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归途归途字篇一
一切已准备就绪,唯一欠缺的铃声已经响起,那颗兴奋的心已无需按捺。提上东西,带上书本,跨上车,踏上归途。
门口的车队很长,车走的很慢,在缓慢的进程中,心中不由生出几分焦虑。来往的车辆不停地按着喇叭,车上不时探出几个头来观望,露出丝丝急切的目光。这样的状况没有持续多久,车子驶上了公路,马达终于可以咆哮了。打开车窗,冷风吹进了车内沉闷的空气,我们谈论起一些过往的风景。这里的房子比家乡的高,这里的店铺比家乡的齐;但这里的水没有家乡的清,这里的山没有家乡的绿,这里的稻没有家乡的香。
走过喧嚣的市井,车子投进了万山的怀抱。静谧的林中,很少有车子穿过,一路上只有鸟儿的鸣叫,鸟儿的私语陪伴,一簇簇野花在风中摇摆,但我们不会停下——尽管这里的景色很美很美。
不停地走,走,一路上没有什么能令我驻足——那一切都不属于我,属于我的风景还在山的那边。
穿越了道道丛林,来到了山的那边,终于寻到了那幅心中的画卷——金黄色的稻穗低着沉重的头,摇曳着俊美的身姿,欢愉的麻雀在庄稼田里尽情地追逐;快乐的拖拉机唱着歌载着农人的汗水消失在田野小道上。微风轻拂,掀起层层谷浪,捎来阵阵稻香,置身在这美丽的画卷中,疲惫的身体又灌满了活力。车停了,马达停止了咆哮,心跳得越来越快。心跳得声音麻木了身体,几乎令我窒息。
跨出车门,双脚踏在了家乡的土地上,放下行李,展开双臂,贪婪地吸上一口气,家乡的味道真好。来不及品味这久违的风景,提起脚往家中迈去。
温馨的家园成了归途的终点,但下一次旅途却又要从此开始。
归途归途字篇二
人生不只是来去匆匆,更重要的是载满花香的归途。
——题记
然而最让我不舍的,是金沙滩。记得刚来到金沙滩时,我就深深地感叹:”啊,太美了!“沙滩很大,上面还点缀着五彩斑斓的乘凉亭,阳光照射在上面,就像珍贵的珠宝般夺目耀眼。人们穿着各式各样的泳衣在水里嬉戏,在岸上玩沙,脸上都洋溢着快乐的笑容,让我不由自主也跟着笑起来。
这次青岛之旅,我玩的很开心,但终归还是要走的。我的眼眶盈满了泪水,一步三回头地上了飞机;同行的老师开导我,在老师温柔的开导中我释然了。我明白了离别不一定是不舍的,只要有渴望收获的种子,就会让梦想与爱发芽,开出生命之花,迎来载满花香的归途。
归途归途字篇三
星期五,难得的艳阳天,回家的路本是轻松自在的,温柔的阳本带着几分慵懒。可那无从下手的路线,漫无目的的等待,却成了我的心头之焦,手头之急。
直到——
那双援助之手让我有些措手不防,将我带到站台,交给了一个“殊途同归”的小男孩,直白而啰嗦的交代一下子让我这个“人高马大”的女孩有点无地自容,尬我是个生活上的白痴,羞我竟要与这样一个“素不相识”的男孩结伴而行——识到用时方恨少,可怜我“一世英名”竟败在一“小师弟”脚下。
那明晃晃的烈阳还高悬青天,颇为刺眼,不经让人不敢仰视于它,即使头顶绿叶层层,却也阻挡不了太阳倔强的攻势。照得脸上树阴婆婆。
十路公交,缓缓驶来……
这“同路师弟”一来不怕生,二来热情格外。“什么”“卖掉买泡面”成了一路上过不去的梗。别看他肥头大耳,憨厚老实。竟还是不一般的心细。“回大溪的公交是几路?”是他替我问的。可我知道——温岭到大溪并没有所谓的公交。可我打心眼儿里感到十分温暖,一股暖流淌过心田,一股暖意和我拥抱一起,这个毒舌的男孩却有一颗柔软的心。
到站、下车、问路,他带着我,让视觉上有一种极大的冲击感,但在这个是非颠倒的社会中,这一幕却是自然而温馨。从相识到分手只有一个小时不到,可他却成了心中一轮行走的小太阳,发着光,发着电,一脸稚气,令人钦佩不已。
与师弟分手后,再次陷入无边茫然:我从何而来?又将驶向哪去?远方有多远?是心与家的距离,遥不可及。
迷路的女孩在街头“流浪”着,不知所谓的“温岭东郊车站”远在天边,近在眼前。抱以一试的心,收得回家的果,车子在音乐的节拍下摇摆,心依旧如天空那般晴朗无瑕。
那双手也好,小男孩也好,问路时帮忙的老大爷也好,他们都是我身边的暖阳,那般温暖,照亮回家的归途,也照亮我的心。
归途归途字篇四
我和高志龙两个人一起决定不坐公交车,走路回学校。不过并不是全部都是走路,而是在半路下车!
在这归途之中,我还遇见一个同学在这里骑自行车游荡,我们随便闲聊几句之后就在这里分散了。
在这个时候,我们两个人一起行走于这个地方,我们感觉十分的兴奋不已,虽然已经在这里生活了一年以上,可是我们对于这里的地方十分的不熟悉,有的时候也不知道自己的路是否走对了,或许这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待在宿舍的缘故,导致学校周边环境十分陌生!
我们在这个时候就是跟着高志龙的感觉走,我们并不担心自己会不会回去,因为我在内心十分了解这里就是学校附近了,大不了路走错了再回来一趟吧,实在不行的时候就坐出租车回去!
高志龙就开始怀疑自己是否走对了路,因为他说以前坐出租车走的时候会有一个上坡路,可是现在我们还没有遇见,虽然心中有一些疑问,可是我们依旧往前走了过去。
在过去不到五分钟的时候,我们遇见了一个崇文路的牌子,我这时就知道自己走的路是正确的,因为我们学校外的就是崇文路。果不其然在这后面就是高志龙记忆中的上坡路,我在这个时候也想起来我走过这里,那还是我开学第一天的时候!
在花费了半小时左右的时间后,我们回到了学校的校门口!
归途归途字篇五
梦,中国梦,亿万中国人丝丝情愫汇集的产物,铸成我们的梦,梦的航帆,千年前,已经起航。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高歌,在辉煌的宫殿上已回荡了千年。“三尺青锋剑气横,鲜衣怒马枪染血”,品尽世间美酒的谪仙,引领了民族精神的先驱。面对昭昭明月,有“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洒脱,有“酒入愁肠,三分酿成月亮,七分化为钊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的才情。蜀地虽苦困,定我凌云志,五岭虽艰险,仗剑断其峰。挡不住寻梦的力量,小人谗言,怎污我明月之德。
人贵有梦想,才有前进的方向,风沙铸阁,荆棘铺路,雄关漫道真如铁,北顾狼烟起,胸怀封狼居胥之志!
在这溶溶月,淡淡风的见证下,把这股血脉的烙印,永久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
依稀梦中,几度追忆,汉旗所指,三千骑兵卷起万丈尘,群雄退避;盛唐宏景,千古流传,飘扬的大旗,指引着三军前进的方向。在浩瀚的版图上,昆仑也为我伏音,峨眉也为我动容。巍峨的山峰,阻挡不住我们的意志。
责任的重担,我们义不容辞的挑起。弱冠之年,激情燃烧的岁月,我们的心,澎湃、激昂、热血。用骄人的成绩洗刷过往的失败,昂首阔步,奔向梦想的彼岸。
在经过了一番波澜之后,人们依然仰望天空,窗外的阳光折射进来。明日,又该是个晴天吧!
归途归途字篇六
;转弯处,被一条土路拦腰抱住,
月亮,影子的布道者,
一枚江南印章,失足到河里——
风卷起变形的声音,
鸟,风的孩子,回到夜晚的乡村。
蛙鸣藏得深,像极了归宿,
心中磨了多年的刀应声放下。
——睡眠的沉香荡,
萤火虫,带着人性一闪。
在老家,熟悉的老人越来越少,
而记忆中的黎明村,只剩下几个地名——
沙家木桥,独圩,荡浜。
老宅被征迁,桑地没了,
竹林,炊烟,蛙鸣,稻草人没了,
母亲的坟墓也没了。
冬日返乡,我在寒风中摇摇晃晃,
渴望下一场铺天盖地的雪,
雪地上,我能回头看见自己
深深浅浅的脚印。
“故乡变异乡。”再也回不到
当年的黎明村,
——树被砍下,鸟回不了家。
我站在土窑的遗址上,摸摸自己
花白的头发,害怕自己
再次爱上故乡。
再次爱上故乡——
和黎明村的庄稼一起绿,一起黄,
一起收割,脱粒。
鱼鳞石塘,潮声依旧。
一把巨大的乐器,无休止地弹奏
古塔无边的时光,
一条大江,搏动着一个浙江。
天光明澈,传说在方言里苏醒,
陈阁老宅,似乎难以
启齿的隐情,
只有几棵大树知道。
江风,蔓延到村庄附近的故居,
瓦楞上的月光,是一种骇世的霜白,
以生命的遗书,抵御
人间的世态炎凉。
徘徊在这边,我不敢往前走,
这边,我说出自己的国籍。
橋上是混沌的反光,
桥下河水清洗难以愈合的伤口。
生死没有归途,
远山,这空空的祭坛。
我也两手空空,旗杆投下的影子
将我拦腰截断——
曾经的太湖石,压在山上,
曾经的湖返照生死。
曾经的先知,在光阴中抛下一座庭院,
窗台外,消失的人又回到身边。
错过了错过之苦,无数次的
徒劳,舟泊在湖心。
搬出一架梯子,曾经的爱往上攀,
曾经的恨,往下挪——
莲在云澜湾,犹如菊开大云,
嘉善可采莲。
紫气东来,双莲是云澜湾的
肺叶:双肺无殊。
灯火阑珊处,
云高于泓庐,澜低于莲花。
风吹莲叶,花俯首低眉,
爱着,秘而不宣——
相关热词搜索:;归途归途字篇七
作者:刘长。选自刘长博文。
在东亚的电影中,火车代表着乡愁。婴儿诞生在姜文《太阳照常升起》那铺满鲜花的铁轨上,昭示着人间的所有美好。中年男子在贾樟柯的《站台》中沉沉睡去,梦境中,青春的喊声追着远去的列车,飘到很远。
日夜驶过宅前的环岛列车,在侯孝贤的《南国再见,南国》里一再出现:它哪里还是工业革命的引擎?分明已化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2011年3月初的一个明媚上午,编辑电话我,让我关注下某个大学生的归乡旅程与离奇的死亡。我十分拒绝,表示无法完成任务。我偏执地认为,在中国,与火车有关的故事,都是一个个隐喻、一个个谜题,我破解不了,只能猜测。而我的职业是不能容忍猜测的。
后来,我接下选题。开始收集资料,采访。然后写稿。后来,关于这个大学生的故事不再有人讨论,大家都忘记了。这符合传播规律。我也几乎要忘记了。只是桌上还堆着材料,一些仅存我想象的场景还常在我脑中如电影般播放。我不讲出来,解脱不了。
这只是一篇博客,不承诺服从新闻报道的原则。它的立意只是我脑海中事件的重新构建。大家可以这样理解:它试图拍成纪录片,但一些场景摄像机没拍到,只好重新搭了景,模拟现场,是部“伪纪录片”。所以,有司请无需紧张,读者诸君会意即可。
一
关于他的故事,首先源自一个控诉“铁路有杀手”的帖子,以家属的口吻讲述孩子在2011年春节来临前,离奇死在返乡之路上。帖子附带一张照片:一个清秀男生的遗体,身上是累累的伤痕。
山东一家都市报率先就此做了报道:一个大四学生,在华北某城市读大学,春节返乡,乘火车回关外的老家,在火车上与列车员发生争执,随后被带走。接着,他在中途的一个火车站被发现跳楼自杀。家属查看了遗体,发现伤痕无法用自杀来解释,认为孩子是被打死。火车站方面称没有监控录像,死因由此成谜。
很快,上海一家报纸对此做了跟踪。它的记者和北京一家周刊的记者一起见到了这名大学生的二姨夫以及二姐——二姨夫和二姐从老家赶来北京上访,向公安部铁道部递交控诉状,要求彻查孩子的死因。
2011年3月3日,一年一度的“两会”如期开幕。同一天,官方通讯社发表消息,称有关方面已派出调查组,对这位大学生的死亡进行调查。此后,舆论讨论渐趋黯淡——我曾以为是暂时的,未料到这已是结束。
二
我拿到了一些材料:二姨夫、二姐提交给公安部铁道部的控诉状、他的病历、第一次尸检的报告、学校出具的证明。仔细翻看之后,疑惑更多了。
据家属在申诉材料中描述:1月24日晚,他们在殡仪馆的冷藏柜内见到了孩子的尸体。家属们发现,伤痕遍布身体的前后左右,受伤部位竟达33处。特别是睾丸、小腹和大腿内侧的伤痕,以及左手手腕的手铐痕迹,家属们认为均非跳楼可以形成。
此外,头部等处的其它伤痕,家属认为虽可以因跳楼形成,但“至少需要跳6次楼才能形成这些伤”。
1月26日,在家属的强烈要求下,法医进行了第一次尸检。结论为高空坠落死亡,伤痕也是因高空坠落形成。这引发了家属的不满。家属向警方提出的要求看火车站的监控录像、现场勘查照片,要求见归途那趟列车的工作人员、跳楼的目击者等等要求,也被警方拒绝。
那么,在此之前,究竟发生了什么?
三
从他留下的那张蓝色火车票推断,他登上返乡的列车,是在1月22日正午。他读书所在的城市气象台发布气象预警称,一股强冷空气正在袭来,降温和4-5级大风将紧随其后。
这天是2011年中国春运第4天,他幸运地在列车启动前挤上了车,并在12车厢靠中间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45号,靠窗。不出意外,这张面额86.5元的硬座学生票,将把他带回老家,与家人团聚。
一个多月前,他刚在学校过完22岁生日,随后,他参加了2011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在上火车的前一天——1月21日中午,考完了学院期末考试的最后一门。此刻,假期已经开始,北行的列车正在向他的关外的老家靠近。1500公里外的的父母,已在电话中获悉他返乡的日程,一家人正预备等他回来,杀猪过年。
据他的一位同乡在网上介绍:他是村里的第6个大学生。由于家里条件不是很好,为供他读大学,家人都吃了不少苦。“他是家里的希望,更是全村的骄傲”,“一笑一口小白牙、两个小酒窝”。
他所在的学校后来出具的情况说明显示:他在校是个刻苦学习、成绩良好的大学生,且是班上团支部的组织委员。在同学眼中:他很文静、很腼腆,性情温和,说话和气,人缘不错,“是个秀气的小男生”。
四
我决定去他所在的大学,一探究竟。这是华北的一所重本大学,他读的是理工科。宿舍在校区里一栋老式建筑的四层,我敲门进去:六人间的男生寝室,放着3个铁质上下铺。其中一张床铺上面空空荡荡,只剩下一张卷起来的墨绿色床垫。显然,我找对了地方。那张墨绿色床垫的主人正是我寻找的故事的主角,只是他已经不在。
果然,我呆了不到5分钟,学校的辅导员赶到,客气地将我请出了宿舍,并拒绝了采访。后来,我只好通过其他途径,还原他的大学生活。
一位女生曾经和他一起做过实验,她回忆称:“他挺照顾我的,我(做实验)都不预习,就看他,他也不抱怨,就自己认真做。”在她印象中,这是个1米74的帅小伙,篮球打得很好,在学校的比赛中颇受女生瞩目。离校前,他一直在全力备战考研。他的同班同学向我回忆称,最后一次见到他,是在2011年1月21日的傍晚,4、5点钟,在宿舍楼下,他见到了正要外出吃饭的他。此后不久,又有同学在宿舍楼下的超市遇到了他和他的室友,他们正在为明天漫长的火车之旅添置东西。
当天,他留在同学视线中的最后影像是:上身穿一件黑色以纯牌羽绒服,下穿一条深色耐克运动裤,“还是意气风发的样子”。3天后,这套衣物随两个医用ct取片袋一起被家属找到,上面均沾满了血迹。
五
1月22日中午11点56分,他所乘坐的列车缓缓驶离车站,向东经过河北的土地,然后折向北,往关外开去。列车上,坐着他和他的高中同学。两人是老乡,相约一起回家,但没买到连座的车票,他在12车厢,他的高中同学则在紧邻的11车厢。
他所乘坐的列车是一趟红皮的空调普快列车,车速慢,停站多,从上车到目的地,全程22小时17分钟,要停22站。资料显示,这趟车曾获评铁道部“红旗列车”,并被喻为“草原与首都的纽带”。每年往返于学校和老家之间,他都是乘坐这趟车。唯有这一次,也是最后一次,他遭遇了意外。
来自家属的一份申诉材料,转述了当天在车上的他高中同学的回忆:1月22日晚,10点多,列车正穿行于黑夜中的松辽平原,有几个人找到他,要求与他换座位,他没有同意,这几个人便与他发生争执。
家属和高中同学均未解释,为何简单的换座位,会使性情温和的他与人发生争执——一位大学同学证实,与他同窗4年,从未见他与人争吵。但无论如何,换座成为他厄运的开始。
争执之后,他找到列车员和车长评理,不料,又与车长和列车员发生矛盾。至于发生矛盾的原因,早前的一份网帖中,家属称:他在沟通中,遭到了列车员的奚落与嘲弄。更详细的一种说法是:言语冲突中,列车员说了对他的籍贯地有地域歧视色彩的话。
六
与列车员和车长的冲突,让他感到了害怕。他提着行李包离开了座位,来到同学所在的11号车厢(列车办公处也设在11号车厢),并与高中同学的邻座换了座位,挨着同学坐下。他告诉同学:可能把列车长得罪了。
晚上12点左右,尽管换了座位,列车工作人员还是找到了他,并把他叫走。此后,无人知道,他究竟遭遇了什么。
唯一确切的在场者,那位高中同学称:当时在睡觉,列车工作人员叫走他的详情,记得并不是很清楚。因此,他被叫走的时间,出现了“12点多”和“凌晨3点多”这两个版本。
第二天早上,高中同学拨打他的电话,但迟迟不通,只好带着他的行李包在目的地下了火车。是时,一个年轻的生命已经陨落。
七
1月23日早晨8点,他的父亲、一位北方老农民接到一个意外来电。电话中,某地火车站派出所警察告诉他:他的儿子在火车站候车室内跳楼自杀,现正在医院抢救。焦急的父亲和家属们连忙包下一台出租车,赶往200多公里外的那座城市。当天下午,家属抵达火车站,警察告诉他们:上午,他从火车站候车室内2楼楼梯跳下,已经摔死了。随后,某地铁路公安处出具刑事技术鉴定书,确认:他从火车站候车室内跳楼,时间是1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
家属不肯接受他跳楼自杀这一说法,在他们看来,他买了回家的票,没有理由中途下车;从学校返乡时,与家里的联系也一切正常,没有自杀的理由。与之相印证的是:他死后,他所在的大学的辅导员和保卫处人员一同检查了他的宿舍,发现物品均摆放整齐,没有异常。
病历显示,他在1月23日上午9点23分送到火车站附近一家医院的神经外科病房。入院时,他已无言语和意识,呈现深度昏迷状态,口腔和鼻腔流大量不凝血。经过一个小时左右的抢救,10点50分,他被宣布死亡。
值得注意的是,火车站与这所医院距离很近,步行所需时间仅在10分钟以内。而从他跳楼的7点20分到入院的9点23分,相隔整整2个小时。此外,列车停靠跳楼地点是上午6点20分,警方公布的跳楼时间是7点20分,相隔亦有1个小时。从他下车到跳楼以及跳楼后到入院抢救,其间相隔的3个小时时间里,究竟发生了什么,同样成谜。
八
家属们面临的选择并不多。警方已经强调,自杀证据确凿,不过,为了表示对家属的同情,可以提供17万元的补偿。
家属拒绝了,派出了家中稍微见过一些世面的二姨夫和二姐进京上访。其余留在家中的家属,很快被某地的工作人员们接到宾馆“安置”起来。
后来,二姨夫被公安带回了关外。3月11日,我给他的二姨夫打通了电话,他似乎置身于陌生人之中,说话很谨慎,称:现在公安部和铁道部的联合调查组正在进行调查,目前还没有出调查结果。此外,有关部门对于家属们在某地的生活也照顾得很好,家属们相信,政府最终能够给出一个满意的结果。
我没有说什么,只好挂上电话。祈祷“两会”赶紧结束。我也许还能做一些事情。但不详之兆接连发生:那位他同列车返乡的高中同学,电话再也打不通了——之前是一直没人接。留在北京的她的二姐,电话也打不通。
我陷入徒劳的等待。
3月28日,调查组通过官方通讯社发布了调查结论:他系在火车站“自行翻越护栏坠楼,致重度颅脑损伤死亡”,调查组并未发现他与乘务人员发生矛盾或与旅客产生纠纷等情况。确凿证据认定,他系自身原因中途下车、自行翻越护栏坠楼死亡,而且,他身体内外伤“均为高处坠落所致”,“未发现有高坠以外的损伤”。
这份调查结论似乎是对此前媒体质疑的逐一回驳,而非是一份出自独立观察的结论。此外,结论连“自杀”字样都未用,用了个莫名其妙的“自行坠楼死亡”。我无语。
调查结论还有一句:他的家属见证了法医对尸体进行复检的工作,且对调查认定结果没有异议,他的尸体已于日前火化。
尸体已经火化。在中国,这是一切结束的标志。
九 我电脑里有家属去看他遗体时拍下的全套照片,32张。夜里写稿时,我常不敢点开照片。害怕。
我曾经和他的一位同学在网上聊了很久。这是无法面对面采访之后,我不得已的选择。我们一直在聊他。这位女生不算是和他很熟的朋友,但仍然竭力帮我。还从校内网上找到了他生前的照片:一个帅气的男生在玩滑轮的身影。
后来,我向她道谢。她说,不用,我做这些都是为了他。
官方通讯社发布结论的翌日,下午,我拨通了他大姐的电话,告诉她我在网上看到的说法。电话响了很久才接。原来,她正在地里干农活。和我交谈起来,已似在谈论一件遥远的往事。
她不知道调查组的结论,因为他们已在种种重压之下接受了官方的安排。我问了尸体火化的时间,她说应该是初六(查了下,是3月10号)。问赔偿的情况,她说是分两次给,已经给了第一次的赔偿,但不肯说具体金额。我只好打住。继续寒暄了几句,挂上电话。
我想象着,挂完电话,站在关外的旷野之上,这位中年女子还得继续侍弄土地。她们全家所供的那位年轻小伙,读到大四,终归未能完成学业,横遭此劫。像千百年来我的父兄、同胞一样,在抗争之后,家人也只能选择屈从,我无法苛责他们。
归途归途字篇八
暑假,结束了一段愉快的旅程,我跟着爸爸妈妈,乘上动车,踏上了归途。
十多年前的一天凌晨,一个年轻人走进了吉林火车站,天色微亮,可售票口早已排起了蛇一般的长队,年轻人抖了抖身上的雪,走进了总也不见缩短的队伍中,一个小时,两个小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他的双耳都冻得通红,发紫的嘴唇不断打颤。他双手不停地搓着,但无济于事。太阳西沉,终于轮到他了,可是早已没有了卧铺。这个人就是我爸爸,虽然历经艰苦,但能够买到两张吉林至宁波的坐票他还是很高兴。
听着爸爸的这些话,我的内心波涛汹涌。我想起老师课堂上老师的介绍,想起平日里自己的所见所闻,在这短短的七十二年征程中,我们的祖国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便利的交通让“天堑变通途”;先进的通讯技术让大家做到“天涯若比邻”;北斗导航系统全球组网,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而今,伟大的祖国正以令世人惊艳的雄姿屹立于世界,生在华夏,做一名中国人,我感到一种充盈于胸的幸福和骄傲。
“谢谢您乘坐本次列车!祝您生活愉快!”说话间,列车到站了。我舒展一下身体,伴随着悠扬的音乐,跟着爸爸妈妈向出站口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