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怎样写报告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报告应该怎么制定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一
为进一步推动扶贫工程在我县得到更好的实施,根据_会主任会议安排,7月27—28日,由县_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宋先国和副主任董黎明带队,组成调研组,分别到景福、宝泉、塔山、高堰等乡镇和县农业局、水务局、农业机械管理局、交通局、扶贫办等5个单位,采取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扶贫项目,走访座谈帮扶贫困户等方式,就我县实施扶贫工程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研究,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展的主要工作及成效
近年来,县人民政府及相关部门认真贯彻中央、省、市关于农村扶贫开发的方针政策,按照全县十年扶贫开发纲要,以新村扶贫整村推进为重点,以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和培育优势产业为着力点,大力组织实施新村扶贫、产业扶贫、劳务扶贫及贫困互助资金发展项目,使贫困村农业基础设施逐步改善,贫困户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增收致富主导产业开始形成,贫困群众收入逐年增加,县级领导联系乡镇、县级部门帮村、党员领导干部包户的扶贫工作机制进一步落实,全县扶贫工作成效明显。
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和“综合开发,重点投入,稳步推进”的基本原则,根据实施整村推进、产业扶贫、劳务扶贫、构建和谐社会扶贫工作要求和我县广大农村的客观实际,明确提出了“打基础、兴产业、优环境、促转变、建和谐、奔富裕”的综合扶贫工作思路。
改水、改厨、改厕、改圈)扶贫工程万户,改善了帮扶村农户的生产生活条件。
(三)狠抓劳务输出,着力增加贫困户的现金收入。劳务输出是实现劳动力资源合理利用的重要形式,对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统筹城乡发展,加速贫困地区脱贫进程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贫困户进行劳务输出,是实现帮扶形式逐步由“救济式”向“开发式”转变、“输血式”向“造血式”转变的有效途径。我县扶贫办、妇联、工会、共青团、农广校等部门先后利用277万元帮扶资金,举办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53期3200人次,有组织转移输出2160人,大部分外输劳务从业人员月收入达到1000元以上,收到了输出1人,脱贫1户的效果。为顺利推进扶贫新村建设和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提高贫困人口素质,近年以来,相关县级部门和乡镇每年都要利用帮扶资金组织全县对当年启动的扶贫新村和新农村示范村的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进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扶贫部门、扶贫工作人员和扶贫对象的政策水平和业务技能。
物资的管理原则、使用范围。财政、审计部门密切配合,加强监督,规范各项目实施单位财务制度,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严禁截留、挤占、挪用帮扶资金,并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向项目单位违规摊派资金,搭配物资。
二、存在的问题
(一)贫困农民主体作用发挥不够,“等、靠、要”思想不同程度的存在。我县部分乡镇、村一味强调自身的贫困,重视向上级定点帮扶单位争取帮助支持,帮扶的单位也重视扶贫济困,积极为贫困群众捐资捐物办实事,轻视引导和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农民群众的主体作用,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一些地方依然存在着“等、靠、要”思想,被动等待帮扶的现象比较突出。
(二)扶贫资源整合不够,项目实施后续管理滞后。一些乡镇、村只重视争取了多少项目,接受了多少帮扶资金和物资,忽视了对帮扶项目和捐赠资金和物资的使用管理,在项目设置上没有从贫困村、贫困户的角度去考虑该发展什么项目、如何实施管理好项目,没有把资金与项目的质量完成情况挂钩。涉农项目资金整合力度不够,“整村推进”效果不明显。特别是种植业扶贫项目实施后的后续管理严重滞后,影响了扶贫项目综合效益的发挥。
合,但没有一套长期的向贫困村倾斜项目以达到“整村推进”建设新农村的投入机制。特别是帮扶方对贫困问题的调研,贫困村发展规划的编制,信息的反馈,资金的管理等方面做得不够完善,造成社会扶贫的盲目性。
三、几点建议
(一)继续坚持领导重视,统一认识,完善机制。一是思想认识要进一步统一。要把做好帮扶工作始终作为重要的社会系统工程,摆在政府及相关部门重要的工作位置上,抓紧抓好;二是工作机制要进一步完善。每年都应组织相关县级部门,加强多方衔接,规划和落实帮扶项目,推动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三是帮扶渠道要进一步拓宽。要坚持“政府引导、社会支持、群众参与”的工作方针,坚持帮扶与协作相结合,输血与造血相结合,使帮扶的思路更宽,渠道更多。四是要切实加强扶贫项目实施的后续管理,充分发挥扶贫项目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五是进一步加大对扶贫工作典型事例的宣传力度,调动各方积极性,确保扶贫工作更加扎实有效推进。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二
为深入学习贯彻__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农业农村部等九部门印发的《关于实施产业扶贫三年攻坚行动意见》,推动审计等部门对我市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督发现问题的整改,强化产业扶贫带贫减贫机制和风险防范,发挥产业扶贫在脱贫攻坚中更加有效、可持续的作用,现就进一步加强和规范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突出脱贫硬任务,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投入
1、产业扶贫资金是指专项用于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和增收脱贫的资金,包括各级财政安排的扶贫开发专项资金、定点扶贫单位自筹专项资金和社会扶贫定向帮扶资金。
2、省级财政产业扶贫资金已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各地要按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改革工作要求,科学谋划,安排增量,优化存量,推动产业扶贫资金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将脱贫攻坚作为涉农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优先保障,确保扶贫资金投入与脱贫攻坚任务相匹配,特别是要优先用于贫困人口直接受益的产业发展。
二、突出增强“造血”功能,严格产业扶贫资金投向
1、各地要综合考虑本地区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市场需求、技术支持等因素,重点围绕培育和壮大贫困地区特色优势产业、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扶贫开发对象缓解生产性资金短缺等,因户因村施策、因地制宜优化产业扶贫资金使用。产业扶贫资金可以用于扶持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也可以由县、镇、村统筹实施增收项目。
2、产业扶贫资金要优先支持以下直接促进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增收的项目:
(2)支持培育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及“扶贫车间”“扶贫作坊”;
(8)可用于根据省级专项资金管理有关规定提取的扶贫工作必需的管理费用;
(9)其他符合产业扶贫规定要求的用途。
3、产业扶贫资金(含投入的资产收益项目资金)不得用于以下支出:
(1)弥补财政预算缺口和各类工作经费支出;
(2)偿还债务;
(3)民间借贷;
(4)弥补企业亏损;
(5)发放企业人员工资、奖金、津贴;
(6)购置消费类交通工具及通讯工具(扶贫开发对象增收工具除外);
(7)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扶贫;
(8)与扶贫无关的其他支出。
三、突出贫困户稳定增收,优化产业扶贫结构
1、压减县一级产业扶贫资金统筹使用比例,加大镇村资金投入。对用于建立资产收益扶持机制的资金占本地区产业扶贫资金总额超过50%的县(市、区),新增投入资金(包括到期和整改收回的资金,下同)不再以资产收益扶贫方式投入,要调整用于直接支持扶贫开发对象发展生产,重点支持发展依托农业农村资源、能辐射带动贫困户持续稳定增收的特色产业。
2、各地要精准选择具有稳定性、长期性、持续性的扶贫产业,优先安排治理结构完善、财务管理健全、经营和财务状况良好且诚信守约的企业或者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作为使用产业扶贫资金的实施主体,压减与扶贫相关度不大、贫困户参与性不高的产业项目投入。
四、突出风险防控,加强产业扶贫资金使用监管
1、产业扶贫资金原则上不准投入主要生产经营区域在南平市以外的实施主体,严禁投入亏损企业。
2、产业扶贫资金投入实施主体前,必须按程序签订股权合同(协议)或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实施细则。其中,签订的合同(协议),至少应包括产业扶贫资金的具体用途、各方持股比例、权利义务、收益分配、资产处置、退出机制、违约赔偿等。与实施主体签订的收益分配方案,要切实保障村集体和贫困户在项目持续期内获得稳定合理回报,确保贫困户不承担项目经营风险。
3、县级要建立健全扶贫产业项目收益分配机制。脱贫攻坚期间,扶贫开发对象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和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所有;统筹实施增收项目的产权归统筹资金主体,收益权归扶贫开发对象。统筹实施增收项目有定点帮扶单位自筹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投入的,由统筹资金主体与定点帮扶单位、社会帮扶单位商定收益分配方式,大部分收益应直接分配给扶贫开发对象,少部分收益可用于其他公益事业建设。
4、县级要建立完善产业扶贫项目跟踪监测常态化机制,着重于实施主体的经营及风险抵御能力、商业信誉及资产状况等。当实施主体出现严重经营困难、经营利润连续大幅下降或持续亏损、拖欠贫困户应享有的收益等情况时,要督促实施主体利用自有资金购买贫困户、农户和村集体的收益权或股份。对风险较大的项目及时清理退出,对支出进度较低、存量资金较大且存在风险的资金实施收回、撤销、压减、调整等措施,确保扶贫资产资金安全。
5、建立健全产业扶贫风险防控机制。鼓励各地结合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引入第三方担保机制,探索设立产业扶贫风险担保基金,对不可抗力造成贫困户无收入或收入严重受损的进行补贴。
五、突出巩固脱贫成果,持续发挥扶贫资产作用
1、来源于各级财政、帮扶单位自筹、社会定向捐赠资金形成的资产和收益属于扶贫资产范畴,要管好用好,持续发挥效益,防止资产闲置、损失,严禁挤占挪用。县级政府要建立完善扶贫资产登记、产权归属、运营管护、收益使用分配和资产处置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管护方式,落实管护责任,确保扶贫资产保值增值,长期发挥效益。
2、引导扶贫资产及收益有效转化为防止贫困发生和加快乡村产业振兴的资源。除已量化到贫困户个人的股权外,村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项目收益和本金退出后,可用于后续扶贫项目、解决其他民生问题以及农村公益事业等。县镇级统筹投入形成的产业扶贫资产,严格按照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规定进行管护,资产收益要重点用于促进本地区贫困人口稳定增收,帮扶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六、突出压实资金管理主体责任,强化监督问责
1、进一步强化产业扶贫工作责任制度。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产业扶贫资金管理主体责任,进一步完善优化本地区脱贫攻坚项目库,加快产业扶贫资金拨付使用,使产业项目与贫困村贫困户精准对接。使用管理产业扶贫资金的镇村要承担直接责任。
2、鼓励基层探索符合当地产业发展的资金使用管理模式。同时,进一步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对履行主体责任不认真、执行政策不到位、问题突出的部门和地方责任人,要及时整改到位。对于扶贫项目资金分配安排、审核审批、验收发放等过程中贪污侵占、虚报冒领、截留挪用、优亲厚友等行为,应严肃查处。对产业扶贫资金、扶贫资产闲置2年以上和巡视、巡察审计发现问题整改不彻底、不到位、反复出现问题的,视情节轻重予以问责。
南平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0年9月4日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三
驻村帮扶需要帮扶的内容太多了,首先是交通出行,是派驻工作队的村子一般交通都不是太便利,因此行政村内各自然村、村民小组相连相通的道路实现水泥硬化非常必要,硬化之后可以方便群众雨后出行,不再走泥泞道路。
其次是生活用水问题,大多数山区村落都缺水,偶尔有几个泉眼也仅供几户人家用水,到了干旱季节仅几户人家也不够用,更别说用来灌溉了,所以打几口好井对村里来说也是莫大的恩赐和帮扶。
第三是科学文化帮扶,由于我国改革开放后发展的速度太快了,一个年轻人一年不学习对社会来讲就脱节了,更何况常年在山村的老人们,有许多连智能手机都不会用。
第四是医疗帮扶,现在大多数年轻人都出去外面务工了,留在村里的大多都是老年人,体弱多病,收入又少,有许多老年人有病了也不好意思向子女们张口要钱,大多数都是能挺则挺,除非挺不过去倒下住院了子女们才会知道父母病了。
第五是村里的孤寡老人,大多数都终身未娶,一个人过,国家对这些老人在政策方面规划的确实很好,如给老人办了低保、五保等,但这些老人都有自己的近亲属,一年下来一个人国家补贴就有一万多元,钱是打到折子上了,但老人们能花到折子上钱的却很少,因为折子大多都被老人的亲属晚辈拿着,他们根本花不到国家发给他们的钱,所以对这些老人我个人觉得发些一年四季的衣服、逢年过节的油米面等生活用品倒更实在些,这些他们或许还真能穿得着用得上。
等等吧,还是比较多的,由于时间关系,我就不陈述那么多了…。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四
全市扶贫攻坚誓师动大会后,市直驻资丘镇五房岭村扶贫工作队到村工作,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宋文豹先后率帮扶单位(市农业局、非税局、市物资集团、中行三峡分行)主要负责人到该村调研和办公。一个月来,我们通过走访贫困户、村组党员干部和群众,实地了解情况,基本掌握了全村的贫困现状,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五房岭村基本情况
五房岭村由岩磊子和五房岭两个自然村合并而成,辖5 个村民小组,该村国土面积平方公里,有耕地3150 亩,林地1 余亩,平均海拔850 米,属半高山地带。村内共有5个村民小组, 606 户,1783 人,村年产值1500 余万元, 年人均纯收入3490 元,农民家庭收入以畜牧养殖、蔬菜种植和外出打工为主,生猪年出栏8400头;到户公路通车率 98% ,通电率100% ,饮水安全覆盖率达 ,森林覆盖率74% 。本次精准扶贫入户信息调查共确定贫困户210 户, 685 人,占总户数34% 。
该村经济发展极不平衡,按划分标准可分为五类。一是示范户(富裕户),指在产业发展、家庭收入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且有一定示范效应的农户,全村有12 户 51 人,占 % 。二是一般户,指在产业发展及家庭收入方面不具有优势,但能够依靠现有自身能力保持基本发展,不需要在精准扶贫环节给予过多关注和扶持的户,共有310 户 1034 人,占 % 。三是贫困户,指依靠现有自身能力难以维持基本发展,但给予一定扶持后,能够增强发展能力,实现脱贫的户,共 210 户685 人,占 % ,有近四成的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四是特困户,指不能通过扶持措施提升自身发展能力,对部分人员需要政策兜底的,共 10 户 13 人,占 % ,其中需要政策兜底的有 12 人,占 % ;五是五保户。共4 户,4 人,占 。
二、贫困户致贫原因分析
我们先后走访了210 个贫困户,通过“五看”,即: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学生郎,四看技能强不强,五看有没有疾病重病躺在床,找准了贫困人群,摸清了致贫原因。
(一)因学生读书致贫。受教育布局调整影响,全村无幼儿园、无学校,适龄儿童主要就读于凉水寺希望小学(约4 公里)和集镇学校(约8 公里),初中和高中学生全部在县城或资丘镇就读,家长租房陪读现象十分普遍,主要由一名家长陪护或采用全托方式,每月花费500 至800 元不等。如果家庭既有高中生,又有大学生,几年下来因送子女上学的高昂费用,又使一些家庭不得不返入贫困的队伍。据测算, 目前供养一名大学生最低需要4 万元。比如:田银成有两个孩子读书,学费、生活费负担重,像这类的户全村共有62 户。
(二)因重大疾病致贫。“一人得病,全家致贫”是当前农村贫困农民的实际情况。该村农民特别是50 岁以上的人群中患风湿、高血压、糖尿病等常见慢性病较多,精神病的发病率也较高。全村因病费用支出户均达2331 元,超过10000 元的有90 户,占17% 。四组农民田为新,妻子王秀道患有较严重的糖尿病,并诱发多种并发症,每年医药费要15000 元以上,田为新由于要照顾妻子长期在家务农,收入微薄,全家日常开支及医疗费用全靠儿子在外务工维持,家庭经济十分拮据。全村因重大疾病致贫有38 户。
(三)因残(智)原因致贫。全村因残、因智力原因而致贫的有29 户。弱智人田世明、田黎明,不能自食其力,发展生产和家庭组织能力几乎没有。一组田家凤,一户多残,一贫如洗。
(四)因交通原因致贫。全村因交通致贫的有16 户。四组田昌兴,全家3 人,2 个劳力,人不懒,耕地和山林也不少,可就是没有一条像样的路,拖拉机和汽车根本开不进去,受交通限制,地里种的果菜很难拉出卖,若遇上雨天,只好烂在地里,农产品难于变现,全家3 人就有2 个单身汉。
(五)因“三缺”因素致贫。全村缺技术致贫的有24 户、缺资金致贫的有30 户、缺劳力致贫的有11 户。这些户而往往更缺的是市场经济意识。一组的田昌庆,曾种过14 亩白菜,没想到等到白菜上市,当年的白菜价格却遭遇大跌,辛苦忙碌一年的田昌庆非但没赚到钱反而亏了1 万多。最近几年,田昌庆种过包菜,种过辣椒,因为只会埋头种地,不懂市场行情,年年丰产年年亏损,家境贫寒。
三、脱贫的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
通过实地调查,我们感到,五房岭村有利条件众多,按期脱贫充满希望。
(一)自然资源丰富。五房岭平均海拔850 米,地势落差最大达700 米,是典型半高山地带和气候。全村有林地12000 亩,生态环境好,青山绿水,森林覆盖率达74% ,且以栎树、杉树居多,特别适宜发展食用菌、茶叶等产业,村民因地制宜种植蔬菜、木瓜和发展牲畜养殖,具备产业多元、多样化发展的先天条件。
(二)产业发展有基础。生猪养殖是五房岭的优势主导产业,2014 年全村出栏生猪1 万多头,户平16 头,人平 头,创产值1500 万余元,占全村收入三成以上。如今,五房岭的生猪跟“资丘飞鸡”一样闯出了些名头,村民也尝到了甜头。
(三)干部群众劲头足。发展的意愿在群众,脱贫的主体是群众,只有激发群众甩开膀子苦干实干,脱贫才有“ 底气” 。我们所到之处,看到了干部和群众自强不息的精神,全村上下有自我求变、自我发展的志气和信心。三组村民田开培,腿残、眼残,为3 级残疾,但身残志坚,人残脑不残,特别能吃苦,克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发展规模养殖业,今年可出栏生猪110 头。二组20 多个贫困户,主动调整产品结构,要求村里支持发展木瓜产业。今年下半年生猪、西红柿、包白菜市场看好,价格上扬,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高。
五房岭村处于中山地带,产业多而不精,特色优势产业不明显,存在产业“空心化”问题,发展基础较为薄弱,要摘掉贫困帽子,还要搬开“三缺”的绊脚石。
一是缺主导产业支撑。全村农业产业发展以传统的种养殖业为主,层次、规模、水平相对较落后。田间主要以玉米、土豆、苕等“老三样”为主,基本不出售,主要用于饲养自家牲畜。近年来蔬菜种植有一定发展,但与周边村相比规模较小,种植面积在1000 亩左右,蔬菜种植农户207 户,占1/3 。养殖业主要是养猪,距离“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差距较大,全村年出栏生猪100 头以上的规模养殖户仅有5 户,50 头以上的养殖户也仅有19 户。“三边”种植的核桃、板栗、茶叶,管理粗放,产量低,被农民称为“三年两不收”产业,自给自足,没有形成商品。
农村扶贫工作调研报告篇五
根据县_会20××年工作要点的安排,××月××日上午,由县_会副主任××带队,组织部分常委会委员、基层代表和乡镇人大主席组成调研组,就县人民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情况进行了调研。调研组一行深入到昂拉乡措加村实地查看了文化旅游扶贫项目昂拉赛康寺维修和“农家乐”改造情况,并与部分项目实施户进行了座谈。听取了县扶贫局负责人有关情况汇报,并召开了座谈会。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20××年县政府认真贯彻省委、省政府一系列战略决策和部署,积极转变扶贫开发思路,创新扶贫开发模式,紧紧围绕年初县政府和州扶贫开发部门签订的目标责任,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深入推进我县扶贫开发各项工作落实,共投入扶贫资金2418万元,实施了整村推进、藏区扶贫产业发展、旅游扶贫产业产业发展和易地扶贫搬迁配套设施等重点项目,全县扶贫开发工作成效显著。
(一)整村推进项目。该项目投资700万元。其中包括:1.投资万元的4乡(镇)12村牛羊养殖及商铺购置项目。2.投资200万元的坎布拉镇尖藏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3.投资万元的昂拉乡尖巴昂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
(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投资662万元,对7乡2镇浅脑山区生态及地质灾害区263户1192人实施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已完工,正在准备验收。
(三)旅游扶贫项目。一是投资200万元,实施了坎布拉旅游景区3村贫困群众扶贫产业发展商铺购置项目。二是投资180万元,实施了昂拉乡措加村老景点改造项目,项目已完成全部建设内容,正在准备验收。
(四)尖扎滩乡滩上四村产业扶贫农贸市场建设项目。项目投资500万元,在尖扎滩乡建设萨尕尼哈农贸市场一座。
(五)创业、资助项目。1.投资76万元,开展以烹饪技术、民族歌舞演艺、泥瓦工等专业的劳动技能“雨露计划”培训项目。2.投入资金40万元,实施了贫困大学生资助项目。3.投资60万元,对贫困大中专毕业生给予贴息贷款,鼓励创业。
(六)工作措施得力。一是深入开展调研。通过调研,了解村情民意,掌握市场行情,为项目的顺利建设实施奠定了群众基础。二是科学编制方案。提高了项目实施工作的可操作性。三是加强项目管理。确保了项目资金的安全,提高了项目建设的质量,做到了项目建设的公开、公正、公平,使扶贫资金发挥了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存在的问题
(一)部分贫困人口的脱贫难度较大。近些年,随着省、州、县农牧区扶贫工作力度的不断加大,一些有脱贫条件的村庄已经基本实现了脱贫。目前需要扶贫的对象所处自然条件恶劣,生产生活条件差,加之个人无一技之长或“等、靠、要”思想严重,实现脱贫难度较大。
(二)扶贫工作的体制机制还不够健全。调研中我们了解到,农牧区扶贫工作涉及农牧、民政、水利、财政等多个部门,虽然已经成立了相应的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但各部门之间没有建立信息共享机制,工作上也没有实现有效的联动,与精准扶贫工作的高标准、严要求差距甚大,这就导致在具体扶贫工作中出现信息不畅和协调不力的问题。
(三)精准扶贫工作的宣传力度尚需加强。由于精准扶贫的时间紧、任务重,如果我们仍然按照以往的扶贫工作方式方法,势必难以按时完成脱贫任务,因此,要进一步加大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
三、几点建议
(一)要充分整合社会资源,健全精准扶贫机制。要认真研究吃透中央和省上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的相关政策精神。一是政府及扶贫主管部门在加大扶贫投入的同时,要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做好我县精准扶贫顶层设计,整合各个部门的资源,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二是建议在安排产业扶贫项目时,加强各部门联动,加大水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乡村管理等基本公共服务等建设,为扶贫产业发展提供有力基础支撑。三是要整合各职能部门的扶贫资源,改变目前资源分散、管理分治等“多龙治水”的扶贫工作现状,搭建信息平台,完善沟通协调机制,形成扶贫工作的整体合力。
(二)在精准扶贫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中,要把整体推进和精准到户有机结合。既要实行精准扶贫,确保扶贫到村到户,又要把精准扶贫规划与城镇化规划、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等统筹起来,通过区域整体开发改善发展条件和环境,加快推进连片困难乡、村的发展。
(三)要继续加大对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县、乡政府要进一步加大中央和省、州委关于实施精准扶贫相关政策的宣传力度,在全社会营造关注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为确定“四个一批”精准扶贫项目,做到“六个精准”,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