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学习总结,我们可以发现自己的学习优势和短板,合理安排学习重点和时间。以下是一些学期总结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如何写一篇完美的总结。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一
其实高中的学习是特别注重课堂,我们在高中的学习大体上还是重视由老师牵引着学习,老师能教给我们很多经验,毕竟人家学习化学并且教授化学的时间远比我们多得多,他们在教授过程中对书本知识,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把握,远比我们好的多。
二、发散性思维,构造化学学习网络化
三、细致,学习从基础着手
高三第二学期,我把疯狂600提分笔记,我一共看了三遍,我们老师说,至少要看两遍。但事实上我们班高考化学考得好的同学,基本上都读了好几遍,可以说到了临近考试的几周,除了每天做一两道推断题实验题练练手之外,我的学霸同学们都是看课本看错题。到了最后的一段时间,你不能期待化学水平的飞跃性提高,一两个月的时间你做不到原来不会做的题目一下子会做了,难题偏题你一下子全懂了,但是你可以做到将曾经失误的缺漏的知识点全都补回来,将基础的知识把握好。
四、补充课外知识,知识外延化
高考的化学题目,大多源于生活实践,所以要注意一些新闻中的化学知识,生活中的化学知识,工业实践中的化学知识,以及最近的化学研究项目等等。除此之外,可以对化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课外知识的补充,看一些与化学有关的公众号,翻一翻与化学有关的杂志,也可以问竞赛同学借一些竞赛书籍进行课外的补充。
五、多做不同类型的题,做重点题目
化学是需要刷题的,有些科目不需要题海战术,有些科目的确是需要的,比如化学,并不是说做题就一定是不好的。不停的做题目并从中反思,是特别重要的一点。
题海战术,会让你对题目有一种更好的把握,简单来说就是你对题目更加熟悉,这会大大加快你的答题速度,特别是综合性考试答题不足的情况下,刷题让你迅速拿下基础题熟练题的分数从而留出更多的时间进行难题的思考和分析。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二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一种,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组成、性质、结构与变化规律;创造新物质的科学。下面是小编收集的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三
第一片:四个“0”
1.滴定管的“0”刻度线在其上部,不是最上端盛放液体可以在“0”刻度线,也可以在“0”刻度线以下。
2.温度计的“0”刻度线在其中下部,
3.托盘天平“0”刻度线在标尺的最左边,
4.量筒、量杯、容量瓶没有“0”刻度线。
第二片:五个标志
1.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内壁水不聚集成滴也不成股流下,而是均匀水膜.
2.沉淀洗净标志:取最后一次洗涤液,滴加“___”,无“___现象。
3.滴定终点的标志:滴下最后一滴“___”液,锥形瓶内反应液由“__”色变为“yy”色,且半分钟内不复原。
4.容量瓶、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不漏液标志;容量瓶:加入一定量的水,用食指按住瓶塞,倒立观察,立正容量瓶后,将瓶塞旋转180°,再次倒立,均无液体渗出。分液漏斗、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加入一定量水,活塞处,无水珠渗出。
5.天平平衡标志:指针在分度盘的中央或左右摆渡幅度相等。
第三片:六个原则
1.除杂:除杂不引杂原则
2.检验:一看(颜色、状态)、二闻(气味)、三实验(加试剂)原则
3.分离提纯:不增不减易分离原则
4.仪器组装:从下而上,由左至右;拆卸与此相反。
5.实验药品:不品尝不手触
6.安全、绿色、经济原则。
第四片:七个“上、下”
1.萃取:碘水、溴水萃取,苯、煤油做萃取剂时,油层在上,ccl4做萃取剂,油层在下。
2.冷凝管:下进上出
3.分液:下层液体下方放,上层液体上口倒
4.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水银球在液面下(不触及瓶底),测量蒸汽温度在液面上(蒸馏烧瓶支管口)
5.收集气体:分子量大于29的,向上排空气法,小于29的,用向下排空气法
6.反应加液:长颈漏斗下颈在液面下,分液漏斗下颈在液面上
7.钠和水反应,固体在上;钠和乙醇反应,固体在下。
第五片:八个“先、后”
1.气体制取:先验密后装药
42-鉴定:先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后加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
3.点燃气体:先验纯后点燃
4.浓硫酸沾到皮肤:先用大量水冲洗,后涂碳酸氢钠溶液
5.配制溶液:先冷却后转移
6.容量瓶、分液漏斗、滴定管:先验水密性后洗涤干净
7.滴定管;先用标准液润洗2~3次,后装反应标准液
8.检验多糖水解:先碱化后加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
第六片:九个数据
1.托盘天平的精确度:0.1g;量筒的精确度:0.1ml;滴定管精确度:0.01ml。
2.固体灼烧的定量实验:最后两次称量的质量差不超过0.1g
3.配制溶液,烧杯、玻璃棒洗涤:2~3次
4.滴定时,指示剂用量:2~3滴
5.容量瓶内液体加至距刻度线1~2cm,改用胶头滴管定容
6.取用液体最少量:1~2ml
7.滴定终点:锥形瓶内反应液颜色,半分钟(30秒)不复原
8.试管液体:不超过1/3,蒸发皿:不超过2/3,烧杯、烧瓶液体:1/3~2/3,酒精灯:1/4~2/3.
9.加持试管:距管口1/3处,试管液体加热:与桌面成45°角。
第七片:十个“不”
1.用ph试纸测溶液ph值:不能用水润湿
2.定容摇匀后,液面降低,不能再补加蒸馏水
3.锥形瓶:不需要干燥,不能用待测液润洗
4.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碱易玻璃塞粘结,酸易腐蚀橡胶管),高锰酸钾溶液等氧化性液体不能盛放在碱性滴定管(氧化腐蚀橡胶管)。
5.过滤不能搅拌,液体不能蒸干
6.硝酸、液溴不能用橡胶塞,氢氧化钠碱性溶液不能用玻璃塞,
7.烧杯、烧瓶、锥形瓶不能直接加热
8.胶头滴管不能伸入容器,量筒、容量瓶不能配制溶液、不能加热;滴管、瓶塞不能混用。
10.u型管不能用液体干燥剂,洗气瓶不能装固体干燥剂,浓硫酸不能干燥h2s、nh3(可以干燥so2、co、h2还原性气体)。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四
在高中化学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要掌握的化学实验的知识比较多,比如化学反应的变化,现在,实验的顺序等等都是常考的知识点。如果想要用最短的时间来解决实验题,不仅要有基本的操作技能,还要知道实验的原理。下面整理了化学的实验现象给大家,让大家能在化学实验这一方面能有质的飞跃。
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强光,放出大量热,生成白烟同时生成一种白色物质。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
3.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4.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物质。
5.加热试管中碳酸氢铵: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生成,试管上有液滴生成。
6.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火焰呈现淡蓝色。
7.氢气在氯气中燃烧:发出苍白色火焰,产生大量的热。
8.在试管中用氢气还原氧化铜:黑色氧化铜变为红色物质,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9.用木炭粉还原氧化铜粉末,使生成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黑色氧化铜变为有光泽
10.金属颗粒,石灰水变混浊。
11.一氧化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的火焰,放出热量。
12.向盛有少量碳酸钾固体的试管中滴加盐酸:有气体生成。
13.加热试管中的硫酸铜晶体: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粉末,且试管口有液滴生成。
14.钠在氯气中燃烧:剧烈燃烧,生成白色固体。
15.点燃纯净的氯气,用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发出淡蓝色火焰,烧杯内壁有液滴生成。
16.向有cl-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硝酸银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7.向含有so42-的溶液中滴加用硝酸酸化的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18.一带锈铁钉投入盛稀硫酸的试管中并加热:铁锈逐渐溶解,溶液呈浅黄色,并有气体生成。
19.在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20.将cl2通入无色i溶液中,溶液中有褐色的物质产生。
21.在三氯化铁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22.盛有生石灰的试管里加少量水:反应剧烈,发出大量热。
23.将一洁净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铁钉表面有红色物质附着,溶液颜色逐渐变浅。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五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六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七
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是:内壁上附着的水膜均匀,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常用的有红色石蕊试纸、蓝色石蕊试纸、ph试纸、淀粉碘化钾试纸和品红试纸等。
(1)在使用试纸检验溶液的性质时,一般先把一小块试纸放在表面皿或玻璃片上,用蘸有待测溶液的玻璃棒点试纸的中部,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判断溶液的性质。
(2)在使用试纸检验气体的性质时,一般先用蒸馏水把试纸润湿,粘在玻璃棒的一端,用玻璃棒把试纸放到盛有待测气体的导管口或集气瓶口(注意不要接触),观察试纸颜色的变化情况来判断气体的性质。
注意:使用ph试纸不能用蒸馏水润湿。
(1)实验室里所用的药品,很多是易燃、易爆、有腐蚀性或有毒的。因此在使用时一定要严格遵照有关规定,保证安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注意节约药品,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很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取用较多量液体时可用直接倾注法。取用细口瓶里的药液时,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瓶子(标签对着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地倒入试管。注意防止残留在瓶口的药液流下来,腐蚀标签。一般往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蒸发是将溶液浓缩,溶剂气体或使溶质以晶体析出的方法。结晶是溶质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过程,可以用来分离和提纯几种可溶性固体的混合物。结晶的原理是根据混合物中各成分在某种溶剂里的溶解度的不同,通过蒸发溶剂或降低温度使溶解度变小,从而析出晶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no3混合物。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升华是指固态物质吸热后不经过液态直接变成气态的过程。利用某些物质具有升华的特性,可以将这种物质和其它受热不升华的物质分离开来,例如加热使碘升华,来分解i2和sio2的混合物。
分液是把两种互不相溶、密度也不相同的液体分离开的方法。萃取是利用溶质在互不相溶的溶剂里的溶解度不同,用一种溶剂把溶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所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方法。选择的萃取剂应符合下列要求:和原溶液中的溶剂互不相溶;对溶质的溶解度要远大于原溶剂,并且溶剂易挥发。
在萃取过程中要注意: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八
(1)应用要点:熟悉常用仪器结构特点、用途和应用注意事项,主要有加热容器、分离仪器、计量仪器等。
(2)注意事项:加热容器要区分是直接加热还是隔石棉网加热;分离仪器要区分是用于分液、过滤还是蒸馏;计量仪器要特别注意零刻度的位置及读数的精度要求。
(1)应用要点:着重了解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的试剂、见光或受热易分解的试剂、易挥发的试剂、易燃试剂、不宜用玻璃试剂瓶盛放的试剂等。
(2)注意事项:试剂的使用和贮存方法是由试剂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所决定的。易与空气中氧气、水蒸气和二氧化碳反应的试剂不能长时露置在空气中;见光易分解的试剂应存放在棕色瓶中,置于冷暗处;受热易分解的试剂和易挥发的试剂应存放在冷暗处;能与玻璃中的二氧化硅反应生成硅酸钠的试剂,如naoh、na2co3等不宜放在磨口玻璃试剂瓶中。
(1)应用要点:掌握常见气体的制备反应、制备装置、收集方法、尾气吸收等。
(2)注意事项:气体的制备装置的选择主要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是否需要加热;收集方法的选择主要看气体的水溶性和密度,以及是否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尾气吸收时要注意防止倒吸。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九
课前要预习
上课前一天,一定要抽出时间自觉地预习老师第二天要讲的内容。学会先预习、后听课这种良好的学习方法。
预习的好处很多
(1)有利于发现问题,抓住重点和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2)有利于做听课笔记,知道该记什么,不该记什么,哪些详记,哪些略记
(3)它可以节省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通过预习时的独立思考和听课时留下的深刻印象,从而缩短课后复习和做作业的时间。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
一、氧化还原相关概念和应用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二、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三、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止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四、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五、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面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它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六、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七、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八、化学反应速率、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九、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十、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十一、c、n、o、s、cl、p、na、mg、a1、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十二、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十三、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十四、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十五、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十六、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2)反应条件体现了有机化学的特点,请同学们回顾有机化学的一般条件,从中归纳相应信息,可作为一推断有机反应的有利证据。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十七、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十八、化学计算
(1)近年来,混合物的计算所占的比例很大(90%),务必熟悉有关混合物计算的一般方式(含讨论的切入点),注意单位与计算的规范。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一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
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2、铁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13、hf腐蚀玻璃4hf+sio2=sif4+2h2o
14、fe(oh)2在空气中被氧化:由白色变为灰绿最后变为红褐色;
15、在常温下:fe、al在浓h2so4和浓hno3中钝化;
16、向盛有苯酚溶液的试管中滴入fecl3溶液,溶液呈紫色;苯酚遇空气呈粉红色。
17、蛋白质遇浓hno3变黄,被灼烧时有烧焦羽毛气味;
18、在空气中燃烧:s——微弱的淡蓝色火焰h2——淡蓝色火焰h2s——淡蓝色火焰co——蓝色火焰ch4——明亮并呈蓝色的火焰s在o2中燃——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9、特征反应现象:
20、浅黄色固体:s或na2o2或agbr
21、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气体:so2(加热后又恢复红色)、cl2(加热后不恢复红色)
22.有色溶液:fe2+(浅绿色)、fe3+(黄色)、cu2+(蓝色)、mno4-(紫色)
有色固体:红色(cu、cu2o、fe2o3)、红褐色[fe(oh)3]黑色(cuo、feo、fes、cus、ag2s、pbs)
有色气体:cl2(黄绿色)、no2(红棕色)
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化学实验知识
1.药品的取用和保存
取用药品。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按最少量取用:液体1~2ml,固体只需要盖满试管底部。实验剩余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瓶,也不要随意丢弃,更不要拿出实验室,要放入指定的容器内或交由老师处理。
(2)固体药品的取用
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药匙。往试管里装入固体粉末时,为避免药品沾在管口和管壁上,先使试管倾斜,用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用小纸条折叠成的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有些块状的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3)液体药品的取用
大口容器或容量瓶、漏斗里倾注液体时,应用玻璃棒引流。
(4)几种特殊试剂的存放
(a)钾、钙、钠在空气中极易氧化,遇水发生剧烈反应,应放在盛有煤油的广口瓶中以隔绝空气。
(b)白磷着火点低(40℃),在空气中能缓慢氧化而自燃,通常保存在冷水中。
(c)液溴有毒且易挥发,需盛放在磨口的细口瓶里,并加些水(水覆盖在液溴上面),起水封作用。
(d)碘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盛放在磨口的广口瓶里。
(e)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贮放在阴凉处。
(p)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且易在空气中变质,应密封保存;其溶液盛放在无色细口瓶里,瓶口用橡皮塞塞紧,不能用玻璃塞。
2.过滤
过滤是除去溶液里混有不溶于溶剂的.杂质的方法。
过滤时应注意:
(1)一贴:将滤纸折叠好放入漏斗,加少量蒸馏水润湿,使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2)二低:滤纸边缘应略低于漏斗边缘,加入漏斗中液体的液面应略低于滤纸的边缘。
(3)三靠:向漏斗中倾倒液体时,烧杯的尖嘴应与玻璃棒紧靠;玻璃棒的底端应和过滤器有三层滤纸处轻靠;漏斗颈的下端出口应与接受器的内壁紧靠。
3.蒸发和结晶
体。加热蒸发皿使溶液蒸发时,要用玻璃棒不断搅动溶液,防止由于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滴外溅。当蒸发皿中出现较多的固体时,即停止加热,例如用结晶的方法分离nacl和kno3混合物。
4.蒸馏
蒸馏是提纯或分离沸点不同的液体混合物的方法。用蒸馏原理进行多种混合液体的分离,叫分馏。如用分馏的方法进行石油的分馏。
操作时要注意:
(1)液体混合物蒸馏时,应在蒸馏烧瓶中放少量碎瓷片,防止液体暴沸。
(2)温度计水银球的位置应与支管口下缘位于同一水平线上。
(3)蒸馏烧瓶中所盛放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的2/3,也不能少于1/3.
(4)冷凝管中冷却水从下口进,从上口出,使之与被冷却物质形成逆流冷却效果才好。
(5)加热温度不能超过混合物中沸点最高物质的沸点。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二
从自然界发现的和人工合成的有机物种类远远大于无机化合物种类。
这是由于碳原子跟碳原子之间能通过共价键相结合,形成长的碳链。例如,碳、氢两种原子可形成很多种碳氢化合物甲烷、乙烷、丙烷等等。这是有机物种类繁多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各种各样的天然有机物中,它们通常是由少数几种元素组成的,除碳外,几乎总含氢,往往含氧、氮,有的还含有硫、磷等。
有机物中的同分异构现象是很普遍的,而无机物却不多见。许多有机物的分子式和分子量都相同,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往往差异很大。如乙醇和二甲醚的分子式都是c2h6o,分子量都是46.07,但它们由于分子中的'原子排列顺序不同,它们是两种性质不同的化合物。
同分异构现象是导致有机物种类繁多的又一重要原因。
固态有机物的熔点不高,一般不超过623.2~673.2k。在空气存在下,绝大多数有机物能燃烧,其中碳元素转化成co2,氢元素转化成h2o,氮元素转化为氮气。
有机物分子中原子间具有明显的共价键性质。因此,大多数有机物属于非电解质;不容易溶于水而易溶于有机溶剂;有机物之间的反应往往很慢,常需使用催化剂。
有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是生命活动过程中的载体、成分或产物,如酶、激素、维生素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三
(1)借用熟悉的h2还原cuo来认识5对相应概念
(2)氧化性、还原性的相互比较
(3)氧化还原方程式的书写及配平
(4)同种元素变价的氧化还原反应(歧化、归中反应)
(5)一些特殊价态的微粒如h、cu、cl、fe、s2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6)电化学中的氧化还原反应
2、物质结构、元素周期表的认识
(1)主族元素的阴离子、阳离子、核外电子排布
(2)同周期、同主族原子的半径大小比较
(3)电子式的正确书写、化学键的形成过程、化学键、分子结构和晶体结构
(4)能画出短周期元素周期表的草表,理解“位—构—性”
3、熟悉阿伏加德罗常数na常考查的微粒数目中固体、得失电子、中子数等内容。
4、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表达(状态、计量数、能量关系)
5、离子的鉴别、离子共存
(1)离子因结合生成沉淀、气体、难电离的弱电解质而不能大量共存
(2)因相互发生氧化还原而不能大量共存
(3)因双水解、生成络合物而不能大量共存
(4)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不能与强酸、强碱大量共存
(5)题设中的其他条件“酸碱性、颜色”等
6、溶液浓度、离子浓度的比较及计算
(1)善用微粒的守恒判断(电荷守衡、物料守衡、质子守衡)
(2)电荷守恒中的多价态离子处理
7、ph值的计算
(1)遵循定义(公式)规范自己的计算过程
(2)理清题设所问的是“离子”还是“溶液”的浓度
(3)酸过量或碱过量时ph的计算(酸时以h浓度计算,碱时以oh计算再换算)。
8、化学反应速度、化学平衡
(1)能计算反应速率、理解各物质计量数与反应速率的关系
(2)理顺“反应速率”的“改变”与“平衡移动”的“辩证关系”
(3)遵循反应方程式规范自己的“化学平衡”相关计算过程
(4)利用“等效平衡”观点来解题
9、电化学
(1)能正确表明“原电池、电解池、电镀池”及变形装置的电极位置
(2)能写出各电极的电极反应方程式
(3)了解常见离子的电化学放电顺序
(4)能准确利用“得失电子守恒”原则计算电化学中的定量关系
10、盐类的水解
(1)盐类能发生水解的原因
(2)不同类型之盐类发生水解的后果(酸碱性、浓度大小等)
(3)盐类水解的应用或防止(胶体、水净化、溶液制备)
(4)对能发生水解的盐类溶液加热蒸干、灼烧的后果
(5)能发生完全双水解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11、c、n、o、s、cl、p、na、mg、al、fe等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
(1)容易在无机推断题中出现,注意上述元素的特征反应
(2)注意n中的硝酸与物质的反应,其体现的酸性、氧化性“两作为”是考查的的重点
(3)有关al的化合物中则熟悉其两性反应(定性、定量关系)
(4)有关fe的化合物则理解fe2+和fe3+之间的转化、fe3+的强氧化性
(5)物质间三角转化关系
12、有机物的聚合及单体的推断
(1)根据高分子的链节特点准确判断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2)熟悉含c=c双键物质的加聚反应或缩聚反应归属
(3)熟悉含(-cooh、-oh)、(-cooh、-nh2)之间的缩聚反应
13、同分异构体的书写
(1)请按官能团的位置异构、类别异构和条件限制异构顺序一个不漏的找齐
(2)本内容最应该做的是作答后,能主动进行一定的检验
14、有机物的燃烧
(1)能写出有机物燃烧的通式
(2)燃烧最可能获得的是c和h关系
15、完成有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机代表物的相互衍变,往往要求完成相互转化的方程式
(2)注意方程式中要求表示物质的结构简式、表明反应条件、配平方程式
16、有机物化学推断的解答(“乙烯辐射一大片,醇醛酸酯一条线”)
(1)一般出现以醇为中心,酯为结尾的推断关系,所以复习时就熟悉有关“醇”和“酯”的性质反应(包括一些含其他官能团的醇类和酯)
(3)从物质发生反应前后的官能团差别,推导相关物质的结构
17.化学实验装置与基本操作
(1)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和鉴别
(2)常见气体的制备方法
(3)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
18、化学计算
(2)回顾近几次的综合考试,感受“守恒法“在计算题中的暗示和具体计算时的优势
化学计算中的巧妙方法小结:
得失电子守恒法、元素守恒法、电荷守恒法、最终溶质法、极值法、假设验证法等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四
化学学科的特点之一是概念较多,而考查对概念的理解也是高考的热点。所以,通过第一轮的复习,要进一步理解化学中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尤其是容易混淆的概念更要挖掘。既要理解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更要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例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和同分异构体;共价键、离子键、、化学键;无机反应类型和有机反应类型等。
重方法,提高速度和效率
守恒法、查量法、平均法、极限法、图像法、转化法等是化学计算中经常考查的内容之一。可以这样来理解,高考试题中的计算题。绝大部分是重在考查同学的化学思维,而不是单纯地考查计算能力。所以,在下一阶段,同学们要经常总结归纳,多尝试用简单、快捷的方法,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才会大大提高你的解题速度和效率。
重规范,避免无谓失分
有一些考生在平时不注意养成规范的习惯,总想到了高考再注意。殊不知到了高考会更紧张。这种由于不规范引起的失分既普遍存在,同时也是对考生致命的打击。生化组参加过高考阅卷的老师做了统计,因为不规范而失分的同学大有人在,而且他们中的很多人还是化学基础相当不错的,或是元素符号书写不规范,或是科学术语错误等。而解决这一问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平时养成良好的习惯。所以,强烈建议同学务必从现在起就高度重视这一问题。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五
1、误认为有机物均易燃烧。如四氯化碳不易燃烧,而且是高效灭火剂。
2、误认为二氯甲烷有两种结构。因为甲烷不是平面结构而是正四面体结构,故二氯甲烷只有一种结构。
3、误认为碳原子数超过4的烃在常温常压下都是液体或固体。新戊烷是例外,沸点9.5℃,气体。
4、误认为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去除甲烷中的乙烯。乙烯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后产生二氧化碳,故不能达到除杂目的,必须再用碱石灰处理。
5、误认为双键键能小,不稳定,易断裂。其实是双键中只有一个键符合上述条件。
6、误认为聚乙烯是纯净物。聚乙烯是混合物,因为它们的相对分子质量不定。
7、误认为乙炔与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的速率比乙烯快。大量事实说明乙炔使它们褪色的速度比乙烯慢得多。
8、误认为甲烷和氯气在光照下能发生取代反应,故苯与氯气在光照(紫外线)条件下也能发生取代。苯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发生的是加成反应,生成六氯环己烷。
9、误认为苯和溴水不反应,故两者混合后无明显现象。虽然二者不反应,但苯能萃取水中的溴,故看到水层颜色变浅或褪去,而苯层变为橙红色。
10、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可以除去苯中的甲苯。甲苯被氧化成苯甲酸,而苯甲酸易溶于苯,仍难分离。应再用氢氧化钠溶液使苯甲酸转化为易溶于水的苯甲酸钠,然后分液。
11、误认为石油分馏后得到的馏分为纯净物。分馏产物是一定沸点范围内的馏分,因为混合物。
12、误认为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区分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直馏汽油中含有较多的苯的同系物;两者不能用酸性高锰酸钾鉴别。
13、误认为卤代烃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
14、误认为烃基和羟基相连的有机物一定是醇类。苯酚是酚类。
15、误认为乙醇是液体,而苯酚是固体,苯酚不与金属钠反应。固体苯酚虽不与钠反应,但将苯酚熔化,即可与钠反应,且比乙醇和钠反应更剧烈。
16、误认为苯酚酸性比碳酸弱,故苯酚不能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苯酚的电离程度虽比碳酸小,但却比碳酸氢根离子大,所以由复分解规律可知:苯酚和碳酸钠溶液能反应生成苯酚钠和碳酸氢钠。
17、误认为欲除去苯中的苯酚可在其中加入足量浓溴水,再把生成的沉淀过滤除去。苯酚与溴水反应后,多余的溴易被萃取到苯中,而且生成的三溴苯酚虽不溶于水,却易溶于苯,所以不能达到目的。
18、误认为只有醇能形成酯,而酚不能形成酯。酚类也能形成对应的酯,如阿司匹林就是酚酯。但相对于醇而言,酚成酯较困难,通常是与羧酸酐或酰氯反应生成酯。
19、误认为醇一定可发生去氢氧化。本碳为季的醇不能发生去氢氧化,如新戊醇。
20、误认为饱和一元醇被氧化一定生成醛。当羟基与叔碳连接时被氧化成酮,如2-丙醇。
21、误认为醇一定能发生消去反应。甲醇和邻碳无氢的醇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22、误认为酸与醇反应生成的有机物一定是酯。乙醇与氢溴酸反应生成的溴乙烷属于卤代烃,不是酯。
23、误认为酯化反应一定都是“酸去羟基醇去氢”。乙醇与硝酸等无机酸反应,一般是醇去羟基酸去氢。
24、误认为凡是分子中含有羧基的有机物一定是羧酸,都能使石蕊变红。硬脂酸不能使石蕊变红。25、误认为能使有机物分子中引进硝基的反应一定是硝化反应。乙醇和浓硝酸发生酯化反应,生成硝酸乙酯。
26、误认为最简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是同分异构体。例:甲醛、乙酸、葡萄糖、甲酸甲酯(ch2o);乙烯、苯(ch)。
27、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但分子结构不同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
例:乙烷与甲醛、丙醇与乙酸相对分子质量相同且结构不同,却不是同分异构体。
28、误认为相对分子质量相同,组成元素也相同,分子结构不同,这样的有机物一定是同分异构体。例:乙醇和甲酸。
29、误认为分子组成相差一个或几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一定是同系物。例:乙烯与环丙烷。
30、误认为能发生银镜反应的有机物一定是醛或一定含有醛基。葡萄糖、甲酸、甲酸某酯可发生银镜反应,但它们不是醛;果糖能发生银镜反应,但它是多羟基酮,不含醛基。
高考常考的化学知识
1.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有3个的结构有2种正确。
4.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错误,应该是10-4。
5.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醇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正确,6种醚一种烯。
8.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正确。
9.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的酯类物质共有7种正确。
10.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棉花和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质比较活泼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分子中引入羟基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正确,1,21,43,4三种加成方法。
17.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由2-丙醇与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正确,取代后分液。
20.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错误,应当是分馏。
21.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正确。
24.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物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玻璃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错误,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六
1、气体发生装置中的导管;在容器内的部分都只能露出橡皮塞少许或与其平行,不然将不利于排气。
2、用排空气法(包括向上和向下)收集气体时,导管都必领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底部附近。这样利于排尽集气瓶或试管内的空气,而收集到较纯净的气体。
3、用排水法收集气体时,导管只需要伸到集气瓶或试管的口部。原因是“导管伸入集气瓶和试管的多少都不影响气体的收集”,但两者比较,前者操作方便。
4、进行气体与溶液反应的实验时,导管应伸到所盛溶液容器的中下部。这样利于两者接触,充分反应。
5、点燃h2、ch4等并证明有水生成时,不仅要用大而冷的烧杯,而且导管以伸入烧杯的1/3为宜。若导管伸入烧杯过多,产生的雾滴则会很快气化,结果观察不到水滴。
6、进行一种气体在另一种气体中燃烧的实验时,被点燃的气体的导管应放在盛有另一种气体的集气瓶的中央。不然,若与瓶壁相碰或离得太近,燃烧产生的高温会使集气瓶炸裂。
7、用加热方法制得的物质蒸气,在试管中冷凝并收集时,导管口都必须与试管中液体的液面始终保持一定的距离,以防止液体经导管倒吸到反应器中。
8、若需将hcl、nh3等易溶于水的气体直接通入水中溶解,都必须在导管上倒接一漏斗并使漏斗边沿稍许浸入水面,以避免水被吸入反应器而导致实验失败。
9、洗气瓶中供进气的导管务必插到所盛溶液的中下部,以利杂质气体与溶液充分反应而除尽。供出气的导管则又务必与塞子齐平或稍长一点,以利排气。
10、制h2、co2、h2s和c2h2等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或水,可在容器的塞子上装一长颈漏斗,且务必使漏斗颈插到液面以下,以免漏气。11、制cl2、hcl、c2h4气体时,为方便添加酸液,也可以在反应器的塞子上装一漏斗。但由于这些反应都需要加热,所以漏斗颈都必须置于反应液之上,因而都选用分液漏斗。
二、特殊试剂的存放和取用
1、na、k:隔绝空气;防氧化,保存在煤油中(或液态烷烃中),(li用石蜡密封保存)。用镊子取,玻片上切,滤纸吸煤油,剩余部分随即放人煤油中。
2、白磷:保存在水中,防氧化,放冷暗处。镊子取,并立即放入水中用长柄小刀切取,滤纸吸干水分。
3、液br2:有毒易挥发,盛于磨口的细口瓶中,并用水封。瓶盖严密。4、i2:易升华,且具有强烈刺激性气味,应保存在用蜡封好的瓶中,放置低温处。
5、浓hno3,agno3:见光易分解,应保存在棕色瓶中,放在低温避光处。
6、固体烧碱:易潮解,应用易于密封的干燥大口瓶保存。瓶口用橡胶塞塞严或用塑料盖盖紧。
7、nh3h2o:易挥发,应密封放低温处。
8、c6h6、、c6h5—ch3、ch3ch2oh、ch3ch2och2ch3:易挥发、易燃,应密封存放低温处,并远离火源。
9、fe2+盐溶液、h2so3及其盐溶液、氢硫酸及其盐溶液:因易被空气氧化,不宜长期放置,应现用现配。
10、卤水、石灰水、银氨溶液、cu(oh)2悬浊液等,都要随配随用,不能长时间放置。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七
1、so2的性质:强的还原性、漂白性、弱的氧化性、酸性氧化物。
2、so2通入氯化钡、氯化钙溶液都没有沉淀。但是通入__钡溶液有沉淀。因为so2在水溶液中生成亚硫酸,亚硫酸电离出氢离子与__根构成__,可以氧化so2氧化成硫酸根离子,生成硫酸钡沉淀。
3、so42-的检验:先加hcl无现象,后加bacl2溶液有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
5、除去so2中的so3可用饱和的亚硫酸氢钠或浓h2so4
6、含有2molh2so4的浓硫酸和1mol铜加热反应,得到的so2不到1mol,原因是随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和铜不反应。
7、so2使石蕊变色而不褪色,so2不能漂白石蕊。
8、常温下浓硫酸可以使铁铝钝化,钝化不是不反应,很快反应很快停止。钝化浓硫酸表现强氧化性。
9、s常温下是淡黄色固体,不溶于水,微溶于酒精易溶于cs2。s可以和热的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10、浓硫酸有吸水性,但是不能干燥氨气、硫化氢、碘化氢、溴化氢。
11、向煤中加入适量的石灰石,可以大大减少燃烧产物中so2的含量
12、酸雨:ph5.6的降雨,酸雨的产生主要是工业上燃烧煤产生大量的so2,我国的酸雨主要是硫酸酸雨,但是也有少量的__酸雨。
13、臭氧层是地球生物的保护伞,但是臭氧不是越多越好,若超过10—5%对人体有害。破坏臭氧层的物质主要是氟利昂、氮氧化物。
化学高考知识点总结篇十八
2.胶棉:纤维素与硝酸不完全酯化的产物;
3.人造丝、人造毛、人造棉、黏胶纤维、铜氨纤维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4.醋酸纤维:纤维素与醋酸酐酯化后的产物;
5.光导纤维:成分为sio2,全反射原理;
2o3:人造刚玉、红宝石、蓝宝石的主要成分;
7.sio2:硅石、玻璃、石英、玛瑙、光纤的主要成分;
8.硅酸盐:水泥、陶器、瓷器、琉璃的主要成分;
9.新型无机非金属材料:氧化铝陶瓷、氮化硅陶瓷、碳化硼陶瓷、光纤等;
具有耐高温、强度大的特性,还具有电学特性、光学特性、生物功能;
10.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水泥、玻璃、陶瓷;
12.三大合成材料:合成塑料、合成纤维、合成橡胶;
能源问题
1.石油: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分馏是物理变化,石油的裂化、裂解都是化学变化
2.煤:主要成分是碳
煤的干馏、气化、液化都是化学变化;
3.生物质能:通过光合作用,太阳能以化学能的形式贮藏在生物质中的能量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