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爱心爱心篇一
;以爱心呼唤爱心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1886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年,《中学生》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从此,《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爱的教育》绝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该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100篇日记由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作者通过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观察“爱”、品味“爱”、感受“爱”,并忍不住与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第一个人说。“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第二个人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可没等他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感慨:“爱国”,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烟囱,总共挣到了三十个铜子儿,可钱全从他口袋的破洞漏掉了。他把那个洞翻给她们看。没有钱,他就不敢回家。“师傅会打我的。”他抽泣着说。
这时,其他女孩也围拢了上来。她们有大有小,有的贫穷有的家境稍好些,每个人胳臂下都夹着书包。有一个大一点儿的女生,她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子儿,说:
“我只有这些,咱们大家一起来凑钱吧。”
“我也有两个铜子儿。”另一个穿红衣的女生说,“咱们这么多人,肯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子儿的。”
有几个把准备买花和练习本的钱送了过来,一些再小一点儿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半分的小铜币,也交了上去。插蓝羽毛的女生把钱归拢在一起,大声清点着:
“八,十,十五!”可还是不够。
“五年级的女孩子们来了,她们准有!”一个女生说。那些女孩子们一到,铜子儿雨点般地从她们手中落下。这时,还有许多学生跑过来了。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三十个铜子儿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
“校长来了啊!”女孩子们像一群麻雀一样四散逃奔而去,只剩下那扫烟囱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当街。他两只手里堆满了钱,他上衣的纽扣洞里、口袋里、帽子上,全都插满了鲜花。在他脚边散落着片片花瓣。只见他擦着眼泪,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容。
的确,“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也许有的读者会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请看看我们周围某些地方至今还弥漫着“咸亨酒店”似的冷漠,这群女孩子一颗颗晶莹的爱心,不正是今天我们所热切呼唤的吗?
《爱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读物,“爱”的主题使它适合任何读者;但是,该书特有的校园生活气息会使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读起来倍感亲切。
建议同学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阅读该书的最佳境界是,同学们不知不觉忘记了“19世纪”、“意大利”等时空界限,而把自己当做恩里科的同学甚至就是恩里科本人,进入恩里科的生活和内心!这样,你们心灵深处或许久已生锈的“爱”的琴弦,会情不自禁地被“恩里科日记”所拨动,并油然激起“爱”的共鸣!
作者:李镇西/p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1886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年,《中学生》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从此,《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爱的教育》绝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该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100篇日记由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作者通过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观察“爱”、品味“爱”、感受“爱”,并忍不住与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第一个人说。“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第二个人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可没等他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感慨:“爱国”,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烟囱,总共挣到了三十个铜子儿,可钱全从他口袋的破洞漏掉了。他把那个洞翻给她们看。没有钱,他就不敢回家。“师傅会打我的。”他抽泣着说。
这时,其他女孩也围拢了上来。她们有大有小,有的贫穷有的家境稍好些,每个人胳臂下都夹着书包。有一个大一点儿的女生,她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子儿,说:
“我只有这些,咱们大家一起来凑钱吧。”
“我也有两个铜子儿。”另一个穿红衣的女生说,“咱们这么多人,肯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子儿的。”
有几个把准备买花和练习本的钱送了过来,一些再小一点儿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半分的小铜币,也交了上去。插蓝羽毛的女生把钱归拢在一起,大声清点着:
“八,十,十五!”可还是不够。
“五年级的女孩子们来了,她们准有!”一个女生说。那些女孩子们一到,铜子儿雨点般地从她们手中落下。这时,还有许多学生跑过来了。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三十个铜子儿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
“校长来了啊!”女孩子们像一群麻雀一样四散逃奔而去,只剩下那扫烟囱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当街。他两只手里堆满了钱,他上衣的纽扣洞里、口袋里、帽子上,全都插满了鲜花。在他脚边散落着片片花瓣。只见他擦着眼泪,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容。
的确,“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也许有的读者会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请看看我们周围某些地方至今还弥漫着“咸亨酒店”似的冷漠,这群女孩子一颗颗晶莹的爱心,不正是今天我们所热切呼唤的吗?
《爱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读物,“爱”的主题使它适合任何读者;但是,该书特有的校园生活气息会使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读起来倍感亲切。
建议同学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阅读该书的最佳境界是,同学们不知不觉忘记了“19世纪”、“意大利”等时空界限,而把自己当做恩里科的同学甚至就是恩里科本人,进入恩里科的生活和内心!这样,你们心灵深处或许久已生锈的“爱”的琴弦,会情不自禁地被“恩里科日记”所拨动,并油然激起“爱”的共鸣!
作者:李镇西/p
亲爱的中学生朋友,你读过《爱的教育》吗?
《爱的教育》自1886年问世以来,以其震撼人心的“爱”的魅力,让世界上千千万万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读者流下了热泪!
该书的中文首译本,是夏丏尊先生于20世纪20年代翻译的。他在该书的序言中写道:“这书给我以卢梭《爱弥尔》、裴斯泰洛齐《醉人之妻》以上的感动。我在四年前始得此书的日译文,记得曾流着泪三日夜读毕,就是后来在翻译或随便阅读时,还深深地感到刺激,不觉眼睛润湿。这不是悲哀的眼泪,乃是惭愧和感激的眼泪。除了人的资格以外、我在家庭中早已是二子二女的父亲,在教育界是执过十余年教鞭的教师。平日为人为父为师的态度,读了这书好像丑女见了美人,自己难堪起来,不觉惭愧得流泪。书中叙述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感,社会之同情,都已近于理想的世界,虽是幻影,使人读了觉到理想世界的情味,以为世间要如此才好。于是不觉就感激得流泪。”
半个多个世纪以后,我和我的学生们也为《爱的教育》流下了同样的热泪。1983年,《中学生》杂志的主编刘希亮同志就著名作曲家谷建芬为我的学生创作班歌的事采访我,感慨之余,特意送给我一本《爱的教育》。从此,《爱的教育》便成了我历届学生的必读教材:每天放学后我和学生轮流朗读“恩里科”的日记,成了我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也成了他们毕业以后心灵深处最难忘的记忆!(就在我写本文时,刚入学的新生又在我的推荐下,每人买了一本《爱的教育》。)
“爱”无疑是《爱的教育》的灵魂: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邻居,爱一切普通的善良者,爱那些素不相识却渴望温暖的不幸者,爱所有为他人为民族献出生命的英灵,爱“葬着的自己的祖先”、给自己以尊严的祖国!……但是,《爱的教育》绝非充满空洞说教的“教科书”。该书的副标题是:“一个意大利小学生的日记”--作者正是透过一位小学生的视角,以日记体小说的形式诉说着一个又一个“爱”的故事。主人公恩里科的100篇日记由三部分组成:恩里科的生活片断,他的父母和姐姐对他的教诲,老师所讲的“每月故事”。作者通过恩里科的日记,引导读者从一个质朴、纯真的角度观察“爱”、品味“爱”、感受“爱”,并忍不住与恩里科和他的父母、同学、朋友一起欢笑、流泪、沉思、憧憬……
请让我们一起来读读三则恩里科的日记--
学校(爸爸的话)
十月二十八日
我的孩子,在你早晨上学的时候,城里有三万个孩子正像你一样去学校。再想想在同一时刻,全世界又有多少个像你一样的孩子正在上学啊!有的穿行在寂静乡村的小径上;有的正穿越闹市的大街;有的走在河岸,走在湖边;有些地方或许正是烈日当头;有些地方或许是大雾弥漫;有些孩子乘船渡过纵横的河流;有些孩子骑马驰过广袤的平原;还有些孩子正乘雪橇冰滑过冰雪覆盖的原野。他们或单行,或两人做伴,或成群结队。他们衣着不同,语言迥异,但是,从冰雪连天的俄罗斯到椰树摇曳的阿拉伯,成千上万的孩子正背着书包做着同样的事,都要到学校去上课。想象一下这个庞大的人群,这各种民族的孩子汇成的求学的洪流,一旦不存在了,人类就将重新堕入野蛮状态。这巨大的洪流是世界的希望、进步、光荣!
那么,拿出你的勇气来吧,我的小战士!你的课本就是你的武器,你的班级就是你的作战中队,你们的战场是整个的世界,而你们的胜利则是人类的文明。不要做一名怯懦的战士啊,我的恩里科!
丰富的联想,精彩的排比,磅礴的气势,充满诗意的激情,使一位父亲的谆谆教诲更像一段激越嘹亮的号角!相信今天世纪之交的每一位中国学生,听到这向人类文明进军的号声,也会重新审视自己每天看似普通的学习,并油然而生奋进的自豪和冲锋的勇气!
帕都亚的小爱国者(每月故事)
十月二十九日
在一艘法国轮船上,有一个十一岁的男孩子,面容忧郁,衣衫褴褛。两年前,他那当农民的双亲把他卖给了戏班,戏班里的人对他又打又骂,还经常饿他的饭。
他再也不能忍受虐待,便逃到意大利领事馆求助。领事让他上了这艘船,叫他回到父母身边。这可怜的孩子衣衫破烂,人也虚弱不堪。舱房里的每一个人都盯住他看,问他一些问题,可他一言不发。后来有三位外国旅客纠缠不舍的提问终于让他开口说话了。这三个人,一半出于怜悯,一半出于酒后的高兴,便给了他一些硬币。
男孩子的脸上第一次露出了感激的笑容。因为有了这些钱,他就可以饱一饱两年来饥饿的肚子了,他甚至还可以买上一件茄克衫……
就在男
孩子幸福遐想的时候,那三位旅客正在闲聊。他们说到了意大利--“这真是个无知愚昧的国家。”第一个人说。“一个肮脏不堪的国家。”第二个人加上一句。
“强……”第三个人想说“强盗”,可没等他说完,一枚枚硬币就像冰雹一般打在他们的头上和肩上,洒落在桌上和地上。三个人跳了起来,抬头望去,又一把硬币向他们劈面砸来。
“拿走你们的臭钱!”那个男孩子高傲地说,“我决不接受侮辱我们国家的人的施舍!”
故事情节看似简单,结尾却出人意料而且让人感慨:“爱国”,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种行为,而且这种行为并不一定是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面对祖国的尊严受到凌辱,哪怕是一个乞丐,他也能以自己的方式使自己成为一名凛然正气的爱国者!
扫烟囱的小孩
十一月一日
校门对面的街道上,站着一个扫烟囱的小孩儿,他正哭得很伤心。三年级的一群女孩子向他走了过去:“出什么事了,你为什么哭得这么伤心?”
他抬起了头,泪水涟涟地说他去了好几家清扫烟囱,总共挣到了三十个铜子儿,可钱全从他口袋的破洞漏掉了。他把那个洞翻给她们看。没有钱,他就不敢回家。“师傅会打我的。”他抽泣着说。
这时,其他女孩也围拢了上来。她们有大有小,有的贫穷有的家境稍好些,每个人胳臂下都夹着书包。有一个大一点儿的女生,她帽子上插了一根蓝色的羽毛,从口袋里掏出两个铜子儿,说:
“我只有这些,咱们大家一起来凑钱吧。”
“我也有两个铜子儿。”另一个穿红衣的女生说,“咱们这么多人,肯定可以凑齐三十个铜子儿的。”
有几个把准备买花和练习本的钱送了过来,一些再小一点儿的女孩子只有一个半分的小铜币,也交了上去。插蓝羽毛的女生把钱归拢在一起,大声清点着:
“八,十,十五!”可还是不够。
“五年级的女孩子们来了,她们准有!”一个女生说。那些女孩子们一到,铜子儿雨点般地从她们手中落下。这时,还有许多学生跑过来了。那个可怜的扫烟囱的男孩儿被包围在一大群五颜六色的衣服、帽羽、丝带和发卷中间,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三十个铜子儿已经凑齐了,可钱还是源源不断地送到他的手里。最小的几个女孩子没有钱,她们就使劲挤进圈子里,把自己的花束送给他……
“校长来了啊!”女孩子们像一群麻雀一样四散逃奔而去,只剩下那扫烟囱的小男孩孤零零地站在当街。他两只手里堆满了钱,他上衣的纽扣洞里、口袋里、帽子上,全都插满了鲜花。在他脚边散落着片片花瓣。只见他擦着眼泪,脸上满是快乐的笑容。
的确,“这是多么美丽的一幅图画啊”!也许有的读者会对此不以为然,但是请看看我们周围某些地方至今还弥漫着“咸亨酒店”似的冷漠,这群女孩子一颗颗晶莹的爱心,不正是今天我们所热切呼唤的吗?
《爱的教育》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童读物,“爱”的主题使它适合任何读者;但是,该书特有的校园生活气息会使中学生特别是初中生读起来倍感亲切。
建议同学们读这本书的时候采用“精读”的方法细细品味,其中的精彩段落或富有哲理的语句最好能够熟读成诵。阅读该书的最佳境界是,同学们不知不觉忘记了“19世纪”、“意大利”等时空界限,而把自己当做恩里科的同学甚至就是恩里科本人,进入恩里科的生活和内心!这样,你们心灵深处或许久已生锈的“爱”的琴弦,会情不自禁地被“恩里科日记”所拨动,并油然激起“爱”的共鸣!
作者:李镇西/p
相关热词搜索:;爱心爱心篇二
当最后一缕阳光洒在我的身上,身影拖得长长,我永远不会忘记公交车上,那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
那天本很平常,但那一阵温暖的风,让我终生难忘。星期五,不知为什么这天我会感到格外劳累,背着沉沉的书包,拖着疲惫的身躯,还拉着长长的影子,无奈地向着公交站进军……到了车站,那可恨的9路车等了30多分钟才来,我等的都快要风化了。
上了车,我看到这车上的“美景”,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战。人山人海,小小的车上挤了五十多个人,早已站无隙地,再加上那大夏天,人们热的出了汗,整个车都是汗臭味。
我用尽浑身力气,挤到了后排,刚刚站稳脚跟,突然感觉到有人拍拍我的肩对我和蔼地说:“小伙子,那么大的一个书包沉吧,快来这儿坐吧!”我眼珠呆呆的望着这位要给我让座的人,越看眼睛瞪的越大,已和两个鸡蛋一般大了。
这是一位老奶奶。她花白的头发,慈祥的笑容,看上去有七十多岁。我惊讶了。“不……,您……”我的话还未说完,老奶奶硬是把我按到座位上,我虽然坐下了,但心里还是有几分不安:我怎么能接受老奶奶的让座呢。我不会心安理得地坐在这里。于是我站了起来,对老奶奶说:“奶奶,还是您坐吧!我们年轻身强体壮的,多站站对身体好。”老奶奶微笑着说:“你看,你的书包有多沉!你坐下吧!”“我不!”在我的说服下,老奶奶还是乖乖地坐下了,而我的心中感受到了一种莫名的爱。
到站了,我站在那儿和老奶奶挥了挥手,从老奶奶慈祥的目光中我浑身感到热乎乎的。一位素不相识的老奶奶为我让座,仿佛三月的春风,袅袅地钻进我的心中。也让我感受到爱无处不在。
老奶奶,您对我的爱,我永远铭记在心,我并且要把它传递下去。
爱心爱心篇三
当我遇到困难,第一个给我力量的是她,当我受到委屈,第一个安慰我的也是她,当我失去信心,第一个给我自信的人还是她。她就是让我终身难以忘却的母爱。
她从不在外面夸自己的女儿有多厉害,而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着她,她从没有打骂过她的女儿,而是让他的女儿主动承认错误,他是一个严格的母亲。
当时我已经吃饱了,可是听到爸爸说的话,我似乎忘记了我是吃过饭的,我拿起摆在我面前的火烧,吃完我才意识到我已经撑到了极点,有一种想吐的感觉,不过我没有把它吐出来,以为我肚子里面充满了浓浓的母爱。
有一次在打吊瓶,在我手面上的针头有些不听话,在药慢慢流到针的尽头,我感到一种剧烈的疼痛,妈妈看到我脸色发黄,额头上有些汗珠,这种疼痛越来越深,我已经承受不住那种疼痛了,身体完全不受我的控制了。我忍不住的哭了出来,妈妈看到我哭马上跑过来问我怎么了,我结结巴巴的说我手疼,妈妈把我的手慢慢的抬了起来,轻轻的在我的手面上揉来揉去,我手没有了刚才那种疼痛了,我也已经不哭了,可是我一抬头看见了母亲眼中有血丝,像哭过的样子,我的心中有一种剧烈的疼痛,像被刀割了一样。
这是我心中永远抹不掉的记忆,已经深深的刻在我的心里了,这刻骨铭心的母爱,我是永远不会忘记的。
妈妈,您给我的爱是无私的,是幸福的,是伟大的。这种宝贵的财富,我将永远刻骨铭心。
爱心爱心篇四
每个人都需要关爱,需要温暖。特别是在他(她)失落的时候,更需要鼓励!不管他(她)在社会上是什么地位,什么身份,他(她)都需要别人给予的温暖。因为,当一个人失去关爱,失去温暖的时候,他(她)也就变得寂寞了,变得落魄了,甚至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
我认为,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有一颗愿意给予别人温暖和帮助的心灵,在别人需要我们的帮助的时候,伸出你的双手,助他(她)一臂之力,因为你的那双美丽的手,或许就是他(她)的“救命稻草”;在别人的心灵受到伤害的时候,千万不要吝啬你的语言,因为你简简单单的一句话或许就是别人的“良药”,使他们走出绝望,看到希望。看到他(她)的未来还是一片光芒的,以不至于对生活失去自信。
爱,能使坚冰融化,让住在“冰川”上的人们不在每天面对着冷冰冰的冰雪,而是能看到冰雪融化后,一切生物的勃勃生机;爱,能把漫天的乌云驱散,使站在地面上渴望获得阳光,看到蓝天的人们,如愿以尝;爱,能使人们即使在暴风雨来临之时,毫不畏惧,因为他们知道他们身后有一个坚强的后盾——一把大伞——众人给予的爱!
爱,是在别人寂寞时,给予的关爱;爱,是在别人失落时,给予的鼓励;爱,是在别人落寞时,给予的温暖。
爱心爱心篇五
爱,这个令人熟悉又陌生的字眼,是它让人类的生活变得五彩斑斓。爱的世界到处充满了阳光和色彩,我们很难想象如果这个世界没有了爱,那将会是多么的可怕。
在生活中,我们确实需要一颗爱心,需要一种由爱而滋生的宽容、大度、淡泊的情怀,这样,就会把世界看得美好。当爱之花在我们灵魂深处绽放的`时候,一切尘世间的烦恼、纷争、误解都将灰飞烟灭,化 作一种春风化雨般的温润。
记得那是一个星期五的晚上,我打开电视机,调到文艺台,收看“闪电星感动”节目。这次说的是一位复旦大学的大学生,因为突发脑溢血,卧床不起,成了植物人。他的父母都是普通工人,支付不起那巨额医药费。但是这位大学生非常喜欢听光良的歌,每当放到光良的歌,他就会有反映;手会抬起来一点。或者嘴巴张开一些。似乎很高兴,也想一起来唱歌。光良得知这个情况后,立即给这位大学生写了一封信鼓励他,告诉他一定会醒过来的。随后,他就来到“闪电星感动”,做了一期节目。节目中,他用大学生突发脑溢血,却无钱医治的真实事例,感动了许多好心的人,他们纷纷为大学生献出了自己的一片爱心。
这时,现场又响起那熟悉的旋律。
“……你要相信,相信我们会像童话故事里,幸福和快乐是结局。
爱心无处不在,一切都需要你把握。
爱心爱心篇六
六年时光转瞬即逝。美好光阴一晃而过,只留下一本同学录和无数分别的眼泪,还有那一份刻骨铭心的爱。
时光荏苒,一去不返,多想回到从前的那一刻。
“彭佳荣过来!”随之递来的是一张语文试卷,我没敢看分数,是怕吓着自己。
“这段时间你的心飞到哪去了?”老师对我吼到,我从未见过老师发这么大的火。
“站外面去!”
我走出门,全班同学都把目光投向我,聚集在一起压在我身上,让我有一种莫名的压抑感。仿佛自己已被全世界排斥,外面寒风呼啸,刺骨的寒风打在脸上,也刻在我的心里。此刻感觉自己有无数的委屈,无数的难过都无处申诉。
之后的一个中午,老师再次叫我来到办公室。我心里难免有些害怕,但在上次委屈中我表面显得事不关己的样子。踏入办公室,走到老师面前头往上扬,双手交叉放在背后,脚前后分开,摆出一副无可救药的样子,等着再被训斥一顿。
但是,是我想错了。
在老师的鼓励下,我像疯牛似的努力,在别人尽情玩耍时,我在拼命刷题,在别人努力时,我只会加倍努力。
在一次语文考试中,我因为我的努力,拿下了全班第一。老师又把我叫到办公室去,但这次我是踏着自信的步伐来到老师面前。
“你小子不错吗!看不出来呀!”
我总想对老师说:“这还不是您要求我努力,认真和您对我的鼓励。”但我笑了笑就走了。
我在内心感谢您让我在挫折中反思自我;让我在失败中重新站起来;在您的陪伴中快乐成长;在您的教育和关爱中成就了不一样的自我。
六年一晃而过,我与您告别在樱花树下,那一份刻骨铭心的爱我永远也不会忘记。
爱心爱心篇七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难得有空出来溜溜弯,我和我爸爸走在被阳光洒满的小路上,心情愉悦至极。
来到一家超市前,一个瞎乞丐在那里乞讨,看到他,我的心变软了,把自己随身带的零花钱全部给了他。
本以为爸爸会表扬我一番,但爸爸观察了一下说:“儿子,你被他给骗了,他根本不是瞎子,你刚才给他的纸币放在盆子里是没有声音的,但他却飞快地装进了口袋。”我上前一看他乞讨的盆,里面全是硬币,一张纸币也没有。
我顿时怒发冲冠,朝他大喊:“你个骗子,快把钱还给我!”爸爸却急忙把我拉回了家。
几天后,我和妈妈我和妈妈一起去外面买东西。这时,一个看上去病怏怏的老爷爷走过来对我们说:“我看病。医药费只差30,你们可以帮帮我吗?”妈妈立刻准备拿钱给他,我觉得其中略有蹊跷,连忙拦住妈妈:“妈,你先让他去挂号部交钱,等他交完钱再给他也不迟。”老爷爷听了这话,说:“你人不大,心眼倒不少。”说完就灰溜溜地走了。
爱心,本是人们的一种美德,可有些人却利用它,让别人施舍东西给他。我们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看出人们到底是真善美,还是假恶丑。
老师点评:轻柔的心性,沉重的感悟,语言的流畅,颇美的意境!
爱心爱心篇八
我走在一条偏僻的小路上,那是一条少有人走的“废路”。我走着走着,突然,从远方传来了汪汪的狗叫声,我悄悄地走过去,扒开乱树枝……呀!原来是一条流浪狗,它看到我不害怕,只是傻傻地望着我,眼神中是那样的无助,那样的可怜,看到我,它仿佛是在沙漠里得到了一汪清水一样。它的毛是白色的,一缕一缕地拖到了地上,晶莹的雨珠滴滴答答地落在了它的皮毛上,雨珠一串串像珍珠一样。可能是因为我喜欢狗的缘故,所以,看见雨中的它也感到很美丽。看着眼前的小狗,我想这一定是流浪了许多天的狗吧!看到它的人一定有许多,可是应该没人去关注它,爱护它吧?不然它的眼神不会那么无助的。
从那天起,我每天放学都会来送点吃的给它。
以后的.日子里,小狗就在我家居住下来了,我还给它起了一个名字叫“哈皮”。爸爸妈妈很快就适应了它,它也很快融入到了我们这个大家庭中。
有一天,小区里闹了耗子灾,我们家也不例外,每天回来时,厨房里就像给小偷翻过一样,可是我在家里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耗子。几天后发生的一件事情让我们家人都惊讶了好一阵子。那天,我家的狗捉到了一只耗子……俗话说:“狗拿耗子多管闲事。”而我们家的狗偏偏“多管了闲事”。这个“闲事”管得好,它可解了我们全家人的一块“心病”呢。哈皮用自己的行动向我证明:动物也是知恩图报的!也是会感恩主人的!
我给小狗的爱是发自内心的,没想到小狗却用无言的行动回报了我们。爱心原来是不受条件限制的!我开始明白爱心的意义了。
爱心爱心篇九
儿子今年刚刚五岁,可是却和他老爸一样爱操心。
关心我的衣食住行。
无论我新添置了什么东西,儿子总会在第一时间发现,并不停地跟着我问:“妈妈,你什么时候买的?在哪买的?多少钱?”搞的我想瞒着老公买点什么也不行。唉!
这还不够,这不,昨天早上因为参加活动所以起床较早,想让婆婆多睡会,所以没跟老人家说悄悄起床,谁知儿子听到动静一骨碌坐起来,眼睛都没睁就问:“妈妈你吃饭了吗?又要不吃饭就走,赶紧去吃饭!”和他老爸的口气一模一样,可恶!以后有两个人管我了。
过问家里的大事小情。
暑假里,晚上没事时喜欢和老公带儿子一起出去玩,只要一说出去,儿子总要问婆婆:“奶奶,家里没有什么了?我和妈妈去买。”结果,暑假里我多花了好几百块钱。哈哈!
前些日子,孩子的爷爷、奶奶为了一点小事闹别扭,两位老人谁也不理谁。晚上,和老公一起出动,准备各个击破。回来后,儿子已经自己睡了。第二天一早,婆婆在外面叫老公拿东西,喊得有点大声了,儿子听见了,急忙推醒还沉睡着的我喊:“妈妈,快去看看,爷爷奶奶又吵架了。”弄得我又不能睡懒觉。
儿子的这种性格常常让我很无奈,因为我知道爱操心的人很累,还往往不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