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六篇)

时间:2024-12-19 作者:储xy
简介:百分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六篇)》及扩展资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百分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六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一

我和妹妹早就在家呆不住了,我给妈妈建议:“春天来了,我们也去人民公园踏春去吧!”妹妹更着急,拉住妈妈的手使劲往外拽。还使出她的“高招”:我就要去嘛!就要去吗!!

妈妈终于发令了:出发吧,孩儿们!目的地是人民公园。有十来分钟就走到人民公园,这可是我和妹妹的乐园:捉迷藏、玩沙子、比赛爬山、钓鱼等等。

我们从人民公园的东门进去,刚进大门就被一股浓浓的花香陶醉了,再一看。花儿像美丽的少女一样。不仅有玉兰花、迎春花,还有樱花,它们都在争奇斗艳,争先恐后地绽放。当然了也吸引了很多人来观赏。有的人陶醉在花香中,有的人要摘几朵花想炫耀一下,还有的人要拍照留念??。整个冬天的冷清一下子被热闹覆盖了,我和妹妹在这花丛中相互撵着、笑着。春天也给我们孩子带来活力!

走过五彩缤纷的花坛,走过小桥,来到假山跟前。这就是公园的中心了,池塘里的水变得明净,被周围的浓浓柳树环抱,也变成一块透绿的翡翠,美丽极了,这是我一冬天都看不见的景色。俯身池边,

早有贪玩儿的小雨在水里嬉戏了 。妹妹个子低,看不见,直喊“我要抱起来,我要抓小鱼。”可惜今天没带工具,不过也很开心,一个小朋友居然把自己捞的小鱼送妹妹一个。妈妈把它装到饮料瓶里,妹妹就一直把瓶子抱在怀里,当成她的宝贝。

再到小广场,晨练的、跳舞的,也很热闹。春天来了,连他们舞姿也是那么精神!妈妈假如了队伍,我和妹妹跟到后面蹦蹦跳跳!

我爱春天的人民公园,它的美景让我流连忘返,它的热闹让我开心,回味:俗话说:“一年之季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让我们跟着春姑娘在成长的路上奔跑吧!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二

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抗洪救灾中荡气回肠的感人场面,这一次又一次的壮举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历史永远铭记这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共和国卫士们。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在中国革命史这浩瀚的星空上,我的家乡慈溪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浙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芒四射的革命精神。1941年6月,为了开展三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崇寿相公殿,我第五支队第四大队决定对来犯的日军进行伏击,一举打死打伤敌寇8名,打响了三北敌后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创建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幕,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三北的抗日民心。

自此,七星桥战斗、阳觉殿伏击、三北大破袭……面对外来侵略,为了守卫家园,历代慈溪人民展现出的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基因”。

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

慈溪这片红色的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我们每一个三北儿女身上都镌刻着“红色基因”这个“达芬奇密码”,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传承红色基因归根结底要靠行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仅多元而且多变,人的价值追求也如是。但越是这样,就越突显红色基因的可贵,越需要我们一代代传递“红色基因”的正能量。

如果说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南山三十六岙,后海七十二灶,要人随多随少”的口号,是慈溪人保家卫国红色情怀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热爱乡土、建设美好家园、发家致富,便是慈溪人红色基因的具体行动。慈溪的“红色基因”是青瓷文化、移民文化、围垦文化和三北抗战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财富的一脉相承、世代相袭,也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的高度契合。

我要做“红色基因”坚定的传承者,坚守心中的一方净土,脚踏实地,宣传好、传播好“红色基因”,自觉把个人梦想的追逐融入到“慈溪梦”、“中国梦”的大潮中,奏响“红色基因”时代旋律的主音符。

我要做“红色基因”坚定的实践者,注重实际,以勤奋工作为荣,围绕着“青山绿水”做文章。当年,在广交会上摆地摊的方太公司已摇身变成国内厨具行业的龙头之一,依靠的就是这个红色基因。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终将一事无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三北儿女,我们要以钱海军、交警爷爷胡剑宏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以拥有“红色基因”而自豪,传承并在每个人心中激活“红色基因”,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谱写无愧的人生篇章!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三

  • 认识实习总结 推荐度:
  • 认识实习报告 推荐度:
  • 《认识钟表》教案 推荐度:
  • 《认识线段》说课稿 推荐度:
  • 对党的认识 推荐度:
  • 相关推荐

认识人民币

(一)使学生单位:元、角、分,知道它们的十进关系,1元=10角,1角=10分.

(二)学会兑换人民币.培养学生用不同单位的人民币凑成指定的钱数和根据人民币的票面数出它们所表示的钱数的能力.

(三)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受到勤俭节约和爱护人民币的教育.

重点:认识常见的几种人民币,以及人民币单位间的十进关系,领悟这种十进关系和计数单位间的十进关系相同.

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口答:10个一是( ) 100个一是( ) 10个十是( )

1.揭示课题

师:同学们到商场买东西,到书店买书,都用什么去买呢?(用钱去买)对了,每个国家的钱都有自己的名称,你们听说过哪些货币的名称?(美国的钱叫美元,日本的钱叫日元,英国的钱叫英磅,法国的钱叫法郎,……)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人民币)今天我们就来(板书课题:)

2.教学例1

师: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各种分币.请同学们从自己面前摆放的人民币中指出1分、2分、5分硬币摆在桌面上.(学生活动结束后,教师逐个出示1分、2分、5分硬币让学生看,并把放大的硬币示意图贴在黑板上)

师:1分、2分、5分币有硬币和纸币两种,它们的币值是相同的,用途是一样的.

教师指着示意图提问:你怎么知道哪个是1分的硬币?( 1分的正面有数“1”,数“1”下面有“壹分”字样,“壹分”周围有麦穗图案)

师:谁说一说2分的硬币有什么特点?(2分的上面有数“2”,数“2”下面有“贰分”字样,“贰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1分硬币稍大一点)

师:谁告诉大家5分的硬币上面有什么特点?(5分上面有数“5”,数“5”下面有“伍分”字样,“伍分”周围也有麦穗图案.它比2分、1分硬币都大)

师:刚才我们认识了1分、2分、5分的硬币,同学们看一看硬币的背面有什么图案?(人民币的背面是国徽图案)

师:在国徽上面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字样.这些是人民币的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每一位公民都要爱护人民币,你们从小也要养成爱护人民币的好习惯.

师:下面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2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让学生自己摆出学具,两个1分的)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1分币?(同上)

师:一个5分币可以换几个2分和几个1分的呢?有几种换法?(同桌互相说说,并说出自己不同摆法的思路)

3.教学例2.

出示投影片,教师用壹分币一个一个地数,数出10分来.

师:10个1分是多少分?(10个1分是10分)

师:想一想10分可以换学具中的哪一张人民币?请你悄悄地找出来,老师说一二三,你们一起举起来,看谁找得对.(学生举起1角)

师:谁能说一说你是怎样找的?(10分可以换1角,1角的人民币左、右两个下角都有一个“1”字,面上有“壹角”两个字)

师:你真聪明,不但找得快,而且还说出10分可以换1角.那么1角也可以换成10分,1角和10分同样多,因此我们说:1角等于10分.(板书:1角=10分)

师:想一想几个2分币可以换1角?几个5分币可以换1角?(5个2分币可以换1角,2个5分币也可以换1角)1角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教师边说边板书并贴示意图)

4.教学例3.

师:请同桌的同学一起在学具中找出2角和5角人民币,互相说说2角和5角的'人民币各有什么特征?(学生活动后,指名说出2角和5角人民币的特征.教师板书并贴示意图)

师:一张2角的人民币,可以换几张1角的?(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

师:一张5角的可以换几张1角的?谁与我兑换.(指定一名学生与教师兑换)还可以怎样换呢?(5角换3张1角和一张2角;换2张2角和一张1角的)

5.教学例4.

师:请同学们拿出学具中的所有1角的人民币,一角一角地数,数到10角.(学生动手数出10角)谁来告诉大家可以换一张什么样的人民币?为什么?(10角可以换一张壹元的人民币,因为1元=10角)

师:请同学们在学具中找出1元的人民币.(教师同时板书并贴示意图)10角可以换1元,1元也可以换10角.因此,1元等于10角.(板书:1元=10角)1元也有纸币和硬币两种.

师:到现在我们认识以分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分、2分、5分三种)以角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哪几种?(1角、2角、5角三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有几种?(只有1元的1种)以元为单位的人民币还有其它纸币的,以后我们再学习.

师:请同学们看书:p38~p39.并在书上填空.集体订正后,让学生口答一元等于多少分?

师:你们认为人民币中最小的是多少?(1分)可是你们想过没有,如果全国12亿人每人节约1分钱,将是1千2百万元,能够建成几十所希望小学.所以我们从小要注意勤俭持家节约用钱.

1.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1题.(出示投影片)

(1)把1角、2分、1分合起来是( )角( )分.

(2)把3张1角、1个5分、2个2分合起来是( )角( )分.

2.游戏:教师当售货员,学生当顾客,教师出示标有价格的商品,让学生购买.

一支铅笔:1角5分一把尺:2角4分

一只口哨:2角8分一块手帕:3角6分

一本书:1元5角8分

3.抢答题

1角=( )分10分=( )角3角=( )分

40分=( )角6角=( )分50分=( )角

4.教科书p40做一做中的第3题填在书上.

5.课堂练习:p43练习十1~3题.

这节课紧扣,让学生对人民币单位元、角、分以及它的十进关系有一个直观形

象的初步认识,教学层次清楚,环节紧凑,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了学生主体地位.为了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课前应备有足够的学具,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利用电化教学手段和直观教具的演示,通过看、想、拿、换、说,

使操作、思维和语言表达紧密结合,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气氛中掌握了1角=10分的进位关

系.在此基础上,运用迁移规律,学习了1元=10角,进而得出1元等于100分.并适时地

归纳、概括出这节课认识的几种人民币,使学生对人民币形成了整体认识.

练习设计层次分明,形式多样,新颖有趣,使学生乐学、爱学.

教师在教学中还对学生进行了爱护人民币,节约用钱的教育,为塑造学生美好的心灵起到良好作用.

s("content_relate");

【认识人民币】相关文章:

认识人民币01-22

《认识人民币单元复习整理》教学反思09-15

认识一元以内的人民币说课11-12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01-27

一年级《认识人民币》教学反思范文(通用7篇)12-23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认识人民币教案最新模板01-27

人民币简单的计算02-09

配套人民币借款合同02-07

人民币借款合同范例02-07

幼儿园《人民币》说课稿12-24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四

ok3w_ads("s005");

聂智琪

—民粹主义与“民主的悖论”

二○二○年新年伊始,英国脱欧终于尘埃落定。昔日的大英帝国转身离去的侧影或许让不少人黯然神伤。有人感伤之余反思今日之果,大概又要追溯到新世纪以来在欧美声势日隆的民粹主义。认为正是具有盲目排外、群氓躁动等一系列非理性政治特征的民粹主义,推动英国最终走向了逆全球化的歧路。这种理解恰也反映了人们对于最近二十年搅动欧美民主的民粹主义政治的主流看法。民粹主义的初衷或许是以民为 “精粹 ”,但是这一标签已然化身为民主异化的政治符号,对它的全然否定甚至成为主流民主话语下的政治正确。不过问题在于,仅仅将民粹主义的兴起归结为对民众激情的政治操纵,进而将其贬低为一种政治病症,显然无法充分解释民粹主义在主流话语和政治实践上呈现出的巨大反差,即为何长久浸淫于成熟民主体制的选民,会突然之间丧失政治判断力转而支持民粹主义?或许有人会说,此次民粹主义浪潮与全球化所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息息相关。这种解释当然有其道理,但它仅仅将民粹主义视为社会经济问题在政治领域的一时投射,就忽视了一个更为根本性的问题:民粹主义是否与民主本身的进程相关?或者说,民粹主义是否是民主自身投下的永恒伴影?

正是基于这一问题意识,以卡农范、穆德、阿迪蒂为代表的学者提醒我们关注民粹主义与民主之间的潜在关联,甚至试图挖掘民粹主义之于民主的正面价值。例如卡农范指出,民主本身就存在救赎性和经验性的双重面相,民粹主义的兴起与内在于民主的这种张力密切相关。而在穆德看来,民粹主义既是一种对民主的威胁,也可能是一种矫正民主的方案。阿迪蒂则以一个生动的比喻道出了他对民粹主义的同情:民粹主义就像一个宴会上的醉酒客人,他的话语粗鲁,却触及了真相 —自由民主已经忘却了人民主权的初心。民粹主义绝不仅仅是一时的政治躁动,而是对现代民主自身难以摆脱的内在困境的反应。随着讨论的深入,在这些诱发民粹主义的民主难题中,人们越来越关注民主的悖论这一最具挑战性的问题。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民主悖论成为民粹主义兴起的深层根源?

依卡农范之见,这一悖论指向的是现代民主本身的复合式结构,其中的两大支柱 —自由主义和人民主权 —的张力始终存在。在当代法国思想家罗桑瓦龙看来,这种对峙性冲突早在现代民主肇始之初就已经存在。以罗伯斯庇尔为代表的激进民主派和以基佐为代表的理性自由主义的相互激荡,长期主导着法国的政治转型。当前者指责后者从根本上抛弃了人民主权的原则时,后者则批评前者必然会堕入一种非理性的恐怖政治。不过揆诸历史,在漫长的民主历程中,从法国大革命的悲剧到 “二战 ”中的极权民主实践,人民主权原则似乎背负了更多的坏名声,以至于 “二战 ”之后尤其是欧洲的民主实践普遍导向了强调人权和宪法优先的法治国模式。这种转变甚至导致了关于欧美民主的传统印象的再次翻转。依惯常之见,美国一向被视为以宪法约束人民主权的典范,其对司法审查、权力制衡等的强调使其带有更明显的反多数特征,从而区别于因陷于激进的人民主权导致极权悲剧的大陆民主模式。而如今,欧盟日益迈向一种以技术官僚为主导的理性治理模式,相形之下,美国反倒呈现出一种保守特征,这种保守的对象不是通常所指的个人自治意义上的权利,而恰恰是被当今欧洲逐渐淡忘的集体性的人民主权原则。

美国宪法学家阿克曼就曾指出,美国的政治传统允许人民在例外状态下突破修宪规范直接出场,对包括权利在内的任何宪法性问题予以重新界定,而德国基于对纳粹的反思所制定的宪法,却规定了任何人都不能改变的基本权利。近来美国学者卡恩基于对施密特的政治神学的独特解读,更是进一步挑明了美国相对于当代欧洲的例外论特征:“欧盟在追求一种没有主权的政治 —没有例外的法律。然而,美国从来没有经历过任何一种对于我们的政治制度或我们的政治想象的战后重构。我们依然是一个 ‘例外的 国家,因为我们从未放弃我们对自己主权的信仰。”(《政治神学》,17页)换言之,当欧洲普遍走向了对于超越法律的主权者行动的否定,美国对于法律的理解依然与人民主权和自我统治这些民主原则密切相关,而不仅仅是将其归结为人民意志之外的理性。例如,美国对于国际法的抵触看上去与欧洲的潮流格格不入,其实是因为美国人将法律视为人民主权的产物,从而无法理解 “一种在主权者那里没有渊源的规范系统如何能构成法律 ”(同上,12页)。同样,美国的司法审查虽然指向的是对议会多数的制衡,但其合法性却来自对一个超越世代的人民声音的捍卫。与之对比的是,为欧洲国家所青睐的宪法法院则是奠基于个人权利而非人民主权之上。

阿克曼和卡恩对欧美在民主理念和实践上的差异的阐释或许有可商榷之处,但有一点很明确:现代民主工程本身被视为是个矛盾的结构,而不同国家所展现出的民主样式和具体后果,则与自由主义和人民主权这两种力量的此消彼长密切相关。在卡农范看来,当人民主权被自由主义过度压制,民粹主义便可能成为民主主义者 “找回人民 ”的武器。有论者就指出,时下理性自由主义已经进一步蜕变为去政治化的技术专家统治,以至于激发了民粹主义的激烈反弹。在当代欧洲,民粹主义的兴起就被视为是对欧盟日益走向技术专家统治的一种反抗。所谓的光荣孤立与退群的背后,“找回人民 ”甚至成为左右翼共同行动的动力。例如法国右翼民粹主义领导人勒庞宣称其倡导的只是人民主权和民族自治的原则,以反对欧洲层面的专家治国。“剑桥学派 ”的代表人物塔克虽然身处左翼传统,却同样大力鼓吹脱欧乃是英国人民从欧盟夺回人民主权的政治决断。他甚至提醒那些支持英国留欧的左翼人士,脱欧并不是中了 “民族主义 ”和“本土主义 ”之毒,而是重新召唤本来就属于欧洲政治传统的人民主权原则。

将民粹主义的根源追溯到现代民主的悖论式结构,这种思路固然有助于认真对待民粹主义及其所揭示出的民主实践的问题,但是也可能导致一个新的危险:试图 “找回人民 ”的民粹主义与同样主張“人民统治 ”的民主的差异被模糊了,以至于本应该予以警惕的民粹主义成为民主的代名词,而这很可能又将民主引向另一个极端。因此,米勒和乌尔碧娜缇都不约而同地批评将现代民主理解为自由加民主的悖论式结构的观点,认为民主本身就应该是自由的和多元主义的。例如米勒主张在多元和复数的意义上来理解人民,以区别于民粹主义强调的同质性的人民观。看上去这种多元人民观很有理论上的吸引力。因为这一理解不仅注意到了澄清民主与民粹主义区别的重要性,而且将自由民主体制的合法性直接建立在 “人民 ”的基础之上,而非依循传统的 “以自由节制人民主权 ”的思路,从而有助于规避激进民主对其 “压制人民 ”的指责。就此而言,针对民粹主义 “找回人民 ”的激进方案,自由民主的回应无须重谈 “人民暴政 ”的老调进而刻意回避人民话语,而是拥抱一种多元和复数意义上的人民。换言之,如果人民本来就一直在那儿,民粹主义 “找回人民 ”的诉求就丧失了合法性。

通过争夺对人民的阐释权,米勒试图彻底斩断民主与民粹主义之间暧昧不清的关联。这种毕其功于一役的理论抱负固然令人钦佩,但是也使其论述显得有些粗略。一个更为深层的理论问题是:提倡一种复数意义上的人民观是否真的足以化解民主的内在困境,进而防范民粹主义对民主的侵蚀?

诚然,在英语语境中将人民视为多元的存在是很自然的一种理解,因为 people本身就是复数形式的集合体。而与之构成鲜明对比的是,无论是拉丁文的 populous,还是欧洲多数民族使用的 “人民 ”一词(如意大利语的 popolo、法语的 peuple和德语的 volk等)都指向一种单数的人民,后者甚至与民粹主义的人民观颇有吻合之处。但是一直致力于恢复欧陆民主之于现代民主理论的独特价值的罗桑瓦龙指出,英美政治思想对人民的复数化理解并没有把握住现代民主的核心问题,即如何从一个纷繁多样的民主社会中产生出一种整体性的人民政治。对于罗桑瓦龙而言,对激进民主导致的极权主义的反思并不意味着都要导向自由主义一边。事实上只要民主是作为一种政治共同体的存在样式,就势必无法摆脱对于一种整体上的人民的需要。例如,无论是自由主义强调的宪法还是哈贝马斯所青睐的民主商谈程序,虽然基于利益多元或政治多元的不同视角都试图容納一种复数意义上的人民,但是这一宪法和商谈程序本身却预设了一个就其达成共识的统一的人民(虽然这种民主之下的整体性人民与民粹主义的单数人民的差别仍有待给出理论上的澄清)。

而更重要的是,无论是从 “统一 ”还是 “多元 ”的角度来理解人民,都会遇到一个迄今为止被民主理论严重忽视且殊难化解的悖论—人民的边界难题(boundary problem)。这一难题指向的是人民本身在构成上的困境,有时也被称为人民的不确定性悖论。某种意义上,这一潜藏于人民自身的悖论比前面提及的自由主义与人民主权之争更为棘手。

具体来说,根据通常对民主的理解,民主制度的合法性来源于人民的同意。但是人们往往对赋予制度以合法性的主体即人民的合法性缺乏关注,从而忽视了对如下问题的追问:人民自身又是如何构成的?换言之,人民也需要通过民主的方式来界定。但遗憾的是,在实际的民主实践中,这个 “人民 ”却常常要诉诸地理、历史、制度甚至强制性力量的事先规定。这就导致了另一个民主理论自身难

以克服的悖论:被视为对权力与制度赋予合法性的人民本身却面临

合法性的质疑。对此难题,民主理论大师达尔也深感头疼,甚至将其视为民主理论的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在现实的世界里,就民主的目的而言,‘人民 是由什么构成的?这个问题的答案更有可能来自政治行动和冲突,而非基于民主原则和实践的理性推论,而这又常常伴随着暴力和强制力。正如我们所见,在解决这一特定问题方面,民主理论无法给我们更多的指引。”

学界迄今对这一难题的认识仍流于表面甚至于产生误解,从而严重低估了其对于民主理论的重要性。例如米勒在《什么是民粹主义》中虽然也提到了这一边界难题对民主造成的困境,但他只是将其理解为民族国家的地理边界所导致的公民资格问题,认为除非倡导一种世界主义,否则民主理论不可能就此给出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而现实中恰当的回应之道也只能是由现有共同体的成员与希望加入的成员开放性地加以协商和讨论。

当然,现实的民主体制确实都预设了一个特定民族国家边界之内的人民,因此即使是像《独立宣言》和《人权宣言》那样的经典文献看上去宣告的是普世的人权,其实际的民主设计也是指向特定疆域里的人民。这种地理边界通常有助于建构一种相对同质的人民共同体,且往往又离不开历史传统甚至是暴力征服的影响。这不仅使其难以获得民主规范的辩护,也使民主与同样强调边界和排斥的民粹主义难以区分。而在实践层面,对于那些新独立的转型国家,这种人民的边界难题甚至会带来暴力冲突和种族清洗,导致迈克尔 ·曼所说的 “民主的阴暗面 ”。

不过整体上如果边界难题只是指向民族国家的地理因素所导致的困境,其实问题还没那么严重。因为,在规范层面,民主理论的回应既可以诉诸激进的世界主义,也就是通过构想一种世界公民的图景来从根本上化解这一难题;也可以提出更稳健一点的主张如 “所有受到决策影响的人都应该纳入人民范围 ”的原则,以此超越民族国家对于人民范围的狭隘设定。而在事实层面,即使起初民族国家的人民的形成无法摆脱历史和强力的束缚,考虑到所有现实的民主国家都难免这一难题,且这种束缚只限于开端或罕见的时刻,规范性的民主理论也只能将这一事实悬置,去探讨在此之后的人民如何进行民主决策的问题 —这恰恰是当代理论采取的主流思路。例如罗尔斯就承认并不存在一个人们通过完全自愿而形成的社会,因此政治哲学只能将现有的社会视为理所当然的。可见,对于罗尔斯而言,人民本身的构成被视为是外在于民主的问题,而不被纳入其规范性的讨论视野。

但事实上,这样就大大低估了这一内生于民主的根本性困境对于民主理论和实践所造成的挑战。因为,边界难题并不局限于建国或者罕见的时刻,其中的 “边界 ”也不仅仅是指地理意义上的。它其实贯穿于民主的整个过程,当特定的政治共同体形成之后,人民依然持续面临关于其自身构成的正当性拷问。在这里,带有强制意味的地理边界不再构成对人民的主要约束,而是代之以民主制度本身。自此便面临一个更难化解的制度与人民之间的恶性循环:民主之下的制度合法性需要人民来赋予,但与此同时这个需要对制度赋权的人民本身的构成(如选民的资格)又需要制度来界定。可见,即使是激进的世界主义方案能够成为现实,这种包容全世界的公民资格理论也不能在根本上化解这一悖论。因为人民依然持续面临如何通过制度来界定自身的困境。换言之,我们无法仅通过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谁属于那个能够就该问题投票的人民。例如,当要决定选民年龄是否要从十八岁降到十六岁,制度与人民的循环就出现了。考虑到实际中的政治共同体随时会有人退出和加入,这种人民与制度的恶性循环就更加令人困扰了。

值得一提的是,卢梭曾在《社会契约论》中谈到了类似的困境:“为了人民在形成之初就看到成熟的政治原则,接受治国方略的基本统治,结果就必须成为原因:本应由新的社会机构产生的社会精神必须在机构诞生之前就已经存在,在法律诞生前人民就得已经成为该法的治下之民。”卢梭的意思是,为了让人民能够真正胜任体现公意的立法工作,就必须首先要有一个能产生这样的人民的法律,但是好的法律本身又是由这种有美德的人民来制定的。卢梭在这里面临的两难处境是:好的人民与好的法律,到底孰先孰后?一种主流的看法认为,为了化解这一循环,卢梭最终诉诸一个在法律产生之前能够对人民予以引导的公正的立法者。但是引入一个外在于人民的立法者与卢梭主张的人民主权原则并不相符。当然,严格讲,卢梭这里触及的是好的法律与好的人民之間的循环问题,而不是更为基本的制度与人民的循环困境。换言之,即使碰巧存在有美德的人民,并由其制定出一个公正的法律,但是这个人民本身的范围依然无法摆脱是由制度预先确定,还是任由传统甚至是暴力因素主导的困境。

可见,民主理论的中心地带其实存在一个难以化解的边界难题:人民自身的构成难以通过民主的方式得到辩护。如果说民主理论存在诸多悖论,边界难题可能是最为根本性的。因为人民是民主的逻辑起点,如果连人民自身都面临无法摆脱的循环困境,更遑论对其他问题甚至是悖论的化解。即使自由与民主的张力得以缓解(例如通过哈贝马斯提出的人权与人民主权的共源说),人民的边界难题也依然存在。此外,如果说诸如人权与人民主权之争这样的难题,处理的只是两种不同的事物之间的关系,边界难题却是一种循环悖论,这显然是传统的民主理论更加难以应对的。

或许正因如此,这一悖论长期以来并没有受到民主理论应有的关注,以至于达尔慨叹历史上那些伟大思想家几乎都对此忽略不顾了。这种理论上的忽视导致我们无法有效诊断和应对其对制度和人民的合法性所提出的重大挑战,进而成为诱发民粹主义极端回应的深层根源。就制度而言,如果作为授权主体的人民本身存在合法性的问题,那么经由其同意的制度的民主合法性就令人怀疑了。达尔就指出:“组成某一政治体系的人以无法证明其正当性的方式结合起来,在这种意义上,那一体系的民主价值就被降低了。”显然,制度合法性的降低会诱发民粹主义的反建制倾向。而人民本身构成的困境也可能推动民粹主义去找寻纯粹的人民。在当代欧洲,右翼民粹主义追求一种拥有共同文化或种族特征的民族意义上的人民;拉美的左翼民粹主义则试图从阶级的维度构想一种统一的人民。可以说,民粹主义这种对纯粹人民的执着追求恰恰反映了民主之下的 “人民的不确定性 ”所引发的焦虑。

不过遗憾的是,当民粹主义以 “找回人民 ”的诉求来回应现代民主的困境,在本应对此现状予以严肃反思的当代民主理论中,“人民”却被边缘化了。且不说传统的自由主义民主理论,其他诸如参与式民主、协商民主和认识论民主等理论流派,虽然都旨在弥补或者是纠偏自由主义民主,但其核心论述都是围绕 “参与、协商和真理 ”等话语展开,从而有意无意地绕开了 “人民 ”这一民主理论中最为核心的概念。确实,相较于之前的国王,集体性的人民面目模糊不清,容易被人篡改和利用,以至于越来越沦落为民主时代的一个高贵的谎言,抑或是带有压制性的因而是需要警惕甚至抛弃的一个危险概念。但是一种抛弃了人民的民主理论,如何能有效回应民粹主义的挑战?因此,虽然民粹主义给出的方案值得警惕,但是从中若可以反观民主内在的张力和悖论,进而从理论上予以恰当回应,或许是当下民主理论的进展上最可期待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在勇于 “找回人民 ”的同时重新阐释人民的概念,从而将民主真正建立在人

民的根基之上。这一问题,将留待下一篇文章中探讨。

相关热词搜索: 找回 ok3w_ads("s006");

ok3w_ads("s007");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五

漫漫两万五千里长征,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抗洪救灾中荡气回肠的感人场面,这一次又一次的壮举是一部又一部气壮山河的英雄史诗,历史永远铭记这英勇无畏、前仆后继的共和国卫士们。他们创造了无与伦比的骄人业绩,谱写了一曲惊天地、泣鬼神的伟大诗篇。

在中国革命史这浩瀚的星空上,我的家乡慈溪就像一颗闪亮的流星,划过浙北的长空,产生了一种光芒四射的革命精神。1941年6月,为了开展三北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在崇寿相公殿,我第五支队第四大队决定对来犯的日军进行伏击,一举打死打伤敌寇8名,打响了三北敌后抗日的第一枪,拉开了创建三北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序幕,沉重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振奋了三北的抗日民心。

自此,七星桥战斗、阳觉殿伏击、三北大破袭……面对外来侵略,为了守卫家园,历代慈溪人民展现出的是抛头颅洒热血的牺牲精神,是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这就是我们的“红色基因”。

我骄傲,为生长在这个朝气蓬勃、不屈不挠的民族;我自豪,为浴血奋战、换取和平的那些可亲可敬的人。

慈溪这片红色的红土地孕育了红色基因,我们每一个三北儿女身上都镌刻着“红色基因”这个“达芬奇密码”,传承红色基因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而传承红色基因归根结底要靠行动。当今社会,人们的思想观念不仅多元而且多变,人的价值追求也如是。但越是这样,就越突显红色基因的可贵,越需要我们一代代传递“红色基因”的正能量。

如果说在血与火的岁月里,“南山三十六岙,后海七十二灶,要人随多随少”的口号,是慈溪人保家卫国红色情怀体现;那么和平年代里,热爱乡土、建设美好家园、发家致富,便是慈溪人红色基因的具体行动。慈溪的“红色基因”是青瓷文化、移民文化、围垦文化和三北抗战精神等一系列宝贵精神财富的一脉相承、世代相袭,也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社会核心价值观与“慈惠三北,溪通四海”的新慈溪精神的高度契合。

我要做“红色基因”坚定的传承者,坚守心中的一方净土,脚踏实地,宣传好、传播好“红色基因”,自觉把个人梦想的追逐融入到“慈溪梦”、“中国梦”的大潮中,奏响“红色基因”时代旋律的主音符。

我要做“红色基因”坚定的实践者,注重实际,以勤奋工作为荣,围绕着“青山绿水”做文章。当年,在广交会上摆地摊的方太公司已摇身变成国内厨具行业的龙头之一,依靠的就是这个红色基因。如果这山望着那山高,终将一事无成。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作为一名三北儿女,我们要以钱海军、交警爷爷胡剑宏等先进模范人物为榜样,以拥有“红色基因”而自豪,传承并在每个人心中激活“红色基因”,用辛勤的汗水和心血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谱写无愧的人生篇章!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六

是谁给我们现在的幸福?是谁给我们美好的生活?又是谁让中国人变的更坚强?是永垂不朽的革命先烈,为今天做出的重大牺牲,默默无闻的无私奉献,而奉献的却是宝贵的生命,挺胸迎战,中国人的豪气,永不言败的精神,不屈不挠的顽强信念,视死如归的内心定义,正如诗中吟到“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论遭受无数磨难仍然坚挺,为了整个中国冲向前方,为了心中的报国之愿,必胜之心,毫不动摇,矢志不移的刚毅品格,刚正不阿的性情,为今天的幸福而无私奉献。

怀着爱国的信念,将这种百折不挠的精神传递在每个人心中,涌起一股爱国的心,回想起一部部血流成河的场景,满街的枪炮声,一把沾满血淋淋的满腔热血的刀,深深的韵在骨子里,不断的流淌出晶莹的热泪。在心中烙下中国印。

我心中突然涌出一股爱国的心灵感情,这种坚定的信念正是我们应学习的,正是我们应做到的,就让这种永不言败,不屈不挠的信念告戒下一代,让我们在成长的道路上不断前进。

怀着这种心情,听着惨不忍睹的故事,我对这些革命先烈满怀敬佩之心,仰慕之心,向他们致以最崇高的谢意,希望他们在九泉之下能够看到现在美好的中国。在中国人民对抗小鬼时是这股勇往直前的劲头,一直使他们冲向前方,这种意志让我的心灵受到了创伤。

我的心灵在火上烧着,意志上受到了不断的磨练,这让我也向革命先烈在心灵上得到了学习,我深刻的铭记下这些革命先烈,而我们现在应做的而是继承他们的精神,不断学习他们的高尚品德,让中国人变的更加坚强,意志更加坚定,生活更加美好。

让我们深刻的铭记住那些壮烈牺牲的革命先烈,学习他们高尚的品质,不断取长补短,学习他们不屈不挠的意志,将革命先辈的精神一直传递下去。

相关范文推荐

    推荐人民日报评论文章汇总(三篇)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

    关于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简短(6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

    有关人民日报评论文章(精)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

    如何写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范文(3篇)

    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报告对于我们的帮助很大,所以我们要好好写一篇报告。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

    有关人力资源状况分析报告范文

    随着个人素质的提升,报告使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们在写报告的时候要注意逻辑的合理性。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

    最新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如何写(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

    有关人民日报时评范文汇总(2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如何写人民日报时评范文范本(六篇)

    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

    如何写人民日报时评范文(四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

    有关人民日报时评范文通用(三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