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教学计划的制定,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明确的学习路径和目标。教学计划范文中还包含了一些常见的教学活动和评价方法,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一
教学内容: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二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3、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
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1、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2、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三
课本p31页例4,练习七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2、使学生进一步感知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2、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探索解决乘除两步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今天,让我们一起到儿童商场逛一逛。出示例4的主题图。
问:你们瞧,这个柜台里有什么?
学生观察主题图后回答。
【设计意图】:把学生带入商场,身临其境,提高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教学例4。
(1)、出示情境图:从他们的议论中你知道了什么?
(2)、学生观察情境图,找出里面的数学问题。
(3)、小明想买5辆小汽车。,应该付多少钱?
引导学生得出:12÷3=4(元)是求1辆小汽车多少钱。因为要知道小明买5辆小汽车应付多少钱,必须要先知道1辆小汽车多少钱。
(4)、鼓励学生再提出问题。
2、小结:揭示课题。
【设计意图】:把探索知识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汇报的形式,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为学生提供选择的空间,引发主体意识,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拓展应用。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七第1题。问:要完成这道题必须先知道什么?
2、引导学生完成第2题。
3、教师巡视。指名汇报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设计意图】: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并掌握利用乘法和除法的实际问题。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四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掌握除法计算的方法,提高计算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发展应用意识。
2.使学生逐步积累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并能有条理地表达思考的过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练习提高。
谈话:新学期来了,小朋友们高高兴兴地来上学。你看,他们正在教室里认真学习呢。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4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能知道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解决什么问题?
谈话:我们班的同学心灵手巧,参加了各种各样的课外活动小组。有的同学正在做飞机模型呢!
课件出示:三组小朋友做飞机模型的场景。(8个同学分成两组做飞机模型,第一组做了34个,第二组做了30个。)。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你能知道哪些信息?
再问:根据这些信息,能提出一个问题吗?(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有: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组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
学生独立解答,教师巡视。
提问:要知道平均每组做多少个或平均每人做多少个飞机模型,必须先求什么?(必须先求出一共做了多少个飞机模型。)。
比较:上面两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1)谈话:秋天的郊外风景如画,异常美丽。同学们想不想去游玩呀?(想!)那么,我们一起到车站去乘车吧!
课件出示:练习一第5题。
提问:从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整理成下面的表格:
老师。
学生。
汽车辆数。
每辆车要坐的人数。
5人。
91人。
3辆。
学生独立完成,并把解题方法写在答题卡上。
反馈:解答上面的问题时,你是怎样想的?
(2)课件出示:练习一第6题。
提问: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
谈话:请同学们独立解答,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全班交流,师生共同评价。
(3)课件出示:练习一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并组织交流(着重让学生说一说解题时是怎样想的)。
(4)课件出示:练习一第8题(在原图的基础上标出“每个小篮球35元”)。
提问:根据图中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引导学生提出:每个小足球多少元?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或每个小篮球比每个小足球贵多少元?)。
谈话:同学们都很爱动脑筋,根据一幅图提出了两个问题,下面请同学们在提出的两个问题中,选择一个问题进行解答。
学生解答后,组织反馈。(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要求“每个小足球比每个小篮球便宜多少元,要先求出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求每个小足球的价钱,要先求出3个小足球一共有多少元。)。
三、课堂小结。
提问: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小结:用我们学过的数学知识,可以解决许多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学会有条理地思考,弄清解题时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教学后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能口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不进位)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应用除法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收集和整理情境图中的信息,提出并解决问题。在教学设计中,考虑了下面几个问题:利用教材中的问题情境和补充的实际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收集情境中的信息,渗透一些整理数学信息的方法,如以表格的形式整理题目的.条件和问题,让学生自由组合信息,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重视引导学生有条理地思考问题,不失时机地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解题思路。
从实际教学的情况来看,学生经历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对收集信息、提出问题的方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进一步反思,教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虽然注重引导学生掌握收集、整理信息的方法,有条理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但由于教学时间紧,学生对这些方法并没有充分的体验,更多的还是凭已有经验在解题。其次,虽然重视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对解题的过程进行回顾与反思,希望借此帮助学生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形成解题思路,但很多学生的交流与表达并不是自己的思考和感受,只是在机械地模仿或复述其他同学的发言。诚然,这种模仿和复述在一定程度上是必要的,但如何让学习困难的学生也能真正参与到学习中来,并做到学有所思,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再次,在课堂教学中,鼓励性的评价过多。教学中,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维持好课堂纪律,我采用了奖励“守纪星”和“智慧星”的方法,只要是上课发言积极的,能遵守纪律的学生就都能得到老师的表扬。事实上,过多的鼓励与赞赏,已使其失去应有的意义与价值。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实事求是、富有个性的评价,以充分发挥评价的功能,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五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六
教学内容:
课本第15页,例3及练习三中相应的习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丰富的实践活动中建立起“平均分”的概念。
2、通过操作、交流,自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初步感受“平均分”在生活中的作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应用的意识。
教学重点:
1、在实践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意识。
教学准备:学具、主题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目标。
1、同学们,你们喜欢春游吗?喜欢去哪里春游?
2、出示春游租船问题的情景图。(不显示解决问题的办法)。
3、导入新课,揭示课题,提出学习目标。
(1)建立平均分的概念。
(2)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小组合作,展示成果。
1、学习例3。学生观察画面,交流信息。
2、个人展示,小组交流。探讨解决“租几条船”的办法和结果。
3、小组汇报,全班评价。
生1:4人一条,可让每4人站一队,有几队就租几条船。
生2:4个4个的数,24里面有6个4,就可以租6条船。
生3:我是用乘法算的。6*4=24,所以要租6条船。
生4:我是用除法算的。24/4=6,所以要租6条船。
4、教师小结:这个问题实际上是求24里面有几个4,24里面有6个4,就需要6条船,用除法计算。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1、课本第15页的“做一做”。
问:图中的小熊在做什么?小熊在思考什么问题?你能帮小熊分分看。(让学生用小棒代替筷子动手分一分。并说说怎么分。)。
2、练习三第4、5题。
(1)第4题。出示分萝卜的情景图。
师:仔细观察画面,你获得了什么信息和问题?(学生独立完成,然后交流分的过程和结果)。
(2)第5题。
师:你们知道小猴子爱吃什么?请小朋友帮忙分香蕉,要做到公平。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6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把18支香蕉平均分给9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个;
(学生借助学具动手分一分,并边说分的过程和方法)。
四、开放训练,拓展应用。
1、学生独立操作。
(1)用15个方木块摆5个一样的长方体,每个长方体用()个木块。
(2)每个长方体用3个木块,可以摆()个长方体。
思考:这两题有什么相同和不相同的地方?
2、学生在生活中找出用平均分的例子,在小组里交流分享。
五、课堂总结,完善认知。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七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八
【教学内容】p31例4p32练习七(1)―(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2、理解题里的数量关系。
过程与方法。
合作探究。
情感与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1、乘、除两步运算的方法。
2、理解数量关系。
【课前准备】。
教具准备:
例4主题图。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
出示例4。
儿童商店情景图。
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指名)。
12元可以买3辆小汽车。
2、合作探究。
小明说:“我想买5辆小汽车。”
小红问:“你应付多少钱?”
要求应付多少钱怎样来计算?小组讨论。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列式计算:12÷3=4(元)。
4×5=20(元)。
做一做:
请学生说图意。
每6盆花可以摆一个图案,用这些花可以摆多少个图案?
你还想提出什么问题?说给别的小朋友听听,然后独立写出来。
二、巩固练习。
1题:出示矿泉水图。
指名说图意、提问题、列式计算。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2题:说图意、列式计算、独立完成。
3题:气球图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三、总结。
【板书设计】。
12÷3=4(元)4×5=20(元)。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九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二、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2.解决问题。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解决问题(2)。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三、揭示课题:
师:今天我们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相信,一切问题都难不住我们!
四、质疑问难:
师:今天学习的知识你有不明白的地方吗?
五、课堂练习:
第29页“做一做”
1.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事,引发学生的兴趣。
2.从图中收集解决问题所需要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3.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15÷3=5(人)15÷5=3(组)。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
学习内容:
学习目的: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教学反思: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一
教学内容:
课本p29页例3,练习六1~3题。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通过提供丰富、现实、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
使学生逐步养成爱动脑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如何引导学生探索解决除法应用题的方法。
教学准备:主题图、格子图或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出示例3主题图。
(1)谈话:小朋友在课间喜欢玩些什么游戏?是怎么玩的?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说说自己看到了什么。分组交流从图中了解到的信息。
(3)、全班汇报。
【设计意图】:在愉悦的谈话中拉近师生距离,让学生情绪饱满、积极投入学习。
二、探索学习。
教学例3。
(1)、从图中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2)、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一共有多少学生?*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每组5人,可以分几组?
(3)、一幅图提出了3个问题。第一个问题该怎样解答?说说这样解答的理由。
第二、三个问题怎么解答?试试看能给大家讲讲为什么这样计算的理由吗?
(4)、你能说出表示的意思吗?
通过解答这3道题,你能发现它们间的.关系吗,和你组里的同学讨论讨论。
(5)、看!又来了3位同学,那每组应该有几人?你是怎么算的?和组里的小朋友说说。
2、出示课题。
板书:解决问题。
用学过的知识解决了一些生活中的问题。
【设计意图】:将学生置身于现实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选取自己所需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再分析、比较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为进一步学习乘除法应用题做铺垫。创设开放情境,为学生提供信息。
三、拓展应用。
引导学生完成p29页“作一做”。请学生观察情境图后用自己的语言讲小刺猬运水果的故事,引发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
学生从图中搜索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独立解决书中提出的问题。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练习六1~3。
教师巡视、指导。
做完的同学选择一道题和同桌交流一下你是怎样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二
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一、复习和准备。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二、新课。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三、课堂练习。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四、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三
(1)通过实践活动使学生理解“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含义,体会数量之间的相互联系。
(2)使学生经历将“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实际问题转化为“求一个数里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数学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会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使学生经历从实际问题中抽象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数量关系的过程,会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应用分析推理将“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数量关系转化为“一个数里面含有几个另一个数的除法含义。”
教具准备:课件、小棒等
(一)复习
a.抽生回答,并讲一讲思考过程;
b.请学习绘画的6位同学向大家挥挥手,再汇报一下自己的学习成绩,教师向取得优异成绩的同学表示祝贺。
3.二年级(2)班学习弹琴的有4人,学吹号的是学习弹琴的4倍,学吹号的有多少人?
(二)动手操作,探究新知
1.出示第54页例2主题图(动画课件)
师:你们想参加这个游戏活动吗?
2.活动:学生动手摆飞机;(播放音乐)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四
学习目的:1、使学生能根据一幅图(分完的结果)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从而进一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2、通过看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不同意思,使学生对除法的含义有比较全面的认识。
学习重、难点:能根据一幅图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教具、学具准备:教师准备8个球拍图,3捆萝卜图,以及16根小棒;学生准备18根小棒。
学习过程:
1、说一说平均分是怎样分物品的。
2、操作练习。先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平均分成4份。摆在桌子的左面。学生摆完以后,指名说一说是怎样摆的。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问:用什么方法计算?怎样列式?然后在小棒下面板书:
8÷4=2。
再让学生拿出8根小棒,把它们按每2根一份,看能分成几份。摆在桌子的右面。学生摆完后,仿照上面的提问和教学过程,教师在黑板上贴出小棒,并写出除法算式:
8÷2=4。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分得的结果和除法算式:看一看两次分小棒的结果相同吗?(不同。)它们的.除法算式相同吗?(不相同。)为什么?(因为分的方法不一样,除法算式就不同。)如果只看分的结果,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的吗?(不能。)今天我们就要学习:
看一幅图怎样写两个除法算式。
教学例3。教师出示8个球拍图。说明意图:看图写出除法算式。先让学生分组讨论一下:看着这幅图怎样写出两个除法算式?为什么?然后多让几个学生发言。你能想出什么样的除法算式?(8÷4=2)你是怎样想的?(把8个球拍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2个。)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还有其他的写法吗?(8÷2=4)你是怎样想用?(8个球拍,每2个分成一份,分成了4份。)有多少同学同意这种写法?哪种写法对呢?有多少同学认为这两种写法都对?请两名认为可以写两个除法算式的同学说一说是怎样想的。此时,只要学生说的意思正确即可。语言暂时不要求过高。在学生说明理由时,还可以让他到黑板前具体分一下,使全班同学看到,分法不同。教师小结:由于两种分法不同,只看分的结果,我们不能确定是用哪一种方法分成的。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知道看一幅图,能够根据不同的分法,写出两个不同的除法算式。
1、第2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先让学生观察图,说明题意。然后让学生独立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写完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说一说每个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是什么。并引导学生说一说为什么能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只要意思正确即可。)。
2、出示课本第29页的例题。先让学生说一说,然后让学生独立做。在做的过程中,可以要求学生边做边小声说一说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思。教师巡视,注意对差生的个别辅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可以让四人小组帮助。
3、如果又来了3人,每组平均应有几人?让四人小组合作完成。
今天我们学习了看一幅图写出两个除法算式,还练习了根据一个除法算式说出它表示的两种不同的含义。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五
1.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3.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关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
4.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
教学难点: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
师:同学们在课间喜欢玩一些什么游戏?
师:昨天老师在操场上也看到了一些同学在做游戏,数了数,共有15人,(板书:15人做游戏。)我们看看他们在做什么游戏?(出示图片:3组跳圆圈舞的同学,每组有5人。)看,他们玩得多快活呀!
1.提出问题。
师:看着小朋友们玩游戏的情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计算的问题吗?讲给你的同桌听听。
[给学生自由学习的空间,让学生在交流中体验成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人?
(2)每组5人,可以分成几组?
师:你会用学过的知识解决这两个数学问题吗?在练习本上试一试。
学生汇报,老师板书:
15÷3=5(人)。
15÷5=3(组)。
(学生如没写出单位名称,教师要引导写出)。
3.补充条件,解决问题。
师:如果又来了3个小朋友,(板书:又来了3个小朋友。)每组应有几人?
学生汇报。
[教师要鼓励学生放开思维,大胆探究,同时使学生熟悉用除法计算解决问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六
《用除法解决问题》是在小数除法计算教学之后的应用问题类型课。纵观教材,以连除问题为切入口展开编排,意图是让学生在众多纷乱的实际问题中,体验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会收集、分析信息、处理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解决策略,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基于这样的理解,我在设计本堂课时,选择自学为主的教学策略。
1、凸显自学为主、先学后教的教学理念。
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要有具体的要求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让学生根据要求,先学能自学的内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课堂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
2、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策略的学习为线索,鼓励学生形成一些基本的策略。
解决问题活动的价值不只是获得具体问题的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得的发展。其中重要的一点在于使学生学习一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策略的多样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堂上也反映出了一些问题,因为条件较多,分析起来的中间问题较多,且例题、做一做及课后练习的数量关系各不相同,只有学生在正确分析数量关系后才能列式解答,所以教师还要尤其关注学困生,加强个别辅导。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七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有余数除法”,教学例4,练习十三的第2、6题。
(一)知识与技能。
初步培养学生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收集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索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从生活数学到数学问题的抽象过程,感受知识的现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引导学生结合商和余数在实际情境中的含义正确写出相应的单位名称。
教师:课件。
学生:表格。
一、激趣导入,引出课题。
教师:同学们,我们先来猜做个游戏好不好?
出示课件:想一想,第十六个图形是什么样的?第35个呢?第98个呢?
教师:同学们真厉害,猜得非常准确,其实这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师:这节课要学习的内容就是“用有余数的除法解决问题”。
板书课题。
二、尝试问题,自主学习。
(1)显示例4的主题图,让学生观察。
教师:在同学们的体育活动当中也会出现有余数的除法的实际问题,大家请看!
提问:从这幅图中你看到了什么?
你能根据图中的有效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吗?
生1:有32个同学。
生2:老师要求每6人一组。
生3: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课件同步出现:可以分几组,还多几人?)。
师:你能帮老师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吗?
师: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算一算,开始吧。
(2)自主学习,尝试解决问题。
教师:小帮手们动作可真快!请两位小帮手给大伙儿说说你的计算方法。
师: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自己的算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口述板书,
如果有的学生没有写出单位,这时提问:
师: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呢?余数2呢?那单位各是什么呢?(根据商和余数的单位提问:
教师:你们知道这里的商5表示什么意思吗?余数2呢?
生:商表示可以分5组,余数表示还多2人。)。
(3)出示练习十三的第2题。
师:下面这道有关跳强绳的问题怎么解决呢?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19-8=11(米)11÷2=5(根)……1(米)。
答:可以做5根短跳绳,还剩1米。
教师:同学们,当你的练习本用完后,你一般会怎么处理它呢?
生1:把它扔了。
生2:卖给废品回收站。师:你可真会节约再利用资源。
教师:这些纸是可以重复利用的。
播放课件。
看完后出示:
生1:把这些钱捐给他们。
生2:用这些钱购买学习用品送给他们。
教师:同学们可真有爱心!
出示课件。
教师:这里出现了什么问题?你能解决吗?
教师:第二个问题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各小组可以先讨论,再写下各位购买方案。
教师:请同学们拿出表格,将自己认为最好的购买方案进行整理,填写在表格内。开始吧!
学生一边讨论教师一边巡视,学生讨论完填写好表格后,老师提问。
教师:谁愿意来展示自己的解决方法?
学生说完后老师小结,进行思想教育。
教师:废物再利用可以给我们带来这么好的效益,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大家可得注意回收,这样既可以保护环境,还可以节约能源,让我们来争当环保节能的小公民吧!
四、课外延伸,拓展思维。
师:三年级一班的同学们也利用废物回收,换来了一些班费,组织大家进行了一次旅行,在旅行中他们遇到了一些问题,请看!
出示第6题的情景图。
先让学生观察“丛林探险”情景图。让学生从两名同学的对话以及图中的指示牌,获得数字信息,解决“坐车”和“租船”问题。
师:从图中同学们可以获得哪些信息?
生:丛林探险活动每辆小车坐6人。
生:我们班有44人。
生:激流勇进游戏每条船坐5人。
师:小男孩小女孩提出了什么问题?
生:如果全班都玩“丛林探险”,最多可以坐满几辆车?会有剩余的人吗?
生2:如果都玩“激流勇进”,应该租几条船呢?
师:请同学们自己先自个儿想想,然后在小组内说说自己的方法,并列出算式,说明理由。
(1)坐车问题:44÷6=7(辆)……2(人)。
答:最多可以坐满7辆车,还剩余2人。
提问:剩余这2人怎么安排呢?
生:再坐一辆车。
(2)租船问题:44÷5=8(条)……4(人)。
教师:你对这种租船方法有什么看法吗?
教师:你可真会发现问题。
教师:剩下的4个人不去了吗?怎么办呢?
师:应该租几条船呢?为什么?
教师:你为什么要把8加1呢?
8+1=9(条)。
答:应该租9条船。
教师:你考虑得可真周到!
教师:同学们在外游玩的时候可得注意安全哦!
五、结束课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八
《用除法解决问题》这节课因为学生已经具备先前的知识经验,在熟练利用乘法口诀求商,学习了表内除法(一)中的解决问题等知识,教学本节课相对简单,学生较易理解。
首先,明确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分为温故互查、探求新知、巩固练习、拓展练习、课堂总结几大部分。其次,教学的重难点应该放在区分两类问题上(包含和平均分),并且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再次,设计习题时注意层次性,有梯度进行训练。最后,要强调孩子的学习习惯等细节问题。
在组织教学时,围绕购物的事情,创设一个现实的生活情境,把学生的学习活动同现实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体验到生活是数学的源泉,了解了数学的价值,增强了应用数学的意识。同时为学生提供了自主探究、主动获取新知识的时间和空间,充分让学生通过看、想、说、算等实践活动,感知新知和旧知的内在联系;从而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但是,这节课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的不足,还有以下几点没有达到预期目标:
1、总结部分,教师在最后总结时过于宽泛,重点不够突出,应该重点强调本课有关表内除法解决问题分为两种类型(包含和平均分),使学生明确本课重难点。
2、教师语言,在本节课中教师的语言还是不够精炼,各个环节的过渡语用得不是很好。
3、小组合作学习有待提高。
用除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设计(汇总19篇)篇十九
p23例3,练习五1—3题。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用2-6的乘法口决求商”的基础上进行的,为以后“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的学习打好基础,要求学生从观察及操作中挖掘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应用意识。
知识与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解决问题,会写单位名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理解数量之间的相依关系,受到辨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2.使学生养成爱动脑筋分析、解决问题的习惯。
理解题意和数量关系,并能解决问题。
小棒。
一、复习旧知。
课本22页第10题,做在课本上,说乘法口诀。
二、创设情景。
出示养蚕的图片。学生观察。
三、探究新知。
1.出示例3的第1题。
15只蚕宝宝,平均放到3个纸盒里,每个纸盒放几只?
学生读题,说一说知道了什么?
同位互相说解答的想法。
给全班同学讲想法。
检验解答是否正确。
2.出示例3的第2题。
15只蚕宝宝,每个纸盒里放5只,要用几个纸盒?
学生自己分析题意并解答检验。
3.比较两道题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四、课堂练习。
1.练习五的第1题。
先说想法,再列式解答。
2.练习五的第2、3题。
独立解答,再说想法。
五、小结。
本节课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习五的4、5题。
板书设计:
15÷3=5(只)15÷5=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