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 乡村振兴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模板5篇)

时间:2024-09-29 作者:书香墨

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篇一

摘要:针对目前全面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以平阴玫瑰小镇为例,从“五个振兴”的角度分析了平阴玫瑰小镇发展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打造绿色集约小镇、留住人才等具体建议。

关键词:乡村产业;平阴玫瑰小镇;五个振兴

1存在的问题

1.1加工企业相对分散,发展模式存在缺陷

据调研,玫瑰小镇的玫瑰加工销售企业和作坊有百余家,产业分散化对玫瑰产业的振兴有很大影响。虽然有惠农、天卉等龍头企业,但并未大幅度带动当地其他企业和农户的发展。就发展模式而言,由于“互联网+”的影响,玫瑰小镇向o2c、o2o等模式转变,但这些模式仍存在缺陷,如o2c模式产生的利润比较低,不利于企业长期发展[1]。

1.2原有人才外流严重,专业培养模式缺乏

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二元结构体制,客观上导致了农业农村人才及劳动力的流失。平阴县主要劳动力外出务工,家中剩老人和儿童留守,人才外流严重且人才结构不合理,缺乏创新原动力。

1.3文化消费占比偏低,公共设施投入不足

随着经济的发展,村民收入增加,村民的文娱活动不断增多,但由于文化程度较低,绝大部分缺乏自我文化提升的能力,文化消费在家庭的消费支出中占比偏低。各村存在一些文化产品供给过剩而另一些供给不足的矛盾,而且与城市公共文化设施相比,平阴县投入相对不足,具有滞后性,文化基础设施和公共文化产品及其文化服务有待加强。

1.4生态存在有了基础保障,管理力度亟待加强

玫瑰镇在政府的号召下加大投资,新建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站各一处,同时进行了防护林绿化建设,整体生态水平显著提高[2]。虽各村已有垃圾集中投放处理场所,但因管理力度不强,垃圾成堆、无车搬运的现象时有发生。

1.5基层党员结构老龄化,村民缺乏参政主动性

目前存在基层党员干部年纪较大,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较低,对新政策执行能力较差等问题,这一系列问题都影响着平阴县基层组织建设,不能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

2提出建议

2.1提高特色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定期组织玫瑰企业交流会、举办产业高峰论坛。以企业需求和各方的共同利益为基础,建立资源共享机制,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升产业技术创新能力,带动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发展。建议引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运行主体,并引入社会各界的监督,形成“企业主体,政府服务”的新运行模式。

2.2挽留、引进、培育人才三法并行,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发展壮大平阴县玫瑰产业,以亲情、友情、乡情为着重点挽留人才,拓宽引才渠道,吸引跨学科、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提高专业化管理水平。培训鼓励发展新型农民工,政府联系企业定期举行技术产品交流活动,并抽检优秀人才组成队伍下田下乡进行实地讲解指导工作,注重培养组织技术型农民工人,鼓励村镇上大型优质种植户带领当地农民共同发展,发挥带头作用。

2.3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政府应加大教育支出力度,完善中小学基础设施建设,制定高福利、高待遇的优惠政策,联系各大高校,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

2.4致力打造绿色集约宜居小镇,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建设产业园区,通过物流运输方式联合各玫瑰企业,共享资源和产品技术,运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绿色循环经济模式。

参考文献:

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篇二

众所周知,我国传统的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生产方式,其生产效率较低,生产成本较高,投入产出比较低,与发达国家相比缺乏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如我国大豆单产为300多公斤,而美国达到了500多公斤;2017年我国每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分别为375美元、334美元,美国生产一吨小麦、玉米的成本却只有224美元和142美元;2017年我国农产品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998.2亿美元,贸易逆差却达到了495.4亿美元。由此可见,采用传统生产方式生产的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较弱。

乡村产业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法律、法规等方方面面,而且乡村产业项目投资较大、见效较慢、周期较长,投资回收期一般都需要5年左右。而我国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发展严重失衡。

如2017年我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432元,只有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396元)的36.91%等。此外,从实地调研情况来看,我国村民与村干部大多文化素质较低,意识理念比较落后,乡村产业发展的专业素养不高,缺乏相应的战略眼光和各种资源。因此,目前乡村缺乏技术、资金、人才、信息、市场、渠道等相关资源,使我国乡村产业发展受到了较大约制。

虽然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对新时代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战略规划、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作出了全面部署和安排。

但由于各省、市、区县、乡镇、行政村的情况千差万别,其优势、机会、劣势和威胁差异较大,不可能采用同一种模式发展乡村产业。而如何发展?朝什么方向发展?采用何种模式发展?需要采取哪些策略、办法和措施?这些都需要从战略层面来考虑。但从调研情况来看,我国各地区的《乡村产业振兴发展规划》还比较滞后,这就使得我国不少乡村的产业振兴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发展路径以及需要采取的策略、办法和措施等不明确。这对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极为不利。

对于乡村产业发展,无论是从事特色种植业、特色养殖业或乡村特色旅游业,都需要从上游、中游、下游等各个环节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才能实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进而做大产业规模,提升产业附加值。而要形成比较完善的产业链,需要完善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作保障。

从实地调研来看,我国有不少区县的乡村产业发展机制还有待完善:一是缺乏《乡村产业发展实施细则》;二是乡村产业发展的相关优惠政策不配套,如农业资金主要用于乡村产业项目的基础设施建设,对其它产业链环节的支持与扶持较少等;三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融资机制不完善,乡村产业项目的融资非常困难;四是乡村产业发展的激励机制、保障机制等有待进一步完善。

加快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但土地问题涉及到村民的切身利益,特别是作为弱势群体的村民来说,其土地权益在流转过程之中难以得到有效保障。

在实地调研中发现,目前我国在土地流转过程之中有不少问题没有规范,如土地流转形式如何选择、流转价格如何确定、土地如何折股量化、流转风险如何防患、事中事后如何监管、生态环境如何保护、土地流转服务平台如何建立、流转管理服务费如何收取、纠纷调解仲裁体系如何建设等,都还没有具体的相关规定。这就导致村民的土地权益不能得到有效保护,如土地租赁,有的地方每年每亩收费800-1000元,有的地方每年每亩只收200-500元等。

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篇三

20xx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围绕组织领导体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才支撑、民生保障等领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2018年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意见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之后,全国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成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全面形成。

(二)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培育释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深化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释放乡村产业发展动能。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引导和扶持意见。

(三)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对农村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启动重点生态区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进行了系统部署,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同时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下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五)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必须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行政村自来水通达率、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和宽带互联网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等政策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

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大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虽呈现不断缩小态势,但仍处较高水平。二是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三是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尤为突出。

(二)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农村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而现阶段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发声少,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三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

(三)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来,各地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的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我国农村地区的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较为缺乏,农村地区物流经营成本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迟缓,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服务针对性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足。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统筹规划明显不足,个别地方一哄而上、同质化问题突出。

(四)农村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乡村社会治理仍然是农村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空心化”加大乡村社会治理难度。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客观上造成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农村资源资产整合难增大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所有,而自然村有资产却无自治组织,个别自然村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有的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这都带来了社会治理难题。三是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乡镇一级机构仍然存在事权和财力不匹配的问题,对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构成严重制约。

(五)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态功能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态存在诸多隐患。废水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隐患。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保护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付出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城乡结构失衡、农村贫困、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发展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发展。

(一)完善乡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完成,政府必须介入,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如美国出台有《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国出台有《国土整治令》《领土整治与发展指导法》《领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法》等,日本出台有《农地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基本法》《山村振兴法》等,韩国出台有《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治愈农业研究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定了其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二)适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城乡差距显著阶段(一般是城市化率为30%—50%),各国乡村发展均聚焦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阶段(城市化率为50%—70%),各国乡村发展战略强调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提升、保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加快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如日本通过造村运动,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韩国的新村运动也重在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阶段,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综合的乡村发展战略,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多功能性,重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构筑了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产业、农业金融、农业税收政策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政策等,与农民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民教育和培训、农民收入分配政策等,与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等。如法国政府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赔偿和生活补贴、协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补贴、对购买农业机器设备等采取补贴或免税;日本政府对“振兴八法”规定区域内满足一定条件的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

(四)提升乡村长期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体系完整、运行有效和制度规范的农业研究推广及教育体系,确保农民具备较高的从业素质。自19世纪开始,美国便以立法形式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进行规定,针对新晋农场主、农业雇工或者农业组织等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补贴计划或基金项目。法国农业教育培训制度层次分明,教育机构与科研院所、农商会等分工明确、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工人、农业技师、高级农业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日本建立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层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专门的农业大学是日本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主要培养具有技术、管理、经营和组织能力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五)规避形成乡村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整治是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耕地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废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农业推进等方面。如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法国鼓励乡村居民深入参与乡村发展规划设计,发挥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同时鼓励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颁布施行了《水质保护法》等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违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产使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不同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乡村振兴法》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关键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政府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到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下乡。把农业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性金融重点倾斜、商业性金融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支持格局。积极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产权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拓宽抵押和质押物范围,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加快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使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等值化”。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统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促成农村学业困难学生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和接受职业技能学习。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推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向乡村倾斜。

(三)深化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一是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依法开展组织登记,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地能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和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二是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根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原则,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对自愿退出的农户纳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拓展土地资产功能,提高产出水平。三是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完善土地流转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

(四)注重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计划、实施、反馈、修订等重要环节,保证农民具有广泛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区域要着重向乡村振兴重点县倾斜,培训内容着重向农业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农业文化、创业创新和农场管理等主题集中。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成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实用性。

(五)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吻合。一是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树立“大规划”理念,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规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着力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森林村庄,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具有中国传统乡村特色和秀美山川风貌的农业农村环境。二是形成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依托農产品产供销体系建设,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地理标志,加快绿色农业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注重农业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三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完善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严格限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减少农村内源性污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篇四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大历史任务,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20xx年以来,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各地各部门围绕组织领导体系、产业发展、生态环保、人才支撑、民生保障等领域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

(一)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不断健全

完善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是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取得新突破的关键因素。2018年以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推动乡村振兴的具体意见和阶段性规划,成立党政一把手牵头的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2021年2月,国家乡村振兴局正式挂牌。之后,全国各地各级乡村振兴局相继成立,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组织体系和领导体系全面形成。

(二)乡村产业发展动能不断培育释放

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各地坚持把深化農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乡村产业振兴的主线,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特色农业产业的发展,积极培育和释放乡村产业发展动能。2019年6月,国务院印发了《国务院关于促进乡村振兴产业振兴的指导意见》,针对乡村产业发展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引导和扶持意见。

(三)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指引下,各地正确处理农业农村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提高对农村地区推进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的资金支持力度,实施生态环境六大专项整治行动,推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格局,启动重点生态区人工商品林赎买改革,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四)乡村振兴的人才支撑得到进一步强化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民是主体,人才是关键。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对乡村振兴战略的人才支撑进行了系统部署,着力培养“土专家”“田秀才”等有一技之长的农村实用技能人才,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新创业,推动实施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同时不断健全农业技术服务体系,引导农技人员下乡村基层为农民提供生产技术服务。

(五)乡村民生保障水平不断提升

乡村振兴,生活富裕是根本,必须以保障和增进农民民生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近年来,各地紧紧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行政村自来水通达率、普惠幼儿园覆盖率和宽带互联网覆盖率;增加基础教育财政投入,提高农村基础教育普及率;加快推进乡村公路建设,提高农村低保和特困救助供养标准等政策举措,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

(一)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仍是最大短板

现阶段,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同时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面临的最大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仍然较大。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20年我国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值为2.56,虽呈现不断缩小态势,但仍处较高水平。二是农村地区发展普遍滞后。主要表现为水、电、气、路、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历史欠账较多,投入不足与重复建设问题并存,其中乡村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是突出短板。三是基本公共服务难以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城镇地区相比,农村地区的教育、医疗、卫生、文体、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发展相对滞后,其中基础教育和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水平不高尤为突出。

(二)乡村振兴主体的内生动力有待提升

农村和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然而现阶段主体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依然不足。主要体现在:一是“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目前,一些地区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思想,“政府干、农民看”等现象依然存在。二是农村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不够。一些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发动群众的方式方法陈旧,干部拍板多、农民发声少,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三是农业现代化和乡村产业发展缺乏有能力的带头人。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新型经营主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够紧密,辐射带动农户能力有待提升。

(三)乡村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

近年来,各地在推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乡村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水平普遍不高。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产结构不优。农业有产品无品牌、有品牌无规模、有规模无产业的问题依然存在,加之农产品标准化程度低,产品质量认证滞后,产业链条短、附加值不高。二是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发展不充分。我国农村地区的仓储、冷链、物流、信息咨询等服务较为缺乏,农村地区物流经营成本高。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迟缓,基层农技服务人员普遍数量不足,服务针对性和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三是对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的统筹规划不足。目前,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对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的统筹规划明显不足,个别地方一哄而上、同质化问题突出。

(四)农村地区的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

夯实农村社会治理是乡村振兴的根基,然而从现实情况来看,目前乡村社会治理仍然是农村工作的短板。主要体现在:一是乡村“空心化”加大乡村社会治理难度。随着农村大量青壮劳动力外出务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空心化”现象较为普遍,客观上造成乡村社会治理难度加大。二是农村资源资产整合难增大了乡村社会治理的难度。农村集体资产属于自然村所有,而自然村有资产却无自治组织,个别自然村尚未建立基层党组织,有的行政村有自治组织却没有集体资产,这都带来了社会治理难题。三是乡镇一级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有待进一步优化。目前,我国乡镇一级机构仍然存在事权和财力不匹配的问题,对实现乡村有效治理构成严重制约。

(五)农业农村实现绿色发展仍任重道远

绿色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然而从目前情况来看,我国实现农业农村绿色发展仍然任重道远。主要体现在:一是农业生态功能恢复和建设任务艰巨。一些地方发展农业生产仍是拼资源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化肥、农药等农业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严重。二是农村生态存在诸多隐患。废水灌溉、废气排放、固体废物倾倒、堆放和填埋、地膜残留、设施农业发展不规范等多因素叠加,造成不少地方的耕地和地下水污染,对农村生态安全造成隐患。三是生态补偿机制尚需完善。一些村庄处于生态保护禁止或限制开发区,付出的发展机会成本较多,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和经济补偿。

在世界范围内,发达国家和地区也在不同历史时期经历了城乡结构失衡、农村贫困、农村空心化和老龄化等发展困境。为有效应对这些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促进乡村发展。

(一)完善乡村发展法律法规体系

乡村发展仅仅依靠市场力量无法完成,政府必须介入,并通过法律、行政和经济手段为乡村发展保驾护航。在推进乡村发展战略的过程中,发达国家普遍高度重视立法工作。如美国出台有《农业法案》《土地法》《国家环境政策法》等,法国出台有《国土整治令》《领土整治与发展指导法》《领土整治与可持续发展指导法》等,日本出台有《农地法》《土地改良法》《农业振兴地域整备法》《农业基本法》《山村振兴法》等,韩国出台有《农业农村及食品产业基本法》《治愈农业研究开发及培育相关法案》等,这些法律法规基本确定了其一段时期内乡村发展的战略方向和重点。

(二)适时调整乡村发展战略重点

从发达国家的实践看,在城乡差距显著阶段(一般是城市化率为30%—50%),各国乡村发展均聚焦于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农村居民生产生活环境。在城乡差距逐渐缩小阶段(城市化率为50%—70%),各国乡村发展战略强调乡村产业发展以及就业机会提升、保护乡村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加快乡村社会服务水平建设。如日本通过造村运动,重点发展农村特色产业;韩国的新村运动也重在整顿农村生活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同时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当城市化率达到70%以上阶段,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综合的乡村发展战略,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和多功能性,重在实现了城乡一体化。

(三)构建全方位的政策支持体系

发达国家普遍构筑了与“三农”发展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农业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业补贴、农业产业、农业金融、农业税收政策等,与农村发展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乡村教育、农村公共服务、农村治理政策等,与农民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民教育和培训、农民收入分配政策等,与农村生态环境和文化保护相关的政策主要包括农村垃圾处理、乡村文化传承和保护、乡村环境治理政策等。如法国政府针对农业领域的补贴政策主要包括对失去土地的农民给予赔偿和生活补贴、协助建立各种类型的农业合作社和互助组织补贴、对购买农业机器设备等采取补贴或免税;日本政府对“振兴八法”规定区域内满足一定条件的项目提供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和金融扶持。

(四)提升乡村长期发展内生动力

农民的职业素养和技能是农业农村发展的基础。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体系完整、运行有效和制度规范的农业研究推广及教育体系,确保农民具备较高的从业素质。自19世纪开始,美国便以立法形式对农民的培训和教育进行规定,针对新晋农场主、农业雇工或者农业组织等不同的人群,设立不同的补贴计划或基金项目。法国农业教育培训制度层次分明,教育机构与科研院所、农商会等分工明确、相互补充,能够很好地满足农业工人、农业技师、高级农业技师等不同层次的培养需求。日本建立了包括初级、中级和高级的分层次、有重点的农村职业教育体系,其中专门的农业大学是日本农民教育培训主体,主要培养具有技术、管理、经营和组织能力的农业现代化人才。

(五)规避形成乡村先污染后治理

环境整治是发达国家农村发展的重要内容,其中包括耕地污染治理、垃圾污染治理、废水污染治理以及生态农业推进等方面。如美国为解决畜禽养殖生产对环境的影响,推行了综合养分管理计划(cnmp),推进畜禽养殖废弃物处理和综合利用;法国鼓励乡村居民深入参与乡村发展规划设计,发挥当地居民保护环境的主体作用,同时鼓励支持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的发展。在点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颁布施行了《水质保护法》等法规,制定了严格的水质监测标准,对违规企业给予严厉处罚;在面源污染治理方面,日本针对乡村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生产使用、垃圾分类处理等不同问题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意见》《乡村振兴法》等文件的出台和实施,我国乡村振兴的“四梁八柱”政策体系已经形成,下一步关键是强力推动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落地见效。

(一)以要素下乡为抓手扎实推进产业兴旺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基本路径,是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和多元经营主体培育,关键在于人才、技术、资金等农村产业发展要素的优化配置。一是促进人才下乡。乡村产业振兴需要大量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综合管理型人才和专业技术型人才,政府要搭建农村创新创业绿色通道,引导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城市务工返乡人员带项目、带技术到农村创业,推动乡村人才振兴。二是促进科技下乡。发挥科技在农业生产中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科研院所、技术推广单位到农村建立试验示范基地,鼓励专业技术人员深耕乡村,推动“科技下乡”向“常下乡”“下长乡”转变。三是促进资金下乡。把农业农村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财政投入要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形成财政优先保障、政策性金融重点倾斜、商业性金融积极参与的大金融支持格局。积极开展农地承包经营权、林权、大型农机具等多种产权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拓宽抵押和质押物范围,为乡村产业发展破除资金障碍。

(二)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

围绕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要加快补齐乡村基本公共服务软硬件设施,使城乡居民在公共服务等方面实现“等值化”。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持续推动“四好农村路”提质扩面,有序推进较大人口规模自然村(组)等通硬化路建设,支持村内道路建设和改造。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任务,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将城市管网向农村延伸,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另一方面,要加快补齐农村公共服务短板。统筹乡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布局,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供给。扩大职业教育学校在农村招生规模,促成农村学业困难学生在职业学校完成义务教育和接受职业技能学习。推进标准化乡镇卫生院建设,改造提升村卫生室,推动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向乡村倾斜。

(三)深化改革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

加快推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充分释放农村土地资产功能。一是扩大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全面开展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加快推进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依法开展组织登记,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供地能力,建立统一的城乡建设用地基准地价体系和使用权网上交易平台。二是完善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和有偿退出制度。根据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原则,采取有偿使用的办法,对自愿退出的农户纳入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放活农村宅基地使用权,鼓励农民利用自有住宅依法从事乡村旅游、乡村民宿等乡村产业的发展,拓展土地资产功能,提高产出水平。三是推动农村土地资产化。引入多元主体参与土地流转和闲置宅基地盘活,完善土地流转中的激励约束机制、市场价格机制和竞争机制,提高土地要素的配置效率。

(四)注重教育培训增强乡村内生发展动力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民的主观能动性,培育提升乡村内生发展动力。一方面,要突出农民在乡村振兴中的主体地位。突出农民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规划、计划、实施、反馈、修订等重要环节,保证农民具有广泛的参与权、决策权、知情权等。另一方面,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制度。大力加强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设立农村劳动力培训中心,引导高校、科研院所以及各类培训机构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区域要着重向乡村振兴重点县倾斜,培训内容着重向农业发展理念、绿色发展、农业文化、创业创新和农场管理等主题集中。鼓励引导农民通过弹性学制参加中高等农业职业教育,将农业企业和农业园区等建成农民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创业孵化基地,全面提升农业劳动者职业技能的实用性。

(五)坚持绿色发展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绿色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在于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相统一,这与乡村振兴战略的“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发展目标吻合。一是提升村庄建设规划水平。树立“大规划”理念,统筹做好生产、生活、生态规划,落实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着力培育特色田园乡村、水美乡村、森林村庄,打造一批示范性强的美丽宜居村庄,创建具有中国传统乡村特色和秀美山川风貌的农业农村环境。二是形成农业绿色发展和农民增收互相促进的良性机制。依托農产品产供销体系建设,推广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标识和地理标志,加快绿色农业标准化、透明化、规范化。注重农业与生态资源、文化资源和旅游资源的融合,提升农业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休闲价值、经济价值,提升农业整体效益。三是加强环境污染治理与生态修复。完善乡村污水和垃圾处理基础设施,严格限制城市和工业污染向农村转移,减少农村内源性污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严格执行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休养生息制度。

政府乡村振兴招商引资考察邀请函篇五

“国富而贫治,曰重富,重富者强”。农业强不强、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决定着乡村振兴的成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乡村振兴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实践探索。

(一)产业短板

当前乡镇产业振兴普遍面临产业链单一、农产品种类少、多而不优、销路不畅,现代装备应用不足、科技支撑能力不强,优秀产业技术人才短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电子商务发展动力不足、市场化适应能力弱等产业短板问题。例如:基层引进并规模化种植经济作物,规模大、产量高、质量好,但受市场价格的影响,收购商不履行收购协议,低于协议价收购或是不收购,加之供过于求,导致经济作物滞销或低价销售,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二)人才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人力资本短缺、人才综合素质不高,农村在家劳动力不足、劳动力均龄偏大,人才引进机制不健全、引进激励政策吸引力不够,后备干部和技术性人才储备不足等,致使乡村发展人力资源难以保障。例如:五珠乡全乡人才库共计923人。其中,后备储备干部24人,技艺技能类20人,商企业技术应用与推广类43人,经营能手类27人,35岁以上人才占52%,本科及以上学历人才占62%。

(三)文化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公共文化设施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农村文化人才队伍薄弱、传统优秀文化和红色文化传承难,红色文化、优秀文化及民族特色文化挖掘难,文化活动形式单一、内容枯燥等短板问题。如:苗族的手工织布与刺绣文化正在渐渐的消逝,年轻苗族女性会织手工布和刺绣的人寥寥无几,加之受机械化带来的极大冲击,纯手工刺绣效率低的劣势更加凸显,给传统技艺的传承带来了更大的困难。

(四)生态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生态建设投入不足、群众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不强、农业产业发展现状与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要求差距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繁重,高污染企业逐渐向乡村转移等短板问题。例如:受生活习惯、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等影响,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仍然面临较大困难,主要表现为说一说、动一动、扫一扫、清一清的“木头人”现象较为普遍,村规民约执行难、保持环境清洁常态化难。

(五)组织短板

当前乡镇普遍面临农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强,农村党员老龄化严重,党员综合素养欠缺、先锋模范作用发挥不够,组织活动弱化淡化不正常化,组织经费投入不足、活动场所标准化程度不高等短板问题。例如:部分农村组织活动场所年久失修情况突出、桌椅凳子配套不足、党员群众开会自带凳子等;外出务工党员较多,流动党员管理难,村组党支部组织活动难,党员参与率低。

一是发展资金投入不足。各级财政困难,对农业农村农民各方面的发展投入不足;农民自我累积不足,发展现代农业的内生动力不足;农业生产投资大、见效慢、回报率低,对工商资本和社会资金的吸引力不够;新型经营主体准入门槛过高,贷款难、融资贵,难以发展等等。

二是产业发展、人才保障、文化保护与传承、生态建设和组织建设等体制机制不完备,各地未能因地制宜的制定和完善符合本地发展的相关体制机制,各项工作的开展缺乏足够的根据和制度保障。

三是乡村青壮年外流严重。有人才能发展,有人才能创造财富。随着现代化发展,农村极大部分青壮年常年外出打工,只有过年过节才回家一趟,常年在家的只有受教育程度低的留守老人和小孩,农村的发展力量被城市抽走,农村越来越空心化,难以发展致富。

四是乡村发展动力不足。基层未能全方位发掘乡村自生发展动力,或是未能为乡村发展制造动力;另外,乡村建设、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建设等规划滞后,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问题等原因也制约着乡村的进一步发展。

产业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产业振兴,要立足本地实际,瞄准发展定位,激发内生动力,发展多功能农业,大力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品牌引领产业优化;以科技创新驱动产业提质;以城乡融合激发产业活力;以适度规模经营补齐产业短板。

人才振兴方面:实现乡村人才振兴,要坚持党管人才,强化对人才工作的指导;以财政项目和人力资本开发为抓手,创新人才引进方式,建全人才引进机制、优化人才引进机制和环境,搭建人才服务平台,建立人才智库,留住农村优秀人才、吸引外出人才回乡,支持和鼓励一部分社会优秀人才下乡,内外合力实现人才、智力回归;培育新型农民,培养乡村干部,吸纳优秀乡贤,增强农业农村内生发展能力,提升乡村自我发展能力,以人才汇聚推动和保障乡村振兴。

文化振兴方面:实现乡村文化振兴,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挖掘乡土文化人才,弘扬主旋律和社会正气,传承和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与本地红色文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激发自觉参与的内生力,充分发挥乡贤乡绅的引领力;大力移风易俗,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

生态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生态振兴,要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着力打好碧水保卫战,扎实推进净土保卫战。提高群众环保意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全面落实河(湖)长制;严厉打击乱占耕地建房违法行为;推进小流域综合治理,强化源头治理;加强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切实实施生态保护与修复工程;实现农村生态环境监管常态化。

组织振兴方面:实现乡村组织振兴,增强基层党组织力量,要充分发挥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严格执行“三会一课”制度,结合“万名党员进党校”“党课开讲啦”、党史学习教育等,强化对党员的培训教育,提升党员队伍素养;增加基层党建工作经费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修缮活动场所,规范活动场所建设,确保活动开展有保障,按照“五个基本”规范化建设要求,全面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关范文推荐

    采购文员简历个人优势和劣势 采购文员标准个人简历表(模板5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

    普通员工发言稿o字(精选5篇)

    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

    最新银行支部工作述职报告总结(优秀5篇)

    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2023年意识形态专题检查报告 农民工工资支付情况专项检查报告(优秀6篇)

    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报告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反思(模板6篇)

    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下面是小编

    酒店工作总结(精选7篇)

    总结是对前段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全面回顾、检查的文种,这决定了总结有很强的客观性特征。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总结范文,仅供参考,大

    最新精神科护士年度考核表个人工作总结(汇总5篇)

    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什么样的总结才

    大学校长校长述职述廉报告总结 校长述职述廉报告(通用5篇)

    报告是一种常见的书面形式,用于传达信息、分析问题和提出建议。它在各个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学术研究、商业管理、政府机构等。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以下是

    2023年简历工作经验(精选5篇)

    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简历工

    2023年小学个人总结及自评 小学个人总结(实用8篇)

    总结不仅仅是总结成绩,更重要的是为了研究经验,发现做好工作的规律,也可以找出工作失误的教训。这些经验教训是非常宝贵的,对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与指导作用,在今后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