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这个社会中,报告的使用成为日常生活的常态,报告具有成文事后性的特点。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报告优秀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一
时间过得真快啊!我以为自己还有很多时间,只是当一个睁眼闭眼的瞬间,一个学期都快结束了,现在我们为一学期的大学物理实验就要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了,本学期从第二周开设了近代物理实验课程,在三个多月的实验中我明白了近代物理实验是一门综合性和技术性很强的课程,回顾这一学期的学习,感觉十分的充实,通过亲自动手,使我进一步了解了物理实验的基本过程和基本方法,为我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实验基础。我们所做的实验基本上都是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著名实验,以及体现科学实验中不可缺少的现代实验技术的实验。它们是我受到了著名物理学家的物理思想和探索精神的熏陶,激发了我的探索和创新精神。同时近代物理实验也是一门包括物理、应用物理、材料科学、光电子科学与技术等系的重要专业技术基础物理实验课程也是我们物理系的专业必修课程。
了解光纤语音通信的基本原理和系统构成。老师讲的也很清楚,本试验在操作上并不是很困难,很易于实现,易于成功。
本实验利用光学多道分析仪,从巴尔末公式出发研究氢氘光谱,了解其谱线特点, 并学习光学多道仪的使用方法及基本的光谱学技术通过此次实验得出了氢原子和氘原子在巴尔末系下的光谱波长,并利用测得的波长值计算出了氢氘的里德伯常量,得到了氢氘光谱的各光谱项及巴耳末系跃迁能级图,计算得出了质子和电子的质量之比。个人觉得这个实验有点太智能化,建议锻炼操作的部分能有所加强。对于一些仪器的原理在实验中没有体现。如果有所体现会比较容易使学生深入理解。数据处理有些麻烦。不过这也正是好好提高自己的分析数据、处理数据能力的好时候、更是理论联系实际的桥梁。
本实验中,我们首先对磁场进行了均匀性测定,进一步测量了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关系,利用磁场和励磁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用电流表征磁场的大小;再利用磁光调制器和示波器,采用倍频法找出zf6、mr3-2样品在不同强度的旋光角θ和磁场强度b的关系,并计算费尔德常数;最后利用mr3样品和石英晶体区分自然旋光和磁致旋光,验证磁致旋光的非互易性。
本实验利用液氮创造低温环境,测量了高温超导材料样品的超导转变临界温度为90.。88k,并在实验同时对温差电偶温度计以及硅半导体温度计进行了温度定标,测得在实验的温度范围内,在磁悬浮实验上,我们分别测量了无磁场条件下相变(零场冷)的高温超导体样品的以及有磁场条件下相变(场冷)的高温超导体样品的磁悬浮力与距离的关系,认为此超导体在强磁场下进入了混合态,而在场冷条件下的实验证实了我们的假设。这次实验我们所作实验中最早结束的一个实验,不过在示波器中调波形时花了点时间,最终还是很快就做完了。
这个实验是我最后一次做的实验,也是最晚结束的一个实验,因为我们去做实验的时候实验室没电了,于是我们等把电路修好后开始做实验了,于是做到晚上11点才结束了,本实验运用光栅摄谱仪和阿贝比长仪,采用摄谱法观测hg谱线的分裂情况,并以此对外加磁感应强度进行估测。本次实验运用光栅摄谱法观察到了在外磁场下hg谱线的分裂情况,直接验证了塞曼效应;还以fe谱线作为标准谱,用内插法测得了各谱线的波长,并以此故测了外加磁感应强度b,基本实现了定量验证和分析,本实验数据处理比较容易,老师讲得也很清楚。
我们大家都知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近代物理实验属于学科基础课程,通过这次近代物理实验课程的学习,使我们认识到了一整套科学缜密的实验方法,对于我开发我们的智力,培养我们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我们科学的逻辑思维的形成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除此之外,使我从思想上牢记做任何事之前就像做实验一样只有好好预习才能做好实验;实验中如果出现问题应该耐心、细致的进行分析,并且要考虑实验仪器本身的因素,有时也应该咨询老师;实验通过做实验的艰辛和处理数据的繁琐让我体会到前辈们是怎么一步一艰辛的在科学之路上进行探索,他们的严谨、求实之精神必然激励着我们在今后的人生之路上向他们那样,孜孜不倦、勇于进取。
最后感谢每位实验老师,您们辛苦啦!每次都跟我们一起在实验室里待到很晚,谢谢您们!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二
姓名_________ 实验日期____年__月__日
探究凸透镜的成像特点
探究凸透镜成放大和缩小实像的条件
标明焦距的凸透镜、光屏、蜡烛、火柴、粉笔 实验原理
1.提出问题:
凸透镜成缩小实像需要什么条件?
2.猜想与假设:
(1)凸透镜成缩小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2)凸透镜成放大实像时,物距u_______2f。(“大于”、“小于”或“等于”)
3.设计并进行实验:
(1)检查器材,了解凸透镜焦距,并记录。
(2)安装光具座,调节凸透镜、光屏、蜡烛高度一致。
(3)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外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4)找出2倍焦距点,移动物体到2倍焦距以内某处,再移动光屏直到屏幕上成倒立放大的清晰实像的为止,记下此时对应的物距。
(5)整理器材。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三
1、学会用bet法测定活性碳的比表面的方法。
2、了解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的基本假设和bet法测定固体比表面积的基本原理。
3、掌握bet法固体比表面的测定方法及掌握比表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和相关测定软件的操作。
气相色谱法是建立在bet多分子层吸附理论基础上的一种测定多孔物质比表面的方式,常用bet公式为:)-1+p(c-1)/p0vmc上式表述恒温条件下,吸附量与吸附质相对压力之间的关系.式中v是平衡压力为p时的吸附量,p0为实验温度时的气体饱和蒸汽压,vm是第一层盖满时的吸附量,c为常数.因此式包含vm和c两个常数,也称bet二常数方程.它将欲求量vm与可测量的参数c,p联系起来.上式是一个一般的直线方程,如果服从这一方程,则以p/[v(p0-p)]对p/p0作图应得一条直线,而由直线得斜率(c-1)/vmc和直线在纵轴上得截据1/vmc就可求得vm.则待测样品得比表面积为:s=vmnaσa/(22400m)其中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m为样品质量(单位:g)。σm为每一个被吸附分子在吸附剂表面上所占有得面积,σm的值可以从在液态是的密堆积(每1分子有12个紧邻分子)计算得到.计算时假定在表面上被吸附的分子以六方密堆积的方式排列,对整个吸附层空间来说,其重复单位为正六面体,据此计算出常用的吸附质n2的σm=0.162nm2.现在在液氮温度下测定氮气的吸附量的方法是最普遍的方法,国际公认的σm的值是0.162nm2.本实验通过计算机控制色谱法测出待测样品所具有的表面积。
比表面测定仪,液氮,高纯氮,氢气.皂膜流量计,保温杯。
(一)准备工作
1、按逆时针方向将比表面测定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旋至放松位置(此时气路处于关闭状态)。
2、将氮气钢瓶上的减压阀按逆时针方向旋至放松位置(此时处于关闭状态),打开钢瓶主阀,然后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减压阀至减压表压力为0.2mpa,同法打开氢气钢瓶(注意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万一表盘冲出伤人)。
3、按顺时针方向缓慢打开比表面仪面板上氮气稳压阀和氢气稳压阀至气体压力为0.1mpa。
4、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1口连接,将氮气阻力阀下方的1号拉杆拉出,测量氮气的流速,用氮气阻力阀调节氮气的流速为9ml/min,然后将1号拉杆推入。
5、将皂膜流量计与仪器面板上放空2口连接,将氢气阻力阀下方的2号拉杆拉出,测量氢气的流速,用氢气阻力阀调节氢气的流速为36ml/min,然后将2号拉杆推入。
6、打开比表面测定仪主机面板上的电源开关,调节电流调节旋钮至桥路电流为120ma,启电脑,双击桌面上pioneer图标启动软件.观察基线。
(二)测量工作
1、将液氮从液氮钢瓶中到入保温杯中(液面距杯口约2cm,并严格注意安全),待样品管冷却后,用装有液氮的保温杯套上样品管,并将保温杯固定好.观察基线走势,当出现吸附峰,然后记录曲线返回基线后,击调零按钮和测量按钮,然后将保温杯从样品管上取下,观察脱附曲线.当桌面弹出报告时,选择与之比较的标准参数,然后记录(打印)结果(若不能自动弹出报告,则击手切按钮,在然后在谱图上选取积分区间,得到报告结果).重复该步骤平行测量三次,取平均值为样品的比表面积。
2、实验完成后,按顺序。
(1)关闭测量软件。
(2)电脑。
(3)将比表面仪面板上电流调节旋钮调节至电流为80ma后,关闭电源开关。
(4)关闭氢气钢瓶和氮气钢瓶上的主阀门(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5)将插线板电源关闭.
操作注意事项
1、比表面测定仪主机板上的粗调,细调和调池旋钮已固定,不要再动。
2、打开钢瓶时,表头正面不要站人,以免气体将表盘冲出伤人。
3、使用液氮时要十分小心,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要将保温杯盖子盖紧。
4、将保温杯放入样品管或者取下时动作要缓慢,以免温度变化太快使样品管炸裂。
5、关闭钢瓶主阀时,不可将各减压阀关闭。
样品序号重量(mg)
表面积(m2/g)
峰面积(m2/g)
标准样品702001660630
样品170199.2411626622
样品270198.6461621763
样品均值70198.9441624192.5
1、调零时出现问题,出峰时,基线没有从零开始,然后处理不当。
2、取出装有液氮的保温杯时,基线还未开始扫描。
3、脱附时温度较低,出现拖尾.通常认为滞后现象是由多孔结构造成,而且大多数情况下脱附的热力学平衡更完全。
1、打开钢瓶时钢瓶表头的正面不许站人,以免表盘冲出伤人。
2、液氮时要十分小心,切不可剧烈震荡保温杯也不可将保温杯盖子盖紧,注意开关阀门,旋纽的转动方向。
3、钢瓶主阀时,注意勿将各减压阀和稳压阀关闭。
4、测量时注意计算机操作:在吸附时不点测量按纽,当吸附完毕拿下液氮准备脱附时再点调零,测量,进入测量吸附量的阶段。
5、严格按照顺序关闭仪器。
6、et公式只适用于比压约在所不惜.0.05-0.35之间,这是因为在推导公式时,假定是多层的物理吸附,当比压小于0.05时,压力太小,建立不起多层物理吸附,甚至连单分子层吸附也未形成,表面的不均匀性就显得突出。在比压大于0.35时,由于毛细凝聚变得显著起来,因而破坏了多层物理吸附平衡。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四
答:拉伸实验中延伸率的大小与材料有关,同时与试件的标距长度有关。试件局部变形较大的断口部分,在不同长度的标距中所占比例也不同。因此拉伸试验中必须采用标准试件或比例试件,这样其有关性质才具可比性。材料相同而长短不同的试件通常情况下延伸率是不同的(横截面面积与长度存在某种特殊比例关系除外)。
2、分析比较两种材料在拉伸时的力学性能及断口特征。
答:试件在拉伸时铸铁延伸率小表现为脆性,低碳钢延伸率大表现为塑性;低碳钢具有屈服现象,铸铁无。低碳钢断口为直径缩小的杯锥状,且有450的剪切唇,断口组织为暗灰色纤维状组织。铸铁断口为横断面,为闪光的结晶状组织。
3、分析铸铁试件压缩破坏的原因。
答:铸铁试件压缩破坏,其断口与轴线成45°~50°夹角,在断口位置剪应力已达到其抵抗的最大极限值,抗剪先于抗压达到极限,因而发生斜面剪切破坏。
答:低碳钢为塑性材料,抗压屈服极限与抗拉屈服极限相近,此时试件不会发生断裂,随荷载增加发生塑性形变;铸铁为脆性材料,抗压强度远大于抗拉强度,无屈服现象。压缩试验时,铸铁因达到剪切极限而被剪切破坏。通过试验可以发现低碳钢材料塑性好,其抗剪能力弱于抗拉;抗拉与抗压相近。铸铁材料塑性差,其抗拉远小于抗压强度,抗剪优于抗拉低于抗压。故在工程结构中塑性材料应用范围广,脆性材料最好处于受压状态,比如车床机座。
5、试件的尺寸和形状对测定弹性模量有无影响为什么?
答:弹性模量是材料的固有性质,与试件的尺寸和形状无关。
答: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与一次加载到最终值所求出的弹性模量不相同,采用逐级加载方法所求出的弹性模量可降低误差,同时可以验证材料此时是否处于弹性状态,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可靠性。
答:检查百分表是否接触测臂或超出百分表测量上限,应调整百分表位置。
8、测g时为什么必须要限定外加扭矩大小?
答:所测材料的g必须是材料处于弹性状态下所测取得,故必须控制外加扭矩大小。
9、碳钢与铸铁试件扭转破坏情况有什么不同分析其原因。
答:碳钢扭转形变大,有屈服阶段,断口为横断面,为剪切破坏。铸铁扭转形变小,没有屈服阶段,断口为和轴线成约45°的螺旋形曲面,为拉应力破坏。
11、实验时未考虑梁的自重,是否会引起测量结果误差为什么?
答:施加的荷载和测试应变成线性关系。实验时,在加外载荷前,首先进行了测量电路的平衡(或记录初读数),然后加载进行测量,所测的数(或差值)是外载荷引起的,与梁自重无关。
12、画出指定a、b点的应力状态图。a点b点σx σx τ τ
13、db db测取弯曲正应力测取扭转剪应力
14、压杆稳定实验和压缩实验有什么不同答:不同点有:
1、目的不同:压杆稳定实验测临界力,压缩实验测破坏过程中的机械性能。
2、试件尺寸不同:压杆试件为大柔度杆,压缩试件为短粗件。
3、约束不同:压杆试件约束可变,压缩试件两端有摩擦力。
4、实验现象不同:压杆稳定实验试件出现侧向弯曲,压缩实验没有。
5、承载力不同:材料和截面尺寸相同的试件,压缩实验测得的承载力远大于压杆稳实实验测得的。
6、实验后试件的结果不同:压杆稳定试件受力在弹性段,卸载后试件可以反复使用,而压缩件已经破坏掉了,不能重复使用。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五
精确测定银川地区的重力加速度
测量结果的相对不确定度不超过5%
初步确定有以下六种模型方案:
重力加速度的计算公式推导如下:
ncosα-mg=0 (1)
nsinα=mω2x (2)
∴y/x=ω2x/2g. ∴ g=ω2x2/2y.
所用仪器为:米尺、秒表、单摆.
g=4π2n2h/t2.
将所测的n、t、h代入即可求得g值.
在摆角很小时,摆动周期为:
则
通过对以上六种方法的比较,本想尝试利用光电控制计时法来测量,但因为实验室器材不全,故该方法无法进行;对其他几种方法反复比较,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原理、方法都比较简单且最熟悉,仪器在实验室也很齐全,故利用该方法来测最为顺利,从而可以得到更为精确的值。
四、采用模型六利用单摆法测量重力加速度
摘要:
重力加速度是物理学中一个重要参量。地球上各个地区重力加速度的数值,随该地区的地理纬度和相对海平面的高度而稍有差异。一般说,在赤道附近重力加速度值最小,越靠近南北两极,重力加速度的值越大,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约为1/300。研究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在地球物理学中具有重要意义。利用专门仪器,仔细测绘各地区重力加速度的分布情况,还可以对地下资源进行探测。
伽利略在比萨大教堂内观察一个圣灯的缓慢摆动,用他的脉搏跳动作为计时器计算圣灯摆动的时间,他发现连续摆动的圣灯,其每次摆动的时间间隔是相等的,与圣灯摆动的幅度无关,并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观察的结果,为单摆作为计时装置奠定了基础。这就是单摆的等时性原理。
应用单摆来测量重力加速度简单方便,因为单摆的振动周期是决定于振动系统本身的性质,即决定于重力加速度g和摆长l,只需要量出摆长,并测定摆动的周期,就可以算出g值。
实验器材:
实验原理:
单摆是由一根不能伸长的轻质细线和悬在此线下端体积很小的重球所构成。在摆长远大于球的直径,摆锥质量远大于线的质量的条件下,将悬挂的小球自平衡位置拉至一边(很小距离,摆角小于5°),然后释放,摆锥即在平衡位置左右作周期性的往返摆动,如图2-1所示。
f =p sinθ
f
θ
t=p cosθ
p = mg
l
图2-1 单摆原理图
sinθ=
f=psinθ=-mg =-m x (2-1)
由f=ma,可知a=- x
式中负号表示f与位移x方向相反。
可得ω=
于是得单摆运动周期为:
t=2π/ω=2π (2-2)
t2= l (2-3)
或 g=4π2 (2-4)
利用单摆实验测重力加速度时,一般采用某一个固定摆长l,在多次精密地测量出单摆的周期t后,代入(2-4)式,即可求得当地的重力加速度g。
由式(2-3)可知,t2和l之间具有线性关系, 为其斜率,如对于各种不同的摆长测出各自对应的周期,则可利用t2—l图线的斜率求出重力加速度g。
试验条件及误差分析:
1. 单摆的摆动周期与摆角的关系,可通过测量θ5°时两次不同摆角θ1、θ2的周期值进行比较。在本实验的测量精度范围内,验证出单摆的t与θ无关。
t=t0[1+( )2sin2 +( )2sin2 +……]
式中t0为θ接近于0o时的周期,即t0=2π
3.如果考虑空气的浮力,则周期应为:
式中t0是同一单摆在真空中的摆动周期,ρ空气是空气的密度,ρ摆锥 是摆锥的密度,由上式可知单摆周期并非与摆锥材料无关,当摆锥密度很小时影响较大。
4.忽略了空气的粘滞阻力及其他因素引起的摩擦力。实际上单摆摆动时,由于存在这些摩擦阻力,使单摆不是作简谐振动而是作阻尼振动,使周期增大。
物理专业实验报告篇六
1、了解单极性码、双极性码、归零码、不归零码等基带信号波形特点。
2、掌握ami、hdb3码的编码规则。
3、了解hdb3 (ami)编译码集成电路cd22103。
l、双踪示波器一台
2、通信原理ⅵ型实验箱一台
3、m6信源模块
ami编码规律是:信息代码1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1的符号反转交替;信息代码0为0码。ami码对应的波形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即脉冲宽度是码元宽度(码元周期、码元间隔)0.5倍。
hdb3码的编码规律是:4个连0信息码用取代节000v或b00v代替,当两个相邻v码中间有奇数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000v,有偶数个信息1码(包括0个信息1码)时取代节为b00v,其他信息0码仍为0码;信息码的1码变为带有符号的1码即+1或-1;hdb3码中1、b的符号符合交替反转原则,而v的符号破坏这种符号的交替反转原则,但相邻v码的符号又是交替反转的;hdb3码是占空比为0.5的双极性归零码。
1、熟悉信源模块,ami&hdb3编译码模块(由可编程逻辑器件模块实现)和hdb3编译码模块的工作原理。
2、接通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用示波器观察数字信源模块上的各种信号波形。
(2)用k1产生代码×1110010(x为任意码,1110010为7位帧同步码),k2,k3 产生任意信息代码,观察本实验给定的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和nrz 码特点。
3、关闭数字信号源模块的电源,按照下表连线,打开数字信号源模块和ami(hdb3) 编译码模块电源。用示波器观察ami (hdb3)编译单元的各种波形。
k2、k3的每一位都置l,观察并记录全l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再将k1,k2,k3置为全o,观察全0码对应的ami码和hdb3码。观察ami码时将开关kl置于a端,观察hdb3码时将k1置于h端,观察时应注意编码输出(ami) hdb3比输入nrz-out延迟了4个码元。
(2)将k1,k2,k3置于01110010 00001100 00100000态,观察并记录相应的ami码和hdb3码。
ch2分别接(ami)hdb3-d,bs-r和nrz,观察这些信号波形。观察时应注意: ·nrz信号(译码输出)迟后于n rz-out信号(编码输入)8个码元。
·ami、hdb3码是占空比等于0.5的双极性归零码,ami-d、hdb3-d是占空比等于0.5的单极性归零码。
·bs-out是一个周期基本恒定(等于一个码元周期)的ttl电平信号。
·本实验中若24位信源代码中只有1个“l“码,则无法从ami码中得到一个符合要求的位同步信号,因此不能完成正确的译码.。若24位信源代码全为“0”码,则更不可能从ami信号(亦是全0信号)得到正确的位同步信号。信源代码连o个数越多,越难于从aml码中提取位同步信号(或者说要求带通滤波的q值越高,因而越难于实现),译码输出nrz越不稳定,而hdb3码则不存在这种问题。
实验分析:(1)集中插入帧同步码时分复用信号帧结构特点:集中插入法是将标志码组开始位置的群同步码插入于一个码组的前面。接收端一旦检测到这个特定的群同步码组就马上知道了这组信息码元的“头”。检测到此特定码组时可以利用锁相环保持一定的时间的同步。为了长时间地保持同步,则需要周期性的将这个特定的码组插入于每组信息码元之前。
(2)nrz码特点:极性单一,脉冲宽度等于码元宽度,有直流分量。
实验步骤3(1)
hdb3全一码:
hdb3全零码:
ami全一码:
ami全零码:
实验分析:由上图可知,信息码全一时,hdb3码与ami码相同;信息码全零时,ami码全零,在图中显示为一条直线,无法提取同步信息;而hdb3码最大连零数不超过3,有信号电平的跳变,因此仍能提取定时信息。
ami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