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一
如今,越来越多的学校和教育机构开始尝试使用沉浸式德育教育的方式,让学生更深入地体验道德教育,更好地内化道德价值观。我也有幸参加了这样一场教育活动,并对其感受颇深。下面我将分享我对沉浸式德育教育的心得体会。
(二)对沉浸式德育教育的认识
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德育教育方式,它让学生在模拟的情景中体验道德决策,在此过程中不断引导学生思考对错、利害、责任等问题,并从中获得教育启示,增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与传统的道德课相比,沉浸式德育教育更具真实性和体验感,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道德。它不是简单地灌输道德知识,而是让学生亲身经历并感受其中的道德价值。
(三)沉浸式德育教育的优点
沉浸式德育教育有着广泛的应用场景,可以应用于各个年龄段和领域。比如,在学校中可以通过模拟情境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对员工的工作岗位进行沉浸式培训,引导其建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等。沉浸式德育教育让学习者更容易接受、理解和内化道德价值观念,因为这种方式更加直观、真实、生动。此外,沉浸式德育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合作、决策等能力,让他们更好地掌握自己的情绪和处理彼此之间的关系。
(四)沉浸式德育教育的局限
沉浸式德育教育并非没有局限性。想要实施这种教育方式需要大量的投入,如场地、教材和师资等方面的投入都会较大。此外,沉浸式德育教育还必须要求教师们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以便能够设计出情境教学的材料和方法。许多学校的教育资源都十分匮乏,使得他们充分开展沉浸式德育教育非常有难度。因此,对于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他们很难获得这种最新形式的教育资源。
(五)结语
总之,沉浸式德育教育是一种创新的德育教育方式,通过模拟情境体验者可以更好地理解道德知识,增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然而,我们也需要充分认识到它的局限性,并着力解决这些问题。相信在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今天,沉浸式德育教育的优点必将发挥更大的作用,未来我们对沉浸式德育教育的认识将会更加深入,更加全面。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二
我们常引用这样一句话来教育学生,“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即指自然的运动刚强劲健,相应于此,君子处世,应像天一样,自我力求进步,刚毅坚卓,发愤图强,永不停息。大地的气势厚实和顺,君子应增厚美德,容载万物。这就说明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德”字当先。德育教育,塑造学生心灵。我们开展“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大讨论,正是彰显了我们“为学生一生奠基,对民族未来负责”的理念,切实地表现了我们育人的前瞻性。
我们现在面对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泡在溺爱的蜜罐里长大的,在“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修身养性、为人处世”等方面欠缺太多,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几乎是一个盲区。记得刚开学的某一天,我无意间听到一名女生对同学破口大骂,那骂声响亮,不堪入耳。我走上前去严厉地制止了她,并且对她说:“你刚才说的话和你漂亮的外表严重不符,你说的话我都不好意思重复,你骂人是对同学人格的侮辱,伤了同学的感情。我跟她讲我今年夏天在广州火车站遇到的一件事,一个女孩和一个妇女发生口角,并且张嘴骂了那名妇女,骂的很难听,当即那个女孩的父亲狠狠地打了她一巴掌。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接着我又对她说,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代表了一个人的教养和修养,况且你这么漂亮的女孩怎么能出口成脏呢?那位女生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也许像这样的事在别人看来是小事,但是在学校,作为教师遇到这样的是就不可轻视。我们常说,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教师无小节,处处是楷模。虽然我不是班主任,但我时时刻刻都要有以班主任的心态关注每一个学生。让学生感到教育他的不仅仅是班主任,每一个老师都是他人生的引路人。
说到“全员”德育,我想起了一件事,前一段时间我们学习“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这一内容,在课堂上,我让学生说一说你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有的说“给力”,有的说“神马都是浮云”,有的说“你五毛我五毛咱俩就一块了”学生说了很多,真是无奇不有。课后我进行反思,学生所知道的新词新语无非就是上网看到的。况且学生并没有把他先进的手机功能用在学习上,而是天天沉迷于网络中。面对着五花八门的网页,学生们是兼收并蓄了,一些低级趣味的东西污浊了学生的心灵,这在真、善、美的道德修养上是一种缺失,在是非黑白面前是一种迷失。面对这种缺失与迷失,只靠学校老师的教育远远是不够的,还需要家长、社会各方面的配合,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全员”德育。
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是我国一部杰出的儒家经典。孔子倡导的那些仁、义、礼、智、信的教化思想正是现在人们所缺失的。瑞典物理学家汉内斯阿尔文博士在诺贝尔获得者国际大会上说:“人类要生存下去,就必须回到25个世纪以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作为炎黄子孙就更应该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发扬光大下去。那么我们就从弟子规开始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弟子规》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它是一个人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是一把幸福和谐人生的钥匙,接受圣贤智慧的教诲,足以让学生受用一生。
具体做法是:第一,利用早读时间,每天读一小段,读一读,背一背,让学生领会其要旨;第二,利用语文老师课堂这块阵地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让学生学会辩是非,知荣辱,明事理,凭借老师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学知识,悟做人;第三,开展围绕以“弟子规”为内容的竞赛活动,如发生在身边的事进行开展辩论会,利用先进事迹编出小话剧,然后充分地利用我校的多媒体资源在课间播放,或者举办书画作品展或者手抄报等;第四,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关于弟子规钱文忠的《百家讲坛》等。
通过学习《弟子规》,引导学生回归最自然本真的“人之初”的'伦理道德上来,让学生知道什么是良好的德行。从我们自身做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立足于”以人为本,德育当先“的原则,积极投身到“全员、全面、全程”德育工作之中,力争培养更多的德才兼备的学生,传承中华文明,,让莘莘学子飞得更高、更远。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三
第一段:引入德育教育的重要性(200字)
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和人格素养,引导他们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随着社会不断进步与发展,德育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在我多年的教育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重要意义,也积累了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德育教育的重点与方向(200字)
德育教育着力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使他们具备健康的人格,善于自我认识和自我管理。在实践中,我发现关注学生的品德领域和行为修养是德育教育的重点。学生的诚实守信、忍辱负重、友善互助等品质是塑造他们良好人格的基石。同时,学生的行为修养与社会规范相契合,具备和谐相处和积极减少冲突的能力也是德育教育的方向之一。
第三段:德育教育的方法与策略(250字)
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和策略。首先是通过榜样引领,以身作则。教师应该时刻保持良好的师德操守,注重自身修养,成为学生的品德楷模。其次是通过情感教育,培养学生对美、善、爱等积极情感的感受和表达能力。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激发学生对教育的热情和信任度也至关重要。另外,我还注重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去感受和体验德育价值,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力和行为规范。
第四段:德育教育的评价与反思(200字)
德育教育的评价与反思是德育教育发展的重要环节。在我教育实践中,我经常与同事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教育的成效与问题。通过这些途径,我发现确切的评价和反思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和家长的需求,及时调整德育教育的方向与策略。同时,教育评价的公平性和科学性也是必须关注的重点,避免片面追求效果或者简单量化标准。
第五段:未来德育教育的发展方向(250字)
展望未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变革,德育教育也需与时俱进。在我看来,未来的德育教育应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和创新精神。人文素养涵盖了人格品质、审美修养、艺术鉴赏等方面,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意识。此外,德育教育还需加强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跨学科教育的结合,形成全方位的培养模式。
总结:
德育教育的发展不仅与学校的责任和使命相关,更与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学生家庭环境息息相关。通过我的实践体会和反思,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影响和意义。在未来的工作中,我将坚持以德育为先导,加强自身的学习和修养,从而更好地引领和培养学生,在人生的道路上成为有德有才的社会栋梁。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四
最近几年,我们在德育教育方面注重了德育与社会实践基地的结合。让学生定期在村里规定的德育基地体验情感,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尊老、敬老、爱老的良好品德。
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教育的'良好时机。我们带领学生向村里的五保户、老复员军人敬献礼物,与老人共贺节日。使老人感受到了人生快乐,体会到了老年生活的丰富多彩。很多同学把自己省下的零用钱,买来礼物送给这些爷爷奶奶。孩子们说我们自己少吃点、少玩点,为爷爷奶奶做点什么是我们最大的快乐。
爷爷奶奶们开心,我们就开心,爷爷奶奶幸福,我们就幸福。老人节那天六年级的刘杰同学写下了自己的心得:“今天是我最快乐的一天。我和同学们与村里的五保户、老军人共贺节日。当我想爷爷奶奶们献上礼物时,他们笑了,笑得那样开心。望着他们那菊花般的脸,我不知说什么好,泪水夺眶而出。我知道这是幸福的泪,因为老人们幸福了,我也幸福了。”从孩子们的话中,我们再一次体会到对学生们进行尊老、爱老教育是多么重要。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祖国的传统美德需要他们发扬光大。因此,从小培养学生的好品德尤为重要。
在德育基地,我们还让学生参加劳动,为老人种一棵菜、浇一瓢水、烧一次火、端一次洗脚水,让学生感受到敬老的快乐。
通过德育基地教育,使学生们转变了观念。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五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道德品质和价值观的重要环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通过参与德育教育,我深刻认识到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获得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德育教育要立足于学生,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拥有自己的不同特点和需求。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我们需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尊重学生的权益和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关怀和关注。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需求,才能够更好地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
其次,德育教育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德育教育不仅仅是传授一些道德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实践和运用道德规范的能力。我们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丰富多样的德育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好处,并学会运用这些规范来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实践中培养学生正确的道德行为,才能真正起到德育教育的效果。
第三,德育教育要与其他学科融合。德育教育是一种全面的教育,不能与其他学科割裂开来。我们应该将德育教育与其他学科相互融合,使学生能够在各个学科中感受到道德规范的存在,并将其贯彻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通过与其他学科的融合,我们可以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
第四,德育教育要注重团队合作的培养。团队合作是现代社会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我们应该通过集体活动和团队项目,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通过团队合作,学生可以学会与他人合作、互动和交流,培养他们的领导能力和组织能力。只有具备了团队合作的能力,学生才能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
最后,德育教育要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家庭是孩子的第一课堂,也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学校与家庭应该密切合作,共同培养学生的德育素质。学校可以组织家校联合活动,加强家校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帮助家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情况,共同解决学生在德育方面面临的问题。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学生德育教育的全面发展。
总之,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德育教育中,我们应该立足于学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与其他学科融合,培养团队合作能力,同时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共同促进学生的德育素质提升。只有通过这些努力,我们才能为学生的综合素质发展提供更好的支持和帮助。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六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意味着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包含着价值可能性和道德教育的可能性,只要最大程度地发挥这种可能性,对学生的品质的形成产生积极影响,便是德育的意义所在。下面我从学校教育的伦理性出发,谈几点小学生的德育特点。
一、 超越性
学校道德教育是指向求教育者发展的可能性的。它存在的价值就是引道求教育者在成长过程中走向更为丰富的道德可能性。不断把可能性转化为现实性,也就是在教育的价值引导中,学生不断地在道德理解、道德判断能力、道德经验、道德智慧、德性品质各个方面获得更新和发展。学校教育具有了超越性,才能够引导学生实现价值的可能性。
学校道德教育之所以具有超越性,是因为学校道德教育建立在追求善的价值的基础上的,建立在对社会进步和个人发展的理想上。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学校教育各个方面都渗透着人类的价值和理想。为了更好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新一代建设者和接班人,学校作为建构美德的价值引导,德育指向必须有所超越。小学生单纯、幼稚、天真无邪,学校教育是他们获得道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道德理想的理解等间接道德认识,道德判断能力与实践性的发展,只有在学校通过系统教育才能系统地获得。可以说,在学校所获得的道德发展对个人终身的道德实践和道德追求都具有影响。因此,德育教育应该紧扣时代主题,努力帮助学生建构自己生活价值理想,从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帮助他们建构道德精神;引导他们走向发展,走向创造,走向更高的精神境界。
党中央提出“教育要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德育是指向未来。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的任何组成部分都具有超越性的本质。同时也意味着,教育要努力为未来的发展和目标的实现,改变社会现状,推进社会发展,提升人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一代又一代新人,实现对现有社会和现实人的超越。因此,德育不仅要关注现实的存在,更要关照人们未来面对的问题。人不会满足现状,社会也不会维持现状。在现代社会条件下,发展表现为一种世界范围的广泛竞争,反映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和社会生活的每个环节。如现代社会的复杂性、变更性、竞争性、发展性,使每一个人随时都面临着多种选择、多种风险和许多思想道德方面的实际问题,人们需要消除对未来发展的困惑,避免挫折和失败。德育必须对人们的发展进行引导,进行符合规律的预测、预防和指导,帮助人们少走弯路,少犯错误。这种预测、预防在现代社会是越来越重要。可见,德育也是一种有目的性、具有超越性的实践活动,这种实践活动随着社会和人们的主体性的增强,其作用越来越重要。
德育只有紧扣时代主题,大力促进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德育才能显示其时代特征,体现其超越性的本质属性。如果德育不能实现人和社会对现存状况的超越,仅仅是维持现状现实社会秩序和人们现有思想水平的手段,那么,德育就会逐渐陷于保守,无所作为。德育不仅为过去、现在所决定,更为未来所决定。因此,学校在构建办学目标和学生培养目标时,确定了与各个年级品质培养相呼应的具体目标来帮助引导学生建立和实现道德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道德教育中总是以应有或理想的境界、社会和人,在道德目标的追求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某种必要的张力”(《德育社会学》一书)。如此,学校道德教育具有了超越性,就有可能引导学生实现价值可能性。因此,具有了超越性的道德教育是合目的的道德教育。
二、引导性
而这良好的素质形成,需要教师平常对学生各种良好习惯的训练和引导。从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形成的特点看,低年级甚至中年级的儿童,其道德行为多半是在教师的要求下,或仿效他人的情况下实现的。到了高年纪,其道德行为的自觉性才日益明显地发展起来。所以,良好的习惯不可能靠自发形成,必须经过指导和训练。同时,还要明确,习惯是一种定势,不良习惯一旦养成便难以改变。小学阶段是小学生诸多习惯养成的起始阶段。乌申斯基有一句名言:“良好的习惯乃是人在某种神经中存放的道德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这句话道出了良好道德习惯对于人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在高度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从小学生开始就应重视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重视从生活实践中逐步引导学生的道德理解、道德意识、道德情感、道德判断和道德品质的自我构建。
如我们在创设各种德育活动中应充分发挥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出发,正确地应用教育学、心理学和方法论等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以研究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为核心,创设有利于发展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环境和恰当的教育方式,以此来引导和激发儿童自我教育的动机,促进儿童自我教育能力的提高,以此获得“变他律为自律”。这样让学生逐步地从自主的生活实践中,从自己的道德体验中,获得自我超越,获得在多元价值中选择自我的价值定向,从而自主地培养自己的德行品质。
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我们学校德育工作者应努力更新观念,教育的思路和手段也应相应地发生变化,要从长远的发展观、社会观来正视自己的教育对象,不负教育的光荣使命。我们的学生最终是要走上社会,成为社会人。一个人走上社会无论是环境的适应,还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抑或事业的成功,都靠自己的拼搏,即靠自己的不懈努力,而他是否努力以及努力的程度如何与他自身的综合素质密切相关,而他的综合素质如何,又以自我能力相关,自我教育能力越强,就越有利于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其生存和发展能力就越强。所以,只有从小学生开始积极引导和培养儿童的自我教育能力,才能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
三、指向性
学校教育是一个伦理性的整体结构,无论是学校课程,管理实践和学校所营造的精神环境等,都具有价值的意蕴。对学生道德发展而言,它们都是具有互动性的教育意义结构。学校教育在整体上以人类社会的崇高价值作为建构教育目标、安排教育内容、筹划和开展学校教育各种活动、美化教育环境的价值基础,并且把这些崇高价值渗透于学校教育的方方面面。因此,学校教育作为伦理性的整体,意味着学校教育在实践中具有价值指向性。也就是说,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具有道德教育意义,对学生的道德发展构成价值影响,即学校教育各个方面均包含着道德教育,教师在创设德育的各种途径中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如:教育引导学生,要独立完成作业,练习和考试,这是诚信教育;上课不迟到早退,这是守时教育;遵守课堂纪律,不影响其他同学,这是自律守纪教育;学会倾听教师的讲解和同学的发言,这是尊重教育;积极参与课堂讨论,这是合作教育。
还有社会实践、主题教育、团队活动等等,对学生都产生积极的教育作用,都将促进学生道德精神的成长。其实,一个合格的教师,在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上,他都能充分利用教育教学中的各个环节,如:作文课,班会等活动,有意识,有步骤地引导学生的道德评价能力,逐渐由现象到本质,由依赖别人评价到自我评价,由片面到全面发展。他有时甚至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微笑,一个目光,或一种批评和一个预期的惩罚等,都是有意识地对学生的行为进行定向控制和改造,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他德育指向都十分明显。当学生在获得一定道德成长的良好状态下,就会自然朝着道德的指向发展,最终形成预期的行为习惯。
因此,我们学校教育要形成一致的、有效的、正确的道德教育途径,努力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激发学生的道德意向、情感体验,形成稳定的情感和正确的情感定向。通过认知体验,把德育内容带进人的生活情境,与个体的生活经验及其感受联系起来,从而进一步理解价值,体验价值,力行价值,实现道德行为。
此外,对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适当进行伦理反思。因为学校教育是伦理性的社会实践,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都是进行价值评价的对象,评价它们是否是贴近现实的道德生活的,是否是合理的,是否是合道德的,是否能够对学生进行有效而正确的道德教育,是否对学生的道德品质形成有积极影响。如此,让道德都在现实生活和具体人生的反思基础上的提升,这种提升是以道德的可能性为指向,因为可能性意味着对道德现实性的进一步建构,意味着在更高、更广、更丰富的层面建构道德精神。
四,实践性
学校道德教育虽然是在学校里组织进行的,是通过道德教育的内容、手段、方法和情境实施的,但是学校道德教育从根本上说是通过学生日常生活及其经验而产生作用的。因为道德表现在日常行为中,它本质上是实践的,是人的具体的生活所包含的,也是指向具体的生活的。道德的学习与发展也是在生活的实践中进行的,离开了生活,道德教育是无意义的,也是无效果的。如此说来,学校的道德教育总是以关怀学生的现实的生活为价值取向的,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性就意味着学校在价值引导的基础上,通过系列的道德教育实践活动来实现儿童品德的由“知”到“行”这一目的。如开展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训练和各种实践活动等形式来帮助学生获得对生活意义的领悟,获得对生活、对世界、对人生的反思和感受,获得对现实生活中人性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的认识,从中开拓了学生丰富而独特的精神世界和形成学生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道德关怀意识。因此,好的道德教育是内在于生活的,是必然地与生活的意义联系在一起的。这是道德教育实践的含义所在。
其次,再面对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年龄来讲,他们是儿童。儿童在道德形成的过程中,常常会产生许多错误概念或糊涂观念。因此,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不要讲空洞的道理和抽象的概念,而是在进行通俗的说理和评价促进小学生对道德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再通过实践使学生获得道德行为的经验和富有积极情感色彩的体验。当学生从实践中亲身体会到按一定的道德要求行为给集体、别人带来好处,得到舆论的好评的体验时,他们才会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教育者的道德要求的正确性,从而加强继续执行这些要求的坚定性与热望。
其三,随着德育外在环境的发展变化,德育手段也应相应变化。如果学校仅仅利用各种手段奖惩、约束儿童的生活中的行为,那么就把道德教育变成了道德控制。这种道德教育不但不能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和道德判断能力,反而把儿童训练成唯唯诺诺的服从者。如此缺乏生活实践性,我们学校道德教育仅仅成为道德灌输和道德管制,容易失去道德教育的实效。而在学校教育里一切会被认为是绝对适当必要的。事实上,这已经不是真正的道德教育了,而是严格的道德监督。儿童是小心的生活在伦理之中,根本无从谈起道德的自主发展。他们一旦走出学校,那些道德戒律的作用便不大或无用了。而今我们所处的时代,正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变化,必然引起社会心理环境的变化。学校作为整个社会大环境的组成部分,必然也会受到影响。因而学校教育工作的思路和手段也要发生变化。如:在德育教育的方式方法上,我们可以积极开展“重在实践,体验过程”的课题研讨活动,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如此充分的发现、利用学校内部及其周边社区的各种社会自然环境等德育资源,积极的创设德育情境,让学生在学校接受有关德育信息的同时,在现实生活中获得切身体验,真正对教育者所传送的品德内容有所理解,有所感悟,有所内化,将外在的品德规范转化为学生自己的品德言行。
我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我们应广开思路,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通过不断地练习,使许多道德行为形成牢固的习惯;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良好的校风。
综合以上德育的几个特点的阐述,说明学校道德教育如果离开了学校教育各个方面的作为伦理性结构的协同影响,就不能对学生的道德发展形成有效的价值引导;同时也说明学校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组织开展的道德教育课程和道德教育活动,而是贯穿于教育的一切方面。为此我认为:学校道德教育要在国家教育方针的引领下,高屋建瓴。努力创造出有利于个体道德发展的良好环境,即创造出以人为目的的,基于个性的自主、自由、自律、自觉而展开的教育活动,以宽容、健康、快乐、向善的精神展开教育与个性的交往的教化方式,引导学生个体德性的养成和对美善生活的追求,从而建构最佳的道德精神和道德品质。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七
第一段:导入引言及背景介绍(150字)
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四个方面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变迁,德育教育也在不断发展。本文将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总结出关于德育教育的发展心得体会。
第二段:理念转变的重要性(250字)
德育教育的发展需要在理念上有所转变。过去,教育注重的是知识传授,德育教育常常陷入简单灌输的误区。然而,现在的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已远远超过了知识的层面。因此,要想使德育教育更有效,需要转变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素质和能力。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力等方式,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
第三段:教育方法的创新(250字)
随着技术的发展,德育教育的方法也在不断创新。例如,利用网络平台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学习资源,使他们更加全面地了解世界,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同时,教育可以与社会环境结合,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问题,并激发他们的社会意识。此外,开展形式多样的德育活动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例如德育竞赛、主题演讲等。这些创新的方法可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在参与中养成良好的品德和习惯。
第四段:家校合作的重要性(250字)
家庭和学校是德育教育的两个重要环节,而家校合作则是德育教育发展的关键。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任教育者,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具有重要影响。学校需要与家长积极沟通,共同关心学生的德育教育。家校之间可以通过家长会、家访、互联网等多种方式进行交流和合作。双方的合作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全面的教育环境,让学生在家庭和学校中都能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
第五段:完结总结(300字)
通过自己的教育实践,我深刻认识到德育教育的发展有赖于理念转变、教育方法创新以及家校合作的共同努力。只有形成多元化的德育教育模式,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有道德情操和良好行为习惯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者应不断学习和探索,为德育教育的发展做出积极贡献。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和支持德育教育的发展,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加和谐、文明的社会。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八
作为一年级班主任,要面对一群年龄小、什么都要现教的孩子,多少有些苦,有些累,但我下定决心,不管如何辛苦,我也要将普通而又平凡的班主任工作做好。
一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小,自控力差,纪律涣散。我从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入手,课堂上进行趣味教学,尽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组织好学生的纪律。每周利用周五的班会课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教会学生做好上课准备工作,并且在课后注意观察学生的行为,对表现好的学生进行表扬,让其在学生中树立榜样。在日常学习中,时刻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
班级体是培养学生个性的沃土,有了这块沃土,学生的个性才能百花争艳。每个学生都是班级的一份子,在每周五的班会课上,我让学生总结本周班上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方法,学生之间相互监督,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带领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如画国旗比赛、写字比赛、普通话朗诵比赛、12.9冬季跳绳运动会等。每天组织学生认真打扫教室,经过努力,我班连续四个星期获得“一周礼仪优胜中队”称号。
在辅导员老师的协助下,我班取得了一些成绩,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不够团结、班级凝聚力不够强、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在这学期中,我与学生在一起,觉得日子过得真快,虽然每天都是忙忙碌碌的,但我忙得高兴,忙得开心。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努力工作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把班级工作搞好,为让本班评上“优秀班级”而奋斗!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九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的目标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为了提高教师的德育教育能力,我校开展了第五期德育教育培训活动。在本次培训中,我深深体会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且从中汲取了许多有益的经验和启示。
首先,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德育教育的基本理念和方法。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健康人格和正确价值观的过程,它需要教师做出榜样,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他人和社会。我们学习了如何通过情感教育、道德规范、班级管理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品德和道德观念,深入了解了问题环境、授业教育和示范引领等方法,这些理念和方法将对我们今后的教育教学工作起到很大的指导作用。
其次,在本次培训中,我认识到了德育教育需要与课程教学相结合。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思想教育上,更需要与学科知识相结合,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在语文、数学、英语等学科中注入德育元素,如何通过教材选择、教学设计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这让我深感德育教育是学科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只有将德育教育融入日常教学中,才能真正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
第三,本次培训还强调了教师自身的德育修养的重要性。一个教师的德育修养不仅是一种“说”和“教”的力量,更是一种“做”和“为人”的力量。在德育教育中,教师需要做到言传身教,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和感染学生。我意识到,只有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才能更好地履行自己的德育教育职责,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品德榜样。
第四,本次培训还强调了家校合作在德育教育中的重要性。学校德育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校园,更应该延伸到家庭和社会。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合作,如何更好地引导家长培养孩子的良好品德和道德观念。培训结束后,我积极与家长沟通,通过家校合作的方式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德育教育环境。
最后,我感受到德育教育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德育教育不能局限于一次培训或者一节课程,而是需要贯穿于整个学生成长的过程中。我们要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素养,培养学生充满爱心、责任感和公民意识的良好品德,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总之,通过这次德育教育培训,我更加认识到了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学习到了丰富的教育理念和方法。我将以这次培训为契机,不断提升自己的德育教育能力,做一个有情怀、有责任心、有担当的好老师,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我也将与家校共同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共同培养学生良好的品德和道德素养。德育教育是一项事关国家和社会未来的伟大事业,让我们铭记职责、肩负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朱自清散文集阅读心得篇十
一、加强自身道德修养,以身作则树立榜样
“言传不如身教”在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说一百遍不如做一遍给学生看有效。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要言传,还要身教,这样才能有效提高思想道德教育的效果。因此我们教师要强化自身修养,以文明的言行,高尚的品格去影响学生,时时、事事、处处为学生以身立教,以德育人,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
教师要坚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持之以恒,从多方面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积极开展个别谈话与反映他们心声的集体活动,用“因材施教”的方针,重视做好转化工作。
三、密切与家长联系,争取家长的配合
育学生。主动向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外的表现,介绍学生在校内的表现,介绍学校教育的计划和对学生的要求,向他们宣传教育的意义以及正确的教育思想和方法、交流教育经验,共同探索教育学生的措施、方法,提高思想教育的可实施性。在取得家长的联系,向家长反映学生情况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首先要尊重家长,抱着和家长共同研究、探索的态度,其次是向家长反映的是真实情况,而不是告状,所以语气要委婉,方法得当,既反映缺点又反映优点,既不能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又能起到促进的作用。
家访工作不仅要讲究方法与技巧,还应持有之以恒,全面铺开。教育是长期的,持久的,因此,对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也应是长期的,持久的,家访在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中占据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家访应该长期持久进行,随时进行。另外,家访也应全面铺开,不管好学生还是思想道德水平不高的学生都要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家访,但要分轻重,哪些学生是重点家访对象,哪些只是点到为止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总之,对小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要多管齐下,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高道德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才能培养出符合时代道德标准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