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清明散文诗歌(汇总8篇)

时间:2024-09-15 作者:雁落霞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清明散文诗歌篇一

今天是一个特殊的日子――清明节。.我们一家三口去山上祭拜死去已久的奶奶,因为这个日子是专门祭奠死去的亲人的。.

我们买了一束百合花,还特意在上面洒了许多水,在阳光的照耀下,花瓣上的水珠闪闪发亮,花儿显得更加娇嫩。我们和阳光一起登上了山。来到了奶奶的坟前,我将略带粉红色的花小心翼翼地放到了坟墓的中间。我们双眼合闭,将手放在胸前,轻轻地说想对奶奶说的话,说着说着,我想起了奶奶生前那和蔼可亲的面孔,和奶奶生前对我的关心和爱护,让我记忆深刻的就是奶奶生命最后一刻对我说的话:“宇欣呀,你一定要好好学习,尊敬长辈,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泪水不由自主的从我脸上流了下来。我们三拜了奶奶,便下山了。

回家的路上,我的脑海中不时地浮现出奶奶的面孔,我牢记着奶奶对我说的最后一句话,心想:奶奶我一定会争气的,你不用担心,我一定会做到的!奶奶我会常来看您的!

清明散文诗歌篇二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也是每年祭扫先人的日子。随着时代的变迁,许多人在传承传统的同时,也逐渐产生了新的思考和体悟。在这个时候,让我们读下去,分享一下自己的清明心得和感悟吧。

第二段:守望先人,缅怀真情

清明节是传统祭祖活动的重要节点,也是中华文化传承的重要形式之一。家家户户都会提前准备好祭祀用品,走上墓地,扫墓祭奠先祖。在祭祀中,我们感受到了先人对后人的深情,也体悟到了家族的延续和传承的重要性。

同时,清明节也提醒着我们,不要忘记祖先们的劳动和付出。许多人的墓碑上铭刻着他们一生的故事,这些故事值得我们去了解和传承。

第三段:反思生命,珍惜当下

清明节是一种反思生命的方式,也是我们珍惜当下的时刻。这个节日提醒我们,生命是短暂的,每个人都需要好好珍惜。我们应该学会把握当下,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追求自己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祭扫先人的同时,我们也可以借机反思自己的生命,想一想当下自己的状态和目标,思考自己今后的路该怎么走。

第四段:尊重自然,珍惜环境

清明节也是一个尊重自然、珍惜环境的节日。在祭祀过后,我们应该注意保持墓地的清洁,不乱扔垃圾,让自然环境得到保护和尊重。同样地,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环保,保护自然资源,共同构建美好的生态家园。

第五段:总结

经过这个节日的祭祀和思考,我们能够更好地去认识自己,珍惜生命,尊重环境,传承文化。也许,在今后的生活中,我们会面临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挑战,但是有了这些体会和感悟,我们就能更好地去面对。最后,希望我们一直保持这份心情,在自己的人生中不断前行。

清明散文诗歌篇三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每年都会在4月4日或5日之间举行。这个节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其中最重要的莫过于祭祖。与此同时,在清明节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我们也可以借此机会重读古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古诗作为我国优秀的文化艺术形式之一,既有精湛的艺术价值,也有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诗歌来表达感情和思想。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可以通过阅读古诗来缅怀祖先,汲取古代先贤的智慧,品味传统文化的魅力。

第二段:清明古诗的意义

清明古诗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表达了人们对自然的敬畏和感恩之情,也反映了人们对生命和人生的深刻思考。清明古诗向我们展现了一个既严谨又诗美的文化形态,它既是人们情感表达的载体,又是道德观念的体现。读古诗可以让我们充分感受到诗歌中蕴含的精神力量,领悟历代先贤的思想智慧,同时也可以进一步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的底蕴。清明古诗的意义,不仅在于它描述了自然景色和人民生活的美好,更在于它为今人提供了借鉴与启迪的思考路径,引领我们走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三段:清明古诗的特点

清明古诗有着清新、自然的文化特点,许多清明古诗能够以小见大,勾勒出一幅自然风光图景,既细腻又绚丽。例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文学家杜牧),通过生动的词藻和小巧的句式,将人们在清明节的心情生动地刻画出来。此外,清明古诗还多有怀古之意,通过对历史和文化的回顾,表达对过往岁月的怀念和对当代的思考。总体来讲,清明古诗以真实、自然的笔触,描述了人们对自然和历史的感知,赋予了我们的心灵以愉悦和感悟。

第四段:清明古诗的经典作品及其艺术价值

清明古诗中有很多经典的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是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宋代文学家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等。这些作品既是文化遗产,也是艺术精品,留下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优秀的艺术价值。例如,杜牧的《清明》描绘了一个特殊的天气和人们因此而感到的悲伤和凄怆,呈现了中唐时期的文化生态和人们的思想情感。其艺术价值不仅体现在对清明节的生动描绘和对自然的自然表达,更体现在对人性和情感的深刻理解。这些经典作品不仅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浓郁的艺术氛围,也宣扬了人文精神和文化自信。

第五段:从清明古诗中汲取智慧与感悟

清明古诗中的智慧和感悟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待领悟的地方。这些文化瑰宝能够教育我们如何爱护自然、传承文化和思考生命意义,引领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注重生活品质,关注社会现实,从而实现全面的人格提升。例如,辛弃疾的《青玉案·元夕》描写的是一种对岁月逝去的叹息和对生命短暂的感慨,其恢弘壮阔的文化氛围和深刻的哲学内涵,为每一个在世界中游荡的人带来了深刻的人生反思和审视。因此,从清明古诗中汲取智慧和感悟,不仅与我们的个人成长和文化自信息息相关,也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推广和弘扬具有重要的意义。

总结:

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环境下,我们需要回到传统文化的源头,以清明节和清明古诗为媒介来缅怀先贤、怀念过去,以此不断地激发人的思想和情感。读清明古诗需要一定的文化素养和情感体验,它在某种意义上提供了一种优美的文化修养方式,也为我们赢得了未来生活的支撑和力量。希望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传承和发扬我们优秀的文化历史,让我们的生命之路更加充实而有意义。

清明散文诗歌篇四

清明节是中国的一个传统节日,也是一个重要的祭祀日。在这个日子里,人们会慎重地祭扫祖先墓地,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怀念和敬意。同时,清明节也是一个诗词盛会。许多文人墨客会借此机会以诗词表达他们对生命和自然的思考。通过欣赏和吟诵这些经典的清明诗词,我深刻感受到了古人智慧和对生命的热爱,也加深了对传统文化的理解。

首先,清明节的诗词中常常出现的主题是对逝者的思念和怀念。例如岑参的《白日依山尽》一诗中写道:“情知二十载,天地交春晖。”这首诗通过山水交融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已逝亲人始终不渝的思念之情。而欧阳修的《七步诗》则以短短的七步为表现手法,表达了对逝去的友人的深深思念。“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样简练而含蓄的语言让人心生感慨,感受到了对友情和人生短暂性的思考。

其次,清明节的诗词中还常常体现出对生命短暂和无常的感慨。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诗中写道:“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这首诗以华丽的辞藻和壮丽的景象描绘了生命的短暂和世事的变幻。读者不禁产生对生命和时间的思考:人生如诗,短暂而美丽,我们应当珍惜并充实每一天。朱熹的《观书有感·其一》也有类似的表达:“少年易遗老易舍,一日不见已三秋。”这样的诗句饱含着对光阴流转的感叹,同样唤起起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此外,清明节的诗词还常常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和融入自然的思考。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万象更新归纳成春”,杜牧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中“微霜凄凄簇地白。”都表现了对自然景致的饶有情调的描绘和对自然和谐的讴歌。在忙碌的现代社会中,我们往往忽略了与自然的亲近,通过阅读这些诗词,我感到了与自然的共鸣,也更加珍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活方式。

最后,清明节的诗词还常常表达了对自己和社会的思考。柳永的《雨霖铃》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首诗以雨声作为背景,通过描写雨声悲凉的意境,抒发了作者对社会不公和自身遭遇的怀疑和悲伤。这样的诗词使人不禁反思社会的问题,并进而思考自身的位置和责任。

通过阅读和欣赏这些清明节的诗词,我感受到了古人对生命的热爱和对生死的思考。这些诗词让我更加珍惜眼前的每一天,也让我重新反思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古人智慧的结晶让我明白,即使生命再短暂,我们也应当充实和珍惜它。同时,清明诗词中对自然的描绘和赞美,让我深感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是人类幸福的重要组成部分。最后,通过对社会问题的思考,我意识到每个人都应当对社会负有一定的责任,并努力去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的智慧。通过这一过程,我对清明节的诗词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体会。这些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瑰宝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从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和灵感的重要渠道。

清明散文诗歌篇五

天空中下着绵绵细雨,行人们打着伞,走在满是烂泥和石子的山坡上,沉默、匆匆地擦肩而过。世界上的一切,此刻都归于平静。

又是一个清明,我们一大家子十几个人,还是以不变的程序,走在往日走过的山路上,前往祖坟祭祖。过去,我并不愿意一同前去,因为单调和无趣;可如今,在大人们的要求下也会前往。

去墓地的路上,眼前不时出现几个破败的黑灰色墓碑,在灰暗天空的映衬下,显得寒光阵阵,越发凄凉。我的心,也蒙上了一层灰色的纱。

经过一段山路的跋涉,我们终于来到了一块小土包旁边。天空中,依旧细雨绵绵。大人们开始了各自的忙碌,除草的除草,添土的添土,在众人的努力下,墓地终于显露出来。眼前的祖坟,只留下一堆黄土和半圈杂草,以及石碑上斑斑点点的些许字迹。它历经岁月的沧桑,似乎在诉说着过往。

“不就是来烧点东西拜一拜嘛,干吗说得这么严重?”我耐不住无聊,对爸爸之前的话深感不满。

“我不是说过,祭祖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吗?”爸爸一边为正在燃烧的纸币打伞,一边回应道,“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每一个环节。这样,你的生活才会多一丝光彩。”

我愣了一下,本以为清明祭祖扫墓纯粹只是一个仪式,但爸爸那句“敬畏祖先,敬畏生命的每一个环节”重重地敲击着我的心。恍惚间,我的思想逐渐清明,我终于懂得了其中的内涵。只有心怀敬畏,人生才会有动力。尘世间,人的一生际遇浮沉,只有遵守根本,才不会在乱世之中迷失心智。祭祖不仅是人们的一种美好意愿,更是新旧两个世界的重合,是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流。

顿悟,让心灵一下子明白了许多。我双手合十,郑重地拜了一拜,一种肃然起敬的心情油然而生,抚平了我躁动的心灵,这种心境是从未有过的。

归途中,那丝丝细雨仿佛依旧在诉说着人们的哀思。而此时的我,内心是如此平静,怀着对故人的追思,向着未来继续前进。

清明,让我的心灵清明。

清明散文诗歌篇六

一年之中,有些食物如昙花一般,感觉还没怎么吃出味来,就已结束了,比如清明粑。我听家人说过,我勤奋精明的外婆年轻时,每逢清明前,都要放下洗洗浆浆的手上活路,带着孩子在山上采摘清明菜,赶制很多的清明粑,然后挎着篮,领着孩子上街去叫卖,挣得微薄的钱来补贴家用。

外婆把这样补贴家用的办法传授给我母亲,我母亲又教会我,所以我很小时,就知道如何做清明粑,不过没机会上街吆喝过。结婚生子后,只做过两次给家人尝,都觉得很不错。但工作太忙,况且在城市里,不知何处才有清明菜。

好在清明前,街上总有人拎着满满一篮子的清明粑叫卖,看见她们,我会想起外婆年轻时,也如此辛苦地满街叫卖,眼巴巴地盼着行人们来买。故每次我都情不自禁地买很多带回家,如果遇上卖得差不多,又急着赶回家的,我索性一古脑儿全买下,然后东家送几个,西家送几个,又带几个到办公室,三下五除二就可以全部消化掉。

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很简单,把长着白绒毛的清明菜叶切碎,混着糯米面、米面一块揉和,然后把核桃、花生、芝麻、红糖等碾碎混和一起作馅,包成包子状,以掌摁扁成饼状,锅里放少许油,把饼放进去两面烙烤至金黄即可,外壳口感脆,里面软香柔和。也有人用豆沙作馅,口感也是一样的香。我小时很喜欢吃,不过母亲大人不让我多吃,因为糯米面很容易腹胀,而小孩子馋嘴起来,是顾嘴不顾肚量的',所以总感觉小时候吃清明粑,怎么都没吃过瘾。

随着物质生活的丰富,城里已绝少有人家自己做清明粑了,都是从街上买来。而此时的清明粑,也上了档次。素馅的继续保留花生馅、豆沙馅外,还有不少荤馅,比如腊肉馅、海鲜馅、猪肉粉丝香菇馅、鱼丸馅等,虽然很好吃,但令我诧异的是,才吃半个即感腹饱。不似小时候,吃起来可以没个完,青年时一气吃上四五个不成问题。故每年我买的清明粑数量渐渐少了,还有好几年,竟忙忘记买这应季食品。

去年清明应朋友之邀,带着家人跟去上坟扫墓,其实就是去郊外踏青,完事后下山。山下小村落是朋友家族所在地,我们进去坐一坐喝杯茶。朋友的亲戚送来一大锅豆沙馅的清明粑,看着不及城里卖的那样细腻洁白,不过吃在嘴里,却是满口清香,那感觉很神似我小时吃的清明粑,大家交口称赞,转眼一锅儿清明粑就被我们吃下肚了,不得不感叹:“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不一定是事实,但乡下的野菜、米面等,绝对要比城市里的好吃、新鲜。

端午吃粽子,清明守寒食。如果城市里有清明菜卖,我是很乐意买回来教孙辈们做做清明粑吃,老少两个在厨房里边做边品尝,也算是天伦之乐、厨房一大情趣吧。

清明散文诗歌篇七

清明时节,正是春暖花开的时候。诗人们从古至今都钟爱清明节这个饱含人生哲理的节日,诗词清明心得体会也成为了人们需为热议的话题。在这个祭祖扫墓之际,读一首诗或是背一首词,也许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领会清明的深层意义。

第一段: 清明的本义

“清明者,晋代谥号也;秦时百官一日清明早朝,故谓之清明。”清明节的本意是用来缅怀死去的先人,也是为了让百姓们在一年的“开春”之际感受到生命的循环与延续。清明不仅仅是一个时间节点,更是一种文化传承。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源远流长,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文化历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二段: 诗经中的清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古典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其中,有不少反映了清明节的诗篇。其中有一首《关雎》,表达了对逝去的亲人的思念,朴素而真挚,打动人心。还有一首《卫风·硕人》,则是表达了对英烈的怀念之情。这些古人们深深的怀念亲人,热爱祖国,更是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品质。

第三段: 唐诗中的清明

唐代的诗人们在诗歌中对清明节也有很多深入的探讨。杜甫的《清明》就是把清明节上的种种景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这些诗句使人们感受到春日的魅力和生机。而白居易的《清明日赴园林寄梓州刘员外》则是表达了对老友离别的惋惜之情,一种朦胧之美从诗中流露出来。

第四段: 宋词中的清明

宋词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不仅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更传递了时代的风貌。在清明节上,苏轼的《水调歌头·游泳入粤西亭睡午觉》中,流露出了一种随性自然的境界。另一首《钗头凤·世情薄》更是许多人心中的最爱。满词“薄情香浓翠叶深,绿窗新月鹤绕琴。但恁人在,不恁人心,万事如春梦一场”,直抒胸臆,颇具现代感。

第五段: 我的清明心得体会

在清明假期里无意中听了一首诗,想来不妨与大家分享。这是一首唐代贺知章的《九日登高望京口》,“千年商旅应犹在,野鸟啼春绿水流。借问闲中能几许?一亩三分故人留”。平淡的字句中流露出的是对生命的珍视,对历史的热爱,对人情世事的深刻把握。我们应该像这位古人一样,用诗歌记录光阴,借这阵清明的风,用我们自己的方式铭记着生命的不可思议。

总之,诗词中的清明,让我们更深层地领悟了清明的本质与内涵。这个节日不仅仅是祭祀逝者的场所,更是展示人类情感、文化精华的平台。希望诗词能在这个节日中绽放出异彩,让我们有更多的机会感受到诗词,感受到生命的不易和无常,思考生命的价值和意义。

清明散文诗歌篇八

清明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二十四节气里的节气之一。清明也是回到家里为死去的祖宗祭拜、扫墓的时节,所以有了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扫墓、祭拜死去的长辈都是尊敬长辈的一种方法。当然,关于清明的农谚也有不少——“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不过清明。”等等。清明没有固定的日期,是在4月4日和4月6日之间。今天是清明节,我也不例外,随着妈妈一同回了老家。

刚到农村,新鲜的空气就扑鼻而来。下了车,我们带上烟花爆竹,便前往妈妈长辈的坟墓那儿去了。爆竹燃放完后,我和妈妈便带着沉重的心情,为我们的长辈祭拜。

回来了,我们一路欣赏着路旁绿油油的麦苗,一路往回走着。这美丽的春景使我的心情开心了一些。随着我们的.步伐,油菜花妹妹也和我们玩了一会儿。现在我才发觉到原来农村的春景远远的超过了城市。我们身边围着大片大片的绿油油的麦苗,时不时还有油菜花妹妹向我们招手,亭亭玉立的油菜花,好像带着金色帽子的小女孩,在春风的摇曳下,只见那金灿灿的油菜花摇摆着她那婀娜多姿身材,好像在欢迎我这远方的小客人呢!

虽然我们回去祭拜长辈的事儿使我的心情有些沉重,可这春景深深的打动了我。农村真美!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