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

时间:2024-11-22 作者:LZ文人

读后感是表达读者对书籍的思考和感受的文章,它是对作者思想和情感的回应。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优秀读后感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启发。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一

阅读《对陌生人的责任》(见《作文通讯·阅读》4期),写一篇读后感,字数1000以下。

读后感的第一步是研读原作,读出感想来,第二步是根据此类文体的要求写作的。读后感最基本的形式是引、议、联、结。

(一)引,即引进原作主要内容,同时要突出你想要阐发的重点,不必面面俱到。

(二)议,即根据原作内容进行议论,得出一个见解来。这个见解要准确深刻,如能新颖则更佳。这可算是一个关键,若见解陈腐,则文章必然失败。为了使见解深刻、新颖,需注意作品涉及到的每一个人物,事件的每一个环节。

以《对陌生人的责任》为例,涉及的人物有我、女儿、邻居,事件是万圣节去邻居家索要糖果,结果是作者产生了感受,发出议论。因此本文除了人物、事件可供研究外,作者的思想也是引发我们产生感想的材料。

仔细分析,由人物产生感想,是女儿和美国邻居,至少有如下结论:1、生活在美国的女儿真幸福;2.、美国邻居对陌生人很友善。由事件产生感想,至少有如下结论:1.、女儿在爱的环境中成长,长大后也会如此爱别人;2、女儿由开始的拘谨到后来越来越活泼,正是女儿性格成长的表现。至于作者议论中的思想,则非常明显。

读后感可以离开作品的中心思想,而只抓住作品的某一点延伸开去,进行议论。如从“女儿”的这一番经历,我们可以产生羡慕美国的儿童,羡慕他们能得到陌生人的爱。

(三)联,读出文章的可感处,还要联系实际,进行分析从而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可以是现实的,也可以是书中(包括虚构作品)中的情况;可以是相同、相反的情况,或者是相关的情况。联系到中国人的“防人之心不可无,是相反情况;联系到那一扇“门”,可经是阻隔的,也可以是打开的,与外界沟通的,这是相关。

结合实际进行分析。最常见的是比较分析(含对比)、因果分析和条件分析。把中西人对待陌生的态度进行比较,再进行因果分析,则易使文章深刻。或看出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较);或看出中国人生存环境不如美国(因果),或看出是“中国人”“言而无信”,所以总提防别人(因果);或看出陌生人的爱是值得提倡的,但在当代中国还不实际。

(四)结,根据上述分析,得出结论。

四、技法点拨。

1、文章开头需吸引人,不妨用如下方法:

(1)劈头一问,巧设悬念。此法于本文最宜。“夜晚,一个陌生在敲响你家的门,你将如何?”与开头总体介绍的方法相比,更有吸引力。

(2)突兀而起,石破天惊。开头作惊人之论,发前人未发之言。如“中国人最大的缺点之一是言行不一致”,这一句突如其来,使人欲罢不能,只能读下去。

(3)托物起兴,引入正题。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的爱,乃是一种美好的感情,值得讴歌。这样,可以在开头描写一个美好的景物,然后过渡到信任陌生人,接受陌生人的爱的中心上,使文章不但具有思想力量,还有美的意象烘托。

(4)引用诗词、俗语等巧妙导入。引用诗如“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之类的语句,使文章显得有文采。

2、结尾。结尾是根据分析部分产生的,一般由上文自然延伸。如对中、美儿童的幸福感进行对比分析后,自然会得出结论:或羡慕或反思,或提出建议,或抒发感情。还可以用如下方法:

(1)用排比句、对偶句等句子,增加文采,增加表现力。

(2)意味深长。提出发人深省的问题,给读者思考的空间。

五、谨防失误。

1.与文学评论不同,读后感要把话题引向文章之外。紧紧地扣住原文不住,评价、分析其中的人物、情节、主题等内容,不是读后感,而是文学评论。读后感要联系实际,并以这个“实际”为中心展开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2.引述原文主要内容,一是要抓住要点,不可事无巨细,都详细写之。这就要同学们要有高度的概括能力。否则,引述原作就用好几百字,这文章就没法写了。

3.读后感要脱离原作,但也不能与原作无干。有关分析,均由原作而产生,是原作中提及的。如“中国人言行不一”,这不是本文的中心,但文中提到了,可以作为“感”的内容;但如果谈“理想主义”,则与本文牛马不相及了。

六、延伸训练。

1.阅读余光中《乡愁》,写一篇读后感。提示:联系实际,可以谈反“台独”,谈海峡两岸本是同根生,统一是最好的前途,等等。

2.阅读刘亮程《向着一朵花微笑》,写一篇读后感。提示:文章向我们昭示了一种生活态度。联系我们的实际,联系许多人在逆境中成长的实际,会有许多感想。

——读《对陌生人的责任》有感。

树人文学社杨子洲。

美国人的答案是,打开门,热情地招待来人,并给他们一些糖果,素不相识的大人孩子结下友谊,这个夜晚变得不再黑暗、寒冷,它因此被冠名为“万圣节前夜”。孩子们在乎的不是糖果多少,而是在家里的大人们给予他们的幸福与快乐。这是《对陌生人的责任》写到的。

因为中西方文化对门的理解不同。

在中国,门是抵御,保护的意思,门在防盗,门在防止意外的入侵。而在美国,门是敞开迎接,门的含义在迎客,门向所有陌生人敞开。而中国对门的理解,则可从“人心险恶”、“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中溯源。

午餐时偶见报纸上一文,甚有启发。

武汉一学生,大二时去美国留学,由于对美国复杂的社会关系不甚了解,担心被盗,便很夸张地装了两扇防盗门和八扇防盗窗。万圣节那一天,好几个素不相识的美国小孩敲门,由于他没有准备糖果,几个小孩联合在一起把自制的小炮仗扔进了他家。他吓了一跳,急忙报警。事后小孩说中国人“老鼠胆子”,武汉留学生则说美国人“暴力、神经病”。

我想,中国人近乎本能的对陌生人的悲观、失望的态度已经影响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

而且,中国的这种对门外的陌生人警惕的传统,已经开始让中国的社会出现裂纹。人们不再相信友谊与信义,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大多被物质支配。于是,人们只有亲情可以依赖。所以,中国人应该学一学人家老外。我想,我们也应该打开门,让门内与门外沟通、交流。其实就像歌里唱的: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成为美好的明天。

[点评]本文的角度很新颖,从“门”入手。两种对门的的态度,取决于两种不同的文化。作者因此提出应该向外国人学习,提出美好的愿望。(指导教师苏万马)。

——读《陌生人的责任》。

树人文学社许昀璐。

偶然间望见一幅美丽的和谐的荷图,粉粉的荷,翠绿的叶,给人一种清新又淡雅的格调,一种宁静得让人久久不能忘怀的感觉。美丽的荷花,有绿叶相衬,相辅相成,微风中正开得烂漫。那种洒脱,那种芬芳,那种美好,如同人与人之间的真诚相待,相互信任。

再看另一个花苞,紧紧的羞涩地闭着,没有展示出它那本该艳丽的容颜。那层花瓣隔开了外面的世界,使它只有顾影自怜,不愿向众人展现自己的多姿,因为它不相信陌生的世界。

“夜色漆黑一团,到处是阴森森的,我们完全被一个陌生的似乎是充满危险的世界所包围”,这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作者对陌生世界的感受,多么可怕,多么危险。“那扇门一打开,屋里灿烂的灯火顿时撕开夜幕”,这是美国夫妇对陌生世界的感受多么美好,多么和谐。

但,在美国,这一定不会成为孩子们的顾虑。因为,即使是陌生人,主人都会热情地招待,仿佛是天堂为孩子们打开了门。孩子们从陌生人那里得到无限的甜蜜。

这也许就是中国与西方国家环境的差异,中国人只知道从亲友熟人中感受到温暖,却不懂得陌生人之间的钮带和感情,不懂得彼此之间的信任。

正如文中那个生活不便的盲人,在漆黑的夜中对陌生人敞开大门,招待素不相识的孩子,这是多么大的信任!一个生活颇为不幸的人,也本能地懂得自己对陌生人的责任。

请记住对陌生人的责任,请对陌生人也献出一份爱吧!

[点评]本文的特色在开头,用荷花、荷叶作喻,即使开头有文采,又使道理易懂。

(指导教师苏万马)。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二

在暑假“读一本好书”的推荐书单中我看到了《会写作业的机器》一书,很想知道那机器是怎么写作业的,如果我有一台那样的机器该有多好啊!我满怀希望迫不及待地去买了一本,立刻如饥似渴地投入到书的世界,很快我把书看完了,原来所谓的会写作业的机器不是我所希望的那样,让我大失所望。

《会写作业的机器》写的是美国大峡谷学校五年级d组的电脑天才布伦顿、调皮鬼道金斯、乖乖女朱迪、小懒虫凯尔西等性格迥异,完全不可能成为朋友的四个人,因为一个惊天秘密――作业机器而整天形影不离。在学校为了秘密不泄露,他们不停开会,放学了也一起回家,而且天天去电脑天才布伦顿家用写作业机器写作业。这引起了不少人的注意,让d组成员非常担心。

不久以后,事情变得不可收拾,这台机器比孩子们想象中要强大几千倍,让他们面临被关进监狱的危险。这时他们幡然醒悟,用布伦顿的发射机把写作业机器投入了大峡谷中。

读了这本书后,我认识到了不写作业的危害有多大,让全优的朱迪变成了差生,让中等生道金斯、凯尔西成了不及格。让我明白了写作业的重要,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课后积极地完成作业。书中在认识到错误和危害后的道金斯不断努力打败了象棋高手布伦顿,这更加告诉我们,只要认真努力学习,一切都可能成为现实。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三

童年是一条五彩的河,童年是一道七彩的路,童年是一座闪亮的桥,童年是一个美丽的世界。童年多么完美每个人都有童年,每个人的童年是不一样的,每个人都以前历过,有快乐,有幸福,童年是美妙的,童年是充满阳光的,值得回忆的很多很多……而阿廖沙的童年却很悲惨。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翁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爸妈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厌恶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我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此刻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我们多幸福啊,被爸妈宠着。每一天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听着老师讲课;回家有大鱼大肉等着我们品尝;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学习呢。

我禁不住想到了自我,我今年也是十一岁了,当年的高乐基已经走上了独立谋生的道路,想想自我无论做什么事,还要爸妈给我帮忙,回想到刚升初中时的军训,衣服也洗不干净,一切都搞得乱糟糟的,与阿廖沙起来,我情何以堪啊!

在这本书中,我很敬佩善良慈祥的外祖母,她胸怀宽阔,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阿廖沙孤独的心,外祖母对阿廖沙的爱,给予了阿廖沙坚强不屈的性格,让阿辽沙感觉到自我的存在。如果在我们这个世界里谁都能关心别人,帮忙别人,那还会出现争吵、打架之类的事件?这又让我想到了我们学过的一篇课文《将心比心》,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对孩子增加一份关爱,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读了《童年》这本书以后,不仅仅让我珍惜这完美的童年,还让我懂得了就应怎样做人和做事。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四

最近,我读了高尔基的著作《童年》,书中形象地描绘了主人翁阿廖沙悲惨的童年。阿廖沙爸妈双亡,而外祖父脾气十分暴躁,只有外祖母疼爱他了。外祖父不太喜欢他,两个舅舅更是讨厌他。就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却走过来了。其实,阿廖沙的原型就是高尔基本人,高尔基借阿廖沙这个人物来描述自己的童年。这令我深深地体会到了当时那个年代的人的丑陋面目。高尔基的童年跟我们现在比起来,实在是太悲惨了!

所以,我们更要珍惜如今美满、幸福的生活。我们要抓住童年的尾巴,努力学习,千万别身在福中不知福。这样优秀的学习环境,这样美好的童年生活,我们再不好好学习,那就太对不起爸妈了。

如今,眼看童年就要走了,迎来的是充满活力的少年,让我们珍惜童年的最后一刻,稍不留神,童年就会离我们远去,抓住童年最后的时光,留下我们对童年最美好的印象吧!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五

根据下面的材料,自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谝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18,英国人史蒂芬逊制造出世界上第一辆蒸气机车,当时有人驾着一国辆马车和它赛跑。新生的火车丑陋笨重。走得很慢,漂亮的马车骄傲地跑在彰面。而且火车由于没装弹簧,把路基都震坏了。然而斯蒂芬逊并没因比赛失败而灰心,他不断改进机车,坚信火车具有马车所无法媲美的前途。100多年过去了,马车仍按原来的速度转动着轮子,而火车却在飞速前进,高速火车每小时可达200公里,试验性火车的速度更为惊人。

这道题,要求就此写一则读后感,如何才能掌握读后感的写作方式`呢?下面分析一篇文章,从中可以得到一些启示。

例文:

“失败是成功之母”

――由世界上第一辆火车跑不过马车谈起。

当我看完了世上第一辆炎车和马车赛跑,竟然远远落后于马车的故事后,再看到现在高速成火车时速已达两百公里,不由得想起了我国的一句名谚:失败是成功之母。

(引、揭。开篇概引材料,揭示中心:失败是成功之母。文章抓住所供材料的重点有目的地引材,由材料到论点,简洁恰当而又鲜明。)。

假如火车的发明者因为最初的火车头跑不过马车而灰心丧气,不去找毛病,不去想办法改进,那么也许直到今天,人们仍然坐在马车上穿州过府,不知火车头为何物呢!没有第一次的失败,又怎会有以后的成功呢!

(析:紧扣原材料,阐明观点。文章充分发挥原材料的论证作用,通过对材料略作分析,一方面揭示作者由材料到观点的思维过程,另一方面又阐发了中心,可谓一箭双雕。)。

但是有的人一讲到“失败”,便叭恐避之不及,总想自己不论干什么,都只有成功,没有失败挫折。其实只要我们回顾一下历史便函会发现,真正有成就的人,都有是在经历了失败挫折后才取得伟大的成绩的。清代文学家蒲松龄落第之后,愤而著书,才写出《聊斋志异》;著名化学家欧立希经过了665次的失败,才发明了药物666;有“发明大王”之称的爱迪生,一生发明了1000多件新产品,但每一个新发明的诞生,他都有经历过无数次失败。在一次新发明的试验过程中,共失败了8000多次,但他仍然乐观地说:“失败也是我所需要的,8000次失败,起码使我知道了有8000个办法行不通。”由此可见,不经失败,便没有成功的果实,害怕失败是完全没有必要的。或许今天的失败,正预示你明天的`成功呢!

但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个经历过失败后都有会取得成功的。能在经历失败走向成功的人是明智的,但世上有更多的庸人,在经历过失败之后,不思悔改。其中有的人是碰壁了,却不懂转变,吸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走着老路,结果是一再碰壁。有一类人,明明失败了,却又不承认。这种人是最危险的。

我们不但要在学习上、工作上正确对待失败,而且在国家建设方面,也不应因为一点挫折而悲观。如今,我们国家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和某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相比,就像一部不够完美的火车和一部漂亮的马车一样,而我们每人都是火车的设计师。假如我们因为这部火车跑不过马车而对它失去信心,那么国家就没有发展前途了。但如果我们像斯蒂芬逊一样,不灰心,不气馁。找出我们“车”上不够完善的地方进行改进,终有一天,我们国家会像高速火车一样,把资本主义国家远远地抛在身后。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六

就这样宙斯、小绮、英才他们一起踏上了寻找点子的路,在路上,他们遇到了一个叫等到老旧得再也动不了的时候,希望能够成为别人的幸福回忆的机器人,于是他们四人开始寻找点子,可是在路上,英才和宙斯小绮闹别扭,独自走了,但是却被“小偷”泰利抓住了,机器人、宙斯、小绮于是去救英才,发现英才被关在泰利的家里,于是就把英才救了,可是他们四人为了找回点子,又被泰利抓住了,后来才得知泰利偷点子都是因为他的奶奶得了老年痴呆症,他要帮奶奶找回点子,但是在最后的考验中,宙斯通过自己的能力赢了泰利,最终拿到了自己的点子和全村人的点子。

从这个故事中,我明白了:只要面对新的事物或是遇到困难的时候不害怕,保持自信,以积极的态度专心思考,就一定能想到很棒的点子。一开始你可能需要想好久才想得出来,但是只要多试几次,慢慢地你会变得能迅速想到好办法。

要激发有创意的想法,最好进行多方面联想,同时也要换个角度站在对方的立场想一想。有时候可以先剔除某些部分之后再思考,有时候要把看起来毫不相关的部分放在一起来思考。用不同的方式努力地动动脑,你一定能够想出新颖又具有独创性的好点子。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七

暑假期间认真研读了朱伯石教授主编的《写作与作文评改》,读后深有感触。

这本书是为了对中小学教师培训而编写的,不仅适用于在职进修的教师,而且还适用于初中教师的自学。这本书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共分为四编,包括写作基本能力、写作表达方式、文体分类写作和作文评改。书中介绍了从事写作必须具备的五种基本能力和写作的五种基本表达方法。在文体分类一编中介绍了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应用写作四大类十六种文体。在作文评改一编中不仅介绍了作文评改的步骤和方式,而且精选了几篇文章作了评改示范,向我们全方位介绍了写作的基础知识和写作教学及作文评改思想。读后,让我茅塞顿开,受益匪浅。

这本书在绪论中指出了写作课的重要性,“写作课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它不仅是文科个专业的必修课,也是理、工、农、医各类专业需要学习的课程。写作是学好其他各门课程的基础,也是人们从事社会各项工作、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通过学习这门课,要能独立写出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感情健康、结构合理、语言畅达的文章,以适应中学教学或从事其他社会工作的需要。”

学习《写作与作文评改》这门课程,对中学语文教师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语文教师肩负着提高自身写作修养和教学生写作的双重任务,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必须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具备较高的写作能力,同时还要善于运用这方面的知识,用以指导学生写作,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单单掌握某些写作的理论知识而自己不会写作,或者自己有一定的写作能力而不会指导学生写作,不会评改学生作文,都是不称职或不完全称职的。因此,担任中学语文教学的老师们,一定要意识到自己的重任,高度重视并下苦功夫学好这门课程。

总体来说,学习这门《写作与作文评改》需要系统地掌握写作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并且重视实践,多读多写。

我们要学习写作,首先必须具备一些基本能力,即观察与阅读、感受与理解、选材与立意、思路与结构、选词与炼句、想象与联想,只有掌握了这些基本能力,才能提高写作水平。生活中处处都有能写作的东西,首先需要我们学会观察,培养观察能力,观察要全面细致,培养我们的观察能力要由易到难、凝神贯注、持之以恒。阅读能力也与写作能力相辅相成,阅读重在理解和吸收,为作者提供写作材料和表达技巧的借鉴,写作反过来也促进和提高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需要我们注意阅读的方式,阅读可以略读,也可以精读、速读、跳读,我们读不同的文章也可以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感受和理解是主客观的统一,要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在写作和阅读中培养感受能力和理解能力。感受是写作的开端,是立意的前提,也是传情的基点。培养感受能力可以训练感官的敏锐性,锻炼体验的独特性,培养情感的事实性。理解能力的培养需要我们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勤于分析、善于综合,注重实践、反复训练。选材与立意能力也很重要,好的选材和立意是写作成功地基础。结构是写作中的重要环节之一,主题是文章的灵魂,材料是文章的血肉,结构就是文章的桥梁。要在写作中运用好的语言,就要养成认真推敲的习惯,并在选择词语、锤炼句子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选词炼句的能力,加强语言修养。想像与联想是人们进行创造活动的必要因素,也是写作中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在写作过程中,从取材立意、布局谋篇,到表达方式和语言的运用,各个环节都必须借想像和联想作中介才能使写作得以最后完成。想像与联想贯穿了写作的始终,特别是在文学写作中,想像与联想更占有重要地位。提高写作能力一定要培养和提高想像与联想能力。

要提高写作水平,不尽要提高写作的基本能力,还要掌握五种基本的写作表达方法,即叙述、描写、抒情、议论和说明。在写作过程中我们要根据反映客观事物和表达思想感情的需要来选择运用不同的表达方法。叙述是写作中最基本、运用最广泛的表达方法,是各类文章写作的基础。描写是叙事性文章最基本的表现手法,在写人、记事、状物、摹写中广泛运用,它是文学作品中刻画形象、塑造形象的主要手段,对增强文章的形象感、生动性,唤起读者的美感具有重要作用。抒情是表情达意的主要手段之一,是写作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基本表达方法。运用好抒情,有助于表达主题、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抒情实质上是情绪感受在文章中的传达。议论是写作的表达方式之一,在议论说理的文章中,它是一种主要的表达方式。比较完整的议论一般都具有“三要素”:正确鲜明的论点、确凿充分的论据和严密有力的论证。掌握议论方法需要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去体会运用,在研读各类论文中去学习借鉴。运用议论方法除了掌握一些说理技巧之外,还必须较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多学点逻辑知识,养成勤于思考、善于分析的习惯。说明是重要的表达方式之一,重在解决事物、阐明事理,具有科学性、客观性、解说性等特点,并以此与继续、议论等表达方式相区别,在应用写作中,它运用得最为广泛。通常这五种表达方式都综合起来运用,在不同文体的写作中具体选择使用。

第一编和第二遍的写作基本能力和写作的表达方式普遍适用于各种文体的写作,第三编的文体分类写作讲述了各类问题的写作知识。在这部分内容中讲了新闻写作、文学写作、理论写作和应用写作四种,新闻写作中又具体讲了消息、通讯和报告文学的相关知识。这些不同的文体我们不仅要从理论上来理解,更要通过反复的写作实践逐步掌握,以提高写好各类文章的水平。

掌握了写作的相关知识之后,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还要具备一些作文批改的知识。作文评改是作文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文评改与写作的关系很密切。语文教师必须具有修改文章和评改作文这两种能力。通过这一章的学习我们能掌握作文评改的意义、范围、原则、步骤和方式等问题。通过作文评改的学习,提高对修改文章和评改作文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端正评改作文的指导思想,从而在写作时间和作文教学中加强修改自己文章和评改学生作文的责任心,并善于运用作文评改的基本原则,不断提高修改自己文章和评改学生作文的能力,痛死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己动手修改文章的本领和习惯,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讲了作文评改的基本理论知识后,本部分还针对集中问题分别举出实例来进行评析,供我们参考、借鉴。

总之,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注意结合这本书中的理论知识,并在实际的教学中进行总结,认真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以不断的提高自己、学生的写作水平,并增强自己作文批改的质量和效率。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该书是广大一线教师进行写作和评改作文教学的一剂良药,当然对我们这些即将成为教师的学生也能到非常大的作用。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八

这本书是我上个星期借的,当时只是瞄了一眼,然后想速战速决的看完.于是就在天安云谷图书馆楼下的麦当劳,买了一杯可乐,然后坐在那里迅速的读了100多页(将近一半)。当时读完还是多少有一点感想的,但是因为离现在已经过去一个星期了,当时的想法已经忘得一干二净了,事实证明,有任何感想都应当立即马上的写下来,不然真的就忘记了。那就说说最近这2天,我把剩下的半本看完之后的感想吧!

印象最深的就俩点,一个是昨天看的,关于朋友都出版了,自己的无人问津而产生的嫉妒问题.我想我是不会出现嫉妒这个问题的,首先,因为我没有一起喜欢写作的朋友,只有自己一个人,自己监督自己.而且,有句话说的好,超过别人一点点就会产生嫉妒,超过别人一大截,就会产生羡慕,我就是那个被别人超过一大截的人,被别人甩的远远的,可望不可及。对于最近微信上收到的各种征文启事,我是着急,只能眼睁睁看着别人一篇篇发稿,虽然我没有亲自看到别人投稿,但是毋庸置疑,肯定很多人已经先我一步的投了并且被发表了,而我只能是干着急,然后就继续努力的学习,打好基本功。我不怕从头开始学起,要想大厦不倒,,以后能顺风顺水的写,只能一步步扎实的打好根基,所以我连小学开始学写作文的那些最基础的知识,也不厌其烦的去学,我相信,磨刀不误砍柴工。

第二点,跟写作还是有一点关系的,那就是工作,作者说的没错,如果写作还没有让你有足够的报酬,让你支付房租和购买食物,那就先找一份工作吧!毕竟是要生活的,找一份工作先把基本生活解决了,才有机会让你能更好的写作。工作不仅仅是能解决你生活的温饱问题,还能为你提供很多专业的素材,很多作家一开始并不是以写作为生的,他们在各种的工作领域中,因为专业,而写出来就很容易了,自然而然地写出来,一切都水到渠成,而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另外,找一份能促进你写作的工作也很重要,比如说文案之类的,因为你经常接触经常研究,耳濡目染,就会逐渐的提高你的写作水平,千万不要找妨碍你写作的工作,比如一份工作,确实跟写作有关,但因你上班也是面对着写不出来头大,下班回到家就跟不想写了。这句话跟之前说的找一份跟写作有关的工作似乎有点冲突,但仔细分析,不冲突,前面说的是找一份能促进你写作的工作,比如工作中因为专业而容易获得素材,这是能促进,那么有的工作可能跟写作无任何瓜葛,但是因为时间自由,让你有很多时间去看书学习,大量输入了就会有输出,所以这也算是能促进你写作的工作,而有的工作,确确实实跟写作有直接挂钩,但如果影响了你心情,不但不能促进写作还阻碍了,那么这就不能算是一份好工作了。

哎,总而言之,看情况吧!如果这2个月写作能让我有收入,那么我就会再接再厉,全力以赴的去学习去写,如果暂时还没有收入的话,那也只能先好好的找一份工作了,找一份能促进写作的工作。既然已经开始了,就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不管什么时间,不管年纪多大,既然喜欢,就一直坚持,总有梦想成真的那一天!要相信自己!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九

怎么样写读后感呢?所谓读后感,首先要有感觉,然后才会有流畅的写作灵感。

读之有物,下笔才有神,读每一篇文章,要找准与自己思想的契合点,要有共鸣,没有共鸣的书不适合自己,要果断丢弃。

有了共鸣,书中所言能迅速领会,书也就成了自己的知己,酒逢知己千杯少,有很多话想说,有很多东西希望交流,对书中所写迫切有评价的欲望,或者想尽快写出自己的所感所悟,那么,这个就是读后感。

拿小说来讲,小说中阐述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若对自己胃口,主人公性格,处事方式,符合自己脾胃,那么这个时候自己就是故事中的主人公,人物经历的事也就成了自己的事,期间的心理活动,感同身受,将这种体验中的积极意义表达出来,这就是读后感。

拿散文来讲,形散神不散,作者表达的若是自己喜欢的,那么或者拍案叫绝,或如醍醐灌顶,对自己的精神是一种升华,对内心是一种净化,自己或迫不及待想把崭新的自己表达出来,那么,这个就是读后感。

怎么样写读后感?写到此处相信多数人已经明白,这个其实很简单,因为假如你选对了书,假如你用心去读,那就一定有心得体会,那就一定有一种表达的欲望,顺其自然的写出来,这就是完美的读后感。

对于读后感来讲,写的方式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读书的态度。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

作为一名教育服务机构的课程运营,日常接触最多的工作就是写各种策划方案、课程售卖文案、工作总结汇报,总是幻想策划一次通过,课程火热大卖,总结信手拈来,但是现实确实每次打开空白文档就开始各种纠结抓狂,完全不知道怎么写。作为一名教育服务机构的课程运营,日常接触最多的工作就是写各种策划方案、课程售卖文案、工作总结汇报,总是幻想策划一次通过,课程火热大卖,总结信手拈来,但是现实确实每次打开空白文档就开始各种纠结抓狂,完全不知道怎么写。

不会看书,不会积累素材,不会写金句,我就是不会写作,这就是在我接触到《写作7堂课》之前对自己的定义。《写作7堂课》让我重新定义了写作,也重新定义了我自己,写作可以没有天赋,确不能没有方法。

相信不少人和我一样,写作主要靠灵感,那没有灵感怎么办呢?我想你肯定在苦苦的等着灵感带进脑子里,最后开始神游发呆。

秋叶大叔告诉你,你缺的不是灵感,缺的是框架。

“什么是框架写作”?就是针对自己擅长的领域,列出所有可以讨论的话题,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建立话题库,相当于对一个领域建立上帝视角。

以课程文案为例,我需要先画出这样一个框架树。

当然,才开始的框架肯定是非常粗糙的,后续可以逐渐优化,最重要的是强行给自己的脑中植入这个框架,让它把我们日常所思所感连接起来,我们才会发现日常重有很多想法和观点可以作为我们写作的素材。

所谓复利写作,就是让一次写作,带来多元化的回报,让它成为你的优质资产。

所以,复利写作应该算是从思维上帮助我们建立了一个全局观,我们在内容输出时多方位考虑不同的写作目的,努力达到“一鸭三吃”。

“一万小时定律”大家应该都很清楚,但是在写作中如果持续一万小时输出质量不高的内容,对于提高写作技能可能只有微乎其微的作用。写作是需要我们练习、练习、练习,但是对于每次输出我们需要及时或者是阶段性的复盘,才能在好的基础上持续优化,直到形成输出“好文”的习惯。

当然,还有碎片化写作、联机式写作、结构化写作和清单式写作等方法,7个步骤形成一个写作的闭环思维,努力掌握这些方法,加以练习,你也可以写出优质的内容。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一

《大师们的写作课》是写手训练营里一位同学介绍,她看完了,也写了读后感。学渣的我也在看完后写了这篇超短的读后感。

在看这本书前也买过不少改善文笔、提高写作的书籍,像《如何阅读一本书》《阅读使》《怎样写作—跟大师学语文》《文章作法—跟大师学语文》等书籍,这些书籍真正从头看到尾的没几本,要么是翻译文,不能理解作者的意思;要么是古文,更加看不懂了;再加上懒,书买回来是为了看的,可懒惰的我看了封面就束之高阁,只有打扫卫生时拿出来擦一擦。买了这本《大师们的写作课》以为会像之前几本书一样的待遇,可最终在今天凌晨2点多读完了,持续半个月的阅读终于结束了。

《大师们的写作课—好文笔是读出来的》是知乎大咖舒明月的作品,关于舒明月本人的信息只在知乎上看了她的图片就没过多关注了。不扯作者了,说回这本书,这是一本教写作小白如何学习写作的,书的内容分三部分:内容篇、技能篇、拓展篇。每篇内容下面又有很多小篇来进行讲解。

第二部分:技能篇——深入解码,寻找大师们的写作密码。写一篇是真正的技术篇,就像it工程师刚开始学习必须先学c语言,因为它是基础。这部分包含的内容分别为:标点、造语、比喻、通灵、情感、血书、匮乏、节制、雅俗、收束。

第三部分也是本人最喜爱的部分:拓展篇——为写作开辟每一种可能。内容分别是:传承、译语、互文、模仿、新秀、社会、文艺。这部分内容是师傅带进们,修行在个人的中心思想。

这本书看完后,虽然明白了写作天赋是第一,可经历、广泛的阅读各种经典书籍、翻译异国文章、学习多种技能对于写作是有帮助的。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二

这本书让我非常畅快,还因为里面有许多观点,跟我不谋而合。读到这样的地方,我就忍不住在心里大呼,“原来我不是一个人!”顿时有种找到同类的欣喜,好像潜藏的心事被人说破,两个人有了共同的秘密,和作者都亲近不少。

譬如,我个人认为,很多翻译过来的书很难读,有些畅销书或者比较经典的书目,一大段读完经常不知所云,有些用词让人莫名其妙,生硬的翻译冗长累赘,我经常会去猜测原文是怎样的?所以,有些翻译过来的书我根本读不下去。一度以为是不是自己的问题,毕竟有些是经典,有些是畅销书,是获得大部分人认同的。

原来明月小姐也有这样的困惑,认为翻译作品缺乏好文笔带来的阅读快感,同时还分析了原因:

1、一流译者群比一流作者群才华恣意,这里的才华指的是创造力,文字的驾驭力。

2、即便译者拥有非凡的文字驾驭力,但是会将才华运用在与作者的对话中,而忽略与读者的对话。

3、语言之间本就有难以沟通处,纵然是天才也无法弥接。

4、翻译姿态的问题,我们对于翻译对象,践行的是“信达雅”原则,处于仰视的姿态。

嘿嘿,感觉为自己找到读不下去翻译作品的原因了。

除认为翻译作品难读外,还有如下几个观点,舒姐姐和我不谋而合。

外文中也有许多可以借鉴之处,打通语言间的界限,可以充实自己的语言库,丰富文字表达。中学时候读钱钟书的《围城》,就发现里面有很多有意趣的英文表达。事实上,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巧妙借鉴,能够让文字增色不少。

舒明月也认为,学习外文是提升文笔很好的方法。“很多作家从事翻译,出发点就是吸纳外国语言的营养来丰富自己的写作。”书里面讲到汉语和英语的跨界以及互相借鉴,其中关于中文风的咒骂语让我非常impressive。

英文中有很多单词和表达言简意赅,生动形象,舒明月举出的例子是impress,认为这么利落的中性动词,中文中没有能够与之匹配的。

读到这里,我赞同到要拍大腿了。艾玛,这句话真是说到我心坎里面了。中文翻译成“给……留下深刻印象”,简直太啰嗦了。这个词我经常在草稿纸上用到。另外,类似的词还有involve,这个词言简义丰,对应的中文释义太多,还是用英文来得便捷。

除此外,类似bedtimestory,desert-islandreading之类的表达,直接包含场景,中文翻译成睡前故事、荒岛读物,但我还是更喜欢英文的表达。

我个人爱好古典文学,认为古典文学是取之不尽的宝藏,多诵读记忆对自己大有裨益。在写作中融入古典诗词中的意象、意境和语言,不仅古典优美,意蕴悠长,还可形成自己的特色。

舒小姐在【传承】的章节专门讲了读古代文学的必要性,认为作家应该怀有存续古典的责任感,“不断回溯古典,从中发掘更丰富的词汇、语法、句式、文体,以便以最精准、最具美感的方式描绘生活万状,拓展文学的可能性。”

我在写作的时候,会尽量用短句子,将长短句结合(骈散结合),增强文字的美感和节奏感。

舒小姐在谈到古代文学的时候,认为古代文学非常凝练,书里面是这么论述的,凝练不是简短,而是简短且意蕴丰富,本身就包含足够的张力;而且,要是具备了一定的古代文学涵养,写作时就可以在凝练的古语与洋洋洒洒的今文之间做灵活的切换,从而自由调节句子长短,掌控节奏。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三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7—9年级的写作要求中,保留了“注重写作过程”这一关键性概念。这必定为进一步研制科学合理的写作课程,制定科学的写作教学方案,开发有效的教学策略,选择有效的教学方法提供科学依据。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的《七十二堂作文课》中很好的重视了写作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一)将作文作为一种科学的、专业的知识体系来讲授。

我们知道,大学中文系、新闻系往往会开设“写作学”课程,而中学语文教学则很少另辟课时来系统地讲授作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写作指导与写作实践板块,本是极好的作文教学内容,可惜向来利用率极低。本书中,作者开宗明义地指出,“这是一部侧重文章形式的书,所选取的文章虽也顾及到内容的纯正和性质的变化,但文章的处置全从形式上着眼”。因此,作者在撰述过程中时刻关注三点,一是文章形式知识点的讲解是否全面,“预定的文话项目有一百零八个,就代表着文章知识的一百零八个方面”;二是知识点的讲解是否能为读者所喜爱,于是例句搜集过程中,“最理想的方法是依照青年的需要,从青年生活上取材”;三是重视学习文章写作的未来效应,作者认为,“一个青年将来必将和各种各样的文字接触,如果只顾及到目前情形的适合,对于他们的将来或许是不利的”,语文教师应积极建构一个具有个性化的作文知识体系,从外在形式入手,每周一课,围绕一个知识点或训练点,突破一个能力目标,三年下来刚好能初步形成完整的读写能力。学生作文水平的上限或许与个人天赋有关,但要想合乎规范,写得有模有样,则离不开老师悉心的形式讲授。与此同时,语文教师更应该关注的是学生写作技能的获取。作文课绝不能只围着中考,只为应试强说愁,还要顾及“他们的将来”。

(二)提倡“下水作文”

近年来,“下水作文”的概近年来,“下水作文”的概念愈发引起研究者与一线语文教师的关注。追源溯流,“下水作文”的教学方法可谓源远流长,然较早产生重大影响的首推叶圣陶先生。他曾说过,“语文老师教学生作文,要是老师自己经常动动笔,或者作跟学生相同的题目,或者另外写些什么,就能更有效地帮助学生,加快学生的进步。经常动动笔,用比喻的说法说,就是‘下水’”。

“这样的时候,随时给学生引导一下,指导几句,全是最有益的启发,最切用的经验。学生只要用心领会,努力实践,作一回文就有一回进步”。此番言论即便时隔几十年,也仍然给人以启发鼓舞。一个语文教师有没有真实的写作体验,对学生的作文指导效果往往会有天壤之别。只会纸上谈兵的老师,哪怕是把某个作文题的审题、立意、选材、结构等讲得天花乱坠,学生也会一筹莫展。当前我们的一线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往往懒于动笔,这在无形中就忽视了教师示范性作文的潜在教学效果。倘若就此而论,则《七十二堂写作课》的作者夏丏尊、叶圣陶二位先生无疑给我们上了生动的一课。

如上文所言,二位先生皆文学大师,熟悉各类文体写作,因此对材料选取极为丰赡,对例句的文本解读亦深得文心,对抽象概念的解释通俗易懂,不仅让读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如第十讲“记叙和叙述”,作者声称,“记叙文是静止的照片,叙述文是活动的电影。静止照片所表示的是事物一时的光景,电影所表示的是事物在许多时候中的经过情形”,接着又通过“写一个人”“写一处地方”两个具体案例来予以阐释。所下结论简单明了,容易被读者接受,其效果绝非照本宣科者所能比拟。语文教师积极地参与写作体验,与学生同题作文,为学生作文提供某种示范意义,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表达欲望,调动其作文积极性,也有利于其自身知识储备的完善与职业素养的提升。更为重要者,语文教师通过“下水作文”的方式,对调整作文课的教学方法、准确把握学生的写作诉求、缩短师生之间在教与学上的客观隔阂等,皆有积极的意义。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四

写作课上亲切的玛格丽特让朱迪放下了心理防御,开始频繁聊天交往。课上的另一位同学,康妮,则和玛格丽特是另一个极端:消瘦、说话(相对)刻薄,一个妖艳的黑女巫形象。

康妮还有一点是,她喜欢把身边人(尤其是课堂上的同学)的故事写进作品里面。她的大声朗读,都是对被写进作品里的原型的“公开处刑”。

写作导师杰弗瑞却还蛮欣赏康妮的作品的。不知道是因为惺惺相惜(杰弗瑞出过很多书却一直不火。康妮空有写作梦想却没有出版商主动要求帮她出书),还是因为公开的秘密的情人关系。康妮一直都以杰弗瑞的一些肯定而继续她的写作。

课堂上的异样出现在一次康妮的作品朗读上。她的作品透露出来的原型就是她最要好的朋友玛格丽特。作品里,女主把丈夫的救命药换成普通的面粉粉末。这样一来,丈夫在紧急救命关头却因为无效药效而无力回天。

这是真相,是公开的匿名指控还是虚构情节?一连串的怀疑和间隙都在玛格丽特和康妮之间产生。杰弗瑞似乎也嗅到了一些能为自己所用的信息。这时,他和康妮的情人关系也走到了尽头。他急切想摆脱康妮,回到妻子的身边。

朱迪被玛格丽特邀请去给康妮拍自费出版书的封面。朱迪答应了。没想到的是,康妮整个人挂在绞索上死去。

这是自拍事故还是有人有意为之?康妮的死是个迷,对某些人来说,是个好消息。警方调查这宗案件,却牵扯到了一系列跟写作课和康妮写作作品相关的事情。

究竟康妮作品里女主人公的原型玛格丽特有没有谋害自己的丈夫?谁才是康妮的死这个事情的最大受益者,玛格丽特还是杰弗瑞?朱迪并不相信温柔贤淑的玛格丽特是康妮笔下的那个杀夫女子。她认为杰弗瑞是背后黑手。直到了她收到了玛格丽特的绝笔信。

康妮的死没有给杰弗瑞多大困扰,反而成就了他。或者,杰弗瑞从康妮的作品得到了启发,加上妻子克莱尔的幕后加持,再次美名远扬。

新书的作品更是让人咋舌。杰弗瑞那时还特地提醒玛格丽特看书的39页。新书里面提到的白天鹅和黑天鹅,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杰弗瑞写的是玛格丽特和康妮。

写作课上,谁是谁的写作素材。谁又该隐藏自己的真实故事?警方说得好,“倾诉是一件很危险的事,尤其是不能跟作家倾诉”。

作者在书中借着每个角色的口来说自己的观点,比如机器翻译能否取代人工翻译,喜欢读纸质书还是电子书(kindle能否取代纸质书)。还有就是作者把自己对国外作家的喜恶也置之台面上:不喜欢丹·布朗的场面描写(觉得描写太平面);喜欢阿加莎小说的设置,还特意提到了壁炉(这是不是把故事设置在英国小镇的最大原因);不大喜欢jk罗琳,还调侃了她的《布谷鸟的呼唤》首印量很低。

并非说作者不能在自己的作品里提到别的作家,只是这种带有个人情绪的喜恶在读者看来是没有共情的也不是幽默调侃的。稍有不慎,这些关于作家的提及部分会引来一些不好的观感。请作者谨慎对待这样的调侃。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五

“假大空”的文风盛行一时,蔓延至小学,三年级才刚开始学习写作,“空心”的文字就开始冒头,在缓慢但踏实的进步和速成的炫目之间,我遇到了第一个写作教学的困境。反复读薛瑞萍的《写作课》,读完似有所悟,但仍旧不知何如而行。直到我开始动笔整理读书笔记,才恍然,在看云这里,写作课何曾独自而来,它一直是随着语文课堂,师生共读,甚至是师生日常相伴,一起而来的一个朋友。

首先要澄清一个概念,此文所说写作能力,并非应考作文的能力,虽然二者有交集,但绝非同一事物。且作者已经认定,要想凭真才实学提高作文分数几乎不可能,因为只要书写工整、篇幅适宜、叙述清楚且不走题,作文分数一般差不多,拉开成绩的主要是基础分。

那么提高真实的写作能力,意义何在?

“通过务实、负责的作文教学帮助学生获得他们切实需要的思维、表达、内省的能力,达到他们理应达到的身、心、灵的真实成长。”

此意义之一,意义之二在于:“果如此,他们既不会在分数上吃亏,又在分数之外,为一生的发展奠定能力与品行的基础。”

书中辑录了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三个阶段,看云在写作上所做的努力和她的思考,这个年龄的孩子写作该写什么,如何写,写作此书时的看云赞同斯坦纳的观念:

“介于十岁和十二岁之间的孩子应着重练习写作记叙文,把所见所闻及实际经历的事情写出来,要鼓励他们详细记述已经发生的事件,并做正确的陈述。”看云由此反思,一年级时,鼓励孩子们写日记是一件错误的事情。这一点,每一个带一年级的老师,如果足够敏锐,懂得体谅童心,迟早都会凭借直觉发觉。

写什么比怎么写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也许更重要,看云一再念叨:写真、写实、写小。这几乎成了云门弟子的写作箴言,只要动笔,就要默念于心。真、实、小,就是认真看、认真听、认真做,然后让老师也看到、听到、触到。盯住一朵花、一株草,实实在在地写。

与这样的写作追求最契合的,自然是记叙文。没错,看云又一次引用了斯坦纳的观点:

“记叙文要一直写到六年级。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指导重点。’紧贴生活发现美’是一以贯之的原则。三年级更需要落到实处。在此基础上,大约四年级的学生才有’闲心’欣赏生动优美的文句,五六年级才可以进行选材和结构方面的讨论。”这样看来,我的学生是否过早迈进了文字的成熟区,每次批作文,看到过分雕琢文句的作文,我的心里就隐隐担忧。

解决了写什么的问题,就是怎么写了。看云认为在孩子的写作之初,必须有贴近生活、贴近童心的范本,此其一。必须有成人携带了同情和挚爱的手把手的指导,此其二。

循此二道,且让我梳理一下看云是怎样做的。

除却常见的“写前指导”,看云做得更多的是这些事:为孩子写作提供亲切的环境、丰富的营养、模仿的范本。为此她努力实现《日有所诵》《全阅读》《我爱吟诵》的课程化,建立班级公用图书角,倡导亲子共读。看云认为,宽泛地说,这些都是习作指导。

看云也做写作之前的指导,让孩子们写《xxx的自述》,看云以班级常用的小黑板为例,写了一篇饱含真情的下水作文,让写作方法裹挟着真挚情感和真实的生活进入课堂,这个方法确实好,与每一个孩子息息相关的体验,加上优秀的示范,足够保证学生的兴趣,引起极为出色的仿写。

看云认为有关写作方法的说明几乎完全无用!三年级的孩子需要的,是能够启发他们的具体鲜活的例子。诚然如此,每一次作文课,如果我讲的方法没有鲜活的例子做支撑,孩子几乎难以真正吸收,就算吸收了,也会以一种违和的文字面貌出现在作文中,给批阅作文的老师一个可笑又可悲的讽刺。

这些都是写前的功夫,写作之后的评改看云是如何做的呢?她并无专题论述,零星散见在全书各处,其中有一处让我印象深刻。

“对于那些写得特别新颖、特别好的,老师一定要用课堂朗读的方式隆重表扬。”这在我们一般老师来说,也是常用的办法,但看云引起我深思的是,她在“每周一信”上推介的“日记佳作欣赏”有意选择中等略上的,为的是不想在孩子和家长之间引起攀比、焦虑。看云认为:比日记水平更宝贵的,是孩子生活的平静与安全,集体生活的融洽与和谐。

何等“师者仁心”,让人感动。

看云哪里是在教作文,分明是一个农夫在细细培育她那一地的作物,作文只是这作物的花和果。看云只在根部用力,努力回到最朴素的种植方式,只问耕耘,不去问,花,何时灿烂枝头,果,何时沉沉欲坠。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六

暑假,我阅读了《七十二堂写作课——夏丐尊、叶圣陶教你如何写文章》,从而让我更加了解了如何去教作文。形象生动的告诉我们写作是一门科学,贵在创新,又具有“共性”。顾名思义,这本书共有七十二篇,详细讲述了记述文、说明文、议论文等各种文体的写法,使作文教与写的思路都豁然开朗。

01、记述文。

描写事物形状如何、光景怎样,是记述。写好记述文也要选好记述的题材,其题材一定是值得记述的内容,或是发现了某事物新的意味。选好题材后要确定它的顺序,对于记述文来说观察顺序就是他的记述顺序。万事万物,有的是没有统属关系的,如“桃红柳绿”说成“柳绿桃红”也无不妥;也有事物是有统属关系的,我们要按一定的顺序顺次去写,如“写房子要先先写房子方位、形状整体的样貌,再顺次写屋内的客厅、厨房、卧室等”。其次就是情感,可欢快、可悲伤、可平静。《七十二堂写作课》中还着重讲了三个立脚点,第一人称立脚点是作者自己,好比独白,从“我”出发,将自己展露在文章中;第二人称立脚点是你,如同对话,从“你”出发,用来告知特定对手,如劝诱文;第三人称立脚点是他或具体名字出发,可以用客观态度和全知态度来写。材料确定后就是记叙了,记叙的时候要把同类事物归并,确保思路清晰。为了使记叙精深,需将事物按照一定顺序罗列串联起来,并加以背景、场面、情绪等生动形象的描写。

02、叙述文。

说它的变迁怎样、经过如何,是叙述。而对于叙述文来说变化、变迁、经过都是关于时间,所以时间是叙述的主方向。普通的叙述文,都依照时间的顺序来写,但时间连续不断,我们叙述时目的在于把特点传出,如:“写一天的事,不用从他起床、刷牙写起,只需将一天中有意义、重要的时间写出”。在叙述手法上,为了凸显特色,要注意叙述快慢,详略得当;学会叙述倒错,切忌流水账;要学会使用过去的现在化,增加读者的趣味;要确保观点一致。此外,好的叙述文还要学会使用对话,把能够表达题本中心意义的对话记录下来,可以使文章生动有趣,如戏剧就是用对话描述生动的故事。

03、说明文。

说明文写的是作者所懂的一些道理、原因、方法、关系等,给读者说明事理。为帮助读者理解,说明文常常举出一些具体的事物作为例证,必须明白、准确。在取材方面可以通过类型的事物、抽象的事理、事物的异同、事物间的关系、事物的处理法等方面说明。说明文在话义的诠释上要确保没有漏义,在写作方式上可以采用独语式和问答式,同时确保说清、准确、易理解。说明的方法也多种多样,常用的有:举例子、打比方、列数字、作比较等。

04、议论文。

议论文是把作者所主张的某种判断加以论证,其可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自己提出一个判断来说述的,叫作立论;一种是对于别人的判断施行驳斥的,叫作驳论。为了证明作者主张,常用演绎、归纳、辩证三种推理方式来增强文章可信度。另外,在本书中还提到议论文的变装,只把事件写出来,不写作者的判断,让人自行意会,如寓言故事。

四种文体的杂糅往往出现在小说中,文章对小说的真实性进行了解读,即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七十二堂写作课》可谓写作宝典,让我深刻全面理解了如何写作,我将多次拜读,将其内化,并用浅显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让学生不在惧怕写作,并对写作逐渐产生兴趣。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七

笔者在中学一线教书五余年,在我视野所及范围以内,发现我周围的语文教师并没有轻视写作(毕竟写作占比分值很大)。然而,教师们教学行为却惊人地一致。最常见的作法是“布置作业”和“批改作文”。王教授所说的“几乎不存在写作教学”,一语中的。在某种意义上说,教师们“缺教”是事实。

初中写作教学面临乏术之困,由来已久。在现实教学环境中,即使是面对一堂具体的写作课,语文教师中不知道自己要“教什么”,不清楚“怎么教”,不明白自己教得“怎么样”的人不在少数。

语文教师对学生的写作指导大致表现如下:

1.写作前,对学生三令五申“开篇点题”“结尾点题”“细节描写”“结构分层”等等,如果学生追问一句:“老师,怎么才能让让文章层次分明,应该加入什么细节描写?”或许一些教师一时间很难给出明确方法。

3.会有习作讲评,但仅限于朗读学生中的优秀作品;有时开批判大会,导致学生无所适从,信心丧失。

4.一些教师会教给学生一些应试写作“套路”,比如要求学生开头写出一串串莫名其妙的排比句名曰“增气势”,给文章分出过渡段和层层以小标题命名的小段落以示作品脉络清晰;议论文必须写成总分总,所用实例一定要联系以往历史人物的大事长篇大论一翻,用三个实例如此等等,这还都是教师们关起门来的“秘诀”或“私房话”。

5.为对付考试,教师们归纳提炼几种考场作文的框架模式,让自己的学生按照固定的几个模式去套写,文无定法,设计固定写作模式,也许会让学生在短期时间内不至于“脚踩西瓜皮”,但从另一个角度说,这种做法其实是束缚学生的思维,导致考场“新八股”应运而生。

语文教师在教学上的对学生的“写作指导”,也许不止这些,而上述种种行为却普遍存在。我们强调在课堂有效的教学时间里培养学生写作的关键能力。但是,在写作教学实践中,教师们不仅教学无序,还教学无方,常常一叶障目,因小失大,与提升现代语文核心素养目标背道而驰。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八

一、什么是“读后感”

读后感是读书笔记的一种形式,是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句名言后,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写读后感可以深化对文本的理解。

二、作前准备。

1、深刻地读懂原文。

2、找准“感点”。

一篇文章可以写成读后感的方面很多。如对原文中心感受得深可以写成读后感,对个别句子有感受也可以写成读后感。但毋庸面面俱到,建议选准一个“感点”展开论述即可。

三、写作时的注意点。

1、处理好“读”与“感”的关系。“感”是文章的重点。对原文须简要概括,引发“感点”的重点内容可稍具体,但千万不可大段照抄,否则就本末倒置,冲淡了“感”。更不可写成“读后抄”。

2、引用原文重点语句需用上“”。

3、写“感”时须密切联系实际,可以是自身的实际,也可是周围事物的情况,可列举具体事例。

4、标题可以是《读××××有感》或《××××读后感》,也可以使用主标题和副标题,如《“给永远比拿愉快”――读××××有感》。

5、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而非“检讨书”或“保证书”。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十九

按照《白鲸》的写法,我要在开头说明,这本书是我这两年读到的书里最喜欢的一本(当然我的阅读十分匮乏)。读这本书花了我13天零6小时,前13页用了13天,后面200多页用了6个小时。在读引言部分时,我以为这是一本艰深的介绍写作技巧尤其是写小说技巧的书,可能是通俗版的《文学概论》,所以看完引言就再没有理会。过了13天,到了不得不看正文的时候,我惊喜地发现作者用大量丰富的例子,深入浅出地剖析写作中的一些技巧,有很多精辟的论述,打破了我一直以来对写作的刻板印象,甚至让我想起了很多久远的事情,所以一口气读完了全书。作者对小说的深入解读,对创作案例的分析已经十分到位,我不想梳理作者的观点,想谈一谈那些触动我的地方。

作者说“有很多不是作家的人坚持认为,作家是稀有高贵的物种”,我就是其中之一。作者在《写作课》的第一部分,谈及遣词造句的重要性,强调情感与理性的统一,让我想起了那些自己写作的艰难时刻。我曾经是一名有小小文学梦的少年,因为小时候写作文屡屡被表扬,就以为自己还不错。我创作的小火苗从13岁燃烧到17岁,在高二的一次语文课上彻底熄灭。那时我们学习现代诗歌的选修教材,老师布置周末写一首现代诗。那个周末,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如学诗的香菱。而现在我已经不记得自己写了什么,只记得老师表扬了我同桌的作品。而那一首小诗给我的震撼,让我过了11年依然记得那个让人昏昏欲睡的下午,老师读的那首诗的结尾“小虫儿你不要叫,难道你也有自己的情歌?”在那个瞬间,我明白了,上天真的给了一些人名叫“天赋”的东西,而我不是其中之一。我很喜欢读我同桌的练笔的小文章,她情感细腻,同样的词句在她的排列下就那么动人。像她一样出色的人都未必能成为作家,更遑论我这等凡夫。通过不断的学习,不停地练习,或许我可以做到文从字顺,但是写出那种非凡的,深深地打动心灵的句子,是要有天赋的。

虽然作者反复强调要自信,但作者也承认自己是有文学天赋的人。读了这本书我依然认为成为作家需要的不是一般的才华横溢,他们都是天选之人。但是这本书改变了我对文学创作的刻板印象。

我曾经以为从事文学创作(不算粗制滥造的网文)是很神秘的事情。我以为作家的工作与任何工作都不同,他们不必按部就班、事先安排,他们的创作如滔滔江水、气势磅礴,写作往往一气呵成。这本书让我了解到,原来作家写作小说也一样要排兵布阵,甚至伟大的作家也有灵感枯竭、绞尽脑汁的时候,和我等上班族也有相似之处。作者写艾略特的采石场,艾略特的采石场里有地图、人物关系图、事件年表、分章概述等等,像一个取之不竭的宝藏。艾略特不停的从“采石场”采“石头”丰富自己的小说,顺利完成了《米德尔马契》。这让我认识到原来写作并不神秘,作家是如此创作作品的,作家们的创作方式如此有趣。在加上作者对小说写作方式,如叙述视角、叙事顺序等的解读,打破了文学创作的神秘感,拉近了创作与普通人的距离。甚至让我也产生了转瞬即逝的创作冲动。

除此之外,作者在想象力的部分讲到真实和虚构也触动了我。作者常常为自己的学生不能发挥想象力,而是仅以自己的真实生活创作而遗憾。写作需要想象力,作者也写到怎样获取灵感,可以取材与身边的人事物,但不要囿于现实,要展开想象。真希望那些将作家的作品和作家真实生活一一对照,挖空心思在现实生活中寻找作品蛛丝马迹的人们(如红学的索隐派)好好理解一下这个部分。记得在《围城》的最后,杨绛谈及钱钟书《围城》的创作,提到小说中的人物在现实生活中是有原型的,但是二者并不能等同。比如小说中的赵辛楣原型是邻居家的五岁小男孩。而有的人却认定杨绛不是钱钟书的唯一挚爱,在钱老的生活里一定出现过一个“唐晓芙”,真是无稽之谈。这些人就是混淆了虚构与真实,或者说他们忘记了“虚构是小说创作的核心技法”。

我想这本书一开始的目标读者是兼职从事文学创作的业余作家。即使作者在书里反复鼓励人们大胆的写作,我也知道这里不包括我这种凡人。但这并不妨碍我从这每本书里汲取营养。作者对写作方法的解读,对一些写作误区的剖析,可以从反方面帮助我们理解经典作品。比如讲到情节中的铺垫和伏笔,《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风雪、偷听等的设置就是铺垫与伏笔的教科书。我们读过的很多经典作品的创作思路,使用的技法在这本书中都能够得到印证。这本书让我们可以站在创作者的角度更全面的理解作品,对我们的写作和阅读教学都有所助益。

写作人员的读后感与字(汇总20篇)篇二十

事实上,这本书坦白来说,前面的看得不是特别懂,专业的术语,不同文章类别的细节区分。于我而言,未免太苛刻了些。于是,看了几讲之后,我便直接跳到了附页(讲解中提到的文章)。很明显,既然这些文章被叶圣陶,夏丏尊拿来做范本的文章,显然易见,定是大家之作。

我原本是不怎么读得来散文的,特别是像民国期间的那些文章,不与我们的现代语相适应。于是对于这类的文章,我直截了当地舍弃了。但是,毕竟是作业嘛,我还是读了。

读了以后,细细地读啊,反复地看啊。总算是有了些思路。又翻看看前面的解说。才恍然大悟。于是拿着笔,细细地勾画,那些我不知名的生词、复杂、眼花缭乱的描写…如今似已变成了我眼中的精华,不可失去的材料。于是,再埋着头,又细细地品。忽觉:好文章啊!

最后,我想说说前书的主要内容。其实细看的话,会发现,读完以后,会对原本的文体有了更深的理解,怎样表达,怎样运用,它的特征是什么。这不仅可以加深我们的印象,还可以了解更多的知识和文体,于是知道的便越多。是有一定的好处的。当然呢,还让我明白,你若是不多读点书,不然讲解里头提到的文章你都不知道哩!如此一来,就不好理解了。

那么,想要真真正正写好文章,还必须深入了解,多读书,语言理解能力才强。明白了文体的运用,才不会偏题啦!

相关范文推荐

    小班游戏教学反思(实用13篇)

    教学反思可以促使教师不断反思自身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这些教学反思范文是各位优秀教师的真实写照,可以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一个“娃娃家”幼儿会唱歌曲、事先请两

    果树实训心得体会(优质18篇)

    通过总结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反思自己的成长和进步。在这里,我们为您准备了一些值得一读的心得体会篇章,供您参考和学习。第一段:介绍上果树班的初衷和目的(200

    志愿者服务项目介绍(精选18篇)

    服务月是为了鼓励人们主动投身于公益事业而设立的特殊时期。小编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服务月总结范文,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看,寻找写作的灵感和思路。近年来天气多变,不论什么季

    初中班主任毕业述职报告范文(22篇)

    述职报告是对自己在工作中所遇到问题和解决方法的总结和归纳。这些优秀的述职报告范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如何更好地展示自己的工作成绩。如火的八月里,我开始了第三届初三的

    教育工作者的兴趣与爱好范文(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引导读者学习和掌握不同类型文章的写作风格和技巧。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灵感。上教版小学三年级品德

    教育工作者的下学期工作总结(专业17篇)

    学期工作总结是一个机会,让我们反思过去,展望未来,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做好准备。小编整理了一些有关学期工作总结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迪。

    小班数学教案配对对教案范文(19篇)

    在小班教案中,每一个教学活动都有明确的目标和安排,具有循序渐进的特点。这些小班教案范文包含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活动,适用于不同的教学情境。1、将相同形状的物品

    劳动关系专员的辞职报告(模板18篇)

    辞职报告的目的是传达离职意图,同时为自己留下一个良好的职业形象和离职交接的资料。接下来,我们提供了一些辞职报告的写作范例,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尊敬的领导:您好!

    武术运动员的训练方法(汇总18篇)

    通过分析范文范本,我们可以发现其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升自己的写作水平。这些范文展示了不同风格和不同观点的总结写作方式,值得一读。父子俩可用手顶气球,即你向

    教师国庆放假通知(专业15篇)

    通知的格式通常包括标题、正文、署名、日期和附件等要素。阅读范文时,请注意范文的目的和受众,找出与你写作对象相似的范文,以便更好地参考。各位员工,各位同学: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