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实用8篇)

时间:2024-10-28 作者:FS文字使者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掌握各种写作风格和技巧。完美的范文应该富有感染力,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一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二、新课教学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三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鱼缸—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水—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a、1700mb、3400mc、170md、340m

初中物理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教案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四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

1、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培养学生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2、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并能得出正确结论。

探究法、讨论法、实验法、观察法。

橡皮筋、塑料尺、军鼓、小提琴、口琴、气球、闹钟、接有抽气机的玻璃罩、实物投影仪、录像带、电视机、录像机。

1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生甲]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生乙]声音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液体中能传播吗?

[生丙]声音在真空中能传播吗?

[生丁]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

[师]同学们对声有这样浓厚的兴趣,这很让我高兴,要想知道这些问题的答案,就需要同学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做好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和演示实验。

二、进行新课

[探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师]请每组选一位同学,做各种活动,使物体发声,其他同学仔细观察。

[生甲]把一根橡皮筋张紧,拨动橡皮筋,橡皮筋振动发出声音。

[生乙]把一只塑料尺压在桌边,使一端伸出桌外,用手拨动尺的伸出端,尺振动发出声音。

[生丙]用鼓棰打击鼓面,鼓面振动,听到宏亮的击鼓声。

[生丁]拨动小提琴的琴弦,弦振动发出悦耳的琴声。

[生戊]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师]通过同学们的探究活动,总结概括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

[生甲]打击或拨动物体可以产生声音。

[生乙]我们发声时没有打击,也没有拨动。

[生丙]所有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师生共同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vibration)产生的。

[师]经过我们的共同努力,声音产生的奥秘被我们揭开了谜底,为我们的成功合作鼓掌。

[生]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情绪十分高涨。

[想想议议]

[生甲]吹口琴的声音,是由于气流的冲击,琴内的弹簧片发生振动发出的。

[生乙]悠扬的萨克斯声是由于气流通过管时,使管内空气柱振动而发出的。

[生丙]吹口哨声是口腔内空气振动产生的。

[生丁]炎热的夏天,响亮的蝉鸣是蝉的发音肌收缩时,引起发音膜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戊]气球爆炸声是气球膜的振动引起周围空气的振动而产生的。

[生己]声势浩大的瀑布声是水撞击石头,引起空气的振动发出声音。

[生庚]笑树能发出笑声是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发出声音。

[生]我们平常听唱片、录音是怎么回事?

[师]同学的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振动可以发声。如果将发声体的振动记录下来,需要时再让物体按照记录下来的振动规律去振动,就会产生与原来一样的声音,这样就可以将声音保存下来。唱片上有一圈圈不规则的沟槽。当唱片转动时,唱针随着划过的沟槽振动,这样就把记录的声音重现出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还发明了用磁带和激光唱片记录声音的方法。

[探究]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师]请同学们大胆猜想一下,声音怎样从发声体向远处传播?

[生甲]声音由发声体传播出去,可能沿直线传播。

[生乙]声音传播出去,可能需要什么东西来作媒介。

[师]请同学们设计一个实验证实你的猜想。

[生]把两张课桌紧紧地挨在一起。一个同学轻敲一张桌面的一端,而另一个同学把耳朵贴在另一张桌面的一端,可以清晰地听到击桌子的声音。

[师]刚才同学设计的这个实验简单易行,而且有力地说明了声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把这样的物质叫做介质(medium)。

[生]意见有分歧。有的认为不需要介质,有的认为需要介质。

[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证实大家的想法。

[演示]

[生]随着罩内空气的抽出,铃声逐渐变小,最后直到听不到铃声。

[师]请同学们再注意观察: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声音又有什么变化?

[生]随着空气逐渐进入,铃声逐渐加强。

[师]启发学生思考,由上面的实验同学们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生]真空不能传声。

[师]经过同学们的仔细观察,认真分析,同学们得出了真空不能传声的正确结论。实际上,我们平常能听到彼此讲话的声音,就是依靠了空气这种介质。假想云层和我们之间是真空,大家就听不到雷声了。我们周围充满了空气,空气为人类、动物传递声音信息提供了便利条件。

[生]月球上没有空气,登月宇航员怎么交谈呢?

[师]月球上没有空气,所以在月球上宇航员即使近在咫尺,也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看录像]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

声音在空气中怎样传播呢?以击鼓为例:鼓面向左振动时压缩左侧的空气,使得这部分空气变密;鼓面向右振动时,又会使左侧的空气变稀疏。鼓面不断左右振动,空气中就形成了疏密相间的波动,向远处传播。这个过程和水波的传播相似。用一支铅笔不断轻点水面,水面就会形成一圈一圈的水波,不断向远处传播。因此,声音也是一种波,我们把它叫做声波(soundwave)。

[想想议议]

[师]同学们已经知道固体和气体都可以传声。那么,声能在液体中传播吗?请同学们找出事实或实验来支持你的想法。

[生甲]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

[生乙]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

[生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

[生丁]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

[师]通过上面的探究活动、演示实验、想想议议,我们已经知道了:气体、液体和固体都可以做媒介将声音传播出去,那么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快慢一样吗?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投影]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生甲]1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温度有关。

[生乙]25℃时空气中的声速为346m/s,25℃时蒸馏水中的声速为1497m/s。说明声速跟介质的种类有关。

[生丙]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

[想想做做]

[师]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师]同学们刚才设计的方案都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可行性,祝贺同学们成功的设想,课后若同学们能通过实验测出声速,就更加完美了。

[动手动脑学物理]

1。学生想出了许多办法说明桌子声是由桌面的振动引起的。

方法(1):在桌子上固定一根弹性较好的细棍,细棍顶端固定一根细弹簧,弹簧上连接一个轻质小球,敲打桌子,轻质小球也随着跳起舞来。

方法(2):在桌面上撒一些碎纸屑,用力敲打桌面,纸屑会跳动起来。

方法(3):把手放在桌面上,当用力敲打桌面时,感觉手在振动,说明桌面在振动?

3。能听到两次敲打声。第一次声音是由铁传来的,第二次听到的声音是由铁管中的空气传来的。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以下内容:

1。声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3。声在不同介质中的声速不同。

p16动手动脑学物理1、2、3写在作业本上。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五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鱼缸—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水—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a、1700m b、3400m c、170m d、340m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六

1、体现初中物理的启蒙性,注意创设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2、突出物理的学科特点,引导学生体会物理实验是获取物理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活动的重要手段。

3、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亲身感受到,注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科学探究,培养学生亲近物理和热爱物理的情感,树立能够学好物理的信心。

4、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5、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6、噪声控制的途径

7、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重点:

1、对学生进行化物理学习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熏陶和培养,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办法方法。

2、学生对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过程的探究

3、利用实验去探索影响声音特性的原因。

4、噪声控制的途径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科学研究的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等方面的教学。

2、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又是如何传播的。

3、利用所学知识对声现象的分析、解释。

4、噪声的危害以及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5、设计探究的实验,验证声音的三个基本特性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章共6节,计划用9课时

引言科学之旅1课时

第一节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课时

第三节声音的特性2课时

第四节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课时

第五节声音的利用1课时

第一章单元复习与检测1课时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七

1、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2、知道声音需要介质传播,以及固体、液体、气体都是能够传播声音的介质;

3、知道声速跟介质的种类和介质的温度有关。

1、运用观察和实验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实质,以及探究声音是怎样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科学抽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1、通过教学中师生互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逐步养成自觉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的科学态度。

2、通过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以及声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3、声速与介质种类以及介质温度有关。

声音在介质中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音叉、乒乓球、水杯、广口瓶、声音芯片

(一)引入新课我们生活中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美妙的的音乐声,路上吵杂的汽车声,孩子们的玩耍声等,很难想象,如果没有声音,人类将怎样生存。(边放录像边说明)问:那么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呢?又是怎样传播开来的?声音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这些都是本章将要研究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声音的产生提出问题: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1)学生活动1:请大家用手摸着自己的喉头部分,轻喊一声“啊”,有什么感觉?(声带在振动)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

(3)演示实验二:将用力敲响的音叉插入水中,观察,音叉溅起水花

(4)在鼓面上放一些小纸片,敲击鼓面,纸片会被弹起。

问:上面的这些实验与活动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2)学生活动2:两人一组,一人将橡皮筋拉长张紧,另一人用手拨动橡皮筋,观察橡皮筋振动发声。我们把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人说话、发声是靠声带的振动,婉转的鸟鸣声靠的是气管和支气管交界处鸣膜的振动,蟋蟀叫声靠的是左右翅摩擦发出的振动。问:吉他发声靠的是什么?(琴弦的振动)鼓发声靠的是什么?(鼓面振动)笛子发声靠的是什么?(空气振动)所以乐队里弦乐、管乐、打击乐器等的发声是不同的。

在喇叭的纸盆上放一些轻小物体观察它们在喇叭发声时是否跳动。实验验证:用碎纸揉成纸团放在喇叭纸盆上,打开收音机音量旋钮,请几位同学到讲台上来观察共叙述观察到的现象是:小级团在喇叭纸盆上跳动,并闭音量旋钮,纸团停止跳动。发声的喇叭在振动。大家一起唱音阶“1-3-5-1,l-5-3-l”边唱边用手摸颈部喉头部分,发声时喉头是否在振动?喉头振动停止,发声是否也停止?发声时喉头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发声时喉头在振动。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课堂小结篇八

知识与技能

1、通过观察和实验,初步认识声音产生和传播的条件。

2、知道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知道声音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不同,知道声音在空气(15℃时)中的传播速度。

4、知道回声现象和回声测距离。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学习活动,锻炼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初步的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2、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

3、注意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教学难点】回声测距离。

教学工具

音叉、乒乓球、橡皮筋、刻度尺、纸屑或泡沫、土电话

教学过程

1、声音的产生

(1)课本图1、1—1中各是什么物体在发声?他们有什么共同特征?

(2)实验:学生观察音叉发声时叉股在振动。敲打音叉——音叉振动,发声。握住振动的音叉,声音马上停止。

(3)实验:拨动吉他的弦,琴弦或者橡皮筋。

(4)实验:现在我们来做一个活动,我这个活动,需要全体同学来配合一下:请同学们把手指放在喉结处,让我们从1数到10,声带振动,发出声音。

小结:归纳以上实验,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出:声音是由于物体振动而产生的。

指出鸟、蟋蟀和其他一些昆虫发声也是由于振动。

由学生列举一些奇特的发声现象:蝉、蚊子、笛子。

机械唱片的简单原理。

2、声音的传播

(1)实验:把耳朵贴近桌面,用手敲桌板,可听见清晰的敲击声。——固体也能传声。

(2)实验:在游泳池游泳的人,潜入水底时仍能听到岸边人的谈话声;钓鱼时要保持周边环境的安静;渔民们常用电子发声器发出鱼喜欢的声音,将鱼诱入鱼网;把正在响铃的闹钟由塑料袋包好,把它放入水中,仍能听到铃声。——液体也能传声。

(3)实验:右边音叉的振动通过空气传给左边的音叉。——气体能传声。

小结:声音能靠任何气体、液体、固体物体传播出去——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4)实验:1、1—4(有条件的可以做,也可观看视频。):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我们平时交谈都是靠空气传声。

思考:图1、1—5月球上的宇航员能正常交谈吗?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分析图1、1—6:声音是靠声波这种形式传播的。

3、声音的传播速度

声音每秒传播的距离叫声速。

学生对比表中的一些声速并找出空气中15℃时的声速:340m/s。

读作:340米每秒。含义:声音在空气中每秒传播340米。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15页图表,几种物质中的声速,并回答下列问题:

问题3:对比表中的数据,你可以发现什么?

声速与介质的种类有关,还与温度有关。

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中其次,气体中最慢。

4、回声

(1)回声:回声是声音在传播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

讲述为什么有时候能听到回声,有时又不能。

解:340×0.1/2≈17米。

(2)利用回声测距离

解:340×1.5/2≈255米。

“想想做做”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每组想出一个测量声速的方法,尽可能的话,进行实际测量,看看哪个组的方法更合适,测得的声速更接近当时的真实值。

1、下列乐器是由于空气柱振动发声的是()

a、架子鼓b、笛子c、小提琴d、口琴

2、关于声现象,下例说法正确的是()

a、在钢铁中的声速小于在水中的声速b、在水中的声速小于在空气中的声速

c、声音的传播不需要介质d、人唱歌时是声带振动发声的

3、桌子上的鱼缸中有若干条金鱼,敲击桌子,鱼立即受惊,这时鱼接收到声波的主要途径是()

a、空气—水—鱼b、桌子—空气—鱼缸—鱼

c、桌子—鱼缸—水—鱼d、桌子—空气—水—鱼

4、站在桥洞里说话时听不到回声、这是因为()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反射声音b、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听不出来

c、桥洞反射的回声从桥洞跑了d、桥洞两侧反射的声音刚好抵消

5、下列事例中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是()

a、我们听到雨滴打在雨伞上的嘀嗒声b、我们听到树枝上小鸟的唧唧声

c、花样游泳员在水下随着音乐翩翩起舞d、人们在小溪边听到哗哗的流水声

6、一人对着一座高山呼喊,经过10s听到回声,那么人离高山()

a、1700mb、3400mc、170md、340m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