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教学观摩研讨会心得体会(通用10篇)

时间:2024-10-29 作者:梦幻泡

在撰写心得体会时,个人需要真实客观地反映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具体详细地描述所经历的事物,结合自身的经验和知识进行分析和评价,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我们应该重视心得体会,将其作为一种宝贵的财富,不断积累和分享。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最新心得体会范文大全,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一

20xx年4月20日至22日,实验学校选派青年教师郑莎莎、孙亚灵在西安空军工程大学体育馆参加了“名师之路”20xx年春小学数学教学“未来课堂与问题化教学”观摩研讨会。

会议历时三天,俞正强、唐彩斌、牛献礼、刘延革等15名小学数学界专家做了数节精彩纷呈的示范课和报告,他们流畅的课堂教学、愉快的课堂气氛、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无不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俞正强老师执教的五年级《植树问题》,抽丝剥茧,把看似抽象难懂的几个公式归类到“段”和“点”的关系上,把最本质的东西简单、实在的教给学生。在学生不能及时举出例子的情况下,鼓励他们联系生活,让每位同学感知数学来源于生活,使学习不再枯燥乏味。应用环节也能紧靠生活,让学生亲身去体会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又印证了不变的规律:占了几个“点”,少种几棵树。在巧妙的问题设计和恰到好处的引导下,带领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解决生活中的“一类”问题。

牛献礼老师执教的五年级的《打电话》一课,是对“以学定教”的充分体现。把教材中的“15人”改成3人,如何尽快通知到所有人的问题就变得简单易分析,学生能更快地接触到问题的本质。学生经历了独立完成、同桌交流、汇报展示和教师引领的过程,自己得出重点知识“知道消息的人都去通知”,从而进一步验证猜想、发现规律。整节课始终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教学,教师的每一次追问都是为学生的学习体验做铺垫,最后的计算部分就显得自然而然、水到渠成。充分印证了体验式学习是为学生提供感兴趣且有意义的数学活动。

秦莹老师的《一分有多长》,亲切自然,美妙的就像一首歌。课前的“经典咏流传”是前奏,引出关于用时的问题;精美的课件展示出的钟表是渐进,带领学生一步步体验秒针的变化规律;孩子们的两个活动是高潮,让学生体会到一分钟是多少秒、以及时间不以人的感受做转移;深情的话语小结是尾声,温柔且坚定的语气,学生在放松的状态下有了更好的收获;几个小练习的设计结束,贴近生活的练习,巩固了所学,同时结束亦是开始,学无止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热情。整节课浑然一体,堪称享受。

周卫东老师的《小鸭在哪里》则让我们看到了学生创造力的惊人之处。整节课的风格极具童趣,通过一个个生动的小鸭的例子,给予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其自由生长,继而引导学生一步步探寻深化、收获成功。这样的学习才能让人真正看到孩子学习的模样,体会到他们知识的增长,相机诱导、顺势而为,做到让学习真正发生。

这些专家名师们的课各具特色,但同样的都做到了紧贴教材和生活。同样关注了学生数学素养的生成,培养了孩子们优良的学习品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亲自体验,达到知识的融会贯通,明白所学的本质道理。精彩的专题讲座更是一个个先进教育理念的呈现,给我们的灵魂以不同程度的冲击和洗礼。让人深刻感受到思考和成长。

会议的一首插曲令人印象深刻,歌名叫做《梦在前方》。“没有什麼能阻挡,风浪再大又怎样;只需要一双手掌,就有征服的力量。”对于年轻教师来说,这些专家前辈们用他们丰富的经验和阅历,为我们的专业成长提供助力;对于学生来说,我们又何尝不是他们背后的推手呢?要想传授给学生知识和能力,作为教师就应努力提升自己,引领学生体会思维成长的快乐,帮助他们完成自己的人生梦想。

走近名师、聆听名师,这次观摩学习让人深切领略到了大师们别样的人格魅力和课堂风采。教育是一门艺术,艺术则是用心创造、执着追求,坚持不懈。成功无止境,起点总是零。教师易,名师难。我们坚信,风雨之后必能见彩虹!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二

经过一天多的学习,这些名师的讲课使我受益匪浅。这几位老师中有的和我们一样也曾经在农村一线工作,都经过自己的努力,而取得了很大的成绩。置身于会场中,倾听着老师们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在这里,我亲身领略着他们对教材的深刻解读,感受着他们对课堂的准确把握,体会着他们对学生的密切关注。他们在开启学生智慧大门的同时,也让我学到了很多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引发了我对课堂最优化的思考:

1、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源于生活,体现于生活。

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为学生提供活动的舞台,调整学习的方向,是关键时刻予以适当的点拔的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在课堂学习中,学习的材料来源不再是单一的教材,更多的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来编材。例如张学锋老师的《可能性的大小》。

首先,张老师创设学校周围地摊让学生摸奖的情境,调动学生的`兴趣,为下面的教学打好基础。其次,教师把摸球活动充分发挥,有学生摸球-----组内摸球------班长摸球的顺序,让学生体会摸球颜色的可能性,慢慢引导学生接触主题。再次,通过猜想、验证、得出结论的方式来验证结论的准确性。在本节课中张老师还注意没做一个活动都先说明活动规则。让学生明确要求,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真阳学生都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效率。在对待练习题时,张老师的设计也很有层次性,因为本节课主要通过摸球来认识摸出同一种颜色的球的可能性。练习时张老师给出的是一个分成红、黄、蓝三种颜色的圆,并且三种颜色交叉排列,颜色区域大小不一,当圆盘从转动到停止时,看指针停在哪一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大,那种颜色区域上的可能性小。最后,又用摸球的练习结束本节课,这样的设计使我们能够非常清楚明白的直到本节课的重点、难点,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

这些都是与生活贴近的知识,学生听起来亲近,求知欲就强,要突破的愿望就强,做起题来积极性高,也体现出教学面向学生,面向生活,反映现实生活,而这些正是这群听课学生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使学生感到数学问题新颖亲近变得摸得着,看得见,易于接受,从而激发了学生内在的认知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更好的启迪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得到了较高的培养,也实现了生活经验数学化。

2、在这些优质课中,体现生本教育,教师能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在课上,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教师凭借个人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及独有的人格魅力驾驭着课堂,引导学生在摸一摸、比一比、画一画、涂一涂、摆一摆等数学活动中直观感知、主动参与、探索实践、自主建构,使学生在自主探究、自我感悟中轻松地学会了知识。另外,执教者的语言精练、丰富,对学生鼓励性的语言非常值得我学习。这些优质课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以小组合作的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也给了学生一种集体荣誉感。

总之在这次优质课评比中,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利用小学生好奇、好动、好问等心理特点,并紧密结合数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

课虽然听完了,但反思却仍在继续,我要及时纠正自己教学中的不足,要奋起直追,争取早日找到课堂教学的真谛,达到教学效果的更优化。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一定要努力探究,找出教育教学方面的差距,向这些教育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学习,教坛无边,学海无涯,在以后的教学中,以更加昂扬的斗志,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三

20xx年xx月xx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四

摘要:小学的学习可以说是中学、大学学习甚至是以后人生发展的一个基础。在小学阶段,教师以正确而有效的方法策略引导学生快乐有效的学习非常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对于教师自身以及学生学习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在小学阶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时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奠定学生数学学习素质的关键时期。为此,小学数学教师对教学进行及时的总结反馈很有必要。

通过两年的小学数学教学,慢慢地适应了这种新的教学方式,在这两年里与这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打交道,我总结了一些教学的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怎样才能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常用的方法是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方法。例如:猜谜语、讲故事、脑筋急转弯等。因为我知道只有当数学教师不再板起面孔,而是与孩子们的生活实际更贴近的时候,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才会进入学习的角色,才会真正感受和体验数学的魅力与价值,增进理解和应用的信心。

二、以课本为主,不要脱离教材。课本的每一课时都配有情景图,我在教学时会引导学生仔细认真地观看情景图,让他们读懂情景图的真正含义,找出相关的数学信息,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数学问题。然后让他们思考、讨论,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这样就把看、读、思、练结合起来,会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养成学生良好的审题习惯。有些学生看题不认真,一目十行,都不知道题目要求的是什么,一看数,不加思索地就列算式,盲目地进行计算,结果是鸭子孵鸡白忙活。因此,一定要对学生严格要求,使他们认真审题,找出数量间的关系,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决问题。

四、培养学生认真书写的好习惯。我们班的尹东瑞同学脑瓜灵活,成绩不错,但每次都因为书写潦草而丢分,比如:写数字150时,0往往带上小尾巴,写成6或9,因而被判错而失分。所以我们当老师的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示范诱导,反复训练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五

银色的十二月,我带着渴望知识,渴望提高,渴望发展的心情,来到了小学数学观摩研讨会。有幸听了z执教的《乘法分配律》、z执教的《米》、z执教的《鸡兔同笼》、z执教的《24时计时法》、z执教的《图形的旋转》,印象非常深刻,收获颇丰,感触良多。下面,就几节深有感触的课谈一下我自己的体会。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刘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一节课的只是在延伸,快乐在持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并时刻体验着成功的快乐。如当一名学生概括乘法分配律就是把一个算式时,刘老师适时赞赏“你真厉害”,我想当学生听到老师这句话时,他的大脑会高速运转,心里比吃了蜜还甜。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应该说,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z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z老师的《24时计时法》,让我们感受到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的教学风格,有水平没架子的教育者。他借用陶行知的一段话说:“生活、工作、学习倘使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关注于全部的生活工作学习之中,自动是自觉的行动,而不是自发的行动。自觉的行动,要适当的培养而后可以实现”。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六

复习建议:

把各位老师的复习建议梳理了一下,加之我自己的一些经验,我认为下段复习中应做到:

1、组织复习时,注重“通性通法”“双基”“概念”“运算”“数学思想”“解题策略”“思维方式的多样性”“实践应用能力”“数学建模能力”方面的复习。

2、复习要讲究策略,要提高复习课的有效性,剩下的只有一个多月,三年没有解决的问题我们不可能三十多天全部解决好,这就要求我们有效复习要讲究策略。如总分策略、改错策略,难度策略、差异化策略,补拙策略,提高考技策略等。

3、教师要处理好教材与复习资料的关系,要以《数学课程标准》为纲,九年义务教育课本为本,考纲解读,做到心中有数,课本解读明晰重点难点,实施单元复习,夯实学生基础。在此基础上对复习资料认真的研读,去掉不合适的题目,补充遗漏的题目,提高复习的效果。

4、复习要讲求方法:复习即要紧扣教材,又要跳出教材,重视例题教学。提高复习效率,解决例题技巧,力争正确规范,面向全体学生,分层设计复习,通过综合模拟,增强学生信心。

5、制定合理的复习计划,细分复习时间和复习目标,中考的数学复习分三轮进行,今年第一轮3月29日到5月18日(两个月)理清初中数学内容的脉络,进行基础知识的系统复习。第二轮5月19日至6月2日(两个周)进行综合训练(模拟练习)这一阶段,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综合解题能力,训练学生的解题策略,加强解题指导,提高应试能力,第三轮6月3日至6月12日(两个周)进行查缺不漏,教师要对在练习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荡扫,二轮、三轮复习同样不能脱离双基在最后冲刺阶段要做到学生会了不教,学生自己会的不教,教了学生不会的不教一定要有重点的专题复习。

所以我们要注意做到:低分学生“高“求:即低分学生必须做专题,一要读完题,二要做了简单的问,三要做好基础题部分;高分学生低求,中上等以上学生至少把课本上讲的专题完全掌握;专题也讲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精讲精炼不图快,一步一脚印抓落实。

总之,这两天的中考复习研讨会让我收获多多,我还要花大量的时间去领会,消化各位老师的研讨成果,将这些成果尽快变成我教学中的财富。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七

经过整整一天的紧张工作,在全体与会专家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下,我们的研讨会已经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在这一天当中,大家紧紧围绕“共建‘一带一路’:历史启示与时代机遇”这个主题,从经济贸易合作、基础设施建设、文化交流互鉴、生态环境保护、智库合作等方面坦诚交流,深入讨论。会议达到了预期目的,取得了圆满成功。会议取得的成果将有力促进“一带一路”的合作发展,并在“一带一路”新的发展历程中留下浓重的一笔。若干年后,在回首往事的时候,我们都会为今天所做的努力感到自豪。

关于这次会议,前面几位已经做了精彩的总结。这里我想用四个核心词来概括我们这次研讨会的意义和成果,这就是“交流”、“共识”、“建议”和“平台”。

一是交流。“丝绸之路”历史上就是东西方交流互鉴之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更需要充分的交流和沟通。“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响应,同时也存在这样那样的疑惑,这是十分正常的。我们这次研讨会,共有来自中国、土耳其、塞尔维亚等13个“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的40多位官员、专家做了大会发言,200多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家围绕共建“一带一路”这个主题,发表各自的意见和建议,达到了充分交流、沟通的效果。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李伟主任和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郁红阳先生代表中方全面介绍了中国方面的想法和意见。各位专家也都从不同的角度和背景,谈了对新形势下共建丝绸之路的看法和意见。与会代表就各自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和讨论。这种交流本身,就是丝绸之路精神的体现。虽然通过一次的交流沟通并不能解决大家在所有问题上的疑惑,但它一定能够增进我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促进我们对发展经验和发展知识的共享,也增进了我们彼此之间的友谊。

第一,建设“一带一路”是沿线各国共同的发展需要。大家一致认为,古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的历史遗产,新时期促进丝绸之路复兴是沿线各国的共同愿望,是一件带有全球性意义的公共产品。共建“一带一路”需要沿线国家的共同参与和通力合作。

第二,共建“一带一路”需要秉持开放包容、互利共赢和平等自愿的理念。这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一带一路”沿线之外国家和地区的开放和包容,二是对沿线区域内各国各地区的开放和包容。

第四,经贸合作是共建“一带一路”的核心目标。通过经贸合作,扩大资源要素的配置空间,充分释放沿线各国的发展潜力,有助于给沿线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也有助于为其它领域的合作奠定基础。

第五,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前提。货物、人员和信息的交流都要依托现代化的基础设施网络,没有这样的网络,就难以共建“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合作,不仅能够为其他方面的合作奠定基础,也有助于我们获得早期收获。

第六,文化包容是共建“一带一路”的基本保障,或者像有的与会专家所说的,是“一带一路”有效合作的基石。“一带一路”跨越不同的国度,各国都有其自身特色的文化,只有让这些文化相互包容、交流互见、和谐相处,“一带一路”的建设才能获得和平稳定的社会环境,才能长期持续地推进下去。

第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是共建“一带一路”不可或缺的且重要性日益凸显的方面。我们都认为,“一带一路”不仅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而且要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三是建议。在取得广泛共识的同时,各位专家也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了诸多有价值的、值得各方重视的意见、观点和建议。这里仅列举几条:

比如,为了有效推进沿线区域的经贸合作,沿线各国需要推进各自内部改革,营造开放、稳定、透明的营商环境,增强对外资的吸引力,提升自身产业和经济的竞争力。

再比如,为了促进“一带一路”区域贸易投资的便利化,应当鼓励和推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建立更多的双边或多边自由贸易区,促进制度和政策层面的互联互通。

还比如,在规划互联互通特别是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时,要高度重视其对生态和环境可能产生的负面影响,要从综合成本的角度评价其建设成本。“一带一路”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更加严峻,需要沿线各国携起手来共同应对。

最后,有些专家还对中国经济转型时期的政策提出建议,比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领域的投资、应更多关注软实力的构建等。

四是平台。这次会议还对构建“一带一路”机制化的合作交流平台展开了讨论。其中,重点讨论了建立“一带一路”智库网络的构想和途径。这次会议开了“一带一路”智库合作交流的先河,但智库合作交流不会就此止步。共建“一带一路”是项长期的事业,智库合作交流也是一项长期的事业。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推动智库合作,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更有力的智力支持,做出更大的贡献。

在我们的研讨会即将结束之际,我要代表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代表李伟主任,感谢耶雷米奇先生及其所领导的国际关系和可持续发展中心团队。耶雷米奇先生及其团队不仅为会议邀请了多位高层级官员和顶级专家,还筹集了相关的会议经费,共同商定了会议的主题及议程。四个主办方团队之间的积极沟通和紧密合作,为会议的成功奠定了基础。

感谢乌苏尔先生及其所领导的土耳其战略研究中心(sam)团队、杜兰先生及其所领导的土耳其政治经济社会研究基金会(seta)团队。你们不仅参与了会议议程、资料的准备,负责选定了会议场所,也为各位国际专家的旅行、住宿等做出了精心安排,不仅让我们感受到土耳其国家和人民的热情好客,也为会议的顺利进行提供了基本的保障。

感谢来自中国、塞尔维亚、土耳其以及其他10个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专家,感谢你们对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支持,感谢大家积极参与和精彩发言,感谢各位所贡献的真知灼见。

最后,感谢郁红阳大使、顾景奇总领事以及中国驻土耳其大使馆、驻伊斯坦布尔总领馆的各位同仁,以及各方面为会议做出努力的各位工作人员,包括四位翻译人员,没有大家的辛勤努力,会议要想取得如此的成功也是不可能的。也感谢媒体朋友对会议的采访报道,使得会议的成果能够在更大的范围发挥影响。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八

《乘法分配律》是一节枯燥的数学知识课,可在z老师风趣幽默加肢体语言的点拨下,整个课堂充满着欢声笑语。乘法分配律让学生在观察思考尝试中轻松达成,学生们能用不同的符号表示乘法分配律,真是难能可贵。

整堂课,刘老师关注学生情感、兴趣,创设有趣的教学情境,无论课前的谈话还是课堂中的肢体语言都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让学生快乐着,探索着。刘老师带领学生回顾已学知识,寻找乘法分配律的“踪影”(二年级的乘法口诀,长方形的面积),学生“温故而知新”,再一次让学生充分体验,经历学习的成功,进一步的加深了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理解和应用。整堂课学生都在兴奋、积极中与教师紧密配合,学生思维得到充分表现,享受着学习的快乐。

联想自己的课堂教学,我终于明白:数学课要让学生爱学,乐学。老师首先要一切从学生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向刘老师那样让课堂变得轻松、愉悦、高效、成功!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只有像张老师那样把课堂交给学生,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鸡兔同笼》问题一直是小学阶段学生的弱点,学生难理解,难掌握,难运用。z老师在课堂上运用多媒体教学直观形象,从浅入深,从易到难,从抽象到形象,层层善诱,方法多样,引导学生步步了解,层层解决,深切了解到多种解题方法,从不同方法,不同角度帮助学生剖析解题思路,让学生深切了解了“鸡兔同笼”的理念,学生再面对这样的问题将迎刃而解了。

杨老师授课最大的特点就是善于表扬和激励学生,这极大的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对学生进行鼓励教育,能使不同差异的学生都能在愉悦和谐的学习状态中,教学环境中茁状成长。

《图形的旋转》是小学数学中较抽象的一节课,而z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很好的完成的这节课的教学。王老师对多媒体课件的准确运用,使旋转的表象在学生的头脑中形象、生动地建立起来,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练习、训练到位,使学生对知识学以致用,得到了巩固和提高;较复杂图形的引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王老师给人最大的感觉就是亲切。整堂课,王老师始终面带灿烂的微笑,对于学生漂亮的发言,给予肯定和赞扬,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完整的学生,王老师耐心地加以启示、引导和点拨,让学生处处时时感受到老师的温暖,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缩短师生心理距离,营造了宽松和谐、自由活跃的课堂氛围。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九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关于教师参加小学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欢迎借鉴参考。

周末我有幸参加了第四届新课程理念下的小学数学研讨会,这次研讨会的主要内容分为观摩名师的教学活动和对教学活动的评析以及教科研成果汇报等,通过此次活动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他们对学生、对教育、对生活那深情的爱;感受到了他们身上所透露出来的无穷的知识力量;感受到他们对学生身心发展以及数学教育了解之广、钻研之深。

一、注重与学生沟通,拉近教师与学生的距离感

课前教师同学生交流,让学生的身心愉悦,以饱满的热情,亢奋的斗志投入新授学习这一点值得学习。每位教师上课前都与学生交流教材以外的话题,比如:你知道老师叫什么,你了解老师多少等话题,以示缓解学生的紧张感,同时也为学生在课堂上正常的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搭好桥、铺好路。

二、结合教材,创设有效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

每一位上课的老师都能根据小学生的特点为学生创设充满趣味的学习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三、学习方式生活化、艺术化,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充满着许多数学知识,在教学时融入生活中的数学,使他们感到生活与数学密切相关的道理,感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激发他们学习数学、发现数学的愿望。借助于学生的生活经验,把数学课题用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于他们实际生活的素材来取代,如:学习《平均数》时,老师用到了中国男篮的身高,《探索完全图》时利用超级画板的动画技术入手,大大提升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使学生对学习不在陌生,不在枯燥,体现了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增加了教学的实效性。

四、学习方式活动化,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

活动是学生所喜欢的学习形式。创设学生喜欢的活动,使其在自由、放松、活跃的学习氛围中积极主动地感知、探究、发现数学问题、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有的教师把学生分成几组,以便于学生交流讨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些观摩课当中,我看到的是老师与学生真实的交流,不再是单纯的教师教、学生学,而是一个统一体。每一位老师都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解决问题,教学中,遇到一些简单的问题,就让学生自己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去解决,为学生提供了自由发挥,处理问题的空间,并且老师不断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位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对于学生一时想不出来的问题,每一位教师都很有耐性的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充分体现"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的教学理念。

走近名师,感受名师,更使我明白了:教育是我们一生的事业,三尺讲台是我们的舞台,学习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教师要想真正拥有自己的今天,把握住明天,就必须勤奋而又智慧性的吮吸知识的甘露,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很荣幸在12月9日和10日参加了工作室组织的“小学数学学科研讨会”活动。这次活动由工作室的6位老师分别从“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进行了授课。而我作为其中的一名授课教师感觉更是荣幸。每次课后都能听到吴正宪老师的精准的点评。只有两天的培训生活,但给我的教育教学又注入了新的活力,让我对自己的教学工作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两天的学习,给我的冲击力很大,下面就将我的心得体会和一些想法写出来与大家分享。

首先教师要关注课堂细节。常言道:“细节决定成败”。教学工作是一项细之又细的工作,作为教师要在课堂中做好每一项细小的工作,只有细微之处做好了,课堂才能出彩。比如在白金梅老师的课堂中,她让学生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时,三角形用的是完全一样但是她把两个三角形的颜色设计成不一样的,这样通过拼一拼,学生很直观的就能看出这个新的平行四边形是由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的。这一个细心的设计,有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

其次教师要关注儿童。正如吴老师所说:“教师在备课和上课一定要想着儿童,把儿童放在第一位。”我们也知道在教学设计时要分析教材分析学生,可我们在具体的操作时真正的想过儿童吗?我的回答是:很少。每次只想着自己的课堂中怎么讲解学生才能明白,很少想学生会怎么想。而且在课堂中也设法保护儿童的心灵。但还是在不知不觉中伤害着学生。就比如那天我在课堂中很随意的对学生的统计图评价:“你这样做不科学”,真的也许就这么一句话,会让这个学生不再愿意积极的参与学习。所以我想在我以后的课堂中要更加细心的去呵护每个学生的心灵,让他们快乐积极的参与学习。

第三教师要学会放手。课堂是学生的阵地,教师只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课堂中出现了问题,教师不要再积极主动的去做裁判员。而要学会把问题抛给学生,通过学生之间互相平等的对话和辩论,让出错的孩子心服口服,让他们在辩论中找出正确的答案。在课堂中要变换角色,要做到:变师说为生说,变课堂为学堂,要多问学生为什么?老师的问题尽量让学生自己提,老师只要适时适度的引导学生就足够了。

第四教师要读懂教材。曾有人这样说过:“开车怕路不熟,教书怕教材不熟”,我们只有读懂了教材,知道它的设计意图,我们才能更好的利用教材、驾驭教材。比如说我执教的《条形统计图》这节课,我就没读懂教材,看着例题就觉得只是给学生教会一格表示两个单位和半格的处理就可以了。当吴老师在评价时,我才知道了教材除了我领悟到的这个意图之外,还有德育思想的渗透:教育学生从小要做一个细心的人,让学生体验做统计的人的不容易等等。由此可见我们的数学课中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能力还有思想教育。所以我们一定要研读教材,读懂它蕴含的意义,只有我们读懂了教材,才能更好的教育我们的学生,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

最后教师要在备课上下功夫。以前我每节课都很认真的准备,分析教材分析学生。从来也没想过:这节课学生的困惑在哪里?我上这节课的困惑是什么?我该用什么样的方式解决学生和自己的困惑?但在这次活动中的说课环节,让我对自己的备课工作有了新的认识。让我看到我之前的备课工作做的还是不够到位,在接下来的备课中一定要首先想学生的困惑和自己的困惑,想解决困惑的方法是什么?这样我的备课工作就更完善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应该也能提高一点点了。我想只要我在不断的发现问题,不断的解决问题,我会不断的前进的,只要不停下脚步,总有一天会走到别人的前面的。

总之两天的学习,让我收获了很多很多,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我会把学到的用到我的教学工作中,争取我的课堂高效。

20xx年xx月号,我有幸参加了保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小学数学有效课堂教学研讨会,一天的时间先后聆听了2位优秀教师的优质课和精彩的讲座,让我颇多感悟,受益匪浅,每节课都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尤其是下午罗明亮老师执教的《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识》,罗老师让我看到了这是一节非常有深度的课;还有早上的潘小明老师,在课堂中表现出来的沉着,机智,对学生的鼓励性语言,我想给听课的每位教师留下的不仅是佩服,我想更多得还是反思,下面,我就谈几点自己的体会:

一、重视课前交流。

两位教师都非常重视与学生进行课前交流,通过课前交流拉近师生关系,在课前的谈话中就让学生被老师吸引,对老师非常感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

二、打破课堂常规。

两位教师都勇于创新,将学生完全放开,去允许学生出错误,不怕学生出错误,并能在学生出错误时及时引导,重视了课堂中生成的资源,我想这点需要我们每位教师反思,如潘小明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学生出现了一个(x,x),这足以说明课堂中重视了生成的资源。

三、教师巧用教育机智。

在每节的课堂教学中,发现每位教师都能够及时的捕捉课堂中生成的资源,灵活,机智的处理课堂中的突发事件。通过一步一步的引导,耐心的等待和倾听学生的发言,最后达到师生情感的共鸣。

四、数学教学生活化。

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可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此来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中上课教师们都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教学情境。

五、探究活动充分。

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创设一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已有的生活经验、学习经验、数学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探究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例如,潘小明老师在让学生描述自己的位置时,让每个学生尽情用自己的方法描述所在位置,使学生深刻感受到每个人描述的方法和顺序不一样,所以不能使人明确同一事物的准确位置,在此基础上明确什么是列,什么是行,再从具体的列和行中确定描述位置。

六、合作学习扎实有效。

合作学习为探求新知提供了一条捷径,让学生经历了知识的再造过程,从而获得了成功感,获得了学习数学的乐趣。每一节课都非常重视学生间的合作学习,教师们把合作学习都放在知识的难点和疑点上,在学生解决有困难时采取,老师在有难度的问题处理中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再通过合作互相交流意见,避免了因匆忙而只能表达一些不成熟的见解;其次是合作中分工要明确,以个人优势的发挥来促成整体的完美。另外在合作学习中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也是老师的突出特点,让学生充分发挥个性观点;老师有充足的耐心,选择适当的时机进行引导。

总之,这次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对于课堂教学有了更强的危机感和紧迫感。今后应对比优质课,及时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抓住机会,不断地学习新知,不满足于墨守成规,提高自身的素质,优化课堂教学。

初中数学研讨会心得体会篇十

名师观摩课在x教育学院如期举办,听了名师们精彩的课,受益匪浅。尤其是x老师的《乘法分配律》及x老师的《米的认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早就听说x老师的课幽默诙谐,课堂融洽,气氛活跃,今天一听,感受彼深。上课伊始,刘老师以诙谐的语气与学生进行交流,通过认识学生,让学生用一句话“某某”和“某某”都是我的好朋友。或一句变两句“某某”是我的朋友,“某某”也是我的好朋友。但两者表达的含义相同,体会中国语言的美妙,奇特。话锋一转:"美丽的数学世界有没有这样的神奇的事情呢?"刘老师以“趣”引领,此时,学生的“胃口”被充分调动起来了。

刘老师的课堂语言艺术令人佩服,把学生称为先生和女士,还很时尚!教师的语言有点象大兵的声音特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

整个教学,孩子们都在刘老师诙谐幽默的语言引领加上“特定”的肢体语言,轻易地解决了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通过色笔和反复的改写,描述,孩子们对乘法分配率已经有了深刻的理解,运用的得心应手。

这样的课堂真有趣,孩子们在学习着,也在享受着。学生从开始的无所适从到后来的心有灵犀,无不体现着刘老师驾驭课堂的游刃有余,每一个与会者都被刘老师的幽默诙谐,睿智所折服。

而x老师的课则有另一番韵味,作为学生对“米”的认识是比较抽象的,x老师通过各种巧妙的活动设计,帮助学生建立了“1米有多长”的表象知识。而每一次的活动,学生们都完成的有序且有效。

大胆放手,把时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充分的活动中,有效学习,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是这堂课最显著的特色,这也恰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纵观整个课堂,在老师的引领下,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小活动,所有的活动都是围绕教学重点展开的,且衔接的十分流畅自然,让学生沉浸在活动中的同时,不知不觉的加深了对“米”的认识。

本节课的高潮在于课的结尾部分。老师将自己装扮成智慧爷爷的形象,将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提升了上来。而随着“谁愿意站在离智慧爷爷1米远的地方?”话语一出,学生们将老师围在中间。多么巧妙的设计,多么感人的情景。课虽已结束,我却意犹未尽。

张老师的课堂亲切自然,所有的活动都辗转自如,仿佛一切都是那么的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听课的感觉就是享受。特级教师的风采令人赞叹,说不羡慕是假的,想追逐确是不易的。一步一个脚印,才是我能做到的。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