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

时间:2024-12-23 作者:雁落霞

实践报告的写作过程对于我们的学习和成长具有重要的作用,可以增加我们的实践经验和专业素养。希望这些实践报告范文能够激发你对实践活动的热情,让你在写作时有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一

xx市,作为黄冈市区的一个县级区域,如今其规模已经为地市级,从其名字而言,我的家乡是xx市,而非xx县,近几年来,它作为“古老xx,魅力xx”的形象展现在父老乡亲面前,展现在大众面前,它是鄂东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显示之一。

xx市城乡人口已经超过120万,它本是一个集老区、山区、贫困区于一体的农业大市,但近几年以来,在家乡人民的努力下,这里的区域经济正沿着又好又快的目标稳步进入快车道。

截止20xx年,中国进入改革开放已经三十三年了。三十三年以来,作为湖北省重要城市安庆市有了前所未有过的积极发展。经济、文化、思想解放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45个厂房气派、环境优美、经营火爆的现代化企业扎堆成4平方公里的工业园区,2个二级站组成的铁路运输枢纽,三纵六横共40公里的街道框架,五通一平的配套工程,功能齐全的各项社会事业项目,4个社区联手营造着和谐的社会氛围,组合成35平方公里的省级经济开发区,正在形成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新的增长点,成了xx强市富民的希望区。

xx开发区经历了16个年头的开发建设,总共花了15亿元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28亿元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配件、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六大工业体系和汽配等三个产业群。20xx年,开发区实现工业产值9.85亿元,利税5740万元,在xx经济总量中的贡献率分别达到44%和25%。今年一季度,产值、税收两项主要指标同比分别增长60.6%和39%。

xx的工业,基本形成了以开发区和三个工业园区为主,以乡镇为补充的区域发展格局。这种发展格局的形成,从一般意义上讲,靠的是xx市委、市政府确立了一个明确的总体发展战略、思路和目标;实行了一个企业,一名领导,一个专班,一个部门,一名责任人,一名民警的“六个一”领导举措,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和一系列奖励政策。然而,说起xx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说是“聚变与裂变合作引发的能量”。

所谓裂变,指的是国企改革;聚变则是指招商引资和全民创业。

xx的国有和集体企业改革改制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到20xx年,完成民营化改制的国有企业达106家,占应改制国有企业的79%。加上乡镇集体企业的改制,全市企业改制面达90%以上。共卖断资产10.56亿元,卖断职工身份19954人,置换职工身份15560人。国企改革改制,爆发出一股强劲的裂变能量,xx人把这种能量称之为“一个企业倒下去,一大批同类企业崛起来”。所以他们对国企改革改制的体会很深,深切感受到“国企改革改制的过程,就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的过程”。

三环汽门公司,曾在很长时期内一直是xx工业的支柱。后来随着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变化和国内同行业的冲击,一度步履维艰。改为民营后,活力来了,奇迹也产生了。20xx年,他们采取由外方控股的办法,与德国勒马公司合资,并引入西方管理机制。德方追加投资5000万元,装备一个全自动化车间,新建一栋6000平方米厂房,新上三条自动化轿车汽门生产线,并计划5年内共扩大投资6亿元,把三环建成全球第一家规模最大、汽门品种最齐全的专业化生产基地。三环的发展,使产业链上的民营企业频频诞生。

汽配、纳福传动等20家民营企业。这些中小民营企业的蓬勃兴起,与那些通过改制后获得壮大的大企业一起,使xx的汽配产业堂堂正正地进入全省50个重点产业集群。

就这样,xx市在汽车配件、冶金机械、纺织服装、医药化工、轻工食品、电力能源等产业和商贸领域大刀阔斧地改革改制,强力推动着全民创业热潮的兴起。原企业中的技术、销售、管理人员在卖断和置换身份后,成批成批地自立门户。他们充分自主地发挥自己所熟悉的专业、练就的能力和所掌握的市场等优势,围绕从事过的产业,或按同类产品扩展,或在延伸产业链上做文章,或另辟蹊径新开门路,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出。仅20xx年一年中,xx就新发展私营企业180余家,个体工商户2000余户。

体现聚变效应的招商引资,也给xx的工业和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增添了活力。到20xx年底,xx全市共引进各类项目126个,固定资产到位资金11.8亿元,其中,当年新引进的项目80个,实际到位资金7.59亿元。华新水泥落户xx,实现了xx引进国内500强企业零的突破。

20xx年引进河南老板周迎春先生兴建的兴业钢铁炉料有限责任公司,是武钢、鄂钢、冶钢等大型钢铁集团在华中地区唯一的冶炼原材料配送中心。其占地面积411亩,总投资11000万元,分两期建成。一期于20xx年初建成投产后,当年实现销售收入9亿元,上缴税收3800万元。今年二期建成投产后,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大企业,当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0亿元,实现税收过亿元。与之配套的相关企业,构成了xx第一个冶金机械产业年产值跨20亿元的主业集群。

裂变与聚变同时爆发出的能量,体现出的效应是xx工业的又好又快发展。20xx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70.34%;完成工业增加值9.05亿元,增长22.8%;产销率达101.36%;规模工业企业达102家,同比净增24家,是十年来增加户数最多的一年。

xx的城市变化给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xx在黄冈率先实现了主要街道刷黑,率先提出了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省级园林城市目标。2002年,xx市委、市政府请来了华中科技大学的城建专家、教授,按照“山水园林城市”、“大别山中心城市”、“交通枢纽城市”格局定位,花了130万元对xx市的城市规划进行修编。紧接着,一个放开胆量,放开手脚,放开大步经营城市这样一个体现空前思想大解放的设想从规划中走向了实践。他们经营城市是全方位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一起拿出来经营。

近年来,xx转变观念,不是单纯抓城市建设,而是把城市当作经济实体来经营,向城市要产出,从经营城市中得到建设城市的资金。政府每年直接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仅400万元,连供城建城管人员的工资和一般开销也不够。然而,这六七年中整个新老城区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却达5亿元,其中有2.7亿元来自于经营城市。xx市“四大家”办公的新大楼是黄冈10县市中最好的,但新大楼并不是政府投钱建造,而是通过置换,由开发商还建。老城区内原25个部门的办公楼,全都面向社会公开挂牌拍卖,由开发商进入,采取还建或变现后自建的办法,实现了搬迁,既为老城区腾出商贸空间,也加快了新城区发展,还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无形资产经营也走出妙棋。陵园路中段冠名权拍卖后改名融辉路,所得470万元用于道路刷黑。步行街因电费问题,每天晚上10点关闭路灯,全街一片漆黑。后将沿街路灯改建成灯箱广告位出租,由商家付电费,政府不再花一分钱电费,每年还可收取租金48万元。xx城市建设规划好,思路开,基础实,机制活,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肯定,成为我省继武汉、仙桃、大冶后,第四个获得开行城建贷款支持的城市。20xx年,xx城建投入达到3.2亿元,创历史新高。

经营城市的结果是使城市建设资金出现了良性滚动的态势。鄂东最大的建材市场、两条步行街和一片连一片的商品房住宅小区,在老城区相继耸立起来;以行政、文化为主要功能的新城区,25个部门的高层办公大楼,竞相竖起。如此一来,整个xx市区的城市内涵和外延都得到了同步扩展,市区面积由原来约10平方公里发展到23.66平方公里,绿化率达到33%,提高了10个百分点。

经营城市,实现了由投入向产出的转化。

此前的xx市,每年的房地产建安税收、集贸税收和政府调控的土地出让金三项收入各为100万元。现在,房地产建安和契税5000多万元;集贸市场税4800万元,且每年还在以30%左右的幅度增长;政府调控土地出让金收入达5100万元。这三项收入合计突破了15000万元,形成了xx城市建设资金新的来源。

近7年来,xx市用于整个城市建设的资金达5亿元,除靠经营城市所得27000万元外,还有向上、向外争取项目这一大块,其所占城建投资的比例不足50%。20xx年,他们在争创省级园林城市中,共完成各项建设投入3亿余元,创历史新高。其中“十大市政工程”和“九大绿化工程”完成投资6405万元;城区5条主街道刷黑7.3公里、12.2万平方米;金桥广场、烈士陵园、将军广场、护城河一期整治等工程如期完工;垃圾场迁建、金通湾新区启动、神光花园建设、京广大道硬化等重点工程均按计划推进;新增城区绿地面积8万平方米,建成区绿地率提高1.5个百分点。一年中在城市建设方面办了这么多实事,如果没有经营城市这一招儿,那是很难想象的`。

xx城市建设突飞猛进的过程,也是给市区内22万居民营造和谐人居环境的过程。项目引进,直接增加了新的就业岗位;房地产开发规模进一步扩大,拉动了市区的商贸业。二者不仅帮助3200余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而且还新增4500多名农村居民进城就业;带动近5000名困难企业离退休人员全部进入医保;101户城镇低收入家庭享受到了廉租住房补贴金;推进了农村危房“福彩安居工程”的实施,解决了3100人的住房困难。

“人间四月天,xx看杜鹃”。

xx有十分丰富且正在开发的旅游资源。

巍巍大别山绵延其境内约3000平方公里,群峰耸立,集雄、奇、险、秀于一体。特别是被称为“天下第一龟”的龟峰山风景区内,不仅有能代表xx山景的奇山险谷,而且还有成万亩一片的天然古杜鹃花海,堪称“中国第一杜鹃山”;加上被称为“百鸟家园”的道教圣地五脑山国家森林公园、传说“九龙缠顶”的九龙山地质公园等,构成了xx的山中乐园。境内的巴水、举水两大河流和253座大中小型水库,如条条玉带和颗颗明珠,镶嵌在群山之中,形成了xx的水上胜景。

xx是著名的革命老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黄麻起义就发生在这里,这里是鄂豫皖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大革命时期起,xx共有13.7万人参加革命,在册烈士12532人,诞生了王树声、陈再道、许世友、王宏坤等28位将军。境内现保存着的烈士陵园、乘马岗会馆、王树声故居、苏维埃政府旧址等数十处革命遗址,成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也构成了xx具有传奇鲜红色彩的旅游景观。

悠远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xx旅游资源的又一组成部分。这里有吴楚柏举之战古战场遗址,有麻秋和麻姑的传奇故事,有魏晋一代文豪曹操亲临龟峰题写的对联、唐太宗李世民登龟峰留下的“能仁寺”御笔、唐杜牧和宋苏轼曾饮酒赋诗的遗址杏花村、明李贽著书讲学的遗址钓鱼台,还有周恩来、董必武、陈毅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题词赋诗,江泽民、李鹏视察xx时签名及留下的故事等等,加上移民文化、村名文化、民俗文化、姓氏文化等,构成了xx旅游的古色古香。“绿色”、“红色”、“古色”,“三色旅游”,异彩纷呈。

xx市委、市政府解放思想,更新观念,高瞻远瞩,科学谋划,把旅游资源当成经济资源开发。共投入资金1.2亿元,开发出“三山”(龟峰、五脑、九龙)、一村(杏花村)、一线(红色旅游线)七大旅游板块,打造生态观光游、人文游、红色旅游、休闲避暑游、寻根游、乡村体验游等六大旅游产品。同时完成了龟峰山、五脑山、九龙山、杏花村等四大景区的规划评审;进一步完善龟峰山风景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全面启动杏花村历史文化名村建设,推进五脑山森林公园开发,重点建设红色旅游经典景区,龟峰山创建为国家aaa景区,五脑山创建为国家森林公园,实现旅游发展新突破。特别是投资2600多万元改造、扩建烈士陵园、乘马会馆和革命历史博物馆,出台优惠政策促景区农民搞“农家乐”,这一切明晰的思路,有力的举措,打造着xx经济发展的新热点。

“借交通线,打旅游牌,唱经济戏,富老百姓”。这是xx市委、市政府抓旅游业的一大宗旨。

20xx年,全国人民迎奥运,中华民族添喜庆。20xx年,也是xx人民的喜庆年、吉祥年:沪汉蓉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武麻高速公路开工建设、大京九的电气化改造,xx将成为中国境内又一个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城市;同时大别山电厂并网发电。

开发旅游,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就是抢抓这一历史机遇、顺势而为促进xx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选择杜鹃花作为xx文化旅游节的品牌,是因为杜鹃花浓缩了xx文化之精华,寄托着xx人民无限的精神向往。举办杜鹃文化旅游节,聘请公益性城市形象代言人,开全国县市先河;以杜鹃为节会标志,叫响xx品牌。一方面以节造势,提升xx文化、旅游知名度;一方面以节会友,扩大对外开放,促进招商引资。借助办节会契机,xx全市正掀起招商引资大比武热潮。今年一季度已新引进项目12个,总投资达6.87亿元,其中工业项目8个,创历史同期之最。

作为有12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如何破解?xx市委、市政府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二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8.9%,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40元,增幅为12.7%。农村经济从特色产业起步,围绕扶贫开发做文章,在xx已坚持走过了10年的历程。现在形成的8大板块,连成了5条产业带,总面积达66万多亩。其中优质稻板块25万亩,年产量达46万多吨,优质小麦板块10万亩,年产量30000多吨。此两个板块总产量近50万吨,被列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和“粮食生产先进单位”;蔬菜板块12.7万亩,其中大棚蔬菜50000亩,年蔬菜总产量达60万吨;板栗板块集中打造了盐田河“全国板栗第一乡”,以盐田河为主板,向四周发展,总面积达50000亩,年产量达1.28万吨,系列收入7000万元;蚕桑板块总面积为8.5万亩,50000多农户从事桑蚕业,蚕茧年产量为40.5万公斤,产业系列产值达1亿多元,被国家商务部定为“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地区,其中“万亩生态桑园基地项目”被正式立项;畜牧板块已初步形成了麻中的猪、麻东的牛、麻北的黑山羊、城郊的家禽各具规模的养殖格局,总产值达6.5亿元,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市”;药材板块总面积达2.5万亩。“菊花之乡”福田河镇被誉为“全国菊花第一镇”,面积为20000亩,年产量达2200吨以上;老米酒板块集中在木子店、张家畈、三河口等乡镇,酿造老米酒的农户达40000余户,已发展老米酒原料优质糯稻生产基地30000多亩,年产老米酒10000多吨,产值突破亿元。xx可耕用土地为81.65万亩,8大板块占其8成以上,占农业总收入41.1亿元的90%以上。

xx农村经济收入的另一大来源是劳务收入。

89万农村人口的xx市,拥有50万劳动力。其中外出打工的人数达25万人,加上在本地从事非农业的50000人,合计有30万劳动力从事劳务经济,年收入达22亿元,与农业总收入之比为53.5%,人均突破2000元,占年人均纯收3021元的66%以上。

如此收入规模,理所当然地成了xx市委、市政府紧抓不放的重点。他们把“劳务经济”与工业强市、产业固本一起,当作xx摘掉贫困帽子,巩固扶贫开发成果,又好又快地进入发展快车道的渠道之一。其能够体现实效的举措就是抓住农村劳力的培训和转移。

4.3万;与通乡镇、通村公路建设相配套的建设资金得以保证,新建县乡道22公里,硬化通村公路550公里,使总里程达到1200公里;已解决2万人饮水安全问题;完成3100口沼气池建设;完成基本农田土地整理9万亩;完成德援项目新造林1.5万亩、退耕还林荒山造林1.2万亩;完成185个新农村村庄规划;新建和改造村级组织办公场所370个。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121家;1.4万户、3.2万人农村特困对象享受低保,并全部纳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促使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84.3%,共兑付补偿资金3200余万元。

蔬菜、板栗、蚕桑、畜牧、老米酒、菊花。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二

1 )时间:

2 )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4 )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 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xx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三

你的家乡有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以下是小编为你整理了家乡变化社会实践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作用。

机械工程学院

08xxxxxx32

xxx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家乡的变化——乡镇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个人感想。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改革的浪潮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使其更加适应了中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世界也在不断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因为我们的发展影响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回忆往昔那段童年的记忆,耳畔依稀萦绕着一个名词-供销社。记住中,当时我幼小的身影也曾来回穿梭其间。我幼小的心灵感觉偌大的一个供销社有些空荡荡的,记住有些模糊,只记得那展柜上的商品不多而且都有点古董的感觉。里面的灯光也有些昏暗。现在供销社的面貌基本完全被颠覆了。由一个变成了五六个小店面,由国营变为了个体经营。商品的品种变繁多而且门面变得更加敞亮了。不言而喻,不难看出我们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质需求也增长了。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也更适应了人们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还没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观念和觉悟而且人们的趋利性更趋向于金钱和权力。纵观这几十年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作用似乎有些不恰当,或许说这是社会发展的水平限制了教育水平,影响了人民的素质水平。

看着脚下的路慢慢由黄变灰,少了些风尘仆仆,多了些平坦舒心。镇上的小洋房也如雨后春笋,慢慢取代了黑旧歪斜的老木屋。这些面小洋房也更注重外表了,不再是红砖残露,水泥粉面。个个都安上了磁砖,显得分外夺目。房子好了车子有了!记得我只有五六岁时,当时有自行车的也没有几家。没过两年自行车几乎是每家每户必有的。当时,谁家要是有摩托车就算有钱了。看着人家骑摩托车,我就会羡慕好一阵。因为我至今还没机会学骑摩托车。这几年镇上有轿车的人也渐渐多了。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能买的起轿车就很有钱的行为。来到沈阳后发现我错了,其实有车也不是难事。

随着求学轨迹的不断变化和要求,我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对家的感觉全在我的记忆深处,回忆的画面似乎已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已不能反映家乡的现貌。记得镇上卫生院附近的一片老房子在一场火灾中化为了灰烬,据悉,火灾的原因是因一个单身汉醉酒后,不小心引起的。那一片都黑炭堆成的废墟,真让人惋惜!不过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政府的关怀下,不到半年时间这里已经洋房林立了。此景更胜当年呀!

历史的年轮碾过,苍老了往昔的德胜舞厅,记得小时这里歌舞升平。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古老的小镇时,往来于此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后这条街上又出现了好几家卡拉ok,渐渐地,舞厅就没落了。这个过程中,我的邻居当年也承包过一阵,但好景不长。不几年就将其转手给了其他人,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五金店,还卖水泥。生意还挺火的。

寻觅着古老的足迹,追忆着流逝的历史。在、镇上有着好几处危墙,说是危墙,但人们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依旧健在,只是有些被拆了建房子。又有些方砖老堵被列入危墙行列看着老墙的减少心中总是有些不舍,但小镇的发展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需求要求这一切必须进行。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悠闲的记忆里,深邃的烙印着改革的痕迹,我们这代人有种承前店后的骄傲,却也含着无奈与遗憾,记得我们小学三年级,的离开中心小学本校区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学校上课,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木桩已被岁月腐蚀了根基,木制的墙板布满了无数被冲洗后留下的凹槽。有效地我们并没有因环境而又自卑与不乐。依旧将童真洒满了这片土地,将快乐的三年级留在了这。四年级我们又辗转来到另一座老房子了,这是个土墙建筑,木质地板。比三年级那更有学校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我现在才有。当年没哟一个人谈论学校设施怎么样,当时的我们除了学习,考虑的最多的如何养蚕,抓蝌蚪,小青蛙…. 着这里我们见证了98洪灾。当年那些老建筑就在河畔,都经不起喝水的亲吻,为安全起见校领导决定我们停课放假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期末考取消。五年级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但我们没有被安排进新教学楼,在旧教学楼有度过了快乐的五年级,;六年级我们终于如愿,到崭新的教学楼上课了。这时的操场表达了,是原来的两倍。而且我们还有了让我们自豪的塑胶跑道。这么好的跑道,中学都还没有啊,而且知道后来我市高中念高中是,美丽的高中校园内也没有,直到我们毕业了才听说我们高中更建操场才有了自己的塑胶跑道。

新菜市场建成后我发现里面卖的菜比以前多了,买菜者带回的菜也更多更营养。以前卖牛肉的人不多现在卖牛肉羊肉的摊主就有了好几家,走上大街感觉现在的大姐是彩色的。特别是年青人,发型多变,衣着新潮,连手边的宠物也让人眼睛一亮。

改革的三十年,我见证了二十年,这三十年的变化,这二十年的发展是让人欣喜的,祖国的二十年发展也是让人自豪的,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四

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xx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xx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xx,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xx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xx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五

xx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区位于山西省xx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xx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xx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xx州变化最为显着的地方--xx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xx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xx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xx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往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xx州腾飞”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xx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xx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xx州悠远的文化传承。借鉴xx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xx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xx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六

两年前,随着升学的缘故,我背着简单的行囊来到这座陌生的城市—南宁,虽然远离家乡,但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土地,故乡的一草一木,在我的心里永远是那么的熟悉。

我的家乡在美丽的贵港覃塘,地理位置优越,区位优势独特。地处贵港市西北部,是贵港市乃至广西最具有发展潜力和前景的城乡结合部,是桂中地区重要商品集散地。交通便利,通讯发达。距贵港市区中心和郁江港口仅20公里,千吨级货轮可上溯南宁,下达港澳,黎湛铁路复线横贯覃塘;209线、324线国道、南梧二级公路纵横贯穿全境,并交汇于管理区党政机关驻地—覃塘镇,日平均车流量达3万多辆。

虽然出门在外不经常回家,但每次回家我都会惊奇地发现家乡也在变化着,并且,近几年来我发现家乡的变化越来越大了,人民的生活越来越好。下面就是我发现的家乡的一些变化:

家乡很多年前就铺水泥路,基本都通到家门口,所以家乡的交通可以说是很便利的,上次回家我还发现村里还出资弄路灯,晚上出门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黑漆漆的一片,晚上出门还要拿着手电筒,黑夜行车也相对更安全了。并且在路上基本不见自行车了,人们骑的更加多的是电动车和摩托车,这也反映了人们的生活水平更加高,环保意识也相应加强了。

家乡基本每家每户住的都是楼房,几年前人们很少装修,但现在基本都装修的很漂亮它们不仅外观新颖漂亮,而且室内装璜考究、设施齐全、美观舒适,改变了原来基本不装修、室内没摆设的状况。生活环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以前家乡出一个大学生已经是很了不起了,家乡的孩子基本都是读完初中就去工作了,但现在人们的思想觉悟更高了,家长都努力督促子女读书,现在大学生已经不是稀奇的了。虽然家乡的人们都是务农为主,但人们经常读一些关于致富之类的书,所以家乡木材厂、养猪场越来越多,这也相应给家乡的人们在农忙之余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人们的收入也会相对更多一点。

过去家乡的人们不富裕是一衣多季,现在家乡的人们富裕了是一季多衣,而且非常注重讲究服装面料、款式、和品牌。过去的布鞋、胶鞋也被各式皮鞋、波鞋所替代。再也不会出现穿着不合时宜的衣服,小孩子的衣服也不会买更大的以备长大了还能穿,而是穿的更加的讲究了。

随着收入的稳步增长,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特别是现在国家实行家电下乡和城乡用电同网同价政策的落实,家乡的居民买到了实惠的家电,一改过去买得起家电而用不起电的状况,冰箱、洗衣机、空调等高档家用电器已不再是奢侈品,正成为家乡居民生活要素的重要内容。

随着物质生活条件的日益改善,家乡居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家乡办起了自己的歌舞团,并且,去年家乡也建好了一个室内的娱乐中心,在娱乐中心里可以打篮球,也有一个大大的舞台,平时谁家有喜事只要交100块钱的水电费就可以在娱乐中心办酒席,并且还会请一些歌舞团来助兴,这样子就算下雨天也不会愁。

现在家乡卫生条件改善,卫生所增多,解决了农民看病难的问题,医疗设施也相对齐全。近年,由于国家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农民从中得到。

在“食”的方面,从最初的“填饱肚子就算富裕人家”,到现在的每日必吃得健康、营养的食品,食品供应现在根本不在话下,以前人们基本是在过节或是集市日才能吃到肉,但现在人们基本每天都能吃到肉,冰箱里基本都会有备好的肉菜,并且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不会像以前那样专买便宜的菜而不注重食品安全。

从泥路,到水泥路;从瓦房,到楼房;从生活困苦,到逐渐改善,再到如今的经济宽裕。看着家乡的改变我感到很高兴,我也确实感受到了我家的幸福生活在蒸蒸日上的发展着,我感到很欣慰。虽然家乡各方面都在慢慢的改变,但我还是有一点小建议:

一、我发现虽然家乡有很多娱乐场所,但很少开展娱乐活动,所以我建议多开展一些娱乐活动,可以在各个节日的时候开展,如篮球比赛,拔河比赛等。这样不仅可以增加节日的氛围,群众之间也更多的交往。

二、在农闲时期人们经常聚在一起聊天,所以我觉得在村里应该开设一些报亭和农家阅览室,多鼓励人们了解时事,了解一些科学。这样人们将会知道更多外面的事,整个村的文化内涵将会的很大提高。

三、麻将风和扑克风在村里基本是很流行的,虽然都很小但有害身心,我希望家乡的政府可以加大各方面的教育,多作一些宣传,特别要注重下一代的教育,以免这种赌风泛滥开来。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的一些建议,作为家乡的一份子我希望在未来家乡会越来越美好。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七

xxxx。

xxx。

改革开放30年来我们家乡的变化——乡镇面貌和人们的生活水平,以及个人感想。

改革的春风吹遍了神州大地,滋润了后起的华夏大地。30年的风雨洗礼,30年的改革发展,30年的风云巨变让一个大国重新崛起,让中华民族重新登上世界的舞台,让世界感知中国的发展与壮大,让世界为中国的辉煌而喝彩。改革的浪潮推动了整个民族的进步,解放发展了中国的生产力,使其更加适应了中国社会日益增长的物质生活需求。同时世界也在不断的注视着中国的发展,关注着中国的一举一动,因为我们的发展影响世界的今天与明天回忆往昔那段童年的记忆,耳畔依稀萦绕着一个名词-供销社。记住中,当时我幼小的身影也曾来回穿梭其间。我幼小的心灵感觉偌大的一个供销社有些空荡荡的,记住有些模糊,只记得那展柜上的商品不多而且都有点古董的感觉。里面的灯光也有些昏暗。现在供销社的面貌基本完全被颠覆了。由一个变成了五六个小店面,由国营变为了个体经营。商品的品种变繁多而且门面变得更加敞亮了。不言而喻,不难看出我们镇居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物质需求也增长了。这种个体经营模式也更适应了人们的人生观个价值观的发展水平。同时也反映了现代人还没有共产主义思想的观念和觉悟而且人们的趋利性更趋向于金钱和权力。纵观这几十年的发展这种趋势越发明显。说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副作用似乎有些不恰当,或许说这是社会发展的水平限制了教育水平,影响了人民的素质水平。

看着脚下的路慢慢由黄变灰,少了些风尘仆仆,多了些平坦舒心。镇上的小洋房也如雨后春笋,慢慢取代了黑旧歪斜的老木屋。这些面小洋房也更注重外表了,不再是红砖残露,水泥粉面。个个都安上了磁砖,显得分外夺目。房子好了车子有了!记得我只有五六岁时,当时有自行车的也没有几家。没过两年自行车几乎是每家每户必有的。当时,谁家要是有摩托车就算有钱了。看着人家骑摩托车,我就会羡慕好一阵。因为我至今还没机会学骑摩托车。这几年镇上有轿车的人也渐渐多了。没上大学之前我一直觉得能买的起轿车就很有钱的行为。来到沈阳后发现我错了,其实有车也不是难事。

随着求学轨迹的不断变化和要求,我在家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对家的感觉全在我的记忆深处,回忆的画面似乎已跟不上时代的变迁,已不能反映家乡的现貌。记得镇上卫生院附近的一片老房子在一场火灾中化为了灰烬,据悉,火灾的原因是因一个单身汉醉酒后,不小心引起的。那一片都黑炭堆成的废墟,真让人惋惜!不过在改革的春风吹拂下,政府的关怀下,不到半年时间这里已经洋房林立了。此景更胜当年呀!

历史的年轮碾过,苍老了往昔的德胜舞厅,记得小时这里歌舞升平。每当夜幕降临这个古老的小镇时,往来于此的人络绎不绝。几年后这条街上又出现了好几家卡拉ok,渐渐地,舞厅就没落了。这个过程中,我的邻居当年也承包过一阵,但好景不长。不几年就将其转手给了其他人,现在这里变成了一个五金店,还卖水泥。生意还挺火的。

寻觅着古老的足迹,追忆着流逝的历史。在、镇上有着好几处危墙,说是危墙,但人们并不将其放在眼里,依旧健在,只是有些被拆了建房子。又有些方砖老堵被列入危墙行列看着老墙的减少心中总是有些不舍,但小镇的发展改革的要求,人民生活需求要求这一切必须进行。

在我的学习生涯中,我悠闲的记忆里,深邃的烙印着改革的痕迹,我们这代人有种承前店后的骄傲,却也含着无奈与遗憾,记得我们小学三年级,的离开中心小学本校区到一个木质结构的学校上课,这是一座古老的房子,木桩已被岁月腐蚀了根基,木制的墙板布满了无数被冲洗后留下的凹槽。有效地我们并没有因环境而又自卑与不乐。依旧将童真洒满了这片土地,将快乐的三年级留在了这。四年级我们又辗转来到另一座老房子了,这是个土墙建筑,木质地板。比三年级那更有学校的感觉,或许这种感觉我现在才有。当年没哟一个人谈论学校设施怎么样,当时的我们除了学习,考虑的最多的如何养蚕,抓蝌蚪,小青蛙….着这里我们见证了98洪灾。当年那些老建筑就在河畔,都经不起喝水的亲吻,为安全起见校领导决定我们停课放假更让我们兴奋的是期末考取消。五年级我们又重新回到了母校的怀抱,但我们没有被安排进新教学楼,在旧教学楼有度过了快乐的五年级,;六年级我们终于如愿,到崭新的教学楼上课了。这时的操场表达了,是原来的两倍。而且我们还有了让我们自豪的塑胶跑道。这么好的跑道,中学都还没有啊,而且知道后来我市高中念高中是,美丽的高中校园内也没有,直到我们毕业了才听说我们高中更建操场才有了自己的塑胶跑道。

新菜市场建成后我发现里面卖的菜比以前多了,买菜者带回的菜也更多更营养。以前卖牛肉的人不多现在卖牛肉羊肉的摊主就有了好几家,走上大街感觉现在的大姐是彩色的。特别是年青人,发型多变,衣着新潮,连手边的宠物也让人眼睛一亮。

改革的三十年,我见证了二十年,这三十年的变化,这二十年的发展是让人欣喜的,祖国的二十年发展也是让人自豪的,我相信祖国的未来将会更美好。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八

2)地点:我的家乡———云南省曲靖市陆良县;。

4)实践的流程:

a、收集一定量介绍家乡状况的文稿材料。

b、整理文稿材料,并作分析。

c、动笔写作。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在党和国家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发展纲要时,举国上下团结一致共同为此奋斗。我的家乡位于滇东北的一个坝子里,它是云南最大的坝子,是滇东粮仓具有“鱼米之乡”的美誉,它有着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四季如春)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森林、水、矿产),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得以安居乐业。对于这样一个地方,地理位置相对重要,铁路、国道、高速公路相继在这里开通,改善了这里的交通状况。然而这样的改变并没有在实际的发展过程中给这里带来巨大改变,反而,从全国百强县的行列中被淘汰出来了,昔日那些能容纳大量劳动力岗位的工厂陆续“下课”……从此便留下并滋生了一些污染、浪费型的企业。在我的家乡历来以烟草、蚕桑等为重要产业,并且每年能为全县人民带来大量的收入,但由于工业惯性、科技落后、设备老旧等原因,使得与这些相关的产业得不到深化更新,未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的发展结构,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城镇化进程缓慢、人们生活水平得不到巨大改善。面的这样的状况,政府未能充分发挥其职能来对经济的发展进行及时的调整。

在改革开放的推动下,人们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经济作物(烟草、蚕桑)得到大面积种植,人们收入也随之提高,生活也变得丰富多彩,追求高品质的生活成了一种时尚;在追求时尚的过程中给我们身边的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污染、浪费比比皆是,并在人群中出现了一些不利于社会和谐的人和事,让中国这个礼仪之邦的颜面为之蒙受损失,人们的幸福指数也不会太高,身心健康也受到威胁。

因此,再好的教育也难抚平这样“伤口”,看教育办得如何就看受教育的范围有多广、深度有多深。在我的家乡,教育设施相对完善,但在完善的教育设施也不如有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因为好的环境的确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老师只能治疗精神上的伤口,身体上的伤还得靠医生。说到这,顺便谈一下人们看病的问题,随着医疗保险的实施,国家、人民各出一部分,给广大人民群众建立医疗保险,大大解决了人民看病难的问题,提高了健康水平,节约了农民的血汗钱,也在人民心中养成了健康的生活意识。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并且现阶段我国的粮食供应始终处于一个基本平衡且偏紧状态,自20xx年国家取消了农业税,并每年对农民发放种粮补贴,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由此可以看出国家对“三农”的重视,国家做出这样的决策的确高瞻远瞩。自改革开放以来农业虽说有所发展但跟工业和第三产业相比,农业相对滞后,发展缓慢,有关农业的一些水利建设不够完善,并且我国农业每年都要受自然灾害的严重影响(如:干旱、洪涝)。如今,国家制定了促进“三农”有效健康的发展政策,并且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来支持农业的发展。修建基础设施,改建电网,家电三下乡,提高了农业的生产效率、生产质量。促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为“三农”的发展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添砖加瓦。

山的雄伟构筑起地形的骨架,水的温柔孕育了万千生命,土的敦厚养育了一方子民,火的刚烈开启了灿烂的文明之路,最后我希望我的家乡---陆良坝子在以后的发展过程中越来越美!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九

寒假一转眼就过去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我体会到很多,感受也很深。透过这个寒假的社会实践使我感触颇多透过实践我总结出几点:

服务态度至关重要————做为一个服务行业,顾客就是上帝良好的服务态度是务必的,要想获得更多的利润就务必提高销售量。这就要求我们想顾客之所想,急顾客之所急,提高服务质量语言要礼貌礼貌,待客要热情周到,要尽可能满足顾客的要求。超市的服务理念是“亲切服务”,每一位员工都会在胸前佩带黄色的微笑牌,并且相应的员工守则中有着“不准对顾客说不明白”“务必佩带员工卡与工作卡”等等细的条款,服务好每一位顾客,使其宾至如归。

重视员工利益————超市的食堂实行饭、汤免费制,员工只需自己准备菜就好了,并且有相应的设备给员工加热饭菜,超市食堂的菜也很实惠,比外面的便宜很多,这也算是员工的福利待遇吧。人事部的相关负责人都会要求相关单位聘用员工时务必签订劳动合同,这样的`话就保证如果单位克扣员工工资,那么大润发就会帮忙员工向相应的单位进行工资追讨。

此外,我也发现并不是超市里面什么东西都是好的,就举几个例子吧:过年时各种饮料销售都会很好,各个商家也都打出了折扣商品,从八五折到五折应有竟有。有一次看到一种小瓶的饮料也是打折扣,打折原因是“商家让利”,可如果细心点的话你会发现这种饮料只有三个月左右就过期了,而且部分饮料瓶里你能看见一些黑色的沉淀,这就是已经变质的商品了,超市居然还敢放在货架上卖。由于我是在超市的酒饮科工作的,切身体会到了过年期间某些酒的暴利了,比如说茅台酒,卖出一个礼盒就能有七八十元的回扣,而过年期间每一天都能卖出一两百盒,听了直叫人汗颜。事实上摆在货架上的茅台酒都不是正中的的,都是一下仿冒商家的冒牌产品,真正的茅台只有五个字“贵州茅台酒”不多也不少,正品酒只有在超市的柜台才能买到。之后才了解到,超市作为一个容纳了几千上万种商品的地方,并不能给顾客多少保证,各种真货假货应有尽有,因为超市不可能去审查每个商品供应商的各种详细的信息,超市在商品的入住审查上只要求产品有生产日期,生产地,厂家名称,保质期登简单的几项基本资料。所以超市购物需留意谨慎。

透过一个多月的实践使我增长了不少关于酒的知识,期望能够在将来的实习中更进一步。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

201*年1月底,我在自己的县里--**区,进行了一次关于本市的社会实践。对于一直在外上学的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经历。

**区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中北部,是古时兵家必争之地。我印象中的**,固然有“晋北锁钥”之称,可是发展却极其落后,单从破旧的街道与脏乱的秩序上就可见一斑,就说“晋北锁钥”这个牌子的悬挂地--北城门楼吧,虽然我很少从这里路过,可印象中店商小贩横七竖八,本就街狭路窄的小巷更显拥堵不堪,垃圾遍地污水横行,简直如入鲍鱼之肆;可是这次回来,街上的情形却大有改观,翻天覆地来说亦不为过。

首先是有序的道路和整齐的房舍。**区从前年起就下大力整治老城区建设,包括北城楼在内的几个老城区皆修缮一新,街道被扩宽,沿街的商铺民宅皆以滴水飞檐修葺,道路两旁装上古色古香的路灯,走在街上还真有点“梦回唐汉”的感觉,三年未见,我竟还真有点不认识了,关键是与之毗邻的地标性建筑北城门楼广场也修建起来,水池喷泉有模有样,亭台座椅一应俱全,广场正前方还置放了一块二人摔跤的'石像雕塑--忻州自古就有摔跤之乡的美誉,石像两侧的空地上,几位建筑工人正紧张有序的扎花绑灯--春节快要到了,看来这城楼还要热闹一番呢。

其次便是忻州的重头戏,也是近几年忻州变化最为显著的地方--忻州市7451重点工程了。年,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忻州市中心城区“七路、四桥、五馆、一院”重点工程建设,简称“7451”工程。“七路”即中心城区规划区域新建七条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干道网。四横:云中河北路(云北街)、云中河南路(云南街)、北环街、城北街;三纵:芦芽山路、傅山路、云中山北路,另外还有和平街西拓及元遗山路北拓;“四桥”,即在新修的路上架设四座风格各异、独具特色的桥,包括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云中山路桥、七一路桥;“五馆一院”,则是为了全面提高城市文化魅力而打造的“艺术馆、科技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和歌舞剧院”。

走在新修的大路上,双向十车道,放眼过去,也觉天高地阔,心情舒朗--当然,道路两旁还是推平的黄土,不过这就更显现代化的雄壮与气魄。从雁门大道(也即云中山路)一路往北,就来到了雁门桥(也即云中山路桥),雁门桥将雁门关古城墙的记忆与符号融入此桥的设计,桥头堡以雁门关长城峰火台为原型,栏杆设计上也沿袭了城墙的造型。主墩处设有便于洪水通过的拱洞,形同古城墙上的拱门,忻州悠久的历史就仿佛飘荡在桥的四周;沿傅山路一路向西,就看到傅山路桥,它以“鲲鹏展翅、忻州腾飞”为设计构思,现代风格的拱桥,拱肋如振翅腾飞的羽翼。交错的圆弧优雅大气,富有动感。外倾的主拱和内倾的副拱,丰富了桥面空间,空间变化的拱肋动感十足,简洁大气,表现出极强的现代气息,无论从何角度看去都似展翅的鲲鹏,大概寓意着忻州在发展的道路上越飞越高吧;芦芽山路桥的设计理念则是忻城古韵,仿佛是唐代古建,将精美繁复的木构件应用到桥梁上,在桥上形成亭台与楼阁,突出了忻州悠远的文化传承。借鉴忻州特有的古建形式来表现忻州悠久的历史,融合山西古建元素,建筑感强,与周围人文环境协调,突出了其古典气质。

第三便是通过对南云中河的景观重塑了。云中河景观带设计了康体湿地段、行政中心段、宜居滨水段等三大功能区,依托场地本身及周边的自然山水及景观资源,借“山”、理“水”、荣“城”、育“林”,因地制宜,架构起“山、水、城、林、”的点线面有机整体、实现城市与滨水区的综合衔接。从打造芦芽山路桥、傅山路桥、七一路桥和云中山路桥四大地标性桥头景观,分别体现了植物景观游赏、城市形象展示及观演集会、文体休闲三大功能特征,真不愧是展现生态保育、创造区域生态价值的康体湿地段,树立城市门户、塑造城市形象的行政中心段,体现文体休闲、提升市民生活品质的宜居滨水段。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引导我们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投身社会的良好形式;是促使大学生向工农群众学习,培养锻炼才干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养性,树立服务社会的思想的有效途径。尤其是对于我们军校学员来说,通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我们在校的观念得到更新,眼界得到了开阔,吸收了新的思想与知识。小半个月的社会实践一晃而过,却让我从中领悟到了很多的东西,而这些东西将让我终生受用。社会实践加深了我与社会各阶层人的感情,拉近了我与社会的距离,也让自己在社会实践中开拓了视野,增长了才干,进一步明确了我们军校学员的成材之路与肩负的历史使命。忻州在党的坚强正确领导下,一步步走向了繁荣、走向了富强,以小见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国家也一定能够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更加富强、更加文明、更加民主、更加和谐!社会才是学习和受教育的大课堂,在那片广阔的天地里,我的人生价值得到了体现,我将不懈奋斗,投身到伟大的强军实践中去,矢志强军梦想,争做红色传人!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一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一、东部发展。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此次调研结果表明城市的交通、住房、娱乐设施等方面的变化比较明显。特别是在交通方面:改革开放之前,泥路散布在城市的各个角落,有的甚至坑坑洼洼,很难行走,这样的道路很难形成便利的交通,对城市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因此为了城市的快速发展,修路成了城市发展经济越过的第一道障碍。

在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在国家的大力支持下,短短三十年的时间里中国的交通面貌焕然一新。技术的不断革新使得公路改造速度不断加快,路面质量也不断提高,主要岛屿公路进行拓宽取直,降低坡度,提高道路质量,实现路面黑色化。为让人们出门都能便利的找到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以快速的抵达目的地。京九铁路纵贯南北,湘赣复线横卧东西;高架桥悬卧各市,地铁直通各地,沿海城市水上交通更是日新月异。

以河北迁安为例:迁安市区面积达到21.4平方公里,改革开放前仅有几条破旧的公路,但截止到20xx年2月,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312.6公里,新建乡村油路38.8公里,通油路村达到486个,占全部行政村的91%,形成了连接城区、建制镇、旅游区和村的四级快速路网;不到一年时间,投资2.35亿元的9公里钢城路和1800米长的钢城大桥竣工通车,建成了滦河第一长桥,也是河北省公路第一桥;建成河北省县级第一条一级公路。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44公里,形成了“四纵四横”、“四环相绕”的城市道路网络。全市用电总量达到22亿千瓦时,日供水能力1.3万吨,日处理污水能力8万吨,集中供热面积达到208万平方米,形成了100%的集中供热率、100%的自来水普及率等多元能源网络。

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与完善,极大地保障了城市经济的发展,也为城市居民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各种便利。而今东部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完善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2、城市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对于城市人口来说,收入并不像农村那样单一,其中包含着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纯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等等。改革开放前,城市发展比较落后,即使身兼数职的居民也很难面对生活中的各种昂贵的消费。每个月仅50—100元的收入让居民的生活苦不堪言,只能勉强的维持生活。但是从改革开放以后,各大城市加快对外开放,坚持以市场为导向,通过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因地制宜发展各种工业,使全市工业进入较快发展阶段。切实落实企业经济责任制,使企业获得了更多的生产经营自主权。

1987年工业企业普遍实行工效挂钩、税利包干等承包责任制,并不断加以完善;1994年起,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在基本完成乡镇企业转制的基础上,对国有、城镇集体企业实行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的转制工作,大胆采取股份合作、联合、兼并、出售、破产等形式,注重盘活存量,重组优势,整体搞活。这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经济的发展尤其是私营经济的发展呈现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改革开放以来,个体私营工业开始起步,政府通过放手发展、放开经营、加大扶持、扩大规模等方式,促进个体私营经济的发展,个体私营工业异军突起。加上工人的不懈努力,经济技术的不断进步,让这个新生产业得以蓬勃发展,以浙江省舟山市的岱山县为例:,全县的1182家个体、私营工业企业,占全县工业企业的56.6%;实现工业产值7.42亿元,占全县工业产值的56.6%。成为岱山工业经济的主力军和全县经济新的增长点。人们的收入成倍的增长,已经能够极大地满足人们的日常生活。自然就业率也呈好转趋势。比如:20xx年福建省武平县新增就业2260人,1436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

各大城市都有独特的发展模式,即使同属东部也会有所差异。比如:东南沿海的一些城市就会比较注重海上事业的发展。渔业,盐业以及一些轻工业是其主要的经济增长点。仍以浙江省舟山市岱山县为例,改革开放的春风给那里的渔农村经济带来了活力和生机,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使得生产力大幅度提高。19全县渔农业总产值达到18.3亿元,比1978年增长3.8倍,年均递增7.8%。综合利用渔业资源,渔船作业向钢质化、大型化迈进。渔业是岱山的基础产业和传统优势。1978年全县机帆船总数为934艘、44055吨位,基本实现了渔业生产机械化。1984年,改革渔业经济体制,从原来的“三定两奖”、“定额包干”等生产责任制转变为单对船核算。1993年在试点的基础上,全面推行渔业股份合作制,对渔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渔民的积极性,增加渔业投入,调整作业结构,船只向大型化、钢质化、多功能化发展。年全县有钢质渔船861艘、112250吨位、264422马力,分别占全县渔船总数的30.5%、56.1%和54.4%;全县渔业总产量达到35.7万吨,5年间年均递增11.1%。渔业经济的繁荣发展使得渔民的收入大为增长,20xx年,渔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已达到了8432元。

在对东部城市的调查问卷统计中,83.33%的受访者对改革开放中的一些政策的实施情况表示“满意”或“一般”,仅有16.67%的受访者认为“无所谓”或“不满意”。东部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人们的生活水平相较30年前有了质的飞跃,人们在改革开放中品尝到了经济发展的甘美琼汁,对生活的满意度相对较高。

3、住房条件的变化。

在我们的调查中,东部城市居民对居住条件30年来变化持“变化很大,居住面积、居住质量及环境大幅改善”的占78.2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城市的住房条件也大有改善的。改革开放之前人们居住房屋最常见的是破旧的平房,而家中也没有什么电器。脏衣服只能依赖手洗,做饭前需捡柴、烧火,就更难以奢望电视机等先进的娱乐设施了。可如今,人们的日常生活就完全不一样了。住房装修相当豪华。有的装修一套住房要花上好几万元甚至更多。不仅住房条件得到改善,室外的娱乐设施更是让人目不暇接。每个居民区都建起了公园供大家休息、娱乐。另外,城市的邮电通信设施、市政公用设施、码头、电厂等其他一些基础设施方面也有了快速的发展。正是这方方面面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如此完善的基础设施系统。

4、医疗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以前,城市的医疗设备十分简陋,医疗水平也相对低下。因一些小病就不治而亡的情况随处可见,随着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迅速发展,各种技术的不断进步,各大城市都开始行动起来积极引进国外的先进医疗设备,发展中国自己的医疗单位,领会西方医学与中方医学双方面的知识,达到中西结合。并且建立起健全的医疗制度,促进市民的医疗保障。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卫生事业也取得明显成效。可是,近年来我国又面临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在有的医院看病,排队甚至要排上几个月。再者对一些并不怎么富裕的家庭来说,家里只要有一个人生了一场大病就基本上要搭进全家几乎所有的财产,以至于有人宁愿选择死亡也不愿去医院就医。目前国家已经就这方面问题进行了一些改革,控制医院的医疗费用,并从一些小的方面帮人们省钱。例如:医院的挂号费有了一定幅度的降低,而且在开药方面不再是整盒整盒的卖,而是根据病人需要来开药方。

在社会福利方面,国家也做出了自己的努力。城市人基本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保险,而且国家还规定了最低收入保障,保证让每个人都有基本生活保障。

5、教育方面的变化。

发展迅速的城市自然不会轻视教育了。改革开放前,人们的教育水平普遍比较低。当时,教育机制不完善,教育工作者也比较少。人们关注最多的就是多赚钱养活自己,养活家人。所以很少考虑过上学、读书。调查中有人这样描述“在我父辈一代,一家五六口人,最高学历不过是初中。有的一家人都没上过学。现在九年义务教育已经普及,减免了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杂费,让人人都有机会上学,都可以接受初级教育,以至中等”。改革开放之后,人们逐渐了解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明白知识不仅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想水平,还可以带来财富。所以他们下决心让自己的儿女进入学校接受教育。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人们的收入高了,居住条件好了,交通方便了,自然也就追求更高质量的文化生活。通过调查,人们以前的休闲方式大多为听广播,聊天,看报,可如今看电视,上网,听mp3,休闲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不再只想温饱问题,而更多的关注精神层面的追求。思想解放了,人们开始烫头开始打扮,80年代喇叭裤成为时尚,女青年开始穿红裙子红羽绒服,后来又出现了健美裤,牛仔裤等等;90年代人们开始与世界同步,追求名牌;而21世纪,人们关注个性,认为服装是一种魅力个性的体现,人们的休闲娱乐方式更加丰富。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相对于城市变化,东部农村变化就显得慢一些,不过,同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农村,东部农村的发展还是很快的。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xx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因为这些设施在农村历史上是不曾有过的。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水平在自己的努力劳动下,在政府的支持下有了明显的改善。他们注意到要加强农村卫生、娱乐、住房等设施的建设。20xx年国家加大对农村的建设以后,各村村长、支书就带领着大家轰轰烈烈的展开了新一次的农村整改活动,尽快让农村完善起来,让村里的每一个人都能在良好的环境中生活。有的乡村认为在改革开放30年中家乡变化最大的就是乡村建设发展,公共设施进一步完善,生活环境改善,即使是在农村也可以到处看见公园,里面的保健设施一应俱全;过去垃圾到处飞的情况也不会再出现,道路两边也设有垃圾筒,每天有专人负责清理;村子里的厕所也在村长的要求下统一进行了整修,让村子里一下子干净多了;村里还建起了设施齐备的文化中心,让村民在闲余之时有了读书、看报、娱乐的好去处;家门口的银行,也为人们的资金来往提供了方便。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二、中部发展。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投资/元项目。

20xx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xx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xx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xx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xx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xx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xx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大分工的细化,城市居民的组成早已变得多样化了,有工人、教师、个体户、商人、技术人员、服务人员等等。但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收入情况并不相同。从事高新技术行业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自主经商的商业人员收入较高。这些人员的月收入大多在5000元以上。工薪阶层的收入也大幅度提高,以河南平顶山市为例。该市在改革开放以来,人均收入水平大幅提高,99年工薪阶层平均工资水平为1000—1500元。而直至20xx年,已经提升至2500元。

当然,在工资水平提高的同时,城市居民的就业途径就业方式比起30年前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改革开放前就业通常就意味着进入某个工厂或是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然后一直干下去。现在城市居民就业时更多的人进入了服务性行业。改革开放带动了服务业的蓬勃发展,为广大的待业人员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更丰富的就业资源,缓解了就业压力,同时也缓解了社会压力。由于服务业有污染小、回报快等特点,它已成为了为城市居民提供就业岗位最多的行业。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xx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xx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xx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xx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三十年后,人们观念早已完全变样了。从衣着到化妆品再到发型发生的变化的确令人难以想象。现在,再鲜亮的颜色也有人敢穿,再大胆的式样也有人敢试。“个性”和“品位”成了考虑着装时的首选。服装从70年代的的确良,到80年代的喇叭裤,再90年代的健美裤,一直到现在的各类休闲装。

三十年前“爱情”是只能在心里想,羞于说出口的。三十年后“爱情”变成了“日常用品”。70年代说到爱情很多年轻人都会脸红。80年代的爱情是用语言和文字“写”出来的,90年代的爱情是靠嘴说出来的,而现在爱情更有唱出来的。当年的一首《致橡树》唤醒了女性在爱情中的'平等和独立意识。现在,包办婚姻几乎绝迹,自由恋爱成为男女爱情的主要方式。

1978年计划生育政策成了一项基本国策。人们关于养儿育女的思想也开始慢慢变化。三十年从曾经的多生、到少生优生,再到现在的一些“丁克”家族,从“一定要生儿子”到“生男生女都一样”,人们在生育观念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农村——自古即是贫困之源,历史的遗留问题加上现实的具体问题造就了农村在改革之初举步维艰的局面。经过三十年的奋斗和努力,在我国中部地区农村的面貌也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农村的基础设施极不完善,表现在乡村道路公路极少、路况极差、水利基础设施未得到较好保护,破坏严重,大部分地区不通电、通电的地区也常停电等。

现在中部农村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特别是中部农村地区的公路建设。“村村通”工程在全国范围内的实施使中部地区的道路交通状况得到很大的改善。同时交通工具也发生较大的变化。现在的农村居民出行也已十分方便,在公路上可以和城市里一样搭到公交车了。

以河南省平顶山市某农村为例:“马车、自行车、摩托车都曾经是那个时代最主要的交通工具。而现在城乡间的公交车上,车厢内干净整洁,乘客们对公交车都有掩饰不住的赞意。近年来全市累积农村公路建设投资达4.2亿元,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共计1170公里。

2、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改革开放以来各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

年份/年19781982198519901995200020112011。

收入/元10615649476714553285516256826379。

据了解,1978年清徐县农民年人均收入为106元,20xx年人均收入6379元,是78年时的近60倍。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4、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5、教育观念。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农村地区人们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改革开放前和改革开放初期的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村儿童的失学率是相当高的,个别地区甚至高达90%。女孩子的失学率比男孩子更高。这不仅仅是由于社会总体落后,在很大程度上与人们对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也有直接关系。近些年来,居民们逐渐认识到了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性,即使是十分贫困的家庭,家长们也会咬牙让孩子上学,“再穷也不能穷了孩子”成为绝大多数人的共识。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重视教育的成年人较少,对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严重不足。许多孩子未读完小学,父母们就迫不及待的把他们留在家里帮忙干活。那时经常这样出现这样的情况,父母大多数时间都在生产队里抓紧做工分。于是,家务活、部分农活就落在孩子,特别是长子长女的肩上。农村的孩子的学习时间学习机会都很少。

随着时代发展,国家越来越重视教育事业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和对教育重要性的宣传。原来外出打工的人,由于学历低、文化知识水平有限,只能从事十分辛苦但报酬又低的体力劳动。他们返乡后教育后人,要珍惜上学的机会。于是,村里人也渐渐意识到了教育的重要性。教改之后九年义务教育免交学费,更是极大地提高了父母让其子女读书的积极性。现在的农村就是十分困难的家庭,家长也会尽全力让孩子上学。教育事业在乡村中蓬勃发展,呈现了勃勃生机,教育的重要性已经深入人心。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是祖国经济腾飞的三十年,也是中部地区发生巨变的三十年。三十年来和祖国的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的大街小巷、村舍田间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三、西部地区的发展。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在居民水电使用方面,西部地区的许多城镇进行了电网改造,大大提高了电力运输的能力,为缺电少电地区的居民用电提供了保障。而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干旱地区的水利工程建设又给西部城镇居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带来了便利。

另外,在城镇的市容建设等方面,西部地区也取得了较大成就。在这次调研中,西部地区城镇的受调查居民普遍反映这些年来家乡的环境有较大改善,表现在城镇绿化面积扩大,街道路灯、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完善以及城镇卫生情况改善等方面。

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的一个城建工程为例:呼和浩特市在20xx年修建了其市近几年来城市建设中投资规模最大、建设规模最大的城建工程——二环路。其规划设计按照城市主干道建设的标准进行。道路设计采用机动车双向八车道,中间用绿化带隔开,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人行道界限分明。呼和浩特市的二环路建成后,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道路的压力,使道路资源得到合理分配。二环路的修建很大程度上带动了沿线经济的发展。二环路联通了各开发区和旗县,对货物转运起了极大的便利作用。企业的运输成本降低,物流通畅,利于企业发展。与此同时,公交系统在二环路通车后增设了环城公交线路,这也给二环路附近的居民出行带来了方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xx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其次,在居住环境方面,以前对卫生、绿化等方面的重视度较差,居民居住的周边环境并不是很舒适。同时,由于供水、供电、供气等设施也不完备,给居民的生活也带来一定麻烦。尤其是在西北地区,三十年前基本没有集中供暖,冬天城镇居民只能自己靠生炉火取暖,这样既污染环境又给居民生活造成不便。而居民用水也很少有自来水,基本都是在院落中间打井取水,有些干旱地区甚至要到很远的地方去挑水。

然而,通过这次调查发现,上述情况已有所改观。西部好多城镇大都建设了楼房供居民居住,这些楼房以钢架结构居多,住房安全系数大大提高的同时,也极大的提高了居民居住的舒适度。由于将城市卫生、绿化等方面的建设提上了足够的重视,西部城镇的环境有了很大进步,日益变得整洁干净。同时,在城镇居民集中的地方建立了许多居民小区,有专门的物业公司维护小区的环境等,也使居民居住环境极大改善。现在西部城镇地区的用水用电问题早已解决,供暖也有了很好的保障。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经过努力,喀什地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9.8%;初中适龄少年入学率达到86.7%。

西部地区地处内陆,改革开放以前,一直是观念比较保守落后的地区。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也逐渐对外开放起来,进步的思想逐渐进入并被当地居民所接受,居民逐渐认识到改革与开放的必要性,并尝到了实惠。

这点在问卷调查中即有明显的体现。在居民对改革开放这一基本国策所持观点这项调查中,近乎100%的被调查者认为改革开放是一项符合人民根本利益的基本国策,利于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是中国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必经之路,有着重要意义。而在对居民认为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变化最大的方面的调查中,80%以上的被调查的城镇居民认为是家庭收入增加,生活质量提高,达到小康水平。另有60%—70%的城镇被调查者认为是市场经济发展,商品多样化,购物更加方便以及社会文明程度提高,周围人的道德素质提升,社会和谐发展。

除了对改革开放政策的接受与支持,西部地区居民思想观念的变化还表现在乐于接受新鲜事物方面。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使用范围的日益扩大,居民接受新鲜事物的途径越来越多,越来越便捷,与外界的联系也越来越密切。在丰衣足食的基础上,居民逐渐对饮食、着装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喜欢追求时尚。

农村的变化和发展。

改革开放三十年,西部地区城镇日新月异的同时,乡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在本次调研中体现的甚至比城镇更为明显。

1、基础设施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并不完善,西部的乡村地区就更差了。乡村内部以及与外界沟通的道路主要是土路,遇到阴雨天气出行十分不便。乡村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不完备,阻碍了农民的生产,农民靠天吃饭的现象严重。

如今,西部地区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突破。经过多年的改造,乡村的道路状况有了极大改观,许多地方铺设了宽阔的柏油马路。道路的畅通,方便村民出行的同时也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在西部地区的乡村也取得了很大成就,尤其是在西北干旱地区,许多水利工程尤其是调水工程的建成极大提高了西北地区农业的生产力,改变了以往靠天吃饭的现象。在西部地区城镇的中,几乎100%的受访者认为居住地的交通环境有所改善,同时水利等方面的建设也有较明显的效果,生活用水和农业用水问题均得到较好解决。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在经济相对落后的西部地区,三十年前居民的收入普遍较低,而对于西部地区的农民来说,收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年景的好坏。但即使收成好的年份,由于技术等条件的落后,农民的收入仍然很低。

一组针对甘肃省天水乡村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80年代初,该地区60%以上的农村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30元,15%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30—50元,1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100元,只有4%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元以上,甚至还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元以下。

而目前,该地区80%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1000—3000元,只有1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1000元,8%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甚至有6%的家庭人均月收入已达到5000元以上。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受经济条件制约,二三十年前,贫困的西部地区乡村的住房条件非常差,大多村民居住的房屋为土坯房甚至茅草房,居住舒适度及安全系数极低。而村中的卫生条件也不好,“脏乱差”现象普遍存在,影响了村民的居住环境。

然而,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变化。低矮、危险的土坯房、茅草房被宽敞、明亮的平房取代了,甚至部分村民已经建起了小别墅,村民住房的面积明显扩大。而农村的卫生状况也有很大改观,以前随意堆放的垃圾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整洁的乡村小路。

云南腾冲的调研报告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腾冲乡村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得到了很大提高,基本上30年间,每户都换了一套新房。在当地,每户人家都盖一架木架结构的正房,每栋耗资2万元左右,装修大抵也需要2万元左右。而在腾冲地区的广大农村,已有60%的农户住房条件达到这样的水平。

4、社会保障方面的变化。

以前,同全国大部分地区的情况类似,由于农村医疗保险制度没有建立,以及医疗设施较差等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居民普遍存在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

而如今,新型医疗合作制度已经在农村普遍建立起来,村民每年只需缴纳10元的保险费就可以享受医疗补贴。这项政策极大程度上解决了广大农民的看病问题,有病不去治疗的现象几乎不再存在。农业补助方面,由于西部地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农民的生产生活受到一定影响,国家给农民直接补发粮食补助款,减轻了西部地区农民的负担。

5、教育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西部地区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农村的教育发展也很快。以前,由于观念落后,农村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不高,农村青少年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即使有少数人希望求学,也因为教育资源的限制而不能得到良好的教育。而现在,农村的教育观念已经转变,加上国家对乡村教育的大力支持,这种情况大大得到改善。

以甘肃天水某村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该村的教育状况得到了极大改观。现在的统计结果显示,该农村25岁以下的村民,80%为初中以上学历,其中50%是大学本科或大专学历;25—40岁的村民,有60%是初中以上文凭。从这些数字当中可以看出,村民的受教育程度正在日益提高。在调研的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人们对待教育的态度发生了很大变化。大部分农民深刻意识到知识对发展的重要性,因此对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符合了时代的需求,促进了当地农村与时代接轨,促进农村的进一步发展。

6、思想观念方面的变化。

近三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受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

而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发展到现在,所调查的农村家庭大多都看上了彩色电视,近40%的农村家庭安装了有线数字电视,50%左右的家庭购买了vcd或dvd,甚至有10%左右的村民家中已经开始使用电脑。在被调查的村镇中也出现了许多文化场所,如:音像制品出租、书报刊出租与零售、网吧等。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的丰富和改善,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也发展迅速。

7、文娱生活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民整日劳作在田间,为生计奔忙,没有时间也没有能力去进行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而今,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民也有了较多的闲暇时间和经济能力,文化娱乐生活也开始丰富起来。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农村建立了不少专供村民进行文化娱乐活动的场所,也给村民的休闲提供了好去处。

重庆周边农村的调查问卷显示:该地区虽然80%的被调查者的休闲方式是电视媒体,有7%的被调查者选择外出活动,而且还可以清楚的发现网络媒体已经逐渐深入到了当地农村。最近几年,甚至已经有部分村民放弃传统的方式而选择外出旅游的方式庆祝新春佳节。

【结语】。

世事更替,沧海桑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历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已经初步实现了从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型。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在持续高速的经济发展中空前繁荣,人民生活水平普遍得到大幅度的提升。这种已持续30年的大发展与大繁荣不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出现而且也是1840年以来中国进入近代史以后前所未有的历史现象。通过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之所以取得举世瞩目的成果,不仅有赖于其对国内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实行渐近式改革的制度安排,而且还得益于其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政策,并制定了符合本国国情的、切实可行的开放战略。正因为如此,中国的国内改革和对外开放才始终处于良性循环的状态,相辅相成,相互激荡,成为推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两大动力和源泉。改革开放事业也必将成为我党我国一直坚持的政策指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迈向胜利!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二

一路颠颇,几经辗转,总算回到了一年不见的家和家乡。走在昔日熟悉的乡间小道上,心中满溢的是喜悦,激动与自豪。我被家乡翻天覆地的变化所震撼。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那时侯村里养鸡的特别多,每条巷都堆着满巷的鸡粪,一到夏天更是苍蝇漫天,臭气熏天。还有随意堆放的垃圾堆。我们每天都呼吸着混杂着各种味道的空气。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

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不仅发展了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铁厂,煤厂等厂矿,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微波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扭秧歌,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阳光工程”、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年轻党员主要是复员退伍军人,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是全县第六届专业技术人才,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县农业“34111”工程,大力发展农村中介协会组织,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三

我的家乡在-农村,在农村长大的我对家乡这几年的变化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在衣食住行文卫几个方面,家乡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穿衣由简单朴素,难以保暖,到华丽大方,结实舒适。现在的农村人摒弃了曾经的单调乏味的服饰,换上了色彩艳丽的品牌服装,保暖已不是主要的追求,经济舒适逐渐成为最终目的。原来的追求填饱肚子,现在的追求饮食营养健康。

农民种地原来种地缺乏专业知识,亩产几百斤,还得缴纳农业税,现在农民种地有了技术,知识增加了,亩产千斤以上,同时种地还能得到国家的补助。农村还实现了机械化生产,收割机,水泵,插秧机,大型的机械让原本复杂的劳作变得简单。

农村劳动力剩余,继而吸引了大批投资商到农村办厂,既利用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又能利用农村成本低的优势,实现了互利双赢。粮食产量提高了,农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加上国家的优惠政策让农民种地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生产生活都得到了大幅度改善。

农村以前的建筑多以低矮的草房土房为主,现在大部分都住上了宽敞明亮的平房,条件好的盖起了小洋楼,有的年轻人在外工作还选择在城市里买房。室内的家居设备也信息化,现代化。原来用电都困难,使用的是煤油灯,土质锅灶,有个收音机就不错了;现在用电那是最最基本的,室内从白炽灯过渡到了节能灯,彩电已不足为奇,液晶电视开始受到亲睐;农民也开始接触到了计算机,与信息高速公路接轨,真正体会到了地球村的感觉;太阳能,冰箱,洗衣机,电磁炉等等,全都走进了寻常百姓家。在通讯方面,每家每户都装上了固定电话,手机也越来越普及,人们享受到了无线通讯的快捷与方便。

以前的农村,通的是最难走的泥路,路上跑的是笨重的大三轮,手扶车,牲畜拉的车走起来颠簸不用说,还扬起漫天灰尘;现在村村通上了平坦的水泥路,国家的汽车下乡让有条件的家庭配上了面包车,小轿车。摩托车,电动车逐渐成为大众化的代步工具。四通八达的农村公路还通上了公交车,远近交通都很方便。

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得到了显著改善。国家重视三农,努力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搞三下乡活动,使得农民的文化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原来的上不起学,买不起书,到现在的义务教育,设立助学金等,农村孩子摆托了文盲的束缚,接收到了文化教育,素质提高了。老一代农村人深刻体会到了没文化的痛苦,十分重视子女的教育,鼓励读书,期盼能把孩子送到高等学府,接受高等教育,成为国家栋梁之才。在这样的环境下,农村的孩子发奋读书,考高中,考大学,乃至出国深造,在外打拼,让农村人都扬眉吐气了。

原来农村人看病难,没钱看病,也没有先进的医疗设备,大病小病都没个着落。而现在,农村的卫生条件大为改善,药店,诊所,大的医院都基本上能解决农民的身体问题。为了照顾农村,国家还给农村办了医疗保险,看病报销让农村人看病更加省钱,农民有病不再拖延,健康状况较以前提高了许多。

改革开放的伟大政策改变了中国的道路,改变了中国人的生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农村生活必然奔小康。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四

进行数据分析和整理后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的作用。

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改革开放的决定,使得古老的中国主动的与世界接轨。时至今日,已经是改革开放的第三十个年头,改革开放是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重大历史决策,对中国步入世界强林之列起着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改善民生、增加民主等方面也是其他政策无法比拟的。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这三十年期间全国各地究竟有什么变化?为此,北京科技大学以寒假假期为契机,组织学生对家乡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变化进行调研。共有560名同学加入调研行列,计回收4880份调查问卷(其中有效问卷4865份)和554份有效调研报告,同学们调研的足迹北抵齐齐哈尔南到南宁,东到上海西至张掖,遍及30个省市自治区。综合运用访谈、调查问卷、查阅文献相结合的方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对各自家乡三十年间的变化进行调研,回校后,经过对同学们的调研报告进行整合并对调查问卷进行数据分析,撰写此文,以期对改革开放三十年神州巨变起到管中窥豹作用。

在4865份有效问卷中,问卷填写者的男女比例为2684:1181,年龄由最小18岁到最高81岁,年龄跨度为63岁,调查地区大城市、中小城市、乡镇(县)、农村的比重大约为1:2:2.5:5,基本上反映出了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国各地区的变化。

东部基本概况:中国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海南11个省市,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1978年,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中共中央做出了关乎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抉择,改革开放大幕正式拉开,古老的中国发生了历史性巨变。在改革开放历程中,东部地区不仅自己保持快速、稳定发展,同时对西部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这里,我们将分别就东部地区城市和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的巨大变化进行比较分析。

改革开放伊始,城市便率先行动起来。作为改革开放的“急先锋”,城市在经过三十年的变化后呈现了一片繁荣的景象。这种变化体现在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1、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改革开放前,大多数农村的人民生活在贫瘠土地的怀抱之中,特别是山里面,那里没有一寸公路,没有便利的交通设施,过的几乎是与世隔绝的生活。人们世世代代在土里刨食,繁衍生息,且封闭贫困。自从国家进行改革开放以后,农村的百姓也渐渐觉醒了。他们不甘一辈子都困在这贫穷的大山里。他们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于是借着这股改革开放的风他们发扬“愚公移山”精神,开路不止,默默奉献。于是,公路网如叶脉从城里向乡村延伸,一条条公路抛向崇山峻岭,一座座桥梁飞架于大河两岸,乡与乡,山城与乡村抹去了天然的分隔,携手连成一体。然而,美中不足的是,通往各行政村的道路多是机耕道,路面狭窄,被雨水冲刷得坑坑洼洼,雨天泥泞,路难行。有的路段甚至在雨水的几次冲击下就坍塌了。而且农村人想出一趟远门依然不是那么的方便。为了去一个地方,人们常常要花上不少时间,有的时候还要车、船等不断的周转才能到达目的地。这样的情况确实让人担心。不过20**年以来,中央加大“三农”的投入,农村公路建设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农村人民抓住了这个千载难逢的机遇,全力拼搏,迎难而上,一场农村公路建设的攻坚战全面打响!

除了农村交通的变化,村里的其他设施也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农村里没有人会想到娱乐设施和公共设施。

2、农村公民就业及收入变化。

从农村基础设施的进步到农村教育的深化,从农村政策的改良到农村休闲方式的更新,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改革开放以前,农村人大多靠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劳作来养活自己。这样单一的劳动方式很难让农村富裕起来。所以改革开放以后,农村也不断引进新的技术,新的品种,实现多元化发展。

以福建某地为例,在农业品种的引进方面,以前人们主要种植的是山药,油菜籽,小麦等作物,目的是养家糊口,储备粮食。随着改革开放,外来品种的不断引进,人们已经开始种植胡萝卜、药材等经济作物,来获取更大的收入,发展本地经济,建立胡萝卜市场,发挥市场调节的重要作用。只有打开市场,才能引进更好品种,才能卖出农产品,才能提高生活水平,达到并超越小康。

此外农业结构也有了一定的变化,河北某地农业结构30年来发生了巨大变化,:以前单纯的一年一熟的玉米和小麦轮番种植,现在作物的种类已经五花八门数不胜数。先前的麦地已经建起了一座座草莓或蔬菜大棚,曾遭人弃置的荒地已经变成今天的蘑菇基地,当初不景气的小店已经养起了奶牛为附近居民提供鲜奶,而原来被堆在路边的秸秆现在已被放入沼气池发酵成了燃气。这些举措不仅使人们腰包鼓起来,生活环境也改善了不少。与此同时,农村也发展了其他的经济,希望以多元化的经济结构促进农村的发展。特别是民营企业数量有了明显的增多,一些类似小作坊的手工业增多,随着改革的浪潮,人们的思想也越来越活跃。以唐奉镇为例,它依托区域优势,培育丝网产业。目前,入驻唐奉镇丝网小区的丝网企业已近20家。此类现象不胜枚举。农村在民营企业发展浪潮中有了长足的发展。

3、住房条件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农村的人们大多居住在一间低矮的土屋里,有的甚至是两户人家共用一间房屋,村里的厕所也是乱七八糟、臭气熏天。改革开放以后,人们的生活发生很大的变化,经济也发展的比较快。这时人们就想到了自家房屋的改建,之后各村便进行了大范围的住房改建。所以近些年来,农村里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套房逐渐取代了低矮的土坯房。在改革开放的30年中,大家的居住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变,不论是在居住面积还是居住质量环境都改善了,过去是一大家子,祖孙三代,兄弟好几房都挤在一个房子里,即使房子很大也是很拥挤。而现在基本上是小家制,一家三口住一个房子,有的甚至造房子三层四层,即使是五层的也不少,这样子居住面积便和空间伸展了,而房子的装潢也十分豪华,里面的设施,如洗手间、浴室、厨房等都齐全,居住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

4、医疗保险方面。

农村医疗方面的改善,农业税改的益处也同样是令人欣慰的。农业医疗保险:改革开放以前农村鲜有人去买医疗保险,农村人病了大多是自己去山里找些草药自己煎着吃,医疗状况堪忧。随着改革开放在不断深化,人民的生活在不断改变,改革措施的不断实施,使百姓越来越感受到祖国大家庭的温暖,基本上实现人人都有医疗保险,每人仅需交10元钱就可以享受一年的保险。国家的强大依赖于人民的强大,有了医疗保险,农民就有了一大保障,真正在强大起来。

农业税收方面,自从实行“三农”政策以后,国家减免了一切农业税,农民收有所得,感受到了国家政策的优越性。农业税还尚未减免的时候,有时税收,政府人员强制执行政策。甚至拉马,只要能抵偿农业税的,什么都拉,目的是让农民用钱来赎,有时候会出现打斗现象,农民自行组织多次的上告现象,现在农业税的减免,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而且也稳定了社会,增进了农民务农的积极性,对于国家富强起到了很大促进作用。

5、教育方面的变化。

作为觉悟比较早的东部人来说,是绝对不会置教育于不理的。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各县各村就分别采取了不同的措施来改善农村的教育状况。东部人对外来的知识了解得比较多,他们明白正是知识让美国、英国等地区迅猛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们对知识都有着渴求。在生活得到改善时就让孩子进入学校学习,当然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这么想的。不过幸好有国家的政策帮助人们提高觉悟,国家实行的九年义务教育保证了每一个孩子都有上学的机会。对于一些实在有困难的家庭,国家和社会也是一直在帮助他们,保证让他们都能上的起学。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现在农村人民的教育水平较之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6、思想及文化生活方面。

随着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他们也开始追求精神生活的享受了。这在改革开放之前人们是不敢想象的。虽然目前农村里的人们并不能都像城里人那样以出国旅游来作为自己的休闲方式,但是他们也有属于自己的休闲方式:踩高跷、扭秧歌、跑旱船、架鼓、舞狮等,这些娱乐方式丰富了农村人民的娱乐生活。而以前由于贫穷,很少有时间进行这样的活动。近年来,人们的业余时间多了,原本许多濒临失传的珍贵民间艺术也重放异彩。村中扭秧歌,唱戏,书法社等民俗活动近几年更是发展迅速。人们在闲暇时或是拿起扇子跳两下,或是撩起嗓子唱两句。舞步与歌声真正体现了人们日子越来越红火,越来越好。数字电视、电脑使人们在休闲的时候也与世界紧紧联系在一起,时刻了解世界上的各种动态,而不仅仅只是做一个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人。

从以上东部地区的城市以及农村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的变化来看,改革开放对东部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城市的飞速发展,东部紧随其后无不体现了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强大势头。

三十年前,也就是1978年12月,当位于中国中部的安徽省凤阳县的小岗村的18户农民为了摆脱贫穷的命运,冒着极大的风险,秘密签订契约,决定将属于集体的耕地承包到户,打破公有制的限制搞起生产责任制的时候,他们并没有想到中国历史上一场深刻的变革——改革开放,就此拉开了序幕。

中部地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发源地,三十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城市到乡村、从基础设施到社会福利、从传统农业、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信息产业、从人民生活水平到生活方式、从休闲方式到思想观念,在各个地点、各个方面的变化都让世人称赞不已。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和全国其他地区的各个城市一样,三十年前中部地区各个城市的基础设施是极不完善的。城中道路路况差,下雨后有积水,没有路灯;交通干线基本都是自然形成的,道路规划不科学;城市电网连接混乱,输电能力差,断电现象十分常见,有的小城甚至还没有通电;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基本没有,污水大多直接排放等。

而今中部地区的各个城市,大部分城区的主要道路都是水泥路面,两旁配有人行道。有的城市还有较好的街边绿化。现在各个城市的交通干线都经过了科学的规划,道路流通能力大大增强。绝大部分城市都早已完成了电网改造工程,不仅输电能力得到很大的提高,而且电网的安全性也大大提高。大部分城市都有了自己的高楼群。城市基础设施的变化还表现在城市供热供暖设施日益完善等方面。

以山西省大同市为例:

据了解,近7年间,大同市区的配套城市道路灯光工程投资达6000多万元,共安装1.5万盏灯。

下面是对近七年来大同市大型道路建设工程的简单统计。

时间投资/元项目。

20**年9000万新建北路、迎宾东西路、宾西街道。

20**年1.1亿“三大五小”道路拓宽工程。

20**年4亿“1111”道路拓宽工程。

2004年2.6亿同泉路、新胜东西街、迎宾大道续建工程。

20**年1.4亿同泉路等8条主干道拓宽工程。

20**年1.8亿迎宾大道、环城高速公路建设工程。

20**年3.6亿环城高速公路建设、新胜东西街延伸段续建工程。

2、城市居民就业与收入方面。

改革开放前,和全国其他地方一样,中部地区城市居民大多是工厂里的工人。他们的收入来源以工资收入为主。由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整体低下和社会经济的整体落后,工人们虽然端着“铁饭碗”,但是“铁饭碗”里的“馍馍”并不多。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比较少,而且他们的收入不稳定,生活相对比较困难。1978年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在3050元左右。

3、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部地区城市居民的住房条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三十年前,绝大多数民房面积小、装修差,配套设施极不完善。那时人们住的是十分拥挤的筒子楼。九十年代宽敞明亮有独立卫生间的三室一厅是人们追求的标准,到了21世纪人们对住房条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求房屋本身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生活的需要,还要求房屋附近要有较好的环境、购物条件,以及要便于子女上学等。

以湖南省长沙市为例,该市6年来先后实施了棚户区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等德政工程,好房子、新房子越来越多。与此同时,513条老街小巷也旧貌换新颜,让广大市民充分享受到了经济发展的成果。全市50米以上的高层建筑已超过200座,城市居民人均住房面积由2000年的19.8平方米增加到了20**年的27.2平方米,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年末,拥有房屋所有权的家庭达到89%,住上了单元式配套住宅的家庭达到91.25%,拥有两套住房以上的家庭有17%。使用管道煤气、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家庭达到94.25%。

4、医疗社会保险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大小城市的医疗条件比较落后,医疗机构不多,从医人员专业素质不高。因此死亡率较高。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医疗设备的性能得到很大的提高。很多城市的大小医院都引进了许多国外的先进设备和技术,极大的促进了中部地区医疗条件的改善,为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调查显示太原市到07年,全市共有医疗机构3305个,实有医疗床位23116张。每千人拥有医疗床位7张。各类专业卫生技术人员32186人,其中,职业医师11924人,职业助理医师1026人,注册护士11634人。每千人拥有医生4人。

5、教育观念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居民的教育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使自己的子女能够接受良好的教育在很大部分人看来已经成为了头等大事。很多人在教育上的投入已居各项投入的首位。同时各地政府也更加重视教育,进一步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资。

以山西省朔州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朔州市的教育事业以不断改革为动力向前快速发展,截至到20**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3所、幼儿园24个,教职工17853人,在校学生312105人,在园幼儿17908人。

6、思想方面。

思想对于人的行为具有极大的导向性,因此任何方面的改变都不如思想的改变来的深刻和影响持久。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人们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极大的变化。现在的人们早已不是以前的思想保守、观念落后的民众了。人们的思想一步一步的变得活跃和开放、变得更易接受新事物。

农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中部各个农村地区的农民收入水平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据调研,1978年以前农民人均月收入大都低于10元。80年代家庭年收入在120元以下和120-360元之间的均占45%。而现在的中部地区农民腰包鼓起来了,农村家庭年收入在6000-12000元之间的占63%。很多乡村的人均年收入已达2900元,人均月收入大都在500元,。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民的收入水平有了显著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粮食产量增多价格升高,猪羊牛鸡等副产品价格提高农民在农副产品上的收入增加;另一方面,农村外出务工人员增多,收入自然多了。现在的农村大部分青壮年都会外出务工,大多数农村人从事建筑或服务等行业,还有的做小生意。

当然有的地区还利用了自身的特色优势。比如有的农村地区可以利用某些历史文化遗址来开发旅游业,增建一些文化设施,吸引游客从而带动乡村经济的发展。这自然而然的就增加了当地人的创收渠道提高了收入水平。

以山西省太原市清徐县为例:1978年以来农民年人均收入情况如下。

住房条件方面。

改革开放前,中部地区相对于全国其他地区而言是较贫困的。农村居民的住房条件极差。相当一部分群众住的仍是旧社会时二三十年代建的房屋,就是以茅草稻草为屋顶以竹篾土胚为墙的房子。现在的中部农村,几乎家家户户都修了新房。有很大一部分人还修起了小洋楼,过起了住别墅般的生活。

调查显示,山西省昔阳县三十年前人们住得是用石头堆砌的石屋和低矮的土窑洞。遇到下雨天,外面是倾盆大雨,石屋里面就是淅沥小雨,锅碗瓢盆摆了一地接着落下的雨水。窑洞里早已漫进大量雨水,苦不堪言。而现在,小楼平地而起,配套着一个个清新干净的小院,错落有致的出现在这片土地上。宽敞明亮的屋子,喜气洋洋的笑脸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调查问卷显示,有62、5%的人觉得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中,自己的居住条件变化较大,居住质量及环境都大幅改善。

农村的医疗和保险。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年间,农村的.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很快。农村保险事业经历了从无到有、从有再到壮大的发展历程。三十年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和全国其他地方的贫困地区一样,医疗卫生条件极差。医生少甚至没有,医生医术、素质低。农村基本没有医院。在当时的农村保险事业更是一片空白。

改革开放前的中部农村地区,大多数医院设备落后,医务人员少。因此在很多的时候,面对病情严重的患者,乡里的医生顾虑重重,都敢医治,只有申请将患者转到市医院去。由于当时交通不发达,很多时候只能靠水路运输或是直接步行,这很容易使病人错过最佳治疗时间。最近几年,公路的全面建设兴起,交通的发展促进了乡村经济的发展。于是医院也引进了很多新的设备,乡镇居民的医疗条件有了保障。特别是近年来,医疗社保制度在农村的实施,使乡民们在生病时终于可以不用那么担心高昂的医疗费用,可以放心的到医院就医了。

建国以来至70年代前期,在国家建设三线地区等战略的影响下,西部地区取得了一定的发展,建成了一批重要的重工业生产基地,在比较落后的地区形成了一批城镇。而70年代中后期,国家的发展战略发生转变,经济重点开始由内地转向沿海地区,沿海地区在国民经济中的投资比例开始上升。这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经济差异。而在世纪之交,西部大开放的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又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每时每刻都在以极快的步伐追赶东部地区的发展脚步。

城市的变化和发展。

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改革开放以前,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建设能力差,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规划及建设极不完善。城镇普遍存在工业区、居住区等布局不合理的情况,而城镇里的交通及城镇之间的公路联通状况均较差。尤其是在一些地形复杂的地区,城镇居民的出行有很大不便。在一些地区,由于电网及供水线路的不完善,居民在用水用电方面存在问题,尤其是西北地区,由于水资源本身比较缺少,再加上没有足够设施有效的水利工程,导致居民用水困难。

西部地区城镇存在的这些情况在改革开放至今受到了足够的重视,并得到了很好的改善。经过三十年的积极建设,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城镇基础设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首先,在交通方面,西部地区,尤其是地形复杂地区的交通在三十年里有了质的飞跃。大多数城镇内部的规划越来越趋向合理化,环城路、网状路等使城镇内的交通越来越便捷;而城际间相互连接的铁路、省道、国道甚至是高速公路也越来越多,大大便捷了西部居民的出行。在一些省会城市或旅游业较发达的城市,还建起了机场,方便当地居民及国内外的游客的出行与来访。

2、经济收入方面的变化。

改革开放以前,受地区环境及经济政策的制约,西部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普遍较低。城镇中第二产业不发达。据统计,1978年西部城镇普通工人月工资总收入仅在30元左右。相比于第二产业,城镇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一些基本的服务行业由于受经济政策等方面的制约,没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的经济政策与以往相比有了很大的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实施了一系列针对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政策,使西部地区的工业经济有了极大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普遍大幅提高。同时,由于政策放宽,经济体制改革,出现了不少以个体经营为主的第三产业,在给城镇居民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为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做出了较大贡献。

以地处西南的云南省腾冲市为例:改革开放以来,腾冲市的工业通过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工业整体素质和竞争力不断提高,经济效益明显改善,工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1978年的12%提高到20**年的19%。初步形成了制药、林产品加工、绿色食品、矿业、旅游产品、建材等六大支柱产业。

3、居住条件方面的变化。

通过这次调研发现,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西部城镇居民的居住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具体表现在住房条件的改善和居住地周边的环境改善两方面。

首先,在住房条件方面,三十年前,即使是处在西部的城镇地区,居民的住房条件也比较差,楼房很少,基本都是居住在平房中,而且居住面积小。同时,居民居住的平房大多为砖混结构甚至是土坯房,安全系数不高且封闭性差。

以对巴彦卓尔市的调查为例:改革开放以前,巴彦卓尔市的居民住房均是一些破旧的砖瓦房,人多空间小,经常是五、六口人挤在十几平米的小房子内。城镇的街道两旁大都是比较低矮且卫生条件较差的店铺。而如今,一座座的高楼大厦拔地而起,居民居住的都是宽敞明亮的楼房,面积大,居住条件好;而街道两边更是出现了许多繁华的商场等。

4、思想观念方面的发展。

在经济发展的同时,喀什地区的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在整个地区全面落实“两基”教育,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加强教师队伍的整顿与管理,做好免费义务教育和核定中小学机构编制及补充教师工作,推行教师平聘制度,改善教学条件。

最新实践报告家乡十年变化大全(15篇)篇十五

金风送爽,五谷丰登,我们迎来了金秋十月,同时迎来了祖国母亲62岁的生日。时光倒转,在1949年的10月1日,主席庄严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从那一刻起,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祖国不再是以前那被当成猎物瓜分的弱者,不再是引起多方势力斗争的那片土地,不再是一个封建社会。62年了,一个看似简单的数字,凝聚了多少人的付出,才使得祖国有了现在的繁荣昌盛,才有了我们这样美好的生活!

我的家乡在一个并不起眼的小城镇上——诸城。但是,新中国的成立,让她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人们的着装有了巨大的变化。以前,人们不论春夏秋冬,不论严寒酷暑,只有一套衣服可以穿。冷了只能挨着,热了只能忍着,而且全身上下都打满了补丁,颜色多是些灰暗的颜色。现在,人们四季都有很多衣服,而且讲究时尚、潮流、绚丽的色彩,每天都要大方得体。

人们的饮食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以前,人们很少有吃饱的时候,而且只能吃一些蔬菜粗粮,吃肉根本就是奢望,只有在过年过节时才可以见到一点肉,营养也不均衡。现在不同了,我们的饮食多种多样,有新鲜的蔬菜,精心制作的面食,肉食更是繁多,而且蔬菜追求绿色、无公害,肉食追求新鲜,还有许许多多以前人们想都不敢想的山珍海味。有些人还有自己的营养师,一天食肉不宜过多,食盐不能过量等等,减少了人们因为饮食而患病的几率。

人们的生活环境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以前,人们都是住一些破旧的小平房,而且下雨时,也经常是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还只能一大家子人挤一张床。现在就不一样了,人们都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楼房,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空间,而且经常看到有老奶奶在社区里跳舞,老爷爷在下棋,还有很多的健身器材。人们有了电视、电脑,生活不再枯燥无味,一家家超市使人们的生活更加方便。

我们的出行也更加便利了。以前的人们,出行大多都是靠步行,自行车也很稀少,极其不便利。现在变化可大了,大街上车水马龙,几乎家家都有汽车。而且有公共汽车,地铁等公共设施,出行特别便利。

农村的变化也是不可小瞧的。看,以前那些破旧的茅草屋都不见了,变成了现在宽敞明亮的砖瓦房。以前的泥泞小路也不见了,变成了一条条四通八达的柏油马路。以前的人们上学,都要到很远的地方,现在,每个村庄都有幼儿园和学校,解决了孩子的读书问题。变化最大的是人们种植农作物都用上了机械化,有播种机、收割机、脱粒机等,人们还学会了绿色温室大棚,节能灌溉、无土栽培等新技术,使人们又省时又省力。

当我们处在衣食无忧的生活中时,一定不要忘记,有许许多多的人为了今天,献出了青春,献出了他们的生命。我们应该努力学习知识,长大后建设祖国,让祖国有更美好的明天。

相关范文推荐

    牙齿保健指南(汇总14篇)

    范文范本是指在某一领域内,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写作样本。以下是一些优秀的范文案例,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牙齿松动表现为:牙齿松动的原因有可以是受外力

    2024年大学生职业规划(优质20篇)

    职业规划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认识自己,发现自己的优势和潜力,并进行针对性的提升。【范文】一个好的职业规划可以为我们提供明确的职业方向和目标,让我们在职业生涯中更加

    绘画教学案例分析(模板21篇)

    范文范本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标杆和参照,让我们在写作中更加有目标和方向。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范文范本,里面涵盖了不同主题和文体的作品,供大家参考。杨昭霞。教学内容

    铁路局供电段心得体会大全(19篇)

    总结心得体会不仅是对自己的一个反思,同时也是对他人的一种分享和帮助。小编精选的心得体会范文,内容丰富、观点独到,值得一读。铁路局供电段是发挥铁路系统正常运转的关

    马铃薯心得体会专业报告(实用20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身经历、观点以及感受的总结和思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这里有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我们一起来欣赏和学习吧。第一段:引言(150字)。专业

    网络隐私保护技术研究(汇总16篇)

    范文范本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良好的写作习惯,提高写作效率和质量。在这里,我们为大家推荐一些精选范文,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1)异常检测,异常检测顾名思义,便是对

    酒店前台主管工作总结与不足(实用13篇)

    月工作总结是对一个月内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和概括的一种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审视自己的工作表现,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同时也可以总结工作中的亮点和成就,提升工作效率和

    最新学校教师帮扶工作记录表(专业18篇)

    学校是一个培养未来之星的摇篮,每个学生都有无限的潜能等待发掘。以下是一些学校总结的精选范文,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灵感和思考。我镇是一个农业镇,经济基础薄弱,大批

    大学职业规划书(专业19篇)

    职业规划是指个人对自己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的计划和目标设定。接下来是一些职业规划范例,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启发和指导。在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职业规划开始成

    个人总结资料(模板17篇)

    个人总结是对自己过去经历和成果的回顾,也是对未来规划和目标的思考。希望以下范文可以激发您的写作灵感,并帮助您写出更出色的个人总结。对资料员来说,将收到的各种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