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方案需要考虑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充分利用有限的资源取得最大的效益。如果您正在寻找实施方案的灵感和创意,以下的范例或许可以给您提供一些启示。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一
为实现社区工作目标,进一步创新社区管理与服务方式,实现社会管理全覆盖。社区按照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责任明确的原则,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开展网格化管理工作,具体安排如下:
通过健全网格化管理责任制,通过网格化管理实现社区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网格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按照条块结合、属地管理为主的原则,在社区内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网格,构建“纵横交错、分片包干、全面覆盖、分级管理、层层履责、网格到底”的长效管理体系,建立一岗多职,一专多能的监管网络,以及权职明确,任务清晰,流程规范,运转灵活的工作机制。
按照“地理布局、任务相当、方便管理、界定清晰”的要求,依据社区实际情况,将社区划分7个网格。由网格员和社区民警牵头,联络各小区物业负责人,通过由物业提供服务,社区辅助的方式为居民提供各项服务。
按照网格化管理模式,街道挂点领导徐凯为组长,社区主任为副组长,社区工作人员为成员的社区网格化管理小组。负责对网格管理的总体协调和系统管理工作,总体实施及各网格综合事务的调处。构建了“组长——副组长(社区组长)——网格员——小区物业——楼栋长”管理机制。在科学合理的网格化管理实施方案的基础上,落实责任制,确保让各项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根据辖区特点,每个小组统一归组长调度,由组长下发工作安排,副组长安排每日的工作,即“小组组员向副组长负责、副组长向组长负责”从而实现社区网格化管理无缝隙、全覆盖。
根据网格化管理工作人员划分,明确各人工作职责及任务。
(一)组长职责
组长负责各职能职责,制定维稳工作网格化实施管理方案,并组织实施,向副组长传达街道相关文件,向副组长安排相关具体实施方法,召开会议,听取工作开展情况,了解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并对下一步工作进行部署和安排。
(二)副组长(社区组长)职责
副组长负责落实社区工作安排,开展社区各项工作,依据维稳工作网格化实施管理方案,科学合理安排。对各网格员反馈的问题及辖区情况及时解决,解决不了,及时上报组长研究解决。
(三)民警职责
(1)收集掌握信息。社区民警要建立一本社情民意手册,记录辖区当中的社情、民情和警情。通过各种渠道主动搜集各类涉及稳定、治安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为领导机关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2)加强人口管理。社区民警要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台帐,其中包括常住人口登记手册、暂住人口登记手册、重点人口登记手册、出租房屋登记手册全部纳入管理视线,特别是加强暂住流动及重点人口的管控,对暂住人口实行集中清、普遍建、分类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对辖区内的违法犯罪嫌疑人能及时发现、有效控制。
(3)组织治安防控。带领社区巡逻队加强巡逻,树立超前防范的意识,针对社区当中治安复杂部位和区域,挖掘社区防范资源,将社区各方面力量有效组织起来,开展群防群治工作,预防和减少各类案件的发生,确保辖区治安秩序良好。
(4)抓好阵地控制。对社区内公共复杂场所与地段、特种行业、企事业单位和要害部位及居民,实行属地治安管理,协助辖区内的大型单位搞好保卫工作,预防、减少违法犯罪和治安灾害事故的发生。
网格员按要求通讯工具保持24小时畅通,发现问题由社区组长第一时间与街道挂点组长通报。各网格间信息互通形成联动机制,某一网格发生情况相邻网格在接到通知后,第一时间赶到协助处理。在通信管制期间,无线通信无法使用情况下,根据实际情况,派专人负责信息报送工作。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二
为了确保事情或工作有效开展,常常需要提前进行细致的方案准备工作,方案是解决一个问题或者一项工程,一个课题的详细过程。我们应该怎么制定方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社区治理实施方案范文(精选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三
为了发挥现代社区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优化社区治理结构,维护社区和谐稳定,营造良好社区环境,提高社会治理能力,的服务社区,探索和建立各方参与、功能完善、自己管理、自己服务的多元化社区,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幸福社区社区治理工作实施方案。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努力践行科学发展观,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活动为契机,以深化社区自治为内核,以创新治理机制为保障,构建“社区党组织领导、社区组织齐抓共管、居民共同参与”的社会治理合力,探索和建立多元主体参与社区共治和居民自治相结合的“54321”社区治理新模式,变自上而下的社会管理为上下结合的社区治理,解决社区行政化管理中薄弱环节和工作盲区,全面提升社区社会治理以及服务水平,努力把幸福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与时俱进、文明祥和的“文化共同体、精神共同体、生活共同体”。
争取在3年的时间里,探索和完善“54321”社区治理模式,在体系建设上,实现理顺社区关系,强化社区功能,由单一主体治理到多元主体共治共管,形成社区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新型工作格局。在组织架构上,实现管理体制全覆盖,从单向行政化管理转变社区居民广泛参与自治,社区“网格化管理”和“扁平化管理”得到全面加强。在品牌塑造上,打造幸福社区特色品牌,加大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全面达到国家和谐示范社区标准,逐步扩大幸福社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切实提升社区为民服务水平和社区品牌效应。
主要包括7个方面,具体为:
1、社区服务与社区照顾;
2、社区安全与综合治理;
3、社区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
4、社区环境及物业管理;
5、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
6、社区社会保障与社区福利等
7、其它涉及社区居民社会生活、居民切身利益的事务。
(一)构建“五位一体”,实现社区治理由单一主体到多元主体的转变
“五位一体”是以党组织为核心,以群众自治组织、辖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为补充的参与社区治理的组织体系。通过探索和建立“五位一体”社区治理组织体系,形成一个多方协同合作的社区治理网络,动员社会各主体为社区治理献计献策,补充社区治理力量的不足,各方为社区建设分担事务和责任。在“五位一体”多元共治过程中,党组织、社区、企事业单位、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在社区治理中融合为一体,通过协商、合作、整合、互动、监督、创新的方式,达到由全社会来共同参与治理社区事务。社区党组织要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社区居委会转变理念,主动适度放权;社区社会组织按照市场规律运作,实现社区服务社会化;社区居民在社区的引导下参与社区,实现自治。同时,要建立和完善“五位一体”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定期通报治理工作情况,确定治理工作阶段性任务,研究解决治理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保持社区与居民关系的持续良性发展,实现社区对有关事务的善治。
(二)创新“四个机制”,实现社区治理由政府与居委会跳双人舞到跳群舞的转变
在建立社区组织体系的过程中,要通过制度设计,创新“四个机制”,调动社区治理主体,参与到社区共治中来,优势互补,协同治理,实现社区治理由政府与居委会跳双人舞到跳群舞的转变。
立社区文化联合会;将“六小行业”整合,成立行业协会;引进与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家政、养老等专业服务团队,将其组织化、项目化、信息化,常态化,服务社会治理;要积极发挥各类社区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提供公共服务的作用,使社区逐步从一些社会事务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退出来,让渡给社区社会组织,由社区社会组织帮社区做事,在社区事务的治理中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加大本社区社工人才的培养力度,输送社区工作者参加上级社工知识培训,鼓励社区工作者通过自学取得社工专业资格证,着力打造社工专业团队,用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方法,创办、运作幸福驿站等社区服务项目,激发社区自治活力,促进居民自治,帮助居委会提升自治能力;动员社区志愿者参与社区治理,把社区的事情交给志愿者去做,把社区现有的幸福驿站、社区图书室、日间照料、老年学校等服务设施交给社区居民使用,让广大居民群众参与到社区服务项目中。居委会要加强与社区社会组织之间的分工协作,相互配合,推动社区融合,形成社区、社团、社工三社互动的社区治理机制。
二是三方(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适时调整“三方”步调,形成社区治理合力。在日化家属区、东风大楼等“三无小区”(无物管、无主管部门、无人防物防的院落、楼栋)引导成立业主委员会,由业主委员会聘请物业公司管理小区,以点带面,逐步做到全覆盖,真正实现业主委员会的自治管理、物业公司的专业管理、居民委员会的社区管理相结合。各主体之间做到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相互补充、联合把社区治理好、服务好、建设好。
渠道、多层面地发掘社区各类人员,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来吸引居民共同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工作中。
四是三长(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引领机制。由居民自己选举产生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此“三长”来自居民并置身于居民当中,与居民彼此间相互信任,容易沟通,依靠骨干群众去做大多数群众的工作;发挥“三长”在解决环境治理、文化治理、化解矛盾、协调利益、服务群众、凝聚人心、排忧解难等社区事务中的引领作用,带动和达到全体居民自觉自愿参与到清理楼道杂物,关照空巢老人等社区事务中,为创造美好幸福家园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落实“三项保障”,实现行政化管理到居民自治的转变
一是保障“四个制度”的落实,即保障居民代表大会制度,居民协商议事制度,居民评议制度、居务公开制度的落实。进一步改进完善社区居民自治章程,制定“居规民约”,开展“自治家园”建设,对社区治理中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事项,要及时召开居民代表会、居民协商议事会进行协商、决策、公开。
二是保障“四个权利”的落实,即保障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的落实。进一步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利用好社区说事室,为居民群众当家作主提供平台,引导居民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个人意愿,从根本上减少治理过程中出现的矛盾冲突。
三是保障“四个民主”的落实,即保障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落实。探索成立楼栋自管委员会等自治组织,真正体现社区是居民的,居民的事居民自己做主,居民的问题居民自己解决。社区居委会不再大包大揽,真正实现社区居民的自己管理、自己教育、自己服务、自己监督,提升社区治理的能力,推进社区的文明进步,真正实现由行政化管理到社区居民自治的转变。
(四)树立“两个理念”,实现由传统的“顺民”文化向现代的公民文化的转变。
善社区治理方式方法,深入居民群众,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了解居民群众的期待和要求,使不同利益群体的合理诉求得到及时解决,生产生活安全等利益得到有效维护。在治理的过程中要换位思考,始终站在居民群众立场上,特别是站在社区弱势群体的立场上去想问题解决问题,使社区治理工作更加符合实际,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让人民群众共享社区治理创新成果,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
二是树立多元参与治理的理念,社区要从思想上转变观念,抛弃传统的“行政管理”“家长作风”“独家经营”以及“大包大揽”的理念,以开放包容的姿态,树立多元参与理念;以多种方式听取、采纳居民意见,尊重民意,让大多数社区主体参与社区治理,以此改善和优化社区与居民的关系,使社区的治理工作得到最大多数群众的支持和理解,减少社会矛盾和冲突。同时,社区应开放决策,将一部分权力让渡给社区居民,让居民参与决策,在决策过程中,社区与居民形成互动和协同,让居民充分利用自己的权力,真正做到从“替民做主到让民做主”。社区各主体要转变观念,以主人翁的姿态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社会治理事务中去,发挥集体和个人的智慧,向社区献计献策,建设美好家园,创造幸福生活,让多元参与社会治理成为一种文化和习惯,以促进多元参与社区治理的良性发展。
(五)培育一种社区精神,由单纯的共同生活到彰显特色的共筑精神家园的转变。
社区居委会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核心要求,结合本社区特点,牢牢把握“崇文厚德兴业、共享幸福和谐”的社区精神和灵魂,把这种精神和灵魂渗透到居民的生产生活中,把它变成一种追求、一种梦想。社区要按照全国和谐社区建设的标准,抓好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服务、活动功能平台,彰显出幸福社区的幸福文化特色;为居民楼院、主要路巷、特色古树设计文化名称,把静态的物体赋予人性和灵性,赋予文化内涵。以弘扬家庭美德,传承文明家风,构建和谐社区为目的,开展在社区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居民活动,培育好的家风、民风,评选不同年龄段、不同层次的夫妻关爱、孝老爱亲、教子有方、勤俭持家、邻里友善等各类道德模范,形成独有的社会风尚,邻里风气;通过召开居民会议讨论、举办社区精神签名仪式,来弘扬社区精神,把这种精神形成一种理念,入心入脑,让社区全体居民认同、认可,并将社区精神变成社区居民的共同价值追求。
具体分为三个阶段:
(一)宣传发动阶段(20xx年3月至5月)
组织开展大规模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召开会议,制作宣传展板、悬挂横幅,张贴宣传单,入户调查等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多元治理的意义、要求、内容,做到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二)探索治理阶段(20xx年6月至20xx年6月)
要集中时间和人员,按照本方案的要求,构建“五位一体”组织体系,制定运作治理的工作制度;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开展社区事务的治理活动;结合社区现有的资源,分内容逐步进行治理:
1、开展社区养老服务工作,运作幸福驿站项目,孵化和培育读书、养老等社团组织;
2、整合社区文体队伍,成立社区文体联合会;
3、治理出店占道经营,成立行业协会;
4、在“三无小区”成立业主委员会、楼栋自管委员会实现楼院自治。
5、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最美居民活动,弘扬传统美德。
社区根据治理内容及时召开总结会议,研究解决治理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遇到的困难。
(三)巩固提高阶段(20xx年7月至20xx年3月)
进一步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形成长效管理机制,巩固和扩大治理成果,推进社区治理活动规范化、常态化开展,确保社区治理取得实效。
为加强社区在社会治理工作中的组织指挥和协调能力,成立社区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社区书记陶传兵任组长,社区副书记、主任吴金萍任副组长,社区班子成员、社区组织和各单位主要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社区服务中心,党委委员王琴任办公室主任。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四
朝农街道办事处地处西湖区朝阳新城,目前管辖10个社区居委会,面积4.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8万人,近几年,因朝阳新城的快速发展,新建楼盘多,且大部分楼盘已完工并交付使用,业主正在陆续入住,现都由新光、五坊、天琴湾西苑、天琴湾东苑、隆泰苑、向阳社区代管新建楼盘,共管辖新建楼盘14个,总住户1万4千余户。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xx]13号),根据民政部《关于做好20xx年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以“推进社区分类治理实现服务精准施策”为主题,大力推进街道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为确保我街道实验目标如期完成,现制订如下实施方案:
认真落实中发[20xx]13号文件精神,以强化党建工作为引领,以扩大居民参与为基础,以解决问题为导向,以居民群众满意为标准,以优化社区服务为重点,以深化居民自治为内核,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营造和谐温馨社区氛围为追求,切实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为建设美丽幸福西湖提供有力保证。
1.坚持党的领导,确保方向。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确保社区治理始终保持正确政治方向。
2.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相信群众、团结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把服务居民、造福居民作为社区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依靠居民,依法有序组织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实现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共享。
3.坚持改革创新,依法治理。强化问题导向和底线思维,积极推进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
4.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结合自身资源、条件和人文特色,制定针对性工作思路和推进策略,形成既有共性又有特色的街道社区分类治理模式。
5.坚持统筹推进,重心向下。动员协调各方力量、各个层次、各项工作,统筹结合,共建共享共进。把眼光、资源、管理、服务向下,真正做到基层“吹哨”、部门“报到”。
根据朝农街道的实际,结合社区房屋结构、人口密度、环境设施及居民结构等要素,对社区进行细化分类,根据不同类型社区的优势、短板和特征,充分考虑不同类型社区居民特点及需求差异,制定针对性治理方案和措施,配套个性化治理方式和方法,尤其在社区治理资源配置、社区服务供给、社区居民自治等方面实施共性差异化相结合治理,提高社区治理的精细化程度和精准化水平。通过二年探索实践,将“精细化治理、精准化服务”理念融入社区治理全过程,着力打造社区分类治理西湖模式,为中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城市社区探索实施分类治理提供有益参考和借鉴。
(一)推行社区科学分类。
组织开展社区情况专题摸底调查活动,对全街道10个社区进行全面摸底和梳理。在此基础上,充分考虑人口、地域、文化、设施等社区基本要素,依据人口密度、居民构成、小区特征、物业模式等差异情况,将全街道10个社区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超高密度开放式老旧社区。
凉伞树社区、红苗社区、灌婴路社区、五坊社区、新光社区。主要特点:社区内无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大于20%;“4050”下岗人员多,居民交往密切,相互熟悉,对社区有较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社区具有浓厚的文化地域特色。
存在的主要问题:生活环境脏乱差,房屋老化、基础设施不配套,物业管理缺位,人员复杂、利益诉求多样,居家养老需求、困难人员生活保障需求等“刚性”需求不断增加,社区资源处于“僧多粥少”的境地。
2.中低密度封闭式商品房社区。
天琴湾东苑社区、天琴湾西苑社区。主要特点:社区内封闭式商品房小区居民占社区居民总数的50%以上,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在5000至10000人之间,各类群体分布比较均衡,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10%左右,失业率低于2%,居民平均收入水平位于中等以上,主要分布于新城区,大部分有专业的物业公司管理,社区基础设施完善,生活环境优美。
存在的主要问题:邻里关系较为冷漠,居民与物业公司矛盾冲突不断,业委会难以获得大多数业主的认同,物业公司提供服务得不到很好的监督整改;街道和居委会对小区的治理,没有发挥应有的监督和指导作用;职能部门对小区的管理各自为政,与居民、居委会、业委会未建立有效的衔接沟通机制;一些小区日常生活并不便利。
3.低密度回迁式安置片区。
隆泰苑社区、向阳社区、悦湖社区。主要特点:是典型的城市化进程中兴起的居民区,一种是农场社区居民集中安置区,土地被征用,由本场建成安置小区集中居住;另一种是保障房小区,提供给保障房申请家庭。地段主要集中于新城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一般在5000人以下,65岁以上老年人占比大于10%,失业率大于4,5%。
存在的主要问题:人户分离现象普遍,空心化程度较高;居民之间关系疏离,对社区缺乏归属感,公共事务没人管理;社区配套设施缺失,社区建设层次相对较低;拥有非市场化专业化的物业管理,社区自治水平低下,人居观念落后,农民变居民的进度缓慢,平房进楼房适应能力不够;精神生活贫乏,麻将室、棋牌室、茶室散布小区,甚至黄赌毒偶有发生。
(二)推进多元主体、更好服务辖区居民。
实施社区“大党委”工程。在所有社区全面推行“双向服务、全域融合”的社区“大党委”。
在坚持党组织隶属关系不变的前提下,打破原有以条为主、条块分割的封闭式党建模式,在横向创建以社区“大党委”为组织核心,非公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群团组织等共同参与的`组织设置新架构;在纵向理顺街道综合党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党群微家”党小组“四位一体”的党组织网络,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组织全覆盖,推动街道社区党建、驻区单位党建、行业党建互联互动,促进责任联动、组织联席、资源联享、党员联管、活动联办、民事联商,实现全区域统筹、各方面联动、多领域融合,着力提高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促进基层治理水平提升。
实行社区公共资源优化整合。探索“一委一站多居”扁平化社区管理体制,针对人口密度较高的超高密度开放式老旧社区,整合现有邻近的两个社区的场地资源,集中设置一个区域化中心社区工作站,专职从事社区公共事务服务;剩余的原居委会的社区服务和办公用房,用于居委会开展居民自治和服务场所,并对社区人财物进一步合理调配,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效果。
探索“全岗通”社区综合服务模式。对社区工作人员开展全科业务培训,建立工作运行机制,制定“首问接待”等制度,打破社区专职工作条线壁垒,实行“全天候接待、全方位受理、全过程负责”,让居民群众始终“找得到人、办得了事”。
在所有社区逐步实现“1+5+x”社区邻里中心全覆盖。20xx年在兰宫路社区尚水花园小区建设一个“1+5+x”社区邻里中心。围绕生活便捷化目标,逐步构建“15分钟+24小时”生活服务圈,以党建为统领,配套教育、医疗、助老、商业、文体5类基本服务形态及若干衍生业态;使“邻里中心”成为营造社区文化、荟萃社区精神、增进邻里和睦的客厅;成为汇聚生活服务、为老服务、健康服务以及其他服务的综合体。
实施“老旧小区环境提升”工程。针对超高密度开放式老旧社区存在的环境脏乱差、基础设施老旧缺失问题,优先将该类社区纳入到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投入资金实施一批社区环境改造项目,积极推进微改造、美丽楼院打造。达到“路平道净、线齐物整、灯亮墙美”,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一)前期准备阶段(20xx年3月)。
1.制定实施方案。在对全街道10个社区进行调查摸底并广泛听取街道、社区意见基础上,根据西湖区民政局申报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朝农街道开展全国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
2.组织调研学习。组织有关人员赴国内社区治理先进地区进行学习考察,注重借鉴先进地区经验做法,结合实际,完善推进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的政策措施。
3.成立领导机构。建立街道办事处主要领导任组长,相关科室为成员的领导协调机制,统筹领导协调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
(二)深入实践阶段(20xx年4月-20xx年12月)。
1.开展试点(20xx年4-12月)。结合社区分类,选取2个社区进行分类治理试点,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2.全面实施(20xx年1-12月)。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在街道10个社区全面推行分类治理。
(三)总结推广阶段(20xx年1月-20xx年3月)。
对三年实验成果进行全面总结评估,对发现的瓶颈和短板提出针对性举措,予以完善,在总结中推动实验成果落地;对照实验各项任务要求,固强补弱,确保成效。
(一)加强领导,统筹推进。成立朝农街道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实验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由街道办事处书记总负责,街道主任任组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街道各科室等为成员,办公室设在街道社会事务办,办公室主任由街道分管民政领导担任。各社区要成立相应领导机构,结合实际制定符合社区特色的方案,强化组织指导,切实抓好任务落实,确保实验任务有序推进、如期完成。
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社会治理和服务创新各项工作。把此项工作纳入朝农街道办事处的重要议事日程,定期召开创建工作专题会,研究讨论实验任务推进情况;各成员科室要结合各自职责,密切协作,分工配合,共同推进此项工作。
(二)保障资金,加大投入。积极推进社区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奖励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工作中的优秀“社区带头人”、“居民领袖”、社会组织负责人等先进个人,扶持社区治理重点项目,建立长效激励机制,全面提升朝农街道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水平,确保工作顺利开展。
(三)加强督查,推进工作。加强工作督查,将社区治理工作纳入年度综合目标考核范围,社区治理工作、共建共商共管共治工作纳入社区书记每年述职内容。各社区每季度向街道工作领导小组书面汇报工作开展情况,及时总结经验,街道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采取定期和不定期的方式,对各社区开展社区治理工作进行抽查和督查。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五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式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看到社区硬件面貌彻底改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社区基本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制度价值?本文从我区石门二路街道达安城、新福康里两个社区个案调查状况出发,试图找出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怎样影响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条件,并进一步指出地区政府在这种基础关系结构转型后应扮演什么角色,而这一点对于积累新式社区管理经验,以至“打造国际一流社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达安城小区和新福康里小区原来都是石库门旧式里弄,是近几年通过旧区改造在我区较早建成的新式小区。据我们的调查,达安城小区住宅共58414平方米,业主579户,新福康里小区住宅10.8万平方米,有主业1246户。这些业主或者通过回搬或者通过新购都取得了房屋的产权,是新小区的真正主人。两个小区业主全部入住后,相继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目前,达安城小区已是第二届业主委会员,有11人组成;新福康里小区也成立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有13人组成。两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立后,都与管理小区的物业公司(前者是上海达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是上海百事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与物业公司形成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两个小区相同的是,所聘用的物业公司都继续了业委会成立之前的管理本小区的物业公司,而两个物业公司与原来的小区开发商都有某种关联。目前从整体上而言,两个小区的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关系良好,业委会对物业公司整体上是信任的,但有不满意的地方,达安城小区业委会对于物业公司就小区内开公司问题的处理情况不甚满意,新福康里小区居民因小区内盗窃案件不断发生以及物业收费较高而颇有微词。
二、城市社区基础产权关系的变革。
我们知道,传统城市社区大多数的住房是由居民的工作单位分配的,居住者没有通过市场交易价格购买房屋,而是作为工作单位的成员进入居住区的,因而居住者不是房屋的产权人。房屋的产权属于居民的工作单位(集体)或者国家(由政府房管部门代表行使)。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权相应地被赋予了准政府性质的物业公司(由“房管所”转制而来),这些准政府机构代表政府拥有物业资源的占有、处置和受益权,同时也程度不同地替政府承担着部分社会福利功能。居民或单位交出的物业管理费用只具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平衡物业公司实际的支出成本,这些费用要么由政府贴补,要么由单位组织统一负担,甚至还可能由小区经营的其它收入(比如停车场、房屋出租等)来填补。正因如此,物业公司不仅视自己为当然的管理者,而且是身份和地位都高于居住者一方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房屋资源的社会提供,是他们代表政府为居民提供了福利。在物业眼里,居民是一个准公共福利的享受者,是物业管理照顾的对象。居民不住,对物业的生存没有影响,但反过来,如果物业停止了工作,对居民的影响极大。如果居民希望保留楼前更多的绿地,希望减少油烟、噪音污染,希望建造自行车棚等,居民就必须或者通过请求其产权单位代表他们向物业交涉,或者集体通过信访的形式向物业呼吁。事实很清楚,是居民依赖物业的资产生存,而不是相反。物业与居民之间是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居民无权约束物业,居民公共需要的能否实现基本上取决于物业的良心发现,而非法律的约束。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传统社区中,物业只承担了社区管理的部分职责,主要是房屋的拆建、修葺等,另外一部分管理职能,如垃圾清扫清理、卫生整治、小区安全等,是由政府机构(街道及有关部门)或准政府机构(居委会)来承担的。
在达安城和新福康里两个新式小区,我们看到,新的城市居住社区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居住者身份的变化,房屋产权已通过购买归属到个人或家庭。这样一来,旧的业主主体――单位、房管局或开发者已经转变成新的,他们是购买了房屋的社会集团或个人。于是,一种对等的市场关系就出现了:业主成为房屋的产权人,他们以管理费购买物业公司的保安、绿化、清洁等社会服务,物业公司则以提供服务作为交换,从业主的购买中获得生存。这个市场关系使得交易双方――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地位趋向“平等”,更准确地说,是趋向于各自权利义务的对等配置。业主的选择权被《上海市居民小区管理条例》合法化,这个条例明确承认,由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具有运用签署合约选聘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这种居住者的选择权,显示了他们同物业不同以往的纵向关系性质:他们是由聘用合约联系起来的交易双方,成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关系。这样的关系意味着,物业从一个准政府式的、有权力的社会管理者,转变为一般的、提供管理服务的社会单位。这意味着从前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转变成签约关系,各方具有权利义务的对等、从而可能相互约束的地位。很明显,这是一项权利配置的重构-转移过程,它改变着权利配置的规则,并在其基础上造就着新的社会关系。
三、新的社会公民组织和新的公共利益空间的出现。
随着城市社区产权关系的变化,对一部分稀缺的社会价值――资源、商品和劳务――而言,它的分配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参与分配管理资源“主体”方面的变化,是一些社会管理责任的开始转移,从政府、房管部门、单位或物业开发者等组织的单方面的责任转移到居住者为主要的责任方去了,但由于成本、时间和专业分工的原因,他们需要委托物业公司来代理这份管理责任。由居住者量多、分散且时间不一致,所以居住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授权方式产生代表他们行使物业选择权、公共事务的决策权的组织,这就在小区产生新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他们代表居民,试图通过竞聘选择权参与对管理市场资源、劳务供给等有价商品即价值的分配。这是传统社区所没有的活动主体。
从达安城和新福康里两个小区业主委会员的章程及运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新兴的社区公共组织,在产生和授权方式、内部结构、权利行使依据、权利内容、经费来源及对其评价方式等方面,与政府组织或政府任命的公共组织有质的不同。业委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于业委会行使的权利与业主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业主们对行使业主代表和业委会委员的`选举权都非常慎重,这与一些政治选举明显不同。业委会委员的权利严格来自其所代表的业主们的授权,其工作成效(权利行使的当与不当、职责履行的到位与不到位)的唯一评价主体也是其代表的业主们,业主们对不称职的委员只要履行规定程序即可撤换,这与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权力产生和评价方式正好相反。业委会的内部结构是真正的委员会制,严格实行一人一票,业委会主任并没有多于其它成员的权力,他的个人意见也不能影响其它成员的投票,主任的角色是召集人,这与行政组织的首长负责制差异巨大。
业委会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变化:由居民组织处理居民共同的事物,显示了组织化的社会联合由私域向公域的变动。它要求分享某种社会权利,但这种社会权利的目标在社会财产的管理方面,它要做的是通过聚合并代表产权人(居民)的利益,达到维护其产权利益的目的。与过去不同的是,这类公民组织试图进入公共管理领域,承担公民财产管理的责任,从而来替代一直以来由指定的组织如房管所转制物业公司、街道、居委会等组织的社区公共利益的管理职责。
更有意义的是,业委会这类社区公共组。
织的出现,除了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减轻政府的社区管理责任压力,而且还创造出了新的社区公共空间,产生新的公共利益。在传统观念里,私人利益与公有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相对立的,而在新式社区我们发现存在一种既不是私人利益,也不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新型社会空间,即建立在自我利益基础上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是可以公共分享的“私利”的整合,它具有非个人性、非国家性、非政府性。举个达安城小区管理的案例来说明:有的居民要求禁止养狗,这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因为它无法和同意养狗的居民共享这种利益。但是居民要求“保护绿化”或“防止污染”就不同了,它们同样是“私利”,但有了居民公共利益的性质,因为这种利益可以与任何其他居民分享。从表面上看,这些主张与增进自己的私利有关,但它还符合公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其它原则;如果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包括被要求人)相一致,这种利益就具有了某种公共性质,因而受到社会制度的正当保护。
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变化――从身份到契约。
新的活动主体和新的公共利益空间的出现预示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在传统社区,居民总隶属于一个单位,即是所谓的“单位人”,他取得住房是基于他单位的身份,他行使社区管理权也是基于身份向其单位组织提出。而在新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的完全不同了,居民取得参与资格是基于购房合同获取产权,居民通过契约授权给业委会行使其业主的权利,最重要的是业委会通过签约来委托物业公司代理行使社区管理权。由于契约关系,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形成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分配社会资源的规则发生重大变化,物业公司需要通过竞争获得这份管理资源,但竞争的标准是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不是他在政府体系中级别、地位、以及和政府关系的远近。这样,对于物业管理市场资源的分配,就由从前的政府分配转变为由产权人(居民通过竞聘物业的活动)来分配。而这一点,又成为物业公司负责(代理)对象改变的原因,过去它们仅向自己的上级负责,现在转变为向居住者负责。这意味着,他们由前者的代理转变为后者的代理。
就社会关系转型而言,居民通过一个个签定合约的行动,实践着一些现代社会的规则――自主、选择、对等、参与、公共授权、公民责任、行动的法律依据等,他们改变了以往一切依赖组织的习惯。正如19世纪英国法制史学家亨利・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所说,“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社区居民通过契约,发展出了对于共同事务的处理(管理和控制)责任以及运用这种责任平衡强弱力量不同社会团体的能力,整合了公民共同利益,强化了公民基于合约基础建立的信任、监督和自我控制关系,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民自治,是朝向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变迁。
五、地方政府在社区转型中应扮演的角色。
虽然前面的分析,表明了在新式的达安城和新福康里小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是通过合同建立起聘用与被聘用的平等契约关系,业委会对物业公司具有选择权,但是如果某个业委会对聘用的物业公司不满意,想要换一家物业公司来管理小区,业委会是否能“炒掉”物业公司,我们深感疑虑和担心。《南方周末》2000年5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业委会炒不掉物业公司”,介绍了浦东清水苑小区业委会想炒掉严重不合格的“畅苑物业”由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涉而未果,这说明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发现相对于物业公司来说,代表业主利益的业委会是非常弱势的一方,物业公司与政府组织或准政府组织之间具有某种相关。
我们认为,在目前新式小区发展出的新型社会关系与原有的宏观制度仍相抵触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包括居委会这样的准政府组织)要在产权冲突中坚持保护和支持原则,尊重法律,尊重当事人契约,而不是相反。比如,前述清水苑小区业委会炒物业的案例(虽然我们调查的这两个小区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但也完全有发生的可能)中,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否决了业委会(代表业主们)脆弱的竞聘物业权,这不仅直接损害清水苑小业主的权利,而且损害了《上海市居民小区居住条例》的法律权威,破坏了确定性,鼓励了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的盛行,刺激了极端行为的发生。清小苑小区业委会竞聘物业不成,试图发起居民拒交费用的行动,来增加压力。如果这种争议是在某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展开,它还可能演变成一个有“国家和社会”冲突涵义的事件。争议的扩大、扩散和升级,不仅损害了行政的权威和效率,而且对建立社会合作有负面影响,它激励的是社会对政府的依赖,而不是社会的自我依赖、约束、管理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从清水苑物业方面来看,如果政府的介入很有用,那么所有的物业公司都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行动,不断繁衍着寻租行为。在业主无选择权的情况下,无论物业卸责问题多么严重,也不可能让它付出代价,反过来,政府还要付出相当精力不断来“抓”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结果是政府的不当干预,保护了不进取的物业公司继续占有社会资源,增加了政府从事社会管理的负担和协调成本。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会”,在我区达安城、新福康里等新式社区产生的这种契约型社会关系无疑为居民自治奠下物质基础,并且由可能由这种社区内契约进一步发展出社会契约,这将是在城市悄然发生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这种契约关系仍然很脆弱,它受到了国家某些没有变革的宏观制度的阻挠,作为基层直接管理社区的政府,要看到社区的这种社会基础性关系的变化,并支持、保护它们的发展,严格依法进行管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现代社区的最基本契入点,并有可能朝向国际一流社区发展。
作者:李克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现供职于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奉贤路68弄48号。
邮编:200041。
信箱:xiang104@。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六
近年来,随着上海城市发展的日新月异,新式社区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在看到社区硬件面貌彻底改变的时候,我们有必要探究一下社区基本性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有什么制度价值?本文从我区石门二路街道达安城、新福康里两个社区个案调查状况出发,试图找出这些变化,以及这些变化怎样影响了居民参与公共事务的条件,并进一步指出地区政府在这种基础关系结构转型后应扮演什么角色,而这一点对于积累新式社区管理经验,以至“打造国际一流社区”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达安城小区和新福康里小区原来都是石库门旧式里弄,是近几年通过旧区改造在我区较早建成的新式小区。据我们的调查,达安城小区住宅共58414平方米,业主579户,新福康里小区住宅10.8万平方米,有主业1246户。这些业主或者通过回搬或者通过新购都取得了房屋的产权,是新小区的真正主人。两个小区业主全部入住后,相继成立了业主委员会(以下简称业委会)。目前,达安城小区已是第二届业主委会员,有11人组成;新福康里小区也成立了第一届业主委员会,有13人组成。两个小区的业主委员会成立后,都与管理小区的物业公司(前者是上海达安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后者是上海百事通物业管理有限公司)签订物业管理服务合同,与物业公司形成聘用与被聘用的关系。两个小区相同的是,所聘用的物业公司都继续了业委会成立之前的管理本小区的物业公司,而两个物业公司与原来的小区开发商都有某种关联。目前从整体上而言,两个小区的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关系良好,业委会对物业公司整体上是信任的,但有不满意的地方,达安城小区业委会对于物业公司就小区内开公司问题的处理情况不甚满意,新福康里小区居民因小区内盗窃案件不断发生以及物业收费较高而颇有微词。
二、城市社区基础产权关系的变革。
我们知道,传统城市社区大多数的住房是由居民的工作单位分配的,居住者没有通过市场交易价格购买房屋,而是作为工作单位的成员进入居住区的,因而居住者不是房屋的产权人。房屋的产权属于居民的工作单位(集体)或者国家(由政府房管部门代表行使)。居住社区的物业管理权相应地被赋予了准政府性质的物业公司(由“房管所”转制而来),这些准政府机构代表政府拥有物业资源的占有、处置和受益权,同时也程度不同地替政府承担着部分社会福利功能。居民或单位交出的物业管理费用只具有象征意义,并不能平衡物业公司实际的支出成本,这些费用要么由政府贴补,要么由单位组织统一负担,甚至还可能由小区经营的其它收入(比如停车场、房屋出租等)来填补。正因如此,物业公司不仅视自己为当然的管理者,而且是身份和地位都高于居住者一方的,因为他们掌握着房屋资源的社会提供,是他们代表政府为居民提供了福利。在物业眼里,居民是一个准公共福利的享受者,是物业管理照顾的对象。居民不住,对物业的生存没有影响,但反过来,如果物业停止了工作,对居民的影响极大。如果居民希望保留楼前更多的绿地,希望减少油烟、噪音污染,希望建造自行车棚等,居民就必须或者通过请求其产权单位代表他们向物业交涉,或者集体通过信访的形式向物业呼吁。事实很清楚,是居民依赖物业的资产生存,而不是相反。物业与居民之间是纵向的管理与被管理关系,双方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不对等,居民无权约束物业,居民公共需要的能否实现基本上取决于物业的良心发现,而非法律的约束。还需要指出的一点是,在传统社区中,物业只承担了社区管理的部分职责,主要是房屋的拆建、修葺等,另外一部分管理职能,如垃圾清扫清理、卫生整治、小区安全等,是由政府机构(街道及有关部门)或准政府机构(居委会)来承担的。
在达安城和新福康里两个新式小区,我们看到,新的城市居住社区已经发生了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居住者身份的变化,房屋产权已通过购买归属到个人或家庭。这样一来,旧的业主主体――单位、房管局或开发者已经转变成新的,他们是购买了房屋的社会集团或个人。于是,一种对等的市场关系就出现了:业主成为房屋的产权人,他们以管理费购买物业公司的保安、绿化、清洁等社会服务,物业公司则以提供服务作为交换,从业主的购买中获得生存。这个市场关系使得交易双方――物业公司和业主――的地位趋向“平等”,更准确地说,是趋向于各自权利义务的对等配置。业主的选择权被《上海市居民小区管理条例》合法化,这个条例明确承认,由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业主委员会,具有运用签署合约选聘物业管理公司的权利。这种居住者的选择权,显示了他们同物业不同以往的纵向关系性质:他们是由聘用合约联系起来的交易双方,成为平等主体之间的横向关系。这样的关系意味着,物业从一个准政府式的、有权力的社会管理者,转变为一般的、提供管理服务的社会单位。这意味着从前的管理和被管理关系转变成签约关系,各方具有权利义务的对等、从而可能相互约束的地位。很明显,这是一项权利配置的重构-转移过程,它改变着权利配置的规则,并在其基础上造就着新的社会关系。
三、新的社会公民组织和新的公共利益空间的出现。
随着城市社区产权关系的变化,对一部分稀缺的社会价值――资源、商品和劳务――而言,它的分配的主体发生了变化。参与分配管理资源“主体”方面的变化,是一些社会管理责任的开始转移,从政府、房管部门、单位或物业开发者等组织的单方面的责任转移到居住者为主要的责任方去了,但由于成本、时间和专业分工的原因,他们需要委托物业公司来代理这份管理责任。由居住者量多、分散且时间不一致,所以居住者需要通过一定的授权方式产生代表他们行使物业选择权、公共事务的决策权的组织,这就在小区产生新的社会组织――业主委员会,他们代表居民,试图通过竞聘选择权参与对管理市场资源、劳务供给等有价商品即价值的分配。这是传统社区所没有的活动主体。
从达安城和新福康里两个小区业主委会员的章程及运作方式,我们可以看出这种新兴的社区公共组织,在产生和授权方式、内部结构、权利行使依据、权利内容、经费来源及对其评价方式等方面,与政府组织或政府任命的公共组织有质的不同。业委会由业主大会或业主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由于业委会行使的权利与业主有直接的利益关系,所以业主们对行使业主代表和业委会委员的`选举权都非常慎重,这与一些政治选举明显不同。业委会委员的权利严格来自其所代表的业主们的授权,其工作成效(权利行使的当与不当、职责履行的到位与不到位)的唯一评价主体也是其代表的业主们,业主们对不称职的委员只要履行规定程序即可撤换,这与行政组织自上而下的权力产生和评价方式正好相反。业委会的内部结构是真正的委员会制,严格实行一人一票,业委会主任并没有多于其它成员的权力,他的个人意见也不能影响其它成员的投票,主任的角色是召集人,这与行政组织的首长负责制差异巨大。
业委会的出现意味着一种变化:由居民组织处理居民共同的事物,显示了组织化的社会联合由私域向公域的变动。它要求分享某种社会权利,但这种社会权利的目标在社会财产的管理方面,它要做的是通过聚合并代表产权人(居民)的利益,达到维护其产权利益的目的。与过去不同的是,这类公民组织试图进入公共管理领域,承担公民财产管理的责任,从而来替代一直以来由指定的组织如房管所转制物业公司、街道、居委会等组织的社区公共利益的管理职责。
更有意义的是,业委会这类社区公共组。
织的出现,除了增强居民自治意识,减轻政府的社区管理责任压力,而且还创造出了新的社区公共空间,产生新的公共利益。在传统观念里,私人利益与公有利益(国家利益、集体利益)是相对立的,而在新式社区我们发现存在一种既不是私人利益,也不是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的新型社会空间,即建立在自我利益基础上公共利益。这种公共利益是可以公共分享的“私利”的整合,它具有非个人性、非国家性、非政府性。举个达安城小区管理的案例来说明:有的居民要求禁止养狗,这是个人利益而不是公共利益,因为它无法和同意养狗的居民共享这种利益。但是居民要求“保护绿化”或“防止污染”就不同了,它们同样是“私利”,但有了居民公共利益的性质,因为这种利益可以与任何其他居民分享。从表面上看,这些主张与增进自己的私利有关,但它还符合公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其它原则;如果个人利益和他人的利益(包括被要求人)相一致,这种利益就具有了某种公共性质,因而受到社会制度的正当保护。
四、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变化――从身份到契约。
新的活动主体和新的公共利益空间的出现预示着新的社会关系的产生。在传统社区,居民总隶属于一个单位,即是所谓的“单位人”,他取得住房是基于他单位的身份,他行使社区管理权也是基于身份向其单位组织提出。而在新式社区,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方式的完全不同了,居民取得参与资格是基于购房合同获取产权,居民通过契约授权给业委会行使其业主的权利,最重要的是业委会通过签约来委托物业公司代理行使社区管理权。由于契约关系,业委会与物业公司形成平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分配社会资源的规则发生重大变化,物业公司需要通过竞争获得这份管理资源,但竞争的标准是服务质量的高低,而不是他在政府体系中级别、地位、以及和政府关系的远近。这样,对于物业管理市场资源的分配,就由从前的政府分配转变为由产权人(居民通过竞聘物业的活动)来分配。而这一点,又成为物业公司负责(代理)对象改变的原因,过去它们仅向自己的上级负责,现在转变为向居住者负责。这意味着,他们由前者的代理转变为后者的代理。
就社会关系转型而言,居民通过一个个签定合约的行动,实践着一些现代社会的规则――自主、选择、对等、参与、公共授权、公民责任、行动的法律依据等,他们改变了以往一切依赖组织的习惯。正如19世纪英国法制史学家亨利・梅因在其名著《古代法》中所说,“进步社会的运动,到此处为止,是一个从身份到契约的运动。”社区居民通过契约,发展出了对于共同事务的处理(管理和控制)责任以及运用这种责任平衡强弱力量不同社会团体的能力,整合了公民共同利益,强化了公民基于合约基础建立的信任、监督和自我控制关系,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公民自治,是朝向法治社会的基础性变迁。
五、地方政府在社区转型中应扮演的角色。
虽然前面的分析,表明了在新式的达安城和新福康里小区业委会与物业公司之间是通过合同建立起聘用与被聘用的平等契约关系,业委会对物业公司具有选择权,但是如果某个业委会对聘用的物业公司不满意,想要换一家物业公司来管理小区,业委会是否能“炒掉”物业公司,我们深感疑虑和担心。《南方周末》2000年5月19日刊登的一篇文章“业委会炒不掉物业公司”,介绍了浦东清水苑小区业委会想炒掉严重不合格的“畅苑物业”由于上级行政管理部门的干涉而未果,这说明我们的担心不是多余的。在我们的调查中,确实发现相对于物业公司来说,代表业主利益的业委会是非常弱势的一方,物业公司与政府组织或准政府组织之间具有某种相关。
我们认为,在目前新式小区发展出的新型社会关系与原有的宏观制度仍相抵触的情况下,作为地方政府(包括居委会这样的准政府组织)要在产权冲突中坚持保护和支持原则,尊重法律,尊重当事人契约,而不是相反。比如,前述清水苑小区业委会炒物业的案例(虽然我们调查的这两个小区没有发生这样的情况,但也完全有发生的可能)中,是上级行政管理部门否决了业委会(代表业主们)脆弱的竞聘物业权,这不仅直接损害清水苑小业主的权利,而且损害了《上海市居民小区居住条例》的法律权威,破坏了确定性,鼓励了机会主义和寻租行为的盛行,刺激了极端行为的发生。清小苑小区业委会竞聘物业不成,试图发起居民拒交费用的行动,来增加压力。如果这种争议是在某个政府机构和社会组织之间展开,它还可能演变成一个有“国家和社会”冲突涵义的事件。争议的扩大、扩散和升级,不仅损害了行政的权威和效率,而且对建立社会合作有负面影响,它激励的是社会对政府的依赖,而不是社会的自我依赖、约束、管理和监督能力的发展。从清水苑物业方面来看,如果政府的介入很有用,那么所有的物业公司都会想方设法采取各种行动,不断繁衍着寻租行为。在业主无选择权的情况下,无论物业卸责问题多么严重,也不可能让它付出代价,反过来,政府还要付出相当精力不断来“抓”物业公司提高服务质量。结果是政府的不当干预,保护了不进取的物业公司继续占有社会资源,增加了政府从事社会管理的负担和协调成本。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要求“完善城市居民自治,建设管理有序、文明祥和的新型社会”,在我区达安城、新福康里等新式社区产生的这种契约型社会关系无疑为居民自治奠下物质基础,并且由可能由这种社区内契约进一步发展出社会契约,这将是在城市悄然发生的历史性进步。但是这种契约关系仍然很脆弱,它受到了国家某些没有变革的宏观制度的阻挠,作为基层直接管理社区的政府,要看到社区的这种社会基础性关系的变化,并支持、保护它们的发展,严格依法进行管理。这样,我们就找到了一个建立现代社区的最基本契入点,并有可能朝向国际一流社区发展。
作者:李克垣(中国政法大学法学学士,
现供职于上海市静安区石门二路街道办事处)。
地址:上海市奉贤路68弄48号。
邮编:200041。
信箱:xiang104@。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七
该方案在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方面具体、周密、可操作性强。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为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总体部署,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中央政法委等部委工作要求,加快推进我市建设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城市各项工作,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目标。
围绕文明武汉、健康武汉、平安武汉的总体战略布局,着力加强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的平台、机制、队伍、能力、重心和综合治理等方面建设,到2021年底,初步建成党政领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社会治理主体心理疏导服务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全人群心理健康意识普遍提高,市民文明素养跃上新台阶,重点(特殊)人群心理健康问题得到有效干预,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呈明显下降趋势。
(二)具体指标。
1.全面建设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普遍设立社区(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心理咨询室),2020年底之前社区社会工作服务站(心理咨询室)建成率达到50%以上,2021年底之前达到80%以上。城市、农村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50%以上。
2.市属高等院校普遍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健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按照师生比不少于1:4000的比例,配备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中小学校建立心理辅导室,配备专(兼)职教师,2020年底之前配备率达到70%以上,2021年底之前达到90%以上。
3.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者以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单位职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2020年底之前配备率达到50%以上,2021年底之前达到80%以上。
4.精神卫生专科医院开设心理门诊实现100%全覆盖;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开设心理门诊,2020年底之前开设率达到20%以上,2021年底之前达到40%以上。
5.依托武汉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武汉社区干部学院建设武汉市党政干部、社区(村)干部心智拓展实训室和心理健康研究中心。
6.起引领作用的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和社会化组织不断发展壮大;发展培养5000名掌握基本心理咨询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师)队伍。
(一)健全线上线下社会心理服务平台。
1.组建四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建立市、区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村)社会工作服务站(心理咨询室)的四级社会心理服务平台,完成规范化建设任务。充分发挥街道(乡镇)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社区(村)社会工作服务站、综治中心、职工之家、老年活动中心、妇女之家、青年之家、儿童之家、残疾人康复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等公共服务设施作用,为职工、老人、妇女、青年、儿童、残疾人等重点(特殊)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市残联,各区人民政府〈含开发区、风景区管委会,下同〉)。
2.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平台。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全市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和年度德育工作计划,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面向师生开展心理筛查、辅导与咨询,为遭受欺凌、校园暴力的学生提供心理创伤干预。市属高校要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室),配备专职教师,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支持在汉高校联合相关医疗机构建立校内精神(心理)科门诊。中小学普遍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积极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示范学校和合格学校,在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机构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牵头单位:市教育局;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各区人民政府)。
3.建立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心理服务平台。公安等重点行业部门,要根据行业特点和工作实际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专(兼)职人员,开展心理健康评估和危机干预等服务,每年至少为职工及其服务对象举办1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并根据需求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其他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要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者购买服务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开展职场人际关系、情绪调节等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和武汉社区干部学院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教育培训内容。(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信访局、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市总工会、市残联,市委党校〈武汉行政学院〉,各区人民政府)。
4.规范发展线上心理援助服务平台。通过网站、app、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招募一批心理咨询专业人才,充实我市心理援助公益热线工作力量,常态化开展7×24小时服务,每年开展不少于4次系统性培训。建设市、区、街道(乡镇)三级社会心理服务指导中心(服务站)相互对接的远程心理会诊机制,试点推动社会心理服务机构、基层心理咨询室加入远程会诊体系。(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各区人民政府)。
(二)建立社会心理服务长效机制。
1.建立社会心态监测预警机制。按照智慧城市顶层规划,依托武汉市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立大数据信息库,增加心理体检、心理课程、在线咨询等心理健康服务模块,实现心理预警功能。定期组织有关医疗机构、心理服务行业协会、各部门服务热线等对市民心态开展分析研判;发挥市、区综治信息系统平台作用,定期对特殊人群重点人员开展风险评估。(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团市委,各区人民政府)。
2.建立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建市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队伍,建立卫生健康等重点行业部门心理危机干预和援助队伍,每年至少开展2次培训和演练,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及时处理突发事件后心理应激障碍。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吸毒戒毒人员、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特殊人群中的高风险对象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委政法委,市教育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司法局、市应急管理局,团市委)。
3.建立心理服务行业监管机制。成立市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有序规范行业从业行为、人员管理、收费标准、信息保护、督导考评、检查申诉等具体内容,促进行业组织规范发展,提升行业组织服务水平。(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市场监管局)。
(三)培育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
1.培养职业化队伍。加大公立医疗卫生机构、社会福利机构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引进力度,着力培养行业领军人才;增加心理健康服务专业从业人员数量,建立专业化督导机制。继续实施精神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等,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鼓励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设置医务社工部,通过招聘或者购买服务等形式,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各区人民政府)。
2.发展专业化队伍。委托在汉高校为公安、司法、教育、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订制化培养一批心理服务专业人才,壮大专业化队伍。组建市级社会心理服务专家组,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与质量控制。鼓励引进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高端人才,并按照国家、省、市相关政策规定,在职称、薪酬待遇等方面给予适当倾斜。建立完善绩效工资内部分配办法,体现公立医疗机构心理治疗师的技术劳务价值。(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3.培育社会化队伍。依托市精神卫生中心(市心理医院)、心理行业协会等,分级分类对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等心理健康服务人员开展培训,遴选培训考核合格人员进入市级人才信息库。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加大志愿者培训力度,健全奖励激励机制,规范管理志愿队伍。(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市民政局;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团市委)。
(四)提升社会心理服务能力。
1.提升医疗机构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加强综合性医疗机构与精神卫生专科的合作,构建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医院的心理联络会诊机制。妇幼保健机构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孕前检查、孕产期保健、儿童保健等工作中,加强对孕产妇、哺乳期妇女抑郁症知识的普及和筛查。加强非精神科临床医师心理健康服务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常见心理行为问题和精神障碍早期识别能力。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发展在线问诊、互联网医院,运用互联网技术提供安全适宜的医疗服务。(责任单位:市卫生健康委)。
2.提升基层医疗机构和特殊场所心理服务能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机构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的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等。切实做好特殊场所被监管人员和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司法局,各区人民政府)。
3.增强广大市民的心理健康意识。加强心理健康宣传平台建设,在地铁等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活动,广泛倡导“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和最大受益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健康理念。(牵头单位:市委宣传部,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局,各区人民政府)。
(五)加强重点(特殊)人群心理援助服务。
1.构建重点人群心理援助体系。建立市、区、街道(乡镇)上下联动的三级心理援助服务体系,市级成立心理援助技术指导专班,各区设置区级心理援助服务专员,街道(乡镇)设置心理援助服务心理专干,统筹指导同级卫生健康、民政、教育等部门开展心理疏导社会工作服务,构建心理需求人群筛查发现、心理支持、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精神科治疗闭环式心理援助的服务机制。(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2.开展重点人群日常评估及干预。对新冠肺炎病亡者家属、康复患者及其家庭、医疗卫生机构一线医务人员等重点群体常态化开展心理健康状况评估,逐一形成心理健康状况评估档案;引导有需要的重点人群,通过心理援助平台获取心理测评、心理咨询等自助式专业服务。对存在明显心理问题的个体,及时转介至医疗机构接受专业援助服务。(牵头单位: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民政局,各区人民政府)。
3.强化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工作。在街道(乡镇)一级成立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加大病情不稳定患者的个案管理力度,建立社区康复机构与精神卫生机构快速转介工作机制,确保居家患者社区康复参与率达到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率达到50%以上。(牵头单位:市委政法委,市卫生健康委;责任单位: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残联,各区人民政府)。
(一)动员部署阶段(2020年7月底之前)。制订武汉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各区、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适时召开启动会议,积极推动开展培训工作。
(二)组织实施阶段(2020年8月—2021年9月)。各区、各相关部门采取以点带面、突出重点、全面推进的工作方法,因地制宜,多措并举,推进各项任务落实。
(三)评估验收阶段(2021年10月—2021年12月)。对照标准认真开展自查整改工作,及时提交验收申请,做好相关现场和资料准备工作,接受国家、省级评估验收。
(一)加强组织领导。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成立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具体名单附后),负责统筹协调、研究解决试点工作中的重要问题。各区也要成立相应工作机构,研究制订具体工作措施,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加大对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的投入力度,所需经费列入各级财政预算,切实保障各项工作顺利开展。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积极开拓公益性服务的筹资渠道,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
(三)强化督导评估。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纳入平安武汉、健康武汉、文明城市建设的考评内容,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并细化分解到各区、各相关部门。建立工作信息报送机制和工作评估机制,市领导小组对各区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联合调研评估,及时了解各区、各相关部门工作进展情况,推进各项任务措施落到实处。
市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陈邂馨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副组长:李涛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陈红辉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市卫生健康委党委第一书记。
罗平市委政法委副书记。
严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
成员:李辉市信访局副局长。
陈辉市委党校秘书长。
夏春胤市教育局副局长。
夏俊市公安局副局长。
彭莉莉市民政局副局长。
李诗高市普法办主任。
袁运强市财政局副局长。
徐冬先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副局长。
贺敏市交通运输局副局长。
郑云市卫生健康委副主任。
喻思源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
张新兴市市场监管局总经济师。
李宗华市政务服务与大数据管理局副局长。
盖松梅市总工会副主席。
隋鹏团市委副书记。
杜小彩市妇联副主席。
黄丽琴市残联副理事长。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市卫生健康委办公,具体负责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办公室主任由郑云兼任。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的要求,根据青浦区卫健委、青浦区政法委等十个部门联合下发的《关于印发青浦区社区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推进我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党委领导、政府推动、综治牵头、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格局,从源头上预防矛盾风险、培育理性平和社会心态,努力打造平安练塘、健康练塘。现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活节奏明显加快,人们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多元,心理应激因素日益增多,焦虑症、抑郁症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逐年增加,心理失衡多,一些人不良情绪潜滋暗长,以报复社会、制造影响等为目的的重特大案事件时有发生,严重冲击正常的社会心理,影响社会和谐稳定。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要“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按照工作要求,我镇将全面开展社会心理服务体系、疏导机制和干预机制建设,培育形成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建成与我镇社会发展和功能定位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全面提升新时期社会治理整体水平。
将社会心理服务纳入练塘镇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按照“网格化管理、社会化服务、信息化支撑”的原则,在全镇构建一个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组织完善、平台健全、人员齐备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网络。
(一)推进心理咨询室建设。
坚持统筹推进,依托村(居)委综治中心等场所,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配备专兼职的心理咨询师,为村(居)委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居)为单位,心理咨询室建成率2020年底达60%,2021年底达100%。同时,完善4家中小学和1家健康企业心理咨询室建设。
(二)推进心理健康服务。
1、开展心理健康科普宣传,在各村(居)委或卫生室等向市民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利用各类宣传主题活动日,通过各种媒体和方式,在市民健康自我管理小组中开展心理健康有关活动。普通人群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65%以上。
2、落实在册在管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规范管理率达95%以上,在册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治疗率达85%以上,在册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率达85%以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综合评估及分级分类服务管理覆盖率95%以上。进一步提升阳光心园康复服务,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7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合家属护理教育培训,对70%以上的居家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
(三)加强社会心理服务队伍建设。
在区精神卫生中心的指导下,建立起家庭医生团队、卫生干部、综治队员、民警、助残员等人员组织的心理服务管理队伍,定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培训和指导等主题活动,为社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救助帮扶、心理疏导、精神慰藉、关系调适等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
(四)健全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
加强综合管理,推进关爱帮扶举措,落实好疑似患者线索调查和摸排工作。充分调动各村(居)委疑似精神病人线索排查排摸小组的作用,充分发挥群防群治力量,开展动态排查,及时上报排查信息,对疑似患者协助做好到专业机构就诊工作,对确诊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及时进行信息核查,及时纳入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社会心理服务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地点设在镇事业办。
(二)加强宣传教育。利用新媒体推送心理科普信息,加强基层心理健康促进与服务力量,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均等化,营造社会氛围。
(三)落实工作保障。参照社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要求,加大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投入力度,将工作经费列入镇财政以及部门财政预算,从人、财、物上保障工作顺利开展。
(四)完善奖补政策。落实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以奖代补监护责任,提高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管理水平。
(五)强化督导考核。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把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列入综治平安考核的内容,采用评估、督导、考核、激励、惩戒等措施,对因工作不重视、落实不到位导致发生重特大案(事)件的,实行一票否决权制,并追究有关领导干部责任。
本方案自下发之日起施行,由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实施,对各村(居)、企事业单位落实本方案的情况开展月度督导评估考核和定期分析通报。通过建立定期通报形式,推广工作中的好做法和典型案例。
附件:练塘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
附件。
练塘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人员名单。
按照《青浦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实施方案》通知的要求,结合我镇实际,成立由党政负责同志任组长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名单如下:
组长:陆秋根(党委副书记)。
副组长:肖菁(副镇长)。
倪争艳(副镇长)。
组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丁佳妮(社区管理办)叶洲(社会事业办)。
沈冬林(蒸淀派出所)沈庆华(综治办、综治中心)。
张志清(练塘派出所)陆丽丽(信访办)。
肖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镇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镇社会事业办,办公室主任由肖菁同志兼任,副主任由叶洲兼任,蒋辉、崔金煌、陶婉婷、李顺辉为办公室成员。
下设工作组,由蒋辉、崔金煌担任组长,俞春明、鲁晓丽、陆叶秀、徐梅芳为工作组成员。
今后,上述成员如有变动,由该成员单位继任者自然替补。
9月9日下午,凤阳县召开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多部门协调会议。县委政法委、县卫健委、公安局、民政局、财政局、残联、司法局、教体局、融媒体中心、疾控中心、妇计中心、两家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等单位的分管负责人及联络员出席会议。
会上,县卫健委对凤阳县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汇报,县疾控中心对《中共凤阳县委办公室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凤阳县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及《关于印发凤阳县2020年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重点工作安排的通知》进行了详细解读。各成员单位负责人就试点工作推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细致地分析讨论,并提出了行之有效的解决办法,为下一步工作推进理清了思路。会议还对下一步试点工作开展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服务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
会议强调:一是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是一项系统、复杂的综合性工作,各部门之间要加强协作配合,对照任务分解表,认真落实部门职责,形成工作合力。二是切实做好信息报送工作,各单位确定一名联络员与试点工作办公室及时对接,报送信息。三是加强督导评估,县委政法委、卫健委将适时组织开展督导,发现问题及时通报,督促整改,进一步夯实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根基,扎扎实实把工作做好、做出成效,造福凤阳人民。并及时总结工作经验,突出亮点,打造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凤阳特色。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总体要求,根据赣州市卫健委等十四部门《关于印发〈赣州市开展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赣市卫健字〔2019〕51号)精神,结合县情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刻认识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按照《精神卫生法》《“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关于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指导意见》等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突出重点、问题导向、注重实效的原则,强化党委政府领导和部门协作,建立健全服务网络,加强重点人群心理健康服务,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全民身心健康。
(一)总体目标。
到2021年底,全县形成较为完善的“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社会参与、专业支撑、群众受益”的工作格局,各领域各行业普遍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基本建立预防、治疗、康复和心理健康促进工作体系和服务网络,心理健康服务全面融入社会治理体系、精神文明、平安石城和健康石城建设,建立社会心理危机服务预测、预警、预防机制,因矛盾突出、生活失意、心态失衡、行为失常等导致的极端案(事)件显著下降。
(二)具体目标。
1.县、乡、村三级健全和完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社会心理服务工作机制。成立石城县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乡镇建立社会心理服务工作小组。
2.依托县、乡、村三级综治中心,普遍设立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群众提供心理健康服务。以村居(社区)为单位,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建成率达80%以上。
3.100%的中小学设立心理辅导室,并配备专职或兼职教师,有条件的创建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
4.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经济组织等通过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或购买服务等形式,为员工提供方便、可及的心理健康服务,每年至少提供一次心理服务。
5.精神专科医院设立心理门诊,综合医院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或开设心理门诊。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社会心理服务专业机构,为大众提供专业化、规范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二十四小时公益心理援助平台,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
6.加强社会心理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每10万人口精神执业(助理)医师配置达到2.8人,每10万人口心理服务人员配置达到25人。
7.依托现有资源,建立完善精神障碍患者康复服务体系,形成医院与社区相衔接、康复机构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专业康复服务模式。建立1—2个精神障碍患者社区康复站。
8.加大宣传教育力度,全县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在校学生、城镇居民、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90%、90%、70%、50%。
(一)加强心理健康知识宣传普及。
1.开展全方位的心理健康知识宣传。健全包括传统媒体、新媒体在内的科普宣传网络,运用报纸、杂志、电台、电视台、互联网(门户网站、微信、微博、手机客户端)等,开辟心理访谈栏目,广泛宣传“每个人是自己心理健康第一责任人”“心身同健康”等健康意识和科普知识。县电视台、电台、报纸等主流媒体每年定期开展心理公益宣传。(县委宣传部牵头负责,县卫生健康委配合)。
2.开展心理健康知识“五进”活动。组织开展心理健康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等活动,在公共场所设立心理健康公益广告,各村居(社区)健康教育活动室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向居民群众提供心理健康科普宣传资料。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团组织、社会组织面向单位内部干部职工开展经常性心理健康知识科普,经常邀请心理专家举办心理健康知识专题讲座,引导广大群众提高心理健康意识。(县委宣传部、县委政法委、县教科体局、县卫生健康委、县科协分别负责)。
3.开展心理健康志愿科普宣传服务。组织有一定心理知识背景的青年志愿者、平安志愿者、文明志愿者等群体定期参加科普宣传、热线咨询等志愿服务。(团县委、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委、县文明办分别负责)。
(二)建立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平台。
4.依托政法综治系统建设心理服务平台。在县级综治中心开辟“心防工作区”,规划设立谈心室、心理测量室、情绪宣泄室、音乐放松室、团队活动室等功能区域;在乡、村级综治中心或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心理咨询室或社会工作室。公安、司法等部门根据行业特点,在公安监管场所、刑满释放人员过渡性安置基地、社区矫正监管中心等设立心理服务场所,配备一定数量的专业人员,成立危机干预工作组,对系统内人员和工作对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供心理健康评估、心理咨询、危机干预等服务。(县委政法委牵头负责,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分别负责)。
5.完善教育系统心理服务平台建设。乡镇中小学以上学校设立标准的心理辅导室,有条件的学校高起点规划、高质量建设心理咨询室和心理测量室、团体活动室、沙盘游戏室、绘画涂鸦室、音乐放松室、情绪宣泄室等专用辅导教室。(县教科体局负责)。
6.完善未成年人心理服务平台。将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建设纳入文明县城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测评考核范围,协调相关部门在县级设立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成长辅导中心,依托条件较好的心理咨询站点,整合区域内心理健康服务资源,面向未成年人开展心理健康知识普及与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建设“石城县青少年心理科普梦工厂”,打造现代化青少年心理知识科普基地。(县文明办、团县委、县科协分别负责)。
7.完善医疗卫生系统心理服务平台。综合医院设置心理咨询中心或开设精神(心理)科,配齐专(兼)职心理咨询医生,对住院患者、医务人员和就诊患者等开展心理服务。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置心理咨询室,配备1名以上专(兼)职心理咨询医生或精防人员;暂时不具备条件的,鼓励通过购买服务方式与心理咨询专家签订服务协议。(县卫生健康委负责)。
8.完善心理援助服务平台。通过网络、手机app、微信公众号等建立提供公益服务的心理援助平台。发挥好县心理援助热线的作用,安排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二十四小时接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县卫生健康委、县委政法委分别负责)。
9.各机关企事业单位依托本单位工会、共青团、妇联等,普遍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培养心理服务骨干队伍,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辅导人员。(县总工会、团县委、县妇联分别负责)。
(三)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服务工作机制。
10.强化专业机构能力建设。加大投入,支持精神卫生医疗机构提升心理健康服务能力,实施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将县第三人民医院打造成为区域性的精神卫生和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新增精神卫生病床位161张,新增医养床位150张,病床总数达到510张。推动精神卫生医疗资源纵向流动,探索建立各级医疗机构间的人才合作交流机制,实行同质化管理,提升基层精神卫生和心理服务能力。(县卫生健康委、县财政局、县发改委、县人社局分别负责)。
11.落实有奖监护制度。每年定期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危险等级评估,健全完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有奖监护机制,三级以上患者监护奖励不少于每年3000元,三级以下患者不少于每年500元。(县委政法委、县财政局、县卫生健康委分别负责)。
12.落实联合随访走访管理制度。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以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公安派出所、乡镇驻村居(社区)干部和村居(社区)干部为主,开展严重精神障碍患者日常发现、登记报告、随访管理、危险性评估、服药指导、心理支持和疏导等服务,依法开展案(事)件处置,使在册患者规范管理率、在册患者治疗率、精神分裂症治疗率均达到80%以上;对病情不稳定患者,建立由村居(社区)“两委”成员、综治网格员、精防医生、民警、助残员、志愿者等基层人员组成的个案管理团队,对患者实施个案管理。(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残联分别负责)。
13.规范收治和救治工作。规范送治、入院、治疗、接回、康复、报账等收治流程,保证收治工作无缝衔接;加强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精神残疾康复和疾病应急救助等制度的衔接,减轻患者医疗费用负担;加大对生活困难患者的救助力度,切实保障残疾军人、特困供养人员、城乡低保对象、流浪乞讨人员中的精神障碍患者得到妥善救治和安置。(县卫生健康委、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分别负责)。
14.构建医疗与康复相结合的全程服务模式。落实民政部等四部门《关于加快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服务的意见》,按照“病重治疗在医院,康复管理回社区”的原则,建立医疗康复体系,为在院和出院居家维持治疗的患者提供康复服务。依托民政、残联、卫生健康等部门或社会力量开办专业康复机构。在所有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开设康复科(室)。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者提供社区康复服务,使居家患者在社区参与康复率达到60%以上,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50%以上居家患者及家属提供心理疏导服务,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有条件的可探索“阳光家园”等康复服务模式,为有劳动能力的精神残疾患者提供就业岗位,让他们有机会和能力走向社会。康复机构与医疗机构建立绿色转诊通道。(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残联、县财政局、县人社局、县医保局分别负责)。
(四)推进心理服务专业队伍健康发展。
15.实施心理服务队伍专业化培训。实施精神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和精神科医师转岗培训,提升精神科医师数量和服务水平;各部门和单位结合部门、行业特点开展心理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培养适合本部门、本行业的心理服务人员。(县教科体局、县卫生健康委、县人社局分别负责)。
16.充分发挥社会心理服务人员作用。开发心理健康服务相关的社会工作岗位,鼓励和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员参与心理健康服务。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建立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三社”联动机制,充分发挥社会工作专业人员优势,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其为社区居民有针对性地提供心理服务,对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等特殊人群提供心理支持、社会融入等服务。(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分别负责)。
17.建立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有关部门和单位向社会广泛招募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探索支持引导志愿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的政策,鼓励和规范心理健康志愿服务的发展。特别是鼓励和引导医务人员、学校心理教师、心理专业学生等加入心理服务志愿者队伍。(县卫生健康委、县委政法委、县教科体局、团县委分别负责)。
18.建立心理服务队伍考核管理机制。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应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配合有关部门和单位探索建立适合行业特点的心理服务人员培训、准入、评价、考核、晋升、淘汰机制。教科体部门应着力推进心理学科教研室建设,将精神科纳入特殊岗位设置招聘政策,对重点医学院校毕业生开辟绿色通道。(县卫生健康委、县人社局、县财政局、县教科体局分别负责)。
19.健全行业组织并加强管理。推进县社会心理健康服务协会规范化建设,发挥社会心理服务行业组织的枢纽作用,卫生健康、政法、教科体等部门应指导心理服务行业组织加强能力建设,有序开展心理服务机构和人员摸底调查、行业服务规范制订和实施、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督导等工作,心理服务专业人员严格遵守保密原则和伦理规范。增强心理健康数据安全的保护意识,建立健全数据安全保护机制,防范因违反伦理、安全意识不足等造成的信息泄露,妥善保护个人隐私。(县卫生健康委、县委政法委、县教科体局、县人社局分别负责)。
(五)加强各类群体心理健康服务。
20.强化机关事业单位心理服务。机关企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和其他用人单位应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制订实施干部职工心理援助计划,每年至少组织干部职工开展一次(高风险岗位每年开展1—2次)心理风险筛查,提供健康宣传、心理评估、教育培训、咨询辅导等服务,传授情绪管理、压力管理等自我心理调适方法和抑郁、焦虑等常见心理行为问题的识别方法,为干部职工主动寻求心理健康服务创造条件。对处于特定时期、特定岗位、经历特殊突发事件的干部职工,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和援助。(县总工会牵头负责,有关部门和单位配合)。
21.强化学校心理服务。学校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融入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学前教育机构应当关注和满足儿童心理发展需要,保持儿童积极的情绪状态,让儿童感受到尊重和接纳,获得安全感;中小学应当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品德教育、青春期教育、家庭教育、社会实践等相结合,全面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养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促进学生身心可持续发展,每班每月至少有一个心理课时。特殊教育机构应针对学生身心特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培养学生自尊、自信、自强、自立的心理品质;共青团等组织应与学校、家庭、社会携手,开展“培育积极的心理品质,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心理健康促进活动,提高学生自我情绪调适能力。密切与村居(社区)联动,及时了解遭受欺凌、校园暴力、家庭暴力、性侵犯以及沾染毒品等学生情况,并提供心理创伤干预;创新和完善心理健康服务提供方式,通过“校社合作”引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或心理服务机构,为师生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心理健康服务;定期对教师开展心理评估,根据评估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师心理疏导工作。(县教科体局牵头负责,团县委、县妇联、县卫生健康委配合)。
22.强化老年人、妇女和儿童心理服务。通过培训专兼职社会工作者和心理工作者、引入社会力量等多种途径,为空巢、丧偶、失能、失智、留守老年人及妇女、儿童和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提供心理辅导、情绪疏解、悲伤抚慰、家庭关系调适等心理健康服务。加强对孕产期、哺乳期、更年期等特定时期妇女的心理关怀,对遭受性侵犯、家庭暴力等妇女及时提供心理援助。鼓励婚姻登记机关、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组织等积极开展婚姻家庭辅导服务。(县妇联、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分别负责)。
23.强化残疾人心理服务。发挥残疾人社区康复协调员、助残社会组织作用,依托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广泛宣传心理健康知识,为残疾儿童家长、残疾人及其亲友提供心理疏导、康复经验交流等服务;通过开展“志愿助残阳光行动”“邻里守望”等群众性助残活动,为残疾人提供心理帮助。(县残联牵头负责,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配合)。
24.强化特殊人群心理服务。健全政府、社会、家庭“三位一体”的帮扶体系,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消除对特殊人群的歧视,帮助特殊人群融入社会;县政法、公安、司法、民政、卫生健康、信访等部门要高度关注流浪乞讨人员、服刑人员、刑满释放人员、强制隔离戒毒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社会吸毒人员、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易肇事肇祸严重精神障碍患者、言行极端人员、信访重点人员等特殊人群的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提高其承受挫折、适应环境能力,制订个性化疏导方案,预防和减少极端案(事)件的发生;特殊人群个性化心理疏导的覆盖率达到90%以上。(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司法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委信访局分别负责)。
25.强化医疗护理中的心理服务。护理院、养老机构、残疾人福利机构、康复机构要积极引入社会工作者、心理咨询师等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服务。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培育医务社会工作者队伍,充分发挥其在医患沟通、心理疏导、社会支持等方面优势,强化医疗服务中的人文关怀;妇幼保健机构将心理健康服务融入妇儿保健工作中;鼓励中医医疗机构开设中医心理等科室,支持中医医师在医疗机构提供中医心理健康诊疗、咨询和干预等服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加强与精神卫生医疗机构合作,结合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抑郁、焦虑等常见精神障碍和心理行为问题科普宣传,对辖区居民开展心理健康评估,推广老年痴呆适宜防治技术。(县卫生健康委、县民政局、县残联分别负责)。
(六)建立社会心理监测预警和危机干预机制。
26.充分发挥综治信息平台优势,建立社会心理服务电子档案,开展社会心态预测预警,定期开展分析研判评估风险,及时发现和掌握有心理风险高危人群及突发事件的苗头。将心理危机干预和心理援助纳入各类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技术方案;在自然灾害、重大事故等突发事件发生时,立即组织开展个体危机干预和群体危机管理,提供心理援助服务,及时处理急性应急反应,预防和减少极端行为发生。在突发事件善后和恢复重建过程中,对高危人群持续开展心理援助服务。(县委政法委、县公安局、县卫生健康委、县残联分别负责)。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好县委、县政府同意成立的我县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作用,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协调解决试点工作重点难点问题,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各级领导干部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县委政法委、县卫生健康委、县发改委、县委宣传部、县教科体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司法局、县财政局、县医保局、县人社局、县信访局、县退役军人事务局、县总工会、县残联、团县委、县妇联等单位,要及时与市级本行业主管部门联系,根据各自职责与市同步分头负责抓好本行业、本系统的试点工作,各乡镇、各单位要明确分管领导,负责具体工作的落实;县卫生健康委、县委政法委协调相关部门做好试点工作,牵头成立跨部门、跨行业的专家委员会,为试点工作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县委政法委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平安建设(综治工作)考评内容;县卫生健康委牵头心理健康服务相关工作,制订行业发展相关政策和服务规范,指导行业组织开展工作;县委宣传部负责协调新闻媒体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县发改委负责将心理健康服务、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教科体局负责健全各级教育机构心理健康服务体系,组织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县公安局、县司法局等部门负责完善系统内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建设,建立重大警务任务前后心理危机干预机制,组织开展有关重点特殊人群等的心理健康相关工作;县民政局负责引导与管理城乡社区组织、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参与心理健康服务和康复机构建设,推动心理健康领域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县财政局负责统筹全县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资金并监管使用;县卫生健康委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服务保障政策,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支持,完善心理健康服务项目价格政策;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老龄、信访等组织负责职业人群和儿童青少年、妇女、残疾人、老年人、信访等特定工作对象的心理健康服务工作。
(二)落实经费保障。
积极统筹资金,加大投入力度,保障必要经费需求,支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开展;建立多元化资金筹措机制,开拓公益性服务筹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投入心理健康服务领域,推动各项工作有效落实。
(三)推进机制创新。
加大专业人才引进力度,对从事精神卫生的人员在绩效分配时给予政策倾斜;创新培训机制,强化对现有人才的培养和转岗培训,加大基层医疗机构心理咨询人员的培训力度;创新“互联网+社会心理服务”“雪亮工程+社会心理服务”模式,建立心理健康服务网站、心理自助平台、移动心理服务应用程序等,通过网络平台向不同人群提供针对性服务。
(四)加强督导评估。
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作为平安石城、健康石城、文明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县推进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依职责分工进行不定期督导,发现问题及时跟进、督促整改;县卫生健康委、县委政法委根据国家和市试点工作评估方案,制定县试点评估细则并按要求开展评估工作。
今年以来,昭化区司法局坚持以“法治昭化”建设为统揽,紧紧围绕市域国家政治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建设、矛盾风险化解、公共法律服务工作重点,聚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社会治理、法治扶贫等重点领域,务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推动市域治理现代化。
始终坚持强化组织保障是推动工作具体落实的利剑,把聚焦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重点工作任务,作为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方向,坚持围绕市域国家政治安全、依法治理体系建设、矛盾风险化解、公共法律服务重要领域,认真梳理工作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责任,强化工作措施,落实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责任股室具体抓,充分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扎实推进市域社会治理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
紧盯工作任务及要求,统筹依法治区与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系,强化工作协调配合,助力推动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统筹机制。按照工作目标任务分解理清工作责任,瞄准工作抓手,把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纳入依法治区“大盘子”,“一揽子”统一实施、推进、考核。注重梳理总结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通过依法治区工作推进会、工作例会,局党组会、司法行政业务分析会专题讨论研究,采取“精准式、点穴式”精准施策。二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横向推进机制。严格按照依法治区“1+3+n”工作推进机制,即一个委员会+三个协调小组+十六个重点成员单位,充分结合依法治区工作,将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贯穿推进,融会贯通。三是建立市域社会治理纵向推进机制。以区级部门、镇、村(居)社3个层级为纽带,以12个司法所为单元,推行司法所联系指导辖区镇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机制,逐步形成“层级+行业+区域”联动协同机制。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结果导向,以持续提升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目标,统筹做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一是完善法治政府建设体系。建立健全法治政府建设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制定法治政府建设工作方案(2020-2025年),印发年度法治建设工作要点,对标对本,梳理工作任务,强化组织领导,落实区长、镇长为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将法治政府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同考核、同奖惩责任落实机制。二是建立谁执谁普机制。始终坚持处理一件影响一片执法普法体系,细化执法流程,强化执法全过程记录、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机制,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制度,随机抽取执法人员和市场主体,通过谁执法谁普法、边执法边普法的方式,全面提升人民群众知法、尊法、守法意识。三是持续优化审批与服务。严格落实“一窗进出”“并联审批”,大力实施“互联网+政务服务”,通过政务app、微博微信、网上办公等电子信息化系统,为群众提供办件查询、办事导引、网上初审、自助填单等服务。对全区各部门涉500余项行政权力事项调整,将5000余项行政权力通过政府网站对外公开,压缩各类审批办理时限50%以上。四是规范加强市域执法监督体系。充分结合新冠疫情常态化防控等,强化执法关口前移,重心下移,围绕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点领域执法力度,注重规范执法流程及执法程序,今年来,开展重大活动食品药品安全保障行动20余次,受理食药安全案件8件,采取行政措施40余件。
全面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围绕乡镇行政区划及村级建制调整,切实做好改革“后半篇”文章,夯实基层治理基础。第一时间融入乡镇行政区划及村建制改革工作。采取实施“三强化”助推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及村级建制改革,即: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助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强化矛盾纠纷排查,助力村级建制调整改革筑牢稳定“第一道防线”;强化特殊人群管理三项措施,为乡镇行政区划改革及村级建制调整提供良序。第一时间摸清乡镇行政区划及村建制改革情况。为建强改革后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督促司法所及时掌握改革后乡镇和村级建制撤并情况,强化对撤并后12个镇及150个行政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和队伍进行充实调整和优化。第一时间完成改革后充实调整调解员培训。为确保改革后基层人民调解工作延续性,确保工作不断档,工作推动不乏力,迅速组织改革后被充实的670余名调解员开展业务培训,促使其更好的提能履职;同时,采取“四评四审”(村、镇、司法所、司法局)广泛开展人民调解员等级评定工作,推荐评定三级人民调解员2名,区级人民调解能手3名,三星级人民调解委员会2个,通过激励先进,选树典型,充分激发调解组织及调解员工作动能性。第一时间促改革后调解组织和调解员发挥作用。镇村改革后被调整设立的调解组织和调解员主动作为,为防止镇村改革后因涉及人民群众土地、山林以及遗留问题等领域引发的矛盾纠纷,全方位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和调处化解工作,组织开展矛盾纠纷排查1372次,排查矛盾纠纷198件,预防纠纷171件,调解矛盾纠纷618件,调解成功率达99%以上。疫情期间,劝调取消各类酒宴33起,基层治理得以夯实。
始终坚持以公共法律服务是政府公共职能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是全面依法治区的基础性、服务性和保障性工作工作理念。一是大力实施公共法律服务阵地建设“三级联动”。坚持围绕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美好生活需要,提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为着力点,全面建成区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2个镇公共法律服务站,覆盖了100%;87个公共法律服务室,努力打通公共法律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是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大局强化全时空公共法律服务。围绕治蜀兴川、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兴广战略及昭化实践等系列重大决策部署,贴近服务党委政府中心工作,为基层乡镇提供文件合同合法性修改意见和建议23条,开展规范性文件审查及备案1件,审查合同(协议)48件,审查重大行政决策、涉法事务等7件;开展送法进项目、进工地、进项目服务65场次,开展企业各类合同法治体检598份,调处化解涉企用工矛盾纠纷22次34人,为企业用工挽回经济损失17.37万元。三是极力推动法律援助“五零”服务落地落实。极力拓宽法律援助服务。本着降低法律援助门槛,拓宽受援范围,创新适合贫弱群体的援助方式,让法律援助在群众身边“零距离”服务;坚持援助中心和承办人员从申请到办结不收取当事人任何费用,并积极与其他单位沟通协调争取为受援人在费用上提供减免缓等“零收费”服务;坚持应援尽援的理念,主动为行动不方便的老年人、残疾人上门服务的“零障碍”服务;开展当场接待符合条件及时受理“零等待”服务;同时,全面打通线上线下法律援助和咨询通道,采取通过电话、qq、微信、微博等网络服务平台和新媒体,多形式、多渠道实现“线上”法律服务,2019年区法律援助中心受到司法部表彰。截至目前,全区共受理法律援助案件158件,提供法律咨询1110人,法律援助服务总人次1426人次。
为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不断提高全局党的建设质量,根据市委组织部、市直机关工委党建责任制工作要求,结合我局实际,现就全面落实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开创园林和林业局党建工作新局面,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为主线,按照省委、市委“工作落实年”部署和政府工作报告要求,以“开放、现代、活力、时尚”为引领,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聚焦服务保障“精兵强将攻山头,典型引路稳阵地”两条线,彰显政治统领,坚持问题导向,融入业务工作,健全制度机制,严格责任落实,为推动园林和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
(一)政治建设。
1.突出政治建设统领地位。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推进机关党建的首要任务和重大政治责任,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化思想认识,不断把机关党的政治建设引向深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推进中央和国家机关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和《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强化统一领导市直机关党建工作的政治担当,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切实做到用干净和担当诠释忠诚,用行动和成效践行“两个维护”。持续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2.牢固树立“抓党建就是抓全局”的理念。全面理解“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科学内涵与内在逻辑,坚持“聚力打好铁、持续自身硬”,强化党建对机关各项工作的统领,创新完善党的建设方式方法,解决好党建和业务“两张皮”、压力传导层层递减等问题。从具体工作中找问题,从党建上找原因,哪一项工作上不去,党建就补到哪里,哪一方面不够硬,就把哪一方面的党建硬起来。
3.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牢固树立党章意识,严肃机关党内政治生活。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提高领导班子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水平。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机关党的组织生活制度,以组织生活为重要内容和载体,运用好批评与自我批评,开展积极健康的思想斗争。创新组织生活形式、内容和载体,全面提升组织生活质量和效果。
(二)思想建设。
4.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视察青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提升思想方法、改造工作方法,做到想透、说清、干实,形成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题,组织党务干部培训班,开展红色教育传统教育,专题党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激励广大机关党员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
5.发挥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的示范作用。制定局党组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按照《青岛市园林和林业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2019年学习计划》要求,每月开展集中学习研讨,加强对机关处室、局属单位理论学习指导。
6.加强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加大力度组织推广好、使用好“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紧紧围绕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唱响礼赞新中国、奋进新时代的昂扬旋律,不断提高机关干部思想觉悟、文明素质、科学素养,创新学习方式和组织形式,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作出贡献。加强“青岛园林和林业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建设管理使用,继续在重点环节上细化工作规范,加强网站信息员和管理员队伍建设,推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持续平稳发展。
7.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按照局党组中心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方案,贯彻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扎实开展教育工作。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推动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达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的目标。
(三)组织建设。
8.强化基层党组织设置。突出政治功能,强化政治引领,按照机构改革部署要求,完成机关党委选举、完善各级党组织组织体系,严格执行基层党组织按期换届的有关规定。
9.推进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支部工作条例(试行)》,规范组织生活制度,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党性分析等制度,结合实际开展主题党日、警示教育等活动,进一步建强基本组织、基本队伍、基本活动和基本制度。年底对党员领导干部落实双重组织生活制度情况进行检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
10.着力加强党员队伍建设。认真落实《中国共产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条例》,抓实抓细培养教育工作,严格按程序发展党员,认真落实审查把关责任。强化对党员的日常管理,积极开展党内活动,建立党员参加党的组织生活情况记录制度,定期督促检查。严格落实党费收缴、使用和管理的有关规定,党费使用和管理公平、透明、规范。积极发挥“灯塔-党建在线”平台作用,加强党员干部教育培训。
11.坚持事业为上的选人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好干部标准,选拔、培养、教育、管理干部。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全面加强支部组织建设,进一步完善自身的组织体系;立足于主体作用的发挥,进一步加强基层党员和党组织骨干队伍建设。
12.积极发挥机关群团组织的作用。严格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的意见》和省市群团工作会议精神,健全组织制度,完善工作机制,支持群团组织依法依章程独立自主开展工作。把群团工作纳入机关党建工作总体规划和部署,注意培育选树先模人物,积极参与“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创建和“巾帼建功”等活动,积极搭建平台,丰富和活跃机关文化生活。
(四)作风建设。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八
按照市委组织部要求,为了进一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加快推进街道社区社会管理体制和服务机制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经区委7月25日常委会议研究,决定以**社区为单位,探索创新社会管理新模式。现就加强和改进**社区社会管理试点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探索加强社会管理服务的新模式、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提高街道社区社会管理服务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水平。
二、目标任务。
(一)解决遗留问题,实现管理规范化。**安居工程小区是甘肃省第一批建设的经济适用房之一,现有住宅楼36幢,建筑面积145,677平方米,住户1552户,人口5340人。由于历史遗留问题,物业管理瘫痪给居民群众正常生活带来诸多不便,需要彻底解决。
1、依法完成业主委员会换届。由北街办负责,加强物业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宣传工作,引导小区居民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指导安居工程小区依法完成业主委员会换届工作。
2、移交公用配套设施。由住建局负责,北街办配合,对小区内供热、供水、排污等设施进行全面摸底,对管理服务楼、供热站东侧房屋等国有资产,以及相关账务、资料全部移交北街办管理;对公厕、自行车房、地下停车库等公用设施设备,移交新成立的业主委员会,并按程序交付物业公司管理使用。
3、规范物业管理。由北街办负责,住建局配合,指导业主委员会按照《物业管理条例》及有关规定,按照公开、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做好现代化物业公司的选聘工作,对小区物业进行规范化管理。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由北街办负责,住建局、城管局、园林局、环卫局、文广局、公安分局、供排水公司、供热办、体育事业管理服务中心配合,全面加强**安居小区基础设施建设,对供热、供水、体育、安保等基础设施进行全面维修,确保**安居小区环境整洁、安全有序,各项基础设施正常运转,保证居民日常生产、生活和文体需求。
(二)建设“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平台,实现管理信息化。建设以“五大系统”(地理信息系统、“民情通”呼叫服务系统、干部绩效评价考核系统、人口信息系统、视频监控系统)和“十大模块”(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司法综治、群团组织、计划生育、社会保障、文化体育、城管卫生、志愿帮扶和社区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实现“六大功能”(“区域化”信息综合浏览查询功能、“专业化”社区特色服务功能、“规范化”基础信息分类汇总功能、“动态化”数据自动统计分析功能、“全景化”街面实景视频管理功能和“科学化”干部绩效考评功能)。
1、由北街办负责,区委组织部指导协调,按期实施**社区“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工作。
2、由财政局负责,为“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提供必要的财力支持。
3、由民政局负责,协助解决**社区办公场所和经费问题。
4、由北街办负责,区委政法委指导协调,建设社区治安防控体系。
5、由北街办负责,确定有资质的公司制作“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
6、由北街办负责,与电信部门联系开设“民情通”热线电话。
(三)建立“总理春节话民生”纪念室,实现管理人文化。近年来,国家、省、市、区各级领导多次到社区调研指导工作,特别是20春节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到**社区与群众共谈民生、共庆佳节。为了体现党和政府对社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基层群众的关怀和关注,展示社区发展历程及工作成效,建立“总理春节话民生”纪念室。
1、由新闻网络中心负责,搜集整理温总理在庆阳调研期间相关影像资料,制作“温家宝总理在**社区与干部群众“春节谈民生”记录片。
2、由新闻网络中心负责,北街办配合,收集整理反映社区发展的影像资料,制作**社区工作专题片。
3、由文广局负责,北街办配合,建立小区图书室,配备图书及音响设备等,规范文艺团体活动,活跃居民文化生活。
(四)加强为民服务体系建设,实现管理精细化。建立以夯实基础阵地、搭建平台载体、解决民生问题、文明便捷服务为主要内容的为民服务体系建设,为居民群众提供全覆盖、全天候、全方位的.精细化服务。
1、由组织部、民政局负责,北街办配合,加强基层政权建设,制定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换届方案,指导**社区顺利完成换届工作。
2、由北街办负责,对党的建设、精神文明、计划生育、民生保障等工作进行科学整合,完善便民服务大厅,为居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服务。
3、由城管局负责,对小区营业门店门头招牌进行统一规范,对小区及周边乱泼乱倒、乱摆乱放等不良行为进行专项整治。
4、由公安分局负责,加强对小区及周边治安环境整治,努力打造安全文明的宜居小区。
5、由北街办负责,环卫局配合,加强社区环卫设施建设,对小区公厕进行维修,指导物业公司搞好小区环境卫生保洁工作。
三、实施步骤。
**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从2012年8月1日开始,到2012年10月31日结束,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宣传动员,制定方案(2012年8月1日至8月31日)。学习市、区关于社会管理创新方面的相关精神,了解开展社区社会服务管理试点的重要性,组织人员深入小区住户家中,做好思想动员工作,为试点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成立组织机构,各责任单位结合实际研究制定各自《实施方案》,明确工作目标任务。
(二)全面实施,深入推进(9月1日至10月20日)。召开**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会议,安排部署工作,明确责任分工,推进各项工作任务落实。
(三)总结验收,整章建制(10月21日至10月31日)。对社区社会管理服务工作进行全面总结验收,查缺补漏。建立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形成一套科学合理的社区社会管理服务运行机制。
四、保障措施。
1、加强舆论宣传,营造良好氛围。街办社区要抽调得力工作人员,通过悬挂横幅、刷写标语、印发宣传资料以及广播电视、网络、简报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社区社会管理创新工作的重要意义,动员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2、加强配合协作,推动工作落实。各责任单位负责人要高度重视试点工作,根据部门职责,全力参与、配合搞好**社区社会管理创新试点工作,按期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3、加强督促检查,严格考核奖惩。要围绕社区社会服务管理试点工作目标、任务和具体要求,开展经常性督促检查,随时掌握工作进展和人员到岗情况,对工作不负责任,推诿扯皮,影响整体工作进展的责任单位及相关工作人员要严肃处理。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九
为推动城乡环境卫生整洁行动深入开展,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生态办的统一部署,我镇在20xx年的基础上继续开展环境卫生整洁行动和城乡结合部整治,今年主要工作成绩如下:
一、完善工作机制。为更好地推进我镇环境卫生工作,镇治理办在20xx年工作方案基础上进一步创新,出台《20xx-20xx年春华镇环境治理工作方案》,为我镇未来两年的环境卫生工作确定了方向。在新的工作方案中一是将常规巡查纳入绩效考核,常规巡查中发现环境卫生问题严重的地方将按季度检查标准扣分,并且所扣分数计入季度检查;二是季度检查中对村民小组的检查由随机抽查变为部分由村推荐,另一部分随机抽查。并在第四季度对各村(社区)进行暗访式检查(不再通知到村检查的具体时间和抽查小组),进一步促使各村(社区)环境卫生保持常态化。
二、健全集镇管理队伍。为巩固“三点一线”城乡结合部环境综合整治成果,进一步提升集镇品质,根据《20xx年小城镇管理工作要点》要求,经镇党委、政府研究决定成立春华城管办公室,负责维护镇容镇貌和集镇管理秩序。自成立城管办公室以来,共开展行动多次,分别在5月26日和8月4日对s207、春垅公路和开元东路东延线的违章广告和门窗建材店的占道经营进行了重点打击,共取缔门窗建材店9户,面积共计1320平方米;对集镇新、老街的户外经营、流动摊贩和违章广告也进行了整治,共取缔店外经营13户、流动摊点70余家,拆除违章广告招牌65块,计500多平方米,维持了集镇经营规范、镇容有序、环境整洁的面貌。
三、开展“迎新春”卫生大扫除活动。为让全镇人民过上一个“卫生喜庆、幸福安康”的春节,根据市委、市政府“建设秀美幸福长沙,实现城乡品质倍升”的要求,我镇在鼠年春节来临之前,在全镇范围内进行了一次广泛、彻底、全民参与的环境卫生大扫除活动。对各村(社区)的主干道、集镇、水域及镇内各事业单位和民房前屋后、山边竹林、水渠塘边、田边菜地等生活区域进行了彻底的清扫。这次大扫除活动效果明显,不但使广大人民群众度过了一个干净整洁的春节,还彻底解决了一些群众反响强烈的卫生老大难问题。
四、清除卫生死角,改变武塘村环境卫生面貌。武塘村的环境卫生在我镇一直比较落后,特别是在今年下半年市、县的暗访督查中,出现了成堆成片垃圾、陈年垃圾较多,垃圾池破损、满溢、未及时清运等情况,被市给予“黄牌警告”。为尽快解决武塘村存在的环境卫生问题,镇治理办采取镇督查、村整改、户保持的方式对武塘村展开了全面整顿,不仅将武塘村成堆成片的陈年垃圾全部清运,并督促村委调整了环境卫生工作制度,以确保环境卫生常态化。经过镇、村半个多月的努力,使武塘村环境卫生面貌大为改观。
五、积极组织“新环保法”知识竞赛与百日宣传活动。为抓好“新环保法”的宣传、贯彻与实施工作,根据市、县文件精神,我镇组织各村(社区)、企事业单位和环保合作社开展“新环保法”知识竞赛与百日宣传活动。活动由多个单位共计300余人参加,在提高社会公众环保法治意识,引导公众依法参与环境保护,凝聚社会合力共同保护环境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作用,并重点引导了对环境负有较大责任和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企事业单位重视环保,主动承担法律规定的环境社会责任。
六、大力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垃圾分类减量工作。为提高村民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使垃圾分类减量理念深入人心,镇治理办积极响应县生态办号召,将15000余张生态建设画报发放到各村(社区)且督促其粘贴到户,并将生态建设画报的粘贴率纳入第三季度环境卫生考核;在第三季度,镇治理办对各村(社区)的垃圾分类减量情况进行了考核,并将可回收利用垃圾的回购任务完成情况和各村(社区)拖送至垃圾压缩站的垃圾数量进行反馈,督促各村(社区)尽快完成年可回收利用垃圾回购任务和减少垃圾送运数量。
七、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为进一步提高保洁员职业素养,加强保洁员队伍建设,镇治理办于8月份对全镇所有保洁员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将保洁员的年龄、性别、联系方式及负责的网格区域等各个方面的情况记入台账,进一步落实了网格化管理,确保全镇范围内的保洁责任能够到岗到人;并对保洁员在怎样进行垃圾分类减量及如何入户宣传方面开展了专业培训,不仅提高了保洁员的专业技能也为其开展宣传工作打下了基础。
八、全力创建生态文明示范点。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广大居民自主美化家园的意识,实现以点带面的环境卫生新局面,根据上级文件要求,今年我镇大力打造金鼎山村龙顾组生态文明示范点:对示范点的公共卫生区进行网格化划分,由乐和代表负责督促和监督各家各户对公共卫生区进行打扫,并定期组织评比;结合龙顾组的实际情况,通过互助会代表会议讨论,制定了《龙顾组环境卫生组规民约》;为了美化环境,龙顾组的村民自发捐出花卉苗木,种在组级公路两厢,完成了道路的绿化亮化工程;组织示范点村民前往白沙、开慧、果园、金井等环境卫生较好的村参观学习,彻底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增强环境保护意识;组民筹资二十多万元,筹工一百多个,对组上的`公共基础设施进行建设,完成了组级道路、公共竹园的绿化和亮化工程。
20xx年工作重点:
1、继续落实“分户减量、分组分类、分村收集、合作社处理”的“三分一处”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机制,并加大垃圾分类减量的到户宣传力度,进一步提高村民的垃圾分类减量意识。
2.督促各村(社区)落实垃圾收费制度,将垃圾收费纳入镇对村季度考核,对实行垃圾收费的村实行加分奖励。
3、将村干部下户宣传纳入季度考核,从今年四季度开始,将对村干部入户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对排名倒数1、2、3名的村,入户情况倒数第一的村在本季度得分情况下倒扣10分,倒数第二的村在本季度得分情况下倒扣5分,倒数第三的村在本季度得分情况下倒扣3分,以督促村干部积极落实网格化制度,入户进行环境卫生宣传。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
为了积极推动社区卫生工服务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功能,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快捷、高效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结合上级精神经中心办公会研究决定,制定本管理办法。
1、执行主任负责制:行政主任为服务中心的法定代表人,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带领中心工作人员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执行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落实党的各项政策,保证政令畅通,圆满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
2、社区服务站必须服从中心管理,遵守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决定。
3、为了强化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完善服务功能,加大对社区卫生服务站的管理力度,经研究决定由副主任陈力同志分管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下设办公室,由刘文辉同志任主任,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具体负责指导社区卫生各项工作。社区卫生服务站负责人由中心主任提名,中心办公会讨论通过后,该负责人将主持该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全面工作。
4、社区卫生服务站必须服从中心的直接领导,抓好本站的二级管理: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加强医德医风教育,树立行业新风并做到文明行医:遵守医疗技术操作规程,履行医务人员的工作职责;不得夸大或隐瞒病情,做到依法行医;加强业务知识技能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医疗质量,保障病人的身心健康;加强医疗服务理念教育,突出以人为本的宗旨,改善服务态度。圆满完成中心交给的公共卫生任务及医疗业务指标。
1、为了进一步加强城区社区卫生综合服务网点的建设和发展,根据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经区卫生局批准,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辖园林路社区卫生服务站、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站、城西社区卫生服务站、玉泉社区卫生服务站、宇济社区卫生服务站。
2、服务站性质:非营利性,属中心派出机构,由中心统一管理。
3、科室设置:科室面积不少于120平方米,设立全科诊断室、注射室、观察室、治疗室,药房等,有条件可设妇检室、换药室。有符合为社会服务的器械、设备、通讯工具等。
4、人员:各社区服务站配备6名工作人员,最低要求5名专业技术人员,各社区卫生服务站有1名主治医师担任负责人,(特殊情况除外)并做到三证齐全,即《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毕业证。
5、制度齐全: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站工作制度、全科医生管理制度,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全科护士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人员岗位责任制、医疗技术操作规程、物价公开、巡诊制度、患者监督岗位制度、服务功能齐全、减免项目分开等。
全面落实完成局社区办、中心制定的20xx年工作计划。社区卫生服务宗旨是以人为本、以健康为中心,主要从事预防、医疗、保舰健康教育、计划生育指导、饮食卫生、职业心理学常见病,多发并诊断明确的慢性病的治疗护理和康复。走进社区、服务社区、建立健全各类疾病档案及老年保舰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老年宣传活动。对慢性病防治如高压并心脑血管并糖尿并老年性痴呆症等及肿瘤、慢阻肺、轻症精神病人及恢复的伤残人员,孕产妇等要建立专案管理,根据社区慢性病管理要求定期上门访视。尽心尽力、尽职尽责搞好双向专诊和院前急救,开设家庭病床等。
1、各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必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行业条例、卫生体制改革办法、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实施细则及各项规章制度。
2、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全面服从该站站长的分配、安排,听从指挥,全心全意为社区居民服务。如违者社区卫生服务站站长有权辞退,中心在本年度内不安排工作,作待岗处理。
3、社区卫生服务必须按照(孝南区社区卫生服务项目考核评分标准)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的各项标准,建立健全各项档案和各项制度。定期举办健康教育和各种宣传义诊活动。按照中心各站区域图全面开展建档工作,并按确定的慢性病档案管理,同时将档案全部输入微机管理,形成活动档案。
4、各卫生服务站的药品由孝感市中药材公司统一配送,各站自把价格关、质量关,严禁私自采购药品,如发现一起,除没收药品外,并处罚款200元。统一税务发票,由中心统一结算。
5、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业务收全部进入中心帐户,实行统一管理,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各站单独核算,根据各站的位置不同,经营成本不同,业务收入不同等情况,实行绩效工资制度。帐目日清月结。违者发现一次罚款200元,发现三次以上或有病友举报作贪污公款处理。
6、根据各社区历年业务收入情况,制定任务:
﹙1﹚书院街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完成33万元业务收入,门诊人次要达到14600人次/年,完成该社区5500人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人55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860人的工作。
﹙2﹚园林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完成29万元业务收入,门诊人次要达到12775人次/年,完成该社区6000人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人60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1300人的工作。
﹙3﹚城西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完成26万元业务收入,门诊人次达到12775人次/年,完成该社区5800人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人45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750人的工作。
﹙4﹚玉泉路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完成6。5万元业务收入,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门诊人次达到3650人次/年,完成该社区3000人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人30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700人的工作。
﹙5﹚宇济社区卫生服务站需完成10万元的业务收入,门诊人次达到4745人次/年,完成该社区3000人的个人健康档案,管理慢性病人320人,完成五大保健等600人的工作。
7、各卫生服务站的工资由责任人根据社区实际情况和人员工作量的大小发放,要体现公平、公正、奖勤罚赖的原则。服务站站长根据工作需要有业流水1%的开支权。同时站长享受科主任津贴待遇。
8、中心有权定期或不定期对各站进行检查和指导,督促各社区卫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生服务站工作。如不服从中心管理办法或不能完成中心下达的任务,中心随时更换该站站长及该站工作人员的工作。
9、中心及社区服务站工作人员在医疗过程中违反医疗技术操作规程或人为责任过错(如用药不当,齐量不对,配药配错,医护人员擅自离岗等)造成的医疗纠纷,医疗事故等由该服务站相关责任人全部承担,中心不承担任何经济陪偿及法律责任,对不可预见的医疗意外发生的费用采取风险共担,该服务站承担40%,中心承担40%,其它服务站共同承担20%。
积极探索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公共卫生补贴,工资分配、奖书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管理方案﹙社区部﹚励等激励机制和工作考核机制:
(1)各站完成中心下达的任务后,中心确保20xx年社区卫生服务站工作人员20xx年档案工资100%,因各站人员长年无休息,按每人每月8天计算,每天补助40元。超额部分中心、站按1:9进行奖励。
﹙2﹚对工作认真,服务热情,各项档案健全,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好评的服务站和个人,中心将给予适当的奖励。
(3)在国家投入逐步加大的情况下,逐步落实公共卫生考核经费,按各站实际工作量经中心考核后﹙参照11年方案﹚给予发放。
为规范小区管理,为业主提供优质的物业管理服务,我公司将采取一系列的管理措施,确保小区品质。
物业公司本着“科学规范、竭诚高效、安全文明、持续发展”的质量方针,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管理念,对小区物业实施科学的管理、提供优质的服务,并在现有管理经验及管理资源的基础上,不断调整更新,导入先进的管理理念,使广大业主及使用人能真切地感受高品位的物业和高品质的管理所带来的超值享受。我公司将按照河北省及唐山市有关标准(并高于此标准),确保业主及使用人综合满意率达到90%以上。
为实现即定管理目标,追求最佳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物业管理过程中将始终把握以下原则:
(一)服务第一、管理从严的原则。
“服务第一”是物业管理的'宗旨,因此管理中要继续秉承“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从业主及使用人的需求出发,强化服务机能,丰富服务内涵,提供优质、周到、及时的服务。“管理从严”是服务的保障和基础,包括对物业的维护管理、员工的管理以及对业主及使用人不适当行为的管理和劝阻,建立严格、周全的管理制度,实施依法管理、从严管理、科学管理以确保物业管理服务收到应有的成效。
(二)专业管理与业主自治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在日常管理中,要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即物业管理公司的积极性和业主使用人的积极性。物业管理公司应当尊重并按照广大业主及使用人的要求,通过服务中心对小区实施专业化的管理,同时努力争取业主及使用人的.支持配合,使其能正确使用和维护物业,并自觉遵守业主公约,共同创建文明的办公环境。
(三)物管为主、多种经营的原则。
在搞好日常管理和常规服务的同时,从物业的实际出发,开展一系列服务性的多种经营,既满足广大业主及使用人的不同需求,又增强物业公司的造血功能,增加经济积累,以利于更好地为业主及使用人服务。
(二)成立物业服务中心,配备专业管理人员,实施专业化管理;
(六)依照市场化、企业化的运作方式,提供全方位服务,开展多元化经营。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一
本预案根据国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肺聚集性疫情处置指南(修订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xx〕75号)、国务院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新冠肺炎疫情社区防控方案》(联防联控机制综发〔20xx〕92号等编制。
1.发现高危人员。村“两委”(网格员)对返乡人员信息登记摸排,发现高危人员(14天内到过有疫情发生地或感染者的密接者、次密接者),立即安排专人陪同前往县(市、区)定点医院做核酸检测,并送至留观室等候。
2.迅速转运感染者。乡(镇)政府、村“两委”发现疫情后立即上报县(市、区)疫情应急指挥部,2小时内转运感染者。乡(镇)政府、村委会积极协助做好转运服务。
3.实施封闭管控。对于发现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村立。
即实施封闭管控,所有村(居)民居家医学观察。规范设置进村检疫点,实行交通管制,实行24小时值守,严格落实查证、测温、验码、扫码、询问、登记、消毒等措施,实行“只进不出”。封控措施可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扩展到乡(镇)内其他村。
4.开展流调溯源。乡(镇)政府、村“两委”和村医积极配合、流调工作,协助开展流行病学调查、感染来源追踪、涉疫人员管控等工作,迅速查找密接者和次密接者。配合做好对密接者、次密接者的'转运隔离管控及医学观察工作。
5.实行分区管理。乡(镇)政府、村“两委”按照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划分,实行分区管理。封控区实行“区域封闭、足不出户、服务上门”;管控区实行“人不出区、严禁聚集”;防范区实行“强化社会面管控,严格限制人员聚集”。
6.实施全员核酸筛查。乡(镇)政府、村“两委”组织开展发生疫情的村、疫点、疫区等封闭管控范围内人员全员核酸检测,设置样本采集地点和核酸检测点,有效配置核酸采样检测队伍,分区域、分时段有序开展。必要时组织开展多轮核酸筛查,排除潜在风险。
7.开展环境消杀。乡(镇)政府、村“两委”对确诊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的发现点、居住点、公共场所及其他可能受污染的交通工具和重点场所等涉及的行动轨迹进行全链条、彻底消杀。对疫区生活垃圾应当消毒并外运集中处理,对隔离人员产生垃圾集中消毒、封存并由相关部门处理。同时,对城乡接合部、隔离场所周边农村地区等易出现疫情传播的重点公共场所,加大消毒消杀。重点场所消毒前应开展环境采样和核酸检测。
8.限制人员聚集。乡(镇)政府、村“两委”立即取消村内自发组织的群众性聚集性活动,停办坝坝宴、农贸集市、庙会等公众活动,关闭超市、农家乐、民宿、麻将馆、茶馆、棋牌室、村文化活动室等重点场所,严防人员聚集。
9.加强督导检查。乡(镇)政府、村“两委”发挥村干部、党员和志愿者作用,建立巡逻制度,通过发放告知书、悬挂公示牌、每日上门等方式,督促居民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强化落实单人单间隔离、核酸检测、体温检测等措施,降低疫情传播风险。
10.加强生活物资保障。乡(镇)政府、村“两委”做好封控区人员生活物资供应和配送工作。对农村孤寡老人、无人照看残疾人,及时安排专人照顾日常生活。
11.加强农业生产保障。乡(镇)政府、村“两委”建立农业生产服务先锋队,帮助开展庄稼收种、瓜果采收、畜禽喂养等农业生产工作。建立农业生产物资和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保障农业生产正常开展。
12.强化防控宣传。乡(镇)政府、村“两委”提高应急广播、村村响宣传频次与力度,时刻提醒群众严格遵守各项防控措施,引导群众养成主动就医、出现异常及时报告的意识,做好个人与家庭成员的健康监测。
13.强化舆论引导。乡(镇)政府、村“两委”引导村民群众相信政府、相信科学,坚定疫情防控必胜信心。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不在网上发表不利于疫情防控的不实信息,有问题合理合法反映。
省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组织专家,结合全省实际情况和农村地区疫情形势,对疫情进行分析研判,动态调整防控策略与措施,并综合评估适时提出终止应急预案的`建议。
本预案根据疫情形势变化和实施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更新、修订和补充。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二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的实施,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制定我园预防h7n9流感应急预案。
一、工作目标:
1、普及甲型h7n9流感的防治知识,提高教职工、幼儿的自我防护能力。
2、完善幼儿园h7n9流感防控指南,积极采用一切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信息的检测报告制度,切实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3、建立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机制,在发现疑似病例时各级管理人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无疫情传播和蔓延。
二、组织机构:
1、h7n1流感的防治工作在幼儿园园务会的统一领导下组织实施,各班组、部门积极密切配合,迅速、高效、有序的实施应急预案。
2、幼儿园甲型h1n9流感应急领导小组工作分配。
三、领导小组主要职责:
(1)有疑似病例或疫情发生时,立即启动h7n9流感应急预案。
(2)迅速了解、收集情况,在疫情发生一小时之内向上一级领导和相关部门汇报情况,取得上级部门的支持帮助。
(3)立即召开紧急会议,部署、指挥和协调各部门采取有效防控措施。
(4)配合上级部门对疫情进行分析,做好调查处理和上报工作。
(5)加强幼儿因病(事)缺勤、病因追踪、预防接种登记和传染病流行期间的三检制度,及时掌握教职工和幼儿的身体状况,发现有早期疑似症状的幼儿及教职工,应立即隔离并督促其到医院诊治,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6)开展幼儿园环境整治和爱国卫生运动,努力改善卫生条件,并进行定期不定期的.检查,保证幼儿园的清洁卫生。
(7)及时向当地疾病预防控制部门和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报幼儿园传染病预防控制情况,并做好对病人和密切接触者的隔离消毒、食物留样等工作。
(8)搞好正面舆论宣传,监督、检查和实施各项防控工作和日常事务及善后工作。
四、领导小组人员分工。
1、后勤主任:
(1)加强宣传教育:利用家长园地、板报等形式大力宣传“防控h7n9流感”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提高员工、家长和幼儿的防护意识,做好幼儿园的卫生防病工作,开展传染病预防知识和防治措施的卫生健康教育。
(2)及时准确传阅有关文件并做好汇总及上报工作,做好上、下情况传递和联络通讯工作,了解防控形势并落实好零报告制度。协调、安排、检查和指导好全园的预防、消毒、卫生工作,规范疫情控制程序,严格控制传染源,做好日常防控工作,确保各级防控到位。
(3)制定药品和消毒用品、具使用计划,负责管理、发放并交代有关人员使用、保管注意事项,做好记录。
(4)定时检查各班是否严格执行幼儿园各项卫生保健规章制度,常规卫生和预防消毒工作是否到位,每天做好晨、午、晚检工作,每日早晨请家长定时进行体温监控在幼儿园记录,在园期间一旦有幼儿打喷嚏、流鼻涕、发热、等症状,必须马上隔离,尽快离园到正规医院进行医学观察。体温超过37.5°c必须到三级以上医院就诊,排除h7n9流感等传染病,身体康复后方可返园。发现疑似病例要在第一时间(不超过一小时)隔离和汇报,保证时间、措施到位,记录、监管、考核到位。
(5)监督检查饮食、炊具、餐具、玩教具和室内卫生、公共卫生间大型玩具的消毒情况,检查各班消毒工作并做好记录,要求达到规定标准。
(6)因病缺勤幼儿有追访记录。班级、对缺勤1-3天的幼儿要具体交待返园时间(缺勤记录本)、病假(什么病、诊断证明)、事假(何事、外出地点、出行时间),如因感冒、发热等原因暂时离园,疑似h7n9流感的必须在第一时间上报幼儿园主管领导,做好考勤、接触人群、出行地点和病因追踪记录,并逐级报告上级主管部门。
(7)保护易感人群:班主任要掌握班内易感儿童的情况并登记。对传染病接触者也要登记,根据情况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保护幼儿:根据相关病源微生物的感染和发病的趋势,对未接种疫苗的幼儿让家长带幼儿去防疫站进行免疫接种。
(8)加大对幼儿园食堂环境的监控,每天检查食堂环境卫。
生、个人卫生及采购、食品操作、食品保存常规的执行情况,加大卫生管理、采购安全、饮用水管理和食品操作卫生管理以及各类物品消毒工作。
(9)要做到六早:早预防、早发现、早报告、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
2、保教主任、保教助理:
(1)通过各类教育活动向幼儿介绍防治h7ni9流感特点、认真落实卫生保健常规,如有异常幼儿立即在第一时间隔离并通知家长带往正规医院诊治,接触过异常幼儿的工作人员立即进行终始消毒并在家中隔离,确定无异常情况后方可返园上班。在喝水、活动后、饭前便后等多个环节要求每一个幼儿坚持用流动水、肥皂洗手。
(2)配合办公室完成幼儿及家长的宣传教育工作,利用家长信、家长园地、家园联系栏等形式做好家庭预防,提高应对疫情发生的能力。
(3)认真做好班级防控工作,主动配合三检、消毒、测温等工作(重点是晨检双重检查),监督、检查、指导班级各项工作的落实情况。
五、监测和报告:
1、h7n9流感监测:建立h7n9流感的监测系统,在幼儿园建立考勤监测制度,保健医对员工和幼儿缺勤者进行逐一登记,查明缺勤原因,对因健康原因缺勤者进行登记汇总和跟踪观察,分析其发展趋势,必要时采取进一步措施。重视信息的收集,要与运城盐湖区疾控中心建立联系,密切关注其动态变化,以便做好预防工作。
2、h7n9流感报告:建立自下而上的逐级报告制度,及时发现潜在隐患和可能发生的疫情。
a、严格执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程序,在h7n9流感爆发、流行期间,实行日报告制度和零报告制度,幼儿园应按程序逐级报告,确保信息通畅。如发生疫情,应立即向领导小组报告,并以最快的通讯方式在1小时内向所在地疾控中心报告,同时向上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b、任何班级、个人不得隐瞒、缓报、谎报或者授意他人缓报、谎报疫情。
六、应急处理:
1、落实汇报制度。有疫情发生时,当事人应立即向值班领导和领导小组成员报告,协同园内及时做好病人的隔离、观察、消毒、监控(尽量减少更多人接触)工作。值班领导(领导小组成员)应根据病情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及时掌握全局,防止失控。
汇报程序:值班保教人员(班长)——教务负责人(后勤主任)——园领导——上级主管部门。
2、落实隔离制度。一旦有疑似病例发生应立即对病儿或员工采取隔离措施(保健室隔离),幼儿园实行全程监控,概不允许其他人接触,保健室及时与家长和相关医院取得联系,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并做好严格记录。
3、落实消毒制度。依据h7n9流感特点采用合适的消毒液和消毒器械,特别是对病人所在班、室和接触人员进行终始消毒,保健医检查工作时间必须穿着防护衣,全园教职工和幼儿来离园期间一律佩戴口罩等必备的卫生用品,消毒人员严格消毒程序并做好相关记录。
4、落实师生管理。各级各类值班员要在岗在位,严防空档,认真履行值班职责,不允许家长进入班级,做好全天侯的跟踪管理,发现问题要及时上报,以便采取必要的防控措施。
5、落实后勤保障。有疫情发生时,要拨出专款保证疫情发生中的各种药品、消毒品及其他物品的使用,车况良好,水电设施随时发挥效应,采购食品要到卫生检疫合格的部门购买,食堂饭菜留样和记录规范,确保无任何隐患。
七、工作要求:
1、预防为主,常备不懈。宣传普及普及h7n9流感的防治知识,提高全体幼儿及教职工的防护意识和幼儿园公共卫生水平,加强日常体温检测,采取一切有效的消毒措施,严格控制人员外出,发现疑似病例幼儿或成人立即采取有效的预防与控制措施,迅速切断传播途径,控制疫情的传播和蔓延。
2、强化管理,统一领导。在幼儿园应急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下,严格按照幼儿园防控预案和指南做好预防消毒和疫情监测工作,指挥、协调与落实h7n9流感的防治工作。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三
新兴街道办事处位于东港市城乡结合部,辖3个行政村,6个城市社区,面积20平方公里,人口8万多。近年来,由于城市发展速度加快、外来人口剧增、企业快速发展等原因,给我办事处环境卫生管理造成很大压力,但我们办事处一班人高度重视,强化领导,加大投入,重点突出,并建立一整套长效管理机制,使办事处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取得良好成效。
城乡环境卫生整治涉及千家万户,必须提高全民意识,因此,街道办事处结合实际情况,完善了《新兴街道办事处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工作实施方案》,多渠道,多层次,全方面开展宣传教育活动,使此项工作家喻户晓,形成自觉行动。一是会议宣传。3月7日我们召开机关、村、社区干部大会,部署动员。村、社区也召开本单位相应会议进行宣传活动。二是利用各种形式宣传。采取张贴标语,悬挂横幅,出动宣传车等,提倡树新风除陋习,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三是印发《致居民一封信》,向沿街商户发放宣传单,进行宣传教育,营造人人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为切实抓好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街道办事处成立此项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下设办公室。机关、村、社区、组干部实行包保责任制,街道领导和机关干部包村、社区、企事业单位,村干部包组,组干部包户,同时对全街道重点整治部位如:村部所在地、屯堡内环境卫生、沟渠、农户庭院、社区卫生、浪头线、201国道等,由分管领导和具体部门负责,形成了党政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分片抓,机关部门和基层单位具体抓的良好局面。
我们把整治的重点确定为201国道、迎宾大街、浪东公路、观海路、青年路两侧、沿道企事业单位、商户和居民、村屯环境卫生、社区环境卫生。在整治过程中,对重点部门和地段,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安排专人负责。全区共投入垃圾箱上百个,每年投入资金上百万元,公路两侧做到天天清扫,定期拉运。村屯主要道路采取集中清理,企事业单位、商户采取门前包保,每年每个村投入10万元以上,确保垃圾及时清理、及时拉运,保证了城乡环境优美、整洁。
为了使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制度化,街道办事处制定了考核细则,并与基层干部的经济利益挂钩,对村和社区每季度考评一次,半年小评年终总评,考核结果作为奖励依据,对年末考评合格以上的村分别奖励20xx—10000元,对社区奖励600—1000元。在管理模式上采取“定点投放,定时清运”,垃圾定点处与沿街企事业单位、商户签订“门前四包”协议,同时街道和村都成立清扫拉运队伍,坚持常年运行,保证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规、有序开展。
总之,新兴街道办事处的城乡环境卫生工作,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基本做到常年有人抓、有人管,每年投入都在百万元以上,仅今年清洁月,全街道出动人力人次,车辆台次,清运越冬垃圾吨,新增垃圾箱10个,每个村、社区都健全了队伍,有资金投入,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有序开展起来,但也存在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
第一,群众的环境卫生意识不足。特别是存在着自管自家,对公共卫生不关心,村屯垃圾量较大。
第二,资金不足。个别村缺少专门的清运队伍,社区中的弃管小区没人管(开发区内),部分部位形成死角。
第三,处罚力度不大,监管不到位。如废品收购点的管理,企业垃圾乱倒现象比较严重,而街道办事处没有执法权,只靠教育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进一步落实责任,增强干部工作主动性;进一步宣传教育,在全街道形成讲卫生的共识;进一步加大投入,充实扩大环境卫生清运队伍,做到常态化;进一步强化制度建设,严格考评,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四
以“深化重点工程保平安、服务保障项目攻坚年”为主题,宣传中央及省市县加强社会管理的方针政策和创新举措,宣传基层综治及平安建设的可喜成绩和典型经验,宣传重点工程保平安的重要意义和举措,进一步调动基层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平安建设以及重点工程保平安的主动性、积极性,为兴隆镇重点工程建设创造稳定环境。
我村成立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由村治保主任为组长,村治安协管员任成员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小组。
(一)重点工程保平安方面。
1、传达上级重点工程保平安会议精神,学习上级重点工程保平安的文件内容。
2、宣传重点工程保平安的重要意义及相关法律法规、政策规定。
3、展示本村在重点工程保平安方面取得的成果和经验。
(二)综治及平安建设方面。
1、党的十八大关于社会管理的典型经验、体制机制和方法手段,加强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两新组织”和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服务管理工作的经验。
2、注重加强和改善民生,建立和完善党政主导的维护群众公益机制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限度预防和化解各类社会矛盾。
3、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加强社会治安重点地区排查整治,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增强群众安全感的工作情况。
4、号召村民积极参与见义勇为、维护社会治安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五
目前,开发区尚未出现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情况较为稳定。
为了未雨绸缪,做好防控工作,目前开发区卫生分局完成了应急预案。同时,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省东方医院)已对医务人员进行多次业务培训,增设了隔离病房,以防万一。
另外,两个街道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加强了对门诊病人的预检分诊工作,并开展了禽流感防治知识健康教育讲座进社区活动,发放健康教育资料3000余份。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六
如下:
一、齐抓共管,共建和谐: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上半年,我社区认真贯彻上级有关指示精神,结合本社区实际,以创建“平安社区”为目标,突出固本强基,切实加大防控力度,狠抓防范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工作。认真落实“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加强社区治安防范措施的落实,增强在维护社会治安中的作用,切实落实“属地管理”的原则,积极推动社区建设综合治理工作。通过一系列防范措施,辖区治安形势良好。
二、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法制意识。
我社区居委会利用黑板报、张贴宣传画、发放宣传单等方式,开展了以“抵制邪教,倡导文明”、“珍爱生命,拒绝毒品”活动,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使居民进一步对社会的了解,对家庭社会关爱,为稳定社区治安秩序奠定了基础。
三、依法调处,化解矛盾。
1、截止至今,我社区共有刑释解教人员3人,社区矫正对象1名。社区结合每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建档登记,社区帮教小组定期走访,了解两劳人员的思想动态,开展经常性的帮教工作。
2、我社区密切联系群众,时刻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及时调解居民的纠纷,努力创造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今年上半年以来,我社区共调解矛盾2起,做好了邻里文明的和睦相处这项工作。
四、加强对外来流动人口的管理、教育工作。
针对社区再建设,建筑工地流动人口比较多,结合计划生育工作,对外来人口进行了入户登记调查和并签定流动人口租房合同,对他们进行法制宣传教育,让他们自觉维护环境卫生、治安秩序。
五、抓好安全生产防火工作。
社区居委会协助各驻地单位,认真做好安全生产防火工作,充分依靠社会各种力量,协调一致,齐抓共管,保证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通过半年的综合治理工作运行,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许多不足,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街道党工委、维稳办的领导下,结合我们社区的实际,扎扎实实的开展好各项稳定工作,不差不缺,努力为居民营造一个安定、祥和的生活环境。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七
今年以来,遵化市文化路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始终坚持围绕城市发展的总体规划,着力巩固和发展省级卫生城创建成果,抗击新冠病毒疫情的同时,组织动员辖区居民,扎扎实实地开展小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以为民办好事、办实事为出发点,以提高人民生活品质和群众素质为着力点,取得了明显成效,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大改观,卫生综合管理水平有了大提升,辖区环境卫生面貌有了大变化。下面,就街道在环境整治方面所做的工作汇报如下:
街道党工委、政府高度重视爱国卫生工作,把卫生管理作为服务于民,改善城市环境,抗击疫情,推动街道各项工作健康发展的重要工作来抓。街道、社区爱国卫生工作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街道环卫办和城管中队牵头抓,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事务办、计生办、综治办等相关单位协调抓,各社区居委会也相应建立爱国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街道与各社区上下联动的运行机制,夯实了社区爱国卫生管理基础。
2020年以来,街道全力抗击疫情,狠抓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着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的生活品质。
充分发挥宣传引导作用,首先利用楼门长群发放并张贴《致小区居民的一封信》,要求广大居民对小区公共部位杂物乱堆乱放、违章临建乱建、肆意毁坏绿化苗木、绿化带内乱围乱种、等问题进行自行清理;倡导文明养狗、牵绳遛狗等文明行为;其次居委会工作人员对重点户进行入户走访耐心讲解政策,力争得到居民的积极配合和响应。
在集中环境整治中共组织机关干部、环卫工人、志愿者等120余人次,出动各种车辆约80辆次,清理乱堆乱放383处;清理围栏3500余米;清运木柴杂草、废弃家具等垃圾200方;砖石瓦块、建筑垃圾60方。对文礼小区、警察公寓等进行有秩序、有效率的全面清扫保洁,在深化整治小区环境卫生的基础上,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健康生活环境。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街道积极督导各小区物业、管控单位,消毒面积累计近15万平米。
今年以来,街道多方筹集资金,用于环卫设施、绿化美化、背街小巷整治等方面的建设。
积极探索环境卫生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入推进城市环境卫生综合治理工程。一是加强对保洁人员的管理,街道环卫办与每名保洁员签订了《清扫保洁协议书》,明确保洁人员工作职责,并在划分保洁区域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完善《社区保洁员管理办法》、《社区保洁工作考核标准》。二是在每个社区选聘卫生监督员1-2名,定期或不定期听取他们的汇报,对辖区内的卫生状况进行义务监督。三是采取日巡查、周督导、月考核、季总结的管理办法,督促保洁人员做好清扫保洁。
为进一步提高清扫保洁质量,我们对责任心不强和年龄超过60周岁的保洁员进行进行了调换,根据清扫面积和人口密集程度重新配备保洁员。对配备的保洁员加强了岗位培训,每个人都做到明确责任范围、保洁标准、实行定人、定时、定区片保洁,确保了社区环境卫生干净、整洁、有序。
按照遵化市卫生保洁实施方案,对小区清扫保洁进行了规范。实行卫生保洁专人负责,垃圾定时清理、垃圾箱体定时擦洗,明确划分各自的保洁区域,落实具体负责人员,定期巡查,督促整改。
以科学、有效、安全的防制措施为前提,做好病媒生物预防控制杜绝疾病传播环境。每年定期对居民住户发放鼠药、蟑螂药,并登记存档,向居民广泛宣传蟑螂的习性、危害和防制知识,提高群众灭蟑、防蟑的意识,传授科学的灭蟑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四害”的孳生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八
近几年,我们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生态市的决策,立足蒙阴县情,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积极探索经济繁荣、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和谐发展之路,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大气环境质量继续保持良好,城市环境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岸堤水库养鱼网箱全面清理,出口水质稳定保持在ii类水质标准,蒙河师古庄断面水质达到了iv水质,水环境实现按功能区达标。二氧化硫等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减。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65天,城市空气质量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完成国家级生态示范区的各项建设指标,生态县建设的阶段性任务全部完成。顺利实施了汶溪公园水质污染综合整治、城区集中供热和管道燃气工程,深入开展了以亮化、绿化为重点的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初步建成了宜人、宜居、宜商的山水生态城市。
(一)领导重视,严格落实目标责任制。
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严格落实环境目标责任制,是蒙阴县委、县政府加强对生态县建设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县委、县政府先后出台了《关于认真开展生态县建设的意见》、《关于成立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印发〈蒙阴县环境污染行政责任追究办法〉的通知》、《关于加快生态县建设的意见》和《调整蒙阴县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的.通知》等一系列重要文件。县委、县政府定期听取生态县建设工作汇报,并要求全县领导干部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把环保工作摆上重要位置,提出要以建设生态蒙阴和绿色蒙阴为目标,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严格控制高污染项目,全力打造最优良的环境。县人大常委会定期听取县政府关于环保工作汇报,并多次组织大规模的环保视察活动。县政府多次召开县长常务办公会议,研究部署生态县建设工作,定期调度目标责任书的各项任务,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县政协也是经常组织委员视察生态县建设工作。组织、环保、人事等部门还建立健全了生态县建设考核奖惩机制。全县各级各部门严格落实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把生态县建设工作列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党委政府领导、人大政协监督、纪检行政监察、部门统一监管、社会共同参与的环保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
(二)全面推进生态县建设。
一是坚持规划先行,先后制定了《蒙阴县生态示范区建设规划》和《蒙阴县生态县建设规划》并经过县人大批复实施,为生态县建设绘制了蓝图。
二是突出抓好污染治理。首先狠抓了企业污水治理再提高工程,积极督导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天久酒业有限公司、沂星化纤有限公司、宏大纺织有限公司、亨达染纱公司等重点污染企业,先后共投资余万元对污水治理设施进行了技术改造,安装水质在线监测设备6台套,力促企业稳定达标排放。其次是切实加强对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投资上4600万元,彻底清除岸堤水库养鱼网箱11万余个,为全市创建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作出了突出贡献,划定了县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并制定了管理办法。再次是突出抓好鑫源热电有限公司、新银麦啤酒有限公司炉外脱硫工程,并安装了大气在线自动监测装置,实现了达标排放。通过深入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专项行动,取缔了一大批小淀粉、小型塑料颗粒加工等土小企业,并对县城建成区内严重污染大气质量的一批小石灰窑、石灰粉厂进行了集中清理拆除。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十九
4月10日,xxx监狱召开党委会议,部署监狱预防h7n9禽流感工作。会议分析了防控h7n9禽流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并结合监狱实际,对监狱做好预防h7n9禽流感工作提出了五点要求:
一要高度重视,增强防控意识,立即展开工作;。
二建立健全监狱卫生管理制度,切实保障监狱民警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五要加强监狱环境卫生管理,重视监狱食堂、饮用水等食品安全工作管理。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二十
(一)项目清障刷新“加速度”。牢牢抓住保障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全年共完成重点项目清障xx个,累计完成民事xx户,拔掉“钉子户”xx户。xx、xx、xx等一批重点产业项目民事相继告捷;xx街、xx街、xx路等道路相继贯通;xx、xx等安置楼项目相继开工。
(二)棚户区改造开启新篇章。围绕落实区委、区政府部署要求,街道年内计划拆迁xx户,我带领街道班子充分研判,掀起棚改新高潮。全年共完成xx、xx、xx等x个社区的棚改清零,累计完成拆迁xx户,完成年度任务的xx%,提前近x个月超额完成年度棚改任务。
(三)“双拆双治”创纪录。紧紧抓住党员队伍这个关键少数,坚持“零容忍”工作态度,打响“双拆双治”歼灭战。开展了星团队和星个人评选,增强党员队伍的组织纪律性和政治荣誉感;同时,加强对问题党员的帮教管理,对涉及违建、拒不配合工作的党员,通过提醒谈话、诫勉谈话、党纪政纪处分等手段,大大提升党员队伍拆违治违自觉性,在面上形成震慑和带动。通过联动执法、依法治违、打霸治痞等系列专项行动,打出了拆违治违“组合拳”,拔除了一批“长钉子”,撬开了一批“硬核桃”。全年组织集中行动xx次,完成违建拆除xx处、约x万平方米。
(四)“双城同创”再结新硕果。全面推行“信息化”+“市民化”+“网格化”的“三化”模式,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初审。取缔xx家小散乱污企业,取缔xx家燃煤小锅炉,关停xx家小汽修厂,取缔xx家废品收购站,取缔畜禽养殖户xx户,处理家禽x万只。严格落实“河长制”,整治河道xx米,辖区再现蓝天繁星、碧水清流,荣获省级首批健康村镇荣誉称号。
(五)安全稳定再现新局面。开展“信访件集中化解月”活动,全年化解信访积案xx起,完成全年计划的xx%;化解矛盾纠纷xx起,办理各类信访案件xx起,办理政务服务热线xx起,群众满意度达xx%,取得了“两会”、建党100周年、十九届六中全会“零非访”的显著成果。
(六)公共服务再上新台阶。编制街道公共服务事项目录、xx个社区公共服务事项指南、xx项“零跑腿”和xx项“只跑一次腿”事项服务清单,减少居民办事环节,缩短办事时限。坚持非供暖季抓供暖,提前全面完成了xx处非直供换热站改造工作,切实不让一户老百姓挨冻。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二十一
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出现的“h7n9禽流感”新疫情,近日,xx小学通过多种形式开展预防h7n9禽流感安全常识教育,加强校园的卫生保健工作。
学校利用安全宣传栏、主题班队会等形式,教育师生正确认识h7n9禽流感,不必惊慌、科学应对;要学生保持良好生活习惯,注意营养平衡,保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多吃水果、多饮水,避免疲劳;教育学生平时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保持个人和环境卫生清洁,注意室内勤通风换气。
在做好宣传教育的同时,学校开展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坚持每天锻炼一小时,增强学生体质,提高学生的免疫和抵抗能力。
此外,学校还组织后勤人员定期对办公室、教室、厕所等重点区域进行全面清扫和消毒,防患于未然;充分发挥家长的的.监督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身体情况,做到早发现、早预防,一旦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呼吸道症状,立即到医院诊治。
最新街道社区治理实施方案(优质22篇)篇二十二
2006年我局党风廉政建和反腐败工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纪委五次全会精神和省纪委六次全会的部署,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的方针,加大工作力度,着力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推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一、坚决维护党的纪律,促进领导干部廉洁从政。
坚决维护党的章程和其他党内法规,维护党的团结统一,严格遵守“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切实解决党风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特别是领导干部顶风违纪的问题。
(一)严禁领导干部收、送现金、有价证券和支付凭证,,强化监督检查。
(二)坚决制止“跑官要官”。
(三)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管理。严格执行领导干部配偶、子女从业情况早报制度。
(四)严肃查处党员和干部参与赌博的行为。
(五)继续抓好党政机关干部住房、公务用车、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占用下属单位财物以及用公款为干部职工购买个人商业保险、领导干部拖欠公款等问题的检查清理。
(六)严格执行公务用车、公务接待、通讯费用等职务消费规定。
二、切实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和不正之风,进一步加强行政监察工作。
(一)坚决纠正拖欠农民工工资的问题。严格执行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等制度。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
(二)严格执行收费有关规定,严禁乱收费。
(三)认真贯彻《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监察法实施条例》,促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保证政令畅通。
三、深化改革,不断推进治本抓源头工作。
(一)进一步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1、完善干部考核、考察的制度和办法。2、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管理监督机制。3、扩大干部工作中的民主,严格执行公开选拔、竞争上岗、任前公示、考察预告等制度。4、进一步加大干部交流的力度,落实轮岗和任中回避等制度。
(二)依法进行行政审批。认真执法行政许可法,防止行政审批中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
(三)进一步健全完善建设工程招标制度。加强对建设工程招标投标过程的监督,坚决查处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
(四)实行政务公开、推行党务公开制度,增强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
(一)以服务群众为重点,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1、加强基层干部作风建设,切实解决办事不公、作风粗暴、损害群众利益等问题。2、落实执行好省委颁发的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意见,进一步规范基层干部从政行为,促进廉政文化建设。
(二)围绕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进一步加强国有企业反腐倡廉工作。1、结合企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遵纪守法和廉洁诚信教育。2、坚持重要情况向职代会报告等制度,完善以职代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3、督促《国有企业领导人员廉洁从业若干(试行)》的执行,强化对企业决策、经营关键环节的监督,健全内部制约机制。4、结合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国有企业纪检监察体制。
五、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抓紧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
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构建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全面推进反腐倡廉工作。
(一)加强教育,使领导干部自觉拒腐防变,真正做到为民、务实、清廉。1、切实抓好深入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拒腐防变的能力。2、深入开展两个《条例》等党纪政纪条例学习教育活动。综合动用示范教育、警示教育、法制教育、党纪条规教育等工形式,推动解决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思想、组织、作风及工作等方面的突出问题,进一步打牢领导干部拒腐防变的思想基础。3、大力倡导廉政文化教育,结合社会公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营造清正廉洁、公道正派的社会氛围,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二)完善制度,推进反腐倡廉工作的制度化、法制化,真正形成用缺席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有效机制。1、立足于惩治和预防腐败,在行为准则、道德规范、职责权限、工作程序、工作标准等方面,建立相应的法规制度。2、改进和探索把权力运行置于有效制约和监督之下的各种制度,建立健全从决策到执行过程的科学决策和民主监督的'程序、制度,充分反映党员和党组织意愿的党内民主制度及廉洁从政的法律制度。
(三)强化监督,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1、按照权力制约的特点和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要求,把对权力的科学配置与对干部有效监督结合起来。2、拓宽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的渠道,把党内监督与党外监督结合起来。3、在突出监督的重点环节、重点部位和完善监督程序上下功夫,把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结合起来。4、落实干部重大事项报告、述职廉、民主评议、廉政谈话、诫勉谈话和询问、质询、问责、新闻舆论监督等制度。
(一)进一步完善领导责任制。党级书记×××、局长×××对××市××××局的党风廉政建设负总责。局其他领导具体分工为:副局长×××责任单位是××市××办公室;副局长×××责任单位是×××公司和×××管理处;副局长×××责任单位是×××××管理处;副局长×××责任单位是×××××管理处和局机关;助理调研员×××责任单位是××××管理所。
(二)逐级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一级对一级负责。着眼防范,关口前移,切实履行对党员干部教育、监督的责任和制度建设的责任、惩治腐败的责任,把教育、制度、监督贯穿于落实责任制的各个环节。
(三)建立科学的责任考核体系的指标体系,把反腐倡廉工作成效作为考核评价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兑现奖惩、班子调整、干部使用的重要依据。
(四)责任追究要严肃有力,加大运用组织处理手段进行追究的力度,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各项工作落到实处。