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

时间:2024-10-05 作者:字海

在日常生活中,条据书信也常用于申请、投诉、感谢等场合,能够有效地传达个人意愿和需求。学习条据书信的撰写技巧是提高法律文书水平的关键,需要不断实践和积累经验。我们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条据书信样本,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一

小时候的陈独秀是一个奇怪的孩子,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是一声不哭,把严厉可怕的祖父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祖父不止一次愤怒而伤感地骂道:“这个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祖父看人看得很准,这个孩子长大后果然成为二十世纪中国的盗火者普罗米修斯。

一九零三年,二十五岁的陈独秀留学日本。当时,清国湖北留日学生学监姚煜生活腐败、思想顽固,拼命压制进步学生。一怒之下,三名热血青年闯入姚的房间,将他按在地上,由张继抱腰,邹容捧头,陈独秀挥剪,咔嚓一声便剪去了姚的辫子。这一瞬间对陈独秀而言,极富象征意义——他的一生所走的道路在这一剪中就选定了。他为之终身奋斗的,便是剪去国民灵魂中的“辫子”。

头上的辫子易剪,灵魂中的辫子却不易剪。因而,这条道路是一条悲壮之路。辛亥前后十余年,陈独秀一肩行李、一把雨伞,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到处物色革命同志。在诸多活动中,他以办报刊为核心。一九零四年创办《安徽俗话报》,编辑、排版、校核、分发、邮寄,他一一亲自动手。三餐食粥,臭虫满被,亦不以为苦。他先后办报刊数十种,“我办十年杂志,全国思想都全改观。”这并无任何自夸的成分。新文化运动前夕,陈独秀堪称新派独一无二的思想领袖,那时蔡元培、胡适、鲁迅等人的影响力远远赶不上他。在《除三害》一文中,陈氏指出中国的三害是“官僚、军人、政客”,真是一针见血,比韩非之《五蠹》更能切中时弊。而五十年代的所谓“三害”,与之相比只能算笑柄。陈氏又云:“社会中坚分子应该挺身出头,组织有政见的有良心的依赖国民为后援的政党,来扫荡无政见无良心的依赖特殊势力为后援的政党。”他开始认识到政党的重要性,然而他本质上是个性情中人,是不能为政党所容的,即使是他自己缔造的政党。

在北大担任文科学长的两年,是陈独秀一生中最辉煌的时期。而这段时间里最惊心动魄的一幕,发生在一九一九年六月十一日的新世界屋顶花园。那天晚上,四十一岁的陈独秀独立高楼风满袖,向下层露台上看电影的群众散发传单。这是空前绝后的举动,以后爱惜羽毛的教授们是不敢效仿的。试想一位最高学府的文科学长,应当是衣冠楚楚、文质彬彬、道貌岸然,最好是像贾政式的人物。陈氏的作为,太出格了。但陈氏如是说:“若夫博学而不能致用,漠视实际上生活上之冷血动物,乃中国旧式之书生,非二十世纪新青年也。”他一辈子都以“新青年”自居。

入狱之后,陈独秀的痛苦很快牵动了国人的`心。中国第一次出现这样的情况:历代文字狱、迫害、杀戮,都由知识者一人承担,而与大众无关。这一次,大众与知识者息息相关了。李辛白在《每周评论》发表短诗《怀陈独秀》:“依他们的主张,我们小百姓痛苦。/依你的主张,他们痛苦。/他们不愿意痛苦,所以你痛苦。/你痛苦,是替我们痛苦。”这首未被重视的小诗,却蕴含了相当丰富的信息:现代中国知识分子如何定位自身?诗中人称的转换已微妙地说明了知识者的位置:你——他们——我们,痛苦是“你”必须承担的。

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陈独秀在中国一大上被缺席选举为__。远在广州的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后,该是怎样的心情呢?兴奋、惊喜、冷静、怀疑、忧惧?八年之后,一九二九年十一月十五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关于开除陈独秀党籍的决议案》,陈氏听到这个消息,又该是怎样的心情呢?政治上的游戏规则,非陈氏这样“侠骨霜筠健,豪情风雨频”的狂士所能理解并操作。陈独秀只能是陈独秀,永远不能形成一个“陈独秀党”或“陈独秀派”。后来,他的托派学生们再次将他开除出托派共产党,亦在情理之中。

一九三二年十月十五日晚,患病在家休养的陈独秀最后一次被捕。被捕后,打电报给国民党中央当局要求“严惩”、“处极刑”、“明正典刑”、“迅予处决”的,有新疆省主席金树仁、湖南清乡司令何键,以及国民党许多省、市、县、乡的“党部”等单位。同时,江西瑞金出版的“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机关报”《红色中华》以“取消派领袖亦跑不了,陈独秀在上海被捕”为标题,幸灾乐祸地发表消息。这也许是三十年代初国共两党拥有的唯一共识吧。两个自称革命的政党都欲把这颗“中国革命史上光焰万丈的大彗星”(傅斯年语)除之而后快,真是耐人寻味。《红色中华》发表多篇社论,称“陈独秀叛党以后,投降到资产阶级去作走狗,充‘反’先锋”。而《中央日报》亦发表社评,宣称“反对并图颠覆国民党者,即为叛国”。相映成趣。

“悠悠道途上,白发污红尘,沧海何辽阔,龙性岂能驯。”陈独秀是革命家而非政治家。政治家是无人格无人性无人情的,而革命家则是单纯而天真、固执而顽强的侠客和文人的结晶体,亦即葛兰西所说的“哲学的实践者”。陈氏在法庭上慷慨陈词:“弱冠以来,反抗清帝,反抗北洋军阀,反对封建思想,反抗帝国主义,奔走呼号,以谋改造中国,实现自由社会。”他的热情从未冷却,难怪比他小得多的胡适也羡慕他的“年轻”。学生傅斯年谈论世界大势,悲观地说:“十月革命本来是人类命运一大转机,可是现在法西斯的黑暗势力将要布满全世界,而所谓红色变成了比黑色势力还要黑,造谣中伤、倾陷、惨杀……我们人类恐怕到了最后的命运!”陈氏却坚定地说:“即使全世界都隐入了黑暗,只要我们几个人不向黑暗附和、屈服、投降,便能够自信有拨云雾而见青天的力量。”

晚年在江津的生活是凄苦的,但却是自由的。蒋介石的资助被他拒绝,胡适建议他去美国写自传也被拒绝,他只接受北大同事和学生的帮助,晚年陈氏所做的有两件事:一是重估一切价值,“将我辈以前的见解,彻底推翻”。老人一般都是知错不改的,陈独秀却截然相反。他对早年所信奉的“主义”进行了全盘的反思和清理。这种否定自己的勇气是最可贵的。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二

陈独秀一生大起大落、曲折坎坷,对于他的历史评价,半个多世纪来,褒贬不一。对于他的婚姻和爱情,世俗偏见更是鄙夷和不屑,而他本人则备尝个中酸辛、苦涩和甘甜。

院试夺魁后娶发妻。

1896年,陈独秀院试夺魁,中了第一名秀才。这一年,他只有18岁。家乡安庆城的几位从不登门的名门望族和富户人家,竞相托媒上门。在众多托媒提亲的人家中,陈母属意于安庆统领高登科的长女高大众。

高大众生母早已去世,自幼随侍在父亲身边,她虽然目不识丁,但也温良驯服,颇有教养。相亲那天,陈独秀找机会瞅了高大众一眼,但见她个头倒也适中,眉目清秀,心里也就认可了。

次年冬,他们完婚,新婚燕尔,两人也能相亲相爱。可是时间长了,两个有着不同文化背景且又性格迥异的人,渐渐地产生出差异和隔阂。1901年,陈独秀决定东渡日本留学,可是,手头又资金匮乏,只得求援于妻子。这天,他以少有的温柔抚慰妻子:“大众,我就要远行了,家中的事全仗你照应……”这个倔强刚烈的人,好听的话还未讲完,便开门见山地说:“大众,我去日本需要一笔钱,你可否将你的金镯子借与我一用。”大众细声细语地说:“你已是有家小的男人了,在外闯祸,是要杀头的。你就是不想想我,也要想想儿子。”她见他默然无语,只得小声嘀咕:“我不能把金镯子给你去闯祸,它可是我高家的传家宝啊!”陈独秀没等她把话说完,便呵斥道:“没有见识的女人!”说着便甩手而去。

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

他的好友潘赞化回忆道,他们“平时家庭不和,多口舌之争。”高大众生有延年、乔年、松年三子。她进陈家30多年,从没离过家门。1930年9月,这位朴实贤淑的妇女病逝,终年55岁。

陈独秀正为自己的婚姻苦恼、绝望的时候,一个新的女性悄然闯入他的生活,她就是高大众同父异母的妹妹高君曼,乳名小众,比大众小9岁。小众从小娇生惯养,塑就了她任达不拘、热情奔放的个性。她是北京女子师范学校学生,对独树一帜的新派人物和新鲜事物特别喜爱。此时,陈独秀已在社会上声誉鹊起,和那一时代的许多青年一样,高君曼十分崇拜这颗冉冉上升的政治明星,每逢寒暑假回家,她总要抽出时间看望姐姐,并借机找陈独秀攀谈。

与妻妹公然同居。

这一切,高大众早已察觉,她不愿出乖露丑,只得暗自心伤。陈独秀和高君曼相爱之事很快便在乡邻间传得沸沸扬扬。1910年,陈独秀到杭州陆军小学堂任地理教员,将高君曼带至身边,公然同居。

陈独秀所进行的轰轰烈烈的事业,离不开高君曼的支持和帮助。高君曼为此付出青春年华,并积劳成疾染上多种疾病,而陈独秀却很少问及她的健康和孩子的成长。一个女人独力支撑,且又传闻陈独秀另有新欢,她感到再也无法共同生活了。1925年10月,高君曼带着儿子鹤年、女儿子美来到南京居住,这对自由恋爱结成的夫妻终于决裂分手了。1931年,高君曼病逝于南京,年仅47岁。

隐居石库结识少妇。

1930年下半年,陈独秀为摆脱国民党的通缉捉拿,常常是东躲西藏,居无定所,不但经济拮据,同时形单影只。他居住在上海熙华德路一座石库门楼房一间简陋的房子里,整日闭门不出,不是读书就是写文章。和他相邻而居的是一位年轻女性,年龄在22岁上下,身材娇小,圆脸大眼,衣着干净,举止拘谨,一看便知是个憨厚老实的女人。

这位女子叫潘兰珍,江苏南通县人,幼时随父母逃荒到上海,13岁便在纺织厂当童工。后来,受一流氓哄骗,同居后生一小孩,孩子夭折后,就被抛弃,现在一家英美烟草公司做工。

一个是鳏居男子,一个是独身少妇,虽然年龄相差近30岁,但是,久而久之便惺惺相惜以至情投意合了。潘兰珍知道老先生有知识,能写文章,是个做大事的人,从不打听其身世和行踪。她只管上班挣钱,料理老先生的饮食起居。

1932年10月15日,陈独秀因叛徒出卖被捕,并被移送南京监禁。被囚后,他最为挂怀的是潘兰珍的生活,他致信他的学生高语罕说,“我真对她不起,务请先生再探望一次……”在高语罕的帮助下,潘兰珍来到了南京,在监狱附近租了间旧房子住了下来,每天到监狱照料陈独秀,直至他出狱。

1937年8月23日,陈独秀提前获释。9月,他和潘兰珍定居武昌,并向世人宣布结为夫妻。1942年5月27日,陈独秀逝世。1949年10月,潘兰珍病逝。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三

没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给予了天分,勤奋将天分变为天才。

曾国藩是中国历史上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然而他小时候的天赋却不高。有一天在家读书,对一篇文章重复不知道多少遍了,还在朗读,因为,他还没有背下来。这时候他家来了一个贼,潜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读书人睡觉之后捞点好处。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见他睡觉,还是翻来复去地读那篇文章。贼人大怒,跳出来说,“这种水平读什么书?”然后将那文章背诵一遍,扬长而去!

贼人是很聪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聪明,但是他只能成为贼,而曾先生却成为毛泽东主席都钦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

“勤能补拙是良训,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贼的记忆力真好,听过几遍的文章都能背下来,而且很勇敢,见别人不睡觉居然可以跳出来“大怒”,教训曾先生之后,还要背书,扬长而去。但是遗憾的是,他名不经传,曾先生后来启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说这位贼人与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赋没有加上勤奋,变得不知所终。

曾国藩孝敬父母的故事。

道光二十四年正月二十五日,在曾国藩的家书中写道,“父母大人金福万安……阿胶两斤,高丽参半斤……”,托人带回湖南老家,以略尽人子之孝。

曾国藩后来出将入相,位极人臣,这些东西当然唾手可得,但在道光二十四年,他还是个翰林院编修,是个穷京官,弄到这些东西并不容易。特别是在他的家书中,将阿胶与高丽参并列,而且阿胶位居高丽参之上,可见当时社会风尚,以阿胶为难得的滋补上品,甚至比名满天下的高丽参还难得。

后来曾国藩的家书中,屡屡出现寄赠阿胶的字句,阿胶成为曾国藩为父母尽孝的最好方式。

那么,阿胶对老年人的滋补功效,在医理上有何依据?

对老年人来说,健康长寿是子女的最大期盼,那么如何才能健康长寿呢?《内经》说,“五脏坚固,血脉和调……营卫之行,不失其常……故能长久”。

很显然,气血虚衰是衰老的根源,延缓衰老,就要从气血两字入手。而阿胶味甘,性平,能补血养血止血,滋阴润燥,益气补虚,除风化痰清肺,利小便,润大肠。这些滋补功效确实十分适合老年人滋补。

打翻神王菩萨。

清道光二年(1822),曾国藩12岁时,他家屋场对面有一条小河,河边一个神王庙。每到凉爽天气,国藩带着弟弟到小河里摸鱼捞虾。有时也与邻居小伙伴到河边打水仗,累了就进神王庙憩息。有一次,与伙伴搭神梯,国藩率先爬到神龛上,一不小心,把神王菩萨撞翻在地,吓得伙伴们一溜烟各自回家去了。曾鳞书得知后,当即对国藩一顿训斥,并叫打扫庙宇,出资给神王菩萨重装金身。同时,为了让子城安静求学,将他送至距家六里的九峰山古锣坪定慧庵读书,早出晚归。国藩不服气,每天早上路过神王庙时,将驱赶马的棍子,用绳子系着放在神王爷肩上,并说:“搭帮你,我被送至九峰山去读书,可今日你要给我看好马,如果我的马儿走了,一定饶-不了你。”以泄怒气。其父被弄得没办法,又只好将其带在身边读书。

左公与曾公的胸怀。

曾国藩和左宗棠都是晚清的重臣,两人名气都很大,朝廷一般多以“曾左”并称他们两人。

曾国藩要比左宗棠大,并且曾经对左宗棠予以提拔。但左宗棠为人非常自负,从没有把曾国藩放在眼里。

有一次,左宗棠很不满地问身旁的侍从:“为何人都称‘曾左’,而不称‘左曾’?”

一位侍从大胆直言:“曾公眼中常有左公,而左公眼里则无曾公。”

侍从的话让左宗棠深思良久。

“不愿子孙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君子”

天下父母,谁不望子成龙!这个成龙,无非是成官的代名词。曾国藩年轻时功名心极盛,后来又为官几十年,却并不像众多父母一样希望儿孙都当官。他多次明确表示:“凡人多望子孙为大官,余不愿为大官,但愿为读书明理之君子”,“尔曹惟当一竞读书,不可从军,亦不必作官”。原因有二:一是“天下多难”,“虽大福大贵亦靠不住”,选择作官并不是个好前程;二是官场险恶,福祸横生,他自己就身怀疑虑,几次欲辞官归里,当然就不希望子孙再走官宦之路。

曾国藩说的官场四忌。

曾国藩认为为官有四大忌,即“四败”:昏惰任下者败,傲狠妄为者败,贪鄙无忌者败,反复多诈者败。曾国藩把这“四败”写在案头上,每天都提醒自己。

在另一个地方,曾国藩又说,自古以来凶德致败者大约有二端:一是傲慢,一是多言。他总结历史的经验说:“我看历代的那些著名的大官,大多数都是因为这两个原因而败家丧身的。”不管是居官四败也好,还是二败也好,其实都有一个核心,这就是,为官者之所以身败名裂,往往是由于不知道顾忌。

曾国藩曾经说自己有“三畏”: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曾国藩一生,也始终是在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这样的心境中度过的。道光二十五年五月,曾国藩升了官,他在给弟弟的家书中,表示不但不敢高兴,反而感到战战兢兢。他说:

“这次升官,实在是出乎我的意料。我日夜诚惶诚恐,自我反省,实在是无德足以承受。你们远隔数千里之外,一定匡正我的过失,时时寄信来指出我的不足,务必使累世积累下的阴德不要自我这里堕落。弟弟们也应当常存敬畏之心,不要以为家里有人当官,于是就敢欺负别人;不要以为自己有点学问,于是就敢于恃才傲物。常存敬畏之心,才是惜福之道。”

李鸿章和曾国藩。

李鸿章是很有才气的`,才可塑,才堪大用,但李鸿章毛病也是蛮多的,他是优点杰出、缺点突出的那类人才。李鸿章的缺点是,有一股傲气,还有一股不叫流氓气,最少也算是流里流气之气。这气李鸿章一直携带着的,比如他对下属,不太尊重,每提升一人,先要将这人训一顿,说的话很难听,国骂不断,骂完了,你一回去,嘿,他给你加官晋爵了。提你一把,踢你一脚,关怀人,却以侮辱人的方式进行。

李鸿章曾在曾国藩手下当幕僚,没几天,自以为技已精,学已成,师傅那点学问全学到了手,便要谢本师了,自己当老板去。李鸿章离开湘军,另组淮军,却是屡战屡败,一点建树也无,反是把自己那点力量耗光了,无奈要回到师傅身边来回炉,一个多月里,李鸿章屡屡求见,曾国藩屡屡拒之,李求多少次,曾就拒多少次。

李鸿章有流气,为人懒散,这般作风,去当名士,很合适,越流气越像名士,名士素来要靠流气来撑起,但要来从政,却是致命的。流氓去流氓政府,或许可行,只有流氓政府才容得下流氓啊!曾国藩却不能容许流气存在。曾国藩工作很认真,生活也很严肃,他有个八字诀——“早,扫,考,宝,书,蔬,鱼,猪”,其中这个早,就是早起,早饭,每天都定时吃早饭。严格的作息时间,哪是懒散如李鸿章者受得了的?李鸿章爱懒睡,天天睡到太阳照屁股,还舍不得起床。曾国藩开早饭了,李鸿章还只管呼呼大睡。曾国藩打发人去喊了几次:李鸿章,曾师傅喊你快去吃早饭。李鸿章应了声好,翻转身,又睡回笼觉去了。曾国藩在那等,不动筷子,等啊等,等了很久,李鸿章姗姗来迟。这顿饭,曾国藩不吃了,他把筷子一拍桌上,慢腾腾说了一句:“少荃,此间唯一诚字。”脸也来,相也来,语虽轻,落意重。让李鸿章知道:从政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名士聚餐,不是混混间耍流氓。

李鸿章从吃饭一事感受到了做人要严谨,更感受到了作风的威严。只是他这流气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李鸿章后来权柄在握,依然残存着流气,列强环伺,李鸿章主持外交,曾经去问计于曾国藩。师傅先问徒弟:外交乃国之大事,你准备使甚手法?李鸿章答道:门生也没有打什么主意。我想,与洋人交涉,不管什么,我只同他打痞子腔。此倭要咱中华一块土,我先应着好好好;彼熊要咱中华开放一口港,我先应着要得要得,然后呢,我找个借口,翻过来。曾国藩听了,脸若冰霜,对李鸿章说:少荃,此间唯一诚字。你把国家信誉透支了,那以后哪国还信任你?“依我看来,还是用一个诚字,诚能动物,我想洋人亦同此人情。圣人言忠信可行于蛮貊,这断不会有错的。现在既没有实在力量,尽你如何虚强造作,他是看得明明白白,都是不中用的。不如老老实实,推诚相见,与他平情说理;虽不能占到便宜,也或不至过于吃亏。无论如何,我的信用身份,总是站得住的。脚踏实地,蹉跌亦不至过远,想来比痞子腔总靠得住一点。”

曾国藩把李鸿章当可造之才,却也是严格要求。并不因为李鸿章是其得意门生,是其心腹,而放任他,而包庇他。也因此,李鸿章终成大器。成大器了,悟出了师傅一片苦心,曾国藩逝世后,李鸿章写过一副挽联:“师事近三十年,薪尽火传,筑室忝为门生长;威名震九万里,内安外攘,旷世难逢天下才。”曾国藩与李鸿章相交,一直以严师面目出现,李鸿章不反感,反感激:“在营中时,我老师总要等我辈大家同时吃饭;饭罢后,即围坐谈论,证经论史,娓娓不倦,都是于学问经济有益实用的话。吃一顿饭,胜过上一回课。”

国藩和慈禧的对话。

同治七年,曾国藩调任直隶总督。上任之前,受朝廷召见,举朝上下,面对这位重臣,极表推重。慈禧太后一连三日在紫禁城养心殿召见,极为关心这位重臣,于是向曾国藩发问:“汝夫人在家做何事?”

曾国藩随口回答:“不瞒太后,臣之夫人在家做些七七八八。”慈禧太后听曾国藩的湘乡土语,似懂非懂,又反问道:“七七八八是什么?”曾国藩意识到说话太土,又是湘乡方言,使太后难懂,顺便解释:“七”即指柴、米、油、盐、酱、醋、茶;“八”是指孝梯、忠信、礼义、廉耻。

慈禧太后听了,称赞地点头道:“好个‘臣之夫人’,大事管那么多,小事管那么细。“在旁的诸臣无不称赞曾国藩机智灵敏。

“断鸡蛋案”

曾国藩自幼聪明伶俐,他父亲曾麟书想试一试儿子到底聪明不聪明,就设想了一个审鸡蛋案。于是便叫人煮五个鸡蛋,拿了一个给女佣人吃了,然后说少了一个,命曾国藩出来审,看是谁偷吃了一个。

那一天,曾国藩从学校放学回来,解下书包,其母就说:“我明明煮了五个鸡蛋,怎么只有四个了?”其父在旁边听到了,把曾国藩叫来,对他说:“你母亲的鸡蛋,是分给你们吃的,现在分不出来了,看是哪个偷吃了一个,为你母亲查出来。”曾国藩略为思考一下,便端来一个木盆,倒了几杯凉茶,把家里的人都叫拢来,令每人喝一口茶,吐到盆里,他站在旁边观看。其结果只有那个女佣人吐出来的茶水里挟有鸡蛋黄粉,断定鸡蛋是她吃掉了。

曾麟书在一旁高兴极了,连连夸奖:“果然不错,将来定有出息。”

曾国藩和台湾第一巡抚刘铭传。

有一次,李鸿章带着三个人去见曾国藩,碰巧曾国藩出去散步,李鸿章便让此三人在门口等候。

当曾国藩回来的时候,看到门口有三个人,他左边看一眼,右边看一眼,中间看一眼,什么话也没说就走了进去。李鸿章问老师对此三人的评价,曾国藩回答道:“左侧之人可用,但只可小用:右侧之人万万不可用;中间之人可用,且可大用。”

李鸿章对老师“一眼识英雄”非常敬佩,问其原因,曾国藩说:“左侧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再看他一眼,他就把眼皮顺了下来,不敢再与我对眼神了。

这说明他心地比较善良,但是气魄不够展开,所以可用,但只可小用,授予营务处副处长足矣。右侧这个人,在我看他的时候,他不敢看我,当我不看他的时候,他又偷偷地看我,很明显这个人心术不正,所以万万不可用。

然而,中间这个人,我看他一眼,他也看我一眼,我上上下下扫他一眼,他又堂堂正正地打量了我一番。说明此人心胸坦荡,气魄宽广,可用,而且可以大用。”此时,李鸿章幡然领悟,并遵照老师的指点派用此三人。

在这三个人中,左右两人已经无从考究,但是,中间这个人就是被李鸿章重用并成为晚清淮军著名将领、台湾第一巡抚的刘铭传。这个识人的故事在当时被广为传颂。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四

1879年10月9日,陈独秀在安徽省安庆市出生,几个月后,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他打小就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

父亲不在,祖父负责陈独秀的教育工作,这位祖父对他采取严苛型的教育,不爽了就把陈独秀揍一顿,而陈独秀无论如何打就是不哭,这位祖父对这个孩子基本失望透顶,认为这是家门不幸的不祥预兆。

事实上,他祖父想多了,以后的陈独秀让这个家门名留青史。

祖父对陈独秀有太深的影响,中毒太深了。

他的幼年经历被直接复制下来,等他自己有了孩子,就把祖父对待自己的手段用在孩子身上,对几个孩子要求特别严格,比如,为了让孩子磨练意志,让两个儿子睡在图书馆的地板上、外出打工自食其力等等。

原生家庭的影响而已。

1896年,陈独秀考中秀才。

1897年8月,成为秀才的陈独秀是当红热门,经家族选定,与安徽一个当官的叫做高登科家的女儿高晓岚结婚了。

1899年,陈秀才发布反清言论,被学院给直接开除了。

两年后,1901年,陈秀才没有停止反清宣传活动,清政府忍受不了了,进行通缉,他便从安庆逃亡日本,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速成科学习。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五

除了革命领域的成就,陈独秀在文学界的造诣也极其深厚,当年是北大的教授,也是新青年的主编,但这样一位为人师表的大家,为什么会写乳房赋呢?这就不得不提他的风流了,陈独秀为人多情,还发生过不少艳韵情事,总而言之,他并不是符合世俗想象的那种一生正气的人物,抛开他的成就与地位不看,他在性格中只是一位好欲的男性。

乳房赋作为一件陈独秀趣事,是发生在他于北大任教时期,当时的陈独秀就对“二奶”颇有兴趣,在心中抱有极大的好奇心,并为之发出衷心的称赞。不过此“二奶”非彼“二奶”,讲的不是婚内出柜的小三和外遇,而讲的是女人胸上的那对乳房。

陈独秀在这篇赋中,以一种“礼赞”的口吻去描写女性的这部分生理结构,尽管在题材上乍一看或许会令人心生羞涩,但是读起来却没有半点不雅之意。这样主题的诗赋恐怕在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是极其少有的,足已显现陈独秀对女性微妙的观察、丰富的想象以及强烈的渴望,同时也将陈独秀的文学功底展现得一览无余。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六

西汉大才子东方朔,当年也是个没人赏识的可怜虫,凭着一篇长达三千多片奏牍的自荐信,倒是攀上了皇帝,可汉武帝身边人才济济,哪能轮得着他?所以他只得了个“待诏公车”的小官,整天见不到皇帝一面。眼看满肚子才华真要烂在肚子里了,东方朔心里很着急,怎么才能让皇帝发现自己呢?这天,东方朔闲逛中碰到几个侏儒,顿时来了主意。

不过,侏儒们这么一哭,倒又给东方朔提供了机会。他急忙跟进一步,说:“别急别急,一会儿皇帝来了,你们赶紧磕头求饶,说不定还有希望呢。”

不久,皇上果然来了,见侏儒们跪哭成一片,也懵了,一问才知道是一个叫东方朔的搞的鬼。盛怒之下,汉武帝要把东方朔绑来治罪。不过,治罪不治罪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东方朔初步目的达到了――搞到了面见皇帝的机会。

机不可失,冒着欺君杀头的风险,东方朔一口气说出了自创的“理论”:“陛下,这些侏儒才三尺高,每月就领一袋米,240钱;我东方朔九尺高,比他们魁梧多了,可也领一袋米,240钱。您要是觉得我有才,就给我多加米加钱,要是觉得我没才,那干脆让我走,别在这儿浪费您的粮食!”东方朔这番“身高俸禄论”,听起来挺好笑,但又让人挑不出毛病来。

汉武帝被逗乐了,眼前的这个东方朔,真不是一般人。这么一个有胆有识有才的人,皇帝怎么舍得治他的罪呢?不久,东方朔就被升为“待诏金马门”,得到皇帝亲近,后来又被升成侍郎,终于成了汉武帝身边的红人。

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作为一匹“千里马”,如何才能快速推销自己,赢得稀缺“伯乐”的注意?东方朔为我们提供了成功范例。第一,曲径通幽。“伯乐”看不到自己,就借别人的手,搭别人的车,让“伯乐”来发现自己。第二,打幽默牌。自我推销有风险,搞不好就适得其反,但打幽默牌就不一样了,推销好了,“伯乐”高兴,推销不好,“伯乐”一笑了之。由此看来,东方朔这一成功的推销术,着实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学习。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七

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写道:“我自幼便是一个没有父亲的孩子。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我记得家中有一个严厉的祖父,一个能干而慈爱的母亲,一个阿弥陀佛的大哥。”

陈独秀还写道:“我记得我幼时家住在安徽省怀宁县城里”。他童年时,是随祖父学习中国传统的文化,其课程《三字经》、《百家姓》、《幼学琼林》,稍长则学《四书》、《五经》。这位祖父管教子孙是非常严厉的,人称“白胡子爷爷”。当邻里的孩子哭闹时,只要一说白胡子爷爷来了,便停声不敢再哭。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对自己的童年是这样描述的:

我从6岁到8、9岁,都是这位祖父教我读书。我从小有点小聪明,可是这点小聪明却害苦了我。我大哥的读书,他从来不注意,独独看中了我,恨不得我一年之中把《四书》、《五经》都读完,他才称意。《四书》、《五经》还罢了,我最怕的是《左传》,幸亏这位祖父或者还不知到“三礼”的重要,否则会送掉我的小性命。我背书不出,使他生气动手打,还是小事;使他最生气,气得怒目切齿几乎发狂,令人可怕的,是我无论挨了如何毒打,总一声不哭。他不只一次愤怒而伤感的骂道:“这小东西,将来长大成人,必定是一个杀人不眨眼的凶恶强盗,真是家门不幸!”

从这段述说中可以看出,陈独秀从小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也是一个很倔强的孩子。他从《三字经》读到《左传》,这些中国传统文化的知识,对他以后做人做事都是非常有用的。

1889年,陈独秀的祖父去世。家里给他请过“好几个塾师”,他“都不大满意”。到十二三岁时,只好由大哥孟吉教他读书了。孟吉是府学廪贡生,也是中过秀才的学士。以他的学识教陈独秀还是可以的。陈独秀在《实庵自传》里说:“大哥知道我不喜欢八股文章,除温习经书外,新教我读昭明文选,每读时,我也有点头痛,渐渐读出味道来了,从此更加看不起八股文”。在那个年代,不学〈四书〉、〈五经〉,看不起八股文,简直就是背经逆道。当时,社会的主流意识认为,读书人的唯一正道就是走科举仕途,考秀才,中举人,会进士,点状元;有了功名才能升官发财,光宗耀祖。陈家也不例外。

陈独秀的母亲总是用好言劝勉他:“小儿,你务必好好用心读书,将来书读好了,中个举人替父亲争口气,你的父亲读书一生,未曾考中举人,是他生前的一桩恨事!”一面母亲的严命,教习八股革命,一面弟弟看不起八股文,不愿学,孟吉夹在中间很为难。一直到了光绪二十二年(1896年),陈独秀17岁了,距县考只有一两个月时,孟吉才硬着头皮对陈独秀说:“考期巳近,你也得看看八股文章罢!”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也只好听其自然了。对弟弟的格格不入,他急中生智,向母亲作些虚假的报告,以取得母亲的喜悦和宽慰。在县考府考自然名次都考得很低,到期了院试,宗师出的题目是“鱼鳖不可胜食也材木”的截搭题。考完后,陈独秀竟然中了第一名。他在《实庵自传》里是这样记述的:

我对于这样不通的题目,也就用不通的文章来对付,把文选上所有鸟兽草木的难学和康熙学典上荒谬的古文,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上文不接下文的填满了一篇皇皇大文,正在收拾考具要交卷,那位山东大个儿的宗师亲自走过来收取我的卷子,他翻阅我的卷子大约看了两三行,便说:“站住,别慌走!”我听了着实一吓,不知闯下了不起什么大祸。他略略看完了通篇,睁开大眼睛对我从头到脚看了一遍,问我十几岁,为啥不考幼童?我说童生今年十七岁了。他点点头说道:“年纪还轻,回家好好用功,好好用功。”我回家把文章稿子交给大哥看,大哥看完文稿,皱着眉头足足有个把钟头一声不响,在我,应考本来早是敷衍母亲,算不得什么正经事,这时看见大哥那样失望的情形,却有点令我难受。谁也想不到我那篇不通的文章,竟蒙住了不通的大宗师,把我取了第一名,这件事使我更加一层鄙薄科举。

截搭题,是考八股文的一种题例。陈独秀的试卷现在查不到了,但是当时的考官一般都是饱学之仕,如果真像陈独秀说的那样“不管三七二十一,牛头不对马嘴”的乱填,宗师也不会取他为第一名。陈独秀自幼是个奇才,他能把文选上和康熙学典上的鸟兽草木、荒谬的古文拼成一篇文章,这才是宗师取他为第一名的真正原故。

1897年8月(光绪二十三年),陈独秀初次离开母亲,到南京参加乡试。同行的有他的大哥,大哥的先生和安庆的同学等。陈独秀本对科举和八股文就不感兴趣,对这次参加江南乡试他在《实庵自传》里说:只是想“考个举人以了母亲的心愿,以后好让我专心做点正经学问”,又说:“至于写字,我喜欢临碑帖,大哥总劝我习馆阁体,我心里实在好笑,我巳打定主意,只想考个举人了事,决不愿再上进,习那讨厌的馆阁字做什么!我们兄弟感情极好,虽然意见上没有一件事不冲突,没有一件事依他的话做,而始终总保持着温和态度,不肯口头上反驳他,免得伤了手足的感情。”虽不情愿,也只好硬着头皮来渡过这场灾难。《实庵自传》里是这样记述的:

到了八月初七日,我们要进场考试了。我背了考篮、书箱、文具、食粮、烧饭的锅炉和油布,巳竭尽了生平的气力,若不是大哥代我领试卷,我便会在人丛中挤死。一进考棚,三魂吓掉了二魂半,每条十多丈长的号筒,都有几十或上百个号舍,号舍的大小彷佛现时警察的岗棚,然而要低得多,长个子站在里面是要低头弯腰的,这就是那时科举出身的大老以尝过“矮屋”滋味自豪的“矮屋”。矮屋的三面七齐八不齐的砖墙,当然里外都不曾用石灰泥过,里面蜘蛛网和灰尘是满满的,好容易打扫干净,坐进去拿一块板安放在面前,就算是写字台,睡起觉来,不用说就得坐在那里睡。一条号筒内,总有一两间空号,便是这一号筒的公共厕所,考场的特别名词叫做“屎号”;考过头场,如果没有冤鬼缠身,不曾在考卷上写出自己缺德的事,或用墨盒泼污了试卷,被贴出来,二场进去,如果不幸坐位编在“屎号”,三天饱尝异味,还要被人家议论是干了亏心事的果报。那一年南京的天气,到了八月中旬还是奇热,大家都把带来的油布挂起遮住太阳光,号门都对着高墙,中间是只能容一个半人来往的,一条长巷,上面露着一线天,大家挂上油布之后,连这一线天也一线不露了,空气简直不通,每人都在对面墙上持起烧饭的锅炉,大家烧起饭来,再加上赤日当空,那条长巷便成了火巷。煮饭做菜,我一窍不通,三场九天,总是吃那半生不熟或者烂熟或煨成的持面。有一件事给我的印象最深:考头场时,看见一位徐州的大胖子,一条大辫子盘在头顶上,全身一丝不挂,脚踏一双破鞋,手里捧着试卷,在如火的长巷中走来走去,走着走着,上下大小脑袋左右摇晃着,拖长着怪声念他那得意的文章,念到最得意处,用力把大腿一拍,翘起大姆指叫道:“好!今科必中!”

陈独秀以亲身经历,记述了大清国南京乡试的现场。他以极大的勇气走出了这污淖的考场。《实庵自传》里说:“今科必中的先生,使我看呆了一两个名头。在这两个名头当中,我并非尽看他,乃是由他联想到所有的考生的怪现状;由那些怪现状联想到这班动物得了志,国家和人民要如何遭殃;因此又联想到所谓抡才大典,简直是隔几年把这班猴子狗熊搬出来开一次动物展览会;因此又联想到国家一切制度,恐怕都有如此这般的毛病;因此最后感到梁启超那班人们在时务报上的话是有些道理呀!这便是我由选学妖孽转变到梁康派之最大动机。

他的行动,使母亲、大哥、陈氏家族的希望一齐破灭了。陈独秀说:“他们真想不到我后来接二连三做了使他们吓破了胆的康党、乱党、共产党,而不是他们所想象的举人、进士、状元郎。”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八

1、匡衡凿壁偷光。西汉时期,有一个特别有学问的人,叫匡衡,匡衡小的时候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凿通了邻居文不识家的墙,借着偷来一缕烛光读书,终于感动了邻居文不识,在大家的帮助下,小匡衡学有所成。在汉元帝的时候,由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推荐,匡衡被封郎中,迁博士。

2、车胤囊萤夜读。车胤,字武子,晋代南平(今湖北省公安市)人,从小家里一贫如洗,但读书却非常用功,“家贫不常得油,夏月则练囊盛数十萤火以照书,以夜继日焉。”车胤囊萤照读的故事,在历史上被传为美谈,激励着后世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

3、管宁割席分坐。汉时,管宁与华歆二人为同窗好友。有一天,两人同席读书,有达官显贵乘车路过,管宁不受干扰,读书如故,而华歆却出门观看,羡慕不已。管宁见华歆与自己并非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便割席分坐。管宁其后终于事业有成!

4、少年包拯学断案。包拯包青天,自幼聪颖,勤学好问,尤喜推理断案,其家父与知县交往密切,包拯从小耳濡目染,学会了不少的断案知识,尤其在焚庙杀僧一案中,包拯根据现场的蛛丝马迹,剥茧抽丝,排查出犯罪嫌疑人后,又假扮阎王,审清事实真相,协助知县缉拿凶手,为民除害。他努力学习律法刑理知识,为长大以后断案如神,为民伸冤,打下了深厚的知识基础。

5、唐伯虎潜心学画。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6、屈原洞中苦读。屈原小时侯不顾长辈的反对,不论刮风下雨,天寒地冻,躲到山洞里偷读《诗经》。经过整整三年,他熟读了《诗经》305篇,从这些民歌民谣中吸收了丰富的营养,终于成为一位伟大诗人。

7、范仲淹断齑划粥。范仲淹从小家境贫寒,为了读书,他省吃俭用。终于,他的勤奋好学感动了寺院长老,长老送他到南都学舍学习。范仲淹依然坚持简朴的生活习惯,不接受富家子弟的馈赠,以磨砺自己的意志。经过刻苦攻读,他终于成为了伟大的文学家。

8、司马光警枕励志。司马光是个贪玩贪睡的孩子,为此他没少受先生的责罚和同伴的嘲笑,在先生的谆谆教诲下,他决心改掉贪睡的坏毛病,为了早早起床,他睡觉前喝了满满一肚子水,结果早上没有被憋醒,却尿了床,于是聪明的司马光用园木头作了一个警枕,早上一翻身,头滑落在床板上,自然惊醒,从此他天天早早地起床读书,坚持不懈,终于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写出了《资治通鉴》的大文豪。

9、玄奘苦学佛法。玄奖是唐代一位高僧,为了求取佛经原文,玄奘从贞观三年八月离开长安,万里跋涉,西行取经,终于到达印度,历时十七年,著有《大唐西域记》,为佛教和人类进步、世界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

10、岳飞学艺。民族英雄岳飞生逢乱世,自幼家贫,在乡邻的资助下,拜陕西名师周桐习武学艺,期间,目睹山河破碎,百姓流离失所,萌发了学艺报国的志向,克服了骄傲自满的情绪。寒暑冬夏,苦练不缀,在名师周桐的悉心指导下,终于练成了岳家抢,并率领王贵,汤显等伙伴,加入到了抗金救国的爱国洪流中。

11、厉归真学画虎。五代画虎名家历归真从小喜欢画画,尤其喜欢画虎,但是由于没有见过真的老虎,总把老虎画成病猫,于是他决心进入深山老林,探访真的老虎,经历了千辛万苦,在猎户伯伯的帮助下,终于见到了真的老虎,通过大量的写生临摹,其的画虎技法突飞猛进,笔下的老虎栩栩如生,几可乱真。从此以后,他又用大半生的时间游历了许多名山大川,见识了更多的飞禽猛兽,终于成为一代绘画大师。

12、、沈括上山看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当读到这句诗时,沈括的的眉头凝成了一个结,“为什么我们这里花都开败了,山上的桃花才开始盛开呢?”,为了解开这个谜团,沈括约了几个小伙伴上山实地考察一番,四月的山上,咋暖还寒,凉风袭来,冻得人瑟瑟发抖,沈括矛茅塞顿开,原来山上的温度比山下要低很多,因此花季才来得比山下来得晚呀。凭借着这种求索精神和实证方法,长大以后的沈括写出了《梦溪笔谈》。

13、徐霞客志在天下。有一天,江边发生了一件怪事,很多人在打捞落水的石狮,却怎么也找不着。这时,一个叫徐霞客的小孩说,只要溯江而上,就能找到石狮。果然石狮找到了,大家都赞誉这个聪颖的小孩。原来他就是长大后成为伟大地理学家、旅行家的徐霞客。

14、李晟练成神箭手。李晟的父亲是一员威武的大将,李晟希望长大成为父亲一样的人。可是,父亲却总是说他年纪小,不能习武。李晟不甘心,偷偷学习射箭,终于练成了百发百中的神箭手,让父亲刮目相看。陆游书巢勤学。南宋诗人陆游他从小就刻苦勤奋、敏而好学。他的房子里,桌子上摆的是书,柜中装的是书,床上堆的也是书,被称作书巢。他勤于创作,一生留下了九千多首诗,成为我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大文学家。

15、刘勰佛殿借读。夜深了,佛殿里忽然传来朗朗的读书声。小和尚们吓坏了,以为里面有鬼,立刻报告给老和尚。于是,老和尚带领小和尚捉鬼,没想到“鬼”原来是一个叫刘勰穷孩子,他在借佛灯读书呢。刘勰经过刻苦学习,终于成了伟大的文学家。

16、阎若璩口吃成大器。著名的考据学家阎若璩小时候是个口吃的孩子,常受到大家的嘲笑和欺负,在母亲和老师的鼓励下,阎若璩凭着勤能补拙的精神,刻苦读书,付出别人几倍的努力,赶上了正常的同学,此后,阎若璩仍旧凭着这股好学肯吃苦的精神,成为了著名的学者。

17、顾炎武读破万卷书。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顾炎武童年非常不幸,天花病差点夺走了他的生命。虽然他体弱多病,但是在母亲的教导和鼓励下,顾炎武勤奋苦读,以过人的毅力手抄《资治通鉴》,终于成为一代大学者。

18、欧阳修借阅典籍。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19、蒲松龄草亭路问。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在路边搭建茅草凉亭,记录过路行人所讲的故事,经过几十年如一日地辛勤搜集,加上自己废寝忘食的创作,终于完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划时代的辉煌巨著《聊斋志异》。

20、贾逵隔篱偷学。贾逵,字景伯,出生于公元30年,东汉人,是有名的经学家、天文学家。他是西汉名家贾谊的九世孙。父亲贾徽也是一个大学问家。贾逵深受家庭的影响,从小聪慧过人。为了能够读书,贾逵小时候隔着竹篱笆,偷听老师讲课的故事。

21、孟柯改过勤学。孟子是战国时代的著名思想家、政治家。但是,孟子并非是一个天生就有学问的人,他幼年的时候非常贪玩,不喜欢读书。后来,孟母为了教育他,三次搬家,还剪断布匹开导他。终于,孟子明白了要想成才,必须努力勤奋的道理。

22、宋濂冒雪访师。明朝著名散文家、学者宋濂自幼好学,不仅学识渊博,而且写得一手好文章,被明太祖朱元璋赞誉为“开国文臣之首”。宋濂很爱读书,遇到不明白的地方总要刨根问底。这次,宋濂为了搞清楚一个问题,冒雪行走数十里,去请教已经不收学生的梦吉老师,但老师并不在家。宋濂并不气馁,而是在几天后再次拜访老师,但老师并没有接见他。因为天冷,宋濂和同伴都被冻得够呛,宋濂的脚趾都被冻伤了。当宋濂第三次独自拜访的时候,掉入了雪坑中,幸被人救起。当宋濂几乎晕倒在老师家门口的时候,老师被他的诚心所感动,耐心解答了宋濂的问题。后来,宋濂为了求得更多的学问,不畏艰辛困苦,拜访了很多老师,最终成为了闻名遐迩的散文家!

24、王羲之竹扇题字据说有一次,王羲之到一个村子去。有个老婆婆拎了一篮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卖。那种竹扇很简陋,没有什么装饰,引不起过路人的兴趣,看样子卖不出去了,老婆婆十分着急。王羲之看到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说:“你这竹扇上没画没字,当然卖不出去。我给你题上字,怎么样?”老婆婆不认识王羲之,见他这样热心,也就把竹扇交给他写了。王羲之提起笔来,在每把扇面上龙飞凤舞地写了五个字,就还给老婆婆。老婆婆不识字,觉得他写得很潦草,很不高兴。王羲之安慰她说:“别急。你告诉买扇的人,说上面是王右军写的字”王羲之一离开,老婆婆就照他的话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军的书法,都抢着买。一箩竹扇马上就卖完了。

25、董仲舒三年不窥园。董仲舒专心攻读,孜孜不倦。他的书房后虽然有一个花园,但他专心致志读书学习,三年时间没有进园观赏一眼,董仲舒如此专心致志地钻研学问,使他成为西汉著名的思想家。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九

王羲之自幼酷爱书法,几十年来契而不舍地刻苦练习,终于使他的书法艺术达到了超逸绝伦的高峰,被人们誉为"书圣"。

王羲之13岁那年,偶然发现他父亲藏有一本《说笔》的书法书,便偷来阅读。他父亲担心他年幼不能保密家传,答应待他长大之后再传授。没料到,王羲之竟跪下请求父亲允许他现在阅读,他父亲很受感动,终于答应了他的要求。

王羲之练习书法很刻苦,甚至连吃饭、走路都不放过,真是到了无时无刻不在练习的'地步。没有纸笔,他就在身上划写,久而久之,衣服都被划破了。有时练习书法达到忘情的程度。一次,他练字竟忘了吃饭,家人把饭送到书房,他竟不加思索地用摸摸蘸着墨吃起来,还觉得很有味。当家人发现时,已是满嘴墨黑了。

王羲之常临池书写,就池洗砚,时间长了,池水尽墨,人称"墨池"。现在绍兴兰亭、浙江永嘉西谷山、庐山归宗寺等地都有被称为"墨池"的名胜。

王羲之的书法艺术和刻苦精神很受世人赞许。传说,王羲之的婚事就是由此而定的。王羲之的叔父王导是东晋的宰相,与当朝太傅稀鉴是好朋友,稀鉴有一位如花似玉、才貌出众的女儿。一日,稀鉴对王导说,他想在他的儿子和侄儿中为女儿选一位满意的女婿。王导当即表示同意,并同意由他挑选。王导回到家中将此事告诉了诸位儿侄,儿侄们久闻稀家小姐德贤貌美,都想得到她。稀家来人选婿时,诸侄儿都忙着更冠易服精心打扮。惟王襄之不问此事,仍躺在东厢房床上专心琢磨书法艺术。稀家来人看过王导诸儿侄之后,回去向稀鉴回票说:"王家诸儿郎都不错,只是知道是选婿有些拘谨不自然。只有东厢房那位公子躺在床上毫不介意,只顾用手在席上比划什么。"郡鉴听后,高兴地说:“东床那位公子,必定是在书法上学有成就的王羲之。此子内含不露,潜心学业,正是我意中的女婿。”于是,把女儿嫁给了王素之。王导的其他儿侄十分羡慕,称他为“东床快婿”,从此"东床"也就成了女婿的美称了。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

一夜之间,小伙伴们关注的“中国首富”突然换人了!2月3日,20xx年胡润全球富豪榜发布,李河君以1600亿人民币的资产,战胜马云(1500亿元)和王健林(1550亿元),成为中国内地首富!

这个李河君是谁,他凭什么能把如日中天的马云挤下去呢?

他是汉能控股集团董事局主席。汉能又是干啥的?中国,不,是全世界薄膜发电领域最大的公司。薄膜发电又是什么?无污染、可弯曲、更轻薄的太阳能薄膜电池,能贴在衣服、手机、汽车等几乎所有的地方,然后就可以给你的手机、ipad等随身携带的设备充电了!

而在他成为首富前一天,记者很凑巧地采访到了他。快来看看他都说了些什么吧!

问:当听说您可能成为中国新首富时,您是什么感觉?

李河君:坦诚讲,对于首富的事我并不当回事,并不当真。挣大钱的目的是什么?不是说要做首富,不是为了炫耀,而是为了干大事。

人在世上走一趟要干点事,最终的目的是为了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为国家干点事。你有1000亿、20xx亿,如果做不成大事也不够。如果你有10个亿能做成大事也ok。经常有人问我怎么才能挣大钱?我挣大钱的诀窍就是为理想而干,为梦想而干。当你为理想、梦想而干的时候,你坚韧不拔努力的时候,你就会走运,顺便赚钱,那个钱就是大钱。如果就只盯着挣钱,是没有人能做成的。老天一定不会给你这个机会。所以,一定要为梦想而干。也许我这个人比较理想化。

其实,我本人以及汉能所有高管之前都是不缺钱的。我们以前是做水电站的,收入很稳定,我们完全可以天天打高尔夫球。我们为什么冒这么大风险转型去做薄膜电池?因为我们相信薄膜发电能改变世界,改变能源格局。一个伟大的企业不是说你给社会、给老百姓带来好吃好喝就行了,更重要的是能改变世界,带来更大的向上向善,提供一种精神的指引。

我们希望这轮能源革命,中国人能领先一把。我们的梦想就是像苹果在美国、三星在韩国一样,成为中国企业的国家名片。

问:您认为什么样的企业家才能获得成功?

李河君:企业家跟冒险家或赌徒最大的区别在哪?企业家知道这个事情的最坏结果是什么样,同时结果发生时他能承受,这就是一种企业家精神的表达。

关于企业家精神,我有一个体会。好多年前,我看了一个电视剧叫《乔家大院》,去年我专门到山西参观了乔家大院,他们有副对联特别好。上联是:“经商有道惟存厚”,我给它改了一下——“经商有道惟存信”。核心就一个字“信”字,你有信念了,别人信你,你就有信誉。下联是:“处事无奇但真实”,处理事情没什么诀窍,你得真实。你肯定有毛病,有缺点,但是不要紧,你把自己真实的一面表露出来就好了。

李河君:人类第一次钻木取火时,就是通过燃烧获取能源的。此后,不管是煤炭、石油、天然气,还是现在流行的页岩气,都是通过燃烧取得的,人类不得不忍受大量的二氧化碳及其他有毒气体排放,雾霾的形成就与之有一定关系。

而薄膜发电的最大不同是,让人类像叶绿素一样直接把光能变成电能,没有媒介,完全不用燃烧,直接利用,没有污染,而且太阳能用之不竭,取之不尽。也许有一天,当人类大量直接用太阳能的时候,汉能大了,雾霾就少了。所以这是人类的终极能源利用方式,彻底颠覆了传统的能源利用方式。

李河君:人类每一次工业革命本质上是能源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是通过燃烧煤炭导致蒸汽机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是石油替代了煤,第三次工业革命,就是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汉能大楼顶层铺设的薄膜电池)。

什么新能源?我的结论是——光伏太阳能,太阳能有晶硅光伏电池和薄膜光伏电池,而后者是未来的方向。为什么?因为薄膜太阳能电池具有薄膜化、柔性化的特点。薄膜电池每平方米组件的重量大概是晶硅电池的1/10,而且可以像衣服一样裁剪,广泛应用到移动电子产品、可穿戴设备、全太阳能动力汽车、特种装备、太阳能无人机、卫星等高科技领域。

于是,不仅是办公楼、住宅能发电,我们每个人穿的衣服、戴的帽子、背的包、用的手机、开的车,只要贴上薄膜电池,就能成为发电站,能源将无处不在。移动能源让人们的生活更自由,人们获取能源的方式会变得更方便、更便宜、更环保、更智能。也许30年、50年后,人类直接利用太阳能时,能源不但不会缺乏,可能会过剩,这是我最大胆的判断。

(汉能太阳能电池车)。

移动能源还将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特别是在中国,移动互联网、各种电子产品、电动汽车、无人机市场发展速度非常快,直接产生对移动能源的巨大需求。比如,现在全球电动汽车保有量已经超过40万辆,到20xx年至少超过1000万辆。现在6平方米的车顶铺上转化率30%的柔性薄膜发电组件,晒4个小时,一辆汽车可以跑80-100公里。边跑边充电,从这个意义来讲,充电桩会受到巨大的挑战。

再比如,到20xx年,全球90%的人都会拥用一部智能手机,超过60亿部。每个智能手机一年发电量大概为4度电,60亿部手机就是240亿度电,再加上平板电脑等,相当于三峡水电站半年的发电量!

(汉能展示的薄膜电池背包、外衣等户外装备)。

此外,户外装备需求量也非常大,这个未来市场可能超过8万亿,这些市场如果全部都是由高效的薄膜太阳能电池提供能源,市场将非常大。根据我的判断,20xx年,全球以太阳能为主的清洁能源应该会占全球所有一次性能源的一半以上。当汽车能够大量直接利用太阳能的时候,石油就会面临挑战。

李河君:这件事并不是“会成功是一回事,能成功是一回事”,而是“已经在成功”了。我们现在就像卖一种产品一样,我需要卖1000个,但我已经卖了10个了,卖1000个只是时间问题。关于困难,主要是人们对薄膜太阳能还有一个认识过程,很多人不认识、不了解。

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还需要国家支持,需要更多资金去把产能扩大,这样就可以推出更多应用,现在的产品不是卖不出去,而是没那么多产品可卖。为此,我们要开启20xx年全球薄膜发电产品创新大赛,面对全球专业人士打开一种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的平台,鼓励大家用薄膜发电共同创业,也希望更多人理解什么是薄膜。我相信,产品的大规模普及估计两三年就能做到,会快得超乎所有人的想象。这个行业会有一个爆炸性增长。我希望更多企业特别是中国民营企业加入这个行业,因为这个市场很大,根本不存在竞争的问题。

问:既然是能源革命,肯定会触及传统能源企业的利益,这方面的阻力如何去面对?

李河君:对,现在传统能源企业的市场很大,汉能直接替代它们需要很长时间,我估计暂时它们不会把汉能当回事。

但如果全球有100家、1000家、1万家像汉能的企业,从长远看,对传统能源企业包括电网、石油、煤炭、核能等能源企业的威胁将非常大,能源格局被改变,地缘政治格局也会被改变。不过,中国人很有智慧,还是会有办法应对的。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一

廖昌永——这一响铛铛的名字,为我们中国人在世界歌唱家中搏得了地位,你可知道他原来为农民的儿子,廖昌永7岁那年,父亲病故了,这对本来就十分贫困的廖昌永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上学后,廖昌永渐渐地喜欢上了音乐,他对音乐的最初了解,来自于农村的大喇叭,每天清晨村头电线杆的喇叭里传出的歌声,如同细雨一样,滋润着他那颗热爱音乐的心。从此,廖昌永不放弃任何学习音乐的机会。虽然他也曾失败过,但音乐那优美的旋律一次次漫湿了他枯干的心灵,最终他从阴影中走出来了,成为一个著名的男高音歌唱家。

你一定久仰过著名作家——张海迪的大名吧!她是怎样从一名残疾人成为一位赫赫有名的人呢?她是怎么克服困难与挫折的呢?带着一连串的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她的童年吧……。。

在五岁时,这个只能用画笔来描绘一串串梦想的时候,厄运就无情地降临在他身上,残酷的剥夺了她的自由。她因患脊髓血管瘤造成高位截瘫,从此变成了一个残疾儿童,她的美好人生就从此毁灭了吗?不!我们的张海迪在残酷的命运面前,她没有沮丧和沉沦,而是以顽强的毅力和恒心与疾病做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圆了她的轮椅梦!

华罗庚。初中毕业后,华罗庚曾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就读,因学费而中途退学,故一生只有初中毕业文凭。

此后,他开始顽强自学,他用5年时间学完了高中和大学低年级的全部数学课程。1928年,他不幸染上伤寒病,靠妻子的照料得以挽回性命,却落下左腿残疾。20岁时,他以一篇论文轰动数学界,被清华大学请去工作。

南朝的祖冲之,在当时极其简陋的条件下,靠一片片小竹片进行大量复杂的计算,一遍又一遍,历经无数次失败,终于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后第七位。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二

尹岩,电影专业博士,资深媒体人,曾任“elle”杂志的主编,做过电影公司的ceo,和许多明星大腕们有过合作,还出版过多本有关瑜伽的书籍,是悠季瑜伽的创办人。尹岩有过两段异国婚姻,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一个自称有着革命浪漫主义情怀的女人。她在媒体事业做得风生水起的时候却改行选择了瑜伽,而且一直做到了瑜伽行业的龙头。我很惊讶她怎么会拥有如此旺盛的精力,看似跨界的不同职业在她手里能收放自如地随意转换。在每一个角色上她都游刃有余地做到极致,“我身上最大的特点是执着与激情,我很享受现在的生活”她如是说。

要么不做,要么就最到最好。

尹岩:在做瑜伽之前我已经离开媒体了,我是在做电影,一家公司的ceo,离开自己曾经的梦想进入到瑜伽的世界,是因为我认为瑜伽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业。它是一个更可以对社会有贡献的事情。从我自己过往经历中感觉到,在以往的日子里我只有成就感却没有幸福感。其实一个人的幸福感不是由很多财富,不是由你事业中担当的角色去决定的,它就是跟你个人的智慧有关系。成就感未必带来幸福感,幸福感是安于自在。我能有机会在这方面搭建一个平台让大家在财富和事业之外回到核心,去探索生命的本质,这点非常重要。所以对我来说做瑜伽是很幸运的一件事情。

尹岩:瑜伽和其他健身项目最大的不同点,在于瑜伽练习的是针对大身体的层面,身体里有三个层面:物质存在的层面、能量的层面、灵性的层面,瑜伽练习包括体式呼吸控制法和冥想。瑜伽是一个综合的、真正能帮助我们整个的生命状态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健身方式。我自己在瑜伽中收获了太丰盛的东西,我想要分享出去。会馆的设立是让习练者在一个专业平台接触到正确的练习方法。会馆的人群,大都是都市白领,有很高的经济承受力,对瑜伽的精进有很高的要求,不光想要达到美体和减肥的功效,更是希望通过瑜伽对自己进行一个全方面的调整。

现代青年:悠季瑜伽是怎样的一所学院?

尹岩:悠季瑜伽为中国瑜伽市场培训最专业的老师,我希望培训的是一批更全面掌握瑜伽知识的瑜伽教育者。

尹岩:悠季瑜伽的核心竞争力是我们体系化的课程,更明确点就是我们专业化的人力培训。我们的教练全部是从我们自己的体系培养出来的,她们以前就有着瑜伽的功底,经过层层筛选后,接触了悠季的更高层次的培训,所以有着非常高的专业性。悠季的专业培训体系,是瑜伽培训行业的领跑者,有口皆碑。例如我们的出版业务,在行业中大家都很认可,尤其悠季图书的出版对行业内人士来说都是必读物,并且很多大师级的讲座都是在悠季瑜伽完成的,这点我很自豪。

现代青年:悠季瑜伽的校徽中间的字母为什么是大写的y?如此设计有什么含义吗?

尹岩:悠季中有y,yoga中有y,我的名字尹字中也包含y,中国的阴阳也是y,我觉得用这个字母是水到渠成。

现代青年:成为一个优秀的瑜伽教练应该具备怎样的特质?

尹岩:中国的瑜伽市场发展变化得很快。在前十年中人们接触的是瑜伽的入门级,但目前瑜伽市场非常成熟,尤其我们现在有一大批对瑜伽有更高要求的人群,他们需要的是更专业的老师。

我对一个老师的标准是,能否带着已经练了四五年瑜伽的人继续往前走,而不是进行启蒙。现阶段的瑜伽已经从科普走到一个更理性更深入的学习状态,瑜伽老师需要更全面的瑜伽知识,成为一个更完整的瑜伽修习者之后,才有资格和能力成为一个合格的老师。

现代青年:你参加了很多国际上和瑜伽有关的活动,国外对瑜伽的认可度和国内一样吗?

尹岩:我认为是一样的。中国有非常好的生命科学的基础,很早就有对能量层面的认识。真正瑜伽的习练包括深层次的习练,这无论是在中国还是西方世界都得到了很好的回应,我们的民族文明中有这个积淀。瑜伽进入中国可能比西方晚了30多年,但是以我们目前的瑜伽行业的状态来说,我们比国外更成熟。很多瑜伽国际大师到悠季来讲学,就会惊叹悠季瑜伽机构的规模和结构,他们觉得像这样系统的学院在国外都很罕见。

尹岩:一样的地方是我们做任何的商品都得先确定一个受众人群,不做受众定位就不知道你的产品定位,归根结底就是一个受众和产品之间的关系,一个产品定位很关键。瑜伽行业是教育加服务业,需要做方方面面很多工作。媒体是另外一个方面,操作不同。悠季瑜伽在推广上基本没走弯路,基本都是来自我做《elle》杂志的经验。我很幸运的是,悠季的受众和当时的《elle》杂志受众比较像,或者说跟我自己很像,是在咱们中国属于特别普遍的一类人,白领。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很执着的事业追求,并且愿意付之努力,对自己的要求很高。我是革命加浪漫主义者。我有理想,但我不会空谈理想,只要这是我的目标,我会不遗余力去做,尽管中间会有很多的教训,但我觉得教训就是经验会让我成长。

我是一个革命浪漫主义者。

尹岩:家庭是我生活中很重要的一个平衡点,是个很核心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会说更好地工作是为了家庭幸福。家庭幸福不是工作催生的家庭幸福,不是以你工作的成就来决定的。它是决定于你能不能享受处在每一个当下,这点对于我来说很重要。例如我会在8小时之内很好工作。回到家我会把其它的事情拒之门外,我很享受在家的每一刻。我是三个孩子的母亲,我对自己是高标准、严要求。这不是量的比例关系,而是一个质的。你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你更要在个人技能和智慧上有追求。工作上的追求我一直要求做到最好,争取做到今天都要比昨天好一点。同时希望在本行业中做到一定影响力,做到一个制高点。我觉得只要你能保证给予的时间和精力是一致的,就是一个平衡。

尹岩::默瀚先生是一个在生活中不注重表面,只重实质的人。我们之间彼此尊重,也很欣赏对方存在的方式。我觉得婚姻关系中,不要去要求,不要让对方为自己做一丝一毫的改变,所以我们很轻松很自在。第一次婚姻让我成长了很多,我的大女儿和她父亲让我从一个娇娇女成长为一个真正的女人,能够客观地去看自己。女儿的出生催生了我的母性,我的母性最大的代表是我对孩子的责任感。责任感是自身的可控性,一个孩子在成长中需要母亲的智慧,当你自己都不具备智慧的元素时,你是无法分享智慧的。婚姻的成功与否完全是跟自己有关系,如果我以今天的状态去跟女儿的爸爸相处,仍然是个很美满的婚姻。如果以当时的状态跟默瀚相处,我们依然是个分手的状态。瑜伽让我成为了一个成熟的人,当我的身心灵让我达到一个平衡状态,我周围的一切都是和谐的。

尹岩:我认为他们有天赋的一部分,他们更有努力的一部分。他们做事真的是高标准和不遗余力。不光是张艺谋,我们身边有很多人就是这样,如果你想做到出色,你就要比别人付出许多倍的努力,同时你还要有更高的目标。没有目标你的努力是无方向的,只有目标,没有努力就是空谈,从他们身上我学习到了激情和执着。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三

周恩来在沈阳读书的时候,只是个十二三岁的少年.他学习非常勤奋、刻苦,常常和老师同学一起讨论自己在阅读书报时思考的问题.当时他们讨论得最多的是怎样救国和宣传救亡的问题.

周恩来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认真完成课外作业,尊敬老师,团结同学,有礼貌,守纪律.他特别注意课外阅读,来弥补课堂上学习的不足.他所读的书报,范围也比较广泛,除了社会科学的书籍外,自然科学和军事科学的书籍也是他喜爱的读物.他还能把几本书的内容对照起来阅读,加以比较,探求最科学的内容和答案.

有一天,东关模范高等学堂的魏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

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

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魏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就是说为了中华民族的强大兴盛,像巨人一样挺立在世界而读书学习.

老师和同学们都敬佩地望着他.

周恩来在小学三年,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的作文曾经被选送到省里,作为小学生的模范作文印行,这篇题目为《东关模范学校第二周年感言》的文章,后来还收入上海进步书局出版的《学校国文成绩》和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的《中学国文成绩精集》这两本书里.这篇九百多字的文章写得非常精采,其中对于老师、同学充满着热情的希望,希望师生一道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这对一个13岁的孩子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周恩来中学毕业以后,赴日本留学前,曾经回到沈阳母校,看望诸位师友.他给一个要好的`同学写了临别赠言:“志在四方”,“愿相会中华腾飞世界时”.相约当中华民族独立、繁荣的时刻再相见言欢.这位同学一直把这个题字珍藏了40年,1957年,又送给周恩来总理,两位老同学终于在解放了的新中国重逢,畅谈了祖国天翻地覆的变化.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是周恩来毕生的目标,唯是如此,周恩来才受到万民的景仰,几成为一个完美的化身.

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18岁当部门经理,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迅速恢复到战前最好年景—1939年同期的水平。战时遭破坏的工厂商行都已恢复生产营业,香港人口激增到一百多万。市景日益繁荣,入夜之后,港岛九龙的霓虹灯交相辉映,满载货物的巨轮,昼夜不停地出入维多利亚港。

中南钟表公司的业务有长足的发展,东南亚的销售网络重新建立,营业额呈几何级数递增,庄静庵筹划办一间钟表装配工厂,再扩展为自产钟表。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擎,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呆在舅父的羽翼下,更容易束缚自己,贪图安逸,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谋生的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为的是今后做大事业!

17岁的李嘉诚,已学会独立思考。他心念已定,却不知如何向舅父开口。舅父待他不薄,是李家的恩人。

五金厂的老板,跟庄静庵曾有业务交往,他出面与庄静庵交涉,请求庄静庵“放人”。庄静庵与李嘉诚恳谈过一次,设身处地站在嘉诚的角度看问题。当年庄静庵也是一步步由打工仔变成老板的。嘉诚眼下还不会独立开业,他迟早会踏上这一步的。

舅父更深一层了解了嘉诚与众不同的禀赋。

李嘉诚开始了“行街仔”(走街串巷)生涯,他说,他一生最好的经商锻炼,是做推销员。

行街推销,与茶楼侍候客人,和坐店销售钟表皆不同。后者顾客已有购买的意向,而行街推销,最初只有一方的意向。

对方有没有买的意图?需不需要你的产品?你如何寻找客户,联系客户?你与客户初次会面该说什么话,穿什么衣服?客户没有合作意向,你如何激发他的意向?建立了购销关系的客户,你如何巩固这种关系?真正的推销艺术,大学课堂里学不到,任何书本里也找不到。推销的艺术,在推销的本身,只能在推销之中去把握和领悟。

李嘉诚生性腼腆、内向而不喜主动交谈。数十年后的今天,李嘉诚出席高贵场合,不知凡几,他仍不是个滔滔不绝、谈锋犀利的人。可他腼腆的另一面,显示出一个可贵的优点来,就是诚实。诚实不仅写在他那张稚气未脱的脸上,更表现在他的行为之中。

五金厂出品的是日用五金,比如镀锌铁桶这一项,最理想的客户,是卖日杂货的店铺。大家都看好的销售对象,竞争自然激烈。李嘉诚却时时绕开代销的线路,向用户直销。

酒楼旅店是“吃货”大户,李嘉诚攻入一家旅店,一次就销了一百多只。家庭用户都是散户,一户家庭,通常只是一两只。高级住宅区的家庭,早就使用上铝桶。李嘉诚来到中下层居民区,专找老太太卖桶。他很清楚这点,只要卖动了一只,就等于卖出了一批,因为老太太不上班闲居在家,喜欢串门唠叨,自然而然成了李嘉诚的义务推销员。

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以销促产,产销均步入佳境。老板喜不自禁,在员工面前称阿诚是第一功臣。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老板心急火燎,提出给李嘉诚晋升加薪,他仍不回心转意。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位于偏离闹市区的西环坚尼地城爹士街,临靠香港外港海域。

这间山寨工厂的魅力安在?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20世纪40年代中期,塑胶工业在欧美发达国家兴起。香港作为全方位开放的世界自由贸易港,市面上很快就出现从欧美输入的塑胶料制品。塑胶制品易成型,质量轻,色彩丰富,美观适用,能够替代众多的木质或金属制品。塑胶有易老化、含毒性等缺点,但这些缺点,被人们趋赶时髦的风气所湮没。时至今日,塑胶制品仍大行其道。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最初,塑胶制品是奢侈品,价格昂贵,消费者皆是富裕阶层。塑胶制品的价格一直呈呈下降趋势,舶来品愈来愈多,尤其是港产塑胶制品面市,造成价格大跌。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香港是接受新事物最快的地方,香港没有传统工业,它与世界有广泛的联系,能够迅速地引进适宜在本港发展的产业。最初的塑胶厂屈指可数,但很快成雨后春笋的发展趋势。

美国汽车业骄子,曾任福特公司总经理、克莱斯勒公司董事长的艾柯卡指出,20世纪前叶,产业是制造家的天下,社会商品相对匮乏,生产出来就会变成钱。到20世纪后叶,社会商品日趋饱和,厂家竞争激烈,生产出的产品,非得竭力推销出去才能产生效益。因此,执产业牛耳者,由制造大师转为推销大师。

艾柯卡本人、松下电器的松下幸之助、索尼公司的盛田昭夫等,莫不是以推销见长,把推销与制造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而美国早期的产业巨子,汽车大王福特、钢铁大王卡耐基、波音飞机之父波音等,皆是制造家或发明家。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是个具有现代意识的经营者。他靠塑胶裤带起家,短短的一年,开发出十多个产品。香港的塑胶厂愈来愈多,竞争也将愈来愈激烈。老板四处招聘推销员,前后有二十多人做过推销,真正能胜任者寥寥无几。

老板自己也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相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酒店更青睐塑胶桶,而不惜废掉进白铁桶的口头协议。

不打不相识。李嘉诚虽败在塑胶公司老板手下,他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认为,李嘉诚未推销出白铁桶,问题在白铁桶本身,而不是他的推销术火候欠佳。老板有意与李嘉诚交朋友,约他去喝晚茶,诚心竭意拉李嘉诚加盟。

言谈中,李嘉诚表现出对新行业的浓厚兴趣。但他说:“老大(老板)还算蛮器重我,我去他厂做事没多久就走恐不太好。”

“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

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辞工时,李嘉诚向老板进言:审时度势,要么转行做前景看好的行业;要么就调整产品门类,尽量避免与塑胶制品冲突,塑胶虽用途广泛,仍不可替代一切金属制品。

一年后,这家五金厂转为生产系列锁,一度奄奄一息的五金厂,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既是形势所然,又是李嘉诚的开导。老板遇到李嘉诚,欣喜地说:“阿诚,你在我厂的时候,我就看出你是个不寻常的年轻仔,你将来准会干出大事业!”

塑胶裤带公司有7名推销员,数李嘉诚最年轻,资历最浅。另几位是历次招聘中的佼佼者,经验丰富,已有固定的客户。

李嘉诚心高气傲,他不想输于他人,他给自己定下目标:3个月内,干得和别的推销员一样出色;半年后,超过他们。李嘉诚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有了压力,才会奋发搏命。

坚尼地城在港岛的西北角,而客户,多在港岛中区和隔海的九龙半岛。李嘉诚每天都要背一个装有样品的大包出发,乘巴士或坐渡轮,然后马不停蹄地行街串巷。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李嘉诚做任何事,都会感谢过去生活对他的磨砺。他不属那种身强体壮的后生仔,而像文弱书生,背着大包四处奔波,实在勉为其难。幸得他做过一年茶楼跑堂,拎着大茶壶,一天10多个小时来回跑,练就了腿功和毅力。他在茶楼养成了观察人的嗜好,现在做推销正好派上用场,他在与客户交往之时,不忘观颜察色,判断成交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必要“蘑菇”(拖拉)下去,自己还该做什么努力。

要做好一名推销员,一要勤勉;二要动脑,李嘉诚对此有深切的体会。

李嘉诚推销新型产品——塑胶洒水器,走了几家都无人问津。这一天上班前,李嘉诚来到一家批发行,等职员上班联系洽谈。清洁工正在打扫卫生,李嘉诚灵机一动,自告奋勇拿洒水器帮清洁工洒水。李嘉诚期望遇到提前上班的职员,眼见为实,这样洽谈起来更有说服力。果真就有职员早到,还是负责日用器具的部门经理。李嘉诚很顺利就达到目的,该经理很爽快地答应经销塑胶洒水器。

李嘉诚的机灵,可见一斑。同时又透露出李嘉诚的诚实。他让产品自己说话,这比一个推销员夸夸其谈地讲产品的用途优点,要可信得多。李嘉诚做推销,愈做愈老练,他深谙一个推销员,在推销产品之时,也在推销自己,并且更应注重推销自己。

李嘉诚有意识去结交朋友,先不谈生意,而是建立友谊,友谊长在,生意自然不成问题。他结交朋友,不全是以客户为选择标准。如俗话所说:“人有人路,神有神道。”今天成不了客户,或许将来会是客户;他自己做不了客户,他会引荐给其他的客户。即使促成不了生意,帮着出出点子,叙叙友情,也是一件好事。

李嘉诚的收入不高,家庭负担很重,他还要攒钱办大事,因此,他交友不允许花太多的钱。这样倒好,大家以诚相见,以诚共处。李嘉诚不是健谈之人,说话也不风趣幽默。他总是推心置腹谈他的过去和现在,谈人生与社会。

李嘉诚广博的学识,待人的诚恳,形成一种独特的魅力,使人们乐意与他交友。有朋友的帮衬,李嘉诚在推销这一行,如鱼得水。

李嘉诚把推销当事业对待,而不是仅仅为了钱。他很关注塑胶制品的国际市场变化。他的信息,来自报刊资料和四面八方的朋友,他建议老板该上什么产品,该压缩什么产品的生产。他把香港划分成许多区域,每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和市场行情,都详细记在本子上。他知道哪种产品该到哪个区域销,销量应该是多少。

加盟塑胶公司,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他超越了另外6个推销员,这些经验丰富的老手只能望其项背。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

全公司的人,都在谈论推销奇才李嘉诚,说他“后生可畏”。

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

他已熟稔推销工作,可也深知生产及管理是他的薄弱处。因而虽身为总经理,他却把自己当小学生。他总是蹲在工作现场,身着工装,同工人一道干,极少坐在总经理办公室。每道工序他都要亲自尝试,兴趣盎然,一点也不觉苦和累。

有一次,李嘉诚站在操作台上割塑胶裤带,不慎把手指割破,鲜血直流,他没有吭声,迅速缠上胶布,又继续操作。事后伤口发炎,他才到诊所去看医生。许多年后,一位记者向李嘉诚提及这事,说:“你的经验,是以血的代价换得的。”李嘉诚微笑道:“大概不好这么说,那都是我愿做的事,只要你愿做某件事情,就不会在乎其他的。”

李嘉诚以勤奋和聪颖,很快掌握生产的各个环节。生产势头良好,销售网络日臻完善,许多大额生意,他都是通过电话完成的,具体的事,再由手下的推销员跑腿。

李嘉诚是塑胶公司的台柱,成为高收入的打工仔,是同龄人中的杰出者。他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两字。功成名就、地位显赫的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自然舍不得李嘉诚离去,再三挽留。曾有个相士,拉住李嘉诚看相,说他“天庭饱满,日后非贵即富,必会耀祖光宗,名震香江”。此事在公司传为佳话,老板不信相术,但笃信李嘉诚是具备与众不同的良好素质,他不论做什么事,都会是最出色的。因此,李嘉诚绝非池中之物,他谦虚沉稳的外表,实则蕴涵着勃勃雄心,他未来的前程,非吾辈所能比拟。

这是老板与李嘉诚相处几年,得出的判断。

老板挽留不住李嘉诚,并未指责李嘉诚“羽毛丰满,不记栽培器重之恩,弃他远走高飞”。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令李嘉诚十分感动。

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

不过我绝不会把客户带走,用你的销售网推销我的产品,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四

北宋元丰年间,大名府人任仲甫创制的北平大名香油,由于选料考究、制作精良而成为皇室贡品。清朝时,康熙皇帝下江南,路过大名府,吃到大名香油后赞不绝口,提笔手书“香全城”三个大字。于是,大名香油从此被老百姓称之为“皇油儿”。

多少年来,大名“皇油儿”一直以小作坊式生产和经营着,并未形成规模,更没往其他地方销售。由于分散和封闭,大名香油逐渐陷入困境。更有甚者,一些小商贩为了赢利及不正当竞争,掺杂使假,将大名香油逼入绝境!这种情况,让很多大名人为之着急而又无奈长叹。

20xx年,一个普通的大名汉子任太升站了出来,立志要改变大名香油的现状。

积累。

作为土生土长的大名人,儿时的任太升对于大名的小磨香油就有着一种特殊的情感。

1996年下岗后,任太升应聘到娃哈哈做了一名普通的销售员。凭着一股韧劲,他在哇哈哈的舞台上充分展现了自己的能力,逐步做到了省经理的位置。在娃哈哈工作的十年,使任太升对饮料食品行业有了充分的认识,也让他积累了不少市场人脉和运营的经验。尽管在娃哈哈的工作顺风顺水,但是他一直有一个梦想:时机成熟的时候自己创业。这个梦想总是挥之不去,萦绕在他心头。20xx年,任太升看准了大名香油的市场前景。他觉得自己应该做这个项目,而且有信心用自己的经验和才干,将大名香油的品牌做起来。于是,他开始悄悄做准备,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注册了“香全城”的商标品牌。

20xx年,任太升觉得时机成熟了,便毅然辞职回到了邯郸。当时,一家当地饮料品牌的老总欲重金邀请他加盟,但他婉言谢绝了。他四处奔走,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创业。

创业之初,任太升并没有盲目地切入市场。凭借其多年的市场经验,他对全国范围内的饮料食品行业进行了考察,先找准品牌香油的定位。

20xx年,任太升创建香全城食品有限公司。

公司成立之初,他主要跑市场,生产上则采取与当地小型香油厂合作的模式,让对方进行代工。但是,合作刚开始不久,任太升就发现这些小型香油厂为了牟利,居然在原料上偷偷掺假。一怒之下,他果断终止了合作,决心自己建厂生产。

然而,就在任太升千辛万苦租赁厂房,投资建起了自己的香油生产线并投入运营不久,正赶上邯郸城市改造、拆迁,其厂区正好在拆迁范围内。刚建起的厂房被拆掉了,任太升却未能获取任何拆迁补偿。

“香全城”的销路刚打开就面临夭折,任太升心有不甘。他将眼泪咽回肚里,开始另谋厂址。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多方运作,他终于渡过了这道致命的难关,重新建厂并投入了生产。

品牌。

想要生产出好的香油,原材料是关键。

经过不断实验,任太升发现本地芝麻虽然价格便宜,但是生长期长,含油量低。而从国外进口的芝麻,尽管生长期短、含油量也高,但味道很差。国内只有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的气候条件最适合芝麻成长,用那里出产的原料芝麻生产的香油口感绝佳。为此,任太升毅然放弃了本地便宜的原料,远赴湖北、安徽、河南,与那里的原料厂家签订了长期的供货合同。

经过精雕细琢的“香全城”香油,在中国糖酒会上受到了一致好评。

阳光总在风雨后。一路走来的“香全城”品牌,得到了越来越多消费者和市场的认可。凭借着过硬的产品质量,其销路不断拓展,市场逐步打开。从北京、河北、山东,到辽宁、内蒙等省市,香全城的香味越飘越远,越飘越香。

市场做起来之后,任太升开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开发系列新品,如芝麻酱、芝麻盐、芝麻油,还创新推出了头瓢香油、黑芝麻香油、纯小磨香油、御膳香油等高端产品。经过这一套精彩的“组合拳”,“香全城”的产品体系逐渐完善,不仅可以满足市场的多种需求,更巩固了自己的品牌地位。

连锁。

市场竞争是激烈的。

一直以来,充斥着小作坊式生产的香油市场,品牌杂乱,相互压价竞争,这对“香全城”的市场和品牌运营来说,无疑影响巨大。如何应对这混乱而惨烈的市场竞争,任太升在不停思索着。经过一段时间的考察和了解,他觉得走连锁经营的路子,也许才是香全城发展品牌经营的最佳路径。

他认准的事,说干就干。很快,他的第一家连锁旗舰店——河北“大名香全城香油全国连锁专卖店”开张了。凭借着优异的产品质量和中规中矩的销售策略,该店一开始就很快就被消费者所认可,单月实现盈利近万元。

为了避免单店经营的风险,任太升不断调整香全城的产品结构,增加产品种类,丰富产品层次,以满足市场多样化的`需求。除了自己独特的香油品种之外,他还将大名乃至河北的许多地方美食和知名特产整合进来,从而使连锁店的销售品种十分丰富而又不冲淡自己固有的产品特色体系。在这个基础上,他加大扩张步伐,将香全城以连锁加盟的方式向全国各大城市复制、推广。与此同时,总部实行全国统一物流配送、统一形象管理和构建电子商务销售网络等,逐渐形成了比较规范、比较高效的连锁经营模式。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香全城香油的实体连锁店,在各地陆续开张了。完善的产品体系,规范统一的供货经营模式,再加上统一店面风格、统一员工着装的店面管理,使得香全城一下子步入了品牌发展的快速道。

正常的一家“香全城”连锁店仅需20平米左右的店面,投入约10万元,可实现月盈利万元左右。为了帮助加盟商回避风险,香全城公开保证,所有加盟连锁店在第一年均实行无亏损式经营,即公司总部给加盟商以补贴,确保加盟商第一年不赔钱。不过,总部要求加盟商必须诚信经营,杜绝假货!敢做出如此承诺,足以显示任太升对香全城连锁经营的信心。

相信不久的将来,香全城一定会香漫全城,香飘全国。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五

毛泽东十六岁时,父亲要送他到湘潭县城一家米店当学徒,指望儿子继承家业,发家致富。

但是,此时的毛泽东的志向并不在于刚地和金钱,他的眼界也不仅局限于小小的韶山冲了。

他要继续深造,将来去干大事业。

恰在这时,毛泽东从表兄嘴里得知,湘乡县有一所新式学校,叫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在那里可以学到新的知识。

毛泽东十分高兴,决心前去求学。

为了说服父亲,毛泽东求助母亲,最后他和母亲邀请舅舅、表兄和同族长辈以及私塾老师来家劝说,终于使父亲改变了主意。

1910年秋,十六岁的毛泽东自己背着行李,离开生他养他的故乡,徒步跋涉,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求学。

临行前,毛泽东心潮翻滚,思绪万千,挥笔写了一首言志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这首诗气魄宏大;意蕴深刻,抒发了这个有志少年发愤图强的远大抱负和四海为家的广阔胸怀,同时也表达了他对故乡韶山的美好感情和对父老乡亲们的一片赤诚。

毛泽东把诗夹在父亲的账簿里,就挑着担子上路了。

掌灯时分,毛泽东挑着行李担子来到学校的大门口。

他放下行李,轻轻叩响了大门上的铜环。

看门人是一位老者。

他斯斯文文地走出来,问明了毛泽东来意之后,非常遗憾地叹了口气,摇摇头摊开两手说:“孩子,你来晚了,入学考试已在两天前结束了。”

毛泽东急忙说:“老先生,请你帮个忙想个办法,我是湘潭的,为了投考,走了五十多里路,请你无论如何给想个办法。”

老先生答应回去禀报校长。

过了一会儿,他又出,把把毛泽东领进了门房,说:“刚才给校长说了,答应让你补考。”说着又拿出文房四宝和试题,说:“你先看看,考虑考虑,我给你端个灯来。”说着,老先生就扭头走了。

过了一会儿,老先生端着一盏灯回来,对毛泽东说:“灯端来了,你开始作题吧。”只见毛泽东拱了拱手,很有礼貌地说:“谢谢您!老先生,试题我已作完了。”

老先生一听惊呆了,连忙拿起毛泽东的试卷,不住地赞汉:“奇才,奇才!”转身就直奔校长室去了。

校长李元甫接过毛泽东的试卷,只见毛泽东在试题《言志》答作中,以宏伟的气魄和豪迈的语言,阐明了自己求学救国的志愿。

李校长阅后,大加赞赏,高兴地说:“我们学校里录取了一名建国人才!”在学堂里,毛泽东学习刻苦认真,进步很快,学到不少中外文学、历史、地理和自然科学知识。

毛泽东以自己的真才实学博得了教员们的器重和赏识,但他还是觉得压抑。

专业中国名人故事之陈独秀(通用16篇)篇十六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陶弘景菜园求学:古代的时候,对自然界产生很多误区,人们相信螺赢是将螟蛉变成自己的儿子这个荒唐的传说,还把领来的儿子叫做“螟蛉子”。陶弘景对此表示怀疑。他在村边的菜园子里找到一窝蜾蠃,蹲在菜地里聚精会神地整天观察。陶弘景发觉它们有雄也有雌,经过许多天细致的观察,陶弘景终于揭穿了蜾蠃衔螟蛉的秘密:原来蜾蠃也有自己的后代,螟蛉是被衔到窝里给幼虫当食物的,根本不存在“螟蛉义子”这回事!从此,陶弘景更感到,凡事最好亲自观察,绝不能人云亦云。

汉朝的孙敬刻苦好学,每天一早就起来就读书,直至深夜。因为疲劳瞌睡,常会不知不觉打起盹来。他就把绳子的一头悬在屋梁上,一头系着头发。这样,一打盹,头皮就会被扯痛。后来,他终于成为儒学大师。战国时的苏秦因为游说秦国失败,家里人不理他,就发愤自学。每当瞌睡时,就拿锥子刺自己的股(大腿),直至鲜血淋漓。后来他成为有名的学问家。

后人将两人的事迹合在一起,用“悬梁刺股”形容刻苦自学。

北宋大文学家欧阳修,自幼天资过人,但是,他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无钱买纸买笔,欧阳修的母亲郑氏为了让儿子习文练字,想出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用荻草代替毛笔教小欧阳修写字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日以继夜、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欧阳修勤奋刻苦,练成了一手好字,成为远近闻名的神童,而这种刻苦精神也影响了他的小伙伴李尧辅,将李尧辅带上好学之路。

相关范文推荐

    热门师德师风心得感悟大全(14篇)

    这次培训让我意识到自身的潜力,激发了我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在下面的内容中,你将阅读到一些学员对培训的评价和总结,了解他们在培训中的成长和收获。踏上教育这块神圣的土

    优秀服装网站介绍(汇总15篇)

    无论是在公共场合还是私人场所,都应该遵守一定的文明礼仪规范。培养文明礼仪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我们应该保持谦虚和开放的心态。文明礼仪的实践不仅仅关乎自己的形象和

    实用忠诚品格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军训心得是我们对军队的认同和对军事训练的回顾。以下是一些同学们写的军训心得范文,一起来看看他们的感想和总结。在人们的生活中,忠诚始终是一种重要的品格。忠诚是一种

    实用外景拍摄协议书大全(17篇)

    征文可以通过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心情,让读者产生共鸣和思考。如何写一篇令人印象深刻的征文呢?下面给出几个写作技巧供大家参考。接下来是一些获奖征文作品的介绍,让我

    热门加强基层干部监管工作方案范文(13篇)

    在项目策划中,需要明确项目的目标、范围和可行性,制定项目计划和进度表。游戏策划不仅仅是理论知识,更需要实践和经验的积累。为更好地开创扶贫开发新局面,夯实基础工作

    专业先进班集体事迹材料(通用16篇)

    答谢词的写作可以按照事件的顺序进行,先回顾事件的背景和过程,再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答谢词应该简洁有序,避免废话和重复。答谢词范文中的精彩语句和感人情感,可以帮助

    优秀残疾人工作方案(汇总18篇)

    年会策划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它可以提升公司形象,增强员工凝聚力和团队合作能力。需要参考调研方案的实例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按照《中国残疾

    优秀课堂板书设计培训心得大全(16篇)

    撰写工作心得可以帮助我们系统化地整理和梳理工作内容,从而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以下是一些教师通过教学反思实现了个人教育理念和教学目标的范例,供您参考。

    最新人才培养方案心得体会(模板16篇)

    在进行调研之前,我们需要先明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制定一个科学合理的调研方案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几篇经典的广告策划范文,可以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广告策划的技

    热门对工作计划的点评(通用14篇)

    党委党支部工作计划是领导机关对党员和干部工作进行管理和监督的重要工具。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事管理范文,以供大家参考和借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高一年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