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

时间:2024-11-18 作者:纸韵

在教学反思中,我们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成果。以下是一些教学反思的典型范文,通过阅读可以更好地理解教学反思的要点和方法。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一

教学目标:

1、通过反复朗读古诗,体会诗歌的意境,了解诗歌的意思,培养学生学习古诗的能力。

2、入情入境学习古诗,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以及交流感受的能力。

3、体会春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春天的热爱,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朗诵伴奏和相关图片)。

一、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春天吗?说说你眼中的春天是什么样?(生说)。

春天是一个鲜花烂漫、充满生机活力的季节,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春景的古诗《江畔独步寻花》(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你了解他么?(交流杜甫资料)。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不安之后,杜甫终于过上了安定的日子。这一年,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生机勃勃,到处鸟语花香。这天,江水的歌声,孩子的笑声,鸟儿的叫声,吸引着杜甫走出了草堂。他沿着江边一路走来,寻找春的气息。不知不觉间,一幅美妙的画卷展现在眼前,花儿是那样美,草儿是那样翠,宛如仙境。原来他来到了邻居黄四娘的家门口。望着这一美景,诗人灵感突现,才思泉涌,他飞奔回家,挥笔成就了这一千古绝句。(配乐范读古诗)。

好,下面的时间交给同学们,请你们借助课件的注释和老师布置的预习,自学这首诗。

二、学习古诗。

1、理解词语。

我们一起朗读古诗。(齐读)。

现在我请同学们当小老师,把你自学中读懂的讲一讲。我们都知道要学会一首诗,首先要理解诗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谁来讲讲你理解了哪些词语?(江畔:江边。独步寻花:独自一人一边散步一边赏花。蹊:小路。压枝低:把花枝压弯了腰。留连:舍不得离开。自在:自由自在。)。

2、理解诗句。

同学们学习词语又快又好,我相信大家在理解词语的基础上也初步理解了诗句。谁来说说你理解了哪一句诗?(不用按照顺序)。

谁能按顺序把这首诗的意思完整地说出来?(教师引导)。

3、有感情地朗读。

在理解诗句的过程中,我们知道这是一首写景的诗。

那么,诗中主要写了几种景物?(花,蝴蝶,黄莺)。

哪句写花?写出了花的什么特点?谁能用一个词概括?谁来朗读这两句诗?(播放繁花的图片)。

让我们齐读这两句,来赞叹这欣欣向荣的春天。

前两句写花,后两句写什么?(蝴蝶,黄莺)蝴蝶在花丛中干什么?(翩翩起舞)黄莺呢?(放声歌唱)如果你是美丽的蝴蝶,可爱的黄莺,游戏在这美景中,会有什么感觉?怎么读?(读,评)让我们一起感受春天的生机勃勃。(齐读)。

诗中写了这三种景物,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感情?(赞美春天)让我们怀着对春天的赞美之情朗读这首诗。

4、理解意境。

三、总结学法:(课件出示)。

知诗人、解诗题dd抓字眼、明诗意dd读诗句、悟诗情。

下面我们就用这种方法来学习第二首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游园不值》。

四、学习《游园不值》。

1、了解作者。叶绍翁是南宋中期诗人,作为南宋江湖诗派的一员,写下了许多描写田园风光及生活的诗作。

2、释诗题。(1)齐读诗题。

(2)从诗题上你知道些什么?读懂了什么?(释“园”、“不值”:诗人前去游园,园主人不在,没能进到园子里。)。

3、抓字眼,明诗意。

(1)出示插图。春季的一天,诗人望着窗外春天的景象,不由得兴致勃勃,想去朋友家的园子里畅游一番,欣赏园中春景,于是便乘兴前往。到了朋友的住处,在园子门外看到了什么?(请生观察插图,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

(2)学生汇报。

(3)诗人是怎样写下自己看到的景象?请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歌。

(4)哪些诗句描写了诗人所看到的景象?(请生读诗句。)。

结合注释说说诗句的意思及诗歌的内容。

(5)小组讨论交流,学生质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指“大概”、“可能”。怜:爱惜。

(6)汇报小结。大概是园主人爱惜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也没有人来开。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4、读诗句,悟诗情。

(1)教师范读,指导节奏与重音。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引导学生进入情境。

诗人虽然未能进园观赏,但春天的勃勃生机依然到处可见,一枝露出墙头的红杏使诗人联想到满园繁花似锦的春色。(观察书上插图)此时此刻诗人的心情是怎样的呢?(愉快、高兴、陶醉、赞美)。

(3)指导感情朗读。你们能读出这种感情吗?请生读dd齐读。

(4)指导背诵课文。你们也仿照诗人来到园子门外,看到这美丽的春景时,你又是如何情不自禁地吟咏出这首诗歌的。(走到黑板挂图前,加入动作)。

五、拓展延伸。

春天的景色是如此迷人,你们观赏到这美景时心情怎样?用你们喜欢的方式表达你们的心情。(可吟诗、画画、习作等)。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二

1、能正确认识自己,发现自己身上闪亮之处。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别人听,能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

2、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运用生动准确的语言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3、能自选或自拟题目。

学情分析习作要求学生发掘自己的一项特长,并且通过语言文字展示给大家。这是一个很好的题目,习作的材料来源于自己,身边的素材应该是随手拈来,同时它也是培养学生自信的一个很好的依托。学生在三年级学习写过《我的自画像》,介绍过自己的朋友,能够抓住人物的外貌、性格特点来介绍。因此此次习作重点指导学生在认真思考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或请周围的同学、老师、家长作参谋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通过具体事例写下来,写完后能读给同学听,与别人分享写作的快乐,增强自己的信心。四年级的.孩子,他们的目光仍然是锁定在自己的生活与学习的小圈子里,学生生活中有不少写这类习作的素材,但是往往不知道如何合理运用。可以试一试让学生自己通过阅读例文,然后小组讨论的办法,来再次作文。如何让学生有话可说,而有自己的话说呢?首先,请学生说说自己的特长,然后请他就一件能显示自己特长的事来具体谈谈。

教学重难点重点:

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的事情,写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

难点:引导学生把主要部分写具体,语句写通顺。

教学准备。

1、课前请长帮助孩子发现自己身上的长处或本领。

2、预先选好比较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

课时安排第一课时目标:

1、读懂习作要求,知道本次习作是选择自己最得意的长处、本领写一篇习作。

2、能自选或自拟文题,通过一两个具体事例,写写自己最得意的长处和本领。

第二课时目标:

1、独立撰写习作。

2、同学之间进行交流,并指导修改。

3、誊写习作。讲评习作,学生了解本次习作的整体情况,并能从老师分析的习作问题和介绍的优秀习作中得到有益的启示。继续用朗读自己习作的方法与别人分享自己习作的快乐。

课时1备课时间09.23教学时间第五周。

教学环节教学内容。

一、激趣导入,明确要求:

1、同学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和长处,是别人所不能相比的,请你向大家说一说你的长处和本领。

2、这次习作,我们就来写自己的长处或本领。朗读习作提示,明确习作要求。

二、自读例文,感悟写法:

1、带着以下问题自学例文:

(1)这两篇例文各介绍了作者的什么本领、长处?

(2)小作者是怎样把最得意的地方写清楚、写具体的。

(3)把你认为写的好的地方画出来,读一读。

(4)想一想,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些什么?有什么收获呢?

2、检查自学情况:

主要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读了这两篇例文,你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收获?

交流讨论:重点放在指导学生,把自己的特长、本领介绍清楚,采用想议说评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1)内容上不拘一格:是自己最得意、自豪、超出别人的就行。

(2)方法上:通过一两件事例来写,内容要真实、具体。

(3)可以分两段来写,先写自己的长处、本领是什么,再具体写一两件事来反映自己的优点。

三、尝试运用,口述习作:

1、小组互相交流:

主要部分要说具体,语句要通顺。

组内成员要边听边想,帮忙修改,听不明白的地方要主动提问,让对方说得更好。

2、各组推荐代表上台交流。

四、学生自行习作。

课堂练习学生自行习作。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三

《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景物,教师用简笔画展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应该用的颜色和该景物所在的位置,且说明理由。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5)理解板画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小结: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齐读全诗。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师:诗歌,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合唱《绝句》。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师生同唱。

六、板书设计。

绝句。

唐・杜甫。

(简笔画)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四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认识“径、斜、赠”等10个生字。会写“寒、霜、盖”等13个生字,掌握多音字“挑”。

2、过程与方法:会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山行》。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增加学生有关传统文化方面的积累,感受诗中的秋意和诗情,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学习《山行》。

一、古诗激趣。

1、学生交流古诗,背诵古诗。

2、回忆学习古诗的基本方法。

(1)理解诗题,认识作者。

(2)解释词语,说说诗意。

(3)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4)感情朗读,体会诗境。

二、揭题。学习《山行》。

1、认真读诗,想一想哪些你能读懂了,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学生用课外知识交流对杜牧的认识,加深记忆,更方便的理解诗意。)杜牧(8,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交流:石径、坐、霜叶、红于、白云生处。

(学生发现交流,再结合学生质疑,解读古诗句。)。

3、句子的理解。

a、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远远伸向已是深秋时节的山头。

b、山上白云缭绕的地方,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

c、因为留恋这枫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车来(观赏)。

d、秋霜打过的枫叶比二月里盛开的红花还要鲜红。

4、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古诗的诗意。

(自己说、同桌说、指名说)。

5、联系实际,发挥想象。

6、介绍古诗。

(可从小导游、小画家、小诗人等不同的视角,来表达古诗的意思。)。

7、交流: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什么感情,在朗读熟练的基础上,体会感情。(表达了作者对深秋山林景色的赞美与喜爱。)。

8、美读古诗。形式多样,体会情感。三、作业。背诵并默写古诗《山行》。

第二课时:学习《赠刘景文》。

一、回忆导入,明确主题。

1、同学们,四季更迭,秋天已然悄悄地来到我们跟前。关于“秋天”,我们以前学过不少课文,你还记得吗,(学生背诵相关片断)。

2、总结自己对秋天的经验。按句式说话:“在我的印象中,秋天_________________。”

3、在古代大诗人苏轼的心目中,秋天又是怎样的呢,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古诗《赠刘景文》。

二、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2、读准、读通诗句。思考讨论:诗中写了哪些景物,

(荷、菊、橙、橘)。

3、通读全诗,注意读出诗的节奏。

三、赏析诗句,把握诗蕴。

1、夏日荷花是什么样子的,到了秋末,荷花又变成什么样了。

2、秋天的菊花在枯萎时与夏日的荷花有什么不同。

3、比较两图,读前两行诗。你体会到了什么。

4、“菊残犹有傲霜枝”,菊花的精神,令诗人对秋天平添了一分敬畏,而秋天的果实更以她沉甸甸的收获,令诗人对秋天偏爱有加。读诗句,想想秋天除了“橙”和“橘”,还有哪些果实也成熟了,再读诗句,说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四、诵读全诗,体味诗情。

1、学生自由吟诵,配乐朗读、背诵。

2、讨论:诗人赠给朋友刘景文的是什么,除了这首诗,还有什么,

3、阅读现代文《秋天的窗口》。

4、补充句段,或写一段话。没有春花的明艳,没有夏日的葱郁,但是秋天有______________,有_________,有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丽的。虽然秋风萧瑟,秋叶飘零,但是秋天也有美好的一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秋天是美好的。

六、课外延伸。查找有关苏轼及其作品的资料,进一步了解苏轼其人其文其事。

第三课时:学习《夜书所见》。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1、学生交流课前所查阅的资料。

2、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3、看图说话:(出示课文挂图)瞧,这就是叶绍翁所见到的情景,请大家仔细看图,说一说你们看到了什么。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

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

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4、体会情感:假如你就是这个离乡背井、独自在外的诗人,看到眼前的情景,你会产生怎样的心情。

5、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活动。

你还读过哪些诗人所作的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古诗,读或背给同学听听。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五

本节课所学的两首古诗,通过预习以及学生的知识积累,大部分同学都已经会背,因此教学起来相对轻松。在教学本课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学习。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兴趣爱好,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主动学习,而教师要适时指导、相机点拨,主动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去,在师生互动的和谐氛围中,实施教学。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自读自悟的环境和交流讨论的机会,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古诗,如学习杜甫的《绝句》时可以让学生读一读、说一说、画一画等。通过自学、质疑、讨论等环节的有效调控,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又要注意发挥主导作用,当好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

二、以读为本,引导学生读中感悟。

古诗教学要强调诵读。让学生充分地读,从读中发现问题,由读来解决问题,把读和想象、读和理解结合起来,在诵读中感知形象,体味语言,赏诗中景,悟诗中请,揣摩诗歌意境,感受诗词魅力。启发学生的想象能力,引导学生进入诗人描绘的画面、境界。如“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可以引导学生体会色彩、动静等描写,激发想象,再现画面,充分感受生机勃勃的大好春色,想象诗人闲坐草堂欣赏清丽明快的优美景色的情形,体验诗人愉快的心情。

两首古诗中都有不少生动传神的动词,应该通过引导学生反复朗读体味,体会其艺术魅力。

教学时还要注意朗读方法的指导,引导学生准确把握节奏和重音,努力体会语感。如第一首诗的后两句“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朗读时要一口气读下来,读出庐山瀑布撼人心魄的磅礴气势。第二首诗的后两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朗读时语速要稍缓,要传达出诗人对和平安宁生活的向往之情。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六

1、正确朗读《绝句》这首古诗,读准字音,认识“鹭、含、岭、泊、吴”这几个汉字,会写八个汉字。

2、感情朗读这首古诗,感受春天的明媚色彩,感受诗人杜甫的愉悦心情。

1、背诵《望庐山瀑布》。

2、揭题:这节课再来学习一首古诗,板书:绝句,指名读。

3、理解“绝句”:诗歌的一种体裁形式,每首四句,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称五言(七言)绝句。

1、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同桌互相帮助纠正。

2、指名展示读,倾听,纠正。

3、齐读。

(1)。

2、边读边想像:

在蓝天的映衬下,黄鹂、白鹭、翠柳、青天,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想象,描述:两个黄鹂唉翠绿的柳枝上欢快地鸣叫,一行白鹭轻盈地飞上了蓝蓝的天空,这一切显得多美啊!

3、看到这样的景色,此时诗人杜甫的心情会是什么样?

4、是的,他被这生机勃勃的春景深深地感染了,内心充满了愉悦。

5、朗读体现。

(2)。

1、诗人在明媚的春光里还看到了什么?千秋雪、万里船。

2、为什么会看到千秋雪?

(诗人透过自己的窗户望去,正好是著名的西岭雪山,山顶上的积雪长年不化,诗人形象地叫做千秋雪)。

3、要开往远方的船只,静静地停靠在诗人的家门口,理解:停泊。

4、一幅美丽的雪景图像一幅画一样出现在诗人的窗前,即将远航的船只静静地听在门边,一切是那么美好!

理解:没有战争,人们和平地生活,让他快乐而欣慰,经历了战争之苦的杜甫,看到草堂内外一片美好的春光,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5、朗读体现。

6、试着背诵。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走进更丰富、更奇妙的大自然呢!

古诗的教学一直是我的一个困惑,不知道从何下手,试着能让学生自己去读、去感悟,似乎又不能达到想要的效果,但教师的引又显得特别束手无策,一讲总是会忍不住将学生该说的也说了。本课教学下来,有这样几点感受:

1、适当介绍时代背景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句、体会情感,但介绍过多、过细,学生易游离于书本。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七

课文包括两首有关春天的古诗:《春雨》、《春晓》。据我了解,几乎全班的学生都能熟练背诵《春晓》。然而,古诗的学习,仅仅做到熟练地背诵那是不够的。《语文课程标准》这样指出:“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所以,学习古诗,教师应带领学生从感性认识走向理性认识,让学生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到诗歌中去。

读诗题,我们就感受到了无限盎然的春意。如何让学生流露出对春雨及春天的'喜爱之情呢?张若田先生说:“阅读教学,一是“读”,二是“读”,三还是“读”,古诗词的教学更应以读为本。”课堂教学中,教师始终以学生读书为本。初读古诗时,让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做到读准字音,读顺诗句,把全诗读正确流利。在初读全诗的基础上,抓住重点字、词,借助插图引领学生逐句诵读领会。读第一首可抓住“好”、“知”、“当……乃……”、“润”、“潜”、“细”、“无”等字提醒学生注意;读第二首抓住“不觉”、“处处”、“啼鸟”、“多少”等词语让学生读好。

本以为二年级的孩子想象一定十分有趣,可是说话练习中发现许多孩子思维定势了。可能是设计的练习框住了他们的思路了吧。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八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第29页例3《用除法解决问题》一课的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会写单位名称。通过提供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学习活动,感知生活与数学的紧密联系,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教学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学会解答一步计算的除法简单应用题。教学难点是使学生掌握解答简单的除法应用题的思考方法,即根据除法的两种意义来解决简单的除法问题。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两个问题的内在联系,受到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在课堂教学中,我觉得在这几个方面做得比较理想:

一、对教材的充分理解与把握。

新课程对教师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它要求教师对教材有深刻的理解,理解编者的意图,充分挖掘所提供教材的有用性。要求教师恰如其分地把握教材,选择教材,利用教材,从教材出发却又不局限于教材。对教材有游刃有余的运用能力,最大程度地发挥教材的教学作用。

(1)力求进入生活情景。如果知识与实际相结合,知识也就活了,学生也更愿意学了。通过回忆“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在图中收集信息,提出用除法解决的问题。这是同学们生活中经常发生的,是符合现实生活的。“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也就变成了他们希望解决的问题。可见联系实际能够激起他们学习的愿望,并且使学生发现生活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还能够有效地使数学课堂延伸。

(2)力求体现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是综合性学习的活动方式。实际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解决问题:第一步,由观察“同学们玩游戏”的情景使学生发现问题;第二步,让学生从中找出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第三步,让学生用除法独立解决“每组有几人?”“可以分成几组?”这两个问题;第四步,回顾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比较两题之间的关系,发现相同点与不同点,进而使学生明确多留心身边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并解决这些问题。

(3)根据学生的能力增加了发展题。发展题是有一定难度的,“又来了3人”,如何平均分为3组。进而发展学生思维,培养思维能力。

二、学方式方法的优化。

(1)注重学生的说。在课堂中,呈现了不同的说的方式,个别说、小组讨论说、跟着同学一起说,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通过说展现思维过程,表达自己的想法。在说的过程中理解“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和“把一个数按照每几个一份来分,看能分成几份”的除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决方法。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发展了学生的表达能力、自主能力以及对不同观点的审视能力。

(2)合作学习与独立思考相结合。如在解决“两道题之间有什么关系?”这个问题中“你是怎么想的?”,我采用了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而在做一做练习中,我让学生直接回答。小组讨论的形式给了学生更宽裕的时间,有利于学生组织更好的语言,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而独立思考的形式发挥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更具优势。

不足之处:在让学生找出两道题之间的不同后,我忘记了通过小结来让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两种意义,这里难点不够突出。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九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9个生字,正确书写10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了解古诗的大概意思。

过程方法。

在两首古诗的对比朗读中,明了诗与诗之间的内在联系、迁移学法、体会诗文所描绘的感情和诗人抒发的真情实感。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体会乡情和友情的真挚情感,体会爱所蕴涵的魅力和价值。并学会关爱他人,以人为善。

课前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教学过程:

一、回忆旧知,引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还记得我们以前学过的李白和贺知章写的古诗吗?(齐背《增汪伦》、《咏柳》)。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1、学生自由读古诗,遇到不认识的字采用问老师同学、等方式来解决。

2、小组内读古诗,教师指名读。

3、教师检查认字情况。

三、品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回乡偶书。

1、师示范读。

2、学生自由读。

3、问:读完后,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小组内说一说。

4、全班交流。

5、齐读、背。边读边想象诗所描写的情景。

6、角色扮演,你能表演当时的情景吗?(学生试着表演)。

(二)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1、学生自由读。

2、问:你明白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

3、全班交流。

4、齐读、背古诗。

5、问:如果你最要好的朋友离开了你,你的心情会怎么样呢?

四、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五、拓展延伸,课外积累。

积累贺知章和李白的诗篇。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

一、教学分析:

参加本小组的学生均来自一年级,他们正处于记忆力的。快速发展时期,但他们的记忆仍以机械记忆为主,好奇心强,有一定的模仿能力;但是刚刚进入小学的学生在幼儿园并未接受正式的识字教育,他们的识字量比较少,对阅读的规律和方法也知道得很少,因此在阅读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能初步读出文中所表达的情感,能够逐步提高,但仍有一定难度。

二、教学内容:

每周一诗(文),知道作者,简单了解诗意,掌握诵读节奏,并能熟读成诵。

共16首:《咏鹅》《悯农》《春晓》《登黄鹤楼》《静夜思》《寻隐者不遇》《江上渔者》等等等等。

三、教学措施:

1、教师准确把握文中情感,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2、变换多种形式诵读,让学生更好感知古诗文朗读技巧。

3、通过积累古诗文,提高学生记忆的广度,相应增加识字量。

四、活动时间:每周五最后一节。

五、活动地点:一年级各个教室。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一

认识生字。会写“促、深、忆”等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体会诗中地真情实感。

一、导入新课:

1、简介作者。

2、解题:从古诗的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如:可以知道是写作者在晚上的所见所闻。

二、初知诗意。

1、自主学习,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把这首古诗读通、读准确。

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着听,互相评议,相互指正。

3、指名读古诗,正音。

三、合作学习。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结合图意,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划出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

2、全班交流,理解诗意。

(1)小组汇报读懂的地方。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互相补充诗意,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2)交流不懂的地方。

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心情。

3、诵读全诗。

自由读——赛读——评读——齐读。

4、练习背诵。

四、指导写字“促、深”。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二

《草船借箭》是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的一段改写的。讲的是周瑜妒忌诸葛亮的才干,假借商议军事急于造箭来为难和陷害诸葛亮,诸葛亮巧妙地用草船向曹操“借”得十万枝箭,挫败了周瑜的阴谋。全文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条理清楚,重点突出。

二、学情分析:

“悟处皆出于思,不思则无所悟;思处皆缘于学,不学则无可思。”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时以思维为核心,必须把阅读与质疑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思考有机结合起来,把阅读与感悟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有所“悟”,有所“得”。同时,要把学生的思维引向深入进行探究性的阅读。同时通过布置课外阅读《三国演义》,了解故事背景及有关人物的个性。

三、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发,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教学中,尽可能地给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以读为本,自读自悟。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自主感悟、自主探究、自主发展的语文综合素养。

四、教学目标:

通过研究探讨,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在探讨过程中学习前后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五、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通过上一课的学习,文章中的哪个人物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哪一方面使你感到佩服?(在初读到位的'基础上,直入研究专题:“神机妙算”最具研究价值,以此突出重点。)。

(二)精读课文,学习研究方法。

1、自读“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把你认为最能表现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句子划出来,读读体会:诸葛亮到底神在哪里、妙在何处?(让学生带着疑问独立阅读,独立思考,自己去感悟。)。

2、交流: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理解:这时候大雾漫天,江上连面对面都看不清。体会鲁肃和诸葛亮看到这场大雾时的不同的心情。往前面读一读,联系上文,找到可以联系的句子深入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引导学生反复诵读周瑜的一声叹息:“诸葛亮神机妙算,我真不如他!”

(三)小结学法,类化研究体验。通过抓住前后句子之间的联系,真正体会到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用联系的方法来研究问题,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能力。用这种方法,再次研究“雾中借箭”这部分内容,看看还能从哪些句子的联系中体会到诸葛亮的神机妙算。学生研读,教师巡视。读后组织交流。

1、以“识人心”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阅读诸葛亮和鲁肃的对话。体会诸葛亮的笑——笑鲁肃的忠厚老实、不知底细;笑曹操的生性多疑、轻易中计;在笑周瑜的自不量力、阴谋落空。(“悟”的过程就是思考和理解语言文字的内涵、品味语言文字的滋味、体会语言文字情感的过程。)。

2、以“懂地利”为例,感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集中了“研究”主题,并以此辐射全文,收以一当十之效,摆脱了“多余的情节分析、繁琐的提问设计、僵化的章法讲解”的传统模式,培养了学生的研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在实施研究的过程中,又较为充分地体现了“反复诵读、情感熏陶、自由感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提炼质疑,拓展研究范围。

1、理解体会诸葛亮的神机妙算的实质是“通天文、晓地理、识人心。”

2、质疑,解决相关问题。

(五)开放练习,延伸研究渠道。

1、课后练说。把《草船借箭》的故事讲给父母听。

2、通过课外研读《三国演义》,进一步了解其他人物的鲜明个性。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三

晚上,我有点坐卧不安,毕竟不是自己的学生,毕竟他们从来没有尝试过这些新的“读”诗方法,能行吗?如果学生没有一个人演读、唱读怎么办?思来想去,我决定若真出现此种情况,就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演读、唱读我来示范,让学生模仿学习。不管怎样,都要让学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快乐,并在愉快的气氛中有所收获。主意打定,我选择了《三国演义》主题曲,开始了自己的唱读训练。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四

《绝句》这首小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其画面明丽,语言形象,情感欢悦,意蕴畅达,描写了成都草堂明媚的春色,表达了诗人愉快的心情和对和平的向往。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文本,学会生字。

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感悟诗人对大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培养学生热爱自然的情感。

3、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教学重难点】。

1、有感情的朗读,背诵古诗。

2、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春天的美好。

3、领略祖国文化的魅力。

【设计理念】。

理解诗意是感情诵读的基础。该诗色彩明丽,景物多姿多彩,教学中要结合画面让学生体会意境,,感悟春天的美好,为感情诵读做好铺垫。通过对对联的反复吟诵和吟唱古诗的方法使学生熟背古诗,并领略祖国古诗的魅力。

【教学准备】。

1、古筝音乐和童声合唱《绝句》。

2、杜甫草堂图片。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古诗《绝句》导入。

我们曾经学过一首诗,是杜甫的《绝句》,还记得吗?指名背诵《绝句》(迟日江山丽)。

今天,我们还要来学习一首杜甫的诗,题目也是《绝句》。听完老师的话,你有问题吗?

(学生质疑)师讲解绝句的意思。四行字的诗被称为绝句,有七言,五言之分。

二、初读古诗,学习生字。

2、提出读诗要求:第一遍读准字音;第二遍读通句子;第三遍如果读出一点儿是的味道,就更好了。学生自由读诗,读三遍。

3、自学诗中的生字,并用自己喜欢的反方式记住这些字。

4、交流识字方法,并口头组词。师适时知道记住字形,并讲解形声字:鹭,泊等。

5、指名读诗,检测生字学习情况。

三、在读古诗,深入理解。

1、师:一首诗有时就是一幅画,你信不信?来,让咱们试试看。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再听老师读这首诗,看看你的眼前会看到怎样的画面。师范读古诗,学生想象。

2、师:眼前有没有出现一幅画?自己再读一读诗,把那些出现在你眼前的景物在诗中找出来。

3、学生自读诗歌,并动笔画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4、如果,我想把这幅画画出来,该画些什么呢?

学生说出景物,教师用简笔画展现在黑板上,并让学生选择应该用的颜色和该景物所在的位置,且说明理由。

重点指导以下几点:

(2)“一行白鹭”的只数数得清吗?

(3)“千秋雪,万里船”两个约数的实际意义。并理解船的将行方向是东吴。

(4)体会诗人当时的快乐心情。

(5)理解板画的过程中,适时指导朗读。

小结:一首诗变成了一幅画,这真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四、反复读诗,读出韵味。

师:有时一首诗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还蕴含着对仗工整的对联。敢和老师就这首诗来玩对对联的游戏吗?师出上联,生对下联。

如:师:两个黄鹂鸣翠柳生:一行白鹭上青天。

师:两个黄鹂生:一行白鹭。

师:鸣翠柳生:上青天。

师:窗含西岭千秋雪生:门泊东吴万里船。

师:窗含西岭生:门泊东吴。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

师:千秋雪生:万里船(师的语气不断加强,引领学生读出韵味)。

齐读全诗。

五、吟唱古诗,表演诵背。

师:诗歌,其实一首诗就是一首动听的歌所以才称其为“诗歌”。有人就把这首诗谱了曲,唱出来了,想听一听吗?播放童声合唱《绝句》。

学生跟唱。

师:站起来,加上你的理解,你的动作,一起跟着唱。(学生以自己的理解加上动作唱。)。

师生同唱。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五

1.加深对古诗词内容、思想、意境的理解、延伸和拓展,体会古典诗歌中的独特韵味。

2.积累古诗词,提高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激发赏读古诗词的兴趣。

3.谈话观点要明确,分析要有理有据。

4.要谈出新意,要谈出自己与众不同的观点。跟踪训练:

1、谈诗台。

介绍自己最喜欢的一首诗或词或曲,朗读此诗(词、曲)。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我认为这首诗很美,美在意境上,前三句用九种自然景物,写出了游子的客愁乡思。最后两句道出了游子之悲,景苍凉,人孤独。

我喜欢的一首诗(词、曲)是《。

______》(作者:

)诗(词、曲)的内容:

我的理解体会:

2、寻句园。

(1)成语“扑朔迷离”出自《木兰诗》,其原句是:——————,——————。(2) 《夜雨寄北》中超越时空,想象日后重逢使得情景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把对朋友的真挚感情升华为哲理,说明知心朋友息息相通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达诗人豁达的胸襟和奋发向上、努力进取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登飞来峰》中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名句集。

按分类写名句,每类写一句,要注明作者和出处。

(1)写春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

(10)写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

4、品诗会。

(1)古诗是一幅幅展示名胜古迹优美景致的画卷,请你结合与山水田园风光、人文景观有关的诗句,说说你对现今旅游、环保的感触。

(2)古诗是中国人乡情、友情、亲情、爱情等情结的体现。请你结合与送别思乡有关的诗句,说说古诗在人际交往中的好处。

(3)爱国主义,是诗歌的永恒主题之一。诗人们的爱国意识、爱国情操,在诗歌中自然流露,无不令人感动。请你结合与爱国诗歌有关的诗句,说说古诗在培养学生的爱国热情中的潜移默化的作用。

5、古诗鉴赏。

说说自己读的古诗中哪些印象最深刻,并简要讲讲原因(如催人奋进、富有哲理、形象生动、语言优美、朗朗上口、常被人引用等等),也可以谈谈学习古诗的方法。

6、活学活用。

请你依照示例就古诗在生活中的运用,说说自己的理解。

示例:一提到“白云边”酒,我们便会想到“将船买酒白云边”这句古诗,品酒之时,便会生出洒脱飘逸之感;“杏花村”酒源于“牧童谣指杏花村”,饮酒之时,便会生出质朴悠闲之情```````由古诗镶嵌雕刻而成的工艺品,精巧典雅,远销海内外。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六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新颖创造唱古诗、赏花弹琴吟古诗等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

能力。

(3)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的热情,树立学生自信心。

(4)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四、课前准备:由学生自行组织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下去准备收集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古。

诗词,并且让学生在下面找一首诗歌部成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苑漫步》,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们国家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文坛上依然是两颗璀璨的明珠。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对于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我国古诗的魅力。

二、活动竞赛:每一个小组答对得一分。

(1)分门别类集古诗——诗集展示:分别找出相应古诗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2)新颖创造唱古诗:让学生听听当代的人部的曲,而歌词是古代诗词,从而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来唱唱自己普的曲,那个小组唱的好加一分。

(3)赏花弹琴吟古诗:找出周杰伦《菊花台》的片段,让学生找一找与之能联想起的古诗,那个小组找到得一分。最后让那个有才艺的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弹古筝,一个朗诵诗歌来结束这次活动。

七、结束语: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我们爱古诗词的婉丽、柔美、含蓄。我们爱古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七

活动目标:

1、感受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文明,培养学生热爱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2、搜集整理古诗词,加强学生的预习积累的习惯。

3、通过小组比赛,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4、在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活动重点:诵读、仿写、品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小组比赛中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及交流合作能力。 活动难点:在畅游诗词云海中,提高审美情趣及文化品味。活动准备:

1、一周前印发学案导学,学生回家预习、积累、整理。

2、班级分成若干学习合作小组。

教学过程:

漫步之一“学诗”(打夯筑基)。

古诗。

1、体裁古体诗《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十五从军征》近体诗律诗(八句五言与七言《望月怀远》《过零丁洋》)。

绝句(四句,五言与七言《相思》《赤壁》)。

田园诗(《归园田居》《游山西村》《过故人庄》)边塞诗(《使至塞上》《凉州词》《渔家傲-秋思》)送别诗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别董大》《赠汪伦》)。

2、内容:思乡诗(《望月怀远》《泊船瓜洲》《回乡偶书》)。

咏史诗(《赤壁》《泊秦淮》《题乌江亭》)爱国诗(《春望》《过零丁洋》《己亥杂诗》《示儿》)哲理诗 (《望岳》《登飞来峰》《题西林壁》《观书有感》)。

3、《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共计305篇。《诗经》共分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三大部分。 词:

1、词,诗歌的一种。因是合乐的歌词,故又称曲子词、乐府、乐章、长短句、诗余、琴趣等。始于隋,定型于中晚唐,盛于宋。词有词牌,即曲调。词牌如《相见欢》、《虞美人》、《浣溪沙》、《渔家傲》、《天净沙》《如梦令》《忆江南》等。依其字数的多少,又有“小令”、“中调”、“长调”之分。58字以下为小令, 59—90字为中调,91字以上为长调。最长的词牌《莺啼序》,240字。

2、词的风格:豪放派---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

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李清照李煜晏殊)。

漫步之二“诵诗”(腹有诗书气自华)。

1、经典曲目(学生配乐朗诵,教师点评)。

漫步之三“赛诗”

2、诗中四季风花雪月(每题十分)诗中春:

诗中夏:

诗中秋:

诗中冬:诗中雪:

诗中色:

诗中数:

诗中雨:

诗中送别:

诗中思乡:

诗中爱国:

3、古诗接龙(每题十分)根据所给诗句提示,说出上句或下句。

4、绘古诗(每题十分)根据所给图画提示,说出古诗词名及名句。

5、唱古诗(每题十分)根据所给音乐,说出古诗词名。

6、仿古诗(每题十分)根据下文例句,仿写诗句:

7、品古诗(每题二十分)。

从下面诗句中任选两句,发挥想象,写一段描写性语句。a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b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d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漫步之四“宣诗”

请为本节课设计宣传标语,例如:

1、漫步古诗苑,品味古诗情。

2、欣赏古诗情韵,传承华夏文明。

3、漫步古诗苑,含英咀华;欣赏古诗词,怡情养性。

漫步之五“得诗”

通过这节课得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

教师总结:

评比结果。

1、综合表现优胜奖。

2、最佳团队合作奖。

3、最具潜力奖。

教师颁奖。

漫步之六“作业布置”

1、配乐朗诵一首古诗词。

2、写一篇随笔《我与古诗同行》。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八

本课是一首谜语诗,谜底是画。全诗共四行,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照样盛开着。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这些都表现出一幅画的特点。

我在2006年10月31日进行了一节公开课《画》,以下是我的一个片断教学:

……。

师:今天我们学的这首诗歌,也是一首谜语诗,我们来猜一猜,它的谜底是什么?

生(异口同声):画。

师:还有其他的谜底吗?

生:没有了,是画。

师:你们为什么认为谜底是画?你的根据是什么?

生,一部分学生举手要求发言,一部分学生呆住了,根据是什么,还从来没有想过。

师:别着急,先想一想,在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

生:书上画着一幅画,所以谜底是一幅画。

师:是亚,这首诗的谜底就是他的题目。还有什么根据?

生:近听水无声,也就是说走得很近还没有听见水的声音,如果是真的水在流动,肯定是由声音的。

师:是呀,你听,有水的声音吗?

生:没有,是画。

师:那这一句该怎样读呢?

生:没有声音,应该读的轻声一点。

生齐读。

师: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生: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也就是说春天过去了,花还开着,人来了,鸟也不会飞走。

师:平常你们在操场上,在家门口看到小鸟,你们走近小鸟会怎样?

生:小鸟会飞走了。

师:你们每个人手中都有一本语文书,有这么多幅画,你摸一摸,小鸟飞走了吗?

生摸了摸课本,说:没有飞走,他是画。

(出示诗句)生朗读。

师:还剩下一句“远看山有色”,是画吗?

生:是的,是画。远远看过去山是有颜色的。

生朗读。

师:我们连起来把这首诗读一读。

生齐读。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今天不仅会朗读诗歌,还会懂得思考,懂得了原来猜谜要一句一句的理解谜面,根据谜面猜出谜底。大家一起为自己精彩的发言热烈。

……。

这是让学生了解诗句的环节,这给我带来的启示如下:

1、这在是刚入学的六、七岁的孩子,一切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能力还需要我们耐心细致地培养。课堂上,教师要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发言、交流和倾听的礼貌教育。要培养学生清晰、连贯地讲话;文明有序地交流;认真、专注地倾听的良好习惯,以保证教学活动能够有序、有效地进行。

2、感悟诗境,做一做。首先让学生自读自悟,我示范朗读,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解释诗句和题目《画》的关系。如说到“水无声”时,可以引导学生在他耳朵听听是否有水的声音;说到“人来鸟不惊”的时候,我引导学生联系我们的生活实际来理解“鸟不惊”。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十九

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教学重点:体会作者精心谴词造句,分析诗歌语言的精妙传神。

教学难点:领会作者在诗中表现出来的开阔的胸襟和与朋友惜别的真情。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有情朗读法、合作探究法、联想拓展法。

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情感。

同学们,我们常说:“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可谓中国诗歌史上的顶峰。说说你最熟悉的两个唐代著名诗人。

有眼光,一个被成为“诗仙”,一个被喻为“诗圣”,地位极高。那么南宋诗人陆游曾称赞唐朝的另一名诗人,说李白、杜甫之后,就只有他的诗写得好,能与他们相比啦!你们知道他是谁吗?(岑参)。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一首著名边塞诗《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一起来领会他诗歌的精妙之处。(多媒体出示课文标题及作者,并板书)。

提到岑参,我们可以看注释一,湖北江陵人,是盛唐边塞诗人的杰出代表,他怀着建功立业的志向,曾两度出塞,共从军八年,对边塞奇丽的风光和战士们艰苦、壮阔的战斗生活有着深刻的体验,而出塞的经历也成就了他意境开阔,格调豪迈、乐观进取的诗风。这首诗,就是他边塞诗的杰作。

我们要师生配合,一节课把这诗学完,有没有信心!

我们来看这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出示学习目标。

1、朗读诗歌,了解诗意。

2、品味语言,体味诗情。

我们先看诗歌题目,从题目中,你能得到什么信息呢?

(咏雪,送别诗,送友人归京)。

根据题目让你把诗歌分为两层,你会怎么分?

板书:咏雪,送别。

三、一读:读准字音。

学习诗歌,我们首先要读准字音。让我们听课文录音,注意:听准字音,及时在文中作好标注,把你有疑问的圈点出来。(听准,等会请同学试读)。

这首诗歌有几个字比较难读,还有几个是多音字,大家可能拿不太准。谁有信心来试一下。

如果有不太认识的,把它标注在原文上。

现在,你对哪个字的读音还有疑问,请举手。

现在就让我们齐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声音洪亮。

四、二读:尝试把握节奏。

其实诗歌的节奏很复杂,最要紧的还是要根据自己对诗歌的把握和理解,灵活的加入一些特殊处理。

比如老师是这么理解最后一句诗的:“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ppt出示:根据理解,加入轻重缓急、颤音、拖音)。

下面你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体会一下,大声地,像我一样大声的把诗歌朗读一遍。

五、三读:读懂内容。

对这次朗读,你评价一下(和第一次比)。

你能不能从诗歌中读到点什么?

你觉得应怎样读会更好。

带着这种感觉再读,这一遍争取读懂诗歌的意思,在读的过程中,把气势加进去,放声自由读,一边读一边翻译。把难点圈点勾画,同桌之间可以交流讨论。

有困难吗?遇到不理解的把手举起来。

这个问题提得有质量。

问题预设:(1)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题目叫白雪歌……,咏雪,雪覆盖在纵横交错的沙漠上,塞北的天气非常的寒冷、干燥,就结成了冰。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真的有百丈吗?

(2)“愁云”体现了什么情感。

写景更是写情,为送别奠定了惨淡的气氛。

(3)冻不翻。

“翻”是翻卷,飘扬的意思。红旗插在那,已经被冻住了,风又拉又扯,还是不动,确实奇迹。写出了天气的奇寒。

刚才同学们提出了好多问题,下面就让我们在理解诗歌的基础上,再读一便诗歌,把你对诗歌内容、情感的理解,用语言的抑扬顿挫、颤音、拖音去表现。

这次朗读,同学们又多了感情的添加,使诗的气势和悲壮情怀得以进一步体现。应该说,诗歌每读一次,都能有不同的体会,常读常新。

六、四读,读出感情。

这首诗是边塞诗的杰作,也是咏雪的名篇,诗歌都讲究锤炼字句,那么作者是如何用精妙传神的语言去描述那一份塞外风光,表现那一份与友人惜别的真情的呢?下面就让我们放慢脚步,慢慢的品味诗歌的语言,去欣赏那一幅画面,感受那一片真情。

幻灯片出示:

赏景,品情:你认为诗中,哪些句子写得最好,打动了你,为什么?

现在开始准备,可以在书上写一下,免得等会忘记。

我们分工,一二组的同学从咏雪的句子中去找,三四组的同学从写送别的句子中去找。同桌之间可以交流一下,或许会获得一些灵感。

找到一处,就开始说,下面谁有话说?

教师根据学生可能会品析到的句子,适时加以指导,参考如下: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重点赏析这句话,教师引导:

这句话里哪些词用得好?运用了什么修辞?

第二天早上推开门一看,白茫茫一片,你有什么想法?(惊奇、不可思议)。

我们想象,表演一下。(把学生送出门外,推门而进,吟咏)。

学生:推门———惊喜―情不自禁的吟咏。(岑参由眼前的大雪想到家乡的梨花,可能就是很短的时间内的事,可能就在推开门的时候,咱们请这位同学再来一次,好不好?)。

他们本地人会惊奇吗?

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

这是个名句,刚才同学们从词语的角度去分析,换个角度,多角度来分析。

用梨花比喻雪,梨花是白色的,仅仅是形似吗?

千树万树,千多万朵,竞相开放,压枝欲低,还神似。

用有感染力的语言把那种感觉读出来(千、树重读,开要读得饱满)。

你觉得读得好不好?还缺少什么。

(赞美、惊奇的感觉)。

怎样体现出来,你给大家示范一下。

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让我们把情感添加进去,齐读这句诗。

可见,赏析诗歌要联系作者和协作背景。

学生继续找句子赏析。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第一句写风,“卷”与“折”字写出了北风之猛,有了这样猛烈的风,漫天飘落的雪才能“飞”。第二句写雪,“八月”说明胡天下雪的时间早。“飞”,勾画出了一幅雪花漫天飘舞的形象。“即”字表现了诗人的惊奇之情。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猛雪早。

能用描述性的语言把它描绘出来吗?让老师也看一看。

师:请学生范读,提示:你觉得在哪些词语上可以处理一下。

(3)诗里面我们感觉到雪很寒的句子有哪些?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正面)。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侧面)(苦寒)。

(4)“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奇寒)。

“瀚海阑干”绘出了非常开阔的画面,“百丈冰”形容冰块之大,“万里”形容面积之广,这句是夸张的说法,极言奇寒。后一句写惨淡的愁云布满天空,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6)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由辕门一直送别到轮台东门,依依不舍,风雪猛,难行走,惜别担忧之情溢于言表,我们可以说雪满天山路,情亦满天山路。

(7)有一个句子老师很喜欢,老是读不够,你找找?

是的,老师每次读这句诗,心弦都深深为之颤动。

这是为什么呢,能不能帮我分析分析。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蜿蜒曲折,不好走,诗人神情的目光伴随着雪上的马蹄印,渐行渐远,久久不愿离去。

体验到诗人一种怎样的.情感。依依不舍。

哪个词语用得极好,最能打动人心,最能传达诗人复杂的情感。

“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空的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吗?朋友远去,诗人的心也被掏空了。

可不可以用自己的声音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不错,还可以读得更好,哪些地方可以强调?

“空”,试一下。

“马行处”应该怎样处理?

结尾读得轻一点,语断意连。

这与李白写过的哪句送别诗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人已经上路,而诗人依然站在雪地里,久久友望着友人远去的马蹄印而不愿离去,他在想什么呢?诗人没有写,开放式的结尾留给读者无限的瑕思,悠悠留恋之情,如同那茫茫白雪一样,绵绵不断,真是言有尽而意无穷。

七、总结。

1、紧扣关键词(动词、形容词等)。

2、看修辞方法(比喻、夸张等)。

3、关注角度变化(正侧、俯仰、动静)。

4、联系上下文和课文背景运用联想和想象。

那么再给大家一点时间,品读一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句。

好,请同学来背两句,可以加入适当的手势表达一下,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两句。(给他点掌声,……语气可以读得更……)。

总之,这首诗完美的将咏雪和送别相结合,在咏雪的诗句中,我们能窥见作者积极、乐观、豁达的情怀。在送别的诗句中,诗人也描绘了塞外壮阔、奇丽的雪景来烘托离情别绪,全诗情景交融,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今天,我们在诗歌的品和读上都有所增进,可谓学有所得。但一节课的时间,对于一首诗的体验是远远不够的,希望大家课后带着这样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学习诗歌的兴致,继续赏析诗歌。就让我们带着对边塞诗的热爱,带着对诗歌的理解,最后齐读或背诵这首诗,完全融入!慷慨淋漓!

下课!

板书:

岑参。

咏雪送别。

早骤寒依依不舍。

留恋。

温燕珊。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二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这次活动,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中华诗词文化的灿烂辉煌。

(2)通过分门别类辑古诗、新颖创造唱古诗、赏花弹琴吟古诗等活动,培养学生跨学科。

能力。

(3)通过这次活动,激发学生用多种艺术形式解读古诗的热情,树立学生自信心。

(4)通过这次活动,培养学生对中华诗词的兴趣与爱好,提高对民族文化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学生通过诵读,多积累一些古诗词。

(2)激发学生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对古诗的感悟理解。

(2)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创新能力。

四、课前准备:由学生自行组织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下去准备收集七年级到八年级的古。

诗词,并且让学生在下面找一首诗歌部成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古诗苑漫步》,同学们,古典诗词是我们国家灿烂的文化遗产,在当今世界和中国文坛上依然是两颗璀璨的明珠。感受古典诗词作品的丰富多彩,感受文学形象,对于提高文学修养和文学鉴赏能力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感受我国古诗的魅力。

二、活动竞赛:每一个小组答对得一分。

(1)分门别类集古诗——诗集展示:分别找出相应古诗句。

古诗中的离情别绪。

古诗中的春夏秋冬。

古诗中的山水风光。

古诗中的名胜古迹。

(2)新颖创造唱古诗:让学生听听当代的人部的曲,而歌词是古代诗词,从而感受古代诗词的魅力,来唱唱自己普的曲,那个小组唱的好加一分。

(3)赏花弹琴吟古诗:找出周杰伦《菊花台》的片段,让学生找一找与之能联想起的古诗,那个小组找到得一分。最后让那个有才艺的同学上台表演,一个弹古筝,一个朗诵诗歌来结束这次活动。

七、结束语:我们爱古诗词的狂放、豪迈、大气,我们爱古诗词的婉丽、柔美、含蓄。我们爱古诗词的潇洒超逸、清丽妩媚 。在古诗词的王国中,我们情愿长醉不愿醒。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二十一

上课前我有些犹豫,上第二课时吧,感受诗中描绘的景色,学习几对反义词,也许课堂气氛会好一些。但是,本课的重点是识字、写字和练习朗读。我就选择了上第一课时。

总结起来有这样几点是自己比较满意的:一是为上好课我做了精心的准备,针对我的教学设计,亲自动手制作了幻灯片,既美观,又实用,效果不错。二是本着“大家都会的不教”的原则,设计了这样的环节,找出生字中大家都已经学会了的“人”字,只稍加复习,把“人”与“入”进行比较,并顺势进行“人”字的书写指导。省去了学生字的“三环节”,即:拼读、组词、识记。三是把游戏寓于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开课时的猜谜语导入,识字过程中的开火车等。摘苹果的游戏是学生最喜欢的,我把它作为奖励,使学生兴趣更浓,注意力更集中。

遗憾的是教学预设没有很好的实现,有这样几点问题:一是小组建设不到位。虽然之前也进行过多次培训和训练,但仍不成形,加上前几天在上语文园地,学生对于如何展示又有些迷糊,这节课上的小组展示让人大跌眼镜。二是预习不到位。在前一天的家庭作业中布置学生“在文中画出本课要求掌握的生字,并把它们多读几遍。”但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没有落实,为了照顾他们,只能放慢教学节奏。三是时间把握不够好。交流识字用时太多,影响到后面的课文朗读时间不够,读得不够深入。四是预设时备学生不够充分。

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画》这首古诗的教学不同于高年级,重点是引导小学生在识字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多层次地读,在朗读中感知、感悟与品味,范文之教学反思:《画》教学反思。下面将我在《画》这篇课文的教学反思如下:

揭示课题后,我出示画面,放配乐朗读录音,为学生创设情境,并结合录音朗读,指出读好古诗首要的是字音要读准,其次要读出节奏,读出古诗的韵味。接着我让学生自由选择一种方法把课文读正确。学生或自己拼读,或同桌互读互查读音,或四人小组合作学习,再逐个拼读过关等形式进行自读尝试。随后我组织学生试读古诗并进行评议,在评议中纠正个别读错的字音。在学生的评议中我借机出示本课生字,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读音。

首先让学生看画面,我示范朗读,从而吸引学生的朗读兴趣在学生反复朗读后渐渐进入诗的意境时,我启发学生发挥想象并根据个人的感悟作出相应的动作。如读到“远看”学生把手放在额前,仿佛眺望远处,“近看”则低头下看,“花还在”做花开的样子,“水无声”学生则自摆双手或与同桌对摆单手。这样学生在看图、听读、伴读、表演中不知不觉悟出诗境而且也能因熟读而成诵。

学生会背诵之后,我又指图说“谁来当个小诗人,边表演边给这幅画面配上诗?”学生的情绪高涨,都想当小诗人体会做诗人的乐趣。于是我让学生各自作准备,进一步激发读、诵乐趣。最后学生们纷纷走上讲台,又是演又是背,演的尽情尽兴,背得韵味十足。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二十二

1、师: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说到杭州,人们自然就想到——西湖。你们去过西湖吗?在你的印象中西湖是怎样的?能用一个词来说吗?(或看完课件回答)。

2、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描写西湖的诗——板:饮湖上初晴后雨。

3、师:谁写的?板:苏轼。

师:课前同学们特意去搜集过资料,你都知道些什么?(生交流)。

师小结: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画家,与父亲苏荀,弟弟苏辙合称“三苏”;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曾在杭州当过官。这首诗就是他在杭州当官时写的。

4、师:(齐读诗题)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还有哪些不知道的?生自由说。

师点拨:起初晴天,后来下雨了。……读题。

讲苏轼在湖上饮酒…………读题。

5、师这首诗的题眼该是哪个字(晴雨)。

2、师:反馈:在朗读时,哪个词特别难读……指名读。

指名读诗句。

1、师:哪句是写晴天的西湖,哪句写雨天的西湖?你是怎样知道的`?

2、学习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师:谁来说说这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师引导:

(1)“潋滟”是什么意思,你是怎么知道的?……(看注释)板:释。

(2)解释这句诗,哪个字应该调换一下顺序?(晴)生重新解释诗句板:调。

(3)还可以加上自己的语言板:补……生解释诗意。

(4)解释时还要板:猜换。

师:你能用这种方法来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吗?生说师引导。

师:(1)诗人喜欢晴天的西湖吗?你从哪个字看出?(好)。

(2)引读师:晴天的西湖好在美在哪?……生“水光潋滟”

(3)师(指着图):这就是水光潋滟的湖面,你能用别的词来描述吗?(生自由说)。

(5)师:是啊,这就是晴天的西湖,所以诗人说……引读诗句“水光潋滟晴方好”

(6)师:一个“好”字写出了西湖晴天的美,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真是一字千金啊!

师:雨天的西湖,诗人喜欢吗?从哪儿看出?(奇)。

这雨只让西湖的山云雾迷濛吗?请想像一下这雨还让哪些景物更加生动了?

师:难怪诗人说……引读“山色空蒙雨亦奇”

3、学习诗句“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在目睹了西湖的晴雨之后,诗人认为一个“好、奇”,远远不能写出西湖美,不能表达诗人对西湖的喜爱之情。此时,诗人想到了什么……引读句子“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这两句诗是至今为止赞美西湖中最妙的两句。谁来说说它的意思(生解释)。

师:你觉得这两句妙在哪里?……读。

1、师:学到这,你们是否为西湖的美景所打动,让我们带着这份美,带着诗人的这种喜爱之情读读这首诗吗?配乐朗读。

2、师:同学们,我觉得美的诗,光读还不够。我们应该把它背下来。生试背……指名背。

古诗课程教学设计及反思(汇总23篇)篇二十三

教学目标1、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有背诵古诗的兴趣。

重点认识“刘、菊”等10个生字。会写“于、首”等6个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难点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首、记”的字形。

教具课文插图。学生课前查阅有关这两首古诗及作者的资料,搜集有关秋天的古诗。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交流资料,了解背景。

2、看图说话。出示挂图,让学生说说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二、理解课题,自读古诗。

1、借助拼音读课题。注意“赠”、“景”是后鼻音。书空“刘”字。

2、说说题目的意思。

3、苏轼送给刘景文一首什么诗?请大家小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自己读完后再读给同桌听。

4、用笔圈出生字读读。

5、同桌合作学习生字,尝试理解字义。

三、再读感悟,想像画面。

1、自由读诗,结合图思考:诗歌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景色?

2、小组内讨论交流,教师相机点拨。

3、自由组合,与学习伙伴合作,读完后交流自己的体会,交流后再融入感情读。

4、小组汇报自学收获和不懂之处。小组间答疑。教师进行指导。如,理解“霜”的意思,可以结合生活实际来指导。你见过霜吗?冰箱里白色的东西就是霜。霜是一种自然现象,北方秋天气温降到摄氏零度以下,地面上或草叶上会凝结一层薄薄的白色冰晶。这就是霜。下霜时,天气已经冷了。还可以结合上下文理解。如,“擎雨盖、傲霜枝”,让学生观察插图,重点引导观察荷塘和菊花,使其明白“擎雨盖、傲霜枝”指什么。

5、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所描绘的画面。

6、指导感情朗读,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读。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1、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读了这首诗后,头脑中形成了什么画面。

2、根据诗意,参看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想一想,议一议。

秋天难道只有橙黄橘绿两种颜色吗?出示课件(显示五彩斑斓、富有生机的秋景),让学生议一议。

六、学写生字。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首,书空笔顺。注意“枝”的木字旁最后一笔是点。

3、让学生观察范字,说说怎样书写。

4、指名板书生字,师生共同评价,探索写好字的方法。

5、学生书写,教师巡视指导。

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我会认:刘菊残君橙橘。

我会写:首刘枝记。

第二课时。

学习《山行》。

一、背诵古诗导入。

1、指名背诵描写秋天景色的古诗。

2、出示《山行》。

二、小组合作,讨论自学。

1、根据学《赠刘景文》的方法,小组讨论确定本诗怎么学习。教师提示要利用插图。

2、学生按自己小组议定的方法自学,教师巡视帮助。

三、师生交流,解决疑难。

1、每组读诗,提出学习中的疑难问题。

2、其他组的同学和老师与他们一起讨论解决。

3、师讲解:“白云生处”,指飘浮着白云的地方。“坐”,因为的意思。

四、启发想像,感情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像。

2、学生交流想像的景象。

3、学生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一边想像一边读。

五、感悟诗意,熟读成诵。

1、学生自由读,感悟诗意,用自己的话说说想到的情景。

2、找个学习伙伴,一起练习背诵。

3、你见过满山的红叶吗?说说是什么样的。出示枫叶满山的课件。

4、讨论:你觉得红叶怎样?

二月的鲜花固然美丽迷人,但禁不起风吹雨淋就飘落了。而枫叶却是在与秋风秋雨秋霜的搏击中变成火红的,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多么了不起!正因为如此,杜牧才写诗赞美它。

5、最后两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是世人传诵的名句,常被用来给风景名胜题名。湖南长沙的岳麓山有个亭子,换了好几个名字,都和这句诗有关。它开始叫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又改名爱晚亭。

6、一边观看课件,或者听古曲,一边背诵这首诗。

六、指导写字。

1、出示字卡:枫、于。学生认读,说说怎样识记。如“于”,干钩于。

2、书空笔顺。提示:枫字左边最后一笔是点,右边的第二笔是“横斜钩”。

3、看范字,说怎样书写美观。

4、学生仿写。

七、拓展活动。

1、你还读过哪位诗人描写秋景的诗,背给同学听。

2、有机会让爸爸妈妈带你到郊外走走,看看哪些景物反映了秋天的特点。

板书设计:4、古诗两首。

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我会认:径斜枫于。

我会写:于枫备注。

作业布置会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后记让学生朗读感悟古诗的韵律节奏美。

相关范文推荐

    行政部门年终工作总结与计划(实用20篇)

    月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清晰地了解自己在工作中的优点和长处。如果你不知道如何下手写月工作总结,不妨阅读以下范文,相信会有所帮助。接管资产已经一年了,从开始的生疏,

    银行员工的培训心得体会(专业21篇)

    培训心得体会可以帮助他人了解培训的真实情况和自己的收获,促进交流和分享。以下是一些写作培训心得体会的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学习。来到武汉电话银行中心已经快一年了,7

    六年级学生代表的开学典礼演讲稿大全(17篇)

    学生演讲稿是学生提升口头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重要训练材料。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写学生演讲稿,下面是一些范文供大家参考。敬爱的老师们,亲爱的同学们:大家早上好!我是

    教育工作者的寒假安全教育心得体会(专业18篇)

    通过写工作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总结和提炼工作中的经验,为将来的工作做好准备。接下来是一些值得分享的工作心得体会,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借鉴和思考的机会。

    行政人员总结工程报告(通用24篇)

    行政是指负责管理机构内部事务的工作,涵盖了规划、协调、执行和监督等方面。掌握行政工作的关键要点和技巧,能够更好地开展自己的工作。我们的行政部,作为公司主要的后勤

    电气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总结(汇总14篇)

    技术工作总结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录和保存自己在工作中的经验和思考,形成自己的知识库和学习资料,方便以后查阅和回顾。这些技术工作总结范文涵盖了不同领域和行业的经验

    军训学生的第一心得体会(优秀20篇)

    军训是大学生活中的一次特殊经历,通过参加军事训练,可以增强自身的纪律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我想我们都应该对这次军训有所总结。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军训心得体会范文

    会计师的国际商务和财务管理大全(23篇)

    作为一名会计人员,我们应该注重细节,准确地记录每一笔财务交易。往期会计总结的范文中,总结的结构和语言表达都非常出色,值得大家借鉴和学习。2010年9月母公司向子

    教学秘书的职业发展(热门14篇)

    通过研读范本总结,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技巧,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范文范本,希望能对大家的写作有所启发和提高。为了将本学期的工作做得更好

    大学生入学自我介绍的技巧(汇总15篇)

    自我介绍不仅仅是简单地告诉别人你的名字和职业,更应该突出你的个人特点、专长和成就。接下来是一些成功的自我介绍范文,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思路和参考。怎么说呢,我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