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

时间:2023-12-10 作者:雅蕊

教学反思是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自身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学习情况等进行反思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可以发现问题,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范文中的教学反思涉及不同学科和年级的教学实践,有助于拓宽我们的视野和思维方式。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德育目标:

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1.搜集长城资料。

2.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教师导语:

同学们,据第一个登上月球的宇航员阿姆斯特朗说:在太空和月球上,只能辨识出地球上两项特大工程,一项是荷兰的围海大堤,另一项就是我们中国的长城。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看中华民族的骄傲与象征――长城。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检查学生预习情况,学生齐读生字词。指导书写生字。

4.教师介绍有关长城的简介。

二、整体感知,心生赞叹。

自读课文,交流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课文的.作者给予了长城最。

高的评价是哪句话?)。

三、朗读课文,体会特点。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长城远景图学生给图起名(长龙、蜿蜒盘旋、气势雄伟……)。

引导:借图理解蜿蜒盘旋、崇山峻岭。

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句。

2.你从哪里体会到了长城的长?(学生抓住长龙,一万三千多里等词语体。

会)。

引导:列数字的准确打比方的形象。

3.指导朗读。

生:交流内心升腾的情感。

4.渗透写作方法:作者在这段描写中,分别运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和具体。

的数字,形象地写出了长城长而壮观的气势,这也是我们今后在习作中需要学习的把事物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5.明确观察点:这是在哪里看长城?(远处)。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请同学们感情的自由读第2自然段,看看长城又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高大坚固)。

2.长城的高大坚固体现在哪儿?

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朗读。(两米多高、五六匹马并行)。

3.长城除了建的高大坚固,在构造上还有什么特点?

生:(设计有方,设施齐全,在长城上有了望口和射口,垛口,城台,城墙还很宽,便于奔跑)。

4.这些构造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讯息呢?

(意在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了解长城是古时候用来防御敌人进攻的城墙,了解2000多年前秦始皇修筑长城)。

5.有感情地自由读第2自然段。

交流:此时,你内心又升起怎样的情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作者浮想联翩,谁来读第三自然段?(指名读)。

2.仅三个表示动作的词语就拉近了我们与长城的距离。再读“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

问:此时,你又会想些什么?

3.你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的辛苦和智慧?(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语理解,并且点名朗读)。

“数不清的条石一块就有两三千斤重”“没有火车汽车起重机”“要抬到高高的八达岭上”

4.试想:古时候的劳动人民在修筑长城时还有哪些艰难?

5.激情:此时,你眼前出现了怎样的画面?

(四)学习第4自然段。

1.出示最后一段文字。

学生朗读:“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二

历史性文本是中华文学的经典。所谓的经典,是指其为人类与本民族文化的精华、人类精神文明的凝聚点。引导学生从经典阅读入手,可以培育其高尚的审美情趣,从人生一开始就占据精神的制高点。

经典阅读会影响学生终身的学习和精神的发展。但由于历史性文本无论是时间上还是故事背景方面,都与学生相距甚远,因此,每当面对此类文本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学生的学趣骤然降低,甚至还会产生厌学的学习状态。

故,如何有效地发挥历史性文本在教学中的作用,不得不成为了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大难题。无独有偶,我有幸听了周老师的《长城》一课,让我受益良多,现结合此堂课,浅谈一下自己对教学历史性文本教学的几点想法:

1、课前重积累:

即让学生有充分的知识准备。以前,许多教师习惯让要上的课文先蒙上一层神秘的面纱,等破题时才把它揭开。面对历史性文本,我则认为完全没有必要。学生有权利知道自己的学习内容并进行预习,或提前拜读原著、或提前收集资料等,这样的学习才是真正自主地学习、有效地学习。如这篇课文教学前,老师就可以组织学生围绕长城课前收集资料,通过翻阅课外书、采访、上网等方式多渠道地获取了大量知识,间接地了解了许多事实。在此过程中,使学生由此及彼,不局限于一节课、一本书,从而扩大学生信息量的交流。这样做,可充分发挥语文课本为工具书的作用,不仅加大了教学密度,而且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学习历史性文本的兴趣。

2、课中重激情:

在语文课中,如何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其基点就在于情感。一个没有激情的教师,如何能调动学生的情感,能让学生充满热情地学习?尤其是对于历史性文本,由于学生对书本内容的背景了解是甚少的,很难有效的投入到此情境中,这就要求老师通过一系列的语言和肢体表达引导学生学会身临其境,同时展现给学生一个充满激情的我,陪伴孩子度过每一段燃烧的岁月!在这堂课中,周老师那亲切的教态,严谨的教学语言,层层递进的教学环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怪,整堂课上时时让我们欣赏到了孩子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的动人姿态。孩子们个个兴趣盎然,跃跃欲试。而孩子们的情一旦激发,他们口中的答案必将是一个个预想不到的惊喜。激情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教学过程也就变苦为乐。

3课后重实践: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材无非是例子。那么,利用好例子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之后,接下来的应该是大量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学生的能力才能不断巩固、提高。为了实现实践的有效性,周教师就针对学生的喜好进行了课外实践题:请学生们去收集长城到底给我们中华民族带来了什么的有关书籍。为了解决自己热衷的问题,相信学生定会做很多自己愿意的工作,如到图书馆、网上搜集资料等等。由于这些活动多是学生自己选择的,所以在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能力的同时,也带给学生由衷的快乐。对问题的答案教师并不做统一要求,而重在有自己的思考观点。学生可以探索,可以怀疑,可以批判,也可以标新立异。也许正是这种自主的精神,孕育出创新的火花,也使语文对学生产生了巨大吸引力。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三

《长城》为人教课标版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课型为看图学文)。这篇看图学文由两幅图画和一篇短文组成,直观的图画和具体形象的短文密切结合,表现了长城的雄伟壮观。高大坚固,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揉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我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的内涵,大胆设计了如下教学结构:

课前,教师布置学生收集和阅读了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及有关长城的民间故事。(如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让学生阅读《上下五千年》一书,自带一幅《中国地图》。课堂上,教师首先出示中国地图,带了中国地图的学生展开地图,引导学生认识地图中关于长城的符号标志,让学生仔细在地图中找一找,看一看,再从地图上找一找山海关和嘉峪关,数一数长城经过了我国的哪些省市。通过查找,学生弄清了长城西起甘肃的嘉峪关,东至河北山海关,沿途经过我国的甘肃、陕西、宁夏、山西、北京市,河北六个省市、自治区。东西长达一万三千多公里,又叫万里长城。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充分体验观察长城这一古代工程的宏伟浩大。从而为学生领悟古代劳动人民为此项工程所付出的辛劳作好了铺垫。

教学这篇课文时,引导学生根据课前收集和阅读的有关长城悠久历史的文章和民间故事,让学生讲一讲长城修建的历史。教师把关于长城的修建历史制成课件展示反馈给学生,让学生在头脑中留下一定的印象。此外还引导学生把收集的《孟姜女哭长城》的故事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真实品味古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这一历史的沧桑感,从而进一步感悟文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成里长城。”这句话所蕴含的丰富思想内涵。

课堂上,教师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第二自然段时,除了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第二幅图画,弄清八达岭长城的构造特点外,还要引导学生根据图片所见到的长城结构,再加上自己的想象,动手画一幅有关长城结构的简笔画,并在图上分别标明“城墙”、“垛子”、“燎望口”、“射口”、“城台”字样。让学生通过绘画,栩栩如生的图片资料,真切领略到长城这一古代伟大工程展现在世人面前的妩媚诱人的风彩。

教学中,我采用了如下拓展延伸的练习。让学生准备好相关用具,学生分组动脑筋用不同的方式“做一做”“长城”。可用硬纸粘成“长城”。也可用麻将子砌成“长城”,也可用泡沫塑料拼成“长城”,还可用橡皮泥捏成“长城”。这样设计目的是让学生扮演古代劳动人民,引导学生从自己“修筑长城”的辛勤劳动中,感悟古代劳动人民修建长城的艰辛,进一步体会文章之思想内涵。

教学中,我设计了迁移性的练习:根据收集的资料,学生以“导游员”的身份写一份《长城解说词》,写一篇《我们做长城》的习作,每个学生写一篇《长城》读后感,先分组合作,后指句在班上交流,学生评议写得好的,教师予以奖励。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写长城,深入理解文章所蕴含的思想内涵和人文精神,增强学生民话自豪感,使学生受到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教育和人文精神的陶冶。

丰富多彩的课堂教学必将给生的自主学习插上羽翼丰满的翅膀,注入生机勃勃的活力。让他们尽情徜徉于人文精神的领地,真正感受祖国五千年博大精神的文化风韵,做一个个真正中华绚丽文化的继承者,乃至开拓创新者。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四

在上课之前,我让学生做到了充分的朗读课文,自主完成预习作业。整节课下来,觉得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对于课文的激情得到了比较充分的调动。主要是文本的内容与学生亲身体验有一定联系,重要的事,课堂上的一些训练从课文内容出发并结合学生生活实际来设计,再加上老师的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指导训练,使师生产生共鸣,从而使学生激情充沛。

从先教学一、二自然段,再教学三、四自然段这个路子来看,如果能再放手,让学生就全文谈有感受的语句,相信学生可讲之处会更多,所谈感受体会也会更充实、深切。

在学生发言时,师生对话缺少配合。班级学生急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而忽略了其他同学的发言,忽略老师的讲解。这样的课堂虽然显得学生跃跃欲试,自主活跃,但无法让学生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思想的体会上有更深一层次的提高及升华。这也是今后教学中我应该注重训练和正确培养的地方。

这是一篇看图学文的文章,训练重点是师读文章想画面,所以在这篇文章的教学过程中也不能忽略这方面的训练。而这节课欠缺的环节就是有感情地读课文的同时,想象文中所描绘的`情景、画面。而把指导有感情朗读,和训练学生读写结合的设计你还能联想到当时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哪些情景?相脱节。应该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让学生能把抽象的文本在脑中形成具体的表象。

新课改要求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这也就要求教师要提高教学质量,合理增加课堂教学的容量。这节课在时间分配上有些拖沓,使得练习题无法在课堂三十五分钟内完成,只能留到课后作为作业。所以说,老师备课要对大纲、课标、教材有较深的理解和钻研,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对学生的状况也要做到心中有数,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层次,能说到什么水平,而应该回答到的是什么水平,老师只有心中有数,才能有针对性的引导、并规范凝练自己教学语言,更好的驾驭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速率。

总之,看图学文不能忽略读文章想画面,也是以次来训练学生在观察中展开联想;从文本中发现与学生有联系的共鸣点,激发学生的情趣;读写结合,理解文章内容、体会思想感情的同时,也要结合写法的学习训练;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及训练。最为重要的是,教师要精心备课,理论依据、教材文本、学生情况并重。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五

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学生能课内外知识相结合,更好地理解本文的内容;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想象;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把观察、阅读、想象结合起来,提高阅读能力;通过对课文内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构想。

教学本文时让学生收集有关长城的古诗和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后引导学生看图,再结合文章来学习,通过阅读来加深理解。

教学准备。

布置学生购及有关长城的图片或文字资料长城的风光资料片、投影片。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图意及文章的内容,指导学生朗读。

学生学习过程。

一、默读“导读”,了解学习内容,明确训练要求。

1、请同学们讲解,老师及时加以表扬。

2、老师补充几首古诗。

3、简介长城: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各国为了互相地域,各自在形势险要地方修筑长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匈奴的侵犯,将原先秦、赵、燕三国北边的长城予以修缮,并且连贯起来。此后,汉、北魏、北齐、北周、隋各代都曾修筑过,明代为了抵御外敌,前后修筑18次,图上的八达岭长城就是明代修筑的。

三、观察图画。

1、学生自己观察,有条理地进行观察,说说长城的形状、样子,指名说说(特别提问学习后进的同学,及时加以鼓励)。

2、同学间互相说。

3、自读课文,看看文中怎样描写的?

四、学习第一自然段。

1、出示中国地图,让学生找到长城的起始点,体会长城的长,请同学读一读书中有关“长”的语句。

2、自由读第一段。

3、指名读。

五、学习第二段。

1、再次观察长城的近景图,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补充:八达岭居庸关一代的长城,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端厚5.7米,女墙高一米,的确又高又坚固。

2、指名读第二段。

3、同位间指出垛口、城台等的位置。

4、朗读第二段。

六、自学第三段。

1、读第三段,你读懂了什么?

2、有感情地读一读。

3、理解“思考练习”3的前两个句子的含义。

(1)“很自然地想起”是因为长城雄伟坚固,结构合理,谁来到长城也会想起古代的劳动人民,并发出由衷的感叹。

(2)一个“才”,道出了劳动人民的艰辛与智慧,充满了对劳动人民的崇敬与赞美。

七、自学第四段。

1、自己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2、读第四段,读出自豪之情。

八、小结。读了本文,你有什么想法?多谈一谈。

作业设计。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识记生字词。

2长城。

伟大的奇迹高大坚固。

歌颂劳动人民。

课后小记。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加深对长城的认识,理清课文的条理,激发爱国之情。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深入了解。

1、同学们说说自己收集的故事,老师给予表扬。

2、听了这些故事,大家谈感想。

三、指读课文,再联系图,了解长城的构造与用途。

四、进行朗读训练。

1、指名按自然段朗读课文。

2、自由读课文。

五、理清课文条理。

六、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背诵,可一段一段地背诵,也可按自己的方法背诵。

2、教师指导后进的同学背诵。

3、指名背诵,交流经验。

七、听写字词。

八、请几名同学当小导游,介绍长城。

作业设计。

1、背诵课文中自己喜欢的段落。

2、把自己知道的有关长城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长城。

概述长城长城脚下、长城上感想。

远近。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六

教学《长城赞》时,我设定了这样的教学目的:学习作者从不同的观察点抓住事物特点,按一定顺序观察事物的方法,并在观察中展开联想,让事物更加形象生动。

围绕这样的目的,在精讲课文时,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对联中哪些语句是我观察到的景象,引领学生寻找到作者的观察点:上联从长城经历时间久远入手,突出长城历史悠久的特点,下联从长城地势险峻,突出长城的气势雄伟。进而再根据特点设问:作者由观察到的景象联想到了哪些内容?从而体会作者创设的意境:长城凝聚了古代无数劳动人民的辛勤和智慧;气势浩大的工程使长城成为世界奇观名副其实。明晰了文章的写法,我再顺势布置一个小练笔:请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写一个由观察而展开联想的小片段。

这样,学生一次次地走进文本,走进长城,由陌生到熟悉,由感性到理性,最后长城雄伟壮丽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学生的大脑中,而不仅仅留下抽象的字眼。由此,我深切地感受到,要想真正从行动上落实学生是课堂学习的主人这些新课程理念需要经过巧妙而复杂的过程。

之二:

《长城赞》是一副对联,一副全面赞美长城的长联。全联句势整齐,对仗工整,内容博大,意义深远。

关于对联,学生在生活中经常会见到,但对它的感知也仅限于此,没有更深入的了解。我早就在想该如何上好这一课,如何既让学生对对联的特点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又能对这副对联所描述的内容进行更好的理解,但一直没有一个好的思路。那天看经典诗文诵读大赛中王崧舟老师执教的古诗《夜雪》的教学实录,顿觉豁然开朗。王老师的教学设计环节十分简洁,分为会读读懂诵读积累四个部分。然而从实录中看,在会读环节,学生在充分读的基础上,已对诗歌的内容理解了大概,接着王老师又提出了三个问题检查学生是否真的读懂了,并随着学生的回答,将理解引向深入。后面的诵读环节,有了前两个环节的铺垫,自然就水到渠成了。在积累部分,王老师有补充了一首小诗,学生也很快就熟读成诵了。整个设计可以说是简约而不简单。我想,在语文教学乱花渐欲迷人眼的今天,我好像也开始迷失,本身对传统的教学经验就不十分了解,又没有掌握课改精神的精髓,课堂上总是注重形式。再看看王老师,一个蜚声全国的特级教师,就是这么简简单单、扎扎实实地上语文课,我很受启发。我感觉《长城赞》无论从题材、篇幅、还是特点上,都可以用到他的这种设计流程,虽然课改倡导问题要由学生自己提出。

于是在课堂上,我抽出了相当一部分时间让学生做到会读,在接下来的环节中,我感到我的这种时间的付出没有浪费,学生理解得十分到位。现在想想,这正应了那句千百年来人们已经耳熟能详的话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且这种时间的付出,也照顾到了预习不够充分和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因为他们有了充分感知的时间。当然我不是鼓励学生不去好好预习,只是想说,我们布置学生预习的目的也是希望他能学得更好。如果课堂上不留充足的读的时间,虽然在理解能力比较强的学生的回答中也能将本课要掌握的内容进行完,但是对那些后面的学生来说,他所知道的都是他听来的,而不是他自己感悟得来的。

背诵历来就是难点。可是上完这节课后,已经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把课文背下来了,我想,这有课前预习的功劳,我第一环节中付出的时间也功不可没。

这节课让我明白了,再花哨的形式也只是表面功夫,简单的环节反而能省出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收获更多。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七

1、继续学习建构教学楼,会用交错、延长和垒高的技能表现楼房特征。

2、在与同伴的合作建构中,激发对小学生活的向往之情。

3、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1、参观过小学,了解小学的主要设施;。

2、木质积木、彩色软积木、大型积塑、万象组合拼插玩具、管状积木、雪花片、纸砖积木、拼插积木、拼装积木等建构材料。

一、出示教学楼图片及教师范例图片,导入游戏。

教师示范讲解不同建构材料的建构方法,引导幼儿重点学习用交错和延长的方法把教学楼搭高.本文来源:幼儿园教案网,并增加教学楼的阳台。

二、提出游戏要求。

1、用协商的方式与同伴友好地合作。

2、要及时整理多余的建构材料。

三、幼儿分组建构,教师观察指导。

1、重点指导幼儿用交错的方法搭高教学楼,增加阳台。

2、观察幼儿使用不同建构材料的不同方法。

四、师幼共同欣赏建构作品,针对本次游戏的不足提出下次游戏的要求。

本次活动已是我们建构长城的第二次活动,在活动开始时第一环节我先预设了一个话题,进行引导幼儿经验的回忆,然后重点在培养他们合作意识,当幼儿们下去活动时他们就会懂得一起合作才能把长城拼起来。结果他们在沙坑的时候真的把长城拼出来而且拼得很像,但是本次的活动孩子们已经有了一些经验基础所以对他们来说难度不算大。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八

这是一首饱含强烈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点拨上需要教师投入极大的激情熏陶,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情怀,增强浓重的民族自豪感。作为语文教师在讲授这篇文章时,不仅要遵循语文的传统教学,也应该把这看作是给学生进行爱国主义传统教育的一个极好机会。

全文由两部分组成,分别描写赞颂了长城和京杭大运河。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分结构相同,均运用反复的写法,一、二行与七、八行诗句相同;三至六行用简练优美的语言勾画了长城与运河的雄姿。所以在背诵指导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方法上的指导。

在教学设计中,我结合多种创设情景的方法把学生带入良好的学习情境中,激发学生不断深入探究文本。浅谈我的.设计意图。

一是凸现年龄段识字特点,扎扎实实抓好字词教学。我将识字教学与本册的“习惯篇”对“自主预习复习”的要求结合起来。上课时,检查学生的预习并着重对容易读错、写错的字进行指导。

二是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诗歌,理解诗歌深刻的人文情怀。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课文插图,拨动学生心灵琴弦,使之感受到长城和运河的“奇异景象”,从而明白为什么人们称之为“人间奇迹”。

三是美读成诵,深入感悟。因为这篇文章是一首能参杂进不少情感的诗歌,配上美妙的音乐,刺激学生多种感官,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氛围中产生读课文的兴趣。力求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做到在读中理解。进而会背诵课文。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九

1、理解儿歌内容,知道长城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象征,激发幼儿的爱国情感。

2、学习词语:脊梁、儿郎。

3、引导幼儿在儿歌中学习,感悟生活。

4、鼓励幼儿大胆的猜猜、讲讲、动动。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1、请家长帮助幼儿搜集有关长城的资料。

2、童谣录音、挂图。

1、你去过(或听说过)长城吗?你心目中的长城是什么样的?

2、幼儿看挂图,听老师介绍长城。如:长城是什么时候建造的?秦始皇为什么要造长城,多少人造的长城,长城有多长,长城有多少作用等。

3、引出童谣: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首有关长城的儿歌《长城谣》。

1、放录音,请幼儿欣赏。

幼儿自由分成两组,对唱童谣。

长城谣。

长城长城长长。

筑起一道城墙。

长城长城高高。

山上一道脊梁。

多么高?顶天高,

多么长,万里长。

要问长城是谁造?

中华民族好儿郎。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一种工具,所有的心理活动都参与语言,人类生活离不开语言,因此语言教育至关重要。幼儿期虽然具备了学习和掌握语言的基本潜能,但最终语言发展的水平却取决于周围环境的影响及后天的学习、锻炼、应用。幼儿语言教育是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教育活动,是幼儿全面素质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

这课学生预习工作做得比较好,因此在教学第一课时很轻松,能把练习题都完成一部分。本学期的好习惯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通过这堂课,我越发觉得预习对学生的学习有多么的重要,以后要坚持不懈地抓好预习习惯的培养。

今天进行了第二课时的教学,主要让学生感受长城和运河的雄伟与壮丽,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学时,我让学生抓住关键语句,从“奇异”入手,观察插图,结合自己搜集的图片、资料理解“连绵起伏”、“曲折蜿蜒”、“银光闪闪”、“伸向天边”等词语。一堂课上下来,感觉很不爽,对于我的提问,学生有的回答不出,有的想象贫乏,有的用词不够正确,课堂死气沉沉。

造成这样的情况,我也做了一点反思:学生回答不出,首先是性格使然,班级学生很多都不爱表达,包括在音乐课等副科上也是只注意倾听,不愿意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下阶段要蹲下来看学生,拉近自己和学生的关系,让每个学生都喜欢你,喜欢表达。其次,学生不喜欢表达,大概问题有点难,之所以难,有两种原因:一是可能我没有设计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问题,让学生无所适从;二是学生对于我的问题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是的,虽然课前让学生搜集了相关资料,然而只是皮毛,这课涉及到的内容不仅仅是长城和运河,还有历史的、地理的、建筑的……不要说学生,自己的知识也不够丰富,我深深感到: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有一桶水。作为语文老师,得不断地学习、反思。

在感受运河是中华民族的骄傲时候,我请学生结合书上的插图展开丰富的联想。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说两岸长得绿油油的麦苗,我就引导学生:那说明有了运河的浇灌,庄稼丰收了;有的说看到了很多房子,我又引导这可以看出两岸繁华的城市;还有的说看到了很多船只,我就引导从中可以感受到运河上运输的繁忙……学生充分体会到运河给人们带来的方便,从中感觉到它不仅是人间奇迹,更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一

《长城》是小学语文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第七册第十七课的内容,这篇课文的后两篇课文分别是《颐和园》、《秦兵马佣》,这三篇课文共同反映一个主题:中国的“世界遗产”。选编这篇课文,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长城,感受其宏伟气魄与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激发民族自豪感,培养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篇课文的知识目标:识记生字词不难解决。但技能目标: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观察点观察事物的方法,在观察的基础上展开想象;情感目标:认识长城是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奇迹,激发民族自豪感,是重点,也是难点。根据《语文课程标准》中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这一要求,结合教材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自读自悟观看图片的方法,以学生的“读”为主线贯穿教学,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在读中去想、去议、去说,从而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思考和感悟。

一、创设情境引导读——初识长城。

1、揭题:据有幸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介绍,在月球上用肉眼看地球,能看见的建筑物只有一座,那就是我国的长城。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就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多媒体演示,激发阅读兴趣。板书课题《长城》,指导学生自豪与深情地读课题。)。

2、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引读课文)。

3、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结合课前的预习,学生反馈)。

二、介绍长城以及秦始皇:(课件出示)。

1、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们伟大祖国的象征。两千一百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下令修筑长城。现在我们看到的长城东起山海关,西至嘉峪关,蜿蜒一万两千余里。

2、看照片,认识秦始皇。

三、课件出示长城的示意图,了解长城途经哪些省份。

四、出示生字词,认读: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垛子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智慧。

五、作业超市:

1、查阅长城的有关资料,写一篇长城的导游词。

2、熟读课文。

一、创设情境引入:

长城以其雄姿和壮美,深深地吸引着中外游客,它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今天我们继续和作者一起去游览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1、(情境体验激发兴趣:多媒体演示,观看游览长城的视频。)。

2、交流阅读感受:长城留给你什么印象?作者是怎样赞美长城的?课件出示: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你想更深入的了解长城吗?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学,在书上做上批注。

二、组织交流,讨论,重点赏析深入读——品味长城。

1、学生自读自悟,深入阅读课文,体味文中的哪些词句给你了很深的感悟。

2、交流阅读感受,品味、感悟、体会,并指导朗读。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

引导学生抓住“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的气魄。

(2):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根据文意和搜集的资料展开想像,说说古人怎样利用城台、垛口、嘹望口、射口传递信息、进行防守和打击敌人?学生上台画简笔画,出示课件的图片。

四、投入情感悟读——倾动长城(课件出示方砖图片)。

(讨论后归结到:修长城的古代劳动人民。)。

2、默读第三自然段,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3、这段第三句中的“凝结”是什么意思?“才”是什么意思?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5、读---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说说读后的感受。

6、小结: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7、指导感情朗读全文。(要求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五、自由抒发激情读——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3、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首都北京举行,到时,会有很多的外国朋友来到我们国家,他们大都会来参观我们的万里长城,如果你是一位导游,你会怎样把长城介绍给这些外国朋友呢?请你创作一篇长城介绍词。

请两名学生读导游词。

六、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快速默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教师激情讲述,出示其它世界文化遗产的图片,让学生大声读出它们的名字。

七、作业超市:(出示课件)。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教师适当追问资料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做准备。

《长城》这课主要是让学生了解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体会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但我感觉到,长城对现在四年级的学生来说,在情感上,空间上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所以在设计这一课的教学时,我把着力点放在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距离上,通过教学实践,我感觉到这种处理还是比较恰当的。

课堂中我采用了回文教学的设计,引导学生理解“多少劳动人民的智慧和血汗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这句话。那么,这句话就成了我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句。接下来,引导学生从远看长城、近看长城、建造长城的伟大人民三个方面一次次地理解感悟这个句子。在教学中,学生对中心句子的理解是层层递进,朗读也是一次比一次更有激情。

课文重点介绍了长城的两个特点,远看像长龙,近看高大坚固。在让学生学习这两个特点时,我尝试先从图入手,再回到语言文字中咀嚼、品读。如学习长城的长时,我先让学生看图,谈感受,再抓住语言文字“一万三千多里、蜿蜒盘旋”等进行品读感悟。对于“一万三千多里”课文中仅仅以数字的形式出现在学生的眼前,我感觉太单薄了,于是我设计了从两方面入手理解这个词语。一是抓住课文中“从东头的三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让学生到地图上去找一找长城经过的省市,让他们感受这个数字有多长。二是补充资料,曾经有一个人徒步走长城,共用了508天。这样这个数字的概念一下子就在学生心中厚实起来了。

在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时,我通过板画先让学生了解了长城的结构,“垛子、嘹望口、射口、城台”分别在什么地方?干什么用?这为学生理解后面“劳动人民的智慧”埋下了伏笔。抓住“条石、城砖”补充浇筑的东西来感悟长城的高大坚固。

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艰辛这一点与学生在情感上的距离是非常大的,如何让学生体会长城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我先让学生读这一自然段,说说你体会最深的句子,然后抓住“抬”“陡峭”“无数”“两三千斤”等词语,启发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去体会,特别是“两三千斤”,我让他们先说说自己的体重是多少,那一块石头相当于我们多少个小朋友重,有了这样的对比,学生对巨石的感受更深了,也更能体会到古代劳动人民在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起重机的情况下,肩抬手扛着这巨大的条石在陡峭的山岭上劳动是多么艰难的事,从而体会劳动人民的伟大。

在充分说的基础上,我让学生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自己想象,似乎能看到什么样的画面,学生有的说似乎看到了许多人抬着一块巨石艰难得行走在山路上,有的说似乎看到了有的人不小心就掉下了悬崖,有的说似乎还能看到监工用皮鞭抽打着劳工,有的说似乎看到有人眼里噙着泪,还要在劳动,通过学生的说,我感到学生在情感上已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距离了。

在课的结尾,让学生进行小练笔。“面对这万里长城你最想说什么?”学生写得还是比较精彩的。

反思这节课,我觉得需要改进的地方有:

1、学生的朗读仍需要加强指导。学生在朗读时不能通过自己的语气来表现对课文的理解,对学生的指导还不够细致。

2、对课堂的生成处理不是特别妥当。在给长城题词时,有一学生说:“长城,你永远都不要倒啊!”我只是敷衍了事,没能抓住这一契机进行更深层次的引导,如果能继续引申:“长城真的不会倒吗?”接着介绍长城的破损情况,引发学生思考如何保护长城,效果会更好。

3、对引导学生理解长城的巧妙设计时处理得比较肤浅。在引导学生了解了瞭望口、射口、城台的时候,应让学生根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介绍它们的作用,这也是我今天教学中的一个疏忽之处。

长城的教学结束了,但这一课给我的触动也是比较大的,从我个人来说,我是比较喜欢这类的课文,喜欢它的大气,喜欢它的简洁明了,这也是今天对这一课反思很多的原因之一。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二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了解关于长城和运河的史实,理解她们的特点,激发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的热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诗歌。

在我们中国,有两大建筑奇迹,一个像巨龙,一个像绸带。

板书:长城和运河。

你们了解长城和运河吗?(运用课件)。

自学课文。

(1)自读课文,画出不理解、不认识的字词。

(2)正确朗读课文。

检查自学情况。

1、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作者为何要通过自己的“驾驶着飞机航行”引出奇景呢?

讲读。

比较:a一个奇异的景象出现在我的眼前。

b我看见一个奇异的景象。

你觉得长城怎样?

最后两行在第一部分起什么作用?

指导朗读。

2、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听录音并跟着默读第二部分,然后画出作者感叹的句子。

讲读。

观察书中插图,填空并回答问题。

你从“北起首都北京,南到天堂杭州,京杭大运河谱写了动人的诗篇”这句话读懂了什么?

指导朗读。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三

1.认识8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呼应、肩膀、智慧、凝结、气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在阅读中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1.检查学生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2.交流初读课文的收获。

1.学生快速浏览课文,理清作者的观察顺序。

2.读后交流,梳理文章脉络,

1.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在读中感受长城雄伟的气势。

延万里的壮美景象。

3.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自然段,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1.默读第二自然段,图文对照,了解长城的结构特点。

2.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了解长城的历史作用。

1.轻声朗读第三自然段,在诵读中静心感悟。

2.品读重点词句,展开联想,体会修筑长城的艰辛。

抒发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1.画面欣赏:《长城风光》。

2.抒发情感,赞美长城。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四

血汗和智慧的结晶,是世界历史上的伟大奇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学习由远及近、由整体到部分、从不同的观察点观察

事物的方法,学习在观察中展开联想。

3、学会本课的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表达的思想感情。

生词卡片、挂图、录音、投影。

2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老师要和大家一起游览一处名胜,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学生观察画面感受长城

1、出示长城的远景图,提示学生按顺序观察。

2、出示长城的近景图,重点观察长城的结构。

3、把自己看到的景物,心中的感受说一说。

三、学生自学课文,训练基本技能。

课文中,作者是怎样观察长城、描写长城,又是怎样抒发感受的呢?同学们自学课文,完成自学任务。(投影自学提纲)

1、自学生字(生字的音、形、义)

2、理解生词(结合上下文、查资料)

3、概括每个自然段的段意,理清文章条理。

4、图文对照,明确课文内容和画面的一一对照。

5、划出不懂的问题。

四、小组讨论交流自学情况

1、前后座的同学自由结组,交流自学情况。

2、交流自己查阅的、掌握的关于长城的知识。小组练读课文。

3、找出共同的问题。

五、反馈自学情况。

1、检查自学情况,巩固基础知识。(词卡)

2、指名朗读课文,明确课文层次。

3、归纳学生的共性问题,提示学生重点理解。

六、布置作业

1、练习生字新词。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继续查阅有关长城的资料,阅读有关长城的书籍。

(第一课时的学习主要是自学性训练,通过学生的自学和小组间的交流,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主动学习、自主探求的精神,是教师的教学常规性训练)

一、复习导入

这节课我们就全班交流一下你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学习的感受。

二、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交流对课文的理解,集中一个话题或知识点,可以不受课文记叙顺序的限制,可以加入自己课外阅读的知识,畅所欲言。教师展现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智慧及时点拨指导)

1、远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雄伟气势——长而壮观。

(1)远看长城,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这个生动的比喻形象地介绍了长城的总貌。“崇山峻岭”说明了长城修筑的地理环境,“蜿蜒盘旋”写出了长城随山势而走向的雄伟气势。)

(2)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六千多公里。(山海关是长城的起点,嘉峪关是长城的终点,“六千多公里”这一具体数字突出了长城的长。)

(3)除了书中的简短介绍,你还了解了哪些资料?

(4)指导朗读

谁能读出长城的“长”?

谁能读出长城的“壮观”?

2、近看长城,图文对照,理解长城的高大坚固。

(1)以北京八达岭长城为例,具体介绍了长城的结构:

建筑材料是巨大的条石和城砖,

城墙顶上铺着方砖,像很宽的马路,平整而宽阔;

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成排的垛子,上面有方形的了望口和射口。

城墙顶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方行的城台,用于屯兵和传递消息。

(2)画出示意图说一说长城的结构

(3)你了解的资料还有哪些?想象古代战争的场面,体会长城的防御作用。

适当补充:八达岭一带的长城修筑与明代,城墙高8.5米,厚6.5米,顶部厚5.7米,女墙高1米。

3、小结过渡

4、产生的联想

(1)由“站”“踏”“扶”这几个动词告诉我们作者亲眼见到了长城亲身接触到了长城,所以产生的联想是“很自然的”,是心中的真实感情。

(2)以条石为例,说明了修筑长城的艰辛

“数不清”说明条石多,

“两三千斤”说明条石重,

“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说明当时设备的简陋,

“陡峭的山岭”说明工程的艰巨

“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步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说明条件的艰苦,更突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非凡创造!

(3)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对照图画,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4)指导朗读

读出劳动的艰辛……

读出非凡的创造……

读出由衷的赞叹……

4、长城的历史地位

1、联系1、2、3自然段的内容,无论从规模、构造、设置,还是从它所显示出的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都称得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2、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篇

(这是一个整合的过程,把本篇课文的内容、条理、中心、写法梳理清楚,是学生学习的过程中的点睛之笔。)

1、根据板书总结课文内容,领会文章中心。

2、理清作者观察、描写的顺序,学习写作方法:观察(由远及近)——联想——抒情

3、谈谈学习感受和收获

四、布置作业

1、完成课后作业。

2、背诵三、四自然段。

3、学习本课写法,描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远望长龙六千多公里

观察

近看高大坚固

1、长城联想血汗和智慧

赞美伟大的奇迹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五

《长城》是教科版语文四年上册的一篇主体课文,这篇课文不但表现了长城的高大坚固与雄伟壮观,还赞美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力量,抒发了作者的民族自豪感和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华夏儿女的骄傲。不妨看看人教版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去登长城,一起去看长城,一起去感受、去理解、去赞美长城!

(二)、初读课文。

1、检查预习,读准词语。

出示: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屯兵、堡垒、凝结、气魄雄伟、瞭望、血汗等。

2、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找出文中最能概括全文内容的段落。

3.提问: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读课文,找出相关的句子或者段落。

(三)、分析课文。

1、学生交流体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的句子或者段落。

2.分析第一段。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这句体现了长城的长。学生通过朗读反复体会长城的长。

“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用以激发学生朗读激情。

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之外,长城还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到?理解体会长城的“蜿蜒盘旋”。

理解“蜿蜒盘旋”的词意“弯弯曲曲的延伸”。

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会长城的气魄雄伟,感受“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分析第二段。

“这一段长城修筑在八达岭上。。....五六匹马可以并行”从这一段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长城的高大坚固。

结合图片引导学生认识长城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从长城巧妙的设计,以及在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构造,进而体会“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分析第三段。

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城墙上的条石,怎能不睹物思人?怎能不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呢?了解修筑长城所处的年代。

体会“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这句话。

从这句话中你读出了什么?劳动人民修筑长城的艰难。

找出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艰难的词语:数不清、两三千斤重、一步一步、陡峭的山岭等。

通过指导朗读体会劳动人民修筑长城困难重重。

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教师创设意境来帮助学生走进那个年代,理解劳动人民修筑长城是多么地不容易。反复地朗读中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感。

在学生情感步步提升地基础上,自然而然地感受到“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四)、欣赏长城,赞美长城。

1、欣赏长城的视频,直观形象地感受到长城的气魄雄伟,拉进长城与学生的距离。

2、用一句话来抒发自己对长城的赞美之情。

3、拓展名人对长城的赞美。

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

以色列前总统: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

4、全文情感的升华。

与作者一起赞美长城:这样气魄雄伟的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赞美之情、自豪之感!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六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词,会写15个字。正确读写“蜿蜒、盘旋、城墙”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4、激起民族自豪感,产生了解我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语文学习习惯培养。

1、学习完整表达,有理有据。

2、学习本节课的写作顺序。

3、培养学生坐姿端正,认真倾听的良好学习习惯。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喜不喜欢旅游啊?今天老师就带领大家一起去游览一处名胜,你准备好了么?用你的坐姿告诉我。它凝聚着中国五千年的古老文明,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象征。它就是长城。(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接下来就请同学们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要试着用一段话概括出你眼中的长城,开始。

1、刚才大家都读得特别用心,老师这里有几组生词谁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

领读(你读得可真准,如果声音再响亮点就更好了)。

同桌读、单人读(别着急,让他思考一下他肯定能读出来,我们等等他好么)、

齐读(大家的声音真响亮,如果再干脆点就更好了,再来一遍)。

2、蜿蜒:虫字旁,形声字。

垒字写法:撇折、点;上面大下面两个小;下面的土字大。

3、刚才让大家读书的`时候提了个什么问题?谁来说说?

都说呀会读书的孩子能把一句话读成一个词,这个词是?

你真是个会读书的孩子!(板书:奇迹)。

三、精讲。

为什么说是一个奇迹,请你快速浏览课文,把你感触最深的地方用括号括起来,并简单地在旁边概括出你惊叹他的原因。

谁来把你的赞叹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注意要先告诉大家在课文中的哪一段。

(一)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略)全长13000多里。

1、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板书:长)。

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有多长吗?二十多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城长么?谁来,读出你的惊叹。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围绕操场跑上35000圈。你说我们的长城长不长?来,我们一起再把这种气势读出来。

2、大家看咱们课本里的图除了长还怎么样?(板书:弯弯曲曲)。

你们看,顺着山势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遇到陡峰,他就直上云天,遇到峡谷他就俯冲直下,……这样的姿态文中用了一个什么词?板:蜿蜒盘旋(把话说完整)。

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美呀,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这种气势。

美中有气势,来,同学们一起读。

是呀,看着如此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的发出了这样的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还有哪些地方让你感觉到这是一个奇迹?

(二)二段。

1、说说你的感受(板书:高大坚固)。

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的,而且可以五六匹马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固。同时作者在这一段还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2、请同学们细细的自由的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一会儿啊请你做小导游,来介绍一下作者分别给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画出来,思考每一部分都有什么作用。谁来试试,老师说过,在课堂上回答问题错了也不错,看谁最勇敢。

4、大家注意看瞭望台和射击口,为什么这样设计?

是啊,像长城这样“长”而“高大坚固”的工程,在世界上是独一无二的。让我们在以此由衷地赞叹:

(三)三段。

2、你从中体会到什么?哪些词语最能体会到劳动人民的不容易和艰辛?

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艰辛和不易的感觉吗?指读。

4、透过这段文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5、这种劳动不是一天两天,而是长年累月,女生读。

这样的工程也不是一段两段,而是绵延万里,男生读。

小结:这样的城墙举世无双,这样的雄伟工程世界少有,这样的艰巨工程靠人力完成,历史罕见,这样的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绝无仅有!这是劳动人民智慧和血汗的结晶。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七

新课标提出要转变教师角色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关注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变让我学为我要学。因此,我在教学《长城》的设计中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努力体现“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以往开课后教师直接采用提问式分别复习上节课学习的生字、词语和理清文章脉络。而今我采用学生齐读课文,整体回顾,再自由汇报的方式,既检验了上一节课所学所悟,又发挥了学生主动复习的情趣,给予学生更多的展现机会,更有利于新课教学的开展。

从整体感受到局部探究,最后再回到整体感悟的高度,使知识形成体系,情感产生共鸣,思想得到升华。

如本文的四段内容各具特点,学习方法也各不相同。第一段描写长城远景,文字简短、凝炼,适宜背诵。第二段描写长城近景,介绍详尽,方位明确,最能突出长城设计和建造的精良,适宜研读、绘图。第三段抒发了作者登长城的感慨,适于读中体会。第四段内容是对长城存在的意义进行高度概括和赞叹,最适于发挥学生的拓展思维,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因此,采用了讨论学习的方式。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八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颂。

2、初步学习体会作者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3、通过网络,查找有关长城的资料,并产生了解中国其它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1、打开自己计算机中收藏的长城的资料,同学间互相查看。

2、与同学交流,谈谈自己收索资料的收获。

3、上堂课,同学们读了这一课,你们想登长城吗?看例子,做组词,造句练习。

登长城:

4、说说长城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5、我们来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自由练读。

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出感情来。

交流,再齐读。

6、是啊,面对这气魄雄伟的长城,你最想说的是什么?

请大声地说一说。

在电脑中记录下来。

7、激情朗读。

让我们一起为我们的长城,预备!读—。

长城啊长城!

你向人们描绘着中华山河的锦绣,

你向人们诉说着中华文明的悠久,

你向人们展示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今天,我终于登上了长城!

我站在崇山峻岭的高峰之巅,

我站在气魄雄伟的城楼之上,

向着群山,向大海,纵情高呼:

我爱长城!我爱中华!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十九

1.出示带背景音乐的长城图片。

2.说说长城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

3.为什么说长城是雄伟的?让我们一起走进17课《长城》齐读课题并板书。

1.自读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词:崇山峻岭、蜿蜒盘旋、嘉峪关、方砖、间隔、屯兵、堡垒、打仗、扶手、智慧、气魄、望口。

(1)自读。(2)指名正音。(3)指名领读。(4)开火车读词语。(5)交流预习情况:关于这些词语你还有哪些收获?让学生纸条展示。

3.汇报:读懂了什么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

1.课文中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的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大家。教师归纳总结。――为什么课文最后说“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4.就让我们一起带着这个问题再读课文到课文里找一找课文中是从哪些地方表现出来的?

第一自然节:

1.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板书远景,长、弯)

引导学生抓住“远看”“长龙”“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感受观察的位置以及长城的雄伟,运用比喻的方法写出了长城雄伟的气魄。体会比喻手法的好处)

2.列数字“一万三千多里”的作用。

第二自然节(建筑材料、作比较、军事作用、形态)

1.城墙外沿有两米多高的垛子,……城台之间可以互相呼应。(板书近景,高大坚固)

引导学生领略长城巧妙的设计,体味长城在军事防御上所起的重要作用。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

(1)结合第一、二自然节你有什么发现?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2)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第三自然节自由读。

1.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你能用自己的语气读出对劳动人民的赞美吗?指导读第三自然节。

4.(过渡)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于是作者忍不住赞叹到“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是世界历史上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个句子吧。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长城教学设计及教后反思(汇总20篇)篇二十

教学目标:

1、正确认识、读写本课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4、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感受长城的雄伟气势,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祖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教学难点:激起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掌握介绍景点的方法、学会在写作中运用。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及过程:

第一课时。

一、直接导入:

1、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长城》这篇课文,说到长城,你首先想到了什么?你对长城的了解有多少。

2、板出课题,学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本课生字。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课文中带拼音的生字词。

2、出示生字卡片,学生认读,理解词语意思;

崇山峻岭、蜿蜒盘旋、气魄雄伟。

3、观看教学录像(课件出示)。教师现场配上文字介绍,学生认真欣赏并谈感受,激发起民族自豪感。

(1)文字介绍。

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创造,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军事防御工程,被列为古代世界七大建筑奇迹之一,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清单。“不到长城非好汉”,无数中外游人远道而来,均以能登上长城、目睹这一天下奇观为快慰。登临长城不但可以饱览长城的宏伟雄姿,古战场的壮丽图景等,同时,还可深切体察与感受到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古代高超的建筑技术水平,从而激发爱国主义精神,去为振兴中华、谋求全人类的和平幸福事业而努力奋斗。

登上万里长城,你可以看到脚下的长城依山就势,蜿蜒起伏,如一条不见首尾的巨龙在绵绵山岭上翻滚爬动,气势磅礴,雄伟壮观,令人叹止。望关山,无限古今情,却不解,今古何所别。万里长城万里长,两千历史不尽言;欲要看尽数千古,长城不登好汉无。

(2)教师读完,学生谈感受,说说自己此刻的心情如何。教师适当引导其说出“骄傲、自豪”等感受。

(3)顺势提问:课文中哪些句子让你觉得自豪?请你带着这种骄傲和自豪的心情再来读一读这个句子,要注意把这种自豪感表现在脸上。

三、抓住中心句,理解课文大意。

1、课件出示文章最后两个句子,指名读,读出感情,全班读。

2、提问:读了这两个句子,你有什么样的体会?请学生谈一谈。

3、全班再来齐读这个句子。边读边思考:

四、再读课文,学习具体内容。

1、快速阅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2、请学生概括第一段的大意。

3、提问:读了课文第一段,你的心中出现了怎样的景象?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思考:座落在南宁市的地王大厦共有59层,多么壮观啊!长城长一万三千多里,你能感受到这种雄伟的气势了吗?)。

五、作业设计:

1、抄写本课生字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熟读课文,了解每一段的主要内容。

3、预习课文的后半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导入新课。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生字,教师纠正读音;

开火车读、分小组读、指名读,从多方面检查学生掌握生字的情况。

回忆上节课所学内容,教师随机板书。

3、继续学生课文内容。

二、再读课文,继续学习。

1、快速默读课文第二段,概括主要内容。

结合课文中的插图或者课件展示的图画,说一说这一段主要介绍了什么。(介绍了长城的具体构造,突出了长城高大坚固的特点)。

2、重点介绍垛子、瞭望口和射口,请学生在大屏幕上找出它们的具体位置,说说他们的作用。在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引导学生情感升华。这是再谈体会。

3、这篇课文采用了多种写作手法,学生找一找(作比较、举例子、列数字等)。

作者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观察长城的呢?(从远到近)。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让读者更容易感受到长城的雄伟壮观)。

4、学习课文的第三段。

学生自由读这一段,找找中心句(除了最后一句以外)。

中心句——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很自然地想起古代修筑长城的劳动人民来。这一句话连续使用了几个动词,请把它们画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好处:使句子更加连贯,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

让学生想象一下,假如此刻自己“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这时你会想起什么呢?(古代劳动人民辛苦、伟大、智慧)。

5、带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钦佩之情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句子。

“多少劳动人民···”这个句子用了一组关联词,“多少···才”,请学生用这组关联词语造句。说说在这里使用组这组关联词语的好处,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建造长城不容易,饱含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过渡)是啊,建造长城真的很不容易,作者忍不住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早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气魄雄伟的意思是?去掉这个词语再读这个句子,学生谈感受。

(过渡)啊!作为一名中国人,我们的国家有那么气魄雄伟的建筑,你自豪吗?让我们带着这种自豪感再来读读课文最后这两个句子吧。

6、课件出示外国友人的评价。

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在其他地方我从未见过类似的杰作。——俄罗斯原总统叶利钦。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情感的升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情操。

三、把握情感主线,疏通全文。

根据板书,回顾课文。

四、创设情境、发散思维,引导学生写导游词。

1、假设现在许多外国游人纷纷游览长城,你会怎样给游客们介绍长城呢?

2、学生写导游词。

3、请部分同学来读一读自己写的导游词,然后请同学评价,最后教师评价。

五、作业设计:

1、熟读课文并背诵。

2、练习写导游词。

相关范文推荐

    环境卫生倡议书示例范文(21篇)

    通过阅读范文范本,我们可以了解到优秀作品的各种特点和写作技巧。阅读范本还可以帮助我们发现自己的不足和不足之处,找到改进的方向和方法,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b超医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精选16篇)

    通过个人总结,我们可以发现和总结自己在学习和工作生活中的闪光点和不足之处。在下面的范文中,可以看到一个较为完美的个人总结是如何写作的。营业厅是xx公司的窗口。在

    游湿地公园三年级范文(18篇)

    优秀作文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作者的情感,产生情感的共鸣。阅读优秀作文是培养自己写作素养的有效途径,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期中考试后,我终于可以放松了。周日下午,我

    如何写一份专长求职简历如何写个人专长(模板18篇)

    个人简历是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能力和潜力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获得心仪的工作机会。以下是一些优秀个人简历范文,供你参考和借鉴,希望能对你编写个人简历有所启示。

    研究科技人员的辞职报告(实用17篇)

    辞职报告是对过去工作中所取得成绩和经验的归纳和总结,它能够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职业成长路径。以下是一些辞职报告成功的秘诀和方法,希望能对大家的辞职申请有所帮助

    奇怪的金鱼小学(实用17篇)

    优秀作文具有很高的文采和艺术性,读者在品读时能够欣赏到其中的美感。接下来,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些优秀作文的片段,希望能给大家一些创作启发。今天我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

    超市大班教案(热门16篇)

    编写大班教案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目标,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时间安排。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的一些大班教案范文,希望能帮助教师们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提高

    假期实习工作总结(通用22篇)

    通过月工作总结,我们可以及时发现并弥补工作中的短板。阅读其他人的月工作总结,可以获得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提升自己的总结能力。暑假一进入医院,我就直接跟着护士长做

    建设工程补充合同(实用13篇)

    建设工程涉及到多个职业,需要协同合作,实现工程效益最大化。在下面的建设工程总结中,您可以找到各种规模和类型的项目,希望对您有所启示。应甲方要求,在原甲方与乙方2

    ktv领班述职报告(热门22篇)

    回顾过去一段时间内的工作表现,是我们写述职报告的基础。小编搜集了一些成功的述职报告范文供大家借鉴,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我于20xx年元月来到x大酒店工作,至今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