将社区建设作为基层党组织的第一责任,使基层党组织在为民服务的过程中增强自身凝聚力,牢牢巩固执政之基。
x. 坚持服务群众需求,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最终目的。新形势下,社会利益主体日趋多元化,推进基层治理创新不仅要保障居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要搭建沟通渠道让群众充分参与,切身分享社区建设成果。x区坚持从软、硬件两方面着手,加强服务阵地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推行民zhu议事会商、“民情图”工作法等参与式治理手段,精准掌握群众需求,提高社区服务的针对性、实效性。实践证明,服务居民群众是基层dang建工作的基本价值取向,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根本宗旨,基层治理创新的路子才能越走越宽,才能赢得群众的广泛支持。
x. 坚持区域联动发展,是实现基层治理创新的有效途径。x区通过建立“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与机关部门结对共建等方式,打破长期以来各基层党组织“条块分割”,dang建活动“各自为战”的状况,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流通,也让驻区单位在区域建设中从被动转为主动,角色从“参与者”变成了“组织者”。实践证明,抓基层建设不能光靠村(社区)党组织“单兵作战”,要充分调动驻区单位、全体党员、居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构建条块结合、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驻共建的工作格局。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五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乡**村党支部,以突出的社会治理成效极大提振全乡干部决胜全面小康、共绘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2019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x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非公企业党支部年轻党员郑传华带头成立“贵州乡里乡亲开心农场农业园区”,租用农户土地**余亩,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该社辣椒长势喜人,有效增加了**余户农户的收入。该园区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经营实体,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愿景。
**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带头、村委落实”的机制,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万元,完成x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大坪水库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善道路设施,配合完成**乡2018年组组通路**村境内路段**公里、敖吴公路进二组支线**公里,配合完成**村半岩桥危桥改造工程,建成长26米宽8米的新桥一座;四是引导村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村七组大坪发展特色苗木种植项目x个、魔芋种植基地x个,为全村村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培育好农村党支部这只“领头雁”,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乡将保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良好态势,以点带面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为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星满**”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智慧。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六
近年来,兵工社区党委在龙华街道党工委安排指导下,针对辖区下岗职工多、困难人群多、老年人多、党员多、驻区单位多的特点,结合城市基层党建攻坚行动,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以幸福为目标,将党建与服务紧密融合,形成“共建五二四、幸福新兵工”的党建服务品牌,提出“五个融合”、“二个引领”,通过“听、学、倡、做”四步工作法,全体党员“亮身份、担责任”,深入群众,以“亮星百千万工程”为服务载体,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作用。
(一)、“五个融合”促进党建与服务紧密结合。
1、组织覆盖与服务对象融合。
一是“纵向到底”,即把党建工作传导到基层神经末梢、落实到居民家门口。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即构建1个社区党委、5个网格党支部、10个楼栋党小组和20个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联动网络。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楼长、单元长、退休干部、物业管理员为成员的共90人的信息员队伍,分布在辖区内的单位、小区、楼栋,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去年以来已经收集各类信息314条。二是“横向到边”,对“非公企业”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3个派驻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完善3个非公党组织,孵化了云耕党支部。把辖区单位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
2、阵地建设与服务功能融合。
社区党委针对辖区党群服务需求,建立党群服务阵地。增设了红色影院、道德讲堂、社区党校、文体活动中心、校外家课堂、“奕空间”棋牌室、心灵氧吧、便民食堂、党务居务议事厅,党员活动室等20个活动场所。为开展党群服务提供阵地保障,完善了党员学习、文体活动、医疗康复、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诸多服务功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观红色影像,学时代楷模”、“关爱伴随成长,共度七彩假期”、“喜迎十九大,共谱中国梦”“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等活动160余次。同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将党的方针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辖区内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3、队伍强化与服务机制融合。
社区党委以创新服务机制为基础,强化党建队伍为根本,重点抓社区“两委”班子、党务工作者、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社工队伍建设,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服务团队、草根宣讲员队伍,成立了5支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各类经济、文化、安保、家政、健康、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专项互助组织和服务团队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新建立党群共建服务机制,有效提升党员开展工作和做好服务的能力。开展了“健康义诊”、“3.15法律知识讲座”、“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应急防范,救护平安”等活动100余次。
4、平台搭建与服务项目融合。
社区党委以党建促共建,多元融合,广搭平台,依托平台推广服务项目,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与党群服务的“四化”,即项目内容个性化、项目功能多样化、项目阵地品牌化和项目管理规范化。社区依托“吉青家园”项目,开设象棋公益课堂;由社会组织、社工、义工认领了社区“e康养”等社会服务项目117项等。
5、智慧管理与服务创新融合。
社区创建“社区网上党校窗口”、“e家园”党员微信群、社区公众号、《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党务居务一口式办齐,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程度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率。
(二)、“两个引领”发挥党建和文化重要作用。
1、党建引领促发展。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的引领作用,建立“1+n”党建联盟:1为社区党委,“n”为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单位,积极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党建共抓联动体系,实施“党建引领工程”。
一是党建联盟,创新党建格局。社区党委与13家共建党组织签订了“红色党建联盟协议书”,召开了“红色联盟·党建一体”专题研讨会,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大党委”的作用,实现了党建引领和谐社区新突破。
二是联创共建,凝聚服务合力。社区与吉林云耕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与松北粮油批发市场共多次开展“真情救助暖民心”活动;与龙华派出所民警开展了治安巡逻活动;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为社区制作多功能铲和提供就业岗位;与江机退休办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活动;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活动;与湘潭卫生服务站开展“免费义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安徒生幼儿园开展“关爱儿童,反对拐卖”等联盟活动35次。与共建单位共同走访困难家庭捐赠价值2万元的物品,帮助解决物业等36个难题,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社区也帮联盟单位解决了8个难题。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我社区扶持孵化社会组织3个,在居家养老、帮贫助困、物业服务、促进就业、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社工服务站以“魅力社工”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无偿服务,依托“社工+义工+志愿者”活动,开展“颐康合和进社区,合力服务千万家”、“党员一条街”、“蒲公英寄托新希望”等百余次活动,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为了做好“老兵工文化”的传承,社区党委对“老兵工精神”进行提炼和创新,提出:党建文化增后劲、廉政文化正清风、责任文化促实效、和谐文化聚民心。组织开展了“暖心七送”、“妙笔颂党恩”、“说唱快板”廉政文化,文明新风宣传,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艺术团的作用,依托“红色影院”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红歌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家唱活等100余场文艺演出。
(三)、“听、学、倡、做”工作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在听:听民声、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党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带诚意走访群众,平时为困难家庭送生活所需,更在大水无情之时捐款捐物。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填写征求意见表等形式与居民面对面接触、心连心沟通、手拉手帮扶,让新兵工的成果居民共享。在今年4月份,徐书记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居民薛爽之子突患暴发性心肌炎,因缺少医药费无法住院治疗,她及时转发水滴筹相关信息并发动社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筹集捐款2000余元,帮助他及时获得救治。
我们在学:通过“五种模式、六个一”助“学”到位。五种模式即党课引学、对照促学、网络助学、上门送学、全面督学;“六个一”即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一个红色影院、一项党风廉政教育、一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党员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在倡:通过与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共同开展便民服务,倡公益、倡正气、倡廉政、倡文明新风。开启新时代社区服务模式。
我们在做:“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作用”助“做”到位。社区号召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开展“亮星百千万”主题活动,做一件实事亮一颗红星,让社区百名党员进千家门解万件难事,着力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修车的李大爷看着修车棚的红星,感激的说“感谢社区免费为我搭建了便民修车棚,解决了我的生活难题。”
1、党建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一是网格支部得到了规范。党建引领后的网格党支部的管理,让社区党员干部有了“责任田”,深入群众,上门为群众解决145件难题。二是党员队伍管理得到了规范。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亮星百千万“、党员承诺、星级创评等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形象,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三是共驻共建平台得到了规范。通过党建联盟新模式,集体讨论重大问题和大型活动,有效解决社区各类问题,为社区提供活动物品和资金近5万余元,无偿提供场地、设备、人员为居民服务,为居民解决实事百余件。参与社区建设的驻区单位由最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3家,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了充分凝聚和调动。
2、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社区的各功能室得到了极大改善和运用,用于服务群众的场所面积达到了1500平方米,红色影院、e康养、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全天开放,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一站式党群服务大厅统一设置民政、就业、医保、技术、综治等9个服务窗口,使居民只跑一次就能办理各项民生事项;社区依托“幸福速递”和“四项清单”,实现居民点单、党委下单、速递员、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接单、居民评价反馈流程,真正实现0次跑,帮助居民解决345件难题;通过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完成兵工小区供热管线改造栋楼工程等16件难事;创城活动中,清理野广告20000余张,弃管小区清理垃圾12批次,清理垃圾20多吨,保障了居民生活环境的优美;社区艺术团在重要节日都会结合居民生活自编为居民表演喜爱的节目,营造文明新风氛围;社区居民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各网格党员的带动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参与人数已由最初的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逐步增强。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社区实施“五个融合”、“两个引领”、“听、学、倡、做”四步工作法,体会到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只有顺应社会结构新变化,把组织建到居民身边,把服务融入百姓生活,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里,事事为民着想,处处为民解忧,保持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使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民力、推进社区发展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七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在全国确定27个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鼓楼区“以居民满意度考评机制推动街道服务管理再创新”案例成功入选,是我市唯一、我省两个获得提名的案例之一。
鼓楼区是我市中心城区,下辖13个街道120个社区,约54平方公里的面积常住人口却有110万,人口密度较大。如何进一步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2019年,经申报、评审等程序,鼓楼区被民政部确定开展全国街道服务管理创新实验,实验主题为“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的街道考评机制”。
考评就是工作的指挥棒,必须科学界定考评指标,确保考评导向的正确性。据悉,鼓楼区从党建引领、城市治理、民生保障、社会建设4个维度对17项具体指标进行评估,涵盖组织建设、人居环境、安全平安、基本公共服务、文明和谐氛围等内容,建立“正向评价+反向评价+专项特色指标评价”一体化的考评指标体系,既能多维度反映街道服务管理工作成效,也能突出基层治理服务的重点。
“我们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实际特点和服务需求,将调查问卷分为‘老年居民群体’‘中青年居民群体’和‘驻区单位’三大类,基本实现了服务群体全覆盖。”鼓楼区委区政府相关负责人介绍,动员社区居民(包括常住人口和租住人员)、社区党员、驻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多方力量参与考评;采取“网上评价+实地调研”方式,为居民参与考评提供便利。实验工作开展以来,该区参与满意度测评的居民达25.7万人。
评了不用,等于没评。要真正发挥导向作用,就需要切实运用考评结果,找到差距和不足,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鼓楼区不仅将考评结果与街道和区级机关工作总体考核挂钩,还收集整理问题清单,使居民反映强烈的街道服务管理痛点难点问题一目了然,督促责任单位提出整改意见并限期整改。
此外,鼓楼区政府还对年度群众满意度排名前三名的街道分别给予50万元、40万元、30万元的工作经费奖励,并设立两个实验工作组织奖,对实验工作中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街道或部门予以表彰。通过表彰激励,强化群众评议对提高街道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提高区级机关管理效能的推动作用。
记者了解到,自实验工作开展以来,鼓楼区立足基层社区治理的瓶颈难题,探索建立“以居民满意度为导向,以考评促工作促满意,以改革提升效能”的街道服务管理模式,切实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到实处,不断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现街道服务管理能力与居民满意度“双提升”。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八
全面从严治党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总结治国理政、管党治党的经验和教训,准确研判党面临的危险和挑战而提出来的。广大群众从一件件反腐大案查处中感受到党中央铁腕反腐的巨大力量,感受到释放正风反腐永在路上、管党治党务必从严的强烈信号。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我们党作为执政党,面临的最大威肋就是腐败。”为清除腐败这个最大威肋,党中央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既坚决查处大案要案,又着力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无论是“打虎”、“拍蝇”还是狠纠“四风”,都让很多人直呼“想不到”。这充分证明,正风反腐是党心所向、民心所向。
全面从严治党话语下的正风反腐,从习近平总书记“打铁先要自身硬”庄严承诺开始,以上率下,层层传导,严纠“四风”,反腐惩恶;打破了选择性执纪执法、封闭性执纪执法的反腐困局,打破了“退休即平安着陆”、“刑不上常委”的惯例;“打虎”没有上限,没有“节点”,没有“休止符”;不管是军队、机关、国企等领域,还是执纪执法机关,反腐的触角延伸到国家和社会的各个领域,实现了反腐无禁区、全覆盖、无例外。“猛药去疴、重典治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强烈地显示了党中央反对腐败的坚定决心。“横下一条心”,“保持高压态势不放松”,鲜明表达了党中央持之以恒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决态度,彰显了治党务必从严的反腐逻辑。
全面从严治党强化了正风反腐的主体责任。各级党委牢固树立不抓党风廉政建设就是严重失职的意识,把主体责任记在心里、扛在肩头、抓在手上,常研究、常部署,抓领导、领导抓,抓具体、具体抓,种好自己的责任田,解决好不想抓、不会抓、不敢抓的问题。各级纪委作为党内监督的专门机关,履行好监督责任。进一步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解脱出来,既协助党委加强党风建设和组织协调反腐败工作,又集中精力抓好执纪监督主业,健全完善巡视机制,及时发现和查处腐败问题。同时,把党内监督和法律监督结合起来,强化司法反腐败职能,既坚持把纪律挺在法律之前,抓早抓小,防微杜渐;又充分发挥法律的刑罚威慑和司法预防功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内在要求与全面依法治国的要义紧密结合起来。
腐败人员都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这些腐败案件的衍生,无不与党的领导弱化、党的建设缺失、从严治党不力有关;无不与党内政治生活虚化、政治生态“污染”有关;无不与政治立场、政治信仰、政治原则、政治纪律的缺失和动摇有关。严峻的现实表明,正风反腐要践行全面从严治党要求,必须在保持高压态势的同时加强源头治理,健全完善党的政治生活、优化党的政治生态这个治本之策。
大量事实证明,一些不正之风或腐败盛行的地方和部门,往往从党内政治生活弱化开始。一是党组织对党员管理软弱涣散、纪律松弛。疏于理想信念教育,疏于日常管理,民主集中制成为摆设,选人用人不规范,以官僚主义挑战“责任担当”,得过且过、惮于风险、怯于作为,管党治党失之宽松软,“两个责任”落实不力。二是党员对党组织态度阳奉阴违。自由主义、个人主义严重,以私利压倒原则、以个性压倒党性,“两面人”现象严重,“台上一套,台下一套;说一套,做一套;人前是人,人后是鬼”。三是在党员与党员的关系上“你好我好”。批评上级怕穿小鞋,批评同级怕伤和气,批评下级怕丢选票,自我批评怕丢面子;把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搞成了猫鼠关系或带有封建人身依附性质的君臣父子关系。
因此,健全党内政治生活制度,要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性,高度警惕和防止任何偏离党的主张的思想和言论,把对党对人民的绝对忠诚摆在首位;牢牢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原则性,坚决防止和纠正党内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倾向,把确保党员政治上坚定、经济上廉洁、作风上过硬作为底线要求;牢牢把握党内政治生活时代性,防止和纠正党员干部故步自封、不思进取、为政不为现象,强化党员干部在四个战略布局中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牢牢把握党内政治生活的战斗性,以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责任上的担当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把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落到实处。
贪腐的“大老虎”们都执掌着国家、地方和部门的权力,他们的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权力异化,把人民赋予的职权变成谋取私利的工具。由于缺乏强有力的监督,他们从理想信念的坍塌到个人欲望的膨胀,往往集政治蜕变、经济贪婪、生活腐化、作风专横于一身。对他们的查处,印证了习近平总书记的反复告诫:“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
强化党的监督既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又是权力运行的必然规律。领导干部所执掌的公共权力,标志着权力行使者不同于一般人的特殊地位、身份和职权。这种以强制力为后盾的权力,不管受支配一方是否情愿,都必须服从。这就使权力拥有者具有凌驾于他人之上、滥用权力的可能。因此,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精辟地指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权力的这一特性能使有人格缺陷的人产生强烈的占有欲,而当他们一旦获得权力,就会改变权力设置时的初衷,利用公共权力为个人谋取不正当利益。因而对权力的监督制约是现代法治的核心要义。
公共权力要沿着国家社会和人民群众的整体意志和利益运行,就必须强化对权力的监督,而有效监督的标志,就在于它能够限制权力的滥用;这种权力监督,在我们党执政的条件下,首先表现为党内监督。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的经验证明,强化党内监督,必须明确监督主体,落实党委监督的第一责任和纪委的执纪问责监督职责;必须强化监督措施,充分运用批评教育、组织处理、纪律处分、立案审查“四种形态”执纪问责;必须发挥巡视利剑作用、推动巡视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必须突出对“关键少数”的监督,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把民主集中制坚持好,使党的领导干部置身于党组织、党员、群众监督之下。
完善党内监督制度是全面从严治党和正风反腐的法治保障。中国特色的法治是党纪与国法的共同之治,党内监督制度是党内的基本法规。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围绕责任设计制度,围绕制度构建体系。做到责任清晰,主体明确,制度管用,行之有效,并加强同党内其他法规的衔接,把制度框架立起来”,并要求把完善党内监督制度与完善国家监察制度紧密结合。既加强党的自我监督,又加强对国家机器的监督,扩大监察范围,整合监察力量,健全国家监察组织架构,使国家监督全面覆盖国家机关及其公务员。通过实现党的纪检职能和国家监察职能双管齐下,共同发力,最大限度地提升党内监督效能,构建以党内监督为核心,以国家监察为主体,以法律监督、民主监督、司法监督、舆论监督为保障的中国特色反腐监督新格局。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九
我是**社区党组织书记***,社区自2015年11月成立社区和小组议事会至今,严格执行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相关政策。同时我也担任社区议事会的召集和主持工作。并认真遵守召集人的工作职责,认真履行召集人的义务。
社区始终把构建新型村级治理机制作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城乡统筹的重要保障,坚持党组织领导、依法办事、直接民主有机结合,探索建立社区党组织坚强领导、基层群众依法自治充分发挥作用的多元化新型村级治理机制。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 农村新型村级治理机制建立、运行概况
为了更好地加强基层治理,推进民主管理,在新型村级基层治理过程中,认真抓好村民议事会的组建和运行,较好地解决了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促进了村级民主化管理。
理,让议事会成员时刻牢记自己的身份、职责特制定了社区议事会成员联系卡。议事会成员的职责是:主动问事、听民说事、积极议事、协助办事、定期评事、监督查事。
平时我都要求我们小组议事会成员:遇事要与群众商量、请群众参与、决议向群众宣传、决议向群众宣传、工作让群众监督、功过由群众评价。
小组议事会有67人,村议事会25人、居务监督小组3人。 其中党员占40%。村组干部30%。议事会会议每季度原则上不少于一次,每季度例会明确时间、地点,提前告知村民,每次例会都邀请5名党员同志和5名群众旁听,并接受镇干部抽查监督。同时建立健全了居民代表、议事会成员包户联系居民制度。各小组议事会在党支部的领导下,健全制度,强化了内部管理,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社区通过采取入户征求意见“一户一表”、召开村民大会、开坝坝会、张贴年画、发宣传资料、村务公开栏、黑板报、联系卡等方式开展宣传。
二、 议事会、监事会主要模式
(一)村民议事会选举的主要方式。
召开全体社员大会,采用“一户一票”的方式,从村民中,通过海选,直接选出小组议事会成员。
小组议事会成员选举完毕后,再从小组议事会成员选举出村议事会成员和监事会成员。
(二)人员构成
村两委成员不直接作为议事会成员,而是与其他村民或村民代表一样,通过直接选举的方式进入村民议事会。党员占议事会成员的比例为40%。党员在议事会中达到了一定比例,说明基层党组织在基层治理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得到了群众的认可。
(三)议事方式
我们社区采取的是自下而上的议事方式。先逐户征求群众意见并发放“一户一表”,由各小组收集归纳整理后梳理汇总,然后向村议事会正式提交讨论,通过后再交由居民代表票决审定。另外种方式是:凡涉及村民切身利益的事项,由村议事会(村民代表)根据授权范围由小组议事会讨论决定,同时议题也可由居民-联名提出,再交由党组织负责审核议题,并向村民公示,由居民代表票决审定,通过后交村委员会执行。
(四)议定事项的决定方式
村议事会采取是少数服从多数原则。即议事会应到人数超过五分之四后应到人数90%以上通过,形成决定。
决定后提交居民代表审定。采取票决的方式。
三、新型基层治理工作发展方向的转变
策、自己讨论、自己作主,真正实现了由“代民作主”向“让民 作主”的转变。
**社区两委始终把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市化建设、服务于群众、服务好群众为工作重心,群众需要办的事和群众急需办的事为重点。这也是我们社区连续6年成为东升街道“优秀社区”的重要原因。在今后的日子让老百姓共享改革成果,深深感受到党和各级政府的温暖。让他们自觉投入到建设空港田园大城市的洪流中来,让我们的社会更加和谐、更加美好。
***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十五日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
近日,民政部办公厅公布“2021年度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名单,在全国确定27个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其中由东营区社区建设服务中心提报的“六维双向融合,油地共建共享,创新打造社区治理共同体”成功入选,是东营市唯一,山东省两个获得提名的案例之一。
胜利油田是全国5个大型国企办社会职能分离移交的试点之一,东营区作为我市油田小区的主要承载区,油地社区长期面临“两元分治”格局。为做好胜利油田社区管理职能移交,东营区坚持问题导向,深入分析油地社区管理差异,探索形成了“六维双向融合法”。
东营区将油田社区管理职能移交后的繁杂工作,创造性划分为党建、机制、阵地、服务、人员、文化“六个维度”,围绕“双向融合”目标,全方位建立完善油地社区融合发展体系。机制融合,激发多元协作合力。打破油地界限,将原来的地方社区和油田管理区域一体规划,明晰四至范围,变“小区封闭管理”为“社区区域管理”。党建融合,重塑油地共治格局。依法选举产生社区“两委”及其配套组织,以建设油地融合党建示范区为抓手,吸收区域内油田党组织负责人担任“兼职委员”,形成党组织领导下的多元共治社区治理体系。阵地融合,提供集约空间保障。整合油田房屋资源,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建设养老、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为油地居民提供便民利民服务。服务融合,打通幸福民生末梢。制定居民需求、社区资源、服务项目“三张清单”,完善油地社区工作运行机制。深化“四社联动”,加快油地社区志愿队伍融合。队伍融合,夯实优势力量支撑。地方和油田选派业务骨干担任社区负责人,探索建立油地干部双向交流挂职制度,推进油地选派人员一体管理考核。文化融合,增进人文情感认同。坚持油地文化阵地共建、活动联办,开放油地活动场所,打造“油地一家亲”品牌,提升居民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
东营区通过积极探索推动“六维双向融合”,打造新时代油地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共同体。城市社区治理实现油地全域覆盖,新设、调整、优化647个社区党组织,2万余名油地党员整合统编、就近活动、一体管理,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全部实现“一肩挑”。通过服务阵地标准化、亲民化、社会化改造,构建起完善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打造出“一窗受理、全科服务、一次办好”的社区服务新格局。“油地一家亲”的价值认同日渐深化,“共融大发展”的持久动力不断汇聚。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一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结合我镇实际,成立的书记镇长双组长的韩庄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制定了《xx镇人居环境暨生态环境整治三年专项治理行动方案》,细化量化整治内容、整治标准和整治时限,确保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建成了由镇政府统一组织,建立镇党委政府班子及成员为一级网格,村两委班子及成员为二级网格、村组(队)为三级网格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网格化责任和监管体系,分片负责网格内全域无垃圾监管体系,细化责任分工,严格按照责任区划分,层层传导压力、步步靠实工作责任。
(二)狠抓舆论宣传,营造浓厚氛围。积极创新宣传方式、搭建宣传平台,充分利用村村通广播喇叭、微信群、永久标语等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先后召开由全体镇村干部参加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推进会四次,通过采取层层召开人居环境整治会议,镇、村、组三级干部共同发力,做好村民思想工作,让群众参与、支持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使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会议精神上来。引导各村组织召开“五老”、乡贤、在外创业人员座谈会,让他们了解村情村貌、村级发展状况,支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形成“小会”撬动镇村环境大整治的带动效应。充分发挥村干部、党员示范带动作用,带头做好房前屋后垃圾清理和废弃畜禽圈舍、旱厕拆除及乱搭乱建、秸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由点到面、依次推进,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覆盖,营造“整治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幸福家园”的氛围。
(三)围绕工作重点,强力推进整治。以垃圾治理为重点,抓住城乡环卫一体化这个突破口,在全镇开展了为期二十天的大整治、大清理活动,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全镇坚持机械、人工一起上,对全镇xx个村的积存垃圾、坑塘、乱堆乱放等进行了全面清理整治,实现了村庄环境面貌的整体改善,形成了全镇强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的强势局面,进一步坚定了镇村干部的决心,鼓舞的全镇上下干部群众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信心。
(四)创新工作举措,强化责任意识。将人居环境治理与党建先锋引领、创建文明城市、精准扶贫政策落实、双违及河渠四乱治理、河长制责任落实等工作相融合。以改善人居环境治理行动为契机,着力发挥农民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中的主体作用,注重改善环境与营造文明相结合,注重环境卫生整治工作与环境保护相结合,健全户前三包责任制,保洁员奖惩机制,健全垃圾清运机制,健全完善村规民约,坚持以机制创新最大程度的.推进整治工作落实。
(五)建立考评机制,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和完善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的责任机制、保障机制和激励机制,切实解决部分村和单位思想上顾虑、工作不扎实、整治不到位等突出问题,成立了人居环境专项督查组,定期检查辖区各村整治工作开展情况,督办整改突出问题。把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列入全年村级综合目标管理责任制考核,对于整治工作督查考核不积极配合的村,将取消年终评优选优资格,并对村两委班子负责人进行重点约谈和问责追究。
一是群众环卫意识较低。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群众是主力军,各村虽然在宣传动员上做了一些工作,但参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主动性和参与度不够;二是缺乏资金保障机制,制约整治工作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范围大、面积广,环卫设施、设备不够健全,需要投入的资金大。环境整治专项经费缺乏,制约了整治工作的深入开展。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确保工作抓细抓实,抓到位。进一步加强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的组织领导,按照既定工作方案,对人居环境综合整治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对目标任务再细化再分解,对环境整治责任再明确再靠实。
(二)进一步加强宣传教育力度,确保人居环境整治保持观念深入人心。继续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民朋友的一封信、悬挂横幅标语等形式,利用微信、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平台,广泛宣传人居环境工作的重大意义、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
(三)进一步坚持问题导向,把治理工作向精细化发展。坚持精耕细作,把工作重心放在房前屋后、背街小巷等整治难度大的区域,集中力度整治易脏地方。同时对当前取得的成绩要继续保持,防止出现反弹。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二
优秀作文推荐!东陂镇地处宜黄县城47公里,全镇人口1.1万人。近年来,我镇紧紧围绕“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责任”这条主线,坚持以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载体,深刻理解和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不断开拓创新,积极主动的做好各项工作,为我镇经济发展和民族团结提供有力的保障。
东陂镇经济发展离不开社会稳定,稳定是压倒一切的硬任务。因此,历年来,东陂镇党委政府都高度重视综治维稳工作,一是层层签订综治责任状,做到层层有责任,人人有担子,将综治工作逐一分解,落实到人;二是将综治维稳工作纳入全镇目标管理进行考核,对村一级单位进行目标管理,对于年底考核成绩较差的村,实行一票否决,取消评优评先资格;三是狠抓基层综治网络建设,镇成立综治、公安、司法、信访等为一体的综治工作中心,村级成立治保、调解、巡逻为一体的维稳综治工作站,村民组成立综治信息员、治安中心户长、调解小组等组织,通过镇村组三级基层综治组织建设,编织一张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综治网络;四是司法所下设村级司法行政工作室,拓展社区矫正、安置帮教、人民调解、普法依法治理、法律服务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五是着力抓好村级硬件建设,随着维稳工作的越来越重要,镇党委政府根据各个村的具体情况,加大对村级的投入,确保每个村综治维稳工作站都做到四有,即:有制度、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从而确保村级综治工作正常开展。
东陂镇以综治办为依托,成立了和谐平安联创中心。并为中心购置了办公桌椅、和办公设备,并保障综治工作经费。和谐平安联创中心把综治办、司法所、信访、民政、妇联、共青团、派出所等综治成员部门的资源集中起来。我镇建立了三早、三移(对社会矛盾做到早排查、早分流、早调处。根据矛盾等级,按照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重大纠纷不出镇原则,分别及时移送到镇直单位、村调委会,在村组调解无力情况下,向镇调委会移送)的矛盾纠纷调处新机制,为东陂镇的新农村建设、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使许多“村组管不了,乡镇管不好,政法管不着”的矛盾纠纷有人抓,有人管,获得了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促进了全镇的社会稳定。经过几年的努力工作,和谐平安联创中心维护当地的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出明显的作用。
东陂镇全力打好矛盾纠纷攻坚战,全力保障“护城河”维稳工作,确保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亚残运会顺利进行。我镇对重大矛盾纠纷随时报告,尽快地掌握矛盾发展动态,取得调处主动权,使大小矛盾无藏身之地。矛盾纠纷的重点:一是征地拆迁,二是农村用水纠纷,三是建设用地纠纷,四是山林纠纷,五是企业改制纠纷。及时化解矛盾,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由于现阶段矛盾纠纷综合性、复杂性、多元性发展,要想掌握调处矛盾纠纷的主动权,必须在掌握矛盾纠纷信息的前提下,采取积极主动措施,不等不靠,主动上门调处。今年10月份前,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对全镇的一些不稳定因素进行了摸底排查,对所掌握的一些矛盾隐患在第一时间向镇党委、政府作了汇报,为党委政府处理这些矛盾赢得了时间,从而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比如:东陂镇兽医站职工周平发、林光明要求解决编制、工资待遇问题纠纷;徐荣胜、邵和平房子被烧与供电所产生赔偿纠纷;钟建国、尧九祥等人身损伤赔偿纠纷;东陂村邓某(女)失足落水身亡要求观音山水库的赔偿纠纷;江背村村民陈志坚要求顺发水电站赔偿被洪水冲毁的药材纠纷等等。综治委得知此消息后,迅速通知各村支部书记及综治专干做好他们的思想稳控工作。经过多次面对面帮教和开导,他们的思想有了很大的转变,有两起纠纷准备走司法诉讼途径。有效的`避免了群体上访事件的发生。
自上半年开展矛盾纠纷攻坚战以来,我镇的矛盾排查调处工作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年来全镇共排查各类纠纷78件,村级调委会调解成功51件,镇矛盾排查调处中心调解成功25件,使矛盾排查率达99%,调解率100%,成功率95%以上,防止集体、个人上访11起,避免民转刑案件2起。充分发挥了调解组织的职能作用,为东陂镇的社会稳定工作做出了一定成绩,在社会上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得到市、县各级党委、政府及群众的好评。
20xx年5月上旬至6月底、8月底至9月中旬,东陂镇多次开展了对学校周边环境综合治理活动。东陂镇综治办、司法所、派出所、工商所、文化站等部门人员一起深入到相关学校参与到整顿校园及周边治安环境工作中。
在本次活动中,走访人员了解了学校周边环境现状,协助学校对交通、摊点占道等问题进行一次彻底清查,保证校园的饮食卫生,预防食品中毒等事故发生。东陂综治办建议各学校建立健全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工作的队伍建设,成立学校教师综合治理队伍,在治理工作中出现的情况,校园之内的事应主动处理。校园之外的新情况,应争取与综治办取得联系,综治办及时帮助化解矛盾纠纷隐患。同时协助各校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联系家庭搞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增强自我保护意识。镇司法所加强社区矫正对象和刑释解教人员的监管和帮教工作,防止有危害学校师生安全事项的发生。在走访整治中对影响学校周边环境的场所进行了实地查看,并就摊点占道问题提出解决措施,做到了防患于未然。在排查整治中发现隐患及时处置。
一是及时召开党委和全镇干部、单位负责人、村三大头会议,认真传达县“百乡千村”和谐平安创建会议精神,专门研讨如何进一步推进平安创建工作,明确各驻居工作队长为创建“平安社区”第一责任人,各村党支部书记为直接责任人,各村也召开相应会议贯彻落实,并对有关指标进行细化分解。二是于4月7日召开了和谐平安创建动员大会,并层层签发了“和谐平安创建责任状”。全镇共2468户,命名和谐平安家庭2430户,覆盖率98.5%,命名和谐平安村10个,覆盖率91%。三为进一步加强城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推进城区平安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动员镇属各单位和广大干群积极参与平安建设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群对平安建设的知晓率和参与率,成立了平安创建领导小组。四是加强社区平安创建工作督促、检查。镇综治委组织平安创建督查小组,深入12个村(社区)、19个镇直单位开展督促检查指导工作。五是采取积极措施,提高全镇广大干群对平安创建工作的知晓率和参与率。编发创建“平安东陂”工作简报,使广大干部群众掌握本镇平安创建工作动态;镇综治办摘编入户宣传材料1000多份;各村(社区)利用公民法制学校、宣传栏、黑板报、张贴悬挂平安宣传标语55条;镇创安宣传队把创建平安工作的目的意义、目标任务和禁毒、禁赌等知识编成具有地方特色、通俗易懂、喜闻乐见、说唱结合的宣传单张贴到街头和公共场所进行宣传。六是加强社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调整充实义务巡逻队员、治安信息员,全面组建治安中心户长理事会,做到有情必知、有情必报,及时掌握辖区内的不稳定因素。七是组织各村(社区)对辖区内流动人口、房屋出租户进行了一次全面的清理排查,发放了100余本有关流动人口法律法规知识的小册子。八是继续强化刑释解教人员的安置帮教衔接工作。对全镇5名“两劳”释解人员逐个进行走访、谈话、考察,同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减少他们的后顾之忧。并建立“四表一卡”管理制度。
随着东陂镇经济社会和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区范围、人口增多,为加大东陂镇城区防控力度。东陂镇政府加大视频网络监控设施投入力度,采购电子网络监控设备,开展网络监控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落实技防设备投入。
去年,东陂镇政府以强化人防、完善物防、提升技防为手段,对城区治安防控体系建设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进行了大力整改,积极争取镇党委、政府3余万元资金投入,在东陂镇主要交通要道和路口设置3个监控探头,精心构建科学高效的监控网络。主要道路交通监控探头、中小学门前视频探头。人员密集市区监控探头,精心构建了科学高效的监控网络。
2、落实治安基础设施建设。
积极组织各企事业单位、居民住宅区实行有序管理,督促其落实经费,逐步安装起视频监控系统,争取对大门、车库、停车尝摩托车和自行车车棚实行24小时监控,防范和杜绝财物、车辆被盗案件发生。同时要求单位和居民向派出所进行快速报警,形成人防、物防、技防相结合的治安链条,构建起了整个单位、居民区缜密便捷的治安网络。
3、落实监控系统职守工作。
派出所民警对摄像探头进行全天候监控,基本实现了城区重要路口、场所和易发案区域的实时监控。对视频范围内现行违法犯罪,一经发现,迅速组织处警队员赶赴现场,有力的打击了违法犯罪。由于提高了网络监控管理水平,同时为使监控探头真正发挥作用,确保镇区夜晚灯明路亮,监控探头采光充足,提高了城防监控视频网络监控质量。
东陂镇现有在校生1353人,其中留守儿童106人,社会闲散青少年1名。镇党委政府重视,思想认识到位。关爱留守儿童及社会闲散青少年的管理工作这不是一般社会工作,而是关系到祖国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镇党委书记郑海文同志,把这项工作摆上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关心这项工作,对这项工作亲自出征,亲自挂帅,做到工作上有位子,计划上有盘子,考核上有目标,检查上有内容。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三
在社会治理研究领域中,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顺应了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从现状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整和变革,如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或经商;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被征收;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经营形式日趋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较大改变。因此,基层社会的现实情况迫切需求社会治理创新体制和机制来解决纠纷。
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已现端倪:基层社会阶层的细化带来利益和文化冲突的加剧;基层社会流动性增加使得社会治理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外来文化冲击使得基层社会价值出现真空和失范的情形。与此同时,一些社会治理的难题在基层社会不断积聚,如与土地相关的社会矛盾、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增强、社会自治程度不高、社会保障缺失等。若不及时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难题,农村与农业生產的稳定与发展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必将危及基层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上述问题,必须意识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因而,分析和梳理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和揭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困境成为研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制度体系以及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创新机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给农村、城镇带来了巨大变化,并逐步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多重挑战。因此,分析和研判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有助于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
(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存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基层社会治理在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公平、户籍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不足、收入差距增大、人口流动性大等具有时代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以收入差距为例,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以及法律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医疗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从本质上看,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是法律运行和制度设计在城镇和乡村存在差异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社会阶层细化的现象。
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居住在城镇,从而形成了农民工阶层。农民工阶层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非农业劳动。然而,他们多数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子女也很难享受城镇教育资源。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正视农民工阶层正在被细化的现实,进而满足这一阶层的利益诉求和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解决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由于大量农民离开农村集体进城务工或创业,乡村治理很难有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的机制,并且农村和城镇都缺少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的阵地。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需要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满足人们参与行政决策和法律公共服务的需求。
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自身的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以及得到行政机关提供更为公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如积极参与征地拆迁、村民选举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事务和得到政府的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实现行政机关行政决策的程序化和法治化,并不断提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
(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认真对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社会转型时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直接关系到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发事件、网络诈骗、村霸恶霸、邻里纠纷、留守儿童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社会治理领域来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由于基层工作分工细、事务繁琐、人员不足等问题,致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面临瓶颈问题。《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问题。”
三、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信访不信法”现象。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们普遍存在相信上访而不相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访不信法”现象。由于人们权利意识觉醒并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但法律知识有限、法律途径时间长且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人们往往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信访途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移民安置、经济补偿等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和集体上访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难题。究其原因,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采取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化解社会纠纷,致使人们相信权力大于法律、上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压过下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但仍然存在许多人认为单纯依靠法律无法解决纠纷,而信访可以解决正常法律途径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基层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以此扭转人们“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和现象。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不足。
(三)基层群众自治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基层群众自治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自我管理和服务,并且基层群众自治应当是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在现实运行中,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出现目标偏差和路径偏离。一是民主选举不规范问题。在换届选举中,贿选现象、政府干预、宗族派系主导等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的现象大量出现。二是村居两委职能问题。村居干部滥用權力、村居财务缺乏监督、集体财产被侵吞、权益分配讲关系等问题导致群众自治性组织内部矛盾增加。三是村居两委民主决策形式化。村居两委的民主决策机制替代成村居两委干部的内部会议和宗派势力的私下决定。在特定时期,乡镇政府干预村居两委的民主决策以实现特定目的,以至于出现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的情况。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功能虚化。从法律规则和顶层设计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产权的权益归属者,但事实上村居两委基本代表其行使了基本权能。农村社会组织的缺乏致使参与人数少和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证。由上可知,基层群众自治的法治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不足。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基层社会公共法律服务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和任务,但是基层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不足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一是对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性组织而言,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效果尚未得到明确界定,并且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成本高、覆盖面窄。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的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差异性,即城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优于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公共法律服务存在队伍缺失、水平低、服务差等现实问题。三是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性工作,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载体,但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表现为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四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尚不完善,如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需要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具体指标。
(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治安防控体系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解决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问题,因为基层社会治安状况直接影响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规范。基层社会治安防控的综合协调制度、工作机制创新、合法性审查等规则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人口流动性过大,基层行政机关难以监管社会流动性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如偷盗问题、赌博问题、黑恶势力问题。三是基层社会治安的大数据平台存在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为例,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以及社会主体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存在数据不开放、不能整合利用和隐私保护不完善的法律问题。四是社会治安防控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缺少法律法规作为制度支撑,如“雪亮工程”建设仅为中央出台的文件而非法律法规规定。社会治安的信息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社会治理信息化的推行存在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念落后。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不出事的行为逻辑,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的碎片化,即重视权力轻视规则、重视维稳轻视引导、重视管控轻视法治。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社会治理观念下,基层社会治理以地方稳定为第一要务,从而轻视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因此,不出事的行为逻辑将基层社会治理陷入非法治化的治理怪圈。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落后体现为:一是价值导向上重视管控而轻视法治。基层社会治理应当体现出平等、公平和公正的法治精神和服务精神。二是社会治理主体上重视政府职能而轻视社会组织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而非仅仅由党委政府完全负责。三是治理方法上重视行政方式而轻视法律方式。在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基层社会治理习惯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而轻视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方式。四是社会治理理念上重视应急治理而轻视制度化治理。在社会治理理念上,基层社会治理往往容易形成在纠纷产生后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的理念,而非提前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化治理理念。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定位不准。
尽管中央已经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定位,但是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单一社会治理现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定位不准表现为:一是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党委和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实问题。党委和政府负责提供基层社会的公共服务,而忽视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力量。党委和政府往往容易忽视村居文化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事项,从而出现党委、政府缺位的问题。二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与自治的结合不够。村居两委的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从法律上看,村居两委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应当是指导、支持、帮助与协助,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村居两委与党支部之间的权责关系存在模糊的情况,容易形成党支部掌握重大事项的决定权。村居两委缺少民主化的程序机制,即村民和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容易被剥夺。三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缺少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多元参与机制。基层社会组织面临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的制度困境;农村生产合作社、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等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数量和程度有限。此外,村居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和满意度也陷入尴尬境地。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四
治理是政府的治理工具,是指政府的行为和通过某种方式调节政府行为的机制。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近年来,xx县着眼基层,用力基层,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全面推进基层活力,提升平安xx建设”活动为牵引,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平安xx,和谐、美丽xx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位推进,做大做强做实治理工作。
xx县针对全县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维稳形势,强势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一是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常委,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县直各部门支部书记为成员的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组建了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全县开展工作情况,对全县社会突出矛盾、乡(镇)、村(居)矛盾纠纷及社会热点、难点排查处置情况进行统一汇总,为全县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督查,推动工作。今年x月组成x个工作组,由领导带队,抽调乡(镇)政法副书记、政法委员、司法所长、组织委员、综治办主任和县委政法委科室人员对全县xx个乡(镇)、xx个村(居)委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半年考核督查。
(二)科学谋划,注重实际,全面推进治理。
xx县制定印发《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办法(试行)》,坚持五条原则,抓五项措施治理,建立机制激发活力,在基层治理中对乡(镇)、村(居)委会每半年开展一次排查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采取通报、约谈、挂牌警示、挂牌督办、问责处理等,对评为先进的乡(镇)、部门干部职工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级并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把普法教育、遵纪守法构建美丽乡村作为平安法治和谐xx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近年来,政法委机关深入xx等山区乡(镇)开展法治宣传宣讲,扫黑除恶、遵守法纪,建设平安乡村,命案防控“以案释法”宣传宣讲xx场,参与群众达xx万人次。
(四)推进矛盾风险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进展。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xx、法治xx建设有机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延伸。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共完成xx个乡(镇)、xx个村(居)委会、xx个村委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积极推进县、乡、村、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实行县级副处领导排班接访信访事项,包案化解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事)件,定期下访,包保乡(镇)及单位。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形态基本形成。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管控治理,保持对各类犯罪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命案防控工作的源头治理,源头防范、法治教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命案防控率全市以十万人占比,全市xx,xx县为xx,排名全市最低。推进基层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减少命案发生已初显成效。
三是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乡(镇)村人民调解委、治保委、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建设,尤其是现代化防控手段的提升,使打、防、控更具震摄力。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县科学划分社区(责任区)xx个,按照“一区一警”配备了民警,今年招录了xx名辅警,全县实现了“一村一警”配备全覆盖,开了全市之先河。xx名辅警都到村委会开展治安整治和矛盾纠纷化解,人民群众安全感也大大得以提升,见警率大大提升。全县安装监控探头xx个,安装旅店业人像识别系统xx家,完成进出本县xx个高清摄像卡口监控系统建设。
四是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综合护航工作。2019年全年化解涉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xx起,化解阻工阻路xx起,办理行政案件xx件,打击处理xx件,行政拘留xx人,为xx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对政法机关对违法行为敢于亮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推进勇于出手拍手称快。
在社会治理研究领域中,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已经成为学术研究的重要主题。“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在于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建设。
一、问题的提出。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顺应了社会治理的现实要求。十九大报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加强社会治理制度建设,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体制,提高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十八届四中全会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基础在基层,工作重点在基层。”从现状来看,随着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的快速推进,经济社会发展也进行全面深入地调整和变革,如越来越多的农民离开农村进城务工或经商;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被房地产开发、基础设施建设被征收;农村和城镇的生产经营形式日趋多样;人们的思想观念、生活方式、人际关系等方面产生较大改变。因此,基层社会的现实情况迫切需求社会治理创新体制和机制来解决纠纷。
在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问题已现端倪:基层社会阶层的细化带来利益和文化冲突的加剧;基层社会流动性增加使得社会治理呈现出开放性与多元性的特征;外来文化冲击使得基层社会价值出现真空和失范的情形。与此同时,一些社会治理的难题在基层社会不断积聚,如与土地相关的社会矛盾、农村生态环境破坏严重、社会不公正现象增强、社会自治程度不高、社会保障缺失等。若不及时解决基层社会治理的诸多难题,农村与农业生產的稳定与发展都将受到影响,进而必将危及基层社会稳定与经济社会发展。面对上述问题,必须意识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并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作为社会治理的基本方式。因而,分析和梳理现阶段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存在的问题和揭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制度困境成为研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首要任务。在此基础上,构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制度体系以及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创新机制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现状分析。
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给农村、城镇带来了巨大变化,并逐步形成城乡二元结构的现状。工业化、城镇化和信息化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社会发展,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也给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带来多重挑战。因此,分析和研判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情况有助于明晰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任务和实践路径。
(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城乡二元结构。
城乡二元结构存在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表现为城市和农村的产业形态和运行机制存在较大差异。然而,基层社会治理在面临城乡二元结构的基本问题是法律法规不公平、户籍制度不完善、社会保障不足、收入差距增大、人口流动性大等具有时代性和制度性的问题。以收入差距为例,农村经济落后和农民收入水平低以及法律制度设计不合理等因素导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水平、医疗水平和消费水平差距较大。因此,从本质上看,城乡二元结构的实质是法律运行和制度设计在城镇和乡村存在差异性。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社会阶层细化的现象。
在现代化进程中,社会经济结构的变革形成了新的社会结构和阶层。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大量农民进入城镇务工、居住在城镇,从而形成了农民工阶层。农民工阶层主要在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从事非农业劳动。然而,他们多数无法享受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基本社会保障,子女也很难享受城镇教育资源。因此,基层社会治理必须正视农民工阶层正在被细化的现实,进而满足这一阶层的利益诉求和保障其合法权益。
(三)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解决乡村治理中自治、法治和德治的问题。
十九大报告指出:“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在乡村治理中,由于大量农民离开农村集体进城务工或创业,乡村治理很难有效创新自治、法治、德治的机制,并且农村和城镇都缺少加强自治、法治、德治一体化建设的阵地。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面临需要建立自治、法治和德治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满足人们参与行政决策和法律公共服务的需求。
由于人们的法律意识、权利意识和参与意识不断提高,他们希望自身的合法权利得到尊重和保障以及得到行政机关提供更为公平的公共法律服务,如积极参与征地拆迁、村民选举等涉及切身利益的法律事务和得到政府的法律援助等公共法律服务。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实现行政机关行政决策的程序化和法治化,并不断提升行政机关提供公共法律服务的能力。
(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需要认真对待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在社会转型时期,食品安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文化市场等重点领域的基层执法直接关系到人们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突发事件、网络诈骗、村霸恶霸、邻里纠纷、留守儿童犯罪等社会治安问题影响着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从社会治理领域来看,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法治化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基层。由于基层工作分工细、事务繁琐、人员不足等问题,致使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面临瓶颈问题。《关于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的意见》指出:“运用法律手段解决突出问题。充分发挥法治的引导、规范、保障、惩戒作用,做到依法化解社会矛盾、依法预防打击犯罪、依法规范社会秩序、依法维护社会问题。”
三、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主要问题。
(一)基层社会治理的突出问题“信访不信法”现象。
在基层社会治理中,人们普遍存在相信上访而不相信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的“信访不信法”现象。由于人们权利意识觉醒并开始有意识地维护自身权益,但法律知识有限、法律途径时间长且成本高等因素导致人们往往选择成本低、效率高的信访途径。土地征收、房屋拆迁、移民安置、经济补偿等问题引发的群体事件和集体上访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难题。究其原因,为了保持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采取了一些治标不治本的方式来化解社会纠纷,致使人们相信权力大于法律、上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可以压过下级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尽管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涉法涉诉信访纳入法治轨道解决,建立涉法涉诉信访依法终结制度”,但仍然存在许多人认为单纯依靠法律无法解决纠纷,而信访可以解决正常法律途径无法解决的问题。因此,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从顶层设计上规范基层依法行政、行政执法和公正司法,以此扭转人们“信访不信法”的观念和现象。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工作机构和工作力量不足。
(三)基层群众自治的法治化程度较低。
基层群众自治的终极目标是达到自我管理和服务,并且基层群众自治应当是在法治的框架下进行。在现实运行中,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村民委员会和居民委员会出现目标偏差和路径偏离。一是民主选举不规范问题。在换届选举中,贿选现象、政府干预、宗族派系主导等不符合法律规定和法律程序的现象大量出现。二是村居两委职能问题。村居干部滥用權力、村居财务缺乏监督、集体财产被侵吞、权益分配讲关系等问题导致群众自治性组织内部矛盾增加。三是村居两委民主决策形式化。村居两委的民主决策机制替代成村居两委干部的内部会议和宗派势力的私下决定。在特定时期,乡镇政府干预村居两委的民主决策以实现特定目的,以至于出现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和徇私枉法的情况。四是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的功能虚化。从法律规则和顶层设计来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农村集体产权的权益归属者,但事实上村居两委基本代表其行使了基本权能。农村社会组织的缺乏致使参与人数少和没有规范化的制度保证。由上可知,基层群众自治的法治化建设已经迫在眉睫。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公共法律服务不足。
作为政府公共服务体系的组成部分,基层社会公共法律服务是行政机关的基本职责和任务,但是基层社会公共法律服务不足制约了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进程。一是对基层政府和群众自治性组织而言,公共法律服务的内容、质量和效果尚未得到明确界定,并且公共法律服务供给不足、成本高、覆盖面窄。二是城乡二元结构导致城乡之间的公共法律服务存在差异性,即城市的公共法律服务优于乡村的公共法律服务。在乡村社会治理中,公共法律服务存在队伍缺失、水平低、服务差等现实问题。三是作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性工作,公共法律服务平台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重要载体,但是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平台建设相对滞后,表现为平台建设不完善、信息化水平不高等问题。四是公共法律服务体系的监督机制和绩效考核尚不完善,如法律援助、人民调解、法律顾问等公共法律服务的监督机制和考核机制需要成为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具体指标。
(五)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治安防控体系问题。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必须解决好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问题,因为基层社会治安状况直接影响着城镇和乡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主要问题在于:一是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制度建设不完善、不规范。基层社会治安防控的综合协调制度、工作机制创新、合法性审查等规则体系尚不完善。二是大规模社会人口流动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由于人口流动性过大,基层行政机关难以监管社会流动性带来的社会治安问题,如偷盗问题、赌博问题、黑恶势力问题。三是基层社会治安的大数据平台存在数据共享度不高、数据应用不充分等问题。以公共安全视频监控为例,公安机关之间、公安机关与其他行政机关以及社会主体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存在数据不开放、不能整合利用和隐私保护不完善的法律问题。四是社会治安防控的法律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立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缺少法律法规作为制度支撑,如“雪亮工程”建设仅为中央出台的文件而非法律法规规定。社会治安的信息化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建设相对滞后,导致社会治理信息化的推行存在法律支撑不足的问题。
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困境的原因分析。
(一)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理念落后。
基层社会治理存在不出事的行为逻辑,导致基层社会治理的碎片化,即重视权力轻视规则、重视维稳轻视引导、重视管控轻视法治。在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社会治理观念下,基层社会治理以地方稳定为第一要务,从而轻视社会公平、正义的法治精神。因此,不出事的行为逻辑将基层社会治理陷入非法治化的治理怪圈。基层社会治理理念落后体现为:一是价值导向上重视管控而轻视法治。基层社会治理应当体现出平等、公平和公正的法治精神和服务精神。二是社会治理主体上重视政府职能而轻视社会组织作用。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要求下,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要求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共同参与社会治理而非仅仅由党委政府完全负责。三是治理方法上重视行政方式而轻视法律方式。在传统思维的惯性作用下,基层社会治理习惯运用行政命令的方式而轻视运用法律法规、自治章程和村规民约等方式。四是社会治理理念上重视应急治理而轻视制度化治理。在社会治理理念上,基层社会治理往往容易形成在纠纷产生后采取应急措施解决问题的理念,而非提前预防、化解社会矛盾的制度化治理理念。
(二)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定位不准。
尽管中央已经明确“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治理定位,但是基层社会治理仍然存在党委和政府主导的单一社会治理现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定位不准表现为:一是基层社会治理存在党委和政府越位和缺位的现实问题。党委和政府负责提供基层社会的公共服务,而忽视了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力量。党委和政府往往容易忽视村居文化教育服务、医疗服务、养老服务等事项,从而出现党委、政府缺位的问题。二是基层社会治理中法治与自治的结合不够。村居两委的自治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基础。从法律上看,村居两委与行政机关的关系应当是指导、支持、帮助与协助,而不是领导与被领导、上级和下级的关系。村居两委与党支部之间的权责关系存在模糊的情况,容易形成党支部掌握重大事项的决定权。村居两委缺少民主化的程序机制,即村民和居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等权利容易被剥夺。三是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缺少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的多元参与机制。基层社会组织面临缺少法律法规支撑的制度困境;农村生产合作社、调解委员会、治安巡逻队等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社会治理的数量和程度有限。此外,村居社会组织的社会认同度和满意度也陷入尴尬境地。
摘要:当前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创新整改工作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很多有益之举改变了当下社会生活,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与认可。随着改革步伐的日渐加快,经济结构和社会组织管理结构体系层面的变化可谓天翻地覆,传统基层基础工作难以和现在的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所以就应该做到与时俱进,有效构建基层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组织体系,全面提升基层地区社会治理的法治化水平,走可持续法治之路,优化基层区域面貌,形成崭新的基层发展格局。
关键词:新时期;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
基层社会治理是创新整个社会治理工作的先决条件,也是社会治理工作的关键点,若是基层社会没有得到良好治理,那么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发展和治理能力的全面提升便成为了一纸空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会步履维艰[1-3]。在新时代,基层社会内部存在诸多社会矛盾,社会信任缺失是主要风险,由此便深度影响着当前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的提高,社会治理难度系数很大。所以针对此种情况,分析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行进中的问题就十分重要,要针对性地予以处理和解决,唯有如此才能提升社会法治化治理整体水准,为国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夯实根基。
(一)行政执法力度薄弱。
我国基层地区乡镇人口众多,要参照城市规模标准进行数十人的专业执法团队组建,但是行政执法人员数量现在却很少,而且队伍中的年轻工作者不多。在基层执法部门中,单独设立的法制股室只有寥寥几个,很多都是只有牌子,但是却没有设置专职工作者。尽管基层在文化、食品药品监督等方面做出了诸多可喜成就,县城市综合执法队伍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以及食品药品稽查队伍等均相继创立,但是此类执法团队都是在县城内开展工作,不能有效延伸到村里面,所以执法活动延伸度不够,自然难见成效。
(二)法制监督机构建设效果差。
纵观当前基层区域发展现状,县政府和具备委托执法性质的政府部门的行政复议机构有待建立健全。期间,依法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能力显著不足,公民和法人以及相关组织等,对行政执法行为的申诉权以及检举权等均未得到有效维护。很多部门有时会将法制机构视为“收拾残局”的一项工具,关于重大决策类问题,便会向法治部门征求意见,待问题到难以解决的程度时就会把“烂摊子”交给法制机构处理。再者,从执法人员学历结构上来分析可看出,基层拥有资质的执法人员数量很多,但是本科学历的工作人员数量却很少,执法人员的学历都以专科学历为主,其中的法律专业人員占有量更是少得可怜。基层执法人员素质普遍偏低,从而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基层地区依法行政工作的发展。
(三)政府职能难履行。
目前,政府机构在不同层面上存在服务理念弱、服务水平低等诟病,并且还存在依法行政意识薄弱和公信力不高等问题。近些年,因为政府职能交叉格局以及执法部门多元执法格局形成,导致广大人民群众认为执法人员都在参与和利益挂钩的事件,等到真正出现问题的时候,执法人员却没有作为。另外,政府代替市场、以令代法的情况屡见不鲜,尤其是在乡村建设和拆迁改造等工作中,这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
(四)利益矛盾难处理。
在现在的政法维稳工作中,重难点仍旧是利益调整所造成的人民众内部矛盾。群众对政府一方的办事要求越来越高,期望值在不断增长,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但也会存在曲解法律法规的情况,这类矛盾日渐突出。需要注意的是,权属争议问题和建设矛盾等,是影响基层区域社会稳定的显著性问题。和基层民众息息相关的,包括企业改制和农村征地以及工伤事故等,这类矛盾也在连年增加。
(五)依法诉求引导吃力。
当前时代是信息化时代,信息呈动态化和开放化发展趋势,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应运而生,这些新媒体对社会发展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在基层地区网络管理过程中,软硬件支撑力度显著不足,外加投入经费少,还有就是专业技术人员数量稀缺,上述种种情况均不利于开展网络管理工作,这样就难以实现预知预防的局面,被动维稳难以促进社会治理的法治化发展。虽然基层领导干部和政法工作者都在走访和法律服务上投入了精力,矛盾纠纷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仍有一分部人“闹法”,缠访闹访情况时有发生,有的人甚至还以访谋利,可见情境之恶劣。
新时代,在国家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过程中,需要以基层社会系统治理为主要原则,然后对社会治理模式进行优化,要以依法治理为基本原则,从而日渐完善社会治理方式和方法,还要以综合治理为原则,对社会治理功能大力强化,使其发挥出作用。以下谈谈新时代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的具体对策。
(一)优化行政执法体系,形成多元化领域依法治理格局。
首先,要优化执法机构网络,然后在此基础上形成以县级执法服务为主、镇级执法站设立为辅的工作模式,所涉部门和机构间一定要通力合作,形成纵横交错的工作机制,全方位、多角度地进行行政执法。其次,要完善执法工作网络,在基层乡镇范围内要形成实现统一行动和统一检查以及统一通报执法检查结果的综合执法样态,基于此,使得各个领域行政执法队伍在开展相关专项整治工作时可默契合作,从而保障执法效率和质量,在基层社会中树立威信。最后,调整执法信息网络是最重要的,期间需要各方紧密联动,及时进行执法经验和执法信息沟通,随之通报执法案件查处详情,由点及面地强化最终执法成效。不仅如此,还要建立学法、用法、普法、执法的一体化工作评议监督机制,人大常委要听取执法司法单位报告,对严格执法责任和对基层社会普法的有关责任均要落到实处。
(二)优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扩大监督范围。
首先,需要合理地完善内部监督机制,然后要求独立履行监督职能,建立一系列的错案责任追究制度和重大案件备案制度等,如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评议考核制度等,对各机构和领导干部以及相应执法者的责任予以高度明确,与此同时,最大限度上彰显纪检组织监督效能,对执法者进行法律制约。其次,需要有效地优化外部监督机制,大力推动政务公开工作发展,面向整个基层社会,去向广大人民群众公布执法依据、具体执法流程以及投诉举报渠道等,虚心接受大家的监督与建议。各机构一定要发挥出行风监督者的效果,将着力点和出发点放在事前预防机制创建和事中制衡机制创建层面,不能滥用权力,要找到问题所在,查漏补缺,保障权力行使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三)提升行政执法全员素养,将培育法治文化视为基层地区治理法治化的重点。
首先,要学会使用法治化思維和法治手段去创立导向,一定要形成良好的执法观念和执法思维,让行政执法可以满足当前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诉求。面对一些“难啃的骨头”,就越需要在法律框架中,使用法律的手段去挖掘处理方法,切忌以牺牲法律权威为代价去谋求一时安宁。其次,要活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去履行执法职责,应该建立起正规化、常态化的法制教育培训制度,循序渐进地开展学法用法有关的活动,由浅入深地提升依法行政工作质量。另外,还要对行政执法人员业务知识和法律知识进行大力培训,提升他们的依法管理水平。“权力清单”要顺势建立起来,期间务必要理清各个部门和岗位的权力、职责,对权力运行予以规范制约。最后,要创设出一个懂法、知法、会用法的良好环境,最大限度上发挥出法制宣传效力和法律服务作用,创设法律服务、法律援助城市半小时、乡村一小时的服务条例,让广大人民群众可以通过微信和电话等方式获取法律援助。基层两级政府需要建立聘请专业法律人员的制度,组建服务于乡镇企业的法律人才队伍,以提供更好的维权服务。
(四)健全社会治理机制,攻克基层社会矛盾。
首先,要以源头治理和应急处理以及重点教育相融的方法来促进基层社会的安定团结,需要对诉求表达机制予以健全;深度推广民生热线,而后让老百姓有话敢说、有处可说,实现难有处帮、冤有处伸。期间,要发挥出人大和政协以及社会组织等部门的社会利益保护作用,根据政策以及有关规定等,高效解决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其次,要建立和落实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机制,让民主协商真正的在处理社会矛盾上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还有就是要持续性地进行信访工作制度创新整改,从而更好地保障信访存量的平衡稳定,将其控制在可控范围内。
(五)做好基层服务工作,强化社会治理法治化根基。
首先,优化服务功能。要以基层地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为依托,然后大力推行综合治理的新型管理模式,即为管理网格化、服务亲情化,然后构筑特殊人群社会管理的合力。其次,推广志愿服务。按照基层地区民众构成规律,培育不同类型和层次的志愿服务机构;积极组织和带动广大公务员以及专业技术人员、学生等,鼓励他们踊跃参与,之后在此基础上由党政委倡导,由基层组织扶持,由党员带头牵线,由专业社工引领,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这样一来,志愿服务效果便会事半功倍。最后,优化服务组织。正确的做法是,应该全面培育正规化组织,使其具备服务性特点和公益性特点以及互助性特点,加大社会工作队伍的培养力度,以政府购买服务以及活动经费投入等渠道,积极引导社会各界组织全力参与基层管理事项,为广大基层民众提供服务。
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的关键在于依法治理、标本兼治,促进社会的协调稳定发展,相关部门要通过优化行政执法体系、优化行政执法监督机制、提升行政执法全员素养、健全社会治理机制、做好基层服务工作等来克服相关难题,使之迎刃而解,使基层社会治理工作走可持续法治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黄村,刘加夫.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大力推进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j].法制博览,2016(33):78.
[2]戚小倩.在探索“邻里自理”中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来自南通市崇川区的调研[c]//江苏省第八届学术大会学会专场论文哲学社会类论文汇编,2010.
近年来,兵工社区党委在龙华街道党工委安排指导下,针对辖区下岗职工多、困难人群多、老年人多、党员多、驻区单位多的特点,结合城市基层党建攻坚行动,以党建为引领、以共建为依托、以服务为抓手、以幸福为目标,将党建与服务紧密融合,形成“共建五二四、幸福新兵工”的党建服务品牌,提出“五个融合”、“二个引领”,通过“听、学、倡、做”四步工作法,全体党员“亮身份、担责任”,深入群众,以“亮星百千万工程”为服务载体,为百姓解难事、办实事,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凝聚人心、维护稳定的作用。
(一)、“五个融合”促进党建与服务紧密结合。
1、组织覆盖与服务对象融合。
一是“纵向到底”,即把党建工作传导到基层神经末梢、落实到居民家门口。把支部建在网格上,即构建1个社区党委、5个网格党支部、10个楼栋党小组和20个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联动网络。组建以社区党员、社区干部、楼长、单元长、退休干部、物业管理员为成员的共90人的信息员队伍,分布在辖区内的单位、小区、楼栋,及时掌握社情民意,去年以来已经收集各类信息314条。二是“横向到边”,对“非公企业”单位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了3个派驻党支部,1个联合党支部、完善3个非公党组织,孵化了云耕党支部。把辖区单位都纳入社区党组织的管理,实现了党组织全覆盖。
2、阵地建设与服务功能融合。
社区党委针对辖区党群服务需求,建立党群服务阵地。增设了红色影院、道德讲堂、社区党校、文体活动中心、校外家课堂、“奕空间”棋牌室、心灵氧吧、便民食堂、党务居务议事厅,党员活动室等20个活动场所。为开展党群服务提供阵地保障,完善了党员学习、文体活动、医疗康复、志愿服务、社会组织孵化等诸多服务功能,并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活动。如:“观红色影像,学时代楷模”、“关爱伴随成长,共度七彩假期”、“喜迎十九大,共谱中国梦”“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等活动160余次。同时加强网络阵地建设,将党的方针政策第一时间传达到辖区内党组织和广大党员。
3、队伍强化与服务机制融合。
社区党委以创新服务机制为基础,强化党建队伍为根本,重点抓社区“两委”班子、党务工作者、党员志愿服务队伍、社工队伍建设,组建以党员为骨干的网格服务团队、草根宣讲员队伍,成立了5支志愿者服务队,加强各类经济、文化、安保、家政、健康、法律等方面的专业合作组织、专项互助组织和服务团队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创新建立党群共建服务机制,有效提升党员开展工作和做好服务的能力。开展了“健康义诊”、“3.15法律知识讲座”、“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应急防范,救护平安”等活动100余次。
4、平台搭建与服务项目融合。
社区党委以党建促共建,多元融合,广搭平台,依托平台推广服务项目,全方位、多层面、多领域的实现了党员教育管理与党群服务的“四化”,即项目内容个性化、项目功能多样化、项目阵地品牌化和项目管理规范化。社区依托“吉青家园”项目,开设象棋公益课堂;由社会组织、社工、义工认领了社区“e康养”等社会服务项目117项等。
5、智慧管理与服务创新融合。
社区创建“社区网上党校窗口”、“e家园”党员微信群、社区公众号、《智慧社区》管理平台,实现党务居务一口式办齐,整合资源,最大限度做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极大程度提高了为民服务的效率。
(二)、“两个引领”发挥党建和文化重要作用。
1、党建引领促发展。
社区党委充分发挥“大党委”的引领作用,建立“1+n”党建联盟:1为社区党委,“n”为企业事业单位、非公企业、社会组织、学校、幼儿园、医院等单位,积极构建区域联动、资源共享、党建共抓联动体系,实施“党建引领工程”。
一是党建联盟,创新党建格局。社区党委与13家共建党组织签订了“红色党建联盟协议书”,召开了“红色联盟·党建一体”专题研讨会,实施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大党委”的作用,实现了党建引领和谐社区新突破。
二是联创共建,凝聚服务合力。社区与吉林云耕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开发《智慧社区》管理平台;与松北粮油批发市场共多次开展“真情救助暖民心”活动;与龙华派出所民警开展了治安巡逻活动;江机特种工业有限公司为社区制作多功能铲和提供就业岗位;与江机退休办开展“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活动;与电子信息学院开展“环境整治”志愿活动;与湘潭卫生服务站开展“免费义诊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与安徒生幼儿园开展“关爱儿童,反对拐卖”等联盟活动35次。与共建单位共同走访困难家庭捐赠价值2万元的物品,帮助解决物业等36个难题,受到社区群众的普遍好评,同时社区也帮联盟单位解决了8个难题。
三是整合资源,创新服务模式。我社区扶持孵化社会组织3个,在居家养老、帮贫助困、物业服务、促进就业、社区建设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社区社工服务站以“魅力社工”系列活动为载体,开展便民利民服务无偿服务,依托“社工+义工+志愿者”活动,开展“颐康合和进社区,合力服务千万家”、“党员一条街”、“蒲公英寄托新希望”等百余次活动,提高了居民幸福指数。
为了做好“老兵工文化”的传承,社区党委对“老兵工精神”进行提炼和创新,提出:党建文化增后劲、廉政文化正清风、责任文化促实效、和谐文化聚民心。组织开展了“暖心七送”、“妙笔颂党恩”、“说唱快板”廉政文化,文明新风宣传,社区充分发挥社区艺术团的作用,依托“红色影院”开展了“不忘初心跟党走凝心聚力促和谐”红歌会、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和我的祖国”大家唱活等100余场文艺演出。
(三)、“听、学、倡、做”工作法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我们在听:听民声、访民情、汇民智、解民忧。党代表、人大代表及政协委员带诚意走访群众,平时为困难家庭送生活所需,更在大水无情之时捐款捐物。社区通过入户走访填写征求意见表等形式与居民面对面接触、心连心沟通、手拉手帮扶,让新兵工的成果居民共享。在今年4月份,徐书记通过入户走访了解到居民薛爽之子突患暴发性心肌炎,因缺少医药费无法住院治疗,她及时转发水滴筹相关信息并发动社会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力量筹集捐款2000余元,帮助他及时获得救治。
我们在学:通过“五种模式、六个一”助“学”到位。五种模式即党课引学、对照促学、网络助学、上门送学、全面督学;“六个一”即一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一个学习强国网络平台、一个红色影院、一项党风廉政教育、一项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一次专题组织生活会”,确保党员学习教育落到实处。
我们在倡:通过与志愿者、社会组织、共建单位共同开展便民服务,倡公益、倡正气、倡廉政、倡文明新风。开启新时代社区服务模式。
我们在做:“创新活动载体、发挥党员作用”助“做”到位。社区号召党员亮身份、亮岗位、亮承诺,开展“亮星百千万”主题活动,做一件实事亮一颗红星,让社区百名党员进千家门解万件难事,着力提升社区居民幸福感。修车的李大爷看着修车棚的红星,感激的说“感谢社区免费为我搭建了便民修车棚,解决了我的生活难题。”
1、党建工作实现了规范化。
一是网格支部得到了规范。党建引领后的网格党支部的管理,让社区党员干部有了“责任田”,深入群众,上门为群众解决145件难题。二是党员队伍管理得到了规范。深化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基础上,通过“亮星百千万“、党员承诺、星级创评等方式方法,有效提升了党员党性修养和形象,激发了党员队伍的活力。三是共驻共建平台得到了规范。通过党建联盟新模式,集体讨论重大问题和大型活动,有效解决社区各类问题,为社区提供活动物品和资金近5万余元,无偿提供场地、设备、人员为居民服务,为居民解决实事百余件。参与社区建设的驻区单位由最初的3家发展到现在的13家,驻区单位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和热情得到了充分凝聚和调动。
2、居民幸福感明显增强。
近年来,社区的各功能室得到了极大改善和运用,用于服务群众的场所面积达到了1500平方米,红色影院、e康养、电子阅览室、文体活动中心全天开放,丰富了居民的业余生活;一站式党群服务大厅统一设置民政、就业、医保、技术、综治等9个服务窗口,使居民只跑一次就能办理各项民生事项;社区依托“幸福速递”和“四项清单”,实现居民点单、党委下单、速递员、共建单位和在职党员接单、居民评价反馈流程,真正实现0次跑,帮助居民解决345件难题;通过发挥居民议事会作用,完成兵工小区供热管线改造栋楼工程等16件难事;创城活动中,清理野广告20000余张,弃管小区清理垃圾12批次,清理垃圾20多吨,保障了居民生活环境的优美;社区艺术团在重要节日都会结合居民生活自编为居民表演喜爱的节目,营造文明新风氛围;社区居民在社区党委的引领下,各网格党员的带动下,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逐年提高,参与人数已由最初的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1500人,社区居民的幸福感也逐步增强。
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通过社区实施“五个融合”、“两个引领”、“听、学、倡、做”四步工作法,体会到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作用,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和加强,只有顺应社会结构新变化,把组织建到居民身边,把服务融入百姓生活,把温暖送到群众心里,事事为民着想,处处为民解忧,保持和群众零距离接触,带领广大人民群众把对幸福生活的向往逐步变成现实,使党组织成为凝聚民心民力、推进社区发展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民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民政局:
为总结推广各地基层治理实践创新经验做法,宣传展示各地加强基层治理进展成效,营造全面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良好氛围,现就征集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案例主题。党的十九大以来各地在乡镇(街道)、城乡社区治理和服务中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基层减负(特别是“社区万能章”治理)、“六稳六保”、疫情防控等有关重大决策部署,形成的创新性、有效性和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案例。
(二)案例类别。乡镇(街道)服务管理、城乡社区治理服务、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治理服务。
(三)案例内容。典型案例一般应包括:案例背景,主要是申报单位当地基层治理面临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主要做法,主要是当地推动基层治理的经验做法,应具有创新性;工作成效,主要是当地基层治理创新取得的进展成效等,应有群众满意度结果为支撑。案例篇幅控制在2500字以内。
(一)自主申报。8月30日前,由县级民政部门汇总本地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形成申报材料报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审核,由地市级(或计划单列市)民政部门择优推荐省级民政部门。
(二)省级推荐。9月30日前,省级民政部门综合考虑区域分布、工作基础、经验成效、选题均衡性等因素,按照优中选优的原则遴选优秀案例,报送民政部基层政权建设和社区治理司,每个省一般不超过10个。
(三)择优确定。11月30日前,民政部以适当方式组织评审并考察,择优确定全国基层治理创新典型案例,以民政部名义组织宣传推广。
(一)加强组织领导。要明确专人负责典型案例征集工作,指导做好典型案例梳理总结工作,按照规定的程序、时限择优推荐典型案例。
(二)加强典型示范。要因地制宜组织开展本地基层治理典型案例征集工作,鼓励引导基层创新,通过典型示范全面推进相关工作。
(三)加强工作指导。要结合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加强对本地区基层治理工作指导,全面总结进展成效,研究解决基层治理面临突出问题。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x乡xx村党支部,以突出的社会治理成效极大提振全乡干部决胜全面小康、共绘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xx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2019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xx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x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xx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非公企业党支部年轻党员郑传华带头成立“贵州乡里乡亲开心农场农业园区”,租用农户土地xx余亩,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该社辣椒长势喜人,有效增加了xx余户农户的收入。该园区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经营实体,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愿景。
xx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带头、村委落实”的机制,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xx万元,完成x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大坪水库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善道路设施,配合完成xx乡2018年组组通路xx村境内路段xx公里、敖吴公路进二组支线xx公里,配合完成xx村半岩桥危桥改造工程,建成长26米宽8米的新桥一座;四是引导村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xx村七组大坪发展特色苗木种植项目x个、魔芋种植基地x个,为全村村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培育好农村党支部这只“领头雁”,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xx乡将保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良好态势,以点带面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为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星满xx”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xx智慧。
近年来,xx县着眼基层,用力基层,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开展“全面推进基层活力,提升平安xx建设”活动为牵引,在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进行有益尝试,平安xx,和谐、美丽xx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一)高位推进,做大做强做实治理工作。
xx县针对全县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和维稳形势,强势推进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一是成立了县委书记任组长,县委副书记、县长,县委常委,各乡(镇)党委书记,县直各党(工)委(党组)书记,县直各部门支部书记为成员的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领导小组,并抽调专人组建了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兼任,办公室负责收集整理全县开展工作情况,对全县社会突出矛盾、乡(镇)、村(居)矛盾纠纷及社会热点、难点排查处置情况进行统一汇总,为全县社会治理决策提供了第一手资料。二是强化督查,推动工作。今年x月组成x个工作组,由领导带队,抽调乡(镇)政法副书记、政法委员、司法所长、组织委员、综治办主任和县委政法委科室人员对全县xx个乡(镇)、xx个村(居)委会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进行半年考核督查。
(二)科学谋划,注重实际,全面推进治理。
xx县制定印发《xx县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工作办法(试行)》,坚持五条原则,抓五项措施治理,建立机制激发活力,在基层治理中对乡(镇)、村(居)委会每半年开展一次排查和通报,对排名靠后的相关责任人和责任单位采取通报、约谈、挂牌警示、挂牌督办、问责处理等,对评为先进的乡(镇)、部门干部职工在评先评优、职务职级并行,干部选拔任用方面优先考虑。
(三)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把普法教育、遵纪守法构建美丽乡村作为平安法治和谐xx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来推动。近年来,政法委机关深入xx等山区乡(镇)开展法治宣传宣讲,扫黑除恶、遵守法纪,建设平安乡村,命案防控“以案释法”宣传宣讲xx场,参与群众达xx万人次。
(四)推进矛盾风险化解,维护社会稳定取得新进展。
加强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积极推进行业性、专业性调解组织建设,建立矛盾纠纷调解“以案定补”机制,充分调动各级调解组织化解矛盾纠纷的积极性。推进基层社会治理工作与平安xx、法治xx建设有机融合,新时代“枫桥经验”由乡村治理向城镇社区延伸。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共完成xx个乡(镇)、xx个村(居)委会、xx个村委会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服务打好三大攻坚战。
一是积极推进县、乡、村、组矛盾纠纷大排查、大走访、大化解,实行县级副处领导排班接访信访事项,包案化解县重大疑难矛盾纠纷案(事)件,定期下访,包保乡(镇)及单位。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经验”。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处置在萌芽,“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矛盾不上交”形态基本形成。
二是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有机融合。推进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管控治理,保持对各类犯罪形成高压打击态势,加大对命案防控工作的源头治理,源头防范、法治教化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主要表现为群众获得感、安全感、满意度逐年上升。命案防控率全市以十万人占比,全市xx,xx县为xx,排名全市最低。推进基层治理,加大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减少命案发生已初显成效。
三是加强乡(镇)综治中心规范化建设,乡(镇)村人民调解委、治保委、群防群治志愿者队伍建设,尤其是现代化防控手段的提升,使打、防、控更具震摄力。积极探索新时代“枫桥式”派出所建设,全县科学划分社区(责任区)xx个,按照“一区一警”配备了民警,今年招录了xx名辅警,全县实现了“一村一警”配备全覆盖,开了全市之先河。xx名辅警都到村委会开展治安整治和矛盾纠纷化解,人民群众安全感也大大得以提升,见警率大大提升。全县安装监控探头xx个,安装旅店业人像识别系统xx家,完成进出本县xx个高清摄像卡口监控系统建设。
四是充分发挥法治保障作用,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推进依法治县建设,主动打好三大攻坚战,抓好重大建设项目综合护航工作。2019年全年化解涉重大项目建设矛盾纠纷xx起,化解阻工阻路xx起,办理行政案件xx件,打击处理xx件,行政拘留xx人,为xx重点项目建设顺利推进提供了重要法治保障。人民群众反响强烈,对政法机关对违法行为敢于亮剑,保证国家重点建设顺利推进勇于出手拍手称快。
背景。
大华山镇下辖20个行政村,21个党(总)支部,1235名党员。为适应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大华山镇党委主动探索、积极行动,于2017年6月创建开通“大华山党建”微信公众平台,构建“党员管理、支部规范、党建品牌”+“实时推送党建动态信息”的“3+x”党建新模式,把平台建设成为推进支部规范建设、党员学习交流、组织管理监督、宣传身边典型、党建引领发展的“辐射中心”,打造了党员教育管理和党建品牌活动的新阵地,打通了党建工作的“最后一公里”,进一步推动落实好“支部吹哨党员报到”工作机制,努力提升大华山镇基层党建工作水平。
措施。
一是在线吹哨,让支部第一时间行动起来。通过“支部规范”功能模块,搭建掌上支部督导平台,推动支部将“三会一课”制度落实情况、主题党日活动、组织生活、党员大会等支部重要事项做到“网上登记、全程留痕”,同时实现党委对党支部动态管理、有效监督、实时可查,为督促党支部工作运转规范化、制度化提供有力抓手。以党员全覆盖为目标,开展“支部吹哨学习党员网上报到”系列活动,通过会议部署、动员落实、平台宣传、张贴海拔、发送宣传彩页、媒体转发等方式号召党员积极参与网上报到。目前为止,全镇成功报到的党员数达606人,报到率达49%。通过支部在线吹哨,吹响了会议召开的“上课哨”、党员学习的“集结哨”、环境整治等中心工作的“冲锋哨”。
二是网上报到,把党员第一时间组织起来。开展“喜迎十九大”为主题的党务知识学习系列活动,以“党务测试”功能模块为依托,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为目标,“10题1卷”向平台关注者推送试题,全部答对者给予随机红包奖励,参与测试答题突破7000余次,其中全答对者高达5282人次;开展“学习十九大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无纸化党务知识网上大赛,以平台为载体,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目标,打破时间空间障碍,组织镇域内党员“5人1组”、“百题一卷”集中进行答题竞赛,现场比赛、现场排名、现场颁奖,26支代表队130名党员到场参赛,共有10人、6支代表队、4个党组织获得表彰奖励。开展“新时代新征程新作为”为主题的“喜迎新春学习贯彻十九大闯关答题竞赛”,以春节为契机,以切实增强学习效果为目标,举行为期一个月的网上趣味答题竞赛活动,开创创新型党建大拜年活动。每人每天6次答题机会,每天对闯关成功的前200名进行红包奖励,及时更新公布参赛者的成绩和排名,按照个人累积成绩排名评选“党务学习之星”并进行表彰,引导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挑战。参与此次竞赛达25114人次,满分15600分,最高累计成绩为15360分,学习积极性高涨,学习效果颇为显著。
三是实时监督,使情况第一时间反馈上来。通过“党员心声”功能模块,鼓励党员说心愿、提建议、晒承诺,畅通联系渠道,增加互动,群策群力,合力加强党建创新性和实践性。十九大召开前期,引导号召党员发声,说出自己的心声、建议、承诺700余条。通过“身边榜样”功能模块,广泛收集、宣传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教育引导广大党员以先进模范为榜样,学习转化为做合格党员的实际行动,提高党性修养和党性认同。通过“党员积分”功能模块,实行党员签到、参与活动、实时互动、评价留言等送积分制度,用积分兑换政治理论书籍、大华山特色农产品以及景区门票等礼品,进一步线上线下互动宣传营销大华山,通过党建促进中心工作,帮助百姓增收致富,进一步促进全镇经济社会发展。
成效。
平台的搭建构建了支部规范建设的新格局,使得线上线下并行互促;开辟了落实网上党员报到的新途径,使广大党员随时随地都能浏览分享党建资讯、了解党务知识、接受党性教育,实现党建工作全覆盖;打造了教育管理党员的新阵地,网上党校作为党员学习教育、加油充电的主渠道;开启了基层党建工作的新窗口,互联互动,多向传递,让党建工作真正“走”到党员身边,提高了党建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切实扩大了党建的影响力,增加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的党性认同感。
一、创新工作理念,实现治理方式由“闭合型”向“开放型”拓展。强化区域性功能,实现参与主体多元化。坚持对内整合、对外联合,凝聚基层dang建发展合力。将整建制拆迁的x个行政村就地转为社区,调优组织设置,引导村、社区党组织结对共建。深入推行“大党委制”,村(社区)党组织累计吸纳x家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作为“兼职委员”,实现dang建资源共享、组织生活联办。推进跨区域结对共建,鼓励市、区机关部门单位“反哺”结对村(社区),将优势资源向下倾斜,为基层建设发展提供必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支持。
实施精细化管理,实现服务效果最优化。在社区工作者、党员志愿者、业委会成员中挑选出x名片长、x名楼长,承担收集民情、调处纠纷等职责,分类绘制反映居民服务需求、社区服务设施分布状况的民情图x类达x多张,社区干部“持图入户”,每月至少走访x户居民,“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x年以来共上门入户x次,解决群众难题x多件。
实行参与式治理,实现共建方式民zhu化。以“参与式方法”为指导,针对社区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建立居民议事会、事务会商会等多种形式的基层民zhu协商制度,构建党组织领导下“开放、多元、共治”的管理格局。x年以来累计开展议事会商x多场次,解决安置小区“毁绿种菜”、广场舞扰民、停车难等“大事小情”x多件。
二、对接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体系由“零散化”向“一体化”升级。新形势下,如何及时回应群众多元化的服务需求,建立“适销对路”的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基层党组织迫在眉睫的事。x区一方面积极拓展公共服务范围和项目,满足公众选择,另一方面适当引入市场机制,培育壮大社会组织力量,建立多元化、专业化、一体化的服务体系。
统筹兼顾,提供更加高效的便民服务。面向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失水渔民)开展“新市民”培训,开设“道德讲堂”、“法律讲堂”,提升道德法治水平,组建x支创业指导团队、x个创业实训基地,帮扶x多名失地农民成功创办x家企业,帮助x多名失地农民实现再就业。为让居民群众享受到“全天候”办事服务,建立ab岗制和错时工作制,社区公共服务实行工作日午间值班、双休日预约服务,得到群众“点赞”。
创新载体,开展更加高效的志愿者服务。根据党员个人特长和服务意向,组建专业型、综合型志愿服务队x支,吸纳x余名党员志愿者。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通过电话热线和“xxdang建”微信服务号受理群众服务诉求,向党员志愿者进行推送,及时提供居民所需服务,累计开展“响应式”服务x次。
瞄准需求,打造更加精准的项目化服务。社区党组织通过议事会商掌握居民共性服务需求,以“微公益”的形式申报社区服务项目,采用众筹模式多渠道筹集资金,推动项目落实。x年以来,区级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共出资x万元认领了x个社区服务项目,惠及群众x余人。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五
近年来,x区坚持把党的建设贯穿基层治理工作的全过程、各方面,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与社会整合功能,走出一条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新路径。现将有关做法汇报如下:
(一)“三个聚焦”压实工作责任。
1.聚焦职责打造一贯到底“动力轴”。建立区、街道、社区三级责任体系,区委履行主体责任,对全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进行系统谋划、统筹协调、督查落实;街镇党(工)委履行直接责任,统筹抓好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和“两新”组织党建等工作;社区履行具体责任,贯彻落实上级党组织部署的各项任务,加强辖区内入驻单位、新领域党组织党建资源整合,履行辖区内小微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兜底管理职责。通过构建一体化组织体系,助推城市基层党建工作高效运转。
2.聚焦标准制定达标规范“参照系”。以绣花功夫抓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印发《x区城市基层党建标准化工作手册》,出台x项党内政治生活实施指南,对“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民主评议党员、党费收缴等制度统一要求,探索开展党支部“达标创星”活动。开展党员积分制管理,建立党员责任清单,将党员履职尽责情况分为x大项、x小项进行评分,实行动态管理和全程监督。
3.聚焦落实用好督查考评“指挥棒”。推行区、街镇、社区“三级双向联述联评联考”制度,在区委书记和街镇党(工)委书记述职评议的基础上,将范围延伸至社区党组织书记,各级党组织书记分别向上一级和下一级党组织和党员述职,接受评议和履职考核,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优评先和年度考核的重要依据。建立“周督导、月通报”制度,每周从x个党(工)委抽查部分基层党组织,对党建工作开展情况进行全方位“体检”,对党建工作履行不力地进行约谈通报,责令限期整改,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三个创新”规范工作程序。
1.创新互联互动的共治共享格局。注重条块结合、双向用力,推动各领域党组织共驻共建、融合发展。深化“兼职委员”制度,将辖区内省、市、区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两新”组织等驻区单位党组织负责人选聘为街镇党(工)委兼职委员,从居民代表、社区民警及物业公司、业委会等组织的党员中选聘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目前全区已选聘兼职委员x人。在全市率先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区级联席会议,并指导各街镇、社区在x家“党建促进会”、x家“党建联盟”基础上,成立本级城市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形成区-街镇-社区三级联席会议制度,开展契约化共治共建,吸纳更多党建主体参与城市基层治理,共同构建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2.创新五级联动的服务管理模式。激活城市基层党建“神经末梢”,推动服务管理向城市基层每个角落延伸。在全区x个网格党组织的基础上,形成街镇党(工)委—社区党委—网格党总支—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五级网络”。分类推进小区党支部建设,建成小区党支部x个,覆盖率达到x%,x余名省市直机关在职党员亮出“红色身份”。推动小区党支部、业委会、物业公司三方“交叉任职”组建“红色业委会”和功能型党小组,安排党员轮流上岗为居民提供服务。结合“里坊制”打造“坊巷党建”,在x社区成立x个坊巷党支部,推动周边商户、群众共同参与社区治理。
3.创新优势互补的供需对接清单。充分发挥辖区行政资源丰富的优势,与驻区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制定包含x余个服务项目的“供需清单”。各街镇为驻区单位在应急抢险、文明创建、市容环卫等方面提供支持与保障,驻区单位则向社会公众无偿开放部分党建资源和停车场、运动场等公共服务设施,免费提供部分卫生、医疗、少儿托管等服务措施。同时,共建单位与社区定期开展座谈,建立党建信息共享机制,推动党建工作水平共同提升。
(三)“四个抓手”,提升工作成效。
1.抓常态化活动开展,服务群众零距离。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已注册党员志愿者x万余人,党支部志愿服务队x余支,x万多名省、市、区在职党员进社区认领困难群众“微心愿”x个。组建专项志愿服务队、党员突击队等平台,引导广大党员积极投身项目攻坚、应急维稳、招商引资等工作一线。开展“入民户、访民情、交朋友、解难题”活动,落实好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结对帮扶等制度。深入开展社区“大治理、优服务”竞赛活动,深化“精品社区、示范社区”创建,打造更多“军门式”宜居家园。
2.抓市场化力量引入,服务群众更专业。坚持把社会组织培育成为党整合社会的重要力量、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按照“党建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组织服务群众”思路,推进芍园家庭综合服务中心和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引进x等x家专业机构,承接社区养老、小学生午托等服务项目。在各街镇以公建民营方式建设五星级社区养老服务照料中心,引入专业化养老机构进行运营,实现政府、企业、市民“三赢”。开展“律师进社区”活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累计接待法律咨询x人,参与化解矛盾纠纷x余起。
3.抓动态化办法执行,服务群众更精细。瞄准群众“需求端”,以“供给侧”思维为群众提供“订单化”服务。完善民意征集办理机制,开展“参与式预算”微实事项目协商工作,从环保、交通、公共安全、教育文体等民生微实事项目预算开始,即动员社区居民、社会组织共同参与协商,项目全程接受“两代表一委员”和居民群众的监督和建议,从“政府定实事政府做”转变为“百姓定实事参与做”,积极营造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众智的良好氛围。
4.抓智慧化手段推广,服务群众更高效。依托“x通”app、“党员e家”等平台,为居民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服务。在军门社区开展全国首个“数字公民”试点建设,为每位公民确定一个数字身份,方便公民获取个性化、智慧化精准服务。创办“红色小广播”,由x名党员志愿者组成播音团队,每周以普通话和x话“双语”为党员群众传播党的“好声音”。联合中瑞集团,在国家xa级景区三坊七巷打造“坊剧党课”教学点,运用“xd”技术将党建与历史文化有机结合,排演全国首个坊巷文化影音秀,增强新时期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四)“三个优化”夯实工作保障。
1.优化工作机构。推进街道体制改革,构建更加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将原有十余个内设科室并入“党建服务中心(便民服务中心)”一个“前台”窗口和“基层党建办”“营商环境办”“公共管理办”“公共服务办”四个“后台”办公室,形成“一中心四办”格局,通过调整优化“双台服务”,切实强化基层党建、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机构和力量。实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规定职能部门不能随意将工作任务摊派到社区,社区承接事项由原先x项压缩为x项,区级部门行政权力事项取消x项,梳理转变管理方式x项,区级非清单项目全部取消,切实为社区减负,有效激发社区党组织内在活力。
2.优化基层队伍。完善“双轨并行”的城市基层党建人才培养链,即“社区工作者—社区书记—事业编制社区书记—街镇(区直部门)副职”职务培养链和“社区工作者—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高级社会工作师”职称培养链。目前全区已有x名社区书记进入事业(行政)编制,x名事业编制社区书记通过公推公选走上街镇科级领导岗位。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社会工作职称考试,目前全区已有x名助理社会工作师、x名社会工作师。在全省率先实施“一社区一大学生”计划,与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作开办社会工作专科班,招录x名大学生到社区服务。同时,招聘并统筹使用好“一懂两会”(懂党建、会服务、会创新)城市基层党建专职工作者,确保每个街镇有不少于x名专门抓党建的干部,不断充实城市基层党建工作力量。
3.优化硬件基础。出台加强和改进社区工作《若干意见》,完善基层党建工作专项经费使用和正常增长机制,x个社区党组织党建项目均纳入财政列支。虽然x区辖区面积占x市区面积不到x%,但各社区综合服务场所面积均达x平方米以上,平均面积约x平方米,实现“一老一少一普”全覆盖。在各个街镇设立特色鲜明的“党建综合体”,按照“一室多用”的思路,集街镇党校、党代表工作室、服务群众场所、群团活动场所、决策议事厅等各类功能于一体,方便了党员、群众办事生活。
一是深化社区网格化管理。优化社区网格设置,建强社区网格党组织,加强专职网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水平。
二是加强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聚焦特色产业发展、疫情防控、防汛应急、“三零”创建等大事要事,精准培养骨干力量,选优配强社区工作者,强化社区工作者薪酬保障,拓宽社区工作者成长渠道,持续推动工作力量下沉,打造城市基层治理坚实力量。
三是建设高水平智慧党群服务系统。深入推进各街道党群服务中心建设,加强管理和应用,用信息化助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抓好“廉”的约束,健全基层廉情大数据监督平台,全面开展“回头看”,规范落实“三会一课”等制度。
四是大力推进社区“一有七中心”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整合设施资源,开展群众喜闻乐见、参与度高的文化文体活动。进一步完善社区运转投入保障机制,健全以财政投入为主的基层投入保障机制,加强各类资金整合,提高基层干部基本报酬水平。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六
厂属私营企业,法人代表;现有工人25人,其中技术类管理人员6人;主要产品为碎石,全年开采量为12万吨,产值150万元,实现利税20万元。
厂安全治理技改项目,总投资360万元,建设年限为20xx年3月至xx年6月。项目建设内容:一是加大安全保护方面投入,新建浆砌石护摆500米,排水沟1500米;二是加大设备方面投入。增添火灾探测及报警、救援、破拆工具等消防监测类设备,增添安全检测仪器与监控设备、特种设备安全防护装置、机械安全防护装置等应急救援设备。项目建成达产后,企业销售收入可达420万元,实现利税25万元,带动当地就业30人。
该项目自实施以来,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抽调专人与企业组成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并实施现场调度,目前已基本完成500米砌石护摆、1500米排水沟基础设施建设;机械设备正在积极采购中,已与厂家签订了意向性购买协议,实际完成投资120万元。
纵观项目建设的总体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是由于企业起步较迟,加之镇政府财力十分有限,从而导致项目建设资金不足。
二是企业员工对新设备不能熟练掌握,需加大对企业员工的设备操作能力培训力度及安全生产知识教育。
针对项目建设过程中问题,下一步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继续加大好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基础设施建设于4月份全部完工并通过验收,同时加大与设备销售厂家的.联系,于5月底完成设备采购。
二是加大项目资金争取力度。抢抓各种机遇,积极为企业争取到更多的国家扶持资金。
三是强化培训力度。将组织企业员工分期分批参加培训,进一步加强企业员工安全生产的意识,同时尽快熟悉设备的操作流程,确保该项目建设任务圆满完成。
最后,恳请上级主管部门给予专项资金支持。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七
20xx年我镇政法综治各项工作在上级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十六大、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立足全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和谐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牢固树立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求真务实,励精图治,扎实推进,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效,乡镇政法综治工作总结。现具体总结汇报如下:
今年以来,镇各主要领导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切实坚持科学发展观,统揽全局,一如继往地对政法综治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和关心,并加强领导,为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和有力保障。在党委、政府的正确决策部署和坚强领导下,政法综治各项制度得到了大力完善,各项措施得到了全面落实。并严格了责任追究制度,同二十五个村、二个居委会、十多个单位签订了责任状,努力营造了政法综治工作党委、政府主导,各单位、各部门既各司其职又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在镇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得到了进一步加强,坚持了每月必排查、排查必处置的工作原则,并予以制度化。全年共计排查各项矛盾纠纷一百多起,通过努力,就地处置的占百分之九十以上,有力地将矛盾纠纷消除在了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并对一部分根源深、影响大、性质较为恶劣的矛盾加大力度进行了集中调处,杜绝了矛盾上交现象,有力确保了农村基层大局稳定,巩固了全镇的稳定成果。
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各个阶段扎实开展了各项中心工作,在整体平稳、顺利的工作进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一些事先未曾预料或预料不足的重大或突发性事件,带来了一定程度上的消极影响,镇党委、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工作总结《乡镇政法综治工作总结》。通过积极努力,包括换届选举、农网改造、企业改制等一系列有关问题矛盾得到了及时、妥当的处理,有效防止了矛盾的激化。另外,在几起我镇村民外地发生伤亡事故的案件处理当中,我们也积极参与,尽最大努力维护了我村民的正当合法权益,为矛盾的正确及时消除化解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还全力参与了信访维稳工作,在上级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积极参与市“两会”维稳取得了理想效果,还通过耐心细致反复的工作,妥善化解了“慢慢游”残疾人车主造成重大影响的上访事件,继续保持了信访工作的良好局面,得到了上级的认可和好评。切实做到为全镇社会政治大局的稳定和经济平稳、快速的发展保了驾,护了航。
基层组织队伍建设是政法综治工作至关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我镇工作的一个重点。年初,各主要领导就提出了明确要求,并由主管领导在政法工作会议上做了大力动员和周密的部署安排,强调各单位务必要严格按照上级指示要求,切实加强基层组织队伍建设,完善群防群治网络,着力构筑严密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另外,借此次会议的`机会,还协同派出所开展了有关治安防护、人民调解等有关业务法规知识的培训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效果。通过努力,“一中心五网络”、“两会一队”、“一长五员”“中心户长”等基层组织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制度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人员得到了进一步充实,作用得到了更加充分的发挥,逐步形成了以点带面、合面成网的基层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为维护基层的稳定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正常秩序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除此之外,还协同派出所、司法所开展了平安、无毒创建等专项活动;继续加强了对吸毒人员等重点人口的管理和监控;加大了严打整治力度;以及深入广泛开展了普法教育等活动,顺利圆满完成了上级交办的各项任务。
尽管我们付出了一定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仍然还存在一些缺陷和不足,政法综治力量投入还相对薄弱,各单位对政法综治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有待提高,人民群众群防群治意识还不强等一系列问题,仍需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予以克服和解决。
总的而言,20xx年度政法综治各项工作在上级及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各单位、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下顺利开展,是富有成效的,也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矗我们仍将正视当前面临的形势和处境,克服困难,稳步推进,不断提高忧患意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增强工作的主动性、针对性,为构建平安、稳定、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八
20xx年根据街道安综合治理工作安排的通知,为做好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结合辖区实际情况,我社区综治领导班子在党总支的带领下研究制定了xx年综合治理工作计划,完善了各项组织机构和各项规章制度,责任分工明确,做到了工作有计划、有落实、完成了上级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现对照今年综合治理工作目标,将xx年工作总结如下:
1、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
2、进一步加大创建平安社会活动的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参与意识。今年社区6月份,根据上级要求社区综治办结合安监办开展安全知识进社区、进家庭、进企业、进工地、进校园等宣传活动,宣传普及安全知识、提升全民安全意识。同时每个月对辖区内的企业进行多次火灾隐患、特种设备、建筑工地等专项检查,对企业进行安全宣传工作,有效预防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尤其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确保本社区的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
3、完善组织网络和规章制度,积极开展群防群治工作。社区综治办每季度举行一次关于平安社区会议,总结上季度工作情况以及讨论下季度平安建设。我社区在小区管理中根据实际情况实行机动车与非机动车分流行驶,并且采用外来车辆入门登记的办法进行有效管理,坚持人防、技防、物防结合,去年开始社区内各个角落都配有闭路监控系统,电子眼,安装防火、防盗报警、防盗门率达100%。社区今年还制定保安队伍登记表、治保委员名册、群防群治巡逻工作情况统计表,在重大节日期间到来之前,社区坚持在每栋楼道单元门口张贴安全警示通知,警示居民自我防范,并经常性的开展治安安全检查、宣传教育活动,确保多管齐下有力地保障了社区治安安全。
1、加强流动人口规范化管理,严抓人口管理工作。社区今年利用人口普查的上门机会,对辖区常住人口,外来暂住人员,重点人员进行调查、登记。今年开始小区入住的居民越来越多,出租户也逐渐曾多,社区外来人管理人员针对此情况,对社区内的出租户签订协议目标责任书,按照“谁出租谁负责”的原则,建立了流动人口花名册、对小区内以及辖区内工地的外来流动人口进行排查,做到了底数清、情况明。
2、督促辖区周边工地坚持“谁用工、谁管理、谁负责”的原则,严把流动人口“流入”关,做到来路明、底子清、管得住,确保外来人员不失控。通过强化宣传教育、细化管理措施,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使平安工地创建活动得到了广泛开展。
1、结合禁毒工作安排积极开展无毒社区的创建工作,以“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为切入点,在社区内以禁毒宣传单,入户宣传等活动形式,加强了小区居民的禁毒意识。目前我社区无新滋生吸毒人员,无制、贩毒行为。
2、我们一直没有放松对xx组织的警惕。一方面我们经常下到群众当中去,通过与群众的交流,从中了解是否有新滋生习练者,做到“发现一个,帮教一个”;另一方面,积极发动群众主动向我们揭发、提供xx组织的非法活动,做到“发现一起,处理一起”。由于一直以来我们在辖区内做了大量的宣教工作,所以至今没有发现有新滋生xx人员。
四、围绕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抓好两劳帮教、开展人民内部矛盾的预防调解工作:
1、社区居委会以板报、宣传栏等形式,组织辖区居民全面开展“法律进社区”宣传活动,积极开展各项普法宣传工作,营造辖区浓厚的法制舆论氛围,并发放法律知识读本。通过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增强了社区居民的法律知识,使居民懂得了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提高了居民依法办事的法律意识。
2、积极排查和化解人民内部矛盾,按照“预防为主,教育疏导,依法处理,防止各类矛盾激化”的`原则,把各类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维护社会稳定。今年,由于新小区的房子出现部分问题,老百姓和城建公司出现了矛盾,社区调委会和联防队人员积极进行主动调解,化解矛盾。每月进行三项排查工作,并及时记录,年底进行总结。苏州发生通安事件后,上级领导十分重视,社区领导亲自深入群众,了解民情,召开民主座谈会,听取了小区居民对小区目前反映的情况以及提出的建议,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上汇报,结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改落实,防止引发群体矛盾。
通过一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综治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改正存在不足之处,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繁荣、祥和的生活环境。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十九
事业兴衰,关键在党。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力和凝聚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xx乡xx村党支部,以突出的社会治理成效极大提振全乡干部决胜全面小康、共绘乡村振兴的信念和决心。
xx村党支部在区委组织部的悉心指导及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已于2019年完成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一是加强阵地建设,严格按照党支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要求,对xx村综合办公楼进行提升改造;二是完成支部优化,对照《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等规定,优化非公企业联合党支部设置,将有产业、有合作社的x名党员吸纳进入该支部并确定党支部书记,将支部建在产业上,真正发挥非公企业党员带头发展、推动产业的作用;三是完成支书主任一肩挑,不断优化村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农民要致富,关键看支部。”在xx村党支部的带领下,非公企业党支部年轻党员郑传华带头成立“贵州乡里乡亲开心农场农业园区”,租用农户土地xx余亩,主要以种植辣椒为主,目前该社辣椒长势喜人,有效增加了xx余户农户的收入。该园区是集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教育意义与社会效益有机统一的经营实体,以产业发展带动一方百姓致富,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的良好愿景。
xx村党支部按照“支部带头、村委落实”的机制,一心一意为民谋利,全力推进实施民生项目。一是争取项目资金xx万元,完成x个村级群众服务中心建设工作;二是完成村级大坪水库森林公园建设,提升改造人畜饮水工程;三是完善道路设施,配合完成xx乡2018年组组通路xx村境内路段xx公里、敖吴公路进二组支线xx公里,配合完成xx村半岩桥危桥改造工程,建成长26米宽8米的新桥一座;四是引导村民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xx村七组大坪发展特色苗木种植项目x个、魔芋种植基地x个,为全村村民共同富裕、齐奔小康奠定厚实的经济基础。
头雁领航才能群雁齐飞,培育好农村党支部这只“领头雁”,有利于完善乡村治理体系。xx乡将保持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的良好态势,以点带面稳步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党建引领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有效衔接,为全区开展“党建引领星满xx”党建示范带创建工作贡献xx智慧。
基层治理典型案例汇报(实用20篇)篇二十
优秀作文推荐!西城社区党工委、管委会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要求,始终把维护社会稳定,打造平安社区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大力开展严打整治,切实加强基础建设,认真做好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积极构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社会治安状况保持了平稳态势。在今年的综治工作中,我们在认识上上高度,在落实上加力度,在关键部位,薄弱环节处着力,在宣传教育,责任落实,健全制度,严打整治诸方面下功夫,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保持了西城社区综治工作的良好发展势头。
现就这半年的工作进行全面总结。
以综合治理为抓手,提高居民讲卫生,树新风的道德风尚。半年来,以建设文明和谐旅游社区为目标,采取要求与督查结合,典型与机制结合的办法,对辖区内47条大街小巷,2997户居民入户进行督促检查卫生、排查安全隐患、登记排污设施、掌握危房、雨季出水不畅的街道和院落等基本情况。并对环境卫生差的街道进行了彻底整治,提出要求标准,表彰先进,教育落后,创造了整洁优美安全祥和的环境,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按照县政府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的要求,对辖区内烟花爆竹经营单位、电力部门、宾馆饭店、古城建筑、商铺、学校、交通、消防等安全进行了全面的摸底排查并进行登记造册,深入到37家单位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结合艾滋病、手足口病和甲型h1n1流感的防治,大力宣传讲究卫生、减少疾病的生活习惯,有效地防治了疾病的传染,提高了防控能力。
1、我们深入开展“四打四整治”专项行动,以“打黑除恶”为重点,深入摸排线索,从重从快打击,坚持“严打”方针,巩固和发展“严打”整治斗争的成果。今年上半年来,我区共发生刑事案件5起,治安案件6起。一是突出重点,露头就打,及时分析研究刑事犯罪的新动向、新特点,牢牢把住“什么犯罪突出,就重点打击什么犯罪;哪里治安问题严重,就重点整治哪里”的原则,适时采取集中行动,专项治理等多种形式,坚持露头就打,绝不让其坐大成势,形成气候。始终保持“严打”高压态势,加大了扫除“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力度。促进了我社区治安秩序的`进一步好转。二是把打击和重点整治有机地结合起来,经常分析检查市场、公共复杂场所等重点地区的治安情况和治安问题,及时开展综合整治,对“窗口”地区、学校周边、企业周边、重点工程、建筑工地和网吧整治,落实各项管理措施。
2、我们组织发动社区各方面力量开展群防群治,辖区划分为十个小片,每个小片由机关干部、派出所干干警和信息员组成,相互联系,互通信息。对于社区的下岗职工、残疾人及精神病重症者、刑释人员重点管理,进行矛盾排查,定期走访与平时管理相结合,做到管理制度化。半年来,分片人员对每条街道和每个院落进行了三次排查,各片还进行了易燃易爆等危险物品的摸排,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本社区上半年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得到广大居民的赞同。
3、我区还对“藏民”、“新疆籍居民”等重要情况,认真摸底,严密监控,决不能让其形成现实危害。为此,我们出台了反恐怖预案,并与派出所联合,对我区的宾馆、饭店以及娱乐场所进行了三次摸排,未发现任何不安全因素。
进一步做好人民调解工作,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大力加强人民调解组织建设和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制,做好经常性的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做到早发现、早调处、早解决,把大多数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防止简单民间纠纷转化为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引发群体的事件。
我们把调解与信访工作有机结合起来,调解和接访并重,变“上访”为“下访”,变群众“来访”为领导“约访”,变事后调解为事前预防,我们区涉及信访对象,我们党工委书记闫振贵多次相约,与其交流谈心,对其进行劝解,终使其认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并放弃上访。半年来,全区共调解民间纠纷2起,调解成功率100%,有效维护了社会稳定。
1、加大对外来人口管理工作的力度,对社区内流动人口、出租房逐院进行梳理,重新登记造册,其中流出人口52人,流入83人。分片成员还对辖区内的所有住户进行了摸底登记。
2、上半年,从20xx年-20xx年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6人,五管人员5人。尤其是在今年建起国xx周年的特殊时期,根据刑释解教人员名单和我所掌握的人员情况,对刑释解教人员进行了走访、排查、登记造册,预防和减少重新犯罪。我们对他们开展了“结对帮扶”活动,实行“三帮一”制度,做到了不脱管、不漏管,对他们进行多次帮教。
1、开展“法律进社区”活动。
上半年,我区对辖区实施“分片定责”活动,使机关干部和信息员、街组长积极争做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宣传员,成为居民做好事、办实事的服务员,学法、守法、用法的带头人,其中出板报三期,挂横幅6条,散发宣传资料3万余份。20xx年3月15日,我们配合工商局在峰岩广场进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宣传,并发放大量的宣传材料。
6月1日,我们进行《禁毒法》的宣传,并在主要街道张贴宣传画,翻印《禁毒法》手册若干及宣传材料千余份。
2、开展法律进学校活动。
我们对辖区内的四小学、西关小学建立学校、家长、社会三方互动的教育网络。利用学校有利契机,我所与学校的法制校长联合对学校师生开展了《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专题教育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6月1日,开展了《新未成年人保护法》专题宣传活动,受教育人数达千余人。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学法守法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青少年自我保护意识、维权意识明显。
3、开展法律进机关活动。
为了保证机关干部能够依法行政,社区制定了每周一上午学习制度,确保了主要领导干部的依法行政。
4、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
我社区广泛开展“法律进单位”活动,今年是安全年,我区深入各企业单位、居民院落进行入户法制宣传。进行了安全生产专项整治,西城社区于20xx年3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安全生产法》、《企业所得税法》专题讲座,各企业负责人包括外来经商人员学习了新《劳动合同法》的内容,并发放了千余份宣传单,20xx年4月份,社区又举办了《劳动合同法》和《就业促进法》、人口与计划生育法、文物保护法等法制宣传活动,全区有200多人参加。对于艾滋病传播的高危群体,在组织有关单位责任人培训的基础上,我们深入到各行业发放宣传资料8000余份,面对面谈话100余人次,对外来民工进行了免费体检和hra抗体筛选。
1、社区加强对低保户的管理力度。2月,我们对我区的700多户低保户进行了重新复核,前后将13户特困户新纳入了低保范畴;对低保户进行了住房状况调查,对特困人员进行登记建档,对特困户进行了三次慰问,并与房管局配合,让无住房户享受廉租住房。现已办理了20户。使他们的安居有了着落,体现到党的温暖。
2、我社区下岗职工多,社区千方百计为失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找工,配合今年企业改制,对辖区的下岗职工,依托职教中心建立长期培训基地,出台了十条扶持政策,对171名就业困难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为46人牵线搭桥找到了工作岗位。3月18日,晋中市政协莅临我社区进行了创业再就业工作的调研和指导工作。帮助他们办理《下岗职工优惠证》,解决再就业的问题对4050人员进行了摸底登记。
3、为辖区内残疾人建立了残疾人档案并坚持对他们进行走访、慰问。上半年为社区残疾人发放轮椅2辆。现正准备成立残疾人康复中心。除此之外,通过残疾人运动会为残疾朋友提供相互交流的机会,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上半年来,我区综治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离上级对我们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许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和提高。我们将继续努力,促进全区各项工作健康有序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