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

时间:2024-11-24 作者:MJ笔神

范文范本能够激发我们的创作灵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写作的要求和目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范文范本,供大家参考和学习。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一

新品种引进后需要同步推进其养殖技术更新,近年来,水产技术人员研发推广了牡蛎筏式生态育肥养殖技术、三倍体牡蛎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贝藻生态轮养或间养技术等,在提高养殖效益的同时保护海域生态环境,达到养殖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存。另外,我们也清楚认识到,养殖工具的落后也是导致养殖效益增长缓慢的重要原因,为此经过多方考察学习,乳山市引进推广了一批先进适用的养殖设施设备,推广新型养殖笼5万余个,新型环保养殖浮球50万余个、新型船用液压起吊机110余台、倒笼机约40台、清洗机约260台、分拣机约220台、打包机约40台等,不仅节约了人力成本,也极大提高了养殖效率。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二

1.加快高端精品枸杞培育发展。以品种创新和产品创新为突破口,充分挖掘西夏区富硒枸杞的药用、食用、保健美容价值以及独特的品牌和文化价值,通过规模化、一体化经营和高端市场的开拓,实现绿色高端精品枸杞的高附加值、高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3.强力推进枸杞产业转型升级。在镇北堡镇团结村打造2000亩枸杞产业田园综合体,把枸杞产业发展与美丽乡村建设、生态观光、现代农业、休闲养生相结合。通过建设枸杞产业观赏、采摘、品尝和深加工为一体的田园社区、特色小镇和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形成以旅游为先导、产业为核心、文化为灵魂、体验为价值枸杞产业田园综合体。

4.加强宣传推介扩大市场。有计划、有针对性地组织具备实力企业、合作社(协会)等经营主体主动走出去,积极参加国内外各类林果产品展销会、推介会、品鉴会,在全国一二三线城市和重点销售区域设立优质产品展示展销中心或直销窗口,拓展营销渠道,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和市场份额。通过组织活动,将外省区经销商、代理商及专家学者、消费者代表请进来,体验当地林产业风土、民俗饮食与产业文化,促进经销商、消费者与林果生产者的融合对接,合力提升产业品牌影响力。

五、今后重点工作。

加强枸杞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规范病虫害防治、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设备,鼓励企业适度规模经营。推行“水肥一体化”管理模式,积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完善枸杞产业绿色防控措施,建立健全相关推行机制,用现代化技术改造提升传统枸杞产业。

要通过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加强林业科技培训等多种有效举措,不断加快枸杞产业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推广枸杞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推行枸杞产区优质品种示范、节水灌溉、水肥一体化管理、枸杞病虫害“五步法”绿色防控、统防统治、树体整形修剪、设施制干等技术,推进枸杞果品统一包装、无公害、绿色食品及有机食品认证,加大对枸杞产品品牌培育和保护力度,初步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带动、协会组织、大户参与、科技引领、服务跟进、协调发展的枸杞产业发展模式。

在枸杞精深加工上下功夫,充分利用西夏区枸杞企业、合作社、农场等加工企业现有的技术优势,在枸杞芽茶,红枸杞、黑果枸杞、八宝茶等宁夏特色系列产品上,积极探索枸杞精深加工的道路,为西夏区枸杞精深加工企业规模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充分发挥西夏区紧邻宁夏农林科学院枸杞研究所和“大学城”的优势,建立产研结合体,积极进行新技术研用,新品种推广,为西夏区枸杞产业健康发展更好的服务。

对照枸杞产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要求,以实施新建成的枸杞标准化建设基地为重点,大力推进枸杞区域化发展,加强枸杞良种化栽培、水肥标准化管理、病虫害规范化防治,标准化生产和机械化装备,严格按照枸杞生产质量管理规范和标准化操作规程,示范引领周边枸杞产业推进标准化管理,提升产量、质量和效益。

银川市西夏区自然资源局。

2020年10月16日。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三

民办高等教育是我国民办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力量。改革开放30多年来,在国家有关政策的支持下,民办高校如雨后春笋般成长。根据教育部网站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全国共有民办普通高校742所。其中,民办专科(高职)院校317所,独立设置的民办本科院校159所,独立学院266所[1]。民办高校在几乎没有国家投入的条件下,办学规模不断扩大,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不仅分担了政府的公共责任,缓解了政府的财政压力,而且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优秀人才,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教育需求。然而,随着生源的急剧萎缩和高等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长期靠单一的学费收入滚动式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亟须得到政府政策和经费上的支持,而且作为一种准公共产品,公共财政进入民办高校也是社会的一大进步[2]。

本文在梳理学者对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可行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重点考察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落实效果。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已成事实,尽管对于扶持什么、怎么扶持以及扶持效果如何等问题已有理论探讨和制度设计,但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到底存在哪些问题,目前相关的讨论并不多。本文选取民办高校发展比较发达的地区,对其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效果通过数据和相关文本进行分析,肯定其成绩,指出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建议性的改进对策。

近年来,按照准公共产品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非营利性组织理论以及教育成本分担理论,社会各界对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进行了广泛的呼吁和探讨。如李维民通过对民办高校经费结构和经费短缺的原因分析,提出了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的可行性和必要性[3]。张铁明从实证的角度全面剖析了民办教育对广东地方经济发展的财政贡献,呼吁政府公共财政应该给予民办教育发展的财政支持[4]。丁力玮认为,政府应该加快落实国家、地方两级财政对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扶持政策,同时把地方政府扶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纳入考核体系[5]。方芳从法律视角、属性视角探讨民办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支持的理论依据,从公平视角探讨民办高等教育公共财政支持的实践依据;并从国民经济发展、社会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以及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等角度分析了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可行性[6]。刘芝从四川省现有的民办高校公共财政资助政策出发,建议政府在完善现有政策的同时建立新的扶持政策[7]。毕会东从公共财政支持民办教育的政策出发,阐述公共财政支持广东民办高等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并从直接支持和间接支持两方面分析广东省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现状[8]。施文妹基于政策研究角度,在分析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现状及现行政策的基础上,从建立政府公共财政资助机制、公办高校和民办高校公平竞争与合作共赢机制、宏观管理与自主办学机制、健全投入主体重组与退出机制、明确利益回报(驱动)机制等五个方面提出了完善浙江省民办高等教育扶持政策体系的建议[9]。何国伟基于4所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公共财政资助现状的调研指出,公共财政支持制度缺失、力度有限以及资助方式单一是目前民办高校公共财政支持存在的主要问题[10],等等。

在学者的呼吁和倡导下,基于对民办教育公益性的认识,从中央到地方陆续也出台了相关的政策、制度或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如2005年以来,北京、上海、重庆和陕西等21个省(市、区)相继出台了民办教育的专项经费扶持政策。广东、浙江和江苏等经济发达地区的一些市级政府也对同级民办高校给予专项资金扶持。2010年上海市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资金4073万元(累计支持民办高校约2.27亿元,以后每年还在逐步增长)[11];2012年陕西省出台了《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支持和规范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意见》,每年拿出3个亿进一步加大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从2015年起,云南省公共财政每年将安排8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另外,有些省(市、区)直接对民办高校进行生均拨款支持,如上海市按照每生每年1500元、重庆市按照每生每年1400~2200元、浙江温州市按照公立高校生均经费20%的标准进行补助[12]。与此同时,国家公共财政也加大了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力度。2014年国家投入民办普通本科院校的公共财政经费达到了64个亿,较2010年增长297%;高职高专院校投入17个亿,较2010年增长38%[13]。

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是加快民办高校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事实。然而,作为一种新生事物,公共财政支持是否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有待实际的考察。黄洪兰等[14][15]对公共财政扶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的财政风险和资金安全的法制化管理进行了理论上的探讨和制度上的设计,但对于公共财政实际运作的绩效等却鲜有实际的考察。基于此,本文选取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相对发达的广东、上海和陕西3省(市)对其公共财政扶持实践做一全面考察,以期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促进民办高等教育持续健康快速发展。

广东省在2009—2011年间下达专项资金8144万元,其中用于民办高校的专项资金2630万元,主要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如实验室、实训基地、教学仪器设备和教学信息化等重点项目),表彰和奖励为民办教育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以及管理队伍、师资队伍的建设和科研工作。资助广州城建职业技术学院建成“汽车检测与维修及机械仿真实验室;资助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举办了三期管理与教辅人员培训班,两期教学法培训班,三期南方论坛以及教职工国内考察和出国培训[16]。自2012年起,广东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从3000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其中1000万元专门用于资助民办高等教育。根据广东省财政厅下达的《高等教育“创新强校工程”专项资金安排方案》,2014年省内16所民办本科高校(含独立学院)获得专项资金1500万元;2015年24所民办本科院校(含独立学院)获得不到2000万元[17]。

陕西省对民办高校的扶持力度最大。从2012年起,陕西省政府每年设立3亿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陕西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和高等教育助学机构。其中8000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2000万元用于支持民办高校的科研工作。其他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共服务和信息平台、高水平民办高校、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等方面的建设[18]。在《民办教育促进法》修订和《国务院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颁布实施后,2017年9月15日,陕西省政府在《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明确省级财政继续设立民办高等教育发展专项发展基金,每年安排4亿元用于支持非营利性民办高校“四个一流”等重大项目建设[19]。

上海市财政专项资金则主要用于各民办高校的用于学科专业建设、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化建设以及师资队伍建设。2010年,上海市在实施《上海教育规划纲要》“十大工程”之一的“教师专业发展工程”时给予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等待遇,“教师专业发展工程”中教师出国进修、产学研以及学生的实践实习等相关项目对民办高校实现全覆盖。为缩小民办学校教师与公办学校教师退休后的待遇差距,市教委于2009年起,探索实施民办学校教职工年金制度,鼓励民办学校参照企业年金制度为专职教师缴纳年金。同时针对民办高校师资队伍水平差、整体教育质量不高的现状,从2012年起,上海市教委每年投入约2000万元财政专项资金,用于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和管理干部的集中培训,支持民办高校青年教师开展海外研修、产学研实践。针对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的情况,上海市制定进一步提高民办学校专职教职工收入的指导性意见,将专职教职工收入与学校学费收入、办学结余挂钩,设定比例要求,并将这一比例作为核定学校政府扶持专项资金的重要依据之一。同时,加强制度设计,发挥导向作用,通过多渠道(如企业养老金、企业年金和共享费等)提高民办学校专职教职工退休待遇水平。此外,上海市还探索建立了民办高等学校财务会计资产管理制度、政府专项资金和学费收入监管制度[20]。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拨付2016年度上海市促进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民办高校内涵发展类)的通知》中分两批共3.2亿元的专项资金用于支持民办高校教育教学条件改善、学科专业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等[21]。

三省(市)都是民办高等教育发达地区,通过公共财政扶持,首先是缓解了民办高校资金紧张的局面,不仅改善了各民办高校的办学条件,而且彰显了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同等的法律地位。近年来,随着信息化教学设施的安装和应用以及现代化实验室和实习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降低了教学成本,又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其次,通过“请进来,走出去”、国内外考察、访学或论坛等为民办高校培养了队伍,提升了教师素质。和初创期相比,近几年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逐步趋于稳定,自有教师比例连年上升,教学、科研都取得了较明显的进步。最后,三省(市)都建立了相应规范的民办高校专项资金申报制度,确保了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的顺利开展。国家公共财政及各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缓解了民办高校的实际困难,增强了民办高校办学的信心,从而促进了民办高校的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与此同时,通过对三省(市)的考察,也发现了存在的一些问题。

1.各地扶持模式不同、扶持力度有大有小。高宏赋将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等教育的模式分为普惠性支持模式、绩效式支持模式、学生资助模式和教师资助模式[22],其中,陕西是以普惠性支持模式为主,广东省则以绩效性支持模式为主,而上海则涵盖了以上几种支持模式。在支持力度上,高的如上海、陕西等省(市),每年的公共财政扶持在2亿~3亿元以上,而一些经济发达省份,如广东,每年拨付民办教育的只有几千万元,而落实到民办高等教育的则只有区区的千万元。类似的还有山东省,从2014—2016年,累积拨付支持民办高校发展的仅有1.92亿元,平均每年不到7000万元,而且是按照绩效评估结果进行专项资助,其中入选者,学校1000万元、专业200万元。其扶持力度和西部一些省份,如云南省每年在8000万元以上,内蒙古给民办高校奖励资金从2011年的每校2000万增长到2013年的每校6000万元等相比,其扶持力度不但弱,而且多是一些竞争性或激励性的,从而导致强的更强、弱的更弱。究其原因,就在于政府财政扶持的相关政策规定不甚明确或者缺失,加之地方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认识有偏差,导致地方配套政策缺失或不到位,主动落实责任的积极性不高,从而使得各地对民办教育的财政扶持力度大小不一。

2.从扶持过程看,外延式扶持多、内涵式扶持少。政府对民办高校的扶持仍更多地体现在硬件上,比如建大楼、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甚至包括建体育场馆等等;虽然教学环境的改善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有着很大的作用,但体现教育质量的最终还得取决于教师教育教学的水平,且民办高校和公办院校差距最大的也恰恰是教师的素质,所以提高教师素质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性工作,无论是从国家还是从民办高校自身来说,加大教师素质培训都是刻不容缓的重要工作。当让人遗憾的,很多地方在这方面做得却不尽如人意。比如讲座、培训、考察和参加学术会议等固然是培训教师的必要手段,但是不分专业、水平和时间,缺乏针对性、计划性,这样的一些活动,除了形式上的轰轰烈烈以外,实质上是起不到多大作用的。

3.导向不明确,操作不透明,监督、评价不及时,资助实践显得无章可循。尽管民办高等教育具有公益属性,但也不可避免带有逐利性,如果政府放任自流,必将偏离办学方向,违背教育公益性的根本属性。公共财政扶持政策恰好就是引导民办高校良性发展的最有利机制。但是怎么扶持,从哪些方面扶持,相应的扶持要求和评估机制是什么,各地大多处于摸索中。有好的经验,比如上海市的做法;但更多的是处在探索中,因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比如地方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政策的不明确或缺失,扶持金额少、扶持形式单一等。因此,对民办教育特别是民办高等教育的扶持,绝不能一蹴而就。比如在2002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中就已经明确了民办高校教师和公办高校教师具有同等的法律地位,但在细节落实上看尚不明确,特别是在工资待遇、养老保险等方面差距仍然很大,等等。但即使如上海、陕西、浙江、重庆等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做得好的省(市),也存在操作和评价上的不规范、不透明现象。比如,陕西省的3个亿或4个亿是通过什么方式扶持,扶持了哪些高校的哪些方面,效果如何,等等,看不到任何相关的通知、公告或文件。加之教育中介组织或者第三方力量在我国民办高等教育规范化方面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这也与中介组织自身存在的缺陷有关[23]),因此,政府财政即使有积极的作为,但因为社会监督的缺位,并不为社会所理解,从而也给民办高等教育在我国的发展带来消极的影响。

4.“国进民退”和“政策依赖”成为公共财政扶持政策下出现的新问题。最初的民办高校发展完全依靠举办者的投入和学费收取,现在有了政府的专项资金资助,举办者的投入却呈下降趋势[24]。从2010年到2014年,政府投入增长227%,举办者投入只增长了25%;2010年政府的投入和举办者的投入大致相当,到2014年则变为政府投入为举办者的2.5倍。投入的结果除了能看到的硬件上的变化外,软实力方面缺少实质性改变,有些甚至还存在基建过度的现象。这种情况可能会导致民办高校患上从日常教学设施到教师培养等一系列的“政策依赖”症,争取政府公共财政支持反倒成为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动力[25]。显然,这与政府公共财政扶持的初衷是相违背的。

《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一章第三条明确规定:“民办教育事业属于公益性事业,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国家对民办教育实行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民办教育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民办高等学校办学管理若干规定》第三条规定:“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将民办高等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按照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的方针,引导民办高等教育健康发展。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集体和个人予以表彰奖励。”《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四十三条也提出要“健全公共财政对民办教育的扶持政策”。因此,国家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有法可依。国家公共财政的介入,有利于保障民办高校的合法权益和平等地位,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均等的实现,有利于高等教育领域内公平竞争和良性发展,还能保障民办高校办学的社会主义方向。根据《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非营利性民办高校享受与公办学校同等的税收优惠[26]。

1.完善政府公共财政支持政策是促使民办高校健康发展的前提。虽然有法律规定,也有全国各地的实践探索,但公共财政支持民办高校发展在我国还是新生事物,对其的认识还有待于进一步深化。一项政策能否发挥作用,发挥多大作用,既与政策的引导作用有关,也与政策能否得到完善的理解和执行有关。民办高校若要健康发展,政府的支持和引导起着非常重要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而且必要的监督和检查也是促使政策发挥充足作用的关键因素。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会涉及很多细节性的问题,需要配套的落实政策,比如从哪些方面扶持,怎么扶持,国家、地方和民办高校之间的分担比例是多少,扶持的效果由谁来评价?等等,对于诸如此类的问题,依据成本分担理论、新公共管理运动等,构建以政府公共财政扶持为主、个人缴费为辅、社会广泛参与的支持政策。关于政府公共财政扶持,英国的做法是由各大学提交需求详细预算,由大学拨款委员会等机构评估,依据评估结果拨付,同时,经费的使用受地方教育局监督[27]。台湾私立大学的公共财政支持则经历了机会均等、倾斜资助和绩效资助3个阶段,实行奖、补结合,注重绩效,通过构建合理的分配机制来促进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28]。目前在我国专门针对民办高等教育制定财政扶持的除陕西、福建、上海、重庆等少数省市以外,很多省市还没有制定专门支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文件;而在少数几个制定扶持民办高等教育发展的政策的又多基于绩效评价,如广东、山东、上海等;而以陕西、云南、内蒙古等省(市、区)则以稳定各民办高校财政为主的普惠性公共财政支持为主(前面提到陕西省依据陕西高校“四个一流”建设目标,从2017年起,对民办高校的财政资助又增加到4个亿)。所以,在新的《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实施后,各省市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状况,以不低于当地教育经费投入规模5%—10%的比例,采取直接补助与间接补助相结合、普惠性与绩效考核相结合、一般资助与重点扶持相结合等各种途径积极探索财政扶持机制,进一步发展、壮大我国民办高等教育事业。

2.构建完善的监督机制是保障公共财政安全的重要举措。随着公共财政资助规模的增大,公共财政扶持资金极有可能面临流失、被挪用、被侵吞等风险,正如前文所分析,不论是那种模式的公共财政资助方式,从实践效果看,重审批而轻过程和结果监督,信息透明度很低。这一点,从前文中的分析中也可以看出。另外,作为民办高校自身,其内部财务监管制度也不健全,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各类法律对民办高校的法人属性一直定位不清,导致民办高校不论按照企业法人或非企业法人会计制度都寻找不到合适的法理解释。对此,董圣足建议根据民办高校分类管理状况实施企业会计制度、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29]。王善迈则建议依据办学结余的使用方向和学校所有权的归属由独立的会计事务所在每个会计年度进行审计[30]。黄洪兰、姬华蕾依据台湾地区“私立学校法”对私立学校公共财政资助监管办法提出设置“公益监察人”[31]。惠向红建议民办学校必须按照《民办教育促进法》的相关规定,必须完善董事会、监事会、校务委员会以及教代会、学代会等内部治理结构[32]。类似以上建议还有很多,但问题是无论是哪一种,民办高校的一切运作都掌握在以创办人或投资人为主的董事会手里,即使如监事会、校代会、学代会等内部组织在实际运作中实际上是几乎起不到任何作用;而把监督权交给政府去处理,无论是从组织、人员、效率等方面都不可行,而且政府对于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基于法人地位的考虑也不宜过度介入,所以依靠政府监督既不现实也不可能。据此,笔者认为,扶持教育中介组织,充分发挥第三方力量是在市场经济条件最好的一种做法。前述2009—2011年广东省政府扶持民办教育事业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评估报告就是广州原点市场研究有限公司受广东省财政厅委托完成的。当然,对于中介组织,在政府扶持民办高等教育事业发展中还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比如像英国大学拨款委员会、高等教育基金委员会等中介组织发挥的作用。当然,就目前我国现状而言,教育中介组织的力量还很弱、机制体制也不完善、发挥的作用十分有限。为此,必须通过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使政府简政放权,从而构建政府部门、民办教育和中介组织等多元主体“共治”的格局,推动政府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等教育进一步发展。

3.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实施政府、民间双轨驱动。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的颁布,与以往政府对民办高等教育的支持只体现在政策上的优惠不同,不论是国家公共财政支持还是社会各阶层团体或个人捐赠,都有了极大的提高和稳步的增长。与公办院校相比,民办高校创建时间短,校友财富积累少,但即使这样,根据民办高校公布的相关数据显示[33]:2014年,郝鸿峰向黄河科技学院捐赠100万元;2015年,浙江鸿翔钢结构有限公司向浙江树人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捐赠人民币12万元;2016年,王明军、白战斌各向西安外事学院捐赠10万元、30万元;等等。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的民办高校也接受了港、澳、台地区及海外华侨热心人士的捐赠,如广东培正学院、广东白云学院等。2017年1月18日,国务院颁布了《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相信这一意见的颁布实施以及各地相关配套政策的落实,必将极大地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为民办高校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

4.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国家的发展在科技,科技的进步在教育,教育的根本在教师。而作为民办高校来说,教师是民办高校的主体。一所高校发展得如何,有没有潜力,全在于教师。对于教师队伍,我国著名教授周培源是这样评论的:“一所大学办得好不好,其水平如何,它的决定因素或根本标志之一乃是这所大学的教师阵容。”所以,民办高校的发展成败尤其取决于师资水平。在新出台的《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二十四条也明确要求“各级人民政府和民办学校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任务”,而很多民办高校基于成本的考虑,对教师只使用、不培训,追求“物美价廉”,造成民办高校教师队伍长期依靠公办院校退休教师或刚走出校门的大学生、研究生支撑,正如王庆如、司晓宏所调研所指出的那样,“‘老的老、嫩的嫩’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突出特征。‘老的’已普遍年过六旬,‘嫩的’多为刚毕业的大学本科生。35~55岁之间的骨干教师群体极为缺乏,呈明显的‘塌腰’症状”。[34]所以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首先扶持的应该是民办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科研、教学、资格认定、职务评聘、培养培训,等等,在同等条件下,公共财政要向民办高校倾斜。具体来说,可通过“强师工程”“教师能力提升计划”等项目鼓励教师加强进修和访问访学,设立科研专项予以经费支持,引导和支持民办高校全面实施教学改革,开展特色建设和专业综合改革。当然,落实教师待遇也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第四款“完善扶持制度”第十八条规定要“完善学校、个人、政府合理分担的民办学校教职工社会保障机制”,《民办教育促进法》第三十一条也规定“国家鼓励民办学校按照国家规定为教职工办理补充养老保险”,上海市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主要举措也是落实在教师队伍建设和教师待遇改善。陕西省在《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促进民办教育健康发展的实施意见》中也是将“民办学校教职工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待遇”作为重要条款列入。广东省尝试利用财政资金建立民办高校教师工资补贴制度,加大对长期在民办高校任职的教育工作者的表彰和奖励力度,建立民办高校教师“五险一金”补偿机制[35],等等。这些举措都为稳定教师队伍、提高教师业务能力和素质,从而提高民办高校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必要的基础,相信随着政策的进一步落实,民办高等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也指日可待。

作为一项新的教育发展模式,民办高校走过了从萌芽到补充,再到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探索历程,为教育发展增添了动力、激发了活力,但受制于中国特殊的国情,民办高校单一的经费来源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近年来,从国家到地方,都积极寻求对民办高校的支持。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修订和颁布,国家公共财政将民办高校也纳入了统一规划,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但是,从各地实施的具体情况看,重视物而不重视人,走形式而不追求实际效果,此消彼长而不是共同发展[36],等等,使国家公共财政扶持民办高校发展的初衷并没有落到实处。为此,必须完善相关的制度,通过制度调动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积极性,实施国家、民间财政双轨驱动,并最大限度地通过提高教师素质、提升教师待遇来推动民办高校的健康发展。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四

教育部5月17日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记者从会上了解到,2020年全国民办学校数量已占到各级各类学校总数的1/3强,民办学校在校生数量占比接近1/5。民办教育成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修订后的《实施条例》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完善了民办学校法人治理结构,健全了民办学校资金和资产的管理使用规则,删除了“合理回报”相关条款,自今年9月1日起施行。

《实施条例》亮点。

公办校办民办校应有独立校园。

对于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实施条例》提出了一系列限制性要求。包括: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应当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具有与公办学校相分离的校园、基本教育教学设施和独立的专任教师队伍,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独立进行会计核算,独立招生,独立颁发学业证书。

此外,任何社会组织和个人不得通过兼并收购、协议控制等方式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实施学前教育的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地方政府不得利用国有企业、公办教育资源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

教育部将规范“名校”办“民校”

针对近年来社会关注度很高的“名校”举办或参与举办“民校”的问题,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刘昌亚给予了回应。他表示,公办学校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举办民办学校,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但也产生了较多的问题。一方面,如此做法稀释了公办学校本身的品牌资源,加剧教育焦虑,由此衍生出社会问题。另一方面,公办学校参与举办的民办学校,利用公办学校的优质品牌,采用民办学校的收费机制,对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都造成了不公平竞争,扰乱了教育秩序。因此,《实施条例》第七条重点规范了这一办学形式,包括规定义务教育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公办学校举办或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等等。

刘昌亚表示,下一步教育部还将出台细化文件,全面规范“公参民”办学。

删除“合理回报”相关条款。

此次《实施条例》关于民办学校支持与奖励的内容修订,最大的调整是对照新修订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删除了“合理回报”相关条款,同时明确了非营利性和营利性民办学校在财政、税收、用地、金融等方面的差别化扶持举措,明确了“优先扶持办学质量高、特色明显、社会效益显著的民办学校”的导向。

修订后的《实施条例》第七章规定,新建、扩建非营利性民办学校,地方政府应当按照与公办学校同等原则,以划拨等方式给予用地优惠。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使用土地,地方人民政府可以依法以协议、招标、拍卖等方式供应土地,也可以采取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的方式供应土地,土地出让价款和租金可以在规定期限内按合同约定分期缴纳。

县级政府根据本行政区域实施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或者其他公共教育服务的需要,可以与民办学校签订协议,以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其承担相应教育任务。委托民办学校承担普惠性学前教育、义务教育或者其他公共教育任务的,应当根据当地相关教育阶段的委托协议,拨付相应的教育经费。县级以上地方政府可以采取政府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支持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保障教师待遇。

义务教育公办校不得举办民办学校。

修订后的《实施条例》明确了民办学校举办的鼓励与限制规范,特别是增加对公办学校举办民办学校的限制。第二章规定,国家鼓励以捐资、设立基金会等方式依法举办民办学校。以捐资等方式举办民办学校,无举办者的,其办学过程中的举办者权责由发起人履行。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以及外方为实际控制人的社会组织不得举办、参与举办或者实际控制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举办其他类型民办学校的,应当符合国家有关外商投资的规定。

举办民办学校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应当有良好的信用状况。举办民办学校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建设用地使用权、知识产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但是,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不得作为出资的财产除外。

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但是,实施职业教育的公办学校可以吸引企业的资本、技术、管理等要素,举办或者参与举办实施职业教育的营利性民办学校。

义务教育民办校不得提前招生。

新修订的《实施条例》第三十一条明确,实施学前教育、学历教育的民办学校享有与同级同类公办学校同等的招生权,可以在审批机关核定的办学规模内,自主确定招生的标准和方式,与公办学校同期招生。

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在审批机关管辖的区域内招生,纳入审批机关所在地统一管理。实施普通高中教育的民办学校应当主要在学校所在设区的市范围内招生,符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有关规定的可以跨区域招生。招收接受高等学历教育学生的应当遵守国家有关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为外地的民办学校在本地招生提供平等待遇,不得设置跨区域招生障碍实行地区封锁。

同时强调,民办学校招收学生应当遵守招生规则,维护招生秩序,公开公平公正录取学生。实施义务教育的民办学校不得组织或者变相组织学科知识类入学考试,不得提前招生。民办学校招收境外学生,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五

管理,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生产经营做好法律服务。加快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区域金融资源,畅通各种融资渠道。建立银企会商制度,鼓励商业银行创新培育产业集群的信贷品种和服务手段。推动建立银行与担保机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协作关系,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落实国家对担保公司的优惠政策。积极运用银团贷款、融资租赁、项目融资、财务顾问等多种业务方式,支持产业集群的项目建设。积极稳妥地发展典当业,鼓励其为中小企业服务。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风险投资机制,在省重点产业集群建设孵化器,吸引各类风险资本,为科技含量较高、成长潜力较大、市场竞争力较强的中小企业提供综合服务。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六

任何产业的发展都不能靠某个部门、企业或个人单打独斗。自治区农业农村厅、自治区工业和信息化厅等专班成员单位结合职责分工,出台了用地、用水、科技、人才、环保等一系列利好政策,“厚植”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土壤”。

去年以来,宁夏一方面加大财政支持力度,统筹中央和自治区资金亿元支撑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各环节,并加强绿色食品产业金融支持和创新服务,各银行机构共向绿色食品企业发放贷款亿元,为全区249家食品生产和销售企业办理食品安全责任保险,累计保障金额亿元;另一方面,积极开展绿色食品产业人才培训工作,累计培训各类管理人员680人,扩大人才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为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注入活力。

石嘴山市田园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绿色农产品科技园区,是一家专门从事古法酿造食醋、酱油的企业。企业负责人岳秀玲告诉记者,去年一年,企业不但享受了150万元贴息贷款用于打造“田园醋文化观光园”,还从农牧、人社等部门共获取近百万元奖补资金。

作为牵头单位,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对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实施梯次培育,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壮大加工主体,推动构建全产业链,推进农产品加工向产地下沉。目前已改造提升农业产业园区、聚集区10个,创建国家级产业强镇4个、产业集群1个,支持建设利通区、贺兰县、中宁县3个产业加工强县,还将伊利乳业、塞尚乳业、厚生记等26家绿色食品企业列入自治区“三个100”项目库,给予项目贴息资金支持1185万元。

宁夏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车间。(受访者供图)。

而作为成员单位之一,自治区工业与信息化厅两年来合计拨付亿元支持产业发展。其中,为永宁县、惠农区、利通区、青铜峡市、中宁县、固原开发区等17个农业大县、重点开发区安排综合奖补资金亿元,支持地方因地制宜推动重点产业发展;对绿色食品项目给予倾斜支持,将重点项目遴选总投资要求由1亿元降低至5000万元,并对重点项目进行月跟踪、月监测,累计为40个食品加工项目给予贷款贴息4131万元;还每月对龙头企业运行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和分析,14家企业纳入自治区工业领域电力需求侧管理。

与此同时,对于工业经济稳增长的绿色食品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行业标杆企业、技术研发创新企业、积极拓展市场份额企业等,政府相关部门也制定了相应的奖励激励措施,激发绿色食品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品牌决定市场。当前,宁夏大力实施全区农业品牌提升行动,已巩固提升农业区域公用品牌13个,做优绿色食品加工企业品牌10个,培育绿色食品、名特优新产品品牌50个,申报各类绿色食品207个,认证gap良好农业规范10家。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宁”字号绿色食品的享誉度,但产品走出去、产业扩容增量依然被“叫不响”所制约。尤其对于许多刚起步的、处于上升期的中小微企业,“酒香”也怕“巷子深”。

记者走访多家绿色食品企业发现,人才短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宁”字号绿色食品的品牌竞争力,不少企业表示“求贤若渴”。岳秀玲说,当前企业扩规模、增产能表面上受制于品牌弱、市场小,而实际上缺人才尤其是营销人才是主因。作为一个刚从家庭式小作坊迈入“产学研”融合发展的小微企业,即使新研发的“枸杞醋”经熟人引荐走出国门受到好评,但依然没走出“熟人圈”。

石嘴山市田园食品有限公司酿醋车间。(受访者供图)。

据岳秀玲介绍,公司共有20名员工,从事工种以生产为主,其中大专以上学历8个,其余均为就地就近吸纳的失地农民。“小企业难就难在人才招留上,我是技术出身,管理、宣传上人才急缺。”

数据显示,当前宁夏绿色食品产业发展面临高端和实用人才“双缺”,培养和留住人才“两难”,从业人员本科以上学历仅占12%。即使是一些“专精特新”企业,也难以摆脱“人才短缺”的困扰。

针对引才、育才,做大做强市场品牌,部分受访人士认为,应坚持“引育并用”,创新人才评价机制,通过挂职兼职、项目合作、联合攻关等方式,柔性引进一批学术水平高、急需紧缺的高端人才;加大绿色食品专业技术实用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开展实用技能和专业知识培训,建设一支能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绿色食品业实用技能人才队伍。

与此同时,岳秀玲等业内人士还呼吁,设立专项资金为企业定制经营管理人才、高技术人才培训,充分利用apec中小企业技术交流博览会、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等平台,大力宣传推介“宁”字号绿色食品产业和深加工企业,为企业产品走出去、资金技术引进来发挥桥梁纽带作用。

宁夏厚生记食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谭勇还建议创办细化市场营销专业,一方面可按照枸杞、乳制品等优势特色产品进行细分,另一方面组织学生到标杆企业营销岗位实训至少半年,定岗实习、学以致用,真正让“宁”字号绿色食品“叫得响”“出得去”“卖得好”。(完)。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七

按照市政府领导的批示,我办对市旅游局起草的《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草案)》(以下简称《条例》)进行了立法审查,现报告如下:

为了使旅游产业的发展不断深入并且快速发展,产品体系不断完善,服务质量。

不断。

提升,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旅游中心城市的集散功能不断强化,社会效益、经济效益进一步显现。但是,由于我市旅游的大市场还未形成。其主要原因:一是发展旅游业的整体规划不足,旅游资源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和开发利用。二是政府主导作用发挥不够,投入不足,旅游公共服务、交通等配套设施不够完善。三是旅游发展层次较低,对旅游文化、产品的挖掘不够。四是旅游人才缺乏。因此,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一部关于促进地方旅游产业方面的地方性法规十分必要,也十分迫切。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我市制定的《市旅游条例》已不适应旅游管理工作需要。

2013。

年,市人大常委会立法计划重新制定《市促进旅游产业发展条例》。审查过程中,我办按照立法法规定,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对《条例(草案)》的意见和建议,在政府门户网公开《条例(草案)》,并邀请县(市)区旅游部门及市发改委、公安、交通和运输、安监、工商、文化和广播、质量技术监督等部门进行了座谈、讨论,认真听取了了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经过反复修改,形成现在的《条例(草案)》。

因此,本《条例(草案)》对编制市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和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区域重点景区的的规划,构建完善的旅游规划体系作了具体规定,并根据市推动两个旅游带建设的发展实际。为了更好的促进市旅游产业,《条例(草案)》明确规定,各级政府对湖泊湿地、城市水系、文物古迹、特色地貌和具有浓郁地方特色资源的开发利用时,应当优先考虑旅游功能开发。

“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市场发展的六大要素,其中交通尤为重要。诸多交通问题制约着旅游业的发展。因此《条例(草案)》针对我市旅游业这一薄弱环节,提高旅游产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和交通环境,制定了相应的原则和措施。《条例(草案)》第十四条规定“市、县(区、市)人民政府规划和建设公共交通网络时,应当兼顾旅游产业发展需要,配套建设旅游集散中心、停车场(站)、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旅游集散服务信息查询等交通和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开通景区之间的公共交通线路,建设旅游带交通专用绿道、慢车道、步行道以及配套游憩节点和游憩服务设施等旅游专用道路交通系统”。《条例(草案)》第十五条规定“旅游主管部门应当建立旅游信息网络管理系统,定期向公众发布相关旅游信息,并在机场、火车站、城市广场、旅游景区(点)、旅游集散中心等游客相对集中的场所,设置旅游信息多媒体设施,为旅游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八

按照建设“四个中心”国家战略的要求,落实发展海洋经济的总体规划,将充分依托洋山*深水港和浦东*航空港两大**枢纽港的优势,延伸和拓展浦东开发开放的经济社会效应,准确把握在新一轮发展的战略地位,积极贯彻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充分体现区位优势,培育和发展主导产业,加快产业发展步伐,壮大主导产业,提升产业集聚度,提升产业能级。加快经济的发展,就是要以加快优势产业的发展为基础,形成产业细化、优势明显、集群度高的产业群,共同推进经济圈产业的竞争力。

一、年工业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年,区规模以上工业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其中四大重点行业:电子信息业占总产值的,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装备业占。从行业小类看,通用、专用、运输设备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金属制品业完成产值亿元;电气机械、通信设备、计算机、仪器仪表等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电子信息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同比增长。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占全区工业的,实现主营业务收入亿元;通用、专用、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亿元,比上年增长,其中汽车制造及零部件配件制造业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1倍多;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完成亿元,比上年增长。全区工业实现利润亿元,电子信息业占,医*及医疗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占。从主营业务收入看,四大重点产业共实现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总数的。其中电子信息业占,医*及医疗制造业占,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占,装备业占。

(一)总体发展现状。

总体来看,我区4大重点产业发展状况良好,呈出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从产业规模看,4大产业创造的经济总量在全区工业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根据汇总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4个重点产业共有582户企业,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数的;就业人数8577人,占规模以上工业就业人数的;资产合计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资产的;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利润总额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利润总额的。

二是从经济效益看,重点产业各项经济效益指标普遍好于全区工业平均水平。数据显示,年我区工业重点产业的资产周转率为次,比全区平均水平高;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比全区平均水平高万元;重点产业产品销售率为,高出全区工业平均水平个百分点;负债率为。

为了更全面地了解我区产业的发展现状,下面对各产业逐一进行分析:

1、汽车制造及其零部件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9家,从业人员1020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三。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0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延锋*森座椅有限公司(亿元)、纳铁福传动轴有限公司(亿元)、申龙客车有限公司(亿元)。

2、医*及医疗器械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21家,从业人员339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资产负债率为,比去年同期下降个百分点,有2家企业的产值超过4亿元,分别是扬子**业集团海尼*业有限公司(亿元)和迪赛诺化学制*有限公司(亿元)。

3、电子信息制造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52家,从业人员1190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5家,超30亿的有1家,排名前三位的分别是昌硕科技()有限公司(亿元)、胜华电缆厂(亿元)、堂福电子有限公司(亿元)。

4、装备业:该产业共有法人单位460家,从业人员6028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一。资产周转率为次,产品销售率为,资产负债率为。其中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有法人单位102家,从业人员1393人,资产亿元,主营业务收入亿元,实现利润9亿元。其产值在全区工业产业中排名第二。资产周转率为次,劳动生产率为万元/人,产品销售率为,资产负债率为。

二、加快工业产业发展的思考。

虽然目前重点产业还很弱小,但已经有一批正处强劲发展的产业,还有一批具有较明显发展潜力的产业,经济崛起的步伐在明显的加快。经济发展的提速,我们认为其根本而有效的途径应是产业的集群化发展,以区域经济的一体化来加速改变经济发展的固有状态,不断激发发展活力。从产业发展的层面上看,加快工业产业集群建设应着力抓好六个方面。

(一)实施好“十一五”产业发展规划。

在实际的发展中,应结合*产业发展和转移规律、我国产业发展状况,制定出推进工业产业发展具体可行的措施。要从工业整体发展出发,立足于产业发展和产业集群状况,着眼于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强势发展产业--潜在优势产业,围绕产业联动,因地制宜地发展产业集群,合理布局生产力,形成产业聚集,要与大项目和龙头企业想结合,与产业园的特*相匹配,与人力资源相适应,发展以现代装备业为核心的先进制造业,同时与浦东联动发展电子信息、汽车及零部件、医*及医疗器械产业。

(二)提高利用外资水平,促进产业升级。

坚持二、三产业共同推动经济的产业发展方针,在发展中完成产业结构的战略*调整,在调整中实现产业创新提升,逐步构筑以高新技术为基础、现代服务业为先导、现代装备工业为支柱,特*鲜明、重点突出、体现临港经济特征的多元产业体系,努力构筑“现代装备工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信息产业基地”。要做好工业产业集群,其根本点就是要以产业中心发展区域的产业为基础,特别是利用其市场优势和技术优势,整合同类产业和产品资源,发挥产业集群的引领导作用,带动经济圈产业的发展。充分利用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本流动的有利时机,努力创造条件,改善软硬环境,大力引进外资,不断提高利用外资的水平和质量。特别是要吸引外资在我区建立研发中心和关键零部件生产基地,提升加工产品档次和开发能力。

(三)以产品为核心,加强产业集群分析研究。

从产业竞争力上看,我们要对重点行业进行细化研究,从中类行业细化到小类行业、细化到产品。从小类行业上研究,以龙头产品为纽带,进行产业集群,进行充分合作和有效的竞争,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和赢利水平。同时充分重视国内外市场,做好两个市场大文章。比如电子信息行业,它的发展与*it产业的发展休戚相关,但另一方面,国内市场仍有巨大的潜力,对电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在眼睛向外的同时,也要眼睛向内,加大技术投入,集中攻关,寻求核心技术突破,不但可从根本上解决技术受制于人的局面,而且可以大大提高行业的产品附加值,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坚持以质取胜战略,法力培育优秀品牌,使之成为的产品新亮点。

(四)“开源节流”并举,应对能源紧张局面。

工业的快速发展,用能需求急剧增加,能源供需趋紧。短期来说,强化节能意识,组织协调好能源供给,最大限度地舒缓用能紧张的局面。长远来看,关键是加强节能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开发可替代新能源,特别是可循环使用的新能源,从根本上解决能源问题。与此同时,新技术的应用,还是从根本上化解原材料、能源价格上涨、成本压力增大的最佳途径。

(五)统筹协调好招商引资工作,促进工业园区良*有序发展。招商引资是加快我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而工业园区则是我区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主战场。要把园区的工业做大做强,招商引资,引进项目和资金仍然是一条重要的途径。把加快工业发展、壮大工业规模、培育工业经济增长点作为重大措施来抓,各部门要积极配合,为园区建设创造宽松环境。提升工业园区的能级,加快培育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临港物流产业区、*医学园区和信息产业园区的规划建设和功能培育。通过园区建设,拓宽我区工业发展空间,吸纳新的工业项目,形成新的发展格局,增强发展后劲。从经济一体化、空间布局扩容和功能提升出发,把工业园区整合成产业功能区,加快工业园区的产业集群化、市场*化的发展。

(六)把握产业发展方向,加快发展新兴产业。

大力扶持大型优势企业和中小高技术企业,针对我区目前存在的企业多、技术竞争力弱的问题,要继续实施企业集团战略、龙头企业战略,发挥规模优势,提高整体抗市场风险能力,力求在微电子、软件、计算机、通信等重点领域尽快形成一批具有*竞争力的跨国企业集团和拳头产品。与此同时,进一步扶持中小高技术企业,培育大型企业的后备力量,以形成梯次推进的产业组织体系。比如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是世界产业发展的方向,也是我国工业的五大重点发展产业。年,该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占我区规模以上总量的,实现总产值占总量的。要把握好产业发展的大势,着力发展增长潜力大、带动效益强、技术含量高的产业,发展和壮大新兴产业。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九

近年来,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导致环境退化,从而影响人类生产和生活。最近400年来,地球上物种灭绝速度在加快。现在每年都有1到2万物种灭绝,物种灭绝速度是形成速度的100万倍,环境问题敲响警钟。随着09年哥本哈根气候大会的召开,环境问题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全球变暖等气候问题致使全球人类不得不考量目前的生态环境,针对这一现状,大会提出了“低碳”这一概念,它反映了人类因气候变化而对未来产生的担忧、人类“未雨绸缪”的谨慎原则和追求完美的心理与理想。如果说保护环境,保护动物,节约能源这些环保理念已成行为准则,低碳生活则更是我们急需建立的绿色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节电、节油、节气,从点滴做起。

针对这一热点,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调查,以郑州市民为调查对象,探究人们对“低碳”这一生活方式的看法,总结其特点,查找原因,提出建议,为更好地实现“低碳生活”提供参考。

调查时间:周六、周日。

调查地点:郑州市二七区丹尼斯。

调查对象:二七区丹尼斯内部分商家与消费者。

调查方式:随机抽样。

关于“低碳生活”,通过对媒体报道、学术期刊以及现实状况的关注和分析,我们发现: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低碳生活主体以及新型的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等问题日益成为焦点。因此,我们根据“低碳生活”中较为突出的生活细节等五个方面,编制了“低碳生活”调查问卷。

本次调查采取随机抽样的调查方法,于客流量较多的周六、周日以消费群覆盖郑州市各阶层的二七区丹尼斯商场为例抽取样本。共发放问卷550份,收回541份,其中有效问卷530份,有效回收率为。

本报告采取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分析,对分析中显示有显著性的数据进行阐述。

我们本着客观、全面的原则设计本次问卷,问题从易到难,从微观到宏观,包括了生活细节、出行方式、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施效果、新型环保交通工具――公交自行车前景、市民对“低碳社会”的看法等涉及“低碳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表1可以看出,人们在生活细节上,既有值得提倡的地方也有不足之处。在被调查对象中有的人能够做到随手关灯、关开关、拔插头,的人不乱丢弃废电池;在购买电器时有的人非常看重节能指标,的人比较看重节能指标,即高达的调查对象在购买电器时重视节能指标,反映了公民节能和环保意识的加强;但是仅有调查对象利用太阳能。同时,在生活用水的重复使用上,能坚持重复用水的仅占被调查对象总数的,而从不重复使用生活用水的却占到,由此可见,在太阳能和生活用水的循环利用上还存在明显的不足。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大省,郑州市作为其省会城市,从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素质、技术水平等各方面来看,在太阳能利用方面都有潜力做到更好。在此我们作出大胆假设,如果以人口为单位提高太阳能的利用率,那么所节省的能源将十分可观。

其中,关于垃圾分类投放的问题,的调查对象表示能做到将垃圾分类处理,的被调查者愿意分类但不知如何分类,的人知道如何分类但没有分类垃圾箱,仅的人表示从来不会将垃圾分类处理。从数据上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群众有意愿将垃圾进行分类投放,但受中小城市公共设施不完善、知识普及推广不足等因素的制约,垃圾分类投放在实际生活中受到限制。

另外,关于一次性筷子的使用问题,由表1可知,在政府大力提倡不使用一次性筷子的情况下,依然有50%以上的调查对象选择使用一次性筷子。人们热衷使用一次性筷子大多是为了方便或认为使用方便筷比较卫生,一些餐饮业经营者为迎合顾客需要而免费提供一次性筷子。相关数据表明,中国市场每年消化一次性筷子450亿双,消耗木材166万立方米,这样触目惊心的数字应该引起人们的深思。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不应该只停留在呼吁阶段。

在出行方式的选择上,我们依次对公共交通工具、私家车、出租车、电动车、自行车和其他出行方式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图1所示。

近两年,电动车备受人们青睐,迅速发展为民众出行的主要交通工具,如图1所示,除了公共交通工具外,电动车的使用率达到了50%。对于电动车这一交通工具,从近期来看,它不仅价格适中,且节能环保;但从长远来看,电动车虽不排放尾气,但它的废弃电瓶一样会造成环境污染。目前市面电动自行车使用的大多是铅酸蓄电池,这种电池腐蚀后溢出的含铅重金属和酸性物质对土壤和人体健康危害很大。电动车电瓶的使用寿命长的在一年左右,如果是劣质产品三五个月就得更换。而目前还没有一套处置废旧电瓶的管理办法,电动车经销商大多不会投资处理废弃电瓶,基本上都是把回收的废电瓶随便混同生活垃圾丢弃,已经出现瓶患成灾问题,废弃电瓶已成为污染城市城区环境的新的污染源。因此,我们认为电瓶车的潜在隐患问题应引起重视,相关部门应尽早探索出行之有效的解决措施。

据调查结果显示,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实行后,塑料袋使用量明显减少的调查对象占调查总人数的,这一数据表明,塑料袋有偿使用制度的实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塑料袋的使用量有明显变化,使用情况有明显改善;但是,仍有一部分的调查对象塑料袋使用量没有变化。

公交自行车即以租代买、随用随取、异地归还的新型自行车消费模式。据调查结果显示,有的调查对象选择大力支持;有的调查对象选择看情况定,处于观望状态,这一数据充分说明了公交自行车这一新型公共交通工具有潜在市场并且具有可行性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公交自行车不仅节能环保,而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交通压力。目前,这一新兴交通工具已在杭州、武汉、南京等城市先行试用。

由图2可知,关于“低碳生活”谁是主体的问题,有49%的调查对象认为个人应该是创造低碳生活的主体,26%的调查对象认为是政府,25%的被调查者则认为是企业。这些数据说明,人们能够意识到:“低碳社会”的创造需要从个人做起,个人是主体,同时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大力支持,只有三者齐心协力,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社会”。

根据以上数据和分析,我们可以大体总结出郑州市民“低碳生活”的基本状况。从生活细节、塑料袋使用状况等方面来看,一方面人们在随手关灯、不乱废电池、看重电器节能指标这些项目上做的比较好,另一方面在其他的低碳行为细节上所做的还远远不够;就出行方式而言,虽然公共交通工具的利用率较高,但电动车这种交通工具的迅速兴起,可能会给环境带来新的污染。同时,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大部分市民的低碳意识较为强烈,也能够认识到低碳社会的建设是个人、政府和企业共同的责任,在态度上是正确的,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问题,现实的生活与低碳生活也还存在较大差距,仍需我们继续努力。

就个人而言,要树立起积极参与的意识,认识到个人才是低碳生活的主体,从日常生活做起,从细节中入手,如用积水来冲洗马桶;关掉不用的电脑程序,减少硬盘工作量;尽量少使用一次性牙刷、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水杯;定期清洗空调;电视机少待机或不待机;用中火烧水等。除此之外,还要积极配合政府、企业和一些社会组织开展的有关“低碳生活”的活动,为早日实现低碳生活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低碳成为一种习惯!

在低碳生活的建设中,企业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了更好的实现“低碳生活”,企业要配合政府积极地投入到低碳经济的建设中来,投资低碳产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绿色经济发展。同时企业应看到低碳产业做为一种新兴产业,有着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高技术含量、高效率、高收益的特点,它有着良好的发展潜力和巨大的市场。作为企业要想在未来的竞争中处于优势就应该抢先占领这个市场。

虽然“低碳”这一概念自哥本哈根大会提出至今不过半年,但“低碳”新技术已初露苗头。例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价格相对低廉的太阳能热水系统应成为目前我国清洁能源应用的先行者。太阳能光热技术在城市中的规模化应用已经得到广泛的认可,全国大部分城市都已经出台了太阳能光热应用的实施意见,配套技术和标准也比较规范。以光热技术为主,光伏和其他节能技术为辅与建筑全方位结合的计划,将对传统建筑行业,特别是建材及建筑构件带来一次彻底的革新和观念的转变。低碳生活离不开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支持。新低碳产品的不断推出,将为低碳消费方式和低碳生活创造条件。

低碳经济是新一轮的技术改革和产业改革,需要政府创造环境推动其发展。政府要制定相应的财税政策、行政政策、推动立法进程、宣传推广相关知识等方面进行统筹规划。

从财税政策方面来说,政府要做好预算,增加节能技术投资,并在加大投入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完善投入的手段。还要改革现行的税收体系,尽快出台资源税,并在适当的时机出台碳税。此外,我们还可以借鉴国外的一些做法,例如英国建立碳预算的做法,把发展低碳经济放在国家财政预算范围内。

从宣传推广相关知识方面来说,政府既要从宏观方面进行宣传,更要从公民的日常生活入手。政府也可以通过新闻策划,借用舆论的力量,促使民众树立节能环保观念,营造低碳生活氛围;发放环保手册,普及市民环保知识;制作公益广告,让低碳观念深入人心;用志愿宣传活动、知识竞赛等新颖的方式,吸引群众参与其中;开展“社区低碳之家”评比活动,使人人争做低碳之星。

(四)针对郑州市电瓶车数量过多,公共交通工具不完善的现状,可以组织志愿者深入社区,以各种形式进行“低碳生活”宣传,鼓励市民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减少电瓶车的使用,同时,完善公共交通系统,增加公共交通工具数量,确定合理交通路线,加快地铁建设与缓解交通压力,我们期待以正在建设的郑州地铁1号线为代表的郑州地铁系统能够完善郑州市公共交通系统,与郑州公交车体系相配合,真正解决人们出行难的问题,以减少电瓶车的使用。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

城市是人类经济活动的主体,更是国家政策执行和目标实现的基本单位。据中国_《20xx年城市蓝皮书》预计,“十二五”期间中国将开展更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城市化率年均提高—,到20xx年中国城市化率将达52%。继“十一五”之后,国家对经济发展和节能减排设定了新的战略和目标。因此,中国城市面临多重任务:实现国家战略中的节能减排目标,保持经济的持续较快速增长,缓解城市化带来的日益突出的住宅、交通、环境和卫生等基础设施需求与供给之间的矛盾。

20xx年气候组织发布了旗舰报告《中国的清洁革命iii:城市》,分析了中国城市在探索低碳和绿色转型过程中的进展。20xx年,气候组织通过与南方报业集团合作“城市低碳行”系列活动,深度调研东部城市杭州、中部城市武汉、东南沿海城市东莞和西部城市喀什,试图通过回答上述问题,理解和分析中国城市在低碳发展领域的最新趋势和有益经验。我们发现:

国家目标强化,布局紧凑。国家节能减排目标和新能源利用目标通过各部委政策文件得到强化,彰显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战略方向。以试点来带动行业和区域发展的方式得到更充分的部署。

地方区域发展,各有突出。“十二五”期间,国家分配给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区域以不同的节能目标。如东部发达地区节能目标18%,中部地区16%,东南沿海开放地区18%,西部地区10—15%不等。各区域结合国家政策,依托自身资源和产业优势,各有侧重地部署了本地的低碳发展和转型战略。

东部城市杭州――注重民生和谐。杭州市常住人口年人均gdp达万元,已步入中等发达经济水平,因此更加注重城市品质和民生发展。杭州公共自行车项目为杭州市公共交通出行贡献了8%的出行率,与公共交通的无缝链接和易租易还系统使日均租用量达25万人次,而商业化开发使项目。

基本运营平衡,并深受市民认可。在电动汽车应用方面,杭州市通过电动出租车示范、给予私人购车补贴、推广私人租赁、以及支持电动汽车基础设施建设等途径,推动了电动汽车的应用,积累了有益经验。

中部城市武汉――转变发展两型。武汉是中部崛起的支点城市之一,同时也是国家两型社会示范城市。工业城市武汉在“十二五”期间的重点仍然是产业转型升级。东湖开发区被升级为国家级创新示范区,为产业升级和新产业的培育提供契机。两个区域能源中心在东湖开发区的应用为区域能源管理积累了经验。武汉市在碳交易领域的先试先行也正在为其赢得碳商机。

东南沿海城市东莞―世界加工厂升级。东莞经济综合实力较强,年人均gdp达万元。东莞以发展加工贸易业推动城市化和工业化,经济外向型典型,成为世界加工厂。东莞经济转型中通过资金、技术和政策及试点来引导企业转变经营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培育产业战略转型的重点。东莞城市化率较高,已经没有合适的垃圾填埋场,焚烧发电成为城市垃圾处理的主要手段。东莞在垃圾焚烧厂的选址、焚烧发电厂的建设运营方式、以及建设标准等方面为其他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

西部城市喀什――探索跨越式发展。地处新疆的喀什人均gdp约万元,_出台政策支持喀什经济开发区的建设,为喀什的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契机。如何处理好发展和保护文化历史古迹及脆弱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成为喀什今天思考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命题。旧城改造项目将文化历史传承的思想纳入其中,探索喀什在跨越式发展中的可持续理念。在五大国际通商口岸中发展绿色物流、产业本地化、以及金融服务和旅游业,为喀什跨越式发展中的绿色定位提供了机会。

以上案例跟踪为探索中国城市的低碳发展提供了广泛意义上的经验借鉴,包括政策体制创新、公共财政投入机制创新、金融体系的介入方式等。这也是气候组织进一步理解中国城市在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并行过程中如何有效纳入绿色低碳战略的成果。气候组织“中国再设计”项目将继续携手更多的中国城市和合作伙伴,共同探索和推动城市更积极和有效地实践绿色低碳的转型。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一

按照县机关事务局《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要求,在今年的节能活动周()以及全国低碳日()活动上,我镇政府及镇直各部门全面出动,开展了以“节能领跑绿色发展”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和以“绿色发展低碳创新”为主题的低碳日活动,现总结如下。

为合理有序的进行宣传周活动,我镇及时布置节能宣传周工作,通过召开全镇干部职工、村支书、主任会议,会上我镇主要领导传到了《关于做好2016年全县公共机构节能宣传周活动的通知》精神,并要求每一位领导干部职工都要认真学习,认真做起,把节能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生活中。明确了节能工作从每一位干部做起,人人都是节能宣传员,人人都是节能践行者。

为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进一步提高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为培成节能的良好习惯行为。我镇通过张贴标语、宣传画、宣传标语等形式开展了宣传活动。在镇政府、政务中心led电子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标。在办公区域醒目位置张贴节能宣传画,在各种开关及电脑等面前贴有节能小标语,普及节能知识。同时在6月14日组织开展能源紧缺体验活动,镇政府和镇直单位全部停开空调及夜间照明灯,号召全镇干部职工于低碳日步行或者骑自行车上班。通过宣传,干部职工的资源危机意识、节能意识进一步增强;树立了节约能源和保护环境的消费理念和消费意识。

为提倡广大干部职工节能意识,并养成节能行为,我镇将节能工作要求体现到了具体日常工作中,将节能要求以警言和告知形式在水龙头和插座前张贴了“请节约每一滴水”“绿色办公、低碳生活”“节能减排就在你我身边”等标语;日常办公时要求上下班关闭电脑、电灯等电源,并要求门卫巡夜时加强节能巡查,及时处理存在的浪费现象。此次活动,我镇的工作重点是提升全体干部职工的节能意识、提高节能行为、落实节能制度等,通过此次宣传周活动,全体干部职工节能意识显著增强,各项节能措施得到有效落实。

“节能减排是一场持久战,要求从日常工作中“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每一张纸”开展拉锯战”。我镇将以节能宣传周活动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公共机构节能工作,抓好节能工作,形成全民节能的良好风气,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二

摘要:。

随着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对生态环境破坏的逐渐显露,低碳经济的优势更加凸显。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遵循自然发展原则,属于可持续发展模式。本文就传统经济逐渐转型为低碳经济发展的策略做简单阐述如下。

关键词:。

低碳经济;可持续发展;发展策略。

工业化经济的迅猛发展在给我们带来巨大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在新的发展时期内,为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理念逐渐得到了人们的重视。如何将低碳经济由理论转变为实践呢?首先要解析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然后就其内涵制定相应的发展策略。

一、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内涵分析。

低碳经济的发展需要科学的发展观。传统的工业化经济将经济增长做为第一要素。在经济发展中奉行:利用一切可利用的人力物力去实现经济的增长。这一理念的发展适应于世界大战后,各个国家急需恢复元气,迅速实现经济增长的现状。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阶段,高消耗、重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经济模式逐渐制约了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可持续发展理念逐渐被人们所关注。低碳经济发展理念在积极承担环境保护的同时更有效地提高了能源的利用,实现了节能降耗,更好地发展了新兴工业。低碳经济渗透于传统经济发展理论时需与时俱进。传统理论一味地追求商品价值而忽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从而造成大量自然资源的浪费与环境破坏。旧的模式必将被新的模式所取代。新的理论需要充分尊重自然,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理论应运而生,它实现了对自然资源的循环重复利用,注重了协调人与自然间的关系,实现了对自然生态的有效保护。低碳经济的低投入、低排放、高利用率、高回报率,完全符合了可持续发展的需求。

二、低碳经济模式转变的必要性。

企业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当完成经济转型后,企业将收到丰厚的回报。目前,我国大部分企业尚未完全充分理解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没有意识到降低co2排放量对于社会经济长久发展的重要意义。进一步提高能源和材料的利用率,不断进行技术革新、有效资源配置,实现节能减排是当前企业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途径。

三、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实践策略。

实现由传统经济向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低碳经济模式的发展需要全社会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科学意识。我们将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基本国策,通过宣传教育等方式扩大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影响,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充分意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从而将保护自然环境、减少环境污染的意识深入到每一个人心中。我国发明的电子产品互联互通就是一个非常典型的范例。电子产品互联互通是全球首个达到3c协同国际标准的产品,它可以在不同电子产品间互通并有效地节省资源浪费。英国在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方面的成果对我们也具有参考和借鉴的意义。如:向阳转移房屋的设计和应用。它利用现代化科技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并通过地热管道实现不同房间的房屋保温。其次,国家需要进一步加大对第三产业、服务型产业的扶持和发展力度,逐渐转变经济发展的侧重点,减少工业生产带来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不断提高。人们在追求精神生活的同时对各种精神文化产品的需求也不断增加。文化艺术产业的发展也就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第三产业对环境的破坏和污染相对较少,也符合现阶段人们的消费需求,符合可持续的发展观念。经济转型时期,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国家大力扶持和发展第三产业,不断协调产业结构发展,形成新的消费模式,进而促进低碳经济的不断完善与发展。对于企业来说,企业管理者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去管理企业。企业要积极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与流程,实现最大程度的清洁生产。在逐渐剔除传统的消耗性生产模式的同时不断创新产品生产理念即从产品设计、材料选择、制作工艺、生产流程等各环节进行科学管理,充分做到资源的再利用、再循环原则。这不仅有助于资源保护,也有助于缩小生产成本,扩大利润空间。以“蒙牛”为例,为了实现低碳经济发展,“蒙牛”建立了完善的生态战略。近十年来,“蒙牛”在环保方面投入4亿多资金建立了科学的万吨级污水处理厂,实现了国家的一级达标排放。同时“蒙牛”企业也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新阶段并成功进入了世界乳业前20强。企业要想得到高速发展还需要不断引进现代化绿色技术并建立生态工业园区。生态工业园区要求将不同的原材料通过废物交换的方式实现再利用和再循环,其目的在于实现清洁生产,控制并不断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工业生态园区的建设与发展存在着技术、资金方面的难度,这需要国家相关部门落实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企业也需要积极学习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引进优秀的技术与管理人才,将生态发展的理念不断付诸于实践。上海国际节能环保园区就是低碳经济转型与发展的典型代表。园区前身为上海钛合金厂,企业曾经是国内重点治理的对象。企业原厂的电能消耗占整个上海市的,烟尘排放达到了3000余吨/年,占全市的1/7。为了实现对环境的治理,企业引进了低碳经济发展模式,通过治理革新使园区逐渐实现了由高耗能、高污染生产逐渐转向低耗能、低污染生产。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低碳经济的发展在我国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发展低碳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将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必选之路。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三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南京市江宁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特邀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xx年工作回顾。

过去的一年,在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面对严峻的外部形势和繁重的发展任务,全区上下认真贯彻党的精神,深入落实“四大行动战略”,扎实推进“三大攻坚战”,全面启动苏南现代化建设样板区创建,开启了创新发展、转型发展的新局面,较好地完成了区xx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们坚持在转型中求发展,突出创新驱动和产业升级,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突破千亿元,增长,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亿元,增长14%,跃居全省第三;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其中工业投资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亿元,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增长。

创新创业成效明显。创新环境更加优越,出台了扶持“双自”企业发展等一系列激励政策,紫金“三区一园”加快建设,新增科创载体116万平方米,建成“千人计划”大厦和九龙湖人才公寓。人才集聚更加迅速,新培育“千人计划”创业人才3人、省“双创计划”人才17人,居全省区县之首。引进“万人计划”人才6人,市“321计划”入选总数列全市第一,人才创业企业达320家,成为全省唯一“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双基地,荣膺“省人才工作先进区”四连冠。科技金融服务更加完善,引入各类风投、科创基金37亿元,小贷公司增至14家,3家企业通过国家证监会审核,全区研发经费占gdp比重达,创成省级创投集聚发展示范区。创新成果更加丰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5家、市级以上研发机构31个,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30项,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奖;新增省名牌产品、著名商标21个,参与国家、行业标准起草12项;申请专利突破1万件,建成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区,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区”七连冠。

改革开放不断深入。园区转型进一步加快,江宁开发区成为全省首批创新型开发区,高新园获评国家创新型特色园区,滨江开发区“产港城”融合不断加快,汤山温泉旅游度假区功能品质明显提升,牛首山文化旅游区加快建设,空港枢纽经济区挂牌成立,南京(江宁)综保区通过国家验收、封关运作。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实际利用外资、外贸出口与去年基本持平。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44家,民营经济实现税收超90亿元,泉峰公司成功收购德国名企富莱克斯。各项改革不断深化,顺利完成园区国资优化整合,全区国有经济规模进入全省“千亿元区县”行列。完成7家农林场圃“事改企”,对村(社区)实施分类考核。援建特克斯、淮阴、洛南以及宁高产业园等工作卓有成效。

一年来,我们围绕建设幸福乐居生态品质新城,着力推进城乡一体统筹发展,“美丽江宁”初展新姿。

空间布局持续优化。强化规划引领,科学统筹空间、国土、产业、生态“四大规划”,确立全域“三个500平方公里”主体功能区布局,完成各类规划编制任务40项,美丽乡村、新市镇、特色村等城乡统筹规划编制走在全市前列。西部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拉开框架,35平方公里启动区基本建成。东山副城“优二进三”试点全面启动,上坊片区旧城改造进展顺利。

农村建设提档升级。加快美丽乡村建设,新增黄龙岘、汤家家等一批新“金花村”。石塘村和锁石村分获“中国最美村镇”典范奖和宜居奖,大塘金和金桥村被评为“全省最具魅力乡村”,创成25个省三星级“康居乡村”。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新增高效农业3万亩,建成全市首家家庭农场,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比重达80%。台创园、汤山翠谷建成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湖熟、淳化、谷里、江宁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取得新成效,新杨社区创成南京唯一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区。新增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11家,累计达40家,实现销售收入亿元,带动农户万户。新增各类农业农村合作组织62家,农民参合比例达80%,参合股金分红增长16%。新提档升级农村公路100公里,村(社区)公交开通率达100%,基本完成长江三期堤防加固工程。

一年来,我们以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为抓手,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新进展。

节能减排成效显著。整治“三高两低”、“两高一资”企业32家,关停改造生活和工业锅炉112台。完成清洁生产审核企业39家,创建环境友好型企业113家,江南环保产业园垃圾焚烧发电厂一期主体竣工,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规上工业综合能耗降至90万吨标煤。完成水、大气和农业源污染物重点减排项目37个,超额完成主要污染物年度减排任务。

环境质量不断改善。全面落实蓝天计划,大力开展工业废气、工地扬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秸秆禁烧等治理防控,建立了首个监测站,全年大气降尘量均值低于省控标准。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严格落实河道管理“河长制”、污水处理“片长制”,太湖流域21个综合治理项目有序推进,全区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ⅲ类以上地表水达标率47%。15个露采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完成年度任务。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四

“以房养老”试点两年多,其有效提高了老年人的可支配收入,显著提升了参保老人的养老水平,获得了参保老人的较高评价。但由于参保人数不多,它仍是“小众产品”,且政策基础较为薄弱,未来任重道远。今天下午,首部养老金融蓝皮书《中国养老金融发展报告》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从养老金融的角度对“以房养老”政策现状和未来走向进行了深刻阐释。

20开启“以房养老”,两年过去,“以房养老”仍没有走出“创新型小众业务”的范畴,主要原因是该项业务流程复杂,存续期长,涉及房地产、金融、财税等多个领域,除传统保险业务需要应对的长寿风险和利率风险外,还增加了房地产市场波动风险、房产处置风险、法律风险等,使其风险管控难度较大。

针对以上问题,报告从四个方面构建了未来中国特色的以房养老蓝图:。

一是以房养老的主体,必须贯彻完全自愿、尊重老人需求的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老年人自有的或者承租的住房,子女或者其他亲属不得侵占,不得擅自改变产权关系或者租赁关系。”以房养老的主要对象应当是失独家庭、孤寡老人、老年贫困者,以及其他任何有以房养老需求的老年人,金融企业以房养老产品设计、政府相关部门的监管都应当贯彻尊重老人意愿的基本原则。

二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以房养老的承办机构。一方面,银行经营的主要是固定期限类金融产品,具有住房抵押贷款的长期经验,对房屋评估、房价下跌的压力测试等方面有独到的风险控制经验,因此,在中国以房养老中同样的一次性获取资金的需求可以由银行来承办。另一方面,保险公司经营寿险业务与以房养老模式“与生命等长”的要求更加吻合,保险公司强大的精算能力和长期保障性质更符合老人的需求。但对保险公司而言,以年金的方式发放的养老金本息之和净现值如超出了房屋自身价值,保险公司无法追偿,将面临亏损比银行相比,其长期不确定性风险更高。

三是充分发挥政府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的政策导向和监管作用。保监会53号文提出,适时指导中国保险行业协会建立反向抵押养老保险销售人员资格考试制度,这是政府监管该行业的良好开端。未来应由我国保监会、银监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出台住房反向抵押贷款相关担保与金融消费者保护的法规、规章。特别对于可能中途退出的参保人,应当通过精算,事先在合同中进行约定,确保老年人在住房反向抵押贷款中的权益不受侵害。

四是审慎试点。目前,我国以房养老初步试点限于一线城市,扩展试点也都限于省会城市和东部发达地区地级市等二线城市。一方面这些城市的房价相对坚挺,房价波动风险相对较小;另一方面,这些一线、二线城市也往往是老龄化严重的'地区,城市的聚集效应使得寻找潜在的客户群相对容易。在试点过程中不仅需要保险业及其监管部门参与,也需要银行业及其监管部门参与,尤其是那些希望一次性获得现金的老人,银行类金融机构能够提供更适合的服务。

相关资料:

王忠民:正在争取部分未上市国有股权划归社保基金。

社保基金副理事长王忠民今日在中国养老金融50人论坛上透露,近一年社保基金一直在争取将未上市的国有股权当中有增值潜力以及能带来现金回报的部分股权划归社保,另有一部分国有股权资产,社保基金也“想要”,但这些资产在目前的现实资产物理形态当中并没有发挥多少价值。

王忠民所指没有发挥多少价值的资产是指国有机关、事业、企业、机构当中,作为疗养、培训、教育的一些基地和资产,这些资产过去在不同的地方都以不动产或有形资产的形式存在,但目前因为功能的转化以及主体组织机构目标的转移,这些资产目前效率很低,甚至于荒废。

“从养老金融的视角来看,这部分资产可能成为社保基金最受欢迎的一块资产。这是社保在归集国有资产来为养老事业服务当中的一点基本思考。”王忠民说。

社保基金一直是国有资产归集和划拨的主体。据王忠民介绍,过去国有上市公司归集融资额的10%以资金或者股票的权益形式划拨社保基金。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五

下面是整理的关于2019母婴保健技术行政许可工作报告全文,欢迎借鉴!

一、行政许可事项。

扬州市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和人员资格认定。

二、行政许可依据。

《_____母婴保健法》(_____主席令第33号)第三十二、三十三条;。

《_____母婴保健法实施办法》(_令第308号)第三十五条;。

母婴保健技术合格许可表格。

三、行政许可对象。

1、凡在扬州市区范围内开展助产技术、结扎终止妊娠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

2、凡在扬州市范围内开展婚前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和人员;。

四、行政许可条件(一)申请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符合下列所有条件:

1、符合扬州市城区区域卫生规划要求;。

2、取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或获得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

5、婚前医学检查由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建设标准的妇幼保健机构或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6、开展母婴保健法规定的结扎、终止妊娠手术服务由符合卫生行政部门相关建设标准的县及县级以上医疗保健机构承担。

的基本条件》、《扬州市助产技术评审细则》等要求。

从事涉外婚前医学检查的主检医师必须具有高级技术职称。2、从事助产技术人员应具备国家认定的中专及以上医学专业学历,并已相应取得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注册护士(或助产士)资格;通过助产技术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并有接生30例以上新生生儿的经历。

3、掌握相关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法律法规和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及技术;。

4、经过扬州市级卫生行政部门认定的相关母婴保健专项技术岗前培训、理论考试和技能考核合格者;从事助产技术人员须参加全省统一的理论考试合格后,并通过扬州市级助产技术实践技能考核。

5、从事助产技术服务人员,同时具备下列条件,可免予专业培训和考核:主治医师及以上技术职称;连续从事助产技术服务5年以上;三年内无医疗事故。

6、符合审批:五、申请材料(一)申请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应当提交下列文件:

1、《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正副本或者医疗机构设置批准书;2、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申请文件;3、相应技术人员的《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4、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规章制度。

(二)申请从事母婴保健技术的医护人员,应统一由其所在单位向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卫生窗口申报,并提交下列材料:

1、《母婴保健技术服务人员考核审批表》或《江苏省助产技术服务免试资格审批表》;。

3、人员学历、职称证书及复印件;。

4、卫生行政部门认可的培训及考核合格证明(不包括助产技术免试对象);。

5、申请从事助产技术服务人员还须有医疗机构出具的有接生30例以上经历的证明文件。

六、审批程序。

1、申请者提交材料,办理人员出具接收材料凭据。

2、材料符合规定要求,5日内向申请人发出《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机构及人员执业许可受理通知书》;材料不符合规定要求,5日内向申请人发出一次性补充材料通知书。

3、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基妇处负责对申请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所提交的材料进行审核,并派出母婴保健专项技术评审小组,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评审,并作出行政许可决定。对审核合格者,及时颁发《母婴保健技术执业许可证》,注明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具体项目和机构的级别;经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机构。

4、市级卫生行政部门基妇处负责对从事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人员相关申请材料进行审核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决定。对合格者,应当及时颁发从事相应《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经审核不合格的,将审核结果和理由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单位。

5、相关材料最后统一在市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卫生窗口领取。

苏价费(1996)361号。

八、办理期限:申请人申请母婴专项技术服务执业许可在提供全部材料之日起45个工作日内办结。申请人申请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人员在提供全部材料之日起20个工作日内办结。

九、执业许可有效期限开展母婴保健技术的《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和《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有效期3年。

十、校验制度(一)《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有效期内实行年度校验制度。

(二)申请校验时间:各相关机构应当在校验期满前三个月向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校验手续。

4、相关母婴保健技术人员名单及《母婴保健技术服务考核合格证书》影印件;。

5、相关母婴保健技术服务工作年度工作总结。(四)校验程序:同上述审批程序。(五)校验期限:同上述办理期限。

(六)有效期满继续开展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应当在该行政许可有效期届满30日前按本审批程序和办理期限向市行政服务审批中心卫生窗口重新申请延续;未申请延续的,对该许可予以注销。

十一、其他事项。

1、从事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护人员三年有效期内应接受市或区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或委托其他机构组织的相关技术继续教育,并不少于18学时。

服务许可项目,应当依照本程序,重新办理审批手续。

3、终止母婴保健技术服务的医疗保健机构必须向原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

4、《母婴保健技术服务执业许可证》、《母婴保健技术考核合格证书》遗失后,应当及时报告原发证机关,并自发现之日起三十日内申请办理补发证书的手续。未申请补办的,视为无证。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六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缓解生态恶化。

1、现在基本情况及存在问题:

现代社会正处于高碳生活,低碳生活已经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虽然当前,不少的人们对低碳生活的意识已经开始转变,从节约水电,降低能耗,减少具有污染性材料的使用等日常小事入手,不断培养文明、责任的低碳方式。但仍有不少的人对低碳生活的观念还比较模糊,长期以来形成的生活习惯还难以改变。

2、什么是低碳生活;。

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的生活,同时也是一种低成本、低代价的生活方式。低碳不仅仅是企业行为,也是一项符合时代潮流的生活方式。低碳,意指较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简单理解,低碳生活就是返璞归真的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因此低碳生活是我国提倡生活方式之一。

3、低碳生活与我们生活的联系: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其实是一直都在排放着二氧化碳,比如我们坐汽车要耗费燃油,燃油燃烧就产生二氧化碳排放在空气中就增加了碳排放。我们每天都要看电视、用电脑,这些家电都耗费电能,电能是要消耗大量的煤炭,煤炭的消耗也要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如何通过节约能源节制我们的日常生活,如,少用空调、暖气,少开车,少坐飞机等,都属于低碳生活的一部分。

1、低碳与地球上的每个人息息相关,我们希望大家尽量了解“低碳”这个词的意思,从生活中的小事开始做起,共同倡导并开始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

2、如今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地球却被人类搞得乌烟瘴气,我们应该拉起手来,共同创造美好的家园。

3、我们建议大家少开车,开车,多坐公交车、多步行上街,不要给环境造成噪声,不要过度使用空调,尽量不要使用一次性筷子,工作尽量不要浪费纸张等。尽自己的所有的力量,努力保护地球。

5、限塑令已经实行了很长时间了,我们应该养成去超市、菜场带布袋的习惯。

参与缩减碳足迹的人群正日益增多。特别是城市中一向存在高消费倾向的高收入阶层正在逐渐转变“低碳”生活的态度。

低碳并不意味着就要刻意去节俭,刻意去放弃一些生活的享受,只要你能从生活的点点滴滴做到多节约、不浪费,同样能过上舒适的“低碳生活”。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七

西方的发达国家在低碳经济发展方面先行一步,其中有些经验是值得我国借鉴的。欧盟的低碳经济发展无论是在低碳技术研发方面还是在技术的利用方面都处于领先地位。英国政府以直接的财政投资方式来刺激企业低碳改造的积极性,形成“政府投资、企业运作”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以此来鼓励企业改进传统的落后技术,创新低碳产业。另外值得借鉴的还有英国推出的碳信托基金,这个基金也是由政府出资推出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企业进行低碳技术的改革。

在政策方面,英国政府开征了气候变化税、制定了气候变化协议、实施具有针对性的排放贸易机制、推行了可再生能源配额政策。德国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体现出来的特点有以下几方面:首先是德国的低碳意识教育,德国从20世纪60、70年代开始就对少年儿童进行环保教育,可以说在德国环保节能的观念深入人心,整体的环保意识很高。其次是为了减少来自交通运输工具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德国的低碳技术推动还表现在了汽车产业。再次在税收方面,德国开征了生态税;针对气候能源专门制定了气候保护高技术战略,并将环保技术产业列入新的主导产业重点培育名单。

二、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选择。

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具体选择,要结合我国的国情,还要充分考虑我国传统经济模式的特点以及存在的弊端。我国的国土广阔,并且东西部,南北部的自然、地理条件明显不同,而且由于各地区早期经济发展的重点不同,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我国较大的人口基数也决定了我国国民素质的参差不齐,这为节能环保意识的教育带来了困难。国内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也增加了低碳经济的发展困难。

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模式存在着以下问题,首先是产业结构不合理的问题,第二产业比重过重,第三产业比重偏小,这决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高能耗产业依然会占据主体地位。其次资源消耗严重,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大部分以国内资源为原材料,另一部分原因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来自于投资的拉动,这也需要大量的基础原材料。再次是我国的技术科研创新能力不足,这制约了我国低碳技术以及整体技术水平的提升。基于上述情形,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可以采取“四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具体来说就是政府、企业、科研机构和社会大众各有分工,合作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

政府是重要的推动者,负责制定低碳经济发展的宏观计划,出台相应的政策或规定,并对经济的运行过程进行有效监督和控制;企业是主要的参与者,碳排放量主要来自于企业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能源,所以,产业的低碳改造、新低碳产业的发展、低碳技术的研发和实际应用等企业都是最直接的参与者,企业的生产活动直接关系着低碳经济的发展质量;科研机构是关键的支持者,我国目前的低碳技术还处于较低的发展水平,而新能源的开发、能源利用率的提高、碳的捕获和封存等都需要先进的低碳技术予以支持,这就要求科研机构要积极的参与到低碳经济的发展过程中来;社会大众是最终实施者,因为企业的所有产出都是为了满足社会大众的消费,所以,低碳经济的发展和建设都离不开社会大众的低碳消费。

三、对于我国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建议。

我国的低碳经济建设是一个长期和艰难的过程,过程中会遇到困难和阻碍,为此,在这里给出几点建议。

(一)政府部门要给予财政、税收等方面的宏观政策支持低碳经济的发展要需要技术和制度创新的支持,但是这些项目需要大量的资金加之我国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欠缺,所以需要政府的主导作用和财政资金与税收政策上的支持。在财政上需要政府部门打通融资渠道,为低碳技术的研发、设备的引入提供资金来源;制定并实施有利于低碳经济建设的税收,构建环保节能税收体系,为低碳经济的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制定并颁布有关环保节能方面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低碳经济建设以强制性、鼓励性与惩罚性,推动低碳经济的前进。

(二)建立和完善碳交易市场碳交易市场是一个新型的市场,许多规则还不是很完善,所以我国有必要制定一部相对权威和科学的法规来指导。

(三)构建碳金融市场机制碳交易实质上就是一种金融行为,它的发展离不开金融的支持,所以有必要构建和发展碳金融市场,政府应该鼓励银行和其它金融机构抓住在低碳环境下的商机,研究和开发新型的低碳金融工具。还可以建立绿色信贷担保业务、设立低碳专项基金,推动低碳金融市场的发展。此外,还要大力改造高碳行业,积极发展创建低碳产业,注重低碳技术的创新和研发,加强全民低碳意识,鼓励推行低碳消费,加强国际合作,学习国外的先进技术,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等,这些也可以促进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四、结语。

低碳经济发展模式是对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和替代,它可以使社会经济以一种更环保、节能和有效的途径得到发展和增长,是一种具有可持续性的发展模式。想要保证人类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必须选择合适的发展模式和路径。虽然我国在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硬件和软件条件上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只要我们能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上的优势,我国政府部门在低碳环保的相关决策上予以一定的支持,并借鉴发达国家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上的经验,就一定能少走弯路,稳健的步入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

产业发展报告(通用18篇)篇十八

中共xx县委:

为全面了解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8月14日,县政协组织部分委员和相关部门负责人对全县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情况进行视察。现将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xx县文化旅游资源比较丰富,但由于投入不足,丰富的旅游资源尚未得到切实开发利用,旅游效益不明显。近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旅游产业的发展,制定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xx县文化旅游业发展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召开了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为文化旅游业健康发展发展提供有力的政策支持。投资近3亿元开发建设陶乐影视基地、翰泉海、黄河天河湾、庙庙湖以及防沙治沙博览园等生态项目工程。投资2200万元实施钟鼓楼落架维修、玉皇阁解围等重点文物保护工程。对旅游业发展起到一定的拉动作用。目前,我县拥有一定规模的旅游接待设施,旅游社及分社4家,a级景区2个,农家乐23家,能一次性可容纳300人以上就餐的宾馆饭店10家,一次性可容纳接待100人以上住宿的宾馆5家,已具备星级标准的宾馆一家。据统计,2011年全县文化旅游产业收入2.81亿元。

由于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基础设施相对滞后,旅游业起步较早,但旅游产业发展缓慢,截止目前仍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主要表现为:

1、总体规划滞后。目前,全县仍没有编制文化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全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定位不清晰,导致在发展思路、发展重点等脱离实际,资源整合力度不够,特色不突出,开发项目重复单一。一些景区景点规划缺乏明显个性,文化内涵挖掘不够,影响了深度开发。同时各景区的开发、营销策划以及与市场接轨等专项规划还没有形成。

2、基础设施不完善。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涉及的吃、住、行、游、购、娱的六要素基本具备,但水平十分低下,服务不到位,达不到旅游发展的要求。县城配套服务设施和服务功能不完善。在城市标识系统、卫生环境等方面与优秀旅游城市标准存在差距,同时在住宿、餐饮、购物、娱乐场所等方面的建设也远远不足,无法满足游客所需。景区基础设施较差,缺乏上档次的宾馆、饭店、旅游服务中心、大型停车场等。同时旅游商品开发程度低,几乎没有成熟的旅游商品。更没有产供销一体化的产业链和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商贸街区。

3、专业人才短缺。一是在文化队伍建设上,我县专业文化队伍人才年龄结构老化,无论知识结构还是专业技能等均已无法满足新时期文化工作的需要。由于编制原因,一些具有较高专业技术和文化知识的文艺人才不能充实到文化行业中,文化艺术人才存在着后继乏人、青黄不接的现象。多数乡镇只重视文化站的岗位设置,不重视站干的素质培训,文化站干部组织经常性活动的能力有限,不能带动基层文化的开展,多数乡镇文化站干部只以乡镇中心工作为重,不主动思考和谋划文化建设工作。二是旅游从业人员数量少,业务素质低,只是简单的组团外出旅游,而没有组织外地人来xx旅游的思维意识,旅游理念落后。

4、文化旅游产业链条发展不均衡。我县文化旅游产业的“吃、住、行、游、购、娱”六大产业要素的发展极不均衡,产业链尚未形成规模。一是作为旅游产品包装销售重要环节的旅行社全县仅有4家,从业专职导游少,经营效益差,管理质量不高,根本不适应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二是旅游宾馆酒店总量不足,星级宾馆酒店少,整体档次不高、服务质量有待提升。三是旅游特色商品生产企业几乎没有,谈不上规模、档次,更缺乏相对集中的旅游产品销售场所。四是文化旅游娱乐主要以休闲茶艺、ktv、茶楼、酒吧等为主,不能满足旅游娱乐方式多元化的需求。

5、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滞后。我县的文化设施主要建设在县城西区,这里的广场、校园、文化会展中心、体育健身中心等可圈可点。但县城老城区地窄人稠,仅有的文化馆,无论从面积还是基础设施,均不能达标,勉强达到三级馆,而且在产权上还与教体局、房产管理所等存在争议,直接影响文化先进县的评审。

1、科学指导,完善规划。要高度认识“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发展文化旅游产业就是把文化资源转化为产品,旅游市场就是推动文化产业建设的广阔平台。要从建设重点产业的角度,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以及重点景区、景点的详细规划。全县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规划要与全县的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相协调,相衔接,真正使规划符合xx的文化内涵,符合市场经济下的产业发展需求,体现科学化、生态化、市场化、产业化。

2、加大投入,夯实基础。一方面要切实加大财政对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对文化事业单位,要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逐年增加。要有规划、有重点、有步骤地改善文化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覆盖全县的较为完善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以满足人民群众的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另一方面,对文化旅游产业要加大政府引导性投入。要根据文化旅游产业项目对外招商引资,根据开发建设的实际情况,增加文化旅游产业专项经费,用于规划编制、项目包装、宣传促销等。

3、多措并举、凝聚人才。针对我县文化旅游人才少,

业务底子薄的实际,要从旅游业策划、经营管理、宣传促销、服务体系等方面多措并举,吸引人才、凝聚人才,推动全县文化旅游业发展。一是增加文化旅游专业人员编制,通过招聘、兼职签约、成立专家服务团等办法解决好目前旅游人才紧缺的问题。同时要从严控制非专业人员占用编制。二是通过定向委培、公开招聘等办法解决好旅游专业人才不足问题。三是通过自办联办和在岗培训等形式,紧缺培训解决好适用人才短缺问题。

4、立足项目,拓宽投融资渠道。一是要积极构建“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群众参与”的发展模式,切实做好文化旅游产业重点项目的筛选、论证、储备和规划包装,可通过成立国有独资文化旅游企业的形式,深入整合现有的文化旅游资源,盘活各文化单位和旅游景点的土地、品牌等潜在优势资源,做大、做活、做优、做强存量部分,以此强化招商、落实招商责任。二是坚持“谁投资、谁建设、谁受益”的运行模式,鼓励支持和引导旅游企业或个人采取承包、租赁、有偿转让使用权、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参与经营,通过联合、控股、兼并等办法吸引跨地区、跨行业、跨部门的旅游企业参与旅游项目建设。

5、加大宣传,营造发展氛围。一是要确保足额的宣传经费,建立和健全长久、高效、新颖、密集的宣传机制,把全县的文化旅游资源和产品全方位、多角度的推介出去。二是要立足县情,深入挖掘我县的文化底蕴,注重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的包装,打造文化艺术精品,逐步实现商品化、产业化。如xx民间故事集、古文化景观、刺绣、布艺、农民剪纸、农民画、宣传画册、景点专题宣传片等物化宣传工作。三是充分发挥节会的宣传促销作用。加大对民族服饰、民族饮食、民族节庆等文化的开发、利用,突出文化旅游项目的娱乐性、趣味性、参与性,不断创造新的热点和亮点,聚集人气。

6、加大文化旅游产业链扶持力度,促进我县文化旅游产业健康发展。一是围绕打造生态旅游特色县目标,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建设,推进全县旅游资源资本化。二是围绕旅游“六要素”,充实项目,出台更加优惠的产业政策,积极引进外资,加大对旅游产业的资金投入和开发力度,大力发展星级酒店和旅游产品加工企业,提升旅店服务水平,提高旅游特色产品质量。三是要结合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需要,有针对性地打造一台能够展示xx文化、绿色生态的有档次、有品位的文艺演出。四是要充分利用沙湖、黄沙游古渡的金字招牌,着力打造xx二日游闭合线路,吸引沙湖客到xx旅游。

相关范文推荐

    室内实训报告总结范文(21篇)

    总结范文是对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学习、工作、生活等表现进行归纳和总结的重要文件。小编搜集了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了解总结的写作方式和技巧提供一些帮助和指导。

    党务公开实施方案(优质16篇)

    实施方案是指在解决问题或达到目标的过程中,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和步骤的总称。小编为大家搜集了一些实施方案的模板和样例,供大家参考和学习。为贯彻落实《常德市直机关

    2024年党员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发言大全(20篇)

    学习是一种持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应该保持学习的热情和动力。小编为大家精心搜集了一些学习心得,希望能够给各位朋友提供参考和启发。日前,单位组织开展“三严三实”学习,

    最新观看刑事庭审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经验总结和思考。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心得体会模板,您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个性化的修改和调整。第一段:引入庭审背景及观察角度(2

    计算机网络基础心得体会报告范文(17篇)

    撰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应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够对大家在总结写作方面有所启发和帮助。

    的道德与法治心得体会(精选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在某个过程中所得到的经验和教训的总结和概括。这里为大家收集了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启示。20xx年9月22

    被巡视单位主要负责人表态发言(优质19篇)

    单位是人们工作、学习以及生活的重要场所,对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接下来是一些单位总结的成功案例分享,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有用的写作经验和方法。

    抖音运营实训心得(专业23篇)

    范文探讨了前沿的科学问题,对学术界有一定的推动作用。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范文范本,仅供参考,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启示和借鉴。随着短视频平台抖音的快速崛起

    最新一年级科学教学(实用14篇)

    2.范文范本可以为我们提供写作的参考和借鉴,使我们在写作时更有思路和灵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总结范例,供大家参考,期待能帮助到大家。本册教材共分七个单元

    公安英模事迹研讨材料范文(12篇)

    通过事迹材料,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人的志向和目标,并从中获得启发和动力。小编整理了一些关于事迹材料的典型案例,供大家借鉴和学习。《林业局加强森林公安执法队伍建设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