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事业需要每一个人的关注和参与,只有积极行动起来才能创造美好的社会。如何参与公益事业需要我们了解社会问题和需求,以及如何发挥自己的优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公益总结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和帮助。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一
中秋节是中国的重要传统节日之一,与春节、端午节、清明节被称为中国的四大传统节日。而中秋的主要文化活动之一就是赏月,赏月之际,首先便想到诗歌。从古至今,中秋诗篇数不胜数,其中有很多经典的诗句,这些诗句中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也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了中秋节的意义。以下是我的体会心得:
第一段:中秋诗句的起源
中秋节习俗在古时代便已形成,不过是富有各种不同文化背景的历史和传说聚合而成。唐代诗歌中眼中最有名的以屈原或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人,作品中以月亮为背景的句子尤其多。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便是其中之一。这些经典的句子几乎成为中秋节必提的话题,它们使人想起了古代的典故和传说,勾起了人们对那美好的古代时光的向往。
第二段:诗句让人们更深刻地感受到节日气息
中秋节是中华民族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喜庆祥和之气在诸多民间习俗中得以充分体现。然而,这些习俗有时过于嘈杂繁琐,于是静心欣赏古人留下的经典诗句就显得非常重要。正如苏轼的《水调歌头》所说:“古人不见今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的诗句代表着他们当时对古代和现代的捕捉,让人们在静心观赏月亮时更好地感受到中秋节的气息。
第三段:古诗词带给人们共鸣
古人们留下的不仅是句子,更是情感。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时候冷静下来,听一些古诗词,也能感受到那些词背后所表达的情感。例如,李白的《庐山谣》:“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眼泪纵横。”这句词描写的是乱世中人的无奈和悲愤,而在译成现代汉语后仍旧能引发人们的感动。同样的,唐诗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也将现代人思想和古代文化连为一体,增强了人们的情感共鸣。
第四段:不同世界观的互通
巨变的历史长河留下了各式各样的古代诗篇,其中每一个都赋予了那个时代的纪念。古代文学是谈论古人理念的文学,有很多作品中的观点即使今日也是有意义和价值的,如道家的《庄子》中提出的“无为而治”的思想。这在今天看来,仍旧是一个重要的观点,越来越多的人正在积极地去探究中国古代文化中的思想内核,正如王维在《青玉案·元夕》中所描述的:红烛斜照花阴重,笑语盈盈暗香浓。
第五段:中秋诗句的传承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而经典古诗词的传承也在不断地深入人心。古人的语言形式和思考方式虽有差异,但其价值观念和情感传达却仍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在今天,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和传承这些经典古诗词的方式,保持与中华文化的紧密联系,让它们激励和引导我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
总之,在审美感受上,中秋节中的诗词确实是一种非常适宜的方式。它们凝聚着人们对中秋节美好愿望和心情,将我们与这个传统节日的历史联系和文化特征联系在一起。当年月亮荡漾在星空之时,你也许可以亲手写下自己的中秋联句,再与朋友分享自己的艺术宝藏。无论祝福点滴的体面是什么,也许正是今天这份祝福的体面。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二
朝代:唐朝|作者: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稍下巫山峡,犹衔白帝城。
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
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
张弓倚残魄,不独汉家营。
《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组诗共两首,采用了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表现了作者思念亲人,怀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
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归去吧!路上的霜露像雪一样洁白,林中栖息的小鸟正梳理着羽毛。
看着那月宫中的兔儿,正在明亮的月光下,悠闲地数着新生白毛。
圆月慢慢落下巫山深峡,犹自被白帝城衔挂着。
江上雾气沉沉,江浦昏暗,但是车轮一样倾斜的圆月依然把半座楼照得通明。
兵营里士兵的'刁斗敲响了催晓的声音,月宫的蟾蜍也自然倾斜。
圆月如同张满的弓,苍白的魂魄不仅仅照耀汉家营盘。
这是诗人避乱蜀中之作。此组诗主调应该是悲伤苍凉的。第一首诗前两联睹月兴感,用象征团圆的八月十五的月亮反衬自己飘泊异乡的羁旅愁思。“归心折大刀”说的是吴刚在月宫被罚砍桂花树,杜甫猜想,吴刚也不是情愿砍树,一心想回到人间来。归去之心,竟然折断了砍树的大刀。“蓬”,蓬草,遇风飞转,故叫“飞蓬”。这里诗人用“转蓬”遇风飞转的形象,比喻自己飘泊不定的生活,隐示自己羁旅漂泊的苦味。由景入情,转篷象征漂泊无依的情感,杜甫空有归心只可惜无处还乡的凄凉。“行地远”指诗人自己当时处在偏远的夔州。诗人借此表达了反对战乱的思想。后两联描状中秋夜色,“见羽毛”、“数秋毫”极力写月亮之亮,进一步反衬自己思念远征的亲人,祈愿平息战争,国泰民安。末两句,“直”通“特”,“简直”的意思。“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意为,这个时候仰望玉兔(指月亮),简直会数得清它的毫毛,形容月亮的明亮。第一首诗采用了反衬手法,在鲜明的比照中,表露了避乱生涯中的愁闷。
第二首诗全诗写景,景中见情。“气沈全浦暗,轮仄半楼明。”描写的月光给人的感觉是苍茫的,悲凉的。“刁斗皆催晓,蟾蜍且自倾。”刁斗声起,让诗人想起离乡戍边的“汉家营”里的士卒,更想到了普天下在战乱中背景离乡的劳苦大众。忧己更忧民,这正表现了杜甫的伟大之处。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三
1.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 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 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 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 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 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四
中秋佳节,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节日。在这个节日里,人们会一家团聚,赏月唱歌,品尝月饼。而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中秋节也有许多与之相关的诗句。这些诗句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价值,同时也传承着中国文化的精髓,让人们叹为观止。在我看来,这些中秋诗句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极具意义,值得我们好好品味。
第一段:诗句传承文化精髓
众所周知,中国的传统文化十分深厚,而中秋诗句则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中秋诗句中,不仅有着华美婉约的艺术表现形式,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这首诗通过描绘床前的明月,展现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这表达方式简单朴素却意蕴深厚,凸显了中华民族多情的特点,传承了中国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第二段:诗句传递中华民族精神
中秋诗句不仅传承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还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中国历史上曾经有很多挫折,但在悠久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气质和文化精神。而中秋诗句则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比如,明代杨慎的《临江仙·满地花》:“雨过樱桃爆满枝,花压棋盘,半是罗裳半画屏。”这首诗通过描绘花景,表达了中国文化中崇尚自然、崇尚和谐的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在生命的宏伟中具有的美好情趣。
第三段:诗句彰显文学艺术
中秋诗句,不仅传承文化精髓和中华民族精神,还彰显了文学艺术的魅力。中秋诗句既包含有气韵华丽的唐诗宋词,也包含了简约清新的民间诗歌。比如蒋捷的《青玉案·元夕》:“灯谜已灭群星下,月色犹肯流人意。”这首诗描绘了人们燃灯解谜、赏月赋诗的情景,运用了比喻手法,既典雅又富于诗情画意。可见,中秋诗句的文学艺术价值是不可忽视的。
第四段:诗句体现民族团结
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而中秋节则是各民族之间相互交流与融合的盛会。中秋诗句也体现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比如笔者最喜欢的一首诗:“家在山南,月在海上,相思枫叶丹,思入春波绿。”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思念,既凸显了中华文化中爱国情怀的丰富内涵,也彰显了全国各民族关系的深厚友谊。
第五段:结语
中秋节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节日,其诗句传承了中国文化的精髓,传递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现了文学艺术的魅力,同时也彰显了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和推崇。最后,希望大家能够在中秋这个美好的节日里,通过赏月、品尝月饼和阅读中秋诗句,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五
2、独坐犹过午,同吟不到西。——《中秋夜寄友生》陆龟蒙
3、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杜甫
4、夜闲银汉淡天涯。亭亭丹桂现,耿耿玉绳斜。——《临江仙·中秋和沈文伯》蔡伸
5、娥何事太多情,今宵故误年时约。——《踏莎行·中秋不见月》陈德武
6、星稀月冷逸银河,万籁无声自啸歌。——《月夜思乡》佚名
7、玉液满,琼杯滑。长袖起,清歌咽。——《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中秋月》苏轼
9、皎皎秋空八月圆,常娥端正桂枝鲜。——《八月十五夜》徐凝
10、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1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关山月》李白
12、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倪庄中秋》元好问
13、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皮日休
14、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15、月月势皆圆,中秋朗最偏。——《中秋夜对月》许棠
16、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18、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十五夜望月》王建
1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霜月》李商隐
20、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中秋》李朴
21、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2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秋宵月下有怀》孟浩然
23、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中秋月》苏轼
24、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中秋》李朴
25、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丘崈
26、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满江红·中秋寄远》辛弃疾
27、虽桂华飘下,玉轮移影,归兴犹未。——《尾犯·中秋》曹勋
28、碧天如水,湛银潢清浅,金波澄澈。——《念奴娇·咏中秋月》曹冠
29、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中秋待月》陆龟蒙
3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太常引》辛弃疾
31、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八月十五夜月》杜甫
32、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中秋对月》曹松
33、今年八月十五夜,寒雨萧萧不可闻。——《八月望夕雨》徐凝
34、人道秋中明月好,欲邀同赏意如何?——《华阳观中八月十五日夜招友玩月》白居易
35、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36、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中秋月》齐已
37、强饭日逾瘦,狭衣秋已寒。——《倪庄中秋》元好问
38、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望月怀远》张九龄
3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水调歌头》苏东坡
40、迥彻轮初满,孤明魄未侵。——《中秋夜临镜湖望月》陈羽
41、 中秋佳月最端圆。老痴顽。见多番。——《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陈着
42、何人意绪还相似,鹤宿松枝月半天。——《关中秋夕》薛能
43、未必素娥无怅恨,玉蟾清冷桂花孤。——《中秋月》晏殊
44、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中秋待月》陆龟蒙
45、一杯未尽银阙涌,乱云脱坏如崩涛。——《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46、松江初有月,伊水正无风。——《答梦得八月十五日夜玩月见寄》白居易
47、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白居易
48、明月未出群山高,瑞光千丈生白毫。——《中秋见月和子由》苏轼
49、凉霄烟霭外,三五玉蟾秋。——《中秋月·凉霄烟霭外》方干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六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3、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6、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7、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10、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11、露从今夜白,月是绞乡明。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14、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15、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七
1、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7、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八
2、月到中秋偏皎洁。——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3、分不尽,半凉天。——《思佳客·闰中秋》
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
5、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6、丹桂花开第二番。——《思佳客·闰中秋》
7、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8、东篱展却宴期宽。——《思佳客·闰中秋》
9、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九
1.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2.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3.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4.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5.青天明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6.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7.来是空言去绝踪,月斜楼上五更钟。
8.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9.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0.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1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12.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3.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14.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15.烟拢寒水月拢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8.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19.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0.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2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22.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
23.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2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25.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26.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27.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28.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29.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30.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31.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32.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33.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34.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35.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36.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37.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38.一弹流水一弹月,半入江风半入云。
39.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40.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41.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42.明月皎夜光,促织鸣东壁。
43.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
44.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45.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46.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47.听月楼头接太清,依楼听月最分明。
48.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49.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5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1.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李商隐《嫦娥》
52.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苏轼《西江月·世事一场大梦》
53.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54.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中秋月》
55.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56.离别一何久,七度过中秋。——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57.好时节,愿得年年,常见中秋月。——徐有贞《中秋月·中秋月》
58.忆对中秋丹桂丛。花在杯中。月在杯中。——辛弃疾《一剪梅·中秋元月》
59.况屈指中秋,十分好月,不照人圆。——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60.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61.一月可曾闲几日,百年难得闰中秋。——慧霖《闰中秋玩月》
62.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63.柳下系舟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64.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65.云山行处合,风雨兴中秋。——高适《送魏八》
66.细数十年事,十处过中秋。——范成大《水调歌头·细数十年事》
68.十轮霜影转庭梧,此夕羁人独向隅。——晏殊《中秋月》
69.素娥无赖,西去曾不为人留。——苏辙《水调歌头·徐州中秋》
70.斟酌姮娥,九秋宫殿冷。——史达祖《齐天乐·中秋宿真定驿》
右中秋夜大观园即景联句三十五韵篇十
(一)
【八月十五夜月】
杜甫
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
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
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
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十五夜望月】
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南斋玩月】
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中秋登楼望月》米芾
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
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八月十五夜玩月》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中秋》李朴
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
狡兔空从弦外落,妖蟆休向眼前生;
灵槎拟约同携手,更待银河彻底清。
《中秋月》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
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
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二)
《嫦娥》
【唐】李商隐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霜月》
【唐】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
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中秋待月》
【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月夜》
【唐】刘方平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唐】皮日休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
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月夜忆舍弟》
唐·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秋宵月下有怀》
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关于中秋节的起源,说法较多。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礼记·月令》上说:“仲秋之月养衰老,行糜粥饮食。”
一说它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夕月就是祭月亮,说明早在春秋时代,帝王就已开始祭月、拜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仿效,逐步传到民间。
二是中秋节的起源和农业生产有关。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秋”字的解释是:“庄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农作物和各种果品陆续成熟,农民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间的意思,农历的八月是秋季中间的一个月,十五日又是这个月中间的一天,所以中秋节可能是古人“秋报”遗传下来的习俗。
也有历史学家研究指出,中秋节起源应为隋末唐军于大业十三年八月十五日,唐军裴寂以圆月作为构思,成功发明月饼,并广发军中作为军饷,成功解决因大量吸收反隋义军而衍生之军粮问题。
中秋节赏月的风俗,据历史学家推断,最初是古代宫廷文人兴起,然后扩散到民间的.。早在魏晋乐府《子夜四十歌》中,就有一首《秋有月》描写道:“仰头望明月,寄情千里光”。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6]许多诗人的名篇中都有咏月的诗句,中秋节开始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就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传说唐玄宗梦游月宫,得到了霓裳羽衣曲,民间才开始盛行过中秋节的习俗。
北宋,正式定八月十五为中秋节,并出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的节令食品。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而且“弦重鼎沸,近内延居民,深夜逢闻笙芋之声,宛如云外。间里儿童,连宵婚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吴自牧《梦梁录》说:“此际金凤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至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围子女,以酬佳节。虽陋巷贫篓之人,解农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天街卖买,直至五鼓,玩月游人,婆婆于市,至烧不绝。”更有意思的是,《新编醉翁谈录》记述拜月之俗:“倾城人家子女不以贫富能自行至十二三,皆以成人之眼眼饰之,登楼或中庭焚香拜月,各有所朝;男则愿早步蟾宫,高攀仙桂。……女则愿貌似嫦娥,圆如皓月。”
明清两朝的赏月活动,盛行不衰。“其祭果饼必圆”;各家都要设“月光位”,在月出方向“向月供而拜”。陆启泓《北京岁华记》载:“中秋夜,人家各置月宫符象,符上免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宫蟾免;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云:“是夕,人家有赏月之宴,或携柏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民间以月饼相邀,取团圆之义”。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称:“中秋月饼,以前门致美斋者为京都第一,他处不足食也。呈供月月饼到处皆有。大者尺余,上绘月宫蜡兔之形。”“每届中秋,府第朱门皆以月饼果品相馈赠。至十五月圆时,陈瓜果于庭以供月,并祀以毛豆、鸡冠花。是时也,皓魄当空,彩云初散,传杯洗盏,儿女喧哗,真所谓佳节也。唯供月时男子多不叩拜。”同时这五百多年中还推出“烧斗香”、“走月亮”、“放天灯”、“树中秋”、“点塔灯”、“舞火龙”、“曳石”、“卖兔儿爷”等节庆活动;其中的赏月,吃月饼、团圆饭等习俗,一直流传到今天。
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中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中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