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

时间:2024-09-12 作者:文锋

作文是一种对知识点的巩固和应用,通过写作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知识。通过欣赏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我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和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一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中国面临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平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由此可见,对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缕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这两种美中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前者,因为芙蓉出水的美真实而且天然。正如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我更喜欢中国的水墨画的淡雅和简单,其实诗词画都类似,有时候太满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适当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华先生在发现美的时候,态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为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白华先生从一丘一壑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正是这种景致的准确描绘。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宗白华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灵光的高僧,中国美学遇到他真可谓幸运,他学贯中西,中国美学特色被熔炼出并标举,最终被贯入了一种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看完这本1997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学散步》,感觉正如编者在重版说明中讲到的:“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她。”

我们要从宗先生成功的学术研究中吸取营养,在积极吸纳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时,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力凸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显出夺目的光彩。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二

《美学四讲》中,作者从“自然的人化”的观念出发,倡“人类学历史本体论”之说,立宏观理论体系,结构严密,气魄恢宏,不单回应了现时流行的中外各美学流派,而且从哲学高度,以主体的实践和积淀,统一社会与自然,探讨美与人的本体存在、美感与心理情感的“数学方程式”、艺术产品与艺术作品、“后现代”等等问题,提出美与与人类命运相关连的前景。

全书分四部分,依次回答四个问题:美学是什么?美是什么?美感是什么?艺术是什么?作者基于这些问题意识,分别在四讲中探讨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自己的一家之见。由于引入了大量生动贴切的例证,文字风格也浅显畅达,所以这本书虽然要作美概论看,但读来又丝毫不觉得繁琐可畏。整体上作者以简洁有力、极为浓缩的文笔,旁征博引,娓娓而谈,引领读者通过仔细阅读和深入思考而走入金碧辉煌的美学宫殿。

在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

关于美。

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

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

“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关于美感。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

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

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三

主持词要注意活动对象,针对活动对象写相应的主持词。在当今社会中,司仪等是很多场合都需要的角色,那么你会写主持词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赞美学校朗诵主持词,欢迎大家分享。

赞美教师诗歌朗诵稿-青春无悔、生命无憾

时光如古木参天,摇曳着无数枚叶片,

看那一张张日历,在春夏秋冬中飘散。

不知不觉已无法分辩,

究竟迎来过多少日光月色,

究竟送走了多少黎明夜晚。

而今,时光的脚步又把46个年头送到我们面前,

现在的我已经没有深思熟虑的'时间,

甚至来不及把心口焐热的诗句仔细推敲,斟酌长短;

真不知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倾吐不尽的情感,汹涌澎湃向外喷溅;

让我迫不及待地要把这美好的祝福捧到各位面前。

我不曾读书破万卷,

也还没有走遍祖国的河山,

更没有鬼怪神佛赋予我创作的灵感。

我只是千万教师中的一名新兵,

就像星辰属于夜空,草木属于大山。

初登讲台的我,

用青春和热情,去坚持、去探索、去磨练;

在前辈们的带领下,去沉思、去开拓、去呐喊。

说到这里,怎能不让人慨叹万千,

有多少老师为了教育事业披肝沥胆。

传道、授业、解惑是厅堂上孔夫子的画像,

文明因此而前进,

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月夜推敲、清晨诵念。

而今,发扬传统,在务实中前进;

与时俱进,在创新中发展。

多少个黎明,牵着朝霞做伴;

多少个黄昏,踏着晚霞回还。

滴滴汗水中,把教书育人的天职谨记;

满天夕阳里,只有对学生的殷殷期盼。

宇宙无边,人生有限。

今生作为一名教师,还有何志何愿?

只希望在辛勤工作之后,

能够多有一点欣慰,少有一些遗憾。

青春不悔,生命无憾!

总有一天,我也会两鬓斑白、迷朦了双眼,

就让清辉不老的月亮刻下这第二十一个教师节的誓言!

我要教会学生:

学真理,不欺、不瞒、不骗;

用真情,不腐、不烂、不酸;

似真金,不熔、不化、不软;

做真人,不疯、不癫、不懒。

理想如歌,创造如泉,身教胜于言传。

做为一名青年教师,我一定做到:

不涪不虚、不假,用真诚;

不媚、不谀、不谄,讲真言;

不炫、不妄、不夸,有真学;

不骄、不躁、不馁,是真干。

为了中国教育更快更好地发展,

让我们一起向着明天,向着太阳,向着辉煌,一往无前!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四

近年来,朗诵美学逐渐成为一项备受青少年欢迎的活动。朗诵美学是指通过声音的表达、语调的运用以及语言的修辞,诠释文学作品中的美感和内涵。参与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了诗歌的力量,感受到了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下面,我将结合自身的体验谈一谈自己对朗诵美学的心得体会。

首先,朗诵美学让我体会到了诗歌的力量。在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通过反复品读诗歌作品,感受到了诗歌纯粹而深刻的情感表达。通过朗诵,我能够将自己的情感与诗歌内容相融合,让文字发声,让词句跃然纸上。当我在舞台上表演时,我感受到了诗歌的力量,让我充满了自信。朗诵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情感的宣泄和情感的享受。诗歌的力量使我意识到文字的美妙之处,也让我更加热爱读书和文学。

其次,朗诵美学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在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需要通过声音和语调来表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意境。通过不断练习和探索,我逐渐掌握了调节声音和语调的技巧。无论是高扬的激情还是低缓的情感,我都能够用声音来表达出来。这不仅让我对语言的音乐性产生了更深的理解,也提升了我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通过朗诵美学,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文字,而不只是简单地背诵,这也让我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有趣。

再次,朗诵美学培养了我的情感认知能力。在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需要通过深入理解诗歌的情感来进行朗诵。这让我在欣赏诗歌时培养了对情感的敏感度,也让我更加理解和感受到了作者的情感。通过语言的演绎和表达,我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中所描绘的世界和情感,也能够更好地与他人分享我的感受。朗诵美学让我更加懂得了情感的表达和传递,也让我更加懂得珍惜和感激生活中的美好。

最后,朗诵美学赋予了我一种与他人交流的方式。朗诵美学不仅是艺术的表演形式,也是一种与他人沟通的方式。通过朗诵美学,我能够通过表演与观众进行心灵的沟通,将我对诗歌和文学的理解与他人分享。当我站在舞台上,出神入化地朗诵时,我能够看到观众们的目光中闪烁的感动和共鸣。这让我感受到了一种与他人心灵相通的美好体验,也让我更加珍惜与他人的交流与分享。

综上所述,朗诵美学不仅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诗歌的力量,感受到了文字所传递的情感,还提高了我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认知能力。通过朗诵美学,我学会了用心去感受文字、用声音去表达情感,并通过与他人交流与分享来获得心灵的愉悦和满足。朗诵美学让我明白了语言的魅力和文字世界的奇妙之处,也让我对文学和艺术充满了热爱和追求。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五

通过课下阅读《美学四讲》这本书籍,我对“美”以及艺术与美学之间的.关系有了更加深入清晰的了解。

这本书分为四部分,分别从“美学的对象与范围”、“谈美”、“美感谈”和“艺术杂谈”这四方面探索了美学领域的诸多复杂命题。这里既有对从古至今具有代表性的各家各派的观点的评析,又有作者自己的一家之见。

在《美学四讲》中,我收益最大的是李泽厚先生对美和美感的见解。中国传统把一切能作为欣赏对象的事物都叫美而李泽厚认为这是把美的概念泛化了。美既然是具有肯定性价值的审美对象,那么美总会有一定的感性形式,于是他认为美必须具有感性形式,从而诉诸人的感性。这就谈到了审美对象问题。李泽厚把它解释为:人的主观情感、意识与对象结合起来,达到主客观在‘意识形态’的统一,才能产生美。李泽厚认为美的根源就是“自然的人化”,即实践。所谓“自然的人化”是物质化,是物质生产劳动实践。美的本质是“人类和个体通过长期实践所自己建立起来的客观力量和活动。”“美是真与善的统一,也就是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合规律性是社会美的方面,而从客观对象说,合目的性则是自然美的方面。他从社会美到自然美进一步说明了人类总体的社会历史实践创造了美。

李泽厚认为美感问题属于心理科学范围,是审美心理学所专门研究的课题。西方美学家认为美是美感所创造出来的,而这个过程有一个中介,就是主观的审美心理。因此研究美感就需要从审美心理研究。美感首先是悦耳悦目,这里耳目不只是认知而是享受,这享受也不只是生理快感,而是身心愉悦。其次是悦心悦意,最高的形式也是最高的境界就是悦志悦神,它是道德基础上达到某种超道德的人生感性境界,它不仅不只是耳目器官,而且也不止是心意情感的感受理解,而且还是整个生命和存在的全部投入。黑格尔认为与崇高有关,是一种崇高感,而在中国则可以理解成“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李泽厚在《美学四讲》中所讲的美学是哲学美学,是美的哲学。美属于哲学范畴,研究的是美的本质问题,而美感则属于心理学范畴,研究的是审美心理的问题。但是它们都可以从哲学的高度,从人类学本体论出发,用“自然的人化”观念来探讨,于是,归根到底关于美与美感到底是什么的问题又可以用“自然的人化”来解释。因此,“自然的人化”既是研究美与美感的出发点,又是美与美感的归宿。

这本书的内容理解起来有点儿偏理论,在今后继续学习美学课程中,我要将设计和美学理论联系起来,从而更深入地体验美学的所在意义。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六

在现代中国美学史上,有两位泰山北斗式的人物,朱光潜与宗白华。两人年岁相仿,是同时代人,都是学贯中西、造诣极高的,但朱光潜著述甚多,宗白华却极少写作;朱光潜的文章和思维方式是推理的,宗白华却是抒情的;朱光潜偏于文学,宗白华偏于艺术;朱光潜更是近代的,西方的,科学的;宗白华更是古典的,中国的,艺术的;朱光潜是学者,宗白华是诗人。这部书是宗白华美学论文的第一次结集出版。宗白华是五四新文化大潮冲出的新一代学人,早年曾留学欧洲,足迹踏及艺术之都巴黎。20年代他出版过诗集,他本来是个诗人。青年时期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沉思,一直伴他前行,也构成了他美学篇章的特色。这个集子里的文章,最早写于1920年,最晚作于1979年,实在是宗白华一生关于艺术论述的较为详备的文集。

他没有构建什么美学体系,只是教我们如何欣赏艺术作品,教我们如何建立一种审美的态度,直至形成艺术的人格。而这正是中国艺术美的精神所在。宗白华曾在《蒙娜丽莎》原作前默坐领略了一小时,他常常兴致勃勃地参观国内的各种艺术品展览会,即使高龄仍不辞劳苦。他更是一位欣赏家。集子里这些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

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们进行艺术的欣赏,书名叫《美学散步》,我们且到这个大花园里走走,看作者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亭台楼榭、花树池石。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七

90年代以来,中国美学似乎进入了它的沉寂期。美学著作的出版量或许有没有减少,但是人们对于美学真理的信念却薄淡了。最近读到阎国忠教授的新著《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感触很多。

我学美学多年,头脑中逐渐形成了两句话:一句是:审美无争辩。另一句是:美学无是非。对第一句话,尽管可能遭到非议,但我仍认为它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其真理性在于,审美虽无争辩,但美学却必须争辩。而且重要的是,美学的争辩须建立在审美的无争辩基础之上。这就是审美的无争辩与美学的争辩之间的辩证法。第二句话说的是事实:数学中的错误太容易证明了。而在美学中,即使是错误也总是有道理的。这件事本身不啻对美学所达到的科学水平的一个测度。由于这个原因,我对那些对推进美学的科学程度作出了贡献的美学家往往特别尊敬。朱光潜是其中的卓越者之一。在我心目中,朱光潜作为一个中国美学家,最大特点就是对于美学真理的坚持不懈的追求。当人们有充足的理由对于美学中的真理绝望的时候,当传统美学被认为已经陷入迷误,中国学者在美学中看到了一堆博学的垃圾并且惊呼美制造白痴、避之惟恐不及的时候,对于一生孜孜不倦研究美学的朱光潜的学术生涯和理论遗产的回顾和总结,这件事本身就是对于美学研究者的一个鼓舞。在这种情况下,《朱光潜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一书的出版,确有其不同寻常的意义。因为,对现当代中国美学的反思是中国美学走向未来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朱光潜的学术生涯可以说是现代中国美学发展的一个缩影,朱光潜的学术道路本身就是一笔精神财富。在这个意义上,朱光潜不仅是一座横跨古今、勾通中外的桥梁,而且是中国美学走向世界、走向未来的一座桥梁。

这部30万言的研究和介绍朱光潜美学历程的著作让人感到了它的沉甸甸的分量。朱光潜可以说是一位其一生除了美学几乎就等于零的学者。照理说,对他的学术思想进行评述,似乎并不困难。其实不然,因为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发展是中国现当代思想史的一部分。本书的意义,不仅在于它对中国美学科学的开拓者朱光潜的.美学思想及其理论体系进行了准确、细致的梳理和概括,充分肯定了朱光潜在中国现当代美学建设中的开拓者和奠基人的地位,而且还在于它清晰地呈现和勾画了朱光潜美学追求中的建构、转型、反思和重构的反复过程,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的学习和研究在朱光潜美学道路中的重大意义。本书对朱光潜的介绍,事实上等于从一个重要的侧面勾勒了中国现当代美学史。从中我们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在美学研究中比在任何其他研究领域中都更容易受到文化环境的影响乃至干扰。即使是一个真诚的美学家,要想在各种各样的批评中坚持正确的方向和不断地纠正错误,是多么困难。朱光潜受到的不仅仅是正确的批评,而且还受到了以无可置疑地正确的面貌出现的错误批评。本书为我们描述的,不是一个特立独行的美学家,也不是一个一贯正确的美学家,而是一个具有足够理论勇气的不屈不挠的美学家。

美学研究比任何其他学术领域都更难达成共识,也更难避免理论失误。在这个领域中,即使是伟大的睿智者,错误也再所难免。被纠正的很可能不是错误,进步有时也许就是倒退,正确的东西也可能被作错误的运用,这些在美学中决非罕见。因此,在对朱光潜的评述中曲意逢迎和为尊者讳对美学研究毫无益处。本书作者严格把握了这一准则。这里仅举一例:朱光潜曾提出过一个著名的物甲物乙说。这一观点有其重要的理论价值。至今我仍看不出它有违背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之处,因此也不认为需要引证马克思来支持这个观点。但朱光潜却引证了马克思的一段非常著名的论断:最美的音乐对于不能欣赏的耳朵就没有意义,就不是对象。在他看来,马克思的这句话支持了他的观点:最美的音乐(物甲),如果没有能够欣赏它的耳朵(主观条件),也不能转化成美的形象(物乙)。但是现在我们不难发现,这段话恰恰不能证明这一点。这句话能够说明的只是,如果没有主观条件,最美的音乐(物乙)也能变成物甲,就是说,不存在物乙。本书如实描述了这件事,起到了立此存照的作用。看起来,这里涉及的问题属于细枝末节,其实也涉及到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著作的问题。

我看是可以的。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八

当我把《美学散步》从图书馆给借回来后,发现它的内容根本不是我想象中的那样:全是专业术语而且文诌诌的学术著作,而是文辞优美、洋溢着艺术灵性和诗情的美学奇葩。

阅读这本书确实是一种享受,宗白华先生用他抒情的笔触、透彻的感悟引领读者体味中西艺术的精髓,待我们“散步”归来,就会惊喜地发现自己的心灵和灵魂得到了很好的净化和升华。宗白华先生用自己的心灵和灵魂感受着世间万物,并用行云流水般流畅美妙的文字将其诉诸笔端。在宗先生看来,散步是自由的,但并不因此就绝对是非逻辑的,亚里士多德在“散步”中建立了体系性思想,庄子在“散步”中领悟到了宇宙的玄妙,达·芬奇在散步中捕捉到了美的真谛。在各种美学现象和艺术门类之间,“散步”是梳理美学、艺术学思想、亲近艺术灵动的方法;在中西美学之间,“散步”是凸显中国传统美学个性精神的方式。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上网搜索过一些关于宗白华先生的信息,原来宗白华先生与朱光潜、蔡仪、高尔泰、李泽厚并称为中国当代五大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治学特点是不建体系,而是注重对艺术的直接感悟。就正如刘小枫对宗白华先生的评价那样:“作为美学家,宗白华先生的基本立场是探寻人生的生活成为艺术品似的创造,在宗白华先生那里,艺术问题首先是人生问题,艺术是一种人生观,艺术式的人生才使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生成和发展于中国面临军事和学术危机的特殊的历史时期,古老的祖国既面临政治、军事的压力,又面临学术的危机。在排山倒海的“西化”风潮中,他并不随波逐流,坚持以中国传统的美学为根基,以西方思辨的成果为参照,凸显对中国古典美学的梳理和阐发。

他在用他自己的看法引导我们去欣赏中国的诗歌、绘画、音乐。他曾坐在《蒙娜丽莎的微笑》前默默领略了一小时,我不禁为宗先生对艺术对美近乎痴狂的态度而惭愧,在这个灯红酒绿的繁华社会中,已经很少有人可以有着这么平静的心态去欣赏艺术。我不但要吸取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知识,也要学习宗白华先生对待艺术的那种态度。

在这本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在《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一文中,提到:“一切艺术的美,以至于人格的美,都趋向玉的美:内部有光彩,但是含蓄的光彩,但是这种光彩是极绚烂又极平淡。”由此可见,对于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缕金的美,宗白华先生更加偏向于前者。

如果要我在这两种美中做选择,我也会选择前者,因为芙蓉出水的美真实而且天然。正如中国的水墨画和西方的油画相比,我更喜欢中国的水墨画的淡雅和简单,其实诗词画都类似,有时候太满了反而不妙,要懂得适当的留白才是高手。

宗白华先生在发现美的时候,态度既是超脱的,又是入世的,他为我们读者展示了一个极美的人生和宇宙,这里充满了亲切感和家园感,宇宙之大,无非虚实相生,美无处不在。宗白华先生从一丘一壑中发现了“宇宙是无尽的生命,丰富的动力学”。也发现了它是“平整的秩序,圆满的和谐”。英国诗人勃莱克的“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天堂”正是这种景致的准确描绘。

没有一种以天地为庐而又悠然自足的博大情怀,没有一种能澄清以观道的空明澄澈。宗白华先生如在拈花微笑间顿悟了一切灵光的高僧,中国美学遇到他真可谓幸运,他学贯中西,中国美学特色被熔炼出并标举,最终被贯入了一种深沉挚厚的生命意识。

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

看完这本上海人民出版社再版的《美学散步》,感觉正如编者在重版说明中讲到的:“我们怀念那拄着手杖,徜徉在未名湖畔的身影;我们品味着散步声中留下的道道灵光。愿每个心灵丰沛的人都能读一读她。”

我们要从宗先生成功的学术研究中吸取营养,在积极吸纳西方文化有益成果的同时,立足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大力凸显民族文化的个性精神,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中国文化因其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世界文化之林彰显出夺目的光彩。

美学散步,是一本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的精要篇章的集合。

一开始就被这书名吸引,如此诗情画意的名字,但,美学与散步如何揉合?

当我随便翻翻,发现这与别的美学著作很不同:一般的美学著作,总是晦涩艰深,但这本书却用诗一般的语言,写出了中国美学的精髓。就像书名一样,这本书用散步的感觉写美学,文字自由自在,风格无拘无束。

书里的文章相当准确地把握住了那属于艺术本质的东西,特别是有关中国艺术的特征。因此,阅读这部书本身,就是一种艺术的享受。

这本书确实让我有所收获,作者用抒情化的语言,引领我进行艺术的欣赏,令这个美学门外汉的我,很形象生动了解关于美学的冰山一角。

我便以书中的“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这章中关于意境境界的部分,来说说我的看法。

正如这章的引言所说,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就中国艺术方面——这中国文化史上最中心最有世界贡献的一方面——意境。

那首被誉为意境中经典诗篇,元人马致远的那首《天净沙》小令:“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前四句完全写景,着了末一句写情,全篇点化成一片哀愁寂寞,宇宙荒寒,枨触无边的诗境。

在一个艺术表现里情和景交融互渗,因而发掘出最深的情,一层比一层更深的情,同时也透入了最深的景,一层比一层更晶莹的景。景中是情,情从景生。

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会因人因地因情因景的不同,而出现种种色相,如摩尼珠,幻出多样的美。

在书中提及到,那么意境的境界有什么呢?作者给我们分析到,人与世界接触,因关系层次不同,可有五种境界:

(1)为满足生理的物质的需要,而有功利境界;。

(2)因人群共存互爱的关系,而有伦理境界;。

(3)因人群组合互制的关系,而有政治境界;。

(4)因穷研物理,追求智慧,而有学术境界;。

(5)因欲返本归真,冥合天人,而有宗教境界。

功利境界主于利,伦理境界主于爱,政治境界主于权,学术境界主于真,宗教境界主于神。

但介乎后二者的中间,以宇宙人生的具体为对象,赏玩它的色相、秩序、节奏、和谐,借以窥见自我的最深心灵的反映;化实景而为虚境,创形象以为象征,使人类最高的心灵具体化、肉身化,这就是“艺术境界”。艺术境界主于美。

所以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折射是无所谓美的。所以说一片自然风景是一个心灵的境界。

所以中国艺术家不满足于纯客观的机械式的模写,而总是要在对对象的反映中折射出人格的高尚格调。

正是中国意境艺术区别于其他民族,才显出中国艺术精神的最精采、最动人的篇章。

而在这部书里其他部分,宗白华用他细腻的笔触与心灵,带领读者与中国及西方那些伟大艺术家一同散步,等归来,便发觉自己的心灵亦得到了升华与净化。

《美学散步》里给我印象较深的是以下内容:诗、画的美及两者的关系、书法、音乐和建筑、国外的雕塑,以及艺术意境和从艺术中反映出来的哲学理念。作者的文字流利、内容丰富优美、见解独到。

关于诗和画的分界,作者认为:诗传画外意。诗留给人更深长的想象空间,他列举了达芬奇用了四年时间画出的蒙娜丽莎的眼睛。有时候诗有画龙点睛的作用,就像一些摄影作品的题目一样,能够拔高艺术作品境界。另外,诗还能咏时间,而画只能捕捉瞬间。

很多诗像印象派,比如王昌龄的《初日》:初日净金闺,先照床前暖;斜光入罗幕,稍稍亲丝管;云发不能梳,杨花更吹满。多么美妙的一副香闺画啊。“归来笑拈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今日忽从江上望,始知家在图画中。”“太阳的光,洗着她早起的灵魂。天边的月,犹似她昨夜的残梦。”自然无往而不美。何以故?以其处处表现这种不可思议的活力故。照相片无往而美。何以故?以其只摄取了自然的表面,而不能表现自然底面的精神故。要有发现自然中美的眼睛,心中要有诗的意境。“意境是情与景的结晶。”王安石诗:杨柳鸣蜩绿暗,荷花落日红酣,三十六陂春水,白头相见江南。“半江残月欲无影,一岸冷云何处香。”

悠悠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中国各门传统艺术(诗文、绘画、戏剧、音乐、书法、建筑)往往相互影响,甚至相互包含(如诗文、绘画中可以找到园林建筑艺术所给予的美感或园林建筑要求的美,而园林建筑艺术又受诗歌绘画的影响,具有诗情画意)。作者将中国传统的美感或美的理想(诗歌、绘画、工艺美术等)归纳为两类:芙蓉出水的`美和错采镂金的美。其中,魏晋六朝是一个转变的关键。陶渊明的诗顾恺之的画王羲之的字都是一种自然可爱的美,汉赋、明清的瓷器、京剧舞台上浓厚的彩色的美是错采镂金的美。作者极推崇魏晋,因为这之前—汉代—在艺术上过于质朴,在思想上定于一尊,统治于儒教;这时代之后—唐代—在艺术上过于成熟,在思想上又入于儒、道、佛三教的支配。晋人的美,是这全时代的最高峰,倾向简约玄澹、超然脱俗。

埃及、希腊的建筑、雕刻是一种团块的造型,中国古代的绘画不重视立体性,而注意流动的线条,把形体化成为飞动的线条,着重于线条的流动,因此使得中国的绘画带有舞蹈的一位。国外的很多画家、雕刻家注重光和影,中国话却是线的韵律,光影都不要了。这一定程度上受到中笔墨的影响。西方画家是由几何、三角构成透视学的空间,,而中国画是诗意的创造性的艺术空间。西洋在埃及、希腊以来传统的画风,是在一幅幻现立体空间的画境中描出圆雕式的物体,特重透视法、解剖学、光影凹凸的晕染。中国画法不重具体物象的刻画,重意境。西画的透视法是画家立在地上平视的对象;中国画的透视法是提神太虚,从世外鸟瞰的空间立场。中国画的空间构造,既不是凭借光影的烘染衬托,也不是移写雕像立体及建筑的几何透视,而是显示一种类似音乐或舞蹈所引起的空间感型。

歌德说:建筑是冰冻住了的音乐。中国的建筑、园林、雕塑中都潜伏着音乐感—即所谓韵。中国园林建筑喜欢用生气勃勃的动物形象,飞动之美,是中国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特点。相较而言,希腊建筑的雕刻,多半用植物叶子构成花纹图案,中国的植物花纹直到唐代以后才逐渐兴盛起来。中国惯用园林来处理空间美感,如天井、院子。园林中的设计除了“游”中“望”,还可以“借景”。山水是诗人画家书写情思的媒介,艺术境界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中国人爱在山水中设置空亭一所,作为山川灵气动荡吐纳的焦点和精神聚集的处所。静穆的关照和飞跃的生命构成艺术的两元,也是构成“禅”的心灵状态。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九

可20xx年南国深圳的四月,

幸福的笑声化作那悲痛欲绝的哭泣,

美丽的心愿也变成了一个永远的句点!

因为我们再也听不到那位好歌手的歌唱,

因为我们再也看不见那位好爸爸的笑脸。

其实以前他也是特别普通的一员,

只打算用歌声传达理想,表达心愿;。

只渴望用音乐把贫苦的生活改变。

然而,在四川的那次义演,

一双双失学儿童渴望上学的目光,

让他脆弱的心灵变得坚强,

让他朴素的理想变得高远。

他拿出了身上仅有的2400元,

他毫不犹豫地捐出了下个月的房租伙食水电。

看见孩子们满心欢喜地重新走进课堂,

听着孩子们的读书声飘荡在林里山间。

责任、重担,

刹那间像潮水般涌进心田:

我不能成就整个世界,

却可以尽我所能成就一些孩子;。

最起码不能让这些孩子像我上学时,

那么苦,那么难!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不难,

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

一个人捐一次钱容易,

不容易的是永不停止的捐钱。

为了更好地帮助他人,

他加入了深圳义工联,

从此,他成了十个孩子的代理爸爸,

五十个孩子的代理爸爸,

一百七十八个孩子的代理爸爸。

然而,因为交不起托儿费,

他亲生的女儿不能去上幼儿园;。

因为存折上分文未存,

一家人只能挤进五十平米的小房间;。

因为欠债太多,

已无法支付自己治病的医药费;。

因为过度劳累,

本已疲惫的生命机器突然断了电。

躺在病床上的他,

还在追着妻子赶紧给孩子们寄学费钱,

他患得可是人,间绝症癌症晚期啊。

这样的病人一只脚已经离开了人间。

得知他的病情,

各地的领导来看望他,

各地的人民来看望他。

他收养的孩子们来看望他,

所有关心支持他的人们都来给他温暖,

病危的他一次次笑了,因为,

他看见他一个人倒下了,

身后又站起来一大片。

人间有爱,

病魔无情,

20xx年四月二十日,

病魔残酷的带走了他的身躯,

把他刚满半岁的女儿,

把他美丽善良的妻子,

孤独的留在人间。

苍天哭泣,大地呜咽,

松林咆哮,江河翻卷!

可谁知道,就在人们无比伤心的前一天,

他给妻子说出了最后一个心愿,

把眼角膜捐给需要他的人,

让他们用我的眼睛传递人间的爱,

用我的眼睛寻找生活的人生甘泉。

多么无私的人啊,

他又一次用绵绵无尽的爱感动了整个中国,

把他简洁有力的名字——丛飞,

大写在南海边,

大写在天地间。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

朗诵美学是一种以声音、语调、节奏等语言艺术元素为基础,以文字为载体,以传递情感、表达思想为目的的一种行为。从听众的角度来看,朗诵美学是一种听觉与心理、情感的交互,其主要的感受来自于文本的内涵和诵读者对于文本的理解与表达。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朗诵美学对于个人的人文素养的培养、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及心理状态的调节都有着良好的帮助作用。在本文中,将分享我对于朗诵美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二、朗诵美学是一种表达情感、传递思想的艺术。

朗诵并不仅仅是单纯的朗读。它需要诵读者对于文本内容的深度理解和情感共鸣,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将文本中的情感和思想表达出来。所以说,朗诵不同于纯粹的朗读,它将“朗读”升华成了一种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的艺术形式。我们通过自己的阅读和学习来理解文本,再通过朗诵来将自己所理解的内容传递给听众,如果我们能够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那么听众也就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文本内容。

三、朗诵美学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展示。

朗诵美学还是一种语言艺术的展示。诵读者的语调、速度、音量、语气等因素会对语言艺术的表现产生影响。通过良好的语音表达和技巧的运用,诵读者能够更好地塑造文本的人物形象,营造出逼真的情境氛围,从而使听众更加真切地感受到文本所表达的思想和情感。好的朗诵者应该具备良好的语音基础以及对于文本内涵和情感的深度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朗读中灵活运用各种语言艺术手段,更好地展现文本的艺术魅力。

四、朗诵美学对于人文素养和语言表达的提高。

朗诵美学的学习过程中,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技巧的学习,更是一种心灵表达能力和人文素养的培养过程。在朗诵学习的过程中,要求我们深入去理解文本内涵,通过自己的亲自体验来感悟文本的情感和意义。这样的过程不仅可以让我们更好地领悟文学艺术的内涵,更使我们的人文素养得到提高。同时,不断地朗诵和练习,能够帮助我们提高语音表达能力以及自我沟通的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心理状态和思想。

五、结语。

朗诵美学是一种转化情感、传递思想、表达语言艺术的一种优秀形式。通过朗诵的方式去理解文本,感悟文本蕴含的内涵和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学习,更是一种心智的一次沉淀,一种人文素养的提高。希望每位学习者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朗诵者,为更多的听众带来精彩纷呈的文学盛宴。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一

朗诵是一种通过声音来表达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在参与朗诵活动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朗诵美学的魅力和影响力。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朗诵美学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朗诵美学让我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通过朗诵,我意识到语言不仅仅是信息传递的工具,更是一种表达情感和沟通思想的方式。在朗诵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字的发音、每个断句的停顿都能在听众的心中勾起不同的情感共鸣。我学会了运用声音的抑扬顿挫来塑造句子的意境,使听众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验文本所传达的情感。

其次,朗诵美学让我领略到了声音的魅力。在朗诵中,声音是我们最直接的工具和媒介,它们能够通过音调、音量、音色等形式触动听众的内心。比如,当我在朗诵一首诗歌时,我会通过调整嗓音的柔和或高亢,使整个诗歌更具有感染力。朗诵美学使我深入体会到声音所拥有的无限可能性,不同的声音可以唤起听众不同的情感,而这种感受是通过其他艺术形式无法达到的。

第三,朗诵美学让我意识到了节奏的重要性。在朗诵中,节奏是保持语言流畅的关键因素。只有通过合理的停顿和抑扬顿挫,才能让文本更加有力地传递出情感和思想。我通过朗诵美学学会了调整自己的节奏感,使语言更富有韵律感和感染力。当我能够准确地把握节奏时,整个朗诵的过程就会变得更加流畅自然。

第四,朗诵美学让我感受到了身心的和谐。在朗诵中,我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用身体和声音去表达文本所传达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我感觉到自己和作品融为一体,不再是简单的演绎者,而是通过自己的表演来传递内心的感受。这种身心的和谐使我更加投入到朗诵中,从而让我的表演更加生动有趣。

最后,朗诵美学让我学会了倾听和欣赏。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忽略了声音的存在。通过朗诵,我学会了静下心来,仔细倾听和欣赏音乐、诗歌等作品所传递的美感。通过欣赏他人的朗诵作品,我可以从中领悟到不同的表演技巧和艺术创作思路,这对于提升自己的朗诵水平是非常有益的。

总之,朗诵美学是一门充满魅力和影响力的学科。通过朗诵,我重新认识了语言的力量,领略到了声音的魅力,意识到了节奏的重要性,感受到了身心的和谐,并学会了倾听和欣赏。朗诵美学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提高个人情感表达和沟通能力的训练方法。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学习和实践,我会在朗诵美学的道路上不断前行,不断提升自己的艺术修养和表演水平。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二

朗诵美学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学科,通过声音的表达来传达文字的意义,展现情感和思想的艺术形式。在朗诵美学的学习过程中,我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朗诵美学不仅是一种技能的培养,更是一种审美情趣和品味的提升。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朗诵美学的心得体会。

当我初次接触到朗诵美学时,我对这门学科没有太多的了解。然而,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自己的实践,我逐渐认识到朗诵美学的重要性。朗诵不仅仅是简单地把文字念出来,更重要的是通过声音的表达去传递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正是因为朗诵美学的存在,文学作品才能真正触动人心。朗诵美学不仅能够提升自己的口才和表达能力,更能够培养审美情趣和情感共鸣。

在学习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逐渐掌握了一些重要的技巧。首先,正确的发声是朗诵的基础,要注重声音的韵律和节奏感。其次,要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把握作者的意图和情感,通过自身的理解和感悟去表达文字。此外,还要注重语音语调的运用,使之与作品的气氛相呼应,表现出作品的特点和风格。这些技巧的运用在朗诵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使得朗诵更加生动和具有感染力。

在学习朗诵美学的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宝贵的体验。首先,通过朗诵,我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学作品中蕴含的情感和思想。在朗诵时,我要通过自身的体验和感悟,将文字中的情感和意义传递出来,这让我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作品的内涵和魅力。其次,朗诵使我得到了一种心灵的升华和净化。当我朗诵一首优美的诗歌或者一篇动人的小说时,我的心灵得到了一种舒展和解放,感受到了美的力量。这种体验让我更加热爱朗诵美学,并不断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朗诵美学不仅仅是一种技能的提升,更重要的是其所蕴含的审美情趣和品味的提高。通过朗诵,我们能够感受到文字的魅力和美的力量,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朗诵美学还能够培养我们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表达文字中的情感和意义,向他人传递温暖和思考。朗诵美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停留在层面的声音表达,更在于通过声音去触动人心,传递思考和感悟。

在今后的学习与实践中,我将继续不断地提升自己的朗诵技巧和艺术水平。我希望通过更深入的学习和理解文学作品,能够更好地传达作品背后的情感和意义。我还希望通过朗诵美学的实践,培养自己更高的审美情趣和品味,让自己成为一位更具有艺术魅力的朗诵者。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朗诵美学的学习与实践,不断提升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表达与思考,为社会带来更多的正能量。

通过学习朗诵美学,我不仅仅培养了自己的技能,更重要的是提升了自己的审美情趣和品味。朗诵美学让我在表达文字时更加专注和用心,让我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中的情感和意义。我相信,随着自己不断的学习与实践,我的朗诵技艺和艺术水平会不断提升,我也将更好地传递文字的情感和意义,展现出更高的艺术魅力。朗诵美学给予了我许多宝贵的经验和体会,让我对文学和艺术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热爱。我会继续坚持学习朗诵美学,为自己的人文关怀和社会责任贡献自己的力量。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三

挂在高高的蓝天上。

看见她,听到她。

就好像。

拥抱着满天的星星,都是。

我的向往。

入学了,校园。

挤进了我重重的书包里。

也爱她,也恨她。

就好像。

追随着一条长长的小溪,让我欢乐也。

让我迷茫。

毕业了,校园。

长在了一棵茂盛的大树上。

回味她,品尝她。

就好像。

告别着一位初恋的人儿,竟也令我。

黯然神伤。

如今啊,校园终于。

贴进了我美妙的生活画卷中。

无论离她近,也无论离她远。

都仿佛。

高扬着成熟爱情的风帆,向着那。

火红的太阳,在。

飞翔。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四

我一直觉得在博物馆看国画是一种奇妙的体验,画卷中全无动漫的浮夸,也没有油画那样流光溢彩,如空谷幽兰,却有暗香浮动,神秘而不可把握。经过《中国美学十五讲》“蹈虚蹑影”、“无色之色”两篇文章对国画知识的介绍后,我对国画终于是有了初步的了解。在此,想谈一谈我自己的一些理解与联想。

“蹈虚蹑影”揭示了艺术家创作时的构思规律,提出艺术不是写“实”,而是写“影”——在画中大概就体现为幻象化的景物。一来作者通过对质实的世界的改造,直观地传递出事物给人的感受。比如有些人物画各人比例不同,有的人衣袍无风自动,这样画重点就很鲜明,人物有力量感,画面也更具气韵美。过于追求局部的描绘,反而使画面形散而神不似,失去内部的灵性。二来没有了现实空间的限制,画家便能通过画面寄托自己某些内在情思。这样创作出来的画往往很有个人风格,展现出画者的真性情。琢磨这样的`画,也便是在琢磨画者的思想,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一个故事。米芾曾见到苏轼画竹从地而起,一笔至顶,便问:“何不逐节分?”苏轼答:“竹生时何尝逐节生?”我想不仅是我,米芾一定也被苏东坡的奇思妙想给惊艳到了。画竹的过程中他侧重于表现出其中的时间感,做到了以表相的一个“点”,表现出内在的“流”。只从这一支画竹,便可以见出苏轼思维方式的卓尔不群。

黑白二色的基调,使中国画别具一格。但这其中还有更深刻的内涵。“无色之色”阐明了为何中国画的色调基本都是黑白二色,这其中有色空思想的影响,也有历史因素影响。在中国哲学中,无色即为世界本色。我们现在画画配色讲究,却远不如古人以水墨率性而为——插画里蓝瑛的《溪山雪霁图》留给我很深的影响,画面里只有深深浅浅的黑白二色,溪流处能让人感觉到溪水的流动,没有多余的色彩喧宾夺主,灵动之感就这么自然而然地出来了。

朱良志先生在书中说“生命超越是中国哲学的核心”,中国的画确乎是不写实的,表现的主题更多是情感与哲学。据说在古代,作画就常常被用于体现自己的品行修养。无论是“蹈虚蹑影”,还是“无色之色”,都是再高明没有的表现主题的手段,它们建立在超脱原有物象的基础上的,体现出作者辩证思维。也许正因为这样,我们才能从国画中品出人与物的精神气质,风度韵味,有更多的收获。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五

话语。

总是那么亲切。

即使。

并不多说。

微笑。

还是那么纯真。

即使。

已多年离分。

音调。

仍令人感动。

即使。

酒后。

含糊不清。

十五年。

犹如一梦。

梦醒。

已不再年轻。

或许。

分别的太久。

便忘了交流。

或许。

梦飘的太远。

便有了醒悟。

其实。

心与心相通。

情与情相融。

一抹微笑。

一眼深情。

像春风。

掠过寒冬。

像美酒。

醇香浓浓。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六

作为语言艺术的一种,朗诵是一种在喉咙与口腔的共同配合下通过肺部呼吸来发出美妙音节的艺术形式。一次成功的朗诵表演需要的不仅仅是完美的语音技巧和发声技巧,还需要表达者所具备的朗诵美学心得与能力。在长时间的朗诵表演与学习过程中,我不仅领略了朗诵艺术的魅力,更受益于朗诵美学所带给我前所未有的切身体验与理解。

朗诵美学是一个极为重要的朗诵表演理论体系。它主要指导着对朗诵技能、素养和审美的认知和探究。朗诵美学所提倡的主要是“文、音、情、形”的和谐统一。也就是说,一次成功的朗诵表演必须同时具备以下几个要素:

•语言文学的魅力——对文学作品的深度理解;

•良好的发声技巧——清晰动听的语音功底;

•准确的表达——通过语调、声音变化等方式达到精准的意义输出;

•自身的情感表达——通过情感化的语言和口吻,使观众能够深切地感受作者的情感。

朗诵美学不仅仅是一种理论教材,更是一种必须通过表演与实践进行学习的艺术体系。对于一个学生而言,必须实践很多次才能够逐步熟练掌握。我曾经参加了一场朗诵比赛,那时我所朗诵的诗歌叫做《行路难》,其实这是一个颇有难度与沉重的品类。虽然我在朗诵前做了很多准备,但是在朗诵的过程中总是有许多不理想的表现。于是我反复地练习,持续学习发音技巧,有意识地通过练习、实践和反思来不断升华自己的朗诵表演能力。

朗诵美学在我的学习之路上起到了极大的辅助作用。那时候的我总是纠结于如何在朗诵的过程中做到咬字清晰、语调鲜明,但现在回头看来我更深刻地认识到,这些虽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优秀的朗诵者,关键是要让自己内心感受到情感上的切入,通过逐步完善自己的朗诵魅力,最终真正地将这些情感表达出来。

在我长久的实践中,朗诵美学不仅仅提高了我的语音水平,更让我体悟到了中华语文的魅力。在我对中华文学的深入了解中,我发现我的领悟也随之提高了很多,我鲜明地意识到,朗诵美学对我人生中的沟通、表达与认知能力的提升是非常有益的。在我今后的人生之路中,我希望能够一直保持对朗诵美学的热爱,逐渐完善自身朗诵美学能力,让自己的人生更加充实、进步。

第五段:我对未来朗诵美学的展望。

对于未来的朗诵美学,我认为应该更加注重实践的体验、和审美的思考。在朗诵表演的过程中,注重真情流露,具有个人风格特点的表达是非常值得追求的。而对于受众而言,他们更加注重的是朗诵表演所体现出的人性魅力,以及表演者的真情实感。在未来的孜孜探究中,我们应该秉持朗诵美学的灵魂,努力开拓自己的创新思路和创意表现,让朗诵这门美丽的艺术形式能够在未来若干个世纪中依然茁壮成长。

优秀朗诵美学读后感范文(17篇)篇十七

有秩序的洗手洗脸。

或者干脆把嘴凑上水龙头。

灌上一肚子清凉。

然后他跑开的时候。

都可以听到哐当哐当的声响。

水龙头里的水一直流着。

从地下汲来,又迅速渗入地下。

漫过的'地方形成了一片小小的湿地。

上课的铃声急促而悠长。

最后一只手慌乱的右旋。

水,便停止了歌唱。

湿地怎能静默。

又有新的客人造访。

一群形色各异的小鸟雀。

要在37度的蒸发之前赶来吮呷。

叽叽喳喳奏响新的印章。

羽翼初丰的小鸟。

亦步亦趋的涂鸦。

而那些大鸟在低空盘旋。

守卫亦是占领。

偶有一只会直接停驻在水龙头上。

黑的喙,精致地找到最后聚落的那滴。

呷呷嘴,再扑凌凌翅膀。

他们和它们交换并分享着这样的课间。

在盛夏来临之前。

不多谋面,却不陌生。

没有谁能保证。

暑假之后。

他和它还能认出彼此的。

青春和疯一样的成长。

文档为doc格式。

相关范文推荐

    2023年小学生学书法的心得和感悟(模板16篇)

    心得体会是对自己成长和进步的认识和反思,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改进自己。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在写作心得体会时提供一些参考和思路。

    优质货品代销合同(案例19篇)

    合同协议是商业活动中的重要保障,有助于建立可靠的商业信任。以下是一些实际应用的合同协议样本,希望对大家在编写合同协议时有所帮助。甲方(供方):乙方(购方):经双

    专业幼儿音乐的心得体会(通用16篇)

    心得体会是一种回忆与思考的结合,可以促使我们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类似情况。为了方便大家理解和学习心得体会的写作方法,以下是一些实用的范文供参考。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

    专业初中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模板20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和改正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高个人能力。请大家参考以下的月工作总结样本,了解一个较为完整的总结框架。一年来,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

    最新中秋节的促销方案(模板19篇)

    促销方案是企业推广产品和服务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需要制定一个兼具效果和成本的方案。如果您正在制定促销方案,那么下面的案例和经验分享会对您有很大的帮助。

    优质病假续假申请书(模板21篇)

    在撰写申请书时,需要清晰地陈述个人的目标和动机,使读者能够全面了解自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注意事项和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的申请书写作有所帮助。尊敬的.领导:本

    2023年秋季教师培训心得体会(案例20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将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提高工作表现。接下来,我们一同欣赏一些学员们的培训心得,看看他们对于培训的理解和收获。最近参加了一次

    最新中内心得体会及收获(模板19篇)

    心得体会的写作不仅可以反映个人的成长,也可以展现个人的思维和表达能力。下面是一些心得体会的范文,其中包含了一些写作技巧和注意事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最热高中体育室内课教案(案例15篇)

    高中教案是教师对于教材的解读和理解的一种记录方式,它能够帮助教师准备充分并提高教学效果。这份高中英语教案帮助学生提高听说读写能力,快来查看。活动目标:1.能有合

    专业种树的心得体会(通用14篇)

    心得体会是对所做过的事情的回顾和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希望能帮助到大家写出更优秀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