励志是一种鼓舞人心的力量,能够使我们克服一切困难。写励志总结时,要注重情感的表达,让读者能够感受到作者的决心和对未来的期待。推荐几篇经典的励志总结,希望能够激发大家的内在动力和潜力。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执教:马桥镇中心小学 蒋亚明
一、教学目的: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
二、教学重点: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三、教学难点 :
使学生领悟到从历史发展趋势的角度来看,应该希望曹操取得赤壁之战的胜利,从而实现中国的统一。
四、课前准备:
学生阅读有关《三国演义》故事集
五、教学时间:第2课时
六、教学过程 :
(一)解题引趣,导入 新课。
1、解题。
(1)请齐读课题《赤壁之战》
(2)“赤壁”是地名,你能否把题目变成一句话。
(在赤壁进行的一场战役。)
(3)请把时间、交战双方和战争的结果加进去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周瑜获胜,曹操战败。)
2、从课文入手,概括主要内容:
(1)战争开始时,双方的力量对比如何?(能否用课文中的比方告诉对方)
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双方力量对比悬殊。
(鸡蛋-----碰(击)------------------------石头)
(2)这是一场什么样的战役?
(以少胜多)
(3)把“以少胜多”也加进题目中说一说。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结果周瑜获胜,曹操战败。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4)出示写有上面这段话的幻灯片。
问:大家看,这段话与这篇课文有什么关系?
(本文的主要内容)
(5)作为本课的主要内容,你觉得它还缺点什么?
(东吴周瑜是如何取胜的?)
(6)那么东吴是如何取胜的呢?
(用火攻打败曹操的。)
(7)把“火攻”加进去再说一说。
出示第二章幻灯片:]
(东汉末年,曹操与东吴的周瑜在赤壁进行了一场大战,东吴只有三万人,曹操号称八十万人,周瑜用火攻打败曹操,。这是一场以少胜多的战役。)
(8)请大家回想一下,我们是从什么入手来概括课文的?(课题)
(9)今后在阅读写事的文章时,可以从课题入手,用提问题的方法,逐一加入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主要内容。
(10)进行简要复述
1、“火攻”分哪几步进行的?请你用简单的词语概括一下每一步中双方的表现?
周瑜 曹操
黄盖诈降 骄傲轻敌
乘风攻敌 信以为真
火烧曹营 死伤无数
追兵掩杀 丢盔弃甲
2、黄盖诈降曹操为什么会相信?(从信中分析)
3、周瑜凭什么断定诈降计一定能成功?
4、充分了解对方心理、特点叫做知己。那么与此相反的呢?——知彼(板书知己知彼)
5、黄盖为什么选在有东南风的那天发动火攻?
(1)四人为一组用纸船演示一下东吴是如何火攻的?
(2)在演示的同时思考:东吴都利用了哪些有利的条件,又避免了哪些不利之处?
(3)教师深入到小组中参与讨论。
东南风——天时
曹操的人马驻扎在西北方向,东南风把火吹向西北——地利
曹军铁锁连船易于火攻
东吴发挥了擅长水战的优势而避免了长期相持、以少敌众的不一之处——扬长避短
归纳板书: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7、大家再来读第三自然段黄盖的分析,你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三)、发散思维,学习用辩证的眼光来看待赤壁之战。
1、赤壁之战的结果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此后三国之间有混战了七十二年,才最后由西晋统一了中国。
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2、教师归纳总结:曹操要想取胜,根本原因还是要做到“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这是赢得战争的最根本的准则。
(四)、结课激趣,引导学生到课外去广泛阅读
七、对教案设计的几点说明:
(一)本节课是我校在面向全校举行的交流性上课,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要达到三个目的:
1、在看板书讨论中,(课前看课件)使学生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先发制人、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的条理,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特别是“火攻”的三步骤。)
3、培养学生初步掌握简单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学会用辩证的眼光看待历史事件。(具体落实在:请问赤壁一战,你认为谁获胜好?)
(学生自由讨论、发言)
(1)曹操胜了好
(2)东吴胜了好
(3)谁胜了也不好,都是老百姓遭殃。
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归纳:
第一种观点正确,曹操胜利就可以统一中国了。
第二种观点只从东吴局部的利益出发,保住了一方平安,却造成了长期的军阀混战。
第三种观点在当时是不可能实现的,长期对峙对老百姓的危害最大。
(二)为完成以上目的,我在教学中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1、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人人参与,以达到人人动脑思考的效果;并面对农村学生实际,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
2、打破课堂常规,采用四人一组,围桌而做的方式,以利于学生讨论,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3、提出“你希望谁获胜”这一新颖的问题,激发学生兴趣,促使其积极思考,从中学会用辩证的眼光去看待历史。
4、教师及时借阅《三国演义》,增强文化基奠。课上激发学生阅读古典小说的兴趣,课后对古典小说的阅读进行指导。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二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一、谈话导入,走近名著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将自不()力波浪()()不防备
迎风()望丢()弃()无心()战不()其数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
(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三、突破重点,精思研读
(一)理清“火攻”的步骤
1、师生合作读文章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2、正如周瑜所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关键是怎么打?
指名朗读课文5——11小节,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试着用简短语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3、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精读每一步,学习复述,体会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所在。
1、火攻这一战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
a——黄盖诈降
1)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
2)引导学生分析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b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c从曹操接信后的举动看,你觉得曹操的弱点是什么?
b——趁风驶船
1)展示两军对阵图,指名划出风向。
2)思考讨论:
a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直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请找到其中的关键词说说理由。
b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c——火烧曹营
1)从课文9、10小节中找出描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重点体会“都”、“封”、“窜”)
2)齐读三句话,再次体会“火攻”的妙处——扬长避短
(三)分步复述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真让人赞叹不已,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招,试着说一说。
2、学生精彩片段复述交流。
3、根据提纲,试着复述全文。
4、小结:看着提纲,大家不难发现,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步将这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描述下来,使得文章条理清楚,扣人心弦。那么读到这里,你从这场战役中收获了什么呢?(指名交流)
四、总结归纳,课外拓展
1、齐读最后一节,展开想象:
堂堂一代枭雄曹操从华容道仓皇逃命后,当他回到北方,回首这次大战,他会对着部下黯然长叹:“。”
2、学生想象发言。
3、激发豪情,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历史的脚步匆匆,而长江的水依然滔滔,那远去的硝烟,那逝去的火花,已随风而飘,但在这场著名的战役过去900多年后,有一位大文豪来到长江边,深深地怀念、深深的赞叹,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
5、总结:正是有无数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战争、事件串起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也正是有无数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激情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游历其中,没有一个炎黄子孙会不为之自豪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深有同感。
6、布置作业
记一记: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读一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板书]
29赤壁之战
知己知彼
天时地利
扬长避短
本篇是一个故事情节很强、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样很强的课文,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一。在反复研读了教材和本单元训练重点后,同时又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其中,复述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
一、走进名著。
通过电视剧主题歌,通过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包括到最后出示的苏轼的《赤壁怀古》和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就是扩大阅读教学的容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同时诱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课内课外相沟通,现代与古代相融合,养成他们多方面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全,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精读“火攻”片段,学会复述。
“火攻”是3万东吴兵士打败80万曹军的关键所在,也是文章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于是我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辅助于整个教学,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依次出现,随后再对“火攻”的四个环节逐一进行研读,找句子、朗读、思考问题。在对这些环节熟知后,我又指导学生进行复述“火攻”的每一个环节,最后请学生复述整篇课文,从而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三、全民参与,一起进步。
“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有进步”,这始终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的方向。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步步为赢”的知识技能的小练习,既体现了练习由易到难的变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引发全体学生阅读的强烈兴趣,给他们自己学习的空间;同时又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完整、粗略的感知;最后也是迎合了课文的主题。
正如文章中记载的那一场扣人心弦的战争一样,我也在激动的情绪和紧张的氛围中上完了35分钟,回顾一下,整堂课中,我自认为完成得比较满意的是:
1、直观生动的课件让我的课如虎添翼。整整花了一天精心制作的课件,无论是3万东吴大军和80万曹军对峙的示意图,还是火烧曹营的录像,都让学生们非常轻松地了解了“火烧赤壁”的全过程,记清每一个步骤,身临其境,瞠目结舌,为我的课增色不少。
2、“步步为赢”吸引所有的眼球。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是完成,我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果然,一步一步的完成,我试图让一些学困生参与,结果很不错。于是,小小的胜利激起了他们随后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全情投入,相信他们学有所获,品尝了胜利,这让我如愿以偿,更是意外的惊喜。
有成功自然也有遗憾,整堂课我的教学步履总显得那么匆匆,因为时间实在匆忙,于是复述只是“火攻”的四个步骤,少了课文的完整复述,显得不够完整;因为时间匆忙,课文的拓展部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苏轼的《赤壁怀古》只成了草草的齐读一遍,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境,让我的初衷——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自然显得单薄很多。于是我在想,也是一直的困惑: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篇幅的加长,课堂容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我们的35分钟课堂效率?如何在这有限的35分钟里将文章最精彩的、最需要学生领悟的内涵和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传授于他们?这的确太需要我们具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去粗留精的本领。
同时,我的教学设计中,还是缺少一点二期课改的精神体现,比如培养学生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求异思维。像这堂课,我就可以让学生评价一下“黄盖写信诈降”这一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或者评价一下曹操这个人。虽然事后我都想到了,在后来的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但这节课上却只字未提。我想,也许时间太紧,无法单独有环节来展开,我可以设计为课后作业呀!
这堂课从备课到制作课件,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觉得很充实,通过这样的实战,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日益成熟起来,思考的问题也多起来,反思后的收获也更加丰富了。“教学相长”,这话一点都没错!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三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1、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调兵()将自不()力波浪()()不防备
迎风()望丢()弃()无心()战不()其数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
(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一)理清“火攻”的步骤
1、师生合作读文章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2、正如周瑜所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关键是怎么打?
指名朗读课文5——11小节,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试着用简短语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3、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1、火攻这一战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
a——黄盖诈降
1)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
2)引导学生分析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b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c从曹操接信后的举动看,你觉得曹操的弱点是什么?
b——趁风驶船
1)展示两军对阵图,指名划出风向。
2)思考讨论:
a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直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请找到其中的关键词说说理由。
b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c——火烧曹营
1)从课文9、10小节中找出描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重点体会“都”、“封”、“窜”)
2)齐读三句话,再次体会“火攻”的妙处——扬长避短
(三)分步复述
2、学生精彩片段复述交流。
3、根据提纲,试着复述全文。
1、齐读最后一节,展开想象:
堂堂一代枭雄曹操从华容道仓皇逃命后,当他回到北方,回首这次大战,他会对着部下黯然长叹:“。”
2、学生想象发言。
3、激发豪情,出示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历史的脚步匆匆,而长江的水依然滔滔,那远去的硝烟,那逝去的火花,已随风而飘,但在这场著名的战役过去900多年后,有一位大文豪来到长江边,深深地怀念、深深的赞叹,写下了《念奴娇赤壁怀古》。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
6、布置作业
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读一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板书]
29赤壁之战
知己知彼
天时地利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四
1.学会本课生字,掌握“率领、相持、计策、失信、眺望、波浪滔天、自不量力、调兵遣将、丢盔弃甲”等词语的意思。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3.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分析概括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有条理的思维能力。
学习本课内容,培养学生遇事多分析、勤动脑的好习惯。
教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和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文,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教学。
小组合作自学探究,通过读、思、讲、议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技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理清“火攻”全过程的顺序。
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
教师通过电化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位的顺序。
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小组合作学习,全班交流,使学生畅所欲言,阐明观点,求得最佳理解效果。
同学们,最近班上哪些同学写字有进步?
请一名代表,把课题写在黑板上。
(板书:17赤壁之战)
1.围绕课题的“战”字想一想,课文会写一些什么内容?
(学生可能提出:交战双方是谁?他们都是干什么的?为什么交战?交战结果怎样?等)
2.激励学生积极读书。
教师导语 :我们先把课文读一遍。怎么读呢?自由选择,当读到你愿意读的段落时,可站起来读。(读后,了解读的情况并表扬多读的同学。)
1.直接了解,开门见山。
教师设问:学这篇课文前,有谁了解“赤壁之战”?你是通过什么知道的?
2.设计情境,展现已知。
教师出示作战图和人物画像。
(学生可以按起因——经过——结果的顺序介绍;也可按时间、地点、人物、力量对比、经过、结果的方式介绍。)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1.学生自由读。
2.交流回答。
1.熟读课文。
2.书写生字词。
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1.利用兴趣,直入重点。
教师询问:读课文的时候,你们最感兴趣的是哪一部分?
(根据以往对学生的了解,一般学生对“火攻”一仗的过程有兴趣。引导学生在书中找到这一部分,明确阅读范围。)
2.分组活动,自学探究。
教师启发:“火攻”这一仗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请大家好好阅读这部分,找出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并说出原因。
3.全班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引导学生交流时,将说精彩点和读精彩段相结合,使理解与朗读能够有机地结合起来。
4.练习概括,自由创作。
(l)听了同学们的发言,我知道了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愿意记住吗?怎么做才容易记呢?(学生可以编顺口溜、编诗歌、概括为词语、编写成短句等。)
(2)让提出办法的学生领头,自由组成创作编写小组进行活动。
(3)交流汇报,互相启发。
(学生口头交流后,教师让学生把自己的创作成果写在黑板上。)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1.教师启发:周瑜以3万人打败曹操80万人,这叫什么?(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以少胜多)
2.提出问题,引发辩论。
教师:你们认为曹操该不该输?为什么?请大家展开辩论。
1.积累词语。
这篇课文生动地描述了一次伟大的战役,其中运用了不少成语,咱们办一个“成语栏”好不好?同桌合作,找一找,写一写,看谁写得多。
启发学生:除了课文中现有的成语,也可根据课文中的句子的意思概括出成语。(得意忘形、以卵击石、知己知彼、敌众我寡、敌强我弱、以少胜多、以弱胜强、骄兵必败、万事俱备只欠东风等。)
2.欣赏佳句。
让学生读一个自己最欣赏的句子,说说欣赏的内容和原因。
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受到什么启发?(一失足而成千古恨;胜败就在转眼间,遇事要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
赤壁之战围绕着周曹双方胜败的原因这一中心,环环相扣,一步步将这场战争的全过程生动地描绘下来,以后我们在阅读和写作中也要注意按一定顺序写,这样文章才会条理清楚。
以下两题任选一题完成
1.复述《赤壁之战》给爸爸、妈妈听。
2.课后观看《三国演义》影视片或读《三国演义》的其他故事,并总结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五
1、理解课文内容,懂得东吴获胜的原因在于知已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理清课文条理,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非……不可……”造句。
4、流利地朗读课文。
1、了解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的条理。
2、了解赤壁之战的原因以及双方大致的情况。
教学教程:
一、揭示课题。
历史故事记载,东吴的孙权等以三万军队在这里打败了一周曹操的八十万军队,孙权是怎样打败曹操的,他为什么能打败曹操?请学习课文。
二、检查预习。
1、用生字卡片检查读音。
2、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
3、赤壁之战发生在什么时候?交战双方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结果如何?(大致)
4、提出读不懂的问题。
三、给课文分段。
1、默读课文,想一想赤壁之战的过程,开始怎样,后来怎样,结果怎样,分段。
2、讨论分段。
(1)(2—4)(5—11)
四、学习课文第一段。
1、指句读第一段,评议。
2、“调兵遣将”是什么意思?周瑜为什么要这样?
3、“隔江相对”怎样理解?
(大江两岸,两军相对)
4、这段话讲了什么?(起因)
五、学习课文第二段。
1、指名读第二段,读后同学评议。
2、周瑜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
3、说说段意。
(打仗之前的准备工作。)
六、朗读课文第一、二段。
七、布置作业:
预习课文第三段。
教学目标:
1、了解东吴怎样以少胜多的。
2、了解课文是怎样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为什么说火攻是个好主意?请同学用自己的话说说。
2、这节课我们要了解周瑜和黄盖是用怎样的计策打好火攻这一仗的。
二、学习课文第三段。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三段,读后评议。
2、火攻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学生默读第五、六、七自然段,讨论理解。
(1)文中几次提到“东南风”?为什么要在“东南风很急”的情况下来进攻?
(2)从哪里看出“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而没有防备?
(3)黄盖是怎样接近曹军的?
(4)请同学根据这些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一仗是怎样开始的?
3、火攻这一仗是怎样进行的?引导学生默读课文第8、9自然段,着重理解风和火的关系。
出示挂图,让学生结合画面体会凶猛的火攻场面。
4、火攻这一战的结局怎样?
(1)“锣鼓震天”?
(2)曹操为什么要逃跑?
三、总结段意。
(1)朗读课文第三段。
(2)这段话讲了什么?
四、朗读课文。
五、布置作业:
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1、概括课文中心思想。
2、练习造句,巩固生字词。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周瑜、黄盖是怎样用火攻打败曹军的,请一个同学简要说说赤壁之战的经过。
这节课我们要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概括课文的中心思想。
2、学生读全文,思考后讨论。
(曹操失败是因为仗着兵多将广,骄兵轻敌,采取了错误的措施;东吴之所以取胜是因为能知彼知已,扬长避短。)
三、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生字。
1、出示生字卡,说说怎样记住的。
2、抄写词语。
五、练习造句。
1、体会“非……不可”“果然”的用法
2、口头造句。
六、作业:
预习《田忌赛马》。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重点:
1、 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2、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3、 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
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
教学过程:
一、 谈话导入,走近名著
1、播放《三国演义》主题歌,问:“这是哪部电视连续剧的主题歌?”
2、交流:你对《三国演义》知多少?
(三国的名称、三国的主要人物、三国所处的位置等等)
3、在一千七八百多年前,魏国的曹操打败了蜀国的刘备,企图一鼓作气消灭东吴,一统天下。面对强兵压境,孙权与刘备 联合起来,于是在赤壁爆发了一场有名的“赤壁之战”。(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设疑:“赤壁之战”发生在遥远的一千七八百多年前,可为什么历史要记录下它?人们又为什么直到现在还津津乐道?请大家带着这个问题,边读边思考。注意读准字音,并理解文中的词语。
2、交流——“步步为赢”
(1)把下列词语补充完整
(2)你理解了其中的哪个词语?
(3)选择1个或几个补充完整的词语,说一句或几句和《赤壁之战》有关的话。
三、突破重点,精思研读
(一)理清“火攻”的步骤
1、师生合作读文章第3段。
对呀,3万对50万,如此悬殊的兵力,黄盖也深知寡不敌众,所以他对周瑜说:“( ),但因为他看到曹军的( ),于是他信心十足地提出:“如用( )。”
2、正如周瑜所说火攻是个好主意,关键是怎么打?
指名朗读课文5——11小节,思考周瑜用火攻的方法打败曹军分哪几步?试着用简短语言概括,同座位交流后回答。
3、多媒体逐步展示:写信诈降、乘风行船、火烧曹船、曹军大败。
(二)精读每一步,学习复述,体会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所在。
1、 火攻这一战是分好几步来实施的,你认为最精彩的是哪一招?为什么?
a——黄盖诈降
1)展示黄盖给曹操写信的内容(个人读)
2)引导学生分析
a 曹操接到黄盖的信为什么会欢喜得不得了?从信中找出原因。
b 周瑜既然准备用火攻攻打曹军为什么还要写信诈降呢?
c 从曹操接信后的举动看,你觉得曹操的弱点是什么?
b——趁风驶船
1)展示两军对阵图,指名划出风向。
2)思考讨论:
a 课文中哪几处写到东南风?(用直线在文中标出)它与火攻有什么关系?请找到其中的关键词说说理由。
b 东吴乘风而来的船有哪几种?它们分别有什么作用?
c——火烧曹营
1)从课文9、10小节中找出描写火势旺盛的句子,你觉得哪几个词用得特别好?为什么?(重点体会“都”、“封”、“窜”)
2)齐读三句话,再次体会“火攻”的妙处——扬长避短
(三)分步复述
1、听了同学们的发言,知道火攻的每一步都是很精彩的,缺了哪一步都不行,这么好的计策真让人赞叹不已,找出自己最喜欢的一招,试着说一说。
2、学生精彩片段复述交流。
3、根据提纲,试着复述全文。
4、小结:看着提纲,大家不难发现,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步将这著名的“赤壁之战”的全过程描述下来,使得文章条理清楚,扣人心弦。那么读到这里,你从这场战役中收获了什么呢?(指名交流)
四、总结归纳,课外拓展
1、齐读最后一节,展开想象:
堂堂一代枭雄曹操从华容道仓皇逃命后,当他回到北方,回首这次大战,他会对着部下黯然长叹:“ 。”
2、学生想象发言。
3、激发豪情,出示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
同学们,历史的脚步匆匆,而长江的水依然滔滔,那远去的硝烟,那逝去的火花,已随风而飘,但在这场著名的战役过去900多年后,有一位大文豪来到长江边,深深地怀念、深深的赞叹,写下了《念奴娇 赤壁怀古》。
4、用你喜欢的方式诵读。
5、总结:正是有无数像赤壁之战这样的战争、事件串起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辉煌的历史,也正是有无数像苏轼这样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笔用他们的激情创造了我们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灿烂文化。游历其中,没有一个炎黄子孙会不为之自豪的!我相信,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都深有同感。
6、布置作业
记一记: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西游记》、《水浒传》、《红楼梦》。
讲一讲:《赤壁之战》的故事。
读一读:历史上以少胜多的故事,如《官渡之战》、《淝水之战》。
[板书]
29赤壁之战
知己知彼
天时地利
扬长避短
[教案说明]
本篇是一个故事情节很强、学生们的阅读兴趣同样很强的课文,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范之一。在反复研读了教材和本单元训练重点后,同时又结合民族精神教育,我将本课的重点定为:1、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取胜的根本原因是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2、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学习作者按照一定的顺序分几步写清大战经过的方法并复述这些内容。3、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让学生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能有目的地进行阅读,积累语言。其中,复述又成为本节课的难点。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将整个教学环节分为:
一、走进名著。
通过电视剧主题歌,通过交流自己搜集的关于《三国演义》的相关资料,包括到最后出示的苏轼的《赤壁怀古》和布置的课后作业,目的就是扩大阅读教学的容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豪情,引导学生更多的关注名著和古诗文,接受我们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熏陶。同时诱导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课内课外相沟通,现代与古代相融合,养成他们多方面收集、处理相关信息的好习惯,帮助他们学得深、学得透、学得全,从而引发学生阅读的浓厚兴趣。
二、精读“火攻”片段,学会复述。
“火攻”是3万东吴兵士打败80万曹军的关键所在,也是文章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于是我通过制作形象生动的课件辅助于整个教学,根据学生的自主选择依次出现,随后再对“火攻”的四个环节逐一进行研读,找句子、朗读、思考问题。在对这些环节熟知后,我又指导学生进行复述“火攻”的每一个环节,最后请学生复述整篇课文,从而保证文章的完整性。
三、全民参与,一起进步。
“关注每一个学生,让每一个人都有进步”,这始终是我们教师在课堂上努力的方向。于是,我设计了一个“步步为赢”的知识技能的小练习,既体现了练习由易到难的变化,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引发全体学生阅读的强烈兴趣,给他们自己学习的空间;同时又让学生熟悉课文的内容,让学生对文章的基本内容的特点有一个完整、粗略的感知;最后也是迎合了课文的主题。
[教后反思]
正如文章中记载的那一场扣人心弦的战争一样,我也在激动的情绪和紧张的氛围中上完了35分钟,回顾一下,整堂课中,我自认为完成得比较满意的是:
1、 直观生动的课件让我的课如虎添翼。整整花了一天精心制作的课件,无论是3万东吴大军和80万曹军对峙的示意图,还是火烧曹营的录像,都让学生们非常轻松地了解了“火烧赤壁”的全过程,记清每一个步骤,身临其境,瞠目结舌,为我的课增色不少。
2、 “步步为赢”吸引所有的眼球。这个环节的设计还是完成,我的初衷就是让每一个孩子都参与进来。果然,一步一步的完成,我试图让一些学困生参与,结果很不错。于是,小小的胜利激起了他们随后的学习兴趣,整堂课都是全情投入,相信他们学有所获,品尝了胜利,这让我如愿以偿,更是意外的惊喜。
有成功自然也有遗憾,整堂课我的教学步履总显得那么匆匆,因为时间实在匆忙,于是复述只是“火攻”的四个步骤,少了课文的完整复述,显得不够完整;因为时间匆忙,课文的拓展部分——用自己喜欢的形式朗读苏轼的《赤壁怀古》只成了草草的齐读一遍,学生无法理解其中的意境,让我的初衷——让学生感受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民族精神教育自然显得单薄很多。于是我在想,也是一直的困惑:随着年级的升高,课文篇幅的加长,课堂容量的不断加大,如何提高我们的35分钟课堂效率?如何在这有限的35分钟里将文章最精彩的、最需要学生领悟的内涵和学生最需要掌握的技能传授于他们?这的确太需要我们具有大刀阔斧的魄力和去粗留精的本领。
同时,我的教学设计中,还是缺少一点二期课改的精神体现,比如培养学生的一种质疑问难的求异思维。像这堂课,我就可以让学生评价一下“黄盖写信诈降”这一做法你赞成吗?为什么?或者评价一下曹操这个人。虽然事后我都想到了,在后来的课堂上让学生展开讨论,但这节课上却只字未提。我想,也许时间太紧,无法单独有环节来展开,我可以设计为课后作业呀!
这堂课从备课到制作课件,花去了我不少的时间,但我觉得很充实,通过这样的实战,我也感觉到自己的教学经验日益成熟起来,思考的问题也多起来,反思后的收获也更加丰富了。“教学相长”,这话一点都没错!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七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课文叙述的顺序,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能力目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理解课文的能力、背诵课文的能力。
3、德育目标: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4、创新目标:通过朗读课文,想象当时的战局,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一)教材分析《赤壁之战》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根据中国古典长篇小说《三国演义》有关章节改写而成,叙述了东吴都督周瑜采用部下黄盖诈降和用火攻的计策,在赤壁以三万兵力打败曹操八十万大军的故事。赤壁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有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役。这一战役不仅改变了当时双方力量的对比,也为后来的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势奠定了基础。课文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分为三部分,记叙了战役的经过。第三部分是全文的重点,着重叙述了火攻这一仗是怎样打的。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是使学生;另外还要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二)学生分析学生有一定的自主读书的能力,通过自学读书,讨论交流,查找资料,易于完成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有效地完成学习目标。
确定五点重点:了角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体会赤壁一战双方胜与负的根本原因;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理清课文的条理。
难点:引导学生如何从战役的具体过程中了解以弱胜强的原因。
德育点:通过了解战事的全过程,懂得在赤壁之战中,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创新点:找到自己读懂之处,谈出自己的体会。
空白点:阅读思考:“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理解火攻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
教具电脑幻灯片
主要技术留空白、激发创造性思考与想象、启发引导技术
教学过程中的五环节设计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一、导引目标
1、师播放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的主题歌,要求同学们听后抒发感想。
2、板书课题,明确学习内容。激发兴趣
1、聆听歌曲,品味歌词,抒发感受。2、朗读课题,说出自己的.了解。
二、创设条件
1、速读课文,要求:
强化效率感,使注意力高度集中,在短时间内掌握主要内容。
2、精读。
1、集中注意力,不回读,抓主要内容。2、自学及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扫清本课的学习障碍。
三、组织研究
1、组织交流:你读懂了什么?
2、引导思考:火攻的计策是谁提出来的?他为什么会想到这一计策?
3、进一步追问:曹操为什么要把船连在一起呢?体验发现
1、接受摸底测试,自检自己对本课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2、找出相应的段落,读读画画重点词句。
3、找到第二自然段,画出重点内容,体会写法上的简练得当。
四、引导创新
1、引导讨论:曹军坐不惯船,为什么又非“渡过大江”不可呢?
2、提问:课文先写了什么?再写了什么?然后写了什么?
3、阅读思考:“为攻分哪几步进行的?”理解火攻实施过程中哪些要素是不可缺少的,这些要素哪个先,哪个后。
1、小组讨论。
2、明确课文前三个自然段的写作顺序。
3、讨论明确火攻的步骤。
4、复述整个课文,明确中心,积累语言。
五、反思小结
1、游览全文,对照板书,从整体上明确写作顺序。
2、背诵喜欢的段落。
3、摘抄自己喜欢的词句。巩固提高
1、明确写作顺序。
2、练习背诵喜欢的段落。
3、积累语言。
六、研究性作业: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讲三国故事,评出“故事大王”。
赤壁之战教学设计及反思篇八
借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我本次说课的开始。——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得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同样,课是人上出来得,上的人多了,也便成了焦点。教书5年,听过将近10位老师上这一节,其中的感受林林总总、各有千秋。归结为一句话:上好一堂课,难!上好一堂好课,更难。
一、教材分析
《赤壁之战》,这是一则历史故事,是根据我国古典小说《三国演义》第四十九回、五十回的有关情节改写的。它记叙了东汉末年,曹操率兵南下攻打东吴,东吴大将周瑜采用诈降和火攻的办法,以少胜多,大败曹军于赤壁的故事。它告诉人们知己知彼,看准敌人的弱点,发挥自己的优势,才能克敌制胜。同时,本文又是第七单元的首篇课文,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学会简要的复述课文。而要学会复述课文,必须建立在对课文内容非常熟悉的基础上,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明白什么是主要的,什么是次要的,取其精华,去其无用。因此,在考虑如何设计教学时,必须围绕——(熟悉课文,理清脉络,为复述课文打下基础)这一训练重点展开。
此外,《赤壁之战》一文虽叙事较长,但内容丰富,条理清楚,道理深刻。事情的前因后果,一目了然。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语言训练和接受思想教育的好教材。
二、 本节课设计意图
在第一课时教学中主要采用“开放式、主体式”教学法,让学生熟悉课文,了解内容,提出问题,争论问题,而教师通过问题,适时点拨。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以创为本。重感悟、重积累、重迁移、重习惯的教学指导思想。
1、 演好“重头戏”
这一课时教学主要围绕“说英雄、论英雄、谈英雄、评英雄、成英雄”展开,是本节教学的重头戏。
(1)、课的开始,以一道普通的数学判断题打开本节课的话茬。以少胜多,点出了这场战争的特点。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事实也证明这一点是有效的。
(2)语文教学的生活化。这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产生的一个新动向。
电视连续剧《三国演义》是一部排得非常出色的影片。借用此剧的主题曲,一方面让学生领略三国时期刀光剑影,群雄纷争的壮阔场面。另一方面,引出本文的重点——争论谁是英雄。(在此要说明一下:英雄是一个范围很广的定义。)是周瑜,是黄盖,是曹操。并允许学生保留自己的意见。结合课文的分析,据事论事。从本文内容所反映出的,称的上英雄的应当是周瑜、黄盖。
(3)对于一篇较长的课文来说,如果没有一条主线,任由学生讨论,所形成的结果往往是散沙一盘,没有主次。因此,切中要害,适时提问。就成为其中的关键之处。围绕着以展开的争论英雄,提出的两个问题。1、黄盖向周瑜说的计策——用火攻,你认为好不好?2、黄盖假投降,曹操为什么不怀疑?让学生积极的从课文中寻找答案,从而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4)分段的指导。当学生对已学的课文有了较深的认识后,教师应及时总结。引导学生整理课文,进行分段。本节课的分段正是基于此。
(5)朗读的指导。正确的朗读指导,往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赤壁之站的关键之处,在于黄盖的两大计谋:一是火攻,二是诈降。特别是这封诈降信,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应当是带着藐视的、贬低的语气读。这样才能使曹操深信黄盖的投降是真的。)
(6)重视课外知识的延伸。成英雄成为本课的高潮。本人在备课时,曾经翻阅了大量的书籍,发现在小学阶段所学的古诗中,有很多都可以在我们课堂上得以运用。如:《春晓》可运用于第七册的18课《小镇的早晨》,《寻隐者不遇》可应用于11册《三顾茅庐》等。包括本人所引用的《清明》,以作诗的形式,让学生总结课文。这也是比较新鲜的教学设计。(三国时期乱纷纷,曹操率军欲灭吴。黄盖献计用火攻,以少胜多定大局。)
(7)重视对学生的激励,引导。赠送苏东坡的作品,激励学生更认真的学习课文,认真读书。这也是一个教师在教育学生时,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8)、关于课堂提问:课堂提问的原则。我的设想是:既需要制造明星,同样也需要制造炮弹。
落实了以上的环节,本节课的基本任务也就完成了。
三、 我的一点教学感受
三年前的11月19日,本人曾经第一次上过这节课。那次的经历使我感触颇深。明白了一个道理:语文教学要是不创新,不钻研,不吃透。那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只会是:一个一本正经的老师和正襟危坐的学生构成的死气沉沉的课堂,一个老师滔滔不绝的讲解和混昏沉沉的听课的学生的尴尬,一个老师千奇百怪的提问和一群学生挖空心思的回答的可笑。
明白了这些,便也明白了语文教学的本源:不在于传授的本领,而在于唤醒、激励和鼓舞学生更好的学习。从于永正《草》的教学,从王凇舟《草船借箭》的教学,从支玉恒《第一场雪》的教学。我们可以领略教育专家们在语文教学上的独巨匠心、潇潇洒洒。当然,我们不能够像他们那样上的那样潇洒,那样有水平。但通过钻研,通过学习,我们可以获的许多经验,不断地提高自己。教育专家支玉恒说:“语文教学的最高水平就是无法无天。”我只是平平一书生,以上言论,仅是本人一席浅谈。借用孙中山先生的话,总结我本次说课:革命尚未成功,同志尚需努力。愿与各位一道,共同钻研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