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通过对范文范本的研究,掌握一种文体的基本要素和表达方式。范文范本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领域的范文,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参考和帮助。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一
摘要:根据新课程的要求,当代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传统的教学法被新的教学方法替代,以此提高语文的教学质量,情境化教学法目前在我国的许多学校教学中都在运用,它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是一种比较新颖且有趣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在学习能力、观察能力等的发展中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让学生对于一些知识能够快速掌握并且深刻的了解。因此本文就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情境化课堂教学方法的应用进行探讨。
对于情境化教学法的运用需要我们进行深刻的探讨,若是没有进行深刻认识下实施情境化课堂教学法会使得教学工作停留在情境化的表层,在具体的实践中就出现了漏洞问题,没有在实质上提高教学效果,那么什么是情境化课堂教学法呢?情境化课堂教学法是由情境教学法演化而来,指的是教师通过实物、教具、讲故事、举事例等方式,融合当前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在课堂教学中把知识点转化为能在感官上促使学生获取知识的有别于传统说教的新教学方法。而我们的情境化教学法需要常常与讲授法等方法一起使用才能吸引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加有目标,减少其学习中的一些困难。
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处于不断研究的阶段,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觉得语文方面的'一些知识学起来比较的困难,学生的理解做不到位,造成的结果就是使得学生的学习出现漏洞的迹象,久而久之学生对于语文学习就出现了抵触情绪,他们就觉得语文课会让他们很疲惫,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也会觉得教学很枯燥很乏味,教学质量越来越差。而情境化课堂教学法能吸引学生兴趣、发展学生观察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对促进学生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同时当教师把课堂知识情境化教学法运用到语文教学中时,学生的兴趣就会得到很大的提高,教师教学心情也会好很多,教学内容也就变得轻快明了,因此情景化教学方法不仅会促进学生的兴趣,还使得教师教学各项工作能更加有效率的实施。
3情景化课堂教学法具体应用情况。
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是在新课程的标准下进行的,教师利用情境化课堂教法法来进行教学需要围绕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为主,在教学中用不同的方式进行。(1)借助实物展示,加强生活化情境的运用: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的教学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而当代的新课改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成为学习主人公,要学会知识,也要在学习中发展自己的综合能力。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一些知识和学生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在进行讲解的时借助实物展示,加强生活化情境的运用学生就容易懂了,如若将这一类的知识点进行总结,通过实物进行展示,塑造生活化情境那么将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就会发现这类知识点变得简单易懂,并且还能了解到这类知识会对自己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好处。与此同时借助实物展示,加强生活化情境的运用还能够展现出一些有趣的现象,这些有趣的活动就会使得小学语文越来越受学生的喜欢,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会得到很大的提高。(2)借助图画、语言,营造情境:许多教师习惯于自己动手绘画辅助学生记忆或者回顾知识的简图,这样的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会给人有着很直观的感觉,在加上教师辛苦的讲解,能够使得学生较快的熟悉和掌握知识,用图画来进行演示能够使学生对知识点有着深刻的印象,用语言加以描述能让学生学会如何表达,这样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醒学生和讲解就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3)借助多媒体等现代化技术,优化情境:克服传统教学对学生各方面的束缚是新课改时期教师们重点研究的,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借助多媒体解放学生禁锢着的思想,从而突破教师教什么就学什么,讲解什么学生就听什么的思维定势,灵活使用多媒体等技术展示更多的知识信息给学生,敢于针对学生知识面的不足提出扩展性教学措施。教师还要优化体验情境防止学生失去学习的乐趣,就想着玩耍的思想,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图文结合的演示,让学生掌握观察的技能,同时要让学生参与知识训练的过程,掌握知识运用能力。这样教师的教学就会变得轻松而愉快,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就会急剧提高,而且通过一些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情境的优化,教学就会更加生动形象。当然教师在利用多媒体进行情境化教学时还要与讲授法相结合,不能让学生自己单独的去观察、去学习,教师要给学生进行一些讲解,将难点通过讲解使得变简单些,这样才能使教学变得更为新颖、完美。总之,情境化课堂教学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有很重要的意义。它加强了教学方法的创新,带给了教师轻松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教师在教学质量与教学能力上得到提高,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以及学生的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二
将情感教育引入作文教学。
文道统一趣解经典。
课堂提问的理论初探及其应用体系的建构。
艺术有效地提问,共享对话的境界。
漫谈新课程改革给语文教师的三个命题。
浅谈初中生现代文阅读水平考察及其训练策略。
让中学生“与鲁迅相遇”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实现“减负增效”初探。
新课程初中语文评价的思考与实践。
解决学生问题不可太随意。
浅谈语文本色回归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生命意识。
阅读悦读——略论初中生语文自主性阅读能力的培养。
因文采而精彩,为精彩而喝彩。
满眼生机争日新。
炼就学生一双慧眼——浅谈作文教学中题材选用的做法。
听课,迈开教师专业成长的第一步。
如何引导名著阅读浅说。
浅谈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非言语交流。
耐心融化坚冰——语文学习“特困生”的转化案例。
精心选择语文课外阅读材料。
鼎力挖掘语文思想教育功能。
新课程理念下语文作业设计摭谈。
阅读教学重在拨动审美之弦。
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角。
阅读反思——一种新的语文教学的视角。
在阅读中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阅读教学多元解读,塑造人文精神。
语文综合性学习策略谈。
上出有语文味的课需要具备几种意识。
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化现象分析及对策。
让孩子的心灵在阅读中飞扬。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三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用日益广泛,但是在广泛的应用背后,也有其自身的缺陷。对于新技术引入教学环境中,一部分坚持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还不太适应,另一部分造成多媒体教学应用缺陷的就是教师对其应用不合理,本身应用顺序的混乱造成教学效果不明显。在信息化教学中加入过多的教学内容,造成盲目使用信息化技术的现象,对于学生自主思考和发挥学生想象力的方面也不予理睬,均以多媒体设备全盘托出,对学生应掌握的问题没有给予其时间进行思考,完全是问题及讲解一气呵成。另外,在教学内容诠释过程中对于内容过于具象表达,使学生的想象力受到局限,将内容定格到所表现的课件上而不给学生想象空间。
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因教师本身引发的问题占绝大多数,因而若想将信息化教学的优势有效地发挥出来,首要一点就是加强教师对信息化教学必要性、重要性的理解,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不能完全脱离传统教学模式,使信息化教学如无根之水。教师应对传统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创造力、想象力的优点加以发扬,准确地掌握好多媒体教学中教学内容涉及的尺度。利用幻灯片、影音等效果加强学生积极性的同时对内容提出问题,令学生自主思考,对于教学过程中重难点以信息化教学方式加以简化,方便学生理解。对于信息化教学优势要令其得到发挥,同时又不能抛弃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完善信息化教学方式,使信息化技术与教学方法紧密结合,发挥最大效益[2]。
5总结。
教学方式信息化已是大势所趋,如何使信息化教学更加完善才是最重要的。新技术对教学质量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必然会对教学方式产生新的挑战,而如何应对这些挑战,化劣势为优势,才是教育工作者真正应该思考的问题。只有将各方面因素完美结合,才能达到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的真正目的。
参考文献。
[1]汤冬梅.信息化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推广应用探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
[2]李欣.小学语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发展策略的个案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四
论文摘要:研究表明,人的一生中,儿童期的智力发展最快,是人智力发展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小学低年级儿童的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又是“关键期”中的关键期,此时,不仅是孩子打好学业基础的关键期,更是知识技能、个性特征、情感态度、良好习惯、社会品质各方面养成的敏感期和最佳期。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与新教育理念的逐步推进,以儿童综合能力培养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新时代、新形势对家庭教育提出的一个目标性的要求。大量事实也证明了成功的孩子和良好的家庭教育密不可分,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孩子一生将会产生重大影响。可从中国家庭教育的现状,低年级儿童身心发展特点以及实现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三方面入手进行研究。
论文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有效性。
由于我国教育理念处于转变的过渡期,我国多数家庭教育,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家庭教育仍然不被重视。而现在,社会普遍关注的焦点又是学校教育,导致父母更多的将孩子的教育问题推给学校,忽视了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自己才是决定孩子命运的关键。小学低年级学生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于大脑发育的关键期,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变化变得更加有意识,但却仍然不稳定。这时期的孩子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家庭的依赖性大,很多父母却忽略了自己的教育职责或是家庭教育理念出现偏差,使得很多孩子一开始就输在家庭教育这条起跑线上。这使我们越来越清楚地意识到家庭教育对于儿童,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儿童的重要程度。
一、中国儿童家庭教育现状及原因。
1.亲子活动较少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普遍原因。
现代著名儿童教育学家陈鹤琴先生在其《家庭教育》中写道:“一个人知识丰富与否、思想发展与否、良好习惯养成与否,家庭教育应付完全责任。”低年级的儿童由于其年龄特点,在心理和生理上对家庭的依赖是人一生中最强烈的时期,并且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渡过,父母对儿童有着足够的权威和支配作用。如果此时家长不能多与孩子进行亲子活动,那么家庭教育的有效性必然降低。
2.缺乏科学理念做指导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重要原因。
当今社会不再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儿童的发展,需要的是对儿童综合能力的培养,这对于家庭教育的要求也日趋科学化。
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绝大多数内容都是继承而不是创新,传统的“家长制”观念较强,信奉“黄金棍下出好人”的训条,对孩子的发展有强硬的较高要求,将自己固定在老一辈对于自己的教育模式内,认为这样就不会出现问题。但是现在的问题是,社会在发展,对于人才的要求在变化,旧的一套家庭教育经验在今天已经无法参照。抑或是,过于关注社会的变化,一味地迎合社会用材的需要培养孩子,不顾孩子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特别热衷于凑热闹,赶时髦,强要孩子学拉小提琴、弹钢琴、绘画,逼迫孩子走一条由家长规划好的路,这不但会使孩子过早的失去了童心,更会造成中国家庭教育优良传统的断裂和失传。
3.逃避教育孩子的责任是家庭教育有效性缺失的关键原因。
伟大的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里指出:“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高度的教育学素养,那么不管教师做出多么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由于社会将普遍的关注焦点放到了学校教育身上,导致父母对于学校教育的依赖变强,认为教育孩子就是学校的事情,忽视了他们自己才是真正的教育基础。而从学校的性质来看,它们更多地将学生知识的获得作为最重要的方面。
二、小学低年级儿童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1.小学低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关键期。
研究表明:人脑在9岁之前发育速度最快,这个时期大脑的发育正好处于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小学低年级儿童的一般年龄是7~9岁,处在儿童期的中期阶段。此阶段的儿童,玩的天性开始消退;大脑的抑制能力加强,对自己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更有意识,但自控能力较差,表现出不稳定的状态;抽象概括、推理能力开始形成,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语言表达能力等各方面水平不断增强;思维发展水平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而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在这个由量变到质变飞跃过程的关键期。
2.小学低年级儿童的社会化发生了质的.转变。
此时的儿童到了学龄初期,开始背起书包上学了。从踏入小学的那一刻起,儿童的社会化也将发生质的转变。进入学校意味着学生要开始接受学校系统的、有计划、有目的的知识品德等各方面的培养,“儿童从幼儿园进入小学,有一个逐渐适应校园生活新环境的问题。对小学一年级的新生来说,从校园的自然环境到教师同学这样一种人际关系环境都是陌生的,还有学习的压力,校规校纪的约束等,这一切都构成了新入学儿童心理适应的严峻挑战。”
三、寓教于“乐”,全面培养。
1.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孩子强烈的学习兴趣。
学习态度是孩子对学习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反映倾向,良好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有推动和增效作用。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关键期,此阶段儿童一个典型特征就是“好奇”“爱问”,而玩又是儿童的天性,作为家长不能毫无道理地对孩子的天性予以剥夺,而要善于把孩子对玩的兴趣引导到学习上来。
认清学习态度与学习兴趣的重要性,明确良好的学习态度离不开学习兴趣的支持,学习兴趣的培养需要具备良好的学习态度。要了解处于这一年龄阶段的孩子们的特点,如自制力差,学习中带有很大的盲目性,易受外界干扰等。
家长要用心去了解自己的孩子,多与孩子沟通,掌握孩子喜好,找到孩子的闪光点,不要吝啬鼓励;营造民主、平等、求知的家庭氛围,儿童一起学习,寓教于乐,善于让孩子在游戏中收获快乐;善于利用闲暇时间中对孩子进行培养,让孩子觉得没有压力,情绪得到舒缓,也可以适当利用“报酬效应”,激发孩子学习兴趣从而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制订合理的家庭教育目标,尊重孩子,与孩子共同成长。
进入小学以后,孩子突然间要负起很多的责任,由于小学低年级孩子年龄较小,和父母相处时间长,对父母依赖性大,因此家庭应更多的承担起帮助孩子成功地由一名“小朋友”向“小学生”转型的重任,帮助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制订合理的学习目标。
家长在给孩子制订目标时,应考虑到孩子的身体和心理承受能力,把目标制订在孩子能够承受的范围内,并留有一定的余地。尽可能把目标设置得详细,这样,孩子在努力的时候也就越有方向。
3.重视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
我们既要把孩子当成孩子,又要把孩子当成独立发展的社会个体,这就需要家长在充分了解与尊重此阶段孩子身心发展特征的基础上,重视对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培养其适应社会的能力。增强孩子明辨是非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尊重与爱的权利和义务、团队合作能力、独立自理能力、选择正确休闲方式的能力、树立合理消费观等常识性能力。
家庭是小学生的第一课堂,家庭教育的有效性与否对小学生的身心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父母要全面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对孩子要有正确评价,不能有脱离实际的过高要求和急躁情绪,言行举止应该成为孩子的表率,在孩子的心目中成为可敬、可信的人。让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三方面相互促进,为孩子打造一个更美的未来。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杜殿坤,译.教育科学出版社,.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五
随着网络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我国的教育也逐渐与之密切相连。尤其是20世纪以来,我国小学素质教育提出:教育应该面向全体,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潜能,重点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贱能力,同时要注重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因此,语文教学作为学科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这个信息化时代,如何结合有效资源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是一项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
1.a学校基本介绍a学校,名为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历史悠久,被世界教科文组织评为定点优秀示范学校。该学校以“开发潜能、发展个性”为育人理念,从整体改革实验到差异教育的研究,从二级循环活动的尝试到创新教育的思考以及网络环境下教学模式的探索,捕捉着现代教育最敏感的话题,走在教育改革的前沿。
2.a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根据对a学校调查的相关信息表明,a学校目前对于多媒体教学的重视程度较高,并且已经将多媒体运用到语文教学当中。
但是根据近些年与往年教学效率相比较,并没有非常明显的变化。虽然,我国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小学教育改革的方法,也因此作出了许多相关的研究,但是目前,我国的小学语文教学在信息技术的应用上普遍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信息化教学设备利用不充分,仍然注重传统板书。在调查研究中发现,我国大多的小学语文教学课堂上,并不缺乏信息化教学设备。但是,教师并没有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仍然注重传统的板书,显得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其次,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强。在已有的资源条件中,大多设备处于闲置状态,主要是由于教师的观念落后,缺乏主动将教学与信息化相结合的理念,使得信息化教学过于形式化。
最后,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有待提升。在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照搬课件的现象很频繁,缺乏教师自身的教案设计。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小学语文教师的信息化技术水平缺乏专业的培训,因此在使用上觉得浪费时间,过于复杂。
1.充分发挥信息资源进行教学如何利用信息资源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是大多语文教师非常重视的问题。因此,可以参考以下两点建议:
第一,通过信息化设备进行教学设计。掌握信息化教学设备的使用,是未来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教师要提高自身信息化技术水平,减少传统板书的利用,使用多媒体进行140教学设计与实现。
第二,教学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学习的重点以及难点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师非常关注的内容。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进行资源的搜索与选择,或者通过信息化设备的利用得到教学设计的启发。而如何让学生进行这些内容的吸收?比如在进行古诗教学的时候,教师应该先收集与作品有关的资料,包括作者简介、社会背景、诗词译文、名家点评等。为了扩宽学生的思维以及表达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示范性朗读古诗词,并且让学生观看名家对于诗词的点评,以此提高小学生的知识面等等。
2.让学生成为信息化教学课堂中的主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一堂好的信息化语文课程不仅能够提高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对于语文成绩的提升也有积极的作用。
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他们对于多媒体等信息化教学设备的兴趣度一定要比传统的教学模式高得多,因此教师尽量让学生成为信息化教学中的主体,教学内容遵循从学生角度出发。
一方面,为学生创设自主学习的环境。教师在课堂可以让学生也进行信息化设备的使用与操作,通过抓住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充分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过程中来,可以提高学生自主自发学习的能力。
另一方面,构建信息化课堂。网络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不受时间和空间的控制,因此在教学中以信息设备成为载体,可以让学生感受到课堂以外的美好,汲取到更为丰富的知识,不仅是语文教师丰富教学内容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发展素质教育的和信息化教学的重要举措。
第一,强化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题的培训,并鼓励信息化教学的创新。在教师群体中进行教学交流,彼此吸收先进的经验和教学方法是信息化教学时代下教师发展的必然要求。
第二,提高教师教学设计的能力,并进行评比。通过多种途径开展对于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培训,集思广益改进教学设计,并定期进行优秀课件的评比,促进教师专业化的不断完善。
第三,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课后反思与总结。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从多个方面进行总结,比如教学设计的不足之处、学生对于信息化教学的反映等。
三、结束语。
本文以吉林省公主岭市双城堡镇中心小学校信息化教学现状为探讨对象,指出了当前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中存在的几点普遍性的问题,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策略,对于我国小学语文信息化教学的发展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六
1.利用导入艺术创设情境。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来说,科学合理地导入新课是一门重要的艺术,因为,良好的导入能够促生出特定的情境,通过情境能多角度地激发初中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中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难以长时间集中。因此,若有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导入,学生才会有跟着教师往下学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借用幻灯片、图片等和自己生动形象的语言营造一个唯美、适当的情境,从而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比如:讲授毛泽东的《沁园春雪》一文时,教师可用导入语构建一个充满景象感、画面感的情境。“同学们闭上双眼,感受自己站在大雪皑皑的山巅之上,远处一片片苍山翠柏,凛冽的狂风,大雪漫撒,我们的毛泽东主席于1936年在延安看到了这幅雪景,并为此写下了一首千古绝唱,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沁园春雪》,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位世纪伟人如何描绘雪景、抒发情怀和谈论古今。”这样生动、富有画面感的导入能让学生在欣赏美景的愉悦感中,渐渐进入课文佳境。再比如,讲授《敬畏自然》时,教师可用三组图片导入:一组展现大自然的美,一组展示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另一组则表现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在学生得到直观感受的基础上提出:“人应该怎样对待大自然?带着这个疑问,我们一起走进严春友的《敬畏自然》。”这样的导入,是让学生有疑而读,学生对答案好奇,课堂参与也就更积极。
2.运用朗读方式创设情境。
朗读,它把无声的文字转变成有声的语言,它是学生体验文本的音韵、感知文本内容、体验文本情感魅力的重要途径。良好的阅读情境可以通过对课文声情并茂地朗读来实现。融入感情的朗读可以完整地再现作者创作时想要表达的情感和心理感受。课文中描绘的意境、主人公的情感以及作者的创作思想,通过有声语言的传达,会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体验和感受。同时,朗读还可以让学生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文本上,从而帮助学生更快、更好地进入课文,理解并体会文本所写的内容和情感。教师范读和学生朗读是我们课堂上的两种基本的朗读方式。
教师在示范阅读之前,要对文本中表达的情感和意境有完整的理解和掌握,并根据自己的理解选择朗读的风格,力求通过自己的朗读,能够将文章描绘的景色、意境,以及蕴含的情感完全展现给学生,加深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在学生朗读时,教师要指导学生将自己的感情融入其中,通过真情感悟独特的阅读情境。例如:朱自清的.《春》,这篇散文充满了真挚的感情色彩,生活化的气息可以在朗读中获得真实的体验。学生在朗读时,如果能够融入感情,就能够体会到春天的生机盎然、五彩缤纷和人们的愉悦之情,同时也能读出作者那种热爱生活的人生趣味,这不但对学生深入解读课文有利,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较强的审美情操和艺术气质。与此同时,阅读教学的效果自然就增强了。
3.以和谐师生关系创设情境。
在初中语文阅读课堂上,教师与学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双方是需要进行思想的碰撞与心灵的沟通的,如果两者关系无法实现融洽局面,势必会对阅读教学的顺利开展不利。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文本内容的解读需要师生共同参与,而和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情境氛围。
在课堂教学中,针对某些问题,学生表达出不同的理解、看法、或者极个人的感受,教师首先要对其质疑的学习态度加以肯定,至于学生错误的理解和看法,教师要耐心地指导和纠正,不能生硬地加以批评、指责,因为轻易的指责会使学生产生心理阴影,害怕发言,害怕与教师沟通,最终失去学习的兴趣。要想创设良好的情境氛围,首先要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学生才会没有心理负担,才会心情舒畅地进行文本阅读,思维活跃地参与互动,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除了课堂上的时间,教师也可利用课余时间,通过写日记、心情记录、小纸条的形式以及深入学生队伍中的行为,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教师的亲和力以及对他们的关心,使得师生的感情更加融洽。如此,通过和谐的师生关系,学生喜欢上语文这门学科,紧跟语文教师的步伐学习,进而在语文上取得优异成绩。所谓亲其师信其道,也正是这个道理。
4.借现代教学手段创设情境。
多媒体作为重要的现代教学手段,它在语言、文字、声音、图像等方面具有独特的能力。教学中,运用它可使抽象的变为具体的,静态变为动态,平面的变得立体,枯燥的顿时转化为生动的,它能使枯燥复杂的学习内容变得直观易懂。学生在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语言理解表达方面的困难因为它,也就能迎刃而解。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还能加深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顺利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讲授《桃花源记》一课时,文中虽然对桃花源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但由于年代久远,文言文语言特点,以及人生阅历较浅等原因,学生很难理解文本内容。
这时,借助多媒体短片模拟出具体情境,使学生很快理解课文,从而巧妙地化解了教学中的重难点。这样,学生的学习难题也就迎刃而解。充分合理地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挖掘教材中的创新因素,必定会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例如:在古典诗歌教学中,运用意境深远的诗歌朗读视频和图片,引导学生抓意象,通过联想、想象的方法,描绘出诗中的画面,这种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通过多媒体创设的情境更好地学习语文阅读。
5.采用游戏化教学模式创设情境。
游戏是青少年的天性,同时也是他们认知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初中生正处于青春期,他们活泼好动,游戏绝对是他们的最爱。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采用让学生扮演文中的角色、竞赛等游戏化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例如:在讲授《范进中举》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表演,明确学生扮演“范进”“胡屠户”“范进妈”“范进老婆”“报喜人”等角色,要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加上自己的想象,把课文叙述的情境用表演的方式展示出来。这种舞台表演的教学模式,学生的主体地位明显体现,他们的积极性极大地提高,在表演中,他们对课文所写的情境产生亲切感,能迅速进入情境,更好地体会文中的情感,阅读教学的效果明显提高。
创设情境能够提高学生理解和领悟方面的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践证明,创设良好的情境来开展阅读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种高效的教学模式值得推广。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应该不断思考、钻研、探究,去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并积极运用新的教学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轻松、高效地开展阅读教学,走出“高投入,低产出”的语文阅读教学怪圈,从而全面提升初中生的语文素养。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七
网络信息化教学指的是利用互联网的功能特性和资源建立有意义的学习环境,将其提供的声音、图像、文字等信息有机结合后作用于人的多种感官,用来促进和支持学生的各种学习活动。伴随着教育教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化教学已经成为新的教学发展模式。现在学校每个班级都安装了电脑“一体机”,网络信息化教学模式己经成为主流趋势。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是以教授课程知识为主要内容,借助现代网络、信息技术传授信息和知识的一种教学模式和体系。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应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能产生效能的最大化。
1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分享教学资源。
语文学科作为基础学科,它所包含的知识多而且繁杂,这样,作为该学科的教师在进行课前准备时更应该努力搜寻多方面的信息和资料,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分享信息资源。首先,教师在平时上网浏览时可以注意收集一些课件、教学设计、课堂实录、习题精选等教学素材资源,然后将所收集到的教学素材进行加工和整理,建立一个小小的“资源库”,随时可以为教学服务。其次,同一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可以按章或单元分工,各有侧重地进行搜集归纳,以便集思广益、资源共享。学校更应让具体的专门人员进行整合、集中管理,将学校的网络资源、内部系统等现存设备、条件充分利用起来,努力形成内容比较丰富、全面的校园信息资源库,以便各科教师查阅信息与资料。
例如,在期末整理复习资料时,六年级的六位语文教师分工合作,每人搜集整理一套专项训练,从字词到句子,从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再到习作训练,最后进行综合练习,既做到各有侧重、集思广益,又进行了资源共享,大大提高了复习的效率。
2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给予课堂教学更广阔的空间。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激发学习兴趣信息化教学应该迎合小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然后将所授课内容进行网络信息化数据规整,集文字、图形、影像、动画、声效于一体,图文并茂,引人入胜,让学生能够在一个宽松、快乐、生动的氛围中学习、获取知识,从而培养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和学习的积极性。视觉、听觉一体化的网络教学方式能够更快、更持久地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对教学内容吸收、理解得更快更深。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挥拓展了空间。
如在学习《海上日出》一文时,教师在教学中利用信息化手段辅助教学,播放海上日出美丽景色,让学生通过图文声像,构造出直观性、情感性融为一体的富有感染力的理想境界,把学生带入奇妙无比的大海之上,观看神奇的海上日出。与此同时,再让学生进行感情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将呆板的文字转化为想象中的情景、变化成动态的画面,就如同身在其中一样,去感受日出十分的美丽画面,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在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陶冶性情与情操,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习中的乐趣和美好。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突破教学重难点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化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事半功倍地达到解决教学过程中的疑难点问题。它通过声音、图像、文字、色彩、音乐等对教材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演绎、引导,变抽象为具体,使学生身临其境,可以使学生快速接受、吸收繁杂的知识,更能够直观、生动地去切身体会教学内容。在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对针对性较强的知识加以分析、整合,增强兴趣性,使教学内容变得易于接受,提升语文课堂教学品味,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启发学生想象力语文学科的开放性,是它区别于其他知识性学科的一个显着特点。这必然要求语文教学过程中的教学方法要有创造性。在语文教学中,应该鼓励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手段,将教学内容转化为生动的动画、视频形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如身临其境,真正感受进而展开联想,让学生进入角色,塑造学生多元化、具体化的思维方式,使学生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与活力的时空,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力。
3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为学生提供巨大的.学习的平台。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自主式学习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学习语文的价值更多地体现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创新与分享。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学生不再满足于一些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更倾向于在课堂之外通过互联网和多媒体来获取、学习知识。过去传统的教学模式过程中,教师布置的作业并没有个体的针对性,学生回到家中只是完成作业,不能满足全部的需求,而多媒体和互联网则正好填补了这个不足。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多媒体等方式有针对性学习或弥补自己在课堂学习中存在的不足,这就是所谓的自主式学习方式。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迅速推进,学生的自主式学习方式更受到学生的青睐,进而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方式。
学校推广的“生本教育”的前置性作业就是自主式学习的很好典范。教师将自己设计好的“课前小研究”、课件放于网上,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师提前设计、布置的作业在家通过互联网进行预习和准备,查找、弥补课堂学习中的不足。在通过互联网自主学习中,学生是该学习过程中的完全主体,真正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真正实现自主学习。
事实证明,现代信息技术引入教学,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学习渠道,而且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全方位素质。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语文学习广泛涉猎语文学习必须广泛涉猎,但广泛阅读、多方涉猎,在语文教学中一直难以实现。网络信息化教学则解决了这一瓶颈问题,在这方面拥有极大的优势,学生可以应用网络信息化拓展阅读选择的空间,获得极大的选择自由。喜欢《西游记》而不读《水浒传》,爱读金庸而不爱读冰心,并不妨碍学生学好语文。
应用网络信息化教学使经典诵读成为习惯经典诵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必修内容,学校近期开展了以经典诵读为主题的“微课”教学。不同年级的教师针对不同年级学生特点在网上下载经典诗词,精心制作课件,或提前布置学生上网搜集,查找经典诵读的有关资料,在每天晨读时间进行诵读经典“微课”教学。现在每个班级的学生每天清晨都会自觉播放诵读内容,使得诵读经典成为一种习惯。
4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能够让教学效果反馈评价及时有效。
在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之下,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成果并及时弥补不足,而教师也能够及时检验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是否存在问题并及时调整。
1)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电子备课减少了备课中的重复劳动,当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根据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教后反思,总结教学中的得失,可以及时调整教学策略,进行二次备课。
2)实物投影当堂检测。电脑“一体机”的实物投影,可以将学生的作业当堂检测,找出易错点,汇聚积累,建立“易错题库”,以便在复习时强化训练。
3)存储学生成绩档案。学生成绩生成系统让学生的成绩统算一目了然,将学生每学期的成绩归档保存,学生的进步或下滑教师心中有数。
语文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的艺术,网络信息化教学体系则让这门艺术焕发勃勃生机。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良好的教育,接受优质的教学质量,实现教学效能的最大化。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八
摘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关键在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而素质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深化,对语文学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语文教师应从提高自身素质、丰富素质教育内涵、探索素质教育方法等方面来渗透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语文;素质教育;教学。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在中学课程中的不断深化,如何在学科教学中渗透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教学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语文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语文教师更应该利用各种因素全面地贯彻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本文拟从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前提、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内涵、语文教学素质教育的方法等三个方面探讨中学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
一、明确素质教育的前提。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这样,只有教师不断追求进步、完善自我,才能组织起丰富多彩的课堂。语文学科对于教师内涵和素养的要求就更高了。随着综合素质为中心的新教材的广泛使用,以往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已无法适应当今的素质教育,更与它的要求不符。教师的业务素质得到全面提高,才能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
1.有丰富的文化知识素养是第一要求。
文化知识素质是最基本的素质。语文学科首先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文学知识和语言知识、系统的学科知识和相应的文学修养。()例如,《桃花源记》一课,应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和现有的成语来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这就需要教师既要有一定的知识面,又要有较高的鉴赏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
所以,教师的素质提高是第一,素质高的教师才更有能力开展素质教育。
2.教师的思维定势对其开展素质教育也是有影响的。
现在很多教师走的就是传统教育的路线,认为目前的素质教育仍要以保证成绩为前提,只是做小小的改良就行,根本不需要也不敢大刀阔斧。而且“习惯成自然”,改掉未必能成功。因此,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忘却甚至排斥素质教育。
二、丰富素质教育的内涵。
素质教育是能让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为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注重情感教育。
教育学生就显得比较合适。作者在说理中表达出来痛恨国民党、批判劣根性的《拿来主义》,就得选择激发学生道理思辨的方法了。总之,在实现情感教育时要根据文体的特点,反映的主题而积极创设情景,采用不同的方法。
2.注重审美教育。
学生的体验和感悟在学习一篇篇美文时极其重要。例如,讲授朱自清的《背影》时,我选择了一段忧伤的背景音乐和一个很有震撼力的关于父子的视频。学生在音乐与视频中渐入美的情境。流年惨淡,父子互为依托,可为了生计又不得不离别,学生的审美情感得以诱发。鉴赏古诗词也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好方法。古典诗词的文字、意象、意境、情感之美让学生能在无形中提升审美情趣。
3.注重生命教育。
蕴含深厚人文情怀的语文课本是生命教育的沃土。比如,《祝福》一文,就可以进行生命教育。对弱者祥林嫂,人们所持的冷漠和嘲笑,加速了祥林嫂的死亡。而我们身边是否有这样的旁观者呢?经过分析、研讨,强烈的情感和道德的震撼便会浮现于心,学生会反思自己对待他人的行为、态度,从而形成尊重生命的意识,珍爱自己和他人的生命,理解生命,善待生命,发掘生命的意义。
4.注重语感教育。
好的语文要会读、会看,还要会听。我们可以搜集名家经典诗文,利用早读课播放给学生听,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感受文学的魅力、语言的'魅力,提高欣赏能力。平时鼓励学生配乐诗文朗诵,多方面注重语感教育。
三、设想素质教育的方式。
1.课前对教材内涵的挖掘。
教师备课时要挖掘教材的内涵,把握作品的感情基调。如,朱自清的《背影》中最精彩之处为对父亲背影的描写,淋漓尽致展现了父老去、子感伤的情境。教师就当紧抓“背影”,积极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在特定情境下的深切感受。只有教师挖得深,挖得细腻,才能让学生充分移情于作品中,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
2.课堂实践的变革。
首先,要变单向传授型教学为双向交流型教学。以双向沟通为原则,始终贯彻“以生为本”的思想,充分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交流、合作探讨中提高知识和技术的更新速度,最终成为有独立学习能力的人,提高综合素质。
其次,要将单一的课堂教学结构多样化。目前的课堂教学结构主要有以下类型:(1)情境型。创设情境,引导学习。(2)实践型。学生为主体,讲练结合。(3)探索型。学生自主探究,老师点关键点。(4)质疑型。学生互提互答,不断释疑。当然,还有展示型的杜郎口模式。我们应该依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和实际需要来组织教学,选择“接地气”的多样化课堂教学结构,真正提升学生的素质,而不流于“上蹿下跳”的形式。
此外,课后的延伸教育也非常重要。如,积极运用写作训练来发掘学生的个性、培养创新精神。如成立辩论小组、开展课前演讲比赛、定期影视欣赏评论、模拟跳蚤市场进行广告设计、产品推介等等。通过这课外的延伸教育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能力,带动素质的全面提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源自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最终却作用于生活的,为社会生活而服务。为此,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本文仅从前提、内涵、方式几方面做了少许的探索,究竟语文教学的素质教育该如何发展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曹招生。谈中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与矫正方法。中国素质教育研究,2007(3)。
[3]李镇西。从批判走向建设。成都:四川少儿出版社,1999.
(作者单位广州白云广雅实验学校)。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九
汉字文化是中国的母文化,汉字教学则是母教学。由此看,识字教学便成为了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也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主阵地。
在小学低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不同的教师大都有着自己的教学技巧和方法。作为一名三年级班主任老师,如何提高学生的识字能力成为了我潜心教学研究的一项重要工作,并从中找到了自己寓教于乐的探索性的新方法――字理识字。从中使我懂得了学习汉字时追根溯源的重要性,即在学习汉字时要去追求汉字的本源,更有利于对汉字整体的学习与记忆。
对比中发现,旧的汉字教学理念是建立在对汉字字型的分析与记忆上,这样的教学方式制约着学生对字型及字义的整体把握,尤其是学生在形近字组词中存在此字彼词的现象十分严重。字理识字教学理念则是根据汉字的造字原理和汉字所表示的意义,将它们二者有机结合来学习,就会从中更多的从意识字:据字析词。学生就会在课堂中较为生动鲜活而饶有兴趣的学会了每个汉字。不仅如此,在形近字比较中,也易于比较出每个字的意思,进行相关的组词练习。如此,使我茅塞顿开,愈加喜欢上他引领的语文识字教学,更让我的学生受益非潜。运用新理念,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主导的课堂实践中,我在一路探索,关注识字教学,从以下几点完善自己的识字课堂,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效果。
一.创设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
要想让学生喜欢识字,首先得让学生没有心理负担,敢于在课堂上畅所欲言,因此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只有亲近学生,才能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知识。实践证明,在这种氛围下进行的学习,学生的兴趣浓,主动性高,往往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我的识字课堂中我注重让学生先读课文,再以小组形式说一说如何记忆这个字的办法,最后集体交流的方式进行,最后老师和同学们再共同来具体评议重点的新字,共同学习,多以鼓励表扬为最主要的引导方式。
二.字理识字,音形义三者结合相辅相成。
首先,让学生在学习一部分汉字之初,在读准字音的基础上要学会仔细观察,根据每部分的组成可以自己想象,联想后再试着分析这个汉字,既把汉字先看成是自己的一个朋友,想让自己喜欢上他,再运用多种思维方式分析。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或者是一句顺口溜来说一说自己的识字方法。
其次,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将字想象成一个画面,是惟妙惟肖的静态的形象。
课文:《陶罐和铁管》中的“罐”字的教学,从古代装水,装东西的容器人手,展示图片,引出“缶”字的学习,让学生明白“缶”字的由来。接着,引出带有缶字旁的“罐”字,让学生知道罐子的作用就是盛东西用的。近而从字型上区别陶罐和铁罐的不同之处,从字的偏旁也可以分析出陶罐的作用,就是盛东西用的。再次,把汉字看成汉字组合,就会从它的背后发现它的朋友,即形近字或者是同音字,达到帮助学生积累汉字的目的。让学生充分的去发散思维想象,这个字还与哪些字有关,你想给这个字找到哪些朋友,那么在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同时,叉加强了学生对此字形近字和多音字的掌握,同时同学之间可以进行评价或补充,关注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以义为核心,识字想词引句。
学生能够对字形牢记的基础上,关键要让学生理解字的意思,才能帮助学生组词。而字的意思一般有四种:本来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在低年级所识的2000字中,要求学生懂的字的本来义和引申义是十分必要的,只有在学生懂得字义的基础上才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把握字的相关词语的意思和相关句子的意思。如:教学“停”字时,它的本义是不再行动了。此时让学生可以根据意思组词:如:停工,停留。想出课文中的词语是:走走停停。再根据这个词语让学生说出课文中的句子,这里在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这个词语在所在位置的作用。投影出示文中句子:一桶水可重啦!水直晃荡,三个妈妈走走停停,胳膊都痛了,腰也酸了。这里的词语意思让学生体会出妈妈因为水很重,提起来很困难,所以才走一会儿停一会儿,就使用了走走停停,让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这样的意思即可。这样就可以说明出学生对字义和词义的真正掌握程度。又如一年级所学的字:“木”,“木”字本义是大树;引申木头横竖立。(比喻痴呆如木头,一声不响横竖立。)组词是:树木。
引句是:这里的树木很多。如以上所说中,把课文中的句子引出后再让学生边理解句子的意思边体会朗读,给他带来的快乐是十分必要的。不仅培养了学生的理解句子能力,同时也在培养学生的朗读语感,为更好的朗读课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其他识字方法的有效补充,多元识字。
当然,除字理识字这一个学生乐学的.方式学字外,在识字环节中,对于简单的形声字的学习,学生同时可以采用换偏旁,加偏旁或者是归类学习的方式等来进行快速学习,补充字理识字的教学过程。
五.游戏巩固识字,练习。
巩固识字中使用学生最喜欢的游戏,对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识记能力是不言而喻的。在游戏方法上一开始,我先用掌声和学生进行互动,我击掌学生一个一个说,掌声停,那个学生就要站在原地把所学习的全部生字的相关词语练习全部说完。这样给学生一种定势游戏规则,既让学生产生竞争意识,又给学生营造出了“我最棒”的空间:除此以为把击掌也可以换成其它的形式开火车,使之形式多样、操作简单的开火车游戏,给识字过程带来了调剂,对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益处。借助这样的形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行汉字重组,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识字乐趣,提高识记效果。
识字教学有其一定的内在规律,但还是要遵循素质教育原则,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汉字结构规律,利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对于低中年级的语文识字教学来说,课堂上多关注学生的独立识字,分析字的能力,已经在为培养学生的字理识字学习能力做好了一定的铺垫。在识字教学中,我们只有采用更吸引学生,学生更乐学的识字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才能使学生掌握更多的汉字,促进学生识记效果的提高。希望学生能够在字理识字的过程中更多的感受到中国汉字文化的伟大之处,使学生更加热爱我国的汉语言文字,真正享受到语言文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快乐。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
教育是民族根基、立国之本,在国民素质逐步提高的前提下,人们也越来越重视教育的方式及质量。传统的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高标准要求,随着信息化技术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倾向也越来越明显。
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一直以教师口头传授、学生被动接受的形式进行。而传统方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当今社会发展的形势下弊病越来越突出,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讲课中条理性清晰度低,教师单纯传授知识模式呆板等诸多问题成为学生学习、教师教学过程中的难题。随着信息化的高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融入语文教学中,以其速度快、清晰度展示等优势,有效地解决了语文传统教学多年来的弊病。多媒体技术本身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教学参与热情的特点,也更有效地克服了语文教学枯燥的缺点,信息化教学已然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新宠。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语文学习燃起兴趣是语文教学获得成功最重要的条件。信息化在当今社会虽不算新概念,但仍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并且许多信息设备如手机、电脑的普及也使人们对信息化时代产生依赖并深深融入其中。小学生对于多媒体信息化设备本身就存在浓厚的兴趣,对于信息化教学自然乐意集中全部的注意力。另外,与传统模式教学相对比,信息化教学方便且高效。教师教课的课件可通过ppt等形式清晰地展现在学生面前,省去教师写板书准备教具的大部分精力,节约教师准备教学内容耽误的课堂时间。只需将所讲内容以信息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给学生进行讲解即可。
信息化教学将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结合起来,图文并茂地将知识要点罗列出来,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更有助于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激发语文学习热情。简单明了的教课程序也对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对文字图片感兴趣的同时,对知识记忆会加深,同时能够在短时间内使注意力高度集中。一改传统课堂古板沉重的教学氛围,对于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是一种有益的铺垫。同时也有效地提高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语文教学成为教师与学生之间轻松的话题[1]。
1.2增加课堂互动,激发学生潜能。
多媒体教学是集图、文、声为一体的全方位描述化教学,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能够以动态化、人性化方式进行诠释。而非传统教学中单纯的部分文字教学、部分教师口头传述进行传授,在多重信息的作用下,使学生真正了解教学内涵及知识要领,加深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印象,并能够方便学生对重点、难点的理解。另外,在活泼轻松的课堂氛围之下,更能激起学生互动热情,回答问题、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也能提高。在可视化的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将抽象的语文教学内容实际化,由枯燥艰涩的文本叙述转换为学生易接受的图形图像或声音,在加强学生的印象、增强学生理解的前提下,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对于课堂内容产生其他的见解或疑问。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一
传统的拼音教学只是示范发音,学生观察模仿,反复练读,教起来费时费力,而运用信息技术后,学生普遍认为学习拼音有趣、有情、有意。如我在教学前鼻韵母、后鼻韵母时,利用多媒体课件自制“舌位图”,让学生直观地看到舌位、气流是如何变化的,接着适时、适度地加以解说,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浓厚,教学的难点迎刃而解。另外,通过“舌位图”还可以对前后鼻韵母的发音进行对照,比较异同,加深理解。这样,学生学起来有趣轻松,且省事省力。又如,在训练学生拼音拼读时,我搜集了一些学生熟悉的图片输入计算机,并对其剪辑加工,再配以音响,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如比一比、猜一猜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拼音拼读训练,拼读正确后音响会发出鼓掌声,拼读错误后音响会发出告知通知。这样一来,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便被激发出来。接着再组织讨论、评议、改正,再拼读、再评议、再改正,逐步自我完善,不仅提高了效率,还让学生直接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了逐步掌握的目的。总之,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信息技术设计不同的练习,让学生去学习自己感兴趣的知识,以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运用信息技术进行识字教学。
识字本身是单调而枯燥的,低年级学生的自制力占劣势,再加上单调、枯燥的识字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效果。而低年级以识字为主,随着所学的字越来越多,学生年龄小,短时记忆占上风,遗忘率较高,学到后面的生字,前面的又忘了。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往往习惯采用挂图或卡片等辅助教具来进行教学,希望通过卡片的反复运用,加深学生的记忆,达到识记的目的,或者通过抄写、听写来加强记忆,但效果总是不够理想。反复听写过的生字词,学生还是会在下次的听写中出错。那么,怎样才能提高识字的效率,巩固记忆呢?我认为可以利用信息技术,遵循汉字构字特点,把枯燥、生涩的汉字形象化、生动化,帮助学生摸索出加减法、部首法、象形法、会意法、故事法等识字方法。同时,多媒体课件的适时演示,还能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深刻地记忆这些方法。如在教学“村、桃、过、跳”这几个字时,先出示:“村、桃、过、跳”这几个字,让学生观察这几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说出村是由“木、寸”两字合在一起组成的,桃是由“木、兆”组成的。根据学生的这一发现,我演示两个字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字的动画过程,有效加深了学生的认知,达到了突出重点的目的。又如合体字可以用不同的颜色对比显示,像树、叶、林、听等合体字,部首用红色标出,鲜明的色彩强烈地刺激着学生的感观,同时闪动偏旁,加强刺激,让学生感觉认识记忆汉字不再枯燥,反而每一次都有一种新鲜感,学习兴趣越来越浓,教学效果越来越好。
三、运用信息技术有效进行阅读教学。
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能充分发挥自身的特点,从声音到图像,从静止的画面到生动的动画,让学生从对文章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从抽象走入具体,从而对所阅读的内容有更进一步的认识。例如,五言古诗《锄禾》:“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对于过着幸福生活,远离农业生产的一年级学生来说,根本无法理解田间劳动的艰苦,更不懂得粮食的来之不易。为了让学生认识到这些,并在今后珍惜粮食,我采用了投影教学,制作了一幅活动投影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农正弯着腰、弓着背给幼小的禾苗锄草。头顶上是火辣辣的太阳,老农脸上的汗水一滴滴滚落下来。当我把这些投影展现在学生面前,教室里瞬间鸦雀无声。突然,有一个学生情不自禁地说:“这位老爷爷腰老那么动,多累啊!”接着,又出现了“还有看太阳多热,把老爷爷烤得直流汗”“田里的劳动真辛苦啊”“长大后,我要发明许多机器,为人们劳动”……当我出示一碗米饭并随老农的锄头动起来时,有些学生在小声议论:“以前我不爱吃馒头,曾把吃不完的馒头偷偷扔掉过,以后我再也不扔了。”“对,以后我们一定要珍惜粮食,每一粒粮食可是农民伯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呀!”结果一节课下来,我几乎没有太多的语言,学生就理解了诗意,并且把诗中蕴含的道理深深地渗入了思想里,达到了预期目的,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
四、结语。
总之,信息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它为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利用好信息技术,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让它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推进教育教学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二
一直以来,小学语文教科书千篇一律的篇章内容饱受诟病,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也在发生巨大变化,但是小学语文教材却仍然几十年如一日的鲜有变化。特别是近几年“杜甫很忙”“哪里都有鲁迅”的质疑声不断出现,使得小学语文的教育改革问题显得更加刻不容缓。而如何让小学语文回归课堂、回到童真,让小学生喜欢雪语文,喜欢读书,使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不得不承认,我们的教学需要一种童话式的思考方式。
小学语文;教材;教学;回归童真。
众所周知,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学作品以鲁迅、老舍、巴金、冯骥才以及冰心的居多,特别是鲁迅先生的作品,一到六年级的学生都会接触到,但是鲁迅先生的文章却不像教材中出现的次数那般受欢迎,当前很多学生认为那是一种政治意识形态,其中文学性的意味却渐行渐远。暂且不论鲁迅先生的文章是否过时,笔者以为,编者在选择鲁迅先生的文章时,最起码应该将先生要告诉世人的道理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表达出来,站在儿童的思维立场上,从儿童教育思想当面出发进行创作。本来小学生接触的世界就应该是五彩缤纷的,何不用更轻松的方式表达出来?首先,我们不得不承认小学语文的应试倾向是很严重的,这对学生的创造性、逻辑思维以及思考能力都是极其不利的。多年前,有小学生回答“雪化了是春天”,因不符合“雪化了是水”的标准答案而被判错,这个旧闻常被人捡拾,至今还用来声讨小学语文教学。近年来,民国教材因贴近生活、贴近儿童,多次发行脱销,个中原因,在于书中的“儿童特点”和“童年味道”令人追怀。回到现时课堂教学,基于笔者多年一线课堂的观察,五马分尸式文章讲解仍大行其道,受制于参考书,依赖标准答案,灌输式教学、应试模式仍有市场。偏重分数,偏重做题,缺少自主阅读,缺少独立思考,语文教学这就样失去了童真。小学语文教学的本来面目是什么?分数不是最重要的,在小学时光,语文当是一本童话,一首小诗,一首歌……太多的严肃只会让小学语文黯然无光,多一点童年的味道,才能多一份被惦记着的美好。其次,语文很美好,只是我们并没有展现给学生。小学教育重在启蒙心智、培养学生兴趣,而当我们走进小学语文课堂时,通常看到的是这样的情景:一个个小学生规规矩矩地坐在课椅上,主要是听教师讲、跟教师学,一切都很刻板,很少有启发和互动,更鲜见知识的生成和情感的陶冶。
然而,不少语文教师往往忽视了这一点。小学语文要亲近学生需要童话式的教学方法。童年就是一首歌,这首歌承载了太多回忆,就像一张魔毯,在未来的几十年还能让我们怀念小时候。小学语文就像一首诗,这首诗里需要有童年的味道,让学生读起来是快乐的,才是这首诗的迷人之处。小学语文不宜死板,也不宜过分追求应试化,它带给学生的应该是一种值得追忆的时光。学校应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语文,减少提问、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中体验文本内容,从优秀作品、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
小学低年纪学生注意力不够持久,不够稳定,理解能力弱,缺少感性经验,善长具体的形象性思维,教师应该多选用直观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并且要不断更新变换,保持教学方法的新颖性。中高年级学生在有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后,可以选用导读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此外,教学方法的选择还要有利于学生素养的全面发展,要以开发智力、获得知识、培养能力为目的,优先课堂教学,让学生乐学、会学。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应该“用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来教语文,减少提问、问答环节,让儿童从语言特点上体验文本内容,从优秀作品、经典名著中感受语言的魅力,培养儿童独立思考的习惯,使孩子爱学语文、会学语文,积累学语文的后劲”。在小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要慢慢地实现教育方法的转变,逐渐增加传授性的内容。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学应有“儿童特点与童年味道”起码包含了三重意思:一是教学要以人为本,特别是以儿童为本,遵循孩子的身心特点;二是教学要符合学科自身规律,比如语文,大量做题远不如大量阅读,还要有闲暇思考、观察,除了发现“雪化了是水”的事实,更要发现“雪化了是春天”的浪漫;三是正视童真消失的原因,“应试倾向和不当教学方式”让我们看到素质教育的推进之难,共同为教育改革加油助力。无论说话、写字,还是阅读、作文都应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激发兴趣,培养习惯,守护儿童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重在为学生打好基础,培养基础性的语文素养,过早过多地关注分数,不仅不利于儿童想象力、创造力、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也会从人生的出发点上挫伤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当是一首歌曲、一本童话,一部话剧,一个优美生动的乐园,一个可以自己独自探索的奇妙世界。
[1]王子弟。淡化真假保持童真放飞想象――小学语文童话教学漫谈[j].新课程研究,2010(12).
[2]赵建华。小学语文教学的童真底色[d].上海教育科研,2015.
[3]唐钰。童真与童趣--小学语文教学如何保证学生“在场”[j].语文天地,2015(3).
[4]林莘。回归童真:小学语文理想课堂之本[d].现代中小学教育,2014(12).
[5]孙小芹。小学语文童真童趣教学路径探究[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13).
[6]季科平。童真:小学语文教学追寻的方向[j].小学语文教学,2012(6).
[7]张弘平,刘平。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教学与管理,2009(12).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素质教育方式,小学语文素材中有广阔的德育知识。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论文,欢迎借鉴!
摘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打基础的关键时期,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对于现在一些缺少语言活跃力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须要牢牢抓住新形势下语文的特性,并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特点,渐渐提升小学语言老师在课堂上对于语言的掌握级运用实践。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教学;现状;对策。
一、目前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的现状。
1.语文教材与实际情况相脱节。
目前,小学语文教材中语言应用教学的内容与的实际生活严重脱节,很多内容对于无法贴近小学生的实际生活,甚至有些内容小学生无法理解。以人教版的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其中的语言应用教学内容大多数贴近城市生活,其价值取向侧重于城市化,其中甚至出现城市精英教育的理念,小学生学起来相当不适应。
2.教师对语言应用教学不重视。
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根本就没有语言应用教学这项教学内容,即使进行语言应用教学也是三言两语的带过,只是教师单独教授语言应用的内容,学生被动听讲。有些教师甚至把学生练习语言应用的内容让学生写下来,以此达到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来应付考试。
3.小学生对语言应用能力认识不足。
在小学中,不仅是教师不重视语文语言教学,连小学生也对语言应用能力认识不足,这主要是由于小学生学习观念上的落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很多小学生只会学习考试中要考的内容,如识字、阅读等,由于考试中并不会涉及语言应用的内容,所以小学生并不重视语文语言应用的学习。
4.小学语文语言应用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目前,小学语文语言应用课堂教学绝大部分采用讲授法,即教师依据教材进行教授,学生被动听课,师生互动很少。即便学生有练习的机会,基本上也是采用教师问学生答的形式,这种教学方法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学生也没用充足的练习机会。二是课堂上缺乏良好的语言环境。语文课堂中,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使用方言授课,而不是使用普通话。普通话是语言交际能力的根本,缺少普通话的语言环境会对语言交际教学产生负作用。
二、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策略。
1.提高小学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1)加强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训练。要提高小学语文语言应用教学的'课堂效果,首先就要做到提高语文教师的语言能力。这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要规范小学语文教师的普通话发音。根据我国教师资格证认证要求,语文教师的普通话水平必须要在二级甲等以上。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很多小学语文教师尤其是老教师并没有达到这一标准,小学语文教师普通话水平偏低。因此,学校自身可以定期为教师开展普通话培训班,提高教师的普通话水平。二是小学语文教师自身也要不断学习,充实自身的知识,提高自己的语言应用能力和表达艺术,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
(2)转变教学观念,正确认识语言应用教学。小学语文教师要积极学习新课改所倡导的全新的教育观念,充分认识语言应用教学的重要性。此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己亲身参与到语言应用教学中,而不是被动的听课。
2.运用多种方法,提高语言应用课堂教学效果。
(1)创设情境,提高教学的代入感。语言应用教学是提高学生交际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而交际来源于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只有创设一定的情境才能使学生敢于交际乐于交际。小学语文教师可以采用两种方法创设语言情境。一是创建真实情境。交际来源于生活,因此日常生活中有大量的语言应用教学素材。语文教师一定要善于观察,将课本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创造出真实的语言情境。
(2)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语文教师要使用多种手段营造轻松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是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语言应用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过于强调教师的权威和主导性不利于构建平等的师生关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民主和一定的自由,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平等对话,引导学生积极发言,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二是充分运用小组教学。在语言应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小组成员相互之间进行语言应用练习。这样,小组便成为学生相对稳定的学习单位,小组成员在语言应用学习时既可以听取别人的意见,从而转化为自身的语言应用素材,也能够在小组语言应用练习中提高收集分析信息能力与合作能力。
三、结语。
语言应用能力是新时代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种重要能力,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基础平台。语文教师一定要重视对小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语言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余婷婷.民间小学语文读本对小学教材的启示[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叶珍.农村小学语文教研活动现状的调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4.。
[3]韩锐.中加小学语文练习册比较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4]马丽娜.小学语文合作学习教学策略设计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四
随着整个人类社会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追求个性,崇尚创新已成为新时代的良好风尚。由此,服务于人类社会的教育教学工作也渐渐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统一标准,分数挂帅,全面发展的目标必将合理转变为尊重差异,发掘特长,潜能开发的目标。
笔者认为,在习作教学中,教师也应关注并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且发扬学生的个体差异,充分鼓励调动全体学生坚持自我,展示自我的积极性,创造一个能让学生随意发挥自由展示的广阔空间,使学生能无所顾忌地把内心的思想,真实的感受,真切的体验,毫不保留的呈现出来。只有如此,学生才能有事可写,有感能发,笔墨丰腴,个性飞扬。同时还需激励学生勇于创新,标新立异,敢于想象,博取众长。因为个性离开了创新也会暗淡无光,创新可以使个性更加张扬。长此以往,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有声有色的故事情节,丰富多彩的人生感悟,才思敏捷的优秀篇章必将充实祖国乃至世界灿烂的文化宝库。
以下是本人在习作教学工作中的点滴实践和粗浅感悟------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
鼓励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能传递教师对学生的信任,是学生的精神支柱。因为多数学生构思阶段思绪繁杂,莫衷一是。虽然有的学生想到很多,却无从下笔,这时最需要鼓励和引导。当然,鼓励也要分阶段进行,要适时而动,相机而行。
起初,学生会搜索自己的记忆,写自己最熟悉最了解的人物、事物、动物和植物。教师要提醒学生一切经历体验都可以展现,不要过多考虑遣词造句和修辞。目的是让学生排除干扰,解除顾虑,先使学生敢于下笔。纸上有字就是成绩,就要给与表扬。
接着,再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忘记的或不熟悉的情节也可以通过想象补充完整。
对于思绪杂乱无从下手的学生,再进行深入的引导,甚至可以把学生引入虚拟空间。通过开导,提醒使他们相信,无论天上,地下,水里的。道听途说的,梦里看见的等。只要合理想象,大胆推想,有可能发生的事即使没发生也可以写。要使学生不仅成为现实世界的参与者,还可转为虚拟世界的目击者。这样通过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填补了学生阅历的空缺,使他们不仅有事可写,而且还可随意选择。
通过以上引导和鼓励,大多数学生能解除顾虑,增添信心。但是想要构思出一个完整的条理清晰的故事情节,还是有难度的。因此,要鼓励学生敢于迁移时空,拼接素材,夸张事实,扩展情节。可以使学生会把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不同人物,不同事件中相关联的情节,重新组织起来,使故事情节更加完整,生动。
在前面多方面鼓励引导之后,多数学生已信心陡增,但部分学生仍然笔墨匮乏之时,再进行跟踪巡视,有的放矢的对全体学生的整体气势进行调动。
为了趁热打铁,哪怕发现极少数的学生写出一点点有价值的东西,就可以作为案例,借题发挥,因势利导,肯定学生的成绩,并请其他同学发表各自的见解,还可掺入自己想象的情节,然后鼓励并指导大家继续写作。这种在学生身边找实例,再通过学生相互探讨补充完善的做法,不仅可以激励个别学生的创作欲望,还能调动鼓舞全班学生的写作激情,实践证明,效果不错。
没有两颗完全相同石子,没有两只完全一样的苍蝇。教师需要善于发现,善于总结,善于利用。
当全体学生都群情高涨,大胆挥毫之际,教师再寻找几个个性突出的案例,当众展示,并且让大家参与联想,增添情节,完善故事。特别要找一些只写寥寥数语,但个性突出又有创新又有丰富联想空间的案例,使全体学生能够学会通过想象,运用联想,补充自己阅历的不足,充实写作素材,完善故事情节,再通过创新润色文笔,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提高作文水平。个性是文章的风骨,创新是个性的光芒,只要不断给学生铺设展示的舞台,提供张扬的空间,学生的文章必能个性飞扬,风骨岿然,光芒四射,魅力无限。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学。
生写出的每一句每一字,都是内心世界的真实感受,对于他们来说已经是最完美的展示了,因此,作为掌握学生认识规律,了解学生心理感受,善于运用教学艺术的教师,不仅不能鸡蛋里面挑骨头,还需能在骨头里面掘精髓。一定竭力增强学生的信心,保持学生的热情,振作学生的士气,鼓舞学生的激情。
这个阶段,教师要尽量发现每个学生的独特风格,并给他们展示的机会,个别学生哪怕仅有一处亮点,更要优先予以展示,这是促进作文走向个性化的需要,切忌不要全文展现,以免暴露学生的不足。要让学生感觉到,每个人都有各自的风格,他自己就有个性,有特长,有优点,要发扬。这样做对增强全体学生的信心,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很有必要。最不提倡教师亲自指出学生的不足,这会扼杀学生还没有树立起来的信心。因为学生会比较,会鉴别,要相信他们能够自己发现,自己体味,自我改变,自我完善。
经过了前两个阶段的磨砺,学生增强了的信心,鼓足了勇气,点燃了激情,但还需教师推波助澜。教师要有的放矢,依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去同写作之初进行比照,让每一位学生都看到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的信心,推动写作热情,强化创作激情,提高创新的勇气,推进教学成果。
要使自己的作品受到众人的好评,只有个性特点是不行的,还需。
兼备公认的优点。发现学生之中有风格特点鲜明突出的习作一定给予展示的机会并表扬。并且,教师要鼓动学生大量阅读,勤于练笔,既要保留自己的风格,还要汲取他人的长处。可以向学生展示一些个性突出且技法全面的优秀作品。
可能会有部分学生发现并认可了他人的长处,就想否定并放弃自己的风格。教师要给这类学生打气,鼓励他们坚守自己的风格,同时还要鼓动学生勇于创新,以便使自己的风格更加突出,个性更加飞扬,更加光芒四射。
写作水平的提高,需要不断增加自己的生活阅历,锻炼丰富的想象力,积累丰厚的文化素养,打造历练写作技巧。这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改进的过程,因此,教师要多为学生提供锻炼的空间,多为他们铺设展示的舞台,更多集纳个性的星火,更多发掘创新的光芒。
只要教师在习作教学中,能够做到多鼓齐擂,鼓动个性。不断创新,持之以恒。作文个性化的光辉必将跃然纸上。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五
吴越(西南政法大学教授)。
德国的司法考试严格上讲应称为“州法律考试”。换句话说,德国并没有全国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这是因为德国实行联邦制,而联邦德国的法律规定,教育(包括法学教育在内)属于各州的事务,因此各州也有权制定自己的司法考试制度。每个州的司法考试举行时间、考试内容的范围以及报考要求可能彼此不同。当然联邦法律对司法考试也有原则性的要求,以防止各州的司法考试差距太大。例如德国的法官法对德国法官的专业素质作出了具体规定,该法实际上对司法考试规定了框架性的条件。各州则根据联邦法律的原则要求实施条例。因此,只能就各州的司法考试存在一些共同特点作简单介绍。
一、报考条件与两次司法考试的内容。
在德国,只有经过正规的大学法学教育的人才有资格报考司法考试。在大学的法学系经过大约五年半的学习之后,大学的各门必修课以及选修课均合格者,可以取得大学的法学本科毕业证书。不过,法学专业的学生只要通过至少7个学期的专业学习,就可以参加第一次司法考试。而没有经过正规法律教育的人,例如其他专业的学生,则不能参加司法考试。第一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以基础知识考察为主,考试范围以必修课为主,即民事法律、公法(主要是宪法与行政法)以及刑法。当然,有关的诉讼法,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刑事诉讼法也在考试范围之列。
原则上,学生有两次机会参加司法考试,即如果首次参加司法考试没有通过,则还有一次补考机会。
法学专业学生通过第一次司法考试后必须进行实习。实习生必须分别在法院、检察院、行政机构以及律师事条所实习,实习时间大约为两年。实习合格者,才可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第二次司法考试的内容主要以考察学生的法律适用技能为主,在考试范围上与第一次司法考试基本相同。同样,参加第二次司法考试没有通过的人,只有一次补考机会。
二、法学教育改革与司法考试改革。
在德国,大学教育实行学术与科研、教育自由原则,因此大学的法学教育是以教授为中心的。法学院的任务就是向学生传授法律基础知识。至目前为止,法学教授并没有义务在大学教育中就为学生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老师教的与州司法考试委员会的考试内容可能不一致。这就导致大学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此外,由于参加司法考试的次数受到严格限制,因此学生在准备充分之前,不能冒然参加考试。
在这种情况下,各种司法考试辅导班也就应运而生。司法考试辅导班一般都是私人组织的。因此学生要参加司法考试辅导班就必须交纳辅导费。授课的老师主要也不是大学的法学教授,而是具有考试与实践经验的人,例如律师。经过司法考试辅导班培训,学生通过司法考试的机会大大提高。但是尽管如此,法学专业的学生一次性通过司法考试的比例还是不高。据说,大约70%到75%的考生能够一次性通过考试,有的州的.比例更低一些。
由于法学教育与司法考试的脱节,尤其是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脱节,德国联邦议会在2002年4月通过一项法案。按照该法案,从2003年起,大学法学教育应当面向实践,尤其是要着重培养学生的法律实践能力和外语能力。换句话说,德国希望将来的法学教育能够培养出更多的优秀的律师,以迎接国际化的挑战。在这个基础上,司法考试的组织相应作了调整。从2003年起,大学的法学院也将承担一定的司法考试任务。具体来说,法律专业的学生在本科阶段的成绩中30%将成为司法考试成绩的一部分。相应地,州的司法考试成绩的70%计入总成绩。这同时也意味着,今后的大学法学教育要从以灌输法律思想为主转向以培养学生的实际能力为主。
三、司法考试的作用。
德国司法考试的作用在于,州的司法考试其实就是一种竞争淘汰机制。因此,它基本上保证了只有合格的法律学生才有资格从事法律职业。事实上,法律专业的本科生在大学低年级就得考虑如何为将来的司法考试作准备,因此它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司法考试也为司法部门录用合格人才提供了标准,从而避免在人事方面不公平竞争。从这个意义上说,司法考试制度也是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载2003年10月23日法制日报及该报网络版)。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六
在小学语文教学工作中,教师应保持积极的创新意识,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课堂教学情境。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是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素质教育中,除了语文基础知识外,更重要的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为了让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显著提高和发展,教师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不断探究。通过多年的努力,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主要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应在课堂教学工作下足功夫,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轻松的民主的气氛下学习,学生愿意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思考和分析,从而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情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教师应该给学生更多的自由玩耍的空间和时间。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主动学习和探究学生,尽可能减少对学生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消除学生的思想顾虑,使学生能够自由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优点和发展潜力。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帮助每一个学生建立创新学习的自信心,尤其是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应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和帮助,让他们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学习特点,适当的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知识的探索,激发学生创新意识。轻松、民主的课堂教学情境,有吸引力的课堂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自觉主动探究知识的状态。从兴趣到敢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学生在创新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古人说:思不疑。问题是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和开展各项活动的先决条件。只有那些能发现问题的人,才会有创新的能力和愿望。提问是学生从已知领域到未知领域的触角,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和前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质疑自己的训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实现灵活的思维。对于同一事物或同一段落,教师应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和思考,使学生在相互交流和碰撞中产生思维创新火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以独立思考、共同探究的学习氛围,实现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同时,教师应向学生传播更多的学习信息,让学生在大量的信息中产生疑问,大胆提出自己的想法,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已知事物进行质疑和思考,是学生萌发创新意识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及时鼓励和表扬,积极培养,努力促进每个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教师的积极评价和鼓励。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教师要表扬和加以肯定。评价学生的方法很多,可以生生互评,教师对学生评价。在评价中学生和教师得到教学相长。课堂上学生可以大胆发言,在讨论中收获知识,碰撞新火花。我们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提出新思想和新方法,让他们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保护学生的丰富想象空间。具体到语文课堂教学点滴,如课文阅读、词汇学习、生词分析、关键词分析,教师可以使学生进行同伴评价,使学生之间相互评价,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当学生遇到不能通过交流和讨论解决的问题时,老师会及时给予帮助来解释和指导他们。在学生的学习互动过程中,教师应认真分析学生提出的问题,努力引导学生朝着“快乐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对小学生来说,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保持一种积极的创新意识,营造宽松、民主、愉悦的课堂教学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积极引导学生质疑和思考,抓住每一个机会用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小学教师,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让每一个学生真正得到发展,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七
首先,创新是事物发展源源不断的动力。而教育也是促进人类发展和创造实践的重要途径,人们通过教育往往是为了提高自身的价值。当教育和创新结合起来时,则就是创新教育,借助创新教育我们能够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及创新技能的人才,所以语文教学创新对于促进语文学科发展,提升学生对语言的理解能力和实践创新应用能力十分重要,有助于引导学生成为具有浓厚语言及文化功底的创新人才。其次,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助于引导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创新并不是完全推翻,而是改善和完善的过程,语文教学创新能够在坚持新课标对语文课程要求的基础上,促进学生语言文字功底的培养,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性,完善其品的人格和修养,引导学生树立关注社会价值的理念,帮助他们科学设定学习目标和生活目标。再次,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创新理念,提高学生的独立性。创新的前提基础是学生能够独立的思考和分析,这样他们才能对所学知识有更深的领会,并能够“学以致用”,这样一来锻炼了学生的自主能力,促进了学生思维进步和个人成长,帮助学生拓宽了思维的广度,提升了思考的深度。
(一)转变教学观念。
小学语文教师首先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通过多种合理的学习渠道提升自身的教学能力和深化现有语文知识内涵,并在此基础上,积极思考,主动探究新鲜事物,持续不断的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其次,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当避免在教学时“照本宣科”,而应当在课程目标的指导下,有效地进行教学创新,打破教材的局限,认真分析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教学环境的变化,动态调整教学方式,敢于创新,善于创新,勇于突破,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激发思维活性,待着饱满的教学创新热情投入到语文教学工作中,促进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互动。比如,笔者在进行《奇怪的大石头》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简单地照本宣科进行文章教学,而是首先让同学们对我们生活中的石头进行观察,通过学生语言的描述,阐述他们看到的石头的样子。同学们收集了很多石头,并对其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有的石头圆,有的石头尖,有的石头光滑,有的石头粗糙,每一块石头都不一样。之后,笔者再引导学生进入到课文学习中来,这时候同学们发现,李四光发现的“石头”和他们发现的石头更加不一样,而更加重要的是,李四光因为一块石头引发思考,发现了震惊世界的奇迹。通过这样的方式,从实践中出发培养学生们勤于思考和善于发现的好习惯。
(二)创新教学模式。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诸多内外部环境的影响,每一节语文课都不可能是完美无瑕的,因此,语文教师在教学时还应当把控全局,敏锐观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记录下来,以便于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反思,促进教学方式的创新。首先,语文教师应当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对每一位学生的特点进行全面的了解和分析,了解学生个性化差异,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式进行教学,从而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他们更喜欢语文学习。其次,教师在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时不应偏离教学的主题和目标,在完全领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在一定范围内给予学生创新的空间,合理采纳学生对语文教学创新的可行性建议,并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创新教学模式。
(三)引入现代化教学手段。
语文教学创新离不开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应用,这也是社会科技发展的必然要求,因此,教师应当适度借助多媒体等教学设备,优化现有的语文教学资源,并对教学资源的选择、教学内容进行创新。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够有效提高教师书面书写的效率,从而为启发性教学和创新性教学提供了更多的时间。另外,现代化教学手段相交于传统教学手段,更加形象、生动,从而更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激发学生思维活性,帮助他们更好地继续创新。比如,笔者在进行《北京的春节》这一课程教学时,首先使用多媒体播放了我们国家在过春节时候的样子,红红的鞭炮、喧闹的热群、五彩斑斓的花灯都通过视频的实行直接展现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们仿佛不是在上课,而是已经进入到了年味浓郁的春节。之后,笔者让同学们说说自己记忆中的春节是什么样子,有的同学说要家长都会自己给压岁钱,有的同学说会在家中看春节晚会。此时,我则引导同学们对文章进行学习,让同学们了解一下北京的春节,并与自己记忆中的春节进行比较。这极大地促进了同学们进行文章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的效果也更加显著。
创新是一条漫长而艰辛的路程,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也同样如此,其需要教师运用更多的耐心和爱心,需要从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需要学生的积极努力,甚至需要家长的密切配合,只有全体人员一起努力,创新的路才会越走越顺畅,才会让学生从教学中不断收益,才能够帮助学生获得更好地成长。
作者:岳慧君单位:江西省丰城市张巷中心小学。
[1]谢玉梅.基于素质教育背景探究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j].语文建设,20xx(30):5~6.
[2]陈映洁.对小学语文教学创新实践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xx(33):163~164.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八
学生学习语文的认知过程,一般的模式是感知——理解——欣赏——积累——运用。从模仿性的运用到创造性的运用。要以此为依据,可以设计多种类型的课。如以感知为目的的预习课、观察课、实验课、游戏课;以理解为目的的讲读课;以理解、欣赏作品和积累为目的的朗读训练课、朗读欣赏课、背诵课;以训练读速为目的的默读课;以检查课外阅读为目的的阅读作品报告课、写作课;以提高口头表达能力的口语交际课、说话课、演讲课;以运用读写方法为目的的读写练习课;以发展思维能力和读写能力为目的的探究课等。
探究的过程既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也是其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能力的过程,更是其发挥思维能力的过程,全过程主要发挥学生自己的能力。当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理智技能不能和成年人比较,也不能和中学生、大学生比较,不能以他们的终点作为小学生的起点。但是这种研究能力和思维能力应该在小学阶段加以训练。
语文探究课的教学目的及训练过程,主要在于形成学生训练有素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在探究的过程中,学生投身于有价值的活动,靠自己的努力获得结果,同时也获得了一种能力。因为在搜集资料、阅读资料、分析、综合资料的实践中、练习中有所收获。语文探究课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得到自由的发挥,这里谈的自由不是随意的乱想,而是一种靠学生独立实践的行为,是训练学生的实践能力,要从教师把着手教的“束缚”下逐步解放出来。当然,教育不是放手不管,教师要帮助考虑题目、提供有趣的材料、设备、工具等,以使学生能维持其独立的实践活动。
总之,探究课的教学目的主要在于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创造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爱好,养成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训练学生初步的研究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读写水平。
(一)提出问题。
小学语文课要探究的问题非常广泛,但主要应结合课内学习进行。
1.结合语文课的探究题。一般有几类课题:(1)对某一作家的作品的研究。可以研究一篇作品,也可以研究几篇作品,如研究老舍先生的作品:老舍先生写景作品的研究;老舍先生写物作品的研究;老舍先生写人作品的研究;老舍先生短篇散文的研究;老舍先生长篇小说的研究等。(2)不同作家同一题材作品的比较研究。如老舍写的《猫》、鲁迅写的《兔和猫》(主要是最后写猫的部分)、菡子写的《八只小猫》三篇作品的比较研究;又如巴金写的《海上日出》和德福芦花(日本)写的《海上日出》的对比研究等。(3)对诗歌的研究。如研究几篇新诗或对所喜爱的古诗的研究。
2.结合其他课的探究题。语文探究课的题目可以和各科联系,如和历史课联系,可以研究历史人物传记,可以研究历史上的某一事件,还可以研究历史文物等。和地理课联系,研究的课题就更多了,如自然环境的研究(河流的演变、气候的变化、林木的生长、沙尘暴的形成等);经济地理研究(物产、交通等);乡土地理、本国地理、世界地理都可以研究。和音乐界联系,可以研究音乐家的传记及作品等。和自然课联系,可以研究科学家的传记、研究某种生物的生长过程等。有时还可以根据生命中出现的问题作为研究课题。
(二)搜集资料。
1.必须掌握资料。学生的研究不能凭空去想,一定要有根有据地说明问题,用资料解决出现的问题。如要介绍作家的出生年代、社会、家庭背景,就要去读该作家的传记材料;如果是研究作品,就应该以作品为主,再搜集一些解释、说明、评价该作品的有关材料;若研究某一问题,就要围绕问题搜集资料。
2.资料来源。获取资料的途径可以通过观察、阅读书报和杂志、访问、回忆等。如对历史文物的'研究,就要观察实物,记录出土年代、造型、原料、工艺、用途等,还要阅读一些书面资料,加以对证。经过研究,对其文化价值、历史意义作出判断。从哪一种途径获取资料,要根据学生已掌握的资料来确定。如果学生对所研究的事物比较熟悉,能独立回忆事实,就不必去观察、访问,主要靠经过良好训练的记忆去回忆,要习惯于调用记忆中的材料。平时语文课和各科学习的内容如记忆在大脑中,会成为丰富的资料宝库。
(三)学习资料,分析、综合材料,得到结论。
材料到手不能马上使用,必须先进行学习,了解材料内容要点及表达的思想感情,摘录与研究课题有关的部分。如研究某作家的作品,必须认真阅读作品,理解作品表达的思想感情、语言表达特点等。学习之后,要对学习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综合要点,得出结论。学生思维的分析、综合能力要在语文课内经常训练,使学生逐步掌握分析、综合能力及比较研究方法。例如,过去我在实验班中曾让老师给学生留过这样的作业:三年级的学生,当学完《瑞雪图》和《雨》两课以后,教师引导学生比较这两篇文章在记叙顺序、内容重点、观察顺序方面,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有的学生在笔记本上是这样回答的:《瑞雪图》和《雨》两课,记叙顺序相同,内容重点不同,观察顺序不同。相同点:两篇的记叙顺序都是按雪前、雪中、雪后,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的。不同点:1.《瑞雪图》重点写雪后;《雨》重点写雨中。
2.《瑞雪图》由远及近地写;《雨》同近及远地写。
又如当学生学完《赵州桥》、《翠鸟》、《爬山虎的脚》和《壁虎》几课之后,让学生比较这几课是各抓住哪些特点把一种事物写具体的。在学生自己整理的笔记中是这样回答的:
《赵州桥》——作者是抓住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把事物写具体的。
《翠鸟》——作者是抓住翠鸟的外貌和生活习性把事物写具体的。
《爬山虎的脚》——作者是抓住爬山虎的脚长在什么地方、长的样子、怎么爬行和它的作用把事物写具体的。
《壁虎》——作者是抓住壁虎怎样捉虫把事物写具体的。
这种比较,就使学生学会对知识的分类和系统化,不仅使学生学会知识归类、表解、编提纲的阅读方法,提高记笔记的能力,而且还学会比较、概括的思维方法,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其实这就是初步的研究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的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起来,使其遇到一定的困难。困难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刺激物,但又不是所有困难都能引起学生的思维。困难程度超过学生已有的经验,就会使其不知所措,影响其信心。困难的程度必须适合学生已有的经验,使其处理这个困难有一定的控制能力。通过解决困难使学生有系统地进行思维,从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之,探究课的全过程是开放的,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研究过程的参与者、指导者。
[1]张汉平《浅论语文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
[2]郑远洋、唐世贵《提高语文素质的几点做法》。
[3]焦顺华《让学生的个性放飞在课堂》。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十九
在中国教育中小学教育占据着举足轻重的位置,而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本文就如何更好的开展小学语文教育抒发一己之见。
当前,正处于一个大变革时代,我们的语文教育为了能够顺应这个时代的发展,也在进行着一场如火如荼的变革,这场变革为语文教学开辟了一片美丽的天地。笔者认为,新课标下的语文教育应注意以下几点:。
教师在一个人成长的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为人,其言谈,其举止都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教师不要做学生的权威,要尊重学生独特的见解和创造性的思维,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平等对话中教学语文,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1.做一个忠实的听众。老师要做孩子们忠实的听众,认真地倾听他们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营造一个自由、轻松的学习环境,让孩子们如痴如醉地探究、体验、交流,或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补充同学的发言,或互相启发,或自由组合朗读……教师要以欣赏的眼光看、听,适当地作些点拨。
2.做一个友好的伙伴。教师要敞开心扉与学生进行对话,要与学生友好相处,这样孩子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交往中。师生之间在感情、兴趣、个性、思维、人格等多方面进行交流和互动,教师和孩子们成了合作的伙伴。这样,教师关注的不再是学生学习的结果,而是每个学生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即时状态。
3.做一个出色的主持。在对话教学中,教师要做“节目主持人”,说具体一点,要做“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以自己的智慧启迪学生的思维,更多地让学生走向前台,展现他们的思维,在多向交流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低年级学生天真活泼,有着不同的特征和禀赋。因此,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他们,相信和发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把他们当作学习主体而不是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应努力做到以下两点:。
1.培养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其实,低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完全可以通过眼、手、口、脑并用,学习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办法。例如,在教学《小英雄雨来》一文中,让学生根据课文阅读提示的要求,自己快速地阅读课文,然后给每个小段落加上合适的小标题,并找出自己最欣赏的一段来讲讲自己对文章的理解。
2.组织学生开展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不同见解,敢于补充修正别人的意见,从而养成一种与他人合作读书的习惯。更重要的是,开展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使学生的主体性在交流共享中形成,优化了他们的学习品质。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的重要任务,也是语文教学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训练之一。我们常常发现,一些同学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思维活跃,正是因为他们具有较好的阅读条件和阅读习惯,充实了课余生活,使自己在同学中出类拔萃。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应注意以下两点:。
1.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小学生还不具备挑选图书的能力,老师应帮助孩子们挑选适宜的图书防止学生读书的盲目性,保证读书的质量。由于这些书都是经过老师精心挑选的,内容丰富,充满童趣,每次都能使孩子体会到读书的乐趣,从而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
2.给孩子专门的阅读时间。所谓专门的阅读时间,是指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兴趣进行自由阅读的时间。笔者认为每周排一节阅读课。而这节阅读课,就是学生自由阅读的天堂。同时要切实减轻学生课后作业负担,让学生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课余时间,从而有功夫去阅读自己喜欢阅读的书籍。
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例如:在教学《她是我的朋友》一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出疑问,了解这篇课文的写作意图和思想。
新课标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因此,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应该重视说话练习。那么两种训练必不可少:。
1.课堂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有序的表达能力并培养他们认真倾听别人发言,捕捉语言信息的良好习惯。
2.拓展训练。因为有了读文的基础,学生甚至能熟读成诵,再加以合理的想象,老师的鼓励,所以学生说得生动有趣,达到了训练的目的,做到了学以致用。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启发、引导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敢于对老师提问,对课提问。只有勤于思考才会善于发现问题。主动提问有利于启发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靠思考自得,是一个学生不可缺少的能力素质,是低年级学生首先应培养的素质。
1.教师必须创设一种宽松的环境,让学生觉得轻松愉快,联系社会大课堂。学生既充当了主体角色,又通过互相提问深入到课文中去了,大大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比老师提问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效果要好得多。
2.提问时,老师要作精心备课,学生提问时必须让他们围绕一个中心来问,上课做恰当提示,控制好一个度,否则学生提问热情高涨时,一窝蜂似的提问,会使课堂出现杂乱无序的情形。提问方式也可形式多样,比如师生互问,课内知识拓展问,课外知识拓展问等。老师们灵活运用各种提问方式,既能激起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让学生真正当了课堂的主人。
不管怎样改革,我们必须守住一颗平常的心,冷静地审视和反思当前语文教育现状,在探索创新的过程中,对传统经验批判性地继承和发扬,才能推进语文课程的改革,而不致误入歧途。
优质小学语文论小学语文论文题目(案例20篇)篇二十
小学语文教学要重视课堂教学的优化,我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课堂上张扬个性、展示自我,彻底剔除“硬塞知识的办法”。因为只有学生在课堂上能自主学习了,掌握了学习方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会逐步走向高效课堂,才能促进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那么,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仍是我们在不断实践和摸索的课题。我想从以下几点做起:
就是要吃透新课标,要弄清课本的知识要点、重点难点及教学目标。在此基础上教师要编制科学实效的教案,将学习内容处理成有序的、阶梯性的、符合各层次学生认知规律的学习方案。要使优秀生从教案的设计中感到挑战,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尝到成功的喜悦。要让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在课前预习中,学生要将文中出现的不能读准的字,不理解的词、句划出,通过查字典解决基本的字词问题,并通过上网、查阅资料等方式了解作者、写作背景、文章的社会时代背景及文体特点,整理成小卡片。课堂上,学生将查阅的资料分小组交流或全班交流。再根据学生自学后对文本的把握,教师根据对课程标准的把握,通过师生共同讨论,预设学习目标。
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能把学生带到想象的世界中去,使想象丰富活跃起来,完成思考的全过程,实现知识的内化,使学生智力得到新的发展。其次是质疑导学。在课堂上,要发动学生质疑问难,把自己需要解决的问题提出来,教师把这些问题按学习的层次归类整理,然后据此组织学生研讨。采用“质疑导学”的方法,使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变化,学生踊跃发言,课堂真正活跃起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如教学《雾凇》中这样一段: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老师在引导学生品读欣赏、充分感悟后,设计了如下练习:假如你看了雾凇奇景,会怎样赞叹?学生语言丰富,思路开阔。
开展合作学习,就必须组建学习小组,即全班学生按照成绩、能力倾向、个性特征等分为若干个小组,这样既可以增加小组合作成员的多样性,同时又可以增加合作学习小组间的竞争性。组内每人都有分工,如由谁组织、谁作记录、谁承担小组发言的任务、小组成员发言时其他同学干什么等等。总之,小组成员必须明白自己应承担的角色,明白各自该为小组做什么。但角色可以适当轮换,这样能让小组成员有机会担任不同的角色,为学生创造多种尝试的机会,以此来增强合作者的合作意识和责任感。同时,小组各成员应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群体,确保每一次探究学习的质量。
优质高效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过程,也是一种理念,我们必须立足于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语文学习,实现有效的、多向的、高质量的互动,从而达到这一最终目标。例如教学《翠鸟》时,可在课前让学生说说自己喜欢什么动物,从课本中、电视中、网上查找有关翠鸟的资料,上课时让学生通过联系上下文以及课外资料,初步了解翠鸟的有关知识,体会翠鸟是大自然中的一员,应该给予保护。教师可启发学生思考:翠鸟到底有哪些具体生活习性呢?这时教师为了继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不把答案告诉学生,而是说:“这个问题值得去研究,你们课后继续查找资料,等找好资料,我们再交流探讨。”这样的教学,实现了课堂向课外开放让学生带着问题从课外转向课内,再走向课外,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发展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的语文教育体系,改变了以往语文教学自我封闭、与社会隔绝的状况。
布鲁姆说过:“学习中经常取得成功可能会导致更大的学习兴趣,并改善学生作为学习者的自我概念。”教学反思是课堂教学再认识、再提高的过程,但现实中我们许多教师往往做不到,上完一堂课就以为任务完成、万事大吉。而事实上,大凡优秀的教师都非常重视课后反思,这些教师也都非常看重课堂反馈并在教学中长期坚持思考的习惯,不断地反思教学,即使是教学多年的老教师,因为他们清楚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成为肤浅的认识。
现在的语文课堂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费时多而收效微”的状况。拿阅读教学来说,一个是内容太多、太杂,老师驾驭不了,加上怕漏教了偏偏又考到了,于是无论是“西瓜”还是“芝麻”统统都要捡,“眉毛胡子一把抓”来个一网打尽。一个是教学过程太繁,太复杂,又太雷同。内容多,重点多,环节多,又往往千课一面,千篇一律。老师累,学生烦,效率低。另一个是方法、策略不合适。表现为“两化”和“三多三少”:教师活动多,学生活动少;师生对话多,学生个体与文本对话少;分析内容、开掘人文多,抓住文本语言,引导学生理解、积累、运用少。势必削弱了语言文字的感染力,削弱了语文的魅力,导致语文应用能力不强,同时人文的熏陶也大打折扣。
教师必须细细揣摩,问到关键处,问到有用之处,问到学生心里去,问出水平来,才能更好的促进我们的教学,利于学生的发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问的技巧与艺术,体现出教学新理念。
首先,教师的知识底蕴是教学之本。丰富的学科专业知识是语文教师教好课的基础。深厚的学科专业功底犹如泉水源源不断,始终滋润着我们的教学生命。一位举手投足浸透着文化芳香的语文教师总是有着常人无法企及的魅力,在这样的老师课堂上,你会如沐春风。
其次,小学语文课是欣赏课,它所反映的感情多种多样,或慷慨激昂,亢奋高歌;或如泣如诉,低声吟唱;或淋漓尽致,缠绵哀婉。而有的教师感情充沛,善于以情感人;有的教师思维敏捷,注重设疑问难;有的教师嗓音清脆,通过诵读课文激起学生阅读的兴趣;有的教师表达言简意赅,从不经意处入手引导学生步步深入。语文的学习是美文的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是品格的塑造、是素质的培养,课本中的文章都是通过精挑细选,对学生的成长有帮助的经典范文。不同的课文有不同的风格,因此也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正如红花还需绿叶衬一样,一堂高效的课除了做到以上几点以外,还必须有一个好的结束,也就是我们的结语。它应该是整堂课的一个凝聚,是概括的高度深化。好的结尾,有如咀嚼干果,品尝香茗,令人回味再三。一堂好课的结尾,不仅可以对教学内容起到梳理概括,画龙点睛和提炼升华的作用,而且能延伸拓展课堂教学内容,取得“课虽尽而趣无穷、思未尽”效果。在语文课的结语中,选取一些趣例作为结尾,往往令人萦怀难忘。
总之,如何构建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是我们每位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研究课题,只有我们在教学实践中学习大量先进的教学经验,经过教学不断砥砺和不断的探究,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学才能走向美好的明天。
[3]布鲁姆.《为改善学习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