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一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编实用英语》第一册第二单元的精讲课文部分,课文的题目是:different attitudes to gift giving.在此,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的授课心得,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包括五部分:教学计划及大纲要求,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学生学法以及教学的实施和过程。
其中教学计划为:每单元精讲阅读部分第一篇课文,课时是两课时时间,总计90分钟。需要完成的内容是全篇课文的讲解及相关习题的练习。大纲的要求是:阅读作为外语教学训练的归结,通过阅读开拓学生眼界,进一步提高语感和交际能力,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充分的条件。我对大纲要求的理解是重点要放在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条件,大学的学习,不同于初高中的学习,毕业后很多学生要面临工作,培养学生快速自主的学习能力就是培养学生职场最核心的竞争力,因此引导学生自主获得信息,找到文章重点是本课设计的重点。
一、本课的教学目标中最基本的是知识目标:学生能掌握基本的词汇,句子结构,相关语法,能够理解文章意思 ,了解相关文化信息。
二、更高一级的目标是能力目标:
1.激发学生了解不同国家文化的兴趣,任何学科的学习都要以兴趣为基础,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相关的文化对兴趣的培养,英语文章的理解都大有帮助。如果考试中的阅读理解是同样的难易程度,但一个是考端午节的文章,一个是考狂欢节的文章,相信学生一定是第一篇文章做的效果好,因为学生了解端午节的相关信息,而对西方的狂欢节学生知之甚少。因此,学生了解西方文化对应试,尤其是阅读部分的得分,会有很大的帮助。
2.培养学生理解英文文章,快速准确获取主要信息的能力。学生毕业后面临工作,职场不同于学校,如何快速的获得信息,学会相关工作流程是职场必备的素质,因此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着重培养学生在短时间之内理解文章,找到文章重点的能力,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是我们大学教育的教学中重要的一项教育目标。
3.学习文中地道英语句型的写法,完善写作能力。英语文章的讲解初高中就有,但侧重点应该是不同的,大学阶段不应仅仅把阅读的教学重点放在意思的理解,和单独词汇的使用上,要让学生学会模仿学习文章中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写出地道的英文句子。这是对大学英语中阅读教学的更高要求,这有利于学生英语水平得到质的提高。写作能力在职场是非常重要的也是基本的能力之一,虽然写作在听、说、读、写、译中是难点,但只要经过不断的模仿,练习,学生能够写出标准的清晰的英语文章,相信这对学生步入职场会有很大的帮助。
4.灵活运用所学词汇。这要求学生不仅知道词汇的意思,而且可以运用到实际英语交流中去,最重要的是学生可以运用到自己所写的文章中去,很多学生存在一个问题就是,背了很多的单词,但最后考试的时候,写作部分却很多词不会写,原因就是平时对词汇的运用掌握不好,只知道意思,不会运用,因此会再多的词汇,不会使用,也是白费工夫,在教学中,老师要多给学生举例,让学生自主模仿、学习词汇的使用,这样可以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及运用。
三、最高一层的目标是素质目标:不同国家,习俗不同,应当尊重不同国家的风俗习惯,学到相关礼仪,了解其他国家文化的同时,取其精华,弘扬发展本国文化。
适用于本课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教学法,任务教学法,举例教学法及提问启发法。
1.讲述教学法:这是所有学科授课过程中最根本的也是最常用的教学法,英语区别于其他学科:要求部分内容英文授课,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我意识到如果整节课都是英语授课,会有部分学生听不明白,因此在文化背景介绍时会使用英语,配合多媒体教室中ppt的播放,将英文介绍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理解相关内容,但在重点语法、句型的讲解中一定采取中文授课,要给学生讲清楚讲透彻,语言要具有启发性。
2. 任务教学法:在学习文章之前我都会先提出相关的问题,并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先阅读一下整篇文章,找到相关答案。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快速进入自主学习的氛围中,快速获得文章信息,理解文章大意,也划出自己不会的词汇,不理解的句子,使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3. 举例教学法:英语学科的教学是语言的教学,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学生必须有模仿学习的过程,因此举例教学对英语教学非常重要。老师要列举英语句子,告诉学生语法词汇的用法,并及时给出中文句子,让学生模拟的写出英文句子,让学生学会运用。
4. 提问启发法:这个教学方法要贯穿于整堂课的教学中,要启发式的教学,随时提问学生,了解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补充并纠正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运用这个方法有效的增加了课堂中学生与老师的互动,使学生自主的学习。同时,提问的方法也很多,可以是口头提问,也可以以书写的方式提问。以前在讲课时我存在的问题是课文讲的很详细,但课后练习讲的不到位,学生练的很少,在督导老师的提议及启发下,我改进了教学方法,在课后习题的练习部分,请学生到黑板写答案,这样我可以直观的给学生订正语法,词汇甚至是单词拼写上的错误,同时会叫到不同班的学生,可以说是小型竞赛的方式,这助于学生对习题部分增加兴趣,准确获取答案。同时,英语的教学目标还与a,b级考试相关,因此在我讲完文章后,会让学生做一篇a,b级水平的阅读理解,我会提问答案,及提问相关句子的理解,经过教材中整片文章的学习,学生再去自己做a,b级阅读题,都会感到得心应手,这也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成就感,也将a,b级考试恰当的融入课堂教学中。
配合教学方法的实施,学生在课堂上可以以讨论,回答问题,完成任务等方式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启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到相关知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应试与实际应用英语的能力。其中讨论的环节我会运用到文化背景的介绍环节中,让学生讨论自己地区的文化习俗,并交流他们所知道和了解的其他国家文人习俗,提高学生学习文章的兴趣。当然学生学法的重点也是要放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第五部分是教学的实施和过程,以下是我对本堂课的设计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二
本次体育课的性质,是一堂实践综合课。教学内容包括两个部分。其中,新授内容是正面双手垫球,课课练内容是中长跑耐力练习。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程序等6个(手势)方面来说本次课。
建国60年来我国一共进行了八次课程改革,每次改革都对“学理”和“教法”进行了探究。学校体育以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最高原则,对此,我们秉承张洪潭先生的《技术健身教学论》的思想:体育课必须以学习运动技术为主线,掌握运动技能,以此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这是一堂45分钟的课,他们身体协调性较差,好胜心强、耐力素质好、接受能力强。
本次课的内容选自人教社《体育与健康》,第七章的内容,垫球是排球三大技术的首要环节,学好垫球,会为以后学习传球和扣球动作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本次课的教学重点是垫球动作的手臂手型,以脚蹬地为主的全身协调用力(侧面示范)。
教学难点是也手臂的手型、用力源点即上下肢的协调用力;中长跑中的身心极点的处理。
仍然依据苏联教育家凯诺夫的三段教学模式。
首先,由我集合整队,师生问好。宣布课的内容。把学生分成四路纵队进行慢跑热身,每组小组长带领成员,在上课区域自行设计进行慢跑路线。教师提示有蛇形、方形、不规则形、也可以是场地上的线条等。总距离约300米,时间为3分钟。
第二:我安排了七节双人徒手操。
1) 双人拉锯练习
2) 双人压肩
3) 同时蹲、起;一蹲一起;
4) 拉手侧迈步(配口令,示范一下);
5) 拉手绕圈(两个字的要求:动作慢、距离远);
6) 背靠体转击掌(不抬脚掌,口令逐渐加快速度,示范一下);
7) 互背各三次 时间约为7分钟。
这样做的理由有二点:
一、充分活动开各主要关节和肌肉,防止受伤;为学习技术动作创造更好的身体条件。
二、给学生一定的自主学习空间,改变单调乏味的跑圈模式,这也符合小场地上大体育课的中国国情。
进入基本部分
调整学生队形,(做手势)教师站中间,学生站两边。教师说明今天要学习的动作名称:正面双手垫球。然后做完整示范,这样做的理由是根据心理学家班杜拉的观察学习理论,运动技术在学习初期,学生是通过视觉的观察与模仿来建立动作表象与动作概念的。所以,我在示范与讲解时,只注重动作的重点与关键环节(整体方向结构与顺序),不会强调动作的细节与局部问题。
对此,我这样讲解:
一、强调手型与接球部位,对于手臂的要求:六个字,三个词(压腕、夹臂、顶肘)。
对于击球部位容易出错,我用圆珠笔标注一同学手臂的正确部位打“√”错误部位打“×”。
二、强调发力点:力来自于脚蹬地,手是平动,而不是以肩为轴的转动。
采用这样一些辅助练习:(边示范、边喊口令一蹲一起徒手练习,先原地、),约15次熟练后,基本定型,再行进间一步一动练习,练习次数约20次。
第二步:用重复练习法,击固定球练习(10次一换)。一人持球于腹前,另一人做原地击球动作,注意感受击球部位,和正确的发力顺序。
第三步:用合作学习法,抛接球练习,两人一组,一人抛,一人垫(10次一换)。
本次课又只是3次教学的第二次,况且学生一般都很着急完整练习,只练徒手或辅助练习,学生会觉得枯燥,所以,用尝试教学法,让学生两人对练,提高积极性。)
基本部分的复习内容是
中长跑量大,枯燥。学生不喜欢。但它反映的是人的心血管能力,是健康与否的重要指标。因此,老师用鼓励性的语言学生提高心理极点:“这个时间你们一定能行的;你们尽力了就是好学生。”再教授一些克服生理极点的技巧。如:1)调整呼吸,2)加大摆臂幅度,3)减小步长等等。
我的具体做法是,设计一条安全的校园路线,利用环境变化,转移注意力,降低疲劳感。男生约为1500m,女生为1200米。在学生必经点的2/3处,设置未知的惊喜(展示明星图片)。我这样做的理由是:依据心理学家托尔曼的认知论,让学生事前知道有奖励而不知道奖励的结果,使学生有一种未知的诱惑,从而更好的完成练习。
结束部分
做拍手,拍臂,拍腿,抖臂,抖腿放松操,一边做一边说肌肉名称。
教师作总结,鼓励,表扬跑在前面和尽力的同学。
5.1参与目标:新课程理念要求,为了一切学生,我们绝不抛弃任何一名学生。所以,要求100%的学生参与到运动学习中来。
5.2技能目标:约80%的学生能初步掌握与体会动作;50%的同学能基本掌握垫球技术,长跑优生,男、女同学应该在6分钟内跑完。
5.3情感目标:本次课,通过双人徒手操、明星图片给予新鲜感,调节学生的情绪,刺激学生的情感,克服生理和心理极限,锻炼战胜困难的意志品质。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三
本课教学设计贯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学生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的关系;以学生为中心,发挥教师辅助和引导的作用;积极创设情境-协作-交流-知识建构的学习环境;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为主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尝试-探究-实践-归纳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知识建构的方法,形成信息技术素养。
《我的家乡》是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的第二课。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word,并掌握建立文档、输入编辑文字、保存文档等操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对字符进行格式设置以美化文档,主要包括设置字体、字号、颜色和文字的动态效果等字符修饰操作。这些操作在word应用中非常基础而且重要,掌握这些操作对后续word和其它软件中文本处理的学习是很好的铺垫作用。西南大学版信息技术教材杂讲解操作方法时十分详细,只要学生认真阅读教材按照其操作步骤操作,完成学习任务是不成问题的。
本课教学对象是我校四年级学生,该段学生由于学校的计算机设备老化,学生上机的时间有限,上课以鼠标的操作居多,本课的文字设置教学主要以鼠标操作为主,相信学生操作应该没有难度。因此,本课我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掌握上。
知识与技能目标:会设置字体、字号、颜色、文字的动态效果。
过程与方法目标:能自主从教材中获取相关知识,完成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和加粗设置。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感受word的魅力,能够恰当地理解美(合适是美、简洁也是美)
重难点:选中设置的内容。
教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
本课先组织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本课的任务、要求、操作要领,明白操作方法。让学生尝试操作,完成知识技能的初步学习;然后总结学习收获,小组合作,自主探究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归纳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最后用加粗强调“重庆”巩固学习效果。
学法:自主尝试、自我探究、协作交流等学习方法。
学生通过自主尝试、探究,掌握重点和突破难点。探究规律,发现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协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设计为五个部分
1、为了同学们能尽快帮老师完成任务,我们一起看信息技术书第3页,了解设置文字格式的方法,即本课的具体任务和要求。
任务:设置文字的格式,具体是设置文字的字体、字号、颜色和动态效果。
2、认识格式工具栏的各部分的名称。重点介绍字体、字号、颜色、加粗、倾斜、下划线等,为了后边的拓展作准备,要强调加粗是用字母b表示的。
3、详细阅读设置要求。以标题为例,设置内容:标题:“家乡介绍”,设置要求:“字体:华文新魏,字号:二号字,颜色:红色”。
小帖士强调:设置格式的前提是选定目标内容。这也是本课的重点。
4、(根据需要使用课件)由于教材中的操作步骤详细,学生组成3人小组,边看书,边合作探究完成标题部分的设置,并告诉同伴操作的方法。
5、学生展示学习效果。推荐2名同学演示自己对标题的设置,边演示边讲解操作方法。表扬学生的大胆展示和对学习的兴趣。
6、巩固学习效果。运用同学演示的方法和自己学习掌握的方法完成本课其它文字段落的字体、字号、颜色的格式设置。先完成学习任务的同学主动帮助周围的同学。
1、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自己阅读教材,小组合作探究完成文字动态效果设置,同时进一步巩固word的基本操作方法,。
小帖士(友情提示)文字的动态效果设置不要太多。
2、先完成的同学帮助自己周边的同学完成本部分的操作。
3、反馈、表扬热心帮忙的同学。
师生共同总结本课的学习规律和方法:阅读教材(明确任务和掌握操作要求)、实践、置疑、巩固练习(转化为能力)、总结积累(上升为经验、方法)鼓励学习养成归纳总结学习方法的习惯,并运用于今后的学习中。
在提供的素材中,“重庆”多次出现,要求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方法,对“重庆”两字的文字格式设置为“加粗”巩固学习效果,提升学生的能力。
我的家乡
文字格式设置
方法
重难点 任务 要求
其它 按教材的要求设置
本课以学生为主体,充分依靠教材,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分析本课的学习任务,要求,在练习中学会对文字格式的设置方法,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四
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 说课 的 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下面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 设计 、教学 组织与实施 、 课程规划建设和特色创新等六 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1)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定位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对大学生的身体教育和健康教育,具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和转折的特点,是全民健身的中间环节,关系到“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
(1)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
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
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1)设计理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新观念,体现新思想,以适应新世纪对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及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人才的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吸纳最实用、最普及、最具有社会价值、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设计思路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3)结构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是以健康理论为基础,以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和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模式。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基础体育与健康课、选项体育与健康课和体育与健康保健课等课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锻炼的医疗监督与卫生常识。
(2)体育与健康基础课:
田径、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
(3)体育与健康选项课:
(4)体育与健康保健课:
安排则对学生运动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动基本知识和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
(1)课程标准: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课程标准
(2)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3)场地设施:
(1) 本课程主要面对本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平均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此阶段学生精力旺盛、身体素质强,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同学有一定的运动基础。
(2)学生普遍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重,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较差。
( 1)传统式体育教学模式
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 2)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①先尝试,后学习,在尝试中了解与明白学习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先完整后分解教学,在掌握各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完整,再尝试,比较学习前后效果。
③多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
(1)讲解法
(2)示范法
(3)完整教学法
(4)分解教学法
(1)师资队伍
我院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1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讲2人;40岁以下教师全部为硕士或在读硕士人均工作量每周10学时以上。
( 2)科研情况
近年来,完成市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建设了篮球、排球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65篇,有5名体育教师在历年学院教学技能大赛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多名教师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和学院各种荣誉奖励。
(3)教学环境
室外体育场馆面积40620 m 2 ,人均6.17 m 2 ; 室内场馆面积11256 m 2 ,人均1.71 m 2 。学院拥有室外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地1块、篮球场地14块、排球场地4块、网球场地2块、室内外羽毛球场地共计8块、室外综合健身路径2处、舞蹈教室4个。
我院一年级学生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每学期18周,每周2课时,每学期课时分配如左表。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选项课程。
(1)学生评价:学期末组织对任课教师量化评价
(2)同行评价:通过听课,说课,教研会等交流讨论
(3) 院系领导评价:院系领导不定期督导检查
(4)教师自评:年终工作总结
(1) 各方评价情况
我校体育教师有饱满的工作激情,实干的工作热情,较强的责任心,关心热爱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获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鼓舞,学生的爱戴。
(2)教改项目成果
选项课教学正在试验中,主要进行了三选教学(选项目,选老师,选练习时间),开放式和探究式教学还在试验阶段,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生取得成绩
学生通过三学期体育课的学习,课余比赛的开展,大部分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及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基本养成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部分学生在省市院系篮、排球等体育活动中表现了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比如在二十三届省运会中我院周鲁娜同学大学生乙组女子跳高冠军。
(4)对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促进
以服务学生专业成长及职业生涯为出发点,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1)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虽然我院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在体育师资培训和进修上还缺乏系统性。今后,我院仍将增加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形成体育教师进修学习常态化。
(2) 采用教材虽然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全面,但该教材并不完全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应尽快编写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校本教材。
(3)场地问题
选项课教学必须满足相关项目的场地需求;我院体育场地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篮球、排球、网球已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要考虑的项目重点是:武术、足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场地。
(1)建设目标
(2)保障
《山东省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考核标准与办法》
1. “学生本位”的体育教育观
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我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需求,体育课程进一步突出了“健康第一”教学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多种课程,开设项目大大增加,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
2.构建过程性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考核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淡化了“一刀切”的达标方式。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五
《大学说课稿模板》正文开始 一、说教材:
1、地位、作用和特点:
《________________》是高中数学课本第______册(____修)的第____章“________”的第______节内容。
特点之二是:_________________。
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a、b、c
(2)能力目标:a、b、c
(3)德育目标:a、b
3、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二、说教法:
三、说学法:
学生学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主动获取、整理、贮存、运用知识和获得学习能力的过程,因此,我觉得在教学中,指导学生学习时,应尽量避免单纯地、直露地向学生灌输某种学习方法。有效的能被学生接受的学法指导应是渗透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是通过优化教学程序来增强学法指导的目的性和实效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主要渗透以下几个方面的学法指导。
1、培养学生学会通过自学、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相关知识,使学生在探索研究过程中分析、归纳、推理能力得到提高。
本节教师通过列举具体事例来进行分析,归纳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并依据此知识与具体事例结合、推导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正是一个分析和推理的全过程。
2、让学生亲自经历运用科学方法探索的过程。_主要是努力创设应用科学方法探索、解决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探索中体会科学方法,如在讲授________________时,可通过_____________演示,创设探索______________规律的情境,引导学生以可靠的事实为基础,经过抽象思维揭示内在规律,从而使学生领悟到把可靠的事实和深刻的理论思维结合起来的特点。
3、让学生在探索性实验中自己摸索方法,观察和分析现象,从而发现“新”的问题或探索出“新”的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动力。在实践中要尽可能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多观察、多交流、多分析;老师要给学生多点拨、多启发、多激励,不断地寻找学生思维和操作上的闪光点,及时总结和推广。
4、在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时,引导学生通过比较、猜测、尝试、质疑、发现等探究环节选择合适的概念、规律和解决问题方法,从而克服思维定势的消极影响,促进知识的正向迁移。如教师引导学生对比中,蕴含的本质差异,从而摆脱知识迁移的负面影响。这样,既有利于学生养成认真分析过程、善于比较的好习惯,又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现象发掘知识内在本质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教师创设问题情景(创设情景:a、教师演示实验。b、使用多媒体模拟一些比较有趣、与生活实践比较有关的事例。c、讲述数学科学史上的有关情况。)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引导学生提出接下去要研究的问题。
(二)、新课教学:
1、针对上面提出的问题,设计学生动手实践,让学生通过动手探索有关的知识,并引导学生进行交流、讨论得出新知,并进一步提出下面的问题。
2、组织学生进行新问题的实验方法设计—这时在设计上最好是有对比性、数学方法性的设计实验,指导学生实验、通过多媒体的辅助,显示学生的实验数据,模拟强化出实验情况,由学生分析比较,归纳总结出知识的结构。
(三)、实施反馈:
1、课堂反馈,迁移知识(最好迁移到与生活有关的例子)。让学生分析有关的问题,实现知识的升华、实现学生的再次创新。
2、课后反馈,延续创新。通过课后练习,学生互改作业,课后研实验,实现课堂内外的综合,实现创新精神的延续。
五、板书设计:
在教学中我把黑板分为三部分,把知识要点写在左侧,中间知识推导过程,右边实例应用。
六、说课综述:
的认识,使学生的认知活动逐步深化,既掌握了知识,又学会了方法。
____总之,对课堂的设计,我始终在努力贯彻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基础,以能力、方法为主线,有计划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观察和实践能力、思维能力、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能力为指导思想。并且能从各种实际出发,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了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六
这一单元是高中语文新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用浅易文言文写成的演讲稿。继初中《最后一次演讲》之后,高中阶段第一次集中学习这种实用文体。通过学习,除了要求学生了解演说词的基本特点之外,我们还要求学生学习浏览、圈点、勾画的读书方法。这一课是一篇自读课文,主要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进一步了解演讲稿的特点,为自己撰写、参加演讲语文活动做准备。
教学目标的设定我们的依据是单元教学要求和高一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目标设定为三维目标,以便于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的培养和语文素养的积累。
(一)知识教育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理清局部思路,弄明白一段文字,一句接一句,后一句接前一句的道理。
(二)能力培养目标。
1、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2、探究思路,提高积极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引导学生理解蔡元培的办学方针和巨大贡献。
本课是文言文写成的,又有丰富的思想内涵,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难度。但本文层次分明,重心突出。抓住了本文的重点,也就容易理解本文的结构和内容了。因此,我们确定了如下教学重点和难点内容。对于难点内容,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确定了以探究合作学习为主的学习方法。
1、重点: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难点: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3、解决办法:多探究,多发问,多思考,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一课时。
教学步骤的重点有两个:一是理清课文的结构,二是关于蔡元培先生的教育思想和理念。
(一)明确目标。
1、结合本文的结构,了解演讲辞中心突出、层次分明的特点。
2、结合注解,疏通字句,通过关键语句的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的内涵,体会本文的思想文化意义。
(二)整体感知。
1、导入新课《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是一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的演讲辞。要想理解这篇演讲辞的内涵和意义,必须先了解当时的社会现状和北大的发展历程。此时,可通过投影或口头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时代背景。
2、朗读课文、把握文意。
3、分析思路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在简单地回顾了自己与北大的渊源之后,就以校长的身份直截了当地对青年学子提出了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这几点要求绝非泛泛而谈,而是直接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和北大的沉疴而提出的,可以说每一点都极富有针对性,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首先,他高屋建瓴地匡正了大学的性质,明确求学的目的,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蔡元培对青年学子提出这样的要求,可谓切中肯綮。第二点则着眼于品行,这一点也是有的放矢的,这些教诲既严肃认真又体贴入微,可谓语重心长。第三条,是从个人修养方面来说的。这三点看起来并不复杂;但在当时却有着振聋发聩、匡正时弊的重要意义。
正是因为有了蔡元培,有了这样的办学方针和求学准则、做人标准,北大才从多年陈腐封建的泥潭中拔了出来,走上正轨,逐步成为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大学,为成就今后的百年辉煌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演讲辞的最后,作者告诉在座的青年学子,自己近期要做两件事,一是改良讲义,二是添购书籍。这两件事情虽小,却是建构一个优秀大学的基本条件,也正是北大学子们最迫切需要的。作为一个校长,蔡元培为学校、为学生考虑得不可谓不深,不可谓不细。
1、朗读并积累词语。
干禄、终南捷径、弭、肄业、鲜、相勖、訾詈。
2、提问。
作为一篇就职演说,本文富有针对性和现实意义。
就职演说,大都会阐释自己的施政纲领或对听众提出要求,本文二者融合而又侧重于后者。作为北大的新一任校长,蔡元培对青年学子寄予了厚望。他深知当时社会的污浊与北大的沉疴,因此,在演讲中,他开门见山,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三点要求。这三点可以说每一点都事关北大的前途和命运,也是青年学子们普遍关心的。这样,在内容上首先就抓住了听众的心理和兴奋点,引起听众的兴趣。
3、提问。
本文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在结构上,这篇演讲辞思路非常清晰。演讲,由于是一听而过,时间有限,一篇演讲只能安排一个中心思想,而且要求中心突出,本文就是围绕着如何做一个优秀的北大学子而展开的,而且通篇都围绕着这一中心选择材料和组织结构。简短的开场白引出话题,正文展开话题,结尾总结话题,层次分明,脉络清楚,给人一气呵成之感。
4、提问。
本文在语言上有何特点?
在语言上,本文用浅易的文言文写成,在简洁凝练中透出文言文特有的古朴典雅。这篇演讲辞写作的年代,正是文言文向白话文过渡、新旧两种文体并行的时期,当时的许多都带有文白混杂的特点。以本文为例,基本的框架还是文言文,有大量的文言字词和文言句式,多用单音词、语气词等,但另一方面又比较浅显,有许多口语成分,比起古文来好理解。因此,本文读起来既有文言的言简意赅、意味深长,又有口语的明快易懂,学习时要注意体味。五、关于作业完成“研讨与练习”一、二、三。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七
大家好!很高兴有机会参加今天的活动。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零食大学问》。下面我从选题的由来、活动目标、活动过程、活动效果、活动后的反思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首先我说一下本次活动选题的由来)
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以学生的经验与生活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又由于家长对孩子的宠爱,大多数学生都有零用钱,学校周边又有很多的商店和摊点,因此很多学生上放学时喜欢购买零食。有些零食纯属三无产品,无质量保证,严重危害孩子的身体健康。如何能够让孩子对零食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我认为最佳的方法就是让学生在调查活动中“自我醒悟”,在“自我醒悟”中实现“自我转变”。发现零食的危害、饮食的误区,养成良好的饮食、卫生习惯。
首先,要让孩子们明白什么是零食?零食,顾名思义,就是正餐以外的食物,对于正餐而言,它起着一种额外的辅助作用,在提供营养方面,也扮演着额外的辅助角色。那么零食到底该怎样吃?对孩子们来说就十分重要。所以,我决定以“小零食大学问”为主题进行全面地深入地调查研究,以此来使学生对零食安全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1、通过本次活动,使学生对零食安全知识有较全面深入的了解。
2、在实地调查、收集资料过程中,提高学生根据需要收集、处理有效信息的能力;在小组实践过程中提高与人交往及小组合作能力;通过整理调查结果,进一步提高总结归纳的能力。
3、通过活动,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活动时间:15天左右
阶段一:确定活动主题
1、确定子课题
教师协助学生提炼出四个具有代表性的问题作为活动研究的子课题
(1)吃零食的原因、现象
(2)零食的危害
(3)研究零食配料、食品添加剂
(4)研究发挥零食的营养与作用
【设计意图】
本次活动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吸引学生探究欲望,孩子们带着浓厚兴趣投入活动,效果将非常显著。每个学生都有买零食的经历,他们有很多话可说。讨论之后,教师引导学生确定活动主题。学生所选择的话题是他们所感兴趣的,自然兴趣高涨。但是由于学生提出的部分问题是重复的,我指导他们将相同的归成一个大主题,最终确定了四大研究主题。
2、成立活动小组
为了活动的有序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爱好特长,指导学生组建高效的活动小组。小组的组建依照自愿原则,小组中都要有组织能力强、擅长操作电脑、擅长沟通交流、擅长概括记录的同学,同时兼顾男女搭配、互补原则。小组成员自主推选小组长,进行活动分工。
3、制定小组活动方案
为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在活动开始前,各组根据实际情况,在组长的带领下,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方案包括“活动成员”(成员、分工)“研究内容”(题目、内容、活动主要方式、具体安排、可能遇到的困难)。
例如:“吃零食的原因、现象”这一小组的分工就特别明确,首先该小组成员集体讨论出该活动的实施可以借助问卷调查形式,我对他们的点子给予很大鼓励。接着该小组开始确定问卷调查的题目,但是孩子们设置的题目有些重复。教师适时指导,对他们设置的问卷题目挑选出有价值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完善该问卷。两个同学负责印刷问卷,几个同学负责在校园进行问卷调查,两个同学负责拍照、录像。在制定计划时,教师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关注方案的可行性,要求组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互补,体现团队精神。另外,特别强调在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设计意图】
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制定出了完整的活动方案,详细的方案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小组成员分工明确,扬长避短,使每一个学生都有用武之地。
阶段二:实施阶段
1 、各活动小组在小组长的带领下,按照制定的计划通过各种途径收集资料。同学们有的到超市查看各类零食袋的包装、有的到图书馆、网上查询资料,有的采取问卷形式进行调查、有的收集新闻事件。
例子(1):“吃零食的原因、现象”小组,该小组的同学通过问卷形式随机采访学校其他年级的学生。这次活动刚开始采访就失败了,学生很扫兴。我就帮他们分析原因:第一、时间点不对,他们在入学时间点进行采访,大部分受访者不愿迟到或怕影响值日,不愿停留接受问卷调查。我指导他们将调查时间调整为课间十分钟或者下午放学后;第二、他们设计的问卷过于笼统,问题很模糊体现不出问卷的意义。在老师的指导点拨后,他们改变访问时间,对问卷中的问题进行细化,提的问题更有针对性了,达到了调查的目的。找到原因后,学生的第二轮问卷进行得十分顺利。
例子(2):“零食的危害”小组,该小组的同学在小组长的带领下,部分成员收集近年来吃零食造成的危害事故新闻;部分同学收集零食生产作坊图片事例;部分成员采访专业人士吃零食有哪些危害;并让组里擅长记录的成员做好材料记录,拍照记录。教师随时关注学生们调查的动态进展情况。不定期地举行阶段交流,确定下一步的调查方向,使研究的内容更清晰、更具有条理。
例子(4):“研究及发挥零食的营养与作用”小组,该组成员共同制作出一张资料收集填写卡。有的收集对人体有益的零食种类,有的研究这些零食对人体哪些方面有益,有的研究制定出哪些时间段吃零食最好,有的成员制定出每周健康零食食谱。在该小组活动中,教师提醒学生,要注意收集、保存、整理资料,而且要随时记录。
【设计意图】
综合实践研究过程是学生的观察、思考、访问、实地考察、交往等能力综合体现的过程。以上的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学会了观察、思考,发现问题,想方设法去解决问题,锻炼了能力;让学生学会了与人沟通、交往、合作,提高了综合素质,这正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终极目标。
阶段三:交流活动成果
交流课上,四个小组的同学分别用自己的方式展示调查结果。有的口头汇报调查结果,有的将本组调查成果整理出来,用手抄报的形式进行宣传,有的展示调查问卷表,有的同学结合小零食大学问的主题表演了食品健康歌,还有的小组写下了较为完整的调查报告;有的小组为了宣传共同合作写出倡议书……零食危害组召开了一场“零食好与坏”的主题辩论会。教师在小组交流过程中提醒学生认真倾听,并注意捕捉学生汇报过程中展示出调查中的闪光点,如合理的分工,问卷设计的明确、针对性……并及时给予肯定,这其实也是对活动方法的指导。在交流时,教师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的收获、体会,反思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方面。汇报结束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评价,评价从学生自评、小组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综合评价这些不同角度,对学生的参与热情、动手能力、创新能力、合作意识、活动效果、成果展示等方面进行评价,多激励,多表扬,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
成果交流展示的方式多种多样,这是每一位学生辛勤付出后的收获时节。在这个环节中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将探究的结果呈现给大家,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学到更多的相关知识,了解更多的探究方法,学会评价、学会反思。
通过本次实践活动,我们意识到零食安全的重要性,思考?我们还可以研究什么问题呢?如何宣传这些知识?我们该怎样选购零食?什么样的零食是安全可靠的呢?一个又一个问题摆在我们的面前,请你们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和同学们一起研究吧!
【设计意图】
“从问题中来再回到问题中去”是综合实践活动的主旨,教会学生关注身边的事物,关注生活,学会发现问题,并运用掌握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继续探究,提高解决能力的办法。
1 、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绝不能越俎代庖,而应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帮他们一把,扶他们一下。
2 、教师要引导学生善于利用身边的资源,为自己的学习服务。
3 、活动要重视实践过程,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及获得经验。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采访时不够大方得体,抓不住问题的关键,过程的记录还不够详细等等。这些方面还有待于在以后的实践活动中加以改进。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八
我教的这门课程是根据国家高职高专教育发展的要求,从目前高职高专学生的实际需要出发,精选国内外的文学名篇,为学生提供阅读欣赏并进行素质教育,锻炼学生的读、写能力,增强高职高专的综合人文素养,提高我校学生的实际语文能力。
第一是适用性
前六个单元一改以往的“以史为线”或“以文体为线”,而是“以主题” 为线索,按照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章节的划分,主要围绕语言的应用,对生命的思考、对理想的探索、对社会的反思、真情的流露及智慧的整合。既富有广度和深度,又注重文章内容和社会生活相贴近,提高学生的素质、陶冶学生的情操。高职大学语文不能像普通高校大学语文那样,较为全面的学习教材中的知识,所以我们对教材进行了删减,选择与职业院校学生联系密切的课文,如《我的母亲》与《我们因你而骄傲》这两篇课文,针对现在的九零后一代不懂得感恩,我们就从儿子对母亲的感情与父亲对孩子的感情两个方面入手,学生通过学习改变了自己的情感维度。同时我们选拔了一些好的篇章,提供给学生,让其阅读。我们都知道一定的阅读是必须的,它虽不能改变命运,但是却能改变一个人的性格、丰富思想、提高认识。这门课就从这几个方面入手,全面提高我们职业院校学生的素质和能力。
大学语文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类课程综合性最强的课程,许多篇目集文、史、哲及艺术于一身。因此,大学语文理所当然地成为大学生文化素质培养的基础课程和重点课程。针对职业类院校的特点,我们改变以往大学语文作为辅助性工具的地位,而将我们的知识体系与专业课融合在一起,全面培养学生的素质,从而使我们学校的学生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工作岗位,都能成为第一流的人才。
(一)注重知识的传播(知识目标)
我们的学生在高中都极为系统的学过语文课,在语文课中识字、语法、词汇、修辞、与相应的文学知识都接触过,故在我们开设的这门语文课中,我们协助学生学习相应的古文、现当代文,以及教育意义极强的新篇章,让学生从人文角度 掌握新的语文知识,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吸取新的养分。从人文素养进行单元划分,这显然无论是理解还是记忆都比大篇幅的学习诗歌、戏剧、现代文及按文学史进行梳理的方式更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注重各种能力的培养(能力目标)
首先就鉴赏教学而言, “大学语文”绝不是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继续。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讲,必须注重鉴赏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学习理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运用。让学生将课堂中学到的语文知识自动自觉的应用到社会实践中,应用到生活中。
其次从写作能力的提高来看,高职大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未必是欣赏类文章的创作,而是指针对专业、工作、生活需要的各种写作实践,如应用写作。写作能力是当今人才必须亟待加强的,大学写作应以立足于学生已基本具备的写作知识和写作能力,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写作理论知识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强化思维训练,提高学生对写作材料的搜集、处理能力;并从文体学角度把握不同文体特征,以具备常用实用文章的写作能力。大学生的写作能力,应体现在具有文体感的文章的写作上。
(三)注重高职大学语文的道德教育(情感目标)
总之,大学语文课程所灌输的人文精神,所培养的各种能力都体现了职业教育对学生素养与能力培养的要求。
我主要从两大方面来讲解:
情景设置法—激发兴趣,逐渐深入。
提问法—逐步引导第一文库网,逐渐深入。
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点拨法是最基本的方法。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在关键处,进行恰到好处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拓展思路,把问题引向深入,高质量的完成课堂教学任务。
讨论法—积极参与,总结规律
悬念法—带着问题,巩固提高
自主探究法—学生实践,巩固提高
其中,讨论法很重要,讨论的基本要求,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以求明确,解决疑难。这种教学方法的最大特点是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说《孔子论修身》这篇课文的教学,一说教材,二说教学目标,三说教学重难点,四说这节课的教法与学法,五说教学过程。
(一)说教材
本节课是教材的第三单元的一节课,入选本单元的课文,大多讲的是古今中外知名人士的博大理想与志趣以及他们积极向上的情操。从不同的体裁入手,有的文章简洁而意味深长,有的文章则节选自文人的精品之作,情感真挚,催人向上。而《孔子论修身》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自己的对修身的不断求索,要想修身,必要内省。又通过与小人的对比,说明君子所应具有的风范、气度、胸怀和表现。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亦能借此自省,从而在人文素质方面严格的要求自己。
(二)教学目标
我将教学目标具体分为三个
1.知识目标:整体把握文章内容,着重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
2.人文目标:准确理解课文中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基本观点、主要内容和修身的方法,进一步了解孔子和儒家思想的精髓,加强自身在传统文化方面的修养。
3.情感目标:了解、借鉴课文中“内省”“忠恕”“诚信”“恭敬”等儒家思想,感受孔子安贫乐道、信念坚定、胸怀坦荡、注重自省的崇高风范,提高自我修养、道德完善的自觉性。
(三)为了充分发挥本教材的优势,教学重难点定为:
重点理解课文中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感受作者崇高的人格和坦荡的胸怀。将文言语句的翻译、理解,孔子思想的深邃和历史的局限等等作为本节课的难点。
(四)教法与学法
1.教法
抓住重点词句品读感悟法。
同时将创设情境法、指导学生自学法、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法及想象体验法作为辅助教学。
2.学法
自主合作探究法
朗读理解法
四)教学过程
让学生自己读课文,品味、感悟,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出难点,教学程序我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幻灯片)
1.激情导入,诱发兴趣。
2.指导方法,协助理解。
3.讨论交流,重在激励。
4.直奔重点,集中理解。
5.品新内化,拓展延伸。
一是激情导入,诱发兴趣。在深入主题之前,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做好知
识的衔接,我先给学生看一段有关孔子的短片,“看与思”相结合,提出问题:“能谈谈你对孔子的理解吗?”从而自由进入学生讨论,进入了课文,再顺势而导,“谈谈你对《论语》中的某句话的理解”,让学生放开了讲,我适当的加以引导、点拨、提示。
二是指导方法,协助理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学生这种需要尤为强烈。为此,在课堂上,我首先借助注释和工具书阅读课文,帮助学生疏通文句,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接着将进一步的翻译与理解交给学生,在这里,我只是辅助学生,把主动权教给学生。针对个别难理解的语句做重点的点拨。
三是讨论交流,重在激励。学生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进行系统的进行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孔子关于修身养性的思想观点,引发学生的思考与感悟,提高完善个人道德的自觉性。这时教师参与其中,但不是直接告诉答案,而是重在激励、唤醒。之后把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讨论。这时老师要对问题做到心中有数,分步处理。
四是直奔重点,集中理解。在这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力,带领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我将课文划分为四个小节,要求学生用简短的语言概括每一节的主要内容,而概括主要内容可在若干同学发言的基础上形成比较准确、比较一致的意见。重点突出修身的方法—内省。孔子十分强调自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以“仁”为最高道德规范,那么怎样实现“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也就是说要实现“仁”,还得靠自己。修身的本质就是不断进行内心反省的过程,孔子称之为“内自省”、“内自讼”、“躬自厚”、“求诸己”等。
2.接着我要求学生用白话的形式将内省部分表述出来,从读到写,从写牵引,这样读写牵引法的运用,让学生对修身的方法理解的更加透彻了。
决重难点,也体现了互动性。
五是品新内化,扩展延伸。
2.结合实际谈谈,在当今这个时代,孔子有关人格修养的这些论述今天是否还有借鉴的意义?谈谈你会做些什么,怎么做,加深学生对《论语》修身思想的认识及其现代价值探讨,从而让学生真正在生活中学语文,真正在生活中用语文,为了让学生更好的理解这节课的内容,板书设计上我力图遵循:简洁、美观、实用的原则。突出修身养性的重要性,孔子所说的修身,就是学习做人的道理,要人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修身为第一要。孔子说: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平天下者,先治其国。而修身的先决条件是格物、致知、诚意和正心。要努力观察和研究事物,探究事物的发展规律,不断获取高深的知识和智慧。有了高深的学问和智慧,就能心诚意实,言行一致,即使无人在时,也照常遵守道德准则,保持情绪平稳,平常心,没有忧患,很好地修身。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九
各位专家,大家好! 我 说课 的 内容是《体育与健康》课程。下面我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 设计 、教学 组织与实施 、 课程规划建设和特色创新等六 个方面介绍本课程的整体设计情况。
(1)性质
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寓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定位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是对大学生的身体教育和健康教育,具有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衔接和转折的特点,是全民健身的中间环节,关系到“全民健身纲要”的实施 。
(1)基本目标
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运动技能目标:
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身体健康目标:
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
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社会适应目标:
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
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
运动参与目标:
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订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
运动技能目标:
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
身体健康目标:
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
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
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1)设计理念
在高等职业教育体育教学中必须树立新观念,体现新思想,以适应新世纪对培养具有强健体魄及具有专业技术知识人才的需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活动,吸纳最实用、最普及、最具有社会价值、最受学生欢迎的体育项目进入课堂,能够使学生掌握受益终身的体育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
(2)设计思路
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安排约10%的理论教学内容(每学期约4学时),扩大体育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
(3)结构体系
体育与健康课程结构是以健康理论为基础,以体育运动技术教学为主体和以课外活动为补充的“三位一体”的教学结构模式。课程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作为教学内容的基本出发点,遵循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兴趣爱好,坚持健身性、文化性相结合,科学性和可接受性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开设体育与健康理论课、基础体育与健康课、选项体育与健康课和体育与健康保健课等课程。
(1)体育与健康理论课:
体育运动对人体的影响,体育锻炼的科学方法,体育锻炼的医疗监督与卫生常识。
(2)体育与健康基础课:
田径、身体素质练习、篮球、排球
(3)体育与健康选项课:
(4)体育与健康保健课:
安排则对学生运动理论教学,使学生能够初步掌握运动基本知识和运动损伤的简单处理。
(1)课程标准:
按照《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制定课程标准
(2)教材;
普通高等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
(3)场地设施:
(1) 本课程主要面对本校大一、大二的学生,平均年龄在二十岁左右,此阶段学生精力旺盛、身体素质强,对体育运动有着浓厚的兴趣,不少同学有一定的运动基础。
(2)学生普遍缺少自我约束能力,易受不良风气的影响,个人主义重,组织纪律、团队意识较差。
( 1)传统式体育教学模式
主要目标是通过运动技术的学习,达到掌握运动技能的目的。
( 2)领会式体育教学模式
①先尝试,后学习,在尝试中了解与明白学习运动技术的重要性,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②先完整后分解教学,在掌握各分解动作的基础上完整,再尝试,比较学习前后效果。
③多以竞赛的形式开展教学组织活动,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用性。
(1)讲解法
(2)示范法
(3)完整教学法
(4)分解教学法
(1)师资队伍
我院共有专兼职体育教师19名,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8人,讲师8人,助讲2人;40岁以下教师全部为硕士或在读硕士人均工作量每周10学时以上。
( 2)科研情况
近年来,完成市级以上科研课题5项;建设了篮球、排球两门校级精品课程;发明专利5项;出版专著3部,主编、参编教材7部,发表论文65篇,有5名体育教师在历年学院教学技能大赛上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多名教师获市级及以上表彰奖励和学院各种荣誉奖励。
(3)教学环境
室外体育场馆面积40620 m 2 ,人均6.17 m 2 ; 室内场馆面积11256 m 2 ,人均1.71 m 2 。学院拥有室外标准田径场1个,标准足球场地1块、篮球场地14块、排球场地4块、网球场地2块、室内外羽毛球场地共计8块、室外综合健身路径2处、舞蹈教室4个。
我院一年级学生开设基础课,二年级学生开设体育与健康选项课,每学期18周,每周2课时,每学期课时分配如左表。根据我院具体情况,开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体操和健美操等选项课程。
(1)学生评价:学期末组织对任课教师量化评价
(2)同行评价:通过听课,说课,教研会等交流讨论
(3) 院系领导评价:院系领导不定期督导检查
(4)教师自评:年终工作总结
(1) 各方评价情况
我校体育教师有饱满的工作激情,实干的工作热情,较强的责任心,关心热爱学生,在日常教学工作中获得领导的认可,同事的鼓舞,学生的爱戴。
(2)教改项目成果
选项课教学正在试验中,主要进行了三选教学(选项目,选老师,选练习时间),开放式和探究式教学还在试验阶段,旨在强化学生的主体作用,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
(3)学生取得成绩
学生通过三学期体育课的学习,课余比赛的开展,大部分学生经常参与体育活动,学生的体质及身心健康水平得到提高,养成了良好的意志品质,学生都能掌握两项以上体育运动技能,基本养成坚持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部分学生在省市院系篮、排球等体育活动中表现了较高的运动技术水平和高尚的体育道德,比如在二十三届省运会中我院周鲁娜同学大学生乙组女子跳高冠军。
(4)对学生就业核心能力的促进
以服务学生专业成长及职业生涯为出发点,增加对学生所学专业和未来职业相应的职业运动训练,激发学生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锤炼学生勇敢顽强、坚韧不拔的意志品格,促进学生在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等方面健康和谐发展;培养学生适应就业岗位所需的体育能力、自我保健能力、心理控制能力和终身体育锻炼的能力,使学生进入社会后在高效率、快节奏的劳动竞争和职业转换中保持良好的体质和心理状态。
(1)专兼职教师比例不合理
虽然我院教师数量能满足教学需要,师资队伍具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但是在体育师资培训和进修上还缺乏系统性。今后,我院仍将增加师资培训经费投入,形成体育教师进修学习常态化。
(2) 采用教材虽然为“十二五”规划教材,内容全面,但该教材并不完全适应我校的实际情况,因此应尽快编写适合我校基本情况的校本教材。
(3)场地问题
选项课教学必须满足相关项目的场地需求;我院体育场地已经有了较大改善,篮球、排球、网球已能完全满足教学需求,要考虑的项目重点是:武术、足球、健美操、羽毛球、乒乓球、瑜伽、体育舞蹈等项目的场地。
(1)建设目标
(2)保障
《山东省高等学校体育课程建设考核标准与办法》
1. “学生本位”的体育教育观
为了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和我校推行完全学分制的需求,体育课程进一步突出了“健康第一”教学思想,确立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实施学生自主选课,开设了篮球、排球、足球、武术、健美操等多种课程,开设项目大大增加,基本满足学生的兴趣。
2.构建过程性评价模式
改变传统考核以竞技体育技术和素质达标为内容的成绩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运动参与过程,淡化了“一刀切”的达标方式。
大学说课稿分钟大学说课稿衔接篇十
1.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技术发展很快的社会,算法进入高中数学正是反映了时代的需要,它是当今社会必备的基础知识,算法的学习是使用计算机处理问题前的一个必要的步骤,它可以让学生们知道如何利用现代技术解决问题。又由于算法的具体实现上可以和信息技术相结合。因此,算法的学习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理性精神和实践能力。
2.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重点:初步理解算法的定义,体会算法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
难点:把自然语言转化为算法语言。
1.知识目标:了解算法的含义,体会算法的思想;能够用自然语言描述解决具体问题的算法;理解正确的算法应满足的要求。
2.能力目标:让学生感悟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由具体到抽象,再有抽象到具体,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目标:对计算机的算法语言有一个基本的了解,明确算法的要求,认识到计算机是人类征服自然的一有力工具,进一步提高探索、认识世界的能力。
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以多媒体为辅助手段,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究论证、逻辑思维能力。
算法这部分的使用性很强,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虽然是新引入的章节,但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比较容易掌握本节课的内容。
1.创设情景:我首先向学生们展示章头图,介绍图中的后景是取自宋朝数学家朱世杰的数学作品《四元玉鉴》,告诉学生们章头图正是体现了中国古代数学与现代计算机科学的联系,它们的基础都是“算法”。
「设计意图」是为了充分挖掘章头图的教学价值,体现1)算法概念的由来;2)我们将要学习的算法与计算机有关;3)展示中国古代数学的成就;4)激发学生学习算法的兴趣。从而顺其自然的过渡到本节课要讨论的话题。(约4分钟)
2.引入新课:在这一环节我首先和学生们一起回顾如何解二元一次方程组,并引导他们归纳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求解步骤,从而让学生经历算法分析的基本过程,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引导学生关注更具一般性解法,形成解法向算法过渡的准备,为建立算法概念打下基础。紧接着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复习回顾解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步骤,引导学生分析解题过程的结构,写出求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的算法,并把它编成程序,让学生输入数据,体验计算机直接给出方程组的解.目的是让学生明白算法是用来解决某一类问题的,从而提高学生对算法的普遍适用性的认识,为建立算法的概念做好铺垫。
之后,我就向学生们提出问题:到底什么是算法?如何用语言来表达算法的涵义?这里让学生们根据刚刚的探索交流、思考并回答,然后老师进行归纳,得出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帮助学生认识算法的概念,指出有穷性,确定性,可行性。这样可以让学生们真正参与到算法概念的形成过程中来,体会算法思想。(约8分钟)
3.例题讲解:在这一环节我安排了两道例题,以帮助学生们能更好地理解算法的基本概念,并应用到实际解决问题中去,而不只是单纯的对数学思想的领悟。
这两道例题均选自课本的例1和例2。
(1)写出的算法必须能解决一类问题,并且能够重复使用.
(2)要使算法尽量简单、步骤尽量少.
(3)要保证算法正确,且计算机能够执行.
在例1的基础上我们继续研究例2,例2是要求我们设计一个利用二分法来求解方程的近似根的程序。我们首先要对算法作分析,回顾用二分法求解方程近似根的过程,然后设计出解题步骤。二分法是算法中的经典问题,具有明显的顺序和可操作的特点.因此通过例2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算法的逻辑结构,领会算法的思想,体会算法的的特征。同时也可以巩固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提高用自然语言描述算法的表达水平.另外,借助例题加强学生对算法概念的理解,体会算法具有程序性、有限性、构造性、精确性、指向性的特点,算法以问题为载体,泛泛而谈没有意义。(约20分钟)
4.课堂小结:
(1)算法的概念和算法的基本特征
(2)算法的描述方法,算法可以用自然语言描述。
[设计意图]课堂小结是一堂课内容的概括和总结,有利于学生把握本节课的重点,对所学知识有一个系统整体的认识。(约6分钟)
5.布置作业:课本练习1、2题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是为了检验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和运用程度以及实际接受情况,并促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内容。对作业实施分层设置,分必做和选做,利于拓展学生的自主发展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